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市体育学论文

2022-04-11 版权声明 我要投稿

城市体育是指广大群众在闲暇时间广泛开展的以身体运动为主要手段,以提高健康水平、进行娱乐消遣为主要目的,在身心健全发展的基础上不断超越自我,促进社会物质、精神文明进步的体育文化实践。下面小编整理了一些《城市体育学论文 (精选3篇)》,欢迎阅读,希望大家能够喜欢。

城市体育学论文 篇1:

基于网络平台的学校与城市体育资源整合实施路径探析

摘要:整合学校与城市体育资源具有重要的意义,为实现网络平台下学校与城市体育资源的整合,以《基于网络平台的学校与城市体育资源整合实施路径探析》为课题,从整合学校与城市体育资源的重要性入手,对学校与城市体育资源整合过程中可能出现的问题进行了全面的剖析,并在此基础上探究了基于网络平台的学校与城市体育资源整合实施路径。

关键词:学校;城市;体育资源;网络平台

一、整合学校与城市体育资源的重要性

随着国民经济的发展和科学技术的不断提高,人们的生活水平也在逐步上升。物质水平已经发展到将近饱和的状态,温饱问题早已解决,这也为发展体育运动以及精神文明建设奠定了基础。学校体育和城市社区体育一直深受国家的重视,并且国家也为学校和城市的体育资源发展提供了大量的资金支持,完成了对基础设施的建设和完善。体育追求的是更高、更快、更强,而这种理念也不断地深入人心,激发了人们强身健体的欲望。亚健康是目前学生和一些办公室年轻人的通病,一方面是由于他们学习和工作时间太紧,基本很少有时间用于健身;另一方面是因为他们健身的意识薄弱,即使是周末时间,他们当中一些人宁愿宅在家也不愿意到外面健身。完备的体育资源是更好开展体育活动的基础,这里的体育资源不仅包括基础设施,同样也包括正确、科学的健身方法。如果忽视自身的身体条件而胡乱地选择健身的途径,那么不仅可能会失去健身的效果,而且还会给身体造成损伤,比如肌肉拉伤等。学校和城市体育资源各有优劣,如果想最大限度地发挥两者各自的优势和作用,就必须采取行之有效的策略将学校与城市体育资源进行整合,趋利避害,放大各自的优势,同时降低劣势。

学校体育资源虽然在体育场地、专业师资队伍、硬件基础设施等方面具有明显的优势,但是其开放程度却很小,基本只为师生服务,这就使体育资源利用率低,发挥的作用十分有限,与全民健身的理念相悖。而城市体育资源种类较多,而且服务人群数量较大,所以城市资源的利用率较高。但是,像健身房这种比较专门的健身场所,其消费水平较高,一般人群难以长期到这样的场所健身。所以,城市体育资源实际上并不能满足人们的需求。

一边是得不到有效利用的学校体育资源,一边是供不应求的城市体育资源,如果能将两者有效整合,那么不仅可以大幅度地提高学校体育资源的利用率,同时还可以给除师生以外的群体提供良好的健身条件,真正意义上地实现全面健身。一般而言,很多学校的室内体育资源都不是免费的,比如室内篮球场、羽毛球场、乒乓球场以及游泳馆等,如果将学校的这些体育资源对外开放,还可以给学校增加收入用于扩建和维护体育资源,因此,将学校与城市体育资源进行整合非常重要。

二、学校与城市体育资源整合过程中可能出现的问题

将学校与城市体育资源进行整合就意味着学校与社会的联系更为紧密,同时对学校的管理难度也会增加。学校有专业化的师资队伍、种类齐全的体育设施以及优质的健身环境,这就是吸引人们到学校开展健身活动的首要因素。但是,这就很可能会给那些不法分子以可乘之机。学校是人员密集场所,一旦发生意外,那么后果不堪设想。因此,将学校与城市体育资源进行整合,首先要解决的就是安全问题。“安全问题大于天”,只有人们的安全得到保证,才能更好地开展后续工作。就以高校为例,大学与初、高中相比,其大多屬于开放式,这为开展学校体育资源与城市体育资源整合工作提供了条件,但是由于一些社会闲杂人等出入校门,导致一些师生的安全得不到有效保证。虽然有学校保安在校园巡逻,但是仍然存在较大的安全隐患。一旦开展学校与城市体育资源整合工作,那么就会给闲杂人等出入校园提供了很好的借口,如果不能及时采取措施,必然会使事故发生的概率被无限放大。因此,将学校与城市体育资源整合的出发点是好的,但是如果忽视了某些问题,那么就可能导致悲剧的发生。

除此以外,学校有保障师生安全的责任,但是对于来到学校使用体育资源的社会人来说,他们的安全能否得到保障也是一个问题。在这个过程中,学校应该扮演什么样的角色?政府又应该扮演什么样的角色?这些问题都要深思熟虑。学校本应该是师生的场地,所以在整合的过程中,也要征求广大师生的意见和建议,尊重他们的想法,不能让学校领导“一家独大”,因为使用学校体育资源最多、最频繁的是广大师生群体,而不是学校的那些领导。因此,在将学校体育资源与城市体育资源进行整合的过程中必须体现民主性,做好师生方面的工作,同时对安全措施严格把关,保障每一个到学校享受体育资源的人的安全,让他们开心的来、满意而归。

三、基于网络平台的学校与城市体育资源整合实施路径

将学校与城市体育资源进行整合是一项利国利民的重要举措,同时也是使这些体育资源得以有效利用的重要途径。在网络技术快速发展的今天,学校与城市能够选择的体育资源整合方法也更多,同时还能有效解决师生的安全问题,给他们提供安全保障。基于网络平台,那些想到学校共享体育资源的人可以到专门的网络平台上进行预约,然后凭借预约信息进出校门,这种做法不仅可以有效避免社会闲杂人等出入校园,而且一旦出现问题还能在第一时间找到责任人。此外,基于网络平台进行预约,还可以避免人流量过大的问题,使学校师生有优先选择的权利,从而获得他们对体育资源整合的支持。

城市体育资源基本属于公共服务设施,其对于师生的作用并不明显,所以在开展学校与城市体育资源整合的工作中,还应该把学校的体育资源作为重点,寻找合理、科学利用学校体育资源的策略。学校体育资源管理负责人要善于利用网络平台,及时更新平台信息,使那些想使用体育资源的人能够及时掌握相关动态,合理分配自己的时间。对师生和社会上的人要采取不同的收费政策,降低师生的经济负担。要严格规章制度,利用网络平台公布相关的规章制度,对于违反制度的人要采取“拉黑”政策,给使用体育资源的人创造良好的环境。学校与城市体育资源整合也需要一个过程,如何分配资源才能达到最好的效果,这些都可以通过网络平台完成。比如,对于使用率高的场地和设备,学校和城市应该加大投入,增加数量,从而满足人们健身的需求;而对于那些比较“冷门”部分,可以适当降低它们的份额,做到有所选择。

在将学校体育资源与城市体育资源整合的过程中,要充分发挥网络平台的优势,保障师生的安全,严格规章制度,注重细节。在实施整合工作之前,要充分听取师生的意见和建议,尊重他们的想法,秉承学校师生优先的原则,维护师生的利益。不断优化体育资源结构,在分配资源的过程中要合情合理,按需非配,最大限度地发挥体育资源的作用。

四、结束语

将学校与城市体育资源进行整合是一项利国利民的重要举措,同时也是使这些体育资源得以有效利用的重要途径。基于网络平台将学校与城市体育资源进行整合有利于最大限度地发挥两者的优势,真正意义上实现全民健身、全面健身。

参考文献:

[1]从群,吕伟.我国社区体育的基本内涵、现状及特点——学校与社区共建体育俱乐部研究之一[J].体育文化导刊,2007,(3).

[2]赵克,徐卫华,黄文仁,王联聪,石岩,陆亨伯.我国大中城市居民住宅区体育设施配套建设的可行性研究[J].体育科学,2004,(12).

[3]胡启凯.太原市万柏林区高校与社区体育资源共享的调查研究[J].太原师范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11,(4).

作者:王俊

城市体育学论文 篇2:

“新常态”下我国城市体育包容性发展路径的研究

摘 要 “新常态”和“包容性发展”均是国家发展的关注焦点,本文拟从这两个词汇出发,探讨城市体育创新发展方式,并对实现路径进行分析。研究目的借助“新常态”带来的良好机遇,以“包容性发展”为理念,不断完善城市体育发展策略,实现城市体育发展方式的创新、转型及升级。研究结果:(1)城市体育包容性发展的基本内容可概括为“城市体育组织兼容、城市体育政策公正、城市体育资源共享、城市与居民共赢”;(2)城市体育包容性发展可以从加强城市社区体育“自治”能力、加强市政府监管力度、完善城市体育公共服务体系以及将全民健身上升为城市发展战略四个路径进行建设。

关键词 新常态 城市体育 包容性发展 发展路径

一、问题的提出

2014年11月,中国最高领导人习近平把“新常态”作为执政新理念关键词提出,6个月后习近平书记首次系统阐述了“新常态”,他表示:“新常态将给中国带来新的发展机遇。”接着不久,在十八大五中全会上,习近平书记又深刻指出,发展必须是遵循社会规律的包容性发展。因此,“新常态”和“包容性发展”均成为国家发展的关注焦点。

“新常态”的局面给我国各领域事业的发展带来了新契机,而“包容性发展”则为我国社会建设中的政治、经济、社会、文化和生态文明等方面发展确立了崭新的理念和模式。因此,完善城市体育发展策略,实现城市体育发展方式创新、转型及升级,是本研究的出发点和落脚点。

二、“新常态”下城市体育发展的契机

(一)城市宏观经济环境进入新常态

2014年11月9日,习近平总书记在亚太经合组织(APEC)工商领导人峰会上,首次系统阐述了中国经济进入“新常态”的四大特点,包括:(1)经济增长从高速增长转为中高速增长;(2)经济结构不断优化升级;(3)第三产业消费需求逐步成为主体,城乡区域差距逐步缩小,居民收入占比上升,发展成果惠及更广大民众;(4)经济增长从要素驱动、投资驱动转向创新驱动。由此可见,城市发展所赖以为生的旧经济环境早已不复存在,转而进入到了与国家经济发展相协调的新常态阶段。

毫无疑问,体育从属于第三产业领域,并已逐渐成为广大城市居民消费的主要方式,同时体育也是城市发展过程中,得以惠及全体居民的重要手段。因此,在城市宏观经济环境的“新常态”下, 城市体育迎来了创新发展方式、转型升级的良好机遇。

(二)城市发展政策的调整和部署进入新常态

依据2014年国务院颁布的51号文件《国务院关于调整城市规模划分标准的通知》,文中指出,以城区常住人口为统计口径,将城市划分为五类七档,包括小城市、Ⅰ型小城市、Ⅱ型小城市、中等城市、Ⅰ型大城市、Ⅱ型大城市、特大城市和超大城市。这一有关城市发展的政策调整和部署无疑是顺应了“新常态”的发展局势,它有利于城市在“新常态”下城市化进程的推进以及我国现代化目标的实现。

随着城市分类管理概念的提出,与之相对应的管理制度和政策都将进行调整,而体育作为城市建设和发展中不可或缺的一项事业,自然也在重新调整和部署之列。面对“新常态”之下的城市改革,城市体育也已经迎来了新一轮与政策调整、发展战略规划相对应的有利时机。

三、城市体育包容性发展的理论内涵

(一)包容性发展的概念

出于不同的视角,目前诸学者对包容性发展的界定和解释持迥异态度,但均认可包容性发展的核心内容涵盖了机会平等和成果共享,并都强调包容性发展是建立在可持续发展的基础上实现经济社会的协调发展。综合各位学者对包容性发展概念的阐释内容,可提炼出下列几点:(1)在发展理念上,强调发展的共享性、公平性和公正性;(2)在发展目的上,指向经济发展的成果惠及所有国家、地区及人群,并在可持续发展中实现社会的协调发展;(3)在发展内涵上,是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基础上的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和生态文明建设全面进步和发展的过程;(4)在发展机制上,突出经济社会的协调发展;(5)在发展方式上,追求可持续发展。

(二)城市体育包容性发展的内涵

城市体育包容性发展是科学发展观在我国体育领域发展实践和体育决策中的具体化拓展,其目标和内容与社会经济领域的包容性发展基本一致,但同时还具有自身的特点。首先,城市体育包容性发展是建立在城市宏观经济环境之上的,其次,它强调全体城市居民平等参与、共同分享城市体育发展的成果等,再次,它体现了一种体育公共服务精神,当然,其目的旨在为推动国家或地区体育和谐发展创造条件。

因此,城市体育包容性发展的内涵,是以全体居民(包括打工群体)参与为发展主体,以公共服务为基本特征,以机会平等为核心内容,以公平合理为本质要求,以利益共享为终极目标,注重兼容并蓄、全面协调、均衡发展,是实现体育事业发展过程与取得成果的有机统一。

(三)城市体育包容性发展的基本内容

城市体育包容性发展的基本内容可概括为“兼容、公正、共享、共赢”,具体如下:

1.城市体育组织兼容

城市体育组织兼容主要体现为:城市中现存的各类体育组织间所具有的平衡、协调、综合、可持续性的发展战略框架,包括各体育组织之间的平等、互补,和共同发展。当然,这种兼容性彰显了容天、容地、容人、容万物“求同存异式”的发展价值哲学观。可见,城市体育组织的兼容,不仅赋予社会体育组织应有的权利和地位,而且还调动起各种类型的体育组织的参与积极性,这也是在“新常态”下城市体育内部进行改革的重要举措。

2.城市体育政策公正

城市体育政策公正是指,城市有关部门在制定体育的制度和规则时需追求公平与正义,能有效维护和尊重包括弱势群体在内的全体城市居民的体育权利、参与体育的机会、体育利益的获得等,尤其需要关注起点的公平和过程的公正,避免乃至杜绝排挤、歧视,以及体育信息、资源等的垄断。

3.城市体育资源共享

城市体育资源共享是指,全体城市居民尤其是城市弱势群体和城郊经济社会发展较缓慢地带的居民都能公平合理地使用和分享城市体育资源。论体育资源,城市在所有的区域中(相对于城镇、镇乡等),其所拥有的种类最为丰富多样,因此,在实现体育资源共享的问题上,不能仅局限于硬件建设一项。显然在“新常态”环境下,情况更是如此。因此,建立体育资源共享数据库、共享移动平台、共享服务体系,使其数字化、网络化、便捷化、高效化,成为了城市体育实现创新、转型升级的重要方式。

4.城市与居民共赢

城市与居民共赢,其核心在于利益上的共赢,即城市通过发展体育事业,调动不同人群、不同阶层、不同区域居民的全方位互利共赢式的参与积极性。一方面在体育事业的发展中,城市居民能够切实获得体育带来的诸多利益,包括身心健康,经济提升,以及人文素养的丰富等。另一方面,城市所获得利益也是多方面的,不仅拉动了经济发展,提升了城市文化内涵,也更新了城市环境。

四、城市体育包容性发展的路径

(一)推进城市社区体育“自治”能力建设——为体育组织兼容助力

“新常态”格局的存在,同时对政府职能提出了更高要求。尤其是在动员和组织社会力量方面尤甚。因此转变政府职能,成为了某种必然趋势。而城市中星罗棋布的社区,则是城市和民众对接的重要平台。它既能充当区域性的政治、经济、文化中心,也能成为城市体育和谐、高效发展的立足点。因此,推进城市社区体育的“自治”能力建设,有助于增进与政府类体育组织分工合作、协调发展,共同管理城市体育,它是我国城市体育包容性发展的哲学思想所在,也将成为目前我国城市体育发展的一条重要途径, 进而为城市各类体育组织的共同发展营造起良好的发展环境。

推进城市社区体育“自治”建设的三条实践途径:一是社区体育“自治”主体的多元化,如适当吸引民间投资,鼓励民间组织在政府引导及监督下合规运作;二是社区体育“自治”向广度及纵度拓展的管理模式推进,如以社区为主体,自行组织线上或线下的各项以休闲交友为主的联谊赛;三是重视社区内民众基本体育素养的培养,提升民众对于体育运动的兴趣度,如不定期请专业人士在社区内举办科普讲座。

(二)加大城市监督力度,强化民主监督——确保体育政策公正

“新常态”下,城市各政府机关要进一步深化认识,增强实施监督的责任感和紧迫感,完善监督制度,以法律监督为重点,不断探索监督的新方法,加大监督力度,增强监督实效,并开通城市居民绿色监督渠道,简化城市居民投诉建议的程序,保障投诉建议、信访的城市居民的人身安全,为城市居民提供一个讲真话、讲实话、讲心里话、提出批评意见的平台,充分发挥城市居民的监督作用,强化民主监督,形成监督主体多元化、监督手段多样化、监督渠道绿色的局面。

(三)健全城市体育公共服务体系——实现体育资源共享

健全的体育公共服务体系是由若干个要素和体系构成的一个庞大的、整体的、综合的系统。在当前的社会及时代背景下,国家高度重视推进体育公共服务体系的建设,并更加注重如何将体育公共服务系统中的若干要素形成统一有机的整体,从而最大限度的发挥体育公共服务中的各类资源效益。

(四)将全民健身上升为城市发展战略——促进城市与居民共赢

《国务院关于加快发展体育产业促进体育消费的若干意见》已明确将全民健身上升为国家战略,城市不仅是一个国家或者地区的政治、经济、文化、科技和教育中心,而且也已成为了拉动经济增长的强大引擎;“新常态”社会环境下,国家间的竞争很大程度上在于城市之间的竞争,城市是国家现代化的载体,也是国家现代化最强有力的推动者,因此,城市完全有必要将全民健身上升为城市战略,此举既是适应国家发展步伐的需要,也是提升自身竞争力的需要。

五、结束语

“新常态”下,中国的发展逃不开城市化进程,因此城市化在将来只会以更快的速度向前推进,当然,城市化离不开人们对城市的认同,而体育则是加强城市居民凝聚力的重要手段,也是提升城市软实力的有效途径,在此前提下,包容性发展是体育生态生态系统可持续发展的不二选择。由于这一时代背景对于城市体育的发展而言,是不可多得的契机,因此城市将城市体育选择包容性发展作为战略方向,是明智之举,也是完善城市体育发展策略的最佳手段,亦是城市体育发展方式实现创新、转型及升级的理论支撑和实践指导。

参考文献:

[1] 习近平首次系统阐述“新常态”[EB/OL].新华网.2014,11,10.

[2] 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三个五年规划的建议[EB/OL].人民网.2015,10,30.

[3] 习近平.关于《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三个五年规划的建议》的说明[EB/OL].人民网.2015,11,4.

[4] 李韶辉.全面认识新常态,主动适应新常态[N].中国改革报.2014,12,13(001).

[5] 陈炜伟,王优玲.新常态的变与不变——专家学者阐释中国经济发展新常态[N].中国信息报.2015,2,5(001).

作者:王玥 周意男

城市体育学论文 篇3:

我国城市体育产业和体育消费的现状及发展趋势研究

基金项目:山东科技大学青年教师教学拔尖人才(BJRC20190507);山东科技大学2020年教育教学研究“群星计划”项目(QX2020M70);山东省社科规划基金项目(18CTYJ16);青岛市社科规划基金项目(QDSKL1901119)

摘 要:近年来在我国城市体育产业发展的过程中,体育消费已经成为体育界研究和探讨的热点话题,下文详细分析、准确研究我国城市体育产业的情况,分析体育消费现状,提出未来的发展趋势,旨在为我国城市体育产业的良好发展指明方向。

关键词:我国城市体育产业;体育消费;现状;发展趋势

城市体育产业属于现代化城市建设过程中较为重要的精神文明组成部分,不仅能够促使城市领域的经济进步,还能形成对外交流的良好模式,起到丰富城市社会文化生活的良好作用,在提高生活质量方面起到较为重要的作用。在未来发展的过程中,为促使城市体育产业的良好进步,应迎合体育产品消费者的需求,完善产业模式和机制,促使城市体育产业的良好进步发展。

一、体育消费分析

按照城市产业的发展情况来讲,可以将消费分成生产性与非生产性两种消费形式,而城市体育消费具有非生产性消费的特点,主要就是:首先,体育管理有关的职能部门进行消费,其中涉及到体育机关方面、体育场馆方面、体育运动队方面等,在日常工作与日常训练期间需要进行体育器材、基础设施与服装等消费,为满足自身的工作需求会购买不同类型的体育用品。其次,就是城市中的居民消费,为了可以满足生活需求与日常锻炼需求,会购买有关的体育用品,在满足生活基本需求的同时为了追求自身的享受,还会有更高层次的消费。从体育消费的外在表现形式的层面入手分析,可以将其划分成为体育实物类型、体育信息类型、劳务类型等,目前城市消费领域中多数都是进行体育实物的消费,购买体育相关的服装鞋帽,或者是有关的运动器材,和人们的传统消费习惯与消费心理存在直接的联系。近年来在城市环境中体育的社会化进程开始加快,参与体育活动的人数不断增多,实物类型的体育用品消费量开始迅速增加,精神类型的消费也有所增多。例如:购买体育期刊、书报等产品,或是观看体育表演活动与展览活动等。此类消费的层次很高,就是在满足物质需求的同时追求精神方面的享受,这也促使城市体育产业的快速进步、拓展性发展。

二、我国城市体育产业与体育消费现状分析

1.体育产业的现状

目前我国城市体育产业在发展期间,已经开始呈现出产业结构多元化发展、规模化发展的态势,主要表现为:(1)产业结构的多元化发展现状。从目前我国城市体育产业的情况来讲,计划经济体制下已经开始建立相关的全民性、福利性的体育模式,体育也开始向着市场化的方向迈入,适应到市场经济体制中。在我国体育改革的过程中,目前已经将体育场馆的开放化经营当做是切入点,开发无形资产,培育体育产品市场,在壮大市场的过程中形成了多元化的产业结构,产业产值年均增长速度较快,城市体育产业也开始形成很多门类的产业结构,例如:体育表演产业、娱乐产业等,举办国际化的活动,体育产品的销售额开始增多,人们开始购买相关的产品。(2)产业规模化发展现状。根据有关的调查可以得知,体育产业在我国各个省份的发展速度较为缓慢,但是东部地区、沿海城市的发展速度较快,甚至已經形成较大的规模,如:深圳市、广州市的城市体育产业形成了一定的规模,在规模化发展期间产值增加,为城市的经济发展做出了一定的贡献。

2.消费现状分析

近年来我国多数城市中的体育消费结构都呈现出运动服装的实物化特点,多数消费者都选择购买运动服装与体育器材,用来参与体育运动活动的购买比率较少。出现此类现象的原因,就是我国城市区域中的居民尚未改变自身的消费观念意识,消费结构较为单一,着重关注实用性与耐用性,过多购买运动服装、鞋帽等,且居民在体育方面尚未形成多元化的价值观,体育社会化程度较低,不重视其他体育产品的购买。从我国目前的城市体育消费情况来讲,全国消费水平呈现出递增的趋势,已经开始逐渐扩展到体育劳务性、信息消费层面,但是受到消费心理、习惯、文化、传统、社会化程度的影响,还存在体育消费度不足的现象,体育产品的销售范围较小,销售渠道难以拓展。从体育商品的消费情况来讲,在没有形成最大效用之前,总效用与边际效用具有同步增长的特点,也就是总效用等于边际效用的综合,对于边际效用来讲,在达到最高数据值的情况下,消费者的消费行为就能够达到最高的效用,近年来随着最高效用的出现,边际效用也开始减少。与此同时,体育商品的消费者也开始重视商品的质量、价格预期,消费者在决定是否需要购买体育商品期间,需要预期商品的质量和价格,如果消费者认为质量和价格相符,就会愿意购买商品;如果消费者认为不符,就不愿意购买商品,这可能也和消费者注重平衡体育商品价格与质量的消费观念存在直接联系。

三、我国城市体育产业与体育消费的发展趋势分析

1.产业的发展趋势

我国城市体育产业未来发展的过程中,会不断优化相关的产业结构,保证产业与产品的质量,向着国际化的方向进步,主要的趋势为:

(1)产业结构优化性的发展趋势

随着国家对各个行业产业结构的调整与完善,第三产业的比重会逐渐增高,体育产业在第三产业领域中的比重也会开始提升,尤其是娱乐性产业、无形资产经营产业、体育用品方面,会成为支柱性的产业部分,不断优化相关的产业结构与产品开发销售模式,促使相关产业的良好优化与进步。

(2)产业高质量的发展趋势

未来阶段我国城市体育产业会向着高质量的方向进步,产业规模有所拓宽,产品、服务、经营管理等质量会有所提升,在高质量产业发展的过程中,品牌竞争力会逐渐增强,通过打造优质人才队伍、完善产品生产模式、提供高质量与优化性产品的形式,提升自身的产品质量水平与竞争力,在市场中获取一定的竞争地位。

(3)产业的国际化发展趋势

国际化发展属于现代体育产业未来发展的主要趋势,是提升体育产品建设现代化水平、增强行业国际竞争力的重要举措,尤其是体育用品方面的产业,应结合我国加入国际贸易组织的情况,创建国际化的产业模式与结构,进入到国际领域中的体育产品市场,促使城市体育产业的良好发展,增强国际化的竞争水平,提升我国体育文化在市场中的影响力。

2.体育消费发展趋势

从城市体育产品的消费层面来讲,未来发展的过程中会呈现出消费需求增加的态势,体育产品消费的发展趋势主要表现为:

(1)实物类型的消费量会有所提升

实物类型的体育产品,主要就是服装产品、器材产品与体育用品等等,由于具有一定的实用性,加上人们已经开始形成强烈的现代化、个性化的意识,所以将会有很多消费者选择购买体育实物产品。与此同时,在社会经济快速发展期间,会出现多种类型、价格较低的小型体育器材,可以满足不同消费者对于器材产品方面的需求,这样在一定程度上会形成消费的刺激性作用,刺激消费者购买实物类型的体育用品,呈现出体育实物用品方面消费量增多的趋势。

(2)观赏类型体育用品的消费队伍壮大

对于观赏类型的消费来讲,主要就是购买门票与入场券,利用观看与欣赏的方式满足视觉神经方面的需求,属于观赏性的消费行为,例如:观看体育展览等等,在我国城市体育产业快速发展的过程中,体育运动水平开始提升,产业对外开放的规模增大,国际化的体育交流形式也有所增多,我国开始举办大型的体育项目,此期间消费者群体的数量会有所增加。

(3)参与类型的消费规模增多

参与类型的体育消费,主要就是人们购买体育服务的消费,例如:参与到体育活动中购买体育服务,近年来在城市体育产业化发展、商业化发展的过程中,已经开始兴起体育劳务项目与服务项目,在大规模发展的情况下会起到刺激消费者消费的作用。

(4)体育用品消费结构多元化

未来发展的过程中,体育用品消费方面会呈现出多元化的趋势,主要因为人们在自身的生活和学习中对体育用品的需求开始增多,消费种类也开始多元化,为满足不同消费者的需求,城市体育产业会开发出各种类型的体育用品,这样在体育用品创新性、创造性发展的同时,也会引发消费结构的多元化。在此期间,在人们消费水平提升的情况下,单一性的体育消费形式已经无法满足根本需求,未来体育用品的消费会向着文化领域、休闲领域与娱乐领域等趋势进展,消费结构更加具有多元化的特征。

(5)体育消费的两极化比例减少

在我国城市经济快速进步的环境下,城市化进程会开始增加,人口比例逐渐上升,使得城市体育用品消费者群体的数量增多,消费的两极化现象会有所减少,尤其是高消费、完全无消费的比例会降低。与此同时,在城市经济发展期间,城市中的人口数量增多,体育产业化发展与商业化发展期间,体育消费会成为城市经济增长的一个点,在低成本体育用品种类增加的情况下,会出现越来越多的有能力进行体育用品消费的人群,两极化问题降低。城市体育产业未来发展期间,各个地区的人们经济水平会明显提高,再加上体育用品向着大众化、低成本的方向发展,可以满足不同消费者与用户在体育用品方面的需求,不再会出现高端消费与完全没有消费能力的现象,而是在大众化消费的过程中滿足低收入群体与高收入群体在体育用品方面的真实需求。

(6)消费结构开始升级换代

未来的城市体育产业消费方面,消费结构会开始升级换代,就是人们在体育产业消费期间,享受着不同种类体育用品与有关服务的比例关系发生改变,体育用品的消费量会逐渐增加,服务需求量也会有所提升,对体育用品与产业服务的需求量明显提升,消费观念发生一定的转变。

四、我国城市体育产业未来的发展建议

在我国城市体育产业与体育消费的发展趋势作用下,未来我国城市体育产业发展的过程中应该抓住机遇进行体育消费的正确引导,在城市化进程中平衡区域之间的体育产业发展形势,促使体育产业的良好进步。主要的建议为:

1.在城市化进程中平衡体育产业

城市体育产业在我国城市化发展的过程中,应着重进行产业的平衡发展,例如:在西部大开发的过程中,完善西部地区的体育社会文化环境、人文环境,在西部地区城市经济水平提高、人们生活水平有所提升的情况下,带动区域之内的居民体育消费,增加一些低成本体育用品的产业结构,这样在满足西部地区城市居民体育消费需求的情况下,可以起到各个地区体育产业平衡发展的良好作用。

2.着重进行体育消费观念的宣传教育

体育产业在体育用品的生产销售方面应着重进行消费观念的宣传教育,将“体育能够使得生活更加美好”当做是主要的宣传教育内容,为城市居民全面宣传有关的体育科学生活方式、文明生活方式与健康生活方式,使得人们树立正确的体育消费观念意识,参与到各项体育活动中,在购买体育商品的情况下养成良好的终身体育习惯,借助体育用品提升日常体育锻炼的科学性,掌握更多的体育运动技能,通过体育用品消费的形式进行技能储备,这样在人们形成正确观念的情况下,就可以使得体育消费成为人们生活消费中较为主要的部分。

3.创建大众化的体育消费市场

目前我国在体育产业方面已经制定了相关的政策制度,鼓励非国有类型的投入进入到城市体育经营实体领域,强化体育场馆方面的建设力度,为体育产业的经营提出更多的政策导向,还提供了相应的资金支持,为体育产业经营的实体发展营造良好的空间环境。在此期间,应该创建大众化的体育消费市场,利用多元化的方式对有限的体育产品资源进行盘活,按照城市居民的经济发展具体状况,严格控制体育用品的质量和数量,尽可能打造多种类型、多种层次的体育用品,满足不同消费者的真实需求。此期间还应完善有关的体育用品生产补偿机制与经营补偿机制,在消费市场中能够形成多种层次的体育用品销售模式,起到体育用品消费的拓展性作用,增加消费领域,使得大众化的体育消费市场更加健全、更为完善。

4.着重提升体育产业服务质量

城市体育产业发展的过程中,为吸引更多消费者,应重视自身的服务质量,在确保服务质量的情况下,增加消费者的数量,为城市体育产业的后续发展进步提供一定的帮助。从城市体育产业的总体情况来讲,目前还处于“幼稚”性的发展阶段,我国在制定保护政策的同时也应该调动社会各方的力量壮大城市体育产业,在此期间城市体育用品产业本身也需要严格开展自身服务管理工作,保证服务质量。与此同时,企业应积极借鉴国外的城市体育发展成功、优秀的经验,尽可能向着科技含量较高、市场竞争能力良好的方向发展,形成将消费者需求作为中心的正确经营管理观念,创建完善的服务质量、产品质量管理工作体系,打造优秀的人才队伍,强化经营管理、产品质量管理、服务质量管理的力度,利用专业化的技术进行消费指导和服务,使得城市体育消费市场能够向着较为良好的方向进展。

5.合理进行休闲体育市场的定位

目前城市体育产业投资方面,多数投资者都愿意参与到消费成本较高、利润度较高的休闲体育产业中,为消费者提供高档化的休闲体育产品与有关的服务,在休闲体育竞争激烈的环境中,经常会出现不正当竞争的现象,导致休闲体育产品供应量高于需求量,有大量的资源闲置,这也是大众化体育用品投资不足的主要原因,不利于大众化体育用品方面产业的发展。此情况下就应该着重研究出现问题的原因,按照休闲体育市场的情况准确定位,鼓励投资者在休闲体育产业方面不再向着高端化的方向进行投资,而是进行大众化产业的开发,尽可能将资金投向大众化体育用品产业中,这样才能有效预防出现市场失衡现象、市场结构不稳定的问题,使得城市体育产业能够向着健康的方向发展。

五、结语

综上所述,目前我国城市体育产业具有结构多元化的特点,但是消费现状呈现出不良的态势,如果不能合理进行体育产业消费结构的构建、消费行为的引导,将会对城市体育产业的良好进步产生不利的影响。因此在城市体育产业发展方面应形成正确观念,创建完善的体育产业模式,在未来发展期间迎合消费结构的改变、消费层次的提升,满足消费者的多元化、不同需求。

参考文献:

[1]王鹤,陈德祥,赵趱超.城市化进程中体育产业的消费发展研究 ——以武汉市为例[J].中国商论,2018,34(2):158-159.

[2]刘兴刚,冯鑫.现代化城市体育消费升级与体育产业转型[J].广州体育学院学报,2018,38(1):134-158.

[3]赵振,柴仲学.现代化城市体育消费升级背景下体育产业转型研究[J].广州体育学院学报,2018,38(2):66-79.

作者简介:李道锋(1983- ),男,汉族,湖北荆门人,硕士,讲師,研究方向:体育课程与教学、体育产业;丁红娜(1980- ),女,汉族,山东威海人,硕士,副教授,研究方向:体育产业、体育法;通讯作者:代坤(1981- ),男,汉族,山东东明人,博士,教授,研究方向:体育产业

作者:李道锋 丁红娜 代坤

上一篇:写意画研究论文下一篇:孩子教育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