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议体育课的课堂管理学科论文(精选12篇)
随着新课程改革的积极实施,有效教学的大力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理念逐渐得到广大教师的认同。
去年,教育局以“教育内涵发展”为主要目标,教研室适时提出了“35X教学模式创建”新举措。我们应以此为契机,以促进学生发展为根本,落实素质教育和课程改革要求,全力关注课堂,以明确的课堂教学目标,科学的教学过程,理想的教学效果,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益。
小学品德课堂的教学目标体现为教师在传授品德与社会知识的同时,还要结合训练,培养学生初步的观察能力、综合分析能力等,并能将学到的各类知识应用于社会生活中去。目标的确定应根据课标的要求,遵循循序渐进的原则。
品德课教学方法的选择,应在灵活多样的前提下,力求做到教师易教,学生易学。要运用得当,善用一些新颖、独特的方法,注重引导学生在浓厚的兴趣中学习,使其能力得以培养,知识得以巩固,理解与记忆得到深化。
品德与社会学科涵盖了多方面的知识,能够让学生在学习过程中认知社会,学会做人,更好地成长为一名对社会有用的人才。
怎样去创建品德课高效课堂,经过几年的课堂实践与反思,我对小学品德与社会学科的教学模式有了一些粗浅的认识:
一、创设学生生活的情境,适时出示教学目标
这是课堂教学的起始阶段。教师通过创设贴近学生生活的情境,找准新旧知识的结合点,自然地把学生引入学习新知的环境中,调动学生原有的知识基础,引发学生的思考,激发学生的学习欲望。
新课即将开始时,教师要向学生出示学习目标或交待学习任务,使学生心中有数,带着明确的目标有目的地自主学习。
教学目标的展示方法多种多样:小黑板出示、口头表述或出示投影片和播放多媒体课件。
一节课采用何种方式,要视具体情况而定。目标的表述要紧扣该节课内容,要站到学生的角度去设计,不可照搬教参的教学目标,切忌大而空。
二、引导学生通过独立阅读、理解,进而去自主探究、合作交流学习这个环节是学生围绕学习目标对教材进行整体感悟的过程。这个过程在不同的课型中处理方法也应有所差异。
活动型教学:首先让学生结合课文文字与生动的插图,自主理解课文内容。与此同时,使学生头脑中建立文本与现实生活的联系。在此基础上,让学生自行组织,利用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自主模拟表演,并在小组内讨论表演的方法与步骤,分配角色,进行表演。
实践型教学:让学生走出课堂,了解社会,认识社会,培养学生的社会实践能力。品德与社会课是要把社会实践活动纳入到课堂教学中来,社会即课堂,课堂即社会。要给学生留有足够的时间,提供足够的条件,参与社会实践活动,体验社会生活,感受我们生活的环境。通过这些活动,让学生体验参与的快乐,培养学生走向社会,适应社会,服务社会的能力。
综合型教学:高年级教材中涉及到许多有关历史、地理、社会常识等内容,对于这类课,根据课文内容搜集相关的知识信息便成了首要任务。
教师应提早安排,给予学生较充裕的时间,放手让学生在课外搜集各类学习信息。
收集社会信息的途径有多种:
报刊、影视媒体、上网、参观、访问、调查等。
在搜集信息的基础上组织小组合作、交流讨论。这个阶段分为两个步骤:
首先是小组内部的资料交流梳理,然后是小组之间、小组和老师之间的交流互动。
要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让学生自由发表意见。最后小组之间进行汇报交流,达到资源共享。
三、教师精讲点拨,对知识进行系统整合
这个环节是教师围绕学生自己不能解决的问题进行精讲点拨的过程,也是对学生在感知教材过程中搜集到的零碎知识点进行整合和深化理解的过程,是学生形成学科能力的重要前提。在这个过程中,教师要把握住以下几点:
一要讲在学生不会之处,二要对学生自行得出的结论要加以补充和更正,三要注重对知识的延伸与拓展,四要发挥师生之间的双向互动。一节课下来,教师独立讲述时间只不过几分钟。
四、合理设置练习题,当堂测试,巩固知识
这里所讲的训练是指在帮助学生解决难题、归纳整理知识后,教师要针对本课所学内容设计灵活多样的训练习题,一方面对所学知识进行巩固练习,另一方面对学生的目标达成情况进行检测。
课堂训练时间拟为8-10分钟左右,内容重在应用刚学到的知识解决实际问题,不搞死记硬背。
训练的形式应让学生独立完成,教师不做辅导。它能够检测出课堂教学的实际效果,便于教师课外有针对性地辅导。
五、重视并做好课堂小结,完美结课
这是课堂教学的最后一环,也是很重要的一环,因为它是对一节课学生参与教学情况的评价,是对本节课知识、能力、方法的总结和概括。
课堂小结时可以考虑以下几个因素: 让学生自我总结,谈谈学习本节课的收获、感悟或还存在的疑惑;回顾学习目标,进一步落实教学目标的各项要求;
深化问题,设置悬念,为下一节课的教学作好铺垫;
布置实践性作业,加深对课上所学内容理解的同时,提升学生的社会实践能力。
关键词:信息科技;课堂实践;高中教育
一、对高中信息科技学科定位的再认识
当学生掌握了一定的软件技能后,应当把课堂教学的重点过渡到创设有实践价值的真实任务,配合其他学科的背景知识,分析出所需的信息(数据、方法等),有针对性地选择和有效地使用相关的信息工具自主完成任务,并能对解决方案做出正确的评价。简单地讲,就是要求学生把已经学过的各学科知识和信息技能当作一种资源,并学會如何使这些资源发挥最大的效益。如果在分析、解决实际问题和运用信息资源的过程中学会了鉴别、策划、管理和评价方案的能力,那么碰到新的问题,就自然而然会去思考使用信息工具解决的方法和途径;碰到新的软件,就自然而然地能通过各种途径去获取相关的信息,从而掌握它的应用。
二、高中信息科技学科的课堂实践
1.课程的内容和形式多元化
淡化计算机课程的学科性,强调计算机课程的综合性。用信息技术课程逐步取代计算机课程,不仅要通过计算机课程形式掌握计算机基础知识和基本操作,还要创造条件,让学生利用所学的计算机基础知识和基本操作应用于日常学习和生活之中,将计算机用于其他学科,如利用计算机写论文演示稿、做实验和计算机辅助学习等,设立以计算机为工具的“综合课”,避免目前计算机课程中所存在的“学而不用”的问题。
对于有特殊要求和特殊兴趣的学生,可选学一些其他计算机应用项目,如计算机网络技术、学生计算机实验室等。计算机课程具有很强的综合性,兼有基础文化课程和现代信息课程的特点,也兼有学科课程、综合课程和活动课程的特点。我们期望淡化计算机课程的学科性,强调计算机课程的综合性。同时,学习场所不再囿于教室,多媒体阅览室、网络中心、计算机实验室都是学生学习计算机的好场所。
2.以“项目管理”为核心的学习模式
项目管理体现了学生在计算机学习上的主体性需求,主要体现在两个方面:一是除基本技能外,学习以任务为导线,从引入任务、学习解决之道到完成任务,在实际操作中学习计算机;二是作业以有一定时间跨度的任务为主,给学生相对的自由度和思考时间,允许适当合作。目前,高中的程序类课程已全部实现实例教学+任务学习的模式,有效地提高了教与学的效率,学生在完成任务的过程中也学会了如何利用现有资源和与他人合作。
3.评价体系
社会上的各种计算机考试不仅代替不了学校的计算机教学评价,反而给计算机教学带来了一些功利性的误导。在课程中,每个学生都存在潜能,但有些是优势潜能,有些是弱势潜能。所以,用提交作品的方式完成考核,能普遍激发学生的兴趣和积极性。
三、课堂实践举例
在教学Excel拓展课“财务函数”一节时,设计一个计算入学存款的学习项目:查找你三年后希望报考的大学和所在专业的入学费用,查找现行银行月息利率,如果你能够如愿以偿,计算你的父母每月至少需要存入多少金额?要解决这个问题,学生首先要分析已有资源,当数据收集齐全以后,有些学生尝试使用计算器程序,很快发现计算过程“重复繁杂”,不是一个好方法,转而使用Excel实现求值。教师提示两种方法:(1)利用自动填充和公式的相对引用来试值逼近;(2)查阅财务函数pmt计算。
学生在完成计算后,比较了两种方法,认为方法(1)可以逐级显示过程,方便地查看每个时间点的存款额,但报表庞大,公式复杂。方法(2)计算快,参数修改灵活。可让学生自学另外几种财务函数,并编写了一个通用买房按揭的报表。通过构造一个真实的信息处理环境(需求—信息收集—分析—处理—验证),学生轻松地掌握了Excel中常用的财务函数,并再一次巩固了信息搜索和Excel公式引用的技能。值得一提的是,有位学生在上网搜索中,发现了购买考大学保险险种的信息,并比较了它与定额零存整取的优劣。
四、信息技术教师对学生的引导作用
摘 要:“竹竿舞”作为校本体育资源来开发与利用,它所表现出来的趣味性、普及性、简便性、健身性和娱乐性等特点符合少年儿童的身心规律,符合素质教育对学校体育教学改革的要求和“以人为本”、“健康第一”的指导思想。能充实学校体育教学课程内容。
关 键 词:民间体育 课堂教学 竹竿舞 开发
乡土体育也称民间体育,具有浓厚的地方色彩,它简单易懂,不受场地的限制,具有省钱、易组织、可操作性强等特点,因此是很好的体育活动。本人有幸参加了贵州省第四届中小学体育教学优质课竞赛,在课堂教学活动中我将赤水地方民间传统体育“竹竿舞”引入体育课堂,教学中颇受学生喜爱。整堂课教学在自然、和谐中圆满完成,而且收到了较好的教学效果。回来后我颇受启发,带着这个思考我在体育课教学中进行了有效性尝试,取得了一点经验。新课程背景下如何将“竹竿舞”引入体育课堂教学呢? “竹竿舞”引入体育课堂教学的重要意义
赤水山川秀丽,校园翠竹环绕,风景优美,素有“竹子之乡”的美誉。人均占有林竹资源达7.40亩。是国务院唯一以行政区命名的国家级风景名胜区。体育课堂教学中引进“竹竿舞”能使学生更了解家乡的历史与人文,对民族文化的传承有着重要的作用,使他们从小树立民族自豪感,进一步热爱自己的家乡思想感情。“竹竿舞”课堂教学开发的必要性
随着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入,学校体育教学课程内容的需求量大大增加,需要相应的内容来充实学校体育的教学体系。“竹竿舞”作为校本体育资源来开发与利用,它所表现出来的趣味性、普及性、简便性、健身性和娱乐性等特点符合少年儿童的身心规律,符合素质教育对学校体育教学改革的要求,以及“以人为本”和“健康第一”的指导思想。“竹竿舞”课堂教学教材化处理
“竹竿舞” 作为一种民间体育文化,它进入体育课堂必须经过一定的教材化处理和转换,才能作为教学元素。体育教材是经过体育教学目标,按照有关标准从运动素材中加工出来的锻炼身体活动的内容体系。我用“竹竿舞”进行教学,我的教学目的在哪里?我想让学生理解它的精髓在哪里?不能让学生只是简单地模仿、随意地创造。因此我们必须要做到以下几个方面: 1 “竹竿舞”器材教学化处理
“竹竿舞”器材主要是由枕竿和敲竿组成。枕竿应选直径5厘米以上、4米长、径直的竹子(如楠竹),敲竿则选直径2厘米左右、3米长径直且较轻的竹子(如苦竹、麻竹)。枕竿直径大,敲竿离地高,确保学生在敲打时手背不被地擦伤。敲竿小,重量就轻,胳膊力量小的学生也能参与练习。2 “竹竿舞”教学内容处理
跳“竹竿舞”是指由一组同学按约定节奏“敲竿”,另一组同学根据节奏“过竿”,跳的节奏和敲竹竿的节奏正好相反。它可以发展学生的跳跃、速度、灵敏、协调能力。培养合作能力,体验成功的乐趣。“竹竿舞”种类很多,动作不一。敲竿有:单竿、双竿、交叉竿等。跳法有:开合开开合、开开合合开开合、开合开合开开合、开合开合开合合、开合开合合合、合合开开开开合、合合开开合合开等。
“竹竿舞”教学,应遵循“由简单到繁杂”、“由徒手到器械”、“由原地到运动”。在教学中要根据学生实际情况降低或加大难度。如为降低敲竿难度,可在竹竿上做记号,标记“开”击竿的位置、“合”击竿的位置;为降低过竿难度,可先让学生过“死竿”、一组“竿”、二组“竿”;还可以对“口号”进行处理,如跳“开合开开合”动作,敲竿组同学喊“开合开开合”,而过竹组的同学则喊“原地进进出”。另外可以让击竿的同学在“合”时竹竿合的距离大,即使有同学跳错步伐被“夹”,脚也不至于受伤,这样大大降低了过竿同学心理害怕因素。3“竹竿舞”进入课堂教学的时机处理
“竹竿舞”作为民间体育进入课堂,能发展学生的跳跃、速度、灵敏、协调能力,因此,它可以安排在许多教学单元中穿插教学。采取灵活多样的方法进入课堂教学。如在发展学生跳跃能力时,穿插“竹竿舞”教学,可发展学生跳跃能力同时增加课堂娱乐性;配上合理的“竹竿舞”音乐,还可替代舞蹈课教学。
摘 要:历史学科素养是学生在学习历史的过程中逐步形成的具有历史学科特征的历史思维品质和思维能力。是历史知识能力和方法、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等方面的综合表现。它包含了唯物史观、时空观念、史料实证、历史解释、家国情怀五大方面。时空观念是研究历史的基本要素,把空间排在第一位是因为任何历史事件的发生都在一定的地域范围内。
关键词:初中历史;学科素养;时空观念;培养
中图分类号:G6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9132(2018)21-0110-02
DOI:10.16657/j.cnki.issn1673-9132.2018.21.070
在经历了两年多的教学实践和两次?x江市级公开课的备课与开课体会,下面结合部编人教版七年级上册《中国历史》的相关课例就时空观念在初中历史课堂中的应用谈谈看法。
一、会用历史地图,让历史由死变活
初一的学生对历史知识的认知仅停留在表象,而历史地图是帮助学生更好理解历史的工具。有效地利用历史地图可以让学生独立地发现和解决问题,培养自主思维能力。但现实的教学中往往只重视历史事件的具体时间,而忽略了他们在时间上的联系,没有真正地把历史事件置于特定的历史时间和空间的环境下付出审视。许多老师在遇到历史地图时,简单一句话就一笔带过,不进行深入分析。甚至有些老师连配备的地图册,一学期了都没让学生用过。这样对于培养学生时空观是非常不利的。
(一)由抽象到具体,加深学生理解
如第9课《秦统一中国》,通过展示动态地图《秦灭六国示意图》,让学生从时间和空间上直观感受秦灭六国的史实。再将此图与书本P43《秦朝形势图》对比,注意引导学生历史地图的图例的正确使用,从图中能获取的历史信息:A.秦都;B.秦疆域四至;C.郡县制;D.水利工程灵渠;E.秦长城的起止地点。从而帮助学生理解下列问题:1.公元前221年后秦朝征服了本原由少数民族统治的地区,有利于理解秦统一后的民族融合的问题。2.公元前221年后秦朝对边疆地区的开发和管理,感受秦朝在疆域上的统一,认识到自古以来南海和东海就是中国的领土,从而加深理解秦统一的历史意义和秦始皇的最大功绩。
(二)丰富教材内容,拓展学生思维
用好历史地图,可提高课堂效率,拓展教材内容的广度和深度,在第14课《沟通中外文明的“丝绸之路”》中的《丝绸之路路线图》的运用就十分重要。由于本课用的地理知识较多,教师可让学生指图说出西域的地理概念,并能标出陆上丝绸之路所经过的地区,从而从空间上强化学生对丝绸之路的掌握,也可把丝绸之路作个简单的图示:长安――河西走廊――敦煌――今新疆地区――西亚――欧洲(大秦);帮助学生准确找出陆上“丝绸之路”的路线,途经地区的古今地名的对比,来建立清晰的空间观念,简介途经地区的地形地貌感受商旅的艰险,以及在丝绸之路上东去和西来的物品与来认识丝绸之路是沟通东西方经济和文化交流的桥梁的作用。
(三)系统教材内容,提高学生思维
第6课《动荡的春秋时期》和第7课《战国时期社会的变化》中,出示《春秋争霸形势图》《战国形势图》,让学生观察诸侯的形势发生了什么变化?春秋时的晋国哪去了?韩赵魏三国是怎么来的?从而引出三家分晋的史实;七雄的地理位置在哪?都城在哪?辅以顺口溜:齐楚秦燕赵魏韩,东南西北到中间来识读战国七雄的地理位置,借助地图动态演示和教师讲授了解战国时期政治外交策略与史实,提升学生综合分析问题的能力。
二、巧用时间轴、大事年表,把历史知识时序化
每节课都有教学主题,这是每课的灵魂,而围绕这个主题都有一条贯穿全文的线索。如果能将这条线索时空化,将十分有利于我们的教学。此法适用于重大历史事件的时序判断问题,直观有效。如第4课《早期国家的产生和发展》先在时间轴中标记本课重大历史事件,然后再标出时间,来推算公元纪年、从而判断时代归属、发生的先后、计算时间差等等。对于公元纪年法的应用应注意:公元前与公元后的初年和末年是相反的,如公元前1300年是公元前14世纪末,公元1300年就是公元14世纪初。如第12课《汉武帝巩固大一统王朝》中关于汉初的几位皇帝可用时间轴引出汉高祖、汉文帝、汉景帝,及他们推行休养生息政策使汉初经济得到了恢复和发展,也为汉武帝的大一统打下了坚实的物质基础。这样既复习了旧知,也为探寻新知作了铺垫,起到了很好的效果。
对于朝代更迭顺序,可用历史大事年表来解决。例第17课《西晋的短暂统一和北方各族的内迁》,学生在自主学习三国内容的基础上,教师出示一个提前制作好的三国两晋南北朝的朝代更迭简表,一些朝代留空,让学生填空。通过这种方式来检验学生自主学习效果,也培养学生的时间观念。
三、妙用情境教学,让历史味充满课堂
如第10课《秦末农民起义》一文中提到秦朝的暴政和秦末农民起义的关系时,创设情境:假如你是生活在秦末的一名农民,面对秦朝的残暴统治,你会怎么做?有的同学回答自杀,更多同学的回答都是反抗或起义。这样就更好使学生理解秦的暴政是导致秦末农民战争爆发,而陈胜吴广起义就是对秦朝施政的反抗。在讲到陈胜吴广起义爆发的原因时,创设情境:假如没有这场大雨,就不会爆发这场起义,这种观点对吗?通过创设,让学生明白,遇雨误期只是一个导火线,真正的原因在于秦朝的暴政。通过历史现象来深入历史本质的问题也就迎刃而解了。
对于现在初中历史课程的教学中,可从多方面去培养学生具备良好的时空观。作为初中历史教学,渗透“时空观念”对于提高历史学科知识的综合能力,拓展学生视野,构建历史框架、应对中考具有重要的历史作用。
参考文献:
各位领导、同志们:
大家好!承蒙领导和同志的错爱,也非常荣幸能代表我们体育组出场,今天我讲述的是一节室外体育课,题为:《有趣的投掷》。
一、首先,对一年级学生基本情况做简要分析
1、学生对体育课有浓厚的兴趣,好玩、好动、好表现;
2、自控能力较差,纪律观念与规范意识薄弱;
3、对动作的领悟能力和模仿能力较低,注意力不集中,但敢于尝试。
二、根据大纲的要求,通过对学生基本情况的分析,选择适合学生的教学内容和组织形式。投掷是一年级(水平一阶段)教材中的重要内容,发展学生上肢力量和全身协调性的重要途径。因此,本课以游戏为辅助,各种投掷练习为手段,如投沙包、纸团、飞飞机等,并将教材内容融入游戏和竞赛中,如投准与投远比赛,以此达成本课的教学目标。
三、根据五个领域目标和我校学生的实际,本课将达成以下几个教学目标:
运动参与——具有积极参与活动的态度和行为,以饱满的热情,积极、主动地投入到活动当中去。
运动技能——掌握基本的投掷姿势和动作,能模仿和借鉴他人的动作,对动作结构有一定的理解。(这是本课的重点)
身体健康——发展上肢力量,形成正确的投掷姿势,发展学生身体协调、反应、灵敏等身体素质。
心理健康——建立自信,敢于挑战,团结和尊重他人。
社会适应——遵守规则,发展学生良好的规范意识,相互合作与交流。
四、教学流程结构:
场地布置(其目的是:新异环境刺激)——兴趣激发(内容:游戏激趣)——学习技能(学习基本的投掷技能)——知识拓展(通过游戏来拓展和深化技能)——放松与评价(师评与互评结合)。
五、教学实施过程:
前奏(课前准备):场地与器材设计:体育课的场地设计是课堂重要的组成部分,一个好的场地设计能使课堂组织更加流畅,更能吸引学生参与的欲望,为教学组织的实施提供保证。本节课我在规定的区域内设置了游戏区,并用标明一个醒目的牌子——池塘;在“池塘”的隔壁设置了一个“竞技场”,并挂上了一些标志性、趣味性的图片。
第一阶段(10min):游戏激趣
(1)教学常规。体育委员整队、报告人数,教师宣布本课教学内容。
(2)捉泥鳅游戏。通过师生对话进入课堂角色。以春游捉泥鳅为内容设计游戏,尽量能使游戏贴近学生的生活。通过本游戏,使学生快速融入课堂教学中,在活动中身体得到充分的热身与准备。
教与学法:教师讲解、示范;学生展开想象,创造各种动作,师生互动。
(3)组织形式:在规定区域内进行活动。
(4)教学设计:渔翁头戴斗笠,手拿“渔网”寻找目标;泥鳅在池塘中做各种各样的花样动作,吸引并躲避渔翁的追捕,看谁的动作最漂亮、最夸张能吸引渔翁。捉泥鳅过程播放欢快的音乐。
游戏结束,渔翁将把所有的鱼儿带回家,通过一条长绳,把所有的鱼都串起来(排成一队),在渔翁的带领下,围成一个圈。以此向下一阶段过渡。
第二阶段(20min):技能学习
通过本阶段,使学生能初步掌握投掷的方法,对动作的结构和顺序有一定的理解,培养学生善于观察,相互交流与学习的能力。
(1)引导、启发学生学习和探索的欲望。教学来源与生活,生活也指导我们的教学,教师通过让学生举出一些生活中投掷的实例,并对他们的动作进行模仿、展示。
(2)学生自己动手制作并尝试投掷器材。飞飞机是学生喜闻乐见的游戏,让学生动手制作飞机,也可以制作炸弹、手榴弹、纸球、纸炮等,让学生边制作边体验,教师适时进行点拨、引导,让我们在玩的过程中去思考,怎样用力才能使你的飞机飞得更高,手榴弹溜得更远,纸炮打得更响,学生带着疑问去实践和体验,在实践中他们自然找到正确的答案,教学的目的在无形中达成。
(3)找出具有代表性的学生展示,教师示范、简单讲解。学生对自己的成果进行展示,这符合小孩好表现的心理,从而树立他们的自信心,调动他们参与的.积极性。当学生练习的兴趣得到激发的时候,这是教学知识渗透的最佳时机,对学生进行肯定的同时提出不同的见解,“同学们,老师认为这些展示的同学动作非常漂亮,让老师感到无比高兴,你们能做得这么好我真的好惊讶。不过老师认为在以下三个方面应该加强注意,我想大家会做得更加完美了。
A方面,准备动作的站立姿势要合理,好的开始是成功的一半; B方面,注意手臂的后拉动作,要能像一把上弦的弓箭一样,蓄势待发; C方面,出手的速度一定要快,拳击运动员不能像老人家打太极一样慢悠悠的出拳。同学根据老师讲的再试试,欢迎大家提出更好的意见。
(4)学生进行模仿练习,相互间进行借鉴、交流、合作。大家可以相互交流与学习,看看你的同伴的动作是否正确,你能为他指出一些需要改进的地方吗?你认为你的同伴哪些地方值得你去借鉴和学习?教师在学生练习过程中巡回指导,帮助有困难的同学。
(5)比一比、赛一赛。比比谁投得最远,超过标志杆的同学是今天的最佳投手。
(6)谈感受,相互间进行评价。请最佳投手谈谈自己的感受,请最佳拍档谈谈自己的心得,教师进行简单讲解,对学生的积极行为与成绩表示肯定和鼓励。
教法:教师讲解、示范,巡回指导,师生互动
学法:学生认真观摩,积极参与
组织形式:在规定的区域内自由进行。比赛环节在固定的几个位置依次进行投掷,学生认真观摩,对超过标志杆的投手进行赞扬!全体齐呼——哇!真厉害!
教学设计:学生在尝试中探索、在探索中思考、在思考中参与体验、在体验中理解动作,学会了动作,教学目标水到渠成。
第三阶段(6min):巩固拓展
内容:穿越火力网
教与学法:教师简要讲解游戏规则,重点示范;学生履行游戏规则。
组织:全班分男女两组进行,本组成员要相互掩护从枪林弹雨中穿过封锁区,没有被击中的同学可以占领一个阵地,否则就被淘汰,最后看哪组占领阵地的人多为胜。
意图:本环节主要是巩固学生对动作的动力定型,从投远拓展到投准,进一步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在活动中体验合作的重要性。
第四阶段(4min):放松评价
通过意念、冥想、抖动达到放松肌肉和心理的目的。
教与学法:在教师的口令的指挥下,伴着轻音乐,模仿教师做各种放松的动作,调整呼吸。学生认真模仿,尽量让自己全身得到放松,呼吸节奏趋于平稳。
组织:席地而坐
意图:让学生能控制好自己的情绪,学会放松与调整身体和心理状态。
总结性评价:教师引导学生,每人想一句话,来表达这节课的收获,也可以对同伴进行点评。根据学生评价的情况教师做简单总结。
本课所需场地与器材
场地:30平方米空地一块
器材:竹竿、呼啦圈一个制作成“渔网”;录音机一台;标志杆若干,垒球若干。
负荷:
预计心率:平均100次/分钟
练习密度:平均45℅
关键词:课堂整合;小学体育;多学科;有效学习
G623.8
引言
孔子曰: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所以说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学生对体育感兴趣了,才能以积极的心态与行为参与到体育教学中来,从而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而在体育课堂中巧妙的将学生已学过的语文课文或经典童话故事、美术、音乐等内容融入到教学中,能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丰富课程教学内容活跃气氛,使体育课堂教学更加精彩。
一、体育课堂教学与其他课程内容整合的意义
1.激发兴趣,精彩课堂。与多学科教学内容整合激发学生学习热情,减少课程内容的重叠与分化,大大提高课堂容量,提高教学效率,丰富学生学习内容,教师还可在课堂上展示各学科教学内容,帮助学生掌握更多课本及课本以外知识。
2.多维目标,全面发展。体育课程既要增进学生身体健康,又要提高学生心理健康水平,还要增强社会适应能力以及让学生获得体育与健康知识和技能。培养学生终身体育的习惯。要有效地实现这些目标,我们的课堂教学内容必须具有丰富性、综合性和全面性。
3.多元价值,艺术熏陶。体育课是以运动为媒介,以生理、心理的活动状态、运动技术练习、教学比赛、游戏、健康为内容的教育活动。它既能促进学生身体发育,提高身体机能水平,形成正确的身体姿势,还能全面发展身体素质和基本活动能力,提高对环境的适应能力,又可以调节学生情感,丰富学习生活,还可以发展学生的智力,培養学生良好的道德意志品质及审美情趣。
二、体育教学内容多学科的整合实践探索
1.与语文学科整合,引人入胜
小学阶段的学生处于天真、活泼、好动的阶段,因此在教学中融合极具故事性的课文或童话故事是深受学生喜爱的,尤其是低段的学生。这样与学科知识的整合,会使学生对语文与体育课都充满好奇,更有兴趣的投入到学习活动中去。如在本课例中,热身环节引用了一年级语文(上册)教材《比尾巴》的故事,让学生回想这篇课文,模仿小动物做超能模仿秀。也可对《比尾巴》进行改编和整合,上一堂《动物模仿秀》的往返跑课。此课可以以《比尾巴》课文内容为起点,在课的开始环节让学生回忆这篇课文所提到的动物,然后进行动物模仿秀、模仿动物跑、动物园运动会及庆功会四个环节。整堂课可以始终以《比尾巴》课文内容贯穿整个课堂。在低段的语文教科书中有许多课文内容可以结合体育教学实际,以课文内容为主线进行改编、创编游戏或课的内容整合。例如:三年级语文(上册)教材《绝招》,我结合这篇课文内容和教学需求创编一堂以课文题目《绝招》为主题的素质训练课,在本节课中我以课文《绝招》内容为游戏背景,先讲述课文《绝招》的故事及故事背后的寓意,把手倒立、前后滚翻、投篮比准等游戏活动作为比试的绝招,各小组长当裁判,由学生自由选择自己喜欢的项目进行比试,胜出的学生成为“高手”,其他同学都可以来挑战,挑战成功的同学代替原来的同学成为“高手”,依次进行直到练习结束。学生们摩拳擦掌跃跃欲试,每个同学都玩的十分投入,都想当“高手”,课堂气氛十分活跃,本课充分发挥了学生的主体地位,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和拼搏精神,从而达到了发展学生身体素质和运动技能的目的,提高教学效率。
2.与美术学科整合,陶冶情操
美术能提高人的修养,陶冶人的情操,可以打开人们的眼界,提高人的审美,本课例在障碍跑环节中,我把学生分成人数相等的四组,分别进行障碍跑接力,每位同学只能画一笔最终组成一幅美丽的图画,看哪组画的最好、哪组速度最快。这个环节学生的练习热情十分高涨,课堂气氛达到顶端。不仅学生能运用到美术知识,老师同样也能将美术元素融入到体育教学中来,例如:在教授技术技巧类时可以将技术动作画出来让学生很直观的看到动作,本课例中跪跳起技术动作的呈现就离不开美术,另外教师在教案中可以用简笔画画出人物动作,队形、游戏图形、场地布置等等,也可以让部分学生运用美术知识来帮助教师布置教学场地。
3.与音乐学科整合,渲染气氛
音乐能调动学生的学习热情,将优美的旋律放入体育课堂中,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调动学生主动学习的热情,开发学生的综合潜能,提高学习效率。在小学体育课堂教学中应用音乐元素,不仅能够激发学生学习体育知识以及参与体育锻炼活动的兴趣与积极性,也有助于增强学生体育技能的节奏感和协调性,同时也能够在体育锻炼过程中达到愉悦身心的目的。从而活跃课堂教学氛围,提升课堂教学质量。本课例中我在课前播放音乐,使学生带着愉悦的心情进入本课,在模仿秀中播放音乐使学生找到节奏感,在垫上操环节播放《大风车》的伴奏,在跪跳起环节播放三拍子节奏的音乐,让学生跟着节奏和口令进行练习,在障碍跑环节播放《相信自己》来鼓励学生,放松部分播放瑜伽带有海边声音的轻音乐,让学生的身心得到充分的放松。
三、结语
为实现“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三个维度的目标,我们要重视学科与学科之间知识的交叉和融合,积极探索体育与其他学科之间的联系,既注意体育学科本身的特点,又将其他学科知识、技能合理有效地与体育教学融合,注重培养学生的综合能力。体育课教学不仅能很好地与语文、音乐进行整合教学,而且与艺术、思品、信息等学科也息息相关。整合的层次和方式多种多样。整合既可以是空间上的整合,也可以是功能上的整合,还可以是一堂课与另外一堂课的整合。当然,在体育教学中,应该摆正主次位置,不要让课程之间发生不应有的混淆,不能喧宾夺主。而是要根据课程的实际需要,有目的地进行整合教学。
参考文献:
[1]陈聪.体育课程内容资源与其他课程内容资源整合教学初探[J]. 体育师友, 2010(10).
[2]钟红玉. 巧妙整合,让体育课堂精彩纷呈[J] . 福建体育科技,2014(3).
新课程标准所崇尚的体育教学思想是“快乐体育”,而在“快乐体育”中最能于体育中体现快乐的便是游戏。游戏在小学体育教学中占有重要地位,它是体育教学重要的组成部分,也是帮助完成其它体育任务的一条有效途径。它不仅能活跃课堂气氛,又能让学生的个性得到充分的发展,使学生在主动快乐气氛中学习体育,取得显著的教学效果。
一、明确游戏的目的
体育游戏既不同于一般的体育运动,也不同于一般的智力活动。它是以身体活动为主线,具有一定的情节和比赛因素,能使学生在趣味的游戏中认识客观事物,发展身体基本活动能力以及协调性、灵敏性、观察力和表现力等;还能丰富体育课内容,活跃课堂气氛,提高学生对体育课的兴趣,使学生在乐中学、在趣中练,更好地完成教学任务。
游戏是锻炼和愉悦身心有效的手段,是发展身体基本活动能力,促进思维和心理素质的发展,进行思想教育的重要教学内容。例如在上二年级《原地高抬腿跑》那一课时,我组织了《传递实心球》的游戏,目的是让学生在轻松愉快的活动中,锻炼上肢和腰腹力量,这样学生就不会感觉枯燥无味,而是积极踊跃。通过一系列的活动,培养学生团结一致的集体主义精神和踏踏实实、认认真真的品质,使学生全面锻炼身体,促进身体的健康生长发育。
可见,通过体育游戏,不仅提高学生各种技能技巧,还培养学生热爱集体、机智、果断、团结、负责、活泼、乐观、进取、创新等优良品质,使其在不断的挑战中发展自我意识。
二、游戏的示范和讲解
体育游戏教学一般是从教师的讲解和示范开始的。讲解游戏的顺序,一般按照游戏的名称、结构、方法、动作要领、运动路线、交替信号和一般规律规则等。特别要讲清游戏的方法和规则,力求生动形象,简要明了,富思想教育于游戏中。目的是为了引起学生对游戏的注意和兴趣,帮助他们建立初步的游戏概念。为了使学生较快地掌握游戏的方法和过程,我根据游戏的难易程度选择讲解的方法:例如“钻山洞”的游戏可以先讲解后示范;“颠球接力”的游戏可以边讲解边示范;“障碍接力跑”的游戏可以先示范后讲解;还有的像“跳长绳比赛、开火车、小猫捉老鼠”等游戏就要师生合作演示,还有的像“夺球队战”的游戏就只示范关键动作就可以了。有时可以让学生尝试性的练习一遍,以进一步激发学生的兴趣。
选择了正确的讲解和示范的方法后,教师讲解和示范是否得当,不仅是游戏的成败关键,还是突破教材教学难点的关键。例如,我在三年级的体育游戏“通过障碍”的教学中,先把动作做完整、准确的示范一次,然后再进行分解示范,边做动作边提出思考的问题:跳三角有几种方法?用正误对比法跨过和跳过方凳,让学生判断哪种方法是正确的,哪种方法是错误的;再用二至三种示范动作爬过栏架,让学生选择一种既快又省力还不碰倒栏架的动作。这样,既突出教学重点、突破难点,也能使学生通过观察、思考来掌握游戏的方法,达到教学的目的。
三、游戏在课中的运用
1、利用游戏比赛形式培养健康心态
游戏比赛在小学体育教材中占有相当的份量,通过游戏教学能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竞争意识、团结合作、热爱集体和遵纪守法等优良品质。而这些优良品质正是一个人健康心态的集中体现。游戏深受学生的喜爱,也为教师开展心理健康教育提供了良机。例如,在游戏比赛中一些个性较强的学生因不服输而与对方发生争执,甚至“动武”;也有失利组的学生互相埋怨,导致受指责的学生产生怯场心理而退出比赛。这样一来,不仅影响了游戏教学的正常进行,而且还伤了同学之间的和气。这时,就要抓住这一契机,耐心地教导学生特别是有偏激倾向的学生认识游戏比赛的意义,正确看待比赛的成败,批评有碍团结的不良倾向。同时还要与学生一起分析造成失败的原因,找出制胜的.有利因素。
2、利用小组活动形式,培养乐于合群的性格
性格是个性的核心要素。良好的性格对于学习具有重要影响,而人的性可知与际关系和心理健康有着密切联系。小学阶段是性格形成期,我们应当通过体育教学培养学生良好的性格,使他们乐于交往,兴趣广泛,与人和谐相处和积极进取。如在体育分组活动中,常会发现个别学生不愿参与活动,只是坐在一旁观看或四处走走,询问为何?大都强调客观原因。经深入调查才得知是因性格孤僻而导致不合群。针对这一情况,我通常就亲自出马,带领不合群的学生一起参加小组活动,指导小组活动方法,并在巡视中不时地过问该小组每个成员的活动情况,及时表扬小组成员取得的成绩,使不合群的学生增添信心、融入群体。
3、培养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
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是衡量学生心理健康的一项重要指标。因为一项创新活动的完成,必须具有充沛的体力、饱满的精神和乐观的情绪。体育教师在教学中应通过多种手段培养学生活跃的思维、丰富的想象及运用知识的实践能力等。比如教材的安排要体现健身性、趣味性和实用性,以促进学生生理、心理和精神待等方面的提升,获得成功和愉快的体验,使他们能热爱体育,增强自尊心和自信心。此外,还可通过教学方法的创新,以开发学生的潜能和完善人格,培养学生自学、自练的能力,并给学生营造合作学习的氛围,同时为学生提供机会,培养他们的创造力、竞争力。
体育课堂中自主管理自主学习合作学习的探索
陕西商南县高级中学(726300)李 涛(***)
摘要:
高中体育课堂教学中,在教师的指导下的分组教学,利用小组长管理组织本小组教学活动,应用观看教学视频、任务小卡片、教师指导的教学手段,在愉悦的学习氛围中,通过自主管理、自主学习、合作学习的学习过程,让学生应用相互协作、相互配合、相互指导、相互评价、展示个性的学法,达成了解技术原理,掌握技术动作,合理应用相关技术完成技能目标,激发学习积极性、创造性,增强学生相互配合、团结协作意识,培养组织管理能力的情感目标,达到共同提高的目的。关键词:自主管理 自主学习合作学习正文:
产生原因及意义:体育课的性质决定了学生是在不断地彼此交流、相互竞争中巩固技能,获得参与的乐趣。好的课堂参与气氛不是简单形成的,它是任课教师与学生以及学生之间在长期和谐的交往基础上建立起来的。一方面,它取决于教师是否具有民主的领导和教学风格。在民主的领导和教学风格下,学生一般在课堂上参与的积极性高,而且师生之间、生生之间能够彼此尊重、和平共处。另一方面,它取决于学生之间高质 量的小组合作学习。对于每个参与的个体来说,他们相互之间是有差异的,(如身体条件、技能水平)我们可以把这些差异视为教学活动的新资源,让学生主体之间通过小组合作学习,交流各自解决问题的经验,团结协作。
其次,高中学生总体的身体素质一般,集体荣誉感较强,学生有较强的思维能力、创造能力,自学能力和管理能力。通常的体育课堂上总是教师对教学内容、学习过程、学习方法都进行全程的管理,学生的学习总是被动和按部就班的,学习过程也缺乏激情,教学氛围严肃,很少有学生参与自主管理,在完成技能目标时培养创新能力、展示学生个性和团结协作意识。针对这种情况,本课时采用了多媒体教学,用视频、声色来激发学生的参与运动的激情,通过学生自主管理、自主学习、探索学习初步掌握并总结出行进间双手胸球技术。教师再采用讲解、示范、启发、模仿、创新、竞赛等教学方法,以及各种新颖的练习方法,循序渐进、层层深入、层层剖析,充分挖掘每个学生的潜在能力,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让学生再在练习中探索其他的行进间传接球方法,并逐渐在比赛中应用的技术技能目标和提高协作配合意识、培养组织管理能力、张扬个性、激发学习积极性和创造性的情感目标。理论依据
1.自主管理:自主管理是指在教师的指导下参与管理组织 管理教育教学活动的管理模式。自主管理模式下的体育课教学,可以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大局意识、民主意识、责任意识、主人翁意识和集体荣誉意识可以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组织能力、应变能力、适应能力和创造能力。
2.自主学习:自主学习是学习者在总体教学目标宏观调控下,在教师的指导下,根据自我实际特点和需要对学习目标、学习内容、学习方法作出的选择,并通过自我调控的学习活动完成具体学习目标的学习模式。在体育课堂中学习过程来看,能过达到认同学习目标,制定学习计划,进行自我监督、自我调节,和自我检查、自我总结自我评价、自我反馈的自学目的。
3.合作学习:合作学习是为了完成共同的任务,在教师的主导下,群体协作、研讨交流、知识与技能互补的一种学习方式。体现了以人为本教育理念,也是新课程学习方式上区别传统教学的最明显特征之一。
教学过程(以高一篮球行进间传接球教学为例)在教师的引导帮助下的学生自主管理、自主学习、合作学习,是把教育过程的主动权还给学生,让学生在参与的过程中培养自律意识,责任意识,学会对学习、对生活、对自己、对他人负责,学会承担责任:高效愉悦的达成既定的教学目标;养成良好的学习与生活习惯,最终让学生学会自我教育、自我管理,自主完善,自主发展。实现学生、教师和学校的和谐发展。
一、教学重点和难点
重点:跨步接球、迈步将球传出
难点:(1)上下肢协调配合和手对球的控制
(2)同伴间移动与传接合理衔接
二、教学目标
认知目标:学生能建立起行进间双手胸前传接球技术正确的动作概念。
技能目标:大部分学生能在走动中做出跨步接球、迈步将 球传出的动作,一小部分学生能在侧身跑动中做出跨步接 球、迈步传球动作。
情感目标:通过练习培养学生勇敢、顽强、机智、果断、胜不骄、败不馁等优良品质和团结协作的集体主义精神.三、教学策略和流程设计
本课时的教学指导思想主要采用教师启发指导学生反复练习的教学策略,通过学习,发展学生的个性,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运用循序渐进、分层式教学等教学手段,做到身心结合,努力提高教学效果。
课前十分钟播放NBA精彩片段,激发学生学习激情。安排场地序号
常规部分指定小组长,说明学练过程与目标 热身→小组长组织管理本小组同学完成各关节活动、原地跑跳、沿篮球场线移动练习(音乐伴奏)→教:讲解、示范。教师引导、组长安排学生按音乐节奏做热身运动。
辅教材(任务小卡片):分小组,组长组织管理,按卡片任务复习原地单手投篮手型、原地双手胸前传接球。∣ 原地双手胸前传接球→自主学习
教师强调要领、注意手、肘和脚步移动、学生试着左右移动(由慢到快)→学:听、练、论、创、演——过渡到 主教材:行进间传接球
教师指导学习→教:传授知识、线路指令、入组指导、讲评练习。
自主学习、合作学习→练:分组按练习不同方法梯进练习、讨论学习。
自主管理、合作学习→学:组长按练习图形的方法和要求组织学习。
自主学习:学生回答教师的提问、师生共同示范、创造与提高。集体观看国家教练训练视频。
合作学习:师生共同总结技术要点、突出重点、突破难点。
自主学习:要求学生在业余锻炼中应用。
整理---→ 放松(音乐)、小结、作业。
下课→回收器材 案例一:(自主管理、自主学习)导入主题
1、课堂常规:体育委员整队,师生问好,报告人数,教 师宣布课时主题和教学思路。
2、准备活动:
3、教师安排活动内容和场地,提出活动要求和所需达到 的目标,各小组长按要求组织管理本小组的活动(每小组6--7人、两只篮球)。
(1)一般性热身活动(音乐分散队形,在各自的球场上 由组长组织沿场线做各种跑跳、移动、急停急起、投篮手法练习)
(2)有球练习(沿本组球场三分线间隔3米站立进行抛球运球的球性练习,每人三至四次,无球队员活动各关节。)
4、复习原地双手胸前传接球
方法:以本组罚球圈为中心间隔3--5米圆形队形,每组两球顺时针或逆时针同时传两球。
教学组织:组长组织管理,进行练习,教师巡回指导。
教师强调要求:(1)注意手的动作,双臂夹紧,手心向下,食指指向传球方向。(2)身体协调,注意节奏,利用手臂迎球缓冲接球和转(3)身发力将球传出,提高传球的准确性和上下肢的协调配合。
课堂效果:让学生在体育课堂上轮流当小组长组织准备活 动,不但使教学场地得到充分利用,也能很好的调动学生的主观能动性,配合协调,相互合作的能力,同时学生的胆量、语言表达、领导、组织能力也得到培养,学习的主动性得到激发,积极性得以提高,教学效果比传统有较大提高。
专家点评:雷老师认为体育健康课堂有效性应表现为课堂学生参与积极性高、学习收获明显;教师上课轻松,组织有条理;器材和场地利用率高,无资源浪费。换句话说,教师在相对轻松的工作状态下,使学生在相对宽松的学习氛围下,能充分利用所有场地与器材获得最大的收获,因此,要增强学习的兴趣和端正学习态度,提升课堂的有效性。本节课的准备活动安排很符合新课标理念,提高多方能力,培养全面人才,在轻松的教学氛围中很好的完成了热身任务,准备活动效果明显。案例二:(自主管理、自主学习---导入新课内容)行进间双手胸前传接球
1.教学组织:1.组织同上。在传接球同时移动脚步,逐渐加快,在跑动中,在复习的过程中要求学生尝试做。
2.教学方法:1.跨步接球、迈步传球的动作,将球传给下一位传球的同学。
教师提示:(1)控制节奏,注意动作,相互配合,共同协作,反复练习。(2)提示行进间双手胸前传接球技术的增 大向左右移动的幅度进行传接球练习。(3)在学生练习一段时间后,集 合,指导个别学生进行示范。(展示个性和创造能力)。(4)根据示范情况,师生共同探讨:(自主学习、合作学习)。
提出问题:(1)行进间双手胸前传接球和原地双手 胸前传接球不同之处在哪里?(2)行进间双手胸前传接球练习时,怎么才能准确、合理地做出动作?
(1)答案:行进间双手胸前传接球是在跑动中将球传出,而原地双手胸前传接球则是在原地将球传出。
(2)答案:行进间双手胸前传接球练习时,做出跨步接球,迈步传球的动作,即双手接球的时机是在跨步时,双脚腾空的一瞬间,将球接住,然后向前迈一步,再将球传出.教学效果:在复习原地双手胸前传球的基础上,由教师小组长引导同学们走到、跑动起来传接球,学生学习兴趣大为提高,练习效果显著。各小组在练习中解决传球动作、时机、传球点、传球线路等问题,这种教学方式使学生学习的创造性和积极性大为提高,教学效果明显。
专家点评:雷老师说,体育课堂实施学生自主管理,旨在提高学生自我管理意识和能力,充分调动和发挥学生学习的主动性、积极性和创造性,培养提高学生自主学习、自我发展的能力,同时也能充分让组长在课堂中展示个性、显示组织和领导才能,配合教师较好的完成既定学习目标,也让学生由被动的管理走向主动参与管理,让被动学习变成主动学习。案例三:(自主学习、合作学习---再练习共同提高)问题的解决:
1.教师与学生示范 2.观看视频录像
3.学生根据理解,继续进行练习,提高教学效果
教学组织:教师示范讲解,集体观看视频。学生分组完成练习,教师巡回指导,集体指导和个别辅导相结合,以个别辅导为主。
教学重点:跨步接球、迈步将球传出。4.各组再组织练习,要求每组同时传两个球。
教学效果:在自主学习、初步掌握行进间传接球动作技术的基础上,各小组组织观看教学视频,改进自己的不合理动作,指正同学在练习中的错误动作,再在练习中得以提高和巩固。合作学习,共同提高的教学效果明显。
专家点评:合作学习就是团队化学习,让学生通过组建优势互补相互督促的学习团队,来提高学习效果,达到共同提高的目的。本节课的亮点很明显,教学效果也很显著,在体育教学中用视频教学,对一般教师来说有一定困难,可以多用教学挂图来解决这个问题。
案例四:展示个性、合作学习——效果评价
1、让学生进行自我评价,学生对自己在自主.合作学习中的 表现进行效果评价
2、学生互评,小组根据学生在自主.合作学习中表现进行效果评价
3、教师点评,教师根据学生在自主.合作学习中表现进行效果评价,对表现出色的个人和小组的经验进行鼓励和推广。课堂效果:主动要求做示范的人多,学生发言踊跃,建议合理,效果明显。
专家点评(对教学效果的评价)
1、整体效果
对学生原地胸前传接球技术的基础上实施引导教学,让他们从慢慢动起来到跑起来双手传接球,学生在很自然的行为中学会了行进间传接球,教学过渡的很自然。在学习过程中,音乐、和自主管理是学习氛围轻松愉悦,教师的指导、提问很学生的自主评价、练习中的相互指导、相互合作,打破了传统教学中的教师“全管”模式,让课堂教与学效果大为提高。
2、教学目标达成情况
大部分学生能在教学比赛中灵活运用行进间双手胸 前传接球技术,合理运用相关技术进行比赛,以及练习过程中反应能力配合协助能力的提高,证明教学的技术技能和情感目标已达成,教学效果明显。
3.教师点评 在学生自评和互评后,教师根据学生在组 织管理自主学习合作学习过程中的表现进行效果评价,对表现出色的个人和小组进行鼓励,对学生好的建议方案进行推广。还没有掌握行进间双手胸前传接球技术的学生,则继续在教师的指导下,完成行进间双手胸前传接球的练习,以期能掌握最基本的技术要领。.能力展示:抽优秀学生6名分组进行简单的篮球赛,要求能合理运用所学篮球技术,还没有掌握行进间双手胸前传接球技术的学生,则继续在教师的指导下,完成行进间双手胸前传接球的练习,以期能掌握最基本的技术要领。
5.学生生理状态:练习密度为百分之三十左右,练习强度中。
专家点评:(对本节课的总评)在教师的引导帮助下的学生自主管理、自主学习、合作学习,是把教育过程的主动权还给学生,让学生在参与的过程中培养自律意识,责任意识,学会对学习、对生活、对自己、对他人负责,学会承担责任:高效愉悦的达成既定的教学目标;养成良好的学习与生活习惯,最终让学生学会自我教育、自我管理,自主完善,自主发展。实现学生、教师和学校的和谐发展。参考文献:
1.龚雄飞 中国版本图书馆第050421号
《高中新课程评价改革问题与对策》 《高中新课程教学改革问题与对策》 2.中国版本图书馆CIP数据核子(2003)第111909号 《走进高中新课程》
关键词:提高 体育教学 有效性
正文:高中课改向我们体育教师提出了新的要求。在教学中要树立新的理念,真正做到以学生发展为本,“为了一切学生,为了学生的一切,一切为了学生”。培养学生自主学练能力是当前体育教学过程中实施《新课标》的需要,也是体现主体性教学的一种现代教学思想。每节课应以学生为主,以学生的发展为本,建立健康第一的指导思想。体育课以“运动技能”、“社会适应”、“运动参与”、“心理健康”为主要目标,着重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提高体育教学的有效性,保证新课程目标的实现,是我国基础教育课程改革中教育发展的必然取向。作为当前课程改革的热点,体育有效教学对于提高课堂教学效果起着关键的作用。我们体育教师应当与时俱进,拥有有效教学的理念,掌握有效教学的策略或技术,进行有效的课堂教学设计与实施,来提高课堂教学效果,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在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今天,本文就高中体育课堂中如何实施有效教学进行了研究,力求对提高体育课堂教学效果有所裨益。
一、影响体育教学的有效性因素
教学的有效性,即教学活动对达成教学目标的有效程度。学生有无进步和发展是衡量教学是否有效的重要指标。结合自己多年的教学实践,我总结归纳出以下因素直接影响着体育课堂有效教学的效果:
1、淡化运动技能教学,使体育教学变味了。
在“淡化运动技能教学”口号的影响下,一些体育课上成了“玩耍课”。一节课游戏占了绝大部分时间,而把体育教学根本的东西即运动技能的教学丢到了一边。
2、课程特别强调要关注学生的运动兴趣。
一些教师片面地理解为体育课只要是能迎合学生的兴趣就行,在运用自主、合作、探究学习模式时,教师基本不参与、不引导,使学生仍处于被动学习的状态。
3、只求表面的热闹,忽视了体育教学的实践。
很多老师为得到好评,授课中采取了拙劣的办法:教学内容少一点、难度低一点、形式活一点、花样多一点。这种“热闹”和“精彩”的背后,却是华而不实。
二、改进体育有效教学的措施
1、教学方法要灵活运用。
体育教学中有许多教学方法,但“教无定法,贵在得法”,不管采用何种方法,都应落脚于是否调动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是否产生了良好的教学效果。要根据不同内容选择不同的方法,还要根据不同对象选择适合的方法。在教学中要立足于学生,如好动、爱说的学生适宜用讨论法,不善于表达、喜静的学生适宜用发现法、自学法。只有关注学生,才能找到有效的教学方法,提高教学效率。
2、教学目标要恰如其分。
一节课目标不明确、重点不突出,是导致体育新课程课堂教学各种形式主义的一个直接原因。如果学生对教学要求大多模糊不清,一堂课学下来就不知道自己学了些什么。因此教学目标必须科学合理,制定时要明确而具体,便于操作,便于检阅,让人一目了然,也便于观摩者在观摩时知道学生到底有没有完成预定的教学目标。因此,制定恰如其分的教学目标是提高体育课堂教学有效性的灵魂,是提高体育课堂教学有效性的重中之重。
3、教学内容要合理精选。
要保证体育新课程课堂的有效教学,必须精选有效的教学内容。新课标没有给体育教师规定许多具体的教学内容,我们可以放手去选择。选择的教学内容要适合学生的生理、心理特点,具有实效性的内容有利于目标的实现。在选择教学内容前,要深入到学生中去考察和分析,了解学生的体育兴趣、爱好、态度、个性心理特征、实践能力等,教学时将内容分解、分级,让学生选择练习。练习时不一定苛求教学内容的系统性和严密性,要真正做到因材施教,确保每一个学生受益。不断优化教法和学法是实现体育课堂教学有效性的保证。与学生一起畅谈教学内容,制订学习目标,研究完成措施,因材施教。
我们要树立新的体育观、健康观和学生观。课堂上,教师要树立“健康第一”的思想,指导学生根据自身条件,合理安排运动时间和运动强度。在教学内容选择上应更多倾向于学生后天生存所必需的知识技能,挖掘益于发展身体素质的练习教材、游戏类教材、韵律体操与舞蹈和医疗保健体操等教材,使学生愿学乐练,受益终生。建立新型的师生关系,明确学生主体地位,重视学生个体差异,培养学生学习兴趣,培养学生终身体育锻炼的意识。
4、学生兴趣要充分激发。
激发运动兴趣是提高体育课堂教学有效性的前提,因此要采取多种措施来激发学生的兴趣。要使每个学生体验成功,体育课中运用分层教学法有很好的效果。让学生根据自己的能力选择适合自己的练习方法,通过这样的教学能使不同层次的学生都感受到成功的喜悦,体验到体育学习的快乐,极大地调动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要把教学内容组织得生动活泼,使学生感到新颖。只要教师注意教材内容安排的新穎性、教法手段运用的多变性,充分体现出体育课的活动性、游戏性和娱乐性,就能提高学生的求知欲,激发学生的体育兴趣。
竞争是体育的最大魅力所在,学生们争强好胜,渴求表现自己,在教学中应创设竞争情境,为他们提供竞争机会,让他们在竞争中展示自己,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竞赛的内容、形式要多样化。体育课上一场球赛、一次接力跑、一个游戏等都存在着频繁的合作与竞争关系,“合作竞争学习模式”是结合课堂教学内容,将不同层次的学生合理搭配分组,由小组长负责,组间进行公平竞争,树立起学生协作、竞争的意识。调动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发展了学生合作竞争的个性品质,为体育课堂教学注入新的活力。
5、教学评价要科学有效。
有效的教学评价对学生具有点拨导向、解惑释疑、激励表扬等功能,能激活课堂教学气氛、优化教学过程、提高教学效率,使课堂更具有活力。
首先激励要适时。激励只有在最需要的时候才能够发挥最大的作用。当学生取得好成绩时,表扬能让他们再接再厉,当学生面临困境时,表扬如一针强心剂,能让他振作起来。
其次激励要适度,把握好表扬的分寸。表扬不仅是对学生的肯定与鼓励,同时也是为其他同学树立榜样。表扬要做到言如其实、恰如其分。
最后激励要讲策略。激励性评价并不是一味地追求肯定,而是提倡否定时应讲究语言艺术,更多地给予学生鼓励,创设一种心理安全的教学氛围。
总之,有效的体育课堂需要教师树立全新的教学理念、用科学方法精心设计课堂教学,以高度的责任心和爱心指导学生全身心投入到体育活动中去,使学生生理、心理得到健康全面发展。
参考文献:
1、陈震岳文锋 体育教学中的激励法[A].跨世纪园丁工程论丛[C].2000。
2、张伟鹏新课程理念下如何营造宽松有序的教学氛围[A].山东体育科学学会,2006年学术会议论文集[C].2006
3、仇应俊张霞 体育教学中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的有效策略研究[A]。
运用信息技术与体育课程整合,可以向学生更好的展示教学情境、提供丰富感知、呈现思维过程,化抽象为具体、变理性为感性,让学生在主动参与中,借助观察和比较,逐步探究学习,形成良好动作定势和体育学习习惯。作为教师我们要可能地利用信息技术,融动画、文字、声音、图像、背景等为一体,使学生在学习中不仅看到 “ 部分 ”,也能看到 “ 整体 ” ;不仅看到问题的各种表现形式,也能看到问题的实质所在,避免局限及各个部分连接产生的缺口,交互反馈、自主学习,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
教师作为信息化人才的塑造者,必须具备以 “ 知识共享 ”、“ 合作研究 ”、“ 协同发展 ” 为内核的素养。在完成体育教育教学任务的同时,教师应加强信息技术培训,掌握计算机基础知识,并能将计算机技术应用于教学过程,熟练使用各种应用软件;充分利用网络资源、应用计算机对教学系统运作过程进行监控、研究和评价;制作多媒体课件、参与校园网资源建设。教师要强化终身学习的意识与能力。“ 给学生一杯水,教师要有一桶水 ” 的观念远远不能适应信息化社会教学的需要,教师要成为常流常新的 “ 自来水 ”,成为学生的 “ 活水源 ”。教师应不懈地追求真知,扩展视野,使知识体系从封闭走向开放,课程整合从认识趋向提高和更新。
一切有效的活动须以某种兴趣作为先决条件,部分学生之所以对体育教学中的游戏、自主式学习感兴趣,而对动作技能学习(例如掷垒球、跳高、跳远、技巧等)感到枯燥、无味、怕学,其原因之一是由于技术动作本身的抽象性和严谨性所决定的。在信息技术的体育教学环境下,教学信息的呈现方式是形象的、直观的、立体的、丰富的、分片段的、生动有趣的!面对如此众多的信息呈现形式,学生会表现出强烈的好奇心理,从认知到求知,从尝试到热爱,极大地提高了学生的有效参与度。
多媒体信息技术具有多种感官同步进行的直观效果,能够将教学重点和难点一一呈现出来,向学生展示教学情境、提供丰富感知、呈现思维过程,使学生闻其声,见其形、入其境,让学生更快、更准、更深地把握教学的重点和难点,极大地支持了学生对动作推敲、问题解答和动作形成的寻求与研究。
1、学习掌握头手倒立(男)和肩肘倒立(女)发展灵敏、协调及有关的肌肉力量。
2、复习改进耐久跑技术,提高耐力素质。
3、进行兴趣项目的选择练习,发展专长项目能力。
4、通过以上教学、培养学生勇敢、顽强、吃苦互助的良好品质。
课的目标:(一)
1、课堂常规(整队、报告人数、师生问好、宣布课内容)
2、慢跑400m(热身运动、慢速前进)
3、徒手操七节(听口令、合拍、动作整齐、有力)
课的目标(二)
教材(1) 头手倒立(男生)
要求: 改进提高头手倒立
重点:双足蹬地举腿调节重心。
教法:①有人帮助下的头手倒立
②独立完成头手倒立
③慢起的头手倒立。
教材(2) 肩肘倒立(女生)
要求: 复习改进肩肘倒立
重点: 举臀、撑腰、展髋
教法:①前后滚动
②肩肘倒立,后滚翻
课的目标(三) 球类项目
要求:能较好地完成技巧规定动作的学生,可根据自己的兴趣选择篮球、排球、足球、羽毛球等项目练习,进一步发展专长项目,学会自学、自练、自捡、自测、自我调节和控制的能力,提高自身的体育意识与运动能力,为终身体育打下基础。
课的目标(四)耐久跑(定时跑)
要求:改进提高耐久跑技术,控制跑速,合理分配体力。
重点:呼吸与脚步的配合,克服极点现象,增强信念。
教法:①8分钟耐久跑过程可跑400m后走50米或100米。
课的目标(五)
1、放松运动 2×8拍
2、讲评本课上课情况
3、分配值日生
【关键词】中职院校;德育课;课堂教学;优化策略
由于中职院校的学生文化功底不是很好,导致学生得的学习主动能力差,学生对理论课程不感兴趣等问题。其根本原因一是学生没有良好的学习习惯;二是教育方式的枯燥。三是教学内容的乏味。以上三点严重影响了中职院校德育课程的发展。
一、中职院校德育课程的现状
1.教学方式乏味
在中职院校进行德育课程过程中,采用的往往是传统的“老师教,学生学”的方式,然而由于德育课程教学过程的复杂,学生的实际情况往往与之存在很大的差异,导致德育课程会很难进行,使学生对德育课程产生厌烦心里。
2.学生认识上存在偏差
在中职院校中,学生往往注重的是技能的培养,而思想道德的培养没有得到重视,导致了在进行德育课程时,老师在讲台上讲课,而学生在台下做着自己喜欢做的事情。这种情况形成了恶性循环,导致中职德育教育变得可有可无[1]。
3.德育教育在教育中的地位不高
在中职院校课程标准中规定德育课程作为中职院校的必修课程之一。然而在实际的教学过程中,无论是中职院校还是招工单位都对德育教育不重视,在进行人员的选拔时,只注重人员的工作能力,而忽视了人员的思想道德能力。所以,虽然国家要求中职院校德育课程加强,但是由于社会实际情况的需求,导致德育课程的质量得不到加强。
二、优化中职德育教学的策略
1.创新教学方法,加强师生互动
传统教学方法是教师讲、学生听,知识单向流动,这种教学方法忽视了学生的主体地位,也使德育理论课教学枯燥乏味,效果不佳。根据中职院校学生的特点,进行教学模式的创新。讨论式教学、案例教学易充分发挥教师的主导和学生的主体作用,选择讨论的案例要学生有兴趣、尽量贴近学生职业。能较好地摆正教与学的关系,使学生爱学、乐学,从而充分发挥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主动性与创造性。
2.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学生作为接受知识的主体,其在德育课程中占有重要地位。为了真正提高学生整体素质和课堂效果,高质量地完成教学任务,教师必须采用教学一定的手段去激发学生的求知欲,引导、鼓励学生积极参与到教学活动中来,形成教学互动、师生合作的双向效应。
(1)教师要关爱学生,形成良好的师生关系。融洽的师生关系是营造和谐课堂氛围的基础,学生与教师的关系良好,才喜欢上这个教师的课,才相信教师讲的道理,对教师的课程产生浓厚的兴趣。如果学生对教师产生厌烦的心里,就不会对德育课程产生兴趣,甚至扰乱课堂的进行秩序。同理教师在课堂上对学生充满信任,鼓励学生在课堂上大胆的说出自己的想法,回答的正确,给予赞扬;回答的错误,给予改正[2]。中职德育课教师要利用自己的学科优势,和学生交朋友,了解学生的兴趣、爱好、心理特点。使学生亲其师,能信其道。
(2)教师要具有渊博的文化知识。在中职院校的德育课程进行时,教师一位的根据教学大纲的内容照本宣读,脱离实际,那样就是使课堂乏味无趣。德育教学的主要目的是使学生内心充满阳光,这就要求教师在有丰富文化知识的同时,具有大量的德育专业知识。作为一个教师,只有不断的学习,在能在教学中旁征博引,深入浅出。由于德育教育往往跟随着时代的变化而改变,就需要教师关注每天的新闻要事,从中寻找出对学生德育课程教育有利的内容,才能使德育教育跟上时代的步伐,培养出与时俱进的科技型人才。由于学生讨厌理论教学,但对社会上的热点新闻内容比较关注,教师就可以根据这一点,在进行德育课程时可以对热点新闻进行探讨,加强了学生在课堂的中注意力,使学生对课程产生了兴趣[3]。
(3)使用具有专业特色的德育课教材,提高学生对德育课的兴趣。中职院校的学生一般选择的都是自己喜欢的专业。因此,教师就要根据不同专业的特性对德育教学进行创新,让德育课与学生的兴趣爱好有效的结合起来,使学生对德育课程充满兴趣,这样就可以把德育教学落到实处,加强了中职院校的德育课的发展。
3.积极引导学生参与课堂
在中职院校的德育课程进行中,最明显的特点就是学生从来不参与课堂中的教学活动。上课时,教师在讲台上讲解知识,而学生在下面或说或睡,他们对自己是教学过程的主体认识不足,不积极参与教学。在进行德育课程过程中,要使学生认识到自己的重要性,加强其进行德育教育的积极性,教师与学生同等共处,与学生形成亦师亦友的关系,对学生尽可能的鼓励,鼓励学生在课堂中活动的参与。一般说,在德育课中主张学生自主参与的时间占整节课的三分之二,这样才能使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能力得到提高[4]。
4.多种教学方式的有效运用
(1)活用评价方法,激活思维。在德育教学中,教师渐渐的发现对学生进行多元化的评价能激发学生的思维。在课堂教学中,教师要树立正确的发展目标,用科学的方法引导学生独立思考能力,并且在课堂中踊跃的发言。但是积极的评价不是盲目的对学生所有错误的肯定,那样只会适得其反,令学生的辨别是非能力减弱。只有灵活运用评价方法,才能有效的对学生的思维进行拓展,使学生具有创新意识,从而提高德育课程的教学质量。
(2)扩大教学空间,推动教学实效。在传统的教学模式中,教室作为传播知识的环境,其空间的过于狭窄影响了师生思维的开发,限制了学生的发展。因此,中职院校德育教师要根据实际的情况,对教育教学空间进行有效的扩大,打破课堂教学的空间限制,使教学手段与内容更加的丰富。
5.改革考评方式,注重教学实效
中职院校考察学生德育的主要方式往往是进行笔试方法进行考察的,这样考察的结果往往只能考察出学生对课本知识的理解,而不能准确的评估出学生实际的思想道德情况,降低了德育课的时效性。学生的考试成绩不能对其日常的表现做出准确的评估,评价了学生掌握的德育理论知识,而不能评价其知识的分析、应用能力。在日常学习、生活中的表现、遵纪守法、尊敬师长等都能表现出一个学生的思想道德。因此,对学生的考评不应该只考理论,而应该多方面、多角度、多元化地综合考评,既对学生的学习过程、应用能力、感性认识的测评,结合学生的平时表现,以平时表现为基础,考试成绩为根据有效的结合起来,使学生的思想道德有序的发展。
三、总结
我国中职德育教育现阶段发展中的问题要抓住根本原因,从教师与学生方面入手,加强教学方法、教学内容、教学手段以及考评方式,将理论与实际结合起来,加强中职院校的德育课程教学质量,从而使中职学生的思想道德方面得到提高,
参考文献:
[1]刘蕾.中职德育课堂教学行为改进策略研究[J].中国校外教育,2014,12(S3):136.
[2]詹敏玲,龙欢.“活动——发展”教学模式在中职德育课的构建[A].中国职业技术教育学会德育工作委员会.全国德育教学研究会2007年年会论文集[C].中国职业技术教育学会德育工作委员会:,2007,08(12):5.
[3]刘娟.浅议中职市场营销教学效果的优化策略[J].职业,2013,01(17):135.
【浅议体育课的课堂管理学科论文】推荐阅读:
队形队列在体育课中的作用学科论文01-05
语言法在体育教学中的运用学科论文11-21
高职体育课堂教学质量分析论文10-06
体育教学的管理方案论文11-28
小学体育课堂教学有效性研究论文06-17
体育管理学论文12-22
体育学科教学总结05-31
体育学科德育渗透案例07-23
体育学科习惯养成计划12-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