运用理论提高学习效率的周记(精选8篇)
要提高英语课堂教学效率,全面提高教学质量,就得正确处理教师主导和学生主体的关系,把“教”的规律建立在“学”的规律之上,也就是说,教师不仅仅考虑自己如何“教好”,而更应重视如何帮助学生“学好”。下面就谈谈我这几年对一些提高英语课堂教学效率的教学理论的运用和体会。
我校是一所普通中学,尖子生少,差生多,但社会对我们学校的期望却很高,我感到压力很大。面对这种现状,要提高课堂教学效率,既不能与其他学科抢时间,又不能多布置作业加重学生负担,也不可能给学生一一课外辅导。因此,我就得立足课堂,努力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一、研究学生,认真备课,精心设计教案,做好上课前的充分准备。
能否提高英语课堂教学效率,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教师的备课和教案的设计。教师备课越认真,教案设计得越全面,教师的主导作用发挥得越好,课堂教学效率也就提高。
1.了解学生。学生是教学的对象,即学习的主体。教师要有的放矢地进行教学,既减少学生负担,又提高课堂效率,就要了解学生的思想动态,英语基础,学习方法,兴趣爱好及对教学的期望等。教师要面向全体学生,为学生服务;不能强迫学生适应自己;教师要研究学生的心理、原有知识水平和接受能力,遵循教育规律,尊重学生个性特点,使自己的教学适应学生的需求,让学生主动参与教学过程,参与探究和讨论,使学生学得主动、生动,充分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要牢记苏霍姆林斯基的告诫,策略的选择不是“选择适合教育的儿童,而是选择适合儿童的教育”。而我带的班级是普通班,大部分学生理英语基础差。我就在备课时结合学生的实际情况有目的地提高课堂教学效率。例如,学生感到完形填空题难做,费时多,提高慢,因而产生了过度的“焦急感”甚至“厌学感”。了解这一情况后,我就在备课时做好充分准备,归纳总结“完型填空”题型的特点并有目的有计划地培养学生做题技巧,逐步消除学生“怕题”心理。
2.针对学生的“学法”来选择我的“教法”。教学方法是教师教法和学生学法的结合,是完成教学任务,提高英语课堂效率的关键因素。我备课时准备了多
种教学方法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主动性,以利培养能力和开发智力。初中生比较满足于表层的认知兴趣,而高中的学生心理发育已接近成熟,思维具有较高概括性和抽象性,更渴望通过积极主动的思考来获取知识,通过自己的创造思维来获得学习上的成功感和满足感。所以高中英语教学课堂上教学节奏要加快,不能满足于浅层次的语文分析,也要改变初中英语课堂上惯用的纠音,释词,语法练习,句子分析的教学结构,而应该设计一些交际性和创造性都比较强的教学活动,如教学“Pets”一主题,将整个班级分为正反双方,组织一场有关“For or Against Having a Pet”辩论赛,调动学生用英语表达观点的积极性,同时帮助学生用英语进行比较,分析饲养宠物的优缺点,然后归纳总结中学生是否该养宠物。如果养宠物的话该注意哪些方面,从而培养他们“关爱生命”的意识,让学生在进行各种有效思维的同时,得到生命教育。
3.认真备课,精心设计。备课时,我首先钻研教材,明确教学目标,并找出教学的重点和难点。此外,我还学习《教学大纲》、分析《高考说明》,研究近几年高考试题,以了解学生在教材中学了什么,高考中考了什么,学生的薄弱环节是什么等。这样,我在课堂上就能有针对性地进行教学。英语备课时,老师常举例子帮助学生掌握理解。为此对我常精心选择有真实性,贴近学生生活的例子。如在辨析易混词组be used to doing , used to do时,我板书这样两个句子:He used to play a lot instead of studying, but now he is used to working hard so as to be a good student.通过贴近学生生活的例句比较,学生能够更容易、更准确地理解和区别这两个词组的含义。
二、以学生为主体组织好英语课堂教学。
1.尽力挖掘教学内容的文化因素,增加课堂的趣味性,以吸引学生对学习内容的兴趣。如讲到上海新世纪版高二第二学期Unit 7课“Oliver Wants More”时,我补充介绍作者狄更斯简况,以及他的主要作品如《大卫·科波菲尔》《雾都孤儿》《双城记》等。要求学生课外上网或到图书馆阅读狄更斯的作品。
2.给学生指导学习方法,训练学习技能。学生做完形填空时,总喜欢一边读一边做,但正确率很低。针对学生这种情况,我就把完形填空当作阅读理解来训练。做题前要求学生概括出文章的主题或大意。学生先通读全文,建立内容的连续感和整体感。文章主题抓住后,一些模棱两可似是而非的选项就迎刃而解。
此后,再帮助学生分析完形填空题型的特点及内在规律,介绍一些完形填空的解题技巧,如寻找信息词、运用固定搭配、比较判断等,并加以一定的强化训练。
3.在课堂上灵活运用多种教学方法。当然,调动学生学英语的积极性的教学方法有很多,如:谜语法、顺口溜法、形象教学法、肢体语言教学法、启发式等多种方法,我根据教学参考书及自己的工作经验,在教学中灵活运用,交互作用,让学生的思维活跃起来,让学生的语言活跃起来。例如,在遇到某些单词的特殊功能、生词组或新句型时,我们可以联系教材和学生实际,提出一些富有启发性的问题以激发学生的思考,“让学生跳起来摘桃子“,自己得出结论和答案。如我上上海新世纪版高一第一学期Unit 2课文“Michelangelo”,其中有一句”The great and huge paintings on the ceiling and walls of the chapel have ever since become a fascination to people in Italy and all over the world “,这里“since”是一个状语修饰整个句子。结合”since“的此种用法,我便启发学生回忆已经学过的”since"几种用法并分别举例说明。一石激起千层浪,只要提问切中要害,发人深思,学生的思想维便能活跃起来,课堂也会出现令人兴奋、紧张、有趣的生动局面。然后,我便循循善诱,顺序渐进,使学生的认识步步深入,融会贯通,最终获得知识。
4.及时有效地获得教学信息反馈,因材施教。教学原则是面向全体学生,按照大部分学生的实际水平来授课,但每个学生在学习上存在一定的差异性。优秀生可能感到讲授内容太简单,中等生感到通过努力可接受,而差生却很难听懂。这三种不同层次学生的学习情况,都会在眼神、姿态、表情及课堂气氛中反映出来。所以,我一边认真上课,一边仔细观察学生的一举一动、神情变化,以控制和调节教学活动,做到因材施教。有一次,我要求学生口头复述课文,结果尖子生皱起眉头,结结巴巴,中等生发起牢骚,而差生几乎毫无反应。觉察到这情况后,我当机立断,降低要求,把口头复述改为笔头缩写,并略加提示。再如提问时,我一般都把难度较大的深层理解题给成绩好的学生回答,把较易的表层理解题叫中等生来回答,帮他们树立学好英语的“心理优势”。
5.把握好教学节奏,处理好量、质、度三者的关系。为了提高课堂教学效率,教学内容必须有一定的广度、深度和密度,这就要求教师把握好节奏。慢条斯理的讲解不可取,但节奏过快也不行,那种连珠炮式的讲解,使学生无暇思考,也来不及消化。因此,确定教学密度应以学生的接受能力为前提。鉴于英语课的特点,教师在精讲必要的语言知识后,应组织学生进行大量的练习,所花时间应不少于三分之二课时,参加练习的学生最好达到100%,最少不得低于80%。这种面广、量大、质高的练习无疑能提高课堂教学效率。我在课堂上时刻把握重点、抓住难点、讲清讲深、多练巧练,充分发挥课堂每分钟的效率。如阅读训练课,我先把阅读的一般方法、技巧介绍给学生,告诉他们阅读时用眼睛看,而不能养成嘴巴读、手指指、头颈摇等不良习惯,以确保阅读速度。再叫他们要特别注意文章的首末句,找出主题句,体会作者意图等,然后就给学生5篇配有理解题的文章,总词数约2000 多个,要求学生35-40分钟内完成,理解准确率要求达到70%,学生做完后,我又选择其中的一篇文章让学生改做完形填空或填空练习(备课时先准备好)。这样安排就促使学生注意阅读材料的情节内容、句型结构、词组搭配等,加深对文章的印象,培养良好的阅读习惯,做到读一篇巩固一篇,从而提高学习效果。这种限时、限量、保质、保量的阅读强化训练,大大提高了学生的阅读能力,尤其是阅读能力中的理解和速度这两个最重要的基本功。此外,它还会给学生心理上造成一种“成就感”,而“成就感”又会使学生对阅读产生“兴趣感”,形成良性循环。
6.科学地布置一定的课外作业。课内是教师对学生传授知识培养能力的主要阵地,而课外是学生运用知识、开拓知识、发挥才干、增强能力的广阔天地。利用适量的课后作业以巩固和发展课堂教学的成果。例如英语的课文阅读教学,布置预习作业是一个十分重要的环节。学生预习的好坏,对课堂教学的效果有着很重要的影响,指导学生有序预习,是培养学生自习能力,提高学习效果的重要途径。教师应具体指导学生预习的方法,让学生自己编写预习提纲,通过预习来理解文章。其操作要点是(先扫清影响学生阅读的生词障碍):①、概括文章的段落大意;②、说出或写出文章的中心思想;③、回答若干关键性问题;④、找出文章中的常用短语与常用句型。通过有序预习能力的培养,让学生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以此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
三、做好课后的教学反思。
美国学者波斯纳认为:“没有内反思的经验是狭隘的经验,至多只能成为肤浅的知识。如果教师仅满足于获得的经验而不对经验进行深入的思考,那么他的教学水平的发展将大受限制,甚至有所滑坡。”为此,波斯纳提出了一个教师成长的公式:教师成长=经验十反思。该公式体现了教师成长过程应该是一个总结经验、捕捉问题、反思研讨、把感性认识上升为理性思维的过程。因此,我在每一节课后都进行课后反思,及时对课堂上的情况进行分析,根据实际情况及时调整教学计划,丰富教学内容,使教学计划适合实际需要,并且总结经验教训,写在教案后面,为改进教学,提高课堂教学效率积累材料。例如在讲解上海新世纪版高一第二学期Unit 5名词性从句时,我在课堂上利用30分钟的时间把其用法全部讲解,然后就让学生做我备课时准备的名词性从句练习题 , 结果学生答题正确率仅达56%,当我尽力把学生做错的题全部讲解后,还有约一半的学生不理解,那时刚好下课铃响了。课后我对这一节课进行反思,调整教学方法,在下一节课把名词性从句的用法独一讲解,并配套练习,并要求学生结合自己日常生活的内容运用名词性从句造句,举行学生各组造句比赛等课堂活动方法,最终在这节课结束时,有90%左右的学生已能熟练掌握名词性从句的用法。
在这高中几年的英语课堂教学中,我坚持把理论运用实践,并在实践中不断提高课堂效率。实践证明,上述做法是有成效的。今年我教的高一(5)几次大考中在年级里名列前茅。值得欣喜的是,在实行提高英语课堂教学效率的理论方法后,学生不仅仅在学习分数上有了较大的提高,而且掌握了正确的英语学习方法。
总之,只要我们热爱教育事业,热爱自己的学生,遵循教学规律和教学原则,充分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和学生的主体作用,博采众长,总结经验,就能提高课堂教学效率,从而全面提高教学质量。
堡镇中学陈宇
一、学习金字塔理论给生物教学的启示
由上图可看出, 传统讲授法的教学效率很低, 原因在于传统的教学常常是“强按住牛头喝泥水”, 学生只是被动接受, 没有参与其中, 学习积极性不高。依据学习金字塔理论, 教师可将生物教材中抽象的知识以直观、可视可听的方式呈现, 通过学生的合作学习、参与学习、实践应用等方式, 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二、学习金字塔理论在生物教学实践中的运用
由于生物地位低、教学时间少, 很多教师采用“讲授法”教学, 认为既节省时间又能应付考试。课堂上教师讲知识、讲实验, 把学生当做“容器”, 久而久之, 学生对生物失去了兴趣, 其教学效果可想而知。在教学中笔者也遇到过类似问题, 把学习金字塔理论运用于教学实践后, 发现课堂教学效率明显提高。现就笔者的感悟与同仁分享, 以求探讨。
1. 通过多种方式呈现知识, 刺激学生的多种感官
教学中我们可以运用挂图、模型、演示实验等手段刺激学生的多种感官, 或使用多媒体展示图片、视频、动画、PPT等, 让学生看得见、听得见、感受得到, 这种全信息的表达能使学生少走弯路, 用较少的时间获得更多的知识。
2. 小组讨论, 让思维在碰撞中产生火花
教学中使用小组讨论的方法, 可将个人的独立学习转化为集体的共同学习, 发挥集体的智慧, 同时使学生从别人身上汲取知识、经验, 从而拓宽思维, 激发创新, 调动学习积极性。
3. 通过实际演练, 让学生从做中学
亚里士多德说过:“我听过就忘了, 我看见就记住了, 我做了就理解了。”杜威也有经典的从“做中学”的理论。教材中很多结论都是直接给出的, 学生被动接受感悟不深, 如果让学生在实践中学习, 教学效果就大大不同了。
笔者在教学中发现, 2011年学业水平测试江苏卷第40题, 学生的得分率很低。笔者就带领学生做这个实验, 通过观察发现学生很明显就看到答案是 (1) , 分析原因:胭脂红是大分子, 不能透过原生质层, 但可以透过细胞壁。有学生质疑:把胭脂红换成红墨水会怎样呢?教师立刻让学生实验, 结果现象和胭脂红的一样。讨论后得出结论:大分子能透过细胞壁, 这时不能透过原生质层。但又有学生指出他们看到的部分细胞全部是红色的。对此学生展开了激烈的争论, 最后学生认为那是死细胞, 原生质层失去了选择透过性, 红墨水进入了整个细胞。通过实验, 学生不仅深刻地理解了该知识点, 而且还对知识进行了迁移, 取得了意想不到的效果, 真是“纸上得来终觉浅, 绝知此事要躬行”。
教学中我们要多让学生实践, 如制作模型、做实验、参加生活实践等, 让学生从实践中获取知识, 提升能力。
4. 让学生当“小老师”, 调动学生主观能动性
笔者以前一直认为上习题课是件很痛苦的事, 讲一遍两遍学生没反应, 一节课下来, 教师声音嘶哑、身心疲惫, 学生似懂非懂, 昏昏欲睡。后来笔者调整了教学方式, 对学生进行了异质分组, 每组6人, 每组选出两名“小老师”, 每周轮流一次。习题做完后笔者及时批改并校对答案, 让学生纠错, 让“小老师”提前“备课”。每次习题课前一晚笔者召集“小老师”, 针对疑点对他们进行适当的辅导, 对重难点、易错点加以适当点拨。习题课上, 笔者将本组同学不懂的地方提出来, 由两位“小老师”讲解, “小老师”不懂的地方大家讨论, 学生讨论仍有疑点的再交给老师解决。一节课的最后几分钟时间, 笔者对学生出现的问题做出针对性的点拨和总结。
通过实践发现, “学生教学生”的方式很有效, 这种模式转变了学生的角色, 由被教者变成了教人者, 充分调动了学生的主观能动性, 学生思考问题的高度也发生了质的变化, 学生“居高临下”, 考试自然能考好。
【关 键 词】 学习金字塔;动学习;参与学习
美国学者、著名的学习专家爱德加·戴尔提出了学习金字塔,这个研究结果显示:第一种学习方式——“听讲”,也就是老师在上面说,学生在下面听,这是我们最熟悉、最常用的方式,学习效果却是最低的,两周以后学习的内容只能留下5%。第二种,通过“阅读”方式学到的内容,可以保留10%。第三种,用“声音、图片”的方式学习,可以达到20%。第四种,是“示范”,采用这种学习方式,可以记住30%。第五种,“小组讨论”,可以记住50%的内容。第六种,“做中学”或“实际演练”,可以达到75%。最后一种在金字塔基座位置的学习方式,是“教别人”或者“马上应用”,可以记住90%的学习内容。爱德加·戴尔提出,学习效果在30%以下的几种传统方式,都是个人学习或被动学习;而学习效果在50%以上的,都是团队学习、主动学习和参与式学习。
由于地理地位低、教学时间少,很多教师采用“讲授法”教学,认为既节省时间又能应付考试。课堂上教师讲知识、讲实验,把学生当作“容器”,久而久之,学生对地理失去了兴趣,其教学效果可想而知。为了提高课堂效率,应做到以下几点:
一、把课堂还给学生
学生自己能看懂的,老师不用教;学生可以互相讲明白的,老师不用教;学生看不懂的,老师再教。现在的学生,知识面很广,有些知识学生早已耳熟能详,如地球的形状,就不用再讲了。有一些基本概念、基础知识,学生自己看课本完全可以掌握,可以让学生在课堂上自主学习,老师以习题或问题的方式检测。有一些稍有难度的问题,可以让学生分小组讨论,可以让讨论之后明白的学生讲一讲。在学生讲的过程中,老师可以发现问题与漏洞,加以纠正和补充。在这个过程中,运用了学习金字塔之中的第二、第四、第五、第六种学习方式,避免了课堂的枯燥乏味;而且,在这样的讲解过程中,学生的思维与反应速度具有相似性与同步性,效果更好,也避免了学生听老师讲,一听就会,但做题不会,没有真正吃透的原理。
二、通过多种方式呈现知识,刺激学生的多种感官
教学中可以运用挂图、模型、演示实验等手段刺激学生的多种感官,或使用多媒体展示图片、视频、动画、PPT等,让学生看得见、听得见、感受得到,这种全信息的表达能使学生少走弯路,用较少的时间获得更多的知识。
三、体验式学习,让学生“做中学”
学习金字塔理论中的“实际演练/做中学”强调的就是体验学习。体验式学习不仅要求教师要善于根据学习目标、内容和学生特点创设情境开展教学活动,还需要学生亲身经历和体验结合具体情境进行观察、探究、实践或讨论,最后得出自己认同的结论。如教师引导学生亲身体验大自然,参与社会服务,进行实地调查、访问、参观与实验,实际进行讨论或发表见解,并经由实践、体验、省思与分享,以觉察活动意义和达成目标的学习。体验学习不仅包含学习的结果——经验,也包含学习的过程——体验。它强调学生的亲身经历,要求学生积极参与“做”、“调查”“实践”“探究”等一系列活动,使学生由被动接受学习向主动学习转变,重在情感激发和心灵感悟。整个体验式学习的过程都需要他们自己在行(下转79页)(上接77页)动中概括总结。这不仅仅是学习金字塔理论的实际应用,更是为了通过体验式学习,让学生留下“刻骨铭心”的记忆,激起他们的好奇心和探究欲。
四、让学生当“小老师”,调动学生主观能动性
让学生“教别人”是检验地理课堂教学效果的一种比较有效的学习方式,就是让学生在自己学会的基础上,通过归纳、概括、梳理,形成自己的学习成果,并够准确、清晰、有条理地讲给别人听。与其一味地采用讲授、读书或多媒体的教学方式,倒不如让学生把所要掌握的知识表述出来,并能传授给他人,即“学进去,讲出来”。“师者,所以传道受业解惑也”,如果我们的学生能把自己掌握的知识通过合乎规律的途径教授给他人,实现“师”“生”角色互换,不仅有助于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提高教学实效,而且有助于教师的专业发展。这种师生共赢的局面,不正是我们理想的课堂追求吗?
通过实践发现,“学生教学生”的方式很有效,这种模式转变了学生的角色,由被教者变成了教人者,充分调动了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学生思考问题的高度也发生了质的变化,学生“居高临下”,考试自然能考好。
五、当堂训练,“马上应用”
课堂训练能够帮助学生巩固和记忆所学的知识,训练学生学习知识的技能、增强学生应用知识的能力。课堂练习有口头练习与书面练习两大类。口头练习适合在课堂教学过程中随时插入进行,易于搡作。书面练习检测知识的面相对比较宽,学生参与也比较广。书面的课堂练习通常放在一节课的结尾,内容也主要针对当堂课的教学内容。也有将练习放在课堂授课的过程中,具体操作要根据实际情况来安排。
总之,以上所用的方法并不是有效教学方法的全部,这些方法也不能运用到所有知识的传授过程中,传统的讲授法在教学中仍然占重要地位。在实际地理教学过程中,要依据学习金字塔理论,结合学生记忆规律和注意力特点,教师可选择有效的教学方法,提高地理课堂教学效率。
【参考文献】
[1] 王之凤. 新课程背景下提高地理课堂教学有效性的策略[J]. 甘肃科技,2010(10).
[2] 吴立军. 学习金字塔与地理教学[J]. 考试周刊,2015(15).
运用记忆理论指导学生提高英语学习记忆效果
本文阐述了怎样运用记忆理论指导学生提高英语学习记忆效果.教师应该引导学生明确记忆目的,加强有意记忆、理解记忆,做到认知与有意再现相结合,运用多种记忆分析器,借助词典、利用联想手段强化词汇记忆,并同时了解遗忘规律,与遗忘作斗争.
作 者:申伟 作者单位:广东行政学院刊 名:中国校外教育(理论)英文刊名:CHINA AFTER SCHOOL EDUCATION年,卷(期):“”(z1)分类号:H3关键词:记忆理论 认知 有意再现 分析器 词典
定远县城北小学教育技术课题组
一、课题的确定
(一)课题名称:运用现代信息技术 提高课堂教学效率的研究
(二)课题及关键概念界定
1、现代信息技术:现代信息技术是一个内容十分广泛的技术群,它包括计算机技术、微电子技术、光电子技术、通信技术、网络技术、感测技术、控制技术、显示技术等。我们所要学习和运用的现代信息技术主要是指对课堂教学予以支持的相关内容。包括教育教学资源的下载、办公系统的操作、PPT的制作和使用等等。
2、课堂教学效率:教学效率是指单位时间里课堂教学的效果它不但是预期教学目标实现程度的综合反映而且是评价教学优劣的重要指标和整个教学过程运作状态是否良好的重要标志。
3、运用现代信息技术 提高课堂教学效率的研究:主要研究如何运用现代远程教育提高小学语文、数学课堂教学效率、提高教师运用现代信息能力,从而提高教学质量。
(三)课题的支撑性理论
1、建构主义学习理论。
建构主义学习理论为课题研究提供了坚实的理论基础。以瑞士心理学家皮亚杰为鼻祖的建构主义认知学派认为:要用内因和外因相互作用的观点来研究儿童的认知发展。儿童是在与周围环境相互作用的过程中,逐步建构起关于外部世界的知识,从而使自身的认知结构得以发展。建构主义学习理论认为:知识是学习者在一定的情景即社会文化背景下,借助他人的帮助,利用必要的学习材料,通过建构意义的形式而获得。由于建构主义强调以学生为中心,以“情景”、“协作”、“会话”和“意义建构”为其四大要素,因此多媒体教学设备和网络成为建构主义学习环境下理想的认知工具。
2、教学信息论。
教学信息论“确定教学过程就是一种存在着丰富的信息流通的特殊的可控组织系统”,它吸取了巴班斯基的“教学过程最优化”等国内外研究成果,“运用信息论以及系统论、控制论等学科的原理方法,研究教学过程中教学信息的变换、反馈、及其规律,探讨教学信息数量化与教学系统的组织管理科学化等问题”,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对教育信息化实验有较强的理论指导意义和实践操作参考价值。
3、现代教育技术理论。现代教育技术理论认为:现代教育技术研究和实践的对象是“学习过程”。它可以使知识信息的容量增大,内容充实形象,更具吸引力,为学习者提供多样化的外部刺激,从而最大限度的发挥学习者的主动性,激发学生主动参与,充分发挥学生学习的主体作用。
4、创新教育理论。
从创新教育角度看,运用现代教育技术能创建一个无“权威”束缚和民主自由的环境,为学生的创新性学习提供机会,立足于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和研究能力,激发学生学习热情和学习兴趣,以及自己去探索知识的奥秘,以增强创新精神,提高创新能力。
二、问题的提出
(一)立题背景及意义
进入二十一世纪,信息化给整个人类社会带来了巨大的变化,基于互联网Internet的技术正以前所未有的速度改变着人们的生存方式和学习方式,传统封闭的教育教学模式和个体化的学习方式受到巨大冲击,面临着信息化发展与可持续发展的挑战。因而,适时构建以现代信息技术为基础的开放式教育环境,建立以自主性、探究性学习为主导的课堂教学新框架,培养具有创新精神和创造能力的高素质人才,已成为当今教育改革发展的必然趋势。
《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也明确指出:大力推进信息技术在教学过程中的普遍应用,促进信息技术与学科课程的整合,逐步实现教学内容的呈现方式、学生的学习方式、教师的教学方式和师生互动方式的变革,充分发挥信息技术的优势,为学生的学习和发展提供丰富多彩的教育环境和有力的学习工具。
2008年9月,我校全面实施教育部“农村中小学远程教育工程项目”,现我校已建成卫星地面接收系统,拥有计算机教室、多媒体功能室,10MB光纤接入互联网,大量优质快捷的远程资源进入学校,初步建立起远程教育框架体系。及时开展运用现代信息技术提高课堂教学效率的研究,对于改变陈旧的教育理念和落后的教学方法、发挥现代信息技术的优势、促进教学改革、提高教师信息技术应用水平和驾驭教育技术的能力具有广泛的理论指导意义和显著的实践应用价值。因此,基于以上认识,结合我校实际情况,我们选取了“运用现代信息技术提高课堂教学效率的研究”为课题进行研究与实践。
(二)课题研究现状:
我国现阶段农村地区的信息技术应用大多处于小范围零散应用的局面,有关教学实践不连贯、不系统,不利于经验的积累和教师能力的纵向提高。在学校范围内利用现代信息技术,针对实际情况,系统开展“运用现代信息技术提高课堂 2 教学效率的研究”,具有一定的前瞻性。本课题的实施对于推进信息技术的应用,促进教学方法的转变具有深入研究的必要和价值。
(三)研究条件(可行性分析)
1、课题是在充分研究文献、了解现状的基础上提出的,对于课题研究的初步方案向有关教科研部门的专家提请咨询与论证,因此本课题符合当前素质教育、课程改革的方向,具有现实针对性,理论依据充分、科学。
2、本课题研究目标内容清晰,实施的可操作性较强,阶段实施过程与目标都很明确,完成课题的可行性有充分保障。
3、信息技术教育已初步成为我校的办学特色,课题组成员能掌握计算机的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能熟练地使用PPT制作课件,部分教师承担过省级课题研究,有一定的研究基础。而且,本课题研究人员配置合理,既有专家的指导,又有完成市级课题研究的校级领导的亲自挂帅。
4、课题负责人为此专题已潜心研究了很长时间,多次参加省市县现代信息技术和教育管理等培训,能够比较准确地、全方位地把握该课题的研究方向,有能力协同课题组成员完成本课题的研究。本课题组成员通过了多轮现代教育技术培训,能比较熟练地运用农远设备、资源和信息技术为自己的教育教学服务,这为我们课题的实施提供技术上的保证。
三、课题研究的设计:
(一)研究目标
1、进一步深化课程改革,探索出利用现代信息技术,适合农村小学教学实际的有效教学方法,提高课堂教学效益。
2、建立一支能自觉地、主动地、创造性地应用现代信息技术的教师队伍,提高教师的信息技术应用水平,促进教师教育信息化专业能力发展,更好地为教育教学服务。
3、重视学生自主学习能力和学生自治能力的培养。积极创造以学生为中心的学习条件,使教师角色得到转变。教师要真正成为学生学习的辅导者、引导者和课堂教学的组织者,给学生一定的自主学习的机会,让学生在各种自主交互中培养自主学习能力,学会学习。
4、建立资源开发、整合、传输和应用的机制,形成教育资源库,共享优质教育资源。
(二)研究内容
结合学校实际,通过反复论证,我们决定将“运用现代信息技术提高小学语文课堂教学效率”和“运用现代信息技术提高小学数学课堂教学效率”2个子课题进行研究。
(三)研究主要思路和基本方法
1、教育实验研究法。教育实验研究法是为了解决教育中的问题,根据一定的教育理论或假设组织有计划的教育实践,经过一定的时间,就实验效果进行比较分析,从而揭示出教育规律的科学研究活动。我们主要以“一人两节课”校本教研活动为载体,广泛在教室、多媒体功能室、计算机网络教室上课,在实验中探索新的教学方法。
2、调查研究法。简称调查法,是有目的、有计划、有系统地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现实状况或历史状况的材料,借以发现问题、探索教育技术规律的一种方法。调查法一般程序:明确研究的课题—选择调查对象—设计调查问卷或访谈提纲—准备性调查—正式性调查—整理调查资料—写作调查报告。
3、经验总结法。通过对实践活动中的具体情况,进行归纳与分析,使之系统化、理论化,上升为经验的一种方法。根据经验总结的具体实践过程,其一般方法步骤:①确定研究课题与对象;②掌握有关参考资料;③制定总结计划;④搜集具体实事;⑤进行分析与综合;⑥组织论证;⑦总结研究成果。
4、个案研究法。个案研究法是一种从整体上对一个研究对象进行深入考察,以了解其详细状况及发展过程的方法。这一研究对象就称为个案。它包括对一个或几个个案材料的收集、记录,并写出个案报告。进行个案研究一般要经历以下步骤:选取个案、制订计划、搜集资料、分析研究。
5、在学校网站上开辟“课题实验”专栏、开通教师博客,真正让网站成为教师间进行反思、交流、合作的主阵地,成为记录教师专业化成长的载体。
(四)研究过程(研究周期和步骤)研究过程大致分三个阶段:
第一阶段:准备阶段(2011年2月—2011年8月)这一阶段的主要工作:
l、申报课题,请县教育局专家评估、并报市教育局立项和审批。
2、学校加快硬件的建设,为实验做好硬件准备。
3、实验教师学习有关理论,转变观念,提高理论水平。
4、制订课题研究方案,召开研讨会,对课题方案进行修改。
5、成立课题学科研究小组,各小组拟定课题研究计划。
6、培训实验教师,组织教师学习理论、课题方案。第二阶段:实施阶段(2011年9月-2012年8月)这一阶段的主要工作:
1、召开课题研究开题会。
2、根据课题研究方案,启动课题研究。
3、在学校网站上开辟“课题实验”专栏。
4、紧密结合“一人两节课”校本教研活动开展实验研究,重点是提高教师教学设计能力、课堂驾驭能力。
5、及时收集研究信息、资料,不断完善操作过程。
6、定期召开研讨会,总结交流经验,撰写阶段性实验报告。第三阶段:总结阶段(2012年9月—2013年5月)
这一阶段的主要工作:
1、整理和分析研究结果(成形的教学方法),各子课题组撰写研究报告。
2、出版论文集、案例集,形成学校网站“课题实验”专栏等信息资源库,展示研究成果。
3、撰写结题报告,填写课题研究成果鉴定书,申请验收。
(五)研究预期成果及形式
1、课题结题报告。撰写出运用现代信息技术提高课堂教学效率研究报告。
2、成功的课例展示、经验推广。(含活动安排计划、活动通知、教学设计、教学课件、说课稿、评课记录、活动总结)
3、案例集、论文集、优秀课件集。
4、学校网站“课题实验”专栏信息资源。
5、教师有关获奖证书。
四、课题研究保障措施:
(一)组织保证。成立了课题领导小组、课题研究小组、课题指导小组,做到研究任务、时间、人员三落实。
1、课题领导小组: 组 长:杨孝前 副组长:尹良喜
成 员:周艳艳 郭树勇 杨维聪 石友梅 王夕松
2、课题研究组人员分工:
杨孝前:课题总负责人,全面负责,组织管理,经费保障。
尹良喜:课题具体负责人,主要执笔人,具体负责开展课题研究工作。周艳艳:“运用现代信息技术提高小学语文课堂教学效率研究”子课题研究组长。具体实施“运用现代信息技术提高小学语文课堂教学效率研究”。
郭树勇:收集整理资料,具体实施“运用现代信息技术提高小学语文课堂教学效率研究”。
杨维聪:“运用现代信息技术提高小学数学课堂教学效率研究” 子课题研究组长。具体实施“运用现代信息技术提高小学数学课堂教学效率研究”。
石友梅:具体实施“运用现代信息技术提高小学数学课堂教学效率研究”。王夕松:具体实施“运用现代信息技术提高小学语文课堂教学效率研究”。
3、课题指导小组:特邀下列专家担任我校课题研究顾问。孟献贵(定远县教育局电教馆主任)程光美(定远县教育局教研室副主任)魏方尧(定远县教育局教研室副主任)马跃苍(定远县教育局教研室副主任)
(二)制度保证。
学校制定了《城北小学课题研究管理制度》,实行学习研究制度、课题档案制度、家校联系制度、成果汇报制度、课题实施情况报告制度、经费保障制度和课题研究奖励制度。学校将课题研究实施纳入到学校的教学常规管理中,定期检查、考核、评估各部门的工作,课题领导组定期检查、考核、评估教师实施情况,并与学校奖励挂钩,与教师评先、评优挂钩,以激励为杠杆,激发教师研究热情。
(三)经费保证。
本着“少花钱,多办事”的原则,在勤俭节约中实验,在常规工作中出成果。学校根据课题研究情况,力所能及地加大投入力度(如:活动费、外出参观学习费、参考资料费及其它费用),确保课题研究的正常进行。
(四)硬件保障。
我校拥有微机室、现代远程教育卫星接收系统、电子备课室、多功能综合多媒体教室,建有校园局域网,10M光纤24小时接入Internet网,开通了学校网站,开设了信息技术课程,为本课题开展研究提供了良好的硬件环境。
(五)技术保证。
聘请专家担任顾问,选派骨干外出培训,组织课题组成员外出参观学习。
(六)工作协调。
做到课题研究与学校工作相结合相协调,教学科研化,科研教学化,使学校教育教学与教育科研同步发展。
(七)具体要求
1、统一思想。
思想是行动的指南。教科研对我们来说是一件新鲜而艰巨的任务,我们理论缺乏,经验不足,因此,我们实验教师要坚定信心,不怕吃苦,敢为人先,敢走自己的路,在摸索中前进,在失败中成长。
2、加强学习、培训。
任何实践,离开科学理论的指导,都只能是盲目的。因此,作为课题组成员必须加强相关理论知识的学习。只有加强学习,才能提升教师的的理论水平,才能确保课题实验的成功实施。课题组对教师进行专题培训,明确课题研究内容,提升教师的科研意识,开阔教学视野。
3、精心实践。
(1)个人备课与集体备课相结合,深入研究学生、课程、教材,精心设计教学过程,通过“一人两节课”校本教研活动,大胆实践新的教学方法。
(2)课题组成员要经常反思、研究自己的教育教学工作。教学反思是教师从事教学研究的基本手段,教师在实践中掌握了这种手段无疑是掌握了自己专业成长与发展的重要工具。我们力求通过案例的分析,不断的反思,使我们的教育智慧也随之增长。反思之后应当以再实践来检验,再实践以后再反思。
(3)要对学生学习情况进行跟踪问卷调查,要给学生创造一种民主和谐、轻松愉悦、有助于探索的学习环境,要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因材施教,满足不同学生的学习需求,促进每一位学生的全面发展。
(4)课堂教学是一种动态的过程,教学中应把学生置于出发点和核心地位,应生而动,因境而变。教师要善于利用优质的教育资源,帮助学生寻找、搜集利用学习资源,帮助学生对学习过程和结果进行评价,提高课堂教学效益。
4、勤于交流。
交流其实是一种更有现实意义的学习。作为课题组成员,要积极通过报刊、学校网站“课题实验”专栏在校内外交流学习心得、实验体会,加强同伴互助。
5、善于总结。
课题组成员应注意及时抓住教学中的灵感,进行教学反思,理论联系实际地对阶段性实验成果进行总结研究。因为只有教师意识到自己不足并经反思使之得到调整和重组,才能形成先进教学理念和个性化的教学方法,我们的课题实验才能在不断的“总结—调整—再总结—再调整”中取得成功。
定远县城北小学教育技术课题组
汉字是中国文化的载体,掌握汉字是小学生学习和发展的基础。识字教学始终是人们研究的热点,近年来呈现出百花齐放的局面:集中识字,汉字标音识字、注音识字、部件识字等等。至今,识字教学已打破了“各自为战”的格局,进入了一个相互学习、自我完善的新阶段。在识字教学中引进电脑教学软件,无疑为传统的识字注入了新的活力,是一条探索提高识字效率的新路。
实践证明,我校研制的“多媒体形象联想识字教学软件:(以下简称:识字软件),能使识字教学生动有趣、准确高效。
一、运用可控的动画激发兴趣。
该识字软件有色彩鲜明、生动有趣的动画形象。它把象形字的演变过程简单明了地展示在学生面前。在教学第一个汉字“日”时,屏幕上首先出现一个火红的圆圆的太阳,随着鼠标的`控制,那圆圆的红太阳就演变成了一个色彩鲜艳的“日”字。学生看到这奇妙的变化,不禁兴奋地拍起手来,异口同声地说:“再来一次!再来一次!”学生的识字兴趣被激发了,这一由形象到抽象的变化,使原本抽象的汉字变得具体可感。
该识字软件的动画速度,可由老师根据需要任意调节。开始时,教师可慢速播放一次,让学生看清楚笔画的来源,再快速播放一两次用以强化记忆。在教“禾”字时,先慢速播放由谷子的根、茎、穗整体形象变成“禾”字的动画,让学生观察后提问:“谷穗”变成了禾字的哪一笔?学生很容易地指出谷穗变成了“禾”字的第一笔,这样一来,“禾”的字形被牢牢记住了,不会与形近字“木”相混淆。
心理学证明,活动的对象易于被感知,该软件的识字动画对学生极富吸引力,它有效地唤起了学生的无意注意,在提高识字兴趣的同时,还促进了一年级学生注意力的稳定性的培养。
二、运用丰富的图象化难为易。
汉字是一种表义文字,对初学汉字的一年级学生讲解字义是件难事,往往是越解释越深奥、越解释越糊涂。该识字软件提供了丰富的图象,学生只需看看画面,对字义就能意会,无需教师多讲。教“笔”字,屏幕上先出现一支毛笔,上面是竹杆,下面是笔毫,学生很清楚地看到竹杆变成“竹”,笔毫变成了“毛”字,他们明白了为什么“笔”是竹字头和毛字组成,并牢牢记住了“笔”的字形。再比如“看”字,软件配有一人把手搭在眼睛上往远看的画面;“刃”字配有用手指点刀口处的画面。这些画面,使学生悟出了中国汉字的一些造字方法,很容易地理解了西义并记住了字形,把识字这种抽象思维的过程变得比较直观易感,降低了学生初学汉字的难度。 该识字软件对合体字都分成部件,用不同的颜色对比显示。如:好、妈、请、爸等合体字,部首是红色的、偏旁是蓝色的,鲜明的色彩,强烈地刺激着学生的感观,突出了汉字部件及其部位,较早较好地让学生感知了偏旁部首的概念。学生很快学会了利用部件识记合体字,而不是一笔一笔的零星记忆,这就简化了儿童识字的心理过程。 三、运用标准的音形规范读写。
该识字软件对每个生字都有配音,它标准的读音能避免一些教师发音不准对学生的不良影响。其中辨听前后鼻音、平翘舌音练习,训练了学生的听力。配合每课的“读一读,并与老师的读音对照”,有利于学生在识字的过程中巩固汉字拼音。
在识字教学中,写字也是一项重要的基本功,是巩固识字的重要手段。软件中书写教学更具其优越性。范写时,屏幕上出现较大的田字格,教师可根据需要调控“描红”的速度。学生跟着屏幕逐笔“描红”。书空完毕,田字格中出现的是笔画形状准确、布局合理的范字,右边是同步显示的该字的
一、Office办公软件简介
Office办公软件是最为人所熟知的软件之一, 其实用于教学的计算机软件有很多, 但是最容易学而且应用最广泛的当属office办公软件, Office办公软件对于学校管理教学而言起了十分重要的作用。它能够有效的服务于校园教务的管理工作, 更为重要的是它还可以直接服务于教学工作。内置文件流转审阅协作功能、强大的会议召集和组织功能以及安全的文档权限管理等功能都可以极大的帮助学校领导和教师提高教务工作效率, 从而节省出更多的时间进行教学工作。在教师从事教学工作时, 又可以借助office办公软件制作出生动快捷的课件、完成课题知识文档的有效管理、创建有利于师生交流的网络空间。
二、Office办公软件在教学中的应用
传统的教学模式是“粉笔加黑板、课本加笔记本”, 在这种以老师为权威、学生被动的接受灌输的教育方式下, 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不高而且教师的教学任务也比较重, 并不能够取得很好的教育效果。而我国新课改的基本理念是以学生发展为本、促使课程不断的改进提高、面向多元化方向发展。可见, 传统的教学方法已经不能满足新课改目标的实现。现代化的教学手段于是应运而生, Office办公软件这一现代化教学手段在学校的教务管理以及日常教学中都起到了十分重要的作用, 每一个教育工作者都应该学习如何利用office办公软件来有效的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增强学生的创新能力。
(一) 利用office办公软件制作生动便捷的课件
传统的教学方法是老师在黑板上写板书, 学生在书上抄板书、记笔记, 师生之间的交流很少。有的同学反映比较慢, 为了不错过老师讲的每个知识点只好舍去当堂理解的机会, 选择先把老师说的记下来;有些学生甚至认为上课的主要任务是把老师的授课内容记下来, 课后再进行消化吸收;而有的同学为了理解老师所讲的某一个知识点而错过了之后的知识点, 等到下课想再看看老师的板书, 结果为了下节课做准备板书早就已经被擦去……总之, 在这种传统的教学方法中, 很多的学生并不能满足自己的学习需求、成绩提高不显著。
而office办公软件的应用使这一情况得到极大的缓解, 老师们通过PowerPoint将自己要讲授的内容制作成包含有文字、图画、声音的多媒体课件来代替板书。这样的教学方法有很多的好处, 一个方面表现在这个多媒体课件不仅可以在上课的时候辅助教师讲授, 学生们也可以用U盘拷贝下来放在自己的电脑里供课后温习。这样, 可以把老师和学生从上课的一个负担——单纯的为记笔记而记笔记这个问题中解脱出来, 把注意力更多的集中于老师所讲授的内容之中, 只对重点和难点做笔记即可;而且这种图文并茂、生动具体的多媒体课件更能够激发学生们学习的兴趣和积极性, 使学生更主动地参与到课堂教学活动中来;而对于教师而言也是有益处的, 首先, 虽然把要讲授的内容制作成多媒体课件的过程虽然很辛苦, 但是一旦制作完毕就可以反复的使用, 减轻了老师上课板书的辛苦;而且生动具体的多媒体课件能够更形象的表现出授课内容, 学生们的学习积极性被极大地调动起来, 对于老师而言无疑是一件值得骄傲的事情。
(二) 利用office办公软件调动学生参与教学
在现阶段的教学中, 教师除了自己使用office办公软件制作多媒体课件之外, 还可以采取让学生利用office办公软件制作幻灯片的方式来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和创新能力。
这种方法已经被很多学校和老师采用并取得了很好的效果。有的老师采取课前演讲的方式, 即让学生在老师上课以前就特定的题目制作幻灯片然后进行课前展示;还有的老师给学生机会体验教学的感受, 即留出几节课的时间让学生制作多媒体课件担当老师的角色进行授课……通过各种各样的方式让学生主动的利用office办公软件来参与到教学之中能够极大的调动学生自主学习的欲望, 体会到自主学习与趣味学习的乐趣, 同时加强了与其他同学和老师的沟通交流, 也不断地提高了学生们的创新能力、综合素质。
(三) 利用office办公软件增进与学生的互动交流
老师利用office软件进行教学能够增加与学生的互动和交流, 比如利用邮件老师可以在课前对学生们的疑难问题有所了解, 从而在课堂教学中有所侧重;在课后通过学生的反馈邮件可以对所教授的内容效果有更明确的回应;利用邮件与学生进行交流可以使教师的教学更有针对性, 能够有效的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 同时及时的交流反馈也能够加强师生之间的了解、增进师生之间的感情, 学生对老师又感情反过来也会提高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除了以上教学方法以外, 还有很多的现代教学方法正在被教师挖掘出来, 只要在教学实践中被证实了符合我国新课改理念、能够不断的提高学生学习效率和创新能力的计算机多媒体辅助教学方法都可以应用于当前的教学之中。当然, 我们也必须牢记, 计算机多媒体只是辅助教学的工具而已, 不能够在实际之中流于形式, 切实地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和创新能力始终是衡量教学方法是否应该被采用的唯一标准。
参考文献
[1]郭师虹, 蔡安江, 杨桂芳.创新人才培养模式的研究与实践.西安建筑科技大学学报, 2007, 26 (l) :122-124.
[2]顾秉林, 王大中, 汪劲松.创新性实践教育:基于高水平学科建设的创新人才培养之路.清华大学教育研究, 2010, 31 (1) :1-5.
一、合作学习是探究情景和问题层次设置成功的关键
小组合作探究需要在课堂中提供探究情景和问题,当情景设置符合学生认知水平,与学生实际生活密切相关,问题设置有层次,让不同水平的学生均有话可说,合作探究才有效,也才能保证小组合作探究达到预期目标。设置的情景和问题是为了解答学生疑问、突破教学重难点、帮助学生理解和掌握知识,不能为了追求课堂气氛热烈而设置问题。问题设置要具有层次性,一个组三四个同学,基础学力不一样,需要设置至少三个层次的问题,由浅到深。浅显的问题可由学困生进行主要探究,基础较好的同记录,然后再逐步推进。当然问题提出后还要给学生预留一定时间独立思考,再组织合作交流与探究。
二、合作教学能充分发挥师生的主观能动性
在新课程改革理念中,学生是学习和发展的主体,教师只起引导者和促进者的作用。在教学过程中,老师通过创设情境,用生动活泼的语言,把设计合理的问题展现在学生面前,让各小组成员共同讨论,得出共识,完成学校任务。小组成员讨论时,组员之间互相帮助,团结协作,最后师生互评,学生自评,学生与学生评价,然后汇成总评价。在教学过程中,大部分时间是学生的,这样就充分调动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使学生在活动中学习,减少了学生的作业负担。这样的教学方式不会使一位同学掉队,老师也可以从作业负担中解脱出来,更好地备课和教研,真正实现教师角色的转变。
三、合作是培养优秀生,转化学困生的良方
优秀生的聪慧在合作中得到充分发挥,对学困生转化也有很大的作用。首先合作学习能激发学困生的学习兴趣。学困生之所以对学习没兴趣,主要在没有约束机制,不爱学习,在合作学习过程中采用团结合作的学习方式,不懂的可以互相询问,这样面对教师提问,学困生也会大胆地举手发言。因为回答代表他们小组,关系到集体荣誉,所以他们会倍加珍惜,久而久之,他们的学习积极性也就提高了。其次,集体荣誉感能促进学困生合作学习。主要表现为小组成员互帮,各小组之间展开竞争,形成团队精神。为了自己小组能够取胜,优秀生急于把学困生带好,而学困生更不想自己拉低全组的分数,就会积极进取,这样有利于学困生转化。
四、合作学习有利于学生素质的培养
当今社会,独生子女居多,他们与别人合作的意识太淡薄,自我意识过强,合作学习正是改变这种不良现象的良方,它向学生渗透办事的合作意识,把学生置于集体“荣辱与共”的氛围中,“人人为我,我为人人”的关系使各组成员之间互相关心,互相帮助,携手合作,力求进步而实现共同的成功。实践证明,合作学习能满足学生个体差异和不同的学习需求,保护学生自尊心、求知欲,使同学之间养成互学互帮的好风气。另外,学生的社交能力、合作意识、集体荣誉感等也得到了提高。
总之,积极尝试合作学习并在教学实践中加以实施、推广,对提高课堂教学效率,激发学生学习积极性,全面提高素质教育有着重要意义。
【运用理论提高学习效率的周记】推荐阅读:
运用“问题解决教学”,提高课堂学习效率11-06
如何运用沟通提高团队效率?07-19
运用现化代电化教学手段提高课堂效率11-21
小学体育教学中目标定向理论的运用论文06-01
浅析权变管理理论在基层人民法院的运用12-05
成熟主义与行为主义理论在学前教育中的运用10-03
完形心理学理论在高中语文教学中的运用论文10-17
加强政治理论学习 提高政治觉悟10-15
如何加强政治理论学习提高党性修养发言10-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