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体育教学渗透德育教育论文

2024-09-06 版权声明 我要投稿

小学体育教学渗透德育教育论文(精选8篇)

小学体育教学渗透德育教育论文 篇1

吉林省通化市兴华教育中心通钢二小 王金波

作为一名政教老师,我始终把学生的德育教育放在心间,而作为一名在小学工作几年的体育教师,我更深深的体会到,课堂教学不仅仅是知识传递的过程,更是德育培养的过程,课堂教学中的德育对学生的健康成长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那么如何在体育课堂教学中渗透德育,培养学生树立正确的思想观念和思维方法,我是从以下几方面着手的。

一、教师引领,严格常规训练,养成文明习惯

1、在课堂认识上对学生进行德育教育,在开学的第一节课我都会对学生进行一些日常行为规范的讲解,让学生从思想上得到重视。如果学生在以后的课堂上违反纪律,那么就有必要对学生进行必要的谈话,了解学生的思想动态,从而改正学生的不良行为习惯。

2、从课堂纪律上对学生进行德育教育,小学生天性活泼好动,自我控制能力差,在体育课这种特定的开放环境中,他们体内积聚的能量很容易转化成一种“野性”爆发出来。所以我每节课都要求学生必须在预备铃响完之后排好队,一开始有部分学生做不到,因为他们还没养成上课前就排好队的习惯,那么这时我就通过教育来要求学生做到,于是我采取了通过严格的队形队列和快快集合的游戏来培养学生的组织纪律性。通过一二节课的学习,以后的课学生在预备铃响完之后都能很好地排好队,而且做得非常好。

3、从热身跑中对学生进行德育教育,每次热身跑中,我都要求学生按照指定的队形和路线跑步,不插队,不推人,不串道,通过跑的练习,即培养了学生跑的能力,也培养了学生遵守纪律的良好行为习惯。

二、在体育游戏中对学生进行德育教育

1、在竞争中对学生进行德育教育,小学生喜欢游戏,更多的喜欢竞争类的游戏,在比赛中要教育学生团结一致,要有胜不骄,败不馁的思想品质。如结合教材,学生在做《迎面接力》的游戏时,有些同学跑得快,有些同学跑得慢,或者棒没有交接好掉在地上,结果输掉了,这时埋怨声便来了:“你怎么跑得那么慢,都是你跑得那么慢才输了,都是你没把棒交好掉在地上,让我们输了”在这埋怨声中,那些跑得慢的学生,或者棒没交接好的学生便委屈的哭了,这时我会对那些提出批评的学生给予指正,对跑得慢,棒没交接好的学生给予鼓励和信心。让学生知道,通过努力,别人能做的自己也一定行。通过这类游戏培养了学生集体主义精神。

2、从偶发事件中对学生进行德育教育,学生喜欢体育,在体育游戏中难免会发生动作之类的错误,这时教师应抓住机会,及时指导和纠正。但在游戏中会出现个别学生动作问题,这时我会详细讲解,多做示范;而不能因此而停止练习,挫伤学生学习的积极性,要知道学生在学习中不可能是一帆风顺的,做游戏也一样,从不会到会,在这个过程中会遇到许多预想不到的问题。有成功,有失败,在这种情况下,我会以平常心对待,当学生成功时及时给予赞赏,失败时及时找原因,并给予鼓励。使学生有克服困难的勇气和信心提高学习的兴趣。

三、结合教学活动多方面对学生进行德育教育

1、体育教学是在教师组织和纪律的约束下进行的活动,各种体育项目活动中,有的要求快速,有的要求持久,需要集体配合。个人项目的成绩会影响集体的成绩,教师善于启发和引导,帮助和培养学生勇敢、顽强、坚忍不拔的思想品质以及团结奋斗的集体主义精神。体育有一个强竞争性的特点,只要是比赛都要争第一,这样可以培养学生奋发图强,艰苦奋斗的拼搏精神和高度的责任感。因而在各种球类、拔河和接力等项目教学时,我在讲授技战术配合的同时,向学生强调集体配合的重要性,不失时机地向学生进行德育教育。

2、根据教材的性质和特点对学生进行德育教育,在体育教学中,进行爱国主义教育的内容是广泛的,它可以通过典型人物或典型事例生动地进行爱国主义教育。如在田径课的教学中我会向学生讲述中国运动员刘翔如何刻苦训练,顽强拼搏为国争光的,从而激发学生的爱国热情,增强爱国意识。从而使学生更深刻地感受到:在人生的旅途上必须具备这些优良的意志和品格,才能勇往直前,不断进步。

3、在课堂管理细节中对学生进行德育教育,上课前领取体育器材或课后回收体育器材,是引导学生热爱劳动、爱护公物的大好时机。例如,叫学生们拿体操垫、计分牌或其它器材时,要求学生不许拖、拉;领取球类项目不能用脚踢、不能扔等等,如果发现有不爱护公物的现象要及时制止并进行教育,对于那些热心协助老师和爱护公物的学生应给予当众表扬。这样,既保护学校体育器材,也促使学生们养成了热爱劳动和爱护公物的良好习惯。

小学体育教学渗透德育教育论文 篇2

一、发挥教师言传身教作用

教师是与学生接触最多的, 也是对学生有重要影响的一个因素。教师的一言一行、一举一动, 都可以对学生产生潜移默化的影响。在体育教学中要想更好地渗透德育教育, 提高学生道德修养与水平, 教师就必须要加强自身修养, 注意自己的言行举止, 树立良好的榜样, 成为学生学习的榜样、效仿的楷模。

1. 注重自身的仪表。

教师的外在形象直接关系到学生对教师的印象。教师要仪表端庄、衣着得体、整洁大方, 给学生以清新质朴之感, 让学生感受到教师庄重严肃的风度, 同时又能感受到体育教师所特有的健康与朝气。以此来拉近师生距离, 使学生愿意亲近教师, 以教师良好的仪表来影响学生、感染学生, 使学生对仪表产生正确的认识, 从而使学生自己也会注重仪表, 做一名有活力的小学生。

2. 加强语言的锤炼。

教师的语言要文明得体、简练准确, 尤其对于小学生来说更要讲究语言艺术, 否则会让学生更加认为体育教学枯燥无味, 而逐渐对体育失去兴趣, 这样也就自然失去了进行德育教育的契机。

3. 和谐的人际关系。

首先, 教师要处理好与其他教师的关系。学校就是一个小社会, 各学科教师并不是各自为营, 而是需要共同研究教学工作的整体, 如果教师之间关系处得不好, 会直接影响到学生的人际交往。其次, 教师要处理好与其他学生的关系。教师要尊重学生, 信任学生, 公平公正地对待学生, 让学生感受到教师的关爱与期望, 这既是教师所应该具备的重要素质, 同时也是对学生进行德育教育的重要手段。

二、结合具体的体育内容相机渗透

小学体育涉及内容广泛, 这些都是进行德育教育渗透, 提升学生道德品质的重要契机。因此在教学中我们要深入钻研教材, 结合具体的教学内容来相机渗透德育教育。

1. 抓课堂常规促养成教育。

我们要制订一套完善而科学的规章制度, 保证教学工作有条不紊地进行。同时这也是培养学生遵纪守法、规范言行的重要契机。在具体的教学中我着重从课堂纪律、考核制度、考勤制度、器材的摆放与使用、场地的布置等方面来制订, 使得学生的学习与活动可以顺利开展, 让学生接受严格的锻炼与高标准的要求, 以帮助学生养成良好的服从组织、遵守纪律的良好习惯。

2. 培养学生吃苦耐劳精神。

现在的小学生物质生活优越, 是家里的小公主与小皇帝, 过着衣来伸手、饭来张口的生活。他们所最缺的就是独立能力与吃苦耐劳的精神。而体育多以室外活动为主, 尤其是炎热的夏天与寒冷的冬天, 对于一些训练强度大的活动, 如耐久跑等, 学生以各种理由来逃避。此时正是对学生进行德育教育的最佳时机。我们要让学生学会吃苦、学会承受, 培养学生坚韧不拔的意志力。

3. 培养学生团结协作意识。

现代社会所需要的是敢竞争会协作的人才。我们要充分利用一些竞技游戏, 在学生之间展开激烈的竞争, 让学生学会竞争, 敢于竞争, 增强学生的竞争意识。同时对于一些集体合作类运动项目, 我们还要让学生认识到一个人的努力、一个人的成功并不代表小组的成功, 要想取得小组的成功, 小组成员必须团结一致, 以此来增强学生的合作意识, 培养学生团结互助的能力。

4. 提升学生心理素养。

心理素质在人才素养中占有很重要的地位。现在的学生受学校、家庭与社会不良风气的影响, 或多或少都存在焦虑、浮躁、攀比等消极心理与情绪, 对学生的身心健康带来了负面作用。在体育学科中我们同样要重视心理健康教育的渗透, 帮助学生形成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与价值观, 要让学生热爱生活, 正面应对困难, 勇往直前。这样才能促进学生身心健康发展。

三、处理好课堂突发事件进行德育教育

新课程提出教学不是封闭的, 而是一个动态而开放的过程, 我们不能机械地执行预定的教学方案, 将学生限定, 而是要顺应小学生活泼好动的天性, 让学生在体育活动中尽情地展现个性, 使课堂教学拥有更多的动态资源, 我们要运用教学机智处理好这些突发事件, 使之成为进行德育教育的重要契机。

因此在教学中我们不仅要在课前精心备课, 为课上教学与活动作准备, 更为重要的是要用动态的眼光来审视教学, 针对学生在训练中出现的各种偶发事件灵活处理, 既要帮助学生更好地掌握相关动作, 同时又要将其进行延伸, 使之成为提高学生道德水平的重要契机。如学生在集体项目中失败时互相埋怨, 我们要让学生客观看待, 看清自己的优势与不足, 要认识到只有团结一致, 才能取得集体项目的成功。

学生在竞争中所表出来的互助友爱、关心同学, 我们要趁机加强渗透, 要让学生学会关心他人、帮助他人, 建立和谐的同学关系, 让学生能够真正地融入班集体。当学生遇到困难想退缩时, 我们要激励学生、鼓励学生, 帮助他们重树自信, 让学生勇敢地面对, 勇于克服困难等等。

如在一次学校组织的拔河比赛中, 我们班所对的班级学生个个强壮, 他们理应获胜的, 但是结果却大大出乎意料, 我们班居然赢了。我意识到这是对学生进行教育的最好时机。因而活动结束后, 我让全体学生一起来回忆, 来分析这次比赛他们失利我们获胜可能存在的因素。许多学生都认识到他们虽然强壮, 但是他们没有很好地合作, 也就是说劲没有往一处使, 另外他们放松警惕, 认为一定能赢我们。这样使得学生更清楚地认识到团结合作的力量。

这些动态的生成都可以成为进行德育教育的重要契机。我们要用心引导, 用心发现, 将德育教育无形地渗透于教学的各个环节, 全面提升学生的道德水平。

总之, 德育教育是素质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 我们要将德育教育与小学体育教学有机结合起来, 让学生在获取体育知识与技能的同时, 得到道德品质与水平的全面提升, 使其成为新世纪的合格人才。

小学体育教学中如何渗透德育教育 篇3

一、在课堂常规中渗透德育

课堂常规是体育教学中学生必须遵守的规章制度,建立和贯彻体育课堂常规的过程也是向学生进行组织纪律、思想作风和安全教育的过程,有助于学生提高自觉性,有意识地约束自己的行为,培养组织纪律性。

1、在每新学期开始,尤其是一年级的新生,要强调在上体育课铃声响之前就要自觉站好队,由军体委员带到操场。学生刚开始通常都做不好,铃声响了才急匆匆站队,而且很乱,这需要运用严格的队列队形训练和快快集合的游戏来培养学生动作迅速、整齐的习惯,增强纪律性。

2、严肃课堂纪律是教学常规的重点。孩子们天性活泼好动,体育课上的各种活动、游戏更是使孩子们兴奋,可能造成学生大声喊叫、随意跑动,这种情况下课堂很容易失控。通过认真实施,使学生接受严格的要求与训练,不断规范言行,以保证教学的顺利进行,培养学生听从指挥、遵守纪律、服从组织的良好习惯。

3、抓好体育器材课前课后的准备与归还。利用组织学生准备和送还器材,使每个学生都有机会从中受到热爱劳动的教育。向学生讲清楚器材的使用方法和注意事项,如体操垫不能在地上拖、拉,领取球类不能乱扔,更不能当凳子坐着,对破坏公物的行为教师要及时制止并进行教育,对爱护公物的孩子应给予当众表扬,这样的教育,既保护了学校体育器材,也培养了学生爱护公物的良好品德。

二、在不同的教学内容中加强德育

体育课要求学生掌握体育基础知识、基本技术和技能,教学内容很丰富,针对不同的教学内容,有的放矢地进行品德教育,使孩子们在学习体育技能、增强体质的同时,受到良好的思想品德和心理素质锻炼。

1、将勇于挑战自我、吃苦耐劳的精神与耐力跑教学紧密结合起来。

现在的学生多是独生子女,生活条件优越,许多家长溺爱孩子,导致现在的学生普遍缺乏艰苦的锻炼,加上田径项目既苦又累、枯燥无味,学生都不喜欢中长跑,所以耐力跑是对学生意志品质的严峻考验。这时,教师除了对学生传授呼吸方法、体力分配等技术指导,还要告诉学生在身体允许的情况下要坚持再坚持,启发学生以不怕苦不怕累的坚毅精神战胜意志薄弱,知难而进,顽强拼搏。

2、将勇敢顽强精神的教育与器械体操、跳跃的教学紧密结合起来。

小学体育阶段的教学内容中有跳马、跳高等项目,在教学这些内容时,要培养学生勇敢果断、不怕困难、不怕失败的精神,克服怯懦畏惧心理。比如在跳马教学中,有的学生起跑、助跑动作都很好,但一跑到木马前就停住了,或者坐到了木马上,从他们的身体素质和技术来看完成动作是没有问题的,而他们就是不敢过器械。在跳高教学中,刚开始练习时用皮筋代替横杆,学生们都能跳过去,而一换上横杆,即使高度和拉皮筋时相同,有的学生就不敢跳了,对这类学生,要重视对他们的心理辅导,鼓励他们对自己要有信心,及时地给予鼓励,会使学生增强克服困难的勇气,提高学习的兴趣。

3、将团结协作、互帮互助与球类、接力跑等集体项目紧密结合起来。

球类运动与接力赛特点是其具有集体性和竞争性,结合这一特点,培养学生的群体意识,应变能力,团结合作,充分发挥集体力量,不能搞个人英雄主义,让学生感受到比赛的胜负是靠集体力量和相互之间的密切配合,只有这样,才能在思想上和行动上保持一致,形成一个牢不可破的整体,才能取得好成绩,从而培养学生的集体主义精神;同时要教育学生正确对待同伴的失误,由于体育具有竞争性的特点,孩子们好胜心强,盼望取得好成绩,所以当同伴出现失误影响了比赛成绩时,有的孩子冲动地埋怨指责同伴,对这样的孩子教师要予以指正,告诉他要互相尊重互相帮助,宽容他人,理解他人,对出现失误的学生要给予安慰和鼓励,帮助他树立信心,胜不骄,败不馁,培养学生团结互助的集体主义精神。

4、将爱国主义和增强民族自豪感的教育与武术教学和录像观摩教学紧密结合起来。

小学体育教学渗透德育教育论文 篇4

《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对运动参与、运动技能、身体健康提出了明确的要求,也提出了心理健康和社会适应方面的目标。可见,体育教学在锻炼身体的同时更要注重德育教育。在日常的体育教学中,把握当代少年儿童的个性心理特征和思想品德状况,创造性地探索思想品德教育的策略、技巧和方法,有意识、有目的、有计划地对学生进行思想品德教育和道德行为习惯的引领,就显得尤为重要。

一、在严格的常规训练中养成文明习惯

小学生天性活泼好动,自我控制能力差,在体育课这种特定的开放环境中,他们体内积聚的能量很容易转化成一种“野性”爆发出来。因此,严抓课堂常规,引领学生严守纪律,服从规则,尊重他人,对孩子养成良好的文明习惯具有极大的价值。在枯燥的队形、队列训练中,我利用儿童羡慕军人的心理,让他们观看军人训练的录像片,孩子们对战士们整齐划一的步伐惊叹不已。我又适时地引领学生:军人所以会做得那么的好,就在于他们有一句口号——军人以服从命令为天职。“我们该怎么办?”孩子们马上就喊出了“我们以服从口令为天职”的口号。当这句话成为了孩子们口头常用语时,学生训练时的精神风貌,严密的组织纪律性就充分地显现出来了。

体育课的比赛活动中,孩子们往往会不服从裁判,不尊重对手。我就组织孩子们观看足球比赛录像,讨论齐达内的“头撞对手”事件,孩子们明白了服从裁判,尊重对手,这是一个人最起码的品质。否则,就应该受到处罚。正是在这样的引领下,学生慢慢地收敛了“野性”,养成了基本的文明习惯。

二、在相互的配合中增强团队合作意识

团队合作,这是现代人的基本素养。当今的小学生,由于多种因素的作用,“自我中心”倾向比较严重。给孩子正确的引导,增强他们的团队合作意识,这是一件非常有价值的事情。体育课的浓厚的竞争色彩,决定了它在培养学生团队精神上的特殊地位。我常用中国乒乓球队的团队合作故事教育孩子们个人必须要服从大局,为了集体的荣誉,有时个人就要作出必要的自我牺牲。接力项目、团体项目是最能体现团队合作精神的项目,在这些项目的训练、比赛中,我首先抛给学生一个话题:要想取胜,除了个人的努力、能力外,还有什么最要紧?让孩子们在明白了道理以后再组织训练和比赛。

课堂上常有一些意想不到的事情发生,如果我们能很好地利用这些契机,巧妙地为我所用,对学生进行活生生的引导,常有令人惊喜的收获。在一次篮球训练比赛课上,一方后卫带球切入,吸引了对方几乎所有的防守队员,而此时,中锋正处在篮下投篮的最佳位置,且无人盯防,但后卫一心想自己进球,不愿传递,结果被对手断球,失去得分良机。中锋一怒之下,退出比赛,埋怨之声不绝。我马上组织队员复位,告诉他们,只凭一人之力,虽有良好愿望,但结果只能是失败。而退出比赛更有害。合作的力量才是最大的。之后,队员有了良好配合,打得颇有点章法。结束后,我组织大家讨论,以强化团队合作这一道德认识的形成。相信,这种实例的剖析与引领,定会使道德认识升华为良好的道德行为。

三、在激烈的竞争中培养不屈不挠的精神

从小培养孩子的竞争意识和永不言败,向着既定目标顽强挺进的精神,这是现代人全新的育人理念。体育的魅力在于她的竞争。这是体育学科的独特优势之所在。克服障碍是运动行为的一个显着特征,现代孩子缺少的正是这样的一个特征,训练怕吃苦,克服障碍畏难心理严重。作为体育教师,应主动承担起调节学生心理的任务,引领孩子刻苦训练,顽强拼搏,不达目的誓不罢休。根据儿童崇拜体育明星的心理特征,我常给孩子们讲明星成长的故事,向孩子们推荐体育明星成长故事的图书,让孩子们产生心灵上的撼动,激活稚嫩心灵深处的竞争基因,点燃并精心呵护深藏于孩子灵魂深处的“星星之火”。

中长跑历来是孩子们畏惧的训练项目,我先把目标定位在“跑完”上,谁能跑到底,谁就是胜利者。之后再慢慢提高要求,以此来鼓起孩子的信心。要是一开始就提出高要求,孩子们定会受很大挫折,以后就很难做到“不屈不挠”了。我还常以“谁英雄,谁好汉,我们大家比比看”来激励学生。对学生尽出最大的努力,达到训练要求或完成比赛任务后,就及时把他(她)树为典型,号召大家向其学习。每到这时,受表扬者往往会表现得很兴奋,并在接下来的训练中会更刻苦。从他们的表现中,我似乎看到了“竞争”、“顽强”的“星星之火”正向着“燎原之势”的方向发展。课堂上、比赛中,咬紧牙关的冲刺,跌倒之后爬起的奋力追赶,擦破皮肤包扎之后的重上赛场等等亮丽的风景,常令我兴奋不已。孩子们的竞争意识,不屈不挠的精神,在润物细无声中逐渐地得到了培养。

小学数学教学中渗透德育 篇5

陈庄

教师

小学数学是基础教育的一门重要学科,数学课程的知识往往具有双重乃至多重价值,即以显性的数学知识为载体渗透着诸如探索的方法和策略、正确的价值观和世界观以及人生观的培养等方面的知识,而这些隐性的知识恰恰是学生德育的重要内容。因而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德育的渗透是自然的、不可或缺的。怎样才能更好地把德育渗透到数学教学活动中呢?

一、领悟教材隐含的德育资源,适时渗透德育

数学课中对学生进行德育,同样离不开情感的熏陶、潜移默化的教育。因此,教师在教学中必须有意识、有目的、有计划地挖掘数学知识中的内涵,以数学知识为载体,适时渗透德育。如《比和比的应用》的教学。教材中用杨利伟在飞船里展示联合国国旗和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旗引入。如果单单进行国旗的长和宽的比的关系教学,那就忽视了教材内涵。我们可以做如下的处理:

1.出示情景图,得出国旗的长和宽的比是96∶64。2.比的概念教学。

3.练习,写出下列五种尺寸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旗的长和宽的比。(这些练习既巩固了比的意义,又引入德育元素,更为以后“比的应用”“比的性质”乃至“比例”埋下伏笔。)

4.你知道带上飞船的国旗为什么只有这么大?(这一环节的设计可以激起学生的自豪感,从而渗透爱国主义教育和理想教育)

二、领悟教材的编排意图,结合社会热点渗透德育

教材在一段时期内是相对稳定的,而社会热点具有时效性,却又是德育的好材料,所以在领悟教材的编排意图上合理组织教材,恰当结合社会热点进行教学,往往能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1.在导入中结合社会热点进行德育。如四年级的行程问题中,课本安排的是:根据特快列车和普通列车的速度和行驶的时间计算路程。我们可以结合社会热点,以钓鱼岛保钓运动为内容进行引入:保钓人士乘渔船去钓鱼岛宣誓主权,渔船平均每小时行20千米,约行了18小时,一共行了多少千米?首先,让学生说说题中每小时行20千米,这“20千米”表示什么?怎么求路程?接着说说速度、时间、路程之间有什么关系;最后思考保钓人士为什么去钓鱼岛。通过这样的教学,学生懂得虽然钓鱼岛远离中国内陆,但也是祖国的领土,决不容忍任何势力侵犯,我们必须捍卫自己的领土。这样,在小结时就自然地渗透了德育。

2.在数学活动中结合社会热点进行德育。例如,学过简单的数据整理后,可以让学生调查近几年来雾霾天气天数进行数据整理,或者通过对PM2.5的了解进行数据分析,通过数学知识的运用,对学生环保教育也就水到渠成。另外要根据学生的爱好开展各种活动,比如“光盘行动”中调查粮食浪费的具体情况以及家庭垃圾数量调查活动等等。

3.在练习中结合社会热点进行德育。如教学“时间计算”后的练习时,我让学生计算南京大屠杀(1937年12月13日)遇难同胞纪念日为每年的12月13日。到2013年12月13日()周年的纪念日。

三、领悟评价的导向功能,渗透德育 数学课堂教学中对学生的评价贯穿整个教学过程,是师生交流最直接的方式,是渗透德育最有利的方法,它直接影响学生的学习习惯、态度甚至人生观和价值观。教师对学生的评价要把学生的良好意志品格、合作能力、行为习惯及交往意识与能力等作为评价目标。因此,评价中要采用激励评价,保护学生的学习积极性,重视学生的思维过程,鼓励质疑问难。不能用诸如“你真棒”“你真了不起”等一言带过。例如,在学生初步感知轴对称图形后,教师让学生动手操作,剪出自己喜欢的对称图形,进一步认识轴对称图形的特点。其中一位学生站起来展示自己的作品时,同学们笑了。而这位学生红着脸低下头,因为他剪的与其他同学不同。接着教师举起这名学生作品说:这有点像裤子,看是不是轴对称图形?为什么?那被剪后剩下那长方形纸的图形是不是对称呢?全班学生望着老师手中那名学生的作品,点头赞同。教师微笑着说:虽然衣服变模样了,但是这位同学让我们见识了另一种剪法,找到了另外一条对称轴。这样的表扬得到同学们的肯定,之前红着脸的学生现在拿着“佳作”开心地回到座位。数学知识固然重要,但德育更加重要,所以,教师在评价时必须时刻考虑学生的感受,以免造成“德育伤害”。

小学体育教学渗透德育教育论文 篇6

【摘要】学校德育是实施以德治国方略的基础,是贯彻落实《公民道德建设实施纲要》的重要方面。新世纪学校德育面对着世界经济全球化、科学技术现代化、经济市场化、信息多元化诸方面提出的新的挑战,小学是基础教育的基础,对人的成长发展有着不可估量的基础作用。教学是学校的中心工作,因此,学校德育运行中心工作是各学科教学的渗透。国家九年制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在课程性质和地位中指出,工具性和人文性的统一,是语文课程标准的基本特点,在课程总目标、教材要求、教学建议等方面,都提出了德育的要求。为使教师的教书育人活动落到实处,对新时期语文学科德育工作的渗透做深入研究,为造就二十一世纪实际素质过硬的人才有着重要的意义。【关键词】 语文课堂 有效 渗透 德育

长期以来,学校教育总是人为地把德育与其他诸育割裂开来,把德育当作是学校分工中的一个门类。事实上,德育、智育、体育是全面发展的教育目的的三个重要方面,德育属于教育目的的苑畴,德育不是学校的一种工作,而是学校一切工作的归宿,是学校一切工作的最终目的。因此,在培养创新人才的过程,要把德育渗透到诸育当中去,语文是各门功课的基础,更应肩负起学校德育工作,将德育工作落实到学校教育教学的实质上来。那么,如何有效地在语文课堂教学中渗透德育教育呢?笔者认为可以从以下方面着手。

一、挖掘文本,德育落实点在心中

小学语文教材文章体裁多样,类型不同,有的具有显性教育性,有的具有隐性教育性,这就需要教师注重备课这一环节,细致地把握文中大方向的思想教育落脚点,(如爱国主义教育、奉献精神、民族精神教育等)同时也深入钻研教材中蕴含的细小方面的思想教育内涵,(如人文主义教育各个细小方面等)从而最大限度地发挥教材德育功能,真正做到“以文载道”。只有教师具有高度缜密的德育思想才能在每堂课中实施最有效的德育渗透。

一篇好的课文必然是深刻的思想内容和完美的艺术形式的统一。教师一定要善于从学生实际出发,考虑学生发展状况,并从他们的角度出发去发现课文中的德育教育契机,抓住文中的重点内容分析道德因素,指导仔细体味,对学生进行最恰如其分的教育。

二、找准字眼,在题目上渗透德育

课题是文章的眼睛,也是课文思想内容的聚焦。因此抓住题眼,揭示课题的内涵,既有利于学生对课文内容的理解,又有利于学生接受思想品德教育,达到学文悟“道”的目的。我每授一课,必定紧扣课文题目,引导审题,使学生从题目入手,先初步感知,获得轮廓印象。介绍时代背景,更有利于学生理解文章内容和深刻的思想内涵。二者都是教学中必不可少的环节。如在教学《飞夺泸定桥》时,先引导学生读题目,思考课文讲了一个什么故事。要攻取泸定桥,那么怎样攻取呢?“飞”、“夺”过程中,红军遇到哪些困难,为什么会取得胜利,红军的胜利证明了什么,提出这一系列问题。再播放电视录象《飞夺泸定桥》,给学生感性的认识。然后,让学生阅读课文,思考解决。重点让学生了解红军遇到的困难,思考是一种什么精神促使他们不怕牺牲,夺取胜利的。

再如在教《祖国,我终于回来了》,我抓住课题“终于”二字,问:为什么钱学森要说我终于回来了?同学们经过阅读课文,认识到钱学森在美国工作却心系祖国,得志新中国成立,便决定回国,为新中国的建设而努力,然而他的想法被美国政府知道后,便受到种种阻挠,种种迫害。可是他并没有妥协、屈服。经过多年的努力、斗争他才极不容易地回到祖国。学生从而感受到钱学森的坚强勇敢,感受到钱学森那一颗强烈的爱国之心,赤子之心。有效地拨动了学生的心弦,树立了他们振兴中华奋发学习的责任感和使命感。

三、品读佳句,德育渗透在领悟中

课文是思想内容的载体,两者密不可分。因而在教学中如能把二者紧密结合,有利于学生对语言文字的理解和运用,又能使思想教育达到“润物细无声”境界。如《白杨》,帮助学生咬文嚼字,细细体会分析比较,领悟其中的思想感情。对“高大挺秀”一词,教师问:白杨树在众多的树木中并不是最美的,可作者为什么偏用“秀”来形容它呢?通过讨论学生体会到白杨美在它那具有顽强的生命力和不畏惧艰难困苦的品格上。教师可问:为什么作者不用“高大挺拔”而用“高大挺秀”?进一步引导学生体会作者“借物喻人”的写作方法,使学生更能体会到具有白杨一般品格的建设者们的坚强意志和高大形象,发现作者蕴涵在文中对不畏艰辛的建设者们的敬佩和赞叹之情,从而引起共鸣,诱发心灵激荡,产生奋发向上的情感追求。例如,在讲授《桂林山水》一课时,有这样一个片段:

师:读完这篇课文,你们有什么突出的感觉? 生:作者写得太美了。师:是写得太美了吗?

生:桂林的风景太美了,作者又用优美的语言表达出来了。

师:对,是桂林风景美,作者又把自己观察到的景象用优美的语句表达出来了。可以说风景美如画,使我们没有去过桂林的人,读完以后好像已经见到了。这可以用哪个词语来概括? 生:如临其境。

师:对。你们再体会一下,作者看到那么美丽的景色,又用这么美的语言写了来,表达了他一种什么样的感情呢?

生:表达了他热爱桂林山水的感情。师:仅仅是热爱桂林山水吗?

生:热爱祖国的大好河山,作者一看到这么好的山水,一定会觉得我们的祖国太美了。

师:你们呢?

生:我们也更加热爱我们伟大而美丽的祖国。

这里,所提出的6个问题使学生的认识经历了一个“美——风景美——语言美——热爱桂林——热爱祖国——我们更加热爱祖国”的思想迅速升华的过程,体现了语文教育中知识传授与思想道德教育的和谐美。

四、抓住重点,德育渗透在朗读中

常言道:“读书百遍,其义自见。”让学生朗诵一些声情并茂、文质兼美的课文佳作,有利于他们体验祖国文学的音韵美,加深对课文内容、思想感情的品味,并培养美好的心灵和高尚的情操。如《再见了,亲人》一文的语言是充满感情的。作者有意识地在陈述的语气中,较多地运用了祈使句、感叹句,以及设问、反问等句式,表达了赞美、感激、关切、崇敬等感情内容,字里行间洋溢着中朝两国人民的深情厚谊。为了让学生体会这种感情,我让学生弄明白朝鲜人民给志愿军做了哪些事,为此而付出了什么代价后,指导学生朗读重点句、重点段,从多次反复的朗读中,激发他们的感情,使他们产生共鸣,从而体会到中朝人民的友谊确实是比山还高、比海还深,是用鲜血凝成的。

五、用心沟通,德育渗透在作业中

学生的作业既能检验他们掌握知识的熟练程度,也最能及时反映出他们的思想动态。所以在作业批改中,教师应该随时注意各种苗头,及时加以引导、纠正,并不失时机地渗透思想教育。例如,我在批改学生的作业时,曾发现有位同学用“帮助”造句,“只有别人帮助了我,我才帮助别人。”我把这个同学找来跟他讲明了助人为乐的道理。又如,我在批改学生的日记时,看到有位同学写了这样的内容:他看见同学的爸爸开车来接,心里非常羡慕,于是就做了个梦,梦见自己一下子有了许多钱,买了许多好吃的、好玩的。醒来后才知是一场梦,在日记结尾他写到“美梦成真该多好啊!”很显然,日记流露出他的真情实感,但这种思想观点是不正确的。看完后,我写下了这样的批语:如果美梦成真了,这样做对吗?世界上有不劳而获的吗?这之后我又开了以此为主题的班会,使全体同学都受到了教育。

在教学的实践和探索中,我体会到,小学语文教材中蕴涵着丰富的德育因素,只要老师选好切入点,随时都可以对学生进行德育教育,寓德育于语文教学之中,不仅可以陶冶学生的情操,培养学生的高尚品质,还可以促使他们树立正确的世界观。

教师在教学中随时联系生活实际,向课外扩展,用教材中思想观点对照生活,评价生活,达到自己教育自己知行统一,在实际生活中使品格得到升华的目的。

总之,教师必须把学科德育纳入教学全过程,在教育目的确定中把德育因素作为教学目标的有机组成部分,在教学结构设计和教学方法的使用上,体现教学和育人的和谐和统一,真正使学生由学文学会做人,全面发展。

参考文献:

1、《谈在小学语文教学中渗透德育》

2、《紧扣教材,渗透德育》

3、《语文课程标准》

小学数学教学德育教育渗透初探 篇7

1 善于挖掘教材中的德育素材,渗透德育教育

教材中蕴藏着丰富的德育素材,教师应善于充分挖掘,不要认为小学数学是一门自然科学,不是算式就是文字叙述,在教学中没机会对学生进行思想品德教育。其实在教材中,德育素材很多,这就要求教师在备课时认真钻研教材,充分挖掘教材中隐藏的德育要素,把德育教育无形地渗透到对知识的传授中去。例如我在教学大数的读法时,举出我国幅员面积以及第五次全国人口普查的一些数据让学生进行练习,使学生认识到我国是一个地大物薄、人口众多的国家,要想使祖国繁荣富强,不成为东亚病夫,就需要科学,从而激励学生要努力学习。在教学时、分、秒时就对学生进行珍惜时间的教育,使他们懂得一寸光阴一寸金,寸金难买寸光阴的道理,从而激励他们珍爱生命、珍惜时间。教学圆时,介绍圆周率是我国伟大的数学家和天文学家祖冲之计算出来的,是世界上第一个把圆周率的值计算到小数点后6位的科学家,使学生懂得我国不但历史悠久,我国人民也富有聪明才智。这样既可以增强学生的民族自豪感,使他们明白在科学高度发达的今天,我们如不努力学习,会愧对古人,激励他们为祖国的建设事业而刻苦学习,增强他们的责任感和使命感。在教学四则运算时,讲了数学家陈景润攻克哥德巴赫猜想夺取数学桂冠,赢得全国人民的骄傲。这样可以培养学生不畏艰难,艰苦奋斗,刻苦钻研的献身精神,可以说是一举多得。这样的例子在教学中还有很多,只要教师充分挖掘教材,是可以找到很多德育教育的素材的。

2 联系生活实际,渗透德育教育

在数学教学中渗透德育教育,不能抽象地讲一点道理,空洞的激励、鼓动,这是达不到效果的。我们知道数学源于生活、用于生活,生活是学生了解社会、认识社会的起点。对小学生而言,最为有效的教育途径就是从他们身边的生活实际出发,获得最直接的品德教育。例如:在教学“统计”时,我让学生阅读一则资料“做贺卡”,如果做2000张贺卡要消耗1棵3米高的树,据调查北京市每年圣诞节至春节期间邮寄贺卡量达3000多万张,相当于砍伐10年生树木1万多棵。如果回收1吨废纸,可以少砍17棵大树,生产800千克好纸,减少三分之二的水污染,节省一半以上的造纸能源。从而教育学生节约用纸、拯救树木,保护自己生存的环境。教学“年、月、日”时,则注意引导学生在日历上找出重大纪念日,如“三八节”“五一节”“国庆节”等以增加学生的社会常识。在解决问题教学中,我所选用的题材尽量结合学生的生活实际。例如:在教育学生节约用水时,我就叫学生计算一个滴水的水龙头半小时要滴水1.8千克,你知道每分钟要浪费多少水吗?从而教育学生水资源的宝贵,我们要养成用水后随手关水龙头的好习惯。如节约粮食、降低成本、提高效率等数学问题,帮助学生从小养成勤俭节约,珍爱粮食的高尚情操,并且做事养成高效快捷的好习惯,为他们将来成为具有优良道德品质和高度责任感的人才打下良好的基础,这样可使学生在解题中潜移默化受到教育。

3 在活动中进行德育渗透

教师不仅要寓德育渗透于教学过程中,还应鼓励和指导学生通过课外活动、课外阅读、上网查阅资料、社会调查等途径搜集资料,从中受到教育。例如,学过简单的数据整理后,可以让学生回家调查自己家一天、一个星期、一个月、一年使用垃圾袋的数量,然后通过计算一个班所有家庭一个星期、一个月、一年使用垃圾袋的数量,然后结合垃圾袋对环境造成的危害进行教育,这样学生在学知识的过程中对他们进行了环保教育。另外还可以开展如知识竞赛,讲故事等。如讲一讲数学家的故事,通过介绍我国古今数学家在推动数学发展领域中作出的杰出贡献,激发他们的民族自尊心,增强他们的民族自豪感,对学生进行爱祖国、爱科学的教育,为他们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打下基础。

小学体育教学渗透德育教育论文 篇8

关键词:小学体育 德育教育

DOI:

10.16657/j.cnki.issn1673-9132.2016.03.096

毫无疑问,对于小学体育教育来说,思想品德教育是很重要的一个模块,学校的教育要求学生德、智、美全面发展,国家一直如此要求,广大体育教师也是如此做的,目的是培养有文化、有道德、有理想的新一代社会主义新青年。因此,教学工作中最重要的部分还是德育教育。那么如何进行德育教育呢?最直接的方式是将德育教育渗透到各科教学工作中去,即可以将德育教育渗透到体育教育中去,秉承以学生为本的教学理念,从学生的内心出发,根据他们的心理特征构建完整的德育教学。在教学工作中,教师应该尽可能大地给予学生发挥其主观能动性的机会,这样,学生才能认识自我、激励自我,进一步做到教育自我。因此,教师应当做到以下几点:尊重学生、帮助学生、影响学生、相信学生、倡导竞争。

一、在小学体育教学中渗透德育教育的必要性

德育教育与其他方面的教育性质全然不同,德育教育是要让学生过一种好的、健康的生活,形成一种道德信念以及与此相适应的行为方式、生活方式等,而不是一种知识体系。

在体育教育工作中渗透德育教育必须要求学生学会认识自我、准确定位以及学会自我教育等能力,拥有这种能力将有助于培养学生适应社会变化的能力,首先,教师要把德育教育的知识转移到能力的培养上来,其次,为了实现由强制性德育教育向民主性德育教育的转变,教师就必须做到充分利用相对动态的体育课堂环境,通过师生之间的交流合作,有意识地引导学生进行自我教育、自我评价。从而实现德育行为选择能力以及自我道德判断能力的提升。这样才能使体育教学中的德育教育真正实现由灌输性向实践性转变,再加上要求学生亲自参加教学实践活动,学生的各项能力便得以体现,进而促使学生形成知行统一的良好人格。

例如,在长跑教学与训练过程中,常会有学生摔倒后爬起来继续跑的情况出现,教师则应当就此给予学生一定的鼓励,这不仅是对跌倒学生的一种鼓励,也是为其他学生树立一个榜样,让他们内心深处受到感动与鼓舞,这样做不仅可以提高学生的道德自育能力,还对学生坚持不懈、拼搏进取的精神有很大的影响作用。再比如,跑步队列队形的练习可以培养学生做到团结一致、有组织纪律以及展示朝气蓬勃、奋勇待发的精神面貌,值日生轮流打扫体育场地可以培养他们热爱集体,甘为集体奉献,爱护公物、热爱劳动的优秀品质。

二、根据教材特点作出相应的引导教育

目前,学校的体育教材分为理论教材和实践教材两大部分,其中,理论教材有更为鲜明的思想性。良好的理论教育能够让学生正确认识体育、主动从事体育活动、树立终身体育的思想观念。

科学研究表明,科学锻炼身体的原则和方法可以启发学生敢于在各种不同条件下坚持锻炼。这项研究表明,教师传授的锻炼身体的方法和原则是非常重要的,科学的方法和原则能有效地提高学生适应环境的能力,能培养他们形成终身体育的思想观。因此,体育基本理论教材是教师对学生进行正确思想教育的重要内容。另外,实践教材当然也是体育教学中必不可少的内容,实践教材主要侧重讲解运动的要领与技术,每一个体育动作都有其特定的基本要领。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当充分利用各项教材、教学因素来有目的地对学生进行思想教育。例如,跳跃项目可以培养学生的勇敢精神;长跑项目可以培养学生吃苦耐劳、坚持不懈的品质;足球、篮球等项目可以培养学生团结协作、配合集体利益的优良品质。再比如,教师在讲授长跑的注意事项时,除了有针对性地讲解、示范动作以外,更要进行思想教育,进行积极的心理暗示,帮助学生克服紧张心理,在长跑过程中教育学生运用心理暗示法、注意力转移法,暗示自己体力不错、情绪稳定以及把注意力由长跑的疲惫转移到调整呼吸上来,积极鼓励他们信心满满地参加长跑活动,不仅能够让他们的身体得到很好的锻炼,也能让他们在努力完成任务的同时磨练自己的意志。

三、教学中德育渗透的几种途径与方法

在体育教学过程中,除了发挥德育教育的必要性以外,教师还要根据事态发展进行适当的教育,因此,在课堂上把握有利时机来培养学生的优良品质是非常有必要的,具体有以下几种途径。

(一)教师的仪容仪表和语言表达

在体育教学中,教师做出表率、起带头作用是非常重要的,言传身教总是比纸上谈兵更有说服力,因此,教师首先必须提高自身道德修养与素质水平才能在体育教学工作中对学生进行正确有用的思想教育。

首先,教师应当做到穿着打扮得体,举止文明,在教学工作中,讲解清晰、动作规范,这样才能树立一个良好的体育教师形象,这种形象将潜移默化地影响学生,从而实现良好的德育教育。体育教师要有严肃认真教学的风度,又要有特有的健康和朝气。并且能够将这种朝气传递给学生,通过仪容仪表来感染学生,让学生在不知不觉中学到思想道德知识。

另外,体育教师的语言表达也是能够影响学生的。文明、有针对性、有逻辑性的语言表达是可取的,通过教师的语言表达,学生也能受到潜移默化的影响,使学生养成使用文明用语的良好习惯。体育课堂中,教师应做到:规范语言,使用文明用语以及普通话,穿衣符合运动的特点,即身着运动服,动作正确熟练、规范行为、举止大方得体。体育教师应当以身作则,严于律己,培养学生自我教育能力和良好习惯的养成。

(二)教师与教师、教师与学生之间

体育教学中教师与教师之间的配合也相当重要,在体育教学中,教师不仅要共同研究教学工作,还要在体育场共同上课,因此,教师之间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从而引导学生在人际关系方面做出应有的改变,做到相互尊重、相互帮助等,让学生从教师的团结协作精神中学到助人为乐、团结同学的优秀品质。

要想让学生形成优良的思想品德,教师必须为他们营造一个良好的环境。实践证明,体育教学中能够让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培养他们团结一致,遵纪守法,严格自律,坚持不懈,积极进取的精神,尊重他人,谦虚礼貌的高尚品德,以及独立创造性、自信自强、敢于拼搏的顽强意志。在小学体育课堂中渗透德育教育,不仅能够让他们养成主动从事科学锻炼的习惯,还能提高其心理素质,塑造优秀人格。

上一篇:安全在我们心中下一篇:乌鲁木齐停车收费标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