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体育教学中目标定向理论的运用论文(通用9篇)
随着体育心理学研究的发展,目标定向理论在体育相关领域的研究也越来越深入,许多新的规律已越来越为人们所认识;广大体育教师也在寻求从新的视角来审视体育教学,以便更好地完成体育教学工作。
一、目标定向理论及其对体育教学的指导意义
1.关于目标定向理论
本文采用对目标定向的界定,认为成就目标定向是动机变量一种,它是指个体从事特定活动时所依据的成就目标取向,同时它不是一个具体的数量标准,而是“个体内心中追求的成就取向”。
目标定向理论的研究表明学习目标是适应性的,它与一系列积极的心理、行为及结果相联系;而成绩目标是非适应性的,它与一些消极的结果相联系。其各自特点参见下表。
2.目标定向理论对体育教学的意义
先来看这样一个教学案例。一年级跳绳的体育课上,老师为了让学生形成正确的运动表象,在课中请学生出来“秀”了一下,并对这位学生评价:“大家看,某某才上了一次课就能把动作掌握得这么好,都是我教,你们应该也可以的!一会儿老师要看谁能比他更厉害!?”
案例中,老师运用了完整示范的直观教学方法,帮助学生巩固或形成正确的运动表象,符合人类认知的一般规律及低年级学生的认知特点及技能性知识本身的特性。
从目标定向理论的看,评述中却有不恰当之处:第一,“某某同学才上了一次课就能把动作掌握得这么好,能够连续跳这么多个了”的评价只强调了次数,具体技术动作优缺点没有提及,学生容易只关注跳多,而不利于技术技能的学习。第二,“才上了一次课就能把动作掌握得这么好”,仅强调了技术动作好,不利于适应性的学习目标定向的形成。第三, “都是我教的,你们应该也可以的!一会儿老师要看谁能比他更厉!?”,没有考虑到学生的能力差别,容易诱导只关注与他人比较,不利于学生学习目标定向的形成。
运用目标定向理论指导体育教学活动,尤其是帮助学生建立学习定向,有利于促进学生的学习活动和提高体育教学实效的,也是符合当前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基本理念及其对体育教学要求的总方向的`。
二、运用合理的目标设置促进学生学习定向的发展
目标本身具有激励作用,目标能把人的需要转化成动机,使人们的行为朝向一个方向努力,并将自己行为的结果与既定的目标相对照,及时进行调整和修正,从而能实现目标。虽然导致个体目标定向不同的最初原因是由其在儿童时的成就环境中对能力和努力的不同认识所至,但在后天的教育过程中的环境因素和动机气氛是促使个体采取何种成就目标定向的主要原因。所以学生是否具有学习目标定向主要取决于教学过程中所获得的关于其学习评价是否有利于学习目标价值定向的形成,取决于教师在教学活动中是否营造构建了利于学习目标定向形成的环境和气氛。
因此体育教学活动中教师的目标设置指向决定了学生是否具有适应性的,与一系列积极的心理、行为及结果相联系的学习定向。在体育教学活动中,怎样营造有利于学生学习目标定向形成的环境和气氛呢?
1.采用合理组织形式,进行适时的指导 在六年级班的跳高体育课中,开始试过斜放的竿子,大多数同学很顺利,然而班中四五位个子较矮的同学却“失利”,会伴有其他学生的笑声,于是我把竿子调到“极限”高度,结果两个班上运动素质最好的学生都碰竿了。我借此评说:“每个同学的身体条件、运动能力都是不同的,我们练习的目的就是要帮助大家改进技术,同时通过练习提高每位同学的跳高能力,所以请大家根据自己适合的高度(预设四个高度器材)进行练习,并充分注意自己蹬、摆配合。”分组练习并提示在一个水平高度稳固提高学生可以尝试下一水平高度,失败还可以马上回原来水平组。
通过合理的组织,如按学生能力分组让学生尽可能在一个经自己努力后可以达到的表现水平,适时的指导可以帮助学生更多地关注自我技术动作的提高。
2.设置明确、具体、可测量的目标 例如,在跳绳课上,一位学生已经学会跳完整的一次跳绳(动作上还有一些不协调),此时,老师指导他说“你学得很快,但要注意身体姿态,适当放松手腕,看准起跳时机,应该可以把两个跳绳连起来了,多试试,一会儿我再来看你哦!”果然,没过一分钟,这个学生就带着很大的成就感过来向老师报“喜讯”。的确,明确的目标可以使学生更清楚自己要做什么。设置具体明确的目标有助于引导学生形成明确而有效的追求成功的行为,还有助于学生对目标进行自我评估,对低学段,运动动机和技能水平低的学生这一点尤为重要。因此,体育教学中应尽量引导、帮助学生设置明确、具体的学习目标。
3.设置经过学生努力能实现的目标 一个好的目标应该是既有一定难度,又是可以实现的;而太难或太容易完成的任务都会使学生的运动动机得到削弱。
例如,在跳绳的复习课上,分散练习中,可这样提要求“能连续跳满20次以上的同学完成40×6,能连续跳满10次以上的同学完成20×6,只能连续跳2次的同学完成10×6。通过这样分层的要求以激发其最大的参与动机。
4.技术动作完成目标的设置 在小学体育教学的实践中,有这样的现象:“在加速跑的教学中,加速跑因为学生兴奋而变成了快速跑;耐久跑中学生没有有效地让自身的运动节奏和呼吸节奏结合……”究其原因,有些是由学生心理特点使然(如争先的“情结”),更多由于教师没能有效地设置技术动作完成目标,甚至过多强调结果目标,这不仅迟滞了学生对正确技术、技能的掌握,还可能给学生带来挫折、焦虑等心理影响。所以,在体育教学过程中,体育教师应引导学生设置技术动作完成目标,而不是结果目标。
5.给予设置的目标及时而恰当的反馈 在确立了有效的学习目标以后,获得有关设置目标的反馈,是学生认识评估自己活动情况,采取进一步行动依据。例如,前述的一年级学生的跳绳课上老师指导他说“你学得很快,但要注意身体姿态,适当放松手腕,看准起跳时机,可以把两个跳绳连起来了,多试试,一会儿老师再来看你哦!”。肯定的同时也给学生提了改进建议,指明了方向。
三、结论及建议
1 . 1 成就目标定向的概念
众多学者对目标定向的概念在不同的角度进行了不同的定义。国外学者中,Elliot和Dweck两位认为成就目标是“具有认知、情感和行为结果有计划的认知过程”;Ames将它定义为“学生对学习活动、学业成就和成功的意义的知觉或目的的知觉,是能力信念、成败归因和情感三者的整合模式”;Urdna和Maehr认为成就目标是“关于个体追求成就任务的理由和目的的认知表征”,它“反映了个体对成就任务的一种普遍取向,是一个有关目的、胜任、成功、能力、努力、错误和标准的有组织的信念系统”。我国的学者认为成就目标定向是指任一个体参与活动时所依据的成就目标取向。成就目标定向是一种动机变量,是个体内心主动追求的成就取向,而不是指要达到的具体行为标准。
1 . 2 成就目标定向的分类
Dweck和Elloitt两位学者将目标定向的两种理论重命名,前者为学习目标定向,重视学习和过程,后者是成绩目标定向,即重视成绩和比较;也有研究者Ames将目标定向命名为两种,首先是掌握目标定向,即更关注怎样形成新技能,获得自我参照标准或者如何发展能力水平的掌握感,其次是成绩目标定向,相对更加关注能力和自尊,以获得别人赞赏、取得优秀成绩或超越别人等为目标。
学者尼克尔斯之后也提出了两种理论即任务定向和自我定向。任务定向注重个人完成任务并学习新的技能,而自我定向注重对自身评价,力求达到较高的能力。
NichollS总结在任务目标定向中,每个人的能力差别不大,只是完成任务的一种途径,所要注重的是是否掌握了任务,或是否提高了个体掌握任务的能力,他们更注重自我努力的程度,忽略客观环境的影响,认为只要努力就能成功。自我目标定向的个体重视自身能力的提高,他们认为人的能力具有差异性,他们尽量促使自己的能力向积极性评价靠拢而避免消极性评价,评价自身的失败与成功是以他人为标准的,而技能的掌握和发展只是一种手段。
总结来说任务目标定向和自我目标定向与自身能力水平有关。当人们是任务定向者时其参照标准是自身由能力知觉与活动类型引起的成功感觉。主要是获得洞察力,掌握所学知识和发展个人技能为目的的。即他们认为在成就情景中,必须通过个体对知识的充分理解、合作及自身的努力才能取得成功;而被认为是自我定向者时,重点主要是以社会为参照标准来判断自身的能力,其自身的超常能力更为突出。他们的主观成功是超越对手或打败对手为最终根源的。
经过较多验证性研究表明,自我定向是一种消极的、容易导致个体偏离目标定向的状态,相比自我定向而言,任务定向是一种主动的、积极的目标定向状态;它可以提高个体的认知感和能力感,在人们运动过程中对运动的持久性影响较为突出。
2 目标定向理论在体育教学中的应用研究现状
在体育教学中,如何激发学生的学习动力一直以来是众多研究的主要目标,在这一层面上,目标定向理论的研究对此提出了较为令人信服的理论依据。影响学生参与体育活动内在动力的影响因素有任务目标定向和自我目标定向,为迎合学生心理,可以在体育课堂上建立一种利于学生任务目标定向的氛围,以便使学生更容易形成目标定向。
许贵家的《目标定向理论在体育教育专业篮球专修课教学中的应用研究》中分析研究了体育专业的学生进行学习篮球选修课时,有着较强的任务目标定向,教师可以通过创设目标定向环境为学生能够主动学习与练习提供有利条件,不断加深学生对知识的理解与认识,从而提高教学效果,促进其篮球技能的练习与掌握。
高佳等人的《目标定向理论在体育教学领域的应用研究》对目标定向理论进行了较为详细的分析,主要针对其类型及本质特征进行研究,分析指出目标定向与个体的情感、动机、自我效能、性别、自尊体验等因素有关,从心理层面上进行了重要研究,旨在提高学生对体育活动的运动兴趣及教学质量。
在体育教学中,孙延林主要对动机气氛对学生的动机水平、目标定向和能力知觉的影响进行了研究。尝试在实验教学中营造两种不同的动机气氛。在设置的学习气氛中,教师为各个不同的学生制定一定难度的目标,并具有挑战性特点,在学习的过程中经常鼓励学生,遵循区别对待与因材施教原则。注重学生的运动成绩或是动作学习在一定时间内与自己相比有所进步,并予以表扬,更注重学生的努力;在成绩气氛中,教师更注重学生之间的相互比较与竞争,注重运动成绩与能力作用,经常表扬那些运动成绩突出、动作标准的学生,批评那些动作不协调的、调皮捣蛋的学生。大量的实验结果表明,在设置的学习气氛中,可以促使学生的内部动机得到提高,任务定向明确,自我定向降低,其能力知觉得到提高;而成绩气氛设置的情景下对学生内部动机水平并无影响,能力知觉下降,但却可以促使自我定向得到提升。对此,孙延林建议应当在体育课中创设学习气氛,降低成绩气氛,目的是为了更好的调动学生上体育课的兴趣。
方媛等人对强调竞争和个体间比较的动机气氛对学生产生的心理影响进行研究。研究结果表明强调竞争和人与人之间的比较会对学生产生不良的心理影响。比如降低了学生的内部动机,削弱了自我效能感,主要原因是学生对能力的知觉是以外在的标准为基础的,长时间处于这种情景目标定向中,促使学生丧失自信,导致内部动机的降低。而在目标动机气氛下,学生会以自身为参照物,更注重自身能力的提高,这对激发学生的内部动机有较大影响。
综上所述,在体育教学中,目标定向是一个人能否积极参加活动时所依据的成就目标倾向,它对学生在体育学习中的认知、情感和学习行为都会产生非常重要的影响。大量研究表明,设置任务定向的学习气氛在体育教学中对学生的学习动机和兴趣都会起到明显的促进作用。因此,教师应该注重对学生的主动性、目标任务以及评价方法三个环节的把握和掌控,注重创设任务目标定下的学习氛围,调动学生的积极主动性,了解学生兴趣,促进其内部动机的提高,提高教学效果。
3 在学生目标定向的形成与培养中体育教师应注意的问题
3 . 1 制定任务目标定向的难度要适宜
在体育教学中的任务定向的学习气氛下,根据学生自身的能力,教师设定出具有一定难度和具有挑战性的,经过一定努力能够达到目标的任务,以学生自身为标准,可以让学生在学习过程中体会到努力的成就感与快乐,从而肯定自己,对学习体育活动产生兴趣,降低自我目标与成绩目标的设定。
3 . 2 创设学生学习自主性气氛
教师主动创设有利的学习气氛,应该注重对学生的主动性、目标任务以及评价方法三个环节的把握和掌控,尽量做到了解学生,给予学生更多的选择机会和练习方法,参考学生的兴趣爱好,让学生参与到组织教学中去,促使学生的内部动机的提升,调动学生的积极主动性。
3 . 3 创设学习气氛, 降低成绩气氛
教师应当在体育课中创设学习气氛,降低成绩气氛,目的是为了更好的调动学生上体育课的兴趣。创设目标动机气氛,学生会以自身为参照物,更注重自身能力的提高,这对激发学生的内部动机有较大影响。
3 . 4 注重学生学习结果的评价方法
[关键词]SMART 目标叙写 教学目标
[中图分类号] G633.41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46058(2015)190022
一、现状:教学目标设定缺少思考,模糊且空泛
教学目标对一线教师而言都不陌生,因为每节课的教学目标制定是否精当直接关系到这节课是否具有实效性,关系到通过这节课学生是否真的学有所得。但是在日常教学中,教学目标的制定形势不容乐观,存在很多问题, 如:教学目标叙写缺少思考、模糊、空泛,或是将教学进度和内容与目标混为一谈,或是直接从教学参考书中照抄几条,缺少针对性。因此,经常会出现目标是一回事,教学中间的活动设计和课后布置的作业是另一回事的情况;语言表述上多关注教师做了什么,而忽略了学生能做到什么,或许这也是教学低效的原因之一。
教学目标的英文翻译有teaching aims, teaching goals或teaching objectives,侧重于课堂教学领域的“教”。江苏省锡山高级中学校长唐江澎提出更为细致精准的观点:“目的”的英文翻译是goal,多指一种方向和指针,“目标”的英文翻译是objective,强调目的的具体化,是可测量、可评价的。当今的课堂教学,教学预案多是设定的整体的“目的”,而非清晰具体的“目标”,所以在新课程改革大环境下,教师需要认真思考如何制定和把握教学目标,清晰指导教学活动,运用teaching objectives是表述目标叙写的一个有益尝试。
二、SMART:在限定时间内实现目标可量化,具体明确
苏州市教育科学研究院副院长、江苏省英语特级教师胡明老师在9月份江苏省高中英语教师网络培训中提出目标管理的SMART理论完全适应于设定课堂教学目标。
S是specific(明确的),即目标设定要明确清晰,让学生能准确理解。一节课45分钟,教师在制定目标的过程中会从语言知识、语言技能、情感态度、文化意识四个方面考虑,但是切不可包罗万象,要求过高,注重语言形式而忽略语言功能。教学目标应该具体、明确,让学生看得见,并能做得到,如:Students will be able to define skimming and scanning and be able to find general ideas or details by using skimming and scanning.
M是measurable(可测量的),即可以运用一定的标准衡量,凸显目标的可操作性,依此可以清晰反馈教学效果,如:Students will be able to use an attributive clause to replace the adjectives and prepositional phrases that describe a person or a thing.
A是achievable(可达到的),即通过努力目标是可以实现的,所以目标要适中,不能过低和偏高。正如杭州外国语学校副校长、浙江省特级英语特级教师夏谷明所说:“一个有效的教学目标应该是‘保底,不封顶。‘保底就是要有一个最低要求,能够让学困生有机会成功,在他们原有的基础上有所进步;‘不封顶就是要有一个开放性的要求,留给学优生一个空间,由他们自由发展。”如:About 90% of the students will be able to choose a proper relative pronoun among who, whom, whose, that, which.
R是relevant(相关的),即目标要和所学课程相关。具体而言,目标叙写时可以突出单元主题。如牛津版英语教材的各个单元以话题为核心,教学内容围绕话题来编写,所以教学目标也应该突出这个话题。例如,牛津高中英语Module 1 Unit 1围绕学校生活(school life)这个话题展开,Reading板块介绍了魏华在英国的求学生活,真实、地道、优美的语言向学生介绍了英国学生现实的学习生活。所以,本单元可以设定这样一个教学目标:Students will be able to tell the differences between the lives of Chinese and British high school students in terms of class size, courses, school activities, etc.
T是time bound (有时间限定的),即目标有时限性,在规定的时间内完成。例如by the end of this lesson, within one week, today等,如:Students will be able to find out and underline the noun clauses in the passage within 5 minutes.
事实上,SMART目标理论与江苏省锡山高级中学一直提倡的三案教学、目标叙写等相关理论与是不谋而合的;锡山高中各科教学以此为指导,突出的教学实践一直是兄弟学校研究和学习的典范。
三、课例:清晰再现SAMRT理论的实践,差异显著
在SMART理论的指导下,教学目标的设定不再拘泥于形式,而是为了促进学生的学习而展开一切教学活动,关注学生的学习。
为了提高课堂效率,关注学生的学习个性,培养学生积极主动参与知识建构的意识和习惯,我校组织了“三案教学模式下青年教师大比武”活动,以“同题异构”的形式关注真实课堂案例的评价与剖析,探索符合我校实际的三案教学模式。相同的授课内容—牛津高中英语Module1 Unit 2 Project —Growing pains,不同教师基于对三案教学的不同理解,给听课教师呈现了风格迥异、差异显著的课堂。一位教师的教学目标设定如下:
1. Review some key words and expressions in the passage.
2. Know about the meaning of adolescence and growing pains.
3. Practice students communication ability through discussion.
4. Learn how to read a report and make a report.
5. Learn to be a good observer of life.
6. Learn to establish a correct attitude towards growing pains.
从目标设定上看,目标1、2 属于语言知识方面,目标3、4属于语言技能方面,目标5、6属于情感态度方面。乍一看目标在各个方面均有涉及,但是仔细分析后发现:虽然目标2和目标6的达成度较高,但教学目标的主语不明确;而目标1、3、4的叙写上存在诸多问题。
首先,各个目标的主语都不明确,缺少SAMRT理论中的S要素(specific,明确的)。具体来说,目标1中的review是一个过程性动词,然而,教学目标应该是结果性动词,如果以此为目标则没有标准和测量的依据,是否可以考虑猜词连线或者首字母拼写等测试形式?此外,key words和key expressions具体指哪些单词?很明显,该教师没有考虑SAMRT理论中的M要素(measurable,可测量的),因为教师清楚并不意味着学生明白。事实上,在教学过程中,学生是处于被动的地位,所以教师有必要在教学目标中,明确key words和key expressions的具体内容。教学目标可修改如下:
Students will be able to use the key words (including adolescence, forbid, confused, independence, challenge) and key expressions (including go out of control, right now, fit in society, depend on, turn out) correctly in the word-filling exercises.
其次,目标3“Improve students communication ability through discussion.”是谁improve学生的交流能力呢?应该是教师,此处很明显与其他几个目标的主语不同,教师犯了主语不清的错误。同时,交流能力(communication ability)的各项微技能具体化没有被明确,学生学习也就失去了明确的方向。课文的文本形式是一篇报告式的说明文,据此目标4就提出让学生学会“make a report”实是难事。
许多教师在设定目标时,习惯于罗列一系列目标,该教师设定的 6个目标在一节课四十五分钟内都完成几乎不可能,特别是情感目标5“成为好的生活的观察者”对学生来说太抽象、难度太高。该教师没有关注SAMRT理论的A 要素(achievable,可达到的),如果再罗列出文化意识方面的要求的话,估计一周、一个月都很难完成这些目标。
另一位老师的教学目标设置如下:
After learning, the students will be able to
1. have a better understanding of what are growing pains.
2. sum up the main idea of each part.
3. have a correct attitude towards growing pains and learn to treat them properly.
4. exchange their opinions with their partners, talking about what they will do if their parents pressure them to learn to play the violin.
该教师设置了四项教学目标。从目标的内容设置来看,第一个目标实际上是培养学生通过阅读获取信息的一种能力,有了目标1的铺垫,目标2中归纳能力的达成自然是水到渠成。如果要完成这些任务,必须有词汇基础,所以词汇教学在无形中进行,是在任务的驱动下展开,只是一个简单的语言形式。目标3让学生进一步归纳文本,以上三个目标的达成均为最后一个目标的实现提供了必要的语言、材料的支撑。
从目标的设置程度来看,三个目标设置逐层深入,目标1是针对的是文本理解、语言技能层面,为目标2的达成做好铺垫;目标2则是达成目标3的基础,明确要求学生通过总结和归纳,分析篇章结构,了解文本的写作方法。目标3要求对文章主题进行归纳、总结,达成目标3也是一个语言内化的过程,为目标4的达成提供关键的语言支撑,同时引导学生要正确对待“成长的烦恼”,从而对学生进行了积极、正面的人生价值观的渗透。目标4是让学生通过讨论、思考,整合所学知识,正确处理日常生活中的“成长的烦恼”,它是本堂课的主题的提升。总之,这个案例是教学目标叙写的成功体现。
四、目标叙写:赋予课堂教学以标准和依据,构建高效课堂
新课程倡导教师积极建构基于学生发展的有效课堂,研究也表明“学生的学业成绩同课堂教学的关系是非常大的”(Classroom practices have the strongest association with student achievement)。课堂教学的重要性不言而喻,正如无锡市教研中心英语教研员马岳年老师在无锡市高三教师教学研讨会上指出:“中学英语教学的保证”是“课堂教学研究”;当前“中学英语教学的主要任务”是“课堂教学及其研究”。运用SMART理论细致叙写学习目标为教学设计指明了方向,规定了程度,对建构高效课堂、推进有效教与学尤为重要,“Smart goals will surely lead to smart class.”
[ 参 考 文 献 ]
[1]曾令格.中学英语教学评价[M].四川:四川出版集团,四川教育出版社,2008.
[2]程晓堂.英语教师课堂话语分析[M].上海: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2010.
[3]孙平华.聚焦英语教育中的教学与科研[M]. 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7.
选择题:
1.定向运动起源于 A
a)北欧地区 北美地区 南美地区 亚洲地区 2.那一年中国成为国际定联成员国 B 1991 1992 1993 1994 3.定向运动被接纳为奥林匹克体育运动项目为那一年 D
a)1998年1946年2001年1978年 4.以下哪个不是定向越野的特点 B
a)年龄限制小 场地面积很大 场地要求不高 参与性强 5.Trail Orienteering指的是哪一种定向运动 B
a)滑雪定向
轮椅定向
山地车定向
徒步定向 6.以下哪个国家不是北欧定向理事会创始国 D
a)瑞典
芬兰
挪威 捷克 7.定向竞赛的个人赛不包括下面哪一种 D
a)接力赛
速度赛 准距离赛 积分赛
8.下面哪个是香港野外定向会的英文缩写(Hong Kong Orienteering Club)A
a)HKOC OAHK OAOC COHK 9.在我国,定向运动被列为正式比赛项目是在 C
a)03年全国体育大会 03年大学生运动会 02年全国体育大会 02年大学生运动会 10.下列关于定向越野说法错误的是 D
a)场地要求不高,趣味性强。B是世界上参与人数最多的比赛。
b)C其本质特点是一项智力与体力相结合的运动。D它要求个人单独完成比赛。11.在比赛中,检查点间最合适的距离应设计在 米之间。B
a)200—500 500—1000 1000—1500 1500—2000 12.对IOF认可的定向运动项目进行分类,下列哪项不是按比赛成绩计算方法分的 D
a)单程赛 多程赛资格赛 接力赛个人赛由运动员独立完成竞赛,不包括 C速度赛 短距离赛 长距离赛 准距离赛 13.竞赛女子分组中出现错误的年龄段是 C
a)A儿童组:8 岁----11岁青年组:B16 岁----18岁 b)C成年组:19 岁----40岁老年组:D51 岁以上(含51)14.下列哪项不属于按定向运动比赛性质进行的分类 C
a)个人赛 接力赛 单程赛 团体赛 15.竞赛分组时,M成—A表示什么意思 B
a)女子成年组最难 男子成年组最难 女子成年组最易 男子成年组最易 16.女子成年组竞赛距离的最大距离是 D
a)4公里 5公里 10公里 12公里
17.地物可以帮助我们辨别分向,树木通常朝()的一侧枝叶茂盛,色泽鲜艳,树皮光滑,向()的一侧则相反。同时,朝北一侧的树干上可能生有青苔。D a)东 西 西 东 北 南 南 北 18.下列哪个不是电子打卡计时系统的组成 ???D
a)指卡 打卡器 终端管理器 读卡器
19.定向越野比赛自从 年第一次正式的定向运动比赛在斯堪的纳维亚举行 C
a)1898 1908 1919 1932 20.检查点标志是由三面标志旗连接组成。每面正方形小旗,沿对角线分开,左上为白色、右下为红色,旗的尺寸为 厘米 B
a)20*20 30*30 40*40 15*15 判断:
1.判定地貌结构,就是综合、完全的了解一定区域内地貌的相互关系和位置。2.野外活动受伤时,不应坚持“轻伤不下火线”的原则。正确
3.国际定向运动联合会将定向越野项目划分为徒步定向、滑雪定向、山地自行车定向和轮椅定向。
4.日夜交替定向竞赛的组合形式可以是:设两条路线,一条在白天进行竞赛,一条在夜间进行竞赛。5.定向运动对年龄限制小,从3岁的小孩到90岁的老人都可以参加,残疾人也可以参加。6.地图中的M-3中的M指男子组。
7.在定向越野比赛中,某些特殊的情况是可能出现的,例如:检查点被无关人员拿走或遭自然破坏;如果这些问题是出现在比赛的过程中,则应由技术委员决定处置办法。8.1995年12月,原国家体委批准成立“中国定向运动委员会”,定向运动从此作为一种体育项目在中国有了自己的组织。
9.检查卡片主要用于判定运动员的成绩。用厚纸片制成,分为主卡和副卡两部分。10.接受别人的帮助,如指路、寻找点标、使用点签者为犯规。
11.定向运动是运动员借助地形图和指北针,按规定的顺序寻找若干个标绘在地面上的地面检查点,并以最短的时间完成全赛程的体育运动。12.标定地图是现地对照地图的首要步骤。
13.定向运动找点时,为了方便可以先找4号点再找3号点。
14.当迷路时,应立即停止前进,赶快回忆刚走过的路线,迅速沿原路返回;或者登上高处辨清方向后再行进。
15.在受轻伤时,应稍做休息后返回,取消野外活动。判断题答案:
√√√√√ √××√× √√×√√
定向技术
选择题:
1.1:15000的地图,1毫米相当于
a)1.5米 15米
B
150米
D
1500米
2.竞赛地图比例尺一般不会为
a)1:5000 1:10000 1:15000 1:20000 3.下面定义中哪一个不正确答案 D a)山顶:山的最高部位叫山顶
b)山背:是指从山顶到山脚的凸起部分,很像动物的脊背 c)鞍部:是指相连梁山顶间的凹部分 d)山垄:是由数个山顶、山背、鞍部相连形成的凸棱部分 4.一般情况下,定向运动地图上不会出现
a)等高线 地名
B
比例尺 地貌符号
5.点标挂的高度一般为_厘米 D
a)50——90 60——100 70——110 80——120 6.下列对定向地图上符号的说法错误的是 B
a)水系与湿地符号用蓝色表示; b)空旷的地域用白色表示; 黄 c)地貌符号用棕色表示; d)岩石、石块符号用黑色表示。7.检查点标志的字母和数字应为什么颜色 A
a)红色
黑色 蓝色
黄色
8.定向运动地图符号,即图例符号,是一种定向专用地图的语言,这种语言全球通用。识别和理解定向运动地图符号,对于正确地使用定向运动地图是十分必要的。那么,定向运动地图中水系与湿地扶好用什么颜色表示 C
a)黄色 棕色 蓝色 紫红色 9.下列哪项不是地貌 B
a)山地 房屋 山崖 小丘 10.运动员比赛过程中打卡的顺序是 C
a)起动器-----点标打卡器------终止器-----读卡器-----清除器 b)清除器-----读卡器-----起动器-------终止器----点标打卡器 c)清除器-----起动器-----点标打卡器------终止器-----读卡器 d)读卡器-----起动器-------终止器----点标打卡器-----清除器 11.比赛的终止关闭时间为最后一批运动员出发,预计完成全赛程所需时间的 A
a)1.5倍至2倍时间3倍至4倍时间5倍至6倍时间无限制 12.下列对比例尺的说法错误的是 D a)比例尺越大,其包括的实地范围就越小 b)比例尺越大,图上显示的内容就越详细 c)比例尺越大,图上量测的精度越高 d)比例尺越大,图上两点间的实地距离越大 13.终点的竞赛路线符号用什么表示 B a)等边三角形 两个同心圆 一个圆圈 正方形 14.下列地貌起伏的判断中错误的是 D
a)利用示坡线判断:顺示坡线方向表示下坡 b)利用等高线注记判断:朝字头方向表示上坡 c)利用河流判断:沿河流方向时,向河流源表示上坡 d)利用河流判断:横向河流方向时,向河流源表示上坡 15.定向运动地图是采用 来表示地貌 A
a)等高线法 图形法文字说明 图象法 16.地图上用等高线环圈加示坡线表示的是_
a)山顶 凹地 山背 山谷 17.下列叙述中哪一个是正确的答案 A
a)河流谷地判定:延河流(谷地)方向时,向河源,上坡 b)等高线判定:朝字头方向,下坡
c)等高线判定:山背地貌隆起部分的等高线,其突出的部分总是朝上坡方向 d)山的等高线:山脚处较密,山的中上部较疏 18.在选择越野路线时,不应遵循下面哪条原则 C
a)有路不越野走高不走低 障碍最后绕 就近不就远 19.判定方向时,应遵循下面哪条原则
a)利用地物通常很容易辨别方向 b)夜晚可以凭借星星来判定方向
c)使用指北针时,不应在高压线下使用 d)判定方向时,不用使用地图
20.定向运动地图符号即图例符号,是一种定向专用地图的全球通用的语言。它有六大要素,其中不包括 C a)地貌 建筑物 地物 境界 21.地图上等高线越疏说明高度变化 B
a)越快 越慢 不变 没有实际意义 22.标准定向运动地图采用 和 地图比例尺 C
a)A1:15000 和1:1000 B 1:1500 和1:1000 b)C1:15000 和1:10000 D 1:1500 和1:10000
判断题:
1.等高距是指两个水平截面之间的截面,等高距越小等高线越多,地面表示就越详细。
错误 2.进行比赛中我们经常要估计两地点间的距离。通常有估算法,此法比较粗略;还有和直尺量读法,在地图上量得后再根据比例尺换算就可得到两点的距离。
3.竞赛检查点标志的代号为数字时,从31开始引用。
4.利用等高线注记判定地貌的起伏时,朝字头方向为上坡,朝字脚方向为下坡。5.等高距是指相邻两个水平截面之间的垂直距离。
6.检查点说明符号是定向运动地图特有的一种信息表示形式。7.检查卡是运动员通过检查点的记录载体,是运动员完成竞赛的成绩证明。正确 8.在同一幅地图上,等高线越密,表明山越高,反之则低。错误
9.判定方向我们可以通过指北针、太阳、北极星,还可以利用地物特征判定。10.定向越野地图上,等高线可以不闭合。错误
11.在同一幅地图上,等高线多,山就高,等高线少,山就低;等高线间隔密,实地坡度陡,等高线间隔稀,实地坡度缓。正确
12.路线设计应使最佳路线的总爬高量不超过其总长度的4%。正确 13.利用太阳与时表判定方向,要领是“时数折半对太阳,12指的是北方”。正确 14.利用等高线判定地貌起伏:顺示坡线方向,下坡;逆示坡线方向,上坡。
15.基本等高线用0.1毫米的黄色线表示,并按规定的等高距显示地貌的基本形状。正确
16.一条完整的检查点说明表由表头部分,检查点说明部分和表尾部分组成。17.道路、比赛路线、及与路线相关的符号,用紫色或大红色表示。
正确
18.当两人或以上攀爬山体时,相邻两人不可在同一直线上,以免误伤后者。错误
19.定向运动地图的符号与普通地图符号一样,也需要完整而详细的表示地貌、水系、建筑物、道路、植被和境界,即地图的六大要素。正确 20.等高线是实地等高线的水平投影,它能描绘出地貌的平面轮廓,不能表示出地貌的起伏。
错误
裁判法
选择题:
1.下列不属于应给予警告处罚的情况的是 B a)在出发区提前取图和抢先出发者 b)在比赛中丢失检查卡、地图、号码布 c)在比赛中妨碍裁判员正常工作 d)出发后未到终点报道者
2.下列情况被判的不是运动员成绩无效的是 D a)受到两次警告者
b)竞赛中超过组委会规定的终点关闭时间 c)未按规定读取成绩者
d)完成赛事者以任何形式向其他运动员传递赛场信息 3.下列情况中将会被取消竞赛资格的是 B a)定向越野竞赛中使用交通工具者 b)一次检录不到者 c)因各种原应退出比赛者
d)未通过全部检查点,即检查卡片上打印器图不全者 4.在比赛中,第一批运动员出发的时间,是由 a)起点裁判长决定 b)场地裁判长决定 c)总裁判长决定 d)以上都不对
5.对于裁判长的职责,以下哪个说法是错误的 D a)赛前参与竞赛场地选择、路线设计 b)直接向竞赛委员会负责 c)接受组委会、竞赛组的领导 d)竞赛时对受伤队员,进行救助。
6.在定向运动竞赛整个过程的操作技能不包括下列哪个 B a)出发点作业 使用地图的方法检查点作业终点作业
7.定向运动竞赛是以个人或团体独立完成各项竞赛任务的,所以竞赛出发是以分时出发.国际定向运动竞赛出发分时间隔为 分钟,我国定向运动竞赛出发间隔为 分钟 A a)3,2 2,2 3,3 3,4 8.日间定向竞赛中,首批运动员应在日出后_小时出发,最后一批运动员最迟应在日落前预计完成全赛程时间的_倍时间出发
A a)1,1.5 1, 2 1.5, 1
2, 1
9.对于裁判长的职责,以下哪个说法是错误的 D a)赛前参与竞赛场地选择、路线设计 b)直接向竞赛委员会负责。c)接受组委会、竞赛组的领导 d)竞赛时对受伤队员,进行救助。10.下列哪种情况要取消竞赛资格 B
a)冒名顶替参加竞赛一次检录未到未按规定读取成绩在出发区提前取图和抢先出发 11.下列哪一项不属于裁判委员会 B
a)总裁判长 教练员 副裁判长 各组裁判长 12.定向运动的比赛起点的裁判员有几名 A a)4人 5人 6人 7人
判断题:
1.仲裁委员会通常由3到5名仲裁人员组成,其做出的裁决为最终裁决。正确
2.竞赛中,在出发区提前取图和抢先出发者将给予警告。3.小组赛时,同组运动员须同时出发完成竞赛。正确 4.运动员在同一场竞赛中,可以参加其他组别的竞赛。错误
5.对于做为终点通道的地段要平坦和有足够的长度,这样才能让裁判人员与观众看清楚跑回来的选手。正确
6.在寻找过程中,打到非自己路线的检查点,但已按本组规定的路线和顺序完成竞赛不影响比赛成绩。正确
7.竞赛的起点和终点必须设在同一个地点。错误
8.裁判人员将根据违例的性质和程度,采取从降低成绩直至取消比赛资格的处罚。正确
9.在检查卡片上不按规定位置使用点签者;比赛成绩将被判为无效。正确
一、自主学习理论的内涵近些年来,随着学生自主性方面的理论研究取得丰硕成果及教学的日趋现代化,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已成为教学界许多教育工作者和研究人员的共识.国内外许多研究者从不同视角和层面对学习自主性下过定义,笔者比较赞同我国学者庞维国的观点,庞教授认为,“自主”是指“对自己学习负责的一种能力”,学生的自主学习本质上是对学习的.各方面或者学习的整个过程主动作出调节和控制,是主动、自觉、独立的学习,与之相对的是“被动学习”和“他主学习”.它具有能动性、有效性和相对独立性等特征.这种能力不是先天就有的,而是要靠后天培养[1].
作 者:杨芸 作者单位:东南大学 刊 名:教学与管理(理论版) PKU英文刊名:JOURNAL OF TEACHING AND MANAGEMENT 年,卷(期): “”(7) 分类号:H3 关键词:
小学语文教学论文-运用“学情”理论 改革作文教学人教版新课标 黎氏理论体系的实质,就是根据学生的学习实际,发展学生的智力和培养学生的能力.基于这一点,我们运用黎氏理论,改革小学作文教学,并收到很好的效果。
根据学情 制定目标
六因素单元教学法是建立在学情基础上的教学理论,所以,实验的成败关键在于学情的了解和教学方法是否符合学情。在这一理论的指导下,对我们新接的一个四年级班进行了一次调查,从兴趣方面调查的结果是,全班54人,只有2人喜欢作文,对作文感兴趣,52人不喜欢作文,害怕作文.从看图作文方面调查的结果是,能完整地写清画面内容的只有5人内容正确,但不具体的有20人,没有一个明确的中心的有10人,条理不清的有12人,写错画面的有3人,只写了两三句话的有4人。
这些情况表明,一是学生不会观察画面,抓不住画面的意境,二是观察没有一定的顺序,三是无话可写,是因为观察不细致,所以只能写出“火柴盒”似的没有开头和结尾、很不具体的短文,四是联想能力差,思路展不开,五是词语贫乏,描写不生动,枯燥无味。
从调查中,我们得到了启示,学生作文成绩的好坏直接与他们的爱好和兴趣有很大的关系.这就是说,我们语文教师在制定作文教学目标时,首先要根据儿童的心理特征,从培养学生兴趣出发,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使学生都乐于写作.然后根据学情、按照教学大纲要求制定出符合学情的教学目标,根据学情我们把学生分成优,中、差三类.对优等生要求努力做到,中心明确,具有新意,叙事完整,内容具体,详略得当,条理清晰,段落分明,前后连贯,语言生动,不写错别字.对中等生则主要要求他们做到‘中心明确,叙事完整,内容具体,有详有略,条理清楚,层次分明,语句通顺,少写错别字,对差生则主要要求他们基本做到:文章有中心,有具体内容,分段写,有条理,语句通顺,书写整洁。使每个学生都明确了自己努力的方向。
根据学情 激发兴趣
兴趣是步入创造大的台阶,有了浓厚的兴趣,学生才能入迷,思维才会积极开展,为了激发学生的写作兴趣,我们在班上开展了“优秀作文百花奖”和“最
xiaoxue.xuekeedu.com
佳小作者”的活动,通过比赛看谁写得多,写得好,优胜者了“金杯”一个,(“金杯”是.我们用硬纸板做的,上面贴有金纸,小巧玲珑)学生很感兴趣,于是,同学们为了争取获奖,写作的积极性空前高涨,写作的闸门也就打开了.同学们到处收集写作素材,注意观察事物,把收集到的素材组织整理成文,把观察到的事物记到《生活小浪花》(观察日记本)上,当那部分中差生没有材料可写的时候,我们就有意识地组织学生开展一些有趣味的游戏活动,让学生在游戏中收集写作素材.由于写作的素材多了,学生就不愁没东西可写了,这样每人每个星期至少要写两篇作文,有的写三至四篇,甚至有的优等生每天写一篇.为了把这项比赛活动开展好,我们在班上专门组织丁一个由七名写作能力较强的同学组成评委会,每个同学的习作都由评委们按照不同的作文要求认真地评定后,再由老师审阅,经审阅百分之九十 以上的作文评得很好,只是有的评委对中差生作文的标准掌握不够准确,都是用一把尺子来衡量每个同学的作文这样就不符合学情。经过几次校正后,评委们很快掌握了标准,所以 评起来就很少出现差错,这种做法实际上就是对优生的一种培养。我们把一些选材新颖,写得生动感人的文章评选出来,每星期六下午课外活动时在班上进行展描,每次播出三至五篇,把巳播的文章装订成册或推荐到全国各地的报刊杂志社去,展播时要尽可能照顾到中差生,特别是差生当他们的作文被展播了,并收集到“优秀作文集”里,他们的心里别提多高兴,觉得他也有奔头。如实验班有个叫何兵的男同学,原来最怕写作文,说起写作文他就往桌子下面钻,现在可不一样了,六一节前,他写了一篇《童年趣事》内容是“我把爸爸当马骑”的文章,评委们看了觉得很好,一是题材新颖,组织得很有条理,二是生活气息很浓,描写形象生动。这篇作文在班上展播后,我们又让他参加了(小学生报)举办的“童年趣事作文大奖赛”并获得鼓励奖,报社给他寄来了获奖证书和奖品,他高兴极了,从此作文的积极性更高了。
每个学期,我们都要从一千多篇习作中评选出五至十篇最年习作和评出五至十名最佳小作者“百花奖”.通过这些活动的开展,百分之九十五以上的学生爱上了作文。
根据学情 指导说写
对于作文中的说和写,教育家叶圣陶从宏观上对“语文”曾作过精辟的论述: “口头为语,书面为文„„”这是解释“语文”的命名之义,同时指出了“语”
xiaoxue.xuekeedu.com
和“文”的关系。“语”字在前,足以表明“语”的地位——语言是第一性的,“文”字在生,也意味着文是第二性的.在语文教学中,自然不会“舍本抓末“饮水忘源”,至少应当兼顾并重。有的人把“语”当作“小媳妇”虐待,在作文教学中,只注重书面表达,不重视口头表达,这也违背了大纲要求的,作文教学应该按从说到写的原则,实质上说和写是互相联系着的,也是辩证统一的,但又是相对独立的两个方面.说,是让学生集思广益、各抒已见,每个学生在充分感知的基础上,人人都感到有话可说,他们对文章,的谋篇布局,以及遣词造句,根据自己的体会和感受畅所欲言,个人思维的积累成了集体的闪光智慧,使作文都能达到一定的高度。写是让学生独立思考、自我完善,每个人都在静谧的气氛中思索,充分感知使他们增强了写作的信心,集体的智慧启迪他们的写作灵感.因此,在每次的作文教学中,我们都按照大纲要求,根据学情,因材施教,循循善诱。如我们在指导《我的文具盒》一文时,要求同学们认真观察自己的文具盒后,按照我们出示的五个启发提纲口述,提纲如下:
1、它的来历,2、它的特点,.
3、它的功能或用途,4、它给我带来了„„ 5,它是我的„„ 结果,中差生在说文具盒的特点时很不具体,说明学生观察不细致,同时也说明教师出的启发提纲太粗,对差生来说有一定困难,在设计启发提纲时,一定要根据中差生的具体情况设计出比较细的启发提纲,于是我们就把文具盒的特点按它的形状、颜色、结构、质地等几个方面设计出如下启发提纲:
1、文具盒总的形状——扁平的长方体,还是较厚的长方体?长度、宽度、高度大致是多少?
2、文具盒的质地——塑料的、还是铁皮的?塑料是软性还 是硬性的?
3、文具盒的表面——什么颜色?印着什么图案?
4、文具盒里面——分几格?每格放些什么文具? 这样的提纲对中差生起了很重要的作用,所以说写起来就非常具体了。在说写文具盒的用途时,那部分优等生说得也较平淡,不够生动。作为优生应该是高标准、严要求,为了提高他们的写作技巧,我们启发他们采用拟人手法来说写.经过开导,有不少优生说写得很生动,很形象,其中有位同学这样说道:我的文具盒不但外形美观、大方、而且是一个“好管家”。每当小主人要写作业
xiaoxue.xuekeedu.com
时,它立即敞开大门,命令钢笔执行任务,当主人不细心把字写错了,它又马上派橡皮擦去扫除障碍„„它巳伴随我四年了,但从来没有丢失一样文具„„虽然话语不多,但是富有童话色彩,从而培养了学生的想象力,实践告诉我们:只要根据学情,恰当启发,能够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根据学情 引导议改
关键词:“结构—定向”,跳远教学
一、前言
传统的体育教育体制中, 跳远教学一般是以单项动作的难易程度为依据, 从简至繁分项进行。这种传统的教学顺序原则上是正确的, 但从跳远教学整体最优化方面来看仍缺少对跳远动作结构、项目联系及理论学习关系的思考。本研究将“结构—定向”教学理论引入体育院系跳远课的教学当中, 并结合现代教育信息技术、跳远教学理论与方法等多方面的研究成果, 采用理论研究与实验研究相结合的途径, 探讨跳远普修课教学的新方法。
二、研究对象与方法
1、研究对象
本文主要以东北师范大学人文学院2010级本科生为研究对象, 实验班和对照班各30人。
2、研究方法
本文主要采用文献资料法、问卷调查法、数理统计法、专家访谈法和实验法。
三、结果与分析
1、“结构-定向”教学理论应用于跳远教学中对学生达标成绩的影响
试验后实验班和对照班跳远成绩有明显差异, 见从表4。试验班跳远成绩显著好于对照班。
注:*:p<0.05**:p<0.01
从表1可以看出, 60名同学在实验前后进行了跳远成绩测试, 实验班前测值与对照班前测值进行比较, t值为1.656, t0.05/2 (58) =2.002, t<t0.05/2 (58) , 即P>0.05。所以差异无显著性意义, 也就是说两个班在实验前, 跳远成绩能力差异没有显著性意义。
在实验后, 对实验班和对照班的跳远成绩进行比较, 以探讨两者差异变化的意义, 测得t值为3.483, 大于2.662, 说明这种差异的变化具有高度显著性意义。结果表明在跳远教学中运用“结构—定向”理论进行教学有利于提高学生专项成绩, 且比传统教学有着更好的教学效果。
2、“结构-定向”教学理论应用于跳远教学中对学生理论成绩的影响
专业理论知识的学习也是体育教学活动的重要内容之一。理论知识是动作技能学习的基础, 对动作技能有着较强的指导意义, 学生通过理论知识的学习, 可以更好的掌握动作技能, 更好的运用技战术水平, 也是学生教学能力培养的基础。因此, 我们在实验后对学生的理论知识水平进行了测试。
3、实验后对实验班学生进行问卷调查的结果与分析
从表2的统计数字来看, 认为该教学模式对于学生教学能力、创新能力和非智力因素水平三个维度有提高的分别为91.9%、85.5%和88.6%。从问卷结果显示, 学生对“结构-定向”教学模式给予了肯定的态度, 在学习的过程中学生在获得知识的同时, 综合能力也得到了提升。
4、关于“结构-定向”教学模式的讨论
(1) 跳远的“结构-定向”教学模式的教学效果明显优于传统教学
一种新的教学理论或方法的提出, 必须经过实践的检验才可应用, 而教学实验就是一种最直接最常用的检验方法。本文通过技术水平评定测试、理论知识测试和达标能力测试三种检验手段进行检验。
(2) “结构-定向”教学思想注重有针对性的设计教学目标, 并以此来确定对教材的选择和编排通过对跳远操作的心理结构进行分析和探讨, 确定了一个完整的跳远结构包括助跑、起跳、腾空和落地四个阶段, 各阶段间有着紧密的联系, 这些都有助于教学朝着目标预期方向发展, 加速心理结构的构建。
四、结论与建议
1、结论
(1) “结构-定向”跳远教学模式的构建, 跳远基本技术结构化与定向化教学是可行的, 且效果明显优于传统教学模式。
(2) 在跳远“结构-定向”教学过程中引入了合作学习、小组学习等学习方法, 更有利于学习主体积极性的发挥, 特别是对于中等和中等偏下的学生提升空间较大。
(3) “结构-定向”教学模式确定了学生“为教而学”的教学目标, 提高了学生的心理认知和目标层次, 有利于学生对知识的深层次理解, 融会贯通, 所形成的能力最有长期性和稳定性特点。
2、建议
(1) “结构-定向”教学模式对教师自身的综合素质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教师应不断加强自身学习, 掌握先进的教学思想、教学理论和体育教学方法手段。
(2) “结构-定向”教学模式的应用不可片面地否定传统教学方法, “结构-定向”教是在传统的教学方法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 它是传统教学方法的有益补充, 只是为提高教学效果提供了一条有效途径, 而非唯一途径。
参考文献
[1]冯忠良.结构-定向教学的理论与实践[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 1992:2.
[2]林赤水.“定向-模仿-整合-熟练”教学模式在排球技术动作教学中的应用[J].鸡西大学学报, 2007, 7 (5) :22-23.
[3]康利则等.体院田径课程“结构—定向”教学模式的实验研究[J].西安体育学院学报, 1999, 16 (2) :60.
[4]汤小康, 王美逸.“结构—定向”理论在背越式跳高技术教学中的应用[J].解放军体育学院学报, 2002, 21 (1) :83-85.
[5]鱼得海.背越式跳高的结构—定向教学应用研究[J].西安体育学院学报, 2003, 3:94-96.
[6]吴洁.结构定向教学理论与径赛项目的整体教学构想[J].西安体育学院学报, 2003, 3:79-81.
[7]吕青.结构-定向理论在跨栏技术教学中的实验研究[J].首都体育学院学报, 2003, 15 (2) :70-72.
[8]劳毅, 王保成.“结构-定向”理论在标枪技术教学中应用的试验研究[J].天津体育学院学报, 2007, 22 (4) :364-366.
小学阶段的学生正处于性格发展的重要阶段,学生的智能核心各不相同。应用多元智能理论,可使教学更加个性化,有利于学生的个性培养。近年来,随着教育制度的改革,多元智能理论应用范围越来越广,有研究发现,应用多元智能理论进行小学英语教学,可有效提高教学效果。
二、小学英语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很多教师为了提高学生的英语成绩,并未按照学生的接受能力采取相应的教学方式,一味地追求教学成果,使学生处于被动地位,影响了学生的健康发展。小学阶段处于教育的初级阶段,因此,很多地区对于小学教育缺乏重视,师资不足是小学教育普遍存在的问题。部分小学的专职教师分配不足,教师的专业水平低下,少数英语教师并不具备专业教学资格,有的甚至只有中专毕业水平,只是学校临时聘请的代课教师。很多小学英语教师的教学水平和专业能力低下,难以满足现代化教学需求。因此应创新小学英语教学模式,提高教学效果。
三、采用个性化教学方式
由于受到传统教学观念的影响,很多教师在教学时,采取传统教学模式,课堂教学中采用讲授式教学方式,机械地重复教学活动,教学内容枯燥乏味。学生在这样的环境下,只会死记硬背,采用单一的学习方式学习,成绩难以提高,导致很多学生对英语学习丧失兴趣,甚至放弃英语学习。在小学英语教学过程中,应采用多元化的教学方式,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进行个性化教学,为学生创造良好的学习环境,营造良好的学习氛围。如,在学习train、jeep、bike、taxi、car、bus等单词时,由于这几个单词词义较为相近,分别代表不同的交通工具,小学生掌握难度较大,教师可通过简笔画划分两者之间的区别,帮助学生区别单词,提高学生单词能力。
四、采用多元化教学方式
在进行英语教学前,教师可以根据教学内容,设置一些游戏,如英语单词对答游戏,可以请两名学生走上讲台,一名在黑板上写下中文,写下苹果时,另一名写出对应的英语单词apple,写下香蕉时,应写出banana,轮流对答,如此一来,不仅可以提高学生的单词能力,也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欲望,使学生主动参与到英语学习活动中。或在上课时,通过英语单词暗示学生这节课的学习任务,让学生猜测接下来的学习内容,让学生从良好的学习氛围中开始学习,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
五、提高学生的语言智能
语言智能水平指的是学生的语言掌握能力及实践能力,包括学生的英语读写能力、英语听说能力、智力以及语言应用能力。由于汉语与英语的词义结构及语素差异,词语概念也不一致,两种语言所代表的文化内涵不一样,应使学生充分认识英语词汇所代表的社会含义和文化意义,认识英语词汇的概念。例如:black译为黑色,tea译为茶,按照汉语语言结构,有学生会认为black tea指的是黑茶,而正确的翻译应该是红茶。英语教学的目的在于提高学生的英语水平,让学生在生活中充分发挥英语能力,利用英语表达自己的思想,进行英语交流,因此,教师可以在教学中加入演讲、用英文讲故事等环节,进一步提高学生对英语语音、语调以及乐律节奏等的掌握程度,从而提高学生的语言智能水平。
六、提高学生的思维智能
思维智能主要表现在推理与归纳方面。只有培养学生良好的思维习惯,才能提高学生的思维智能能力,使学生形成紧密精确的语言体系。如,在学生学习音标时,教师可以要求学生进行口语练习,引导学生进行思考和探索,通过口语练习提高学生的英语发音水平。如,根据单元音、双元音、清辅音、浊辅音来排列音阶,并要求学生按顺序朗读音阶,朗读结束后再找出因素相同的字母或组合,增加学生的学习乐趣,培养学生的逻辑能力和思维能力。
七、提高学生的交流智能
交流智能指的是学生的交往能力和交流能力。提高学生的交流智能能力,有利于促进学生的心身发展,可以帮助学生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现代化教育不仅重视学生的基础知识能力,更加重视学生的综合素质,因此,应在小学英语教学过程中,对学生实施素质教育,促进学生各项能力的发展。另外,教师还应鼓励学生多交流,采用英语进行日常对话,了解学生的英语水平,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进行学习指导,从而提高学生的英语成绩。
所谓“模糊”,指的是客观事物(包括人们的思维与语言)的不稳定、不确定、不清晰。通常,人们的认知就有一定的模糊性。学生的学习亦然。学生的学习对象,既有精确的一面,也有模糊的一面。在一定的条件下,学生能够大致地把握住学习的对象,如果他们学会对材料的“模糊处理”,就能够更加快速而有效地抓住事物的本质,从整体上、宏观上认识事物。
从创新作文教学的特点来说,作文本身就是一种模糊集合,充满着大量反映事物的模糊性语言。如果教师利用模糊语言在作文中的功能去引导学生作文,不失为提高学生作文水平的一种卓有成效的途径。
几年来,笔者借鉴模糊理论改进作文教法,指导作文学法,在调动学生作文兴趣、开发学生创新思维与加快学生学习节奏等方面,取得了初步成果。
讲述模糊语言的功能调动学生作文的兴趣
在作文教学中,经常利用阅读教学的范文课,或者作文知识专题课,向学生讲述模糊语言在作文中的功能,可以大大调动学生作文的兴趣。
一、描写人物肖像方面
《林教头风雪山神庙》中,李小二向林冲介绍“东京来的尴尬人”,作者是这样描写的:“五短身材,白净面皮,没甚髭须,约三十余岁。”句中“五短”、“白净”、“没甚”与“约”、“余”,都是一种模糊语言。我先让学生试把这些模糊词改写为精确语言,精确到最大限度。一位学生这样写道:
身高5尺1寸5分,腰围2尺2寸5分,体重119斤12两5钱。脸皮白得像雪一般。嘴上面的胡子有69根,下面的须有92根。年纪34岁1个月零8天。
这段文字够精确的了。但这些精确语言,并未能起到模糊语言所起的作用。因为,人在外貌上的差异是不能从体重几两几钱之差或者几月几天之异去区别的。假设李小二用改写的文字去向林冲介绍,可以肯定,林冲是不可能一下子判断出那人是谁的。而原著那段文字,却使林冲一听便不假思索地脱口而出:“这正是陆虞侯……”作者在描写人物肖像时,只抓住人物的基本特征,用模糊语言作了大体的勾勒,通过李小二之口说出来,反而起到了准确的表达作用。
抓住这个范例,我再让学生在课后去从报刊上找一找征婚广告,从荧屏上或街头墙上看一看寻人启事或者通缉令之类对人物外貌的介绍,特别是从文学作品中去欣赏作家对人物肖像的模糊描写。这样,大大地诱发了学生的兴趣。
二、表现人物性格方面
《祝福》中,祥林嫂问“我”:“一个人死了之后,究竟有没有魂灵?”“我”先是答“也许有罢”,接着说“然而也未必”,继而讲“究竟有没有魂灵,我也说不清”,也都是一种模糊语言。既未肯定有,也未肯定无。这就恰好地表现“我”同情祥林嫂的疾苦的一种善良的性格。因为“我”考虑到,祥林嫂此时的心情是极其痛苦的:“希望其有,又希望其无”。“我”也明明知道,不管回答“有”还是“无”,都不能解除她的痛苦,为了“不增添末路的人的苦恼”,才借助模糊语言作了上述前后自相矛盾的回答。这种回答,正是人物矛盾心理的真情流露,也是人物性格的合格表现。
诸如此类能够表现人物性格的模糊语言,课内外的文学作品中不胜枚举。引导学生认真地在阅读中去发现与欣赏,他们对作文的兴趣也就油然而生了。
三、刻画人物心理方面
《狂人日记》中,作者叙写何医生给狂人看病,对狂人说:“静静地养几天,就好了。”然后对狂人的大哥说:“赶紧吃。”本来,这两句话的语义是明确的,“养”是养病,“吃”是吃药;但狂人却理解为,“养”是要他养肥身体,以便供他们吃,“吃”是大哥和何医生要合伙吃他。作者故意创造这种模糊的语义,形象地刻画了狂病者的心理状态,旨在揭露封建制度与孔孟之道“吃人”的本质。
在一次“怎样刻画人物心理活动”的作文知识专题课中,我以此为例,指导学生利用模糊语言去刻画人物心理活动,不仅萌发了学生作文的兴趣,而且使学生在习作中有着超水平的发挥。
四、推动情节发展方面
《阿Q正传》中,有两段阿Q受审的对话。第一段,光头的老头子要阿Q从实招来,阿Q断断续续地说:“我本来要……来投……”投什么呢?阿Q本意是说投革命党,但作者故意让阿Q不说下去,造成语义的模糊性,以致老头子认为他是说要来投案自首,便问他:“为什么不来呢?”阿Q回答说:“假洋鬼子不准我!”老头子火了,斥责他:“胡说!”这就是用模糊语言推动审问情节的发展。第二段,老头子问阿Q:“你还有什么话说么?”这句话的本意是问阿Q是否要申诉或辩解,可是阿Q理解为一般的说话,便说:“没有。”结果,老头子据此判定他的罪行,送他上了断头台。这同样是用语义的模糊性造成阿Q在答非所问的情况下被判死刑,使故事情节得到发展。
据此,我让学写一则生活中的小故事,仿写一段对话,试用模糊语言造成语言的歧义,以推动故事情节戏剧性地发展,激发了学生作文的兴趣。仿写效果甚为良好。
五、描摹自然景物方面
《绿》中,作者对梅雨潭有一段极为精彩的描写,作者用了一连串生动而形象的比喻,从不同的角度形容梅雨潭的绿;又用比较法突出梅雨潭的绿明暗适度、浓淡相宜,真是绿得恰到好处,把作者倾慕、欢愉、神往的感情融会于一片绿色之中,其笔调是热烈而明快的。尤其值得欣赏的是,作者用了一系列如“离合”、“仿佛”、“宛然”、“似乎”、“大约”等模糊词,把一幅既有奇异、可爱、湿润、柔和的醉人的美感,又有扑朔迷离、神奇朦胧的美感的梅雨潭图景,生动地呈现在读者面前。
课后,我组织学生举行一次秋游。让学生仿用明快热烈的笔触,描摹新时期的秀水青山,同时学习借助模糊语言点染出富有朦胧美感的湖光山色,取得喜人的收获。
六、构筑作品意境方面
《江南逢李龟年》中,“落花时节又逢君”一句,给读者提供了一个模糊信息,抓住“落花时节”这个信息,去展开想象,可以推想出作者在诗中所构筑的情境:李龟年当年出入达官贵人府中,表现出惊人的歌唱技艺;后来在兵荒马乱中逃离长安,流落江南,饱经沧桑;当初,杜甫于李龟年在京城交往,多次听过他的歌唱,并给他赠诗;现在,两人又在潭州偶然相遇,故友重逢,即兴赋诗;等等。在另一次作文知识专题课中,我以《诗歌的模糊美》为题,援引这首诗的意境后,列举了诸如“黄河之水天上来”、“白发三千丈”等诗句,让学生用审美体验的方式模糊地对待它们的模糊美意象,以求真切而清晰地感受到作品所构成的意境美,也引起学生对诗歌习作的极大兴趣。
运用模糊理论改进教法开发学生作文创新思维
调动学生作文兴趣之后,教师必须运用模糊理论改进教法,去开发学生的新思维。我是这样做的:
一、提供模糊信息,活跃学生想象。
模糊理论告诉我们,人们大脑中的概念大都是模糊概念。根据这些概念,人们完全有能力对事物做出想象、推理,并且有效地传递乃至加工各种复杂的信息,进一步认识事物并做出判断。在作文教学中,我据此而经常给学生提供模糊信息,让学生在作文中活跃想象。比如,从报纸上发表的新闻通讯中,提供一个素材,要他们写出几个不同的开头,或者几个不同的结尾;中间的叙写,也要有不同的布局谋篇,或者选取不同的详略侧重面;等等。又如,教了《项链》后,我向学生提供两个模糊信息:①佛来思节夫人告诉路瓦栽夫人那条借给她的项链是赝品后,主动把赔偿的项链归还了她;②佛来思节夫人虽然告诉路瓦栽夫人那条借给她的项链是赝品,却不愿意把赔偿的项链归还她。然后要学生根据这两个信息,分别写出续篇。文题一经提出,引起学生强烈反响,立即怀着极大的兴趣与激情,投入具有高度想象力的创作活动之中。写出的续篇,形形色色,异彩纷呈。
二、设计求知方程,开拓学生思路。
模糊理论启示我们:“欲求精确,必须严格;欲求严格,必须复杂,而当复杂性增大到一定限度时,复杂性与精确性就会互相排斥。”这是模糊理论的一大特征,即不相容原理。也就是说,精确性与复杂性是不相容的。从作文教学的角度来说,教师给学生设计的作文求知方程愈复杂、愈模糊,学生所获得的结论就会愈精确、愈清晰。
中学生作文,最怕写议论文。其主要症结之一便是打不开思路。叶圣陶说:“作者思有路,遵路识斯真。”指导学生写议论文,在为他们设计求知方程时,便要在开拓其作文思路方面下功夫。比如,教《失街亭》时,我提出一问:“丢失街亭,罪责谁负?”学生争论,个执己见:或曰罪在马谡,狂妄自大,理该受斩;或曰责在孔明,知人不明,误了大事;或曰马谡有罪,孔明有责,应该各打五十大板。我认为这正是借助不相容原理开拓学生作文思路之良机,便在此基础上设计学生求解方程,让他们分别从马谡、孔明、赵云、王平四个人物的行为表现,取其一点,抽象出一个议论观点,拟好一篇小评论的论题。结果,涌现出不少较好的文题。写马谡的有《狂妄自大,咎由自取》、《一个教条主义者的典型》、《岂能只看一时一事》、《马谡功过辨》、《我为马谡伸冤叫屈》;写孔明的有《好一个临危不乱的大将风度》、《执法如山赞》、《智者千虑,必有一失》、《知人不明,罪责难逃》《杀一将而辞己咎不可取》;写赵云的有《正确对待表扬与奖赏》、《可贵的先忧后乐精神》;写王平的有《应该有这股子进谏的勇气》、《谏而未果,等于不谏》;等等。再把这些论题反馈到学生中去,互相启发,进一步开拓了大家的思路,使这次议论文习作取得了可喜的效果。
三、完善智能网络,发展学生思维。
模糊理论还提示我们:“现实生活中面临的大量决策问题,都具有不同程度的模糊性,而取大小原则──即利取最大,害取最小──是模糊决策方法的灵魂。”在作文教学的过程中,我们经常构思出这样那样的教改实验方案,哪种方案是上策呢?根据模糊理论的方法,取其利最大而害最小的便是最佳方案。
那么,什么是作文教学的利最大而害最小的最佳方案呢?概括起来说,就是完善学生智能网络,发展学生作文思维。就整个语文教学而言,是编织一个“15字经”的智能网络,即:字、词、句、段、篇,语、修、逻、文、书,听、说、读、写、思。就作文教学而言,便是编织一个“8字经”的智能网络,即:审(题)、立(意)、选(材)、组(材)、遣(词)、造(句)、布(局)、谋(篇)。
怎样完善智能网络,发展学生作文思维呢?不同文体又有不同的实验方案。以高中第一册第二单元为例,这是一组复杂记叙文。首先,在阅读教学中,我让学生明确复杂记叙文一般的基本要求。其次,根据本单元四篇课文各自的特色分别确定其教学重点。再次,让学生就所学知识的综合运用,去独立分析一篇课外读物。最后,让学生投入复杂记叙文的作文:一是以《一个农民企业家的成长》为题书面作文,要求选取一些有意义的小事去表现人物,综合运用各种人物描写,并学习运用叙、描、抒、议相结合的表达方法;一是以《非典无情人有情》为题口头作文,要求用耳闻目睹的事实,较有条理地讲述在抗非典中一个比较复杂的事件。
运用模糊理论指导学法加快学生作文学习节奏
在学生的作文知识领域里,已经形成一个比较完整的智能网络,但有一些学生的作文能力仍然不见明显的提高,究其原因,大抵是教师教法的改进与对学生学法的指导未能取得和谐统一的`结果。为此,我运用模糊理论求索出一些作文学法的途径,加快了学生作文学习的节奏。
一是语言感受法。
这是通常所说的“语感训练”。“语感”具有一定的模糊性。夏丐尊先生曾对此作过生动而深刻的描述:
在语感敏锐的人的心里,“赤”不但只解作红色,“夜”不但只解作“昼”的反对吧。“田园”不但只解作种菜的地方,“春雨”不但只解作春天的雨吧。见了“新绿”二字,就会感到希望焕然而造化之工,少年气概等等说不尽的情趣。见了“落叶”二字,就会感到无常、寂寥等等说不尽的诗味吧。真的生活在此,真的文学在此。
本乎此,我让学生在读写过程中进行多种多样的语感训练,诸如选词填空、联系语境释词义、对比分析解词义;调整句序、察句式、辨语气、联系语境释句意、对比分析解句意;体会文句的修辞义、暗示义、言外之意;体会整段语意、想象整体意境、抄摘精彩语句;等等。从而形成一个语感训练的序列,循序渐进地提高他们的语感能力。
二是入境探胜法。
所谓“入境”,就是让学生进入语言蕴含的意境。叶圣陶说过:“作者胸有境,入境始于亲。”《荷塘月色》中有这样一句:“叶子和花仿佛在牛乳中洗过一般,又像笼着轻纱的梦。”一个“笼”字,把“叶子和花”与“梦”之间作了极为出色的沟通,写绝了月色下的“叶子和花”的空灵。如果学生能充分地品味这个“笼”的运用,就能进入句子中所想象与比喻的情境,从而领悟“笼”字传神的妙用。试把“笼”改为“笼罩”,就失去一种空松、朦胧的立体感,失去一种轻柔、缥缈的梦幻感,亦即失去一种梦幻美感。
所谓“探胜”就是探索形成这种语言情境中带规律性的语言原因。正如叶圣陶所说“贵能令反三,触处自引申。”《百合花》中有这样一句:“两人闷坐了一会,他开始抬头看看天,可掉过头来扫了我一眼。”这一个“扫”字,是一种微妙有趣的眼神描写。原来,小通讯员面对坐下不走的女文工团员,心里一直想着前方的打仗,急着要赶到包扎所去,他又不习惯于与女性交往,既不敢正面看她,更不敢与她说话,只好壮着胆子,用目光极快地接触一下,又马上极快地移开。“扫”便把这种情境十分传神地描写了出来。
如果学生在作文学习中能联系语境去揣摩、领悟,是不难从上述二例中获得炼字炼句之功力的。诚然,这种方法也带有一定的模糊性,有时学生在理解上也似乎会模糊些,但是,只要他们掌握了它,就能从模糊中学得更精确、更细微。
三是缘景设画法。
【小学体育教学中目标定向理论的运用论文】推荐阅读:
小学科学课论文:浅析小学科学课堂教学中激励教学的运用10-24
合作探究式学习在小学科学教学中的运用论文10-29
语言法在体育教学中的运用学科论文11-21
小学体育教学中情感教育论文09-13
在小学体育教学中帮助学生克服心理阴影论文09-07
信息技术在小学美术教学中的运用10-21
小学数学教学中参与式教学法的运用11-13
“体验式”学习在小学英语教学中的运用09-26
儿歌在小学语文低年级教学中的运用11-05
信息技术在小学数学教学运用中的反思12-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