持续推进安全社区建设研究论文

2022-05-05 版权声明 我要投稿

在广州市萝岗区,安全社区建设的“促进项目”会被当作“科研项目”加以细化和研究。安监部门的角色不仅仅是综合监管,还要承担起“催化剂”“润滑剂”和“添加剂”的职能。2009年3月,广州市萝岗区委、区政府决定在夏港街道试点,进而在全区开展安全社区建设工作。2010年11月,萝岗区夏港街道成为广州市第一个“全国安全社区”。下面小编整理了一些《持续推进安全社区建设研究论文 (精选3篇)》,供大家参考借鉴,希望可以帮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持续推进安全社区建设研究论文 篇1:

安全社区 基础建设的有效抓手

安全社区建设涉及人们生产、生活的诸多方面,其成果惠及各类人群。安全社区建设十年来,中国职业安全健康协会采取建立机制、教育培训等多种措施,有序推进全国安全社区建设。

2004年,安全社区建设在我国正式起步。经过十年来的推进发展,截至2014年底,全国共建成安全社区552个,已经启动和建设全国安全社区的单位达2 600多个,分布在全国26个省、市、自治区,覆盖人口超过了1.5亿。

中国职业安全健康协会曾对近两年命名的411个全国安全社区的各类事故与伤害情况进行了调查统计。结果显示:2013年与2011年相比,生产事故、交通事故、火灾事故和社会治安死亡人数分别下降44.0%、51.1%、66.8%和28.3%,受伤人数分别下降41.3%、29.8%、64.5%和29.9%。安全社区建设,对降低事故减少人员伤害效果明显。

通过安全社区建设,社区安全的软环境和硬环境都发生了变化。中国职业安全健康协会理事长张宝明将其表现概括为5方面:机制上,逐步建立了策划、实施、检查、纠正的持续改进机制;工作上,一方面持续完善基础管理工作,另一方面有重点、有针对性地策划与实施安全促进项目;方法上,以适用、科学的原则,加大技术含量,提高科学干预力度,减少了形式化、表面化现象;内容上,坚持红线意识,民生至上、民安为本;效果上,实现了事故与伤害下降、意识与素质提升,社区居民认同感、归属感增强。

构建责任体系

习近平总书记对于安全生产工作的要求,是建立“党政同责、一岗双责、齐抓共管的安全生产责任体系”。在国家安全监管总局的领导和支持下,中国职业安全健康协会安全社区工作委员会把安全社区建设作为“一把手工程”来抓,要求党委书记亲自挂帅,亲自参与规划制定和组织推动、协调资源等工作。街、镇行政领导重点进行风险识别、项目策划、评估改进等顶层设计工作,实现党委、政府齐抓共管。

同时把安全社区建设作为“班子工程”来抓,街、镇两委所有班子成员也是安全社区建设机构成员,且大多数担任安全促进工作组负责人。张宝明介绍说,这种工作模式既能够实现事事有人管、有人抓,又能够将安全社区建设与街、镇各条块工作有机对接,把乡镇(街道)推向安全生产的“前沿阵地”和“第一防线”。如四川、重庆、上海、大连等地,都体现和发挥了党政领导重视和顶层设计的巨大作用。

此外,动员社会各界尤其是各类社会组织或专业团体广泛参与安全社区建设,利用他们的特长和特点承担专项安全促进工作或安全宣传工作,有力地提升了安全社区建设的知晓率,扩大了安全社区建设的成果。张宝明举例说,上海杨浦区和虹口区发挥区域内优势资源作用,利用复旦大学、同济大学等教育资源开展安全专项研究、社区诊断、心理咨询服务和法律服务等工作,引入“全球儿童安全组织(中国区)”指导实施儿童和青少年伤害预防项目。杨浦区新江湾城街道引进社会组织承接“安全体验中心”的日常运作管理,在辖区单位以及居民中,招募了一支志愿者团队参与体验中心的各项服务工作。一方面分担了政府部分公共服务和管理职能,另一方面让社区居民获得更加人性化、专业化的服务,盘活了社区资源。

张宝明认为,安全社区建设为创新社会管理提供了良好的载体与平台,也将“党政同责、一岗双责、齐抓共管的安全生产责任体系”延伸到了社区各类安全工作体系中,形成了具有中国特色的安全社区建设模式。

拓展基层安全管理工作

不仅生产安全不能突破红线,社区安全也不能突破红线。张宝明称,各地把安全社区建设作为强化红线意识的重要手段,作为基层基础建设的有效抓手,针对减少事故和人员伤害开展各类安全促进项目,如危及人的生命安全因素的消除、人的不安全行为的干预、人的安全技能的培训、人的安全意识的提升等。

大连全市将推进安全社区建设作为建设“安全发展型城市”的重要举措,计划在2015年实现安全社区在全市80%以上覆盖,期望建成全国首个以全市为整体的安全社区,截至2014年底已完成73%的覆盖。

重庆市要求将安全社区建设作为统揽基层安全工作的基本平台,将基层安全生产的阶段性中心工作、重点任务以及小微型工商贸企业安全标准化建设,以安全促进项目及干预措施的方式,全面纳入安全社区建设一并推进。

张宝明说,安全社区建设对基层安全管理工作的拓展趋势还表现为:安全工作由生产安全为主,向包括居家安全、防灾减灾和社会治安的“大安全”拓展:从工作岗位安全扩展到日常生活安全,强化了“人”的安全素质的提升。

由安监部门单打独斗向社会各界群策群力拓展:跨界合作机制夯实了“一岗双责”、全员参与机制,推动了安全生产的政府治理和社会自我调节、居民自律的良性互动。

由宏观安全文化建设向微观文化拓展:将上级宏观安排的普遍性要求,细化为基层自主策划的针对性促进,使工作重点、方式方法、目标效果“接地气”,真正体现了群众路线。

由管理干预为主向项目促进为主拓展:行政措施为主的行政化运作变为技术措施为主的专业化操作,强化了“两个主体责任”的落实,促进了安全发展。

建立长效机制

自2012年开始,安全社区命名五年以上的单位开始进入复评阶段,复评是安全社区取证后管理的关键环节,现已纳入安全社区验收评定的年度计划。

张宝明表示,被命名的安全社区只有5年的有效期,5年内还要适时随机抽检。协会积极整合资源,依托各地支持中心和评审员,严格按照标准要求进行现场评定。对于没有坚持持续改进的社区,规定了退出机制,以保证安全社区建设质量。“我们规定所有的建成社区,都要在年初提交安全社区年度总结和年度计划,并随机抽样检查,严格证后管理,严格复评工作标准。”

安全社区作为安全生产长效机制建设的抓手,其核心价值是基层安全保障能力持续改进的常态化,这已成为开展安全社区建设基层单位的共识,且逐步转化为具体举措。据张宝明介绍,已经通过复评的安全社区,绝大多数都逐步加强了对持续改进和证后管理的投入,保证了机构不撤,队伍不散,工作不断,坚持以理念引领工作,以项目促进安全能力提升,使安全社区建设成为一项“持续改进,循环上升”的工程。

加强队伍建设

安全社区建设有着鲜明的技术性和专业化特点,单靠热情和积极性是不够的,必须有一批专家做支撑,有一批负责任的工作人员和骨干分子。

“各地非常重视培育工作骨干,加强队伍建设等工作。”张宝明介绍说,成都支持中心制定了四川省《安全社区工作报告审核办法》《安全社区区域性指导方案》《安全社区现场评定手册》等8个规范性制度,统一了工作要求和人员行为规范。

为加强评审员队伍建设,协会依据《安全社区评审员确认及管理办法》,组织人员深入各支持中心,与申请人员直接进行交流,适当地安排他们参加现场评定工作,进一步了解情况。经过多方面考核,2014年新确认了23名评审员。2014年8月,协会还组织了安全社区研讨会,统一对安全社区标准的理解,讨论如何规范安全社区工作报告的撰写,如何规范推进安全社区建设。张宝明表示,以后还将继续举办不同专题内容的研讨会,不断提升评审员的业务水平和现场工作能力,推动安全社区建设深入开展。

同时,协会也注重互相交流,安排各省评审员交叉进行现场评定,为他们提供相互学习交流的机会。“我们还推荐了400多个优秀安全促进项目,计划提供给各位工作人员和骨干学习参考,目前正在编辑中。”张宝明说道。

基层工作人员的教育培训也是重要内容。2014年,协会面向基层举办了4期安全社区培训班,近千余人参加培训。各地区支持中心也以集中办班、经验交流、现场会、座谈会等方式组织培训,锻炼和培育了一批业务骨干和专业人员。

形成梯次推进模式

安全社区建设在本质上是社区安全体系建设,需要理论和技术的支撑,需要专业技术人员的指导。最初,协会组建了全国安全社区技术支持中心,负责研究安全社区建设的理论体系、标准方法及运行模式;开展安全社区建设调查和评估,研发、推广社区安全技术及产品。

后续,逐渐在全国各地建立了地区安全社区支持中心,截至2014年底,全国已成立了包括北京、上海、成都等14个地区安全社区支持中心。地区安全社区支持中心是为加强对安全社区建设工作的指导,促进全国安全社区建设广泛、深入开展而建立的机构。

在当地安监局的领导下,各地支持中心承担了宣传安全社区建设理念、培训骨干,为社区提供技术支持等工作,不仅为各地的安全社区建设发挥了不可替代的作用,还积极为全国安全社区促进中心输送人才。2014年确认的103名评审员中,有99名来自各地区支持中心。张宝明表示,为进一步推进安全社区建设工作,近期将计划调整北京支持中心,重组山东支持中心,重点培养黑龙江省和福建省建立支持中心。

推进信息化建设

安全社区的管理系统、信息交流、反馈和痕迹保留都非常重要。为了提高管理效能,实现管理资料和操作程序的规范化、系统化、便捷化管理,协会改版了安全社区网站,增添了信息交流的内容,扩充了网络交流功能;建立了安全社区在线管理平台,将安全社区建设的申报、批复、评定、反馈、综评、公示等操作流程,全部实现网上运行,并将积存的大量历史档案输入该平台保存、管理。

张宝明介绍说,信息化建设是安全社区建设持续发展的有力支撑,也是社区成员间交流的平台和载体,为安全社区的推进工作提供了便利。

有序发展国际安全社区

中国职业安全健康协会作为国际安全社区支持中心,对已经获得全国安全社区命名且有意向成为国际安全社区网络成员的单位,统一制定发展计划,严格按照国际安全社区准则要求进行技术指导,向世界卫生组织(WHO)社区安全促进合作中心推荐,协助组织认证工作。

2014年,我国又有10个社区通过国际安全社区认证机构的现场考察,被命名为国际安全社区。至此,全国共有78个社区成为国际安全社区网络成员,占全球安全社区总数的22.5%,占亚洲安全社区总数的54.6%。据张宝明介绍,目前我国已经完成前期推荐工作,等待进行现场认证工作的还有12个社区。

“我国的安全社区数量在国际上占有很大的比例,进行国际间的交流和沟通对于促进我国安全社区建设的发展是有益的。”张宝明表示,今后,协会还将继续参与国际安全社区的交流与活动,争取更多的话语权;继续为社区做好技术支持和技术服务工作,起到国际间沟通的桥梁和纽带作用。

编辑 郑 君

作者:郑君

持续推进安全社区建设研究论文 篇2:

争当全国安全社区建设的旗帜

在广州市萝岗区,安全社区建设的“促进项目”会被当作“科研项目”加以细化和研究。安监部门的角色不仅仅是综合监管,还要承担起“催化剂”“润滑剂”和“添加剂”的职能。

2009年3月,广州市萝岗区委、区政府决定在夏港街道试点,进而在全区开展安全社区建设工作。2010年11月,萝岗区夏港街道成为广州市第一个“全国安全社区”。2012年,萝岗区东区、联和、萝岗、永和4个街道先后被命名为“全国安全社区”。2013年7月,萝岗区九龙镇通过评定,成为广东省第一个农村乡镇型“全国安全社区”。至此,萝岗区五街一镇都成为了“全国安全社区”,在广东省率先实现了全覆盖。2012年11月,萝岗区夏港街道被评定为广州市第一个“国际安全社区”。2014年3月,萝岗区萝岗街道、永和街道被评定为“国际安全社区”。至此,萝岗区50%的街镇都成为了“国际安全社区”,成为华南地区“国际安全社区”数量最多的行政区。

2014年3月,广州市萝岗区安监局综合法规科科长谷林接受了本刊记者的采访,他详细介绍了萝岗区安监局是如何动员一切资源推进安全社区建设的,并一再强调萝岗区要做全国安全社区建设的“领先者”和“研究者”。

不甘人后敢当先

“安全社区建设是萝岗区安全监管工作的特色,已经连续5年写入了区委和区政府的工作报告。”谷林开门见山地指出安全社区建设在全区安全监管工作中的重要地位。

那么,安全社区是如何在萝岗区从“落地生根”“枝繁叶茂”到“硕果满枝”的呢?

2009年3月9日,在萝岗区安监局局务会议上,时任局长严志明拿着一份报纸向大家扬了扬,指着上面的一则关于安全社区建设的新闻报道说:“当前,在北京、上海等城市推进的安全社区建设,对于加强安全生产基层和基础工作非常有效,我们可以借鉴。”随后,萝岗区成立了安全社区建设工作领导小组,具体统筹实施工作由区安监局综合法规科负责。领导小组定下的原则就是:边学边干、以学促干。

夏港街坚持边学边干,根据风险辨识的情况,对工作场所等9个领域开展伤害干预工作,尝试性地开展干预工作探索,收到了一定效果。但是,还是存在不少问题和困惑。例如,在资源整合方面,力量较多地依靠安监中队,没有有效地整合街道内部职能部门、辖区企业和居民资源,存在单打独斗的现象,导致工作局面迟迟打不开。针对这些问题,谷林提出,安全社区建设过程中,应以党委政府为“舵主”,整合各类社会单位,有效配置政府内外各种资源,产生整体聚合能动效应,从而使伤害干预和社会管理效果达到整体最优。谷林还认为,萝岗街镇安全促进委员会应只负责长远战略,不干涉具体事务。目标设定、决策、资源配置和实施由最基层一线专项工作组实现。

2010年6月2日,萝岗区举行全区启动全国安全社区建设仪式,标志着全区安全社区建设工作的全面展开。2011年,萝岗区安监局获得了中国职业安全健康协会颁发的“全国安全社区建设先进单位”称号。

2014年3月3-6日,萝岗区萝岗街道、永和街道先后接受了来自瑞典的国际安全社区评审专家谷尔邦·琼斯伯格的现场评审。参观之后,谷尔邦对萝岗街道和永和街道的安全促进项目“竖起了大拇指”,并在评审意见中写道:“强烈推荐两个街道成为国际安全社区”。这位瑞典专家还叮嘱谷林,一定要把“八小时以外安全”“外来工安全”“儿童安全”和“荔枝采摘”等安全促进项目的经验写成论文,在国际安全社区大会上进行交流。

谷林说,2009年开始创建安全社区时,主要从抓安全生产“双基”工作入手,经过三四年的发展,他们意识到安全社区建设是加强社会管理创新的一个有效的载体。安全社区的推广,使萝岗区各街道社区的群众参与基层社会事务的愿望得到激发。群众通过居委会、社区服务中心、康园工疗站、义务治安队、社区各类社会团体、专业社工组织积极参与到社区管理事务中来,群众的自我管理、自我教育、自我服务和自我监督格局初步形成,社区工作活力初现。

谷林在回顾了萝岗区近几年安全社区建设的历程后,欣慰地说,在获得荣誉的同时,萝岗区安全社区建设工作人员的能力和素质得到了国家安监总局、中国职业健康安全协会的认可。谷林和他的同事们,分别成为专家组组长和成员,多次主持和参加了各地“全国安全社区”的评审。

“三剂”合力促安全

在安全社区建设过程中,县(区)等基层安全监管部门应该如何定位呢?谷林给出的答案是:要做安全社区创建的“催化剂”“润滑剂”和“添加剂”。萝岗区非常注重安全社区建设工作领导小组的组织、统筹和指导作用,加速资源整合,推动共同治理。

如何做好“催化剂”

萝岗区安监局摒弃了安全社区是对社区安全的认证、是安全的“达标”工程的错误认识,各任领导始终认为,安全社区建设是安全社区能力的建设,可以持续改进社区安全状况。安全社区建设强调整合资源,需要借助各方资源共同开展工作,经费、资源的渠道要多样化。因此,萝岗区安监局协调政府及财政部门加大经费投入。2013年起,萝岗区安全社区建设经费实现了翻番,每个街道每年50万元,各街道还从机动财力里至少按1:1配套。

谷林坦言,刚开始建设安全社区时,面临的最大问题是“不会做”。怎么办呢?只有先培训。“明白人”是安全社区建设的关键,培训好建设的中坚力量,是建设能否有效实施的重要步骤。萝岗区采取“请进来”的办法,请安全社区专家和建设经验丰富的同行请到本地培训,从概念到实施,手把手地教。萝岗区还采取“走出去”的办法,多批次组织街镇到建设成功的地区学习。

如何做好“润滑剂”

安全社区建设需要全员参与、整合资源,萝岗区安监局作为综合安全监管部门,依靠安委会这个平台,积极协调萝岗区有关职能部门参与到安全社区建设工作中去。

萝岗区利用安委会考核机制,将安全社区工作作为年度考核重要组成部分,用考核“指挥棒”督促有关部门参与安全社区建设工作。谷林举例道,如果街道获得了“国际安全社区”命名,将在年终考核时直接加5分,而获得“全国安全社区”命名则加3分(总分100分)。

如何做好“添加剂”

萝岗区安监局积极参与到街镇的安全社区建设工作中,直接提升了各街镇安全社区具体促进项目的工作质量。萝岗区安监局局长赖曦东经常带队到街镇指导安全社区建设,上任3个月就下到街镇14次。萝岗区各街镇在安全社区建设中会遇到方方面面的问题,区安监局综合法规科工作人员和街镇一起“战斗”。谷林说,他经常直接到街镇上班,针对安全社区建设进行手把手的指导与辅导,帮助解决遇到的问题与难点,如:伤害分析、干预项目设置与实施、评价及报告撰写等。

持续改进无止境

2014年1月22日,萝岗区人民政府办公室印发了《关于创建全国安全发展示范区工作方案》的通知,创建目标为:到2015年底,基本形成有效的安全社区建设体系,健全的安全生产监管体系等。谷林说,安全社区建设体系位居创建全国安全发展示范区“六大体系”第一的排序,足见萝岗区对安全社区建设工作的重视程度。

萝岗区在广东省第一个实现了所有街镇“全国安全社区”全覆盖,并有一半的街镇获得了“国际安全社区”命名。谷林信心满满地说,在巩固创建成功的基础上,萝岗区将继续向着力争2015年底全区“国际安全社区”全覆盖的目标迈进。

2014年,萝岗区将在各街道、镇选取1~2个领域进行安全促进项目科研化试点,并开展安全促进项目竞赛。下一步,萝岗区将把安全社区建设,作为创新社会管理的重要抓手,使安全社区建设工作日常化,保障政府投入。安全促进项目要继续朝着科研化、精细化角度推进,强化伤害监测工作,加强社区诊断,加强安全社区建设的针对性、科学性和有效性,鼓励各街镇因地制宜开展安全促进项目。2014年,萝岗区将在各街道、镇选取1~2个领域进行安全促进项目科研化试点,并开展安全促进项目竞赛。

2015年底,萝岗区计划形成一批具有推广价值、典型意义、科学方法和实际效果的安全促进项目,为下一步的安全社区建设提供科研基础。

编辑 宁 远

作者:宁丙文

持续推进安全社区建设研究论文 篇3:

安全社区重在“建设”

“安全社区建设要把重点放在‘建设’上,而不是‘创建’上。已经获得命名的安全社区要坚持持续改进,不能停步。要清醒地认识到,获得称号不容易,‘保持’称号更不容易。” 2013年11月21日,国家安全监管总局副局长杨元元在全国安全社区建设工作会议上如是说。

中国职业安全健康协会理事长张宝明在会上,介绍了安全社区的建设现状:截至2013年11月底,“全国安全社区”已达458个,整区县建设单位16个,“国际安全社区”有68个。

安全社区突出“中国特色”

我国开展安全社区建设与其他国家和地区最大的区别,在于党的领导。各级党政领导积极组织协调、凝聚相关单位,以及骨干、志愿者的力量,动员广大社区群众积极参与。张宝明举例说,中国职业安全健康协会做了一个调查,绝大多数单位的安全社区促进委员会都是由党委书记亲自挂帅,统筹规划和安排。安全社区建设工作既是“一把手”工程,也是“班子”工程。依托党的基层建设体系开展,党员成为安全社区建设的主要力量。

四川省委、省政府高度重视安全社区建设工作,已将安全社区建设列入四川省“十大民生工程”,并实行目标考核。2013年,四川省以奖励形式,投资1500万元用于安全社区建设。山东省东营市义和镇在农机安全服务、老年人服务、村风建设、农业安全等工作中,基层党组织和党员发挥了核心和骨干作用。辽宁省大连市蓉花山镇党委书记,亲自到辖区各部门和单位组织协调,整合资源,组织创建。

2013年,中国职业安全健康协会在原有11个地区安全社区支持中心的基础上,又成立了天津支持中心和中石油支持中心。安全社区地区支持中心为社区提供技术支持和咨询服务,协助当地安监局做好推荐、评定等工作。如:成都支持中心与社区一起探索社区安全诊断方法与过程,帮助社区完成“社区安全诊断报告”和“安全社区工作报告大纲”,指导全省的安全社区建设工作。上海、成都、重庆、大连、济南等支持中心,互相之间还进行走访学习,探讨工作方法与思路,研究面临的问题。

让安全社区“更接地气”

党的十八大明确要求“多谋民生之利,多解民生之忧,解决好人民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杨元元要求,要把安全社区建设工作定位在民生工程、实事工程,要针对重点问题、重点人群、重点场所和群众需求开展工作,要把涉及生命安全的问题作为优先解决的重点。这些年来,安全社区建设单位由几个增加到了2000多个,说明安全社区建设符合人民的需要,符合发展的需要。杨元元特别强调,要把安全社区建设作为建设安全发展型城市和地区的基本条件。安全社区建设虽然只是一个方面,却是维护人民群众最根本利益、密切党和人民群众关系、体现党的群众路线的最现实的需要。

张宝明要求,要密切结合社区实际,充分考虑社区成员的安全需求,安全促进项目和措施一定要“接地气”,要考虑是否有效果,群众是否能满意。在安全社区建设过程中,创建单位要发挥专业人员的作用,积极与专业技术部门、研究院所、专业社会团体合作,采取技术手段进行干预,提升安全促进项目的质量。如:北京市西城区新街口街道的老年人“不倒翁”项目,就是由一个社会公众事务所引入的;上海浦东新区金桥镇与专业部门合作,研究开发了“行人闯红灯自动报警”系统,并在多个路口安装使用,为社会和社区居民提供专业化服务。

2013年评定的安全社区中,安全促进项目更加有针对性。张宝明举例说,辽宁省大连庄河市蓉花山镇、重庆市沙坪坝区石井坡街道、山东省莱州市金仓街道等,都对群众关心的突出问题、影响辖区安全与和谐的问题,优先采取措施加以解决,受到群众的普遍欢迎,增加了社区成员的归属感与认同感,体现了通过“安全促进”向人们提供保障措施、实现社区安全目标的要求。

稳扎稳打 持续改进

2012年12月至2013年11月,中国职业安全健康协会全国安全社区支持中心分4批对安全社区创建单位进行了验收,其中,福建省厦门市思明区筼筜街道等98个创建单位通过了考评,上海市徐汇区康健街道等26个创建单位通过了复评,被命名为“全国安全社区”。

大会上,与会领导为这些社区颁发了牌匾,并表彰了“全国安全社区建设先进单位”和“全国安全社区建设先进工作者”。随后,“国际安全社区命名仪式”也在原地举办。世界卫生组织社区安全促进合作中心新西兰认证中心乔治·费尔贝恩与获得命名的“国际安全社区”签署了协议,并授牌、授旗,世界卫生组织亚洲安全社区网络中心主席邓华胜向获得命名的“国际安全社区”颁发了亚洲安全社区网络成员证书。

据张宝明介绍,“全国安全社区”称号5年内有效。2013年,中国职业安全健康协会对2008年命名的32个全国安全社区进行了复评,有26个社区顺利通过。北京东直门街道和新街口街道、上海新江湾城街道和金桥镇等单位,自获得“全国安全社区”称号之后,一直坚持持续改进工作。5年来,虽然领导层变更调整,但始终非常重视安全社区建设。街道各级领导和辖区各单位以及社区居民对安全社区理念的准确理解、对安全社区较高的知晓率,佐证了安全社区已经成为一项不断完善的工程。

再接再厉 稳步推进

“十二五”以来,新增启动全国安全社区建设的单位有1 250个,启动总数达到2335个,涉及人口约1.35亿;新增命名的全国安全社区254个;所分布的省级行政区由15个增加到24个。按照这样的发展势头,中国职业安全健康协会预计,将会提前完成到2015年建成600个安全社区的规划目标。

安全社区建设发展势头良好。张宝明举例道,广西壮族自治区原来只有柳州市个别社区进行试点,2013年自治区将这项工作提到了议事日程,已在全区范围内推进。黑龙江省在原来21个试点单位的基础上,全面启动和推进安全社区建设。2013年,福建省厦门市筼筜街道成为福建省第一个“全国安全社区”;郑州市管城回族区的航海东路街道和城东路街道,成为河南省第一批“全国安全社区”,相继完成了破冰之旅。

安全社区建设虽有明显的进展和成效,但就全国来看,还没有达到普及,仍有部分省区是空白点;已建设的省区发展也不平衡,没有扩大覆盖面。杨元元要求,要重点推进企业主导型安全社区建设,除煤矿、石油、石化三个行业加大工作力度外,还应扩大覆盖面,其他重点行业可抓点试行。要重点向中西部地区推进,因为中西部地区基础条件相对落后,经济建设任务繁重,更应开展安全社区建设,解决建设中的重点问题。现在全国还有吉林等7个省级区域没有安全社区建设单位,还有几个省只有企业主导型社区,有些地区还没有动起来。今后要科学分析情况,合理制定推进计划。

张宝明提出了2014年安全社区建设工作的总体思路:在2013年基础上,全国新建命名和复评的安全社区增加10%以上,提前完成“十二五”规划的目标。要把安全社区建设的首要目标设定在保障人的生命安全上,设定在持续降低人员伤害上。同时,要重视职业安全健康,把职业危害防治和干预的内容作为安全社区建设和评定的重要环节。在今后的安全社区建设和评定中,把事故与伤害的预防作为重点评定内容,促进安全社区建设的持续改进和发展。

从2014年开始,每年约有80个社区进入复评阶段。张宝明强调,在这种形势下,要在社区成员安全行为养成和素质提升、安全服务和细节关注等方面多做文章;在项目措施上,要尽可能地增加技术含量,升华安全社区建设质量。中国职业安全健康协会将依托各地安全社区支持中心,扩大随机抽样检查的比例,严格证后管理,严格复评工作标准,不符合标准的不推荐,不符合要求的不通过。安全社区建设不只是“安全状态”的评估和成绩评价,而是要建立科学的、持续改进的社区安全促进体系。

作者:宁丙文

上一篇:镇创立示明新村方案下一篇:迎新生文艺晚会策划方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