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理论的基本知识(精选8篇)
入党动机是一个人要求入党的内在原因和真实目的。是推动其争取入党的精神力量。正确的入党动机可以激励人们,也是党员正确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的反映。
入党动机属于思想范畴。根据人的认识和成长规律,人的正确思想是在理论和实践的相互印证、相互促进的不断运动中形成的。所以,树立正确的入党动机的基本要求是:加强马克思主义理论修养,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主动投身于社会实践,在改造客观世界的同时改造主观世界;培养自律意识,提高批评与自我批评的自觉性。
刚入学时很荣幸地被同学们推选为中队长,现担任院学生会副主席,这真的给了我很大的动力。可以说,直到今天我也要感谢我身边的老师和同学们,是他们一直以来给我勇气和信心。所以,我想把一切都做好。我在大一的时候就递交了入党申请书,然后还参加了学校组织的党课学习,当时我很担心会考不好,毕竟也是第一次接触,记得那时是很紧张的,可我还是顺利的结业了。随后而来的就是推优。直到9月27日那天我们支部召开新党员接收会,我才知道自己被确定发展为预备党员。当然我是很激动的。成为预备党员以后,我们的党支部会定期把我们召集起来召开党员民主生活会,会议主要是用来相互批评和自我批评,以及在生活中的一些问题。我从不介意他人对我的指正和批评,因为我认为他们毫无芥蒂地对我的学习、工作提出建议和意见,是对我学习上的关注和工作上的信任,同时这也是受监督的表现。
其实我认为大多数同学的思想还是积极向上的,但是,也不排除少数同学仍然存在着功利化的思想,总认为党能为自己做什么。但我认为,更重要的是你能为党做什么。因此我建议这些同学,在积极向党组织靠拢的过程中,尽快矫正思想上的错误。同时作为一名在校的预备党员应当感到十分的光荣,应当树立良好的学生党员形象,发挥先进模范作用。应当在思想上提高对学习的认识,要明确自己的首要任务是刻苦学习,掌握过硬的专业知识,不断拓宽自己的知识面,全面发展,自觉地把自己培养成高素质的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和接班人;应当不断的端正自己的入党动机,要自觉遵守党的纪律,遵守校规校纪,在同学中起模范带头作用;应当密切联系群众,充分发挥桥梁纽带作用,要热爱和关心集体,顾全大局,树立榜样作用,带动同学共同建设好集体,增强集体的凝聚力;应当牢固树立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思想。在学校这个环境里,为人民服务指的就是为同学们服务。这就要求学生党员要从点滴做起,克己奉献,做新时期优秀学生党员。
今后我要时刻以优秀党员的标准,更加严格的要求自己,向更高水准看齐。今年是中国共产党建党__周年,在这90年波澜壮阔的奋斗历程中,每个时期都涌现出无数英雄模范的共产党员,这些党的优秀儿女在不同时期用不同的方式实现了入党誓词,为鲜红的党旗增辉添彩。我将要以他们为榜样,在今后的人生道路上,坚持不懈地努力,在学习、工作、生活中起到党员的作用,争做一名合格的优秀党员,勇于为党和人民的事业牺牲自己的一切。
入党知识2
入党转正申请书,或入党转正申请报告,简称“转正申请书”,是预备党员在预备期满后,由本人主动向所在单位党组织提出的转为正式党员的书面材料。
入党转正申请书是党组织及时讨论预备党员是否认真履行党员义务,是否具备党员条件的依据之一,也是预备党员转为正式党员的必备手续之一。
预备党员提出转正申请后,党支部应及时讨论其转正问题,根据本人在预备期间的表现和对转正的态度,作出决议,并报上级党组织审批。
没有特殊情况,不得拖延。对预备期满本人没有提出转正申请的,一般不予讨论;特殊情况应查明原因,酌情处理。
敬爱的党支部:
您好!
__年__月经过党支部批准,我成为了一名光荣的中国共产党预备党员。现预备期已满一年,按照《中国共产党章程》有关规定,我郑重向支部组织提出入党转正申请,申请成为中国共产党正式党员。
自从被批准为预备党员以来,在党组织的严格要求和支部党员的热情帮助下,经过自己的积极努力,在政治思想方面有了较大的提高。特别是通过参加组织生活和党内活动,学到了党的光荣传统和作风,加深了对党的宗旨的认识,增强了党性,进一步认识到做一个合格的共产党员,不仅要解决组织上入党的问题,更重要的还是解决思想上入党的问题。
现将我这一年来的学习、生活、工作情况向组织作一下简单的汇报:
入党一年来,在组织的关怀和帮助下,我努力学习政治理论,使自己的政治素质上有了很大提高。
我所在的党支部是一个富有战斗力、团结向上、和谐的集体。这里有许多新、老党员值得我学习,在他们的言传身教下。我受益匪浅。平时每次过组织生活,我都全身心地投入,我知道这是我学习的大好时机。
在讨论和集体学习中,我静心聆听大家的发言,并认真准备自己的发言,力图在这个有限的时间里,限度地与同志们交流,以充实自己。
特别是最近的民主评议党员活动中,有些党员同志向我提出了中肯的批评和建议,对我帮助很大。我将接受大家的批评并努力改正。公司组织的一系列的听报告、看录像等学习教育活动,我都能认真地参加。通过这些学习和讨论,我的政治理论水平得到了很大提高,许多以前认识模糊的问题得到了澄清,存在的疑问得到了解答,同时对一些现象和问题有了进一步认识。
一年来,我在党组织和领导的帮助和支持下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但我深知自己还存在一些缺点和不足,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政治理论基础不够扎实,理论联系实际的能力较差;
2、和企业领导的思想交流和同事们的业务技能交流不够;
3、自己的党员素质还有待进一步的提高。
我深知,在我的身上还有许许多多的缺点,在今后的工作和学习中,自己要更进一步严格要求自己,虚心向先进的党员同志学习,注意克服自己的缺点和不足,全面的提高自己,争取在思想、工作、学习等方面有更大的进步。
针对自己的以上不足,在将来的日子里,我决心要积极学习党的政策、方针,全面的提高自己的思想政治修养,做到从思想上入党,做到永远跟着党走;刻苦努力学习业务知识,提高自己的业务水平;在工作和学习中,自己要更进一步严格要求自己,虚心向先进的党员同志学习,争取在思想、工作、学习等方面有更大的进步。
总的说,一年来我较好地履行了党员的责任和义务,圆满地完成了党组织交办的任务,认真参加入党申请书了组织生活和学习讨论,政治思想觉悟有了很大提高,较好地发挥了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
为建设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作出积极的贡献。
我真诚地希望能够成为伟大的中国共产党正式党员!希望党组织能够接纳我的入党转正申请,达成我的心愿。
此致
敬礼!
申请人:__
20__年__月__日
入党知识3
第十条 党是根据自己的纲领和章程,按照民主集中制组织起来的统一整体。党的民主集中制的基本原则是:
(一)党员个人服从党的组织,少数服从多数,下级组织服从上级组织,全党各个组织和全体党员服从党的全国代表大会和中央委员会。
(二)党的各级领导机关,除它们派出的代表机关和在非党组织中的党组外,都由选举产生。
(三)党的最高领导机关,是党的全国代表大会和它所产生的中央委员会。党的地方各级领导机关,是党的地方各级代表大会和它们所产生的委员会。党的各级委员会向同级的代表大会负责并报告工作。
(四)党的上级组织要经常听取下级组织和党员群众的意见,及时解决他们提出的问题。党的下级组织既要向上级组织请示和报告工作,又要独立负责地解决自己职责范围内的问题。上下级组织之间要互通情报、互相支持和互相监督。党的各级组织要按规定实行党务公开,使党员对党内事务有更多的了解和参与。
(五)党的各级委员会实行集体领导和个人分工负责相结合的制度。凡属重大问题都要按照集体领导、民主集中、个别酝酿、会议决定的原则,由党的委员会集体讨论,作出决定;委员会成员要根据集体的决定和分工,切实履行自己的职责。
(六)党禁止任何形式的个人崇拜。要保证党的领导人的活动处于党和人民的监督之下,同时维护一切代表党和人民利益的领导人的威信。第
十一条 党的各级代表大会的代表和委员会的产生,要体现选举人的意志。选举采用无记名投票的方式。候选人名单要由党组织和选举人充分酝酿讨论。可以直接采用候选人数多于应选人数的差额选举办法进行正式选举。也可以先采用差额选举办法进行预选,产生候选人名单,然后进行正式选举。选举人有了解候选人情况、要求改变候选人、不选任何一个候选人和另选他人的权利。任何组织和个人不得以任何方式强迫选举人选举或不选举某个人。党的地方各级代表大会和基层代表大会的选举,如果发生违反党章的情况,上一级党的委员会在调查核实后,应作出选举无效和采取相应措施的决定,并报再上一级党的委员会审查批准,正式宣布执行。党的各级代表大会代表实行任期制。
第十二条 党的中央和地方各级委员会在必要时召集代表会议,讨论和决定需要及时解决的重大问题。代表会议代表的名额和产生办法,由召集代表会议的委员会决定。
第十三条 凡是成立党的新组织,或是撤销党的原有组织,必须由上级党组织决定。在党的地方各级代表大会和基层
代表大会闭会期间,上级党的组织认为有必要时,可以调动或者指派下级党组织的负责人。党的中央和地方各级委员会可以派出代表机关。第十四条 党的中央和省、自治区、直辖市委员会实行巡视制度,在一届任期内,对所管理的地方、部门、企事业单位党组织实现巡视全覆盖。中央有关部委和国家机关部门党组(党委)根据工作需要,开展巡视工作。党的市(地、州、盟)和县(市、区、旗)委员会建立巡察制度。
第十五条 党的各级领导机关,对同下级组织有关的重要问题作出决定时,在通常情况下,要征求下级组织的意见。要保证下级组织能够正常行使他们的职权。凡属应由下级组织处理的问题,如无特殊情况,上级领导机关不要干预。
第十六条 有关全国性的重大政策问题,只有党中央有权作出决定,各部门、各地方的党组织可以向中央提出建议,但不得擅自作出决定和对外发表主张。党的下级组织必须坚决执行上级组织的决定。下级组织如果认为上级组织的决定不符合本地区、本部门的实际情况,可以请求改变;如果上级组织坚持原决定,下级组织必须执行,并不得公开发表不同意见,但有权向再上一级组织报告。党的各级组织的报刊和其他宣传工具,必须宣传党的路线、方针、政策和决议。
第十七条 党组织讨论决定问题,必须执行少数服从多数的原则。决定重要问题,要进行表决。对于少数人的不同意见,应当认真考虑。如对重要问题发生争论,双方人数接近,除了在紧急情况下必须按多数意见执行外,应当暂缓作出决定,进一步调查研究,交换意见,下次再表决;在特殊情况下,也可将争论情况向上级组织报告,请求裁决。党员个人代表党组织发表重要主张,如果超出党组织已有决定的范围,必须提交所在的党组织讨论决定,或向上级党组织请示。任何党员不论职务高低,都不能个人决定重大问题;如遇紧急情况,必须由个人作出决定时,事后要迅速向党组织报告。不允许任何领导人实行个人专断和把个人凌驾于组织之上。
第十八条 党的中央、地方和基层组织,都必须重视党的建设,经常讨论和检查党的宣传工作、教育工作、组织工作、纪律检查工作、群众工作、统一战线工作等,注意研究党内外的思想政治状况。
入党知识4
71、《为人民服务》这篇文章体现在认真把握正确的是毛泽东为纪念谁而作的演讲?
答:张思德。
2、邓小平同志指出,中国共产党党员的含义或任务如果用概括的语言来说只有两句话,这两句话的内容是什么?
答:①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②一切以人民利益作为党员的利益。
3、党必须加强对什么群众组织的领导,充分发挥它们的作用?
答:党必须加强对工会、共产主义青年团、妇女联合会等群众组织的领导。
4、深化行政管理体制改革,进一步转变政府职能,就要形成什么样的行政管理体制?
答:形成行为规范、运转协调、公正透明、廉洁高效的行政管理体制。
5、党的思想路线是什么?
答:一切从实际出发,理论联系实际,实事求是。
6、必须把党的什么建设摆在更加突出的位置?
答:思想理论。
7、中国共产党的民主集中制是什么?
答:党的民主集中制是民主基础上的集中和集中指导下的民主相结合。
8、党和国家的集中统一,是全国各族人民的什么?
答:是全国各族人民的根本利益所在。
9、认真贯彻领导干部选拔任用条例,要把什么样的人及时选拔到领导岗位上来?
答:把德才兼备、实绩突出和群众公认的人及时选拔到领导岗位上来。
10、党的基层组织是党的全部工作和战斗力的基础,应该成为贯彻“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什么?
答:成为贯彻“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组织者、推动者和实践者。
入党知识5
1、人民当家作主和依法治国的根本保证是什么?
答:是坚持党的领导。
2、发展社会主义民主的基础性工作是什么?
答:是扩大基层民主。
3、什么样的党员可认为是自行脱党?如何处理?
答:党员如果没有正当理由,连续六个月不参加党的组织生活,或不交纳党费,或不做党所分配的工作,就被认为是自行脱党。支部大会应当决定把这样的党员除名,并报上级党组织批准。
4、新时期党的建设必须实现的四项基本要求是什么?
答:①坚持党的基本路线;②坚持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③坚持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④坚持民主集中制。
5、党组的主要任务有哪些?
答:①负责贯彻执行党的路线、方针、政策;②讨论和决定本单位的重大问题;③做好干部管理工作;④团结非党干部和群众;⑤指导本机关和直属单位党组织的工作。
6、改革和完善干部人事制度,健全公务员制度要以什么为目标?
答:以民主化、科学化和法制化为目标
7、加强对权力的制约和监督要重点加强什么?
答:应重点加强对领导干部特别是主要领导干部的监督,加强对人财物管理和使用的监督。
8、民主集中制是指什么样的制度?
答:民主集中制是党的根本制度,是最合理、最便利的制度。
9、一个民族赖以生存和发展的精神支撑是什么?
答:民族精神。
10、党组能否接受党员、处分党员?为什么?
答:不能。因为党组不是党的一级组织。
1 大学生党的基本知识教育过程实质上是信息传播过程
传播“是人类通过符号和媒介交流信息以期发生相应变化的活动”(邵培仁,《传播学》)。对于传播的过程,1948年传播学奠基人之一拉斯维尔就已经完整地提出了著名的“5w模式”,详细科学地分析了传播过程中的5个基本要素:传者、受众、信息、媒介、效果。信息传播的最终目的是要达到一定的传播效果,而传播效果的产生是一个非常复杂的社会实践过程。从传者发出信息到受众接受信息,中间存在许多环节和因素,每一个环节和因素都可能对传播效果的形成产生重要的影响。
大学生党的基本知识教育作为一种以共产主义理想为主要内容的教育教学活动,其实就是通过一定的教育信息在教师与大学生之间的相互作用,对大学生的思想行为产生影响。在这一教育教学活动中,教师按照一定的要求,通过一定的手段和途径向大学生传播特定信息,有目的、有计划地对大学生施加思想上的影响,促使大学生树立马克思主义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并进而影响大学生的行为。大学生党的基本知识教育工作得以顺利进行必须具备几个基本要素:教师、学生、教育内容、教育媒介、教育效果。这5个基本要素构成了传统的信息传播5要素:传者、受众、信息、媒介、效果。因此,大学生党的基本知识教育实质上是一种信息传播活动,应当遵循信息传播的基本规律。当然,大学生党的基本知识教育活动具有自身的特性。比如,它传播党的基本知识,内容是既定的;它的传播者是教育者,即高校教师,教师作为传播的起点,选择合适的信息,通过多种形式和途径来发送、传达信息;它的受众是受教育者,即大学生,是传播的终点,并向教育者进行反馈。
2 影响大学生党的基本知识教育效果的主要因素
作为一种内容既定的信息传播活动,大学生党的基本知识教育传播效果的影响因素主要有传者、受众和传播策略与技巧,即教师、学生、教育教学法3个因素。
2.1 作为传播者的教师对传播效果的影响
影响大众传播效果的因素非常多,传播者作为传播过程的控制者发挥着主体作用,无疑是影响传播效果的最主要因素。传播学研究表明,同一信息内容来自不同的传播者,受众对它的接受程度是不一样的,信源的可信性与受众对信息的接受程度呈正相关关系。
信源的可信性一般来自传播者的信誉和权威性。作为党的基本知识传播者的教师,其信誉主要来自良好的教师形象,包括是否诚实、客观、公正等诸多优良的个人品格;教师的权威性主要来自教师专业性,如较高的专业素养和学术造诣、突出的教学和学术能力等。良好可信的教师形象往往是提高大学生党的基本知识教育效果的前提和条件。
2.2 作为传播策略的教育教学法对传播效果的影响
在传播内容既定的情况下,如何安排材料、论证观点、提示结论,成为影响传播效果的重要因素。在信息传播活动中,为了达到预期目的和效果,传播者会采取一定的传播策略和传播方法。承担着大学生党的基本知识教育工作的教师为了增强教育效果,也必须采用一些有效的教育教学技巧和方法。
提高大学生党的基本知识教育效果的教育教学方法很多。对于某些存在对立因素的问题进行说服或教育时,教师通常会运用“两面提示”法,既要向大学生传授正面的共产主义理想信念,也要对非马克思主义和反马克思主义的东西进行评析批判,以此来提高大学生的思想免疫力。由于大学生的知识水平和理解能力较强,在教育教学过程中,教师可以寓结论于材料之中,让学生在阅听材料的过程中获得结论,在不知不觉中接受教师观点的影响。与此同时,面对年轻的大学生,在教育教学实践中“动之以情”“晓之以理”两方面都是必需的,既要通过摆事实、讲道理,运用理性或逻辑的力量来达到说服的目的,又要通过营造某种气氛或使用感情色彩强烈的言辞来达到感染、影响大学生的效果。
2.3 作为受众的大学生对传播效果的影响
传播学研究表明,同一位传播者,运用同一方法传播同一信息内容,在不同的传播对象那里引起的反映是不同的。这是因为作为传播对象的受众与传播者一样,也是整个信息传播活动中最活跃的因素之一。他们并不只是被动地接受信息,而是不断地选择、记忆、归纳、处理,并把新获得的信息加到自己原有的信息体系中去,因此,受众的个体和群体特征对传播效果也同样具有重要的影响作用。
大学生是党的基本知识教育活动中的传播对象,他们年轻,社会经验不足,容易接受新的知识信息但分辨是非能力弱,热情而承受挫折能力不强,正处于世界观、价值观、人生观、道德观、政治观等方面的成长成熟阶段。因此,大学生党的基本知识教育工作必须根据他们的群体特征来设计和开展。一方面,要让大学生认识到党的基本知识的理论及现实意义,从而确立自觉学习的意识;另一方面,又要通过教育引导,把大学生党的基本知识教育与大学生的现实需要结合起来,贴近大学生,促使大学生树立起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从而积极地向党组织靠拢。只有这样,大学生党的基本知识教育才真正产生预期的效果。
3 提高大学生党的基本知识教育实效的对策
提高大学生党的基本知识教育的实效性,应优化教师队伍,贴近和满足大学生需求,不断改进教育教学方法。
3.1 提高教师素质和能力,充分发挥教师的主体功能
在大学生党的基本知识教育过程中,增强教师的素质和能力是提高传播效果的重要途径。首先,不断提高教师的政治思想品德修养和教学能力。党的基本知识教育是一种党的思想观念和政治观点的传播活动,担负着在大学生中传播共产主义“火种”的重任。教师必须充分认识到自己身上的责任,通过自己的行为举止影响大学生,以良好的精神面貌和坚定的信念感染学生,以认真务实的态度去感化学生,以良好的师德师风为学生作榜样,才能成为优秀的党的基本知识传播者。其次,提高教师的科研能力。党的基本知识教育要抓住和吸引大学生,最根本在课程内容的强大说服力。这种强大的说服力来自马克思主义理论体系在当代发展的最新成果以及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最新理论与实践。这就要求教师不断提高科研能力,成为马克思主义理论的研究者和践行者。
3.2 以人为本,满足大学生的需求
大学生正处于人生观、世界观、价值观形成和发展关键时期,面对社会深刻转型、思想日益多元、技术不断变革、就业压力巨大、社会心理问题不断出现等客观形势,如何成才以及成为怎么样的人才是大学生们最需要解决的重大问题。在大学生党的基本知识教育过程中,教师必须本着“以人为本”的教育理念,着眼于大学生的实际需要,紧密联系当今的社会现实,联系学生的生活实际,把解决实际问题与信仰问题相结合起来。一方面,要让大学生认识到理想、信念对人生发展的重要意义,认识到马克思主义理论的真理性及现实意义;另一方面,又要引导大学生认识到党的基本知识不是空洞的理论和教条,而是能够帮助他们认清社会问题和解除困惑。从而做到理论联系实际,使党的基本知识教育更贴近社会、贴近生活、贴近学生,让大学生真正领悟到党课内容的科学性和实用性,引导大学生坚定信念,获得大学生的价值认同。
3.3 改进教育教学方法,提高教育实效
在大学生党的基本知识教育实践中,可以通过“三结合”提高教学效果。一是系统教学与专题研讨相结合。既保证了理论的系统性和完整性,又可以把重点、难点、热点问题理解清楚,保证传播的针对性和实效性。二是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相结合。理论教学通过摆事实、讲道理,运用理性或逻辑的力量来达到说服的目的;实践活动则引导大学生走人社会,让大学生深入了解国情、市情、民情,促使他们成长为合格的社会主义事业建设者和接班人。三是课堂主渠道与网络媒介相结合。课堂主渠道具有普遍的教育效果,但教师与学生之间往往缺乏交流,对深化传播效果不利。利用网络建立师生交流沟通平台可以很好地解决这个问题。在党的基本知识教育活动中把二者有机地结合起来,可以充分调动教师与学生的主体意识和参与热情,有效提高教育效果。
摘要:大学生党的基本知识教育实质上是一种内容既定的信息传播活动。从传播学的角度上说,影响其传播效果的主要因素有作为传者的教师、大学生受众和作为传播策略的教育教学方法。通过提高教师的素质能力、贴近大学生需求和改进教育教学方法,可以有效提高大学生党的基本知识教育效果。
关键词:党的基本知识教育,信息传播,大学生
参考文献
[1]邵培仁.传播学[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0.
[2]杨威.思想政治教育的传播学分析[J].思想教育研究,2006 (1).
关键词:自由;知识自由;思想自由
一、从“自由”谈起
自由(Freedom)是人类永恒追求的崇高理想和价值目标,是衡量个人以及人类社会发展目标的价值尺度,是人们在一定历史条件下、在特定社会领域内获得按其各自意志认识和改造世界的权利。对人类来说,追求自由已被证明为无须证明的人之本性,是人性固有的一种内心需求和外在社会诉求。作为人类政治文明史上最古老的概念之一,自由几乎成为一种真理、一种理念、一种原则和一种制度被古今中外许多思想家、文学家、哲学家论证、描述和歌颂过。康德曾经说过,人类的发展史,就是人类不断追求自由的历史,人类“文化上的每一个进步都是迈向自由的进步”。亚里士多德认为,没有反思的人生不值得过。按此逻辑,我们可以说,没有自由的人生更不值得活。马克思也曾指出:“自由确是人所固有的东西,连自由的反对者也在反对实现自由的同时实现着自由。……没有一个人反对自由,如果有的话,最多也只是反对别人的自由。”帕克理特·亨利“无自由,毋宁死”,这句话表达了人类对自由价值的无限崇敬。对人来说,“成为人和成为自由是一回事”。18世纪西方启蒙思想家们的观点认为,自由是人类共同的第一自然权利,其他权利均由这一权利派生。由此,卢梭(Jean Rousseau)就曾经指出自由是人生与生俱来的基本价值目标之一。
由于自由是人类固有本性的追求,是人类赖以生存的状态,而人又是社会中的人,活动于社会中的各个领域,形成了各领域特有的自由诉求,如政治活动领域中的政治自由,经济活动领域中的经济自由,学术活动领域中的学术自由,私人活动领域中的私人自由,文化活动中的表达自由等。每个人都生存于特定的领域,所以,人所追求的自由都表现为特定的“领域自由”。这也证明,人所追求的自由都是具体的自由,而不是抽象的自由。知识自由也是一种“领域自由”,它是政治及经济社会高度发达的产物,是人类的自由理想与诉求在图书馆活动领域中的表现。
二、知识自由的内涵
“知识自由”一词是舶来品,其英文对应词是“Intellec-tual Freedom”。“Intellectual Freedom”一词,在《图书馆学与资讯科学大辞典》里,被翻译成“知识自由”,这与“intel-lectual”这个词的本义有关,译为“知识分子(名词),智力的(形容词)”。因此,“intellectual freedom”又可译为“智力自由”,我国台湾学者们又普遍将其译为“智识自由”、“智性自由”和“资讯自由”。《图书馆学与资讯科学大辞典》里写道:“知识自由既非图书馆史具来的传统,也没有一定的条文或说法,乃是源自19世纪以来,美国图书馆学会陆续对相关情况所做的各种探讨与声明;可见知识自由乃是源于美国的《图书馆权利法案》(Library Bill of Rights)……最基本的或是:人人有表达自己意见与接触(未必即接纳)他人所表达意见的自由;也就是被知与获知的自由。”图书馆学是研究客观知识与信息的获取、整理与提供的学问,在图书馆服务中广泛涉及知识和信息的自由获取与提供的问题,因此在图书馆学理论与实践中关注知识自由问题是一件自然和必然的事情。
对于知识自由的内涵,东西方学者理解及感受的侧重点有所不同,可谓是仁者见仁,智者见智。美国图书馆协会知识自由办公室(OIF)从知识或是信息的获取层面把知识自由定义为:“每个人都享有不受限制地寻求与接收各种观点的权利,应自由获取各种思想的所有表达,从而挖掘或深究某个问题、事由或运动的任何或所有方面。”知识自由在Online Dictionary of Library and Information Sci-ence(图书馆学情报学在线词典)里的定义为:“美国宪法所赋予之的权利,在不涉及诽谤之前提下,每人皆可阅读或表达意见,即使这些读物或意见不为大众所接受或是违反主流价值。”国际图联信息自由获取与表达自由委员会(IFLA/FAIFE)对知识自由的表述为:知识自由是指每个人都享有持有与表达意见、寻求与接收信息的权利。知识自由是民主的基础。知识自由是图书馆概念的核心。我国学者蒋永福教授从知识运动发展的角度定义知识自由,认为所谓知识自由,亦可称智力自由、知识平等,与其相近词汇有求知平等、求知自由等,是指知识的自由生产、自由接受、自由传播(交流)、自由管理(利用)的状态。或者说,知识在公平、开放的环境下,不受限制或少受限制地被生产、接受、传播和管理的过程或状态,就叫知识自由。笔者认为,所谓知识自由是指在自由、平等、民主、开放的社会环境下,在合理合法范围内,公民在自愿情况下,不受任何限制地自由获取、传播及利用任何载体形式的信息(包括此信息的所有方面)及通过各种形式表达思想的自由权利。
三、知识自由的表现类型
关于知识自由类型的分类多种多样。美国图书馆协会将知识自由分为以下3个部分:知识持有自由,知识接收自由与知识发布(传播)自由。台湾世新大学的阮明淑教授认为,知识自由与身体自由、经济自由和精神自由(包括思想自由、良知自由、信仰自由、学术自由)一起构成人权自由的表现类型,而知识自由又有图书馆自由、阅读自由、观赏自由、出版自由等类型。台湾学者王明玲更加较为系统严谨地把知识自由分为表达自己意见的自由即表意自由(Freedom of Expression)和接触(未必接纳)他人意见的自由即资讯自由(Freedom of Information)。表意自由又称意见自由或表现自由,即通过语言、文字(包括图形等)或行为表达自己意见的自由,包括言論自由(包括说话自由、演讲自由、讲学自由等)、出版自由(包括刊行自由、广播自由、著作自由等)、集会游行权(包括狭义的集会自由、游行自由、示威自由等)、请愿权等。资讯自由也称信息自由即经由任何方法,不分国界,寻求和接触他人意见的自由。包括取用资讯、传播资讯以及合理使用传媒的自由权利等。资讯自由与表意自由是知识自由的一体两面,二者互相依存,循环作用。资讯自由为表意自由之源头,从资讯生产之流程来看,如果没有一段汇集资讯、思考分析、综合判断的思想形成过程,如何形成自我意见,表达于外?从资讯宣布之效果来看,如果失去资讯接受对象,意见表达者无法将意见公开传布给他人,表意自由就变得毫无意义。资讯自由可以酝酿多元的资讯市场,而表达自由则保障多元资讯的产生回馈到资讯市场。笔者基本赞同此种观点,并据此进一步认为按照知识运动发展的序
列过程可以把知识自由分为知识生产自由、知识传播自由和知识接受自由三大类。
(一)知识生产自由
知识生产自由是指人们不受限制地进行知识生产和知识创造或创新活动的自由,即平等享有以无形或有形方式发表或出版自己的知识成果和以正式及非正式的形式进行知识生产的权利。其具体形式有言论自由(如会议发言、讲座或讲课发言、演讲发言、面对面交谈等)、写作自由(如发表文章)、公共出版自由(包括言论出版物、印刷出版物、传媒与因特网等现代形式的出版物)及科学研究(包括自然科学、社会科学和人文科学研究)的自由等。
(二)知识传播自由
知识传播自由是指不受限制地传递各种意见、看法、观点或是主观知识客观化后所形成的各种知识成果的自由状态。主要表现为对已客观化的知识不受限制地加以传播的自由,如对知识或信息内容的讲授、对知识或信息载体的发行或传递自由,等等。在知识传播过程中,必然包含对知识的收集、加工、整序和提供的过程,这就引入了知识管理自由这一概念。知识管理自由是指人们或相关部门平等享有以促进知识共享和知识进步为目的的对知识产品进行收集、加工、整序和提供有关服务的自由权利,其前提是不违背有关法律法规(如知识产权法)。知识传播自由与知识管理自由密不可分。
(三)知识接受自由
知识接受的自由是指人们以合法方式平等享有接受知识的自由权利,主要包括被动接受知识的自由和主动接受知识的自由两种形式。接受教育是被动的知识接受过程,阅读各種期刊书籍、自主学习各类知识、上网查询信息、搜索资料是主动的知识接受过程。知识接受过程(无论是主动的还是被动的)其实质是客观知识的主观化过程。知识获取自由要求图书馆对所有社会成员不论其种族、年龄、性别、职业、宗教信仰、文化程度等,一律平等地提供文献信息和相关服务。现在民主社会普遍注重“教育面前人人平等”、“人人都有接受教育的权利”、“建设阅读社会”等理念,就是知识接受自由的理念表现。
知识生产自由、知识传播自由与知识接受自由三者相互循环、互为前提,某一方面不能得到保证,整体循环就无法建立,其中知识生产、创造自由可归为表意自由(表达自由),作家、记者、知识分子和出版商,比较注意表意自由。知识传播自由与知识接受自由属于资讯自由范畴,保存知识的图书馆、资料中心、档案馆等,则较注意资讯自由。资讯自由中的“取用资讯自由权”与“散布资讯自由权”与图书馆事业密切相关,“取用资讯自由权”与读者权益相关,“散布资讯自由权”与图书馆员相关。
四、知识自由的基础
(一)知识自由的思想基础——思想自由
思想自由权是一种背景性权利。它是公民某些其他人身权、政治权的基础,其他一些权利被承认、被规范必须以思想自由权的存在作为前提。这些权利包括知情权、隐私权、沉默自由、宗教信仰自由、表达自由、出版自由、言论自由、学术自由等。而知情自由、表达自由、出版自由、言论自由及学术自由又是知识自由所包含的方面,因此现代民权理论中的思想自由就成为了知识自由的理论基础。“知识自由”是思想自由在图书馆领域中表现的一种特称术语。
1、思想自由的内涵。现代英国历史学家伯里在其名著《思想自由史》一书中称:希腊人之所以使我们永远铭感难忘,乃是因为他们最初发现了“思想自由”。思想自由,通常也称为思想自由权。作为一项概念的提出则始于17、18世纪,资产阶级思想家们对封建专制制度压制人民思想自由的现象进行了猛烈的抨击,提出了以思想自由为一项主要内容的资产阶级人权口号。《中国人权百科全书》认为思想自由是指“进行思考,形成一定主张、意见和想法的权利。与信仰自由、表达自由、宗教自由、学术自由、出版自由等权利有密切的联系。思想自由强调个人内心活动的自主性,它是保证公民依照自己的世界观和思维能力进行独立思考和独立判断,做出各种自主性行为的基础。”
2、思想自由与表达自由及资讯自由的关系。(1)思想自由与表达自由。表达自由和思想自由两者存在必然联系,思想自由是表达自由的基础,表达自由是思想自由的具体表现形式。第一,表达自由是以人的思想自由为前提和基础的,没有思想自由,就不可能有表达自由,不可能有表达自由的方式和内容,思想自由是表达自由的必然要求。第二,思想自由要以表达自由来保障和体现。因为人的思想如果不能表达出来,不能为他人知道,这种思想毫无价值可言,而思想要表达则必须通过一定的方式,或借助于一定的媒体。可以说,一个社会表达自由的实际程度,正是人们思想自由实现的程度,两者互相依存,不可分割。另外思想自由和表达自由相互促进,相互作用,共同促进人类社会的进步和发展;(2)思想自由与资讯自由。思想自由的内涵和表现形式在20世纪由“表达自由”向“资讯自由”的拓展。思想自由与资讯自由密切相关。思想自由本质上是思想交流的自由。从“交流”的视角看,既得有思想的表达者,任何时候、任何情况下都需要表达的接受者,思想自由实际上连接着表达者和接受者两端。情报信息获取自由、思想观点接受自由等是接受者的自由,也称资讯自由。接受者的自由,就是“认知自由”,即认识和了解的自由,通俗地说,就是读的自由,听的自由,看的自由,查的自由;(3)思想自由与图书馆的关系。思想自由作为“一切自由的根源”,随着时代的不断进步,其应用范围也在不断拓展。图书馆从本质上说是一个信息传播机构。它的主要功能是满足人们寻求、接受信息的需求,公民拥有利用图书馆的权利,也就拥有了寻求、接受信息的自由,而寻求、接受信息的自由,是其他所有层次的思想自由权利实现的基础。所以,伴随着图书馆真正走进民众的日常生活文化,伴随着图书馆活动真正成为科学、教育、学术、文化活动的有机组成部分,思想自由原则在其中的延伸是必然的。为了满足信息利用者的权利,图书馆必须具有收集提供资料的自由,从而使图书馆在整体上具有回答民众所有资料信息需求的能力。思想自由作为一项普遍原则,是人人享有的权利,由此派生的知识自由权自然也是一项普世的权利。因此,现代图书馆的大门向所有人敞开,为所有人服务。
(二)知识自由的理论基础——人权理论
人权是人应有权利,是每个现代人维持正常生活所应拥有的条件。知识自由与人权有着密切的联系,知识自由是人权自由的重要组成部分,它同人的身体自由、经济自由、精神自由一起,共同构成人权自由体系。任何人都不能维持无食物的生存,也不能维持无信息的生存。对现代人来说,无信息的生存甚至比无食物的生存更难以为继。马克思说人是社会的存在,亚里士多德说人是政治的动物,文化人类学家们说人是文化的存在,符号学家们说人是符号的动物,……在这些有关人之定义中,其实都包含着“人是信息的动物”这样一种含义。人之为人就必须从事、参与社会活动、政治活动、经济活动、文化活动、符号活
动等,而这些活动都无一例外地表现为对相关信息的获取和处理过程。因此,可以看出人类作为一种群体性生物相互依存,知识与信息在这个群体当中扮演了重要的角色,现今人类社会是由知识与信息构建而成的,一个人所获知识与信息的多与寡将决定这个人的生存地位和社会地位。我們把一个人的生存权与发展权定义为人的最基本权利,而知识与信息的多与寡又影响着个体的生存与发展,因此获取知识和信息就自然成为人们获取生存、追求发展的途径与手段。自由的获取知识与信息所体现的即是人们平等追求生存与发展的权利。所以,信息获取的自由权利(知识自由)是人的一项基本权利,是人权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人们行使民主权利、实现自身价值的基础。
作为基本人权的知识自由,由于其不受限制、不可剥夺、不可放弃的特点,表明它本身是一种人身人格权利,在人权的分类中,是“人作为区别于动物的人的先天已存的价值”,属于天赋的权利即与生俱来的自由权,是一项享有的人权。对享有的人权,国家的态度只能是立法上为其划定应受保护的范围,并“依据这一范围向它提供支持并抑制自己不去侵犯它”。任何基本人权在本质上都是人类作为一个普遍性的主体无例外地应该享有的人权。知识自由应当为全体人类所共有,而不单单是某一部分人的特权和专利。
参考文献
[1]杨海蛟,王冠群.何谓自由[J].思想战线,2007,(4).
[2]博登海默著,邓正来译.法理学——法律哲学与法律方法[M].北京: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1999.
[3]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1卷[C].北京:人民出版社,1956.
[4]阿伦特著,田立年译,贺照田编.什么是自由[M].西方现代性的曲折与展开[C].长春:吉林人民出版社,2002.
[5]卢梭著,何兆武译.社会契约论[M].北京:商务印书馆,1980.
[6]毕红秋.信息自由:图书馆价值的核心概念[J].图书馆论坛,2005,(4).
[7]胡述兆.图书馆学与资讯科学大辞典[M].台北:汉美出版社,1995.
[8]Intelleetual freedom[EB/OL].2011-03—15.
[9]ODLIS:Online Dictionary Of Library and Information Sci—enee.Intellectual Freedom[EB/OL].2010—12-02.
[10]原文为Intellectual freedom is the right of every individualto both hold and express opinions and to seek and reeeiveinformation.Intellectual freedom is the basis of democracy.Intellectual freedom is the COre of the librarycon—eept.http://www.ifla.org/faife/.2011-03—15.
[11]蒋永福,李集.知识自由与图书馆制度——关于图书馆的制度视角研究[J].图书馆建设,2004,(1).
[12]原文为Intellectual freedom encompasses the freedom tohold,receive and disseminate ideas,htto://www.ala.org/ala/oif/basica/intellectual.htm2011-03-02.
[13]阮明淑.知识自由——浅谈图书馆的几种相关自由及其相互关系[J].世新大学图书馆学刊,1991,(5).
[14]王明玲.知识自由在国际图书馆界的新近发展与其省思[J].大学图书馆,2000,(2).
[15]伯里著,宋桂煌译.思想自由史[M].长春:吉林人民出版社,1999.
[16]中国人权百科全书“思想自由”词条[Z].北京:中国大百科全书出版社,1998.
16、党的的组织基础是民主集中制。
1、邓小平首次提出解放思想、实事求是是在1978年中央工作会议17、加强党的组织建设,根本的是把党建设成为坚强的领导核心,党的基本理论及知识归纳
上。
2、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开辟的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是党在马克思主义与中国实际相结合过程中,实现的第二次历史性飞跃。
3、全国第一个进行经济体制改革综合试点城市是湖北省沙市。
4、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路线是在 党的十三大上正式确立的。
4、我国体育健儿在奥运会金牌榜上“零”的突破,是在第23奥运会上实现的。5、2000年5月,江泽民在江苏、浙江、上海考察工作时强调,“三个代表”是党的立党之本、执政之基、力量之源。
6、党的最高领导机关是党的全国代表大会和它所产生的中央委员会。
7、中央委员会全体会议由召集,每年至少举行一次。
8、中央政治局和它的常委委员会在中央委员会全体会议闭会期间,行使中央委员会的职权。
9、在党的全国代表大会闭会期间,党的中央委员会执行全国代表大会的决议,领导党的全部工作,对外代表中国共产党。
10、中央委员会认为有必要,或者有1/3以上的省一级组织提出要求,全国代表大会可以提前举行;如无非常情况,不得延期举行。
11、党的全国代表大会每5年举行一次,由中央委员会召集。
12、党的各级代表大会的代表和委员会的产生,要体现选举人的意志。
13、党的地方各级委员会全体会议,每年至少召开2次。
14、党的干部路线是任人唯贤的路线。充分发挥党的组织优势。
18、党员有退党的自由。党员要求退党,应当经支部大会讨论后宣布除名,并报上级党组织备案。
19、党的纪律处分有5 种。警告、严重警告、撤销党内职务、留党察看、开除党籍 比对记忆:公务员的处分,警告、记过、记大过、降级、撤职、开除(6种)受处分的期间为:警告,六个月;记过,十二个月;记大过,十八个月;
降级、撤职,二十四个月。20、发展党员,必须坚持个别吸收的原则。
21、入党时必须有两名正式党员作入党介绍人。
22、预备党员义务同正式党员一样;预备党员的权利除没有表决权选举权和被选举权以外,同正式党员一样。
23、党员的党龄,从预备期满转为正式党员之日算起。
24、党员如果没有正当理由,连续6个月不参加党的组织生活,或不交纳党费,或不做党所分配的工作,就被认为是自行脱党。
25、党组织讨论决定问题,必须执行少数服从多数的原则。
26、在党委会内,书记和委员是平等关系。
27、增强党员的党性与发展党员的个性之间的关系应是在党性修养中也能发展党员的个性。
28、企业、农村、机关、学校、科研院所、街道、人民解放军连队和其他基层单位,凡是有正式党员3 人以上的,都应该成立党的基层组织。
29、贯穿《共产党宣言》的基本思想是历史唯物主义。
30、《共产党宣言》宣告了现代资产阶级所有制的必然灭亡。
31、1847年,马克思、恩格斯创立的共产主义者同盟是第一个国际性的无产阶级政党。
32、毛泽东思想的“活的灵魂”是实事求是、群众路线、独立自主。
33、第一次提出“毛泽东思想”这一概念的人是王稼祥。
34、中国革命的主要经验和主要纲领是共产党领导的土地革命。
35、“‘实事’就是客观存在着的一切事物,‘是’就是客观事物的内部联系,即规律性,‘求’就是我们去研究。”这段话出自毛泽东的《改造我们的学习》。
36、分阶段实现现代化,是 邓小平同志的一个重要战略思想,是从我国的国情出发,提出的分“三步走”基本实现现代化的发展战略。
37、邓小平的“一国两制”的构想最早开始于台湾问题。
38、贯彻“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关键在坚持与时俱进。
39、新时期我国爱国主义的主题是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40、社会主义民主的本质含义是社会主义国家制度。
41、新时期加强干部队伍建设的“四化”方针是革命化、年轻化、知识化、专业化。
42、中国共产党和民主党派合作的基础是坚持四项基本原则。
43、社会主义的根本原则是以公有制为主体,共同富裕。
44、我国发展对外经济关系的基础是对外贸易。
45、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本质和核心是人民当家作主。
46、实现可持续发展的关键是经济发展与人口、资源环境相协调。
47、社会主义道德建设的核心是为人民服务。以集体主义为原则,以诚实守信为重点自觉履行公民基本道德规范。
48、影响当代世界发展的主要障碍是国际经济旧秩序。
49、解决我国民族问题的基本政策是民族区域自治。50、坚持稳定压倒一切,争取处理改革发展稳定的关系。
51、坚持党对军队的绝对领导,走中国特色的 精兵之路。
52、治国必先治民。
53、民族精神是一个民族赖以生存和发展的精神支柱。
当前,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和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相结合54、我国人民生活目前在总体上已达到小康水平。
55、21世纪 头20年,对我国来说,是一个必须紧紧抓住并且可以大有作为的重要战略机遇期。
56、在小康社会中,人民享有接受良好教育的机会,基本普及高中阶段教育,消除文盲,促进人的全面发展。
57、我国的社会主义建设,必须从我国的国情出发,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
58、必须坚持和完善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的基本经济制度。
59、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社会全面进步和加入世贸组织的新形势,加强立法工作,提高立法质量,到 2010年形成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体系。
血,是红色的液态物质,故又称血液。是构成人体和维持人体生命活动的基本物质之一,具有很高的营养和滋润作用。血液必须在脉管中循行,才能发挥其正常的生理效应。如因某些原因而致血液逸出于脉外,则失去其正常的生理作用,即为出血,又称为“离经之血”。脉,具有阻遏血液逸出的功能,故又有“血府”之称。如《脾胃论》说:“脉者,血之府也。”
血液的生成
血液,主要由营气和津液所组成。其生成主要有两个方面:一是脾胃为气血化生之源:血液主要来源于水谷精微,而水谷精微之化生,则主要靠中焦脾胃的消化和吸收。所以,血液是由水谷精微转化为营气和津液,营气和津液再经气化方变而为血。正如《灵枢·决气》说:“中焦受气取汁,变化而赤,是谓血。”即充分说明了中焦脾和胃的运化功能在血液生成过程中的地位和作用。至于血液的生成与更新过程,中医学则强调要通过营气和肺的作用,方能化生为血液。如《灵枢·邪客》在论述营气化生血液的功能时说:“营气者,泌其津液,注之于脉,化以为血。”《灵枢·营卫生会》则更强调了肺脏在血液化生中的作用。如说:“中焦亦并胃中,出上焦之后,此所受气者,泌糟粕,蒸津液,化其精微,上注于肺脉,乃化而为血,以奉生身,莫贵于此,故独得行于经隧。”[说明]可以看出,实际上营气的生成,仍是中焦脾胃的作用。故说脾胃为气血化生之源。正是由于营气和津液都来源于水谷之精气,所以饮食营养的优劣或脾胃运化功能的强弱,直接影响着血液的化生。若饮食营养长期摄入不足,或脾胃运化功能长期失调,则均可导致血液的生成不足,从而形成血虚的病理变化。
二是精血互生:精和血之间存在着相互资生和相互转化的关系。血能生精,如《诸病源候论》说:“肾藏精,精者,血之所成也。”而精又是化生血液的物质之一。如《张氏医通》说:“(肾)精不泄,归精于肝而化清血。”而《侣山堂类辩》则更明确地指出:“肾为水脏,主藏精而化血。”即说明肾所藏之精是化生血液的重要物质。另外,肾能藏精生髓,髓则贮存于骨内。现代医学认为骨髓是重要的造血器官,这与中医学精血互生理论不无相似之处。
精藏于肾,血藏于肝。肾中精气充盛,则肝有所养,血有所充;肝的藏血量充盈,则肾有所藏,精有所资,故又有“精血同源”、“肝肾同源”之说。
血液的功能
血液,具有营养和滋润全身脏腑组织器官的功能,又是神的物质基础。
血在脉中循行,内至五脏六腑,外达皮肉肌腠筋骨,如环无端,运行不息,灌溉周身,无所不及,不断地对全身各脏腑组织器官起着营养和滋润作用,以维持正常的生理活动.
血液的营养和滋润功能正常,则可见面色红润,肌肉丰满、壮实,皮肤和毛发润泽而有华,机体感觉和运动灵活自如等等。若血液生成不足或持久地损耗,或血的营养和滋润作用减弱,则均可引起全身或局部血虚病理变化,从而出现头昏目花,面色不华或萎黄,毛发干枯,肌肤干燥,肢体或肢端麻木等临床表现。故明代医家张景岳又进一步总括指出:“故凡为七窍之灵,为四肢之用,为筋骨之和柔,为肌肉之丰盛,以至滋脏腑,安神魂,润颜色,充营卫,津液得以通行,二阴得以调畅,凡形质所在,无非血之用也。”(《类经》)
血,又是机体精神活动的主要物质基础。
此外,血液亦是化生经水、乳汁,养育胎儿,哺育婴儿的物质基础。
血液的循行
血液在脉管中运行不息,流布于全身,环周不休。通过血液的循行,为全身各脏腑组织器官提供了丰富的营养,以供其生理活动之需要。
脉管是一个相对密闭的管道系统,血液的运行,主要依赖于气的推动作用。血液在脉管中循环运行而不至逸出于脉外,亦是由于气的固摄作用。而且由于脉管本身具有“壅遏营气,令无所避”(《灵枢·决气》)的功能,故在正常情况下,血液不会离于经隧(即脉管)逸出脉外而导致出血。
血液与营气在脉管中循环运行,早在《内经》中已有明确的记载.
世界在瞬息万变中把我们带人了21世纪,我国的基础教育(www.xfhttp.com-雪风网络xfhttp教育网)发展史也翻开了新的一页!国务院召开的全国基础教育(www.xfhttp.com-雪风网络xfhttp教育网)工作会议和国务院关于基础教育(www.xfhttp.com-雪风网络xfhttp教育网)改革和发展的决定,标志着我国基础教育(www.xfhttp.com-雪风网络xfhttp教育网)已进入了一个崭新时期。
课程改革是我国基础教育(www.xfhttp.com-雪风网络xfhttp教育网)的核心内容,这次课程改革不再是简单地更换一套教材,而是我们与新课程的共同构建。这就需要我们切实转换课程理念,因为理念是行为的先导。只有实现了课程理念的转换、提升,我们才能更好的转变课程行为,实现课程创新,为顺利实施新课程奠定良好基础。
(一)从强调整齐划一到注重学生的个性与创新
我国的基础教育(www.xfhttp.com-雪风网络xfhttp教育网)实行的是国家统一的课程体系,在课程设置、结构、内容、方式、评价、教学计划、大纲、教材等方面强调统一性、计划性。我国人口众多,各地区经济文化发展不平衡,这种高度统一的课程体系和模式无法适应不同地区教育(www.xfhttp.com-雪风网络xfhttp教育网)的发展和不同素质学生发展的`需要;同时,课程的严格统一,导致教师对学生的要求也是划一的,忽视了学生作为一个个单独个体的差异,影响了学生的全面发展,使他们丧失了自己独特的个性及创新精神。
1988年,教育(www.xfhttp.com-雪风网络xfhttp教育网)部颁发了《九年制义务教育(www.xfhttp.com-雪风网络xfhttp教育网)教材编写规划方案》,设想用四到五年的时间编写四种类型的教材,以改变过分强调共性的课程状况。于是,就形成了人们常说的“八套半”教材,丰富了中小学的课程内容。与此同时,选修课程、活动课程、微型课程、环境课程等课程形式逐步发展起来,着力于贴近学生的个性,为学生提供自由发展的空间。其中有些课程经过进一步发展具有了校本课程的意义。
学生是发展的主体,差异是教育(www.xfhttp.com-雪风网络xfhttp教育网)的资源。学生心理和生理上的差异不是课程实施的障碍,而是可供利用的课程资源。发展学生的个性与创新精神既是个体成长的需要,也是未来社会对建设人才的需求。社会的发展需要掌握一定的科学文化知识和技能的人,更需要具有健全人格、健康个性的社会公民。这是课程改革、学生发展与社会需要之间的辩证统一。有人说,个性与创新是21世纪的“通行证”,我们就要通过这次课程改革,把这张“通行证”交到每一位学生手中。
《基础教育(www.xfhttp.com-雪风网络xfhttp教育网)课程改革纲要(试行)》明确指出:为保障和促进课程适应不同地区、学校、学生的要求,实行国家、地方和学校三级课程管理。还特别强调“学校在执行国家课程和地区课程的同时,应视当地社会、经济发展的具体情况,结合本校的传统和优势、学生的兴趣和需要,开发或选用适合本校的课程。这是一次课程理念的极大提升,赋予了学生更多自主选择的机会,体现了对学生这一活
一、辽宁省基本公共教育均等化发展面临的问题及挑战
(一)学前教育
随着辽宁省农村中小学布局调整,一个乡镇只有一个中心校、一所中心园,全省农村幼儿园数量严重不足,“入园难”现象始终存在。截至“十一五”末期,全省938 个乡镇中,只有807 个乡镇设有中心幼儿园,近30%的乡镇没有一所中心幼儿园。以沈阳市苏家屯区白清寨街道中心幼儿园为例,3~6岁学龄前儿童总计302 人,“户在人不在”约60 人,实际学龄前儿童共计240 人左右,真正实现入园人数仅为110 人。白清自然村落较为分散且以山地为主,部分家长宁可就近入“黑园”或者选择去路途较近的抚顺市海浪入园,也不选择街道唯一的公办幼儿园。而校车主要服务对象是义务教育阶段学生,幼儿无论在时间还是在自理方面都无法适应早晨六点即发车的时间,即使忽略成本因素,公立幼儿园的服务半径受到很大程度限制。幼儿园设置四个班型,全是“大班额”,仅托班1 名教师就看护19 名幼儿,隐患很大。据统计,辽宁的幼儿园教职工与幼儿的比例是1∶13,比国家规定的1∶6~1∶7 要低很多。尤其是农村,幼儿园教职工与幼儿比是1∶25.5,不到国家规定标准的1/3。同时,幼儿园园舍1994 年交付使用,二十年来外墙瓷砖脱落,楼体老化。床铺设置于教室内,办园条件亟待改善,幼儿园基础设施短缺,教学设备不配套。此外,从方位上看,现有幼儿园紧邻农贸市场,人杂车多;北靠大河,汛期对幼儿园整体安全也构成潜在威胁,幼儿园整体环境亟待改善。可以说,学前教育数量及规模的落后严重影响辽宁基本公共教育均等化目标的实现。
(二)义务教育
辽宁省义务教育阶段在校际、地区和城乡之间存在差异,均衡发展程度有待于进一步提高。政府在财政上投入不均,直接造成城乡之间办学条件的明显差异。按照国家中小学校舍建设标准和设施设备配置标准,辽宁生均校舍建筑面积和设施配置水平还存在较大差距,在城乡之间、乃至校际之间就有很大不同;生均公用经费定额标准与东部发达地区相比还处于较低水平,农村学校办学条件相比城市学校还有较大差距。特别是在辽西北等落后地区投入使用的农村九年一贯制学校中,先期运行的学校各项配套设施基本齐全,但后期建设的一些学校由于资金不足,只完成了教学楼等主体工程,宿舍楼、食堂、操场、专业教室等还在筹建中,学校附属配套设施建设和教学设施、设备、仪器配套等投入缺口较大,困难地区缺口更大,其自筹项目配套资金难以得到落实,无能力按要求实施配套投入。从硬件设施上看,部分九年一贯制学校初中理、化、生和小学科学实验室的仪器和准备室合用一间,还有部分学校没有实验室和劳技教室,音乐、美术专用教室设备简陋,个别学校师生阅览室。在撤并村小的过程中,撤并后的校舍被乡镇政府拍卖后,费用挪作他用,造成教育资源的流失。辽宁省的九年一贯制学校寄宿制占3/4,学生最远的距离学校23 公里,一般学生居住地距离学校也在2~3 公里左右,多数学校学生选择乘坐校车。部分地区依然没有出台校车的补贴政策,既存在安全隐患,又造成了部分学生的经济负担。从师资上看,农村教师队伍建设存在问题仍很突出。农村学校普遍师资配置不够,处于缺编少编状态,特别是艺术类、外语类师资缺乏。随着城镇化速度加快,农村骨干教师向城内流动较大,导致农村师资力量雪上加霜。
(三)高中阶段
目前辽宁普通高中债务负担沉重,严重制约着学校的进一步发展。没有全省统一的普通高中生均公用经费标准,在教育经费拨付、办学条件的改善上缺少扶持政策,影响了普通高中学校的正常运转。部分高中学校由于缺乏足够的经费,缺少专用教室,尤其是综合实践活动实验室还没有建立,教育教学配套设施仍然不完备。城市与农村的职业教育发展极其不平衡,农村职业教育与城市职业教育相比,其教育规模与速度、教育质量与吸引力、教育手段与技术、师资队伍素质、教育投入、办学模式等,严重滞后、差距明显。
二、辽宁省基本公共教育非均等化产生的原因
(一)教育资源配置的政策和制度不合理
长期以来,受城乡二元结构因素影响,辽宁省基本公共教育服务体系存在一定的薄弱环节,特别是在广大农村地区中小学的办学条件仍较落后。政府对农村,特别是对农村地区教育的投入严重不足,农村经济发展始终处于滞后状态,区域经济的带状分割导致落后地区基本公共教育服务诉求远低于发达地区。同时,体制内的种种因素也影响基本公共教育资源的合理配置。教师分配体制扩大了城乡教师资源之间的差异的同时,现行的校长负责制造成了教师管理权与使用权的分离,间接地限制了教师的流动。
(二)预算内教育经费所占比重较低
从中国经济发展历程上看,中央政府多年来一直强调经济的有限发展,财政更多向经济建设倾斜,民生领域居于次之状态。从全世界范围来看,保障基础教育优先发展是公共财政的要务,公共教育支出占GDP比重一般维持在4.4%左右。辽宁“十一五”时期共教育支出占GDP比重仅维持在3.29%,低于世界平均水平。教育经费的短缺和长期投入不足已成为教育发展的瓶颈。
1.财政性教育经费占教育总经费的比重:财政性教育经费体现政府对教育的重视程度,是实现教育公平的保障性经费。2011 年,全国财政性教育经费占教育总经费的比重为77.87%,辽宁的财政性教育经费占教育总经费的比重为81%,高于全国平均水平。从东部沿海9 省市(北京、天津、辽宁、山东、江苏、上海、浙江、福建、广东,下文等同)财政性教育经费占教育总经费比重的对比上看,辽宁省位列第五,分别高于福建、江苏、浙江、广东4.46、6.9、8.64、8.88 个百分点,落后于京津沪鲁四省市。
2.预算内教育经费占财政支出的比重:预算内教育经费更进一步地反映了政府财政对教育事业的支持力度。辽宁的预算内教育经费占财政支出比重为16%,在东部地区处于最后位,与全国平均水平相差3 个百分点,差距明显。
(三)教师队伍参差不齐
教师队伍的状况和整体素质,决定着教育强省目标实现的速度和质量。基本公共教育阶段的教师队伍建设是辽宁教育改革发展的基础。
1.各级学校的生师比:生师比是教育部门人力资源投入的表现,它决定教师教学影响的程度和范围。生师比虽不是教育质量的决定因素,也不能完全代表教师教育教学水平,但在统计上本文把它视为9 省市师资力量的表征。辽宁省小学和初中生师比分别为14.72、11.22,分列东部9 省市的第七、六位,属中游偏后水平;而普通高中的生师比为14.72,仅落后于京津地区,在9 省市中位列相对靠前。
2.各级学校教师学历情况。从小学专科学历以上教师所占比重上看,除福建、山东外,其余7 省市小学专科学历以上教师所占比重均超过全国比重。辽宁比重为81.76%,在东部省市中位居下游。从初中本科学历以上教师所占比重上看,除广东省外,其余8 省市初中本科学历以上教师所占比重均超过全国比重;辽宁初中本科学历以上教师所占比重为69.45%,高于全国比重5.4%,位居下游。从高中本科学历以上教师所占比重上看,9 省市高中本科学历以上教师所占比重大部分省份高于全国比重,辽宁的比重为97.64%,位居中游(见下页表1)。
(四)落后地区缺乏智力支撑
由于辽宁省欠发达地区和发达地区个人收入和公共服务方面存在明显差距,辽西北三市人才流失严重。据统计,每年大学毕业生的80%、职业高中毕业生的80%流出辽宁欠发达地区,外出打工的农村劳动力也以年轻化、受教育水平高的群体为主。在大量人力资源流出的同时,人才引进十分困难,欠发达地区为发达地区输送的人才,远大于发达地区为欠发达地区输送的人才。在一定程度上出现了基础教育越发达、人力资源流出越严重的现象,欠发达地区有限的基本公共教育资源不能为当地经济发展提供智力支撑。由于人力资本不足,在基本公共教育公共服务等领域明显形成了越没有资源越得不到资源的马太效应,降低了辽宁欠发达地区经济社会活动的科技含量,对经济社会发展产生严重制约。
三、辽宁基本公共教育均等化的实施路径
1.搭建基本公共教育均衡发展的基础平台。在制度上保证以规划形式引领基本公共教育的均衡发展。2014 年1 月,《辽宁省基本公共服务体系发展规划(2013—2015 年)》正式出台并下发,对全省的基本公共教育学校进行统筹规划,科学布点。坚持以政府投入为主,保障公共财政对基础教育经费的投入,依法落实基本公共教育的财政责任。统一城乡义务教育学校生均公用经费标准,使义务教育生均预算内教育事业费和生均公用经费达到东部沿海省份的平均水平。设置教育财政专项,加大对农村教育、学前教育、民族教育的扶持力度,加大省级政府转移支付力度,改进转移支付资金拨付方式,对县(区、市)教育经费投入实施年度督导制,避免层层截留,加强转移支付经费的监察与监管,保证专款专用。同时,建立和逐步完善政府、社会、家庭合理的学前教育、高中教育成本分担机制。逐步加大政府的投入力度,提高省级政府对农村和贫困地区学前教育和高中教育的经费投入比例。
数据来源:《辽宁省教育统计年鉴2010》计算并整理。
2.构建促进基本公共教育发展的政策机制。实行“特岗计划”,统一管理幼儿园园长和教师,研究解决幼儿教师工资待遇等问题,明确农村乡镇中心幼儿园的性质和法人地位。统一城乡义务教育学校教职工编制标准和职务结构比例,并适当向农村倾斜。改革教师职务制度,建立统一的中小学教师职务序列。按需配齐配足教职工队伍,适当提高农村中小学中、高级教师职务岗位比例,逐步增加“特岗计划”规模和资金投入。同时,要进一步明确省市县各级政府的管理责任。省级政府要加大对区域内义务教育的统筹力度,切实履行统筹规划、政策引导、监督管理和提供公共服务的职责。建立促进城乡义务教育一体化发展的资源配置、经费投入、师资管理等机制,重点向农村和偏远贫困地区倾斜,努力缩小城乡差距,推进城乡义务教育均衡发展。
【关键词】大学生 党的基本知识教育全程化 途径 方法
【中图分类号】G【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0450-9889(2014)10C-0013-03
党的基本知识,包括党的性质、宗旨、指导思想、最高理想和现阶段的奋斗目标,党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理论、基本路线、基本纲领、基本经验;党的民主集中制原则,党的理论联系实际、密切联系群众、批评和自我批评等优良作风等。党的基本知识教育全程化是大学生成长成才的迫切要求。
一、实施大学生党的基本知识教育全程化的必要性
(一)有助于实现大学生党的基本知识教育目标
大学生党的基本知识教育的目标是帮助大学生树立正确的理想信念,确立科学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提高青年大学生的思想政治素质。思想政治素质是大学生重要的素质之一,思想政治素质的培养需要加强和改进思想政治教育,而党的基本知识教育是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培养及发展大学生党员过程中广泛、深入、持久地开展党的基本知识教育,有助于提高大学生的思想政治素质,实现大学生党的基本知识教育目标。
(二)提高大学生党员质量、党性修养的需要
在各高校开展全程化的党的基本知识教育,有利于大学生党员掌握中国共产党90多年的奋斗史,了解中国共产党为实现国家富强和民族振兴的可歌可泣的事迹,了解一代又一代的共产党员为了人民的幸福不怕牺牲、无私奉献的崇高精神;有利于大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以党章的要求来锻炼自己,提高党性修养,始终保持共产党员的先进性,保持良好的生活作风,坚持廉洁自律,绝对不受拜金主义、享乐主义、极端个人主义的侵蚀,始终做到一身正气,保持共产党员的政治本色。
(三)维持大学校园和谐稳定的需要
当代西方资本主义敌对势力一直在想方设法通过各种手段和方式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进行和平演变,大学校园历来是西方敌对势力和平演变的主要阵地之一。他们利用青年大学生较低的政治觉悟来进行各种反动宣传,以期达到瓦解社会主义阵营的险恶目的。对在校青年大学生进行全程化的党的基本知识教育,有利于帮助大学生在校的每一个阶段都有机会接触不同形式、不同内容的党的基本知识教育,提高自身的政治觉悟,自觉向党组织靠拢,提高在复杂的社会环境中辨别是非的能力,不受各种反动言论及行为影响,在不间断的党的基本知识的学习中提高政治觉悟,自觉拥护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从而维持大学校园的和谐稳定。因此,大学生党的基本知识教育全程化是维持大学校园和谐稳定的需要。
二、大学生党的基本知识教育全程化的途径与方法
(一)完善师资队伍结构,保证党课教师资源充足
目前各高校专职的党课教师资源不足,要实现大学生党的基本知识教育全程化,首先要保证党课教师资源充足,不断完善党课教师的师资队伍结构。
1.发挥专职师资队伍的主力军作用。鉴于目前各高校没有把党的基本知识教育纳入学生的培养计划及教学大纲,因此是没有真正意义上专门的党课教师的。目前,各高校专职的党课教师是指那些具有较全面的党建知识及较高的政治觉悟的教师,他们一般在高校中担任其他的职务,经过培训学习后同时担任党课的授课教师。首先,高校党委书记、副书记和党委委员是党的基本知识教育工程的领导者和决策者,通过深入教学一线讲授党的基本知识,能增强教学的吸引力和可信度,各高校应该充分发挥这些领导干部在党的基本知识教育中的垂范作用。其次,高校各院(系)党总支书记、副书记和党工团的领导是党的基本知识教育在各二级单位的组织者、落实者和监督者,他们亲自参与党课教学和培训工作,有利于针对党的基本知识教育中出现的各种问题提出可行的解决方案。最后,不能忽视各高校广大一线教师的直接影响力,尤其是思政课教师、学生辅导员、班主任。他们是党的基本知识教育工作的直接组织者和具体实践者,通过在课堂内外对大学生传授正确人生观、世界观和价值观,对大学生理想信念的形成及政治素养的培养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2.发挥兼职师资队伍的辅助作用。在高校内外,除了上文提到相对固定的专职党课教师队伍外,尚有大量教师资源可作为专职党的基本知识教育师资队伍的补充。思政课以外的大量专业课教师可以在授课过程中将专业知识与相关的党的基本知识教育有机结合,在课堂教育中寻找恰当时机向学生进行党的基本知识教育,不仅可以增强专业课堂知识的多样性与丰富性,也可增强教育的感召力;各高校也可发挥学生干部的榜样示范作用,通过抓好学生干部队伍建设,让优秀的学生干部在普通学生中起表率作用,带动普通学生提高觉悟,自觉向党组织靠拢。此外,各高校也可聘请优秀的离退休党员教师参与党校授课,这些离退休党员教师可将他们丰富的人生阅历融入课堂,增强党的基本知识教育的吸引力与说服力。最后,社会各界知名人士中的优秀党员、党政机关领导人,可以从不同角度对党的基本知识进行阐述,也有助于增强党的基本知识教育内容与形式的丰富性。
(二)制订科学完善的党的基本知识教育全程化教学计划
1.分年级进行不同内容的党的基本知识教育。目前各高校在一年级时对新生进行比较全面的基础性党的基本知识教育,教育的主要方式为学生自愿报名参加业余党校培训,培训结束考试合格后发放党校结业证书。据了解,目前各高校一年级新生报名参加业余党校的人数占新生总人数的70%左右,部分规模比较大的高校,由于初级业余党校师资及硬件设施的局限,存在限制新生报名参加业余党校培训或分期举行培训的情况。基于党的基本知识教育的重要性及其在大学生成长过程中不可或缺的作用,各高校应该创造条件让一年级新生在入学第一年里全部有机会参加业余党校的培训,把党课作为一年级的一门必修课,纳入学校的教学计划,学生党校培训合格除发放合格证外,还应给予相应学分。一年级阶段党的基本知识教育内容主要为党的历史、党的性质宗旨、党的基本路线、方针、政策等相关的内容。endprint
高职院校二年级、本科院校三年级学生已经参加过初级业余党校的培训,因此这个阶段学生党的基本知识教育不必针对全体学生举办业余党校,且高职院校二年级、本科院校三年级为大学生学业的中间阶段,课业负担繁重,是他们全面接受专业知识的关键时期。但即使在这个时期,也不能忽视党的基本知识教育。各个高校可以通过讲座的方式进行党的基本知识教育,即每个学期选择恰当的时机举办党的基本知识教育的专题讲座两到三次,学生自愿参加。为了吸引更多的大学生主动参与党的基本知识教育的专题讲座,高校党建部门应该配备优秀的讲座授课教师资源,吸引大学生自觉前往听课。高职院校二年级、本科院校三年级阶段党的基本知识教育的主题应该为当前阶段的形势与政策等相关的内容。
高职院校三年级、本科院校四年级阶段为各高校大学生毕业前的一年,这一年学生除应付课业任务外,还要外出实习,找工作,所以学生在校的时间比较少,这一阶段要集中进行党的基本知识教育难度比较大。各高校可以建设自己的红色网站,网站开设针对高职院校三年级、本科院校四年级毕业班学生的党的基本知识教育的专门板块,安排专门的党课教师负责维护红色网站,定期更新网站内容。高校应要求毕业班大学生自己登录网站学习党的基本知识,学习后就相关的内容写学习心得,定期将学习心得以纸质或者电子邮件的形式提交给各班级的辅导员,辅导员负责检查学生对党的基本知识的学习情况,并记录入学生档案。
2.分阶段进行教育。要实现大学生党的基本知识教育全程化,除了要分年级对全体大学生进行教育外,还要分阶段对志愿入党的学生进行教育。
一年级新生在参加业余党校培训获得党校结业证后就可以向党组织提交入党申请书,所以提交了入党申请书的学生已经在业余党校接受了基本的党的基本知识教育。各高校党总支及各(院)系党支部在发展党员的过程中可以对入党积极分子、预备党员及正式党员分阶段进行党的基本知识教育。对于入党积极分子、预备党员、正式党员的教育,高校各(院)系可以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不定期地组织业余党校中级班和高级班,聘请各相关(院)系党支部书记、副书记作为中级党校或高级党校的授课教师,授课内容应该与相应年级的党的基本知识教育的专题讲座内容有所区别。对于为入党积极分子进行党的基本知识的中级班,授课内容主要为入党的流程、意义及对党的各项方针政策较为深度的解读;对于针对预备党员及正式党员举办的业余党校高级班,可以聘请校内的部分优秀的离退休党员教师及校外较知名的专家人士来对预备党员及正式党员进行党性教育,包括对党章及当前形势与政策的深度解读。
3.分模块进行教育。大学生党的基本知识教育要做到理论与实践相结合才能取得最佳的效果,因此,大学生党的基本知识教育全程化还要分模块进行教育,模块教育既要包含理论教育的模块,也要包括实践教育的模块。
分年级分阶段进行的党的基本知识教育基本上属于理论模块的教育,实践模块的教育也不能忽视。实践教育是大学生“受教育、长才干、作贡献”的一种渠道,是新形势下大学生党的基本知识教育的有效途径。大学生党的基本知识实践教育需要各高校认真搭建实践平台,组织入党积极分子及学生党员参加服务社区、参观考察、“三下乡”、定点服务以及其他结合学生专业特长和学习特点的活动,从而促进理论与实践的统一、知与行的统一。此外,各高校还要建立和健全党的基本知识实践教育的长效机制,切实加强大学生党的基本知识实践教育工作的组织领导,健全工作机制,明确责任分工,形成学校党委领导、行政负责、各职能部门参与、团学组织协助的管理体制,保障大学生党的基本知识实践教育工作科学发展。
(三)发挥辅导员在大学生党的基本知识教育中的积极作用
辅导员是大学校园中与学生接触最为密切的教师群体之一,辅导员被称为大学生的“知心朋友”、“精神导师”,是大学校园里学生最为信赖的人。辅导员每天与学生工作生活在一起,组织、参与学生举办各种校内外的活动,包括主题班会、团日活动、各种竞赛及校外素质拓展实践活动等。要想实现大学生党的基本知识教育全程化,让党的基本知识教育更加深入地渗透到大学生的生活当中,应当发挥辅导员的积极作用。辅导员可以每个学期设置一到两次以党的基本知识为主题的主题班会,让学生在主题班会上就有关问题进行讨论,自由发言,拓宽大学生对党的基本知识认识的维度。辅导员还可以在定期举行的团日活动时间组织班级学生进行党的基本知识教育的知识竞赛或者演讲比赛,通过有趣味的比赛加深学生对党的基本知识的认识。辅导员在组织学生户外实践活动时可以在五四青年节、七一建党纪念日等时机组织学生参观一些有教育意义的党建遗址、烈士陵园或革命烈士纪念碑场所,在参观活动过程中向学生介绍党的基本知识,学生在辅导员的精心安排及教育下,对党的基本知识的接受将会更直接、更全面深入。
(四)充分利用网络平台,构建立体化的大学生党的基本知识教育教学体系
在网络的冲击下,各高校应高度重视网络在实施全程化的大学生党的基本知识教育工作中的积极作用,利用网络具有的开放性和信息共享性等特点,使网络成为大学生党的基本知识教育的重要平台。
建设网络党校是各高校进行党的基本知识教育的重要途径和平台。因此,各高校要根据自身的实际情况及学生的特点和需要开辟党的基本知识教育专栏,安排有专门网站建设知识及党的基本知识教育的专业教师共同维护网站,突出网站的实用性及互动性功能,并要求做到及时更新相关内容,让网络党校真正地吸引学生,使党建网站真正成为学生便利地获得党的基本知识的平台。
在党建网站专栏的设计上,各高校应该根据学生的实际需要开设相应的专栏,比如针对一年级新生的党的基本知识的普及以及入党流程知识的介绍等,还应包括有介绍入党申请书、思想汇报正确写作方法的介绍。此外,校内先进党支部、先进党员的表扬及事迹介绍也是必不可少的,而时事政策专栏则是学生党员掌握党内最新动态及时代风云的重要途径;有条件的高校还可以开发网上考试系统,学生参加初级业余党校或中、高级党校培训后,可以通过学号登录网上考试系统参加考试,考试结束系统自动公布成绩,这样可以大大减轻高校大规模组织业余党校考试的压力,节省人力、物力,更便于党的基本知识教育的管理工作。
【参考文献】
[1]黄胜.创新大学生党的基本知识教育模式,不断提高学生党员质量的研究[J].传承,2009(6)
[2]王源平.大学生党的基本知识教育的困境与突破[J].学校党建与思想教育,2010(12)
[3]蔡亮.广西高校大学生党的基本知识教育师资队伍的构建[J].学校党建与思想教育,2011(5)
【基金项目】广西教育科学“十二五”规划2013年度广西高校党建工作研究专项课题(2013zzz036)
【教育理论的基本知识】推荐阅读:
健康教育的基本理论10-30
教育理论基础综合知识07-03
教育理论基础知识10-05
2024教师招聘教育理论基础知识10-28
党的基本理论知识11-16
管理会计的基本理论10-28
先进的教育理论07-03
跨文化交际的基本理论10-01
多元智能理论及其对家庭教育的启示07-21
武术理论知识11-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