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语学科德育渗透计划(推荐10篇)
教学目标:
对于学生的德育教育,不仅是班主任的责任,也是我们每个客人教师的责任。教师在课堂教学中, 不仅要向学生传授科学文化、培养能力, 还要有计划、有意识、有目的地对学生进行正确的道德影响和熏陶,从而培养学生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良好的道德品质。道德教育的目的, 就是要通过我们教师教育, 培养出高尚的道德人格。通过良好的环境的熏陶, 先进典型的示范, 循循善诱的教导, 多种渠道的影响, 把我们的学生培养成积极向上,努力学习,文明守纪的社会主义的建设者和接班人。
教育主要内容:
1、突出文明礼仪教育 英语教材贴近学生生活实际,突出语用教育。在英语学习和交际能力培养中,对学生进行中西文明礼仪教育。包括日常生活中的礼貌称谓、问候、告别、重大节日问候的得体运用,能对一般的赞扬、请求作出适当反应等。
2、渗透良好学习、习惯教育 教师要结合不同话题教学内容联系学生实际,对其进行良好的学习、生活习惯教育。第三单元谈论青少年面对的心理困惑、学习和玩撒的矛盾,让学生在课文中了解良好习惯,安排好科学合理的作息时间。
3、渗透社会美德教育,英语学科要和其它学科一道全面渗透关心他人、爱护公物、遵纪守法、保护环境等美德教育。第四单元谈论职业,让学生知道每种职业都应得到社会的尊重,人人平等,人人都在为社会作贡献,教育学生努力学习,实现自己的人生价值。第六单元讲的是谈论的是要遵守法纪法规,任何触犯法律的 行为都要受到严惩的。
4、渗透爱国主义、集体主义教育 英语教育属跨文化教育。跨文化教育的一个重要方面是形成对待外来文化和本国文化的合理的跨文化心态。第一单元讲得就是西方国家的星座所表达的为人性格倾向和中国12生肖的异同点。所以,学习这一单元时,要注重介绍中华文化,以培养学生对中华文化的了解与热爱,养成合理的跨文化心态,并形成运用英语向外国人介绍中华文化的初步能力,培养学生的爱国主义。还有,第一单元中,学习It’s adj.for sb.to do sth和It’s adj of sb to do sth中对学生进行以人为善,与人和睦相处的教育和集体主义教育。
总之,德育是教育的一个永恒主题,在英语教学活动中渗透德育是一个需长期坚持的复杂工程。教师必须先要自己有德,成为以德育人、以美传美的楷模。教师更要善用慧眼,巧耍花招,充分开掘课程资源中的德育素材,对学生细水长流地实施德育渗透,成为共建德育的高手。
教育的主要方式:
1.把德育工作渗透到英语教学中去 ,必须根据英语学科的具体特点 ,认真钻研教材 ,发掘蕴涵在教材中的德育因素。在具体的语言训练中, 有意识地把思想教育渗透到教学中去。把理想、信念、自我修养和心理素质等各方面的教育结合起来,对学生进行道德教育。
2.在教学过程中对学生进行德育, 要联系学生实际 ,切实解决学生的实际问题 ,才能引导学生不断地纠正自己的错误认识和做法。每天深入教室至少一次,了解学生的学习、生活中的困难,及时的给与帮助解决,表扬优秀,鞭策落后,每天学生都要进行培优补差,教师可以利用这些间隙时间对学生进行理想前途教育,行为规范教育等等。
3.教育过程中要“动之以情, 晓之以理”, 只有心心相印、情感交融的教育,才会引起学生情感上的共鸣。德育要激起学生的自我教育 ,自我教育在德育中有无穷的力量。
配合班主任抓好日常管理,经常与班主任交流,策谋策划,共同管理好班级。同时,也要经常主动与家长联系,向家长反映学生在校表现、了解学生在家表现、寻求家校合作。
学期、月、周必做的工作:
1.学期的工作:配合班主任做好每学期的考评工作,写好德育工作总结。
2.每月所做的工作:每月家访不少于4人次,每月听班会一节,总结一个月以来的德育工作得失,与班主任交流,配合班主任做好一月一次的德育评价。
3.每月所做的事情:关注每周品德进步和退步的学生,予以表扬和批评,进行深入细致的思想工作,帮助其制定改正计划。
4.每日所做的事情:每天深入课间不少于1次,了解学生现状,发现问题及时解决,每日找谈不少于2人次。同时,课上要关注动态生的表现。
行为规范按月重点:
九月:《守则》1 维护国家荣誉,尊重国旗、国徽,进行爱国主义教育
《规范》一
养成良好的卫生习惯,不随地吐痰,不丢垃圾。
十月:《守则》 孝敬父母,尊敬师长,礼貌待人
热爱集体,团结同学,互相帮助,关心他人。
《规范》三 遵规守纪,勤奋学习
十一月《守则》遵守法律法规,校规校纪,社会公德
《规范》五 严以律己,遵守公德 十二月:《守则》锻炼身体,讲究卫生,注意安全,珍爱生命。
《规范》四 勤劳俭朴,孝敬父母
一月:《守则》积极参加劳动,勤俭朴素,自己能做的事自己做。
一、创造和谐的德育环境
高中英语要进行德育渗透,首先要创造德育环境,包括物理环境(教室布置)和师生课堂关系。教师可以多用英文名人名言、英文海报、英文字帖、英文黑板报、英文竞赛光荣榜等形式布置班级的物理环境,创设温馨教室,让学生在平时课间休息和英语课堂上渐渐体味英语氛围。和谐融洽的师生关系可以在英语教学中帮助学生减少紧张情绪,保持旺盛的精力和学习兴趣,使学生变得活泼开朗,从而能有效改善和提升他们的感知、记忆、想象、思维等能力。和谐的师生关系还有利于师生进行情感交流,收到教与学的最佳效果。
二、提升教师自身形象
高中英语教师要努力树立良好的自我形象,注重自己的言谈,树立教师的榜样作用,建立威信。优秀的英语教师无论在课上还是课后都能注重自己的一言一行,一些看似平常的基本行为却能给学生树立良好的榜样。比如在英语课堂上,教师可以多用鼓励的眼神、肯定的微笑、热情的赞许。在学生有进步时用excellent,perfect,marvelous,talented answer,etc给予肯定。而教师的敬业精神、高度的责任担当意识更能感染学生。教师的榜样示范作用能让学生喜爱教师,而这种喜爱也会转化成对英语学科的热爱。
三、在英语教学中充分运用生活中的德育元素
在英语教学中,渗透德育依靠的是日积月累、潜移默化,任何形式的勉强灌输都不能起到积极的促进作用,相反有可能产生消极效应,使学生反感。因此,必须杜绝空洞牵强的说教。在课堂上,教师要关注学生的发展,找准机会,适时、适度地进行德育,让学生在自然渗透中受到情感的熏陶,从而内化为自己的道德品质。例如,教师可利用经典句子的引入,实现德育元素在课堂的渗透。如在课堂开始时,我给学生一个句子:If you merely wish for more,what you'll get the most of is frustration.Yet when you make use of what you have,what you'll get is real accomplishment.大意是:如果你只是一味地想要得到,那么你总会失望。但是,只要你自力更生、自强不息,一定会成功。学生们边读边思考大意,明白了不要整天做白日梦,坚持学与思结合的良好学习方法,从而珍惜当下,青春无悔。在课堂教学的过程中,无论是词汇学习、造句练习、语法学习、语篇学习,还是听、说、读、写、译等相关练习,都应用生动贴合学生的例句,让学生接受积极的、主流的思想,感悟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这样就会收到预期的德育效果。
四、大力推进课外活动
一、爱国主义精神的“无痕”渗透
基础教育阶段英语课程的任务之一是:培养爱国主义精神,使学生形成健康的人生观。怎样抓住合适的时机对他们进行点拨呢?
在学生质疑时,教师要善于渗透爱国主义教育。在教学中当学生对某个知识点提出质疑时,我立刻抓住机会,顺其思路,娓娓道来,效果甚佳。比如:在教材中提到中国的道路通行制是靠右行驶,而香港则不是,这时班上有好几名学生疑惑不解地举起了手,问道:香港人为何靠左行驶?我抓住这一契机,以沉重口吻讲述了1842~1997年间,香港沦为英国殖民地的事实。孩子们明白了落后就要挨打的道理,要立志学好本领,将来把祖国建设得更加强大。
在搜集资料中,也可以渗透爱国主义教育。比如,学习几个中国传统节日,课前我让学生搜集这方面的资料,其中在学习端午节时,我了解到全班三分之一的同学搜集了屈原的资料,几名同学与大家一起分享了伟大爱国诗人屈原的生平事迹,以及人们为了纪念屈原而形成的端午节的习俗。同学们认识到,今天我们学习屈原,就是要学习他爱祖国、爱人民、坚持真理、宁死不屈的精神。这种方式既培养了学生的资料搜集能力,又避免了空洞的说教,收到了良好的教育效果。
二、环保意识的“无痕”渗透
如今我们的生存环境面临着种种危机,对我们的下一代进行保护环境的教育迫在眉睫。面对这不断恶化的地球环境,我们可曾想过,如果我们现在少做破坏自然的事,少一些欲望,多保护一些动植物,我们的生活也许不会那么糟糕。
在视频欣赏中增强学生们的环保危机感。比如教材中呈现的是“节约各种能源”的话题,这正是对孩子们进行环境教育的良好契机。用什么样的方法潜移默化地渗透这种思想呢?课前我从网上下载了目前环境遭到种种破坏的视频,在铺垫部分让学生观看,当他们看到一些触目惊心的景象,自然而然从内心产生了保护环境、保护地球、节约能源的强烈欲望,这种情感悄悄地在孩子们心中生根发芽,我摒弃了空洞的举例、读资料,取而代之的视觉冲击撼动的是一颗颗幼小的心灵,同时也激起了他们学习这一课的强烈愿望,真正做到了“有心”却“无痕”。
也可以在猜谜活动中,让孩子懂得爱护动物的重要性。比如,教材中描述猜一猜是哪一种动物朋友,学生通过几个信息的提示,很轻松地猜出了这几种动物,猜谜活动一下子激起了孩子们对小动物们的兴趣,并通过谜面的描述对小动物产生了浓浓的喜爱之情。这一活动在孩子们心中悄悄地种下了爱心的种子。
三、文明礼貌素养的“无痕渗透”
文明礼仪是一个人、一个民族、一个国家文化修养和道德修养的外在表现形式,是做人的基本要求。孔夫子曾说过:“不学礼,无以立。”可见学校礼仪教育的重要性。
可以在学生动手制作中,播撒文明的种子。比如,学习的是公共标志,其中有多个标志是提醒人们不要做出不文明的举动,如禁止抽烟、禁止吃喝、禁止乱扔等,笔者要求学生四人为一组,合作制作公共标志,有的负责设计,有的负责绘画,还有的负责文字说明,忙得不可开交。他们在相互筹划、相互帮助的过程中对“文明”的含义又有了更深刻的理解,学生在活动中得到更多是对“文明”的感悟,不知不觉中一些坏习惯正从孩子们身边悄然溜走。
在学生合作表演时,擦出礼貌的火花。这些礼貌用语都存在于一定的语境当中,用小组合作表演的方式,让孩子们在实践中感悟到礼貌用语的神奇和由礼貌语用带来的微妙的心理体验。
让我们在教学中把育人意图隐藏起来,彻底收起枯燥的说教和严厉的指责,用一种超凡的教育智慧,让孩子受到熏陶和感染,在不知不觉中养成好习惯、塑造好品格。
*******
***
学科渗透德育工作计划
*******
***
德育工作是学校的一个重要环节,特别是在新课程理的深入实施,德育工作不仅仅是德育工作者的专利,它涉及学校工作的方方面面,惯穿在每个学科之中,不同时期,不同的重点工作,确定符合学校特点的德育工作的新内容,特别是在新课程理念下,培养学生主动参与,自主学习以及各个学科之间的有机整和,促使学生综合能力水平的提升,因此学校特制定学科教学中的德育渗透教育工作计划。
一、目标与措施、在教案中三维目标的确定是教师必须掌握的重要内容,特别是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更要详细具体,在教学流程中处处要体现德育教育的目的,学校将定期检查教师在教学中的执行情况。、在课堂教学中,教师不仅仅是知识的传授者,是为学生主动获取知识,参与学习,动手实践,培养高尚情操的引领者,改变以往教师只是教书,育人是主管德育领导的事情。
3、在作业改革工作上,将改变常规作业的弊端,改变只注重知识的积累,忽略人性化的管理,忽略道德情操的培养,我们确定“全面成长,分层递进,展示特色”增加学生动手实践操作的测试内容。
4、充分发挥政治,语文,等学科开展德育教育工作的主阵地的教育功能,结合社会、校园、的热点和焦点问题,利用学校电视台,学生答辩会等形式,帮助学生树立政治立场,政治水平,和社会的责任感和使命感。
5、结合学生心理、生理的特点,充分发挥健康课,心理咨询室等不断提升学生的养成教育,挫折教育,失败教育,利用假期去行众拓展集中培训。
6、把加强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列入当前教育工作的重中之重来抓,使之在校园内外处处达到教育功能。
7、关注学生成长动态,及时解决学生的心理变化。
二、效果及运用
1、德育教育是一项系统的工程,结合学生日常行为规范和落实新守则等看学生整体素质的提升。
2、形式通过公开课、开放课、随机听课等形式看课堂的时效性。
3、通过德育问卷调查,家长反馈,社会反响及教师的操作评语验收德育教育的效果。
一、培养目标:
新课程的培养目标指导我们,要使学生具有爱国主义、集体主义精神,热爱社会主义,继承社会主义民主法制意识,遵守国家法律和社会公德;逐步形成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具有社会主义责任感,努力为人民服务,要使学生成为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一代新人。针对学生的德育基础,结合学生的实际开展德育教育。因此在数学学科的教学中,有责任也应有目的地对学生进行思想品德的培养,以期能使学生逐渐形成良好的品性,不断规范自己的行为。
二、措施方法:
(一)充分发挥教师在教学中体现的人格魅力。德育过程既是说理、训练的过程,也是情感陶冶和潜移默化的过程。教师自身的形象和教师体现出来的一种精神对学生的影响是巨大的,也是直接的。教师的板书设计、语言的表达、教师的仪表等都可以无形中给学生美的感染,从而陶冶学生的情操。比如,为了上好一堂数学课,老师做了大量的准备,采取了灵活多样的教学手段,这样学生不仅学得很愉快,而且在心里还会产生一种对教师的敬佩之情,并从老师身上体会到一种责任感,这样对以后的学习工作都有巨大的推动作用。
(二)充分利用教材挖掘德育素材。认真钻研教材,充分发掘教材中潜在的德育因素,把德育教育贯穿于对知识的分析中。
(三)在教学过程中进行德育渗透。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可以采
取灵活多样的教学方法潜移默化的对学生进行德育教育,比如研究性学习,合作性学习等。拿教学方法来说,我们可以采取小组合作学习法,这种学习法共享一个观念:学生们一起学习,既要为别人的学习负责,又要为自己的学习负责,学生在既有利于自己又有利于他人前提下进行学习。在这种情景中,学生会意识到个人目标与小组目标之间是相互依赖关系,只有在小组其他成员都成功的前提下,自己才能取得成功。还可以从小让他们养成严肃看待他人学习成绩的习惯。
(四)利用活动和其他形式进行德育教育。德育渗透不能只局限在课堂上,应与课外学习有机结合,我们可以适当开展一些活动课和主题活动。
努力从加强理论学习和实践锻炼两方面入手,系统地学习语文课程标准等教育教学理论,按要求上好每一堂课,不断探索符合学生实际而又能促进其长远发展的教学方法、教学模式,虚心向有经验的老师请教,不断充实自己的教学思想,并及时总结经验教训,努力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
二、培养目标:
新课程的培养目标指导我们,要使学生具有爱国主义、集体主义精神,热爱社会主义,继续社会主义民主法制意识,遵守国家法律和社会公德;逐步形成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具有社会主义责任感,努力为人民服务,要使学天生为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一代新人。针对学生的德育基础,结合学生的实际开展德育教育。因此在语文学科的教学中,有责任也应有目的地对学生进行思想品德的培养,以期能使学生逐渐形成良好的品性,不断规范自己的行为。
三、具体措施:
(一)识字与写字方面。通过各种形式,激发学生对汉字的学习爱好,引导学生养成主动识字的习惯,学会使用字典、词典,锻炼初步的独立识字能力。同时引导学生正确使用硬笔熟练地书写正楷字,做到规范、端正、整洁。
(二)阅读方面。结合学校的“文化阅读”活动,发动学生多些朗读,规范学生发音,使学生能用普通话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同时引导学生初步学会默读,独立思考,学会对课文中不理解的地方提出疑问,能联系上下文,理解词句的意思,体会课文中关键词句在表情达意方面的作用,能借助字典、词典和生活积累,理解生词的意义。引导学生诵读优秀诗文,留意在诵读过程中体验情感,背诵优秀诗文。
(三)习作方面。引导学生留心四周事物,乐于书面表达,不拘形式地写下见闻、感受和想象,留意表现自己觉得新奇有趣的、或印象最深、最受感动的内容;尝试在习作中运用自己平时积累的语言材料,特别是有新鲜感的词句;根据表达的需要,使用正确的标点符号,能够修改习作中有明显错误的词句;能用简短的书信便条进行书面交际;并且愿意将自己的习作读给人听,与他人分享习作的快乐,增强习作的自信心。
(四)口语交际。引导学生用普通话与他人交谈,在交谈中能认真倾听,领会要点,并能就不理解的地方向对方请教,就不同的意见与人商讨。引导学生学会清楚明白地讲述见闻,并说出自己的感受和想法;具体主动地讲述故事,努力用语言感动他人;听人说话能把握主要内容,并能扼要转述。
(五)综合性学习引导学生在老师的指导下,自主组织有趣味的语文活动,在活动中学习语文,学会合作;结合语文学习,观察大自然,观察社会,书面与口头结合表达自己的观察所得;能提出学习和生活中的题目,有目的地搜集资料,共同讨论;在家庭生活、学校生活中,尝试运用语文知识和能力解决简单题目。
三、具体方法:
(一)充分发挥教师在教学中体现的人格魅力。德育过程既是说理、练习的过程,也是情感陶冶和潜移默化的过程。教师自身的形象和教师体现出来的一种精神对学生的影响是巨大的,也是直接的。教师的板书设计、语言的表达、教师的仪表等都可以无形中给学生美的感染,从而陶冶学生的情操。比如,为了上好一堂语文课,老师做了大量的预备,采取了灵活多样的教学手段,这样学生不仅学得很愉快,而且在心里还会产生一种对教师的敬佩之情,并从老师身上体会到一种责任感,这样对以后的学习工作都有巨大的推动作用。
(二)充分利用教材挖掘德育素材。认真钻研教材,充分发掘教材中潜伏的德育因素,把德育教育贯串于对知识的分析中。
(三)在教学过程中进行德育渗透。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可以采取灵活多样的教学方法潜移默化的对学生进行德育教育,比如研究性学习,合作性学习等。可以采取小组合作学习法,学生们一起学习,既要为别人的学习负责,又要为自己的学习负责,学生在既有利于自己又有利于他人条件下进行学习。
(四)利用活动和其他形式进行德育教育。德育渗透不能只局限在课堂上,应与课外学习有机结合,我们可以适当开展一些活动课和主题活动。
小学语文学科渗透德育工作计划篇二一、在语文教学中,坚持文道结合的原则
让学生获得思想品德教育能更具体、形象各个学科的知识都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人们的思想观点,思想形成了学科知识的内在属性,它们互相融合,互相渗透,脱离了教材,谈品德,德育是空洞的说教;反之,没有德育的教学,智育也是苍白的。因此在具体的教学活动中,为了更好地实施教学,落实教学目标,德育结合,文道结合是要的,对于具有丰富而生动德育教材学科的语文学科而言,这一点更是关键,语文教师可以通过介绍写作背景,指导朗读,引导学生欣赏,归纳总结等方式,让学生理解课文内容,掌握一定写作技巧的同时,能更具体形象地获得思想教育教学效果。学生在学习中,不单掌握一定的语文学习技能,而且在潜移默化中,逐渐确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
二、在语文教学中,注意激发,培养学生真挚情感,使之成为积极向上的动力,也确保教学中德育渗透取得更大效果。
在德育过程中,动之以情,既是小之理的继续,更是持之以恒导之以行的基础,因而使受教育者获得真挚情感,仍是教育成功的关键,是提高德育渗透效果的保证。在于文学科那些文质兼美的文学作品,即使一块块的情感天地,教师可以通过富有情感的教学,巧妙的教学手段,激发培养学生真挚情感,使学生能更深刻地感受文章蕴含的真、善、美,从而充分利用教材的情感因素,积极对学生进行情感教育,激发培养学生爱祖国、爱自然、爱生活的真挚情感,使学生在学习中不单掌握一定的语文知识技能,而且得到思想品德熏陶,不断提高自己的道德情操总之,激发学生心底的真挚情感,才会使学生逐渐脱离低级趣味,而产生高尚的情感,形成高尚的道德情操,自觉追求真、善、美,树立远大的目标,并为之而奋斗。
三、深挖教材中德德育因素,加强对学生品德熏陶
教材中德育的内容,不可能像学科知识那样处处明显,它往往是内在的、深层的,个别隐蔽的,思想教育是渗透在学科知识的方方面面,与学科知识融二为一,这就要求我们在教学中进行德育渗透,不能仅停留在那些表面的内容上,而应当是深入挖掘教材内在的德育因素,语文学科的德育,材料虽然丰富,同样需要我们多方面深入挖掘,以提高德育渗透的成效,在语文教学活动中,教师可以通过引导学生欣赏文中字、词、句;理解句中句式的作用及其变换、文中修辞、标点符号的运用,使学生能意识到祖国语言无可比拟的表现力,体会到祖国语言质美意深,简练如金的妙处,能感受到祖国语言的丰富多姿,包罗万象。
四、把德育渗透到各种形式的语文活动
开展形式多样的语文活动,使对于文课堂教学的补充,是学生增强素质的另一途径。监视可以利用课余时间组织学生开展各种语文活动如诗歌朗诵比赛,成语股市比赛,收集简报,做手抄报,开讨论会、讲演等。这些活动丰富学生德语文知识、技能,提高学生的素质,这使学生在潜移默化中得到思想熏陶,激发他们积极向上的情感。例如语文活动的比赛,既能激发培养学生的竞争意识,也能让学生感受到集体协作的重要性。古典诗歌朗诵、讲成语故事,让学生们能掌握朗读、讲演的技巧,又让学生能感受到祖国语言文字的精炼形象,祖国灿烂文化的源远流长,从而激发他们的爱国情感。
五、利用课外辅导进行德育渗透
课外辅导如开展培优扶差,批改作业,指导练笔等,这是对课堂教学的补充,深化、巩固,当然也是语文教学进行德育渗透的另一途径。大家知道,课堂教学实在规定时间内完成的一种教学活动,对知识分析、理解及德育渗透难免要受时间、空间的限制,影响教育教学效果的提高,而课外辅导,相对限制少,使教师更容易因材施教,根据学生的性格特点、知识现状进行少数或个别的辅导,这样教育教学更有针对性、更具体、形象。不仅提高教育教学的效率,连效果也得到增强,例如培优抚差,因为对象使学生群体的两极,人数较少,这就方便了教师有针对行的辅导,自然德育渗透也能更具体、实在、形象、直接。作业批改,如日记、作文,教师可以通过评语,知道学生,鼓励学生树立信心,确定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不断增强自身的道德情操。并将它化作学习进步的动力。
总而言之,德育渗透的形式、途径多种多样,作为一名语文教师,应当立足于与文学课教学,积极探索,积极参与教改,充分发挥语文学科的优势,挖掘语文教材的德育因素,在教学中认真、积极地进行德育渗透,使之成为青少年学生学习、涉过的动力,将更多的学生培养成品学兼优的,具有健康人格的社会小公民。
小学语文学科渗透德育工作计划篇三小学语文学科是基础性工具学科。语言文字作为表情达意的工具,具有强烈的思想性,小学语文学科的教学在完成德育任务方面具有许多的优越条件。我们要研究德育在小学语文教学内容中的特征,根据小学语文学科的特点,通过形象感染、感情陶冶和潜移默化的作用来实施德育,培养高尚的情操,提高思想觉悟和社会主义道德品质。
一、小学语文渗透德育的途径
(一)课堂教学
语文教育通常指的是关于自己祖国语言的教育活动。祖国语言负载着自己祖国和民族的思维方式、思想感情,传承着自己祖国绵延不息的文化,具有深刻的底蕴。课堂教学是进行德育的主要场所,它以教材为本,教材中有极其丰富的德育内容,诸如爱国主义、艰苦奋斗、民族自豪感等。所以,应该把语文教学与德育工作相结合的重点放在课堂教学上。
(二)课外阅读
课外阅读是语文德育实施的途径之一。积极开展内容丰富、形式多样的语文课外阅读,不仅有利于发展学生的意志性格特征,而且有助于培养学生高尚的道德情操。
当然,书有良莠之分,不能不加选择地让学生去读。教师应该针对学生的年龄特征、兴趣爱好、思想实际,向学生推荐有关读物,列出书目,引导学生去读,要加强阅读指导,激发学生课外阅读兴趣,教给他们读书方法,特别是评价与欣赏的方法,使学生从阅读中有所收获。一本好书相当于一位良师益友,不仅可以扩大学生的知识面,提高学习成绩,而且还能培养刻苦学习、战胜困难的奋斗精神,所以应该鼓励学生订阅书刊杂志,使学生扩大视野,提高思想觉悟。
(三)教师的影响
学生的思想品德主要由教师来培养。语文教学中,语文教师是学生直接的榜样,教师的情感、态度对学生有着最直接、最重要的影响。教师在课堂上进行品德教育,在课后言行一致、以身作则,以优雅的仪表、文明的谈吐树立起良好的形象,就会对学生道德风貌的健康培养起到良好的表率作用,成为学生的镜子。
二、实施小学语文德育的方法
1、平等待人,润物无声
小学语文教师要对学生进行德育,必须熟悉和了解学生,做他们的知心朋友,使他们感到教师的心和他们的心是息息相通的,彼此便要互相尊重,相互信赖。对每个学生应该有正确、全面的看法,在评定学生品德上不能有认识定势,更不能把道德与语文学习成绩等同视之,而要看到后进生的闪光点和优生的不足。理想的教师应该是公平的、对学生一视同仁的、不存偏见的教师,是理解学生、亲近学生、和学生打成一片,和学生多交流的教师,是身教重于言传的教师,是和学生相处融洽,对学生默默关心、暗中了解情况,对学生宽松,与学生心心相印、像朋友一样的教师。要排除一切干扰因素,站在学生的角度去设身处地为学生着想。在情感上师生互相接近,消除学生的猜疑心理。对学生进行品德教育,要注意道德情感陶冶,教师要运用情感去感染学生,以满腔的热情去教育学生。语文教师还要民主平等地与学生交流思想、探讨问题,用自己真挚的感情感染学生,用高尚健康的道德情操影响学生,渗透到学生的心灵中,起到“春风化雨,润物无声”的作用。
语文教学中的德育,涉及到社会生活的方方面面,必须开辟多条渠道,使德育像涓涓细流流到学生心田。课内与课外结合,课堂与生活结合,集中与分散结合,阅读与写作结合,围绕中心,指导学生读有关的书,出有关墙报,办有关小报,写有关评论,开展演讲会、朗诵会、辩论会等各种活动,实行全面教育,综合治理,形成集体舆论,充分发挥多渠道功能。
2、针对特征,有的放矢实施小学语文德育,要注意学生的年龄特征和心理特征,不搞成人化、儿童化教育。
一、明确学科教学中德育渗透的意义
纵观一个人一生中道德的养成, 父母是启蒙, 社会是熔炉, “学校是德育的主渠道”;横看学校教育中的道德教育, 各种活动是载体, 各种文化建设是熏陶。“德育课程是德育的主阵地”;“学科教学是德育的主载体”, 也是对学生进行思想政治工作的主途径。开展学科德育渗透研究, 首先要明确学科德育渗透的意义。
(一) 推进素质教育需要重塑德育新范式
长期以来, 党和政府非常重视中小学德育, 但由于应试教育的影响, 教师要面对来自学校和学生家长以学业考试成绩为主要标准的业绩评价, 学生承受着学业带来的巨大压力, 学校承受着家庭与社会对升学率追求带来的巨大压力, 致使学生在成长的过程中出现了道德素养缺失、是非判断能力弱化、人际关系不和谐、心理状态亚健康等问题。在新的形势下, 全面推进素质教育, 必须提高德育实效性, 构建学科教学中德育渗透的新范式。
(二) 落实课程改革理念需要建立德育新体系
新课程在课程设置上, 对德育课程进行了整合、强化, 从小学到高中重新建构为《品德与生活》《品德与社会》《思想品德》《思想政治》等生活性、社会性、人文性、实效性更强的德育课程新体系。为了将新课程的理念落到实处, 我们必须改变旧的德育机制, 去除德育的边缘化、形式化、运动化、倒置化、空洞化的教育模式, 重新建构符合新课程理念的适合学生终身发展的德育操作新机制。坚持以生活道德教育为基础, 以良好习惯培养为重点, 德育与学科教学、能力培养相互渗透, 建立“生活道德教育、学科道德教育、活动道德教育、文化道德教育”相结合的道德教育新体系。
(三) 深化德育研究需要尝试德育新方法
近几年来, 杭州市萧山区中小学在德育研究工作中做了大量的工作, 不少学校摸索出了许多适应形势发展的德育有效途径和方法, 取得了良好的教育效果。要想让这些好的做法和研究进一步提升和发展, 需要尝试德育新方法。
二、贯彻学科教学中德育渗透的规划
(一) 强调学科德育———确立德育渗透载体
1.“学科德育”是“学校德育”的渠道
长期以来, 我国学科教育是本末倒置的。学科教育总是强调学科性, “学科性”似乎成了学科教育最重要的特征, 其实不然。分科教育虽然按照学科逻辑建构课程, 但根本目的仍然是按照科学的规律更好地培养人。因此, 学科教育首先是为育人服务的, 而不是为掌握学科知识服务的;学科教育的教育性是第一位的, 学科性是第二位的。正如著名心理学家、北京师范大学教授林崇德指出的:“诸育只有以德育为首, 才能应运而生, 德育为一切教育之本, 是教育的生命所在, 德育工作是整个教育工作的基础。”
2.“德育学科”是“学科德育”的常态
(1) 《思想政治》《品德与社会》学科教学应是德育的主阵地, 我们不应淡化它的教育性功能。从老课程的几十年到新课程的几年来, 我们感觉到德育课程的功能没有发挥其应有的作用。它在学校教育的过程中, 扮演着“无关紧要”的角色, 被长期冷落和淡化。我们应结合新一轮课程改革, 学好用好德育课程, 以德育课程统领道德教育的实施。因为它有系统的德育课程标准和教科书作依托, 它有标准的课时安排和相对稳定的教师队伍作保证, 它有先进的教育思想作指导, 它有多元实效的评价机制作保障。
(2) 团队教育、班级教育、文化教育等应是德育课程教育的落实、深化和评价, 我们不应本末倒置。浙江省教育厅厅长刘希平认为:“活动道德教育要以德育课为主体, 综合各种班队活动、文体活动、纪念活动、节假日活动、社会实践活动、劳动技术教育等, 进行科学设计, 形成序列, 统一实施。”
(二) 执行目标规划———探索德育渗透过程
1. 构建“德育渗透化”新体系
“德育渗透化”新体系, 如图1所示。
2.“德育渗透化”新目标调整
以德促学。通过实效性的道德教育, 促进学生良好学习态度、学习兴趣、学习习惯和学业成绩的发展, 发挥“德育促进学生发展”的作用。
以德督教。通过“德育学科化”实验的开展, 激发教师的教育热情, 加强师德教育, 让教师从自身点滴做起, 避免成为“道德说教的巨人, 道德操行的矮子”, 努力提高教师自身的政治业务素质和教育教学水平, 创建平等和谐的师生关系, 以达到“德育督促教师爱教育教”的目的。
以德兴校。通过德育课题的实验, 带动学校教育科研的发展, 走科研兴校的发展之路;以德育课题实验为突破口, 创建具有时代精神的特色学校。构建“以德立校、以德治校、以德兴校”的办学特色。
以德育人。树立育人为本的科学教育观, 让学校真正成为科学育人的场所。通过新道德教育, 培养学生成为一个言行文明的人, 道德高尚的人, 具有世界普适价值观的现代人。
3.“德育渗透化”新途径的创建
在“学校德育”这个一级指标下, 设置“德育学科、学科德育、团队教育、班级教育、文化教育”等五个方面的二级研究指标, 每个二级指标又分别规划不同的三级研究内容, 这样就形成了“德育学科化”课题实验的三级指标体系研究网络 (见图2) 。在实施过程中, 我们将在各实验点实行“统筹规划, 分工研究, 相互作用, 共同提高”的实验方法, 构建“科学、完整、前瞻、实效”的新道德教育有效途径, 努力创建新型德育模式。
(三) 全员参与———创新德育渗透方法
在教学中, 决定渗透的因素有三个:一是教材中含有的道德因素, 二是指导渗透的教师, 三是被渗透者学生。学生是渗透的主体, 教师是渗透的主导, 学生是否愿意接受渗透以及接受到什么程度, 取决于他们的个性爱好和认知需要。如果学生对渗透的内容怀有喜爱和渴求的心理, 就会产生“细雨滋润土壤”的功效。如果学生对渗透的内容怀有生疏、无所谓或者厌恶的心态, 则无疑是“雨水跳金属”格格不入。作为教师尤其要研究学生的思想道德现状以及心理需求, 区别对待不同年级、不同个性的学生, 洞察他们对渗透内容的兴奋度和注意力, 调整、创新渗透方法, 提高学科渗透的功效。
1. 行动研究法
(1) 班级行动研究。例如, 某班班会, 诗歌朗诵《饮九月九的酒》:“千里之外/九月初九的炊烟/是一缕绵绵的乡愁……/母亲/你的眉头深锁是生我时的喜/你的眉头深锁是生我时的忧/……”伴着《眼泪》的钢琴曲声, 学生的眸子里除了温馨和感动, 更多了一份对亲情和生命的思考。随后的亲子游戏则将整个活动推向了高潮。
(2) 教师行动研究。 (1) 教学导语渗透德育。精心设计生动、巧妙的导语, 能拨动学生的心弦, 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 并使其受到感染和教育。 (2) 教学技巧渗透德育。用赏识的眼光期待学生的点滴进步, 注重教学语言的人文化, 注重教态与手语的得体表达等。这些个人素质修养方面的影响将使学生极力模仿。 (3) 教学手段渗透德育。“专题演讲”“科学史讲座”“互动—实验探究”“辩论”“多媒体辅助”等丰富的教学手段能起到良好的教育效果, 明显提升了“学科渗透德育”的层次。 (4) 课后作业渗透德育。作业批改不能局限在判定正误上, 还要精心书写评语。因为, 如果评语具有亲切性、针对性、艺术性、指导性和连续性, 能以“情”激其心, 以“理”沛其腑, 拉近师生之间的心理距离, 使学生受到鼓舞, 形成自我激励、不断进取的良性循环, 从而深化德育渗透。同时, 重视作业簿以外的“无形”作业, 诸如观察事物、调查研究、课外阅读, 组织有意义的活动、演讲、辩论等, 这类作业的育人功效也是不能小觑的。
2. 案例研究法
学校大力倡导“学科德育渗透”思想。一是要在教案上体现, 二是要将其作为好课评价的硬性标准, 三是要促进教师理论与实践结合水平的不断提升。典型的个案材料全校性宣传, 《各学科德育渗透纲要》全校性学习, “渗透式课堂德育模式”全校性推广。
3. 紧扣教材法
从教材实际出发, 寓于知识的讲授或训练之中, 使科学性与思想性水乳交融。认真挖掘教材中的德育因素是做好教学中渗透德育工作的关键, 要根据教材所蕴含的内容, 在教学中“以理育人、以事育人、以人育人、以美育人、以情育人”。
4. 目标渗透法
教师根据教材, 找准德育目标, 即有计划、有目的、有层次地将德育目标渗透到整个教学活动中。教材各异渗透方法多样。在传授知识和技能的同时, 紧扣教材中的德育因素, 广泛开发电影、电视、国内外重要事件、日常生活中的教育资源, 加强横向与纵向、课内与课外资源的整合, 让学生受到情感熏陶、获得思想启迪、享受审美乐趣。
5. 情感陶冶法
陶冶教育法就是自觉地创设良好的教育情境, 使受教育者在道德和思想情操方面受到感染、陶冶、熏陶。
此外, 还可以采取主题辩论、师生对话、心灵驿站等方法。总体特征是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 调动双方的积极性, 以情感为纽带, 通过双向互动, 实现道德的共同进步。
在“交流”意识下, 学校期中表彰设立了“勇攀高峰奖”“爱心奉献奖”“杰出学业奖”等, 不仅表彰成绩优秀的学生, 而且也表彰品行优异的学生, 并且在学校宣传橱窗展示他们的照片下面附上“自己最喜欢的一句话”, 这样橱窗里展示的榜样学生与观看学习的学生之间就形成了一种无声的经验交流。
三、学科教学中德育渗透成果
(一) 研讨了德育理论知识
我校自从开展德育渗透研究以来, 课题组成员采用集中与分散、自主与合作的方式学习了许多德育理论知识, 如学习了中共中央《关于加强和改进学校德育工作的意见》《中学德育纲要》等文件精神, 重温了《中学生守则》《中学生日常行为规范》《中小学教师职业道德》, 阅读了《中小学德育专题》《现代德育论》《德育创新论》等理论专著, 深入研讨了新课程标准的德育理论。
(二) 促进了教学观念的改变
我们通过学习相关理论, 举办专题研讨会、经验交流会, 开展专题汇报课活动, 撰写实验论文和经验小结, 请专家辅导等, 促进了德育教育教学观念的改变和一系列的变革, 如教师从考虑如何教转变为如何更好地引导学生学;变教师的讲台为学生的舞台, 突出学生在课堂中的主体地位;改变课桌的摆放形式, 发挥小组合作学习的突出作用, 等等。这样一来, 德育课堂不再是原来枯燥乏味的说教了。整体而言, 真正将“五育”并举、德育为先做到了实处, 也避免了学科德育标签化。
(三) 达成了素质教育目标
经过一段时间的研究和探索, 在落实目标上取得了一定的成效, 每学期汇编了一本优秀论文集、一本教学案例集, 还录制了语文、数学、班队会、体育等优质课。学生参加“杭州市科技作品展览会”的小制作、小论文比赛, 获得了优异成绩。新课程标准指导下的示范课推广到乡镇, 学校还获得杭州市示范学校荣誉称号。
(四) 明晰了师生角色关系
1. 师生更新了德育观念
教师通过反思传统德育弊端, 反复学习新课程理论, 感悟到自己的德育观念必须尽快适应课程的发展。树立德育生命观, 将学生视为有生命的个体, 让学生进行自律、自约、自我规范。2011年学校着手推动主题班会课的改革, 实施“四自”主题班会。所谓“四自”, 即由学生自己设计、自己准备、自己主持、自己总结, 教师只是与学生一起寻找道德成长的“生长点”, 不再以管教训导的面孔出现在学生面前, 真正实现了角色的转换。
2. 教师展示了良好的形象
一名优秀的教师, 要会上出好课, 但更多的要以自身的人格魅力去影响感染学生, 育人于“无痕”之中。在校园, 我们的教师带头进行“弯弯腰”活动;升旗仪式时, 国歌唱得最响的是教师;书香校园创建时, 教师也要每月读一本书, 写心得体会;在为学生颁奖时, 教师要献上最衷心的祝贺;“要学生做的事, 教师躬亲共做;要学生守的规矩, 教师躬亲共守”。这些都不是专门的德育活动, 但却是最真实的德育细节与契机。
(五) 实现了课题研究特色
学校突出“整体育人”的教研思想, 有意识地加强教学过程的优化, 使知识、技能、思想教育三者有机地融为一体, 整理汇编了《萧山十中各学科德育渗透纲要》。
强调所有学科的整体协作, 整合所有教研组、备课组教师的经验, 汇编了各学科的研究论文集。
通过教学案例的分析, 摸索学科教学中渗透德育的方式方法, 尝试构建“学科教学中渗透德育的有效模式”。
一、利用数学教材,渗透德育教育
新课标下的数学教材中,大部分思想教育内容并不占明显的地位,这就需要我们认真钻研教材,充分挖掘教材中潜在的德育因素,把德育教育贯穿于对数学知识的学习中。综观数学教学内容,安排了多个阅读材料,涉及数学史料、实际生活中的数学、数学趣题、知识背景等,目的在于扩大学生的知识面,增强学生对数学的兴趣与应用意识,同时对学生进行爱国主义和人文精神的教育。
二、将德育教育渗透在数学教学过程中
在教学中进行德育教育,总有老师会说数学课堂对学生进行的德育教育是少之又少,因为数学是跟数字、定律打交道的。不像语文、思品课等说教性比较强,其实不然。
如:我们现在的教材,很多内容需要学生动手操作及合作交流来完成。开始时个别的学生不习惯与别的同学交流自己的看法,一些理解能力特别好的学生自己做自己的,做完后还嘲笑做的慢的同学。做的慢的同学自尊心受到了挫伤,告诉我:“老师,我不喜欢同某某同学—个小组。”看到这个情况我就因势利导地对学生说:“同学们,你们还记得我们教学楼上的那些标语吗?”学生都说记得。“第一句是什么呢?”“学会做^。”“对,我们首先要学会做人,做—个正直的人,乐于助人的人。等我们长大后还要接触更多的人,所以我们还要学会与人交流,尊重别人,只有尊重别人的人才会得到别人的认可。”说了这番话之后,同学们在小组合作中融洽了,并达成了共识:小组合作学习,既要为别人的学习负责,又要为自己的学习负责,在既有利于自己又有利于他人的前提下进行学习,这样既提高了学生的课堂学习效率,又对学生进行了品德教育。
三、在数学教学过程中,培养自力更生、艰苦奋斗的精神
在物质生活水平有了较大改善和提高的前提下,还应该注重培养学生自力更生和艰苦奋斗的精神,可充分利用教材中安排的例题和习题为背景。如:笑笑从每月的零用钱中储存x元捐给希望工程,一年下来,笑笑共捐款多少元?抓住此例,鼓励学生说:“如果我们都学笑笑,会产生什么样的效果呢?”学生开始议论。全班63名学生,每月存5元,一年可存3780元,如果全校30个班的同学都行动起来,每年就可存113400元,五年就可以盖一所希望小学……我又抓住時机,教育道:我们从小就应养成有“爱心”的美德,要有“奉献”和“艰苦奋斗”的精神。实践证明,这样的教育是成功的:在学校发动的助学基金会捐款活动中,我们班是全校捐款最多的一个班!
(作者单位吉林省长岭县三十号乡中学)
在数学教学中加强思想教育之我见
倪俊忠
据教育部门调查。在学生讨厌的学科中,数学仅次于英语,名列第二。因此,培养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是当务之急。笔者几年来依照教育理论进行了多方面的探索,实践表明,将思想教育寓于数学教学之中,是培养学生学习兴趣的—个重要途径。下面就如何在数学教学中加强思想教育谈一些看法,供同行参考。
一、通过数学史对学生进行思想教育
1.在教学中,适时地向学生介绍我国古代的数学成就
我国古代有着辉煌的数学成就,在教学中可适时地向学生作些介绍。比如:在讲圆周率时,向学生介绍刘徽的割圆术,以及祖冲之的用分数近似地表示圆周率等。教师通过对我国古代数学成就的介绍,可极大地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激发学生的爱国情感,增强学生的民族自豪感。
2.在教学中,向学生介绍古今中外数学家的光辉事迹
实践表明,学生对数学家的事迹是极感兴趣的,教师在教学中可适当地向学生介绍一些著名数学家的感人事迹。如:瑞士著名的数学家欧拉一生完成论著八百多篇,且很多是在双目失明、身患重病的情况下完成的。教师通过介绍这些感人的事迹,可培养学生努力学习,勇于探索,为共产主义而奋斗的献身精神。
3.将近几年我国中学生在国际数学奥林匹克竞赛中取得的优异成绩向学生介绍,以激励学生奋力拼搏的精神,树立学好数学,为国争光的思想。
二、对学生进行辩证唯物主义观点教育
数学中到处充满着辩证法,中学数学教学大纲明确指出:“要用辩证唯物主义观点阐明教学内容。这样既有利于学生学习基础知识,又有利于学生形成唯物主义的世界观。”在教学中可这样渗透辩证的观点:
1.任何事物都不是一成不变的,科学在不断发展,人的认识水平也在不断提高。数系的扩充,代数与几何的结合,某些定理的推广,数学中发展的观点由此得到体现。
2.运动是物质的根本属性。在数学中,线、面可以看成点线运动的轨迹,旋转体也是平面图形运动的产物,直线是向两边无限延伸的,在教学中强调这些,能使学生在潜移默化中接受辩证法中运动的观点。
3.在数学中,正数与负数、整数与分数、有理数与无理数,实数与虚数等,这些概念既是对立的,同时又是统一的。加与减的转化。乘与除的统一,乘方与开方的互逆,在教学中强调这些规律,学生便能从中接受到矛盾的对立统一和相互转化观点的教育。
三、利用教师的言传身教,对学生进行息想教育
心理学的研究表明,在学生群体,师生关系的相互示范效应中,教师对学生的思想和心理产生的影响最大。几乎所有学生都有模仿教师行为的倾向,从教师的具体和抽象的形象中,选择理想的行为准则。由此可见,对教师而言,自身的形象是对学生进行思想教育的最好材料。很多内容是教师会向每届学生讲授的,但教师在每次向学生讲授时,都应对所教内容表现出极大的兴趣和热情。这样才能唤起学生对该学科的热爱。
此外,教师应以文明的言语、端庄的仪表、从容的举止、遵纪守法的行为、严谨的治学态度给学生作出表率,注意以言传身教给学生树立榜样。
教师在数学教学中,加强思想教育时,还应注意将思想教育和数学知识有机地结合起来,切忌牵强附会,要落到实处,不要流于形式。
在教学jobs一课时,对于学生瞧不起farmer职业的思想,我是这样引导的: T:Why don’t you like farmers? S1: They are very tired and dirty.T:Yes, they are very tired, because they have to work every day.我边说边用简笔画描绘出一幅农民的画像:头戴草帽,肩搭毛巾,大汗淋漓地在田间劳作;同时,我还板书单词sweat。T:But they are very happy during the harvest time.我边说边画出秋天一位农民收获庄稼的情景,并板书单词sweet。然后在单词sweat和sweet前分别添加一个单词,便组成了一句谚语:No sweat, no sweet.在这个案例中,我对学生的偏差思想没有用“We shouldn’t look down upon farmers.Their work is very important.We can’t live without farmers.”等生硬的话语进行说教,而是巧妙地利用形象的图画,配以简练和寓意深刻的谚语,向学生渗透了正确的价值观,在潜移默化中进行了一次成功的德育教育。
徐长梅
2009—2010学年第二学期
德育,即思想教育与品德培养,这和心理健康有着紧密关系。从心理学的观点看来,无论是正确的思想还是优良的品德,都需要健康的心理品质为基础。
一般说来,性格是具有核心意义的个性心理特征,它是指对周围现实的一种稳固态度和与之相适应的习惯了的行为方式,它贯穿在人的全部行为之中,反映了个人在社会集体中的生活方式并表现在他对别人及委托给他的工作态度上。这里,性格实质上反映意志品质和道德特征,也具体地标志着一个人的品德和世界观。健康的性格,诸如爱祖国、爱人民、爱劳动、爱科学、宽以待人,与人为善,助人为乐,讲究文明,遵法守纪等等,这些是形成优秀思想品质的基础,有些则是它在学习、生活实践中直接组成,而不健康的性格,诸如狂妄自大、自私自利、胆小怕事、怯懦自卑、狭隘猜疑、缺乏乐趣,畏惧困难、沉溺幻梦、悲观厌世等等,这些既是低劣的思想品德的基础,有的也是学习生活中社会因素的影响组成部分。换言之,人的性格特征和人的思想品德与人的生活、社会实践是紧密联系在一起的。因此,不提高心理健康的水平,就谈不上形成优良的思想品德。培养良好健康的生活习惯和培养优良的思想品德是同一教育过程中同时进行的两个侧面,两者不可偏废。否则,就难以形成优良的思想品德。
学校心理健康教育有其独特的教育目的、内容和方式与方法。它是积极地影响着学生有关健康的实践、态度和知识在其身体心理学及社会行为方式方面的有意识活动的总和。它与德育有共性,都是有目的培养人的知识、技能和思想品德的活动,属于一种社会现象,并且包含在德育的内容之中。同时,学校心理健康教育也有自己的特殊性,它主要是指以“健康”为目标,有目标地增进人的知识与技能,影响人的思想品德的活动。而德育的内容主要包括:思想政治理论教育、人生观、道德观、民主与法制、形势与政策教育、心理健康教育和学生日常思想行为的教育、指导与管理。由此可见,心理学健康教育开展得好坏直接影响德育的实施效果。要提高学校的德育工作质量,只有加强学校的心理健康教育。
1、提高对学校开展心理健康教育重要性的认识
随着社会的进步与发展,社会与学校培养的人才提出全面发展早日成才的要求。目前,大多数学生的心理是健康的,他们有较高的智力水平,努力向上,积极进取,有良好的人际关系和适应能力,但也有相当一部分学生的心理健康状况不容乐观。例如:小学生目前思想上、行为上主要有懒惰、厌学、对社会上的不健康行为迷惑不解,甚至模仿等心理障碍。此外,学校教育重智育,轻德育、体育和劳动,偏重于智力因素而忽视非智力因素以及被人误解,都是影响学生心理健康的因素。当然,学生的个体内部心理因素的影响也是一个方面,它包括心理素质脆弱、个性特征的影响,心理发展中的矛盾影响,人生观的不成熟、不稳定等等。
只有充分认识到努力加强和提高学校的健康教育,并把德育作为不可缺少的内容来抓,才会促进德育工作开展,使思想教育工作卓有成效。如果不清楚这一点,我们培养的跨世纪人才就很难胜任历史重任,将会关系到整个中华民族的素质和祖国的建设事业。正如我校开展的心理健康课,心理咨询室,心理健康讲座等一系列活动,都充分体现了我校对学生心理教育的重视。总之,增进学生的心理健康,是人们的共识,已受到全社会的关注。
2、普及心理卫生知识,加强对学生心理卫生健康的教育与宣传,使学生逐渐培养起健康良好的心理素质.心理健康学认为,教育者的人格和心理健康状况,比起他的专业学科知识和教育方法更为重要。
目前,许多学生的心理问题很多,但并没有引起学生及家长的重视,主要原因是宣传不够。害怕被别人议论为“脑子有问题”影响自己的学习,因此,要广泛宣传心理学是一门科学,人人都有可能产生心理障碍,对于自己想了解但是又怕家长骂自己;小小年纪不要瞎打听,等你长大了就会自然明白了,不要头脑那么复杂等等,甚至感到问有关生理问题有羞耻感。这样就更加造成学生心中的神秘感,根据我在课堂上和学生聊天时
【英语学科德育渗透计划】推荐阅读:
英语学科渗透法制教育计划07-18
学科德育渗透计划(一下)10-27
四年级数学科德育渗透计划11-19
学科德育渗透案例10-06
英语学科德育工作总结11-24
体育学科德育渗透案例07-23
学科教育渗透德育11-24
小学英语学科德育工作总结07-05
德育在各学科的渗透12-27
历史学科教学中的德育渗透浅析11-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