德育渗透语文教学论文

2022-04-15 版权声明 我要投稿

摘要:随着新课程改革的不断推进,要求小学班主任将德育渗透在教学方法之中,旨在将我国小学语文教育与德育教育充分地融合在一起,以提升小学生的德育素养,本文从四个方面论述了小学班主任将德育渗透在语文教学的方法,希望帮助我国小学语文教学中的德育教育实现瓶颈的突破,帮助教师更好地进行德育教育,促进学生德育素养的形成。今天小编为大家精心挑选了关于《德育渗透语文教学论文 (精选3篇)》,仅供参考,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德育渗透语文教学论文 篇1:

高中语文教学中的德育渗透与德育教育方法分析

随着时代的发展,德育的理念也在不断深化和发展。为了紧跟时代的潮流,就要求教师要从自身做起,增强自身修养。同时也要时刻教导学生以老师为榜样,严格要求自己,培养良好的行为习惯,积极践行社会主义价值观。在高中阶段的语文学习中,学生从一些优秀的作品中获得知识的同时,也间接地实现了思想上的升华。归根究底,德育教育不仅仅来源于我们的学习生活,还来源于我们的日常生活。生活中的很多小事都能够教育學生,让学生从中学到知识的同时也能获得启示。

一、高中语文教学中渗透德育教育的积极意义

1.从学生个人层面

在高中语文教学中适当地进行德育教育对学生的身心发展有着重要作用。一方面,课本上的许多知识都来源于我们的日常生活,并且对我们的生活有着重要的影响。但是由于学生的理解能力有限,许多有关个人道德素质的问题好多学生不能够充分理解。这时候,教师的引导就显得尤为重要。在高中语文学科的学习中将个人品德修养的学习融入其中,能够帮助学生明白什么是好的品质,什么是坏的品质,并且有助于教育学生明辨善恶、知耻明辱。另一方面,就学生个人而言,在高中阶段,许多学生身心发展尚处于初级阶段,对于现实中一些道德价值观问题不理解,不重视。所以,教师一定要耐心与学生交流,及时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培养学生良好的思想道德素质和行为习惯,并且加强自身行为修养,丰富个人精神生活。

2.从社会发展层面

社会的发展靠国家,国家的发展靠个人。个人的行为修养决定国家和社会的道德水平。如果个人的品德素质提升了,那么就意味着这个社会的思想道德水平提升了。这样就不会再出现同学之间因为一些鸡毛蒜皮的小事就大打出手,闹得不可开交。学校的整体风气改善了,学生的个人素质提高了,国家和社会就会得到进一步发展。另外,随着全球化发展趋势不断增强,中国经济的进一步发展以及人民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越来越多的人选择出国旅游。身在异国他乡,在坚守本国文化的同时也不可避免地要接触当地的文化。如果身为中国人在异地旅游期间不能够遵守当地的习俗,做出品行低下的事情就会有损国家的形象,不利于国与国之间的交流来往;但是如果中国人能够事事严格要求自己,就能够展现中国人的精神面貌,推动国与国之间的和谐发展。

二、高中语文教学中渗透德育教育的对策分析

1.通过教材内容渗透德育教育

在高中语文这门学科的学习过程中,多多少少会涉及品德教育的相关知识。但是如何更好地进行德育教育,是需要一些方法和技巧的。在日常的教学过程中,教师会通过一些案例的分析对学生进行德育教育,让学生深刻体会到其中所蕴含的深刻道理。例如,在高中语文课本中出现的一些小说人物形象的分析,通过小说主人公的性格分析,让学生从中感悟到其中所体现的道理以及小说所要传达的情感。通过对教材的理解和分析让学生从中汲取营养、受到启发,是教师传授知识的重要途径。

2.通过作文教学渗透德育教育

写作部分是高中语文学习的重要组成部分,在语文总体成绩中占有重要比例。所以,不管是教师还是学生都十分重视写作水平的提高。随着高考制度的不断改革和完善,高中语文的作文教学方式也不断变化。虽然教学方式有所改变,但是教学宗旨是不会变的。那就是学生写的作文一定要符合时代的潮流,传递积极向上的正能量;最重要的是,作文一定要有比较强的思想性,起到启情育人的作用,让阅读过这篇文章的人能够为之震撼并从中受到启发。那么,学生在今后的学习和生活中就会时刻保持一颗善良宽容的心,不管是在为人处世还是接物待人方面,都要做得更好,充分展现出中华儿女的优秀品德。

三、结束语

个人的道德素质决定着一个人的一生。所以,人人都应该从小培养起良好的道德素质,不断加强思想道德素质修养,时刻严格要求自己。不管是在学习中还是在生活中,都应该从细节开始,事无巨细,认真对待,并且时刻保持严谨的态度。至于如何在语文教学过程中将道德素质教育融入其中,就需要教师展现出高超的专业素养和技能水平。这对于教师来说,也不是一件容易的事。但是为了学生和社会的发展,则需要教师引导学生并严格要求学生,努力培养学生的自觉意识,将祖国希望的花蕾浇灌成一朵朵五彩缤纷美丽烂漫的花朵,绽放在祖国的大江南北、五湖四海。

作者:鲍学良

德育渗透语文教学论文 篇2:

试论小学班主任将德育渗透在语文教学中的方法

摘要:随着新课程改革的不断推进,要求小学班主任将德育渗透在教学方法之中,旨在将我国小学语文教育与德育教育充分地融合在一起,以提升小学生的德育素养,本文从四个方面论述了小学班主任将德育渗透在语文教学的方法,希望帮助我国小学语文教学中的德育教育实现瓶颈的突破,帮助教师更好地进行德育教育,促进学生德育素养的形成。

关键词:小学语文教学;德育教育渗透;方法

我国的《小学语文教学大纲》指出了语文教学的首要教学任务和目标在于培养学生的思想品德,作为小学班主任,需要将德育教育与语文教学有机地结合起来,要习惯将德育教育的内容渗透在语文教学的过程之中,以提升小学生的综合素养。下面详细介绍几种将德育教育渗透在语文教学中的方法。

一、树立以生为本的教育观念

对小学生而言,与教师之间建立一种平等的关系能够有助于提升其学习的自主性,进而提升教师的教学效率。因此,班主任需要秉持“以生为本”的教学理念,落实到实际的教学过程之中,唯有如此,小学生才能发自内心地体会到班主任的关爱,进而消除自己对学习的抵触心理,形成一种积极乐观的学习态度,树立起正确的价值观和人生观,对未来的发展充满信心,能够认真对待自己的学习。如果小学班主任从来都是严肃苛刻地对待学生,学生一犯错就对其挖苦讽刺,势必会让学生产生反感和隔阂,这样下去就无法发挥出语文教学中德育教育的作用。

二、挖掘教材中的德育因素

语文课程中也拥有丰富的德育教育资源,在语文课的教学过程中,小学班主任需要将语文课程中的教学内容与学生的实际情况结合来思考,对教材进行深刻地研究,不但要让小学生能够学到语文课程中的基础知识和技能,而且还要挖掘出教材中的德育因素,然后通过多样化的教学内容让学生真正体会到课程中的德育思想,学生就可以把这些德育思想作为自己行为的引导,从而实现全面健康地发展。例如,在小学语文《一杯牛奶》一课中,就蕴含了很多德育因素,其描述了一个贫困的小男孩为了攒够学费挨家挨户地推销产品,劳累了一整天一件产品都没有卖出去,饥肠辘辘的他决定向一户人家讨饭吃,一位美丽的姑娘给了他一大杯牛奶,小男孩十分感激这位小姑娘,他深刻地体会到了“滴水之恩当涌泉相报”。按照课文的具体内容,小学班主任可以引导学生联想,通过联想自己的生活去体会这种感激之情,促进小学生形成感恩之心,这样就会使学生心中长满了“爱”的种子,并且生根发芽,這样就能够顺理成章地将德育教育渗透在语文教学之中。

三、课堂中积极设置有效情境

具有艺术特征和形象特点是语文学科两个重要的特征,没有采用乏味的教学方式,而是生动形象地反映出各种各样主题的中心思想,因此,小学班主任在语文课程中进行德育教育,需要把握住这两大特征。有心理学家发现,设置活跃的教学环境和情境,能够促进小学生的思维和潜能得到最大限度地开发。因此,小学班主任需要将语文课程中的这些特点很好地体现出来,设置更多的教学情境,进而将德育教育渗透在其中。例如,在《江南第一楼》这一课中,班主任就可以让学生扮演“导游”的角色,让小导游在全班同学的面前介绍岳阳楼,通过这样的教学模式,学生和教师之间就会形成一种很好的沟通和交流,加上课程图片和课件的演示,可以让学生更好地了解岳阳楼的具体情况。班主任还可以组织学生们形成“导游小组”在讲台上介绍岳阳楼,其中由一名学生作为主介绍,其他学生可以进行补充。当学生绘声绘色地介绍时,下面的同学可以提出疑问,这样就能活跃课堂氛围。通过设置这样的教学情境,学生就会产生很高的学习热情,增强了学生的求知欲望,让学生感受到我国文明产物岳阳楼的魅力,让他们产生深深的爱国情怀。在语文课的教学中,利用这样的语文和德育相结合的教学方式,能够有效促进学生审美能力的形成,塑造了他们高尚的道德情怀,进而提升了他们的综合素质,成为全面发展的优秀人才。

四、注重与语文实践活动相结合

我们不但要在语文课堂中渗透德育教育,还应该扩展到课外,因为要想有效地提升学生的语文素养,必须通过实践的锻炼。因此,小学班主任应该把语文教学融于丰富多样的实践活动之中,通过展开各种各样的活动,例如语文课外兴趣小组活动,让学生把在课堂上学到的知识运用到实践过程之中,这样才能开拓学生的视野,提升他们的语文德育素养和审美能力,进而培养其优良的道德素质。另外,教师还需要主动地引导学生,使之自觉地融于平时的社会活动之中,很多有价值的文化实践活动需要教师不断地鼓励学生参与,学生在这样的活动中能够得到很好地熏染,受到潜移默化的影响,进而提升自己的德育素养。例如,在学习了小学语文的课文之后,可以将中心思想相似的课文联系起来阅读,然后再阅读一些与这些课文主题类似的其他文章,例如在阅读《护士妈妈》这一课文后,让学生思考自己的读后感,在课外举办一次以“爱”为主题演讲比赛、朗诵大会等,还可以组织学生举办角色扮演的小品等,通过参加这些活动,学生在无形中提升了自己的语文文化素养和德育素质,培养了爱国的情怀和感恩之心,通过这些活动渗透德育教育,效果是十分显著的。

五、结束语

语文这一门学科本身就蕴含了很多的德育因素,因此,小学班主任要想把语文课程的这些德育因素充分挖掘出来,发挥其最大的作用,在语文课程的教学过程中不能错失任何一次渗透德育教育的机会,让学生在学习语文课程的同时,能够有效地提升自己的德育素质,形成完美的人格和个性,进而成为一个全面发展的综合性人才,做一个对社会有价值的人,在语文课程中渗透德育教育相较于其他学科有很大的优势,教师一定要充分利用好这一优势,培养出具有优良德育素质的人才。

参考文献:

[1]黄保佑. 小学班主任在语文教学时进行德育教育的实践尝试[J]. 农家参谋,2018,(12):140+157.

[2]周平. 试论小学班主任在语文教学时的德育渗透[J]. 科教文汇(上旬刊),2018,(06):126-127.

[3]于红伟. 班主任老师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对品德教育的渗透[J]. 中国校外教育,2015,(35):64.

作者:刘丹

德育渗透语文教学论文 篇3:

如何将德育渗透到语文教学中

一、注重阅读,体悟高尚人格

“诗者,志之所之也,在心为志,发言为诗。”苏教版语文教材选取了大量文质兼美的文学作品,有诗意盎然的散文,引人入胜的小说,催人泪下的剧作,音律优美的诗词。这些文章凝聚着作家们的心血和生命,真实生动地塑造了许多伟大的人物,这些人物深刻地阐述了生命的意义,富有质朴美,具有着强烈的艺术感染力,无时无刻不在影响着学生,使他们在接受知识的同时,也接受真善美的思想。我们语文教师可以很好地利用教材培养他们美好的情感体验,也许我们一生也无法企及这些伟大人物的精神,但这不妨碍我们朝着这一高峰攀登。在日常教学中,我总是让学生“口咏其言,心悟其文”,从中感悟李白“安能摧眉折腰侍权贵,使我不得开心颜”的精神,学习杜甫“穷年忧黎元,叹息肠内热”的忧国情怀,感悟李密“乌鸟私情,愿乞终养”的思想,体悟肖邦质朴深沉的爱国情感,学习刘和珍面对敌人的枪口毫不畏惧的高尚人格……让学生向那些古今名人学习,学习他们伟大的人格,学习他们的生命追求,以他们为榜样,用他们来激励自己,完善自我。

二、挖掘文本,寻找精神共鸣

好的作品能够引起人的情感共鸣,从而在这种共鸣中或被激励、或被感染,从而引起学生的思辨。我们所要做的是带领学生走进文本,创设情境消除学生与文本的隔膜,使他们之间形成感悟。首先老师必须理解文本的情感主旨,然后才是學生与文本的关联,因此认真研读文本,寻找共情点就显得尤为重要。比如在教学《我与地坛》一文时,初读课文,我就想:阅读这篇文章我们从中可以感悟到什么?通过文中对史铁生人生经历的描绘,我们可以体会到他在地坛时对人生的思考。通过对母亲的描写,作者开始是不理解母亲的,只是时时刻刻地想着自己二十几岁就失去双腿的不幸命运。等他真正读懂母亲,知道“儿子的不幸在母亲那儿总是要加倍的”,懂得母亲那艰难的命运,坚忍的意志和默默无私的爱时,母亲已经永远离开了他,只能留下满怀的歉意、悔恨和遗憾。把握母亲那艰难的命运,坚忍的意志和默默无私的爱这一主题,应是本文的精髓所在。挖掘出了这些内涵后,能否让这些融入学生思想,如何让这些融入学生的思想,这些就需要教师作精心的设计。在教学过程中我设计了让学生“回忆母爱”的交流活动并进行即兴表达,学生们通过回忆母亲为自己做过的事,对自己说过的话,设想母亲在当时的心理活动,最后总结说,父母为我们做过的事情千千万万,能被我们铭记下来的又有多少。也许,我们的母亲也许并不都通情达理,温和贤惠,但她们对我们的爱是不容置疑的。通过这次“感恩教育”活动,使那些喊着读书苦,读书累,不想学习,怨父母逼自己读书的同学,理解父母的良苦用心,同时又以史铁生身残志坚、积极向上的人生态度和坚定的人生信念教育学生,激发他们学习动力,从而更好地发挥学习潜能。这样,学生在欣赏文本的过程中,潜移默化的得到了精神陶冶,提升了情怀。

文本就是一座座宝藏,在教学中我们不仅仅是掌握知识技能,更要能充分挖掘范文的典型素材,为学生树立正面的榜样,感悟崇高的情感,激发学生的正义感、使命感和责任感,每篇课文哪怕能让学生明白一个道理或得到一次教育,那么对学生德育的目的也就达到了。

三、精心练笔,传达心理共鸣

语文教学不仅仅是课文的教读,更是听、说、读、写能力的培养。日常教学中的写作训练分为微写作和正规作文训练。在平时的阅读教学过程中,可以适时利用文本展开微写作。例如在学习了《季氏将伐颛臾》一课后,学生充分发挥想象和联想,写了《〈季氏将伐颛臾〉后续》,想象子路、冉有二人见到季康子后如何劝说他放弃攻打颛臾的计划,既加深了对孔子“仁”这一思想的理解,又表达了对当前我国创建“和谐社会”的认识。教者及时地进行批阅,对其中的积极思想予以鼓励和表扬,有问题的则进行及时的纠正和引导。同时,好的作品可以进行交流传阅,以达到思想的沟通。可以说,微写作既能帮助学生加深对课文内容的理解,又能挖掘他们思想中潜在的闪光点,产生情感的共鸣,从而调动学生内心的积极向上因素。

在大作文教学中,作文要求真实,旨能唤起学生对生活与社会的责任感,陶冶其坦荡的胸怀、纯洁的情操。因此,教学过程中,应引导学生联系生活和思想实际,说真话,抒真情,把作文和做人有机的结合起来。如《坚守》《心如清泉》《生命的养分》等,这些题目可以打开学生的思维,让真情流露,而教师在批阅中也能及时了解学生情感发展的脉搏,关注到学生的思想动态,更有助于教育的针对性和有效性。

作者:吕丽丽

上一篇:毕业学生自我鉴定(精选2篇)下一篇:大学社团总结(精选2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