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教育论文

2022-04-11 版权声明 我要投稿

儿童教育是指与儿童课业补习、才艺教学有关的产业,包括数学、语文、英语、舞蹈、美术、音乐、书法等。下面是小编精心推荐的《孩子教育论文 (精选3篇)》,仅供参考,大家一起来看看吧。

孩子教育论文 篇1:

孩子教育世界的教育叙事

摘 要: 一个出色的教师不光要教好学生,在某些方面也要向学生学,甚至向他学生的学生学。一个在国外十分优秀的学生,回国后却不被国内的教育接受,我们认为孩子是没错的,错的是不正确的教育,是缺乏爱心和宽容心的教师。生活即教育,生活中的件件小事都是教育的素材,都闪耀着教育的智慧。用心生活,在发现中感悟教育;宽严相济,在关爱中为国育才。

关键词: 华侨新生代 暑期社会实践 教育叙事

2014年暑假,我带了一支由十名大学生组成的“华侨新生代培根”暑期社会实践团队,奔赴浙江省丽水市青田县青田石门中学开展为期15天的志愿服务,实践队员主要充当辅导员角色,协助石门中学做好小华侨的教育管理服务工作。浙江青田是我国著名的侨乡,旅居海外的华侨超过了20万人,随着父辈们在国外的长期定居,青田华侨新生代对祖国的认同感逐渐降低。为增强华侨新生代的爱国爱乡情怀,青田县委统战部牵头开展了华侨新生代华文教育夏令营活动。

7月7日,华侨新生代培根夏令营石门中学分营正式开课了。开课第一天,有三个小朋友一直待在教师办公室,他们坐在教师办公室的椅子上,一句话都不说。三个小朋友中有一个男孩,长得微胖,中国年龄10岁,瑞典年龄9岁,在瑞典斯德哥尔摩读书,我心里默念他为小胖。另两个小女孩,都是中国年龄,一个9岁,一个8岁,都在西班牙读书,9岁的小女孩叫君悦,8岁的小女孩叫安娜。

开课第一天,三个小华侨都在教师办公室和他们的辅导员老师在一起,他们大多数时间是沉默的,偶尔会和各自的辅导员老师说几句话。7月8日,小胖开始活跃了,他一直跟着他的辅导老师邱老师,只要邱老师离开办公室一步,小胖就会跟了去。有时邱老师要去女厕所,小胖就跟到女厕所附近,等着邱老师。连续三天,邱老师有些不太适应,她就把情况向小胖的妈妈说了。7月11号,小胖的妈妈带小胖回家住了一夜,第二天早上,小胖的妈妈又把小胖送了回来,他妈妈跟石门中学负责的老师说小胖回家说到学校不再惹老师生气了,再也不缠着老师了。等小胖的妈妈回家了,大约过了两三个小时,小胖又和之前一样,一直缠着邱老师。

我很好奇,为什么小胖会对邱老师有心理依赖呢?我是小胖老师的老师,我认为我有办法让小胖不再跟着邱老师。我拉住小胖,试图劝说小胖去教室上课,不要老跟着邱老师,他不跟我搭话,第一次我失败了。我想可能我的语气有些不对,邱老师出去了,小胖也跟了去,等邱老师再次回到办公室的时候,小胖也回来了。我俯下身子,再次走到小胖的身旁,笑眯眯地问小胖为什么不去上课,小胖说他不喜欢学写中国字。我问他喜欢什么,他说喜欢武术,他说这里的武术不好玩,他模仿了一下他第一天学到的一些武术动作,然后很兴奋地在教师办公室给我们表演了一段他认为很好玩的武术。邱老师这会在教师办公室,小胖见她在这里,跟我隔得不是很远,就和我聊了起来。

小胖说他不认识中国字,会说中国话,他在瑞典的时候,他们家里人大多数时候都说中国话。我问他在他瑞典的学校有几个中国的学生,他很兴奋地告诉我以前有三个,现在有两个,另外一个是他表哥,之前他哥哥也在他那个学校读,读完了6年级就换了一个更大的学校。小胖跟我讲起了他妈妈,他说他妈妈在斯德哥尔摩一个车站工作,太累了,于是就换了一份工作。他说在瑞典读书只有到了6年级才有重要的考试,在6年级之下是没有考试的,考试主要是看得了几个A,这决定他能否上更好的中学。小胖跟我说,在瑞典他现在已经读完了二年级,本来是要读三年级的,他都学会了。老师问他要不要直接跳级到四年级,小胖说可以跳级,但是要问一下自己的妈妈,老师就打电话问他妈妈要不要小胖直接跳到四年级,他妈妈同意了,小胖就跳级了。中午吃饭的时候,小胖没有找邱老师,转而跟我很熟了,吃饭的时候他坐到了我的旁边。中午午睡的时候,邱老师带着其他小朋友去宿舍睡午觉,小胖不想睡午觉,要跟我玩,中午就和我一起留在了教师办公室。

小胖不想学中国字,我想做一番努力,很快,我的努力又失败了。小胖能听得懂中文,既然小胖不想学写中国字,我不妨请小胖教我瑞典话,我就跟他聊起了我的想法,小胖爽快地答应了。对于瑞典话,我是零基础,我想不到从哪里开始学起,就请小胖先教我数数,小胖教我读了几个数字,我都读得不是太好,小胖说换一种教法,他就开始教我瑞典话中的29个字母,他说瑞典话都是由那29个字母组成的,它们可以不断排列组合,变成很多字。他很耐心地帮我把这29个字母工整美观地抄写在草稿纸上,又教我读了几遍。

夏天的中午总是有些疲惫,我准备趴在办公室的桌子上小睡一会。小胖跟我说,要我带他去找邱老师,我劝他不要去,于是我们坦诚地聊了一中午。下午快上课时,小胖玩得有点过火,把办公室的门弄坏了,他看到其他大孩子跑到桌子上去了,小胖也往桌子上跑,两相结合,这次校长说了小胖几句,小胖哭了。大约过了一个多小时,小胖的妈妈来学校把小胖接了回去,这次回去之后小胖就再也没有回来了。

君悦和安娜在来华文教育夏令营之前,她们之间是互不相识的。7月8号的上午,我发现君悦和安娜用一种外语聊得很嗨。出于教育研究者的天性,我很好奇,我问她们说的是哪个国家的语言,她们说她们说的是西班牙语。看到两个小华侨流畅的外语口语对话,我不免对我国的“哑巴”外语教学发出了慨叹。我试着拜两个小华侨为师,学习西班牙语,她们也是很爽快地答应了。君悦比安娜大一岁,中文稍微好一些,我说的有些中文词语,安娜还不是很理解,君悦就帮着解释。安娜的西班牙语说得很棒,我问她一些中文的实物,请她告诉我西班牙语怎么说怎么写时,她的反应速度明显比君悦快。

安娜的妈妈带安娜走亲戚了,有四天没来学校,我以为安娜犯了什么错,可能和小胖一样不会再来了,有点想她,心里也有点凄然。7月13号安娜再次来到石门中学时,她待在教师办公室,一句话也不说,也不和她之前最好的小伙伴君悦搭话。看到安娜,我很兴奋,试着叫君悦主动去找安娜玩。大约两个小时之后,安娜和君悦有说有笑了。7月15号,安娜说要为我画一张画,她就在我对面认真画起来了。我说我想学西班牙语,她就将教师办公室所见到的实物用西班牙语单词全部写出来了,然后教我发音,我读错了她就反复教,说我不对,直到我读对为止。后面几天在我忙别的事情的时候,安娜偶尔会突然拿着一个东西过来问我用西班牙语怎么说,有时我支支吾吾,颇难为情,安娜就笑着大声教我一遍。

7月21号是这期夏令营的最后一天,上午小华侨门在我们志愿者的指导下要进行汇报演出了。君悦长得很可爱,有两个表演节目,彩排的时候,安娜一直坐在彩排现场,为君悦加油。我问安娜节目好看吗?她说很好看。看到精彩的地方,安娜爽朗地笑,使劲地鼓掌。汇报演出结束的时候,现场是一片依依惜别的场景,安娜突然放声大哭,她妈妈想把她带出去,安娜不愿意走,她妈妈说现在回家,明年再来,安娜还是不愿意,还在大哭,在其他人都离开现场之后,安娜的指导老师牵着安娜的手找到了她妈妈。

与孩子相处的日子总是快乐的,石门中学的15天,还有另外几个没记住名字的小华侨,他们的事迹也让我难忘。7月14日,早在7:20的时候,在石门中学的操场上我看见一个小女孩手里拿着一串葡萄。7:40小女孩拿着葡萄到教师办公室找姜老师(姜老师是我们的志愿辅导老师之一,教小华侨中华武术),8:00她又拿着葡萄来教师办公室找姜老师,8:35她又拿着葡萄来问姜老师在吗?我坐不住了,问她:“找姜老师有事吗?”她说:“姜老师上课嗓子哑了,吃点葡萄好。”我说:“等等,我给你拍张照片,告诉姜老师是谁送给她的葡萄。”她赶紧躲开了。也是这天中午,雨后,石门中学操场的一处积水处,几个小华侨在捉小蝌蚪,其中一个小女孩真诚而又急促地说:“我不把这些小蝌蚪装到有水的瓶子里带到水多的地方,等水干了,它们都会死的。”

下午,我带着十名暑期社会实践队员返回工作单外,车上我们聊起了这15天的生活趣事。我们发现国外的基础教育与国内有很大不同,一个国外求学的优等生,回国了可能是一个“差生”。这不是孩子的错,是成人的错,是成人教育惯习的错。天真可爱的孩子即知即传的负责教学精神,他们对老师单纯的爱,对小生命纯真的爱总是让我们感动,久久难以忘怀。

回到工作单位,我时时忆起去年暑假在青田带学生参加暑期社会实践的细节。和我的助理讨论后,我们认为:“好的教育是没有统一标准的。”“教师应怀有良善宽容之心。”“人有教育性——育人是幸福的。”“教育是爱的传递。”“对生命的珍爱是儿童的本能。”

本文系2014年丽水学院教育教学改革重点项目“教师教育专业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培养与评价研究——以丽水学院教师教育学院为例”的阶段性成果之一,项目编号:14ZJ10。

作者:徐正林 陈思佳

孩子教育论文 篇2:

亲子关系、时代背景和孩子教育分析

关键词:亲子关系;时代背景;孩子教育

摘要:当一个孩子呱呱落地,作为父母的我们如何看待?是生命内容的一种自然延续,是繁衍本能的一种习惯,还是你意识到了以下问题:因为先天的人性本能和血缘关系,形成了和你关系最亲密的人;因为共同成长过程中不断变换的角色和内容,带来了最复杂的教育过程;因为情感和心灵的交互影响,带来了最丰富、生动的生命体验;因为彼此的权利和义务,让亲子关系交织在感性和理智的长久冲突中?因此,当我们在讨论如何教育孩子之前,需要讨论的是我们教育孩子的生活舞台和时代背景!

一:我们和孩子的关系

一个生命的诞生,随之而来的还有这个生命所拥有的尊严和权利,新生命本身就散发着自然而然的活力和气息,无须雕琢就成为一种风景,如同人们口中的赤子之心、天真无暇。很多时候,我们对亲人尤其是孩子,已经习惯了以爱的名义关注孩子生命中的目标、理想和成功,漠视了孩子生命本身的灿烂和精彩;目标的实现也许让生命更精彩,但活着本身才是生命真正的含义。

繁衍后代是我们的责任,孕育生命是我们的伟大;但是剥夺幼小生命诸多的权利却是我们无意识习惯性的一种暴力,也是父母面对强大而逃避,面对弱小而蛮横的一种无能;哪怕是我们自己所孕育的生命,我们也不是天然就拥有这种剥夺的权利!很多时候,我们习惯把责任当成我们的权利,把管理当成我们的呵护,把控制当成我们的爱,不自觉中把我们孕育的生命当成了我们生命的附庸来役使、支配、控制,最常用的借口就是爱的名义。

利用所拥有的资源获得最大的支配和控制权来满足自身的需求,这是人类进化中形成的一种本能。迫于生存压力,我们在社会中努力竞争,让这种本能无时不被发挥的淋漓尽致。不知不觉中,我们也把它用在了教育孩子的过程中,让我们常常放任着这种本能,一次次的侵犯着孩子的尊严和权利,破坏着生命之间最起码的平等和尊重,把孩子的抗议、抗争视为对我们权威的挑战,丝毫沒有意识到到这也是孩子维护生命尊严、争取正当权利的本能;所以我们竭尽全力去控制、打压甚至用欺骗的手段,以维护我们的最大的控制欲、支配权,还有作为父母那点过于在意的威严。

面对这朵含苞待放的美丽花朵,面对这个生命中还一片空白却活力四射的孩子,我们是该浇灌、呵护、欣赏,还是该用自己的感觉盲从于标准、浮躁于比较,去不断的修剪、改造、装扮;是尊重孩子幼小生命的自然、完美、无暇、灿烂,还是盯着成长中的每一个细节、关注着成长中每一刻的变化寻找缺点?

作为父母,对于关注的理解不是记录孩子生命成长过程的琐碎和片段,也不是用孩子一时的成功满足着自己的虚荣,而是用心陪伴着孩子成长,和孩子一起承担压力、探索对孩子完全陌生的世界,分享孩子成长中的快乐,引领孩子不断学会自我完善和自我挑战,让孩子用自己的眼睛观察世界,让孩子在自己生命的历程中感受自己、感受生活、感受社会,不断拥有属于孩子自己的活力和动力,建立起支撑孩子生命的认知系统、思维方式和行为模式,而非仅仅来自于父母的愿望和希望。

记得一位哲人曾经说过:一个弱小的人在比他更弱小的人面前,最容易成为暴君。面对强大的社会和自己弱小的孩子,扪心自问,我们是那个暴君吗?还有一句西方谚语:每个人都是上帝咬过的烂苹果。说的就是每个生命都有着无法完美的不足和缺憾,我们的孩子是,我们也是!不能完全的接纳孩子,其实就是在逃避着我们自己,当我们不断筋疲力尽的塑造孩子完美、苛求孩子全面的时候,是否知道,这正是我们不愿意完全接纳自己的另一种表现!

二:时代背景和孩子教育分析

人有两种属性:自然属性和社会属性,所以孩子教育的过程也是自然成长和社会化的过程。社会属性决定了孩子教育不单纯是一个人的教育,而是在学校、家庭、社会多重环境下的教育,家庭教育连接着学校教育和社会教育;学校教育既是社会教育的一部分,也是孩子社会化的前提和基础;而社会教育则是一个人在家庭和学校教育后长期的教育形式。因此,三种环境之下的三种教育分析,是始终伴随孩子教育最重要的问题之一。

首先是社会环境。随着新中国的建立,中国社会的政治、经济、文化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第一个30年,是新中国完成了新民主主义革命后,进入政权巩固和全面社会主义建设的阶段,政治运动、经济建设、文化复兴都有了鲜明的建国立业的时代特点。第二个30年,随着全球一体化的到来、冷战思维的淡化,中国进入了难得的发展际遇期,对内部进行改革、和世界接轨、向国际开放,改革开放成为中国的大政方针,经济建设成为社会的中心任务。在坚持改革开放、经济高速增长、社会日新月异的30年之后,随着各种社会问题和社会矛盾的不断出现,我们进入了社会转型期,社会中不同行业、不同地域、不同阶层发展的不平衡,以及由此带来的贫富分化、矛盾冲突、结构问题不断显现,这是我们当今孩子教育不可回避的社会环境,也是孩子教育中社会教育的大背景和大舞台。

其次是学校教育。与新中国三个社会环境的变化相对应的,是带有鲜明时代特点的三个阶段的学校教育:传统的应试教育、提倡全面发展的素质教育、教育市场化带来的功利教育。新中国的建立,给一片废墟、百废待兴的文化发展、教育进步提供了难得的舞台和机遇,告别了皇权至上、民不聊生的社会动荡、科举制度、八股文,实行“百家齐放、百花争鸣”的文化双百方针,进入了社会主义新文化发展阶段;但是在教育上,主要还是以应试教育为主,重视“学好数理化,走遍天下都不怕”的功能教育。在改革开放阶段,为了丰富教育理念、提高教育质量、纠正应试教育的诸多弊端,政府在学校推行了素质教育的尝试和改革,对过分强调分数的应试教育进行了建设性的完善。但是,很遗憾的是,随着教育市场化的改革,随着整个社会的市场化意识、功利性活动、交易性特点,学校教育没能在素质教育的方向上保持良好而深入的发展,不自觉的偏离了正确的方向,随着有偿代课、校外补习班、分数金钱化、贵族学校的日益盛行,日渐浓厚、愈演愈烈的的功利色彩充斥到学校教育的每一个角落,成为当下我们孩子学校教育无法回避的现实。

第三是家庭教育。家庭教育和学校教育一样,在三个阶段社会环境中,也有着自己鲜明的时代特点。在建国立业的第一阶段,全社会都在新中国的建设中努力奉献、热情高涨,但是在家庭教育中,由于那个时代的限制,教育资源极度匮乏、教育投入有限、九年制义务教育刚刚开始,整个社会文化素质偏低、教育能力欠缺;家庭教育更多的是父母言传身教和满足孩子现实的生存需要,孩子更多的是自然成長,政治色彩的道德要求、本性的言传身教和现实的生存保障是那个时代家庭教育最突出的特点。在改革开放的社会环境下,随着中西文化的融合、教育观念的多元化、独生子女政策、特别是心理学等西方科学在中国的不断传播和发展,传统的家庭教育出现了巨大的变化,最主要的体现就是:社会教育普及化、家庭教育主动化、生存保障后的心理健康关注、素质教育引导下的特长教育倍受青睐。一样让我们感到遗憾的时候,随着社会转型期的出现,家庭教育也不可避免的受到了社会环境和学校环境的影响,甚至在应试教育上对小学生目标性很强的特长培养、初中生针对性很强的学校选择、高中生每一次每一科普通考试分数的追求,到了狂热迷信、心惊胆颤的地步;另一个现象就是在家庭中,由于独生子女政策导致的421家庭结构,从建国初期的孩子太多父母心有余而力不足,到现在两代六个成年人一起上,孩子被过度关注、天性潜能不断被割裂扭曲、成长的生理心理空间大大被压缩,让关注不再是一种关心,而成为一种压力和负担。

任何现象都像浪花之于大海,永远都是内在规律外在的表现,盯着纷繁复杂、应接不暇的现象,从来不是我们长久解决问题最有效的办法,甚至会把我们引入歧途、走向误区,导致恶性循环而无所适从。因此,在孩子教育这一百年大计的问题上,作为无比爱孩子的父母,我们需要的不是迷茫的急切、狂热的盲从、自私的虚荣、自我的固执,而是理智的思考、客观的分析、有节奏的把握,学会从多个角度看问题、多个层次找办法、多种方式找出路,才能让孩子的天性得到呵护、孩子的心理健康成长、孩子的潜能合理开发,让孩子在正确的教育下快乐成长。

只有正确理解和尊重我们和孩子的关系,看清楚我们孩子教育的时代背景,把握住孩子教育的复杂性、长期性、社会性,与我们的时代融合,学会适应现实顺势而为,更要学会对正确教育理念的坚持;才能在孩子教育的大舞台上有正确的选择和把握,能够克服功利性的影响、急功近利的焦躁、盲从带来的慌张。

作者:王守纯

孩子教育论文 篇3:

单亲家庭孩子教育问题浅析

关键词〕 单亲家庭;原因;措施

〔文献标识码〕 A

造成单亲家庭孩子教育难的原因是多种多样的,但是归纳起来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1.家庭因素。在单亲家庭中,往往存在两种极端。一个极端是对孩子过分溺爱。孩子所随的一方,往往为了弥补孩子失去父爱或母爱的不足,而加倍给予更多的爱,希望孩子能健康地成长,但事与愿违,换来的却是孩子加倍的骄横、任性,甚至是越来越霸道,或是更加孤僻。尽管单亲父母在离婚后可以加倍地去补偿孩子因失去父亲或母亲而缺少的爱,却不能够给予孩子一个完整的心理状态。缺少父爱或母爱,会对孩子的心理形成和发育过程产生很重要的影响,孩子的信心、安全感、自爱和将来爱别人的能力以及今后对两性的反应方式,都会由于双亲不全,造成某些方面的心理缺陷。另一个极端是单亲父母迫于生计或工作关系,或者对感情的不满而过分冷落或者忽视孩子,这样的单亲家庭的孩子往往会因为感觉不到家庭的温暖而误入歧途。

2.社会因素。单亲家庭的孩子要面对的问题很多,社会舆论、求学、就业等等。很多单亲孩子从小就被人称作“没有爸爸(妈妈)的孩子”,而上学又得填写父母姓名、工作单位,就连长大就业时,也离不开这些调查。这无疑会给孩子造成心理上的阴影。另外,职能部门对一些网吧、游戏厅等娱乐场所监管不力,使得经营者唯利是图,也给孩子造成了相当大的诱惑等。

3.教育工作者本身因素。有些班主任及科任老师易把单亲家庭孩子当成弱势群体,在平常生活和学习中对他们过多溺爱或迁就,更少有批评教育甚至惩罚教育。一个人从小接受的东西在潜移默化中会形成思维定势,他们会认为自己很可怜,别人就该同情他们。这种不理性的教育势必会造成孩子不完善的人格,孩子表现出的各种不良情绪和怪异性格就在常理之中了。笔者认为,老师对单亲孩子的关心和爱护很重要,但同情不能代替教育,关心更需要理性。

值得注意的是,单亲家庭的孩子存在的问题在正常家庭的学生中也会出现,只是单亲家庭的学生容易出现较为典型的问题行为。在班级德育工作中,班主任要做有效的教育转化工作,就要区别对待这些单亲家庭学生的不同的问题行为,采取有针对性的教育措施和手段。

对品德不良的学生的转化工作不是那么容易出现成效的,这是因为这部分学生家长的工作难做。这些家长有的文化素质低,本身的道德水平不高,不是庇护自己的孩子,就是觉得管不了,或是干脆不管了,不能较好地配合学校做工作。往往是教师的教育工作好不容易有点成效,放几天假就前功尽弃了。我们不得不承认,学校的教育工作不是万能的。

班级工作中,笔者觉得给这类学生做教育转化工作,要有耐心,有时用非一般传统的方法会出奇效。比如与这类学生的谈话,如果在办公室,有许多的老师、学生看着,这种场合、这种方式的谈话绝对没有好的结果。学生有可能就不说话,更不肯说心里话。因为他们觉得这样的谈话摆明是教训人。敌对的态度不会出善意的结果。最好的谈话场合不要在办公室,而是选一个安静的地方,就老师学生两人,双方面对面地坐着,老师不要用教育的口吻来说话,而是用学生们说话的方式、口吻来进行谈话。这样一来,学生放松警戒,放下敌意,很多真实的话就会说出来,老师就可以更多地了解学生,分析学生最近的思想动态,尤其是在校外的生活情况。家长要多注意孩子的言行,发现有异常的苗头,也要及时跟孩子谈心,了解情况后,能疏导的就要及时疏导。

有的问题一下子解决不了,要进行更多的调查分析,才能实施一些有针对性的措施。对整天想到“外面的世界”去玩的学生,最应采取的办法是利用一切手段切断他们与外面朋友的联系。但是这对家长来说是很不容易做到的事,这也是令学校对这样的学生做转化工作难以奏效的最主要原因。在学生的课外时间给予有效的监管,动员他们参加一些有益的文体活动,以便收拢他们的“玩心”。此外,在学习上降低对他们的要求,取得好成绩难,但是成绩有一点点的进步是有可能的。有进步的时候教师就要给予表扬,有时候表扬比批评有作用。

作者:边琴英

上一篇:城市体育学论文下一篇:发电企业财务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