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教学在小学德育工作的重要性论文

2024-07-14 版权声明 我要投稿

语文教学在小学德育工作的重要性论文

语文教学在小学德育工作的重要性论文 篇1

在小学阶段开展德育工作,语文课是有优势的,因为语文教材中含有大量的德育教材,同时在课余进行语文课外阅读和课外布置作业时候,也是能够直接进行相关的德育教育,因此,作为小学语文教师,应该重视语文课在德育教育中的重要性。

一、当前语文教学在小学德育工作的重要性

1.可以通过语文课本内容开展学生德育工作。我们知道,小学的语文课,里面包含许多故事,而这些故事包含着大量的可以利用的德育素材,因此,在进行语文教学的时候,可以通过这些素材,将德育工作融入到日常教学中去。2.通过课外教学进行学生德育工作。语文的课外教学是课堂教学的有力补充,可以在课堂上的学习,让学生在课外进行德育教育,例如在学习母亲的恩情这篇课文之后,老师可以通过课外的教学补充,让学生在课外回到家中,仔细观察自己的妈妈是多么的爱自己。反思自己是不是也能像课文中的主人公一样将母亲的恩情铭记在内心之中,以后好好的报答母亲。这让学生在课外回到家中,能充分了解到父母对自己深深的爱,自己在今后一定要体谅父母,帮父母干一些力所能及的活,同时也在课外的教学中得到德育教育,更加的爱和尊敬自己的父母。

二、当前语文教学在德育工作中存在的问题

1.陈旧的教育观念制约德育教育的开展。当前的语文教学中,更多的老师是考虑到让学生在每天的学习中,按照自己的教学计划知识的教学,而在教学任务中并没有明确的进行德育方面的教育,而且在考试中并不以此作为工作考核内容。因此,更多的语文老师在进行日常的教学后,就认为可以了,只要学生能记住所学的知识,并在考试中取得好的成绩,那么自己的.教学就是成功的。殊不知,当前提倡的素质教育史要学生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如果德育教育不到位,学生成绩再好,这样的教学也是失败的,因此,一些陈旧的教育观念制约着德育教育的开展。2.德育教育停留在语文的书本阶段与现实脱节。在德育教育中,其实要结合现实进行,例如在学习负荆请罪这篇文章的时候,许多学生可能对于本篇的人物关系搞不清楚,但是学习这篇文章的中心思想其实就是以和为贵。那么在进行德育教育的时候,老师完全可以将现实生活中的事情和这篇文章德育教育的中心思想相结合。以一个班级为例,以一个学习小组为例,只有大家相互尊重,看到对方的优点,相互团结,将一个班级的任务或一个学习小组的任务完成好,这样既能让学生好理解,同时也结合现实,学生也能从中得到德育教育,但是如果单纯的进行课文内容讲解,可能德育教育的效果会很差。3.德育教育缺乏整合资源。其实在进行德育教育的时候,不仅仅是课堂上通过教学内容进行德育,还可以通过多种方式进行德育教育,但是在很多学校,语文老师在进行德育教育的时候,更多的是利用手中的教材进行说教。这样形式单一,更偏向于说教的形式,在进行日常德育灌输中,往往让学生觉得枯燥无味,让学生没有学习的兴趣,这样反而降低学生接受德育教育的吸收程度,不利于德育教育的开展。

三、当前语文教学在德育工作中改进措施

1.转变当前的德育教育观念。要想更好的在教学中开展德育教育,就必须舍弃旧的教学观念,要以学生为中心开展德育教育,在教学中让学生作为学习的主体,老师作为指引和指导的角色开展相应教学活动。这样在教学中,学生才能产生浓厚的学习兴趣,这个时候,老师才能及时将德育教育灌输到学生的头脑中。这既能保证学生及时得到德育教育,又是符合当前素质教育的要求,可以说转变当前的德育教学观念,是很重要的工作。2.在语文教学中德育教育与实际生活相结合。在日常的语文教学中开展德育教育,更直接更好的办法就是和实际生活相结合,因为,只有于现实生活相结合,学生才能觉得更真实也更能接受,也利于德育教育的开展。例如在布置课外作业的时候,老师可以提倡学生帮助别人,可以提倡学生学雷锋做好事,教导学生拾金不昧,让学生从实际生活中做起,并写出自己内心的感受,作为作业交给老师,并同大家分享,做的好的可以得到奖励。这样与现实生活结合起来,让学生能从自身和身边得到德育教育,不断提升自己。3.整合德育教育资源开展德育工作。要想做好德育教育,就必须整合当前的教育资源,可以通过多媒体教学,播放一些德育教育短片,这样结合当前的教学内容,让学生更容易理解和吸收。还可以联合学生家长一起做好学生的德育工作,可以让学生回家给父母做家务,做按摩,让学生体验家长的不易,家长及时反映给老师学生在家的表现,整合家长资源,让学生充分提升德育思想。同时,还可以同友邻的学校的班级结为兄弟班级,通过多种的活动形式,例如不定期的组织互帮小组,相互帮助,体会到助人为乐做好事的愉悦感,让两个班级之间相互学习,相互提高,在学习中互助,在互助中提升。只有不断整合德育教育资源,才能多方面做好德育工作,才能让学生更加健康成长。

语文教学在小学德育工作的重要性论文 篇2

一、在指导阅读中渗透德育

在《教师读书的重要性》中教育家曾说:我们用读书获得的感情启示、评判。一旦品德的神经把一股激动之情渗透到心灵时我们便会获得主要的启示。”笔者的意图始终贯穿在全篇文章的字里行间, 有目的的, 有委婉的。只有通过老师绘声绘色的朗读指导, 才能悟理来, 产生情感的共鸣, 让学生受到教育。如讲授《卖火柴的小女孩》时, 我通过反复指导学生有感情地朗读卖火柴的内容和卖火柴时想的事两部分, 还指导学生朗读情感句。读着读着, 学生便自觉地对卖火柴的小女孩产生了深深的同情。接着又让学生对“死后的事”进行想象, 并讨论“她能和奶奶相聚吗”和“如果奶奶在, 会不会带卖火柴的小女孩回家, 为什么?”课文结尾为什么要这样写?通过朗读、讨论, 使学生深刻地认识到卖火柴的小女孩的悲惨命运是无法摆脱的, 因为当时是黑暗的旧社会。从而激发全体学生情感, 珍惜现在幸福生活。所以, 只要让儿童走用情去体验, 就会使学生沉醉在课文情境中, 自己的情感体会也会和笔者的情感产生共鸣。

又如我在指导学生朗读《火烧云》时, 我先放ppt, 然后指导学生转换角色:假设当时你在宽阔的地方, 看到这稀奇、壮观的火烧云, 你心里会怎么想, 怎么说?在学生充分与作者感情整合后, 我指导他们反复朗读, 自由回味, 使学生在脑中浮现出优美的景物, 读出自己真心的喜爱, 表达对祖国大好河山的赞美之情, 这时怎么能叫他不喜欢自己的祖国的山河。这种影响是真诚的, 虽不外露张扬, 却更长久有效, 如春雨, 深入学生的心田。这样的思想品德教育, 不再是生硬的, 而是起到了润物细无声的境界。这就是我们教学的目标内涵。

二、认真研究学生, 言传身教, 身体力行, 深化德育效果

学生是学习的主人, 不应该以教师的宣教代替学生的德育实践。只有重视学生自己的体验、感悟和理解, 语文教学中的思想品德教育才能被学生自主接受。因此, 我们要认真分析、研究学生, 区别对待, 根据学生自身的心理状态、年龄特点去进行教学, 将德育教育放到教学中。在语文课堂活动中, 引领学生积极主动去加深理解和体验, 去感悟去思考。

三、领悟中的德育教育

小学语文课堂教学中, 老师是引路人, 在讲课中, 将各类知识、英雄故事等内容融入进去, 可以在润物无声中培养学生热爱祖国的大好河山、热爱大自然的情感, 懂得做人做事的道理。

(一) 揭示题目中浸润德育

题目, 是课文的眼睛, 也是课文思想内容的聚焦。因此, 抓住眼睛, 揭示题目的内涵, 既有利于学生对课文内容的大致理解, 又有利于学生受到良好的思想品德教育, 还能激发学生学习文章的兴趣。小学六年级语文上册有篇课文:《中华少年》, 老师可以询问同学们看到这个题目后, 想到了哪些中华少年的故事, 同时可以朗诵梁启超的《少年中国说》激发学生的自豪感和上进心。

(二) 分析词句中浸润德育教育

笔者的感情和观点总是藏在课文的词句之中。因此, 我在教育教学中, 经常引导学生分析和李杰课文的词句, 借以挖掘其中包含的思想内容, 可以更好地渗透品德教育。五年级上册《大瀑布的葬礼》结尾有这样一句话:我们深知, 大地不属于人类, 而人类是属于大地的。这句话简明扼要, 又发人深省的阐明了人与大地, 与整个大自然的关系, 可以引导学生通过对这句话理解, 产生对大自然的敬畏之情, 对生命的热爱之情, 对生活的积极乐观态度。

(三) 在导入中浸润德育

“好的开始是成功的一半”, 这句话是有道理的, 他不仅告诉了我们应把握好教学更应把握好教育。对此, 我们更应大力渲染开门红的课堂教学艺术, 使思想品德教育知识浸润“精而细”, 恰到好处。因此, 设计生动、幽默的导语, 通过生动的导语感染和教育学生。如:在《圆明园》一文教学中, 我先出示ppt, 向学生介绍圆明园原来的美丽景色, 并提问:到园内看一看, 走一走?”这样的导语既激发了学生学习的兴趣, 又对学生进行了爱国主义教育, 使学生们为我国古代劳动人民的聪明才智感到骄傲与自豪, 从而培养了学生强烈的民族自豪感。

在大力宣扬素质教育的当下, 对小学生进行思想品德教育显得尤为重要。为此我们每一位小学语文教师均应负担起既教书, 又育人的重任。

语文教学在小学德育工作的重要性论文 篇3

关键词:德育   重要性   问题   途径

DOI:

10.16657/j.cnki.issn1673-9132.2016.09.254

道德是一个人的灵魂,更是一个民族的灵魂。要振兴中华民族,实现中国梦,就必须将道德修养教育从小学生抓起。学校作为教育机构,就必须承担起塑造学生人格的伟大使命。尤其是小学语文教学,更是担负着对小学生的理想教育和科学兴国教育,培养劳动为荣、尊师守纪、助人为乐、拾金不昧、尊老爱幼的传统美德和为人民服务的社会主义道德的重大任务。怎样才能使学生在小学时代就建立正确的道德观、价值观、人生观、世界观,是现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刻不容缓的研究课题。笔者作为多年的小学语文教师,结合工作实际,谈一谈自己对这个问题的认识。

一、在小学阶段进行德育教育的意义

(一)德育扎根于中华传统文明中,是中华民族的灵魂

中国具有五千年的灿烂文化,德育内容广泛、深厚,对整个中华民族的发展起了重要的支撑作用。通过研究世界各国的发展史,不难发现,不管是雅典文明,还是希腊文明,在历史的长河里,都已经死去。而只有中华传统文明,五千年来不曾中断,虽然朝代更迭,但是,中华文明的精华与核心不曾丢失,而是在民族融合与冲突中愈发精致与悠久。因此,传承中华名族的优秀传统,吸其精华,弃其糟粕,让优秀的文化在人民中更好地传承下去,发扬中国的灵魂,是我国在小学教育的一项重要工作,不容教学家们忽视。因此,在现在的语文教学中对小学生进行传统的德育教学,必将有利于传统优秀文化的继续传承与发扬光大,培养出来的国家栋梁才能更适合新时期的需要。

(二)小学生阶段的德育教学事半功倍,至关重要

小学生是祖国的花朵,肩负着中华民族振兴和强大的重任,可以说,小学六年,作为人的发展的一个基础时期,其思想极为纯洁,犹如一张白纸,在这个阶段,对学生进行德育的启蒙教育,就好比在一张白纸上作最美的画作,操作起来更为得心应手。所以,在这一时期,通过教师的努力,引导这些懵懂无知的小学生建立起正确的道德意识、道德理解、道德判断及道德品质等是极其必须的。

(三)正确的道德观是立足社会的根本

随着社会的快速发展,为社会培养具有综合素质的人才具有重要的意义。21世纪,越来越重视的是各方面都优秀的综合型人才。学历已经不再是学生成功的重点,具有中华民族优秀的道德观才是最重要的。学习的重点不再是掌握知识,更多的是应该要学会如何做人。学会生存,学会创造,学会什么是正确的道德观念,才能满足现代社会需要。只有建立了正确的道德观,才能真正地立足社会。

二、德育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存在的几个问题

自古至今,德育教育一直贯穿在对幼儿的基础教育过程中,但是随着社会的发展,过去的德育教育已经不适应当前对学生的培养了。主要表现在:

(一)德育教育方法陈旧

在现阶段,小学德育教学方面的不足主要表现在以下三个方面:

1.德育教学观念陈旧,对德育教育的功能认识还不成熟,在教学上很难达到一定成效;

2.教师队伍的专业素质不够全面,大部分学校都是语文教师进行兼职,对学生进行德育教学,这就意味着语文教师必须要不断强化德育方面的知识培训;

3.德育教学方法陈旧,教师往往通过对学生进行枯燥的德育讲解,对学生灌输很多的大道理,而忽视小学生的学习心理,从而不能引起对学生对德育的学习兴趣,因此,我国的德育教学也处于十分落后的状况。

(二)德育教育脱离实践

在人们的日常生活中,德育其实一直伴随左右,人们通过自己的亲身体验不断实践和发展着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才能有如此系统化的、内容丰富的中华民族的德育体系。如果小学阶段的德育教育脱离了实际生活,德育教学就显得非常苍白,空洞无力了。但是,目前在我国的小学德育教学过程中,很少有学校会给小学生提供深入社会实际体验的机会。他们总是顾虑重重,因为担心对孩子们的人身安全,害怕万一出了事,承担不起责任。所以,德育教育仅仅局限在课堂上。纯理论的说教,在小学生们有限的理解力下,根本起不到实质性的宣传作用,完全是泛泛而谈。

三、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加强德育教育的主要途径

(一)充分利用教材,拓展德育教育的内容

语文教材中的每一篇文章都是精心挑选出来的,或是抒情感人的故事,或是英雄豪迈的章节,或是尊老爱幼的桥段,或是爱国守家的诗词,如果在教学过程中通过声情并茂、图文音频的形式给学生讲解展示出来,一般都能引起学生思想情感上的共鸣,所以充分利用现有教材是对学生进行德育教育的最佳途径。在备课时,教师就应积极主动地挖掘教材中的德育思想,将德育教育贯彻课堂教学。

(二)利用情景模拟,强化德育教育的影响

逼真的情景模拟,也是强化小学德育教育的重要手段。但是在当前的课堂教学中,小学德育教师所创设的情境往往过于简单,学生没有太多的自我思考空间。在课堂教育中创设符合学生年龄特点的比较为学生接受的道德情境,通过引人入胜的场景设置,把学生的注意力带入到教师所创设的情境中,让学生身临其境地参与情景教学过程,能够更好地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比如,在讲到助人为乐时,教师可以引入更加具体可感的事例,如小学生扶起摔倒老人被讹诈的事例,在课堂做一个实景模拟,让学生真实感受一下助人却被讹诈最后又被肯定受到奖励的过程,通过真实的情感体验,对学生的影响肯定会更大。

(三)发挥教师魅力,提高学生对德育教学的兴趣

德育课程是一门理论与实际联系非常紧密的课程,教师在其中占据着重要地位。作为小学语文教师,必须要有言传身教的深刻意识,通过自己日常生活中的一举一动,身体力行地向学生展示德育的魅力,提高教师的个人魅力,能够更好地吸引学生参与其中,让学生感受榜样的力量。还要按照教师职业道德严格要求自己,以建立民主、平等、和谐的师生关系为突破口,以高尚的精神塑造人、以渊博的知识培养人、以科学的方法引导人、以高雅的气质影响人。让每个学生都能够感受到生命的尊严,让每个学生都能感受到爱,去爱自己、爱周围的人。教育家陶行知先生以“授之以鱼不如授之以渔”简单而又精辟地概括了教育得法的原则。

总而言之,小学生的德育教育任务艰巨,关键在于教师的引导和榜样示范作用。尤其是作为小学语文教师,承担着更多的人文教育和传统文化传播的责任。虽然道路崎岖坎坷,但我们有理由相信通过广大的语文教师的不懈努力,一定能够冲破障碍,耕耘出一片更为广袤、肥沃的田园春色。

参考文献:

[1]冯磊.小学语文教学中德育渗透的实践研究[J].内蒙古师范大学,2013(5).

[2]高晓梅.如何在小学语文中渗透德育教育[J].才智,2013(2).

[3]邱玲.试论如何在小学语文教学中渗透有效的德育[J].赤子,2013(8).

语文教学在小学德育工作的重要性论文 篇4

【摘 要】阅读教学是小学语文教学中不可缺少的教学部分,在语文学习过程中,阅读教学对于语文教学质量的提升具有举足轻重的作用。它是一种直接、有效的教学方式,也是提升学生们语文素养的重要途径。因此,阅读教学成了教师们一直研究、探讨话题。

【关键词】阅读教学 小学语文 重要性

中图分类号:G4 文献标识码:A DOI:10.3969/j.issn.1672-0407.2017.13.094

小学语文的教学,不像中学语文那样复杂,主要是以基础知识和阅读教学为主。而阅读教学在小学语文教学中,所占用的时间可以说是最多的。因此,小学语文教学效果以及水平的提升,在很大程度上与阅读教学的效果有关。小学阶段的语文基础教学中偏重语言表达、汉字书写等方面,良好的阅读教学可以很好地提升学生们的汉语表达以及语文素养。随着新课改以及素质教育的推进,语文教学中对学生们的阅读教学要求越来越高,可以更好地体现出学生的新素养。笔者根据近几年的小学语文教学经验,浅谈阅读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重要性。

一、小学语文阅读教学的目标

新课标下,小学语文的阅读教学目标不断的发生着新的变化,更加多元化、创新化,要求也不断地提高。除了要掌握一些基本知识、概念、词句外,还要不断提升学生们的情感素养、价值观念、语文素养等方面。

小学语文作为一门语言性学科,很大程度上带有一些情感色彩,需要学生们有感情的学习。而阅读性教学的主要任务,是在培养学生们一些基本的阅读技巧外,还要注重学生们一些阅读素养的形成和提升,能灵活的运用所学的知识进行文章鉴赏,提升学生们一些内在的文化修养。通过课堂上的阅读教学来延伸学生们阅读习惯的养成。这是阅读教学中最核心以及最重要的教学目标。

二、阅读教学的重要性

(一)阅读教学可以很好地培养学生们搜集信息、认识世界

教师们在课堂中开展有效的阅读教学,基本上都是从课本上精选文章进行阅读方法的讲解,这个过程是师生共同参与的。教师们引领学生们先去预读文章,让学生在阅读的过程中,边读边筛选一些重要的信息。这个过程有效地锻炼了学生搜集信息,提炼信息的能力,可以很好地让学生们进行接下来的学习以及问题的作答。同时,阅读文章,搜集有效信息的过程可以很好地推动学生们去认识文章中的世界,文章大都是对现实世界的一种直接或间接描述,可以很好的让学生们去认识世界。不同的文章写作风格不一祥,写作内容也各有差异,表达的主旨思想也是不一祥的。在阅读不同的文章时,可以让学生们学到不同的知识,从中认识不一样的世界,形成自己的见解和看法。

(二)可以让学生们的思维和心理得到有效的发展

在小学语文的阅读教学中,通过对阅读材料的预读以及信息的提炼,可以很好的促进学生们思维能力的培养,而一些优秀的文章,学生们在进行阅读时,可以很好的促进学生们心理的健康发展。因此,有效的阅读教学对学生们的心理成长,以及思维能力的提升有重要的作用,这是近几年大力倡导阅读教学的重要原因之一。小学生的思维能力一开始是比较低的,而要想让学生们的思维能力得到有效的训练和提升,就得要抓住提升的关键点,而阅读教学正是这个有效的关键点。因此,教师们在日常的教学中,要注重对学生们阅读能力的培养,从而促进学生们思维模式的不断变化和提升,使其心理得到健康的发展。

(三)可以提高学生们的道德情操以及审美情趣

小学生们在阅读教学中需要教师的指引和帮助,他们还不具备选取优秀阅读材料的能力。因此,需要教师们帮其选取或者给予建议,这样学生们除了学习课堂上的一些优秀阅读材料,还可以在课下自行阅读一些优秀文章。教师们交给了学生们如何进行有效的阅读后,那么学生们就会提高自己的阅读效率,在阅读优秀文章的过程中会不自主的汲取一些优秀文化,也就潜移默化的提升他们的道德情操以及审美情趣。优秀文章的阅读可以给予学生一些新的看法与思考,可以让学生们学习先人或者作者的优秀思想,间接性的促进自己精神世界的丰富以及审美情趣的提升。很多思想品德以及审美标准都是在阅读中逐渐形成的,人的观念意识的形成,除了自己的亲身体验与经历,就是在学习和阅读中形成的。这种影响是长久深远的,对人的行为的影响也是显而易见的。

(四)是强化识字、写作、语言表达的重要手段

阅读材料中很多都是一些常见的词句,小学生们处在学习语文的初级阶段,正是打好基础,学习汉字的时候,也是形成自己语言风格以及表达方式的关键时刻。在这个时间内,学生们进行有效的阅读,可以很好的帮助他们回忆自己学过的汉字以及语句,扎实的进行?忆和学习。优秀材料的阅读中必然会有很多优秀的语句以及段落,小学生们在老师的指导下,可以很好地进行优秀材料片段的选取和背诵,通过鉴赏一些优秀文章的片段,可以很好地提升学生们在写作中的表达和词句的运用。写出一篇优秀的文章并不是很容易,这需要学生们平时的日积月累,需要学生们不断阅读优秀文章,借鉴他们写作的语言、风格和思路。

三、有效阅读的技巧

首先,要激发学生们学习语文的兴趣,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因此,教师们要采用灵活多样的教学手段进行教学,不断激起小学生们喜欢阅读的热情,这样才能长久、有效地促进学生们高效的阅读。其次,教师们要转变教学观念,由主要自己授课,转变到让学生们自主进行学习。在教授学生们一些学习方法和技能后,留给学生们充足的时间进行自主学习,充分发挥学生们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并能够及时地进行教学方法的调整,制定出更适合学生们进行阅读学习的教学方法。再次,要帮助学生们选取一些优秀文章进行阅读,教师们毕竟是有经验的,他们大都知道哪些书本和文章是优秀的。因此,教师们的建议可以防止学生们花费过多的时间去选取阅读材料,甚至可以减少学生们乱读文章的可能性。最后,教师们要充分利用好课上的阅读教学,因为,课上的阅读教学可以很好的帮助学生们,学习如何有效阅读以及阅读的一些技巧。学生们在掌握了阅读的基本方法和技巧后,就可以在课下自己高效的进行阅读,提升自己的阅读技能以及个人的语文修养。

四、结束语

语文教学在小学德育工作的重要性论文 篇5

摘 要:小学作文教学是小学语文教学中的一大难点,小学语文教师认为它是一个十分棘手的课题,也是让学生们最头疼的一门功课。作文是小学生语文综合能力的集中体现,所以小学教师必须重视这个问题。阅读是打开小学语文教学的一把金钥匙,课外阅读是小学语文教学中不可或缺的一种教学方式。

关键词:课外阅读 小学作文教学 重要性

在小学作文教学的过程中,最直接最根本的方式莫?^于让学生积累素材,为写作打下良好基础,而课外阅读是小学生积累素材最直接也是最有用的方式,可以说,课外阅读在小学作文教学中有着独特地位,起着不可替代的作用。本文凭借本人多年的语文教学经验,对课外阅读在小学作文教学中的作用做出了简要概述。[1]

一、目前小学作文教学的缺陷

1.学生缺乏写作兴趣

长期以来,人们有一种错觉,认为在课堂上发挥主导作用的是教师滔滔不绝的讲解,学生安安静静地听讲,教师连珠炮般的提问,学生如流水般地应答。当然,教师的“讲”与“问”是需要的,特别是在关键处,教师的精讲、精问往往起了画龙点睛的导向作用。但不能走极端,尤其是在小学作文的教学中,教师滔滔不绝的讲解,往往起不了很大的作用。作文注重的是学生心灵深处的感受和学生不一样的创新思维,传统的授课模式只会限制学生的思维,减少学生对于写作的兴趣。所以,再课堂的教学中,老师要正确的引导学生们敞开心扉,来表达自己的真实情感。而在传统的作文教学中。教师口干舌燥的在课堂上教学生们如何立意,如何选材,如何构思,但仍有大部分学生仍然得不到要领,写出来的作文千篇一律,毫无特色可言。[2]

2.授课模式过于形式化

随着教育体制改革在不断的革新,当下有许多语文教师对新一代的教育体制改革理解的还是不透彻,只是单纯的依照一成不变的授课模式完成授课。一学期下来,学生已经完全了解到老师的授课方式,老师上课先干什么,再干什么,学生们都能猜测的一清二楚。这就是老师授课方式上的缺陷,始终以“自助、合作、探究”一条龙的流程贯穿整个课堂。这样的方式让学生上课有底气,知道老师这节课要讲什么内容,但也会让许多学生钻了空子。因为知道了老师这节课要讲什么内容,所以导致学生们上课不好好听讲,从而降低教学质量。而如果从课外阅读的方式进行小学作文教学,就会引起学生们的兴趣,让学生在阅读中学会自学,在阅读中学会探索。

3.学校、家长观念滞后

直到今天,有不少学校家长都存在着一个认识上的误区,总觉得孩子们看课外书是看“闲书”,他们恨不得孩子每分每秒都在听写、背诵、写作文„„似乎只有这样,学生们的语文写作水平才会提高,这种想法,是非常不对的,例如,如果让学生每天用半小时时间抄3遍字词,以确保听写不错一个字和让他们每天用10分钟来努力地练习难字,再用20分钟读课外书,哪个的办法更有效。显而易见,每天花30分钟的时间来练字,学生们对于完成任务会很敷衍,但如果是让他们做自己喜欢的事,他们就会百分百认真对待。

二、课外阅读的益处

1.开阔视野,增长知识

课外阅读不仅可以使学生开阔视野,增长知识,还可以培养学生良好的自学能力和阅读能力,增加自己的知识面,扩充视野。记得有个成语――开卷有益,打开书本,总会有用处的,既然如此,那么小学生就应该多看书,尤其是课外书。如果小学生总是闷在学校的教材里,没有时间看课外书,就会产生厌学的情绪,既然开卷有益,那么何不让小学生多看点课外书,增长增长知识。就连司马光的《资治通鉴》里也有写到,做人要多看书,才能成为有用的人才。

2.培养学生正确三观

那些富有人文精神的书籍,那些主人公具有美好品格的书籍,很容易和读者的心灵产生共鸣,例如,读鲁迅的书,会被鲁迅的座右铭“早”而影响;读李白的诗,会被李白“君不见黄河之水天上来,奔流到海不复回”的气魄所倾倒;读《钢铁是怎样炼成的》,会被主人公保尔不向命运屈服的钢铁般的意志所折服;读海明威的《老人与海》会被文中老人桑提亚哥的“硬气”所折服„„这些积极向上的精神会学生们的心灵产生影响,有助于学生们形成良好道德品格,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

三、课外阅读在小学作文中的作用

1.培养学生学习兴趣

在学习中,小学生的自控能力比较差,他们很难长时间的去完成某件事,因此,教师要在授课过程中要注重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学生爱上学习,不在视学习为负担。而培养学生课外阅读能力,对于学生们来说是非常感兴趣的一项活动,所以培养学生们的阅读习惯,对于培养学生写作能力来说百益而无害。

2.开拓学生思维

莎士比亚曾经说过:书籍是全世界的营养品,广泛的阅读书籍会让学生们的视野变得更加开阔,思维变得更加活跃。培养学生课外阅读的兴趣,会让学生在写作的过程提升想象力。所以教师、家长要改变以往对课外阅读的片面了解,要认识到:学生读的书越多,知识面就越广,思维能力就越敏捷。写起作文来就会得心应手,从而可以提升对学习语文的兴趣。

3.积累写作素材

“书到用时方恨少”,这句诗中“少”字有两个含义,一是读的书少,二是记住的少。读的书少,是由于学生们只读的是课内的书,没有涉及课外书,记住的少是因为课内书是一成不变的,学生对其不感兴趣。所以说学生读的课外书籍少的,那么学生在生活中会存在说过、写作文时没有可以利用的词。如果让学生多读点课外书籍,多积累些好词好句,日积月累,待到自己说话、写作文时便能呼之即出,信手拈来,随心所欲,左右逢源。

结语

小学作文教学一直是小学教育中的一大难点,但小学作文教学在小学语文教学过程的地位却十分重要。所以必须要加强学生们的写作能力。在小学作文教学过程中强化课外阅读的重要性,能够有效促进小学生写作素材的积累与学生对于学习语文的兴趣。在阅读的过程中,还能开阔学生们的思维能力。课外阅读是培养学生写作能力最直接也是最有效的一种方法,也是最容易被教师、家长忽略的一种学习方式,所以课外阅读在小学语文作文教学中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值得被长期落实。

参考文献

语文教学在小学德育工作的重要性论文 篇6

小组合作方式在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的重要性

新疆石河子总场第一小学 姜玉玲

在语文阅读教学过程中教师要重视学生对文本的感受,要推动学生对阅读文本的自主学习能力,这种能力在个人探究与小组合作相互结合的学习方式中最能培养出来。

一、小组合作的内涵及误区

小组合作学习方式是指学生为了完成共同的任务分成若干个以小组为单位的学习群体,在小组内有明确的责任分工,依托整个小组的成绩来获得课堂认可的互助性学习方式。学生在小组活动过程中相互配合,相互支持,通过合作来提高学习效率,达到学习目的。小组内的合作以及小组间的竞争可以调动学生的学习热情,增强学生与人合作的意识,促进班级风气和教学效果的改善。

但是在目前的语文阅读教学中教师虽然也有促进学生进行小组合作学习的意识,但部分教师对这一概念的认识过于简单,甚至产生了曲解的现象,对小组合作的认识存在一些误区:

1.教师对学生群体分组没有科学有效的规划,造成小组之间综合能力差距过大,不利于班级的有效竞争。

2.学习小组由于缺乏教师的相应指导,导致组员之间缺少合作意识,优等生直接忽略掉另外基础不好的合作伙伴而展示自己,无法进行有效的互助合作。

3.教师在小组合作的课堂中缺乏明晰有效的任务设计,或者设计的.学习目标不明确,或者教师设计的问题过于简单而没有讨论价值等等,都会导致降低课堂效率。

4.缺乏相应的小组合作评价方式,学生对小组合作的学习方式的兴趣不能被激发,导致难以持续开展小组合作学习方式。

只有更好地认识到小组合作的内涵才能避免误区中出现的种种现象,才能真正发挥小组合作在语文阅读教学中的优势。

二、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的小组合作策略

小组合作策略在阅读教学中是一种科学有效的学习方式,不仅需要学生的全身心投入,同时需要教师在小组合作学习过程中做好必要的准备和指导。下面笔者就长期以来的观察及实践对小组合作学习方式设计了几点策略。

1.课前对小组合作这一学习方式做足准备。 小组合作策略需要学生投入兴趣并且需要具备极强的自主学习能力,但是具体到小学语文阅读教学的课堂上,学生群体的低龄化则需要教师在小组合作过程中充分做好安排和指导。首先,科学分组需要全面考虑性别、性格、成绩优劣的差距,还需要考虑到组内成员的语文优势以及纪律状况等,从而保证小组成员之间的互补性以及小组之间的公平性。其次,培训小组成员的小组团队意识,争取做到分工明确并且组员有极强的团队意识。最后,培训并鼓励学生大胆积极地参与小组合作学习,能够使学生在小组内积极探讨、分享以及协作。

2.小组合作学习过程中的策略探究。 小组合作学习的优势在于每个学生在自主学习的同时又相互交换成果,从而在整合过程中逐渐走向完善。针对小学生的小组合作有效开展,需要教师对小组合作适当地进行设计任务、观察指导过程,并适当提示等,协助小组负责人完成学习成果的整合。

3.小组合作学习的评价策略探究。 教学中的评价方式应当随着教学方式的不同而出现不同的变化,在小组合作学习方式中,评价内容和评价方式都要与其相适应。教师的评价内容不应仅局限于学生的认知方面,学生在小组合作学习中是否积极参与,在角色扮演中情感和态度方面的展现,小组成员间的团队协作精神以及小组的创新能力等都应该是被评价的内容。同时在评价方式方面应当实现评价主体的多元化,除教师参与评价外,还需引入组内评价以及小组间互相评价等方式,让学生参与到评价环节中不仅让学生有了充分的参与意识,而且还可以让其在评价中取长避短,见贤思齐。

语文教学在小学德育工作的重要性论文 篇7

关键词:小学班主任,德育教育,安全教育,重要性

德育教育和安全教育是目前小学教育工作中的重要内容, 在小学班主任工作中有着极为重要的作用和地位。因此, 小学班主任必须要加强对德育及安全教育的重视, 积极提高德育教育和安全教育的工作成效, 从而更好的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三观”意识, 提高他们的安全意识和自我保护能力, 进而更好地保障小学生健康快乐地成长。

一、德育教育和安全教育的重要性

德育教育和安全教育在小学班主任工作中有着极为重要的意义和作用, 具体来讲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 帮助小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人生观和世界观

德育教育即是对思想品德的教育, 小学生由于年龄较小, 其思想观念尚未成型, 小学班主任在这一阶段开展德育教育, 能够让小学生在思想认识上形成正确的方向, 帮助他们树立正确的价值观、人生观和世界观, 提高他们的个人品德和素养水平, 塑造他们的优秀人格。

2. 能够帮助班主任更好地与学生沟通交流

小学班主任在对学生进行德育教育时, 即是一个教育的过程, 也是谈心的过程。在这一过程中, 班主任可以将学生放在平等位置上, 以朋友的身份通过与学生进行深入的交流互动, 使他们学习、认识和理解做人的道理以及为人处世的李杰方法, 让学生在平等、轻松、愉快的环境氛围中培养良好、正确的做人做事行为。

3. 能够提高小学生的安全防范意识

小学生的年龄小、判断力低, 对社会及周边环境的了解认识不足, 使其对自身安全的防范意识匮乏。小学班主任通过对学生进行安全教育, 让小学生更加充分、全面地了解和认识周围环境以及日常生活中潜在的一些客观或人为造成的安全隐患问题, 提高他们的安全防范意识。同时, 还能够有效培养和提高小学生在应对危险问题时的反映能力和自救能力, 进而更好地确保小学生的生命健康安全。

二、小学班主任德育及安全教育工作现状

1. 德育教育缺乏科学合理的目标

小学班主任在开展德育教育时, 有时为了调动小学生的兴趣和积极性, 其设定的目标往往存在“高、大、上”的特点, 诸如“为实现共产主义而奋斗”“十年后的我”等一些华而不实、徒有其表的理想设定屡见不鲜, 使得小学生在自主学习成长过程中琢磨不透、无从下手, 德育目标过高、过空、过重, 不仅不能让学生树立正确的三观意识, 激发学生奋斗精神, 往往容易打击到学生自信心, 造成事倍功半的效果。

2. 安全教育内容滞后

目前, 小学班主任在开展安全教育时, 其内容往往同几年前的内容一样或变化不大, 在教给小学生的安全防范技巧以及危险事故应对方法上相对落后, 无法跟上当前快速变化的社会发展需求, 导致所教授的技巧方法同实际情形不符, 其实际效用不大。

3. 教育渠道相对单一

目前, 在小学生的德育和安全教育中, 虽然学校、家庭和社会均起到了一定的作用, 但由于三方缺乏及时、有效的交流沟通和协调配合, 导致德育及安全教育的效果不大, 学校在德育教育中的合力作用被大大削弱, 而社会和家庭中的一些消极因素, 也严重影响到学校德育教育和安全教育的效果。

三、加强小学班主任德育及安全教育工作的措施

1. 班主任要强化与学生之间的密切沟通

小学生的自我意识弱、心里承受能力差, 容易受到外界因素的影响。因此, 班主任在开展德育及安全教育时, 要把握好言语及行为方面的艺术技巧, 以平等、轻松、愉悦的态度对小学生进行相关教育。在纠正学生错误时, 要在保障其自信心和自尊心的前提下, 耐心、和蔼地提出并纠正其错误, 在沟通过程中注意交流的方式方法, 从而真正走进学生心里, 提高德育及安全教育的效果。

2. 班主任要积极提高自身素养

小学班主任要通过学习、实践, 不断提升自身的素质能力和修养水平, 着重加强自身在言语行为方面的修养, 以身作则、言传身教, 为小学生做好榜样带头作用, 在潜移默化中达到教育的目的。

3. 加强教育的社会实践性

小学班主任在开展德育教育和安全教育时, 除了要进行单纯的理论知识教育外, 更要结合日常生活和社会实践活动, 通过“献爱心”“助人日”“义务劳动”“安全小卫士”等社会活动对小学生进行更加直接、灵活、丰富的实践教育。

四、结语

总之, 德育教育和安全教育对小学班主任工作有着极为重要的作用和意义, 应该予以重点关注和加强, 不断提高德育教育和安全教育的成效水平, 充分发挥它们在小学教育中的积极作用, 从而更好地提高小学生的思想品德素质和自我安全意识, 尽可能地杜绝和减少安全事故的发生, 保障小学生健康成长。

参考文献

[1]贾红玲.小学班主任的德育教育工作永远在路上[J].中国校外教育, 2015, (12) :23-24.

[2]商文敏.小学班主任有效开展德育工作研究[J].教育教学论坛, 2014, (38) :83-84.

[3]王国勇.浅析小学管理中的德育教育和安全管理问题[J].学周刊, 2014 (36) :129-130.

[4]刘少飞, 宋立梅.小学班主任对学生进行德育教育的方法[J].学周刊, 2013, (25) :187-188.

语文教学在小学德育工作的重要性论文 篇8

【关键词】德育教育 小学英语教学 作用研究

小学生是祖国未来的希望,他们是否得到正确的教育直接关系到他们未来的品格。德育不仅影响一个人的品质,更会影响到整个社会的风气。小学生只有得到正确的引导教育才能健康的成长,只有讲道德,长大后行事才会光明磊落,帮助整个社会向上发展。“玉不琢,不成器”,在小学阶段儿童不能非常明确的分析出是非黑白、判断对与错,这个阶段的儿童可塑性非常强,会按照教育方式与生活环境的不同而培养出不同的生活习惯,可见小学生的教育尤为重要。

一、什么是德育教育

1.德育的含义。中华传统美德被世界各国所认同,并纷纷效仿。小学德育即学校对小学生进行思想品德教育。它是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奠基工程,是我国学校社会主义性质的一个标志,从属于共产主义思想道德教育体系,它贯穿于学校教育教学的全过程和学生日常生活的各个方面,参透在智育,体育,美育和劳动教育之中。在小学教育中居重要地位,它与其它各育相互促进,相辅相成,对捉进学生全面发展,保证人才培养的正确方向,起着主导作用。

为提高整个中华民族的思想道德素质,培养学生初步具有爱祖国、爱人民、爱劳动、爱科学、爱社会主义的思想感情和良好品德;遵守社会公德的意识和文明行为习惯;良好的意志、品格和活泼开明的性格;自己管理自己、帮助别人,为集体服务和辨别是非的能力,为使他们成为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社会主义公民,打下初步思想品德基础。

2.小学生的德育教育。小学德育主要是向学生进行以"爱祖国、爱人民、爱劳动、爱科学、爱社会主义"为基本内容的社会公德教育和有关的社会知识教育(包括必要的生活常识,浅显的政治常识以及同小学生有关的法律常识)。着重教育学生心中有也人、心中有人民、心中有祖国,着重培养和训练学生逐步养成良好的道德品质和文明行为习惯。

德育教育是学生在学校所受教育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对于在人生之路上刚刚起步的小学生来说更是显得尤为重要。孩子幼小的心灵纯洁得犹如一张白纸,我们为人师者不但要用科学知识武装他们的头脑,更要教他们懂得什么是真、善、美,什么是假、丑、恶,引导他们用稚嫩的小手描绘理想的蓝图。

二、小学英语课堂教学中渗透德育教育

学校是直接对孩子进行教育的主要环境,班级里的氛围直接影响到孩子的发展。为了获得可持续化发展,德育教育要摆在所有道德教育的首位。小学生的德育教育也是一项长期的工程,在这段时间里,人们也发现了很多的问题,如管理方式不科学、管理过于书本化、管理过于单一等。德育教育是对中华传统美德的一种传承,德育教育在我国传统美德中占据着非常重要的地位,体现出我国的优良传统文化。是我们为人处事的根本,也是我们判断一个人可靠程度的重要准则。德育教育是适应现代社会的必然要求,针对当今社会的发展,小学生的德育教育问题已经极大的引起了国人的注意。德育教育是塑造学生优良品质的前提,在当今社会,外表上的美已经不再真实,只有心灵上的美才是不可更改,不能表演出来的。只有正确健康的心理素质,把小学生培养的有理想、有文化、有道德、有纪律的优良品格才能更好地帮助我国社会的发展,让我国的综合国力稳步提高。德育教育是发展社会主义的必然要求,德育是社会主义经济发展的前提,也是社会主义稳固、可持续性发展的内在需求。

小学生的德育问题是我国当今社会要解决的首要问题。小学生的德育教育不能仅看当前,要有长远的规划,不能仅通过知识灌输教育学生,要从细微处下手。小学生的德育教育是一个长期的过程,需要学校、老师、家长、学生等多方面的共同配合完成,不能一蹴而就。在班级,老师要起到良好的表率作用;在家里,家长也要时常对孩子进行思想教育,跟学校配合,达到培养孩子有优良品质的共同目标。要让孩子生活在一个充满道德的环境里,这样孩子受到良好氛围的熏陶,自然而然就会把道德放在首要位置。德育是中华民族的优良传统美德,我们要以德为本,将中华传统美德发扬光大。

正如孙云晓所说:“教育的核心不是传授知识,而是培养健康人格,或者说教会学生做人。”有时候我们小学英语老师如果能充分利用平时的课堂教学有意识地对班里学生进行思想教育的指引,坚持教书与育人相结合、相统一。在小学英语教学中,我会充分利用现有教学资源,对学生进行思想教育。例如在讲人民教育出版社出版的义务教育教科书PEP小学英语三年级下册第二单元My family Part B Let's talk.一课中,告诉学生要尊敬长辈,孝顺父母,“百善孝为先”。我们教师的示范教育也不容忽视。大教育家孔子曾说过:“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虽令不从。”

参考文献:

[1]林立.小学英语教学研究[M].首都师范大学出版社,2004(5).

语文教学在小学德育工作的重要性论文 篇9

在小学教学中引入传统文化教育的重要性

科右前旗古迹小学教师:祝凤宇

目前,全国许多小学都已经将经典诵读纳入了学校教育体系,数学课程应致力于学习数学素养的形成与发展,应培育学生热爱祖数学的思想感情。在教学中引入传统文化教育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那么如何在数学教学中引入传统文化教育,充分发挥其作用呢?笔者认为:教师必须了解开展传统文化教育的重要意义,了解小学数学教材中关于传统文化教育的内容,能灵活运用其古代数学知识教材,如《九章算术》,《海岛算经》圆周率的计算等,开展丰富多彩的传统文化教育。

中华传统文化带有鲜明的过去时代的烙印,它创成于本民族祖先,带有自己民族的色彩,值得我们学生重视、传承与发展。对一个国家一个民族来说,传统文化教育非常重要。学习传统文化,能增进学生的思想道德修养,能丰富学生的生活状态。在科举时代,基础教育读物也体现出较强的实用性、工具性和传统性。这些经验和资源为中华传统文化教育的研究提供了借鉴与帮助。在中国,“文化”亦是一个古已有之的词汇,其涵义为“以文教化”,侧重的是对人的性情的陶冶、品德的教养等精神领域的活动。这一功能在今天更多的是依赖教育机构来实现。一.传统文化是指那些历史沿传下来的思想、文化、道德、风俗、艺术、制度以及行为方式等,它们浸润于我们的日常生活中传承发展生生不息,成为了我们德育工作永不枯竭的教育素材。对于现代社会而言,传统文化无疑是一份宝贵的历史遗产,是整个民族文化的基础部分。小学实施“中华传统文化教育”的宗旨即在于通过有目的、有计划、有层次地对学生进行中华传统文化教育,帮助学生深入了解中华民族的传统文化,弘扬民族精神和创新精神,培养学生的爱国主义情感,为学生的可持续发展奠定深厚的大中华文化底蕴。

二.在中华传统文化校本课程进入课堂的基础上,学校还在将中华传统文化因素融入学生德育实践,营造校园人文氛围上做了不少的探索,积累了一些学生活动方案和效果反馈,所有这些都为本课题“开展中华传统文化教育,探究学生人格塑造的有效途径”的实施提供了丰富的素材,中华传统文化的教育总目标是“使学生学习核心的传统美德和文明礼仪,建立公民意识和国家意识,辅助学生形成道德判断力和优良品质。”课题组通过对中华传统教育资源的整合与梳理,让学生理解和实践由传统道德和公民道德所组成的公共道德,进而培养学生解决现代社会中可能出现的道德问题的能力。中华传统文化的教育途径以课程教育、道德体验、管理支撑为主要发展方向。课题组全方位、多元化地设置传统文化课程,包括哲学思想、古典艺术、科技文明、节庆风俗、礼制典籍等等。同时,学校发挥已有的道德体验优势,在民族节日营造浓郁的传统节日氛围,让同学们在活动中体会节日所蕴涵的中华伦理观念。正如人的知识储备需要以终生学习的方式来完成一样,人格的塑造也是一个不断生成不断提升的过程,而在基础教育阶段我们应当做到的是培养学生成为社会合格公民的基本素养——即对祖国对民族的自信自豪,对家庭对社会的感恩情责任心,以及作为生命个体的自律自立自强。这三方面德育目标的达成,则有赖于寻找到一条符合高中生成长期认知特点以及接受心理的有效实施途径。学生良好品质的形成,一般都要遵循“晓之以理、动之以情、导之以行、持之以恒”的过程。在学习过程中,由于学生的社会经验、思维、智力水平和接受能力的限制,单纯的说教和灌输都不可能真正使学生获得认识,而必须以情感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使得他们获得真正的认知,并且能够把自己的认识,充分运用到自我实践中去,以此来指导自己的行为。这就需要我们教育者创设具体可感的体验式的德育环境,从这一角度而言,优秀的民族传统文化是最能激发学生的情感认知体验的因素之一。“传统文化”是指那些历史沿传下来的思想、文化、道德、风俗、艺术、制度以及行为方式等,它们浸润于我们的日常生活中传承发展生生不息,成为了我们德育工作永不枯竭的教育素材。感恩心理,不仅仅是懂得报答父母养育之恩,更包括了对自己的生命之根(家族历史)的了解,拓展开去,是对中华民族重伦理亲情的传统的认同。适合培养感恩心理的课程比如说《民族节日》这一章节,在教学设计上,通过课堂讨论来引导学生体会中国人重视家族亲情纽带的民族心理,通过课外向父母长辈了解中国人从前过节的习俗,进而学习制作一些过节应景的手工艺品或点心小吃,来增进学生与家长的亲子沟通。自强自立精神在中华民族精神中有着悠久的传统,《周易》云,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儒家观念中,一个人的理想人生轨迹应当是“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体现的实际是一种社会责任意识。适合培养自强自立精神的课程比如说《古代教育和科举》这一章节,由古人将科举入仕作为报效国家的唯一途径引发学生对今天如何做社会的有用之才的思考,实现传统文化精华与时代需求的有机融合。

三.传统文化教育课有利于展开贴合学生心理需求的人格教育 学生的人格塑造是一个长期的浸润的过程,传统文化的元素充盈在我们日常生活的方方面面,是我们教育工作者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活的源泉。我们应当做到的是利用好这武库与土壤,从学生的接受角度选择教学内容,丰富教学手段,让学生的人格养成获得一种可持续提升力。总结的研究结论主要有以下几点:一是传统文化课程中富于生活气息的文化现象最易为学生所接受,从而产生对于民族传统民族精神的认同;二是在教学活动中要重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以课题研究等形式促进学生情感认知的生发升华;三是利用家庭教育资源开展的德育活动能够取得相当不错的教育效果,并在增进亲子沟通方面产生双赢的效果;四是在开展社会实践活动的过程中要做到让学生制定明确的自我目标计划,使得德育目标落到实处;五是要有意识地整合社区资源,为学生的志愿者服务活动创设良好的德育氛围。

语文教学在小学德育工作的重要性论文 篇10

城关二小李娜

论情感教育在小学英语教学中的重要性:作为新时代的英语教师可以通过提高课堂教学趣味性、提高自身人格魅力和吸引力来激发学生对英语学习的热情;创造和谐宽松的的课堂氛围,帮助学生克服对英语学习的畏惧心理;并给情感教育找一个落脚点—— 培养学生的情操

情感是知识向智力转化的动力,是连接教师与学生的桥梁,是人格发展的有机组成部分。情感对于动机、兴趣、信念、内驱力、想象、思维、创造力等因素的影响与调节功能,也已为现代心理学,特别是人格理论的发展所证实。在当代的课堂教学过程中贯穿情感教学是非常重要和必要的。这就要求教师在从事课堂教学的过程中不能只注重学生智力(IQ)的开发,只靠目标和制度来管理学生,而忽视了对学生情商(EQ)的开发。要想在日常课堂教学中贯穿情感教育就要求教师充分体现、发挥以尊重、平等、信任、关心和理解为主的情感因素作用。

那么,如何在日常英语教学过程中较好的贯穿情感教育呢?要做到这一点我们必须从以下几点人手:

一、认识情感因素对学生学习英语所产生的影响

教师要认识到任何一种情感因素都会对学生的学习过程产生直接影响。换言之,学生对英语这门课的喜恶,以及学生对教师的课堂教学感兴趣与否都会直接影响学生对英语这门课程的学习、理解、接受以及应用。

(一)提高英语课堂的趣味性,使学生对英语学习产生浓厚的兴趣

心理学研究表明:人的兴趣不仅是在活动中发展起来的,而且是认识和从事活动的巨大动力。苏霍姆林斯基说:“兴趣的源泉在于运用”。凡是符合学生兴趣的活动就容易提高他们的积极性,使他们积极愉快地去从事这些活动。英语作为一门实践课,其语言机能需要通过学生的个人实践才能完成,学习效果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学生的主观性和参与性,对课堂的兴趣越大,教学的成效也就越大。俗话说“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孔子也曾经说过“知之者不如好知者,好知者不如乐之者”。“好”和“乐”就是愿意学,喜欢学,就是学习的乐趣。想让学生学好英语这门课就必须想方设法让学生对英语产生兴趣,使学生全身心的投入英语学习。但传统的英语教学却过多的强调单词的背诵、记忆,短语的搭配和使用,句子的结构以及对语法的学习,难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现代化的多媒体教学恰好能在很大程度上改变这一现状。因此,作为小学英语教师我们应该充分利用多媒体的立体效果,运用声音、图片、影像充分调动学生的各种感官,使学生在不知不觉中被吸引入课堂教学,使教师在一个相对轻松愉快的氛围中完成传统的英语教学目标的习得。(二)情感教育可以帮助学生克服在英语学习中的枯燥、焦虑及畏惧心理

英语教学的根本任务是教会学生学会英语、使用英语。围绕这个根本任务,我们还应关注其他一些相关因素,如理想教育、品德教育、思想教育、审美教育等诸多情感教育因素。如果只围绕英语本身的教学,而脱离了这些情感因素,英语教学就显得苍白无力,最终也很难完成我们的根本任务。作为一名英语教师,我们必须承认在英语学习的过程中,大部分学习者都会产生枯燥、焦虑以及畏惧的心里。仔细研究我们对母语的习得就不难发现人类对任何一种语言的学习都要经历一个漫长而艰苦的过程。在英语教学过程中贯穿各种情感教育,在实现传统教学目标的同时,帮助学生克服在英语学习中产生的枯燥感以及焦虑和畏惧心理,为进一步提高他们的学习能力和学习热情奠定坚实的基础。

二、在英语教学中如何运用情感教育呢?

英语《新课程标准》中明确指出教学目标在于培养孩子们对学习英语的兴趣,掌握简单的英语知识和运用英语技能,开发交际活动和了解中西方文化差异,使学习英语的兴趣逐步向形成学习的志趣方面发展,向乐于与他人合作,向健康和谐的品质方面发展。

1.营造氛围激发情感。

学习是一个艰辛努力的过程,因此更需要以积极的心理情感氛围去支撑,而学生的良好的情感氛围大都源于教师的调动以及学习过程的追求。我们要求教师要以愉快的心情走进课堂,一个真诚的微笑,都会让每一个学生感受到一片阳光。让这片阳光照亮每一个学生。学生自然带着轻松愉快的心情参与学习。教师对学生的态度应该是和蔼而不放纵,严峻而不冷酷,教师的一举一动,一言一行要力求倾注真挚、流露关爱,教师内心丰富的情感不是一时心血来潮,而是持久而广博。这一环节的教学功能在于运用兴奋的学习心理,引发学生情绪,使他们尽快进入学习状态。教师可利用暗示法、婉转提醒法、小游戏、唱英文歌、集体朗读短诗、课本剧表演或者利用教师的表情和姿态,使课堂里形成有利于教学秩序和气氛,教师可充分发挥自己的个性特征结合学生的具体情况,选择合适的方法来组织活动。例如:我在教《新标准小学英语》M4Unit《 Do you want some rice?》时我先带领学生说chant,朗朗上口的chant 不仅有利于调动大脑左右半球的功能协作,使有关想象直觉发散及整体的综合思维的作用获得合理的释放。而且缓解英语课堂的压力,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积极性,在不知不觉中进入了第二个环节“以旧引新,导入目标”之中,从而有效地降低了教学难度,使学生排除紧张情绪不知不觉中掌握新知识取得了更好的效果。

2.适时表扬,激励情感。

“罗森塔尔效应”指出:真诚的赞赏是建立良好人际关系的法宝。所谓真诚就是发自内心、实事求是。一位真诚面对学生的教师,能和学生打成一片,与学生同欢乐、共甘苦,“亲其师而信其道”,他们对学生的赞扬常常被学生所看重和珍惜,有的言语甚至成了学生奋斗的动力。

教师对学生的赞扬,可以用于课堂中对学生的学习状况的评价,也可以在与学生谈话过程中进行。以集体的方式来实现通过赞扬进行暗示激励的方式是一种很奏效的方式。例如:在学生解决了一道难题后,我由衷地赞道“我为你这样勤于思考,乐于学习的学生感到自豪”。在学生作业很出色时,我会送上“你对待作业一丝不苟,老师为你感到骄傲”。……但这种方式不宜频繁使用,以免冲淡它产生的积极效果,但老师最好把评价的观点更多集中于学生的学习过程中。例如:学生在思考问题的过程中所表现出来的敏捷性和准确性及由此而体现出来的某些创造因素、互相表现以及语言技巧上的表现等多加赞赏,这样有利于培养团队精神和创新意识。

俗话说:“好言一句暖三冬。”但是除了语言之外,还有其他用以成功地传递信息的手段。教学中教师鼓励的眼神,欣赏的语气,脸上微笑的表情,抚摸的手势,热烈的掌声或者身体表现出来的某种善意特殊的姿态,同样可以发挥对学生的激励作用。因为这一切都在向学生表达一种信息,那就是“我爱你们,可爱的同学”。有了良好的情感交流作基石,课堂气氛定然是活跃的,师生均能从中获得快乐与成就感。

3.培养兴趣,调动情感。

爱因斯坦说过:“兴趣是最好的老师。”说明了兴趣培养的重要性。《论语》中提到:“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知者不如乐知者。”这句话说明了兴趣是学习的动力。学习兴趣是学习积极性中很现实,很活跃的心理成分,在学习活动中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特别是学生在刚学英语时觉得枯燥无味,因此我们教师就要通过做游戏、背歌谣、学唱歌、画图、表演课本剧等有趣的活动来激发学生学习英语的兴趣,只有注重激发了学生学习英语的愿望,才能使他们乐于学习。例如,我在上《新标准小学英语》三年级上册第八模块时《 Unit1 Is it a monster?》学生学完重点句型及重点单词后,为了巩固所学新句型、新单词采用“接火车”游戏。首先找出一位学生来担任“火车头”,而其余的所有学生给出命令:“one

two three go!

go!

go!’ 当最后一声“go”结束时“火车头”停止前进,对他身边的同学提出问句,回答正确者则为下一个“火车头”,回答错误者则“sit down and think it again.”。“接火车”游戏不仅巩固了新授句型及单词,而且避免了枯燥单调的读,使他们在学中玩,玩中学,激发了学生学习英语的强烈愿望。

4.改变教法,关注情感。(1)任务型教学法

任务型教学法实则是交际语言教学中的一种,它的基本教学原则与教学思想也就是交际语言教学的原则和思想。任务型教学(task-based teaching)是强调教师在传授知识和技能时如何去设计自己的教学任务,使学生有目的地,带有挑战性地完成学习知识和生活学习的技能等一系列任务,而情感教学是强调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自主性、合作性的培养,最大限度地让学生在学习过程中获得愉快感、成就感。两者的共同点在于教学的主体都是学生,任务型教学重点探讨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完成的任务类型、教师如何设计这类任务。情感教学探讨的是如何让学生在完成任务的过程中有一个良好的心态和愉快的情感体验。二者是过程与结果的关系,缺一不可。任何学科的教学都必须重视这两个方面的研究与探索,最终达到教学最有效的途径,让学生一方面愉快地、成功地完成学业,学到各个方面的技能。另一方面让学生在学习期间能身心健康地成长。如在教学性标准英语第三册第四模块《Do you want some rice?》一课时,我购买了许多食品和饮料,上课时一一展示给学生,让他们了解这些物品的英语表达,然后做游戏,发给每个学生一张写有食品或饮料单词的标签,让他们贴在相应的实物上,再利用这些实物模拟快餐点场景来进行“任务型教学”,整节课学生个个兴高采烈,异常活跃,脸上洋溢着成功的喜悦。从学生脸上所表现出来的喜悦可以看出学生追求成功的欲望,同时使学生学习英语的动机持续时间越来越长,从而取得长远的成就感!

(2)情境教学法

创设情境使课堂中的各种活动有了依托,使英语活动生活化,趣味化,真实化。创设情境可以使小学生身临其境,体验角色并通过在情景活动中的内心体验来感受英语提高自己的英语运用能力。

总而言之,在英语教学过程中,情感教育让学生主动发展,全面发展,终身发展,忽视情感教育是不完整的教育,充分发展情感因素的作用,将有利于教师自身和学生的提高。

三、情感教育的最终落脚点

论小学生德育教学的重要性 篇11

一、对小学生进行德育的重要性

首先,德育是中华民族灵魂,不容人们所忽视。

中国作为一个具有深厚文化底蕴的国家,德育在中国也扎下了根,它凝聚了中国上下五千年中华民族的精神,集聚了中华民族的优秀灵魂。因此,传承中华民族的优秀传统,让优秀的文化在人民中更好地传承下去,发扬中国的灵魂,是我国在小学教育的一项重要工作,不容忽视。因此,要在现在的教学教育中对小学生进行传统的德育教学,将中国的灵魂继续发扬下去,培养出优秀栋梁。

其次,小学阶段的德育教学至关重要。

小学阶段作为人一生思想极为纯洁的时期,在小学阶段对学生进行德育的启蒙教育,可以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处于启蒙阶段,学生的心智未发育完全,对世界的认识还是一种模糊的状态,任何因素都可能改变他们的道德观念,改变他们以后的人生。在塑造小学生人格的关键时刻,德育千万不可忽视。只要树立了正确的道德观,学生将会受用一生。所以,在这个阶段,要通过各种各样的方法,引导这些懵懂无知的小学生建立起正确的道德意识、道德理解、道德判断及道德品质等是极其必须的。

再次,小学生是祖国的希望。

随着社会的现代化和全球化,对小学生进行德育,将小学生作为一支重要的生力军来传承中华古国的优秀传统,对祖国的灵魂的传承具有极大的意义。因此,将中国的德育实现现代化,让中国的德育与世界接轨,是当前德育的头等大事。在将来的日子里,学生将会成为社会的主体,他们是社会的继承者,对社会文化具有改革和创新的能力。现代的德育教学的走向就是在社会中学习,并且终身学习,永远都不能停止。在小学生处于白纸阶段的时候,给他们涂上浓重的道德思想和道德品质的色彩,不仅会使他们终身受用,而且能有效地提高祖国下一代的整体道德素质。

最后,正确的道德观是立足社会的根本。

随着社会的快速发展,为社会培养具有综合素质的人才具有重要的意义。21世纪,人们越来越重视的是各方面都优秀的综合型人才。学历已不再是学生成功的重点,具有中华民族优秀的道德观才是最重要的。学习的重点不再是掌握知识,更多的是要学会如何做人。学会生存,学会创造,学会什么是正确的道德观念,才能满足现代社会需要。只有建立了正确的道德观,才能真正地立足于社会。

二、小学德育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1.小学教师队伍不够健全,德育教学方法陈旧

由于现阶段中国还处在发展的阶段,因而在德育教学的研究方面还存在很多不足,造成我国的德育还达不到发达国家的要求,小学生对德育的学习也没有一个完整的概念,德育的教学效果极其低下。我国现阶段的德育教学方面的不足,主要表现在以下三个方面:其一,德育教学观念陈旧,对德育的功能认识还不成熟,在教学上很难达到一定成效;其二,教师队伍不够健全,没有专业的德育教师团队,大都是语文教师兼职,对学生进行德育教学;其三,德育教学方法陈旧,教师往往通过对学生进行枯燥的德育讲解,讲很多的大道理,而忽视学生的学习心理,从而不能引起学生对德育的学习兴趣。因此,我国的德育教学还处于十分落后的状况。

2.德育教学重在课堂,脱离实际生活

在我国,德育的发展一直伴随着人们的实际生活,人们通过亲身体验从而聚集了多人的灵魂,形成了当今的中华民族的德育。如果脱离了实际生活,德育教学就显得非常苍白,空洞无力了。据了解,很少有学校会给小学生提供深入社会实际体验的机会。他们对学生的人身安全等都不放心,害怕万一出事了,承担不起责任。所以,德育仅仅局限在课堂上。可是,纯理论的东西,在学生有限的理解能力下,根本起不到实质性的作用,完全是泛泛而谈。德育教学要想提升一个层面,在教育环境上还有待改进。

三、加强小学生德育教学的方法

一方面,家长是孩子的第一老师,应以身作则。学生在学校的教育毕竟只是他们生活的一小部分,更多的时候,他们的道德观是建立在父母的思想上的。家长应该肩负起作为孩子们第一老师的责任,为他们做好榜样。身教重于言传,只有家长自己有高尚的道德品质,才能真正地教育孩子。另一方面,教师也应当为学生营造一个良好的德育学习环境,让学生在轻松的学习中建立德育的概念。学校应尽量做到理论联系实际,多增加学生的课外实践。从最基本的小事做起,如尊敬老人、在公交车上给老人让座等。这样不仅增加了课程的可操作性,而且有效地把抽象的道德思想植根于学生的脑中。

德育教学非常重要。针对现在小学生德育教学中存在的问题,采取有效的方法,提高德育教学的效率和质量,是小学德育教学当前最重大的任务。通过教师和家长的共同努力,为学生营造一个良好的道德学习环境,让学生建立起正确的道德观,塑造高尚的人格。

语文教学在小学德育工作的重要性论文 篇12

一、拼音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重要作用

(一)帮助小学生识字

学生刚入学时,他们识字并不多,但是口头表达的语言词汇不少。这些词汇还不能成形,也就是不认识这些话的书面形式。只有懂得了拼音后,学生的识字能力和速度才会加快,能够把口语和汉语拼音相结合,再了解字义,记住字形。只有这样,才能完成汉字的教学过程。不管是在课上还是在课下,学生只有会拼音,有些不会写的字,才可以用其代替。可以说,汉语拼音可以帮助学生把想要表达的内容写完整,认识更多的字词。

(二)激发学生的写作兴趣

写作是语文教学中比较重要的部分,是重点也是难点。要想突出重点,突破难点,促进学生的写作水平,需要从低年级开始,一句一句地完成。通常小学生在写作文时,会有很多话会说不会写,这就在写作过程中遇到较大困难,但是这个困难可以用拼音来代替不会写的字。只有这种方法,学生的说话和写作能力才可以得到顺利的进行。同时,小学生将自己想要表达的言语写下来,可以激发他们的写作兴趣,为以后的学习奠定基础。

(三)为学生的阅读奠定基础

对于小学生来说,他们认识的字不多,只有通过日积月累才能学好更多的字。但是他们可以借助拼音,对不认识的字自己也能识别。因此,如果学好拼音可以为学生的阅读奠定基础。不管是在课内阅读还是在课外阅读,教师都希望学生能利用拼音自己读课文,以了解文章的内容。早期阅读可以发展学生的智力,培养学生高尚的品格,让学生感受自己熟读课文带来的喜悦,还可以巩固拼音来识字,掌握词汇,从而更好地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开阔学生的视野,丰富学生的知识。

(四)拼音是学习普通话的基础

汉语拼音不仅是学生识字和阅读的助手,还是学生学习普通话,说好普通话的基础。学生能在课堂上讲一口流利、标准的普通话,重要的原因是他们在认识词汇时,学习了汉语拼音的声母、韵母和声调。在拼读音节时,学生已经牢固地掌握,因此学生能够说出一口规范、标准的普通话。可以说,学生要想说好普通话,拼音的学习是非常必要的。在学习语文课文前,首先应该安排汉语拼音的学习,这样既符合学生的认知发展,也是学好语文的前提。

二、提高拼音教学的途径

(一)游戏教学法

对于小学生来说,在学习语文的过程中,如果使用游戏教学法,可以激发他们的兴趣,使他们快乐地学习。通常可以使用儿歌和故事导入法。儿歌导入的内容比较简单,可以让学生很容易地接受,比如说在教学g之前,可以通过朗诵“小哥哥,爱白鸽,唱支歌,哥和鸽,笑呵呵”。当教师向学生提问出现最多的音节时,学生就会对g有所掌握,从而,将学生带入到学习情境中。

另一种游戏导入的方法为故事引导法。这种形式更可以为学生带来一定的吸引力。在教学拼音前,可以根据教学内容的需要,选择读或者编说和教学活动相关的故事,引起学生的兴趣,激发学生的学习动力。

(二)发挥教师的引导作用

现如今,教师在教学活动中的作用越来越表现为教师的引导,学生的主体地位。而在小学语文教学中,教师应该采用正面教学、启发诱导的原则进行教学。

首先,教师应该能充分调动学生对拼音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采用制作拼音卡片和较色扮演等形式调动学生的兴趣,使学生在兴趣的驱使下,主动且自发地学习拼音。

其次,教师还应该在具备专业且丰富的知识素养前提下,指导学生的拼音学习,只有教师亲身教学,切实掌握普通话的声母、韵母和声调的发音,才可以引导学生正确区分音节。

再次,教师应该注重学生的实际运用,让学生将所学的知识运用到实践中,将理论和实际相结合。

(三)加强学校和领导对学生拼音教学的重视

从整个教学过程来看,学生学会拼音,首先学校和领导要重视。教师在教学活动中的指导作用是起关键环节,选择优秀的语文教师对学生的发展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学生所选拔的教师应该具备专业的道德和知识素养,除此之外,还要有标准的普通话,这样的条件为学生创造了良好的学习氛围。

其次,学校还应该制定一定的奖惩制度,开展各种各样的活动,比如拼音的比拼和普通话的比赛等,对于表现突出的学生可以给予表扬和奖励,从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调动他们的学习积极性和主动性。

三、结束语

总而言之,汉语拼音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重要性是毋庸置疑的,它是帮助学生识字、阅读、写作和学好普通话的基础及有效工具。汉语拼音的作用十分大,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必须扎扎实实地进行汉语拼音教学,发挥汉语拼音的作用,帮助学生阅读和学好普通话。因此,小学语文必须重视拼音教学,充分发挥汉语拼音的作用,让学生得到更大的发展。

摘要:拼音在小学语文教学中起着重要的作用,学生识字、学习的前提必须学好拼音。因为汉语拼音不仅可以帮助学生认识生字,还是学生阅读和写作的基础。可以说,掌握汉语拼音是学好语文的最好工具。拼音的作用不可低估,我们只有不断发挥它的作用,学生的能力才会有大幅度的提高。本文是根据自己多年的教学经验,首先对拼音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重要性进行阐述,然后对提高拼音在小学语文教学的途径作出介绍,希望能给教师一定的指导和帮助。

关键词:小学语文,拼音,教学

参考文献

[1]王乐燕.小学语文教学中拼音的探究性学习研究[J].中国科教创新导刊,2010(18).

[2]于明浩.小学语文习作拼音教学初探[J].科教新报:教育科研,2010(26).

[3]韩国庆.创新教育与小学语文拼音教学[J].科教新报,2010(15).

上一篇:大学生春游策划书下一篇:倾听学生心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