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学渗透法制教育教学案例(精选8篇)
教学案例
遵义市第十二中学 曾 浩 教学理论依据:
数学教学是以教学逻辑系统的理论知识为主。教学知识应该与一定的情景相联系。教学中,我力求紧密联系生活实际,使学生感到数学即生活,生活中处处有数学。以此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积极性。同时,注重为学生提供主动探究的机会,使学生在猜想、验证中,探索到图形的特点,让学生体验数学知识构建的过程。
多姿多彩的图形都是日常生活中常见的图形,通过学习,学生既可以了解平面图形和立体图形在生活中的普遍性,又能提高数学欣赏能力和空间想像力。
教材以让学生欣赏美丽的图形入手,从而感知生活中普遍存在不同的图形。然后通过思考一和思考二等形式多样的活动,认识立体图形和平面图形的特征,建立立体图形和平面图形等的概念。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能力:
1、通过观察生活中的大量图片或实物,体验感受认知以生活中的事物为原形的几何图形,认识一些简单的几何体。(长方体,正方体,棱柱,棱锥,圆柱,圆锥,球等)的基本特征,能识别这些几何体。
2、初步了解三视图,体会立体图形与平面图形之间的关系,为初三学习三视图打基础
(二)过程与方法:
能由实物形状想象出几何图形,由几何图形想象出实物形状,进一步丰富对几何形状的感性认识。
(三)情感、态度价值观:
经历从现实世界抽象出几何图形的过程,感受图形世界的丰富多彩,激发对学习空间与图形的兴趣,通过与其他同学交流活动,初步形成积极参与数学活动,主动与他人合作交流的意识。法制教育:
在思考练习中利用国旗图案和国徽图案渗透《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旗法》第一、二、三条以及《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徽法》第二条和第三条。教学重点:
识别简单的几何体 教学难点:
从具体事物中抽象出几何图形 教学准备:
教师准备:1.多媒体课件
2.正方体.长方体.圆柱.圆锥.棱柱.棱锥.球等 3.一些图形图片 学生准备:剪刀.图画本.彩纸.胶水.圆规.直尺.水彩笔 教学过程:
一.创设问题情境,引入新课
出示高斯的格言:“学习中最快乐的不是已懂得的知识,而是要不断的学习”通过格言,让学生们畅谈感想。1.播放多媒体课件.找出一些熟悉的几何图形?
2.让同学们观察教师四周,看看有哪些你熟悉的几何图形? 3.出示图片,让同学们欣赏,看后谈谈自己的想法。三.讲授新课
1.出示实物(文具盒,魔方,茶叶罐,足球,漏斗)想象出几何图形?
2、课件出示国徽图案,同学们能从这个图案中想象出几何图形?
这里正好给学生渗透《国徽法》的第二条和第三条。
第二条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徽,中间是五星照耀下的天安门,周围是谷穗和齿轮。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徽按照一九五零年中央人民政府委员会通过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徽图案》和中央人民政府委员会办公厅公布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徽图案制作说明》制作。
第三条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徽是中华人民共和国的象征和标志。
一切组织和公民,都应当尊重和爱护国徽。
3、让学生找出一些生活中熟悉的几何图形?
这里正好给学生渗透《国旗》法的第一条】第二条和第三条。第一条 为了维护国旗的尊严,增强公民的国家观念,发扬爱国主义精神,根据宪法,制定本法。
第二条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旗是五星红旗。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旗按照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一届全体会议主席团公布的国旗制法说明制作。
第三条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旗是中华人民共和国的象征和标志。每个公民和组织,都应当尊重和爱护国旗。
4、让学生给立体图形归类。
5.出示平面图形实物,寻找有哪些我们熟悉的平面图形? 6.出示一个立体图形,让我们画出从不同方向看它得到的平面图形。四.做一做
让同学们自己动手,利用所学的平面图形和立体图形设计制作一幅优美的图画或一栋建筑等 五.小结
让同学们谈谈本节课的收获。六.作业
1.习题3.1 第1、2题
爱美之心,人皆有之。学生在发现了数学之美时,就会对它感兴趣。我认为在《高等数学》教学中要以渗透“数学美”为切入点,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启迪学生的思维,从而提升学生的数学修养、美学修养,使他们成为高素质人才。我在此就在高等数学教学中渗透数学美教育这个问题谈几点认识。
一、在高等数学教学中让学生感受和鉴赏数学的古典美
在高等数学教学中,教师要向学生渗透数学史的教育。在教材中,我们经常会看到牛顿、莱布尼茨、柯西、拉格朗日等大数学家的名字。在教学中,教师可适当地介绍关于他们在研究数学方面的有趣故事,让学生记住他们的名字的同时,也记住他们的研究成果。讲到微积分基本公式时,教师可以给学生介绍这样一段故事:从前,微分和积分作为两种数学运算、两类数学问题,是分别加以研究的,卡瓦列里、巴罗等人得到了一系列求面积(积分)、求切线斜率(导数)的重要结果,但这些结果都是孤立的、不连贯的。之后,他们的后辈莱布尼茨和牛顿将积分和微分真正沟通起来,明确地找到了两者内在的直接联系。牛顿从物理学出发,运用集合方法研究微积分;莱布尼茨则从几何问题出发,运用分析学方法引进微积分概念、得出运算法则。教师通过这段史话,一可以使学生感受到数学的悠久历史及数学家创造、发明的那种古典美;二可让学生感受到科研方面的殊途同归之巧,从不同的角度甚至领域研究出相同的成果;三可增强学生的自信心,鼓励学生勇于探索并向旧的知识结构、封闭的传统思维模式挑战,使学生变被动为主动地投入到学习中去。
二、在高等数学教学中让学生感受和鉴赏数学的简洁美
简洁美是数学美的基本内容,主要体现在针对复杂的问题,将其概括为数学语言和符号,经过一系列的推导和演算,获得重要而简明的结果。一方面,数学以高度抽象、简洁的形式表现了复杂的内容:形式很简单,却蕴涵了函数在点处连续的三个方面的内容;形式很简洁,却深刻地揭示了微分与积分内在联系。另一方面,数学又以简洁、清晰的方式处理了复杂的问题:等价无穷小在求极限中的运用;导数与定积分在几何和物理方面的应用;利用微元法讨论定积分在实际问题中的应用。
简洁美也作为衡量思维方法之优劣和解题水平之高低的重要标准。对于许多数学问题表面复杂,但本质简单。在解决这些问题时,教师应引导学生通过认真观察和分析问题来寻求其本质特征,积极探索简洁的解法。
此题表面看似复杂,但若发现其简单一面,解法就异常简明。在教学中,教师应让学生领略到数学简洁美的精彩与魅力,刺激学生的想象、活跃学生的思维,使学生能积极主动地投入学习中。
三、在高等数学教学中让学生感受和鉴赏数学的对称美
对称美是数学美的重要特征之一,指数学中的部分与部分、部分与整体之间的和谐一致,以及各种数学概念和理论之间存在的对等性。高等数学中连续与间断、无穷大与无穷小、曲线的凹凸等概念,体现了数学概念中的对称美;函数与反函数的图像、奇函数或偶函数的图像,体现了数学图形的对称美;第一换元积分法与第二换元积分法间的互逆计算程序、导数与积分的互逆运算,体现了数学算式的对称美。数学内容的对称,必蕴含着解法(证法)的对称,例如:利用被积函数图像的对称性,可简化定积分的运算;若u (x, y)=u (y, x),则u′y (x, y)=u′x (y, x),因此若求出u′x,即可直接写出u′y, u″xx与u″yy的关系也是如此。
运用数学思维中的对称美,数学方法中的对称性,能够使问题化繁为简、化难为易,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是启迪思维、研究问题、发现创新卓有成效的方法。在教学中,教师要有意识地引导学生去发现数学中的对称美,使得学生在愉快地感受和鉴赏美的过程中获得知识。
四、在高等数学教学中让学生感受和鉴赏数学的统一美
统一美数学美的重要特征之一,表现为多种形式和层次上的高度统一和协调。主要体现在两个方面。一是数学思想与方法上的统一性:物体作变速直线运功的瞬时速度、平面曲线的切线斜率、函数变化率的问题都可统一用导数的方法解决;重积分、曲线积分解决问题的思想方法与定积分是一致的,并且它们的计算最终都归结为定积分。二是数学领域与概念上的统一性:笛卡尔创建的解析几何学使得代数与几何化为一体,达到完美的统一;牛顿—莱布尼茨公式把导数与积分这两个相对立的概念之间建立起了定量关系,从而统一地结合起来。
例3.已知f (x)=arctanx,求f (x)的幂级数展开式。
此题能让学生体会到微分与积分之间隐蔽而深刻的内在联系。在教学中,教师应让学生认识到解决数学问题的关键在于将原问题转化为一个更容易解决的问题,而实现转化的依据在于原问题及其转化后的问题在本质上的统一。数学的统一美能透露出这方面的信息,为实现这种统一指引方向,为发现解决数学问题的方法奠定基础。
五、在高等数学教学中让学生感受和鉴赏数学的奇异美
奇异美在数学中是指数学的和谐或统一在一定条件下的破坏,是数学的新思想、新方法对原有习惯法则和统一格局的突破。把线性方程组的解、向量组的线性关系、二次型的简化等问题都转化为矩阵的相应问题来解决,显示了数学思想方法的奇异美。数学奇异美的另一种表现是“反例”即如果要证明一个结论成立,须考虑它的全部情形和所有可能性,然而要推翻一个结论,只须举出一个反例即可。抓住奇异的现象,珍视奇妙的思维,关注奇特的结果,是数学研究与教学中极具诱惑力的内容之一。
此题若套用一般的解题模式,很难求解,如果从其中的两个定积分着手,打破常规,另辟蹊径,可找到别开生面、出奇制胜的解法。在教学中,教师应引导学生突破常规,追求奇异美,这样才能使学生勇于创新,找到出人意料、拍案叫绝的新奇解法。
综上所述,数学美是客观存在的,它始终贯穿于高等数学中。教师应当随时随地把数学美渗透到教学中去,从美学的角度教师一方面要让学生欣赏数学,学习数学,从而把数学学习变得充满情趣、富有魅力,另一方面要培养学生的美学修养和发现与创造的能力,使之成为高素质人才。
摘要:高等数学具有许多美的特征, 文章结合高等数学教材, 在教学中渗透数学美的教育, 让学生在感受和鉴赏数学美的过程中培养学习数学的兴趣、启迪思维、提升数学修养, 从而使他们成为具有美学修养及发现与创造的能力的高素质人才。
关键词:《高等数学》,数学美教育,渗透
参考文献
[1]侯风波.高等数学[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 2003.
[2]吴振奎等.数学中的美[M].天津:天津教育出版社, 1997.
【关键词】小学数学 渗透法制教育
《中小学法制教育指导纲要》明确提出:“法制教育要以有机渗透在学校教育的各门学科、各个环节、各个方面为主”,学校要“将法制教育与学科教学相结合,渗透到相关学科教学中”。在实际教学活动中,我们必须遵循学生的认知规律,充分驾驭教材,探寻到知识教学与法制教育的最佳融合点,把握好法制渗透的有机性原则、选择性原则、贴近性原则、情感性原则和有趣性原则。要遵从在生活中渗透、在情境中渗透、在案例中渗透、在现代教育技术运用中渗透等方法。随着教学进度随机渗透,因材施教,动之以情,晓之以理,从大处着眼,小处着手,持之以恒,才能达到良好的法制教育效果。
一、关注数学生活,引用实例,以情动人
法制源于生活,寓于生活,用于生活。我们可引导学生观察了解身边事,从学生的生活经验和知识背景出发,润物细无声地对学生进行法制教育。我们的数学教材注意联系学生生活实际,例如讲折线统计图时,要调查一个网吧一个星期人流量,并做出统计图。同时引用生活实例:一个少年上网成瘾,每天沉浸在虚幻世界中,思想堕落,学业荒废,最可耻的是竟以自己妈妈的生命相要挟,向家庭索取上网费。父母含辛茹苦,得来的却是这样的后果。适机引导学生讨论: 怎样能抚平泪水涟涟中的父母心理上的创伤。学生通过讨论,明白了上网不学习的不对,报答父母就是要好好学习,帮父母做一些力所能及的事情,从而避免自小无知走上犯罪的道路。
在教学中,教师要有意识地培养学生的数学美感直觉,引导他们去发现美、鉴赏美,从而陶冶学生爱美的思想情操。例如在讲授对称和平移时,通过介绍中心对称图形在建筑物与工艺品上的的应用来揭示数学中的对称美。
二、加强法律知识学习,以身示范。
作为一名教师,必须学法懂法,提升自身法律素养。每位教师都应把《教师法》和《未成年人保护法》、《教育法》等有关法律法规列为学法知法必修课,必须有这样的深刻意识,不依法执教就是不合格的教师。此外,教师还应具有多元化的知识,不光加强业务知识的学习,还要不断加强教育心理学、社会学、法学等学科知识的培训与学习,进一步加强自身知识素养,注重自身良好素质的形成,从而真正担负起教书育人的神圣重任。尤其在实施新课程中,要提高学生的社会适应能力,加强对学生的法制教育,教师的一言一行,对学生的思想意识都会产生决定性的影响。教师要以身作则,做好表率,规范言行,才能培养出具有法制观念和法律意识的合格人才。
教师在数学教学中渗透法制教育,要注意研究法制教育的渗透方法,使法制教育与数学教学自然融合,切不可喧宾夺主,把数学课上成了法制课。在小学数学课堂中,还是应以数学知识的传授为主,法制教育为辅,教师应明确二者之间的关系,无需改变教学计划或教学大纲,也无需重新编印专门的法制教材,只是通过授课教师的巧妙安排来实现法制教育,培养学生的从小养成遵纪守法的良好习惯。
三、小学数学教学中渗透法制教育应依托于教材。
教师在渗透法制教育找切入准点。各学科教材中蕴含着极其丰富的育人因素。因此,法制教育中的渗透必须依托教材,离开了教材就成为无本之木,无源之水。而教材中的育人因素,大多寓于知识之中,呈隐性状态。只有充分驾驭教材,才能悟得育人真谛,探寻到知识教学与思想教育的最佳融合点,即教学中进行思想教育的切入点。学生是教学的主体,学习的主人,教育的对象,这就要求法制教育工作必须既遵循学生认知的规律,又要符合思想教育的规律,只有找准切入点,思想教育才能直透心田,把握好时机。随着教学进度随机渗透,因材施教,法制教育的特点是动情晓理,“情动”而“知书达理”,不能因为渗透而置教学知识于不顾,牵强附会,强行渗透。
四、让法制教育理念渗透于小学数学教育实践活动中
在丰富多彩的数学教学活动中,如果教师能把进行法制教育的方法、时机掌握恰当,运用灵活,对提高学生的思想觉悟、抵制心灵污染,定会收到良好的效果。这往往需要通过一系列的实践活动来实现,使学生深有体会,增强意识,提升法制教育理念。教学“节约用水”时,课前布置学生收集生活中关于水的知识以及用水的方法,课中让学生用具体的数据说明一个滴水的水龙头一天、一月、一年会浪费多少水,进而引发学生关于节约用水资源的思考,渗透《中华人民共和国水法》的相关内容。利用数学教学实践活动,培养学生能力,不断提高学生对法制的认知及学生的论辩能力和分析能力。开展法制讲座,让深切地感受到法律的威严。
关键词:数学 教学 法制 教育
小学生是祖国的未来和希望,他们正处在生理和心理的生长发育阶段,具有极强的可塑性。从小培养小学生法律意识,进行法律素质培养教育,不仅可以预防和减少学生违法犯罪,更重要的是促使他们养成依法办事、遵纪守法的良好习惯,促进他们的健康成长。作为一名小学数学教师,承担着增强少年儿童法制意识的培养教育的历史使命和责任;因此我根据课程标准的要求,结合小学数学知识和学科的特点,浅谈一下我在数学教学中是怎样渗透法制教育的。
一、搞好自身建设,提高法律素质
作为一名小学数学老师,要以身作则,做好表率,只有教师具有良好的法律素养,才能培养出具有法制观念和法律意识的合格人才。此外,教师还应具有多元化的知识,不只是学习业务知识,还要不断加强教育心理学、社会学、法学等学科知识的培训与学习,注重自身良好素质的形成,从而真正担负起教书育人的神圣重任。尤其在实施新课程中,要提高学生的社会适应能力,加强对学生的法制教育,法制教育不是简单的说教,教师要提高法制教育的能力,注重调查研究,讲究方式方法,把法制育寓于数学教学之中,在新课程中抓住一切有利时机对学生进行法制教育。
二、结合课堂教学对学生进行法制教育
教师要想在数学课堂中渗透法制教育,教师就应该认真钻研教材,充分挖掘教材中潜在的法制教育元素,寻找法律知识的切入点和渗透点,把法律知识自然融入数学教学之中。教师在数学教学中渗透法制育,要注意研究法制教育的渗透方法,使数学教学与法制教育两者处在一个相融的统一体中,切不可喧宾夺主,把数学课上成了法制课。在小学数学课堂中,还是应以数学知识的传授为主,法制教育为辅,教师应明确二者之间的关系,才能达到德育、智育的双重教育目的。
(一)结合数学游戏对学生进行法制教育
《数学课程标准》对数学活动这样要求:教师应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教师借助情境教学,结合游戏规则对学生进行遵纪守法教育,可见法制教育的重要性。例如,我在进行口算抢答游戏时常常出现个别同学站起来回答,故意答错等现象,使游戏就无法进行等现象。针对这些现象,老师在讲清楚游戏规则的同时,利用这一时机对学生进行法制教育,让学生知道:游戏中的规则就好比我们国家的法律,大家在游戏时不遵守规则,游戏就无法进行。为此让学生知道了为什么要守法,怎样守法,延伸到让生懂得了有法必依,执法必严,违法必究的法律常识。
(二)借助身边的数学,抓住时机进行法制教育
在丰富多彩的数学教学活动中,如果教师能把进行法制教育的方法、时机掌握恰当,运用灵活,对提高学生的法制觉悟,抵制心灵污染,定会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例如,老师在教学人民币面值的认识这一节教学时,不但要让学生认识各种不同面值的人民币,而且要让学生知道用人民币要去做有意义的事情,再如,在人民币上都出现“国微”的图案,它代表我们国家的标志,引导同学们要爱我们的祖国同时也要爱我们的人民币、不能在要民币上乱涂乱画等。
(三)充分利用课程资源,适时对学生进行法制教育
比如:在小学一年级的第2页的一幅新生入学图上,教育学生要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见到老师要主动问好,要爱护学生的一草一木;在教学一年级“8”的认识时,学生在打扫教室卫生,通过这幅图,教导学生要从小热爱劳,不要懒惰,长大后通过自己勤劳的双手赚钱,不能好吃懒做,更不能因无钱而去偷。在教学11—20的认识时,有一幅公路图,通过这个图教导学生过马路时要走斑马线,红灯停,绿灯行等交通安全常识。
三、法制教学与课外活动的有效结合事实上,法制教育的方式和途径是多种多样的,不能仅仅局限在教师的课堂教学中,课外活动也是学生培养法制意识和成长的重要途径。作为教师,要积极的了解每一个学生的爱好和兴趣,利用课外学习和课外活动开展一些有趣的数学活动。例如,在教授三年级学生统计以后,可以让学生站在十字路口,统计半分钟内通过的各种车的数量,我会在确保学生安全的同时向他们进行遵守交通法规的教育,让学生们认识到过马路要严格按照红绿灯的指示,否则就会出现意想不到的后果。通过这种形式的教育,学生不但丰富了课余生活、掌握了统计知识,又了解了交通法规,同时也增强了他们遵守交通规则的意识和观念。
【摘 要】
《中小学法制教育指导纲要》明确提出:学校教育要“将法制教育与学科教学相结合,渗透到相关学科教学中”。但就目前小学数学教育情景,小学数学教师要在数学教育教学中游刃有余的渗透法制教育,困难是不言而喻的。为此,本人就多年的教学经验,从整合渗透素材、美化学生心灵、融入人文气息、提升法制教育理念四个方面浅谈疏见。【关键词】:
小学数学 渗透 法制教育
【正 文】: 大多数人都认为法制教育与数学教学互不达界,认为法制教育属于社会科学。从而也认为数学教师无法承担法制方面的教育,时至今日很多教师仍固守这一观念。
数学源于生活,又应用于生活,在数学学科知识中同样蕴含着丰富的法制资源,从法制教育在教学中渗透来看,数学教学中有其他学科无法达到的优势。比如数学在各学科中处于中心地位,学生学习时间长,关键是如何开发和利用法制教育资源与数学课堂教学相结合,以达到教育教学的目的。本人认为纯粹的法制教育太枯燥,学生未必喜欢听,在不增加学生学习负担的前提下,让适量的法制知识渗透到数学课堂中,会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如今,犯罪呈现学生化。江泽民同志曾指出:“加强社会主义法制建设必须同时从两个方面着手,既要加强立法工作,又要加强普法教育。”事实证明,许多影响人的一生行为或成就的基本素质,都形成于幼年,因此,小学时期是实施素质教育、培养学生为人处事的正确态度、提高综合能力的最佳时期和关键时期。而法制教育又是素质教育的一个重要部分,它关系到未来的公民是否具有“知法、守法、用法”的素质。那么,如何在数学教学中加强法制教育,根据课程标准的要求,结合数学学科的特点,在加强学生的法制教育方面做了以下尝试。现浅谈一下我在数学教学中是怎样渗透法制教育的。
一、找准“渗透点”
要想在数学课堂中渗透法制教育,教师就要认真钻研教材,充分挖掘教材中潜在的法制教育元素,寻找法律知识的切入点和渗透点,把法律知识自然融入数学教学之中。如一年级第一学期的一堂数学课上,授课内容是对平面图形的认识,可结合讨论交通指示牌的含义渗透安全与交通法的教育。在三年级讲授重量单位“千克、克”的认识,可一边指导学生通过天平称出一千克的重量,一边告诉学生:公平交易,诚实做人,一千克虽轻但意义非凡。
教师在数学教学中渗透法制教育,要注意研究法制教育的渗透方法,使法制教育与教学自然融合,切不可喧宾夺主,把数学课上成了法制课。
二、借助情境教学,对学生进行法制教育。
《数学课程标准》对数学活动这样要求:教师应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向学生提供充分从事数学活动的机会,帮助她们在自主探索、合作交流的过程中真正理解和掌握基本的数学知识与技能,数学思想和方法、获得广泛的数学活动经验。法制教育是当前思想教育工作的重要内容,我们成立数学兴趣小组,开辟第二课堂在数学游戏教学时,借助情境教学,结合游戏规则对学生进行遵纪守法教育。例如,在进行口算抢答游戏时常常出现个别同学站起来回答,故意答错等现象,使游戏就无法进行。针对这些现象,我在讲清游戏规则的同时,利用这一时机对学生进行法制教育,让学生知道:游戏中的规则就好比我们国家的法律,大家在游戏时不遵守规则,游戏就无法进行等。
三、讲解学生身边的数学知识,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爱国主义思想感情。
例如,在讲课过程中联系学生身边的数学知识:储蓄利息的计算、市场经济中交易、股票的交易、天气预报等,来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再如,通过讲授计算器的作用及统计的知识让学生动手把身边的数学问题加以解决,再顺便介绍统计在生活中的应用,同时简介我国改革以来来的巨大成就,让学生明确学习数学的意义,从而激励学生努力学习,报效祖国的热情。
四、讲究“渗透”方法
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可以采取灵活多样的教学方法潜移默化的对学生进行德育教育,比如研究性学习,合作性学习等。在数学中,有很多规律和定律如果光靠老师口头传授是起不到作用了,这时候就可以引导学生进行讨论,共同思考,总结。这样不但可以培养学生的各种能力,而且还可以培养他们团结合作的能力等。拿教学方法来说,我们可以采取小组合作学习法,这种学习法共享一个观念:学生们一起学习,既要为别人的学习负责,又要为自己的学习负责,学生在既有利于自己又有利于他人前提下进行学习。在这种情景中,学生会意识到个人目标与小组目标之间是相互依赖关系,只有在小组其他成员都成功的前提下,自己才能取得成功。还可以从小让他们养成严肃看待他人学习成绩的习惯。
五、提高教育者自身的素养
在教育学生时要做到:诚心、热心、关心、耐心和爱心。不简单粗暴地训斥学生,不体罚学生。教学中注意使用术语和文明语言,不使用土语、方言和大粗话。学生有缺点错误时应采取说服教育的形式,做到实事求是,以理服人,循循善诱,启发自觉。对学生多表扬少批评。在表扬和鼓励的同时,指出他们的不足,肯定他们的成绩,以便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调动学习的积极性,达到思想教育的目的。因此,不仅要认真做好本职作,努力学习新的教育理念,深入理解新的教育思想切实提高教学水平,更应该把《教师法》、《未成年保护法》、《教育法》等法律法规列为必学内容,注重自身良好素质的形成,这样才能培养出具有法制观念和法律意识的合格人才。
总之法制教育不是一朝一夕和几节课就能解决的事情,只有在平时教育中加以重视,并从大处着眼,小处着手,深化、细化法制教育。在数学教学中渗透德育教育也要注意它的策略性,一定不要喧宾夺主,要提高渗透的自觉性,把握渗透的可行性,注重渗透的反复性。我相信只要在数学教学中,结合学生思想实际和知识的接受能力,点点滴滴,有机渗透,耳濡目染,潜移默化,就能达到德育、智育的双重教育目的,不断提高未成年人的思想道德和法制素养也就指日可待了。
雷顺光
镇宁县景贤希望小学
论文
姓名:周登良
职务:教 师
职称:小学数学高级教师
单位:贵州省铜仁市德江县楠杆乡民族中心完小
手机:***
地址:贵州省铜仁市德江县楠杆乡民族中心完小
邮编:565213
浅谈小学数学学科教学渗透法制教育
贵州省德江县楠杆乡民族中心完小
周登良
小学生是祖国的未来、民族的希望。伟大领袖毛主席曾说过:“世界是我们的,也是你们的,但归根结底是你们的,因为你们是早晨八九点钟的太阳,希望寄托在你们身上。”是啊,儿童是祖国的未来,儿童是祖国的花朵,儿童是社会主现代化建设的后备军。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重任最终将落在他们这一代人的肩上,把他们培养成为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的接班人,是我们每个教师义不容辞的责任。但是我们面临的又是一群稚嫩、天真的孩子,他们不仅什么都不懂,而且又是正处在生理和心理的生长发育阶段,具有很强的可塑性。如果我们教师教育、引导不好,后果将不堪设想。而小学数学的教学则给我们提供这一方面的知识。他们正处在生理和心理的生长发育阶段,具有极强的可塑性。从小培养小学生法律意识,进行法律素质培养教育,不仅可以预防和减少未成年人违法犯罪,更重要的是使他们养成依法办事、遵纪守法的良好习惯, 促进他们健康成长。
如今,经济和社会发展对学校教育人才培养的标准有了一个根本性的转变:教育不再满足于对知识的获取和积累,学习不只是对结论的记忆,学生不仅仅具备读写、计算能力。未来社会的建设者和接班人必须是高素质、高起点的,他们应具备一定的法律知识。
学生是数学学习的主人,教师是数学学习的组织者、引导者和合作者。数学学科中蕴涵着丰富的思想品德教育因素。通过数学学科向学生进行思想品德教育,是数学教学的一项重要任务。我们应当充分挖掘教材,在传授知识、培养能力的同时,结合数学课的实际,在学科中渗透相关的教育知识、巧妙地融合爱国主义教育、政治思想教育、道德品质教育、法制教育等教育于数学教学之中。
数学教师不应该仅仅停留在单纯的数学知识的机械传输层面上,还应该积极主动地探讨如何将法制教育知识穿插和糅合到课程的日常教学之中,通过法制教育与数学学科教学相结合,让学生在课堂上获得学科知识和法律知识的双丰收。让他们从小就有法制观念,知道法律可以保护自己的人身权利不受侵犯,同时也知道自己的所作所为不能超越法律的界限。
学科教学渗透法制教育十分重要,这既不是强加附合,更不能喧宾夺主,因此,教师在数学教学中渗透法制教育必须将学科教学内容与法制知识有机地结合起来。要根据数学学科的特点,要注意简单化、牵强化的形式主义,在教学中恰当地把握尺寸,潜移默化地进行渗透。综上所述,结合自身的教育教学实践我认为小学数学教师应注意以下几点:
一、抓住法制教育的主阵地,找准“渗透点”
数学课堂教学是实施小学法制教育的主要场所,更是法制教育的主阵地。在课堂教学中,结合实际,既深刻挖掘德育内容,又巧妙设计渗透方法。在向学生传授知识的同时,充分挖掘里面的教育因素,把握时机,适时渗透,使学生潜移默化地受到教育。
如在讲授“认识人民币”这一内容时,既要让学生懂得有关的数学知识,也要让学生知道故意损害人民币是违法行为,所以要爱护人民币;在讲授对“千克和克”的认识时,要启发学生懂得一克物品很轻,但一克毒品危害就很大了,因此要“珍爱生命,远离毒品”
法制教育中的渗透必须依托教材,离开了教材就成为无本之木,无源之水。而教材中的育人因素,大多寓于知识之中,呈隐性状态。只有充分驾驭教材,才能悟得育人真谛,探寻到知识教学与法制教育的最佳融合点,即教学中进行法制教育的“渗透点”。学生是教学的主体,学习的主人,教育的对象,这就要求法制教育必须既遵循学生认知的规律,又要符合法律意识形成的规律,只有充分利用教学的主 2
阵地,同时找准渗透点,法制教育才能立竿见影。
二、充分利用“渗透渠道”
充分发挥课堂教育教学这一重要渠道的作用,数学课堂教学就是实施小学法制教育的主要渠道。我们要善于结合实际,既深刻挖掘德育内容,又巧妙设计渗透方法。在向学生传授知识的同时,充分挖掘里面的教育因素,把握时机,适时渗透,使学生在“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中受到教育。例如,在教授三年级学生统计以后,可以让学生站在十字路口,统计半分钟内通过的各种车的数量,我会在确保学生安全的同时向他们进行遵守交通法规的教育,让学生们认识到过马路要严格按照红绿灯的指示,否则就会出现意想不到的后果。通过这种形式的教育,学生不但丰富了课余生活、掌握了统计知识,又了解了交通法规,同时也增强了他们遵守交通规则的意识和观念。
写作业也是渗透法制教育的一个重要渠道。有位教育专家说过:“作业是道德长跑,每天坚持,促使人心灵求真向善爱美。”学生写作业是一个学生心灵美的反应,这便起到了使人求真的作用。同时,做作业能规劝自己上进、自省,劝别人改过。作为数学教师,充分利用写作业这种形式,让学生联系生活中不文明、不规范行为,乃至违法犯罪现象,通过写作业这个载体进行内心的真实表露,接受深刻的教育。同时通过批阅,对学生进行面对面的心理健康指导,针对性地进行日常行为规范教育和法制教育。
三、把握“渗透时机”,在数学实践活动中渗透法制教育 数学知识来源于生活,又运用于生活社会实践之中,它是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教育素材。数学教学中,教师要积极缩短教学与生活的距离,将学生的感性认识和理性认识统一起来,主动拓展教学空间,开展丰富多彩的课外活动,引导学生在社会实践过程中得到情感的体验,从而巧妙地渗透德育、法制教育。如:教学三年级下册《小数的认识》练习课时,教师可向学生渗透《中华人民共和国野生动物保护 3
法》的知识。通过具体的题目演绎法律条文,使抽象的条文形象化、具体化和实用化,更容易被小学生接受和理解,学生在掌握知识的同时,又理解了保护动物的实际意义。又如在三年级上册学习《吨的认识》练习三第4题时,使学生认识到:一个关不紧的水龙头,一个月可以流掉1~6吨水,一个漏水的马桶,一个月要流掉3~25吨水,然后师生共同讨论,如何珍惜每一滴水和节约水的意识,渗透《中华人民共和国水法》。再如六年级数学上册分数乘法之解决问题时,教师可以根据例题向学生渗透环境污染防治法。
教师应从教材出发,觅到渗透点后,才能引出源源流长的“活水”。显而易见,渗透点是客观存在的,它不可能由施教者任意安排,必须遵循其在教材中所处的特定位置、层次、地位来具体安排,随着教学进度随机渗透,因材施教法制教育的特点是动情晓理,“情动”而“知书达理”,这就是说渗透的方法、形式、时机都应利于创造最佳的渗透氛围,即学生认知与接受渗透的最佳心理。不能因为渗透而置教学知识于不顾,牵强附会,强行渗透,也不能只顾及教学,对法制教育敷衍了事或事过境迁过于勉强渗透。这样都会破坏课堂教学的整体效应。由此可见,把握好渗透时机是为了获取最佳渗透效果,只有精心设计教学,积极开展“周会、班队会、讲故事”等活动,充分运用先进的教学手段与方法,方能达到事半功倍的育人效果。
四、把握“渗透度”,直透心田
找准渗透点是为了解决从哪儿切入从何处渗透的问题,把握渗透时机是为解决什么时间、怎么切入的问题。而在教学中渗透法制教育时,这种渗透如果“透”得不够,不彻底,则会效果不佳,功亏一篑;而“渗”得过度则会改变学科性质,变成法制课,这就要求教学中我们要做到既抑扬有节、调度有方,又能处理好渗透的尺度,做到既到位又不越位,适度而不过度。比如:在小学一年级的第2页的一幅新生入学图上,教育学生要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见到老师要主动问好,4
要爱护学生的一草一木;在教学一年级“8”的认识时,学生在打扫教室卫生,通过这幅图,教导学生要从小热爱劳,不要懒惰,长大后通过自己勤劳的双手赚钱,不能好吃懒做,更不能因无钱而去偷。在教学11—20的认识时,有一幅公路图,通过这个图教导学生过马路时要走斑马线,红灯停,绿灯行等交通安全常识。
法制教育教学中处理好渗透的“点”、“道”、“时”、“度”至关重要,找准“渗透点”是重点,抓住 “渗透渠道”是中心点,把握“渗透时机”是难点,掌握“渗透度”是关键。教师只有做到因材施教、寓情于教,适时、适度,点点滴滴、持之以恒地加以渗透,才能有机地熔知识传授、能力培养、智力发展和思想陶冶于一炉,才能充分发挥课堂教学法制教育的主渠道作用。
数学学科最重要的任务就是培养学生良好的人文素质,健全的法制素质也是其中内容之一。作为数学教师,我们应当在日常琐碎的教育教学工作中开动脑筋,积极探索,渗透法制教育,提高学生的法制素质。为学生的健康成长奠定坚实的基础。
总之,法制教育不是一蹴而就的,它需要我们在教育工作中不断的探索和实践,需要我们不断的努力和付出。只有这样,才能找到学科教学渗透法制教育的新途径和新方法,把传授数学知识同法制教育有机地结合起来,才能让学生全面发展,为社会主义教育培养合格人才,让我们共同携手为学生的健康成长筑起一片纯洁干净的法制天空,促使他们身心健康快乐地成长。加强小学生法制教育,我们小学数学教师责无旁贷!让我们广大数学教师一起努力,在小学数学教学中渗透法制教育,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生活习惯,提高学生明辨是非能力和法制观念,使他们成为学法、知法、守法、用法的合格公民,将来成为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和接班人。
数学知识在日常生活、生产和科技等方面应用很广泛, 其实用性很明显。教学要根据学生的年龄特征、心理特点和接受能力, 联系实际组织教学, 通过引导学生认识喜闻乐见的生活实例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知识的兴趣, 明确所学知识的用处, 深入浅出地进行学习目的教育。例如, 一年级“元、角、分的认识”教学。儿童对钱很感兴趣, 但他们的认识一般停留在买好吃、好玩的东西, 教学应该以此为起点逐步扩展, 如通过组织“买糖———买铅笔———买钢笔———为希望工程捐款”的小表演, 引导学生认识人民币, 通过老师的讲解引导学生认识人民币在日常生活中的使用和作用, 初步认识应该怎样正确地使用人民币;三年级教学“三步计算式题”时, 可以介绍“小括号”在实际中的应用和在运算顺序中的作用, 初步形成“按程序处理问题”的意识;五年级教学“比例尺”时, 可以介绍按“比例尺”计算“图上距离”或“实际距离”, 以及按“比例尺”绘制图纸, 在建筑、科研、军事等方面的重要作用等。通过教师简明扼要的介绍, 使学生把所学知识同现实生活、今后的学习和国家的建设逐步联系起来, 明确所学知识的重要性, 产生学好新知识的欲望和正确的学习动机, 增强学习的动力。
二、结合教学内容渗透德育教育
图文并茂是新教材的特点之一。数学教材中有很多插图和资料, 教学时可以选择富有教育意义、形象生动的插图, 有说服力的数据和统计材料, 以及数学史料等内容, 进行爱祖国、爱社会主义、爱科学的教育。例如, 一年级“准备课”、“5的认识”、“10的认识”教学中, 教师可以插图为角本, 按画面编成数学小故事, 运用多媒体课件对画面进行处理, 使其由静变动、由无声变有声, 在学生观赏、对答, 师生互动中进行爱学校、爱解放军, 全国各族人民大团结等教育。教学“读数、写数”时, 可以让学生提前搜集材料, 积累自己所感兴趣的数据在课堂上表演, 教师可以有选择地介绍一些与学生有关的本地有教育意义的数据, 培养学生爱家乡意识。同时可以让学生读一些有关我国地域的数据, 如我国东西相距约5 000千米, 南北相距约5 500千米, 领土面积约960万平方千米, 我国境内有长6 300千米的世界著名大河长江, 有高8 844.43米的世界最高峰———珠穆朗玛峰等, 使学生对我国的大好河山有一点初步了解;中、高年级教学“应用题”时, 可以根据应用题中所反映的日常生活、工业、农业、卫生、交通、教育、科技等方面有说服力的数据, 经过比较、分析, 进行爱家乡、爱祖国、爱社会主义、爱科学的教育。
三、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和独立思考、克服困难的精神教育
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和独立思考、克服困难的精神教育, 要根据学生的心理特点依照一定的顺序进行。
1. 坚持低起点、缓坡度
如前面提到的“元、角、分”教学, 教学目标定位在认知层次, 组织教学应以引导学生认知为主, 应从引发学生的生活体验开始, 拉近知识与学生的距离, 积极运用威戈斯基的“最近发展区”理论, 使学生在体验中享受到积极思维的成果, 这才能为培养习惯打下基础。
2. 要依据儿童的认知规律进行
小学生正处在思维发展的起步阶段, 其认识一般停留在感知层面。教学要注意发挥学生各种感官的综合作用, 让学生在积极思维中培养习惯和能力。如教“四则混合运算”教学重点不在于算多少题, 而在于对运算顺序的掌握, 让学生在逐步认识规律的过程中形成能力和习惯。
3. 教师要正面引导的原则, 严格要求, 力求使所有学生都有进步
(1) 要用实例来激励学生。例如, 及时表扬上课认真听讲, 学习认真刻苦, 作业正确、整洁, 思考问题机智灵活等方面的同学, 为其他同学树立学习的榜样。
(2) 要针对所教班级学生的特点提出不同程度的要求。例如, 要求低年级学生在听课、写字时要有正确的姿势, 回答问题要说完整话, 作业要写工整, 计算要正确;中年级学生作业要干净、正确, 要求验算的要列式验算;高年级学生要手脑并用作好笔记, 解应用题时注意分析题意、理解数量关系、自觉检验等。
关健词:渗透;法制教育;数学教学;法制意识
数学是初中的一门重要学科,课时分配比例大,是对学生进行法制教育的重要阵地。初中数学教材中蕴含着丰富的法制资源,有着极其丰富法制教育素材,从法制教育在教育教学中渗透来看,数学教学中有其他学科无法达到的优势。《九年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中已明确规定:“结合教学内容对学生进行思想品德教育,这是数学教学的一项重要任务”。作为一名数学教师,如何开发和利用法制教育资源与数学课堂教学相结合,将法制本身的因素与数学学科所具有的因素有机地结合起来,达到教育教学的目的,现浅谈初中数学教学中渗透法制教育的认识。
一、通过数学史的教学,激发学生的民族自尊心和自信心,培养学生热爱科学的良好品质
例如,在讲授无理数时,结合我国古代数学家对圆周率π的研究:我国魏晋数学家刘徽建立了计算圆周率π的两个近似值和南北朝时数学家祖冲之推算出π在3.1415926和3.1415927之间,并提出π的两个分数近似值约率和密率;在讲授直角三角形时结合我国古代数学家关于勾股定理的研究;我国古代数学家在《周髀算经》(公元前一世纪)就已经应用,在东汉初发展为《九章算术》;在介绍“哥德巴赫猜想”发展史时告诉学生陈景润证明了“1+2”。激发学生的爱国热情,大大增强了学生们的民族自尊心和自信心。
二、通过介绍数学知识在社会实践中的应用,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高尚的爱国主义情操
在教学过程中联系学生身边的数学知识:储蓄利息的计算、市场经济中交易、股票的交易、天气预报等,来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又如在学习了统计后,教师可让学生利用课余时间整理家中电器的数量,如电视、冰箱、洗衣机等等。让学生通过亲自调查体验生活条件的变化,从而体会到社会主义的优越性,更加热爱自己的家乡,热爱自己的祖国,树立为祖国、为人民服务的远大理想。
三、结合教学内容对学生进行辩证唯物主义思想教育,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
数学教学中,教师要抓住时机对学生进行辩证唯物主义教育。许多的概念、法则、定理的形成都是从大量的客观现象,感性材料中抽象发展,上升到理性认识而得出的,都经历了从特殊到一般,再从一般到特殊的演变规律。如函数的定义体现了运动发展与变化的思想,代数中的加与减、乘与除、乘方与开方、正数与负数、无理数与有理数等等,都是相互矛盾的统一体,而在一定条件下又可以相互转化,体现了对立统一的规律。从数的产生和发展过程,自然数—整数—有理数—实数,以及运算、等式、方程、函数等一系列数学概念都是以一个概念发展成为另一个概念,让学生从概念的进程中掌握概念,有利于学生辩证观点的形成。再如,在“直线与圆的位置关系”的教学过程中,让学生观察海上日出的过程,了解直线与圆的位置关系,对学生进行事物之间联系和运动变化的教育。这样可以使学生在学习数学知识中理解现象与本质、静止与运动、具体与抽象、特殊与一般、对立与统一的辩证关系,从而培养学生科学的思维方法,进而提高学生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促进学生形成科学的世界观。
四、通过教师的人格魅力与修养,对学生进行法制教育
德育过程既是说理、训练的过程,也是情感陶冶和潜移默化的过程。在学校里与学生接触最多的就是教师,教师自身的形象和教师体现出来的一种精神对学生的影响是巨大的,也是直接的。教师的板书设计、语言的表达、教师的仪表等都可以无形中给学生美的感染,教师的形象、为人处世的原则,教师的的言谈举止、道德品质及生活工作中的细节,都是学生效仿的楷模。教师在学生眼中不仅是教师,还是朋友,不仅应具有渊博的知识,还需具备法制理念,有独特的人格魅力。如教师广博的知识,高尚的法制品质等等都会给学生一种美的感觉、情的陶冶,会促进学生更加努力地学习,进而促进学生法制情操的行成。比如,为了上好一节数学课,老师课前精心查阅资料,设计教学环节,采取了灵活多样的教学手段,为学生营造出一种和谐、愉悦、融洽的课堂教学氛围,这样,不仅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学生主动积极地参与到课堂教学中来,学得轻松,学得愉快,还会使学生对教师的教学技巧产生敬佩之情,并从老师身上体会到一种责任感,对知识的严谨态度,从而陶冶学生的情操。
五、找准“渗透点”和讲究“渗透”方法
在数学课堂中渗透法制教育,要求教师要认真钻研教材,充分挖掘教材中潜在的法制教育内容,寻找法律知识的切入点和渗透点,把法律知识自然融入数学教学之中。比如在“正数和负数”部分的教学时,把《中华人民共和国产品质量法》和《中华人民共和国计量法》渗透进去,《质量法》第六条明确规定,国家鼓励推行科学的质量管理方法,采用先进的科学技术,鼓励企业产品质量达到并且超过行业标准、国家标准和国际标准;第十二条产品质量应当检验合格,不得以不合格产品冒充合格产品;第十四条国家根据国际通用的质量管理标准,推行企业质量体系认证制度。在学习用坐标表示地理位置时,渗透《气象法》第二十二条、第二十四条。在学习函数的图象时,渗透《人口与计划生育法》和《教育法》第二十三条、第四十一条。在学习轴对称时,渗透《国徽法》第二条、第三条。在讲授重量单位“千克、克”的认识学习过程中,教师在指导学生用天平称出一千克的重物时,告诉学生:公平交易,诚实做人。如果教师单纯地讲解这些内容,学生会毫无兴趣,但融合在数学题目之中,学生就会明确学习数学的意义,从而激励学生努力学习,激发学生报效祖国的热情。
教师在数学教学中渗透法制教育,要注意研究法制教育的渗透方法,使法制教育与数学教学自然融合,切不可喧宾夺主,把数学课上成了法制课。教师可以适当设计一些融合这些法制内容的题目,提供给学生练习,让学生在练习中不知不觉地受到这些法条的影响,进而建立起必要的法制意识。例如,通过统计调查练习,练习,渗透《统计法》第一条、第五条、第十七条;通过科学计数法练习,渗透《土地管理法》;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还可以采取灵活多样的教学方法潜移默化的对学生进行法制教育,比如研究性学习,合作性学习、课外实践活动、开展数学兴趣小组活动等。在活动中,引导学生发挥集体智慧,共同讨论、思考、和总结,这样利于学生吸取他人的成功经验,同时又可以避免自己再出现类似的错误。通过课内与课外活动相结合,让学生亲自调查体验生活条件的变化,从而体会到社会主义的优越性,更加热爱自己的家乡,热爱自己的祖国,树立为祖国、为人民服务的远大理想。
六、抓住“渗透”时机,在情境中“渗透”
在丰富多彩的数学教学活动中,教师抓住时机进行法制教育,对净化学生心灵,提高学生的思想觉悟,培养学生的高尚情操,能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比如,在学过简单的数据整理后,布置学生的课外作业:回家后调查自己家里每天使用垃圾袋的数量,通过计算一个家庭一个月使用垃圾袋的数量,然后结合垃圾袋对环境造成的影响,说说自己的看法,这样学生既掌握了有关的数学知识,又对他们进行了环保教育。又如在平面图形认识的学习过程中,结合汽车标志图、交通指示牌的认识,渗透交通安全与交通法的教育。利用课外数学活动,结合生活情境进行法制教育。
【数学渗透法制教育教学案例】推荐阅读:
二年级上册数学教学计划法制渗透11-22
数学学科教学渗透法制教育实施方案07-22
小学数学教学中心理健康教育的渗透10-03
二年级数学教学中德育渗透教育工作总结05-28
在数学课堂教学中渗透辩证唯物主义教育12-07
坪山数学教研组学科教学渗透法制教育工作05-25
数学教案环境教育渗透07-15
六年级上册渗透法制教育数学教案09-13
初中数学教学中数学思想方法的渗透10-16
数学教学中的德育渗透10-3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