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师范大学本科生体育行为偏好现状的调查与研究的论文

2024-06-04 版权声明 我要投稿

山东师范大学本科生体育行为偏好现状的调查与研究的论文(共10篇)

山东师范大学本科生体育行为偏好现状的调查与研究的论文 篇1

摘 要:山东师范大学是山东省的重点高校。关于山东师范大学本科生体育行为偏好的研究必不可少,细化山东师范大学本科生的体育行为,把体育行为进行归类、分析山东师范大学本科生体育行为偏好的现状及其人体学变化规律,对培养山东师范大学本科生科学体育行为方式和良好的健康心理状况,积极干预本科生体育行为、科学健身有着重要的意义,对培养山东师范大学本科生积极健康的心态有着重要的现实意义。另外,山东师范大学本科生体育行为偏好的分类和现状分析根据大学生体育行为偏好分类,也为山东师范大学本科生体育教学活动内容的筛选和实施提供思路,为山东师范大学本科生体育课余活动的展开提供空间和实际意义。

关键词:大学生;体育行为;偏好

大学生是中国社会文化水平较高的群体,是国家的栋梁之才,在国家的未来发展起着决定性的作用。关于山东师范大学本科生体育行为偏好的研究必不可少,细化山东师范大学体育行为,把体育行为偏好进行归类,分析山东师范大学本科生体育行为偏好的现状及其人口学变化规律,这对培养山东师范大学本科生体育行为方式和良好的健康心理状况,积极干预山东师范大学本科生的体育行为、科学健身有着重要的现实意义,对培养山东师范大学本科生积极健康的心态有着重要的现实意义。

一、研究对象和方法

(一)研究对象

山东师范大学在校本科生。

(二)研究方法

1.文献资料法

依据本项目研究的目的和内容的需要,在山东师范大学图书馆、济南市图书馆、中国知网以及其他相关网站查询资料,了解国内外前人的研究成果,为本项目提供文献支持。

2.访谈法

在论文研究过程中,针对山东师范大学本科生体育行为偏好问题向山东师范大学体育专业老师进行访谈,获取宝贵的资料和建议。

⒊问卷调查法

依据研究内容设计出《山东师范大学本科生体育行为偏好调查问卷》,针对山东师范大学本科生首先运用分层抽样和简单随机抽样500名学生作为调查对象的选取方法,共发出500份问卷。

4.数理统计法

对本次调查结果收集到的研究数据,主要用SPSS做相关分析。

二、研究结果和分析

山东师范大学本科生体育行为偏好的现状分析如下:

根据各变量值组合关系,学科的结合状态可分为四种类型:单一型、双重型、三高型和其他类型。单一型包括体育行为认知偏好型、体育行为情感偏好型、体育行为意向偏好型。评判标准为:若被试仅某个维度得分高于相应的维度的平均数加一个标准数(M±S),则定为单一型;若被试有两个维度得分高与相应维度的平均数加一个标准数(M±S),则定为双重型;若被试维度得分均高于相应维度的平均数加一个标准数(M±S),则定为三高型;若被试维度得分均低于相应维度的平均数加一个标准数(M±S),则定为其他型。考虑到各维度组合较多且繁杂,本研究只考虑单一型。

三、结论和建议

山东师范大学本科生体育行为偏好现状的调查与研究的论文 篇2

1 研究对象与方法

随机选取西安市10所高校的2000名非体育专业在校大学生发放问卷, 回收有效问卷1980份, 有效回收率99%。运用数理统计法, 对调查所得到的数据进行收集处理。

2 结果与分析

2.1 西安高校大学生体育行为现状的分析

2.1.1 体育锻炼频度的分析

体育锻炼频度是指在一定时间内锻炼的次数。特指在一周内参加体育锻炼的次数。从表1可以看出, 西安高校大学生体育锻炼的频度以每周锻炼1-2次为主。

2.1.2 体育锻炼强度的分析

体育锻炼强度, 即锻炼时的负荷强度。由于对其进行测量比较困难, 所以, 用大学生锻炼后的自我感觉为依据, 把自我感觉分为没有感觉、微微发热、微微出汗、中等出汗、大汗淋漓五个等级, 分别与无强度、小强度、中等强度、中上等强度、大强度一一对应。从表2可以看出, 西安高校大学生体育锻炼的强度以每次锻炼中上等强度为主。

2.1.3 体育锻炼持续时间的分析

特指参加一次体育锻炼所持续的时间。它可以衡量出大学生对体育的认识程度和重视程度。从表3可以看出, 西安高校大学生体育锻炼持续的时间以每次锻炼20min以上为主。

2.1.4 体育锻炼场所的分析

从表4可以看出, 西安高校大学生体育锻炼的场所以学校的体育场馆为主。原因是大学生大多住在学校里, 同时受经济条件的制约, 所以, 绝大部分大学生都选择学校免费的体育场馆进行体育锻炼。

2.1.5 体育锻炼项目的分析

从表5可以看出, 西安高校大学生体育锻炼的项目以羽毛球、篮球、散步/跑步为主。这些体育项目之所以成为大学生的主要选择, 原因有以下几点:一是项目本身趣味性浓;二是历史悠久、开展广泛;三是可行性和普遍性高, 受环境、场地等因素的影响较小, 方便易行。另外游泳、登山等新兴体育项目也受到不少大学生的青睐。

2.1.6 体育锻炼动机的分析

体育锻炼动机是促进一个人参加体育锻炼的内部动因。个体的体育锻炼行为往往同时受多种体育锻炼动机的共同作用, 其中会有一种体育锻炼动机发生主导作用。从表6可以看出, 西安高校大学生体育锻炼的动机不是单一的, 而是多层次的, 但体育锻炼的最大动机为保持身体健康。

2.2 西安高校大学生不参加体育锻炼原因的分析

从表7可以看出, 西安高校大学生不参加体育锻炼的最大原因是学习负担重, 没有时间锻炼 (外在原因) , 因此, 要想改变或减缓大学生不参加体育锻炼的这种现象, 就要有计划、有针对性的去解决, 如, 高校领导应适当降低大学生的学习压力。

3 结论与建议

3.1 结论

西安高校大学生体育行为的现状以每周锻炼1-2次、每次锻炼中上等强度、持续20min以上为主, 首选学校的体育场馆, 锻炼的项目以羽毛球、篮球、散步/跑步为主, 锻炼的最大动机是保持身体健康。西安高校大学生不参加体育锻炼的最大原因是学习负担重, 没有时间锻炼 (外在原因) 。

3.2 建议

(1) 加大西安高校体育改革力度, 以终身体育为出发点, 重视两者相结合的教育。此外, 还应采取宽松、有趣、自由的体育教学形式, 以大学生为本, 努力提高大学生的体育兴趣, 培养他们积极参加体育锻炼的意识。

(2) 为满足西安高校大学生体育锻炼的需要, 应加大体育场馆、设施的建设;为满足西安高校大学生追求体育乐趣的需要, 应在高校体育课中增设大学生喜爱的体育项目。有条件的高校还可以开设一些新兴体育项目, 争取使每个大学生都能掌握两项以上的体育运动技能。

(3) 西安各高校应把课外体育活动纳入日常教学计划, 使每个大学生每周至少参加三次课外体育锻炼。同时, 按照开设体育课和开展课外体育活动的需要, 配齐配强体育教师。

(4) 为加强西安高校体育文化建设, 可以聘请体育专家/学者来校讲座, 利用校园广播、宣传栏等媒介宣传正确的体育理念, 使大学生在这个浓厚的体育环境中不断加深体育意识, 积极的投入到体育锻炼中来。

摘要:知识经济的今天, 对人才的要求不仅应具备丰富的专业文化知识, 还应具备健康的身体素质。高校作为培养人才的摇篮, 在现实教育实践中, 却偏重智力教育, 而忽视身体教育, 大部分高校学生不能每天坚持体育锻炼。因此, 了解高校学生体育行为现状成为开展高校学生体育工作的重要任务之一。采用问卷调查法、数理统计法, 对西安市10所高校的2000名非体育专业在校大学生的体育行为进行调查研究, 提出了西安高校体育教学改革的若干建设性意见, 以期为西安高校体育工作的发展提供一些参考依据。

关键词:西安高校,大学生,体育行为

参考文献

[1]刘一民.体育行为学[M].北京:人民体育出版社, 1993.

[2]李勇.对大学生体育意识与行为的调查研究[J].武汉体育学院学报, 2004 (2) :170-171.

[3]金健秋, 徐国宏, 尹海立.大学生体育行为探析[J].中国体育科技, 2001, 37 (7) :33-35.

[4]于海涛.大学生体育意识与体育行为现状的调查分析[J].安阳师范学院学报, 2002 (2) :66-68.

山东师范大学本科生体育行为偏好现状的调查与研究的论文 篇3

【关键词】体育专业本科生 图书馆资源 信息素养

1 云南师范大学体育学院本科生利用图书馆资源的认知状况

1.1 本科生利用图书馆资源的主要目的

学生利用图书馆的目的是为了完成作业,应付考试及生活娱乐,撰写毕业论文和就业考试自修。他们需要图书馆提供专业课程的教学参考文献,需要拓展知识面和视野的通识类文献,同时更看重图书馆提供的学习环境和图书馆的学习氛围。作为未来社会主流的在校大学生,尤其是体育专业大学生,他们的图书馆意识却不容乐观.通过对体育学院不同年级学生利用图书馆的目的来分析,我们可以得出在保持图书阅览、完成作业和教学参考占比50%左右的同时,有些目的项目会随着年级的变化性发生转变。分析这种转变的原因,由于对图书馆资源的认识不足是一个重要的原因。

1.2 体育专业本科生对图书馆资源的了解程度

根据调查数据显示体育专业本科生对图书馆藏书目结构很熟悉的几乎没有,一般了解的占14.9%,不太了解的占31.6%,根本不知道的占51.8%.说明大多数体育专业本科生对图书馆书数目结构根本不知道。对于馆藏书目结构不了解,就会导致学生不能很好的找到自己想要的图书馆资源。即使学生想去利用图书馆资源,这种对书目结构不了解将会成为学生想结合自己的需要去浏览造成阻碍。为促进这种了解程度的提升,我们可以更好的引导学生了解图书馆的书目馆藏分布。

1.3 体育专业学生参加学校或学院组织的对利用图书馆资源利用的入门教育情况

体育专业学生参加学校或学院组织的对利用图书馆资源利用的入门教育的几乎没有,入门教育的缺失,在初始对图书馆资源的认识上就没有塑造一个良好的引导,以致导致认识不足,没有重视到图书馆资源是生活学习中的良好助手。提供初始大一年级阶段的入门教育将会积极的促进图书馆资源的利用率。

2 云南师范大学体育学院本科生对图书馆资源的使用现状

2.1 体育专业本科生每学期去图书馆的次数

从调查结果分析来看,本对图书馆资源的需求并不旺盛,经常利用图书馆资源(即几乎每天都去和每星期3次左右)的学生比例较小,仅为25.8%;由于体育专业学生技术实践课较多,且文化知识基础薄弱,大多数学生不爱学习,侧重于技术实践的练习,加之条件的限制,故而有38.7%的学生只是偶尔利用图书馆资源;由于阅读习惯和信息获取能力影响,仍有35.5%的学生从不去图书馆。

2.2 体育专业本科生利用图书馆资源的主要资源类型

受阅读习惯及条件的影响,目前体育学院本科生使用的主要资源依然是印刷型文献,使用电子资源的比例极低,而学生使用多媒体类资源的比例明显高于电子图书及电子期刊。图书馆应根据学生的现实需求,制定适合于本科生的电子资源建设方针,提高电子资源建设的针对性。

3 体育学院本科生利用图书馆资源实际中存在的问题

3.1 体育学院本科生对图书馆资源的利用缺乏充分认识

大学生自迈进大学校门那天起,图书馆便可以成为其学习的重要场所。可是在现实中却恰恰相反,由于体育学院大多数学生对图书馆的开放时间、服务职能、部门设置馆资源、阅读规则及检索方法等了解不够直接导致很多学生利用图书资源的障碍[4]。其次,由于体育专业学生专业术科的性质也导致他们不够重视文化课的学习和课余的阅读的积累。认知的缺乏性是引发对图书馆资源利用不充分的重要原因。

3.2 体育学院本科生不重视课外阅读的积累和习惯

根据调查,大多数体育学院学生利用图书馆资源,侧重于应付完成相应的作业和日常消遣看书,对本专业的学习不是很主动。期刊阅览室的学生中,阅读娱乐性杂志的比例,远高于阅览专业性杂志的比例[。另外,很多学生往往只到期末考试或毕业前期的时候为了应付考试才往图书馆里跑,缺乏主动性[。所以我们可以看到,在体育学院本科生中,不知道如何选择图书,不知道如何读好书,不知道如何找到适合自己的有效的读书方法的现象十分普遍。体育学院学生普遍存在一个问题,那就是缺乏一个明确的,体现自身兴趣、爱好的读书计划[8]。

3.3 图书馆信息服务工作不到位

图书馆进行信息服务的意识、方法、手段欠缺,宣传、培训力度不够,学生对图书馆认识肤浅[9]。许多学生不熟悉怎样查阅图书资源,面对图书馆众多的文献信息资料和庞大的网络信息资源显得不知所措,无从开始。许多图书馆的服务工作仍停留在传统的“你来我借”模式上,服务方式被动,只注重知识的收集工作,而对知识的传播工作没有足够的重视,也就导致无法更好切合学生需要引导学生利用资源。同时由于电子资源检索的范围带有一定的不确切性,只能片面强调馆藏电子资源的数量,较少关注其内容质量,只求满足于读者的借借还还和一般性阅览,没有展开深入的信息服务工作[。

4 结论与建议

4.1 结论

通过问卷调查分析发现,目前体育学院本科生利用图书馆资源的总体情况不容乐观。大部分学生在大学四年中甚至没有进过图书馆,由于文化基础、专业性质和利用信息素养不高,使用图书馆资源存在很大障碍;针对体育学院本科生利用图书馆资源的宣传和培训工作开展不理想。归纳起来,制约和影响体育学院利用图书馆资源的因素主要有学生对图书馆资源意识整体不强、学生信息素质认知不高、图书馆对图书馆资源的宣传和推广力度不够等。但是,随着不断的适应大学生活和提升个人素养的态度,有越来越多的体育学院本科学生走进图书馆,很好的利用提供的资源。对于未来只要能够加强对学生这一方面的引导。积极的从实际出发探究体育专业学生合理的结合图书馆资源来促进综合文化素养的提升意义重大。

4.2 建议

1 增强体育学院本科生对图书馆资源价值的重视

图书馆拥有丰富的知识资源,堪称“知识的富翁”。目前,我校图书馆建立起文理学科门类齐全、内容丰富、结构合理、层次分明的文献信息资源保障体系,并在教育学、心理学、西南联大研究和云南地方民族文献方面,形成了自己的馆藏特色。云南师范大学是一所拥有悠久历史、丰富文化的学校,在图书馆的建筑及环境打造中,这些深厚的历史积淀和文明精华得到充分的体现。作为一名体育专业的学生更应注重提高个人的文化素养,构建全面的知识体系。图书馆资源将作为一项即免费又方便的途径来促进学生不断的进步。

2 学校和学院应该对体育专业学生进行入馆的引导教育

图书馆工作人员可以在军训结束后,针对体育专业学生开展一次新生图书馆教育专题讲座,并组织学生参观图书馆各借阅部门,达到引导学生了解图书馆组织机构、设施及社会作用,培养学生对图书馆的感性认识;引导学生了解使用图书馆的一般方法和有关的服务项目,为体育专业学生利用图书馆进行学习开启一条通路,更好地激发其读书和学习的兴趣。

3 加强宣传图书馆服务学生意识和策略引导

体育专业学生读者对图书馆利用率较低,其原因是图书馆宣传力度不够,因而图书馆必须充分利用自身条件。结合体育专业教师的教学推荐和学生拓展来设置各年级的专业相关板块,促进学生结合专业更好的查阅学习。(通讯作者:武云化)

【参考文献】

[1]杨雨涵.图书馆文化建设实践研究——基于云南师范大学图书馆的文化建设[J].图书馆工作与研究,2011(4):47-49.

[2]严永康.图书馆资源的概念及构成辨析[J].情报资料工作,2003(5):22-23.

山东师范大学本科生体育行为偏好现状的调查与研究的论文 篇4

如表2所示,在对“贵单位对体育教师的学历重视吗”的调查统计结果显示,认为“非常重视”的占24.1%,认为“重视”的占47.75%,认为“一般”的占26.2%,回答“不重视”的只有2.1%.由此可见,随着教育事业的不断发展,高学历人才普遍被看好,相反,低学历毕业生逐渐受到冷落,这是今后社会发展的必然趋势,反映了当今社会对高层次复合型体育教育人才的强烈需求.

3.2对性别的需求

在对“贵单位对体育教师的性别重视吗”的调查统计结果显示,认为“非常重视”的占40.2%,认为“重视”的占30.2%,认为“一般情况”的占8.7%,回答“不重视”的为11.2%(表3).

由于女性生理、家庭等多方面的原因,体育专业女大学生被很多单位拒之于门外,这是当今普遍存在的一种不正常的社会现象,希望有关部门应及时采取相应的措施,尽快改变这一现象,实现男女大学生在应聘中的平等地位.

3.3对体育项目的需求

如图3、图4,在对“贵单位比较欢迎的专项”的调查统计结果显示,抖浓前四名的分别是健美操33%、篮球23.7%、足球14.8%、田径12.8%;通过对“您认为大学的术科应着重发展哪几项”的调查统计结果同样可以看出,尽管所占比重和顺序有些变化,但排在前四名的仍然是健美操26.8%、足球21.4%、篮球20.6%、田径16.9%.这说明,足球、篮球项目易开展,又由于这两个项目的社会效应,深受广大青少年的喜爱;田径从小学到大学一直是基础性项目,对发展学生的身体素质有不可替代的作用;健美操是从体操项目中发展而来的一个新型项目,伴随着全民健身运动的开展,越来越受学生尤其女同学青睐.由此可见,足球、篮球、田径、健美操是基层中学较受欢迎的项目.

3.4对知识结构的需求

通过对择业时单位对体育教育专业毕业生的“专业基础知识、计算机与外语水平、人文知识和相关学科知识”重视程度的调查统计可以看出,专业基础知识、计算机与外语水平、人文知识和相关学科知识的重视程度分别达到69.7%,60.7%,60.5%,54.4%和58.2%(表3),是中学对新世纪体育专业大学生的基本需要,这也是在素质教育背景下社会对体育教师的知识结构提出了新的要求.由此可见,扎实的专业基础知识、一定程度的计算机与外语水平、深厚的人文知识和相关学科知识是新世纪中对体育专业毕业生的基本要求.因此我省高校应时优化教育教学机制,完善课程结构,改进教学技与方法,为高校学生创设优良的学习环境.

3.5对能力结构的需求

调查统计显示:择业时单位对体育专业毕业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师范与讲解能力、科研能力、组织管理能力、学习能力、指导教学与训练能力、获取知识的能力、突发事件的处理能力”重视程度的比例特别高,“非常重视”和“重视”这两项所占的比例之和分别是78%,72%,67.6%,73.4%,66.1%,76.2%,68.4%,75%(表4).

由此可见,当前社会对体育教育人才的需求逐渐向综合能力的方向发展,是今后高等师范院校人才培养的目标,也是新世纪体育教育专业毕业生适应社会、干好自己本质工作的关键所在.因此高校应及时把握社会发展的脉搏,及时了解市场对体育人才类型的实际需求,调整高校体育教育人才的培养目标,增大学生就业的市场竞争力.

3.6对素质结构的需求

对择业时单位对体育教师“素质结构”的重视程度的调查统计结果显示:我省基层中学对体育教育专业毕业生的“创新素质、创新思维、身心素质和社会素质”特别重视,其中“非常重视”和“重视”这两项的和分别是70.5%,70.2%,79.1%和66.9%(表5).

由此表明,新世纪教师具备的综合素质是中学素质教育能否有效开展的保证,也是体育教师开展体育创新教学工作的基础.加强高校大学生创新素质教育,开发学生的创新思维,增强身心素质培养,提高学生的社会适应性,是目前我省高校体育教育改革的当务之急.

4结论

(1)目前山东省基层中学体育师资结构不合理,地区比例失调.城市、城镇重点中学体育师资呈饱和趋势;乡镇和广大农村中学尤其是中西部地区,体育教师流失严重,体育教师需求量较大.

(2)工资待遇、工作环境、地理位置是造成山东省体育师资结构不合理的关键因素.

(3)基层中学对体育教师的需求逐渐向高素质、综合能力的方向发展,高素质的体育社会人才在应聘中备受用人单位的关注.

5建议

(1)完善山东省基层中学体育师资结构,改善体育师资工资待遇与工作环境是稳定体育教师队伍状况,提高基层体育教育水平的关键.

(2)逐步完善高校基础设施建设,创设良好的学习氛围,提高高校教师的业务素质与教学水平,是当前高校体育教学改革的当务之急.

山东师范大学本科生体育行为偏好现状的调查与研究的论文 篇5

1 研究对象与方法

1.1 研究对象:

渭南师范学院1-4年级的在校女大学生900人。共发放问卷900份, 回收850份, 其中有效问卷805份, 有效率为94.7%。

1.2 问卷调查法

查阅大量相关文献资料, 根据选题的目的和社会心理学关于行为的定义研究方法, 设计了《大学生体育锻炼态度和行为调查问卷》。

2 研究结果与分析

2.1 参加体育活动的形式分布情况:

参加各种活动人数分布差异较大。其中, 参加娱乐性与健身性活动的人数最多, 分别占统计人数的48%和39%。可见, 当今女大学生已经学会运用体育手段进行积极性休息, 同时, 也渴望通过体育锻炼获得健康的身体和健美的身材。参加竞技性、技巧性活动的人数分别占5.7%和7.3%, 说明师范院校女生活动的形式具有多样性。

2.2 师范院校女生喜欢的运动项目:

师范院校女生最喜欢的运动项目为健美操和乒、羽球, 分别占39.3%和29%。其次为游泳9.7%, 三大球9%, 田径7%及其它6%。有四成的女生最喜欢健美操, 反映这一年龄的女生很注重自己的体型, 向往健美操的韵律美感。小型球类对抗性比较小, 没有直接的身体接触, 也深受女生喜爱。尽管学校没有游泳设施, 女生对该项目的喜欢是大于三大球和田径, 这说明女学生对水上运动的向往。

2.3 师范院校女生感兴趣的体育活动形式:

参加自由活动的兴趣最大, 占到47%, 其次是班级活动与体育课, 各占20%和19%喜欢上选修课与老师辅导课的人数比例很少, 分别占7.7%和6.3%。以上情况说明女生喜欢自由自在的体育活动, 同时也喜欢由班级组织的活动。看来, 传统的体育课应尽快改革。教育管理部门及教师也应尽快树立快乐体育、娱乐体育、终身体育的观念。

2.4 师范院校女生参加体育活动的态度:

超过半数的女生选择积极主动, 占被调查人数的56%。这说明大多数的女生还是想积极主动地参加体育活动。也有不少女生处于等待组织和被迫无奈状态, 分别占被调查人数的16.3%和16%。靠一时冲动参加活动的人数相对较少, 只占11.7%, 说明大多数女生参加体育活动有一定的目的性。

2.5 影响师范院校女生参加体育活动的因素:

35%的学生认为受场地、器材的影响, 28%的同学认为是自己不够重视, 25%的人不知如何锻炼, 认为自身身体素质不好的占12%。说明场地、器材及自身观念是影响体育活动的主要因素。

2.6 每周参加课外活动的次数、时间

从表1看每周活动2次的人数最多, 占31%, 其次是1次占23%, 还有19%的人从不参加锻炼。有18%的女生每周活动3次, 周活动4次以上者仅有9%。每次活动时间在半小时以下者为大多数, 占66%;活动半小时到1小时的占22%;1小时以上者仅占12%。这与国家对学校学生要求每天锻炼一次, 每次1小时以上活动的时间相差甚远, 应该引起学校重视。

3 结论

3.1 当今师范院校女大学生的体育活动形式具有多样性,

将近半数女生在追求娱乐性体育活动形式的同时, 也有39%的女生参与到健身性体育活动当中来。

3.2 通过分析可知:

师范院校女生有39.3%和29%的最喜欢参加健身操和乒、羽球活动, 希望通过健身与小型球类活动锻炼身体, 增加体质, 获得好的身材, 养成良好的习惯。有81%的女生不同程度的参加体育活动, 进一步表明师范院校女大学生对体育活动相对重视。有35%的女生因场地、器材原因不愿参加活动, 这与学校体育场地器材投入有关。

3.3 在对渭南师院女大学生每周课外体育活动次数及每次活动时间的统计中不难看出,

师范院校女大学生体育活动时间与次数与国家规定的体育人口的基本标准相对比, 其差距还甚远, 这应引起学院的重视。

4 建议

4.1 师范院校应认真贯彻和落实《全民健身计划纲要》及《中央七号文件》精神。

首要应充分利用场地、器材和师资, 加强课余辅导, 建立规范的场地器材管理制度, 课余时间应向师生全面开放。真正做到物尽其用, 用尽其能。同时也应配备有事业心、有经验的教师进行课外辅导, 使竞技性和技巧性运动得到广泛推广;娱乐性活动更具有情趣和健身功能, 也可防范以外事故发生。当然, 也应确保体育教师课外辅导的待遇, 以提高学生课余活动的时间和质量。

4.2 师范院校应尽快改革体育课及课外辅导的形式,

以娱乐体育健康体育终身体育为目标, 适当调整公体教学内容, 让学生选择自己喜欢的体育项目。扩大体育选修课的面, 让更多的学生选修体育课, 让学生掌握自己喜欢的体育项目的技术, 养成良好的终身体育锻炼的习惯。

摘要:采用文献资料法, 问卷调查法对渭南师院900名在校女大学生进行有关体育锻炼态度和行为的调查, 结果显示:a.女生体育人口较低, 锻炼次数偏少, 女大学生的锻炼现状不容乐观。b.经常参加的锻炼项目女生主要是羽毛球、跑步、跳绳健美操等;锻炼形式以和同学或朋友一起为主。c.没有时间、学习任务重和锻炼设施不足等是影响学生参加锻炼的客观原因。

关键词:体育锻炼,态度,行为

参考文献

[1]刘绍曾.课外体育活动.学校体育学[M].北京:人民体育出版社, 2001.

[2]陈小蓉.我国学校学生余暇体育现状的研究[J].中国学校体育, 1999 (6) .

[3]仇军.我国体育人口分布现状[J].体育科学2003, (4) .

[4]李祥.学校体育学[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 2004 (4) .

[5]关丽萍, 戴红燕.高职院校校园体育文化建设的调查研究[J].吉林体育学院学报, 2005, (2)

山东师范大学本科生体育行为偏好现状的调查与研究的论文 篇6

【关键词】体育学院 男生 创业意向

1 前言

创业意向是实施创业行为的一个先决因素,因此对创业意向的研究能够进一步理解创业行为,促使创业意向向创业行为的转化。许多研究都认为创业是和各种创新活动相联系的,创业是一种创造性的过程。学校对大学生的创业培训热情不高、大多数学校都没有开设创业培训课程,现有的创业培训内容欠严谨、完整。另外,对于大学生创业活动的资金支持上审批太麻烦,尽管当前政府已出台一些相应的优惠政策鼓励大学生创业,但是很多大学生认为还远不够。可见,国内的相关研究大多集中在对创业意愿、创业氛围和创业环境等概念的界定和描述上,关于大学生创业的研究主要集中在对大学生创业环境的简单描述和一些对策提出之上,缺乏系统深入的研究。

2 研究结果与分析

2.1 创业基本情况

2.1.1 体育学院本科男生创业意向

由表1可以得出,“完全无创业意向”的仅14.6%,大部分学生都有创业意向,而考“虑过创业,但未付诸行动”占到有创业意向学生的80.7%。从创业意向的角度来说,说明云南师范大学体育学院在校本科男生中已有很大比例的学生基本接受了创业理念,同时也认为自己适合创业,愿意尝试创业活动。

2.1.2未想过创业原因

由表2可知,一半人无创业想法是因为“不知道怎么去做”,依次是“不愿去冒险”因为害怕失败、经济没有保障;“创业辛苦”因为创业要没日没夜工作、太需要操心、没有节假日;“有了很好的就业渠道”。学校在创业方面教育不够,要加强对学生的这方面引导。

2.1.3“有创业经历学生”的相关情况

由表3可知,“有创业经历学生”选择创业是因为创业“挣钱多”的比例最大,其次是“就业难”,说明云南师范大学体育学院本科男生2008-2011级学生选择创业追求的更多是输出的经济价值和承担就业风险能力不够强。

2.2 对创业的认识

2.2.1 学生在校“了解’及“参与”的创业活动情况

由表4可以看出,体育学院2008-2011级在校本科男生参加的校园创业活动都主要集中在创业的理论学习和社会实践的勤工助学、兼职、家教等等事项上,而参加创业模拟训练、创业网络政策咨询、创业内容讲座、创业设计大赛、小规模创业的人数很少,对创业各方面内容都没有进一步深入了解和学习。

2.2.2学生创业想法的来源

由表5可知,学生创业想法主要是来源于“同学、朋友影响”,依次是“创业成功人士影响”、“家庭影响”、“学校创业培训和指导的影响”由此得出,在学生创业意向引导方面同学、朋友、家庭和成功人士占到主要的地位。而学校的教育和引导方面还有待加强。由学生对自身创业知识评估中,体育学院2008-2011级本科男生自身认为“有创业知识”的学生为l49人(90.9%),而认为是通过自“身社会实践、勤工助学、小生意尝试”等等得来的有43人(28.6%);认为是“受家人、朋友、家人”等创业影响的有58人(38.9%);由此说明,自身的实践活动和他人的影响对学生积累创业知识有的比重大,同时也应该加强学校权威机构如学校课堂、专业培训或指导机构等和让学生学会通过各种渠道自学创业知识的思想教育。

2.2.3学生对创业的认识

2.2.3.1对自身创业资金量和创业要素的评估

在我们分析的164人中,有102人(62.2%)“无个人积蓄”,有123人(75%)无“其他创业资金”来源,由此可以看出学生几乎都无创业个人储蓄金,多数同学也无其他创业资金来源。而能从“亲戚与朋友借款”、“银行贷款”集到“3001到6000”资金的相对来说占多。对自身的创业素质和创业相关条件的评估调查中我们发现,在“自身能力和素质”中对“广博的知识”如对创业及创业法规等相关知识的了解,“竞争精神及能力”如合作与竞争精神和机智进取等能力,“对创业的预见、评估等能力”,“踏实、勤奋、实干等个人修为”,“自信、顽强的个人品质”等的评价最高,在“创业相关条件”中对“技术能力”如对创业相关技能的掌握情况,“组织、管理能力”如创业团队的组织、协调等,“市场营销能力”的评价最高。说明学生的自身能力和素质素养还有待提高,学生的创业条件还不够成熟,还要进一步加强。

2.2.3.2需创业条件的认识

由表6可以看出,体育学院2008-2011级本科男生认为“良好的创业想法”是创业必须条件的人数最多,再者是足够的创业资金,而认为“良好的自身素质”、“良好的社交关系”、“良好的创业领域”、“良好的创业环境”、“良好的自身素质”、“家人朋友各方面的支持”是创业必须条件的也占相当部分比重。由此可见,学生认为“良好的创业想法”对于创业是最重要的,其次是“创业的资金”,再次是“良好的创业环境”,再是“良好的自身素质’,最后是”良好的社交关系和良好的创业领域”。而也有同学提出是家人朋友更方面的支持。

2.3学生对创业相关领域的需求

2.3.1创业领域需求

大多数学生都认为应该加强学生的创业基础理论的教学、组织有关创业实践活动和提供创业咨询服务,其中相对注重加强的是市场营销、组织管理、创业实践案例分析、人际交流与沟通技巧的理论知识的教学,创业性社团、兼职、勤工俭学的社会实践活动,提供创业咨询服务。

2.3.2理论课程的需求

多数学生都希望在校能有实质性的创业活动。由学生未参加创业活动的原因分布调查我们发现,学生觉得很多人“没有参加创业活动”是因为“没人组织”的人数为109人(66.5%);由此可见,在校学生未参加创业活动的最主要原因是“没人组织”,而也有部分原因是学生本来就没打算真正去创业、校园里面“没人宣传”创业活动、学生“没时间去”。

2.4 学生的创业趋势

2.4.1学生会选择的创业领域

由表7可知,“不知道,未想过”自己创业可能会选择领域的学生只有3人,只占总数的1.8%,如果创业,多数的学生都会选择“自己感兴趣领域”或“现在比较热门、启动资金少、容易开业且风险相对较低的行业作”为自己的创业方向。而学生可能会选择自己感兴趣的领域相对比会选择“自己不感兴趣,但是热门、启动资金少、容易开业且风险相对较低的行业”的多一点。这说明多数学生对创业风险的抵御能力不足,同时折射出多数体育学院学生创业不一定会选择与自己专业对口的行业,这也证明了在严格的创业政策和相对较好的就业形势背景下,体育类学生由于专业性较强,想从事与专业有关的行业创业是比较难的。

2.4.2会选择的创业的形式、方向、时间

体育学院学生大都希望选择体育类来创业,而选择体育类创业的大多数学生都希望能够发挥自己的长处,去做体育专业技术指导。希望去做体育服装、体育器材、体育保健药品、运动心理咨询的学生只占少部分。

从综合创业趋势上看,体育类学生看重创业团队的素质和价值。可是体育类学生由于专业性较强,想从事与专业有关的行业创业是比较难的,所以多数体育类学生创业不一定会选择与自己专业对口的行业。而且体育类学生对创业前景没有科学的评估,或者说虽然有创业的想法但对创业后的发展前景却比较模糊。

3 结论与建议

3.1结论

3.1.1云南师范大学体育学院2008-2011级本科男生大部分都有创业意向,选择创业追求的更多是输出的经济价值和承担就业风险能力不够强。“有创业经历学生”认为对自身创业影响最大的是身边朋友、同学。而且大多认为“创业能力”和“丰富的创业经验”对于创业是非常重要的。

3.1.2 云南师范大学体育学院2008-2011级本科男生多数都“了解”及“参加”过的校园创业活动都集中在“勤工助学上”,学生对校园创业活动的了解比较单一,而在学生创业意向引导方面“同学、朋友、家庭和成功人士”占到主要的地位。同时也可知学生几乎都无“创业个人储蓄金”,多数同学也无“其他创业资金来源”。大多数学生希望在“大三、大四”时间积累创业相关知识。

3.1.3云南师范大学体育学院2008-2011级本科男生几乎所有学生都愿意参加学校开设的“创业理论课程”,如“人际交流与沟通技巧”、“创业实践案例”、“市场营销”等,而且多数学生都希望在校能有“实质性的创业活动”,如“学校创业性社团”、“创业大赛”、“兼职”等。

3.1.4在学生的创业趋势方面云南师范大学体育学院2008-2011级本科男生多数的学生都会选择“自己感兴趣的领域”或“现在比较热门、启动资金少、容易开业且风险相对较低的行业”作为自己的创业方向。体育类学生看重创业团队的素质和价值。可是体育类学生由于专业性较强,想从事与专业有关的行业创业是比较难的,所以多数体育类学生创业不一定会选择与自己专业对口的行业。

3.2建议

3.2.1 学校在创业方面教育不够,要加强对学生的这方面引导如创业实体观摩或体验。

3.2.2 需要加强宣传校园创业活动、学生的自身能力和素质素养,同时加大创业思想教育、政府大学生创业金的投入。

3.2.3加强学生的创业基础理论的教学、组织有关创业实践活动和提供创业咨询服务。提供创业岗位及组织有关创业性质的活动,积极引导学生创业方向的发展。

3.2.4加强学生创业的价值取向思想教育和加强学生创业风险意识教育,因并不是所有人均可创业。(通讯作者:母顺碧)

【参考文献】

[1] 韩力争.创业自我效能感的理论界定[J].南京财经大学学报,2006,6:83一86.

[2] 钱永红.创业意向影响因素研究[J].浙江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7,37(4):144一152.

[3] 江三良.创业氛围:不同地区企业创生行为差异新解[J].安徽大学学报,2009,33(2):123一127.

大学生体育消费现状的调查研究 篇7

[关键词] 大学生体育消费现状

随着人类生活方式的进步,“健康第一”的指导思想已逐步深入人心,体育消费日趋火爆,花钱买健康、运动享受已成为当今社会的一种消费趋势。大学生作为体育消费的特殊群体,他们对物质和精神消费敢于大胆追求,锐意创新,往往成为物质和精神消费最新潮流的代表者和生力军。本文通过对我院大学生体育意识和体育消费现状的调查与分析,以了解和把握现今大学生的体育意识与体育消费状况,为体育消费市场的发展提供参考依据。

一、研究对象与方法

1.研究对象

以河南科技学院2006年在校大学生为研究对象,采取随机抽样的方法,发放《大学生体育消费现状调查问卷》1000份,收回1000份,剔除异常问卷26份,有效问卷974份,有效率为97.40%,其中男生506人,女生468人,分别占被调查人数的51.95%和48.05%。

2.研究方法

本文采用问卷调查法、访谈法、文献资料法和數理统计法。数据经计算机的常规统计处理。《大学生体育消费现状调查问卷》发放前,请有关专家、教授对问卷进行了检验,认为问卷可行,具有较高效度;问卷回收后,间隔一个月后对其中的100人进行了重测,并对两次的调查结果进行了相关性分析,有较高的相关性,相关系数r=0.862,经检验有统计学意义(P<0.05)。

二、结果与分析

1.大学生的体育消费意识

在对“健康第一”的观点调查中,有90.76%的学生表示认同。可见,“健康第一”的指导思想被绝大多数大学生的所接受,与我院的体育教师在体育教学中,长期始终如一的向学生灌输“健康第一”的思想有关。30%多的学生对“花钱买健康”的观点表示肯定,“愿意‘花钱买健康’”,两成左右的学生表示说不清,这一现象与我院的基本校情有关,因为我院绝大多数学生来自农村,家里经济条件很不宽松,认为“花钱买健康”不值得。47.63%的学生表示“今后愿意加大体育消费投资”,说明近半数的学生已经认同了体育消费,一但条件成熟,他们将成为体育消费的生力军,但仍有四成的学生表示说不清。在“你更愿意购买哪类体育用品”和“你更愿意到哪去购买体育用品”的调查中,有近80%的学生更愿意购买知名品牌的产品和到体育用品专卖店购买,说明大多数学生已经具有名牌消费的意识和追求消费时尚的心理。

2.大学生的体育消费动机

调查显示,身心健康是大学生体育消费的首要动机。说明大学生对体育锻炼能够增强体质、预防疾病的功能给予了积极地肯定。因此,增强体质、预防疾病、缓解学习压力和精神紧张就成了大学生最基本、最主要的体育需求。体育成就是大学生体育消费的主导动机。说明大学生进行体育消费不仅仅是为了身心健康,同时也是为了能有一技之长和多掌握一些体育知识、体育技能,使身体得到全面发展,为自己将来能谋取一个好的职业奠定良好的身体基础。审美娱乐、社会交往、攀比炫耀是体育消费的高层次动机。只有当人们的基本需求实现之后,才会去追求更高一级的物质和精神需求,产生更高一级的需求动机。大学生这种体育消费动机符合马斯洛的需求层次论,也符合大学生的心理、生理特征以及消费心理。

3.大学生的体育消费行为

(1) 影响大学生的体育消费因素

大学生每月的生活费用平均为200元~300元,94.05%的学生每月的生活费用由家长供给,67.35%的学生平均每年用于体育消费的费用不足100元,66%的大学生“认为自己购买的体育用品质量”不太好和很不好;70%的学生“对体育用品和体育器材的售后服务”表示不太满意和很不满意。在“制约你的体育消费原因”调查中,选择经济条件差876人,占89.94%;闲暇时间少458人,占47.02%;活动场馆少348人,占35.73%;没有兴趣142人,占14.58%;服务与产品质量差54人,占5.54%;其他(如体育消费种类少、场馆质量差等)106人,占10.88%。这与我院大学生的基本情况和体育场馆设施的现状相符。

(2)大学生的体育消费结构

从体育消费结构上看,现阶段我院大学生的体育消费仍然以物质型消费为主,消费单一。统计数据显示低年级学生偏重于实用,主要用于购买运动服装、运动鞋,这与体育教学中对服装的要求有关,而高年级学生的体育消费层次有所提升,用于购买体育器材、报刊、图书、音像,参加体育技能培训班和观看体育比赛等比例明显增加。在“你更喜欢哪种款式的运动服装、运动鞋”和“你购买运动服装、运动鞋的主要用途”的调查中,50%的学生表示更喜欢运动和休闲两者兼有的款式,其中男生偏向于运动款式,女生则更喜欢休闲款式;76.18%的学生购买运动服装和运动鞋希望在运动和休闲时都能穿着,以展示自身的朝气与活力。这与对体育用品经销商的访谈结果相一致。

(3)大学生的体育投资项目

在“感兴趣的体育项目”的调查中,大学生喜欢参加的体育活动项目呈现多元化,其中包括足球、篮球、排球、武术、乒乓球、羽毛球、游泳、爬山、郊游等,并具有明显的性别差异,男生普遍对足球、篮球、武术、游泳、爬山等项目比较感兴趣,女生则比较热衷于排球、乒乓球、羽毛球、游泳、郊游等项目。表明现代大学生参与体育活动的项目正逐渐从传统的运动项目向休闲、娱乐、富有创新和冒险精神的户外运动项目转变,以缓解学习压力和精神紧张。调查发现大学生投资较多的体育项目仍然是一些比较传统的项目,如篮球、足球、乒乓球、羽毛球、排球、游泳、旱冰等。这些体育项目具有较高的趣味性、刺激性和对抗性,符合大学生生理、心理的需求。

(4)大学生的体育消费场所

“喜欢在哪里的场馆活动”,选择校内免费场地678人、公园或群众性体育场地206人、校内收费场地68人、其他(如社会上纯营利性场地、某个单位福利性场地等)22人;高年级学生选择校内免费和收费场地者均高于低年级学生,而低年级学生选免费场地者远多于选收费场地者。这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经过几年的大学生活,高年级学生的体育消费意识已有较大地提升。

“校内的体育场馆课外活动是否应该收费”,只有6.98%的学生表示肯定,在“你认为收费是否合理”上,30%的学生认为收费基本合理。在上述两项调查中,高年级学生略高于低年级学生。这说明绝大多数学生不赞同校内体育场馆有偿使用,还不理解学校场馆为什么要收费。

三、结论与建议

1.结论

(1)近半数的大学生具有健康的体育消费意识。调查中发现两成学生对“花钱买健康”和四成学生对“今后愿意加大体育消费投资”表示说不清、不理解,说明我院体育教师在体育消费理念上对学生的教育与引导不够。

(2)身心健康、体育成就是大学生体育消费的主要动机,审美娱乐、社会交往、攀比炫耀则是次要动机。

(3)经济条件是制约大学生体育消费的主要因素,其次是学习紧、空闲时间少。主要投资项目是那些具有较高趣味性、刺激性和对抗性的项目,如篮球、足球、乒乓球、羽毛球、排球、游泳、旱冰等。主要活动场馆是校内免费场地。绝大多数学生对校内的体育场馆课外活动时间收费表示不理解。

(4)现阶段我院大学生的体育消费仍然以物质型消费为主,消费单一。低年级学生偏重于实用,主要用于购买运动服装、运动鞋,这与体育教学中对服装的要求有关;高年级学生的体育消费层次有所提升,用于购买体育器材、报刊、图书、音像,参加体育技能培训班和观看体育比赛等比例明显增加。

2.建议

(1)加强大学生体育消费意识的培养。大学生是一个特殊的社会群体,他们观念新、时代感强,但由于受经济条件、传统观念等方面的影响,制约了他们对体育消费的认识。对此,我们应从实际出发,加强体育的宣传力度,充分利用学校报刊、广播、宣传栏、校园网等形式,让他们明确德、智、体、美全面和谐发展的重要意义,提高大学生的体育素养,大力宣传体育消费的社会与经济效益,以促进大学生的体育消费向健康的方向发展。

(2)建立大学生比较喜欢的体育项目(如:篮球、足球、乒乓球、羽毛球、体育舞蹈等)俱乐部。一方面可以大量吸收大学生积极地投身到这些运动中来,另一方面也可以为大学生的体育消费市场创造条件和机遇,同时还可以满足不同层次不同经济条件的学生向着自己喜欢的体育项目实施理性投资,以促进大学生体育消费的多元化。

(3)大学生是未来体育消费的生力军,各种体育用品生产厂家和经销商应该通过提高其产品的生产与售后服务质量、让利等一些手段,积极开拓大学生这个极具消费潜力的市场,在大学生的心目中树立起良好的公司形象,增加企业与产品知名度。另外,政府部门应对大学生体育消费市场采取一系列优惠政策,逐步建立大学生的体育消费市场,以推动我国体育产业的快速发展。

山东师范大学本科生体育行为偏好现状的调查与研究的论文 篇8

1. 研究对象与方法

1.1 研究对象

随机抽取广州体育学院新闻系、广州大学在校一、二、三年级学生1200名(男生740名、女生460),年龄在18—22岁,身体状况良好者,作为调查和研究对象。

1.2 研究方法

1.2.1 文献资料法。

查阅了有关肥胖及肥胖度的相关资料,确定了较权威的肥胖度的测量指标。

1.2.2 身体测量法。

根据2002年教育部、国家体育总局《学生体质健康标准》的方法测量身高、体重。采用《学生体质健康标准》所使用的身高、体重测试仪器,测试时间2006年5月。

1.2.3 问卷调查法。

根据研究设计了两份调查问卷:“肥胖认知”调查问卷,主要内容包括肥胖的个人认识、肥胖对健康的影响和控制体重的途径及方法等三方面共23个子问题,以了解学生对肥胖的认知;“瘦身与健康”问卷调查表,包括有关瘦身与健康的24个子问题,涉及体型瘦身与健康的主观认识、瘦身愿望、瘦身经历、瘦身行为及干预措施。共发放问卷1200份,收回率为100%,有效率为92.3%。利用控制理想体重的计算方法——身体质量指数(BMI)来评定调查对象的体重状况,即体重指数(BMI)=体重(kg)/身高平方(m2),评价标准为:BMI<18为过轻,18—23.9为正常,≥24为超重。

1.2.4 数理统计法。

把所得的调查结果输入计算机,用SPSS10.0进行统计分析。

2. 结果与分析

2.1 学生对自身体重的认知情况

调查统计结果显示,体重指数小于18的学生中仍有23.9%的人认为自己太重,45.1%的学生认为体重合适,只有31.0%的学生意识到体重太轻。体重指数在18—23.9正常范围内的学生中只有33.8%的学生认为体重合适,64.4%的学生认为自己的体重太重。体重指数在24以上的学生都能意识到自己超重。

2.2 学生对肥胖的认知情况

2.2.1 学生对肥胖相关知识的认知

从表2可以看出,有80.3%的被调查者表示担心肥胖,而且比较关注自己的体重变化。学生认为肥胖的影响因素主要有三方面:把肥胖影响个人形象作为首要因素的占调查人数的68.7%,认为肥胖影响健康的占调查人数的19.7%,认为肥胖会给自己的工作和生活带来诸多不便的占7.7%。在19.7%的学生认为自己身体不可能肥胖的原因调查问题中,答案包括“遗传决定论”:父母都不肥胖,所以自己也不会肥胖;经常参加体育运动,不会肥胖;另外还有学生持有“自身体重非常稳定,所以不会肥胖”的观点。

2.2.2 学生对体重的认知

调查中发现,学生评价自己体重的依据是体重的大小,而不是根据自身身体成分的构成及个人体型、身高的特点,不清楚肥胖的形成原因。部分肌肉发达、BMI小于24,甚至低于18的学生也希望“减肥”,这种减肥无疑是错误的,减也只能是减肌肉组织,而不是脂肪。另外,学生对适宜体重的判断标准与科学的评定标准存在一定差异。当BMI大于18时,学生对体重的满意度从整体上看是随着体重指数的增大而下降的,学生心目中的合理体重指数明显偏小。他们不自觉地将模特的体型体重作为标准,并且认同骨感美的流行。当问及希望自己的体指数在什么范围内时,62%的学生选择小于20,只有21.5%的学生选择只要在标准范围内就可以接受。

2.3 学生对瘦身的认知

2.3.1 瘦身的原因及知识来源

能否对自己的体型作出正确评价的主观意识是决定着学生是否减肥的主要原因。在调查研究中发现,学生并不能科学地根据体重指数来判断自身的胖瘦程度,过半学生做过瘦身的尝试。但个体对自身体型的错误认识、不合理的身材期望导致多数瘦身不成功,只有28.9%的人满意自己的瘦身效果。表3是学生瘦身情况调查表。

在调查的正在瘦身的285人中,其瘦身的原因排序依次为:对自己的身材不满意(73.5%)、增加自信(52.9%)、爱漂亮(51.5%)、健身(43.4%)、迫于外界的压力(23.5%)、其他原因(3.7%)。可以看出增加自信排在第2位,表明了身体自尊状况反映出个体对于自身身体的满意程度。当前,受到社会评价与社会比较的影响,学生对自身外表的身体自尊成为了其全部价值观的重要来源。对身材不满意和爱漂亮分别排在第1位和第3位,说明大学生对瘦身的认知还比较狭隘。

在1108名调查者中,瘦身知识的来源依次是报刊、杂志(59.7%),朋友和同学(54.2%),书籍(40.6%),电视广播(35.8%)等。

2.3.2 大学生瘦身方法

对肥胖的认知情况在采用哪种手段来控制体重增加的认知态度方面,选择药物方式控制体重的占调查人数的11.3%;选择节食手段控制体重的占55.7%;选择运动手段控制体重的占57.7%,其中包括运动与节食相结合减肥的学生。

从以上结果可以得知瘦身大学生中药物减肥者所占比例不高,其原因可能与大学生的经济条件有关,也可能与大学生这个特殊群体所具有的教育程度较高,自身所具有的观察判断事物的能力较强有关。

据调查,节食控制体重失败的原因主要在于,节食减肥要忍受饥饿和食物的诱惑,往往是从少吃到忍不住而多吃,最终到放任的随意吃喝;又由于缺乏相应的营养知识,不仅不能达到减肥的目的,反而能量摄入更多,最后造成体重的增加。

运动减肥的失败原因是不能坚持,受到时间和承受运动负荷的限制。还有的学生担忧会出现减肥不成,肌肉增大的问题而犹豫,影响运动减肥的行为。

2.4 科学的瘦身方法

选择运动和节食相结合的瘦身方法被认为是最科学合理的。但这种方法实施起来较难,并且要承受运动和节食的双重影响,难以操作,也难以坚持,它要求运动有效,节食不节营养。

在食物摄入上讲求少量多样,补足营养;运动方面选择以有氧代谢为主的项目,每次运动半小时以上,强度控制在中等强度,运动量太小不起作用,甚至会起到增加食欲的效果;运动量太大则有害健康。不同体质不同个体的运动量与食物摄入量有所不同,这需要在长期的实践中寻找到对自己有效的运动与节食相结合的瘦身点。

3. 结论与建议

3.1 学生对什么是肥胖缺乏正确的认识

学生对自己是否肥胖没有科学的判断标准和评价方法,对个人形体美的判断和评价产生一定的误区,造成为塑造形体美而采取的具体行为出现偏差。

3.2 学生对肥胖影响人体健康的认知片面

注重肥胖对自身形象的不良影响,只是对身材体型美有充分的认识,都希望用美的体型形象引起别人的注意,是社会群体的普遍心理,但是忽视了健康是影响个人工作和生活的根本问题。

3.3 学生对自身体重认识肤浅

只是以体重数为参数判定自己的肥胖,不以个人身体成分及个人体型特点等科学指标评判,且心目中的标准体型偏瘦,参考体系有误,以模特为标准。

3.4 学生对控制体重所采取的方法不合理

肥胖是由遗传、营养、环境、行为等多种因素相互作用而造成的,严格地说减肥应该采取通过控制热能的摄入量,配合科学的运动和良好的生活方式等综合措施进行减肥或控制体重,才是最有效最科学的方法。

3.5 建议

各高校应充分利用现有的教育资料开设健康体育课程,广泛宣传、传授相关的健康知识,制定减肥指南,引导学生建立健康的生活方式,了解一定的营养知识,培养学生形成良好的健康行为和健康意识,促使大学生身体全面和谐地发展。

摘要:本文作者采用问卷调查、数理统计等调查方法对广州市部份在校大学生的肥胖认知与瘦身行为及其认知情况进行了调查分析。目的在于了解大学生对体重、肥胖、瘦身行为的认知情况, 以帮助学生早期预防肥胖, 科学对待肥胖, 修正错误认识, 科学瘦身, 并为有关部门制定后续政策方针提供理论依据。

关键词:大学生,肥胖,瘦身行为,认知现状

参考文献

[1]高言诚等.营养学[M].北京:北京体育大学出版社, 1992.

[2]王跃.肥胖大学生体育意识与行为干预对策的研究[J].北京体育大学学报, 2003.

[3]蓝燕.我国减肥人群存在的四大误区[N].中国青年报, 2001.

[4]雷霖, 王建平.北京女大学生瘦身倾向的影响因素[J].中国心理卫生杂志, 2005, 19, (3) :152-154.

山东师范大学本科生体育行为偏好现状的调查与研究的论文 篇9

一、“90后”大学生网上购物行为现状

调查数据分析表明, “90后”大学生网上购物行为总体上呈现普及化发展态势, 89.93%的同学认同网上购物行为, 网上购物工具及物品选择呈现生活化态势, 网上购物频率及支付方式更是倾向于理性化, 对电子商务发展前景充满信心。

(一) 普遍认同网上购物行为

是否有过网上购物经历是“90后大学生网上购物行为现状调查”的最根本的核心问题, 只有经历了网上购物, 才能对此行为模式及消费观念作进一步分析。本次调查中有82.58%的“90后”大学生有网上购物经历, 其中男生占32.05%, 女生占50.53%, 大一、大二、大三、大四学生分别占12.21%、25.03%、28.15%、17.19%, 调查样本比例构成比较合理。关于对待大学生网上购物行为的态度, 84.36%的受访者选择了支持且自己也会参与, 5.67%的人选择了支持但自己不参与, 10.07%选择了不支持。关于网购物品的满意度, 非常满意的占8%, 满意的占72.25%, 不满意的占14%, 很不满意的占5.75%。以上数据分析表明, 大多数“90后”大学生对网上购物行为是持认同态度, 并能结合自身实际, 理智地看待网上购物行为。

(二) 网上购物工具及物品选择呈现生活化

随着智能手机的电子商务功能扩展, 23.67%的“90后”大学生使用手机进行网上购物, 分占了原有购物工具——电脑一统网上购物的天下, 提升了网购工具的生活便捷性。受到购买能力限制, “价格、质量、便利、多样”是“90后”大学生网上物品选择的基本要素, 分别占69.26%、66.79%、64.69%、52.17%, “品牌、个性”仅占15.46%、9.74%, 同时63.75%的选择“物品缺失时网购”, 42.31%的选择“物品促销时网购”, 16.94%的选择“冲动从众网购”, 他们选购的物品主要有服饰类、图文音像类、电子通讯类、日用品类等, 其中服饰类占38.25%, 图文音像类占29.32%, 日用品类占23.78%, 其他物品类占8.65%, 这些数据说明“90后”大学生选择网上物品时考虑自己实际需求, 与学习生活息息相关, 追求物美价廉, 方便使用, 以理性购物为主。

(三) 网上购物频率及支付方式倾向于理性化

调查数据显示, 大学生网上购物单次支出金额50元到100元之间有392人, 占总体的40.96%;100元到500元之间的有415人, 占总体的43.36%;500元到1000元之间的有103人, 占总体的10.77%;而1000元以上的仅有47人, 占总体的4.91%;59.84%的“90后”大学生“每月网购1~3次”, 33.09%的大学生每月少于1次, 7.07%的大学生每月网购超过4次, 这样的网上购物支出和频率都比较合理, 与大学生实际状况相吻合。在网上购物过程中, “90后”大学生倾向于知名度较高的购物网站, 78.08%的会选择淘宝网, 45.23%的会选择京东商城, 37.48%的会选择一号店, 22.69%的会选择其品牌网站, 85.79%的有过团购经历。在众多支付方式中, “90后”大学生使用最多的是“网上银行”, 占总人数的47.25%;其次是支付宝”, 占38.60%;“货到付款“”信用卡“”银行或邮政汇款”分别占8.48%、4.53%、1.14%;他们十分重视网上支付的安全性。

(四) 对电子商务发展前景充满信心

调查数据表明, 95.19%的“90后”大学生表示会继续进行网上购物, 22.38%的表示会增加网上购物的频率, 他们充分感受到了社会的发展与进步, 网上购物的便捷与价廉, 对中国电子商务发展前景有很高的期许和信心, 对电子商务发展问题的分析也更趋于冷静和理性化, 在问及“电子商务企业未来发展中应首先处理好的问题是什么”时, 87.6%的“90后”大学生选择了网络的虚拟性和安全性问题, 在问到“对当前电子商务经济形势的看法”时, 79.25%“90后”大学生选择了“持续健康和谐发展”, 也有19.2%的“90后”大学生选择了“发展很快, 问题不少”。由于缺乏历史的参照, “90后”大学生对网上购物的现实评价可能存在理想主义色彩, 即使如此, 电子商务的表现仍然使得他们感到满意, 由此也客观地反映出“90后”大学生对网上购物作用的积极理解与中肯定位。

二、“90后”大学生网上购物行为中存在的问题

(一) 非理性消费问题

网上购物的商品种类繁多, 价格低廉、营销手段多样以及购买便捷的特性使得12.31%的“90后”大学学生存在盲目性购物, 不知道自己是否需要所购的商品, 甚至对本不需要的产品也不加控制地购买。9.87%的“90后”大学生存在同学、朋友及舍友之间的攀比性购物。11.34%的“90后”大学生存在着图一时之快以及受电子商务促销手段影响而无目的、无意的冲动性购物。这些类型的非理性购物对商品的利用率比较低, 带来不必要的生活消费, 同时还会浪费大量时间和精力, 耗损“90后”大学生的学习能量。

(二) 交易客观化问题

在网上购物过程中, 由于网络的虚拟性使得买卖双方存在着严重的信息不对称, 购买者无法直接接触到实体商品, 大学生在网购时只能凭借店家展示的图片, 店家的信誉程度, 商品的销售量以及相关商品的评价, 增加了购物的不确定性, 导致50.38%的“90后”大学生网上购物时遇到过图片与实体商品不符的现象, 甚至有8.76%的大学生遇到过交易诈骗。

(三) 法律维权意识问题

在网上购物过程中, “90后”大学生在买到不满意商品时, 9.8%的选择“自认倒霉”的消极行为方式, 85.74%的选择主动要求卖家退货, 维护自己的消费者权益, 并针对网上信用评价系统的特点, 给差评或直接投诉, 以维护购物人总体利益, 仅有4.46%的选择“向网站平台投诉”、“向消费者保护机构求助”的法律手段, 这表明“90后”大学生网上购物的风险意识还不够, 法律维权意识相对较差。能用法律武器保护自身的权益。

(四) 个人信息公开化问题

个人信息在网上购物的环境中除了包括区别于他人的个体特征信息, 还包括其自身的网络活动信息以及网络空间存储信息, 具有一定的商品性, 对于电子商务企业具有重要的经济意义。一些电子商务企业和个人为了扩大商品及服务销售额度, 借助相关技术收集甚至不合理使用消费者的个人信息。69%的“90后”大学生表示曾遭受到不同商家的产品信息手机轰炸、邮箱轰炸, 27.56%的接收过诈骗信息。个人信息公开化是网购过程中普遍存在的问题, 备受关注。

三、提升“90后”大学生网上购物行为良性化的建议

通过以上分析可见, “90后”大学生群体网上购物行为更多是源于生活需要及自我兴起, 缺乏理性的审视, 故而需要通过有意识的组织和规整来指导大学生进行网上购物, 解决网购过程中的问题, 实现其网上购物行为良性化。

(一) 发挥政府规避网上购物风险的主导性作用

政府部门在规范网络市场行为, 规避网上购物风险中应充分发挥自身的主导作用, 一方面要加强电子商务市场规整, 加强技术、人才、资金支持力度, 确保电子商务市场运行良绪化。另一方面借鉴传统消费市场对消费者权益的保护经验, 制定针对网络商品交易和服务行为的相关管理办法, 建立网上购物消费者权益保护中心, 对网上购物实行统一监管, 规范电子商务企业和网购者身份认证和身份识别技术的应用, 并加大网上购物诚信体系和网络监管平台的维权力度, 维护电子商务企业和网购者双方的合法权益。同时政府部门还应通过大众传媒向“90后”大学生进行网购消费的针对性宣传教育, 从舆论上引导他们形成正确的消费理念。

(二) 提升电子商务企业的物品服务质量和交易安全性

电子商务企业首先要确保商品质量和服务质量, 提高网购物品性价比, 保持商品的图文与实体一致性, 针对“90后”大学生实际生活需求制定针对性的营销方案;其次要简化网上购物的操作过程, 购物界面简洁清晰, 操作流程简单便捷;再次要建立网上购物交易安全体系, 降低网购风险, 最大限度地维护自身和网购者的合法权益;最后要缩短配送时间, 完善售后服务和物流配送服务质量, 实现售前、售中、售后服务人性化、统一化, 提升90后大学生网上购物的参与意愿。

(三) 增强高校科学消费理念的教育引导主阵地作用

高校是大学生学生学习生活物质载体与精神载体, 深刻地影响着大学生群体的消费选择和科学消费理念的形成。故而高校首先要把消费理念建设纳入校园文化建设的总体规划中, 从整体上塑型“90后”大学生正确消费观形成氛围。其次要开展各种网上购物知识的教育活动, 如增加网上购物知识的选修课程、开办网上购物知识的主题讲座、举行网上购物的相关法律法规知识竞赛等, 在学习实践中提升“90后”大学生对网上购物相关知识的理解。最后要发挥高校学生社团的积极作用, 通过社团活动加强网购知识交流, 宣传健康向上的消费文化理论, 进一步引导“90后”大学生网上购物行为良性化。

(四) 加强“90后”大学生树立正确消费观的自我教育

“90后”大学生正处在人生价值取向和各种生活理念塑形阶段, 自我教育是顺利完成这一阶段的根本方法。树立科学、合理的网上消费理念, 形成良好的网上购物行为习惯, 必须要加强个体对相关理念的自我学习与教育。首先要树立正确的网购消费观念, 采取积极的网购态度, 结合自身的现实需求进行客观的网购选择。其次要学习网络及网上购物的相关知识, 增强网上购物行为的安全意识和法律意识, 懂得保护和维护自身的合法权益。最后要提高自身的网购信息判断和选择能力, 提高警惕, 谨慎辨别, 理性选择, 避免盲目或从众网购, 实现网上购物行为良性化。

促进“90后”大学生网上购物行为良性化是一项需要全社会支持的综合工程, 需要政府、电子商务企业、高校以及“90后”学生个体自身密切配合, 齐抓共管, 形成合力, 让“90后”大学生在良好的社会环境和科学消费的理念氛围潜移默化, 产生认同, 形成正确的网上消费观念和行为实践。

摘要:“90后”大学生网上购物行为总体上呈现普及化发展态势, 支持认同网上购物行为, 在购物工具及物品选择中呈现出生活化特点, 购物频率及支付方式倾向于理性化, 对电子商务发展前景充满信心。同时也存在非理性购物、交易客观化、法律维权意识、个人信息公开化等问题。通过政府、电子商务企业、高校以及“90后”大学生个体有意识的组织和规整, 解决其网购过程中出现问题, 实现“90后”大学生网上购物行为良性化。

关键词:“90后”大学生,网上购物行为,存在问题,建议

参考文献

[1]薛薇.《统计分析与SPSS应用》[M].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 2001.

[2]吴明隆.《问卷统计分析实务:SPSS操作与应用》[M].重庆:重庆大学出版社, 2010.

[3]谭江伟, 窦维.大学生网络行为调查研究[J].重庆理工大学学报 (社会科学版) , 2011 (09)

[4]盛晏, 邓洪林.大学生网络购物调查报告[J].商场现代化, 2008 (10)

[5]刘士全, 张圳, 崔圣琰.大学生网购调查分析[J].大学教育, 2013 (03)

[6]刘保喜, 阎耀军.大学生网上购物现状及对策分析[J].经营管理者, 2012 (08)

[7]岳树岭.关于大学生网购行为的调查研究》[J].市场研究, 2012 (08)

[8]杨璐, 李俊, 赵秋实.大学生网络购物行为调查与分析——以青岛农业大学为例[J].现代商业, 2014 (06)

山东师范大学本科生体育行为偏好现状的调查与研究的论文 篇10

关键词:大学生;体育锻炼态度;影响因索

中图分类号:G642.0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2—2589(2009)22—0196—02

大学生是知识经济时代的代表者,体现着较高的知识水平和最先进的思想观念。他们一旦走上工作岗位,无疑是未来国家高科技人才的主流,未来的竞争是人才的竞争,他们的身体状况如何将直接影响到未来的工作质量。

大学体育是学校体育教育的最后阶段,是培养大学生正确体育态度、体育健身意识和形成行为习惯的最佳时期。体育态度是指个体对体育活动所持的评价、体验和行为倾向的综合表现。体育态度调节着人对体育参与的行为选择和行为反应, 影响着体育学习和锻炼的效果和效率。那么,高校体育对大学生体育态度有何影响?他们对待体育的态度怎样?对体育的认知、兴趣爱好、行为意向有什么特点?对这些问题的了解,对于进一步有的放矢地落实高校体育各项改革措施,提高体育教学质量,全面实施素质教育;增强学生体质,满足大学生体育需要,确定和培养大学生终身体育意识和能力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本文对当前大学生的体育态度现状和影响体育锻炼的因素进行调查和分析,以探索其规律,发现存在的问题,为大学生体育锻炼的宏观管理与指导提供参考依据。同时,有助于新形势下,管理部门对高校体育做出正确的决策,为推动高校体育的全方位改革提供科学的依据。

一、研究对象与方法

1.研究对象天津市高校在校一、二年级学生。

2.研究方法。(1)文献资料法。在本文研究过程中,查阅了与本研究有关的体育学、心理学方面的书籍,主要通过CNKI中文数据库网收集了1990—2008年的中文期刊作为研究资料。(2)问卷调查法。对体育态度的研究采用毛荣建(2003)编制的《锻炼态度量表》,该量表是针对青少年学生编制的,包括8个分量表,70个题目。抽取了天津市4所普通高校(天津科技大学、天津财经大学、南开大学、天津医科大学)大一(123人)、大二(129人)年级大学生,发放问卷260份,回收256份,回收率为96.1%,有效问卷252份。(3)数理统计法。本文对所获得的有效问卷在SPSS10.0统计软件进行处理,应用t检验判定不同性别、专业、年级的大学生体育态度之间的差异。

二、调查结果与分析

(一)大学生体育锻炼态度调查结果

1.大学生体育锻炼态度现状。毛荣建(2003)在前人的基础上提出态度—行为九因素模型。该模型在计划行为理论的基础上增加了行为习惯、目标态度和情感体验三个变量。该模型假设,行为习惯、目标态度、行为认知、情感体验、主观标准共同影响行为态度,行为态度影响行为,而行为意向又影响行为;同时,行为又受行为习惯、行为态度和行为控制感的直接影响。这一理论模型概括了以往社会心理学中对态度—行为关系的定性论述和实证研究。本研究采用的《锻炼态度量表》就是以此理论编制的。

调查得知,总体上,大学生八个分量表的得分情况基本上都高于平均分(行为习惯稍低),这显示大学生体育锻炼态度还是较好的,特别是在行为认知方面,大一、大二学生得分都超过了30分,说明大学生对参与锻炼导致结果的认知越正确,认识到了锻炼可以舒缓焦虑、烦躁的情绪,可以使人得到宣泄,可增强人的意志等,在“提倡全民健身是明智之举”、“我喜欢参与锻炼活动”答题中,学生是完全赞同这种说法。但在行为习惯分量表得分并不高,可见学生锻炼的自动化程度还不高,锻炼中并不能自觉主动地参与锻煉,没有养成很好的体育锻炼习惯。在情感体验分量表上,学生的得分也不高,这说明学生在参与锻炼得过程中,并没有很深刻、丰富的情绪体验,象“我因锻炼而自豪”、“我认为,锻炼是我应做的事情”、“一说要锻炼我就感到很兴奋”,学生的回答是“说不清”,影响了学生的得分。在主观标准分量表上,学生参加体育锻炼受父母、朋友及他人的影响比较大,但大二同学受外界因素影响比大一同学小,这可能与大二同学大学学习生活有关,他们做事更加有自己的主见,更少的受到别人的影响。

2.不同性别大学生体育锻炼态度比较情况。从调查分析中对男、女大学生体育锻炼得分情况进行分析,男大学生的锻炼态度各类得分均高于女大学生(主观标准除外)。这说明活跃在校园的女大学生在体育锻炼态度上逊色于男大学生,这种情况的产生一方面与男女性别本身的生理、心理特征有关,似乎课余时间锻炼是男生的事情;另外,从学校因素来考虑,我们的学校体育,更应该关注女大学生的体育需要,开设一些较受女学生喜欢的项目,如健身操、形体课、瑜伽等,在组织形式上可以以俱乐部的形式进行活动,充分发挥学生的主动能动性,吸引女大学生积极锻炼。

3.城市和农村学生体育锻炼态度的差异。调查问卷分析得知,农村学生和城市学生在锻炼态度上有差异,但差异不大。基本上各分量表得分城市学生高于农村学生,但在主观标准上反而相反,这说明农村孩子受到外来的影响越小,在锻炼问题上农村父母可能也懂锻炼的一些知识和方法,所以他们也不会影响和引导孩子。至于整体上城市和农村孩子锻炼态度上差异不明显,可以反映咱们国家教育方面在“发展体育运动,增强人民体质”方面农村和城市贯彻的很好。

(二)影响大学生体育锻炼的因素

1.促进大学生体育锻炼的因素。通过问卷调查了影响大学生参加体育锻炼的因素,促进大学生体育锻炼的因素依次排列是:身体方面的身体因素、心理因素、学习方面因素、交流方面因素、习惯因素。由此可以看出,学生更多地受到身体方面因素的影响,即促进身体健康、塑造良好体形(女生较多于男生)等。其次是心理方面的因素,即为了调节情绪、消遣娱乐、锻炼意志、兴趣爱好、充实生活等。也有极少数男同学养成了体育锻炼的习惯,感觉不去运动身体就不舒服。

2.阻碍大学生体育锻炼的因素。客观因素是没有时间、缺少场地器材、缺少活动伙伴、没人指导等;主观因素是懒、没有兴趣、身体好用不着锻炼等。从阻碍大学生体育锻炼客观和主观因素分析,客观因素的影响最重要,它制约着学生实际参与锻炼的可能性。在与学生的交谈中,学生大多都喜欢体育运动,也认识到体育锻炼对身体健康的重要性,但由于一些客观因素的影响,想去锻炼而最终放弃。

三、结论与建议

1.结论。(1)大学生体育锻炼态度总体上比较好。但不同年级、性别、城市和农村的孩子在锻炼态度各分量表上有些差异,但差异不明显。(2)从学生主观标准得分较高,说明父母、同学及周围的人对大学生锻炼态度的影响还是比较大的。(3)影响大学生参加体育锻炼的因素有很多,归结为,促进学生体育锻炼的因素和阻碍学生体育锻炼的因素。促进因素有身体因素、心理因素、学习方面因素、交流方面因素、习惯因素等。阻碍因素有客观因素和主观因素。客观因素有没有时间、缺少场地器材、缺少活动伙伴、没人指导等。主观因素是懒、没有兴趣、身体好用不着锻炼等。

2.建议。(1)鉴于体育锻炼态度对体育锻炼行为的重要性,学校教育中,体育教师要培养学生形成积极正确的体育态度,增强对体育锻炼的了解,提高对锻炼的认识,为终身体育奠定良好的基础。(2)我们要更多的关注女大学生体育锻炼方面的活动,多开设女性喜欢的项目,满足女大学生锻炼的需要。(3)学校体育无论在课内还是课外要给学生提供一个好的锻炼平台,吸引、督促学生积极的参加锻炼活动。

参考文献:

[1]张力为,毛志雄.体育科学常用心理量表评定手册[M].北京:北京體育大学出版社,2004.

[2]毛荣建.青少年锻炼态度——行为九因素模型的建立及检验[D].北京:北京体育大学硕士论文,2003.

[3]范洪悦.大学生体育活动的态度及其行为的调查研究[J].天津:天津体育学院学报,2003,(3):89-90.

[4]谢龙,赵东平,严进洪.青少年体育锻炼与行为的关系性研究[J].天津体育学院学报,2009,(1):72-74.

Research on Status Quo of Undergraduate Sports Attitude and Influencing Factors

HUANG Yan-mei

(Tianjin University of Science and Technology, Tianjin 300222, China)

Abstract: Undergraduate sports attitude has a major impact on their sports behavior. The paper, with the methods of documents, questionnaire and numerical statistics etc., analyzes the sports attitudes of 252 undergraduates in 4 universities of Tianjin. The study results are that theexercise attitude of undergraduate is positive .There are difference in gender and grade in their exercise attitude .The factors of improving exercise are physical, psychology, study, communication and habit .The discouraging aspect have subjective and objective factors.

上一篇:建筑材料发展趋势下一篇:电视传媒跨文化传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