破窗理论视角下城中村社区犯罪的防控

2022-10-27 版权声明 我要投稿

城中村是指在城镇化进程中,滞后于城市发展步伐、游离于现代城市管理边缘、生活水平低下、形成于城中区域的居民聚居区。近年来我国一二线城市中城中村犯罪频发。城中村主要以外来务工和工薪阶层人口为主,面对人口规模庞大、流动量大、人员组成复杂的城中村开展有效的社区治理和犯罪防控,责任重大且任务艰巨,对于维护社区和谐稳定秩序、保障居民生命财产安全意义重大。

一、城中村社区犯罪概况

随着我国城市化进程的不断推进,大量人口涌入城市并造成了社会资源供需紧张,社会矛盾突出,城中村社区犯罪率居高不下。单纯依靠国家警务力量打击犯罪的一元城市犯罪防控传统模式应对新的犯罪形势已显捉襟见肘,无法较好维护和稳定社会秩序。纵观当下城中村频发的犯罪情况,有如下特征:

(一)犯罪分布集中化

当前,城中村发展正走向多元化、密集化与杂居化,居住人群和环境的复杂性导致区域防控能力进一步弱化。加之当地原有的社会关系网瓦解后新涌入的人群错综复杂,人际关系淡化、冷漠,对犯罪行为存在事不关己的放任乃至容忍心态。破窗理论认为,一旦犯罪达到了某一程度或者关键点,便以“非线性”方式扩散,即在某一时间节点上犯罪活动的一个细微的增加就有可能导致犯罪率的急剧上升。在城中村偶发的犯罪行为未得到有效防控后,将刺激更多的犯罪行为集中爆发。

(二)犯罪形态多样化

社区犯罪防控是一个防微杜渐的系统工程。当城中村社区中某些轻型“破窗”行为未得到社区居民关注和警务有效防控,则会诱发更多更严重的“破窗”行径在城中村肆意蔓延。城中村人口构成的多样性致使小区犯罪趋向复杂化,由以前轻微的盗窃、扒窃等逐步恶化演变为当下频发的抢劫、强奸、杀人、偷盗婴幼儿等犯罪行为。

(三)犯罪智能化、团伙化

目前,犯罪分子已会利用现代智能设备等作为新型作案手段,同时逐步倾向组成犯罪团伙,明确分工合作,以分担犯罪风险的同时提高团伙作案成功率。在破窗效应下,社区居民间的陌生关系导致警惕性不够,存在漠视甚至放纵,这也使得妇女老幼、残障人士等弱势群体成为犯罪的主要对象。此外,由于人口密集流动性大,犯罪现场不易保存,侦查难度大。

二、城中村社区犯罪成因

(一)内在原因

聚居在城中村的居民主要是城市社会底层的工薪阶层和弱势群体。其一,邻里间陌生,疏远冷漠,难以形成联系紧密、互帮互助的社区关系网,极大地削弱了犯罪发生时社区内在的发现和制止功能,导致犯罪无法防治。其二,由于居民大多为底层弱势人群,心理上趋于自保,顾虑、恐惧,缺乏与犯罪坚决斗争的意识而漠视,一定程度上纵容和助长了犯罪人再犯心理。其三,基于旁观者效应和从众心理,发现犯罪的居民会因其他人的存在而导致责任分散,寄希望于他人制止,而反过来其他人又因前面的人未及时制止犯罪而从众放任,形成犯罪频发的恶性循环。

(二)外在因素

环境可对人产生强烈的诱导性、暗示性,越是人员极复杂、环境脏乱差、管理不到位的城中村,如果居民容忍轻微犯罪行为,则可能导致后果恶化。一方面,如果第一次“破窗”行为不被及时制止或防控,会产生“犯罪升级”效应,被害者与肇事者都成为防控不力的受害者;另一方面,如果政府未及时有效管控惩治轻微犯罪行为,则会向社会传递治安低效或轻微犯罪行为可被容忍的错误信号,居民将对犯罪产生恐惧,并丧失正义感、责任感及对法律的认同度,社区警务对犯罪惩治不力将导致犯罪蔓延和升级。

三、城中村社区犯罪防控

社区犯罪防控和维护社会治安的根本之策就在于从各种反社会行为和轻微犯罪着手,充分发挥社区防控效益,避免犯罪频发和升级。

(一)完善社区警务机制

完善社区民警责任制,综合考虑辖区内的地理环境、人口数量、治安状况等因素合理划分防控责任区。社区派出所还要加强收集和走访更新住户居住信息,做好流动人口的登记管理工作。同时,建立完善警民联防机制,充分发挥社会居民信息反馈和揭发检举作用,有效防患于未然。

(二)强化社区服务和文化建设

城中村社区组织应充分开发社区资源,发动社区力量并吸纳志愿者,为贫困居民和弱势群体开展社区便民和社会保障服务,解决社会矛盾。同时,社区应在加强社区秩序管理改善社区环境,并开展多种社区文化娱乐活动,加强居民感情和关系,并开展法治宣传教育,提高居民检举犯罪、警民联防意识。

(三)落实社会矫正和帮扶

充分利用社区改善后的资源和环境,对罪行轻微的初犯、过失犯居民提供良好的社会化教育,在社区组织和志愿者的协助下对犯罪犯的行为和心理进行矫正,帮助和感化其早日回归社区,融入城中村管理有序的新环境。

摘要:城中村是城市化进程中独特居民区,因人员构成和社区关系复杂,流动人口成为主要犯罪群体,犯罪频发治安形势严峻。破窗理论作为社会学和犯罪学的经典理论,基于该理论的内在原理和理念,通过对城中村社区犯罪的现象和成因的综合分析,充分发挥社区组织作用,提出完善社区警务机制、强化社区服务和文化建设、落实社会矫正等防控路径。

关键词:破窗理论,城中村,社区犯罪,社区矫正

参考文献

[1] 张慧聪.恢复性司法理念对我国城市社区犯罪防控的启示[J].辽宁警专学报,2012,06:36-39.

[2] 姜涛.破窗理论与犯罪规制模式的重构[J].国家检察官学院学报,2016,01:85-100+174.

上一篇:用最美的语言浇灌诗意的根——论初中语文诗歌教学的语言艺术下一篇:一体化教学模式的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