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解决力》读后感

2024-09-29 版权声明 我要投稿

《问题解决力》读后感(精选11篇)

《问题解决力》读后感 篇1

用了两周的功夫阅读完此书,说实话,这是第一次阅读带有麦肯锡风格的书籍。因为是翻译版,初读起来有些晦涩和生硬,总是感觉上文不接下文,不知道作者到底要讲什么。这几天通过和同事们交流心得,又重新阅读了此书。通过再次阅读,结合自身,不禁有些自惭形秽。工龄近乎8年的我,居然不知道解决问题要还要如此系统,有如此多的工具和方法可循。这真的是一个提升解决问题能力、提高自身竞争力的优秀读本。回顾自己这八年,似乎没有这么专注的完整的阅读一本书。浑浑噩噩度过了漫长而又短暂的八年,而今回首,空洞泛白的履历都无法慰藉自己。

唯一庆幸而幸运的是----在求职的路上、在工作中,遇到的上司能够毫无保留的传授工作经验和工作方法,能够在我迷茫困惑时及时给予指导和鼓励,凭借这些我一直坚持到了今天。如果我能够勤奋些,如果我的危机意识再强些,如果我学习的能动性和主动性再提高些,我想我的power和energy会更强大,我的今天会不一样。

既然人生没有过去式,那么改变自我就从现在开始;改变处理问题的思路,从问题解决力开始吧。

本书重点阐述了如何理解并运用PSA原则并重点教授解决问题的五个步骤。研一先生引用大量的图表和案例,使用大段的文字来解释图表,浅入深出的表现形式和言简意赅的观点,就是想使阅读者易于理解和学习。要想成为一个问题解决者,需要学习以下内容并熟练应用。

1、具备逻辑思维能力。

这个能力不是与生俱来的,是通过后天的各种训练培养出来的。生活和工作中我们经常会评价一个人逻辑思维强,这类人通常善于采用科学的逻辑方法,准确而有条理地表达自己思维过程,无论做什么事情都能从根本上进行逻辑思考,找到答案,解决问题,能够触类旁通,直达捷径。可以说这类人是职场中的强人,他无需倾注大量的时间和精力,却能够在最短的时间以最快的效率解决问题。

2、PSA的三个原则:

2.1 要有解决问题的强烈信心。

——自信是成功的开始,通过自我心理暗示达到设定高度,超越自我。

2.2 形成“what ,if.....的思考习惯."

——好的思考习惯能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2.3 区分原因和现象。

——原因会表现出多种形态但集中在一点,而现象却辐射在各个方面,利用PSA原则拿出的解决对策针对正确的目标。

3、如何实践:

3.1 提问题。

3.2 看问题本质,建立假设。

3.3 收集证据并证实。

——此方法告诉人们解决问题时要从这三方面切入。

4、解决问题的五个步骤:

4.1 理解问题的基本。

4.2 理解所处的环境,先整体后局部。

4.3有效地收集信息。

4.4 把数据图表化。

4.5 熟练使用框架图。

——我想对于不知道如何解决问题的人是一个全新的开始。

5、整理归纳要点是什么。虽然分析的结果是最终明白了很多事物,但若不进行综合归纳,则最终还是不明白其要点,仍然是杂乱无章的世界。

——总结真的很重要,通过总结找到要点,通过总结找到不足。

优秀的员工是最擅长解决问题的员工。任何一个企业和组织都迫切需要能够独当一面,善于解决问题的员工。但无论是企业还是员工,这都是一个长期而持续的过程,企业成长的同时需为员工创造良好的成长氛围和条件,员工的成长无疑铸就了企业的辉煌。作为员工,需要我们具备逻辑思维能力,具有强烈的自信心,勇敢的面对问题,激发我们自身的潜能,唤醒我们麻痹的问题解决智慧,对问题负责,勇敢地面对问题,开动脑筋解决问题。这是组织对我们的期待,也是我们孜孜不倦的追求。

对比以往面对问题、处理问题常常是比较关注结果,达到了预期的结果后,这个问题就算完结。至于这个问题是怎样解决的,达到了什么效果并未做过多的总结和思考。每月、每年疲于完成一个又一个项目,对项目中执行的特点和共性总结较少。往往都是凭自己的主观思想去判断、分析,虽然分析的结果是最终明白了很多事情,但由于没有进行综合归纳,其实最终还是不明白其“要点,”仍然是杂乱无章,不是不系统没有分类,就是虽然进行了分类但不系统,无法整理出成型的文档。究其原因,不得“要点”还是没有对问题进行深层分析,如何深层分析,正如书上所说,要在总结、归纳的方法上下功夫。

目前工作中的沟通常常是邮件和口头沟通。现在的状况是我罗嗦了一大堆不仅占用了领导的时间而且由于不得“要点”而使领导无法完全明白我的意思,我想这就是总结、归纳的不够,在沟通中没有注意沟通对象的地位、信息的传递形式、相关的背景说明、未理顺说话的顺序和结论的信息。在面向客户端做总结汇报时也存在上述情况:“常使用领域术语使用户不解,常忽略报告对象的关注点,常语速过快使听者的理解程度降低,常照搬照念,常忽略和听者的互动”等等这些因素不仅影响了用户的感受,对本人和公司形象大打折扣。

养成良好的总结习惯,工作中将问题总结为3点,根据对象的关注点不同,不断变换报告的形式和内容,在工作汇报时按照介绍背景,分析原因,说明结论三个顺序进行,不断进行改进提升总结和归纳的能力;客户端的总结汇报确定汇报的对象,突出对象的关注点,语速减慢,提炼文字,力求做到让听众明白易懂,把成果展现力争做到完美呈现,增加份量。

结合实际工作谈谈几点个人提升的计划:

1、养成一个良好的思维模式。

人一旦形成了固有的思维方式就常常依赖于它,以至于无法全面的看清问题。这和知识底蕴有关,也和经验主义有关。通过读书来充实自己,尤其是掌握方法论。

2、加强布局的设计和管控。

文档写作常创新格式却没创新内容;项目遇到问题,了解片面信息后就一锤定论;无法按照我的预先设计引导客户;重点项目不能有效的配合销售做到增量增长——这些一直是困扰我的几大因素,希望在今后的工作中通过与领导和同事的学习、交流能有所提升。

3、增强自信心

或许是不懂技术的原因,所以总是少了那么一点自信。为此我总是告诫自己,并时常问自己:除了技术,我能为客户做什么?我能为组织做什么?和去年相比我有进步吗?我想通过积累和学习,我能够更自信。

刘长虹

《问题解决力》读后感 篇2

关键词:最高人民法院,民商事,司法解释溯及力,解决途径,探究

在经济快速增长的过程中, 民商事案件也呈逐年递增的趋势, 尤其是其中的溯及力问题在案件审理中暴露出各种现象, 迫使法律执行部门做出了诸多“无奈之举”, 因此有必要为民商事解释溯及力问题寻找可行性途径。

一、最高人民法院的职能及司法解释溯及力问题的重要性

要探究最高人民法院民商事司法解释溯及力问题的解决办法, 首先应了解最高人民法院职能的界定, 这是解决最高人民法院民商事司法解释溯及力问题的前提。最高人民法院负责监督地方各级人民法院以及专门人民法院的审判工作, 同时也是国家最高的审判机关。

在民商事诉讼中, 法的溯及力是法的时间效力的组成部分, 对法律的时间效力范围有直接的要求。因此, 司法解释溯及力问题, 常在损害赔偿标准范围的确定、合同效力的判断以及民事责任的承担等重要方面体现出来, 并且对其具有重要的影响。

明确最高人民法院职能以及司法解释溯及力问题的重要性, 是探究民商事司法解释溯及力问题解决办法的前提。

二、最高人民法院民商事司法解释溯及力存在的不足

(一) 宏观上的宪政问题

事实证明, 由于法律没有明确规定, 法律适用机关为满足审判需要, “无奈”地将部分立法机关的职能“化为己有”。比如在溯及力问题上, 本应是立法中明确规定的是否具有溯及力, 以及何时生效、何时无效的问题, 但是实际上却并没有统一而明确的标准, 这就导致在司法实践中, 法院对溯及力的解释和适用五花八门, 甚至时有“擅自做主”的现象发生。

(二) 实际适用中的问题

在法律实践中, 部分法官不仅对法的态度和理解不尽相同, 对没有司法解释的更是充满随意性, 严重挑战了法律尊严。

为此, 最高人民法院通过制定规范性的司法解释来确定相关法律的溯及力, 进而解决这一燃眉之急, 所以就导致了每一次一旦有新修订的法律, 便都会有司法解释紧随其后, 但实践证明其还需完善。

三、最高人民法院民商事司法解释溯及力问题的解决意见

(一) 对立法层的设想

我国《宪法》第5条明确规定:“中华人民共和国实行依法治国, 建设法治国家”;第十届全国人大二次会议已正式通过宪法修正案, 将“国家尊重和保障人权”正式载入国家的根本大法。所以, 建议全国人大常委会本着法治和人权原则将司法解释溯及力问题列入备案审查重点, 并加强对已有法律溯及力的立法解释以及对新法溯及力给予明确统一的规定。

法的溯及力是法的基本问题, 应属于立法层面, 并非是司法解释层面。所以司法解释应谨慎, 尤其最高人民法院因为审案需要而进行的“无奈之举”, 更应着重考虑该司法解释的合法性和规范性。

同时, 最高人民法院应禁止对法律规定的修改, 因为对明确的法律规定作出的修改, 修改内容不具有溯及力, 而只有当律关系主体违反法律规定, 且导致法律所确认的权利义务无法实现、打破正常法律秩序时, 方能采取强制措施。

(二) 对法律溯及力实际适用中的建议

首先, 根据司法解释溯及力问题的纷杂现象, 最高人民法院民商事司法解释溯及力问题应坚持一个原则, 即只在立法机关制定的现行法的范围内运用法律解决问题, 若法律中没有规定溯及力, 则应推定该法律没有溯及力。

其次, 对有明确解释对象的, 效力及于被解释法律生效之时;对没有明确解释对象的情况, 应根据旧法和新法两方面, 适应相应的补缺例外和从旧兼有利原则, 对涉及国内交易的, 应以促成交易成功为原则;涉及民事责任承担的, 应以有利于权益受侵害方为原则。

再者, 对于连续性事实或持续性法律关系的情况, 应采取即行适用原则, 即行适用原则也可称为即行效力理论。它包括三个方面的解释:

1. 若新法施行时, 法律事实尚在持续之中, 新法 (包括司法解释) 原则上可以立即适用于该事实, 只是对于新法施行前的事实部分, 应适当保留旧法律认可的原本价值。

2. 若在新法施行时, 过去发生的事实的法律效果尚在持续之中, 则除了契约的法律效果外, 新法可以对继续发生的其它法律效果加以改变。值得注意的是, 这种情况不属于溯及既往的范畴。

3. 新法律的即行适用原则是原则, 新法律的追溯力和旧法律的延续是例外。比如:《保险法》第33条规定:“第一款:投保人不得为无民事行为能力人投保以死亡为给付保险金条件的人身保险, 保险人也不得承保。第二款:父母为其未成年子女投保的人身保险, 不受前款规定限制。但是, 因被保险人死亡给付的保险金总和不得超过国务院保险监督管理机构规定的限额。”其中的第一款为原则规定, 第二款为例外规定。

(三) 对地方各级法院及专门法院统一标准

地方各级法院以及专门法院是民商事司法解释溯及力问题表现的主要司法机构。所以, 最高人民法院应履行自身监督与指导的职责, 向各级法院统一民商事司法解释溯及力问题的标准, 即便短时间内无法规定溯及力, 也应统一且固定适用于一、二审案件, 而不是只规定一个实施日期。

参考文献

[1]张新宝, 王伟国.最高人民法院民商事司法解释溯及力问题探讨[J].法律科学, 2010 (6) .

[2]王伟国.最高人民法院民商事类司法解释研究[M].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 2010.

湖南:权力的问题要用权力去解决 篇3

夭折的上市计划

去年9月22日,湖南广电旗下的上市公司电广传媒(SHE:000917)宣布,将通过发行股份的方式购买湖南广播影视集团下属媒体的经营性资产,从而实现湖南广电可经营资产的整体上市。由于8月国家广电总局在内部会议上明确重启“制播分离”议题,湖南广电酝酿的这一“大手笔”被认为是中国电视媒体实现“整体上市”的第一役。对电广传媒停牌一事,时任改革办主任的湖南广播影视集团副总经理张华立当天在博客中写到,“这是上周五下午六点做出的决定。对我们而言,这是一件天大的事,其重要性堪比14年前的第一轮改革。湖南广电将注入具有核心竞争力的资产。事起仓促,时间紧迫。一切都在紧锣密鼓地有序进行之中。”

然而还不到一个月,电广传媒公告称已中止此前与湖南广电的重大资产重组事宜并于10月20日复牌。旨在通过上市平台实施的改制行动至此戛然而止。

在湖南广电预想的改制重组方案中,首次提出了“局管台”、“台控企”的三层管理构想。改制后,湖南广播电视局作为行政主管部门对湖南广播电视台及全省广播电视系统行使宣传导向和行业管理职责;成立湖南广电全资控股的湖南广播电视总台,管理和经营广电系统旗下企事业单位资产并确保播出安全;市场化主体确立为快乐金鹰控股股份有限公司,将政策允许剥离的包括娱乐节目制作、电视剧、电影、卡通、演艺经纪、广告经营以及新媒体等可经营性资产全部注入快乐金鹰,后者将明确产权关系和激励机制。

和兄弟单位相比,湖南的设想显然是比较“激进”的,据说,该改制方案甚至在省里就已经被“拿下”,根本没进入证监会的申报程序。改制重组计划中止后,业内一些分析人士认为交易中止的关键可能是电广传媒与湖南广电未能就注入资产的价格达成一致。对此,第一时间在博客上回应此事的张华立表示“内部对操作方式及注资内容存在分歧”是外界的“误读”,他承认“这么大的事不可能没有分歧,但这不是中止该事项的根本原因”。

亟需政策良药

“根本原因”在于政策。

张华立此次接受《综艺》采访时表示,中国媒体的管理政策和中国证监会的有关政策之间存在不可调和的矛盾,“两个政策都是刚性的,暂时都在自说自话。这是最根本的原因。”

所谓“自说自话”的一个关键在于,现行广电制播分离政策下,播出平台和频率资源是不可能交给市场的,“播出留在台里管,制作、发行、广告拿出去上市”是普遍奉行的思路。但这种思路在证监会却是行不通的,业内人士表示,“内容拿出去,播出留在台里,前者是受制于后者的,这样上市公司的业务将与控制播出的总台产生持续的重大关联交易,从播出保证、购买比例到交易定价,有很多难点无法解决。”因此,表面上看“制”与“播”的分离使广电集团的内容产业似乎有了上市的可能性,但其与播出平台千丝万缕、“剪不断理还乱”的关系却使其无法通过资本市场严格的监管制度。

在两个都是“刚性”的政策面前,张华立坦言“无法逾越的障碍太多,这是北京层面才能解决的问题”。

另一方面,张华立认为国家对媒体产业或者对整个文化产业还缺乏宏观政策指导。对于国务院《文化产业振兴规划》的推出,张华立认为这是广电行业改制政策环境改善的一个非常积极的信号,对于这一“自上而下”的改革契机,他表示中国广电传统的行政框架下的布局,已经和当前市场的需求格格不入,而且已经落后于出版等行业。“中国未来只能容纳3-5个广电集团,因此跨行政、跨地域、跨专业的整合在所难免,有不少人看到了这一趋势。但最大的困难仍是来自于政策的不明晰。”张华立认为,搞“一刀切”的制播分离不是万能良药,它解决不了所有问题,因此“权力的问题要用权力去解决,市场的问题要用市场去解决。”他希望,政府能从宏观政策指导的层面优先鼓励组建几个全国集团,解决跨省的问题,而“这是产业发展的根本问题”。

张华立解释说,做产业必须要有资本进入,要实现规模化,“一个市场化的内容公司不可能只给一个台提供产品,只有跨地域发展才有机会。”这种机会要相关政策的支持,“譬如我们现在跟青海合作,但对我们的好处并不大。” 只有在解决了跨省问题之后,才能“进一步厘清商业台和公共台的区别,指导专业分工,并明确购买比例”。

改制与“改人”

和湖南广电一直谋求的“改制整体推进”的战略相比,一些广电集团采取了相对“稳妥”的方式,即先将一些可剥离的经营性业务成立公司拿到资本市场“讲故事”。对此,张华立认为如果不解决跨行政跨地域的问题,一切都是枉然,“每个台都拿一点东西去‘勾引’资本,肯定还是有几家能做成,但那是散乱差,跟现有状况比没有根本性改变。”虽然认为“小打小闹的制播分离是死路一条”,张华立同时也承认,“无论如何,这一步还是要先跨出去,否则生产、产品都没有规模,也没有服务。”他表示,事实上湖南多年来一直在推进局部试验,例如天娱传媒、响巢国际、快乐阳光、快乐购、芒果影业等。“但成就不大的原因还在体制,一股独大的板结结构不可能做出什么花样来,仍然是一个权力导向的结构,本质上还是没有形成自由的议价能力。”

虽然去年的重组上市计划暂时搁置,但张华立表示,湖南广电的第三轮改革一直在持续推进中。而且和2002年湖南广电提出要做差异化竞争相比,他认为湖南现在打的是“阵地战”,“我们要做的是‘中国第一娱乐媒体’”。张华立表示,湖南广电除了体现在单一频道上的内容呈现外,近年来已经搭建了一个比较完整的产业链,而且营收已经形成规模。在寻求上市路径上,张华立去年曾表示,湖南广电内部改制以及资产内部重组的工作不仅没有止步,反而在与电广传媒的尝试中认识到更多的问题,并逐渐找到更好的路径,“我们保留着多个选项”。时隔一年,张华立认为就目前的新环境而言,将内容资产单独上市或许是更有前景的选择。

亟待突破的政策难点之外,张华立认为“制播分离”的另一个难点在于如何在新的市场主体中建立有效的激励机制。无论是湖南广电局前任局长魏文斌还是现任局长欧阳常林,都认为人才和品牌是电视行业最核心的竞争力,但建立怎样的激励机制留住人才却是一个难题。

魏文斌去年曾经对媒体表示,当前广电行业发展面临的最大障碍是机制性问题,“几十个亿的资产,和所有人都没有关系,体制还是行政事业体制,这是公有的、松散的、模糊的、落后的。这样的机制做到一定阶段是可以的,但是要想有更大的突破已经非常困难。”早在2006年就开始的湖南广电第三轮改革,曾经的改革办主任张华立表示“就是要改人,把人推向市场。”极少数人留在体制内完成传统业务、发展存量,更多的人则要被推向市场,做大湖南广电的增量,“可是现有体制谁愿去公司?改人太难了。”张华立表示将人才推向市场,意味着其原来在台里的级别、待遇甚至“三项保障”都没了,如果没有相应与市场对接的激励机制做保障,不可能留住人才。对此,张华立表示“改人”是湖南现在考虑的重点,有可能在快乐金鹰控股公司的平台上建立对管理层和核心团队的激励机制,不排除年薪制和期权奖励结合等多种模式相结合。

在整体推进的同时,湖南也没有放弃局部试验的可能。由湖南卫视全资控股的天娱传媒目前正通过投行易凯资本寻求融资,虽然易凯资本CEO王冉表示不能透露与客户相关的更多合作细节,但他认为天娱完全有可能通过对接资本市场成为中国最大的偶像制造平台以及相应的内容提供商,“对广电集团而言,通过改制扩大规模的一个重要手段就是要捕捉新的产业链,天娱实践的就是这样一条新的路径。”

《工作就是解决问题》读后感 篇4

从学校出来,走向社会,每个人都要从学生的角色转化成为工作者。到公司工作后,不像在学校每天上上课,在学校遇到的困难最多就是教科书上的问题,这些问题都可以从同学老师那里得到答案,很多事情不需要自己付出太多的努力就能得到跟别人同样的回报。但是到社会之后,我们都会在工作中遇到各种各样的事情,有的事情能够解决,有的事情解决不了或者是处理的不够完美,毕竟不像在学校,六十分万岁的法则已经不能用使用。读了《工作就是解决问题》,让我颇受启发。

主动性是解决问题的法宝。就像当初一进公司,就有前辈跟我们说,凡是都要积极主动,这会让自己成长的更快。在问题出现之前就有所察觉,主动采取行动是很多优秀的前辈共有的特点。遇到问题才有所反应,被迫处理有可能会让自己甚至公司陷入困境,如果经常处于被动状态,那么工作压力就是犹如大山,压得你喘不过气,苦不堪言。而未雨绸缪,主动观察,提前做好各项工作,就能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团队合作也是解决问题的又一捷径。人作为个体总是生活在团队当中,无论个人能力再如何的突出,没有团队的协作与互助配合,及时个人任务完成了,整个团队也不可能取得最好的收获。所以,在工作当中,要懂得利用团队的力量,除了个人的能力培养,还必须积极融入团队当中,充分依赖、借用团队的力量,充分的在团队内进行沟通协同,以确保大家向着共同的目标共同努力,共同进步,让整个公

司都更加团结。

问题总是存在的,关键是我们如何去看待它、处理它。在实际工作当中,以最终结果为导向,在个人的努力和团队协作的基础之上,通过一个个问题的解决来体现个人的价值。通过工作的点滴积累,让自己在今后漫长的职业生涯中奠定扎实的基础。

读《工作就要解决问题》读后感3 篇5

通过公司领导的要求,使我有幸读到了《工作就要解决问题》这本书。原本以为在读这本书时只会起到催眠的作用,不知不觉得就睡着了,但当我正真开始阅读后,确被这本书的精彩所吸收了,每个条款下都配有精彩的小故事,使所讲述的道理浅显易懂,再结合自己的工作,使我真正的感到这本书就是为了让我更好的去工作,去处理好工作中所有的问题,使所有的工作做的更好更出色。

通过阅读这本书,使我发现“做了”不等于解决问题。做一件事情我们要看结果,看质量。结果不好,质量不高的工作,没有解决问题,仅能称为“做了”。这样的事在我们身边很多。而真正的工作就是为了解决问题,高效有力的去解决在工作中出现的一系列的问题,使后续工作得以顺利开展。这样的事在我的工作中也发生了,在政法委网站的美观中,领导看到用360浏览器的极速模式查看页面时,出现页面中flash底色没有消除,一个较大的黑块在页面中出现,并且页面不整齐,让我赶快解决,但我只是将几个比较通用的浏览器兼容语句加到页面中并没有进行有效的测试,实际问题没有解决,通过回想这本书中的内容,觉得这样的工作也只能说是“做了”,同时也对自己的这种工作态度表示痛心,没有负责人的去完成,在领导的高度关注下竟没有做好。但通过这次的“做了”的经验,我将在以后的工作中,端正态度,寻找好的方法,提高工作标准,提升工作质量,真正意义上去解决问题,而不是去“做了”,却没有彻底的解决问题。

问题没有什么可怕的。工作中遇到问题并不可怕,问题是最好的老师,它带给我们成长的机会,增长我们宝贵的经验,帮助我们真正实现自我提升。自己在大学里学习的知识总归是有限的,在我平时的软件开发或集成项目中肯定会遇到很多的问题,有很多还是自己以前没遇到的,有些是自己想都不敢想的困难问题。但是惧怕了它,以后再遇到这样的问题还是不会。还记得在以前安装SQL SERVER2000时总会提示你已安装了此程序,系统被挂起,请重新启动计算机,当我每次遇到这个问题时都显得很困惑,不是去重新启动计算机就是直接重做系统。后来通过网络查找,真正解决了这个问题时,就有一种成就感,也在以后安装之前没有惧怕过。所以在工作中,每次遇到问题时我选择向同事请教,在网上查找,再也没有被问题吓倒。我觉得工作使我成长了很多,心态的转变让我学到了更多。

在有了一个良好的工作态度和较强的主人翁意识后,我也发现了工作中存在的诸多问题。并不是什么时候都会觉得得心应手,有时候发现了问题也感觉单凭个人力量难以解决。于是我暗下决心:一方面我会通过努力提高自己处理问题的能力来减少问题的出现,另一方面我会找同事们、领导们请教,大家一起想办法,发挥团队的力量来解决。我相信,在不断的摸索中,我们一定会克服困难,突破一个又一个的瓶颈。当我们在做项目时,就

简单的一个收货和发货,如果没有同事的帮忙那么我对那一批又一批的货接收到或发送到客户手里呢?

同时在这书中我还看到了工作就是一种责任!只有承担责任,才会被欣赏重用。人才不是学历、不是知识、不是年龄甚至不是经验,而是“责任能力”!每个岗位都有重要的责任,企业里真正的人才就是忠实于岗位的人才,能把岗位责任一点一滴、一月一年地坚持做好做到位的人就是一个真正的人才,也才能做好自己的工作。要想成就事业,就要从做好本职工作开始。对工作负责就是敬业,对企业负责就是忠诚,对客户负责和合作者负责就是守信,高度的责任心永远是组织最宝贵的财富,对我个人而言,从脚下做起,从自己的工作做起,是走向成功的基础。

世界最简单解决问题的方法读后感 篇6

世界最简单解决问题的方法读后感

本来我以为,解决问题是一件感性的事,是荆棘遍野里看清方向的智慧,是万丝之中理出线来的清醒,是能力、经验和阅历的共同结晶。但读了这本《世界最简单解决问题的方法》后,了解到了:解决问题是一种慢慢养成的习惯,是一个可以套用一二三的理性公式。

其实解决问题的方法大家都知道:找出原因,想到对策。但在实行之间,我们常常因为太急于求成,而不够全面。

解决问题最终只能靠自己,我想这本书所讲的应该是一种思路。一条你照着做,或许就能慢慢拨开迷雾看清问题的方法。其中人的心态很重要,起着解决问题决定性的作用。无论多么复杂的问题,都可以把它分成几个小问题来解决。明白这一点,就会变得自信、积极,内心也会充实。解决问题不是与生俱来的才能,而是一种不断积累的态度积极、独立思考和行动的习惯。

企业营销力文化问题探析 篇7

关键词:企业,营销,文化

营销是企业的第一要求, 也可以说是企业生存的第一法宝。企业要生存, 一个重要的需求就是对营销力的依赖。我们平时说有营销力, 主要是针对产品销售力来说的。再具体点来说, 我们讲的营销力就是指, 企业的各方面因素都已准备好了, 如产品价格、渠道、营销、管理、各类促销方式、赠券和打折等等因素整合以待, 此时, 传播之力就成了临门一脚, 传播有多大, 营销能力就有多大。

长期以来, 制约我国企业营销力增强的有两大因素;一是体制, 二是人才。如今这两个方面的因素都有所缓解, 当体制有所改善, 人才素质有所提高, 企业营销管理之外的品牌传播与营销信息的传播成为企业最为关注的营销动力来源之一。所以, 我们讨论的营销力还是较为单纯的, 就是不断带来产品份额的增长。实际上营销力的涵盖面还要广泛的多, 我们应对此进行深入的讨论。

一、适应当地文化的营销动机

无论什么样的市场, 消费动机是很重要的。同样一个市场, 营销方法会大有不同, 没有坏的市场, 只有不好的营销。为了更好地做好不同环境的营销, 适应不同的市场, 营销者一定要研究当地市场的文化, 了解他们的营销动机, 这就是消费者行为的研究。消费者行为是指家庭消费者与企业消费者所采取的、可以导致其决定对产品及服务进行付款、购买和使用的心理上及实际上的活动。这一说法包括人们在消费时扮演的不同角色。

深入市场动机的文化深处, 了解消费者的动机, 了解消费者在消费时, 扮演其他不同的角色:比如提议者 (提出购买某种产品与服务的人) , 影响者 (其观点与建议对决策产生影响的人) , 决策者 (决定购买中所有因素的人, 为何购买、买什么、何处购买, 如何购买) 、批准者 (在考虑了影响者和使用者的情况之后, 对决策者提出的决策予以批准的人) , 还有把关者 (为其他角色的人控制信息通道的人) 。

这么细致地分析消费者的动机组成, 意在区隔产品的目标群体的准确性。各地文化上有差异, 反应在消费行为上, 就有极大的不同。文化习惯趋动着消费者的消费行为, 了解消费动机的背后, 必须了解他们的文化。

二、跨越文化差异的营销

文化如一只“看不见的手”, 就如品牌像空气一样, 表面上看不到, 实际上是无处不在。要在文化上有所作为, 可以从三点来看:

1、政治文化的作用与生长

政治看起来与经济或者说是小的生意没有什么联系, 其实质却是关系重大。最近被认为是最大财富黑马的严介和就认为, 政治是我们这个社会的脊梁, 企业出问题, 资金链断裂不可怕, 可怕的是政治链的断裂。

当然, 这是从他经营的角度来说明的。对于消费品企业的传播来说, 利用政治语境, 赢得消费者的认同, 扩大社会责任感的胸怀, 会起到其他因素起不到的重要作用。长虹、海尔、联想都使用过政治语境来打造过企业一段时间的形象。同时, 建立和谐社会, 企业首当其冲要肩负起一定的社会责任, 这一方面是企业应尽的义务, 同时, 也是企业与消费者建立情感联系的重要渠道。大连万达集团的王健林说, 万达这些年向社会各界捐款近8亿元, 却从来没有影响到企业的健康发展, 反而使企业蒸蒸日上, 何也, 从传播角度看, 是政治语境在起作用。

政治语境的传播, 让老百姓更加感受到这个企业, 这个产品, 这个品牌与自己的痛痒相关, 有归属感受而不是被掠夺式地接受企业的信息。

2、道德文化的灵魂自植

企业家讲道德就如让小商人讲诚信一样重要。道德文化如何才能指引人心, 建立企业文化, 很多企业都进行了深入的实践。如海航的领导者陈锋就把中国的传统文化当成企业文化的核心;远大的张跃就把道德当成管理企业的重要指标。

一个讲道德的企业, 是让消费者放心的企业。一个讲信誉和睦的社会培育出来的道德文化, 对企业存蓄社会资本都起到重大作用。

3、文化是多元的世界

取向多元的社会, 不同的价值与权利都会得到社会的尊重。品牌与文化结合的结果是, 可以让企业看到永恒的价值, 而一切精神粗糙化、沙漠化的社会, 什么都是速朽的。

越是民族的就越是世界的, 在营销界也很适用。只要认同了文化, 认同产品是自然而然的事。文化具有以上提出的三种属性, 就有征服一切环境中的各类消费者的可能。只不过需要这个品牌跨越一个地区, 一个国家, 一种文化时, 要做一个必要的修正, 需要有一个本地化的转型过程。

文化可以没有什么品牌, 但品牌必需要有文化。有了品牌可以反过来影响当地的文化认同习惯。大品牌都是跨越文化消费认同习惯的, 麦当劳与肯德基在全世界都可以营销, 实际上它就是跨文化的。为了适应中国的消费习惯, 他们无论是在传播上还是在产品上, 都在创新推出适合当地文化特点的消费习惯产品。实际上, 在这一点上, 他们已经实现了跨文化营销。

三、产品传播的功能利益与企业责任感

营销传播主要是两个方面的内容;一是功能利益的传播, 一是品牌形象的传播。毫无疑问, 功能传播是企业最常用的。如果说功能容易同质化, 那么企业的社会责任感是完全不同。企业经营正如人生有三种境界一样, 企业第一步是要生存的, 因此传播的首先是营销信息;企业第二步要发展, 就需要加大营销力度, 使营销规模扩大化。此时传播的信息并不是完全的产品信息, 还包括形象信息;企业的第三步, 随着知名度与产品的全面营销, 企业有了回报社会的责任感, 而这种责任感即是一种发展的需求, 也是企业传播的需求。这时候的企业, 社会责任感越强就越能为企业带来更大的收益, 实际上是更大的营销力表现。

当所有的企业走过生存期之后, 它就必须开始考虑更大的社会责任感。因为, 社会责任感的传播不光能带来营销, 还能带来巨大的利益, 正如和个体的人一样, 对物质的渴望和与精神的渴望相比, 总是相互转换的, 人的最后尊敬来自于境界, 而企业也是同理。

因此, 企业的营销千万不要局限于小产品功能利益传播上, 而要放大企业的远景。让企业的理想与广大消费受众的需求与利益紧紧的联系在一起, 企业就会获得更多的尊重, 有了尊重, 企业的功能利益就是自然而然的事了。

四、把消费当成文化习惯

无论何种营销, 企业都希望是长久的, 而不是一时的。只有成为领导者你的产品才可能成为一种长期的消费, 一种有文化的产品, 才可能成为生活习惯的消费。

现在也有很多企业注意到了这一点, 也一直努力这样做。比如金六福酒就立志要打造成中国人的新民俗, 过年过节都离不开金六福, 这是一种野心, 需要长期的坚持。他们的这种策略就是我们讨论的文化习惯。

从消费者这个角度来看, 消费如果能成为文化一样的习惯必须要有这样四种力量:以品牌作为出发点的营销;与消费者沟通的方式;对号入座式的联系;与消费者建立文化层次上的联系。

研究表明, 消费者接受一个产品是一个渐进的过程, 要想上升到一个品牌文化的高度, 更是一个长期的努力结果。其他方面的努力我们可以不说, 单就在品牌传播上的努力, 就需要品牌长期的坚持, 才能在消费者那里形成一个类模式化的印迹, 直至形成文化烙印。当一个产品成为一个人的文化习惯, 这个产品是不愁长久营销的。

《问题解决力》读后感 篇8

最近刚读完芭芭拉·明托的《金字塔原理:思考、表达和解决问题的逻辑》这本书,我在读书过程中,我对这本书中的大概内容有大概的了解。这本书的结构非常清晰,主要有4大内容:表达的逻辑、思考的逻辑、解决问题的逻辑、演示的逻辑。

一、表达的逻辑:建立金字塔的目的在于建立层次分明的思路,为清晰的表达做依据。金字塔原理的4条准则来为金字塔的构建作指导,即结论先行,以上统下,归类分组,逻辑递进。金字塔结构的各个层级包含各种思想,在纵向方向,即层级深入的过程中要不断的通过问答式对话来进行深入。在横向方向上,即通过演绎推理和归纳推理两种方式来回答上层的疑问。在表达或是写作开始时,要通过序言的形式,用背景故事来唤醒听众或是读者最初的疑问,形成冲突,通过这个冲突层层深入来展开观点或文章。金字塔构建的方法有自上而下法和自下而上法。自上而下法,即已经明确了要表达的观点,然后通过设想读者的疑问,构想问题答案并证实答案来将观点不断深入展开。自下而上法是存在几个想要表达的观点,通过找出这些观点中的联系得出结论,倒推出序言中的背景和冲突。

金字塔的构建离不开序言。序言旨在说明背景,形成冲突,让读者产生疑问,通过文章的展开给出答案。演绎推理和归类推理是金字塔构建过程中要运用的两种推理形式。演绎推理是一系列线性的推理过程,其中第二个论点对第一个论点加以评论,第三个论点说明前两个论点同时存在时的含义,概括整个推理过程。归类推理在于把相似的、具有共同点的思想或相关行动归类分组。

二、思考的逻辑

要在金字塔的构建过程中应用逻辑的顺序,通过逻辑顺序来确保不遗漏重要思想。逻辑顺序呈现了不同的分组基础,有:时间顺序、结构顺序、程度顺序三种。检查逻辑顺序时可通过简化句子,只保留主谓宾,再将句子进行归类排序发现其中的逻辑顺序。

每组中的思想除了要按逻辑顺序组织之外,上层的思想必须是对下层思想的概括。在概括时要避免使用“缺乏思想”的句子,概括的句子要能准确提炼下面信息要表达的内容。在概括思想时存在两类思想,即行动性思想和描述性思想。行动是按时间顺序进行的,会产生直接结果,因此可通过发掘每一个行动的本质,明确说明行动产生的结果来概括归类。描述性思想归类时要抓住描述句子的特点,即是否有相同的主语、谓语或同一类判断来归类。

三、解决问题的逻辑

金字塔的纵向深入是通过问答对话的形式来展开的,所以在写作和表达观点时离不开对问题的界定和分析。在界定问题时,要展开问题的各要素,包括切入点/序幕、困扰/困惑、现状R1、目标R2、答案、疑问。随后把界定的问题转换成序言,从左往右再往下。界定了问题之后,要对问题进行结构化分析,使用诊断框架呈现问题的详细结构,假设产生问题的可能原因,然后再收集信息,论证或排除原因。

四、演示的逻辑

在书面上呈现金字塔结构时可利用多级标题、行首缩进、数字编号和下划线的方法,突出文章整理结构。在PPT演示文稿中呈现金字塔时,要注意制作图表,使传达的信息更简单易懂、简明扼要。在字里行间呈现金字塔时,要在脑中画图像或画思维导图,然后回忆时将图像复制成文字表现出来。

以上是《金字塔原理:思考、表达和解决问题的逻辑》这本书的主要内容的概括,概括的目的在于梳理文章、牢记核心、理解知识整体的结构和关系。书中近300页的内容虽然通过上述概括提供了骨架,掌握了核心的方法,但书中仍然有很多细节需要在不断的实践中细细体会。知识虽已梳理,应用才是关键,也希望我自己可以在学以致用上做好一些。

《自控力》读后感 篇9

息县一高

魏闻

2016-3-24 《自控力》整本书看下来,很有收获,学习了一些关于自控力的理论知识和实践方法,希望对于我今后的生活、学习能产生积极影响。

1、你对意志力和自控力的看法是否有所改变?

即使看到过本书,我对于意志力和自控力的看法还是唯心的,抱着科学的态度我也认可大脑工作的机制,但是我还是相信,意志力自控力还是要靠“心”。可以说是书中指出的“我想做”、“我不要”等这种心理,对于自己目标的清晰认识带来的动力,来影响意志力和自控力。书中提到的各种方法,在我看来就是提醒和强化这种对自己有益的心理,人是如此的健忘而又是那么容易惩一时之快。

2、你认为哪个意志力实验对你最有帮助?

自以为对自已最有效的“等待10分钟”实验的我,太天真了。“等待10分钟”实验就是在你做一件,你自己认为不对的事情的时候,等10分钟以后再做,在这10分钟里要不断的向自己提示长期目标不,之后想法会不会还是一样强烈,如果弱下来就可以不做了,如果还想做就去做吧。想想是挺好,也挺实际的,问!题!是!我根本就没办法开始那10分钟„„ OTL 继续加强吧,先从诱惑没那么大的事做起。

事实上,经过我自己的观察,对我最有帮助的实验应该是把“我不要”改成“我想要”告诉自己,就能停下来。比起强制自己不该做什么,告诉自己长期目标,更能使自己清醒,这种时候,一个明确的、现实的目标是必不可少的,就像我最近的状态。就目前来说,效果很好。不过有个问题就是,我有没有意识到我在做什么了,因为很多时间里,在玩的过程中,根本没意识到自己在浪费宝贵的时间。

然后就是,把戒不掉的事情,变成有规律,每天做一点,做一点,而不是一做就没有节制。但是就我看来,这个方法是在自控力有一定成效之后再来试比较好,不然就算定了规律还是停不下来的。还好,我是那种会为了短期目标能够克制的人,而且短时间的隔绝也是可以做到的(我就是指的脱宅,我考研时,曾半年没有花大量时间看ACG相关。)

最后是冥想,只要不是睡得实现在太迟(12点后),都会坚持的,感想就是实在是太难了„„我会继续坚持下去的,就是希望能对我的集中力提升有效果。

3、你看到哪一页的时候最吃惊? 看到第四章的时候最吃惊,是“善行能引起人做坏事”,“对于自己小进步的奖励可能成为自己成功的障碍”。在看完这章,我意识到了这个问题在我身上出现的严重性。因为做过为了达到目标的某件事,完成了计划,或者阶段性的达到了目标,接下来就会理所当然的进入放松状态,而再从这个状态出来是极其困难的一件事,进而阻碍了长期目标的实现。

回忆一下我之前的经历,这种情况几乎发生在我的生活方方面面而不自知,所以,在看了这章,才明白过来这种心态,而我却只是一直归结为自己的自制力,其实,这件事从源头上就是错误的,取得了进步不是为了放松,而是为了取得更大的进步,在规划好的生活里,其实奖励是无处不在的,不要因为小小的进步或阶段性成功就沾沾自喜,这是很重要的。

4、你从这本书里学到了什么?

从这本书里学到的最重要的一点我觉得就是把“我不要”换成“我想要”的思维方式,只是换一个角度思考,对自己的意义就大大的不同了。另外,就上面说过的一个意志力实验和对于自己取得进步的重新认识。

还有一点,就是群体的力量,在一个群体里,互相监督,可以做得更好!关于这一点,很幸运,在我去年年底一次失败的情绪低谷里遇到的卷卷,这本书也是她推荐我看的,在卷卷的主持下还组建了个讨论组,互相监督,一起努力,这样挺好的。在看了意志力传染的那章,我再次认识到自己是如此的幸运。希望自己以后真的能有所改变!加油!

本书推荐采用的不是强制疗法,恰恰相反,本书反对强制疗法,不提倡自我克制,而是提倡有效地利用自己的欲望,将其引导转化成使自己专注于某些事情或者无视诱惑的动力,这与“借债征兵打债主”的思想不谋而合,是一种以战养战的活用,让我们在面对诱惑时,行之有效地利用其他欲望来抵制当前诱惑。

本书指出善待自己的重要性,即很多时候不要强求。这极像博彩爱好者常说的“不要越输越赌”。本书指出,善待自己是给自己减压,而很多时候,人们屈从于欲望往往是为了逃避压力。只有行之有效地缓解压力,才能使人们不再为了逃避压力而被诱惑。这可以说是一针见血地指出了人们意志力崩溃的最重要原因。在本书的最后,作者给我们介绍了一种健康的人生心态:那就是要敢于面对挑战,这样才能获得主动的自由自在,而不是为了逃避挑战去选择慵懒,那只是暂时的惬意。这才是真正的自我放松。

一个没有自控力的人,一定不是一个成功的人,因为没有自控力,好比轮船没有了动力,只有随波逐流,漂浮不定,无法到达彼岸。古人云“古之成大事者,不惟有超世之术,亦必有坚韧不拔之志。”这里所说的“坚韧不拔之志”,正是本书所指的自控力。自控力给我的启示有以下两个方面:

1、克制欲望是需要精力的,既然精力是有限的,那么我们不必时时克制,事事克制,在不影响长远目标的事上给自己一些放纵,而在影响长远目标的事情上耗费精力去节制自己。现在我们生活周围存在各种各样的诱惑,让人的欲望无限膨胀。一个人能走多远,关键在于能抵御多少诱惑。古今中外的名人,如牛顿、爱因斯坦、居里夫人、拿破仑、毛泽东、周恩来、陈景润、袁隆平功成名就,成为举世瞩目的伟大人物,或许能找到千万条理由,但最关键的一点就是他们远离了形形色色的诱惑。

《思想力》读后感 篇10

《思想力》一书的核心看点源于它的真实。书里用朴实无华的语言讲述了思想力在创业过程中的重要性,既有睿智的审时度势,又有预见性的胆略和气魄。陈玉松所做的健康事业珍奥核酸的成长过程,说白了,就是陈玉松的思想闪烁智慧的光辉,寻求与珍奥契合点的过程。

在这一过程中,陈玉松立足科学,用高科技说话,与行业尖端科学家商榷,以大手笔写意着人生创业的乐章。将一个科学发现还原到产品本身,借助企业的动力,打造人类的健康事业。从经营产品,到经营企业,再到经营文化,创立品牌,陈玉松一步步坚实地向前迈进。他的脚步从未乱过,每一步都走得踏实有力。假如不是思想力使他扎根健康大地,情系消费者,他早就会轰然倒下,除了一声巨响之外,绝望地打道回府了。为什么这么说呢?因为陈玉松辛苦创业的过程经历了几次大的危机。当时的梳酸媒体**至今仍被许多不明事实真相的人津津乐道,人们似乎忘记了后来多位科学家站出来为珍奥说话,澄清事实真相的过程,只记住了别有用心的人恶意制造出来的伤疤,忘记了珍奥被误解后已经痊愈,并且在为人类的健康事业继续服务的事实。这一点是至关重要的,也是必须被纠正的。核酸作为人类的基因工程,对人类的健康起着积极的作用,陈玉松用他的大气度,更确切地说,用产品的科学性打赢了这场战争,成为了健康的主导者,也用自己的真诚打开了市场的大门,将企业不仅仅做到全国各地,更将健康的触角延伸到了国外,为更多的人送去健康。

在陈玉松的境界里,思想力已从一个想法演变成了标本,它不再只是一个概念化的东西,它已实实在在地变成了一门科学,一门促进企业发展,使企业文化有依托的科学。借助思想力,陈玉松的文化思维模式极具特色和个性化,使得他与众不同,也使得他成了众人纷纷效仿的对象。现实生活中,楷模的形成总是伴随着成功和欢笑,陈玉松用思想的源动力打造出来的思想力,是在经历无数的辛酸磨难后的成功和欢笑,更有着积极的意义和不可估量的力量。

有时候,陈玉松的大策略大文化会让人产生距离之感,想想也有道理,这就像人们面对一个做出很大成就,取得很大成功的人,往往会有一种神秘感。这也说明陈玉松的起点比别人高,站得比别人远,看问题比别人深刻。假如不是这样,思想力从何体现和说起呢?这正说明了他的思想具有指导意义和借鉴作用,事实确实如此,珍奥公司已成为无数公司模仿的企业,思想力已成为众多专家研究的思想,成为了中国人民大学商学院的教学案例。成为了中国健康产业第一部实战宝典。陈玉松曾经说过:“事实上,更多的时候我们在生活的路上走得不好,不是路太狭窄了,而是我们的思想太狭窄了,所以最后堵死我们的不是路,而是我们自己的思想。世界上所有的路都在思想里,一切的成功都出自思想力。”

《自控力》读后感 篇11

书中讲述了许多生活中的有关自控力的实例,同时又对我们为什么会失控进行了科学的分析。告诉我们为什么会缺乏意志力,为什么会在诱惑面前屈服。此外,作者在书中也告诉了我们一些如何提高自控力、克服拖延、培养良好的生活习惯的方法。

这本书中涉及许多心理学社会学实验,也包含一些有关意志力的挑战,虽然我没有一一参与,但是通过对那些挑战的了解,也了解到自己在自我控制方面有什么不足,让我知道我的问题在哪里,有助于我未来在此书的指导下,能够学会有效的控制自己,拥有强大的意志力。

为了成功自控,你必须知道自己为何失败。意识到自己多容易失控,并非意味着你是个失败者。恰恰相反,这将帮助你避开意志力失效的陷阱。他的研究表明,自诩意志坚定的人反而容易在诱惑面前失控。认识到自己的意志力缺陷是人之常情。其实要想战胜自己,成为自控力强人,主要原因还是在于我们的内心,取决于我们看待事物的方法以及提高意志力所采取的方法。面对意志力挑战,如果我们能采取乐观的心态,放松心情,我就会对诱惑产生更强的免疫力,而如果我们情绪低落,往往我们就会更加屈服于诱惑。当我们意志力失效时,我们也应该坦然面对,不应太自责。原谅自己也不失为一种提高自己意志力的一种方法。

拥有强大的意志力,是我们做任何事情能取得成功的保障。许许多多的成功人士之所以能够取得成功,不仅仅是因为他们能力出众,主要原因是他们从不轻言放弃。

通过读《自控力》这本书,我对意志力有了一个科学的认识,学会了如何运用科学的方法去提高意志力。我相信,只要我按照书中介绍的方法去锻炼自己的意志力,我一定会取的很大进步,我也就会离成功更近一步。

《自控力》读后感(二)

自控力其实对应的是我们的本能,它包含了“我要做”“我不要”和“我想要”三种力量。前面两种力量可能很容易理解,比如说“我想要8块腹肌”“我不要吃过多的晚饭”,而“我想要”则是一种更加高级的力量。它让我们在漫漫人生路之中,在众多目标的迷惑下,找到自己真的想要的东西——是东莞还是幸福?

在读《自控力》的时候,我想大部分人会和我一样,情不自禁的对比自己过去的行为,默默的自惭形秽。我们都是太平凡的人了,我想这种平凡除了智力上的正常之外,还包含了我们对于“持之以恒”“坚忍不拔”这样品质的拥有程度。

一本书,几百页最后能留在我们脑海中的有那么一两个观点,甚至改变了我们对一件事物的看法应该就足够伟大了,从这个角度说《自控力》无疑是成功的。它给我的启示应该至少有三点。

首先,自控力和肌肉一样是需要锻炼的。我们的一生中无数次的决定,无数次的面对诱惑,自控力和诱惑的斗争中总是有胜有负,大部分时候胜负只是毫厘之间的事情。必须要说的是和自控力相关的研究给了我们两个消息:第一,是个坏消息,自控力和肌肉一样是有极限的。人的自控力其实是对于本能的一种压抑,这种压力是需要心理和生理上动员很多资源来完成的,但我们的这种资源不是源源不断的,所以会出现我们一旦相信自己加班完成了工作,就会放纵自己去吃一顿大餐。但是第二个消息是令人欣慰的,那就是同样和肌肉一样的是,意志力也是可以被锻炼的。你可以通过生理和心里的调节来获得更多的自控力,比如更足够的睡眠、更亲近自然、更多的运动、每周5分钟的冥想,这些都可以很好的锻炼你的自控力。

其次,自控力可以传染。你可以多大程度上避免人云亦云?作为一个普通人的我们几乎不可避免的比周围人影响我们的决定,当然我说的是几大比例的影响。这种影响就像高级的传染一样可以在人和人之间传播,而且越是和你亲近的人越会很容易传染你——就像你的免疫力系统不会杀死身体内的细胞,你的自控力系统也不会排斥你认为很亲近的人的行为。有人说一个人其实就等于他身边朋友的平均数,其实是很有道理的。每年有成千上万的年轻人从安逸的家乡来到了遥远的一线城市,除了更高的工资更多的机会,周围人的高素质也是很重要的一个原因,说到底我们都更希望自己身边有更多有追求的人。

最后,进步是最重要的,完美不是。我们一直在为自己设定目标,自觉和不自觉的情况下。但是,一定不要把自己的目标设定的太高,好像十年后的自己和今天的自己会完全不是一个人,他极具自控力,能够很好的驾驭工作和生活的转换,工作效率超级高,还能在工作之余很好的锻炼身体,培养爱好,甚至还攒了很大一笔钱。其实,今天的你,就是明天的你。如果你为自己设立了和今天的自己截然不同的目标,你会很容易觉得这个目标太远大了,等明天再去做吧。

所以不要盯住目标,因为目标很多时候是幻觉,就像我们在海上的时候会看见一个被称作“地平线”的东西,看着它你永远觉得自己永远没有移动,但是问题是它真的存在吗?就像本书的作者说的那样,我们当然可以在两天之内看完这本书,但是其实更重要的是我们去实践它,改变自己,哪怕只有一点点。好的,从冥想,感觉自己的内心开始吧。

《自控力》读后感(三)

从没有清晰的认识到,改变从现在开始,不要期望明天。我曾有很多美好的念头在脑袋里匆匆走过,可都没有实现。是因为我把他们都寄托在明天去行动,明天复明天,明天何其多,最后的结果是不了了之。

坚持的路是一个长期的过程,我想起唐僧取经,他的目标是取经,他经历九九八十一难,可是没有放弃他的选择取得真经的信念,相信一路走来,他面对种种磨练,他也胆怯过,可是信念让他一路走到最后,战胜了自己,取得成功。记得小郭说过鸡蛋的哲理,从里面打开是生命,从外面打开是食物。我们要想让自己的美好念头去实现,就要从现在开始,让自己充满正能量,挑战自己的掌控力。

其实在没有看到《自控力》这本书的时候,我没有意识到掌控力。以前的我常常给自己找这样那样的理由,没有真正意识到自己的原因,不坚定自己的目标,经不起诱惑。试想是什么导致的呢?想起了儿子课本上的一个故事,宋庆龄女士儿时的故事,她的作业没有完成,可父母想带她去朋友家去看鸽子,她非常想去,可是想到自己没有完成的作业,她的选择是写作业。名人的成功不是偶然的,是因为他们更加学会掌控自己不是吗?

从现在开始,给自己一个表格,把自己要走的路分成一段段的,认真的对待每一段的完成情况,给自己一个对勾,最好是提前完成。达不到给自己一个差号,不要给自己找理由,为自己的完不成勇敢买单,付出更多的努力,相信你的目标会离你越来越近。

《自控力》读后感(四)

前些日子,买了今年的畅销书,斯坦福大学最受欢迎的心理学课程,凯利·麦格尼格尔所著的《自控力》这本书,我虽然还没有读完,但我实在是忍不住要给大家推荐一下这本书,真的是很棒的书!

半个月来,我惊奇的发现,我的变化在不自觉中慢慢的受到影响,改变了自己多年头疼恶习。我原来好看电视,上网注意力不集中,老是会耽搁事情,对了!我还有严重的拖延症……最近这几天我发现,这些恶习的次数在慢慢的减少,我也惊奇的发现,我居然也找到了主宰自己生活的感觉。

这两天每当我,上网看电视时,我总能第一时间意识到,之前就不会,有时候一看不停,就耽搁事情,然后就陷入负罪感的泥沼。

这两天我也会把之前自己一直想干,但老拖着的事情,也干起来,真的就是想到就马上去干。

总之,这些天的改变让我从新对我的生活有了希望,我不再会自责,不再会后悔,取而代之的是一点点自信心的增加。

现在我忍不住分享下自己的心得,希望对大家有所裨益:

1、面对拖延症,我们要想象自己如果做了这个事情该对自己的生活有多么大的改变,这样会提高我们脑中的多巴胺的分泌,然后促使自己去做。

2、面对你不想做的诱惑,我们首先要做到的是意识到诱惑。我们多数情况下是无意识就掉进陷阱了,然后就会后悔,再就是彻底的放弃自己,又一次次的从新开始。我们先要意识,再就是减少被诱惑的频率,如果你意识到自己被诱惑了,你就告诉自己,把这些诱惑集中放到一个时间段来做,现在不急,等到了那个时候在做,这样你就可以骗骗自己的大脑,减少这个诱惑的多巴胺的分泌,然后真到了那个时间,你自己会不会被诱惑还说不来呢?

3、我们要做个乐观的悲观主义者。就是做自己想要做的事情,对未来抱有希望,这样有助于自己不会半途而废,同时还不能就想着自己就一定能够达到目标,有想到万一成功不了怎么办!这样既是警醒自己,也是督促自己,才有可能最后成功。

《自控力》读后感(五)

《自控力》这本书分为10章,每一章都讲述了一个中心概念和它背后的科学原理,以及如何将它应用到你的目标上。为我们提供了清晰的框架,讲述了什么是意志力,意志力如何发生作用,以及为何意志力如此重要。

什么是意志力?本书给出的答案:意志力实际上就是“我要做”、“我不要”和“我想要”这三种力量。“我要做”的力量就是即使你并非心甘情愿,它也会逼你完成必须做的事。抵制诱惑,改掉不良习惯就是“我不要”的力量,牢记自己真正想要的是什么,愿意花更多的精力去关注的重要生活目标,就是“我想要”的力量。这三种力量协同努力,让我们变成更好的自己。人类在进化的过程中,大脑的功能,在原有的冲动系统和本能系统之上,我们进化出了自控系统。这些系统就造成了脑袋里有两个自我,一个自我任意妄为、及时行乐,另一个自我克服冲动、深谋远虑。它们互相竞争,试图控制我们的想法、感受和行动。

每个意志力挑战都是一次自我博弈。要想让更好的自己占据主导,我们就要强化自我意识和自控力。这样我们才会拥有意志力和“我想要”的力量,让自己选择去做“更难的事”。提高我们控制自己注意力、情绪和行为的能力,在很大程度上会影响我们的健康、财务安全、人际关系和事业的成败。因腐败而下马的干部都是缺乏自控力,面对诱惑,无力抵制。自控力是可以被训练出来的。《自控力》这本书提供了循序渐进的方法,帮助你认清自己的目标,增强自控力,并做出改变的决定。

这本书不仅仅让人惊叹于神奇的科学研究。实际上,每一项研究都能告诉我们很多东西。这些东西关乎我们自己,也关乎我们的意志力挑战。他们让我们意识到,我们天生就有自控的能力,即便是有时我们不太会运用这种能力。它们帮我们找到失败的原因,为我们指出可行的解决办法。它们甚至告诉我们,做人意味着什么。比如,我们一次又一次地看到,并不是只有一个自我,人是多个自我的混合体。

人类的天性不仅包括了想即时满足的自我,也包括了目标远大的自我。我们生来就会受到诱惑,也能抵制诱惑。生来就能够感受到压力、恐惧或失控,但同时也能让自己平静下来,能够掌控自己的选择。自控力的关键就是理解这些不同的自我,而不是从根本上改变我们自己。在追求自控的过程中,罪恶感、压力和羞愧是我们通常用来对付自己的武器,但都不起作用。

自控力最强的人不是从自我的较量中获得自控,而是学会了如何接受相互冲突的自我,并将这些自我融为一体。如果说真的有自控力秘诀,那么从科学的角度来说确实有一个,那就是集中注意力。当你作出决定的时候,你需要训练自己的大脑,让它意识到这一点,而不是让它自行其是,因为不控制的大脑总是去选择最简单的方案。你需要认识到,你是如何允许自己拖延的,你是如何用善行来证明自己自我放纵是合理的。你也需要知道,奖励的承诺并非总能兑现;未来的你不是超级英雄,也不是陌生人,你要为自己的未来负责。

上一篇:一个安全WEB服务器的安装服务器教程下一篇:行政法与行政诉讼法期末复习指导名词解释简答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