问题解决调查问卷分析

2022-11-23 版权声明 我要投稿

第1篇:问题解决调查问卷分析

我国湿地保护现状与问题分析基于管理人员问卷调查

[摘 要] 本研究利用问卷调查的方式,访谈了东中西部11个省份181位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的管理人员,目的是为了了解管理人员对目前湿地保护现状以及存在问题的认知度。研究发现:东中西部管理人员在湿地生态系统服务功能变化的认知方面:人工湿地面积,供给服务功能以及文化服务功能变化有显著差异(P<0.01);在对湿地保护过程中存在问题的认知方面:水利水电设施建设、生活及生产的面源污染以及放牧业方面有显著差异(P<0.01);法律法规不健全、多部门管理等6个方面是造成湿地保护过程中存在问题的主要成因。管理人员对保护区监测体系及技术手段缺乏、经费短缺以及于周边社区矛盾突出3个方面的认知度在东中西部有着显著的差异(P<0.01),最后本研究从建立国家层面的《湿地法》、理顺管理体系、建立多元化的湿地保护机制以及提升公众对湿地的认知度4个方面有针对性地提出了应对湿地退化的策略。

[关键词] 湿地;保护现状;存在问题;应对策略;管理人员;认知度

[

Key words: wetlands;conservation status;problems;strategies;wetland manager;perception

一 引 言

中国共产党十八届三中全会提出“建设生态文明,必须建立系统完整的生态文明制度体系,用制度保护生态环境。要健全自然资源资产产权制度和用途管制制度,划定生态保护红线,实行资源有偿使用制度和生态补偿制度,改革生态环境保护管理体制”。湿地作为一种特殊的生态类型,是自然界最富有生物多样性、生态价值最高的生态系统之一,在支撑人类社会可持续发展方面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因此,保护湿地是增强可持续发展能力的必然要求。建立自然保护区被认为是保护湿地资源最有效的方式之一,截止到2011年底,我国共建立湿地自然保护区614个[1],其中国家级湿地自然保护区91个,国际重要湿地41个,已初步形成了以湿地保护区为主体, 湿地公园等多种管理形式相结合的湿地保护网络体系。然而,近年来,随着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以及全球气候的变化,全球湿地生态系统服务功能呈现出逐年退化的趋势[2]。根据全国第二次湿地资源普查结果显示:全国湿地总面积5360.26万公顷,湿地面积占国土面积的比率(即湿地率)为5.58%。与第一次调查同口径比较,湿地面积减少了339.63万公顷,减少率为8.82% [3]。为了应对湿地面积退化的趋势,学者们进行了大量的科学研究,取得了一定的成绩。有的学者以逐步恢复和重建退化湿地生态系统、促进受威胁的湿地物种的恢复为出发点,采用湿地生态治理、修复技术与退化湿地治理相结合的方式,推进湿地生态修复[4-6];有的学者从政策层研究了不同类型湿地生态补偿政策以及中长期规划[7-8];还有学者从微观层面研究了湿地周边社区农户对湿地资源保护的认知度、生态补偿意愿以及湿地资源利用的情况等[9-11]。从大量研究成果可以看出,研究湿地管理部门人员对湿地保护过程存在问题的认知、保护措施的建议等一系列问题定量研究还是比较少的。管理人员,特别是基层管理部门管理人员,他们更熟知区域湿地资源的保护成效,因此,定量对比分析管理人员对不同类型湿地资源保护的各种问题认知度具有现实意义,能够为国家进一步制定湿地保护策略提供更直接的建议。

二 数据来源与问卷设计

课题组根据区域特点,收集了全国东部、中部以及西部11个省份(北京、辽宁、广东、湖南、湖北、江西、黑龙江、四川、陕西、青海、内蒙古以及云南)的湿地管理部门的湿地资源统计数据以及管理人员的一手问卷调查数据(湿地资源部分数据来源于各省林业厅,管理人员问卷调查数据全部来源于国家级湿地自然保护区管理局或主管部门)。管理人员调查问卷采用结构式问卷调查以及半结构式访谈的方式。现场一共发放问卷181份,其中北京15份、辽宁17份、广东13份、湖南21份、湖北11份、江西23份、黑龙江16份、四川12份、陕西27份、青海9份、内蒙古12份以及云南15份,收回问卷181份,其中有效问卷181份,问卷有效率100%。本研究有部分湿地数据来自全国统计年鉴以及全国自然保护区名录。

为了了解管理人员对湿地保护的认知,本研究问卷设计分为四部分:一是管理人员对湿地各种服务功能变化的认知。根据联合国生态系统千年评估报告,本研究对湿地服务功能认知主要从湿地面积、供给服务功能、调节服务功能、文化服务功能以及支持服务功能的变化等方面进行分析,把各种服务功能的变化分为三个等级:增强,不变及减弱;二是管理人员对湿地保护过程中存在问题的认知,主要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考究:湿地资源开垦的程度,湿地周边基础设施建设程度,水利水电设施建设程度,不科学用水程度,生活及生产的面源污染程度,生态旅游以及放牧业的影响,问卷中把存在问题的严重程度分为三个等级:非常严重,比较严重及不严重。三是为了更好地了解管理人员对存在问题成因的认知。本研究通过查询文献,收集了湿地保护过程中频次较高的问题成因供管理人员选择:法律法规不健全,多头多部门管理,湿地保护的保障体系不健全,湿地资源权属不清,湿地保护没有纳入区域发展战略以及公众对湿地价值认知缺乏。四是本研究针对管理人员对保护区管理现状的认知,主要从监测体系及技术手段的缺乏、经费短缺、与周边社区矛盾突出、管理能力薄弱以及湿地退化人为因素是否减少五个方面去分析。为了能体现出我国东中西区域的管理人员对目前该省区域湿地资源的变化情况的认知差异,本研究采用方差分析法(Analysis of Variance,简称ANOVA)分析每个问题频次的差异性,进一步了解目前湿地保护过程中存在的问题、问题成因以及保护区管理的现状。

三 结果分析

(一)对湿地各种服务功能变化的认知

人类从湿地生态系统获得的所有惠益,包括供给服务(如提供食物和水)、调节服务(如控制洪水和疾病)、文化服务(如精神、娱乐和文化收益)以及支持服务(如维持地球生命生存环境的养分循环)[12]。表1 反映了近年来管理人员对湿地生态系统服务功能变化的认知度。由于气候变化以及人类活动的影响,我国自然湿地面积呈现出不断减少的趋势[2],83%的管理人员对自然湿地面积不断减少认知度是一致的(2=9.895,P>0.05)。然而,由于我国政府已经认识到湿地对国民经济发展以及人类生存的重要作用,一定程度上加大了湿地的保护力度,人工湿地也在很大程度上得到了发展。74%的管理人员认为人工湿地面积增加了,但东部、中部及西部的管理人员对人工湿地面积变化的认知度具有明显的差异( 2=45.058,P<0.01)。与东部以及中部相比,仅有48%的西部管理人员认为西部人工湿地面积增加,虽然国家在一定程度上加大了人工湿地的建设,但由于经济发展水平的差异,西部地区人工湿地的建设速度较为落后。湿地生态系统同其它任何生态系统相比,初级生产力是最高的。湿地生态系统每年平均生产蛋白质9g/m2,是陆地生态系统的3.5倍[12]。湿地服务功能主要分为四个方面:供给服务、调节服务、文化服务以及支持服务功能[13]。本研究中,不同区域湿地管理人员对本省湿地的供给服务功能的变化以及文化服务功能的变化认知度具有明显的差异( 2=29.875,P<0.01; 2=32.471,P<0.01)。虽然60%的管理人员认为湿地供给功能减弱了,但东部的认知度远远低于西部。这也直接说明东部经济发达地区对湿地的索取进一步加大。 对于文化服务功能,中部地区仅有7%的管理人员认为该功能没有变化,但其90%认为该功能增加了,这可以解释为:与其他区域相比,中部地区近年来对湿地文化价值的宣传在加大,比如江西省、湖南省等进一步规划生态旅游,加大媒体对本省湿地资源的宣传与关注。不同区域的管理人员对湿地调节服务功能以及支持服务功能的变化认知度均没有显著差异( 2=6.366,P>0.10; 2=6.945,P>0.10)。78%的管理人员认为湿地调节服务功能减弱了,仅有3%的比例认为其没有变化。近10年来,我国频发洪涝灾害以及干旱灾害,也从侧面证实湿地调节功能确实减弱了。由于湿地的支持功能不能直接反应出外在变化,有66%的管理人员认为其功能没有变化。

(二)对湿地保护过程中存在问题的认知

国内外大量研究成果证明[2,9],人口增加与人类活动的加剧是现在湿地锐减的一个重要原因。比如,过度开垦湿地资源、湿地周边基础设施建设、水利水电设施建设以及湿地生态旅游等因素。表2分析了管理人员对湿地保护过程中存在问题的认知度。湿地资源是人类生存的保证,但人类对于湿地资源的过多开垦已经造成部分湿地生态系统无法逆转的境地。从管理人员对湿地资源开垦程度的认知度( 2=1.779,P>0.10)可以看出,46%的人认为本省湿地资源的开垦比较严重,33%的人认为此种情况非常严重。这与实际情况也是较为吻合的。调查发现,占用湿地、毁湿开垦(采石挖沙、排水造地、填埋河道、非法围垦)、乱捕滥猎湿地野生动物、随意倾倒垃圾污物等破坏湿地的行为比较严重。随着湿地周边基础设施建设迅速发展,比如高速公路、高速铁路、跨江大桥以及乡村公路等,部分基础设施建设直接从江河以及湖泊里穿过,已经影响到了湿地部分生态功能的供给[14]。本研究发现,至少85%的管理人员一致认为湿地周边基础设施的快速发展已经严重影响到了湿地资源的保护( 2=2.408,P>0.10)。水利水电设施建设虽然也是影响湿地保护的一个重要因素,但本研究发现,51%和44%的东中部地区管理人员认为水利水电设施建设对湿地生态系统的影响是非常严重的,然而,西部地区仅有10%的人这样认为。这可以解释为:虽然国家加大对西部大开发基础设施建设的投资力度,但目前发展的程度还是较东部中部地区缓慢,这也进一步要求地区对湿地周边基础建设制定相关计划以及可行性报告。不科学用水与湿地资源的保护密切相关。科学、合理用水并不是放弃对经济发展的要求,而是在更高层次上实现人与自然、经济社会和资源环境的和谐,这符合社会发展趋势。如果一味粗放式发展,不顾水资源生态承受能力,继续开发破坏水环境、高耗水资源的项目,不但造成资源浪费,而且导致未来治理成本的升高,付出的代价会更大,正因为如此,全国各区域的湿地管理人员一致( 2=2.120,P>0.10)认为不科学用水会直接影响到湿地资源的保护。同时,生活及生产的面源污染对湿地的负面影响也越来越大[15],近20年来,我国湖泊富营养化问题日益严重,已经达到88.6%,大中型湖泊如太湖、巢湖、滇池以及乌梁素海已处于严重富营养状态,洞庭湖、南四湖、洪泽湖等湖泊也出现富营养化的趋势。农业面源污染是湿地水污染的重要来源之一[16],大量的农药化肥直接排入地表水体,增加了水体富营养化的程度。生活垃圾不经处理直接倾倒至湿地周边区域,也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湿地水体水质,形成恶性循环,导致人类饮用水环境的恶化。因此,53%的管理人员认为面源污染对湿地的负面影响非常严重,但区域间也有差异( 2=18.532,P<0.01),至少60%以上的东中部管理人员认为此情况是非常严重的,但西部地区仅有32%的人员这样认为。合理的生态旅游发展对湿地保护是有积极影响的,湿地生态旅游既是对湿地资源的一种合理利用方式,也是对湿地生态系统的一种有效管理途径。然而,我国湿地生态旅游还存在一些问题,比如旅游基础设施的建设,旅游人数的容量以及垃圾污染等。目前湿地生态旅游仍以观光游为主,旅游开发模式单一,管理人员一致认为( 2=8.381,P>0.10)旅游活动的负面影响尚未完全突现,随着湿地生态旅游的进一步发展,寻求兼顾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和环境效益的综合开发模式,是湿地生态旅游发展的必然趋势。(三)对存在问题的成因的认知

探究管理人员对湿地存在问题的成因的认知度(表3),是制定湿地保护策略的重要依据。法律法规不健全是目前众多问题的最大根源,97%的管理人员一致(

2=2.857,P>0.10)认为针对湿地保护的法律法规不健全。我国到现在还没有一部国家层面的关于湿地保护与合理利用的专门法律法规,仅有的湿地保护的法律条款比较分散,行政部门无法可依,难以有效行使职能。调研还发现:多部门管理现象依然严重,湿地保护管理涉及面广、牵扯部门多,尚未形成一套协调机制。根据管理人员的认知度( 2=11.828,P<0.01)可以看出,西部地区多头管理问题较轻,最为严重的是东部地区。湿地权属不清一直以来影响着湿地资源的科学保护,但本研究中仅有18%的管理人员认为湿地权属问题对湿地过度开垦等问题有一定的影响( 2=3.350,P>0.10)。这也说明,国家以及地方政府进一步明确湿地资源的权属问题,有利于湿地资源的保护与管理。区域经济发展战略是针对一定区域内经济、社会发展的全局性、长远性、关键性问题所作的筹划和决策。区域经济发展战略是实现经济和社会目标的需要,然而从目前的全国多个省份制定的中长期发展战略来看,湿地资源的保护并没有提升到一个战略的高度,虽然有的省份提到了水资源的保护战略或者规划,但水资源保护并不能等同于湿地资源的保护。从管理人员对湿地保护纳入区域发展战略的重要性的认知度可以看出,81%的管理人员一致认为( 2=0.443,P>0.10)本省的湿地资源保护并没有上升到战略的高度,有待各个区域进一步提升湿地保护的规划以及中长期规划目标。现实情况中,即使地方政府出台了一系列规划以及保护策略,也没有最终落到实处。比如,保护经费短缺的问题、公众对湿地的认知教育问题等等,这些都在一定程度上造成了湿地保护过程中的一系列负面问题。如有的保护区因经费不足,自谋出路开展经营性项目,社会上公众并不知道湿地与人类的密切关系以及生活污染对湿地的负面影响,因此,湿地保护体系的不健全以及公众对湿地价值的认知缺乏也需要得到国家以及地方政府需要重点关注的。从管理人员的角度看( 2=2.563,P>0.10; 2=2.926,P>0.232), 东、中及西部没有显著的差异,88%的管理人员认为保障体系不健全。

本研究从以上几个方面分析了管理人员对目前湿地保护过程中存在问题的成因,大部分问题的成因依然较为严重,但从管理人员的认知分析看,大部分区域湿地资源的权属问题得到了解决,仅仅有18%的管理人员认为还没有明晰产权。因此,从地方政府层面应该继续根据各省情况,把湿地保护纳入一个战略的高度,从本质上解决目前湿地保护过程中存在的众多问题。(四)对保护区管理现状的认知

管理人员对保护区管理现状的认知(表4)是反应自身管理水平的一个重要方面。目前绝大部分湿地保护区依靠基层巡护人员定期进行湿地资源巡护管理,特别是防盗等违法行为监测,工作量大且效率低,基本上还是依靠原始手段,湿地定点重点巡护,难免有盲点,这对湿地保护区的管理和未来发展是个重要的瓶颈。尽管目前监测技术以及设备已经达到一定水平,但没有普遍应用于湿地保护区的监测体系中。从管理人员对其认知度可以看出,至少90%的管理人员认为湿地保护中缺乏相应的监测体系和技术手段,但区域间认知度有差异(2=13.443,P<0.01),中部和西部地区管理人员认知度比例为92%及97%,但东部地区为76%。这说明目前需要解决湿地资源监测手段的变化,比如可以设置监测点安装摄像机和传感器,重点及全面监测湿地温度、湿度以及风力等一批自然属性指标,同时也可以直接监测湿地保护区内人员的活动情况,特别是对一些违法行为的监测,这对建立国家级别的湿地数据库相当重要,也能为今后科研工作以及湿地的健康发展提供依据。保护经费短缺是一个普遍问题,目前在保护区管理中,主要是管理人员事业经费以及基础设施建设经费。事业经费的主要来源是上级主管部门和地方政府,经费的短缺保证不了临时聘用的巡护人员工资的按时发放,不能提升部分人员的保护积极性。虽然是国家级自然保护区,但区域间运行经费也略有差别,东部事业经费相对充足,但也有60%的管理人员认为经费缺乏,主要体现在保护区监测站设施建设经费上。但中部地区有94%的管理人员认为经费缺乏是受各部门财政支持力度的影响,从而导致员工的收入得不到保障,多渠道以及多元化的保护投资有待进一步发展。保护区与周边社区之间的矛盾一直以来都是很棘手的问题,保护区的建立在一定程度上限制了周边社区对自然资源的传统利用方式。比如西部草原地区,尽管资源的权属较为清晰,但迫于生计的压力,畜牧业是西部沼泽性湿地周边社区的经济基础和支柱产业。随着人口增长和畜牧业的发展,保护区及周边地区过度放牧的问题较为严重[15]。四川若尔盖湿地保护区内尚有牧民3811户,共计22708人,饲养的草食牲畜达613425头,占全县饲养牲畜的一半,超载79.56%,保护与利用的矛盾较为突出。从管理人员的认知度来看( 2=23.041,P<0.01),东部地区保护区与社区之间的矛盾最为突出,调查中发现:东部地区湖泊型湿地的资源利用与保护区的管理矛盾较为严重,由于社区的生产与生活的发展会涉及湿地资源的开采问题与湿地资源污染,湿地资源最直接的产出是水,全面保护我国的湿地,就需要加强湿地的污染控制和防治。由于经济利益的驱动,部分区域不顾相关法律政策,盲目开采各类湿地资源,负面的人类活动干扰对湿地保护区构成了严重的威胁。湿地保护区管理能力薄弱是个不争的事实,本研究中的管理能力主要包括科研能力和宣传教育能力,由于保护区缺乏专业的高层次人员,湿地保护区管理部门开展的科研能力较为有限,这使得保护区必须依赖外单位的科研人员对本保护区进行摸底以及科研活动,大部分宣传内容简单,这使得人们对湿地的认知较少,尽管国家级湿地保护区都设有宣教中心,但由于缺乏专业讲解人员,平时对外开放时间较少或者没有对外开放,宣传效率低下。

四 新时期湿地保护的应对策略

(一)建立国家层面的《湿地保护法》

目前虽然有地方政府出台了《湿地保护条例》,但从国家层面讲,我国还没有国家层面的法规,这在一定程度上给湿地执法部门的职能行使带来了困难。由于我国多数湿地仍处于非严格意义的保护状况,只有建立一个国家层面的法律条件,才能使日益减少的湿地资源得到有效保护。因此,应建立国家层面的《湿地保护法》,做到各级政府以及保护区有法可依,禁止一切破坏或不利于湿地资源保护的行为。

(二)理顺湿地管理体系

湿地主要分布在陆地生态系统和深水水体生态系统相互过度的地区,包含许多重要的国土资源,分属不同的部门管理,如林业、农业、渔业、牧业、水利、环保等。如何协调好这些部门的关系,关系到湿地资源保护事业的兴衰成败。湿地资源保护是一项公益性事业,关乎当代人以及子孙后代的生存,各级相关部门应该加强部门间的联系与协调,努力在湿地资源保护上达成共识,采取协调一致、多管齐下的保护行动,特别是退田还湖以及退耕还湿等综合措施的预防和保护。

(三)建立多元化的湿地保护机制

多元化的湿地保护机制主要体现在以下两个方面:一是经费保障机制。湿地资源属于公共物品,本身无任何创收来源,因此各级管理部门应该增加对湿地保护的投入,保证自然保护区日常活动的正常运行。同时,保护区也应通过与科研院校以及非政府组织合作申报项目、科学发展保护区生态产业等方式积极拓宽筹资渠道。二是建立湿地生态保护补偿机制,投入专项资金强化湿地保护。给予稳定持续的项目支撑和资金支持,帮助周边农户群众发展旅游、商业以及其他第三产业等替代产业,对退耕还湿的农户给予适当的经济补偿,让农户减少对湿地资源的过度依赖和索取,缓解保护与发展的矛盾。

(四)加强公众对保护湿地的认知教育

保护湿地不仅仅是管理部门的责任,也需要社会公众的参与保护。湿地管理部门应该采用灵活多样的方式加强公众对湿地的了解,特别是向湿地周边群众宣传湿地效益、功能、价值以及湿地对他们及其子孙后代的生存影响等,有条件的区域可以采取电视公益广告的形式滚动向社会宣传湿地资源的重要性。此外,社会各界应主动积极向身边的人宣传湿地知识,做到人人参与,主动参与,从小事做起。总之,实施“全民参与式”的保护方式,使社会公众与湿地融洽相处,是保护湿地的重要途径。

[参 考 文 献]

[1] 郑姚闽,张海英,牛振国,等. 中国国家级湿地自然保护区保护成效初步评估[J]. 科学通报,2012,(4): 207-230.

[2] Gong P., Niu Z.G., Cheng X., et al.China's wetland change (1990-2000) determined by remote sensing[J].Science Chinaearth sciences, 2010, (7): 1036-1042.

[3] 国务院新闻办公室.第二次全国湿地资源调查结果[EB/OL].http://www.scio.gov.cn/video/qwjd/Document/1359599/1359599.htm.

[4] 吴迪,岳峰,罗祖奎,等. 上海大莲湖湖滨带湿地的生态修复[J].生态学报,2011,(11):2999-3008.

[5] 吴建寨,赵桂慎,刘俊国,等. 生态修复目标导向的河流生态功能分区初探[J].环境科学学报,2011,(9):1843-1850.

[6] Stroh P. A., Mountford J. O., Araya Y. N., et al.Hughes Quantifying Soil Hydrology to Explain the Development of Vegetation at an Ex-Arable Wetland Restoration Site[J]. 2013, (2):311-320.

[7] 杨芳.基于社区参与的洞庭湖湿地生态补偿机制研究[J].湖南社会科学, 2013, (2): 172-175.

[8] 韩光辉,王洪波,王亚男. 北京水资源可持续利用研究——基于水资源整合与流域生态补偿的视角[J].城市发展研究,2013,(8):77-81.

[9] Figueroa F, SanchezCodero V. Effectiveness of natural protected areas to prevent land use and land cover change in Mexico[J]. Biodivers Conserv, 2008, (17): 3223–3240.

[10]王昌海,崔丽娟,毛旭锋,等.湿地保护区周边农户生态补偿意愿比较[J].生态学报,2012, (17):5345-5354.

[11]Rowe J. C., Garcia T. S. Impacts of Wetland Restoration Efforts on an Amphibian Assemblage in a Multi-invader Community[J]. Wetlands, 2014,(1): 141-153.

[12]赵士洞,张永民,赖鹏飞. 千年生态系统评估报告集[M].北京:中国环境科学出版社,2007.

[13]张永民. 生态系统与人类福祉:评估框架[M]. 北京:中国环境科学出版社,2007.

[14]衷平,杨志峰,崔保山,等. 公路网对湿地生态功能的累积效应研究——以云南纵向岭谷区为例[J].环境科学学报,2009,(2):397-405.

[15]邓茂林,田昆,杨永兴,等. 高原湿地若尔盖国家级自然保护区景观变化及其驱动力[J]. 生态与农村环境学报, 2010,(1): 58-62.

[16]潘乐,茆智,董斌,高学睿,等. 塘堰湿地减少农田面源污染的试验研究[J].农业工程学报,2012, (4):130-135.

作者:王昌海

第2篇:实践教学认知问卷调查分析

摘 要:实践教学是高等院校教学的重要内容。强化实践教学能使学生在大学期间顺利实现专业学科教育到专业工作实践的渐进过渡,为其以后的职业生涯奠定坚实的基础。山西农业大学经济贸易学院从2003年起对实践教学环节进行改革,从学生认知的角度通过问卷调查对此项改革进行了总结。并从学校主管、老师主导、学生主体三方面如何形成合力,如何共同推进实践教学提出了具体设想。

关键词:实践教学 认知 主管 主导 主体

实践教学是高等院校教学的重要内容,强化实践教学,能使学生在大学期间顺利实现专业学科教育到专业工作实践的渐进过渡,为其以后的职业生涯奠定坚实的基础。山西农业大学经济贸易学院从2003年起对实践教学环节进行改革,为对此项改革进行总结,我们从学生认知的角度进行了问卷调查。本次问卷调查对象主要为我院即将毕业的大四学生,发出问卷200份,回收有效问卷200份,有效率100%。

一、样本抽取

2013年山西农业大学经济贸易学院应届毕业生1033人,分布在农林经济管理、农村区域发展、市场营销、国际经济与贸易、物流管理等五个专业。自2005年起我院本科毕业可选六种文体之一(毕业论文、区域发展规划、项目选址报告、商业计划书、可行性研究报告、企划书等)。毕业答辩按照文体分组。调查样本按比例在各答辩组随机抽取。调查问卷围绕毕业生对我院实践教学综合改革的认知共设19类28问。

二、问卷调查结果分析

(一)关于毕业文体选择

问卷调查结果显示,74%的学生选择毕业论文,选择可行性研究报告的学生占到10%,选择企划书的学生占到7%,选择商业计划书的学生占到6%,选择项目选址报告和区域发展规划的学生占到1%和2%。每年选择论文之外的五种文体大致比例在25%左右,论文之外的文体实用性强但是教与学均比较吃力。

(二)关于求职的途径

有102份问卷未填此项。在其余98份问卷中,57%的是通过直接应聘找到工作。亲戚介绍占的为16%,学校推荐和家族企业所占的比例分别为3%和5%。这反映出截止到问卷调查时有约一半的毕业生尚未找到工作。已经找到工作的毕业生大多数是通过自己直接应聘入职,经亲戚介绍与学校推荐入职占比较低。

(三)对于专业前景及就业的认知

70%的毕业生认为所学专业较有前途,15%的毕业生认为所学专业很有前途,13%的学生认为所学专业很没前途,持无所谓态度的学生占2%。

104人选择就业形势严峻、对就业困难担忧,90人选择只要提高自身技能就可以找到工作。选择这两问所占的比例几乎持平。只有少部分人认为就业形势尚好。

(四)关于就业指导与就业信息

希望从学校就业指导处获得职业规划辅导的占到28%,希望获得用人单位信息的占到27%,希望获得应聘面试技巧的占到25%,希望获得专业出路的占到20%。可见存在信息的不对称。一方面学生缺乏用人单位的信息,另一方面学生对自身未来职业发展方向存有一定的迷茫。

(五)关于毕业生对自身能力的认知

在就业时,60%认为个人能力的高低非常重要,20%认为专业技能非常重要,13%认为社会经验非常重要,6%认为学校名气等一些外在因素非常重要。

31%认为毕业生最缺乏的是创新能力,认为毕业生缺乏执行力和专业技能的各占到26%,16%的认为毕业生缺乏团队合作能力。

(六)关于毕业生能力要素排序的认知

对“作为一名经贸类专业的学生,您认为个人专业知识技能重要还是综合实践能力重要?”47%的认为个人专业知识和综合实践能力两者都重要,41%的学生认为综合实践能力比个人专业知识技能更重要,12%的学生认为个人专业知识技能重要。由此可见,在实践教学综合改革方面,学校还需双管齐下,既要注重学生个人专业知识技能的培养,又要注重学生综合实践能力的提高。

(七)对学院培养学生侧重点的认知

学生在校期间主要通过学院日常对学生的培养感知学校各个教学环节的工作状况。认为学院更注重个人专业知识的占到29%,更注重综合实践能力的占到28%,对个人专业知识和综合实践能力两者都很注重的占到29%,14%的认为学院对两者都不注重。

(八)对于毕业生个人专业知识技能获得途径的认知

除了教师教授专业课外,就学院对于个人专业知识技能方面如何提供帮助,35%认为是通过组织参加大型专业培训活动来提高学生的专业知识技能,30%认为是通过邀请外校名师进行讲座来培养学生的专业知识技能,20%认为是通过推荐网上专业课程提高学生的专业知识技能,15%的被调查者认为学院并没有特别关照。

(九)关于对学校教学实践的认知

学院每年都组织大三学生进行教学实习,使学生在具体的实践实习活动中获得知识。93%参加过学校的教学实践,7%没有参加过学校的教学实践。反映出个别学生对教学实践认识不足。

对实践学习类型的认知,有120人选择社会调查,有113人选择企业见习,有97人选择校外兼职。对课题研究和课程实训的了解或参加较少。

(十)关于实践教学方法及与社会对接的认知

关于实践教学方法,接触过案例教学法的占40%,专业实习教学的占29%,场景模拟的占14%,项目组法和学科竞赛所占的比例较小,分别为7%和10%。此项调查说明学院在教学实践方法方面拓展的空间很大。

(十一)关于与实践或实习单位的对接

毕业生的实践或实习单位主要是自己联系的达123人,亲友帮忙为61人;学院安排为46人;学校安排和老师推荐的较少。

作者:李玉萍 赵培芳 (等)

第3篇:人才发展环境调查问卷分析研究

摘 要:人才发展环境是人才赖以发展的外部综合条件,是人才发展的关键支撑、激励人才发展的重要因素。运用问卷调研分析法对H市K区的人才发展的现状进行分析研究,对K区人才发展环境中存在的问题给予建议。

关键词:人才;人才发展环境;调查问卷分析

文献标识码:A

H市K区位于广东省中部,珠江三角洲腹地,毗邻广州,邻近港澳。2003年召开了全国人才工作会议,确立了“人才资源是第一资源”的观念,人才工作被提升到国家发展的战略高度。2012年K区召开了全区人才工作会议,确立了“人才强区”的战略,制定了相关的“引才、留才、用才”措施。本文就通过问卷调研法,对K区目前人才发展环境发展状况进行了分析研究。

1 人才的概念

何所谓人才?对此不同的人有不同的说法。现代汉语词典解释是“德才兼备的人,有才能的人”。教育部门、学校使用的人才概念是指经过中专及中专以上学校培养,在德、智、体诸方面素质得到提高,达到国家要求,能够初步适应某项专门技能的人。人才预测部门使用的人才概念是指中专或中专以上学历者,或者具有技术员或是相当技术员以上专业技术职称者。人才研究者使用的人才概念,是指以创造性劳动为社会与人类进步做出较大贡献的人。目前人们普遍接受的人才解释:人才就是具有知识和能力,能够创造性劳动,并且在三个文明建设中作出贡献的人。

综上所述,对人才的界定要考虑是否具有一定知识技能、是否能进行创作性劳动、是否能做出社会贡献。只有充分满足这三点,才算是人才。

2 人才分类

《国家中长期人才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对中国的人才进行了分类,分别是党政人才、企业经营管理人才、专业技术人才队、高技能人才、农村实用人才、社会工作人才。

党政人才是指在乡镇(街道)及乡镇以上党政、群团、人大、政协、法院、检察院、人民团体等工作的公务员。企业经营管理人才是指在各类企业经营管理岗位上工作的人员,一般指在车间、科室以上工作的管理人员。专业技术人才是指在专业技术工作岗位上工作或具有专业技术职务(资格)在管理岗位上工作的人员。高技能人才是指在生产、运输和服务等领域岗位一线,熟练掌握专门知识和技术,具备精湛的操作技能,并在工作实践中能够解决关键技术和工艺的操作性难题的人员,主要包括技术技能劳动者中取得高级技工、技师和高级技师职业资格及相应水平的人员,他们是我国人才队伍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各行各业产业大军的优秀代表,是技术工人队伍的核心骨干。

农村实用人才是指活跃在农村,具有一定知识或技能,能够起到示范带动作用,为当地农业和农村经济发展作出贡献并得到群众认可的乡村劳动者。社会工作人才是指在社会福利、社会救助、社会慈善、残障康复、优抚安置、医疗卫生、青少年服务、司法矫治等社会服务机构中,从事专门性社会服务工作的专业技术人员。

3 人才发展环境

马克思曾说:“人创造环境,环境也创造人。”由此可见,人生活在一定的环境中,创造了更适合自己生活的环境,反过来环境也影响了人,人才更是如此。人才环境是指人才赖以生存、成长、发展的外部因素的总和。适宜的环境可以激励、促进人才的成长与发展,恶劣的环境可以制约、阻碍人才的成长与发展。

从特征上来看,人才发展环境具有外部性、相对性、多样性、动态性和层次性等特征。环境是围绕某个中心事物的外部世界,是外部条件、因素的总和。外部性是人才发展环境的本质特征。环境总是相对于某一中心事物而言的,因而是个相对的概念,环境因中心事物的不同而不同,随中心事物的变化而变化。中心事物的不同,其指称的外部世界也不尽相同。多样性是指人才發展环境的多样性体现在以下机构方面,首先,从外部世界来看,影响人才发展因素的内涵多种多样,既包括硬环境,也包括软环境;既包括物质环境,也包括精神环境;既包括宏观环境,也包括微观环境。其次,人才环境的内容非常广泛,涉及政治、经济、文化、人文、科技、教育、地理环境等各个方面。再次,从环境对人才的影响方式来看,有单向影响,也有多向影响,有直接影响,也有间接影响,有深层影响,也有浅层影响。动态性是人才环境不是一成不变的,而是不断运动、变化的。人才环境内部各个系统始终处于运动中。在人才成长发展的过程中,环境总是在不断地发生作用,有时甚至是决定性的作用。层次性是指人才环境是一个立体系统,具有多个层面。根据马斯洛的需要层次理论和勒温的心理力场理论,人才环境评价体系可分为基础层次、社交层次和最高层次,相应地,人才环境优化也可根据满足人才各层次需要的环境因素从多个方面来进行。

4 人才发展环境的构成

人才发展环境是一个有机的整体,其构成包括多个维度。从人才成长发展与创造的角度来看,最为密切相关的环境,主要涉及事业环境、安居环境、社会文化环境、政策制度法治环境。

4.1 人才发展的自然环境

自然环境是人类赖以生存的基础,在人们的日常生产活动中重要基础。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人们越来越关注自然环境,良好的自然环境会吸引更多的人才来发展。自然环境对人才发展环境的影响也是长期的,特别是地理位置,便利的地理位置更有利于人才的发展。

4.2 人才发展的经济环境

经济环境是影响人才发展的根本因素,一般情况下,经济越发达的地区人才流动越高,所谓“人往高处走,水往地处流”。持续增长的经济环境,会增加工作的机会,吸引人才聚集。

4.3 人才发展的科技环境

社会的进步、经济的发展都依靠科技的发展。良好的科技平台吸引科技人才发展,从而带动经济发展,繁荣的经济又吸引更多的人才,形成一个良性循环系统。

4.4 人才发展的教育环境

接受教育是每个人一生中必不可少的,一个优秀的人才不仅仅要接受学校教育,还要接受社会的教育、父母的教育,而且社会教育、几乎贯穿人的一生。所谓“知识改变命运”,就是指良好的教育改变人的命运。拥有良好的教育环境,必然培养更多的人才,也会引起人才集聚。

4.5 人才发展的信息化环境

21世纪是信息化的时代,信息化程度越高,人们获取信息渠道越多,接受的信息也就越多,就越有利人才的发展。

4.6 人才发展的市场化环境

人才发展的市场化环境反应人才配置的市场化程度,是衡量人才发展环境的重要因素。随着市场经济的建立与发展,建立公开公平、规范、有序的市场化环境是人才发展的需要。

4.7 人才发展的政策法治环境

人才发展环境的优化,离不开人才法治环境的保障。良好的政策制度法治环境,赋予人才发展进程中各相关主体明确的权利义务,提供人才工作科学发展基本依据,为人才发展格局建构良好的秩序。对于一支人才队伍来说,其能量的发挥不仅取决于人才个体的能量,更取决于这支队伍是用一种怎样的制度组织起来的。好的人才加上好的制度才是生产力。表面看我们是面临着世界人才大战,实际上在这场人才大战的背后还在进行着制度上的较量。

4.8 人才发展的社会环境

人才发展的社会环境是人才发展的重要支撑,涉及到人才生活的方方面面。良好的社会环境可以培养优秀的人才,优秀的人才也更趋向在良好的社会环境中发展。

5 H市K区人才发展环境的研究

5.1 K区人才发展环境的现状

通过座谈会和实体调研的方式,了解K区人才发展环境的现状。目前K区人民政府很重视人才工作,尽全力为人才创造一个优良的发展环境,但是K区人才发展环境依然难以满足人才的需求。K区整体的城市环境比邻近的广州要差一些,广州发展不了的企业会迁到K来发展,导致K的产业很乱。K的物质文化很难满足高层次人才的需要。K缺乏投资环境,技术发展和技术引进都很缺乏。人才创新创业的平台尚未形成规模,科研平台不多,成熟的产业孵化器平台尚未建成。

5.2 K区人才发展环境现状的问卷结果分析

为了更深入的了解K区人才发展环境的现状,课题组在实地调研过程发放了1264份问卷,回收有效问卷1174份。分别向政府工作人员、企业经营管理人员、专业技术人员、组织人事人才发放了223份、448份、471份、122份,有效数分别是219份、396份、437份、122份,有效问卷占比是18.65%、33.73%、37.22%、10.39%。

问卷要求四类人才对K区的人才发展环境各级要素进行了评价。问卷统计结果表明,政府工作人员在一级要素中对经济发展环境评价最高(64.38%—评价“好”以上的比例),对K区人才发展的自然环境评价最低(57.08%);企业经营管理者在一级要素中评价最高的是经济环境(5404%),对K区的社会服务环境最不满意(36.11%);专业技术人员在一级要素中对K区人才发展环境中评价最高的是经济环境(67.73%);组织人事人才工作者对K区人才发展环境中评价最高也是经济环境(68.85%),而对政策法治环境(35.25%)和教育环境(35.25%)最不满意。具体见图1。

从图1我们可以看出各类人才中对K人才发展环境的评价是有明显差异的,从整体上来看,政府工作人员对各项环境的评价是较为满意的,各项环境的评价没有很大的差异,这就说明政府工作人员对自己在人才方面的工作比较的满意。近三年以来,K区的人才工作有了很大的进展,设立了人才工作领导小组,专门负责人才工作,同时也出台了很多优惠的政策来吸引人才来到K区发展,再以优质的人才服务工作留住人才在K区创业。在吸引高端人才来到K区来工作和创业方面,K区政府做了大量的工作,并且取得了一定的成效,所以政府工作者对K区人才发展环境的评价比其他人才都要高。

企业的经营管理者对K区的人才发展环境的评价都不高,是四类人才中对K区人才发展环境评价最低的一类人才,说明他们对K区的人才发展环境不是很满意,特别是社会服务环境,评价好以上的不到40%,而社会服务环境这一项政府工作人员的评价好以上接近60%,政府部门扮演着为社会服务的角色,他们对自己的工作自己觉得还不错,可是被服务的对象企业经营管理者却很不满意,这说明政府的服务在一定程度上没有满足社会的需求。政府部门需要在行政服务上多下功夫,改善服务质量,提高服务效益,让社会满意。

从整体上来看,专业技术人才对K区的人才发展环境评价比企业经营管理者要高,最令专业技术人才最不满意的也是社会服务环境,这点和企业经营管理者一样。如果说只有企业经营管理者对K区的社会服务环境不满意,也也可能是企业经营管理者对社会服务的期望太高,但是从调查问卷可以看出有70.95%的被调查者对K区社会服务环境评价不是很满意,占了被调查对象的一大部分。

组织人事人才工作者严格来说也是属于政府工作人员,但他们是负责分管人事人才的工作人员,所以把这类人才从政府工作人员中拿出来做问卷调研查。从图1我们可以看出组织人事人才对K区的经济环境的评价是最高,接近70%。但组织人事人才对K区的政策法治环境和教育环境都不是很满意,而且除了政府工作人员对这两项环境的评价较高以外,企业经营管理者和专业技术人才對这两项环境都不算很满意,这说明K区的政策法治环境和教育环境都有待改善。

从K区人才发展环境评价问卷的统计结果中,我们可以看出繁荣的经济环境是K区人才发展环境的优势环境,而企业经营管理者、专业技术人才和组织人事人才给了K区的社会服务环境一个相对而言较低的评价,这就反映了K区的社会服务环境确实需要得到政府有关部门的重视,寻找到提高K区社会服务环境的方法。组织人事人才对K区的政策法治环境评价不高,是组织人事人才在开展人才工作中受到政策发展的制约后的自然反应,而教育环境评价也不高,是因为K区的高等教育院校不多,研究性的机构也不多,是人才发展的一个短板。

参考文献

[1]王顺.中国城市人才发展环境综合评价[J].中国软科学,2004,(3).

[2]中共宾阳县委党校课题组.宾阳人才发展环境研究[J].中共南宁市委党校学报,2012,(4):22-25.

[3]孙晓萍.大力营造和谐的人才发展环境[J].经管视线,2011,(3):53.

[4]陈嘉平,胡加达.创造良好的人才发展环境我之见[J].边疆经济与文化,2005,(10).

[5]李萃英.人才环境论析[J].山东社会科学,2000,(2).

[6]耿立卿,吴夺.对人才发展环境的哲学思考[J].沈阳师范大学学报,2005,(1).

[7]国家中长期人才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Z].2010.

[8]陆晓曦.改善人才发展环境视线高层次人才国际竞争新突破[J].农业科研经济管理,2011,(1):2-7.

[9]孔晴云.构建良好的人才发展环境[J].群言天地,2008,(10):68-69.

[10]Alexande. Alexander′s M Framing vestment in education and U.S. economic growth. [J].Journal of Political Economy 2000.

[11]Marshall.Investment in Human Capital and Personal Income Distribution[J].Journal of Political Economy,1999(2):256-261.

[12]Schultz. Investment in Hum an Capital[J].American Economic Review:2000(12):20-23.

[13]Pald Gertler. Insuring Consumption Against Iillness[J].the American Economic Review,2002,(3).

作者:雷丽 桂昭明

第4篇:农村水利设施建设问题的现状分析调查问卷

说明:目前收到同学们反映的意见如下:

1、以前的问卷调查表过于简单,收集的信息量不足,难以满足论文写作要求,并且以前的调查表难于操作,建议老师对调查表进行重新设计,以增加其信息量,并易于操作(以选择项为主)

2、同一专业同一门课程且同一位任课教师的考试内容应当相同,这样才能公平,但我们是同一专业同一门课程且同一位任课教师的考试内容却不相同(调查内容不同,问卷不同)这不公平,建议老师统一调查内容和问卷。

王广深的回复:

1、非常感谢同学们的宝贵意见

2、我对调查表进行重新设计,以增加其信息量,并易于操作(以选择项为主)

3、统一调查内容和问卷

要求:

1、08会计1-5班所有同学应当采统一用新的问卷进行调查和写作

2、每位同学交调查报告(附上一份空白的调查表)一份和5份以上完整的调查表(对调查表中的每个问题都进行调查和填写的调查表)

3、提交时间:2011-8-27

4、提交方式:调查报告和调查表交到学习委员,学委收齐后,按学号顺序排好后交到我处

农村水利设施建设问题的现状分析调查问卷

调查地点::省市区/县乡/镇村,

问卷号:

水利设施:是指堤防、闸坝、河渠、渡槽、水库等等,具有防洪、灌溉等功能的设施

A 个人基本情况

姓名,联系电话

A1您的性别:

1. 男2. 女

A2您的年龄:

1. 25岁以下2. 25-35岁3. 36-45岁4. 46-55岁

5. 55岁以上

A3您的教育程度:

1. 初中或初中以下2. 高中、中专或中技3. 大专

4. 大学本科5. 硕士或硕士以上

A4您的家庭人数是:

1. 单身2.2人3. 3人4. 4人5. 5人

6. 6人7. 7人或7人以上

A5您家中是否有进城务工人员

1.有(转至5.1)2.没有

5.1 有几名务工人员

1.1名以下2.2-3名3.3-4名4.4名以上

A6

1. 3000元或以下2. 3001-5000元3. 5001-8000元

4. 8001-10000元5. 10000元以上

A7 您的收入最主要来源于

1.种植农作物(请跳转至A8)2.村集体分红 3.在乡镇企业或进城务工所得(请跳转至 A9) A8.1 您种植的最主要作物为

1稻谷2.油料3.糖料4.烟叶5.蔬菜6.水果7.茶叶

8、其他

8.2您的作物的主要售卖方式是

1.政府的收购2.村委会集中收购3.定期卖给大个体收购商4.小商小贩5.个人日

8.3您主要的灌溉方式

1.畦灌2.沟灌3湿润灌4.漫灌 5水平池灌

A9您(家人)进城务工的主要原因

1. 收入比种地多2. 土地被征用3.希望在大城市发展4,其他

B 当地水利设施建设情况

B1 您所在的村(乡、镇、市)是否经常经历洪涝灾害

1. 是的,很频繁,年年都有2.偶尔经历,但不经常,3-5年一次3.没有经历过洪涝灾害(请跳

至B4)

B2 您所经历的灾害主要是

1. 旱灾2.洪灾3.台风4 .其他(请注明)

2.1 洪涝灾害为耕种带来什么影响

1.影响农作物的播种 2.影响农作物的生长 3.影响农作物的收割 4.其他

2.2 洪涝灾害一年给您带来多大的经济损失

1.200元以下2.200-500元3.500-800元4.800-1200元5. 1000-2000元 6.2000元以上

B3 受洪涝灾害的面积有多大

1.一到三亩地2.三到五亩地3.五到十亩地4.十亩以上

B4 您所在的村(乡、镇、市)是否有相关的水利设施

1. 有2.没有 3.不清楚

B5您所在的村(乡、镇、市)主要的水利灌溉设施为(可多选)

1.大型水库2.小型水库3.水车4.水渠5.喷灌.6.抽水机(水泵) 7.其他

5.1 您所在的村(乡、镇、市)主要的排水设施为(可多选)

1.排水渠2.湾塘3.沟壑4.没有 5..抽水机(水泵) 6.其他

B6 您所在的村(乡、镇、市)的水利设施是在何时建立的

1.50年代 2.60年代3.70年代4.80年代5.90年代6.2000年后7.不清楚

B7 您所在地最近几年有没有兴建水利

1.有2.没有3.不清楚

B8 当地的水利设施的建成主要投资来源于

1. 村里集资 2.乡镇政府出资 3. 省政府出资 4.国家出资4个人投资 5,不清楚

B9 当地修建水利设施是否有政府补贴

1.有 (请转至9.1)2.没有3.不清楚

9.1获得补贴的范围是多或少?(以人均计算)

1、50元以下

2、50到80元

3、80到100元

4、100元以上

9.2、政府水利补贴对您参与水利建设的积极性影响有多大

1、基本上没有影响

2、有些影响

3、影响很大

B10 如果村里讨论要兴建水利设施,您认为有必要吗

1.有2.没有(请转至B11)

10.1您认为没有必要的原因是

1.占用土地2.没有得到收效3.影响当地环境4.没有资金5.其他

10.2假如村里需要1万元维修水利设施(水渠、排灌等),您愿意出多少钱?

1. 0元2. 1-5元3.5-10元4.10-20元5.20-30元6. 40-50元7. 60-80元

8.90-110元9.120-150元10.160-200元11.210-250元12.260-300元13.310元-400元14.410-600元15. 600-800元16. 1000元以下17.1500元

18.2000元19. 3000元以内20.4000元以内21.5000元以内22.6000元以内23 8000元以内249000-10000元

10.3 假如村里需要1万元维修水利设施(水渠、排灌等),你希望村委会出多少钱?

1.村委会不用出钱,全村人均摊;

2. 村委会出1000元,其余9000元全村人均摊;

3. 村委会出2000元,其余8000元全村人均摊;

4. 村委会出3000元,其余7000元全村人均摊;

5. 村委会出4000元,其余6000元全村人均摊;

6. 村委会出5000元,其余5000元全村人均摊;

7. 村委会出6000元,其余4000元全村人均摊;

8. 村委会出7000元,其余3000元全村人均摊;

9. 村委会出8000元,其余2000元全村人均摊;

10. 村委会出9000元,其余1000元全村人均摊;

11. 村委会出10000元,村里人不应出钱

B11 目前,当地的水利设施对农业的作用

1.很先进,对农业生产作用很大 2.基本能满足生产需要 3.很大落后,基本没有起作用 B12当地水利建设主要兴修在哪些方面(可多选)

1.疏通河道 2.修建水库 3.修建水渠 4钻眼打井5.拦河筑坝

6、其他

B13 当地兴修的水利设施的主要用于哪些方面

1.防洪 2.灌溉 3.发电 4.养殖5.其他

B14 兴修水利之后对农业生产是否有收效

1. 有,农业生产有了增产 2.收效不大 3.对农业生产基本没有影响

B15.1 当地的水利设施是否有定期维护

1.有2.没有 3.不清楚

15.2 如果有维护是多长时间维护(修)的

1.1-3个月维护(修)一次2.半年维护(修)一次 3.1-2年维护(修)一次 4.两年以上维护(修)一次5.从来都没有维护(修)过

B16 您是否参与过当地水利设施的建设或维护

1.有,我出了资金 2.有,我出了劳动力 3.没有

B17当地水利设施的建设或维护的资金来源于(可多选):

1.政府2.村集体 3.农民

C 有关政策的宣传情况

C1.村委会有定期举行村民大会讨论村里的事吗

1.有,经常2.有,但不经常3.没有

C2.您了解村委会的日常工作吗

1.熟悉并清楚知道2.大概了解3.不是十分清楚4.完全不了解

C3.您知道一事一议政策吗

1.知道2不知道

C4.你们村里一事一议有没有集体集资兴修水利?

1.有2没有

C5 您有参与过村民大会并提出意见吗

1.有参与并提出意见2.有参与但不提意见3.没有参与

C6 您认为村委会在水利设施建设方面应该起到怎样的作用 (多选)

1.应该清楚了解情况,再通过村民讨论是否要修建水利设施

2.宣传有关方面的知识,让村名知道水利设施对本村的作用

3.积极组织多方力量进行水利建设的融资投资

4.全权负责水利设施的建设,包括是否兴建

5.定期公开水利设施方面的各种情况,协调和管理好水利设施的使用情况 C7 您是否主动找村委会人员商量水利设施建设

1.有,并且受到足够的重视 2.有,但没有受到重视 3.没有,但曾经想过 4.没有 C8 您找村委会商量时,村委的态度如何

1.很重视2.态度一般3.服务意识较差

C9. 村委会的村务状况透明度高吗

1.高2.一般3.不高

C10.您认为本村在管理水利设施方面存在什么问题,出现这些问题的原因是什么

C11. 您对现行的水利设施建设有什么建议

C12. 您认为政府、村集体和农民在水利设施建设中各应承担什么责任?

第5篇:临武县当前农村热点问题调查问卷分析

临武县当前农村热点问题调查问卷分析当前,临武县上下正在大力宣传、深入贯彻《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促进农民增加收入若干政策的意见》(简称“中央1号”)文件精神,农民种粮积极性提高,农村经济正朝着良好态势发展。为了更深入地了解农村社会实际,给县委、县政府制定有关政策提供分析参考,针对当前农村一些热点问题,县统计局与农调队专门组织了10个精干人员共分5个组,对全县10个乡镇150户农户进行了调查。共发放150份《当前农村热点问题调查问卷》和《2004年农业生产经营意向及增收途径调查表》给农户不记名填写,共收回125份问卷。通过调查分析发现,临武县当前农村经济发展利好因素与制约因素并存,总体情况如下:

一、当前农村经济发展利好因素

(一)农民普遍知道“中央1号”文件,但对文件精神了解得不多。125份问卷显示,95.4%的农民知道“中央1号”文件,只有5.6%的农民不知道,而这部分人大都是些不识字的、上了年纪的人。半数农民都是通过电视知道的,有16.8%的农民是通过政府宣传知道的,24.8%的人是听别人说的,3.2%的人是通过报纸、杂志知道的。其中54.4%的农民只是隐约知道一点,而不了解1号文件的具体内容。

(二)大多数农民知道文件规定的农业税减免内容,并为之感到欢心鼓舞。问卷中94.4%的农民知道农业税减免的消息,其中有73.6%的农民知道农业税每年减免3个百分点,有19.2%的人知道农业税每年减免1个百分点,88.8%的农民知道文件规定从2004年起除烟叶外农业特产税全免。

(三)农民备耕备种热情高,资金准备充分。由于粮价上涨,中央1号文件的贯彻落实,粮食直补政策的到位,农民积极性大大提高。被调查的125户农户95%以上的已备齐今春所需化肥、农药和农膜,大部分连中稻所需农资都已备好。2004年计划施用化肥43905公斤,比去年同期增长7%;农家肥料2914公斤,增长6%;农药1131公斤,同比增长78%。备好早、中稻种籽756.7公斤,比去年同期增长31.9%。备耕金额大都在1500元以下,其中在200元以下的占9.6%;200-400元的占14.4%;400-600元的占28%;600-800元的占19.2%;800-1000元的占12%;1000-1500元的9.6%;1500元以上的占

7.2%。

(四)粮食面积呈现扩大趋势。在125户农户调查中显示,2004年计划种植粮食502亩,比上年增长8.1%,其中稻谷453亩,同比增长16.4%;早稻140.5亩、中稻205.9亩、晚稻106.7亩,分别比上年增长29%、1.2%、39.1%。

(五)粮食种植结构呈现优化趋势。在市场价格的诱导下,为提高粮食的经济效益,农民种植优质稻的意识大大增强。据125户调查,计划种植优质稻362亩,占稻谷面积的78%,比上年增长17%,预计全县今年优质稻种植面积可达到13.85万亩,比去年增加1.5万亩,增长13%;杂交玉米面积可达到6.33万亩,比去年增加0.4万亩,增长6.75%。

(六)农林牧渔业呈全面发展态势。由于各级党委、政府都强化了支农意识,尤其日前为了深入贯彻中央一号文件精神,临武县委、政府作出了开展“送政策、促增收,排忧难、促发展”活动的决定,从机关抽调1000名干部组成了声势浩大的工作队奔赴农村促农增收,帮助农民脱贫致富,广大农民为此感到信心倍增。从125户调查来看,由于今年肉价上涨(由去年10元/公斤涨到今年16元/公斤),农民养猪积极性提高,2004年计划生猪出栏312头,比去年增长6.3%;计划水产面积11亩,同比增长13.3%;水产产量1500公斤增长25%;林业收入1.93万元,增长46.2%。

二、当前农村经济发展及农民增收的制约因素

(一)目前农户近半数存在缺粮现象,粮食产不足销的状况日益突出。据125户农户调查,从调查日起距早稻收割还有3个月左右时间,人平库存粮必须达到75公斤才能满足消费,而从调查结果来看,只有69户农户达到此标准,其余56户或多或少都要靠购买粮食来维持生活。这对于纯农户占40%的临武县来说,不仅农业生产受到阻碍,农民生活水平将难以提高。据农调队抽样调查,2003年全县农民人均纯收入3151元,调查的120户就有79户没有达到平均水平,占调查户的65.8%。主要原因:一是尽管2003年下半年以来,粮食价格开始回升,但仍未走出低谷,难以有效刺激农民种粮积极性。二是农村近四成农民在外务工,且都是些青壮劳力,留在家里从事农业生产的基本上是些老弱病残、妇女儿童,难以提升农业生产质量。三是由于建设占用耕地较多,农业结构调整和退耕还林政策,使得耕地面积逐年减少。

(二)农资价格飞涨,农业生产成本过高,农业生产效益低,农民增收难度大。据物价局调查,今年的农资销售价格比去年同期平均上涨15%,其中尿素上涨23%、钾肥上涨33%、碳铵上涨10%、复合肥上涨5%。据测算,原来农民种1亩稻谷,需要种子2公斤20元,化肥60公斤80元,农药4公斤40元。犁田80元,农业税65元,计成本285元, 1亩收稻谷400公斤 ,按51元/担计算,每亩收入408元,扣除成本得纯收入123元,如果要请人插田、收割另外支付160元的话,农民每种1亩田,还要亏37元左右。而由于农资价格上涨,每亩农田种植成本将增加40-50元,也就是说成本上升到325-335元,即使加上粮农从省里定下的每亩11元的粮食直接补贴、10-15元的良种补贴及降低农业税3个百分点、附加降0.6个百分点,也只是刚好与农资上涨相抵,按当前国家保护价70元/担,1亩田只得纯收入235-225元,扣除请人插秧、收割160元,最后只

得75-65元,种粮的效益仍未走出低谷,这样势必会造成农民增产不增收,挫伤农民的种粮积极性。

(三)农资假冒伪劣产品多,虚假欺骗性的信息多,坑农现象时有发生。

1、据农民反映,现在种田农药每年要杀三次,每次要几种农药一起套用才管用。而化肥所需份量是以前的2-3倍。

2、目前种植市场信息鱼龙混杂,加上农业技术推广体系不完善,产、运、销环节基本脱节,农民很难得到准确的种植信息、技术信息、购销信息、价格信息,最后造成农民亏本的现象时有发生。

(四)农业基础设施严重滞后,自然条件恶化,耕地退化,粮食生产难以长治久安。

1、由于这些年来对农业的投入不足,造成农业机械陈旧落后,农业基础设施薄弱。目前全县还存在着许多病险水库,且大部分是

六、七十年代修的,渠道年久失修,许多电排荒废,抵御自然灾害的能力大大下降。

2、多年来矿山开发在带给人们实惠的同时,也造成部分产矿区环境恶化,水土流失严重,如:甘溪坪、东山河,大面积耕地受到污染而不能耕作。

3、耕地由于长期使用化肥,很少施用农家肥,造成耕地退化,土地贫瘠,粮食生产质量难以保证。

(五)当前农民大部分不打算办理农户小额信用贷款,要贷款也是短期的,信贷对农业生产的支持力度减弱。问卷显示,69.6%的农民不打算贷款;打算贷款的只有28%;正在办和已办的占2.4%。打算贷款的金额不高,其中87%的人只需要贷2000元以下的就行了;贷2000-3000元占5.6%;贷3000-4000元的占4%;贷5000元以上的占3.2%。贷款一般要求短期的多,能周转半年以下的占73.6%;一年的占20%;一年半的占3.2%;两年及以下的占0.8%;两年及以上的占2.4%。主要原因:一是由于农村信用社体制改革,信贷网点集中,撤消了所有行政村信贷员,农民想贷款而不知怎样贷。二是目前农村信用社实行贷款终身追偿制,造成呆 账的要追究领导责任,因此对农村小额贷款的发放非常谨慎,贷款手续繁多,发放贷款一般均要求提供抵押品或担保人,许多农民只有望“贷”止步。三是大多数农民没有产业化经营意识,生产规模不大,所需资金不多,即使缺乏资金,到亲戚朋友那调剂一下就行,根本就没考虑要贷款。

(六)临武县近四成的农户家里有人在外务工,由于大多数是通过亲戚朋友介绍、自己找的,就业渠道很窄,使得临武县纯农户所占比重太高(占40%左右),加上还有拖欠民工工资的现象,农民增收空间相当有限。问卷中有38.4%的农户家里有人外出务工。外出务工的途径大都是通过亲戚朋友介绍和自己去找,分别占务工人员的37.5%和

43.8%,通过政府组织的有16.7%,而通过职业介绍所就业的只有2%。外出务工农民中有91.2%的人回答没有拖欠工资的情况,拖欠工资在500元以下的有4.8%,500-1000元的有2.4%,1000-1500元的有1.6%,1500元以上的没有。

(七)当前农民整体文化程度不高,农业技术难以推广,这对农村经济发展带来直接影响。在调查的125户农户中,53.6%的农户家里没有孩子上学,有23.2%正在上小学,17.6%上初中,0.8%上高中,大中专及以上的只占4.8%。

(八)大多数农民只求温饱,对子女的教育不是很关心,农业生产的后备力量素质堪忧。问卷中只有44%的农户知道孩子学杂费的基本构成。农村教育搭车收费的现象不多,有89.6%的农户回答孩子上学没有其他单位搭车收费,搭车收费在50元以下的有4%,50-100元的有0.8%,说不清具体金额的占5.6%。

三、促进农村经济发展和农民增收的建议

(一)各级政府、部门应强化支农意识,充分发挥乡镇“七站八所”为农民服务的功能,建立健全农业信息技术服务网络,利用多种渠道继续大力宣传、认真贯彻落实中央1号文件规定的粮食直补、良种补贴,降低直至取消农业税和取消除烟叶外的农业特产税政策,严格执行涉农15项税费减免的规定,充分调动农民的积极性,吸引青壮劳力致力于农业生产,促进农村经济长足发展。

(二)加强农资市场的监督和管理,切实保护农民利益。一是物价部门要加强市场物价的监督管理,对农资产品实行限价销售,出现暴利销售行为要及时制止,严肃处理。二是工商、技术监督、农资、农业等部门要加强对化肥、农药等农资和种子的出厂和流通环节的监督和管理,严格查处经营假冒伪劣产品的违法行为。

(三)千方百计加大投入,加强农村基础设施建设,改善自然环境,提高耕地质量。一是政府积极介入,确保财政增加农业综合开发资金,兴修农田水利工程,加强农村水、电、路、桥、通信等基础设施建设。大力治理环境污染,抓好退耕还林工作,提高耕地质量。二是改革和创新农村金融体制,加大金融系统对农村的投入力度,扩大农户小额信用贷款和农户联保贷款,切实解决农民资金困难的问题。三是完善鼓励民间投资的政策环境,放宽农村民间投资准入领域,积极运用税收、贴息、补助等手段,鼓励和引导民间资本进入基础设施等农村投资。

(四)推进农业产业化进程,调整产业结构,培育农民收入新的增长点。一是大力发展产业集群经济,因地制宜发展“一乡一品”、“一县一业”,巩固并发展以舜华鸭业公司为龙头的“公司+基地+农户”的模式经济,使之真正起到“一品带动”的辐射作用,加强产、运、销环节的联系,推进农业产业化进程。二是合理推进农地流转,积极完善家庭承包经营制。从上世纪八十年代以来推行的农村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造成了临武县粮食生产现在零星的、小规模的自由发展状态,农民也缺乏做大养殖规模产业的观念、资金、技术和有利环境,实行农地流转可较好地解决农地抛荒和粗放经营的问题,促进农业结构调整和规模化经营,提高农业生产的效益,有效实现人和土地的有机结合。

(五)广开农民进城就业的“绿色通道”,使

二、三产业成为农民收入的重要来源。一是拓宽农民就业的途径,让职介所真正成为劳务市场供需双方满意的“中介”。二是减少农民就业准入的限制条件,简化进城务工的各种手续,取消针对农民进城就业的歧视性规定和不合理收费。三是政府要把对进城民工的职业培训、子女教育、劳动保障及其他服务和管理经费列入财政预算,切实改善农民进城就业环境。四是清理拖欠农民工工资,使农民工增收落到实处。

(六)要加强农村教育,提高农民的文化、科技素质。从调查结果看来,当前农村基础教育和农业技术发展不快,尤其是流动民工的子女就学问题堪忧。农民普遍素质不高,对子女教育问题或是漠不关心或是心有余而力不足,难以适应现代生产要求,已在农村造成恶性循环,我们要把提高劳动力素质作为长远的战略任务来抓。一要加大教育投入,促进“普九”义务教育和职业技术教育发展。二要加强流动民工子女教育管理,严格执行今年出台的涉农税费减免政策中关于免收农民进城子女义务教育借读费的规定,让流动民工子女享受到城镇子女同等的教育权利。

第6篇:法院纠纷解决调查问卷

本调查为纯属学术研究之用,答案没有对错之分,采用无记名形式填写,请您不必有任何顾虑,按个人实际情况回答,请在相应的选项上打勾。

调查地区(调查员填写)

省 市县

1、请问您的性别是()

A女B男

2、请问您的年龄是()

A 20岁以下B20---27C28---35D 36---43E44—50F50岁以上

3、您的文化程度是()

A小学B 初中C高中、技校或职校D大专E 本科F 硕士及以上

4、您的职业是()

A企业员工B个体户C学生D无业E其他

5、您有过在法院上诉的经历吗()

A有B无

6、您关注我国的司法改革吗()

A是B否

7、假如您现在有纠纷您选择怎么处理()

A私了B起诉C调解

8、您觉得法院的审理程序合理公正吗()

A非常公正合理B一般C不了解

9、您觉得我国司法体系完善吗()

A非常完善B还可以C不完善D不清楚

1O、您觉得我们的法官能胜任他所做的工作吗()

A能B不能C不清楚

11、您觉得我们的司法环境如何()

A良好B一般C又乱又差D不了解

12、您觉得在案件审理过程中法官的个人素质影响案件的判决吗() A影响B不影响C不了解

13、假如您在法院有起诉的案件您同意法官做出调解吗()

A同意B不同意C无所谓

14、您觉得对于我国的司法改革进程个人的力量起作用吗()

A非常重要B一般C不起作用D无所谓

15、您觉得法院纠纷解决效率如何()

A高B一般C低D非常低E不清楚

16、您觉得您所在地区的法院设置合理吗()

A非常合理B合理C一般D不合理E不了解

17、您了解法院的职能吗()

A非常了解B一般了解C不了解

18、假如有一次学习了解有关法院的基础知识的机会您会参加吗() A会B不会C不感兴趣

第7篇:问题及分析解决措施

存在的问题及分析解决措施

公司GMP管理部成立于2015年03月,4月1日正运行开展部门相关工作,现针对本部门以及公司发现存在的问题以及分析解决措施列举如下:

一、 生产工艺方面存在的问题: 生产工艺问题一直以来是生产过程中的一大难题,一方面需要按期出成品保证销售市场的产品供应,一方面是药品管理法和GMP的约束和监管,很大程度上在生产过程中,淡化了药品监管的约束,重在如何能够生产出符合产品质量标准和足量供应市场的药品,每个月的产量是否完成了计划量,而忽略了生产的产品是否符合预定用途和产品注册的要求。由于在生产过程中为了赶生产任务,按照产品标准工艺不能生产出药品来,所以在生产过程中违背了产品标准工艺或者擅自添加了部分辅料和药材粉,致使生产现场、生产物料、物料台账、记录、生产现场,检验都不符合要求,因生产工艺改动带来一系列的问题,例如:台账、记录的填写,物料的转移、原辅包材的购销合同、发票的编制等等 建议:

1、 统一产品质量认识,提高居安思危意识,产品质量责任重大,不容忽视,目前,国家各级药监部门监管力度频次和力度在不断扩大,以后药企需要规规矩矩地生产药品才是生存和发展之道

2、 制定并严格执行产品生产工艺研究解决计划和方案,落实专人负责,配备足够的人员,各相关部门密切配合工艺研究小组的工作

3、 工艺研究解决需要一个过程,需要相关部门药学技术人员都参与进来,共同研究、探讨细节性方面的问题,需要再小实验、中试和大生产中不断地优化生产工艺流程,使之产品生产工艺符合产品标准工艺和产品注册工艺,产品质量标准符合法定标准。

二、 产品批生产记录、台账方面存在的问题:

批生产记录中的某一物料情况引申到仓库的物料情况,物料的采购、入库、发放、质量部的检验、留样等情况;批生产记录中的工艺参数、物料平衡、偏差、操作要点等引申到工艺规程、工艺执行情况、工艺监控等;批生产记录中的物料传递过程引申到工艺流动情况、中间站运转情况;压差、温湿度记录引申到厂房情况、空气净化系统运行情况;设备运行记录引申到设备情况;清场记录引申到卫生执行情况、卫生SOP、现场卫生监控;销售记录引申到销售情况;检验记录引申到质量管理情况(质量标准、检验SOP、质量管理制度、全检等)。就前期GMP记录、台账存在的问题统计如下:

1、 前期所定的生产按工艺领料,生产实际按原固定的生产模式生产,不体现的物料在宿舍楼的闲置库存放,但在实际生产中,未能按照制定的流程执行

2、 同品种不同批次的生产记录中的数据不稳定:例如生产时间、产品收率或物料平衡,质量指标(水分、含量等)、辅料、包材等

3、 批记录上交不及时,成品入库一周后批记录还没有入档

4、 生产、质量、工程、物料部分记录为入档保存,无法查找

5、 记录审核存在的问题比较多

6、 因生产计划变化,导致批记录及相关台账填写较频繁

7、 记录台账检查很容被检查出能虚作假之嫌疑

建议:

1、 严格执行之前所定的记录管理规定,并将执行情况列入考核

2、 记录实行部门负责人责任制,部门负责人为记录第一责任人

3、 生产、物料、质量、工程等相关辅助普通记录按月建档保存

4、 批生产记录审核统一标准,涉及批记录对外解释统一口径,防止出现异议

5、 生产部严格按照生产计划执行,确保各项工作以生产计划开展实施

6、 严格GMP标准组织生产,严格产品工艺标准的执行,加快工艺解决的步伐

三、 公司培训方面存在的问题:

按照公司年度培训计划进行年度培训,以及新进员工的培训等等,都存在一个弊端,就是流于形式,员工培训后不知道培训的内容,没有学到任何东西,培训会场纪律混乱,讲师和学生各讲各的,培训会场和培训设施不好,培训考核缺少时间来安排,使之培训目标与培训效果差距很大,每年都培训,培训的内容也很多,为什么在日常的工作中还是会出像这样和那样的问题,并且是接二连三,层出不穷,很大程度上包露出培训不到位的问题,为什么会形成这种情况呢?我分析了一下几个方面的原因:

1、没有培训每个人、岗位、部门的职责和职能,没有培训岗位SOP、工艺标准、产品质量标准,没有培训公司制度、车间制度、工作考核制度等,员工不知道自己是干什么的,不知道自己如何干,怎样干,按什么标准干,干的好坏是如何考核的等等,这些都是最基本的培训,也是每一个人员需要掌握和熟悉的,说白了也就是一个入门的培训;

2、培训没有针对性,没有目标和结果,全员培训是共性知识,培训学习的目标是什么,培训之后我们要达到一个什么效果,或许是我们主管培训部门和每个参加培训人员都没有意识到的问题;

3、培训纪律不好,讲师和学员各讲各的,培训会场没有一点的培训气氛,导致培训后,有的都不知道培训的内容是什么,更别说能入脑有多少知识,这是制度执行的一个缺陷,可以尝试讲师和学员进行互动式培训,提高培训效果

4、培训考核、培训讲师的选用、培训场所以及培训设施的有效配备等也是培训工作做得好坏的几个重要因素 建议:

1、 按岗位所需培训所必须掌握的最基本的药品生产知识,要求掌握岗位的基础知识,并定期考核

2、 所制定培训方案,增加每一项培训项目的学习目标,实行三级培训机制,实行培训讲师培训效果责任制,将培训效果列入培训讲师的考核,此外,公司换要给与培训讲师一部分薪酬

3、 培训主管部门要加强培训现场纪律的维持,对于违反培训纪律的培训主管部门要给惩治,

4、 公司要创造一个良好的培训场所,配备齐全的音响设施,实施高效率、高效能的培训打好基础

四、 文件方面存在的问题

自GMP认证后,在多次GMP自检中,发现制定的GMP文件可操作性不强,无法按照文件执行生产操作,文件中存在制定的内容有遗漏现象,描述不详细、制定不合理等,在日常工作中没有严格按照制定的文件要求去操作,文件成了摆设。 建议如下:

1、 各部门梳理各自的文件,特别是操作类文件要求与管理文件和实际操作相对应,并符合新版GMP的要求

2、 加强各部门对文件类的学习掌握,并按照文件要求操作与药品生产质量管理有关的事物

3、 加强对文件系统的整体贯彻执行,加强生产一线员工的培训,减少文件执行差错缺漏带来的风险与GMP检查缺陷,严格落实,保证实际运行状况与文件管理要求的有效性和一致性。落实三级培训制度,建立有效的培训卡和办法,并严格执行。

4、 建立每个岗位产品工艺卡,每个产品生产之前由工艺员或车间主任现场召集相关岗位负责人及技术人员,详细讲解产品生产工艺流程及注意事项,产品质量和物料消耗的的控制等的简单培训学习,加深操作员工对产品个细节的熟悉和掌握。

五、 自检方面存在的问题

公司成立GMP管理部,并执行了每月例行一次公司级GMP自检和GMP管理部门自检一次,很大程度上对公司各部门执行GMPJ进行了督查和督促作用,加之对GMP自检列入部门工作考核中,对于各部门日常执行GMP已初见成效;然而,在自检中存在的问题还有不少,例如:自检人员组织不齐、自检整改不彻底、自检考核意见大等

建议如下:

1、 公司GMP自检常态化,制度化,相关部门负责人准时参与每月定期的自检工作,参加自检工作的人员分工明确,严格按标准进行检查公司各部门、车间GMP执行情况,并如实记录汇总

2、 根据自检整改表召开相关部门会议确定整改方案,实施整改计划及完成时限,所需公司提供的相关资源支持,相关部门配合完成

3、 建立执行GMP全员考核制度,人人参与、人人执行、人人考核,让执行GMP日常化、常态化、习惯化,并强制执行,将GMP自检考核落实到分级考核,找准问题根源,解决问题彻底

六、 部门衔接问题:

凡涉及GMP的相关部门基本上本部门都有日常的工作交往,最频繁的主要是生产部、质量部、物料部,存在的问题汇总如下:

1、 对于GMP管理部定位大家模糊不清,基本都是认为GMP管理部是做记录的,部门之间工作分工不清晰,存在交叉与重叠现象

2、 目前公司管理上存在越级汇报和错位管理的现象,部门主管领导签批后,还要收到其他部门或其他领导的不同意等,造成员工意见较大

3、 部门之间问题存在推诿现象,问题解决进程推迟,

4、 部门之间,部门负责人之间缺乏沟通致使问题解决过程中产生诸多矛盾 建议:

1、 完善各部门的职责,分工明确,确保各部门旅行个部门职责和行使本部门职能

2、 理清公司各阶层管理流程,防止出现越级管理、错位管理现象

3、 责任问题明确责任部门和责任人,规定题解决期限并加以后期跟踪

4、 创建部门之间,同事之间融洽沟通的有效机制,利用公司会议、聚会等平台搭建融洽的、有效的沟通解决问题的多种途径

七、 生产方面存在的问题:

1、 由于工艺不稳定造成批生产记录书写问题

2、 生产计划不稳定,造成记录台账反复修订

3、 生产处方投料问题

4、 生产人员记录填写不规范,批生产记录内部审核

5、 生产偏差异常情况,生产周期超限情况等

6、 部分岗位工序生产线粉尘较大,

7、 乙醇回收管理

8、 生产现场真假记录都在生产现场

9、 车间昆虫管理

建议:

1、 因工艺问题,造成填写的批生产记录,需在成品入库后3天内填写完毕,按流程进行审核,并入档管理

2、 月初稳定生产计划,便于GMP管理部门协调GMP记录、台账的统筹协调,避免记录台账的反复修订

3、 车间生产严格按工艺处方领料,并按要求填写相关记录和台账,不能体现的物料负责安放到闲置库,并做好车间现场物料的标示,符合检查之要求

4、 加强生产一线员工的操作培训,记录书写培训和工艺参数标准的培训,逐步将记录书写规范化;批生产记录审核严格按照产品工艺流程、工艺规程、质量标准等进行严格审核,

八、 质量方面存在的问题建议

1、 加强现场监控,针对生产现场出现的问题及时在现场解决,避免问题的延迟,加强现场产品生产工艺和质量标准的监控

2、 检验数据的稳定性问题,建议稳定工艺处方投料,制定相关工艺参数和质量控制指标范围,生产前投料严格控制指标在范围内

九、 物料管理方面的建议

1、 遵循按照工艺处方指令发料,无相关人员签字的指令限制领料,防止物料管理的混乱

2、 GMP记录体现多余的物料建立相关采购合同、发票

GMP管理部下阶段工作计划:

1、 计划10月底前将GMP文件修订完毕,并将文件打印下发到相关部门执行

2、 例行每月GMP自检2次,并积极督促相关部门按时完成自检整改项目,并定期进行回检

3、 协调配合相关部门做好记录、台账等填写工作,并定期检查记录填写情况,及时跟催按要求入档管理

4、 根据相关GMP文件和产品质量标准审核质量部所交批生产记录

5、 督促、协调相关部门按计划要求将培训、验证、稳定性实验等按期完成

6、 每周不定期进入生产区域和仓库现场督查现场符合要求

7、 按计划完成产品的年度质量回顾分析工作

GMP管理部 2015-08-19

第8篇:近视问题调查问卷

临桂中学近视问题调查报告问卷

“纵逢情景如看雾,朦胧雾上一重纱”近视眼是一类以视力下降为临床表现的综合症。我国是近视眼大国,近视眼已有3亿人左右。“近代人士”多近视,随着经济的发展及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近视眼的发病率也在逐年增加。

本文旨在通过实际的调查, 来了解当前中学生当中近视的实际情况,并分析近视产生的原因,调查中学生对近视知识的了解情况,以及他们在日常生活中的实际行动。通过中学生对近视的看法的调查,来了解近视对中学生的影响等。并给出一些具体的建议,希望更多的人能了解我们的眼睛,减少近视的近视率。

一.调查对象:在校中学生被调查者年龄大都在16到18岁之间

二.调查方法:不记名式问卷调查,访谈法,观察法,归纳法,总结法

三.调查目的:通过本次调查,了解在校中学生的近视率及产生近视的原因,以及近视的预防措施,增强中学生保护眼睛的意识,预防和减少近视的发生

四.调查时间:2014年3月20日---2014年4月20日

五.调查内容:A.查阅资料,调查整理,了解近视原因

B.咨询眼科医生,了解近视的成因及防治措施

“预防近视,珍爱光明“调查问卷

1. 你知道全国爱眼日是哪一天吗?

A.3月6日B.6月6日 C.8月6日 D.不知道

2.你是否近视(选B请直接跳至第8题) A是 B否

3.你的眼镜度数是多少左眼——— 右眼————

4.您大概从什么时候发现自己近视的————

6.您近视是什么原因造成的

A看电视B看书C玩游戏D父母遗传E其他———

7.您经常戴的眼镜是

A隐形眼镜 B框架眼镜C.两个都戴 D.不戴眼镜

8.你选择佩戴隐形眼镜的主要原因是

A.方便,戴上舒服 B.可以矫正视力 C.不喜欢框架眼镜,太笨重,而且不好看

D.生活工作需要 E.其他——

9.你的近视知识来源于哪里?

A电视B广播C报纸杂志D网络E父母F朋友G其他

10.您觉得下列哪些项目对您的视力有不利影响(多选)

A长时间用电脑B躺着看书或长时间看书C昏暗或强光下看书D睡眠不足E精神不振,压抑F不合理饮食G不注意眼镜卫生,揉眼 H其他---

11.您觉得下列哪些项对你的视力有益(多选)

A常看绿色B佩戴眼镜C多运动,增强体质D经常做眼保健操E滴眼药水F保持眼球卫生G合理膳食H其他---

12.以上的选项您日常生活是否注意呢 A.是B.否

13.您如何看待近视

A.近视是一种病,对人的工作生活学习都会造成不利影响

B.既然已经近视了,目前也没有十分有效的方法治愈,没必要太在意

C.听说现在已经可以做手术治好近视了。所以我不需要过分注意防护近视

D.我一点也不在乎近视,近视也没什么不好的

14.您对预防近视或改善近视有什么建议?

15.您认为我国应怎样普及眼睛保护知识 ?2

第9篇:问题学生调查问卷

心理调查问卷结果汇总

班级 实发问卷 份 实收问卷 份

1.现在在家负责照顾你的人是?

A.____ B.______ C. D.其他

2、你父母亲从事的工作是?

父亲 母亲

3、你父母亲的文化程度是?

父亲A.初中及初中以下__ 母亲

4、在所有家人中你信任谁,听谁的话?

□父亲 □母亲 □爷爷、奶奶 □ 其他

5、你是否是单亲家庭?

□ 是 □ 否 □ 其他

6、你在家中的地位?

□ 父母都以你为中心,满足你的所有 □ 父母对你的要求要做判断对错才能满足

7、当你犯错时父母对你的态度是?

□说理教育 □不问原因一顿打骂、指责 □听之任之,不管此事

8、当父母不能满足要求时,你会?

□大吵大闹 □不理父母 □向父母问清楚原因

9、你在家爱劳动吗?父母要求你做家务事吗?

□爱,要求做家务 □不爱,但父母要求做家务 □爱,但父母不让做家务

10、你觉得你的家庭和谐吗?

□很和谐 □一般和谐,父母有时争吵 □很不和谐,父母经常争吵

11、你认为你的父母关心你的学习吗?

□关心 □不关心 □平时不关心,考试后关心成绩

12、当你犯了错老师批评你或者惩罚你,你的态度是?

□默不作声,内心恨老师 □与老师对闹 □叫家长来与老师理论 □接受老师的教育

13、你与同学的相处?

□较为融洽 □不愿意与他人交往 □关系紧张,不友好

14、你认为自己是哪种性格的人?

□性格内向不善言语 □性格外向,有话就讲 □性格爆操,易冲动 □其他

15、你愿意为现在的班级认真做事、为班级争光添彩吗?

□作为班级的一员,非常愿意 □ 出于无奈勉强为之 □不愿意,有其他人做就行了

16、你是否愿意积极的去争取做一名“优秀学生”?

□已经准备去争取 □没兴趣去争取 □还没有考虑好,让我再想想

17、你是否毫无理由的郁闷?

□ 经常 □ 有时 □ 很少 □ 从不

18、你遇到问题和朋友(无年龄性别界限)交流的情况是? □ 经常 □ 有时 □ 很少 □从不

19、当学校需要你父母到校一同参与对你的教育时,你愿意他们来吗? □愿意 □ 特别需要时才愿意父母来 □ 不愿意

20、当学校需要你父母到校一同参与对你的教育时,他们会来吗? □ 会 □ 特别需要时才会来 □ 不会来

21、当你在学校犯了错时,你会感到?

□羞愧,觉得影响了班级,自己应该改正 □无所谓 □推卸给别人,觉得自己没错

22、当你在学校受了委屈,你会?

□告诉家长 □告诉老师 □谁都不说,只是不高兴

23、平时你在拿到考试成绩后,你会采用哪种态度 ?

□不关心测试结果 □会分析失分的原因和要改进的方法 □只关注成绩

24、是否觉得自卑,总认为自己是“丑小鸭”,比不上别人? □是 □否 □无所谓

25、是否对社会、对他人存有怀恨心理,有攻击倾向?

□是 □否 □不知道

□其他

26、是否对身边的人不信任,存在多疑心理?

□是 □否 □不知道 □其他

上一篇:祖国演讲稿心系祖国下一篇:专题讨论发言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