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段式教学法在大学体育教学的应用论文

2024-06-16 版权声明 我要投稿

四段式教学法在大学体育教学的应用论文(精选12篇)

四段式教学法在大学体育教学的应用论文 篇1

关键词:四段式教学法;大学体育;体育教学

如何提高学生体育意识,激发体育兴趣,培养学生体育锻炼的习惯是大学体育教师在教学中应该思考的问题。本文四段式教学法借鉴了王庭槐(2017)的激越四段式,他提出以“导学—自主学习—互动激发—超越”为要素的激越四段式教学法,即以学生为中心,以老师为主导,以团队协作为基础,从激发学生自主学习的内动,到有针对性地成果分享反馈,最终完成自我超越的教学模式[1]。导学即教师精讲,就是教师选择经过提炼整合后的教材精华部分加以解释、论述和说明,或对某一知识的重点和难点着重进行阐述,目的在于让学生直接抓住知识要点,解放更多的时间应用在运用阶段。学生自主学习是一种主动的、有目标的学习,是指学生根据教师布置的任务,在老师的引导下主动明确学习目标和任务、选择适合自我的学习方法、监控自我的学习过程、评价自己的学习效果的过程。自主学习是学生主体自主性充分实现的一种学习活动。互动激发阶段是指学生为完成教学任务组成团队进行学习的方式,可以以讨论、实践等形式进行,目的在于形成民主、轻松的学习氛围,提高学生的学习参与度,建立良好的团队精神。超越即学生的自我超越,学生体验到通过努力完成任务,在完成任务的过程中进步、升华并获得成就感。四段式教学法有利于培养和提高学生的自主学习、团队学习、研究性学习的能力。四段式教学法是在教师精讲的基础上,把更多的时间交给学生,让学生依靠团队的力量解决问题。大学体育课是以学生实践为主的课程,教师在教会学生体育技能的基础上,学生通过不断练习掌握某一体育技能。由此可见,四段式教学法在大学体育教学中运用是切实可行的。

1大学体育教学中如何运用四段式教学法

1.1大学体育选项课运用四段式教学法

大学体育教学,很多学校采用选项课的形式,即学生根据自己喜欢的项目进行选课,参与到自己喜欢的项目教学中去。以体育舞蹈的华尔兹教学为例,教师在教授左足并换步、右转步、右旋转步、左转步、左转前进、左转后退、扫步、追步、外侧右转、踌躇换步等基本舞步后,把学生分成几个小组,给每个小组布置的任务是,利用学过的5个基本舞步,串联成一个动作串,并请各小组成员进行展示。在这些基本动作组合的过程中,小组成员必须要考虑动作衔接的科学性、连贯性、优美性和可操作性,在讨论和设计过程中,小组成员要进行讨论、实践,并运用发散性思维完成任务。教师可以在各小组编排动作串的时候给予一定的指导,以保证各组顺利完成任务。最终,教师根据各组编排的动作质量和演示的效果,给各小组评分。四段式教学法可以运用到各种球类项目、体育舞蹈、健美操、武术、瑜伽、拓展训练等很多体育课教学中。

1.2身体素质训练课运用四段式教学法

在身体素质教学中,也可以运用四段式教学法。教师在介绍锻炼原则和注意事项后,可以把全班同学分成若干组,每一组负责一个锻炼主题,例如有的组的任务是锻炼上肢力量,有的组的任务是锻炼下肢力量,有的组是锻炼腹肌力量,有的组是锻炼背肌力量。领到任务后,每组成员课后收集资料,查找锻炼方法,并经过实践来确定每种锻炼方法重复的次数和组数。各小组准备好后,教师安排一堂课,请各小组成员组织全班同学进行实践,教师根据各小组选取动作的合理性、重复数量的科学性以及组织练习的表现就行评分。

2体育课运用四段式教学法的效果

2.1四段式教学法有利于激发学生的体育兴趣

传统体育教学模式教学法比较单一,主要由教师统一讲解示范动作要领,再组织学生进行统一练习,形式比较单调,而且学生从小学、中学到大学一直接受传统体育教学,已经对体育课的三部分:准备活动、基本部分和结束部分耳熟能详,毫无新鲜感可言。因此,学生对体育技能的学习和练习也缺乏积极性。四段式教学法的运用,打破常规的教学,使学生变被动为主动,由一个聆听者、被组织者转变为一个组织者,学生必须主动查找资料、主动学习和实践,才能完成教师布置的任务,为下一步的小组展示做好准备。四段式教学的小组学习阶段是一个激发学生体育兴趣的最佳阶段,学生间通过讨论、实践等形式把小组成员的想法汇集起来,取其精华,这一阶段小组成员的想法相互碰撞、相互影响,使得每个学生都对实践自己的想法跃跃欲试,在体育实践中得到肯定,这种成就感会极大地激发学生的体育兴趣。在小组展示阶段,整个团队也会扬长避短,根据每个成员的特点安排展示任务,使每个成员都能展示到自己的特长,在展示中收获自信,运动中自信感的建立,是激发学生体育兴趣的最有利因素。

2.2四段式教学法有利于提高学生的体育参与度

课堂教学是师生共同参与的多边活动,老师“教”是为了学生“学”。让每个学生都参与到体育锻炼中来,让具有不同体育基础的学生在一个学期时间内都能有所收获。“好的更好,差的不差”是每个体育教师的共同心愿。四段式教学过程中,学生形成学习小组,依靠集体的力量来完成任务,这样就增强了“体育差生”的信心,在团队成员的带动和鼓励下,使“体育差生”也敢于参与体育活动,敢于展示自己。小组中“体育骨干”在帮助“体育差生”的过程中,收获到成就感。“体育差生”的自信心与“体育骨干”的成就感相互影响,形成良性循环,有利于提高整个小组成员的体育参与度。

2.3四段式教学法有利于培养学生自主锻炼的能力与习惯

体育锻炼对健康的良性影响是一个长期的过程,因此体育习惯是促进健康的有力保障。大学阶段,体育课通常一周只有一次,并且只在一年级、二年级阶段开设,这个体育活动量并不能满足人体健康的需求,必须使学生具备自我锻炼的能力和自我锻炼的习惯。四段式教学法的运用,不仅使学生在体育课上有一定的运动量,还需要小组成员利用课后的时间进行商讨和锻炼,为小组展示做预先的演练,这个过程从一定程度上增加了学生的运动量。学生在自我学习和锻炼的过程中,结合自身的感受,使每个学生产生不同的身体体验,小组交流中,个人的想法和体验在团队中得到肯定,使个体学生产生成就感,以巩固学生体育锻炼的习惯。

3结语

四段式教学法能够激发学生的参与热情,提高学生在教学中的互动程度,有助于培养学生的发散思维和创新能力,因此,在大学体育教学中运用四段式教学法,有利于大学体育教学目标的达成。

参考文献:

四段式教学法在大学体育教学的应用论文 篇2

一、四段式教学法的概念

四段式教学法首先把教学内容分为很多的小单元, 每一个小单元都是一次可以学完的, 只有当一个小单元被学生理解和掌握以后, 才能进入下一个单元。一般分为:讲解、示范、模仿、练习四个阶段, 以示范———模仿为核心, 而每个阶段都有不同的侧重点, 四个阶段环环相扣, 共同构成一个完整的有机体。

二、四段式教学法的实施步骤

1. 第一阶段:讲解

教师针对学生讲授并提出教学目标, 其目的是让学生了解所要进行的技能活动, 并产生浓厚的学习兴趣。此阶段又可细分为:

(1) 师生交流与沟通。

教师在接触学生时, 要利用时间进行交谈, 了解学生的兴趣、爱好、特长以及知识水平和能力水平等。对已经熟悉的学生则可以谈一些共同关心的话题, 或者共同复习一下已学过的内容。而交谈的目的是为了消除陌生感, 摆脱拘谨状态, 帮学生创造一个轻松、愉快的学习环境, 并引导他们树立学习信心, 明确学习目的。

(2) 说明和描述技能活动。

教师向学生介绍本次培训课题的内容、计划安排等, 要求要简单、清晰、重点突出。

(3) 提出明确的学习目标。

这个学习目标是使学生经过培训后, 技能可以达到的程度, 便于学生能自我评价。这个学习目标不能太高, 也不能太低, 是要经过一定的培训和努力即可达到的目标。而且这个学习目标是可以客观检查的。

(4) 教学准备。

所有本节培训所需的工量具、材料、工位、设备以及教具, 都要在授课前准备好。

(5) 讲授新知识、新技术、新工艺。

复习已学过的知识, 保持知识的连续性, 检查已学知识并讲授本节新知识。

2. 第二阶段:示范

教师围绕“做什么———怎样做———为什么”边示范边讲解, 其目的是让学生对一项操作技能的全过程有所了解, 并在脑海中留下印象。对一些复杂的、难掌握的技能, 教师要放慢演示速度, 使学生在理解的基础上把握住操作的重点, 并要边讲边示范。除此之外, 教师要给学生留充分的思考、提问的机会, 让学生动脑去想、动手去做, 并提出相应的大家都容易出现的问题, 使他们养成好的学习习惯。在讲解操作时, 教师要注意示范易发生的事故和防止方法, 使学生更易于集中精力, 以免在今后的实际工作中出现无法挽回的问题。此阶段又可细分为:

(1) 教师正确示范动作全过程并讲解。

这样, 能使学员对全过程有一个初步完整的印象。

(2) 分解示范动作并解释。

教师示范和讲解每个分解动作及要领, 使学员对每个环节有所了解和领会, 并告诉学员应该怎样做, 为什么这样做。

(3) 不正确示范。

主要是使学员对不规范、不正确的动作与方法有所了解, 以防止出现类似错误。

(4) 结束性示范并小结。

教师对整个操作动作进行全过程连续示范和讲解, 使学生加深印象。

(5) 分组示范。

人数多则效果就差, 一些学员就听不清楚、看不见。因此, 教师应以4~6名学员为一组进行示范, 并注意安排好其他学员的工作。

3. 第三阶段:模仿

学生仿做、理解和说明原理, 教师作出评价。其目的是让学生能照教师示范的样子进行操作, 初步掌握动作要领。在模仿练习中, 教师还要常与学生沟通, 了解他们存在的是实际操作的问题还是存在心理胆怯的问题。这就要求教师要注重细节, 主动关心、爱护、帮助学生, 使他们在练习过程中感受关心, 增强学习专业课的信心和决心, 从而使他们学习的内容变得更形象、更直观。同时教师要挖掘学生学习的潜能, 激活全体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科学创造力。此阶段又可细分为:

(1) 学生仿做并描述活动。

挑选多个学生 (一般按照接受能力从强到弱的顺序) 按示范步骤重复教师的操作, 必要时解释做什么, 为什么这样做。教师观察学生模仿过程, 得到反馈信息。这一阶段是实习教学的关键环节, 学生操作技能的形成、动作规范都在这一阶段得以提升。

(2) 教师评价并指导。

学员仿做, 教师在学员身边, 对出现的错误及时纠正, 并示范解释。对共同存在的错误, 可以集中学员再示范、再解释, 重点是要用鼓励性的语言来激励学生, 不能打击学生的学习兴趣。最后, 要达到的目的是学员能列举操作的各个步骤, 讲清要领、要点。

4. 第四阶段:练习

学生练习, 教师巡回指导。其目的是使学生的操作技能逐步变成连续的、协调的、近似自动化的动作, 而不是机械地模仿。巩固练习阶段是掌握基本操作技能的深入阶段。它是对技能初步掌握之后的熟练掌握阶段, 可以让学生掌握全面、系统的操作过程, 真正达到了解什么、掌握什么、能够达到什么目标……这就要求教师要多巡视学生的练习情况, 保证练习效果。同时, 教师要引导学生善于检验知识, 掌握和提高本技能, 逐步形成独立思考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此阶段又可细分为:

(1) 制订练习计划:注意联系方式、方法、速度、质量及时间。

(2) 学员独立进行练习, 开始时会有些机械、生硬, 但随着练习的加强, 操作技能会逐渐熟练起来。

(3) 教师检查指导。

(4) 教师评价总结。要求要做到科学、客观、真实, 总结要及时, 既要总结成绩, 也要找出不足。

(5) 教师要加强巡回指导, 做到“五勤” (眼勤、腿勤、脑勤、嘴勤、手勤) 。

三、小结

“四段教学法”是一次可以学完的小单元的教学过程, 是一种课堂式教学, 它与传统的师傅带徒弟的教学方法有明显的区别。教师在运用中要注意分解课题练习, 细化教学单元, 分别备课、多次授课, 以保证四段式教学法的教学效果。此方法在多工种基础技能培训以及新技能的初、中级技能培训中教学效果尤为明显, 是一种快速有效的技能培训方法。四段式教学法应用在模具专业实训课中突出较大的优势效果。

1. 突出专业的理论知识与操作技能融合

模具专业实训课是理论与实践的结合过程, 它要求学生必须掌握一定的专业基础知识, 可以说是个知识的融合练习阶段。同时, 它还显示出知识及技能掌握的完整程度。

2. 突出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样式

教师主要采用提示型的教学样式讲授教学内容, 不过随着教学环节的延展, 也采用评价、教学对话等共同解决型的教学样式, 突出了以学生为中心、以教师为主导的教学样式。

3. 突出互动学习的优势

在练习过程中, 教师可充分发挥教与学的积极性, 通过了解———掌握———熟练掌握几个阶段的过程, 引导学生遵循问题而思考, 提高对知识的领悟程度, 加强对主要问题的理解, 加强适应师生互动的环节。这样, 学生在学习中有问题时, 教师可以随时发现随堂解决, 既活跃了课堂气氛, 又促进了学生的自主思考。

参考文献

[1]卢波.“四阶段七步教学法”在电子电工实训中的探索与应用[J].中国电力教育, 2010 (18) .

四段式教学法在大学体育教学的应用论文 篇3

【关键词】四段式教学;形成性评价

一、研究背景

在这几年的课改实践中,“自主、合作和探究”的学习方式已经越来越深入人心,从教育专家到我们一线的教师都在研究如何有效地把课堂“还”给学生。在众多教学模式的斟比中,“四段式教学模式”在农村初中英语教学中脱颖而出!此模式实施大半个学期后,取得了一些预期的效果的,并且我看到了我的初一农村的学生从以前的“学会”,在短短3个月后,就变到现在的“会学”,我预测继续实施该模式能令他们今后“更会学”。

二、研究课题的意义

“四段式教学模式”是以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为主要目标。(它强调在教师外因的刺激下,让学生主动预习新课的内容;了解新课的学习目标后完成由教师编写的导学案;等到课堂中和小组成员讨论导学案上得新课导学部分;再派小组代表去展示小组的讨论成果与其他小组进行组间交流;然后有必要的话,则由教师出面解惑;最后做当堂练习,及时巩固新课的知识。)它着眼于培养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以培养和提高学生自主学习的意识、方法、习惯和能力为归宿。

而形成性评价关注的是学生的学习过程,它评价的不仅仅是学生的知识和技能等方面,它还反馈学生的学习态度、学习兴趣、学习方法、参与意识和合作精神等不容易量化的方面。它及时有效地反馈了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信息,从而,使得教学活动能够得到及时的调整和改进,使教学效果更加高效。

三、形成性评价在“四段式教学模式”下的实施

(1)制定计划。因为我是在農村中学任教的。与初一学生接触刚开学的第一个星期下来,我发现他们从小学三年级就开始学英语,到进入初中时已经学了四年英语了。可是由于小学的要求不高,他们学的内容虽然多,但是英语的基础很薄弱;而且长期没有学习要求,学生的学习主动性很差;学习习惯自然也不好。

为了快速让学生有一个良好的英语学习氛围,我决定把班里的所有学生分成A/B/C三种。班级划分成5个小组,每个组里有A两人,B三人,还有C两人。做到尽量公平。我把A类(比较擅长学习的学生)叫做善学者,B类(学习成绩中等的学生)叫做乐学者,C类(学习成绩字下游的学生)叫做勤学者。并对他们做出了不同的要求。C类学生侧重在学习态度、习惯和方法上的培养,B类学生侧重在自主学习能力的培养上,A类学生主要侧重在自主学习能力的培养和监管组员学习的能力培养上。

我想用个人和小组加分的评价机制去发扬学生自主学习,积极参与和合作创新。利用个人和小组减分的评价机制去约束学生懒散,拖沓和敷衍等不良的学习行为和表现。

(2)确定评价方案。根据英语学科的特点,还有班级实际情况,我依照“四段式教学模式”制定了表格,帮我的学生明确加减分的评价机制。

这样,每节英语课,我都能根据学生的作业情况,小组讨论的参与度,小组代表展示成果,还有学生点评来给每个小组加分,和进行相应的扣分。学生为了自己的小组不落后,会主动完成作业,上课积极参与小组讨论。并且为了为小组多争取一点分数,组内A和B类学生也会尽全力去帮C类学生,让C类学生去展示小组成果。无形中,C类学生得到了A和B类生的帮助,他为了自己的小组,必须把小组成果展示好,慢慢的,就连C学生的积极性也提高了。

(3)评价的增补方案。当第一套评价机制实行一段时间后,我发现英语的课堂45分钟,绝大多数时间是学生主导的。轮到我讲的,不会超过10分钟的教师解惑环节。那么听写单词怎么落实呢?语言点的记忆又怎么贯彻呢?

所以,根据“四段式教学模式”,我要更好的发掘小组的力量。所以我制定了评价机制二,来贯彻落实英语的记忆。这样,小组长会主动抓好基础,我要做的就是随机不定期地去抽查。

四、形成性评价的补充

初中生评价机制里有一个重要的特点就是喜欢得到他人的肯定,所以,为了更加激发学生学习的动力,教师还要对形成性评价对学生或者小组给予分数以外的肯定。如:①口头表扬。②教师给予学生的评价除了给分数和口头表扬,还有教师的一个肯定的眼神,一个手势都可以带给学生以肯定。③当学生个人或者小组表现好的时候,教师可以给一定的物质或者名誉上的作为奖励。

五、形成性评价的运用结果

四段式教学法在大学体育教学的应用论文 篇4

一、指导思想

随着新课程改革的逐步深入,构建“自主合作探究”的教学模式势在必行。素质教育的实质是实施主体性教育,素质教育的重点是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而课堂教学是实施素质教育的主渠道,因此,素质教育下的小学数学新授课教学模式要以新的教学理念为先导,进而改变教师的教学行为,要体现数学课堂教学的重心从获取数学知识向培养学生的终身发展转移,从接受性学习向积极参与转移,这样才能有利于提高全体学生参与的程度,有利于活跃学生的思维,有利于加强学生之间的交流,有利于教学目标的全面达成。

二、小学数学新授课教学的基本模式

经过实践与研究,我们总结形成了小学数学“四段·九环”新授课教学模式,“四段”是指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的四个基本结构程序,即“情景导行—自主探究—交流提升—拓展应用”;“九环”是指四个结构程序之下的九个具体教学步骤。

“四段式·九环节”教学模式的基本框架如下:

青岛版五年制一年级《数学》下册教学设计 第 2 页

三、基本模式解读

第一:“情景导行”——(创设情境,发现问题)

问题是数学学习的“心脏”,没有问题的学习目标就不明确。而小学生数学问题的提出必须在一定的情境中才能有效地实现。《数学课程标准》指出:“数学教学要紧密联系学生的生活实际,从学生的生活经验和已有知识出发,创设生动有趣的情境”。数学情境是学生发现问题、掌握知识、形成能力、发展心理品质的重要源泉,是沟通现实生活与数学学习、具体问题与抽象概念之间的桥梁。教师为学生创设一个师生关系和谐、知、情、意相统一的课堂教学情境,可以更好的促进学生主体性的发展。数学情境一般有生活情境、问题情境、故事情境、操作情境、竞争情境和活动情境等几种类型。青岛版教材最大的特点就是:在每一个单元学习中,都配有一系列的情境创设,以“信息窗”的形式呈现,由“情境串”引发出“问题串”,将整个单元的内容串联在一起,使学生在解决一连串现实的、有挑战性问题的过程中,融入数学学习过程。因此,该环节的目的就在于创设有效的数学情境,引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激发学生数学思维,引导学生发现并提出与本课学习密切相关的数学问题,以备合作探究。同时培养学生独立发现问题、提出问题、思考问题的能力。

【该环节的主要任务】:

1.“有什么”—观察情境图。就是结合教学内容的特点和具体教学目标,从学生已有的知识和生活经验出发,联系学生的生活实际,以音像、图画、故事、游戏、操作、问题等形式,精心创设恰当的数学情境,引起学生学习兴趣,激活学生创新思维。引导学生观察情境中“有什么”物体,青岛版五年制一年级《数学》下册教学设计 第 3 页 了解情境的意义,为进一步收集信息做基础。

2.“有多少”—获取数学信息。就是引导学生充分结合数学情境,利用学生已有的知识、生活及学习经验,引发学生思考,运用多种方式或手段引导学生发现各种数学信息,并能对数学信息进行分类整理,逻辑上相关的信息罗列在一起。教师有目的地把与本课有关的主信息板书在黑板的显要位置。

3.“提什么问题”—提出数学问题。《数学课程标准》中明确指出:“通过义务教育阶段的数学学习,学生能够初步学会从数学角度提出问题、理解问题,并能综合运用所学的知识和技能解决问题,发展应用意识。”该环节主要是利用数学情境中的数学信息指导学生提出有价值的数学问题。学生的问题可能很多,与主信息有关的问题可以称之为主问题,教师将主问题板书在黑板主信息的后面,这样黑板上就有主信息和主问题串联起来的文字表达的简单数学情境,也就是本节课需要解决的重点内容。其他次要内容或问题可以放入问题口袋以后解决。

【操作建议】:(1)创设的问题情境要符合学生生活实际,符合学生年龄特点,要有挑战性,要能够激活学生的思维。(2)数学情境可以是直观的,也可以是抽象的,但必须是有价值的。(3)情境的创设要能够使学生触境生情、触境生思、触境生问,并能为课堂教学的内容服务,能体现数学知识本身的特点,突出数学本质。(4)组织学生在情境中发现数学信息,提出数学问题要有明显的指向性,教师必要时候要加以引导,让学生思维有一定的指向,不宜过于发散。(5)情境创设要为学生合作探究提供研究素材,引发学生的思考,为第二环节的学习奠定基础。

青岛版五年制一年级《数学》下册教学设计 第 4 页 第二:“自主探究”——(自主学习,合作探究)

《数学课程标准》指出:“动手实践、自主探索与合作交流是学生学习数学的重要方式。”面对实际问题,能够主动尝试从数学的角度运用所学的知识和方法寻求解决问题的策略,是数学应用意识的重要表现,也是能否将所学知识和方法运用于实际的关键所在。因此,在数学教学中必须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和合作探究习惯。本环节是整个课堂教学的中心环节。

【该环节的主要任务】:

1.个人感悟—自主探究。就是教师充分利用学生自主探究的学习理念,充分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针对上一个环节学生提出的需要解决的问题,引起学生独立的数学思考,利用已经掌握的数学知识和经验,通过自主探索活动,初步形成自己解决问题的基本思路,这是小组合作探究的基础。操作时间根据需要可长可短。

2.小组合作—解决问题。就是在学生独立思考后,指导学生分工合作,进行小组探究。小组探究要由各小组组长组织实施,要求组长要面向全体,控制全局,明确分工。在明确分工的基础上,在小组内交流学习成果,要求所有学生都要展示自己的解决问题的方案,并指导学生认真倾听别人的发言。同学之间可以互相对比,对争议性问题进行探讨,小组长要掌握交流的顺序和讨论的节奏,做好记录,逐步补充和完善,不断修改和提升。把小组学习的结果进行总结,小组同学共同探寻解决问题的最佳策略,并形成小组意见。小组推选出小组发言人,准备代表小组向全体同学展示交流小组意见。这是全班交流的基础,需要有足够的时间和空间操作。

青岛版五年制一年级《数学》下册教学设计 第 5 页 【操作建议】:(1)在自主探究这一环节中,关键要让学生明确需要研究解决的问题,使探究具有指向性和目的性。(2)在探究学习的过程中,要给学生留下足够的思考时间和空间。让他们带着自己原有的生活背景、活动经验和理解走进学习活动。并通过独立思考,与他人交流和反思等活动,构建对数学的理解,获得解决问题的科学方法。(3)指导学生在小组内围绕提出的问题,发挥小组每一个同学的智慧,要面向全体,避免形成一言堂的格局。切实注重实效,避免流于形式。(4)在合作探究过程中教师应该做一名参与者、组织者和引导者,从而及时了解学生探究的信息,做到心中有数,以便为接下来的展示交流作好准备。在参与的过程中,对需要帮助的学生进行适时的指导。(5)教师要注重培养学生解决问题的方法与过程。对于课堂教学中无法解决的问题,教师要适当指导和引领。(6)一个学习小组最好选择一种解决问题的方法进行探究,对一个学习小组来说探究解决问题的方法不易太多,要走“专”、“精”之路。

第三:“交流提升”——(展示交流,内化提升)

自主学习、合作探究是学生充分感知的过程,而展示交流是学生的感性知识相互碰撞的过程。在交流、研讨的过程中,通过比较、质疑和反思,不断优化个人和小组的学习成果,直至达成共识,内化为个体解决问题的策略,并形成科学结论,找出对解决当前问题适用的策略。问题一旦解决,学生的思维能力会随之发生变化,对学生学习能力的提高和思维品质的发展都具有促进作用。在展示交流的过程中,使学生感悟数学学习的乐趣,找到自身价值的体现,体验利用数学解决实际问题的成功的愉悦。这样不但能够培养学生的自信心,而且还可以培养学生的正确的数学学习的情青岛版五年制一年级《数学》下册教学设计 第 6 页 感、态度和价值观。

【该环节主要任务】:

1.班内交流—小组展示。就是全班学生在教师的组织下,以小组为单位向全班展示小组学习成果,将各小组在“合作探究”过程中的成果和质疑充分展示出来。

2.升华凝练—形成共识。就是在小组交流以后,对于各小组的研究成果教师和全体同学共同探究。小组之间可以互相质疑,互相补充,对于相同意见指导学生不要重复。在整个过程中教师要积极参与,调控全局,注意在关键环节点拨提升,从而引导学生总结归纳出解决问题的策略或规律。不同的小组“合作探究”的质疑不尽相同,有的比较简单,有的比较复杂。对于简单的,学生又能解决的,可以让其他组的同学给予帮助加以解决;对于复杂的,学生难于理解的,教师可以采用不同的教育教学手段先教给学生分析解决问题的方法,提供理论依据,再让学生独立解答,然后再探究。这样一步步趋于问题的解决,直至完全解决问题。

【操作建议】:(1)教师要对探究活动和结果进行充分估计,尽可能周密考虑学生可能出现的各种情况及应对方案,以保证交流活动的顺利开展。(2)交流的过程是师生之间,生生之间交往互动与共同发展的过程,教师要参与到交流中去,积极“捕捉”学生真实的思维状况,以便对自己的教学预设作出适当的调整。(3)要培养学生良好的倾听习惯,让学生知道倾听是尊重他人的表现,在倾听中学会思考,在思考学会质疑。(4)要鼓励学生发表不同的观点,提出不同的解决问题策略。引导学生尊重同学解决问题方法的个体差异,为学生的展示交流创造一个良好的心理安全环青岛版五年制一年级《数学》下册教学设计 第 7 页 境。(5)要引导全体学生投入到探索交流中去,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6)在交流过程中,当学生遇到困难时,教师应当成为一个鼓励者和启发者;当学生取得进展时,教师应充分肯定学生的成绩,树立其学习的自信心;当学生取得成果时,教师要鼓励学生进行回顾与反思。(7)在交流过程中,教师要发挥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和评价的甄别、激励作用,要注意对学生的交流结果进行梳理与提升,给学生以清晰明确的答案。(8)结论性的成果要让学生理解的基础上记忆。

第四:“拓展应用”——(巩固深化,拓展提高)

俗话说“编筐编篓,重在收口”。一堂课成功与否,结课很重要。该环节是数学课教学中必不可少的组成部分,它是进一步巩固知识、深化知识、由知识转化成能力、提高学生应用水平、减轻学生课外作业负担的有效环节。“拓展应用”环节的基本形式是练习,只有经过充分练习,才能形成熟练的技能技巧,进一步发展能力、开发智力。练习主要分为基本练习和综合练习。基本练习在先,综合练习在后。基本练习具有例题特征,主要目的是巩固所学知识。综合练习是体现知识的系统性,使新知识纳入已有的认知结构,加深对新知的理解,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发展学生的个性特长。

【该环节的主要任务】:

1.基本练习—巩固深化。首先要引导学生根据课堂学习的内容和活动情况以灵活多样的方式对所学知识进行全面的回顾、归纳、总结、整理和反思,从而达到系统知识的目的。在回顾整理之后,根据学生的学习情况,教师设计一定数量的习题,对所学内容进行及时巩固。

青岛版五年制一年级《数学》下册教学设计 第 8 页 2.综合练习—拓展提高。教师要适当设计相关的深化内容让学生独立探究,解决实际问题,进行拓展应用,培养学生的应用意识。习题的设计要注意基础性、现实性、趣味性、针对性、层次性和科学性。练习过程中教师要加强点拨和提升。

【操作建议】:(1)在回顾整理的过程中,重点应该放在整理上,帮助学生梳理知识体系,形成知识网络。(2)综合练习的内容要有一定的开放性,注重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3)拓展提高的内容不宜多,尽量让学生在课堂上能完成,切忌占用学生的课间休息时间。内容不能过难,不能超出《数学课程标准》的要求。防止使学生丧失数学学习的自信心。(4)应用要有目的性,要有利于学生巩固重点,突破难点。题目要围绕学习内容设计,着眼于指导思路,有利于方法和技巧的形成。(5)应用要有现实性,要结合学生生活实际,解决学生身边的数学问题,让学生在应用知识的同时,体会数学的价值。(6)应用形式要有多样性,要以新颖多变的形式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使学生始终保持良好的学习兴趣,从而提高学习效率。(7)应用要体现学生学习的主体性,给学生独立完成的时间,让学生在独立解决问题的过程中体验数学思想和方法,形成技能,发展思维。(8)应用评价要有发展性,对学生的应用能力和应用效果要及时进行诊断评价,引导矫正,让学生在评价中发展提高。练题要当堂完成、当堂反馈、当堂矫正,坚持做到学习目标的“堂堂清”,努力提高学习效果的达成度。

小学数学核心备课组

二0一六年二月

四段式教学法在大学体育教学的应用论文 篇5

摘要:对表面现象感兴趣的程度远远超过其对内在的理解,这是小学四年级学生的一个普遍特点,因此这个时期的教学应该多采用情景教学法,它能使学生又快又好地理解所学习到的东西。根据当前小学四年级语文教学中情景教学所普遍存在的弊端,并总结其已有成绩和缺陷,在着重探索情景教学内涵的基础上,提出新的情景教学中应遵守的条例,同时采用情景教学开展一堂生动有趣的小学四年级语文课程。

关键词:情境教学法; 小学四年级; 语文课堂;

在小学语文课堂教学中,任课教师需要用一定方式巧妙灵活的上课,方能激起学生的求知欲望,同时也要尽力提升课堂的教学质量。而情境教学最为核心的意义在于能够大幅度提高课堂的效率,激发其参与性,令他们做到主动学习,并相对独立的解决问题。除此之外,此种做法也有利于保证大伙的积极性,避免昏昏沉沉的局面出现,这在很大程度上是与素质教育相契合的。

一、小学四年级学生特点

首先,学生树立自信心的主要时期就是小学四年级,别人对该年级的学生进行评价过程当中,他们可以在很大程度上感受到外界的鼓励,进而变得更为自信; 有些会强烈的自我肯定。对于自身评价过高,惟我独尊的学生会产生自负心理。反之,成绩不理想或者某些方面不足的学生受到其他同学的嘲笑,进而会产生自卑心理,导致自信心丧失。所以,语文老师要根据不同的情况来做出决定。其次,某些同学天性聪敏,刚入学时尽管并未努力,却能保持相对较为优秀的成绩。然而进入四年级后,随着各项知识的深度逐步提升,孩子一旦粗心大意,成绩很有可能会立刻下降。四年级时作文的出现也增加了学生学习难度。每位家长、学生和老师都很重视如何提升学习成绩的问题。

二、小学四年级语文课程特点

对于小学四年级语文而言,主要涵盖了以下功能:

( 1) 提升学生的表述能力,使其在说话处事的过程中逻辑清晰、顺畅无阻,避免沟通障碍的局面发生;

( 2) 获得一定程度的知识积累,这是语文素养的根基。究其原因,唯有具有了足够的古、现代文化的积淀,才不至于在未来的交流中内容空洞、言之无物,对于表达能力的提高可谓至关重要。

在教学中,学生的生活阅历、知识累积、认知能力、理解水平往往影响着其对语言含义、语言情感、语言技能的领悟。因此,很有必要鼓励各位畅所欲言,使学生在沟通的过程当中获得灵感和升华,体味语文的乐趣。其中的课文都是经过精挑细选的经典之作,教师在里面诱导学生领悟的主要内容就是它语言环境刻画的优美,语言应用的精准,思想表达的深刻,见解叙述的独到。

三、情境教学法及其在小学四年级语文课堂中的应用

1. 情境教学法简介

情境教学法于20世纪中期在西方国家盛行,而我国是在70年代末引进该教学法,进而被中国语文教学界熟知,教师为了达到理想的教学目标,在充分考虑到每一个同学的基础上,构建一个活灵活现的场景,使得每位同学皆能以放松的心情融入其中,促使学生产生共鸣,使其思维更清晰,明确学习动机,活跃的参加教学活动,这样能够提升学生的理解能力和掌握学习技能,并且在心理机能上帮助学生更好地发展,该教学法颠覆了传统课堂教学方法主张的唯智主义的限制,其最为突出的优势在于能够将言、行、情统一起来。此法可分为问题情景、真实情景等诸多形式。唯有利用其寓教于乐、趣味性高的优点才能充分调动各位的积极性。结合课堂科目特点以及学生特点进行课堂情景模式的应用。

2. 充分融合语文课程特点,创造语文学习意境

在语文教学中,教师应用影视方法演示一幅幅美丽的画面,播放一段段悦耳的音乐,将两者和课堂内容有效结合,使学生身临其境,更加生动地领悟到课本中的语言文字。

这种方法为学生树立了开阔的.思维空间,让学生的心境与自然景物完美的融合,使各位充分感受灵感迸发带来的快感。当然这并不意味着任意发挥,要结合四年级语文学科的特征,教授基础的语文知识,与《语文课程标准》所指出的“要让学生乐于表达”的根本观点相符,而不可以为演示美丽的画面而演示画面。

3. 发挥学生情感作用,引导学生自发融入语文学习

学生是教学情景发运用的对象,也是在课堂中的主体。美国教育家布鲁姆说: “学生的兴趣、动机、态度、好奇心以及情感在促进学生智力发展的过程中起着重要的作用。这些方面要靠教师对学生的热爱和教师本身的感染、熏陶,是其它任何教学手段都替代不了的。”同时,老师所建立的语文教学环境需要学生在各个方面上的接受,特别是在情感上,要想使学生积极的参加课堂情景活动并产生浓烈的兴趣,就要真正从学生的心理方面考虑,使他们在心理上接受该教学方法,这样,老师所建立的教学情景才能拥有深刻的意义并发挥更大的效果。

四、结论

四段式教学法在大学体育教学的应用论文 篇6

人类是群居动物,合作性质是存于人类天性之中的,建立良好的合作关系,形成坚固的团队,从而有效降低完成目标所要完成的工作数量,提高完成任务的效率。而在篮球教学活动中,合作性教学具有较高的可实践性。这种学习模式的基础单位是小组,在教学活动中,教师只需运用团体运作理论,给予一定的技术指导即可。同时,利用小组成员的互相学习和互相帮助,教师可有效提高学生的整体技术水平,在达到篮球教学目标的基础上,促进学生整体素质的提升。

1.2合理性

四段式教学法在大学体育教学的应用论文 篇7

1.1 瑜伽的起源

中文的“瑜伽”一词来自于印度梵语,大意为“和谐”,瑜伽起源于大约5000年前的古印度,据传说与考证,发源地大概在喜马拉雅山脉一带,古印度的那一地带有着许多的修行者,他们修炼身心的时候,逐渐向大自然学习,形成了自成一套的修炼方法,经过岁月的积累、演变,谓之瑜伽。

1.2 瑜伽的派别

瑜伽经过长年累月的发展,逐渐演变为众多派别。首先瑜伽总体上分两大派别,古典瑜伽和现代瑜伽。

1.2.1 古典瑜伽

古典瑜伽又细分为众多派别,下分五个主流体系。

智瑜伽:提倡培养知识理念,智瑜伽认为,知识有低等和高等之别。寻常人所说的知识仅仅只是生命和物质的外在表现。这种低等知识可以通过直接或间接的途径获得。然而智瑜伽所寻求的的知识,是透过所有外在事物的本质,去体验和理解创造万物之神-梵,让梵进入身体从而获得无上智慧。

业瑜伽:业是行为的意思。业瑜伽认为,行为是最重要的生命表现形式,比如吃饭、穿衣、说话等等。业瑜伽倡导将精力集中于内心的世界,通过人内心的精神活动,引导更加完善的的行为。所以瑜伽师通常采取极度克制的苦行。他们认为只有完全的奉献和皈依,才能使自己的精神、情操、行为达到与梵合一的最终境界。这有点类似于佛教中得苦行僧。

哈他瑜伽:“哈”的意思是太阳,“他”的意思是月亮。他代表日与夜,柔与刚,以及其他任何相辅相成的两个对立面的平衡。哈他瑜伽认为,体位法可以打破原有的骚乱,消除肌体不安定的因素,通过调息来清除体内神经系统的停滞,控制身体的能量并加以利用。

王瑜伽:如果说哈他瑜伽是打开瑜伽之门的钥匙,那王瑜伽就是通往精神世界的必由之路。哈他瑜伽重在体式和制气,王瑜伽偏于意念和调息。王瑜伽积极提倡瑜伽的八支分法,即禁制、尊行、坐法、调息、制感、内醒、静虑、三摩地。瑜伽冥想方法很多,但体位姿势大都采用最基本的莲花坐,练习冥想时通过意念来感受实体运动,控制气脉在体内流通,这样的练习通常是在环境幽静的地方,比如山林、海边将注意力集中在某一固定的物体,精神完全沉浸在无限深邃的寂静中。

昆达利尼瑜伽:昆达利尼证明了人体周身存在72,000条气脉,七大梵穴轮,一根主通道和一条尚未唤醒而处在休眠状态的圣蛇。通过打通气脉,使生命之气唤醒那条蛇,他穿过所有的梵穴轮而到达体外,一旦昆达利尼蛇冲出头顶的梵穴轮,即可获得出神入化的三摩地。

1.2.2 现代瑜伽

现代瑜伽下分的体系众多,并且还在不断发展,现在主要派别有流瑜伽、阴瑜伽、高文瑜伽、纤体瑜伽、减压瑜伽和高温瑜伽等等。

1.3 瑜伽的益处

1.3.1 调节身体、达到和谐

瑜伽通过调节呼吸、动静结合等方式,来刺激身体的各个部分,比如内脏器官、肢体躯干等等,来达到令身心健康的目的。具体的说,例如通过体位,来缓解关节疼痛,增加关节腔内的润滑剂分泌,从而减少关节内骨刺的产生;来刺激脂肪新陈代谢,控制体重增长,拉长肌肉线条等等。通过各式各样的体位,可以帮助身体自我调节,达到部分程度上的自愈和身体的和谐。

1.3.2 修炼心灵,舒缓压力

瑜伽本来就是身心合一的一种修炼方式,相传是古印度六大哲学派别的一种。所以它在修炼心灵上的作用是很明显的。瑜伽通过打坐、冥想、各种体位等方式来舒缓心灵,达到认心灵的净化升华,同时调节神经系统,瑜伽使包括脑部在内的腺体神经系统产生刺激效果,心智情绪自然会呈现积极状态。它使你更有自信,更热诚,而且比较乐观。每天的生活也会变得更有创意。这一点对现代人压力太大这一状况非常有用,可以大大帮助人们舒缓压力。

2 普通高校开展瑜伽课程的必要性

2.1 瑜伽课程深受大学生的喜爱

随着瑜伽的好处渐渐被大家熟知,也随着瑜伽日渐在健身房和普通家庭中流行起来。瑜伽对身体独特的作用使得它越来越受到大家的喜欢,尤其是对于学生而言,通常他们相对比于成人,身体的柔韧延展性较好,使得一些体式更容易做对做好,相对而言,减轻了一些瑜伽体式上的难度,再加上瑜伽不管是对于舒缓压力,对于调节久坐的身体,还是对于抚平浮躁的心态,寻找心灵的平静都有着很好的效果,这就使得学生可以在瑜伽中获益良多,既能够在学习之外找到乐趣,又可以在这个过程中寻求心灵平静,还可以缓解身体的不适,于是渐渐收到了广大大学生的喜爱。

2.2 练习瑜伽有助于促进大学生的身心发展

练习瑜伽的益处总体上来说分成对身体的益处和对心灵的益处。

对身体来说可以缓解身体不适,促进身体的自愈,刺激身体各个部分,调节身体,从而达到使身体更加健康的目的。同时坚持练习瑜伽可以让身体仪态变得更加优美,而且部分程度上来说可以让身体线条更加纤细,达到消解脂肪的作用。还可以促进血液循环,让皮肤更加光滑,有光泽红润。瑜伽提倡一种健康德生活态度,让你自然的去掉吸烟、喝酒这些不良习惯。通过间接的影响你的生活习惯,达到健康身体的目的。

对心灵来说,可以让人平静下来,思考问题减少浮躁,由于它有极大的放松及静心作用,予人一种既松弛又平和的感觉,一旦我们将这份感觉伸延到日常生活里,人际关系便会变得和谐,我们也能对周遭的一切更宽容、更自在。塑造一个更健康、更平和的心灵。练习的过程中,让我们明白生理、心理和精神三方面的健康并不能分割处理时,自然会对整体生命有更透彻的了解。瑜伽的最终目的是拓宽个人意识,令我们更了解当下生命的意义和价值。有了一颗更有力而纯净的心灵,是一件让我们受益终生的事。

2.3 瑜伽课程能够培养学生良好的健身习惯

有健身习惯的人都知道,其实培养健身习惯的初期是最难坚持的,健身的习惯一旦养成,遍如同吃饭喝水一样自然,如果健身中断便会十分不适。而如何培养健身习惯呢?如果单单只靠学生的自觉,那么无疑在习惯培养初期放弃的人会很多,因为毕竟最开始健身的好处没有显现的时候,坚持是很难的。所以这个时候如果有固定的课程,那么就对培养健身的习惯有着莫大的帮助了。在初期,课程固定,让学生们必须坚持,到了后期,学生们从瑜伽中感受到了健身对自己的益处,也就会慢慢尝试各种各样的健身方式,从而养成自己的健身习惯。而且从瑜伽入手培养健身习惯有着其他运动无法比拟的优势,例如对身体素质的硬性要求没有其他运动那么高,每个人都可以找到适合自己的瑜伽体式,又例如初期入门瑜伽不算困难,便于培养学生的信心等等。

3 瑜伽课程“三段式”教学模式的教学过程

3.1 调整情绪激发兴趣与身心准备阶段

在正式进入瑜伽的各种体式之前,教师调节自身情绪,同时帮助学生们调节情绪,让学生们的情绪进入到即将到来的瑜伽学习之中。首先可以适当播放一些模拟自然的流水声、风吹声、鸟叫声等声音、或者播放一些轻柔的纯音乐,平静学生心情。然后通过静坐,教师慢慢引导学生进入瑜伽的情绪。

进入情绪后,教师就需要带领学生做好瑜伽学习的身心准备,首先通过打坐时的呼吸调整,让整个课堂沉静下来,然后教师通过言语引导,让学生们放下心里的压力与忧虑,然后慢慢进行一些简单的动作,例如搓热手掌抚摸身体一些部位,缓慢地扭动身体一些部位等等,让身体为即将就行的瑜伽课程做准备。

这个阶段有两点需要注意的,第一是瑜伽教师需要通过各种的方式给学生心理暗示,让他们将瑜伽课堂与平时课堂加以区分,以达到让学生充分进入瑜伽情绪的作用,但是同时,外在手段都只是辅助,教师自己情绪对学生的带动才是最为重要的。第二是对学生身体准备要做好监督,切不可忽视身体准备这一环节,这一环节在很大程度上保护了学生在后续的课程中没那么容易受伤,所以情绪上的准备虽说是第一位的,身体上的准备也是万万不可忽视的。

3.2 探究演示阶段

在这个阶段,教师自己练习一些体式给学生做示范,在做示范的同时需要用言语将本体式的方法和注意事项讲解给学生听,以确保他们能够做对学会,避免因为错误姿势带来的身体损伤。在身体做演示的时候,还需要同时留心观察学生,他们是否掌握了该瑜伽体式的全部要点,是否有错误的体式,或者是否体会到了这个体式带来的作用。可以走下台去帮助学生纠正体式。同时对于一些比较难的姿势,还要注意学生能否做到,如果不能做到,教师则需要根据学生的程度的不同,去降低或者更改部分的姿势要求。同时,瑜伽教师还需要引领课堂的氛围,例如不要让部分学生的畏难情绪影响整个课堂上的学习,保证整个课堂的安静与纯净,示范作用不仅仅指的是示范体式和教学内容,示范的还有对瑜伽的投入的心境与情绪,还有对瑜伽虔诚的态度。

这个阶段,需要注意的,有一点,即教师既是练习者,又是引领者。需要注意自身的情绪对学生的影响,同时也不可完全沉浸于自己的瑜伽练习中,需要明确自己是教授者的身份,充分关注学生的情绪、体式等等的。

3.3 稳定情绪恢复身心阶段

当我们结束瑜伽主体课程的时候,我们需要收回投入进瑜伽练习的情绪,这个时候教师就应该带领学生恢复情绪,收回思绪,同时慢慢把身体状态调整回平时的状态。这个阶段,教师可以通过“卧式”的方法让学生彻底放松下来,用最简单的体式,让学生有这堂课进入尾声的心理准备,随之,恢复最开始的打坐姿势。音乐结束,告诉学生本堂课结束。

这个阶段需要注意两点:第一,瑜伽练习的结束是一个缓慢的过程,心理情绪的恢复也是一个缓慢的过程,教师切不可在突兀结束课程,这样不仅不利于学生心理和身体健康,反而给学生一种突兀的感受,破坏整堂课的美感。第二,瑜伽练习的结束并不意味着瑜伽效果的结束,瑜伽课程结束后,瑜伽对学生生理和心理的影响还在持续着,教师需要清楚这一点,才能在课程结束的时候给学生以正确的指导。

4 结语

古老的瑜伽正越来越成为现代人锻炼身体,净化心灵的方法。大学生们学习瑜伽非常有益于他们的学习、生活,甚至可以说是受益终生的。所以,在大学的瑜伽教学中,我们更应该注意方式方法。

摘要:在体育健身全民化的今天,瑜伽作为一门课程已经走进大学课堂,而对瑜伽教学方法的研究却并为数不多,期望通过对高校瑜伽课程的“三段式教学法”的研究,探讨和分析瑜伽课程的目前在我国高校的教学现状,并引起人们对瑜伽教学重视。文章对高校瑜伽教师的课堂教学也具有一定的借鉴作用。

关键词:瑜伽,课程教学,高校,三段式教学法

参考文献

[1]万益.高校瑜伽教学研究[J].湖北体育科技,2011(03):364-365.

[2]郁晶晶.高校瑜伽教学若干问题探析[J].上海体育学院学报,2011(03):85-87.

[3]王延奇,王丽.浅谈高校瑜伽教学模式的改革[J].运动,2010(09):91-92.

四段式教学法在大学体育教学的应用论文 篇8

关键词:音乐教育;三段式;教学;创新;感知

在当前全面实施素质教育的过程中,音乐教育对促进中小学生的全面发展,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音乐教育在整个国民教育体系结构中占据着很重要的地位,尤其是对于正处在青少年成长时期的中小学生来说,完善的音乐教育将直接影响着他们的智能、心理、品质以及行为能力等方面的发展,抓好基础音乐教育是实施素质教育不可缺少的一环。

三段式教学的研究以现代教学理论、课程理论为指导,以教学内容为依据,从学生的实际出发。着眼于课堂结构科学化、程序化、灵活化、多样化,形成40分钟的最佳分割:三段式结构。把非智力因素引入课堂,把课堂优化为“激趣说标;尝试探索;应用评议”三阶段模式。该教学方法改变了以往“填鸭式”教学模式,体现了现代教学由重“教”到重“学”的转变,创设了促进学生个性和谐发展的教学情境,以达到提高教学效率和教学水平的目的。

美国心理学家费朗西丝·罗斯特曾经做了一个历时8个月的对比实验,发现“音乐教学能改善儿童的空间智力,并且持续很长”,接受音乐教育的儿童能够在影响科学概念发展的空间智力上平均提高了46% ,同时在语言记忆力和反应力速度上也有明显提高。

在音乐教育活动中,学生们无论是唱、奏、听都要求注意力集中,而且要调动记忆、想象、思维以及感情等各种心理过程积极参与,即所谓“全神贯注”。教学中学生演唱或视谱的过程实际就是训练集中注意力的过程,而且知觉和动作要相互协调,既锻炼了学生注意力的集中和分配,也使学生通过读谱与视唱记忆的训练,提高了学生反应力的敏捷程度和整体记忆能力。正如法国文豪雨果曾说过“开启人类智慧宝库的钥匙有三把,一把是文学,一把是数字,一把是音乐。

从心理学角度来讲,“注意”是人们非常熟悉的一种心理现象。除睡眠外,只要是在清醒状态下,人的注意活动问题总是经常地在进行着的。 “注意”可分有意注意与无意注意两种表现,无论是有意注意还是无意注意。都会表现在集中性、稳定性、分配、转移等方面。

三段式教学的研究以现代教学理论,课程理论为指导,以教学内容为依据,从学生的实际出发,着眼于课堂结构的科学化、程序化、灵活化和多样化的研究,形成40分钟的最佳分割——三段式结构。 “三段式”教学法把非智力因素引入课堂,把课堂结构优化为“激趣说标;尝试探索;应用评议”等三阶段模式。

第一阶段为前l0分钟。要求教师在教学中充分运用多种手段创设引人入胜的教学情境,点燃学生思维的火花。其教学要求必须达到趣、疑、美、奇。在这一阶段中,因为开始上课时,学生的注意力还会停留在上一节课的某些内容或课间活动的某些事情上,需通过“组织教学” 以引起对新课的有意注意.教学内容一般为基本功训练与师生同练加知识传授;也就是在教学新知识时加以基本功的训练,如发声练习、节奏练习,音乐知识,听觉训练等等。

第二阶段为中15分钟。是利用第一阶段创设的最佳教学情境,在学生情绪最高昂,注意力最集中的理想状态中讲授新课。利用学生非智力因素的动力,推动智力因素的操作,即通过师生双边劳动产生“教学共鸣”,圆满完成教学任务。这一阶段是40分钟课时的主要内容。在形式与内容上是丰富多变的。大致可分为三点:1.视唱(奏)练习。2.歌词的处理;3.音乐的欣赏与赏评。这一段的教学设计,要求教师必须重新组织教材,优化教学结构和教学方法。

第三阶段是后15分钟。是把“第二阶段” 的教学内容进行强化训练,完成效果反馈,促进思维的发展。主要通过增加学习时的趣味性和活动性,加深对学习的音乐作品的理解和巩固,它是中段15分钟的延续,但形式不同,年级段又各不相同。一般方法为律动表演、即兴表演、集体舞、歌表演、音乐小品、器乐演奏、创作练习等形式对所学的音乐作品进行完整的二度创作,加强对曲子的巩固反馈。这一阶段的教学设计须具有艺术性,要自然、和谐、贴切,要给学生以余音绕梁回味无穷的感受。

当然,最后还要注重音乐教学结课的方法。音乐教学不能局限在音乐课堂中,而应以课堂教学为轴,向学生生活的各个领域延伸开拓,这样才能缩短音乐与实际生活的距离。结课时,有目的地把所学内容延伸到课外,很好的对课内课外进行沟通、加强学科间的联系,為课外音乐活动创造了好的条件,使学生在实践活动中感受到音乐的无限魅力。结课这一环节也应注意体现它的审美理念。根据我在教学实践中的体会,认为结课时应注意体现以下几方面的美。

1.科学美

音乐结课要体现科学美,要以科学为指导。符合学生生活实际,符合青少年身心发展特点和音乐审美教育规律,向学生传授科学的审美知识和技能。结合教材自然地进行情感渗透,不可信口开河。

2.情感美

音乐是一种情感的艺术形式,结课阶段应该是学生情感的升华阶段,教师应从教材内容中挖掘情感因素,营造和谐的情感氛围,使学生的情感体验在结课中得到升华。

3.语言美

结课时,教师要用美的语言,重点突出,切中要害,画龙点睛,精炼干净利落地引导学生,教师语言要充满感情色彩,富于感染力。要给学生以启发,这样并且激发学生学习音乐的兴趣。点燃学生的情感火花,有助于审美能力的培养,有助于创造能力的发展。

4.情趣美

四段式教学法在大学体育教学的应用论文 篇9

任务型教学在大学英语听说教学中的应用

任务型听说教学重在利用学生身边的生活资源,增加听说的途径,扩大听说内容的广度、深度,并加强听说内容的时效性、情景性,从而达到以听促说、以说促听、以听说促读写、促交际的`目的,对提高大学生英语听说能力具有重要作用.

作 者:宝建东 作者单位:重庆三峡学院外国语学院,重庆,404000刊 名:疯狂英语(教师版)英文刊名:CRAZY ENGLISH TEACHERS年,卷(期):“”(6)分类号:H319.3关键词:任务型教学 大学英语教学 听说教学

微课在大学物理教学的应用论文 篇10

关键词:微课;大学物理;翻转课堂

目前我国已进入信息高速发展的微时代,微博、微信、微电影已经悄然来到我们身边.微学习也正慢慢融入我们的学习生活.“微课”,一种新的教学模式已经引起了教育者的广泛关注[1].

1微课的概念

“MicroCourses”翻译成中文为“微课”,也被称作“微课程”.微课的雏形起源于1993年美国的LeroyA.McGrew教授所提出的60s课程(60SecondCourse)以及英国的T.P.Kee提出的一分钟演讲(TheOneMinuteLecture,简称OML),当前热议的“微课程”概念由美国的新墨西哥州圣胡安学院的在线服务经理、学院高级教学设计师David.Penrose于2008年提出[2,3].广东的胡铁生老师,国内微课的创始人,对微课的阐释是:微课又名“微课程”,是“微型视频网络课程”的简称,它是以微型教学视频为主要载体,针对某个学科知识点(如重点、难点、疑点、考点等)或教学环节(如学习活动、主题、实验、任务等)而设计开发的一种情景化、支持多种学习方式的在线视频课程资源[4].微课既是一种新的资源表现形式,更是一种新的教学模式和学习方式.

2微课的特征

2.1教学时间短资源容量小交互性强

微课的视频时间通常都在10min之内,一般以3~5min为佳,这种视频的时长符合学习者的认知特点和视觉驻留规律[4],能让学生高效学习而不会注意力分散,最大化地提高学习效率.微课的视频资源容量小,一般只有几兆或几十兆,易于网络传输、交流和共享,因此,学习者可以快速方便地将其下载到智能手机、平板电脑等各种移动终端设备上,根据自己的需要,利用碎片时间随时随地进行自主学习.就学校教育而言,微课不仅成为教师和学生的重要教育资源,而且也构成了学校教育教学模式改革的基础[5].

2.2教学内容精炼主题突出设计精细

微课是针对某个学科知识点(如重点、难点、疑点、考点等)或教学环节(如学习活动、主题、实验、任务等)而设计开发的一种情景化、支持多种学习方式的新型在线网络视频课程,具有“资源多样、情境真实、主题鲜明”的特点[4],同时微课的设计很精细化.“麻雀虽小,五脏俱全”,虽然微课的视频时间通常在10min以内,但是微课教学环节完整,通常包含新课导入、主体呈现、归纳小结3个部分.教学设计也讲究有头有尾.

2.3情境真实形式多样生动灵活

以视频为主要呈现形式的微课,大范围地使用各种形式的动画和图片,使其情境更加真实,教学过程生动灵活,具有较强的视觉冲击力,更容易引起学生的注意,实现高效率的学习.

3开展大学物理微课教学必要性

大学物理课程是理工科各专业学生必修的一门重要基础课程.大学物理的传统教学模式存在着以下几方面的问题.

3.1教学内容与学时间的矛盾

以我校为例,依据人才培养方案,大学物理课时为130学时,内容覆盖力学、热学,机械振动与机械波、电磁学、波动光学、近代物理共6大部分,保持了物理学基本架构.这就要求教师要在有限的学时内完成既定的教学任务,以至每节课都内容饱满,基本没有多余的时间开拓视野,内化知识,师生之间的互动交流也明显不足,这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教学质量.

3.2大班教学与学生层次的差别

通常一个教学班内人数较多,学生基础有差别,认知层次也参差不齐,对同一知识点的接受程度也不同.因此教师课堂上传统的统一讲授难以符合每个学生的个人需求.

3.3学生的主体地位体现不足

四段式教学法在大学体育教学的应用论文 篇11

关键词:新疆南疆中职院校;课堂教学;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培育

中图分类号: G206;D64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3-1069(2016)27-125-2\0 引言

课堂教学是学校教育活动的主渠道,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的重要场所。坚持立德树人,充分发挥课堂主阵地、主渠道作用,有计划地从不同课程类型将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活动贯穿新疆南疆中职院校课堂教学全过程,使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入眼、入耳、入脑、入心,引领全体师生树立爱国、敬业、诚信、友善的道德规范和价值准则,弘扬自由、平等、公正、法治的社会价值,自觉追求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的国家理想,把师生培养成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践行者和传播者。

1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融入课堂教学的重要意义

道不可坐论,德不能空谈。新疆南疆中职院校通过课堂教学进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培育可以有效地促进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目标和良好的道德规范。因为在课堂上老师的讲解会使得学生更加明白什么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怎样才能够践行好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这一目标。学生的理解能力不够,老师通过学习后,可以逐步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精髓渗透到课堂的实际教学中,从而潜移默化的形成了培育学生的目的。这对于我国的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来讲意义十分重大。同时做好课堂的实际讲授更是关系到我国社会主义经济建设目标实现的关键,因为学校培养的是国家未来的人才,这些人才一旦融入社会当中就会肩负起中国梦实现的重任。

国无德不兴,人无德不立。当前举国上下都在认真组织和学习习近平总书记的重要讲话精神,同时也在不断地号召要时刻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融入社会发展各个角落。新疆南疆中职院校创新思维,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培养放在课堂中进行,这一做法是符合我国新时期教育教学实际发展需要的,更承载着为社会主义培养接班人的重任,这一具体的做法是值得我们深入思考的重要理论性课题。怎样才能够将这种培养方式赋予科学化的力量,这正是作为新疆南疆中职院校培养人才思考的重点所在,在实际的培养过程中更应该将实践作为突破口,让每一位学生都能够及时地掌握科学文化的基础上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真正落实在实际行动上,这才是培养的目的。同时,在把握好实际的中职院校发展的方向上更是提供了新的借鉴,这对于我国中职院校建设来讲也将起到积极的推动作用。

2 南疆中职通过四段式课堂教学培育在校学生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一段式,改革课程设置,畅通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培育的主渠道。通过中职德育课和技工德育课及德育活动课直接进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教育。一方面,加强倾向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培育的课堂教学文化建设,抓好学生的日常行为养成教育,培养良好的职业素养和道德品质;另一方面通过课程试听试讲,深化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真正含义,创新思维,将科学化的培养目标落实在实际的课堂之中。在课程体系上,逐步建立以《新疆历史与民族宗教理论政策教育读本》、《职业生涯规划》、《职业道德与法律》、《经济政治与社会》、《哲学与人生》、《心理健康》等六门德育课为主,中国国情教育、时事政策教育、国际形势和民族忧患意识教育及民族团结教育等专题教育为辅,其他文化课和专业课相互配合补充的格局。在教育内容上,明确以理想信念教育、民族团结教育、道德和法制教育、就业创业教育、生涯发展教育、生命教育、感恩教育为重点,并按学年段各有侧重。在教学方法上,按照贴近学生思想实际、贴近学生现实生活、贴近学生认知水平、贴近学生职业成长需要以及贴近社会热点问题的“五贴近”原则,着重以学生的身边事为切入口,逐步提高其认识和分析问题的能力,用公认的“核心价值”来统领学生的多元价值取向,使学生树立为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而奉献的光荣使命感和责任感。

二段式,通过汉语课进行国家通用语言、中国传统文化、中华民族爱国主义优良传统的教育。在新疆南疆中职院校进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培育,是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知与行相统一的过程,必须融入所学专业教育教学的全过程,贯穿于课堂,使之成为广大师生普遍理解接受、自觉遵守奉行的价值理念。在汉语听说读写的教学过程中,了解学生、尊重学生、激励学生,对学生性格特征多样、品德养成水平参差不齐等特点,充分关注个体差异,认同学生的主体地位,将感恩教育、法制教育、职业道德教育、成人教育四者作为目的,以民汉结对子互学语言为抓手,适当增加中华传统文化经典范文的比重,培养学生体会东方审美文化的独特内涵,热爱中华民族优美的传统文化,使南疆中职院校学生牢固确立社会主义的核心价值观,培养南疆中职院校学生的爱国主义精神。

三段式,通过专业基础课和专业实践课的学习,培养南疆中职院校学生的科学素养和创新精神。课堂教学文化潜移默化地影响着广大师生的思想观念、价值判断和道德情操,新疆南疆中职院校坚持“以文化人”,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教育渗透到专业理论课和专业实践课的教学过程之中,体现在学校教育教学和日常管理的各个环节,运用各种课堂教学形式来表现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深刻内涵和精神实质,做到进教材、进课堂、进学生头脑。这是一种结合实际的办法,对其进行科学化的培育研究,可以有效地促进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深入教育实践当中。同时,加强顶岗实习和一体化教学课堂管理,树立良好的思想作风、工作作风和生活作风,培养良好的社会公德、职业道德、家庭美德和个人品德,争做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示范者和引领者。2015年、2016年新疆南疆中职院校学生参加自治区职业技能大赛,很多不属于民族传统的赛项都是第一次组队参赛,在强队和老队面前没有任何优势,但领队、指导教师和参赛师生毫无畏惧,顽强备赛,全力完成比赛,赢得了强队和老队的尊重,这更得益于新疆南疆中职院校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贯穿于专业学习的教育教学全过程。

四段式,筑牢意识形态领域,课堂教学综合发力。新疆南疆中职院校要高度重视、积极主动地做好意识形态领域的工作,密切关注社会思想文化潮流进程及其对南疆中职学校的影响,坚持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引领校园文化建设,把握趋势、正面引导、重在建设,促进校园的团结与和谐,努力做到“一把钥匙开一把锁”。与此同时,重视课堂教学信息化应用,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培育提供微观舆论环境。通过开设十字绣、丝网花制作、舞蹈、音乐、书法及绘画等兴趣社团, 借助社团活动的课堂教学加强对南疆中职院校学生的美育,鼓励南疆中职院校学生研究和宣传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培养学生的中华民族精神。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凝结着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精髓,是核心价值体系的内核。新疆南疆中职院校通过课堂教学积极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具有重大意义和丰富内涵。“惟其艰辛、才更显勇毅,惟其笃行、才弥足珍贵。”只要坚持不懈、持之以恒,人人参与、人人实践,必将汇聚起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和新疆南疆中职院校梦的强大力量。

3 结束语

新疆南疆中职院校通过课堂教学四段式进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培育的探索,因为独特的区情、校情和学情限制,显然放在内地就不适宜,但可以给予新疆其他中职院校对于少数民族在校学生开展课堂教学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培育提供参考和借鉴。

参 考 文 献

四段式教学法在大学体育教学的应用论文 篇12

在现代高职教育理论研究领域中,对高职教育的办学模式的研究,对高职教育人才培养方案的研究已经非常普遍,成果丰硕,一定程度上形成统一认识。但对微观课程教学模式的探索还大多局限在具体的课程中或具体的课堂上,无论是理论教学还是实践教学多是以教师的教学特色等形式显现出来的,带有很强的个人主观性和随机性。将高职教育的课程教学以某种模式规范下来,还没有成形的理论和具体方案。我系在研究课程体系和教学内容改革时,提出了关于课程结构的“三段式”教学模式。“三段式”课程教学模式的教改思想,于2007年5月以“高职教育中‘三段式’课程教学模式的研究与实践”为题,被选作伊春职业学院教育科学研究规划项目,并与于2008年8月滚动成黑龙江省“十一五”教育科研规划课题。本课题的研究目标是初步确定高职类课程究竟应该怎样以其最佳的结构体系呈现给学生,让大多数由于不适应普通教育的学习方法而显出学习劣势的高职学生轻松地掌握每门课程适度够用的基础理论,获得过硬的从业技能和较高的综合素质。主要研究内容包括:高职课程组织形式,教学大纲的框架结构,学生的课程成绩评价方法等。

所谓课程的“三段式”教学模式就是将每一门课程的教学过程和对学生学业评价划分为三个阶段,第一阶段围绕课程知识的掌握来开展传承性教学,在教学过程中通常将实际案例分解成案例元,并将分解的案例元溶入知识中,为传承课程知识服务。因为在“三段式”课程教学模式中,第一阶段的教学目的是利用案例元让学生理解和掌握知识,而不是利用知识去解决问题,所以不要试图将知识点渗入到整体案例中,不要试图去分析整个案例,只有这样才能使学生在较短的时间内基本掌握课程的知识框架,为下一步学习做好准备。第二阶段围绕课程技能的获取来开展培养性教学,在第二阶段的教学活动中,要充分显示出案例的整体性和过程性;就是要充分显示出分立的知识点在案例中的运用和相互关系;就是要重现出第一阶段教学中各个被分解的案例元之间的逻辑关系,并突出工程性,重视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和专业进取心。第三阶段围绕课程素质的养成来开展创造性教学,在第三阶段的教学中,为了能让学生锤炼技能,要求每门技术类课程都要有课程实习或课程设计,要真题真做。在课程实习或课程设计过程中要突出学生学习的独立性和创造性,要能为生产实践服务,重视培养学生的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二、“三段式”课程教学模式在单片机教学中的应用

《单片机应用技术》课程是在学生学完电子技术类基础课程和微机应用类基础课程之后,为加强对学生技术应用能力的培养而开设的体现电子技术、计算机技术综合应用的技术类课程之一。课程的任务是使学生获得单片机应用系统设计的基本理论、基本知识与基本技能;掌握单片机应用系统的各主要开发环节,并了解单片机在测量、控制等领域的应用;培养学生实际动手能力、创新与探究意识,使学生初步具备应用单片机进行设备技术改造、产品开发的能力。从课程性质和课程任务看,“三段式”课程教学模式恰好适合于单片机的教学改革,具体改革方案及实践过程如下:

1、第一阶段,以案例元为工具,以实际操作为手段,快速完成对课程基础知识的讲解。

无论何种教育,知识的传授与继承都是必不可少的环节之一,是技能培养与素质养成的前提和基础。但是在高职教育中应充分注意学生的特点和培养目标的要求,不能单纯地传授知识点,而要以案例元为工具,以实际操作为手段。

在教学中,教师以单片机学生实验箱为载体讲解单片机应用系统硬件结构,由于单片机学生实验箱硬软件资源开放且布线规范,所以学生结合教材很快就能掌握单片机应用系统硬件的基本结构,同时为实验奠定了基础。通过显示器、歌曲键盘中断调用、步进电机控制等有趣的演示实验,在教师的引导下学生自然渴望知道单片机系统是如何听从指挥完成这些工作的,这时教师就可以讲授单片机的指令系统了。虽然MCS-51系列单片机只有43种助记符,111条指令,但让高职学生在8学时内完全掌握依然有一定的困难,我们利用网络互动教室和模拟软件较好地解决了这一难题。汇编语言程序设计和单片机硬件资源应用两部分内容一定要结合在一起进行讲述。首先每种程序结构只用一个简单的例子加以分析说明,然后结合硬件资源的学习,将对程序结构的深入理解和使用技巧运用到对硬件资源的控制使用中去。在实验中要尽量“让灯亮起来,让喇叭响起来,让电机转起来,让人机互动起来”,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求知欲望。

这一阶段的教学时间为8周,按照“三段式”课程教学模式的要求,将多重中断,定时计数器GATE使用,多机通信,存储器系统,点阵式LED,微打及其他接口等知识和技术融入第二阶段的学习中。第一阶段对学生的学习评价采用闭卷笔答方式进行,成绩占学科总成绩的30%,结果证明,学生对基础知识和基本实验技能全部掌握。

2、第二阶段,以整体实际案例为载体,以工程设计思想指导,分析解疑掌握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在这一阶段的教学过程中必须注重课程的技能性,必须贯穿工程设计思想,必须突出对学生技能的“培养”。所谓突出对学生技能的“培养”,就是要充分发挥教师的主观能动性,在第一阶段的基础上对学生技能进行精心培育。“培”就是手把手地教他怎么做,完成技能的“嫁接”和转移;“养”就是要让学生将获得的技能同化,让“嫁接”给学生的技能生根发芽,保证它在第三阶段能成为一棵独立的常青树,并能开花结果,完成技能的再创造。

在第二阶段教学中,教师以任务为驱动,与学生共同分析了“时钟计时、定时、报时系统”和“皮带秤系统”两个实际案例,并分组完成了“时钟计时、定时、报时系统”的电路设计,仿真调试,程序固化,样机调试等工作,同时补充了多重中断,定时计数器G A T E使用,存储器系统设计等知识。这一阶段的教学时间为4周,对学生的学习评价随堂进行,包括系统分析问题解答和“时钟计时、定时、报时系统”调试实验报告两项,第二阶段成绩占学科总成绩的20%。通过这一阶段的阅读和学习,使学生充分认识到在第一阶段各个分解的知识单元之间的逻辑关系,使所学知识连缀成统一整体,为第三阶段的教学打下一个良好基础。

3、第三阶段,以课程设计为载体,围绕课程素质的养成开展创造性教学,实现对学生创造能力的培养。

在第三阶段的教学中,为了能让学生锤炼技能,教师先将学生以3~4人分成一个小组,每组在教师提出题目中抽签选题,真题真做,在规定的时间内完成课程设计。在课程设计过程中每一小组由组长负责,突出学生学习的独立性和创造性,锻炼学生解决实际问题,为生产实践服务的能力。

第三阶段的教学时间为5周,通过课程设计,项目答辩,产品检收等环节大部分学生掌握了MCS—51系列单片机的组成、工作原理、指令系统、汇编语言程序设计以及系统扩展技术、接口技术、系统开发技术,部分学生还自学了Protel软件,收获很大。该阶段的成绩占学科总成绩的50%,主要通过批阅课程设计报告,组织项目答辩以及产品检收等形式评价学生的课程活动能力、自主创造能力和职业素养高低,最后还通过民主投票选出了两组最佳课程设计。课程设计使学生切实感受到知识向技能转化和最后形成创造力的过程,让学生在短时间内获得成就感,也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在第三阶段的教学过程中,还增加了职业规范教育和职业道德教育等内容,通过专业进取心、执行能力、团队精神、交涉能力、责任感、创造力、计划性、协调性、稳定性等方面教育与磨炼促使学生逐步形成了本学科所需要的职业素养。

三、结束语

“三段式”课程教学模式改革方案,已经校“学术委员会”论证通过,并公开发表(见参考文献1),改试点工作正在计算机科学系和电气工程系的部分课程中进行,单片机课程作为教学课程之一,与其它未进行教学改革的课程相比,学生学习兴趣明显高涨,与往届相同课程相比教学效果明显提高。

摘要:阐述了“三段式”课程教学模式的特点,分析了在单片机教学过程中采用“三段式”课程教学模式的可行性,介绍了单片机课程的“三段式”教学过程的设计及效果。

关键词:高职教育,课程教学模式,三段式,单片机课程

参考文献

[1]李传鸿.高职教育中“小三段式”课程教学模式的研究与探索[J].教育与职业2008.11,107~108.

上一篇:小学四年级数学《角的度量》教学反思下一篇:历年考研数三真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