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效课堂的理论实践与实践》

2024-06-17 版权声明 我要投稿

《高效课堂的理论实践与实践》(精选8篇)

《高效课堂的理论实践与实践》 篇1

在新课改新理念下如何提高课堂教学的“高效”本领。一直以来我对这个问题也比较困惑,认真读完此书,让我的思维有了些清晰,让我更懂得高效课堂的魅力所在。我们一直在讲高效课堂,可是很多时候只停留在“讲”,实际的教学环节或是课堂并不高效。我认为高效课堂不单单是将课堂预设完成生成,而是老师和学生之间的互动是否体现了“以人为本、尊重生命”的人本教育主张。

在高效课堂的研究与探讨中,我们越来越清醒的认识到高效的课堂,不仅是学生学有所获,更是投入和产出比较合理的课堂。这样的课堂中,学生乐学:不仅掌握了知识,更增长了能力;老师乐教:不再声嘶力竭,而是师生互动,适时点拨。然而,高效课堂的成功与否,关键在于教师,在于教师指导下的学生自主,在于教师研读教材的功夫,在于教师对课堂的精心设计,在于教师对教学的科学规划,在于教师对教材的精心提炼,在于从学生角度设计出学生能高效自主学习的活动抓手,让学生能长时间的充分实践活动,又有大量的积累,老师又能不失时机的提升,该讲的时侯讲,不该讲的一句也不讲。理论都清楚,可实际课堂中有时却往往事与愿违,如:课上我们也主张学生的自主、合作、探究,可同学围成小组,有些同学还没弄清问题怎样就开始你说我说,老师这时也无力对每个小组作有针对性的指导,课堂上自然有些失控,使得“合作”教学在课堂上仅仅是让学生讨论讨论走走形式过场而已。“自主”变成了放羊式的学习,全然没有了教师的指导„„有些问题是否有必要讨论?期望在课堂上看到的真正的心灵的碰撞,思维的交织,创新思辩的火花却很少甚至没有,一节课学生自主下来,收获显然不大。李炳亭在书中为我们提供了一系列的“问题解决方案”,如课堂流程设计要找准切入点,在课堂学习中如何真正的发挥小组合作学习的积极性就让我思考良多。

教师引导小组之间进行交流,提出本小组预习过程中出现的疑点或新发现的问题,教师对各小组表现情况进行鼓励性评价。教师针对各小组提出的问题迅速进行组织整理并结合自己已准备好的新授课的教学设计,对学生提出的疑点和相关的新发现问题进行点拨、引导、分析、讲解,此间尽可能地让学生回答,教师尽量减少完全不涉及教材内容的陈述,并及时对各小组的表现进行评价,充分利用组与组之间的竞争,最大限度地调动每位同学主动参与的积极性,让课堂因互动而精彩。同时,在具体指导学生的过程中,也使教师的自身素质得到了提高,通过因材施教,课内课外互补,师生教育方式更加多元,为师生共同成长创造了环境和条件,实现了教师发展和学生发展的双赢。

站在高效课堂构建的角度,好课的6个标准:学生的课堂:独学、对学、群学;动静结合的课堂:三动即身、心、神俱动;展示的课堂:大展示与小展示;符合流程需要的课堂:自学、展示、反馈;师生相生的课堂:兵教兵、兵教官;快乐的课堂:N个45分钟=生命。一言以蔽之“只要是围绕学习和学生的课便是好课”。

无论课改如何进行,高效课堂很关键的一点是“一切的学习都是‘自学’,要让教师成为‘同学’。” 每个孩子都是天才,创造性是主体性的最高表现,要在真正意义上培养孩子的创新意识、思维能力、动手实践能力。

“教是为了达到不教”,在课堂上教师思想要解放,体现学生主体地位,要充分相信学生、依赖学生、挖掘学生、发展学生,甘当学生的配角、引导者、组织者、促进者,只有这样做,高效课堂教学才能实现其真正意义。

学习《高效课堂理论与实践》心得体会

学习了《高效课堂理论与实践——我们的教育学》,我的收获很多。现将学习体会总结如下:

一、从教学目标入手,重视课前的备课。

课堂教学的高效性首先取决于课堂教学目标制定的高效性,课堂教学目标制约着课堂的进程与发展。新课程理念的核心是促进全体学生全面发展,因此新课程下的教学目标应该是多元的,它不仅要关注学生基础知识、基本技能的掌握,同时要关注学生的学习过程和方法,关注影响学生终身发展的情感、态度、价值观。我认为课堂教学高效的实质就是学生获得发展。因此,要把知识技能、过程方法与情感态度价值观三者有机地整合于教学之中,这正是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真正内涵。为整体落实三维目标,在备课前应当认真阅读教材、教师用书,对所教授内容的三维目标、教材编写特点等了然于胸,并结合学生的实际制定具体、切实可行的课堂教学目标。如果目标过高或过低,都容易使学生失去兴趣,而应当处于学生的“最近发展区”,即“跳一跳能摘到果子”。备课是上好课的前提,要关注学生的学习基础、学习状态,精心设计学生学习的过程。要充分预设学生对哪部分内容学习困难大,应该如何实施,对哪部分内容学生容易产生分歧或独特见解,如何应对等。

二、从教材内容入手,灵活使用教材。

我们可以对教材做出合理、适度的加工与改造,创造性地使用教材。这是提高课堂教学有效性的关键之一。首先应当在认真钻研教材的基础上,能根据学情和教学需要对教材进行改进和补充,使之更好地为教学、为学生服务。其次是要勇于创新,大胆对教材进行“再加工”、“再创造”,使教材更加切合学生的实际,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三、重视课中教学行为的高效性

⑴要着力打造平等、和谐的师生关系。要俯下身子与学生交流。只有在和谐、平等、其乐融融的师生关系中,才有师生全身心的投入,教者神采飞扬,学者兴致高涨。这就需要教师树立以发展学生为本的观点,坚持教学为学生服务的思想。教师更要明确自己的角色定位,即自己是教学活动的组织者、合作者、参与者。此外,还要时刻铭记学生是有血有肉、活生生的人,而不是知识的容器,他们不是被动地接受知识,而是主动、积极地建构知识。

⑵要创设学习情境,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教学中要尽可能地联系学生的实际,生活或具体情境中引入数学新知,让学生在有效的情境中产生学习和探索的兴趣。要善于了解学生的学情,结合教学内容,努力创设各种生动形象的教学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引导他们积极、主动参与到学习中去。通过创设情境使学生产生学习新知的动机,积极投入到探索新知的活动中。

⑶在课堂中要善于倾听。在课堂教学中组织学生讨论、交流问题时,要倾听、关注学生涌现出来的各种各类信息,对信息进行筛选和组合,不断引导和激发学生去发现,去思考,推进教学过程。

四、重视课后的教学反思

一个教师写一辈子的教案不一定成为名师,如果一个教师写三年反思有可能成为名师。要提高课堂教学的效率,课后反思就显得更加重要和必要了。可以从以下两个方面着手进行进行课后反思。

一方面是反思教师的“教”。它包括:⑴总结本课亮点、积累成功经验。一节课下来,回味课中的成功之处,并且对成功的原因进行分析,总结经验,这会使自身的教法越来越活,水平大大提高。⑵查找不足的病因,探索对应策略。不是每节课都一帆风顺,尽如人意,教师面对自己失败的课更应该及时查找原因,找准不足之处,并进行分析,找到应对的策略,记录下这些策略,对以后的教学帮助会更大。另一方面是反思学生的“学”,应当站在学生的角度,审视学生在课堂学习活动中的困惑与问题,或在某一个教学环节中的奇思妙想、创新见解,记录下这样的教学资源,有利于我们在今后的教学中更加贴近学生的实际,进一步促进课堂教学有效性的提高。

总之,通过这次的学习,使我更深刻地体会到学习的重要性与紧迫感。在以后的教学实践中,我会放开手脚,大胆探索,不断体会、不断反思、不断感悟,让自己的课堂充满“自主、互助、优质、高效”的旋律,努力提高我们的业务水平。

读《高效课堂理论与实践—我们的教育学》心得体会

暑假期间,按照学校的要求每个教师都要读一些和教育教学相关的书籍,并写出自己的读书心得。我认真地读了李炳亭先生的《高效课堂理论与实践——我们的教育学》的著作后,有很大的收获。在新课改新理念下如何提高课堂教学的“高效”本领。一直以来我对这个问题也比较困惑,认真读完此书,让我的思维有了些清晰,让我更懂得高效课堂的魅力所在。

该书系统梳理了高效课堂教育实验的理论思考和实践心得,是对高效课堂教育体系的集成总结与全面展望。本书被誉为“高效课堂立派之作”,“一部注定影响中国基础教育改革的作品”。该书从廓清“什么是好学校”“什么是好课堂”“什么是好教师”“什么是好学生”四个基本的教育概念出发,提出“新学校”“新课堂”“新教师”“新学生”标准,尝试建构“高效课堂教育教学体系”。这些文字是李炳亭先生和他的团队行动研究的记录,不仅是针对课程改革问题的有目的的表达,也是对高效课堂理论与实践的丰富和完善。

在高效课堂的研究与探讨中,我们一直在讲高效课堂,可是很多时候只停留在“讲”,实际的教学环节或是课堂并不高效。我认为高效课堂不单单是将课堂预设完成生成,而是老师和学生之间的互动是否体现了“以人为本、尊重生命”的人本教育主张。我们越来越清醒的认识到高效的课堂不仅是学生学有所获,更是投入和产出比较合理的课堂。这样的课堂中,学生乐学:不仅掌握了知识,更增长了能力;老师乐教:不再声嘶力竭,而是师生互动,适时点拨。然而,高效课堂的成功与否,关键在于教师,在于教师指导下的学生自主,在于教师研读教材的功夫,在于教师对课堂的精心设计,在于教师对教学的科学规划,在于教师对教材的精心提炼,在于从学生角度设计出学生能高效自主学习的活动抓手,让学生能长时间的充分实践活动,又有大量的积累,老师又能不失时机的提升,该讲时要讲透彻,不该讲的一句也不要讲。理论都清楚,可实际课堂中有时却往往事与愿违,如:课上我们也主张学生的自主、合作、探究,可是同学围成小组以后,有些同学还没弄清问题怎样就开始你说我说,老师这时也无力对每个小组作有针对性的指导,课堂上自然有些失控,使得“合作”教学在课堂上仅仅是让学生讨论讨论走走形式过场而已。“自主”变成了放羊式的学习,全然没有了教师的指导„„有些问题是否有必要讨论?期望在课堂上看到的真正的心灵的碰撞,思维的交织,创新思维的火花却很少甚至没有,一节课学生自主下来,收获显然不大。李炳亭在书中为我们提供了一系列的“问题解决方案”,如课堂流程设计要找准切入点,在我们英语课堂中切入的途径有很多。例如:抓住兴趣,激发思维。兴趣是推动学生学习的一种最实际的内部驱动力,是学生学习积极性中最现实,最活跃的心理成份。学生一旦对学习发生了兴趣,就会在大脑中形成一种兴奋,促使各种感官包括大脑处于最活跃状态,引起学生的高度注意,从而为参与学习提供最佳的心理准备。可见浓厚的学习兴趣是促使学生参与学习的前提。因此,在课堂教学中,通过各种途径创设与教学有关的、使学生感到真实、新奇、有趣的教学情境,以激发学生参与兴趣,产生跃跃欲试的探索意识。教学中,教师可采取讲故事、猜谜语、念儿歌、开展游戏等形式,与生动实际内容联系起来,激起学生心理上的需求。在课堂学习中如何真正的发挥小组合作学习的积极性就让我思考良多。如在课堂上组织教学过程中,教师应引导小组之间进行交流,提出本小组预习过程中出现的疑点或新发现的问题,教师对各小组表现情况进行鼓励性评价。教师针对各小组提出的问题迅速进行组织整理并结合自己已准备好的新授课的教学设计,对学生提出的疑点和相关的新发现问题进行点拨、引导、分析、讲解,此间尽可能地让学生回答,教师尽量减少完全不涉及教材内容的陈述,并及时对各小组的表现进行评价,充分利用组与组之间的竞争,最大限度地调动每位同学主动参与的积极性,让课堂因互动而精彩。同时,在具体指导学生的过程中,也使教师的自身素质得到了提高,通过因材施教,课内课外互补,师生教育方式更加多 元,为师生共同成长创造了环境和条件,实现了教师发展和学生发展的双赢。

“课改就是从油锅里捞孩子!”这话折射出一个教育人的良知和信仰。传统教育教学的弊端有目共睹,改革是大势所趋。但课程改革不是简单的教学方法升级,正如书中所言:“课改不仅仅是改课,也不仅仅是重写教学关系,而且是在书写全新的人本‘教育学’。我一直认为,支撑‘新教育学’的其实就是四个基本概念,即‘新教师’、‘新课堂’、‘新学校’、‘新学生’,而基础概念是新教师„„新教师‘族群’的多寡决定了教育最终的成败。”立足这个角度,这部书的价值便不仅仅在于系统阐释和解读高效课堂理论与实践,而在于为越来越多“新教师”的成长提供人本“教育学”的引领。

只有观念转变了,课程改革才能顺利进行。课程改革其实很简单,解决了观念问题,其他问题只不过是技术问题而已。我曾经自诩是一个善讲、负责任的教师,我每节课都不肯浪费掉一分一秒,下课铃声响了,还要嘱咐学生几句,生怕有所遗漏。我讲得很辛苦,学生成绩却一直平平。相反,有的教师很少滔滔不绝地讲,但学生的成绩却很好。我曾经固执地认为,那些人并不是好教师,他们那样的做法对学生是不负责任的。然而一到中考,这些“不负责任”的教师的学生成绩却是出奇地好。对此,我只认为“他们就是命好”,能一直教那些素质好,教师不讲也能学会的学生。但拜读李炳亭的著作《高效课堂22条》之后,我才彻底改变了之前的看法。尤其是读了《高效课堂理论与实践——我们的教育学》后,我对“观念决定行动,认识的局限性必然导致行动的迟缓或者谬差”的观点更是深信不疑。原来,不是他们不负责任,而是我落伍了。于是,我如饥似渴地拜读《高效课堂理论与实践——我们的教育学》,圈点批注,做摘抄笔记,写体会文章,并对照“好课堂的共性”标准重新设计“课堂流程”。真是“观念不变课难改,观念一变一重天”。在众多无眠之日的冥思苦想和实践后,学生的成绩提高了,我也不再教得那么辛苦了。我真正理解了“课堂必须是基于学生和服务于学生的课堂”的含义。

读过此书我深刻地领悟到:一个好教师虽然能告知他的学生关于许多问题的良好答案。但是最好的教师能够不说话,而切帮助他的学生自己去思考出答案。我们经常挂在嘴边的都是“受之以鱼,不如授之以渔”,然而教学中,每个老师设计教学时预设的都非常好,每个问题如何提出,都经过了充分的思考。但是,学生不是一个回答问题的机器,不是你提出什么问题,学生就能立即给我们呈现出想要的答案。因此,要给学生一些思考的时间,让大脑的思维活动静悄悄的进行。可是,我们的老师就是急于求成,迫不及待的想要答案,以便进行下一个环节。课堂上,没有一丝的尴尬和怠慢,学生认知中没有出现任何的困难,这样的课堂是不真实的,学生的思维就没有进行深层次的思考。对答如流的课堂,只是一种假象,抑或是表演。所以,我们的老师不要怕学生回答不出来,在等待之后,如果仍旧是鸦雀无声,此时正是开启智慧的最好时刻,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就在学生不悱不发之时。一个好的教师力求使他的班上学生在他的控制下。但是最好的教师知道首先必须能控制他自己。我们不仅是个自然的人,还是社会的人,不能保证天天都心情舒畅,但是如何克制自己,那才是自己成熟的标志,我每天上课前,都会调整自己的心态,首先抛除一切杂乱的思想和琐事,静下心来沉浸到英语课堂的意境中,这样能够很好的带动课堂,使课堂更高效,也能更好的带动学生的情绪。

《高效课堂的理论实践与实践》 篇2

关键词:高效课堂,有效课堂,教学模式

我们是一所有着五十余年悠久办学历史、久负盛名的老校。面对新课改, 我们进行了深刻的思考:如何让课堂教学更加有效?如何进一步提高教育教学质量?如何培养学生的能力?如何培养社会发展所需的创新型人才?学校的发展之路在哪里?……通过多年深入的摸索实践, “自主先学, 合作辨析;分层反馈, 构建延伸”有效课堂教学模式已初步形成, 成为我校课改的一道亮丽风景!

一、传统课堂教学的低效表现

学校教育中的班级授课制是在人类社会发展到工业时代的大背景下产生的, 从夸美纽斯概括性的阐述和论证, 到赫尔巴特、裴斯泰洛齐、第斯多惠和乌申斯基等对班级授课制的完善和发展, 以教师讲解为主要特征的整齐划一的教学模式, 符合当时社会急需大批产业工人的需求, 从而得以大面积推广。当今, 人类社会已经进入知识经济时代 (“三新一网”是标志) , 社会发展需要大批有个性、有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的人才, 以教师的讲解为主要特征的传统教学模式已不适应时代发展的要求, 其课堂教学至少存在三个方面的低效表现。

1.以讲授为主的传统课堂, 只能让学生掌握一些默会性知识, 不重视方法性知识和技能性知识, 不能有效地培养学生的表达交流能力、合作探究能力、质疑创新能力和竞争意识, 对学生形成正确的价值观、人生观也显现出弱势。

2.以讲授为主的传统课堂, 学生思维的积极性没有激发出来, 学生思维的深刻性、广泛性、敏锐性等不能得到很好的训练, 直接导致学生对事物的判断能力和深刻认识问题的能力下降。

3.以讲授为主的传统课堂, 教学效率不高, 教师收到学生学习的反馈信息不真实, 甚至是虚假的。在教学过程中, 教师始终处在两个假设之中, 一是“假设全班的学生基础是相同的”, 二是“假设教师讲过的学生已经学会”, 在这样的假设中, 教师只根据课本知识提前预设的教学方案, 缺少对可能生成的学情分析和应对策略, 久而久之, 一部分学生跟不上教学的步伐而成为“学困生”。

二、有效课堂教学应遵循的基本原则

有效课堂教学的根本目的是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启发学生思维, 培养学生能力, 让学生形成正确的价值观、人生观。所以, 有效课堂教学应遵循以下基本原则。

(一) 启发学生思维的原则

启发学生思维是课堂教学的核心问题, 要想真正做到在课堂教学中启发学生的思维, 首先要让学生的思维与课堂教学的节奏合拍;然后, 要培养学生的思维习惯、思维方法, 提升学生的思维能力;最后, 要让学生享受的通过思维解决问题带来的乐趣。

在课堂教学中, 可以通过学生“独学”, 让其初步思维;通过组内互助, 完善其思维;通过组间质疑, 培养其思维的敏锐性、深刻性、发散性等;通过老师总结完善其思维结构, 形成良好的思维习惯。

(二) 培养学生能力的原则

表达交流能力, 合作探究能力, 质疑创新能力, 竞争意识, 正确的世界观、价值观、人生观等因素, 不但对学生的学习有重要的影响, 对学生一生的发展都起到重要的影响和作用!为了培养学生的这些能力, 在课堂教学中要让学生积极参与课堂, 在课堂活动中学会表达, 学会交流, 学会合作, 学会竞争……。使学生逐步形成正确的世界观、价值观、人生观。

(三) 促进让学生有效学习的原则

有效学习是实现高效课堂的基础, 是课堂教学管理的精细化、科学化。要想真正实现课堂教学管理的精细化和科学化, 在课堂教学应从如下三个方面入手:

1.对课堂教学各环节的检测验收和评价:通过检测及时了解学生在这个环节中的学习情况、出现的问题, 及时处理这些问题 (“节节清”) , 不让学生吃“夹生饭”, 如果有极少数学生有学习困难, 教师要心中有数, 课后做好有针对性的辅导。

2.准确接收学生学习的反馈信息, 可以采用多种方法如举手、问卷、访谈等, 根据反馈信息及时调整教学策略与节奏。

3.课堂教学目标和内容制定和分解的合理性、科学性:课堂教学中目标的实现直指的内容, 哪些部分让学生自学, 哪些部分让小组探究, 哪些部分让学生讲解点评, 哪些部分要老师讲解等, 都要做好科学的安排, 这样才能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三、“五步八环节”课堂教学模式

多年的实践证明, 目标引领下的“五步八环节”课堂教学模式以学习目标为主线, 通过学习目标的逐步落实, 不断提高学生自主学习、合作学习的能力。

目标引领下的‘五步八环节’”课堂教学模式简图

学习目标是课堂教学的出发点也是归宿, 是贯串课堂教学环节的主线。学习目标制定的依据是《课标》、学情、教学资源等, 是教师集体备课精心提炼的。学习目标的出示应根据教学的实际需要, 可以是一次性的, 也可以逐步展现。在学习目标的引领下, 展开“五步八环节”教学活动。

第一步 (第1环节) :分解学习任务。

教师把学习目标分解成几个具体而明确的学习任务, 布置给学习小组。每个任务包括学习内容、学习方法、检查落实方法和学习时间安排。

第二步:学生自主学习。

(第2环节) :学生独学。接受任务后学生首先独立学习。在此过程中, 教师要了解各小组学生的自学情况, 加强指导和监督。通过此环节解决大约30%的问题。

(第3环节) :小组讨论交流、合作学习。学生自学解决不了的问题, 通过组内交流、合作加以解决。这个过程的主要组织者是小组长, 教师要加强巡视, 对有困难的学生或小组给予指导帮助, 对学生学习中存在的共性问题进行归纳。要注重“兵教兵”、“兵练兵”、“兵救兵”, 培养学生的团队意识和团结互助的精神。通过此环节再解决大约30%的问题。

第三步:组间共同研讨。

(第4环节) :小组提交存在的问题。小组代表提交小组合作学习中没能解决的问题。

(第5环节) :组间互助、质疑。小组代表提交的问题, 由其他小组共同研讨解决, 此过程再一次进行“兵教兵”、“兵练兵”、“兵救兵”, 培养学生团结互助的精神。通过此环节再解决大约30%的问题。

第四步 (第6环节) :教师点评、总结。教师点评总结的问题主要有三类:一是重点内容的典型问题, 二是在交流环节中学生遇到的共性问题, 三是有一定探究意义的挑战性问题。教师点评、总结的方式多种多样, 不拘一格。一定要给每一个学生展现的机会, 让每个学生都敢想、敢问、敢说, 张扬个性、释放潜能, 要求每一个学生都要大方、大胆、大声。通过此环节再解决剩余大约10%的问题。

第五步:学习成绩的反馈。

(第7环节) :检查落实。以紧扣教学内容的l~2个有代表性的题目, 让组同学同时完成, 在竞争中检验。检测题要分层次, 以适应不同学习能力的学生。对于检测中发现的新的重要问题教师要再次及时解决。

(第8环节) :反馈提升, 构建知识体系。根据以上各环节反馈的信息, 引导学生建构知识体系、梳理思路、拓展延伸、总结归纳, 形成自己的知识体系, 实现从知识到能力的升华。

高效课堂的思考与实践研究 篇3

一、解读优秀教育传统

我国具有优秀的教育传统,我们的先贤在几千年的历史进程中对教学规律反复认识、归纳和实践,得出了许多优秀的教学原则和方法,如温故知新、循序渐进、启发引导、因材施教、学以致用、教学相长、有教无类、长善救失等。它们既是中国优秀教育思想的体现,也是中华民族教育智慧的结晶。随着时代的发展,这些教学原则或者教学方法有些已经被固化为课堂教学必须遵守的教学常规,有些则需要传承、改良和创新。

近年来,在新课程改革的大潮中,围绕教学的有效、高效,全国各地涌现出了许多名目的课堂教学改革模式,但这些模式无非是对传统教学模式中某些教学环节的优化组合,或对个别教学观念的强化突出。比如,对教与学先后顺序的优化组合,有先教后学、先学后教、讲练结合等;对各环节时间分割的优化组合,有限时训练、当堂反馈等;对多种学习方式的优化组合,有意义接受学习、自主学习、合作学习、探究学习等;对各环节两个参与主体的角色扮演的优化组合,有师生互动、生生互动、师教生、生教生、生教师等。因此,我们有理由相信,高效课堂的出路,并不在于抛弃优秀的教育传统另起炉灶,而在于对优秀教育传统加以传承、对课堂教学内容加以改良、对课堂教学艺术进行创新。先传承、后改良、再创新,传承是基础,改良是关键,创新是目标。

当我们回归教育经典与本源之后,便会拥有不竭的动力源泉。

二、在实践中研究高效课堂

(一)我校高效课堂研究的四个发展阶段

自2009年以来,我校对高效课堂的研究经历了打磨家常课、开展课题研究、开辟实验班、打造高效课堂节四个发展阶段。

1.打磨家常课

打磨家常课主要有两条途径:一是同课多磨,属于纵向磨课。教研组确定课题,同一课题同一个人反复磨课,教研组反复评课,在反复中寻求高效。二是同课异构,属于横向磨课。教研组确定课题,同一课题多名教师作课,教研组评课,在比较中寻求高效。

2.开展课题研究

影响课堂教学有效性的因素有很多,且诸因素间关系复杂。高效课堂不是一种模式或者几项规定就能做到的,它是一项系统工程,每个环节、每个理念、每条措施都有待实践的检验。因此,把高效课堂作为课题研究就成为了我们的必然选择。

一是立项市级课题。2009年,我校获得立项南宁市B类课题“高效课堂与师生发展的行动研究”。2012年升级为南宁市“十二五”规划课题,开展滚动式研究,针对高效课堂的实施策略、高效课堂的评价策略、学生发展教师发展的策略等开展进一步的行动研究。

二是开展微型课题研究。要求35岁以下青年教师人人要有微型课题,可以从课堂教学的基本技能中选题(如课堂讲解技能的行动研究),也可以从调控教学过程的技能中选题(如课堂组织技能的行动研究),还可以从教育教学的细节中选题(如市级课题的子课题研究)等。微型课题的选题遵循从话题到问题到专题到课题的思维模式。

三是每年开展一次高效课堂主题研讨会。

3.开辟实验班

从2011年秋季学期起,我们在新高一年级开设了两个“高效课堂实验班”,主要任务有三个:

一是开展高效课堂教学模式的研究。根据各个学段、不同学科的不同特点,开展不同课型(如新授课、复习课、习题课、试卷讲评课、实验课等)的教学模式的研究。

二是开展学案导学的实验研究。导学案是学生实施学习的方案。通过把知识分解为需要学生自主学习的基础性知识、需要学生探究学习的拓展性知识、需要老师讲解的疑难性知识、需要通过训练加以掌握和巩固的规律性知识等,来设计学生进行自主学习、合作学习、探究学习的学习过程,实现高效学习、高效反思、高效总结。

三是开展互助小组建设的实验研究。强调异质分组,每个组员都有明确的分工,定期对小组发展情况进行考核,班主任颁发进位证书和保位证书。目前互助小组建设已经从学习小组发展到德育小组,从课上延伸到了课下,学生基本上实现了生活自理、学习自主、行为自律。

4.打造高效课堂节

高效课堂节每年一届,2012年为第一届,研究的课型统一设定为新授课,以优化课堂教学的基本环节为抓手,探究高效课堂的实施策略。我们的理论假设是:对课堂教学常规环节进行优化,可以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实现高效教学。高效课堂节有以下几大特点:

一是广泛参与。参与者为三个团队:作课教师团队9人,校内评课专家团队每个学科5人共45人,教研组文化展示团队每组1—2人共12人。要求每个教研组至少要进行3次磨课,在这个过程中,全组教师基本上都参与了这3次磨课。

二是深度参与。高效课堂节的任务是立体式的,作课教师首先要学习提炼本学科新授课课堂教学的环节,其次要在反复磨课中实现优化,最后还要形成课后书面反思,在教研组评课或者在学术沙龙上交流,整个过程就是一个“学习—实践—提炼”的专业发展的过程。校内评课专家听课评课的过程也是一个“学习—实践—提炼”的专业发展的过程。教研组文化展示团队要全程跟踪作课、听课、评课等磨课的过程,与作课教师、评课专家进行深度交流,解读本组的教研文化,提炼优化环节的策略并形成成果,在板报上展示或者在学术沙龙上交流。这个过程也是一个“学习—实践—提炼”的专业发展的过程。因此,高效课堂节使参与者从理论到实践再到理论实现了深度参与,有利于推动我校高效课堂研究的校本化进程。

三是持久参与。高效课堂节持续一周时间,作课、听课、评课,磨课的次数多、时间长,除了半天对外开放,其他时间都是校内研修,着眼点更多的是瞄准内部修炼、内涵修炼、内功修炼。本届高效课堂节的主题是新授课课堂教学环节的优化,此后要相继开展对其他课型如复习课、习题课、试卷讲评课、实验课课堂教学环节优化的研究,并根据课堂实践的实际确定新的研究主题。高效课堂节的目的是追求学生、教师和学校的发展以及发展上的文化自觉,力争使学生和教师的发展达到自省、自悟、自为的发展境界。

(二)高效课堂的评价

传统的课堂教学评价以教师的“教”为中心,主要以教师在课堂上的表现来评价课堂教学效果。高效课堂教学评价倡导“以学生的综合素质发展为本”的基本理念,坚持“以学论教”的指导思想,主要以教师、学生在课堂教学中呈现的状态以及教学效果为参照来评价课堂教学质量,以此促进教师教学方式和学生学习方式的改变,实现师生共同发展,使课堂教学达到真正高效。

1.拳击比赛评分的启示

拳击比赛是身体对抗性很强的运动,是人与人的直接对话,是通过对人的肢体与大脑的合理运用、高效运用,使对手无法继续比赛或者得分超过对手来获取胜利的。这是一种直接的胜利。不仅追求胜利,而且追求获得胜利的高效率、高效益、高效果。

为了准确地反映拳击手的比赛成绩,拳击比赛的裁判分为台上裁判和台下评判员两类。台上裁判由1人承担,主要负责对两名选手动作规范性和比赛是否继续进行裁决,是对时间(效率)和直接结果(显性效果)的评判;台下评判员由3人组成,分坐在拳坛的三个侧面,从不同的角度观测台上比赛的情况,主要负责对选手比赛的效益和间接效果进行裁决。

2.高效课堂理想的评价模式

高效课堂也是高强度、高速度思维碰撞的活动,是一个人与多个人以及多个人相互之间的“对话”。

由于课堂教学过程是一个有情感的生命过程,是一个立体的思维互动、情感互动以及生命互动的场所,教师和学生作为这个互动场中的两个主体,都参与了肢体与大脑的高速度、高强度、高效度的互动,而且在不同的教学环节变换着各自不同的角色担当。因此,高效课堂理想的评价模式应该是从教师活动、学生活动、教学效果三个维度分头进行,综合评价。

教师活动的评价包括:导学案、教学目标、教学方法与手段、教学设计、新课导入、自主学习、合作探究、展示交流、当堂反馈、教学基本功等十项内容。

学生活动的评价包括:聆听(听)、阅读(读)、讨论(议)、展示(说)、练习(做)等五项内容。

教学效果的评价主要依赖限时训练完成。限时训练要紧扣学习重点、难点,要恰当反映基础知识、基本技能、基本方法的要求,要掌握好了解、理解掌握、灵活运用的层次,力争当堂反馈。

3.评价的实践难度

高效课堂的预设目标是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三维目标,生成目标是教学的高效率、高效益、高效果。高效课堂的评价是通过课堂教学过程中教师与学生的行为表现及任务完成情况来检测生成目标与预设目标的剪刀差,剪刀差越小,课堂教学越高效。实际操作中有三个难度:

一是显性行为与隐性指标难以匹配。师生行为、教学效率、教学效果、知识记忆、知识理解等是显性指标,容易检测;教学效益、学生思维、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等是隐性指标,难以检测。

二是学科不同、课型不同、知识特点不同、课时不同,高效课堂的评价指标应该有所不同,很难制订一个统一的量表,因此,需要以教研组为单位制订学科课堂教学评价量表。

三是高效课堂是一个思维情感等高级神经活动的场所,从参与的对象看有教师、学生两个主体,从课的结构来看有教学设计、教学过程、教学结果三个部分,从课的目标来看有预设的三维目标和生成的三高目标,如何从这些众多的因素中提炼易操作的关键因素来评价课堂是否高效,是今后高效课堂研究的一个艰巨任务。

三、在新授课上修炼课堂教学的三重境界

课堂教学要求在有限的时间和空间内,完成某些项目的教学。这是课堂教学的实质。这就决定了课堂教学是按照一定的程序来进行的,这些程序就是课堂教学的基本环节。尽管每个学科的特点不同,每节课的教学目标、教学内容不同,但鉴于学生的心理特点及课堂教学的一般规律,新授课课堂教学的五个基本环节即新课导入、新知探究、练习反馈、总结拓展、作业巩固等必不可少。针对新授课,我们主张修炼课堂教学的三重境界,逐渐提高教师的执教水平。

(一)第一重境界:坚守环节

课堂教学是一门“技术”。“技术”势必要求教师以“学科素养”的严谨和教学设计的严密来对待课堂教学中的每一个环节。

课堂教学是否高效,并非限于教师对教育的热情与认真的程度,关键是教师教学的策略与技能是否使用到位。

对教学策略和技能的学习、研究和运用,是决定教师教学能力的关键,它同时决定着课堂教学的质量。

新手必须熟悉课堂教学的这些基本环节,洞悉各个环节的教育功能与教学功能,并在教学设计时娴熟地运用。熟悉各环节的要求,洞悉各环节的功能,娴熟各环节的运用,我们称之为坚守环节。

俗话说:“台上一分钟,台下十年功。”坚守环节可以训练教师课堂教学的基本功;坚守环节可以使教学有的放矢,有迹可循;坚守环节可以使教师为课堂教学做好各项物质准备,也可以使教师建立一个理想的心理预期,便于依据课堂反馈或者作业反馈及时采取补救措施。

坚守环节,是对课堂教学规律的敬畏,是对课堂教学技术的修炼,是教学新手的成长之路。

(二)第二重境界:优化环节

教学活动是教师“教思合一”的过程,学习活动是学生“学思合一”的过程,教学过程是教师和学生同时思考并建立自己的思维习惯和思维模式的过程。思维带动行为,行为产生变化,变化带来发展。教学者与学习者在教学活动中经历变化。

上述新授课的五个环节只是一个基本框架,具体到每节课的教学实践中,五个环节的运用是需要根据教学内容实际、学生实际、教师实际灵活掌控的。也就是说,课堂教学的基本环节必须根据教学实际进行优化。所谓优化,是指在一定的时间和特定的教学条件下,充分调动师生两方面的积极性,合理利用和开发各种教学资源,尽可能地创造出教学的最大价值,促进学生的最优化发展;优化课堂教学环节就是使每一个教学环节尽量合理化、科学化。

优化环节,把简单的事做彻底,把平凡的事做经典,这既是对课堂教学技术的优化,也是教师教学由技术走向艺术的桥梁,是教学老手的成熟之路。

(三)第三重境界:驾驭环节

课堂教学也是一门“艺术”。需要个人品质与个性的展现,需要生命彰显与激情迸发。“艺术”使教师以“审美”的高度和视角来看待课堂教学活动。

教学的实质决定了高质量的教学必然会引发师生间的互动,同时也必须依赖师生间的互动,互动是随机的。因此,课堂教学既是预设的,也是生成的。缺少预设的课堂,教学随心所欲,效果必定不佳;缺少生成的课堂,则是没有生命活力的课堂。正是由于课堂具有预设与生成的特点,所以大多数的课堂都不是完全按照预设按部就班完成的。

对课堂教学环节设计的水平和控制的分寸,体现出教师驾驭课堂教学的能力和课堂教学的水平。这里说“驾驭”,就是说教师不是刻板地执行教学的几个环节,而是弹性地适应课堂教学的变化,然后达到一种对课堂的有效的、创造性的控制。

驾驭环节,是教师课堂教学能力的最高境界,是教师对课堂教学艺术的驾驭,是教学高手的修行之路。

1.驾驭课堂引导

课程标准指出:“教师是学习活动的组织者和引导者。”

“引导”有三层意思:带领,领导,导引。用在课堂教学上,可以理解为教师对学生学习的引领和指导。

叶圣陶说过:“所谓教师的主导作用,盖在于善于引导启迪,使学生自奋其力,自致其知,非谓教师滔滔讲说,学生默默聆受。”这里强调的是引导的作用。

孔子曰:“不愤不启,不悱不发。”苦思未果叫“愤”;若有所悟,但无法用言语表达叫“悱”。这里强调的是引导的时机。

华罗庚说过:教师之为教,不在于全盘授予,而在于相机引导。这里强调的也是引导的时机。

驾驭课堂引导要把握好:引导的时机——相机引导,引导的着力点——长善救失,引导的境界——高屋建瓴。

引导包括新课引导、课中引导和课后引导。

引导的质量与课堂达标的难度成反比。引导的质量高,教学环节的清晰度、目的性和衔接的自然程度就会提高,课堂达标的难度则会相应降低,教学质量就会提高。

引导是教师角色的核心任务,引导贯穿于课堂教学的各个环节,引导是课堂教学过程中的一条明线。

2.驾驭学生的思维

思考是智慧的第一要素。

古希腊哲学家德谟克利特说过:“智慧有三果:一是思考周到,二是语言得当,三是行为公正。”

哲学家笛卡尔说:“我思故我在。”

英国教育家爱德华·德波诺认为:“教育就是教人思维。”

课堂教学的环节按照不同的标准进行分类,会有不同的结果。如果按照教师组织教学的进程进行分类,可以分为新课导入、新知探究、练习反馈、总结拓展、作业巩固五个基本环节;如果按照学生学习的步骤进行分类,则可以分为聆听、阅读、讨论、展示、练习五个基本环节。这后五个基本环节是学生课堂行为表现的外显特征:聆听包括生听师、生听生、师听生等多种形式,阅读包括对文本的阅读、对同伴学习方式与思维方式的阅读、对课堂文化与情感升华的阅读等。

学生的思维是真正贯穿于课堂教学各环节的一条暗线。教师的高明之处就在于对学生思维的驾驭。

3.驾驭知识巩固

巩固与练习是两个既有联系又有区别的强化措施。巩固更多地指向教师的教,练习更多地指向学生的学。巩固是课堂教学强化的一个重要手段和措施。

运用巩固措施要把握好巩固的时机与巩固的策略两个方面。

一是巩固时机的选择。如复习提问中发现问题时要及时巩固,新知识的记忆、理解过程中发现问题时要及时巩固,课堂总结发现问题时要及时巩固,课堂练习、课后作业发现问题时要及时巩固,课后测验发现问题时要及时巩固,等等。

二是巩固策略的运用。如运用复习进行巩固,运用提问进行巩固,运用辅导进行巩固,运用检测进行巩固,运用讲解进行巩固等。

巩固是由教师掌控的课堂教学的另一条明线。

我们期待这样的改革,从学习走向传承,从传承走向改良,从改良走向创新;我们期待这样的课堂,从平淡走向智慧,从独奏走向合奏,从低效走向高效;我们期待这样的教师,从自由走向自省,从自省走向自悟,从自悟走向自为。

和谐高效课堂教学的认识与实践 篇4

山东省东营市胜利实验小学 李翠兰

内容提要:在新课程改革的进一步深化和素质教育的不断推进中,要提高教育教学质量,就必须提高课堂四十分钟的效率。东营市实验小学在开展和谐高效课堂课题研究中,采取课堂观察的方法,深入研究,认真梳理,科学整合,形成了语文、数学、英语等六门学科的课堂教学模式,实现了课堂教学的“和谐高效”,取得了显著的教学效益。

新课程改革,改到深处是课堂。构建“和谐高效”课堂是东营市胜利实验小学针对近年来课堂教学中的现实问题,经过多年的探索并借鉴国内外课堂教学改革的成功经验提出的。和谐高效课堂建设是新课程改革向民主、平等、和谐、高效的本质回归的必然要求,是学校在课堂教学实践中的积极行动。

一、“和谐高效”课堂教学理念的提出

随着新课程改革的进一步深化和素质教育的不断推进、课程三级管理制度的落实,特别是《山东省普通中小学管理基本规范》的执行,语文、数学、英语等传统意义上主要学科的周课时数都有不同程度的缩减;同时,学生在校时间和作业量也受到严格的控制,但教材所含知识量并没有减少。在现行教育体制下,家长对孩子成绩的关注度也没有丝毫降低。要保质保量完成教育教学任务,就必须在课堂教学上下功夫,就必须提高课堂40分钟的效率。基于此,学校提出“高效课堂”这个虽艰难但意义重大的教学改革课题。在追求高效课堂的过程中,短期内提高学习效率的生硬办法,对于保持孩子的学习兴趣和主动学习效果并不理想,单纯追求知识和技能的高效率不是课堂追求的主要目标。高效的课堂应该具有“和谐”的内涵,具备快乐的元素,这种“和谐”包含着丰富的内容。我们认为,“和谐”是各种教学因素的有效融合,是教师的教学思想、教学行为以及所采用的教学手段与学生思维的密切结合。教学过程中,要通过教师与学生之间心灵的沟通、意见的碰撞和思维的转型,达到实现学生的高效学习与自主发展,实现教师的高效教学与专业成长的目的。“和谐高效”的课堂理念中,“和谐”既是实现“高效”的方法、途径、策略和手段,也是教学本身追求的理想课堂范式。

二、探索“和谐高效”课堂的路径

2007年学校教科研部门与业务骨干进行了深入细致的研讨之后,在全校开展了“什么样的课是一堂好课”系列研讨活动。学校采取“集体说课——现场授课——互动评课——反思再创课”的形式,拉开了构建和谐高效课堂的序幕,在充分研讨的基础上,形成了胜利实验小学语文和数学学科的《课堂教学评价标准》,并编印了《精彩40分钟》一书,这是构建和谐高效课堂工作迈出的关键一步。

为了深化研究,2008年4月学校申报了山东省教育科学“十一五”规划课题“提高课堂教学有效性的策略研究”。在研究过程中,课题组严格对照“标准”,重新审视课堂,对教与学的过程进行了统计与分析,发现了制约课堂效率的许多因素:诸如由于班额大,有些学生在课堂上的参与度不高,游离于课堂之外;有的学生只听老师的讲授,不注意倾听同伴的发言,不能获取更多的课堂有用信息;有的学生前臵性学习不够,听课有困难;有的学生不易与同伴合作交流;教学中有的教师片面追求教学手段的新奇,课堂上表面华丽,但缺乏实质的内容,学生所获不多等。针对这些问题,学校进行集体教研和专题研讨,归纳整理这些制约因素,找出其中的关键因素。教科研部门会同业务骨干,把解决这些问题的切入点提炼、浓缩成关键词,如:倾听、预习、学具使用、小组合作、参与度、有效情境、课堂提问、多媒体等。各个教研组结合自身情况认领一个关键词作为研究的子课题,进一步深入探讨。

各教研组在研究中,采取课堂观察的办法,近距离认真细致地对课堂教学进行分析,通过“一人授课,多人观察”的形式进行同伴协作,充分发挥教学团队的作用,深入研究突破关键点的有效措施。课堂观察的操作流程是:第一步,召开课前会议,做到四项明确,即明确教学目标、明确授课环节、明确困难和问题、明确观察重点;第二步,进行课堂观察,作好观察记录;第三步,组织课后会议,分析课堂情况,进行课后反思。

每学期各教研组都进行2-3轮的课堂观察研究,期末就本组的研究情况进行一次全校性的成果发布。这样不仅形成了研究方法互补,研究成果共享的良好局面,教师们研究意识与科研能力也得到增强,课堂观察越来越精细,数据统计越来越准确,课后反思越来越深刻,最重要的是为和谐高效课堂的研究提供了科学可靠的支撑材料。

三、“和谐高效”教学模式的推广应用 经过两年时间的“实践——反思——调整——再实践——再反思——再调整”这样循环往复的研究过程,各教研组在课题攻关上都取得了令人欣喜的成果。例如在“增加学困生参与课堂学习机会的策略研究”中,教研组提出“分层提问,适度等待,真诚鼓励”的策略。教科研处对各教研组的研究成果进行有效地整合,按照教学过程的顺序进行衔接,经过梳理、整合、提炼,逐步形成了语文、数学、英语等六个学科的课堂教学模式,即“五步十环”语文教学模式,“引导探究型”数学课堂教学模式,“五步式”英语课堂教学模式,“开放式探究型”科学课堂教学模式,“体验式”品德与生活(社会)课堂教学模式,“愉快探究式”美术课堂教学模式。下面以“引导探究型”数学教学模式为例做一简单介绍。

“引导探究型”,是指在教师的引导下,在学生探究活动的过程中落实“四基”目标(基本数学思想方法、基本数学活动经验、数学基础知识、数学基本技能)。其基本操作流程如图所示:(略)

首先,“导疑”是引导学生在合理的问题情境中提出问题。这就要求教师在教学中要根据教学内容的需要和学生的年龄特点,合理地创设科学的问题情境。创设问题情境是为学生的质疑服务的,学生通过问题情境自主或在教师的引导下提出问题,在此基础上教师筛选出教学中所需解答的问题,进而展开教学。

其次,“探究”指“深入探讨,反复研究”。学生主动参与数学活动,通过自主探索、合作交流、动手操作等方式,引导学生经历观察、实验、推理等活动过程,发现并掌握教学对象的某些特征,或与其他对象的联系与区别。探究环节一般采取学生“独立思考——小组内交流——全班汇报交流”的方式。在探究的过程中,教师不仅要教给学生知识,更要教给学生学习的方法和策略,使课堂教学过程成为既传授知识又培养学习习惯、教会学习方法的过程。

再次,“建模”就是建立数学模型,即用数学语言描述实际现象的过程。教学中的重点内容,要让学生通过经历探索、交流的过程,得到充分的体验、反思,在此基础上教师进行必要的“提升”,从而达到建立数学模型的教学目的,这一过程实际上是引导学生经历数学化的过程。在建模过程中,计算教学要讲透算理,概括法则,由算法多样化最终实现算法最优化;概念教学要在大量感知的基础上,概括出概念的本质;问题解决教学要提炼出数量关系。

最后,“应用”是运用所学的数学知识来解决生活当中的实际问题。建立一个数学模型不是目的,重要的是学生能用这些“数学化”的东西,解释生活中的一些现象,解决一些简单问题;让学生体会到数学是从人类实践中发展起来的,并培养学生自觉地把数学应用于日常生活的思维习惯;引导学生把课堂所学的知识和方法运用到生活实践中。

以上是数学课堂的常规模式。各学科教学模式现在已经广泛应用在课堂当中,有力地推动了我们课堂教学的和谐高效。“教学有模,但无定模”,教学模式是相对稳定的,但决不是僵化的,在理解和谐高效的真谛的基础上,教师在具体的教学中,根据实际情况、教材特点、学生情况、自身特长、学校条件等各方面的因素,可以创造性地去应用模式,对其进行有效调整和变通。

以素质教育为导向 构建和谐高效课堂

山东省东营区实验学校

各位专家、各位教育同仁:

大家好!首先感谢省素质教育论坛为我们提供这次互动学习交流的机会,有幸在这里和大家交流探讨推进素质教育的做法,感到十分荣幸,有这样一次学习的机会,对我校来说,这不仅是一种鼓励,是一种动力,更是一种鞭策。

东营区实验学校创建于1997年,是一所九年一贯制义务教育学校。学校现有57个教学班,其中初中教学班32个,小学教学班25个,在校生2783人,在职教职工199人,是一所省级规范化学校。目前,我校已发展成为东营市教学设施一流,办学理念先进,学校特色鲜明,教学质量优秀的品牌学校。今天就我校实施课堂教学改革谈一下自己的认识和体会,把学校在实施素质教育、深化课堂教学改革中的具体做法向在座的各位专家汇报一下,并与各位教育同仁探讨,我交流的题目是:以素质教育为导向,构建和谐高效课堂。

课堂是学生学习的主阵地,和谐高效的课堂应该闪现着最真实的人生活力,流淌着最精彩的生命激情。课堂教学的优质高效关系到素质教育实施的质量和水平。因此,打造高效课堂,对于素质教育的实施,构建和谐师生关系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我校的“学案导学、自主合作”教学模式就是尊重了学生的认知规律,将一切落实到学生的“学”,将课堂还给学生,将学生自主学习的权利还给学生,将发展的主动权还给学生,将快乐还给学生。

一、课改初期课堂教学模式的探索

新一轮基础教育课程改革,以提高民族素质为宗旨,突出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倡导学生主动参与、探究发现、合作交流的学习方式,课程着眼于学生的终身学习和能力发展,促进学生的可持续发展,课堂着重于师生的有效教学行为。能不能找到一种有效的教学方法或策略,使学生在轻松、愉快的状态下高效率的学习,使师生在课堂上高效的完成教学任务,课后不布臵或少布臵作业,把课外时间还给学生,让学生充分发展自己的特长和爱好,实施真正的素质教育?近年来,校领导班子多次参加了全国名校长论坛、先进教学经验交流等活动,先后到北京、南京、上海等各地名校参观学习,对现代教育教学理念有了很深的感悟,认识到从课堂教学模式的研究入手,激活课堂、构建高效课堂,将有效地解决这一问题。为此,学校先后组织学校中层和骨干教师到洋思中学、东庐中学、杜郎口中学、宁津中学等先进学校观摩学习,通过参观学习,教师的教学观念有了明显转变,在课堂教学改革方面达成了共识,初步形成了“学案导学、自主合作”的课堂教学改革新思路。“学案导学、自主合作”是指以学案为载体,以导学为方法,教师的指导为主导,学生的自主合作学习为主体,师生共同合作完成教学任务的一种教学模式,在“导学”过程中,小组合作学习是一种重要的、基本的组织形式。

二、“学案导学、自主合作”课堂教学模式基本思路、方法 “学案导学、自主合作”教学模式是:贯穿一条主线,抓好两大载体,运行五大板块,规范五项标准,掌握五大原则。一条主线是使学生成为课堂的主人,不断培养提高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两大载体:一是教师制定好学案,二是在学生中建立学习小组;五大板块是课堂教学结构主要由五大板块组成,即:

创景导入 认定目标??? 自主探究 小组互动??? 课堂交流 质疑释疑

回扣目标 训练巩固?? 点拨归纳 检测升华 模式规范了课堂教学的五项标准:

1、落实“三主”—教为主导、学为主体、练为主线

2、倡导“三自”—自主学习、自主探究、自主交流

3、鼓励“三动”—动脑、动口、动手

4、实现“三会”—学会、会学、会用

5、发展“三维”—认知、情感、技能

掌握五大原则:点拨释疑为主导,自主学习是主体,小组互助是关键,展示交流是平台,能力提升是根本。

在学生自主合作学习中,教师的主要任务是:制定学案,课堂纠偏、点评、总结、释难,要求教师讲解的时间一般掌握在10分钟左右,为“自主学习,合作交流”提供空间和时间保证。

现在,我校“学案导学、自主合作”型课堂教学已逐步形成了课堂教学的四种模式,即“新授课、复习课、讲评课、实验课”教学模式。全体教师已能熟练运用四种模式进行课堂教学,并在此基础上,相互交流加强合作,根据课型和学科特点,求同存异,力求著有实效,取得了很好的教学效果。

“学案导学、自主合作”课堂教学的一大载体是“学案”,每学科的学案都通过教师“超周备课——轮流主备——集体研讨——优化学案——师生共同使用”的五个环节完成,学案内容一般包括学习目标,重点难点,学法指导,预习导学,课堂研讨,拓展延伸等环节。学案的优点在于使学生的学习有明确的目标,使学习任务落到实处,使每个学生的学习广度、思考深度得到了加强。

“学案导学”的注意事项:(1)提前一天发放学案,学生根据“学案”内容认真进行预习。所有同学必须自行解决“学案”中基础知识部分,学有余力的同学可以适当提高。(2)教师原则上不再布臵课外作业,应认真指导学生使用“学案”,在课前抽批部分“学案”,以了解学情。(3)用“学案”进行课堂教学时,要努力做到:新知识放手让学生主动探索;课本放手让学生阅读;重点、难点和疑点放手让学生讨论;提出的问题放手让学生思考解答;结论或中心思想等放手让学生概括;规律放手让学生寻找;知识结构体系放手让学生构建。(4)用“学案”进行课堂教学时,要拓展学生的思维,主要包括:第一、引导学生通过展开充分的思维来获得知识,暴露学生思维过程中的困难、障碍、疑问和错误;第二、寻找学生思维的闪光点(创造性思维的火花)及时给予鼓励和引导;第三、课堂教学中除充分调动学生思维外,教师自己的思维也要得到充分展开,在教学过程中激活学生,提升自己,做到教学相长。学生的座位打破原来的纵横排列,4人为一学习小组,实行分组围坐,划分小组时考虑学生的学习成绩、层次搭配、能力个性、性格互补、性别协调等因素,综合能力高、责任心强的小组长充分担当小老师的角色。小组成员之间互相学习帮助,促进交流和提高。学生在“自主学习”中质疑释疑的方式因内容和要求的不同而不同。当学生在自主学习产生了疑难问题又无从解决时,就需要在小组内四人互动解决问题。组内不能解决时,组与组之间互助解决问题。当质疑问题全班都不能解决时,教师可适当点拨,然后再组织学生交流讨论,达到引导学生解决问题的目的。

需要注意的问题是在交流过程中,发言人不仅要说明答案,而且要说明思路和方法、应该注意的问题及从该问题中得出的一些规律等。其他人要学会聆听,做好笔记;学会质疑,大胆提出自己的见解。

三、课堂教学改革的收获

学案导学课堂教学模式的实施,调整了教学关系,发挥了学生的主体作用,提高了课堂的教学效率,增强了学生的主体意识,激活了学生学习的内驱力,使每个学生都在课堂上生动起来,使学生的精神面貌和学习状态发生了根本变化。课堂上,学生自主学习、合作交流、互帮互助,使课堂充满了活力,大多数学生提高了学习积极性、主动性,锻炼了语言表达能力、交流合作能力、自我约束能力,增强了团队意识。学生学会了怎样向别人学习,也学会了关心别人,帮助别人,通过互帮互学,从中收获了成功与快乐。

学案导学课堂教学模式的实施,提高了我校的办学水平,办学特色先后被省市电台、《现代教育导报》、《中国教师报》等多家媒体宣传报道,学校先后荣获了全国小学生作文教学示范校、省级规范化学校、省级电化教学示范校、全市“十佳”义务教育学校、全市师德建设示范校、全市教育管理工作先进单位、全市文明校园、全市教学示范校、东营区教育工作先进单位等一系列荣誉称号。

风正潮平,自当扬帆破浪;任重道远,更需快马加鞭。新的课改路上,机遇与挑战并存,希望与困难同在。我们将进一步同心同德,凝心聚力,查找差距,自我加压,克难奋进,大胆实践,深化课堂教学改革,扎实推进素质教育。将继续坚持“以人为本,以生为本”的素质教育理念,适时调整课堂教学策略,丰富完善“学案导学、自主合作”教学模式,争取在不久的将来取得更大的成果。在这里,希望以本次大会为契机,促进我校教学工作再攀新高,也衷心祝愿,在上级部门的领导下,山东省素质教育再创辉煌佳绩。

建设高效和谐课堂,实践科学的教育质量观

山东省广饶县大码头乡教育办 徐松献

在规范办学行为、实施素质教育之前,我们都在苦苦寻找教学的轻负高效之路,可仍然还在时间加汗水,阳光加灯光的沉重枷锁下徘徊,得到的是少数学生的所谓成功。老师教得累,学生学得累,师生都不堪重负。现在,课程改革正在深入人心,广大教师掀起了一轮轮课堂改革的学习热潮,我们教师的教育观念、教学行为、学生的学习方式、课堂教学形式等都在发生变化,但课堂教学中仍存在着诸多不足。实施素质教育的突破口就在于如何建设高效和谐课堂,这成为教育同仁共同思考的问题,并都有着自己独到的见解。我认为,建设高效和谐课堂、践行科学的教育质量观需要解决以下几点问题:

一、实施素质教育、规范办学行为形势下对教学质量的新认识

近两年来的强力规范办学行为,是让教育首先从学校、教师、政府行为上统一规范起来:开全课程开足课时,科学评价,杜绝加班加点,遏制唯分数评价,杜绝片面发展,杜绝畸形发展。

实施素质教育则是以课程方案改革为突破口,彻底革新教学方式方法,回归教育教学本真,依科学规律,循教育规律落实课程方案,全面提高以思维能力和实践能力为核心,情感、态度、价值观并育并重的教育教学质量。

规范办学行为是为实施素质教育服务的,素质教育是一个过程,其目的最终还是提高教育质量,促进人的全面发展。素质教育下的教育质量有别于教学成绩,在现行评价下,教学成绩大多是可量化的,而教育质量中还包含很多不可量化的元素,教学成绩应是教育质量中最重要、最具量化特征和说服力的部分之一。很多人常说:“现在的学生高分低能”,是有些道理的。它说明我们传统的教学中,大多时间只注重培养学生的应试能力,而忽略学生实践能力、情感、态度、价值观的培养。但同时这句话也有些极端、片面,因为现在30-50岁的人才大都是在传统教学模式下培养的,其中也不乏优秀甚至伟大的。从另一个角度讲,低分和高分哪个更易出高能?连一般的人文和自然科学知识都不了解的人怎能成为高能?所以,追求高的教学成绩本来没有错,但用什么方法、什么途径、成绩如何考查才是素质教育需要解决的问题。现在我们检讨的是教学中影响学生全面发展、全体发展、更好发展的那些违背规律的做法。所以,我们仍提出并叫响“教学质量是教育第一生命线”这一口号,以课程改革为引领,谋求教学质量再提高。

二、必须充分认识到:提高教学质量,课堂教学是主阵地

现在市教育局正在推进高效和谐课堂建设,我们县更是积极响应。“提高教学质量,必须依靠和谐高效课堂”,这已是大家的共识。李峰局长说的非常有道理:“所有教育问题都能从课堂中找到原因,也都经由课堂来解决”。

1、从课堂中我们能够发现很多有关教育的问题

(1)教师的工作热情和思想、精神状态;(2)教师与学生的关系是否和谐正常;(3)教师对学生生活、学习习惯的培养和训练情况;(4)学生热情合作、互尊谦让的精神风貌以及自信、执着、坚毅的性格品质;(5)特别性格学生的异常表现;(6)一个班级班风的建设和学校文化在一个班级中的折射情况;(7)一个班主任在班级管理水平、风格和室内布臵上的匠心和投入;(8)教师对课标的理解程度以及贯彻策略、方式和效果;(9)教师教学各环节上的得与失和一阶段来课堂教学水平的变化和提高等等。从这些观察中,我们就能分析出教师、学生思想动态,就能给我们带来诸多启发与思考,进而为我们学校的教师、学生管理与课堂改革提供最可靠的素材和依据。

2、在规范办学行为前,课堂上满灌,自习上再讲,饭前饭后死压,学不会多做题,那才叫占错了主阵地,课堂教学反而成了搭头,被边缘化,出现了教学工作畸形生长的局面。在规范办学行为后,构建高效课堂已成为大家的共识。这几年,我们课堂教学确实发生了很大变化,也探索、借鉴了许多好的教学模式(杜郎口模式、洋思模式,分组教学、目标教学、和谐教学),但仍存在许多值得思考的问题:(1)个别教师认识不够,还过多依赖课上不足课后补,靠从滥而劣的习题中淘金;(2)相当一部分教师对课标教材的钻研不够,理解不透,游离在本质表面,似改非改,浅尝辄止,态度暧昧、迟疑;(3)有部分教师专业知识储备不够,又不注重学习进取,难以捕捉课堂上学生成长的精彩,课堂缺乏灵气和境界,甚至个别教师常出知识性错误;(4)部分教师课堂教学很不稳定,时优时差,一贯性差,优质课讲得好,家常课欠琢磨,结果是课堂教学能力和教学成绩对不上话;(5)学校里能稳定一贯地实施高效教学的教师比例还很小;(6)中年教师构建高效课堂的积极性、主动性还不够,有等待观望的想法。(7)个别中小学教师晋级后,课堂教学上进取动力不足。

3、对高效、和谐课堂的认识:

我个人认为高效的课堂应具备以下要素:

(1)高效课堂,必须以正确的教学思想理念为指导,教学过程中始终坚持贯彻正确的教学思想理念。所谓教学思想理念,即传道、授业、解惑育新、平等互动。

传道就是情感、态度、价值观的培育,也就是培养有血、有肉、懂感恩、求上进、知是非荣耻的做人之道。这些主要是靠在课堂教学中师生、生生交流、文本对话、实践体验等活动中逐渐形成。现在的教材编写在贯彻这一教学思想方面都下了大力气。曾听过一节品社课,课题是《热爱生活从点滴做起》,授课教师很好的演绎了上述教学思想,不光是学生,就是所有听课教师也接受了一次人生观、价值观的教育。听过一位音乐教师讲授《蜗牛与黄鹂鸟》一课,在优美的音乐旋律中,教师把对蜗牛积极进取的毅力和恒心的感叹,非常合理、合情地影射到了对学生人生态度的教育,自然而曼妙。在这样的课堂教学中成长起来的学生,心理怎能不健康,情感怎能不丰富,品行怎能不优秀,追求怎能不高尚呢?

授业就是传授基础知识、基本技能。基本知识是传承人类文明的载体,扎实的基础知识、基本技能是一个人继续学习和长远发展的基石。我们常说加强双基教学,原因就在于此。所以基础知识、基本技能必须夯实牢固,为学生的继续发展奠定基础。

解惑育新:传统的解惑是为师者对学生生活或学习中遇到的问题的答疑,是一种灌输性的教学。新的教学思想理念中的解惑强调的是教师使学生陷于困惑(有时是制造困惑),通过师生合作探究共同解惑,这其中尤其强调以学生思维训练为核心,教会学生善于观察问题和发现问题,培养学生的质疑问难、创新实践的能力。

平等互动强调的是师生之间的平等、相互尊重和师生之间的交流、课堂共享,这是实现课堂和谐、高效的前提。强调合作,反对灌输;倡导师生平等,杜绝强压。和谐的课堂靠平等营造,学生教师的融洽检验教师的教学气质和亲和力。把自己当成学生中的一员,用心去爱学生、喜欢学生、理解学生是实现课堂平等的基础和关键。平等民主的课堂重心在学生,教师课堂上要多和学生说“你认为”,少说“我认为”,互动的重心留给学生,让学生真实思想得到驰骋和表达,这样方可形成独立思考的品质。

(2)高效的课堂要目标明确,教学过程必须科学、合理、清晰。我们常听到一些策划别致、思路简明、快慢适度的课。学生因教师授课思路清晰而享受高效的课堂效率。相反的也时常听到许多教师,讲课理不清思路,随意性强,想到那里说到那里,自己没有节奏,学生无所适从。不多时,学生的热情就被消耗殆尽,然后开始抱怨学生基础差、不认真、不配合。真可谓以己昏昏、却想使人昭昭。高效的课堂所有活动都要坚决指向目标,紧紧围绕教学目标有序发散,不花、不散、不乱。趟子里不清楚原因在于教师备课不充分,只要我们认真备课,课前拿出10分钟在脑子中过几遍“电影”,谁也会讲出思路清晰、明快的课,这是高效课的最起码标准。

(3)高效的课堂应节奏流畅、平实,问题精而不废,进程不急不躁,特别注意留白。在此特别强调,课堂行进速度应适中,根据问题难度和学生基础,给学生留足思考、回味、实践顿悟的时间。很多教师,以自己的水平去衡量学生水平,重量不重质,顿顿夹生饭。要明白教育是一种留白的艺术,30%是启发,70%是等待,成人亦是如此,更何况学生。古语云:定可生慧,静纳百川。教师给学生提出精妙的问题后,开展课堂生生互动、师生互动,然后让学生组织语言进行表达,就可在平实中收获高效。前几天看到电视上介绍的一种很机灵的猴子:研究人员给它准备了三块轻重不一的石头和一枚坚果,猴子竟然尝试数次后用轻重最适宜的石块将坚果砸开吃了。我想大家从中得到的启示应是:一个智力不及二、三岁小孩的猴子,给它尝试的时间就能完成较复杂的事情,何况我们充满灵性的学生。因此要相信我们的任何一个学生,那怕他基础再差,只要给他创设出恰当情景并予以引导,我们就会在等待中收获惊喜。千万不要让学生的才分牺牲在我们的急躁中。

(4)高效的课堂气氛应和谐、民主。在这样的课堂上,教师亲和力强,面向全体,交流朴实,学生则兴趣浓,热烈而有序,有自信,常受鼓励,参与度高,投入度深。学生参与度是否高、投入度是否深是衡量一堂课成功与否的最重要的尺子。但是很多教师不重视这把尺子,观察不出学生参与的状态,就这样漠视宝贵的课上时间一堂一堂流逝。学习就是劳动,只有让每一名学生都主动参与,才能提高课堂效率。

总之,高效课堂的教学就是和谐团队的热情迸发,是高效的施工现场,是有序的生产车间,是一个善于攻坚的战斗团体……一个教师有了较扎实专业素养素质,有了对课标的深刻理解,有了对学生基础知识水平把握,在加上对学生课堂上身心活动状态的正确判断,才有可能构建出和谐课堂。

4、对课堂教学中几个问题的认识

(1)关于分组教学。当前中小学的课堂教学中,很多采用分组教学的模式。我们应理性分析分组教学的利弊。我们从杜郎口成功的分组教学中得到很多启发:分组的目的在于利用和激发小组的团队意识,加强小组内合作互助,调动每个学生积极性,提高学生参与的广度,真正面向全体大众,并力求延伸到课外。但是从当前的课堂教学分组实践中来看,有很多是走了形式的:仍然是少数几个学生活动;教师策划调控水平不高;相当部分学生在小组内偷懒、依赖优等生,在那里等、靠:等优秀生当代表,靠老师给出精确结论答案。他们没有压力,就没有了动力,没有了表现,就没有了自信,内向的更内向,偏激的更加偏激。

关于分组教学提出如下几点想法:①小学低年级分组教学要倍加慎重。从目前课堂动态来看,小学低年级分组学习要充分发挥教师的指导作用,通过教师的指导,初步树立学生合作学习的自信心,让学生学会有效倾听,学会大胆表达、大胆质疑。要以培养学生上课基本习惯为主,谨防走形式图热闹而导致无序。②分组首先提出对小组和每个组员的纪律和责任要求,建立表扬、激励评价机制。③在评价、表扬时不仅注重小组的团队表现,还需要重视个体表现(如记录组员每个人的表现次数),尤其要调动困难学生参与,给他们机会,实现面向全体,让每个学生在表现中寻找自信,建立自信,唤醒沉寂,全身心投入。建议教师每提出一个问题,都应思考:A、只让举手的回答吗?B、不举手的是不会,还是没有自信?C、举手和不举手的分别是什么心态?D、一个学生在回答,其他学生在干什么?E、学生的回答代表小校组的集体智慧吗?学生是在思考、倾听吗?④小组活动应始终在教师监控下进行,教师要敏锐地去感知、观察学生讨论的内容和状况,以了解每个小组内真实活动情况。对小组活动不可放纵,保持恰当的紧张感和明快节奏,效果最重要。

(2)关于试卷讲评。有很多教师认为讲评课不用大准备,就是做几个题而已。实则不然,讲评课讲出高效率比新授课更难,讲评课更应讲出精彩,讲出高效。讲评课必须明确如下问题:一是教学目标要设定准确,坚决把卷面题讲明白作为教学唯一目标是不明智的,是最低标准。在试卷讲评时,要善于归纳卷面题目类型、评价做题得和失中的共性问题,给出学生变式训练。讲评是以“题”为媒,总结提炼解题的方法,提高学生探索、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教学生一种思路做十道题,不如引导学生一个题找出多种思路。学会揪住一个知识点“适度”放大,上挂下连,让学生把知识学牢学活,内化为自己的能力。二是注重分层教学,关注每个群体:一个题一个题的全评全讲对一部分优秀生是一种折磨,易使之产生倦怠;只选难度大的讲又易使基础差的学生被忽略。所以如何找到一种恰当的方式方法区分学生层次、统筹兼顾,发挥小组合作的优势,关注全体,劲大的推车,劲小的拉车,才是上好这类课的关键点。同时讲评课要注重引申,力求注入新的内容和气息,旧题出新意。总之,讲评课是检测,是评析,是补漏,更是引伸和提高,是教学时空中留给每个教师学生再提高的一次机会,应倍加珍惜。

(3)关于教学手段的使用。普通教具也好,多媒体也好,都是为教学服务的手段。其根本作用在于提高教学效率和效果。把抽象的问题具体化应该是他们的主要作用之一,这正是符合人的由具体到抽象,从感性到理性的认识规律的。很多知识点,凭口讲十句,几十句也未必讲明白,但有时一个图示,一个演示,学生就豁然开朗,甚至一生难忘。我们买个电器来都附有组装图,NBA教练都是用图板布臵战术,广告中介绍产品都是视频演示产品的原理和功效……更何况小学生第一次开始认识一个崭新的东西呢?教师决不能把自己凭直观才认识的问题,却用纯说教的理论硬塞给学生。教师要善于利用现代化的教学手段,使之成为一种习惯并不断开发它们的使用价值。

(4)关于学生学习习惯问题。“教育就是培养习惯”、“积千累万不如一个好习惯”、“好习惯就是一台万能高效学习机”。一个成绩优秀的学生的背后必定有一个好的学习习惯,例如:预习习惯、学习习惯、做笔记习惯、博闻强记习惯、要事为先定计划习惯、集错、改错习惯、梳理知识习惯、课上先书面组织再回答的习惯等。一个优秀的教师也必定是一个善于培养学生习惯很成功的教师。观察一下周围不缺乏这样的教师和班主任,他们工作因学生有良好习惯而从容有序高效,他们的劳动更多的是在培养学生习惯和落实班级管理规则。

三、高度重视学校领导在建设高效课堂中的作用

“课堂变则教育变,课堂新则教育新”。校长变则教师变,教师变则课堂变,课堂变则学校变,课堂文化是学校的主题文化。一个学校的课堂教学整体水平是否有变化有提高,关键在于校长。校长的态度、认识和执行决心决定着学校课堂教学是否有变化、变化有多大。试想校长常听课、常评课,亲自策划组织参与教研活动了,教师还能漠视高效课堂建设吗?所以在高效课堂建设中,校长应是发动机,中层干部是牵引机,教师才可能是永动机。树立帮助教师发展是给予教师的最大福利、课堂教学水平的提高是教师最大的成长的新理念,让教师在课堂中成长,在成长中实现自我。学校领导在日常教育教学管理中,应当做到:

1、高效课堂建设要天天讲、时时讲,树立高效光荣,低效可悲、可怜、可叹的信条。高效课堂成就高效教育、成就优质教育。

2、学校领导应是高效课堂建设的规划者、引领者、示范者。积极参与高效课堂建设的实践,凭借高效教学课堂,榜样于教师学生,树立威望,完美自己的教育人生,不要与高效课堂渐行渐远,迷失自我。

3、发现培养先进群体,带动课堂全面提升。构建高效课堂,目的在于学校教学水平、教育质量的整体提升,而非几个优质课一等奖。关注每位教师的课堂教学,一旦关注,就必须促其变化、促其过关。学校领导、优秀教师结对帮助课堂较弱的教师,给其压力,强力促其成长,每个被帮者更应树立信心,扎实前行。帮助所有教师不断发展成长就是最好的管理和爱护,在促进提高中触及并解决各种矛盾。

4、“教学有法,教无定法”。在构建高效课堂中,学校领导要遵循教育规律积极探索本校的方式,同时应发现鼓励教师个体的课堂实践与创新。标准、目标只有一种叫高效,方法、途径,则是多种多样的。

5、重视集体备课,充分发挥集体智慧和力量。通过集体备课,让教师在交流切磋中,相互交流和碰撞思想,实现双赢共进,培育协作精神和集体观念。

6、广泛开展听评课活动。会评才懂,懂才可能是内行,会评更会反思(听评课重在评,评中反思,反思中提高)。会评课的教师,对自己课堂的反思、修正能力就会更强。

7、抓好业务学习。仅提高了对高效课堂的认识是远远不够的,要使所有教师精熟课程标准抓好课标学习,不断丰富提高全体教师的知识储备,并扎实提高教师的教学技能素养,这是实施高效课堂教学的重要基础。否则课堂教学就极易出现虚浮不实的结果。

8、加强外出学习和多向交流,教师的认识和实践水平也是在交流学习中逐步提高的,学校应积极创造条件加强与外界的交流。

9、研究学生课外管理方法,加强家校共育,培训指导教师与家长携手做好学生在家学习、生活习惯培养教育。

《高效课堂的理论实践与实践》 篇5

一、深入把握“高效课堂”实质

(一)走出“高效课堂”误区

1.有效果的课堂就是“高效课堂”

2.动起来的课堂就是“高效课堂”

3.走出去的课堂就是“高效课堂”

(二)把握“高效课堂”内涵

1.“效”之意2.“高”之意3.“课堂”之意4.“高效课堂”之意

(三)坚持“高效课堂”原则

1.以学生为本2.按规律教学 3.从实际出发

二、科学实施“高效课堂”策略

(一)洋思“高效课堂”教学模式实施要点

1.关于“先学”2.关于“后教” 3.关于“当堂训练”

(二)洋思“高效课堂”教学模式显著特点

1.真实2.有序 3.紧张4.简单

三、大力推进“高效课堂”建设

(一)加强领导,实施“三个走进”

1.走进课堂 2.走进学生 3.走进问题

(二)加强培训,开展“课堂研究”

1.暑期培训 2.同课异构3.一课多评 4.每天点课5.常年赛课

《高效课堂的理论实践与实践》 篇6

心得体会

小关一中聂梦红

暑假期间,按照学校的要求每个教师都要读一些和教育教学相关的书籍,并写出自己的读书心得。我认真地读了李炳亭先生的《高效课堂理论与实践——我们的教育学》的著作后,有很大的收获。在新课改新理念下如何提高课堂教学的‚高效‛本领。一直以来我对这个问题也比较困惑,认真读完此书,让我的思维有了些清晰,让我更懂得高效课堂的魅力所在。

该书系统梳理了高效课堂教育实验的理论思考和实践心得,是对高效课堂教育体系的集成总结与全面展望。本书被誉为‚高效课堂立派之作‛,‚一部注定影响中国基础教育改革的作品‛。该书从廓清‚什么是好学校‛‚什么是好课堂‛‚什么是好教师‛‚什么是好学生‛四个基本的教育概念出发,提出‚新学校‛‚新课堂‛‚新教师‛‚新学生‛标准,尝试建构‚高效课堂教育教学体系‛。这些文字是李炳亭先生和他的团队行动研究的记录,不仅是针对课程改革问题的有目的的表达,也是对高效课堂理论与实践的丰富和完善。

在高效课堂的研究与探讨中,我们一直在讲高效课堂,可是很多时候只停留在‚讲‛,实际的教学环节或是课堂并不高效。我认为高效课堂不单单是将课堂预设完成生成,而是老师和学生之间的互动是否体现了‚以人为本、尊重生命‛的人本教育主张。我们越来越清醒的认识到高效的课堂不仅是学生学有所获,更是投入和产出比较合理的课堂。这样的课堂中,学生乐学:不仅掌握了知识,更增长了能力;老师乐教:不再声嘶力竭,而是师生互动,适时点拨。然而,高效课堂的成功与否,关键在于教师,在于教师指导下的学生自主,在于教师研读教材的功夫,在于教师对课堂的精心设计,在于教师对教学的科学规划,在于教师对教材的精心提炼,在于从学生角度设计出学生能高效自主学习的活动抓手,让学生能长时间的充分实践活动,又有大量的积累,老师又能不失时机的提升,该讲时要讲透彻,不该讲的一句也不要讲。理论都清楚,可实际课堂中有时却往往事与愿违,如:课上我们也主张学生的自主、合作、探究,可是同学围成小组以后,有些同学还没弄清问题怎样就开始你说我说,老师这时也无力对每个小组作有针对性的指导,课堂上自然有些失控,使得‚合作‛教学在课堂上仅仅是让学生讨论讨论走走形式过场而已。‚自主‛变成了放羊式的学习,全然没有了教师的指导……有些问题是否有必要讨论?期望在课堂上看到的真正的心灵的碰撞,思维的交织,创新思维的火花却很少甚至没有,一节课学生自主下来,收获显然不大。李炳亭在书中为我们提供了一系列的‚问题解决方案‛,如课堂流程设计要找准切入点,在我们英语课堂中切入的途径有很多。例如:抓住兴趣,激发思维。兴趣是推动学生学习的一种最实际的内部驱动力,是学生学习积极性中最现实,最活跃的心理成份。学生一旦对学习发生了兴趣,就会在大脑中形成一种兴奋,促使各种感官包括大脑处于最活跃状态,引起学生的高度注意,从而为参与学习提供最佳的心理准备。可见浓厚的学习兴趣是促使学生参与学习的前提。因此,在课堂教学中,通过各种途径创设与教学有关的、使学生感到真实、新奇、有趣的教学情境,以激发学生参与兴趣,产生跃跃欲试的探索意识。教学中,教师可采取讲故事、猜谜语、念儿歌、开展游戏等形式,与生动实际内容联系起来,激起学生心理上的需求。在课堂学习中如何真正的发挥小组合作学习的积极性就让我思考良多。如在课堂上组织教学过程中,教师应引导小组之间进行交流,提出本小组预习过程中出现的疑点或新发现的问题,教师对各小组表现情况进行鼓励性评价。教师针对各小组提出的问题迅速进行组织整理并结合自己已准备好的新授课的教学设计,对学生提出的疑点和相关的新发现问题进行点拨、引导、分析、讲解,此间尽可能地让学生回答,教师尽量减少完全不涉及教材内容的陈述,并及时对各小组的表现进行评价,充分利用组与组之间的竞争,最大限度地调动每位同学主动参与的积极性,让课堂因互动而精彩。同时,在具体指导学生的过程中,也使教师的自身素质得到了提高,通过因材施教,课内课外互补,师生教育方式更加多元,为师生共同成长创造了环境和条件,实现了教师发展和学生发展的双赢。

‚课改就是从油锅里捞孩子!‛这话折射出一个教育人的良知和信仰。传统教育教学的弊端有目共睹,改革是大势所趋。但课程改革不是简单的教学方法升级,正如书中所言:‚课改不仅仅是改课,也不仅仅是重写教学关系,而且是在书写全新的人本‘教育学’。我一直认为,支撑‘新教育学’的其实就是四个基本概念,即‘新教师’、‘新课堂’、‘新学校’、‘新学生’,而基础概念是新教师……新教师‘族群’的多寡决定了教育最终的成败。‛立足这个角度,这部书的价值便不仅仅在于系统阐释和解读高效课堂理论与实践,而在于为越来越多‚新教师‛的成长提供人本‚教育学‛的引领。

只有观念转变了,课程改革才能顺利进行。课程改革其实很简单,解决了观念问题,其他问题只不过是技术问题而已。我曾经自诩是一个善讲、负责任的教师,我每节课都不肯浪费掉一分一秒,下课铃声响了,还要嘱咐学生几句,生怕有所遗漏。我讲得很辛苦,学生成绩却一直平平。相反,有的教师很少滔滔不绝地讲,但学生的成绩却很好。我曾经固执地认为,那些人并不是好教师,他们那样的做法对学生是不负责任的。然而一到中考,这些‚不负责任‛的教师的学生成绩却是出奇地好。对此,我只认为‚他们就是命好‛,能一直教那些素质好,教师不讲也能学会的学生。但拜读李炳亭的著作《高效课堂22条》之后,我才彻底改变了之前的看法。尤其是读了《高效课堂理论与实践——我们的教育学》后,我对‚观念决定行动,认识的局限性必然导致行动的迟缓或者谬差‛的观点更是深信不疑。原来,不是他们不负责任,而是我落伍了。于是,我如饥似渴地拜读《高效课堂理论与实践——我们的教育学》,圈点批注,做摘抄笔记,写体会文章,并对照‚好课堂的共性‛标准重新设计‚课堂流程‛。真是‚观念不变课难改,观念一变一重天‛。在众多无眠之日的冥思苦想和实践后,学生的成绩提高了,我也不再教得那么辛苦了。我真正理解了‚课堂必须是基于学生和服务于学生的课堂‛的含义。读过此书我深刻地领悟到:一个好教师虽然能告知他的学生关于许多问题的良好答案。但是最好的教师能够不说话,而切帮助他的学生自己去思考出答案。我们经常挂在嘴边的都是‚受之以鱼,不如授之以渔‛,然而教学中,每个老师设计教学时预设的都非常好,每个问题如何提出,都经过了充分的思考。但是,学生不是一个回答问题的机器,不是你提出什么问题,学生就能立即给我们呈现出想要的答案。因此,要给学生一些思考的时间,让大脑的思维活动静悄悄的进行。可是,我们的老师就是急于求成,迫不及待的想要答案,以便进行下一个环节。课堂上,没有一丝的尴尬和怠慢,学生认知中没有出现任何的困难,这样的课堂是不真实的,学生的思维就没有进行深层次的思考。对答如流的课堂,只是一种假象,抑或是表演。所以,我们的老师不要怕学生回答不出来,在等待之后,如果仍旧是鸦雀无声,此时正是开启智慧的最好时刻,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就在学生不悱不发之时。一个好的教师力求使他的班上学生在他的控制下。但是最好的教师知道首先必须能控制他自己。我们不仅是个自然的人,还是社会的人,不能保证天天都心情舒畅,但是如何克制自己,那才是自己成熟的标志,我每天上课前,都会调整自己的心态,首先抛除一切杂乱的思想和琐事,静下心来沉浸到英语课堂的意境中,这样能够很好的带动课堂,使课堂更高效,也能更好的带动学生的情绪。

总之,无论课改如何进行,推进高效课堂过程中非常关键的一点是‚一切的学习都是‘自学’,要让教师成为‘同学’。‛ 每个孩子都是天才,创造性是主体性的最高表现,要在真正意义上培养孩子的创新意识、思维能力、动手实践能力。‚教是为了达到不教‛,在课堂上教师思想要解放,体现学生主体地位,要充分相信学生、依赖学生、挖掘学生、发展学生,甘当学生的配角、引导者、组织者、促进者,只有这样做,高效课堂教学才能实现真正意义上的‚高效率、高效益、高效果‛。

2013年8月28日

读《高效课堂理论与实践—我们的教育学》

心得体会

巩义市小关镇第一初级中学

高效数学课堂教学的认识与实践 篇7

在如今一轮又一轮课改的今天, 高中数学内容经历了一次又一次的变动, 添加了较多新的内容, 但教学的时间却比原来有所减少.这必然带来的问题是:在有限的时间里, 如何让学生更快更高效地理解基础知识、掌握基本技能, 并在此基础上培养运用能力?作为教学的引导者, 我们必须要提高教学水平, 向我们的课堂要质量、要效益.在45分钟乃至40分钟里让学生接受系统的, 高水准的知识, 提高课堂效率势在必行.那么, 低效课堂是如何形成的?如何提高课堂教学效率呢?

笔者认为低效率课堂的形成至少包含了以下几个方面的因素:

1.备课不充分, 讲解不得要领.即在课堂教学中向学生传送的信息或不精确, 或不完善, 或滥竽充数, 或教学繁琐不得要领.一句话, 从学生的收获与师生的付出来看, 其“性价比”较低.这样的课堂, 常使得学生思维密度不够.长此以往会造成学生思维肤浅, 不善动脑去分析问题, 智能得不到应有的发展.

2.时间损耗多, 教学节奏慢.对一堂课的时间缺乏精打细算, 教学环节过度不紧凑, 缺少设计, 师生在课堂上都有或多或少的闲置时间, 这样也就不易完成当节课的任务和要求, 更难以有所提高.

3.教师教学语言单调贫乏、平铺直叙、缺少激情, 课堂气氛沉闷, 师生很难互动交流.一些学生恹恹欲睡, 对老师的讲解没有兴趣.反过来学生的低迷状态又可能进一步刺伤教师的情趣, 从而相互形成负面影响, 进入恶性循环.

4.不善于利用现代化的教育技术, 信息形式单调、乏味, 不利于学生感官的综合运用, 导致课堂效率不高.

5.教师不关注学生, 不把学生当作课堂的主人, 不能使学生发挥其主体作用.教师从开始到结束一讲到底, 不给学生思考时间, 不给学生练习时间, 不给学生回味时间, 学生无机会提出自己的问题, 无机会表达自己的独立见解, 甚至没有机会表达自己懂或是没懂.

提高课堂的效率已成为一线教师关注的重要话题.从儿时走到如今我一直与课堂这个神圣的空间朝夕相处.从读书时代追求如何在课堂上汲取更多的知识到今天站在这三尺讲台上努力让自己的学生成长得更快, 我一直想让这个课堂活起来, 让老师与学生都成为课堂的主宰, 让学生喜欢上学而不是被要求上学, 让学生喜欢上课而不是不得不上课, 让学生喜欢数学而不是为了高考而去学数学.由此, 我做了以下尝试, 取得初步效果, 供大家借鉴.

一、要求学生课前必须自学教材

要求学生在每节上课前自学教材, 这既是培养学生自学能力的需要, 也是解决当前课改中的突出矛盾的有力措施.教是为了不教, 由此可见培养学生自学能力的重要性.另外, 当前课改中的一个突出矛盾是内容多时间少.那么, 让学生在课前自学教材中的基本内容, 把课堂延伸至课外, 从而在课堂上可以解决更多的问题.目前的学生学习活动普遍缺乏预习, 内因主要是有很多同学还没有养成先预习后上课的习惯, 也缺乏预习的方法;外因则是课业负担过重, 无暇顾及预习, 教师的要求、指导和检查也做得不好.在这方面, 师生有大量的工作可做.

学生在课前不认真自学甚至根本不看书又怎么办?这是一个教学能否落实的问题.不要以为课前自学落实的责任全在学生.教学中的每一个环节, 教师都有相应的责任, 因为教师是教学的主导者.这里有几条课前自学落实的措施供分享.

(1) 向学生讲清楚预习的重要性.课前有无预习, 是学习能否落实的重要原因.没有预习的学习, 往往是被动接受.在预习基础上的学习, 感知在先, 问题明确, 目标清楚, 课堂学习专注, 参与和探究的准备较充分, 效率较高, 学习内容落实较好. (2) 教师督察预习是否落实.可以利用课前2分钟去检查.看书要能复述要点, 要有书间笔记;思考讨论问题要能当众阐述;要求记忆的要能当众背诵和默写.上新课之前进行普查或抽查, 促进学生落实. (3) 教师要考虑到学生的负担不能太重, 应减少其他书面作业.

二、大力培养学生的参与意识, 营造人人参与的课堂氛围

数学课堂活动应以学生主体代替教师中心.建构主义揭示了学习数学的最基本的规律, 即学习数学是学生在原有的认识和经验的基础上的重新建构.教师的作用不仅是讲清知识的逻辑结构, 更重要的是帮助学生建构他们自己的数学.因此教师在课堂上的中心地位就应该由学生的积极活动来代替.事实上, 也只有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 才可能实现数学的多维素质目标.一般来说, 学生的主体性表现在自学, 提问, 探究, 讨论, 借鉴与综合解答等.这样, 学生就常在好奇心驱使下, 去进行尝试, 探究, 发现等学习活动.如, 遇知识分散或解题技巧性强等问题, 则由教师系统讲解或精心点拨, 启发.从而使课堂教学达到接受式与活动式的互补、结合, 是实现最佳教学过程的关键.西南师大“GX”实验也告诉我们, “先做后说, 师生共做”是高效益的课堂教学应当遵循的教学原则.总之, 让我们“把学习数学的主动权交还给学生”.课堂上, 要以学生为中心, 充分体现学生的生命的活力和丰富的个性, 充分发挥学生的主动性和创造性.

1. 鼓励学生对教科书的自我理解或

自我解读, 鼓励学生求异、求新, 尊重学生的个人感受和独特的见解, 努力寻求独特的认识、感受、方法和体验, 使学习过程成为一个富有个性化的过程, 从而体现出学生主体的参与意识, 体现出学生的首创精神.这是新课程的重要理念.

2. 鼓励学生提出自己的问题.教师要

鼓励学生大胆地提出问题, 耐心细致地回答学生提出的问题, 并给予及时的肯定和表扬, 增强学生提问的勇气和信心.

3. 在学生自己提不出问题的时候, 老

师应设计一定数量的有用的问题让学生积极思考.如, 在讲完一个概念后, 让学生复述, 并回答概念的内涵和外延;讲完一个例题后, 让学生归纳其解法, 运用了哪些数学思想和方法.对于基础差的学生, 可以对他们多提一些基础性的问题, 让他们有较多的锻炼机会, 增强他们的自信心.

4. 重视及时调节的作用, 稳定有意

注意, 培养思维的适应性与持久性, 是数学教学机智的重要表现.课堂教学中, 由于学生的基础与素质有差异, 由于老师的教学方法和某些教学内容不一定适合学生口味, 由于周围环境的影响, 学生的课堂学习情绪会出现波动, 必须进行及时调节, 此时, 可利用刺激物来吸引学生对教学内容的注意.比如, 教师讲课时, 可加重语气与声调, 可提出问题激发兴趣, 指出错误引起同学反思, 或转讲为练, 以练代讲, 使学生对课堂的有意注意得到保持, 保持课堂的良好状态.

三、采用快速循环的教学模式

教学速度上以适度的快循环上升代替持久地精雕细琢夯基础.传统的精雕细琢夯基础虽有其合理性, 但更主要的是应试的需要.其出发点是升学预备教育, 而不是为了培养更多的合格公民.客观上, “精雕细琢”使不少学生望而生畏, 学而生厌, 逐渐失去了学习数学的兴趣和积极性.违背了学生的认知发展规律.另外, 从知识与能力中度相关这一研究成果出发, 过分看重基础, 必将形成浪费.赞可夫“高速度前进”的教学原则和布鲁纳提倡的“螺旋式的组织课程”的理论以及由陈重穆先生提出的“积极前进, 循环上升”的教学原则已经过实践验证并得到广大师生的认可.它确实不浪费时间, 且把时间用在刀刃上, 充分发挥时间的更大效益, 具有科学性和可操作性.适度的快速循环, 绝不是囫囵吞枣, 而是数学教学应遵循的规律之一.努力让学生掌握知识的系统结构, 而不是零星的知识, 突出重点学习结构, 懂得基本原理可以避免知识的庞杂而不得要领, 使学生易于领会, 同时, 系统的知识是记忆的支柱, 又便于联想和应用.教师教数学的重心应有所提升, 应当遵循“开门见山, 适当集中”的原则.从新课程标准来看, 其内容改革力度相当大, 新增的大量内容和课时减少形成了尖锐的矛盾, 在高中实施“快速循环”的教学方法当是一个明智的抉择.

四、以欣赏的目光看待学生

在课堂教学过程中及时地对学生进行表扬与鼓励, 是提高学习兴趣的重要方法.课堂教学中, 要适时对同学们的热情态度和取得的成绩给予正确的评价和适当的鼓励.当学生的作业做得很好时, 当学生的解题方法新颖时, 当学生的成绩有进步时, 当学生表现出刻苦钻研精神时, 都要给予适度的表扬, 以增强学习信心, 激励学生的攀比热情, 达到表扬一个人, 激励一大片的目的, 这可以取得事半功倍的教学效果.

创建英语高效课堂的实践与探索 篇8

关键词:新课改 英语教学 高效课堂

课堂教学高效性是指在常态的课堂教学中,通过教师的引领和学生积极主动学习的思维过程,在单位时间内高效率、高质量地完成教学任务、促进学生获得高效发展。打造高效课堂教学是新课程改革的需要,也是落实以人为本的科学教育理念。作为英语教师,我们要转变教育理念,更新教育思想,不断提高自身的的综合素质,树立正确的课程观、学生观、教学观和质量观,以培养学生的综合语言运用能力为总目标,为他们终身学习英语打下良好的基础,探索出一条英语基础教育高效课堂的成功之路。

一、注重基础教学,培养学习英语的兴趣

大教育家孔子曾经说过:“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卢梭说:“教育的艺术是使学生喜欢你所教的东西。”所谓兴趣是一种探求某种事物的倾向,是学习的最大动力。学习不缺少乐趣,而是缺少发现。要培养学习英语的兴趣,教师教课固然重要,但学习的大量时间是在课下,所以说如果学生自己能够发现并体会到学习兴趣,学英语就是一件快乐的事了。因此,我们在英语教学过程中应充分培养学生的学习英语意识,激起他们学习英语的最大兴趣。

二、充分利用课堂,激发学习英语的潜能

(一)带着爱心、激情与微笑走进课堂

如果一位教师只拥有一瓶水,倒水技术好,倒得准确无误,可以让另一个同样大小的瓶子注满水;如果倒水技术不好,倒得不准,即使有一大桶的水也不一定能倒满一个小瓶子。可见教师“倒水技术”的好坏,决定了教学效率的高低。在平常的教学中,我特别注意师生情感的交流,通过尝试多种办法,不断加深师生的情感,以达到提高学生学习积极性、主动性的目的。在课堂设计中,有意识地创造师生情感交流的机会,把与英语有关的科技应用、生活常识等引入英语课堂,让课堂充满鲜活的时代生活气息。

(二)发挥教师主导、学生主体的作用

新课标倡导“以人为本,以生为本”,树立以人为本的价值观,我们的课堂活动就应该是师生共同参与的活动。课堂是教师的舞台,但最可怕的课堂是教师唱独角戏。在我们英语课堂教学中要充分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多方面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引导学生积极思考、主动探索、自觉实践,使学生发挥自己的主体作用,努力营造英语教学氛围。

(三)创建学生个性表现、体验成功的课堂

一个人的欲望是支撑一个人努力学习、勤奋工作的动力。当一个人的表现欲望无法得到满足的时候,就会想出其他满足欲望的方法。如一些调皮学生会在课堂上搞些恶作剧来引起教师和同学的注意。作为教师,课堂上给学生创造成功体验的人,应多发现学生哪怕是微小的进步,坚持正面鼓励的手段,为学生创造成功机会,让学生从学习的进步中,从同学的掌声中,从我们教师的欣赏中得到成功的体验,从而产生自信心与快乐感。教师应在课堂上少生气,多鼓励少批评,尽可能地给学生创造自由发展的空间。

(四)培养学生的良好习惯,努力打造高效课堂

学生学习欲望的激发,是途径众多,方法多样的。比如,教师可以给学生更多表现机会,灵活运用激励手段。有了学习欲望,也需要有好的学习方法,形成良好的学习习惯。课堂上学生的听课既是课堂教学最常态的形式,也是学生学习新知识最基本、最重要、最快捷的途径。我要求学生做到三点。

1.学会做课堂笔记:课堂笔记有两种,一种是记在笔记本上的,另一种是边听边记在练习材料上课下再整理的。要求教师要耐心指导,让学生慢慢学会记英语笔记。

2.学会提问题:指导学生在什么时间可以提什么问题。

3.学会记重点:告诉学生学习过程固然重要,但要慢慢学会在理解的基础上记住重点知识。

三、营造英语情境和氛围,掌握学习技巧

布鲁姆说:“成功的外语课堂教学应当在课内创设更多的情境,让学生有机会运用已学到的语言材料。”因此,在英语教学过程中,教师应多设置日常生活情境,让学生有身临其境的感觉,并感受到学习过程中渗透着浓浓的英语氛围。例如,利用录音机、多媒体在课前或课后的1-3分钟时间来播放英文歌曲或英语短片,将英语通过音乐和动作表现出来,为学生创造出一种英语学科特有的学习氛围。让学生多听英语听力材料,尝试用英语进行日常交流,鼓励学生尽可能地用英语记日记。知识在于积累,天长日久,通过以上一系列学习技巧训练,让学生逐渐掌握英语学习方法,充分感受到学英语的快乐。

四、探索教学新模式,实践科学教学方法

教学有法,教无定法。在多年的教学实践中,我认为新课程改革后的英语教学应大胆创新,勇于探索全新的教学方式。

(一)合作学习法

教师可以把学生分成4人学习小组(由前后桌4位学生组成)。在课堂上根据所授课程的内容以及本节课的任务,充分发挥学习小组的作用,让每个学生积极参与到任务中去,充分体现不同性格、能力学生的特点。除了课堂上合作学习之外,还包括学生课下练习的互批、书面表达、范文背诵的互查、课前预习材料的搜集等等。

(二)定位学习法

定位学习法是把课堂分为两个阶段:一是学生自主合作学习阶段,二是学生当堂检查测试阶段。学生在完成教师的指定任务后,当堂就可得到检测与评价。如英语单词的背诵与默写、课文原文的挖词填空、简单句式的翻译等。由于目标小而近,这种定位法成为树立学生信心,尤其是后进生信心,提高教学效率的好办法。

(三)竞争教学法

所谓“竞争教学法”,是指在课堂教学过程中,引入学生之间的竞争意识。在教学过程中,要不失时机地鼓励学生开展学习竞争。例如,比比看谁能最快且最流利地背诵下来一段精彩语句;让学习小组之间互比互评,看看哪一组在记单词比赛中所得总分数最高。

总之,在教学过程中引入竞争与合作,可以促进学生学习热情获得最大程度的调动,可以变被动听讲为学生主动积极参与课堂的全过程,可以改变知识的单向传播,强调形成积极、主动的学习态度,强化竞争与合作意识。

五、丰富英语实践活动,提高学习能力

实践活动是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重要途径。英语是一门语言实践学科。通过实践活动,逐步提高学生学习英语的能力。

第一,教师要针对学生好奇好动的心理,组织学生开展集知识性、趣味性于一体的课堂活动。比如,在课堂上利用多媒体课件进行一些猜词游戏,像现在好多娱乐节目中一样,也让学生有参与电视节目的感觉。还可以举办各种表演比赛,如两人对话,学习小组进行会话,把课本改编为小品或英文短剧等等。

第二,让学生积极参加社会实践活动。教师要放手让学生到社会这个大熔炉中去实践,让学生共同思考、共同研究,激发他们学英语的热情,促进英语学习能力的提高。

教师教学的过程就是积累经验的过程。在今后的教学实践中,我要将工作中的先进经验不断加以归纳总结,以便更好地应用于教育教学之中。另外还要不断借鉴各地成功的课改经验,虚心接受来自方方面面的意见和建议,向老教师请教学习,不断提高自身业务水平,大胆创新,勇于探索,争取在今后的英语教学中作出更大的贡献。

上一篇:供电局转正工作总结下一篇:工商银行面试经验大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