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年级语文德育渗透计划

2024-09-17 版权声明 我要投稿

六年级语文德育渗透计划(精选8篇)

六年级语文德育渗透计划 篇1

一、指导思想:

学科教学中的德育渗透是新时期教学工作的一个重点。《中小学德育大纲》指出:“寓德育于各科教学内容和教学过程之中,是每一个教师的职责。学科教学是德育的主载体,也是对学生进行思想政治工作的主渠道。因而,作为学科教师在教学中就一定要渗透德育教育内容。古人早就提出过“智德”这一概念,即智中有德,又有“文以载道”的说法。可见,智的发展促成了德的提高。在语文教学中进行德育渗透与美育教育,既是语文教学教材中美的因素所决定的,也是语文教学发展到今天的必然要求;既是向学生进行爱国主义教育的需要,也是开拓语文教学视野的探索课题。至于此,语文科教学要让学生在学到学科知识的同时得到品德修养,使他们成长为一个全面发展的人。

二、教材分析

教材继续按专题组织单元,共设计了六个专题,依次是:人生感悟,民风民俗,深深的怀念,外国名篇名著,科学精神,难忘小学生活。在六组教材之后,安排了一组“古诗词背诵”,提供了10首供学生读背的古诗词。在教材的最后,还安排了“综合复习”,为教师准备了9篇复习材料以供期末复习时使用。本册教材的综合性学习安排在第六组“难忘小学生活”。这个专题采用的是任务驱动、活动贯穿始终的编排方式,包括“活动建议”和“阅读材料”两大部分。本册教材除去第六组,共有课文21篇,其中精读课文10篇,略读课文11篇。这五组教材的编排体例与高年段前三册一致,每组由“导语”“课例”“口语交际.习作”“回顾.拓展”四部分组成。课例包括4--5篇课文。每篇精读课文后有思考练习题,略读课文前有连接语。部分课文后面安排了“资料袋”或“阅读链接”。全册安排“资料袋”三次,安排“阅读链接”五次。“口语交际.习作”依然作为一个独立的栏目,在有的单元中提供多个角度供教师和学生选择。“回顾.拓展”由三个栏目组成,“交流平台”“日积月累”是固定栏目,另有“成语故事”“趣味语文”“课外书屋”穿插安排,不再设“展示台”栏目,其中,“趣味语文”“成语故事”各安排了两次,“课外书屋”安排了一次。

三、培养目标:

针对学生的德育基础,结合学生的实际开展德育教育。我所教的六年级学生的学习兴趣不浓,素质较差,有较多的学生在品行方面存在缺陷,比如:开学的第一周就出现学生不交作业,不做笔记的现象,因此在语文学科的教学中,有责任也应有目的地对学生进行思想品德的培养,以期能使学生逐渐形成良好的品性,不断规范自己的行为。现把目标分列如下:

1、让学生充分认识到语文学科的工具性作用,进而能认真学习,提高自身的听说读写等语文能力。培养其热爱祖国语言文字。

2、加强学生良好学习品质的培养。落实学校的德育工作计划,带领学生实现学校的德育培养目标。

3、结合课文的思想内涵,对学生进行思想品德教育,教会学生做人,并树立正确积极的人生观和世界观。

四、措施方法:

1、注重学生日常行为规范的教育培养,认真督促学生的一言一行,使其都能符合日常行为规范的要求,甚至做得更好。

2、学应用“感情”这根主线,把教材的情、教师的情、学生的情紧紧地联

系在一起,达到教育人的良好效果。充分发挥教材的特点,挖掘教材的德育因素。在课堂教学中要特别注重展现美的情感,以情感人,以情动人。通过录音、感情范读、学生诵读,达到师生共同接受作品感染的目的,并利用作品中美感的因素来调动学生的感情,把作品中蕴含的美的情操、美的思想潜化在学生的心里。

3、转变教学观念,把教学过程变为既教会学生学习,又教会学生做人;贯彻以学生为主,教师为辅的主体教学方法,使其变“要我学习”为“我要学习”,让其有自主思维和意识的参与。

4、端正学生的学习态度,使学生从“学不学无所谓,学多学少无所谓。”的思想中转变过来,使其认识到“学生时代就是学习,是不断学习”的,养成自主学习的习惯。

5、贯彻素质教育,以全面提高学生的素质为主。不仅提高学生的学习能力,还应提高学生各方面的素质,如语言表达能力、正确的审美情趣等。

六年级语文德育渗透计划 篇2

一、课前诵读古诗文, 渗透德育

每天语文课前5分钟, 我都要组织学生集体诵读《三字经》、《唐诗三百首》、《弟子规》等国学典籍, 让国学教育走进课堂, 让小学生提前接触国学教育。背诵国学经典有利于塑造学生良好品德, 能够把国学里的仁义礼智信等美德传递给孩子们。同时也有利于加大学生的阅读量, 拓宽学生的知识面。

二、将德育教育渗透于语文课堂教学

课堂是德育教育的主阵地。在语文教学中, 要抓住课堂教学这个主阵地, 不放过任何一个进行思想教育的机会, 针对学生的不同情况, 随时随地的渗透德育教育;根据语文课的不同内容, 对学生进行适时的思想教育, 使学生由表入里, 由知到行, 由情达意, 由外因转化成内因, 从而培养良好的道德情操。

1. 在拼音教学中渗透德育

拼音教学是低年级语文教学中一个重要环节, 是帮助识字、阅读和学习普通话的有效工具。此时我们教师不仅要注重培养学生的发音方法和拼读技巧, 也要注重其思想情感教育, 使汉语拼音教学避免相对抽象和枯燥, 无形中提高学生学习的兴趣, 同时也把握住了对初入校门的学生开展德育教育的良好时机。记得在学习“j、“q”、“x”和“ü”相拼, “ü”上两点省略的规则时, 正当我准备归纳时, 一小女孩举手站起来说:“小ü看到j、q、x, 挖掉鱼眼还念ü”, 说是在学前班就会了。此时, 我没有简单的否认或置之不理, 而是询问:“小鱼儿可不可爱?你喜欢它吗?”“你忍心伤害它吗?”大家互相一说, 都认为“挖掉鱼眼”太残忍了, 不能这样。于是我们修改了句子:“小ü小ü有礼貌, 见了j、q、x, 行礼就脱帽”。孩子们们不仅掌握了枯燥的拼音规则, 同时也上了一堂爱护小动物、待人要有礼貌的德育课

2. 在识字教学中渗透德育

识字教学是低年级教学的重点, 几乎每堂课上都要周而复始地识字写字。在识字教学中, 教给学生识字方法很重要, 同时这也是对学生进行思想品德教育的一个重要过程, 如在一年级下册语文园地五的“我会读”中关于“打”字的教学。我先和学生一起学习了这个字的读音, 分析了这个字的字形。然后问, 你知道这个字的意思吗?能组词吗?学生便积极地举手发言, 有一人组了“打人”, 其余纷纷跟着说“打架、打骂、打死、打倒”等等, 我一看这势头便反问了一句:“这些词说得不错, 但我们能随便打人、打架、打骂别人吗?你们还能组其它有表示打这这个动作的词语吗?”在引导下学生很快组成了“打球”“打水”“打鱼”等词语。低年级学生是人生受教育的启蒙阶段, 必须对他们进行思想品德教育。这样, 不仅开阔了学生的思路, 又对学生进行了思想品德教育, 避免识字教学简单而又枯燥的过程。这样的教学方法, 不仅能提高学生的学习成绩, 而且对学生良好行为的养成也起到了不可估量的作用。

3. 在阅读教学中渗透德育

小学阶段的课文含有许多育人的素材, 我们必须依据教材的内容结合学生的特点, 适时、适地、适当地对学生进行理想教育, 爱国教育, 传统教育等, 使之从小就懂得做人的道理, 为他们的人生奠定坚实的道德基础。例如学习一年级下册第三组专题教材, 要让学生懂得地球是我们共同的家园, 激发对地球大家园的热爱, 意识到肩负的环保责任, 养成从自己身边的小事做起, 积极参与环保实践活动。学习第五组专题教材, 了解靠自己动脑筋想办法终于喝到水的乌鸦, 知道古时候有位沉着冷静、当机立断的司马光, 认识善于思考、想出称象妙法的曹冲。使学生认识到遇到困难要积极动脑思考, 别人认为做不到的事我做到了, 则是一种创造。引导学生善于发现、善于思考、善于创造, 让智慧的火花点燃孩子们幼小的心灵。

4. 在看图说话教学中渗透德育

指导小学低年级孩子看图说话, 是作文训练的一种重要形式, 也是培养小学低年级孩子认识能力、形象思维能力、想象能力和表达能力的良好途径, 更是加强对学生进行思想道德教育的一个重要阵地。无论什么样的孩子, 他们在写作入门阶段都要经历看图说话、写话这样的一个过程, 我们可指导学生根据图片, 结合说、写这两个重要环节从小渗透对学生的德育思想的教育。如《找春天》, 教师引导学生从上到下;从远到近;从左到右进行观察。学生掌握了以上的观察顺序, 一经图画出现、就能通过思考, 有选择地按一定的顺序去观察。教师在此时也对学生渗透了热爱大自然的教育。

三、巧妙开展各项活动渗透德育教学

著名心理学家班图拉认为, 道德可以通过学习获得, 也可以通过学习加以改变, 其中影响道德行为发展的主要因素是环境。可见, 在语文学习的大环境中, 引导学生进行自我教育对德育所起的作用很重要。因此, 我们可以经常开展一些“经典诵读活动”、“讲名人故事比赛”、“书写比赛”、“小伙伴征文比赛”、“《今天我当班长》演讲活动”等, 让学生在各项活动中受到感染, 得到动力, 并督促自己, 培养正确的学习习惯, 同时又不露痕迹地渗透了德育, 使我们的德育教学“水到渠成”而又“润物细无声”。

如何在低年级语文教学中渗透德育 篇3

一、从教材的实际出发,对学生进行思想教育

一篇篇文质兼美的课文,既是训练学生听、说、读、写的好例子,也是对学生进行思想教育的生动教材。但每篇课文的侧重点又不尽相同,其教学的重、难点也不一样。这就要求教师要“吃透教材”,认真备课,只有对教材真正理解了才能把握文章的主动脉,才能让学生在学习语文知识,培养能力的过程中,潜移默化地受到思想教育。如《我不是最弱小的》一课就是渗透有不甘弱者、乐于保护弱小者,有一颗清纯而美丽爱心的好素材。首先,从课题入手,“我不是最弱小的”是课文的主人翁萨沙带着自信、坚强和自豪想说的一句话。教师在引导学生对这句话作初步理解后,激励学生挺起腰板自豪地说出这句话,体会这句话的含义,进而鼓励学生在今后的生活中做一个自强的人。继而,让学生通过观图、读文、讨论。教师引导复述课文:在景色宜人、空气清新的森林里,在赏花聊天的时候,突然下起了大雨。妈妈先把雨衣递给托利亚,托利亚又把雨衣递给萨沙,而萨沙却看到比他更弱小的:被铃兰花簇拥着的野蔷薇非常美,但无情的大雨正将它的一片片花瓣打掉。他就心痛地掀起雨衣,轻轻地遮盖在粉红色的蔷薇花上。通过对课文的复述,使学生感到:爱是一条无形的丝带,它把我们每个人的心牢牢地拴在一起,于是我们要互相关心、爱护。有了爱,不管生活中有什么风雨,我们都不会害怕。当风雨来临的时候,当别人遇到困难需要帮助的时候,教师要引导学生能献出爱心、甘于奉献、乐于助人。要尽可能地保护比自己更弱小的,让互助互爱温暖我们的心,鼓励学生齐心协力、战胜困难、团结奋进。引导学生把爱落实到行动上去,从小在家做一个爱爸爸妈妈的好孩子;在学校做一个爱老师、爱同学的好学生;在社会上做一个关爱别人,愿意帮助别人的好公民。

二、充分发挥教材的教育作用,对学生进行思想教育

在低年级语文课本中许多文章富有感染力,教师在教学中应充分发挥教材的感染力,使学生潜移默化地受到教育,思想感情得以升华,从而使思想品德教育得以成功进行。如,教学《雷锋叔叔,你在哪里》时,首先,我将此文所体现的“谁需要帮助,我们就伸出热情的手;谁需要温暖,我们就献上一颗火热的心”这一思想感情贯穿课堂教学始终。当讲到雷锋冒着蒙蒙细雨,抱着迷路的孩子;踏着路上的荆棘,背着年迈的大娘送她们回家时,学生的心灵受到深深地触动,对雷锋那种平凡而伟大的奉献精神肃然起敬,这时我及时举例让学生讨论:“同学们,在平时的生活和学习中,当同桌忘了带学习用品,当别人摔倒在地上,需要帮助的时候,我们应该怎样做呢?”学生的情感被激发了,勇跃发言:要向雷锋叔叔学习!从小就要学会关爱别人!然后,让学生在反复朗读和背诵中去触摸雷锋昨天的足迹,去寻找今天的活雷锋,沿着雷锋叔叔的足迹,引导学生把感想落实到行动上,伸出热情的双手,捧出春天般温暖的爱心,去关爱、去帮助身边有困难的人。这样,使得奉献爱心、乐于助人的思想落到了实处,关心、帮助别人的思想感情得以体现。

三、开展丰富多彩的语文实践活动,对学生进行思想教育

课外活动是语文教学的组成部分,有计划、有目的、有组织地开展各种活动,既有利于学生听、说、读、写能力的培养,又能使学生在思想品德方面受到教育。教师要努力开发,充分利用语文课程资源,每周定期进行一次课外活动。如,我教学完《动手做做看》这课后,另外还安排了一节课外活动,要求学生亲手重做课文中小主人翁伊琳娜所做的实验。要求他们一边做一边想,亲身体验有什么感受或者新的发现?将自己做的和课文中讲的作一下对比,结果是一样吗?另外,教师可以开展一些与课文有联系的游戏,如:唱歌、猜谜语等。还可以让学生在教师的带领下,走出校门,走进自然,走进火热、沸腾的生活,使学生在生活中学习语文、运用语文。这样有助于学生从实践活动中受到启发,学会留心身边的事物,从小做起、从身边的小事做起、从利用身边的材料做起,自己经常动动手,或者相互协作,有助于学生学会独立思考、勤于动手、敢于不迷信权威、不轻信盲从、打破常规、冲破定论。只有勇于实践才能有所发现、有所创新,使学生懂得“劳动可以创造一切”、“实践出真知”的道理。

千教万教教人求真,千学万学学做真人。教师要充分发挥课堂教学的主阵地作用,尊重学生在课堂教学中的主体地位,以人为本;充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调动一切有利的、积极的因素,把思想品德教育的点点滴滴潜移默化、水乳交融地渗透在语文课的字里行间。作为教师,我们要切实做到“润物细无声”,从小就培养学生做一个德才兼备的人。

(作者单位 贵州省沿河县塘坝乡鱼溪石花小学教学点)

七年级语文德育渗透计划 篇4

周志勇

教师的德育意识、教育方法,直接关系到德育的教育实效。,教师的职责是既教书又育人,只教书而忽视育人的教师不能算合格的教师。所以在做德育工作时,除了站在孩子的角度,还要从自身找突破口。孔子说:“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知者。”所以我认为在教学时创设一定的情境,激发学生的兴趣,以兴趣激发课堂活力,就能让学生自主、自动、自发的学习。因为 “热爱是最好的老师”。只有让学生对学习产生浓厚的兴趣,有一种强烈渴求知识的愿望,才会收到良好的教育效果。因此,教师必须努力提高自身的业务素质,授课生动有趣、通俗易懂,让学生喜欢听、乐于学。

只要教师认真备好每一节课,把思想教育内容科学地,灵活生动地融会于教学过程中,就能把思想教育作为课堂教学中一个任务来完成。其次,教师要结合班级和学生的实际,结合课文的中心、段落或字词句,深挖其思想精华,科学地渗透品德教育。当然,品德教育还必须结合学生的年龄和心理特点,寓思想教育于有趣的教学活动和课外活动之中,使学生在这些活动过程中,受到教育,规范行为,形成良好习惯。我们完全可以结合班级实际和学校的中心工作来进行。例如,学校抓校风建设时,教师可以结合班级中存在的问题和违纪现象,引导学生去讨论,在讨论过程中区分好坏,明辨是非,从而增强学生的“免疫”力。如果学生无法分辨或意见不统一,教师可以适当提示,切忌过早下结论和简单地灌输。在此基础上,教师还可根据学生的特点和授课的内容,相应地开展主题班会、集体游戏,参观旅行等一系列的课外活动,深化教学内容。课内课外有机结合,可以起到事半功倍的作用。语文教师结合教学的思想内涵,挖掘教材的德育因素,激发学生情感,创设情境等方法感染和教育学生,培养学生自信心,教会学生做人。

指导思想 坚持“德育为首,育人为本”的教育原则,结合语文教学的自身规律和特点,在教学中渗透思想道德教育,培养学生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

七年级下册教材内容德育价值总体分析 本册中的六个单元依次安排如下内容,成长、祖国、名人、文化、探险、动物。据此可渗透如下教育:正确面对成长中的问题;培养爱国主义精神,学习名人精神,形成高尚的审美观和正确的价值观;培养开拓精神和团结协作的观念;珍视生活,关爱动物。

教学德育渗透总体目标 结合教学内容,培养学生崇高的爱国主义精神,增强民族自豪感;树立健康高尚的人生观、价值观;形成自己的审美观;培养学生开拓进取的精神和集体主义观念;

珍视生命,关爱动物。

单元(章)德育渗透内容 单元(章)题目 教学内容 德育渗透内容

第一单元 成长主题 正确对待成长中的问题,勇于面对生活,面对挑战。

第二单元 祖国主题 体会课文中表现的强烈的爱国主题,培养爱国主义情操。

第三单元 名人题材 学习名人的崇高品格和奉献精神。

第四单元 文化艺术 开阔视野,接触各种各样的文化艺术形式,丰富文化素养,初步形成个性化的审美观、价值观。

第五单元 探险主题 激起探险自然奥秘的兴趣,培养敢于探险的勇气、集体主义观念和必要时为所热爱的事业而献身的崇高精神。

第六单元 动物美文 激发学生珍视生命、关爱动物的情感,引导学生初步思考和认识人与动物的关系,感悟动物身上所折射出来的可贵精神。

小学语文五年级上册德育渗透计划 篇5

语文是基础教育中的一门重要的学科,也是实施素质教育的重要基础学科。因此,语文学科的重要特点是思想教育和语文学习的辨证统一,进行思想品德教育是语文教学的一面重要任务;同时德育也是影响学生发展的一个主要因素。通过本册教材的学习培养学生的热爱祖国、热爱大自然、热爱社会主义制度,热爱生活的教育;领悟课文内容,提高思想觉悟。

通过本册教学使学生受到各方面思想和情感的熏陶,在学习中不管做什么事要有恒心,有毅力。集中精力去做。启发学生热爱科学,大胆实践,并激励学生树立为国昌盛的思想。训练组 德育渗透内容

一 本组课文主要反映了祖国山河的壮丽以及大自然的美丽景色,加强热爱祖国,热爱大自然的教育。

二 这组课文大多数是赞扬人物的优良品质的,从文中的人和事中受到启发教育,提高道德修养。

三 通过理解课文内容,可以受到勤奋学习和热爱大自然的教育,陶冶爱美的情趣。

四 教学本组课文,教育学生,热爱社会主义制度,热爱生活,领悟课文内容,提高思想觉悟。

五 学习本组课文,教育学生树立以苦为乐的思想,并树立与困难作斗争在逆境中求生存的坚定决心。

六 这组课文形式多样,内容丰富,教学中教育学生注意观察大自然,破除迷信,并学会做事要恰到好处。

七 学习本组课文教育学生,学习红军战士的无畏的精神,并教育学生遇事要开动脑筋,想出合乎实际的解决问题的办法。

八 本组课文内容丰富,学习这组课文,可以使学生受到各方面思想和情感的熏陶,在教学中教育教学中不管做什么事要有恒心,有毅力。集中精力去做。启发学生热爱科学,大胆实践,并激励学生树立为国昌盛的思想。所以本学期根据语文学科内容,向学生进行以下几方面的教育:

1、使学生具有热爱祖国,热爱中国共产党,热爱社会主义。

2、使学生学习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和英雄人物的事迹,教育学生虚心学习别人长处,待人宽容。

3、教育学生珍惜时光,开展种植活动,热爱美丽的大自然,增强环保意识。

4、使学生懂得母爱的无私与伟大,增强爱父母,回报父母的意识。

5、学习张衡热爱科学,刻苦钻研,教育学生从小爱科学。

6、学习雷锋精神,做诚实、勤劳、爱学习和关心别人的孩子。

六年级数学德育渗透总结 篇6

数学能锻炼学生的思维,能应用于生活,是我国五千年文化的沉积,可是现在有一部分学生不爱学数学,觉得学数学没意思,所以德育教育,能让学生明确学习的重要性,真正做到由“要我学”向“我要学”转变。作为教师,不仅是传授知识,更重要的是育人,也就是说,教师在教学工作中,要善于发掘有关教学内容中的德育因素,并通过教学过程,渗透给学生而达到教书育人的目的。下面是我在数学教学中进行德育渗透的几点体会:

一、结合教材内容,向学生进行爱国主义教育。我国是四大文明古国之一,无论在哪个领域中都取得了不少的成就。小学教材中也有很多反映这些辉煌成就的例子。我们紧抓这些内容,向学生介绍我国古今数学家的事迹以及他们的光辉成就,激发学生的民族自尊心和自豪感。同时,适当向学生指出我国在现代科技领域的落后的方面,教育学生热爱祖国,并树立为祖国强盛而努力学习的信心。比如:六年级数学教材中给我们介绍了圆周率的知识,并向我们介绍了祖冲之,这就是很好的德育教育内容。

二、利用教学内容,对学生进行辨证唯物主义观点的教育。数学是一门自然科学,它的出现和发展本身就体现了辨证唯物主义的观点。它是从实践中总结出来的规律,并回到实践中去运用,正是体现了辨证唯物主义中从感性认识到理性认识,再运用到实践中去的认识论观点。这样,数学教学中不仅培养了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还让学生接受辨证唯物主义的教育。比如扇形统计图,折扣等问题,学生在实际中都得到了应用。

三、结合数学学习过程,培养学生的科学性、顽强性、创造性等良好的思想道德品质。随着社会的发展,科技对人类的要求更高,那么更需要学生具备有科学态度和创新精神。因此,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结合数学学科的特点,鼓励学生扎扎实实地系统学习知识。同时,通过几何证明题的训练,可以培养学生刻苦钻研、独立思考以及严谨、有条不紊的科学态度。

六年级语文德育渗透计划 篇7

一、以字谜的形式在识字学习中进行“ 学讲”

字谜作为一种文字游戏对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也起着不可替代的作用,也是提高识字质量的有效活动之一。 所以,我们要改变以往仅是让学生猜字谜的游戏,要鼓励学生自主去“ 找”字谜,并与同学之间进行字谜活动,也就是说,我们要把字谜活动的主体交还给学生,同时还要引导学生自创字谜。 这样的过程不仅与学讲计划的核心思想相吻合, 而且对提高学生的识字学习能力也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

例如:在字谜活动的组织中,我们可以组织学生自主在课下搜集一些自己熟悉的汉字的字谜,如:4个人搬个木头( 杰) 、一人一张口,口下长只手( 拿)、小狗身上长满了嘴( 器)、凤头虎尾( 几) …… 组织学生将自己搜集到的字谜以小组为单位进行猜字谜活动,并将所猜出来的“ 字”动手写出来,同时还要去解释为什么是这个字。 这样的过程不仅锻炼了学生自主学习文字的能力, 提高了学生的学习兴趣,而且学生之间的交流与“ 学讲计划”中的“ 讲”的含义也是一致的,进而使学生在愉快的教学环境中找到学习识字的兴趣, 提高识字效率。

二、以组字的形式在识字学习中进行“ 学讲”

所谓的组字与拆字是对应的, 如果说猜字谜活动的应用倾向于“ 拆字”的话,那我们组织的“ 摘苹果”活动就是组字。 简单地说就是将一些汉字的偏旁部首进行分割,然后,引导学生以“ 拼组”的形式组成的汉字,这样的过程也是一个“ 学与讲”的过程,目的也是要在发挥学生课堂主体性的同时,逐步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

例如:在教学时,我们首先要将一些汉字进行拆分,并将其写在不同的苹果形状的卡片上,然后粘贴在黑板上,就像是苹果墙。 之后,引导学生对这些打乱的汉字进行“ 组字”,组成的汉字要写在黑板的一端,以免出现重复。 比如:扌、又、丁、纟、且、工、米、木、青、 寸、占、氵、反……组织学生自主走上讲台去组词,比如:纟和且( 组) 、纟和工( 红) 等等,鼓励学生自主去摘苹果,之后,在以此偏旁为例进行重新组词,该词可以是苹果墙上没有的。 如:综。 可见,在这样的组字活动中不仅能够加深学生的印象, 提高学生的识字能力,同时也能复习和巩固学生所学的汉字,进而打破传统识字教学的沉闷,给课堂注入生机,使学生喜欢识字活动,更重要的是,学生在这种“ 学讲”中识字能力也会大大提高。

三、以情境的方式在识字学习中进行“ 学讲”

所谓的情境方式进行识字学习就是指引导学生在一定的语境中进行识字,一来帮助学生理解字的含义,提高应用能力;二来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生的识字兴趣。 所以,在识字教学过程中,我们要以情境学习的方式来进行识字,进而使学生养成良好的识字习惯。

例如:“ 养育”一词是《 鸟岛》 一文中需要学生掌握的,首先,我引导学生在文本中找到该词所在的位置, 即“ 它们在这里筑巢安家,养育后代”。 之后,我引导学生自主思考“ 养育”一词的含义,并与其他同学进行交流, 同时进行造句, 如:“ 父母养育了我们十几年,给予了我们太多太多。 ”同时,我们还要引导学生去记忆“ 养育” 这两个字,进而在贯彻落实“ 学讲计划”的过程中逐步提高学生的识字能力。

四、以故事的方式在识字学习中进行“ 学讲”

汉字博大精深,可以说,每个汉字背后都有一个故事。 所以,在进行“ 学讲”计划时,我们要鼓励学生去挖掘汉字背后的故事,并在交流故事中掌握知识,提高识字能力。 例如:在学习《 识字》 中的“ 春节、饺子、拜年、清明、扫墓、踏青……”这部分知识时,为了加深学生的印象,使学生更好地掌握“ 饺、拜、扫、墓、踏”等汉字,我组织学生自主对上述几个词语寻找其背后的故事,比如:饺子的来历、春节的由来、 为什么要拜年等等, 鼓励学生结合相关的资料寻找故事,并向其他学生进行讲述。 久而久之,这样的过程不仅能够加深学生对相关汉字的印象, 而且故事的挖掘还能丰富学生的知识宝库,为学生良好地发展奠定坚实的基础。

总之,在素质教育下,教师要更新教育教学观念,要借助多样化的活动形式来进行识字教学,有效地落实“ 学讲”计划的核心思想,进而在提高学生识字能力的同时,也为学生的基本语文素养做出相应的贡献。

摘要:识字教学是低年级语文教学中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语文素养的重要组成部分。但是,在以往应试教育思想的影响下,教师一直采取的是灌输式的教学模式,识字教学一直都是以教师的讲为主,导致学生通常采取的是“反复写”的模式来提高学习效率,严重不利于高效课堂的顺利实现。所以,在课改下,教师要转变以往的教学观念,要有意识地渗透“学讲计划”,鼓励学生自主学习、互相讲解,以确保高效语文课堂的顺利实现。

六年级语文德育渗透计划 篇8

关键词:德育;小学高年级语文;融入与渗透

语文是小学高年级的重要教学内容,同时,其综合性及价值导向性更是决定了语文课程在小学高年级学生发展重要时期所发挥的重要作用,但是从现阶段教学现状来看,教学效果似乎不太理想。德育在小学高年级语文课堂教学中的融入与渗透,是提高小学语文教学质量的重要措施,同时也是落实语文课程综合培养力度的有效途径,因此,就德育在小学高年级语文课堂教学中的融入与渗透来说,势在必行。

一、合理选材

德育在小学高年级语文课堂教学中的融入与渗透,合理切入是至关重要的。这一标准,看似简单,实则不易。德育渗透能够取得成效,主要取决于教师与学生、学生与学生之间的配合,甚至学生与自己的配合程度,简单说来,就是渗透的适时性与适应性。从现阶段小学语文教材的内容来看,很多内容都是适合德育渗透的,但如果教师切入不准的话,或选题没有抓住学生胃口,同样无法发挥德育渗透的作用,将德育教学与语文教学良好地结合在一起。比如,就《狼牙山五壮士》这一教学内容来说,一说到德育教学,大多数学生会想到爱国情操等。就这种切题来说,我们不能说它错,但是对于现在的小学生来说,切入点实在有点大,难免缺乏点新意和吸引力,如果能从学生之间的友爱、团结、勇敢这些品质入手,可能效果会更明显。

二、科学评估

在日常教学中,教师通常以经验作为衡量教学效果优劣的标准,但是越来越多的教学实例证明:这并不是一个科学的方法。就德育在小学高年级语文课堂教学中的融入与渗透来说,算是一次新的尝试,除了合理切题外,教师还应定期对其效果进行科学评估。评估不一定是考试,它可能只是简单的提问或是讨论交流。但是教师一定要对这一环节重视起来,不断收集整理学生的回馈或是能从行为上看到明显的改变,对教学方式及策略进行适当的调整,从而不断提升德育渗透效果的同时,最大限度地优化语文教学质量。

综上所述,就德育在小学高年级语文课堂教学中的融入与渗透来说,一定要注意选题和评估两个较为重要的环节,只有真正掌握了选题的合理性、评估的科学性,才能真正将德育与语文紧密联系在一起。

参考文献:

上一篇:生产力和生产关系下一篇:民法典法律法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