低碳经济与经济可持续发展的分析及讨论论文

2024-07-11 版权声明 我要投稿

低碳经济与经济可持续发展的分析及讨论论文

低碳经济与经济可持续发展的分析及讨论论文 篇1

摘要:低碳经济是目前中国走经济可持续发展道路的必然选择,也是世界各国发展可持续经济的必然选择。近年来,由于各种资源的损耗与滥用,使得能源短缺的情况更加严重,生态环境遭到严重的污染和破坏。在中国走可持续经济发展的关键时刻,必须转变经济发展的模式,走低碳经济发展道路。

关键词:低碳经济;经济可持续发展;相互关系;策略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的经济发展与建设取得了世界瞩目的成就,同时也造成了非常严峻的能源消耗过度、环境负担加重的现状。中国作为发展中的大国,在保证可持续发展的同时,还需要了解低碳经济的发展现状及面临的问题,分析并讨论低碳经济与经济可持续发展的相互关系,从而提出更适合当前中国低碳经济与经济可持续发展的方案与策略。

一、低碳经济在中国的发展

(一)发展现状

目前,中国的低碳经济模式已经基本建立,相关的政策法规体系也正在形成,在节约能源、减少废气排放等方面也出台了一些税收政策,并根据不同产业的生产模式制定了相关的低碳经济发展政策。我国也致力于调整各企业发展依靠传统产业结构,把经济发展的重心向第三产业倾斜,并不断进行创新升级,对于某些需要耗费大量能源并会对生态环境造成严重污染的项目实施了一系列改革,同时在一些城市试点进行低碳经济的发展试验,还建立了一些低碳交易的场所,形成了自愿减排发展低碳经济的新型市场。

(二)实践成果

中国低碳经济的发展,取得了一些良好的成绩。首先是能源方面,其结构正在不断被调整优化,比如利用太阳能进行发电以及使用水电等具有环保作用的能源;其次在节约能源、减少废气、废水、废物的排放方面取得了重大的成功,各项指标均得到良好的控制。人们开始自发地进入低碳环保的生活模式,在生产和消费方面都实行了约束机制,人们对低碳生活和绿色出行的认识越来越多,各种低碳理念也转变成其真正践行的活动。

(三)国情需要

中国正在走经济可持续发展的道路,低碳经济是发展可持续经济的必然选择,也符合我国国情需要。目前,中国的能源问题非常严峻,很多能源出现了短缺的现象,这直接影响到我国经济的发展。另外,面临能源匮乏的同时,我国的生态环境也遭到了严重的破环,环境污染问题非常严重,这使得环境的承受能力急剧下降,严重阻碍了经济可持续发展的进程,同时也给人们的生产和生活造成了严重的影响。

二、低碳经济与经济可持续发展

(一)相互关系

首先,可持续经济发展与低碳经济两者相互依存、协同进步,前者是后者的理论基础,后者是前者的有效途径,两者的发展理念与科学发展观的理念非常一致。其次,低碳经济作为经济可持续发展的核心途径,其目标就是要实现经济良好发展与生态环境不被破环的和谐共赢的状态,并为经济可持续发展指明了正确的发展方向,成为了经济可持续发展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同时,低碳经济的发展还能实现企业生产结构的改善,成为优化升级产业布局的.有效措施,改变了传统的能源结构,使生产发展更加环保节能,这既提高了经济效益,又能提升中国的国际地位,是应对能源危机、提升国际战略地位的根本出路。

(二)低碳经济对三大产业的影响

低碳经济对中国的三大产业产生了巨大的影响。首先是对第一产业的影响,第一产业不仅给人类的生存提供了基础的粮食保障,也为企业的生产发展提供了基础的工业原料。其中,农业污染是我国生态环保中最严峻的挑战,所以必须大力发展生态农业,减少农业方面的污染,走经济可持续发展的道路。其次是第二产业,作为我国经济发展的主力军,第二产业为各个生产领域提供了技术装备,对其他行业的优化升级起到很大的促进作用。在工业发展的同时,工业污染的问题也日趋严峻,而低碳经济的发展,不仅能有效的解决工业污染带来的环境污染问题,还能利用清洁能源促进建设绿色建筑,促进企业的低碳环保与产能的提升。最后是对第三产业的影响,低碳生活不仅能优化第三产业服务业的行业结构,还能促进服务业向高品质的方向发展,使得服务业能更好的服务社会、服务人民。

(三)低碳经济对社会与环境的影响

低碳经济的发展能为人类创造更舒适的生活环境,提高人们的生活水平和健康水平。目前,我国大力提倡低碳生活、低碳消费,这不仅使之前存在的一些铺张浪费的现象得到有效抑制,还使人们增强了节约环保的意识。其次,低碳经济的发展也使得生态环境得到有效的改善,环境污染的情况逐渐减少,各种绿化设施设备开始兴建,这对保护环境、改善生态起到了良好的促进作用。

三、低碳经济与经济可持续发展存在的问题与解决措施

(一)低碳经济存在的问题

由于中国正处于经济发展实现工业化、现代化的关键阶段,国内人口数量又在大幅增加,城市化进程在不断加快,这使得大量的温室气体被释放出来,同时对于能源的消耗也更加严重。尽管中国在协调三大产业的发展结构上做出了巨大的努力,但是目前产业结构仍然存在不合理的现象,第三产业在所有产业中的比例还很低,严重影响了低碳经济的发展。我国在贸易方面也做得不够好,大多数出口商品其能源消耗比较高,对原料的加工还属于劳动与资源大量耗费的状态。另外,有关低碳经济相关政策的制定也还不够完善。

(二)解决措施

要解决我国在发展低碳经济时存在的各种问题,首先必须要调整目前经济发展的传统结构,向现代化的方向发展,鼓励大量企业向低碳低耗能的产业模式发展。同时,限制某些能源消耗高的企业的发展,提高市场准入的标准。其次。还要改变能源的开发结构,大力提倡太阳能、风能、水能等清洁环保的能源的使用,对污染环境的煤炭进行适当的技术处理,避免碳排放和污染环境。改变传统的贸易结构,运用先进的技术生产出低碳节能的环保产品,改变目前出口贸易产品品种单一的现状,引导并鼓励各行业走低碳经济的发展模式,进而促进经济的可持续发展。

四、总结

综上所述,低碳经济在经济可持续发展中具有重要的意义,要发展可持续经济就必须大力发展低碳经济,实现能源使用的环保化,保护生态环境,实现经济与环境的和谐发展。

参考文献:

[1]李德勋.低碳经济与中国经济可持续发展关系研究[J].经济研究导刊,,10:3-7.

[2]柯健.低碳经济:经济可持续发展的必由之路[J].南京航空航天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03:17-22.

[3]陈名立.低碳经济与中国经济可持续发展的分析[J].科技致富向导,,09:324.

[4]姜曼.论低碳经济与中国经济可持续发展[J].价值工程,2012,25:164-165.

低碳经济与经济可持续发展的分析及讨论论文 篇2

一、低碳经济在中国的发展

(一) 发展现状

目前, 中国的低碳经济模式已经基本建立, 相关的政策法规体系也正在形成, 在节约能源、减少废气排放等方面也出台了一些税收政策, 并根据不同产业的生产模式制定了相关的低碳经济发展政策。我国也致力于调整各企业发展依靠传统产业结构, 把经济发展的重心向第三产业倾斜, 并不断进行创新升级, 对于某些需要耗费大量能源并会对生态环境造成严重污染的项目实施了一系列改革, 同时在一些城市试点进行低碳经济的发展试验, 还建立了一些低碳交易的场所, 形成了自愿减排发展低碳经济的新型市场。

(二) 实践成果

中国低碳经济的发展, 取得了一些良好的成绩。首先是能源方面, 其结构正在不断被调整优化, 比如利用太阳能进行发电以及使用水电等具有环保作用的能源;其次在节约能源、减少废气、废水、废物的排放方面取得了重大的成功, 各项指标均得到良好的控制。人们开始自发地进入低碳环保的生活模式, 在生产和消费方面都实行了约束机制, 人们对低碳生活和绿色出行的认识越来越多, 各种低碳理念也转变成其真正践行的活动。

(三) 国情需要

中国正在走经济可持续发展的道路, 低碳经济是发展可持续经济的必然选择, 也符合我国国情需要。目前, 中国的能源问题非常严峻, 很多能源出现了短缺的现象, 这直接影响到我国经济的发展。另外, 面临能源匮乏的同时, 我国的生态环境也遭到了严重的破环, 环境污染问题非常严重, 这使得环境的承受能力急剧下降, 严重阻碍了经济可持续发展的进程, 同时也给人们的生产和生活造成了严重的影响。

二、低碳经济与经济可持续发展

(一) 相互关系

首先, 可持续经济发展与低碳经济两者相互依存、协同进步, 前者是后者的理论基础, 后者是前者的有效途径, 两者的发展理念与科学发展观的理念非常一致。其次, 低碳经济作为经济可持续发展的核心途径, 其目标就是要实现经济良好发展与生态环境不被破环的和谐共赢的状态, 并为经济可持续发展指明了正确的发展方向, 成为了经济可持续发展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同时, 低碳经济的发展还能实现企业生产结构的改善, 成为优化升级产业布局的有效措施, 改变了传统的能源结构, 使生产发展更加环保节能, 这既提高了经济效益, 又能提升中国的国际地位, 是应对能源危机、提升国际战略地位的根本出路。

(二) 低碳经济对三大产业的影响

低碳经济对中国的三大产业产生了巨大的影响。首先是对第一产业的影响, 第一产业不仅给人类的生存提供了基础的粮食保障, 也为企业的生产发展提供了基础的工业原料。其中, 农业污染是我国生态环保中最严峻的挑战, 所以必须大力发展生态农业, 减少农业方面的污染, 走经济可持续发展的道路。其次是第二产业, 作为我国经济发展的主力军, 第二产业为各个生产领域提供了技术装备, 对其他行业的优化升级起到很大的促进作用。在工业发展的同时, 工业污染的问题也日趋严峻, 而低碳经济的发展, 不仅能有效的解决工业污染带来的环境污染问题, 还能利用清洁能源促进建设绿色建筑, 促进企业的低碳环保与产能的提升。最后是对第三产业的影响, 低碳生活不仅能优化第三产业服务业的行业结构, 还能促进服务业向高品质的方向发展, 使得服务业能更好的服务社会、服务人民。

(三) 低碳经济对社会与环境的影响

低碳经济的发展能为人类创造更舒适的生活环境, 提高人们的生活水平和健康水平。目前, 我国大力提倡低碳生活、低碳消费, 这不仅使之前存在的一些铺张浪费的现象得到有效抑制, 还使人们增强了节约环保的意识。其次, 低碳经济的发展也使得生态环境得到有效的改善, 环境污染的情况逐渐减少, 各种绿化设施设备开始兴建, 这对保护环境、改善生态起到了良好的促进作用。

三、低碳经济与经济可持续发展存在的问题与解决措施

(一) 低碳经济存在的问题

由于中国正处于经济发展实现工业化、现代化的关键阶段, 国内人口数量又在大幅增加, 城市化进程在不断加快, 这使得大量的温室气体被释放出来, 同时对于能源的消耗也更加严重。尽管中国在协调三大产业的发展结构上做出了巨大的努力, 但是目前产业结构仍然存在不合理的现象, 第三产业在所有产业中的比例还很低, 严重影响了低碳经济的发展。我国在贸易方面也做得不够好, 大多数出口商品其能源消耗比较高, 对原料的加工还属于劳动与资源大量耗费的状态。另外, 有关低碳经济相关政策的制定也还不够完善。

(二) 解决措施

要解决我国在发展低碳经济时存在的各种问题, 首先必须要调整目前经济发展的传统结构, 向现代化的方向发展, 鼓励大量企业向低碳低耗能的产业模式发展。同时, 限制某些能源消耗高的企业的发展, 提高市场准入的标准。其次。还要改变能源的开发结构, 大力提倡太阳能、风能、水能等清洁环保的能源的使用, 对污染环境的煤炭进行适当的技术处理, 避免碳排放和污染环境。改变传统的贸易结构, 运用先进的技术生产出低碳节能的环保产品, 改变目前出口贸易产品品种单一的现状, 引导并鼓励各行业走低碳经济的发展模式, 进而促进经济的可持续发展。

四、总结

综上所述, 低碳经济在经济可持续发展中具有重要的意义, 要发展可持续经济就必须大力发展低碳经济, 实现能源使用的环保化, 保护生态环境, 实现经济与环境的和谐发展。

摘要:低碳经济是目前中国走经济可持续发展道路的必然选择, 也是世界各国发展可持续经济的必然选择。近年来, 由于各种资源的损耗与滥用, 使得能源短缺的情况更加严重, 生态环境遭到严重的污染和破坏。在中国走可持续经济发展的关键时刻, 必须转变经济发展的模式, 走低碳经济发展道路。

关键词:低碳经济,经济可持续发展,相互关系,策略

参考文献

[1]李德勋.低碳经济与中国经济可持续发展关系研究[J].经济研究导刊, 2013, 10:3-7.

[2]柯健.低碳经济:经济可持续发展的必由之路[J].南京航空航天大学学报 (社会科学版) , 2010, 03:17-22.

[3]陈名立.低碳经济与中国经济可持续发展的分析[J].科技致富向导, 2012, 09:324.

[4]姜曼.论低碳经济与中国经济可持续发展[J].价值工程, 2012, 25:164-165.

低碳经济与经济可持续发展的分析及讨论论文 篇3

[关键词]中国经济;低碳;发展途径;潜力

在全球变暖以及金融危机的冲击下,世界各国为了能够实现经济的高速发展,均制定并采用了经济低碳发展战略,这一战略主要是建立在经济增长层面上提出的。中国在发展经济低碳的过程中,采取了多种有效的技术,并制定了各种创新机制,从而更好的对中国经济低碳发展进行推动,实现传统经济向低碳经济的转型,在结合我国当前经济发展状况的前提下,构建出具有中国特色的经济低碳发展模式。下面本文就主要针对中国经济低碳发展的途径与潜力进行深入的分析。

1、低碳经济的内涵

低碳经济是以低能耗、低污染、低排放为基础的一种由高碳能源向低碳能源过度的经济发展模式,通过低碳经济模式和低碳生活方式,可以实现社会的可持续发展。发展低碳经济的关键在于降低单位能源消费量的碳排放量,控制CO2排放量的增长速度,实现经济与碳排放错位增长。发展低碳经济的关键在于改变人们的高碳消费倾向和碳偏好,减少化石能源的消费量,实现低碳生存。

2、中国经济低碳发展的显示意义

全球气候变暖的问题严重制约着各国经济的发展,我国在经济发展进程中也面临着同样的问题。低碳经济发展模式是近年来各国所大力提倡的社会发展新模式,该种发展模式主要是指各国政府要大力提倡低碳排放模式,创造有利于该种模式发展的法律环境和社会环境,同时不断致力于开发新型低碳技术和产品,扩大低碳理念的覆盖范围,从而有效应对全球气候变暖的问题。低碳经济发展模式的核心主要可以概括为,用最为经济环保的低污染发展模式创造可观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实现环境保护与社会发展的共赢。

3、我国经济低碳发展的潜力

3.1发挥空间大,转型效果明显。我国低碳经济在发展上还处于初级阶段,在经济的转型上也是不断的摸索前进,相较于西方发达国家来说,低碳经济发展的空间更加的广阔,我国过去的主要经济发展模式就是高消耗和粗排放的经济发展模式,这样的经济发展模式在我国长期占据着主导的地位,但是在经济转型的过程中以及我国大力发展低碳经济的前提下,科学的采用相应的方法来进行能耗的降低处理,实现净排放,从而就能够使得我国的低碳经济得到更为快速的发展。

3.2先天性能源优势。我国虽然在近年来对能源的消耗较为严重,但是我国的能源种类在世界水平上来说,丰富的程度可以居于前位,众所周知,我国的煤炭资源储备量丰富,但是随着近年来开发力度的逐渐增大,使得煤炭资源的储备量也在逐渐的减少。然而,我国除了有煤炭资源外,还有着很多丰富清洁能源亟待被开发。合理的应用这些清洁能源,就能够使得我国的低碳经济得到更为良好的发展。而且我国已经开始对这些清洁能源进行利用,先后建立了风力发电厂以及太阳能收集厂等。

3.3技术合作潜力大。一方面,中国与发达国家在低碳技术方面还存在较大落差。比如,在电力行业中煤电的整体煤气化联合循环技术、高参数超临界机组技术、热电多联产技术等,中国仍不太成熟;可再生能源和新能源技术方面,大型风力发电设备、高性价比太阳能光伏电池技术、燃料电池技术、氢能技术等,与欧洲、美国、日本等发达国家相比有不小差距。在交通领域,汽车的燃油经济性问题、混合动力汽车的相关技术等,还处于探索阶段;冶金、化工、建筑等领域的节能和提高能效技术,也有较大改进余地。另一方面,低碳技术国际合作的机会在增加。《联合国气候变化框架公约》规定发达国家有义务向发展中国家提供技术转让,此外,中欧之间签署的《中欧关于气候变化的共同宣言》,美国发起的《亚太地区清洁发展与气候新伙伴计划》等多边及双边合作都把低碳技术的开发与合作作为基石。

4、中国经济低碳发展的有效途径

4.1坚持国家利益,正确评估中国温室气体减排的义务和责任。在对中国碳排放量进行评估的时候,需要充分的考虑到中国发展过程中所包含的各项因素,同时针对现代贸易的发展状况以及投资引进的转移情况进行准确的分析,特别是要考虑到高碳产品在出口过程中,所产生的一系列的碳排放问题。合理的对中国的发展阶段进行制定,将生存和发展作为必要的考虑层面,并将中国的碳排放与西方国家的碳排放作对照,找出中国碳排放的独特特点,在出口中,针对需求方所需要的产品进行排放的严格制定,并且对于排放买单的情况也要予以适当的改进,这样可以使得我国面对的温室气体排放压力降低,不随意的为排放买单,防止发达国家为中国经济发展设定的陷阱。另外,各个国家均开始进行经济低碳发展的合作共赢,在合作的时候,中国必须要在坚持走自己的发展路线的基础上,针对各项引进的技术以及产品进行详尽的检验,并针对排放的成本进行反复的验算,使得排放交易可以保持高度的公正和公开,这样可以有效的避免中国这样的发展中国家成为发达国家排放的廉价平台。

4.2改变落后的经济发展理念和发展模式。中国要想实现经济的低碳发展,就需要积极的加入到减排行动中,针对低碳进行深入的了解,有效的采取各种措施和手段进行减排处理。第一,政府部门要构建一个完善的可促进低碳经济发展的模式,针对经济发展环境进行宏观调节,同时,建构法律基础和政策扶持,分阶段的进行低碳转型,不急于一蹴而就。稳扎落实,结合各方的努力,发挥各方的特长,针对对转型过程中可能出现的不同问题进行有效的解决,使得经济发展模式可以得到良好的转换。第二,着重强调对人的重视,人们在高效配合的基础上,共同参与到经济发展转型中,深入的对低碳经济进行认识,从而可以自觉的参与到经济低碳发展行动中,确保低碳减排的效果。

4.3构建“低碳经济试点区”,探寻发展低碳經济的途径。可以考虑按照不同地区和部门的特点,选择试点区。比如,在东部和西部地区各选择低碳经济试点区,采取相关政策吸引研发及高端制造业投资,改造或淘汰高能耗、高污染产业,成为发展低碳经济的示范区。

5、结语

综上所述,面对环境的冲击以及世界金融危机的撼动,中国经济低碳发展已经成为了必然。而要想能够有效的实现中国经济低碳发展,就需要在坚持国家利益的基础上,对传统的经济发展模式进行转型,合理的构建低碳经济发展模式,同时准确的对我国的碳排放情况进行全面的分析,这样就能够使得我国走上经济低碳发展的道路。中国在经济低碳发展上,有着明显的优势,只要我国能够积极的采取各项科学的手段,就能够高效的实现经济的低碳发展。

参考文献

[1]党咨文,安玉兴,王胜辉,孙勇.绿色发展、循环发展、低碳发展的困境与对策[J].当代经济,2015(31)

[2]李闯,陈政.经济新常态背景下推进衡阳低碳发展的路径研究[J].经济师,2015(10)

[3]陈海.探索发展低碳经济背景下的技术创新之路[J].物流工程与管理,2015(09)

[4]叶舞,王珏黉.论低碳理念在现代包装设计中的应用[J].技术与市场,2015(08)

国外低碳经济发展的经验及比较 篇4

[摘要]本文从战略导向、政策立法、经济调节、技术支持和资金投入等五个方面,对欧、美、日、印发展低碳经济的状况进行了阐述,并对其进行了比较分析,得出:各国都意识到发展低碳经济的重要性,要不断探索新能源,加强国际合作;但由于国情不同也存在一些差异,欧盟和日本政府对发展低碳经济的认识具有前瞻性,在方法的逻辑性与技术的先进性方面,日本更具优势;在此基础上,提出我国要借鉴国外的成功经验大力发展低碳经济,走低碳可持续发展之路。

[关键词]低碳经济;低碳技术;经验

[中图分类号]F11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5024(2011)03―0062―04

[基金项目]2010年山东省社会科学规划研究重点项目“山东省低碳城市发展战略模式研究”(批准号:10BJGJ11);2010年山东泰安市科技发展计划项目“低碳旅游文化名城技术支撑及对策研究”(批准号:20105006);2010年山东科技大学研究生科技创新基金项目“山东省低碳城市发展战略模式研究”(批准号:YCAl00344)

一、导言

目前,全球正发生着以变暖为主要特征的气候变化,并成为世界各国共同面临的危机和挑战。英国为了应对气候变化于2003年在《能源白皮书》中率先提出低碳经济的概念,指出:低碳经济是一种经济形态,而向低碳经济转型的过程就是低碳发展的过程,目标是低碳高增长,强调的是发展模式。付允等认为低碳经济是一种绿色经济发展模式,它是以低能耗、低污染、低排放和高效能、高效率、高效益(三低三高)为基础,以低碳发展为发展方向,以节能减排为发展方式,以碳中和技术为发展方法的绿色经济发展模式。

低碳经济提出的大背景,是全球气候变暖对人类生存和发展造成严峻挑战。2006年10月,前世界银行首席经济学家斯特恩在《斯特恩报告:气候变化经济学》中提出,以全球每年GDP 1%的投资可以避免将来5―20%的经济损失,呼吁全球向低碳经济转型。目前,为了应对全球变暖的危机和挑战,保持社会经济的可持续发展,世界各国都积极采取各项措施发展低碳经济,一些国家也发表了关于发展低碳经济的倡议书和行动计划,进行节能减排,走低碳发展之路。本文旨在对国外低碳经济发展状况进行分析与比较,以对我国发展低碳经济提供借鉴。

二、国外低碳经济发展的经验

国外发展低碳经济的经验,主要包括战略导向、政策立法、经济调节、技术支持和资金投入等五个方面。

1、战略导向

欧盟制定了严格的减排目标,迫使自己改变现有的经济和社会体制,率先向低碳经济转型,要打造成为一个“绿色知识经济体”。欧盟承诺将温室气体排放量在1990年的基础上减排20%~30%,到2050年减少60%至80%。英国、丹麦等国公布建设低碳示范城市。英国政府2009年7月15日发布了名为《英国低碳转换计划》的国家战略文件,其构建“低碳经济”发展模式的步伐进一步加快。挪威提出要建设低碳国家,到2020年减排30%~40%。

奥巴马政府认识到全球低碳经济的发展趋势,希望美国能够走在新能源技术的前列,成为最大的清洁能源技术出口国,而不是最大的石油进口国。美国众议院通过《清洁能源安全法案》标志着美国在气候变化问题上的立场已出现根本性的转变,同时这也意味着美国已经着手“后京都时代”的国际竞争战略布局。奥巴马总统说,我的任期标志着美国在引领全球应对气候变化上揭开新的篇章,美国将成为低碳经济的领袖。

日本从战略角度上充分认识到大幅度减少温室气体排放是构建和谐低碳经济社会必不可少的因素。2007年6月,日本政府确立了21世纪环境立国战略,充分利用能源与环境的高新技术引领全球,把日本打造成为世界上第一个低碳社会。

印度作为发展中国家,兼顾经济发展与减少排放,在完成工业化的同时,使经济发展模式向可持续发展模式转变。印度当前从政府措施和市场机制两方面入手,致力于发展低碳经济,创造未来“绿色经济”大国。

2、政策立法

2008年1月,欧盟委员会通过了“有关气候变化的行动与可再生能源的一揽子方案”,它的实施将为欧盟带来低碳技术领先者的优势和先发利益;就2013年以后的气候变化政策,欧盟委员会公布了有立法性质的“气候变化与能源一揽子法案”。在欧盟制定协议和减排目标的同时,欧盟成员国也颁布了自己的法案政策和能源战略目标。英国在2007年推出了全球第一部《气候变化法案》,从而成为世界上第一个拥有气候变化法的国家;2009年,英国又成为世界上第一个立法约束“碳预算”的国家。

美国2005年和2007年分别通过了《能源政策法》与《低碳经济法案》。从向低碳经济转型的视点出发,奥巴马政府相继发表了一系列有关应对气候变化的政策,2009年3月提出的《2009年美国绿色能源与安全保障法》制定了详细的碳排放总量管制与交易体系。2006年,加利福尼亚洲通过了《加利福尼亚洲全球变暖解决方案法》;2007年2月,加利福尼亚洲、新墨西哥州等5州制定了《西部气候倡议》;2007年9月末,全美共691名市长在美国市长气候保护协议会议上签字,同意承诺依照“京都协议”制定的目标,到2012年将温室气体排放量比1990年削减7%。

2007年6月,日本内阁通过了《21世纪环境立国战略》,正式将低碳社会确定为2050年的重点发展目标。2009年4月,日本又公布了名为《绿色经济与社会变革》的改革政策草案,目的是通过实行减少温室气体排放等措施,强化日本的低碳经济。2009年5月,日本公布《2008年能源白皮书》,将日本的能源消费结构从以石油为主向以太阳能和核能等非化石燃料为主转变。

印度政府于2007年6月成立了由总理辛格直接领导的高级别环境顾问委员会,以协调和评估此前由各部门出台的一系列减排政策。印度新能源部的《国家可再生能源政策(草案)》规定,2010年各邦发电量中的10%必须来自可再生能源,到2020年比例提高到20%。印度环境部长称,到2011年12月,印度将颁布所有机动车的燃料效率标准;完成节能建筑条例的立法;确保在所有新建的燃煤发电设施中,有一半使用洁净煤技术。

3、经济调节

经济调节手段主要包括碳排放交易制度和相关的税制。2005年1月,欧盟温室气体排放贸易机制(EUETS)正式启动,开始在全世界率先实施减排量交易制度(见下表)。欧盟成员国实施的税种主要是碳税、气候变化税和能源税。英国政府在“气候变化计划”中提出气候变化税,它根据使用的煤炭、天然气和电能的数量计算税收;并且创立碳信托基金,提供免费碳管理服务以帮助企业识别节能和减排潜力;对与政府自愿签署气候变化协议的企业,如果企业达到协议规定的能效或减排就可以减免80%的碳税。

低碳经济与可持续发展论文 篇5

近年来,能源短缺和环境污染问题成为世界关注的焦点问题,转变传统高能耗、高污染的经济增长方式,大力推进节能减排,发展以低能耗、低排放为标志的低碳经济,实现可持续发展,正在成为世界各国经济发展的共同选择。

作为发展中的大国,中国能源环境方面的问题尤其突出。2007年,觉的十七大报告首次提出了“建设生态文明,基本形成节约能源资源和保护生态环境的产业结构、增长方式、消费模式”的理念,为可持续发展指明了方向,也使人们更加关注低碳经济的崛起。低碳经济实质是高能源利用效率和清洁能源结构问题,核心是能源技术创新、制度创新和人类生存发展观念的根本性转变。低碳经济的发展模式,为节能减排、发展循环经济、构建和谐社会提供了操作性诠释,是落实科学发展观、建立节约型社会的综合创新与实践,完全符合十七大报告提出的发展思路,是一场涉及生产方式、生活方式和价值观念的全球性革命。

马学禄指出,应注重资源、能源、环境三要素的边界效应。他说,面对能源和环境的双重威胁,必须深刻反思西方科学理性主义背景下的消费拉动需求、推动经济增长的理论的弊端。寻找出一条更加注重资源、能源、环境边界效应的经济增长方式、探寻新经济理论的时代已经到来。

人的生存过程,就是消费能源,向自然排放危害环境物质的过程。二氧化碳是人类消费能源、资源的必然产物,也是造成温室效应、环境问题的罪魁祸首。随着人口数量的增大和活动能量的急骤膨胀,人类的活动已经危及到自身生存的基础。

有资料显示,作为世界第一大能源消耗国,美国以世界6%的人口消耗了世界30%的能源。而我国的单位GDP能耗是日本的8倍,人口是美国的好几倍,按照这种发展模式,我们缺乏持久的创新能力,环境恶化和能源短缺将是今后50年我国发展过程中最大的瓶颈。实行节能节排,实现低碳发展,构建生态文明社会,已经成为不可逆转的趋势。

由世界银行前首席经济学家尼古拉斯斯特恩牵头的《斯特恩报告》指出,全球以每年GDP1%的投入,可以避免将来每年GDP5%~20%的损失,呼吁全球向低碳经济转型。2007年7月,美国参议院提出了《低碳经济法案》,表明低碳经济的发展道路有望成为美国未来的重要战略选择。德国则希望在2020年,国内的低碳产业要超过其汽车产业。向低碳经济转型已经成为世界经济发展的大趋势。

作为一个高能耗国家,我们需要从节能减排、低碳发展的内在规律出发,找到我国巨大社会浪费和环境污染的本源。必须摒弃只关注诸如建筑节能、煤的高效利用等“用”的层面的具体技术问题,而忽视“体”的层面存在的痼疾,比如消费拉动经济增长理论的负面影响,城乡空间布局、国民生活方式等方面存在的巨大浪费等。因此,创新

思维、改变观念,坚持体用结合,从全局观、系统论的角度出发,才能正确认识并加快低碳经济发展。

1.倡导形成绿色消费、绿色经营的理念,形成低碳的生活方式。必须转变公众和社会的观念,做任何事都要适度适宜、合理节约。对于个人,要培养节约是美德的观念,彻底改变诸如餐饮浪费等与节能减排背道而驰的陋习;对于企业,则要推行绿色经营的理念,建立清洁生产机制和精益生产方式;国家引导企业将环保成本计入企业生产成本,帮助企业树立企业公民意识,解决节能减排没有效益的错误认识。

2.解决潜藏在空间格局和社会发展格局中的重大浪费问题。有效的节能减排必须以工业相对集中为前提,工业相对集中才能产生专业化分工,提高效率,节省能源;同时催生集群创新,不断产生新技术、新工艺,从而减少物质消耗。

3.培育静脉产业,建立完备的工业化体系。民众对循环经济体系的理解目前还处于表层,基本理解为废渣利用、尾气回收等等。真正的循环经济体系应如同人体系统一样,如果把工业制造系统比作人体的动脉系统,那么,我们使用过的工业制造物的回收再利用则应如人体的静脉系统一样。工业品的回收再利用———“静脉”产业应该是一个巨大的产业。

4.大力发展低碳技术,解决自主创新成果和人才的匮乏问题。低碳技术包括在可再生能源及新能源、煤的清洁高效利用、油气资源和煤层气的勘探开发、二氧化碳捕获与埋存等领域开发的有效控制温室气体排放的新技术。必须强化自主创新能力,鼓励企业开发低碳技术和低碳产品,整合市场现有的低碳技术,加以迅速推广和应用。低碳经济的加快发展急需大量前沿科技人才与科技成果支撑。以新能源领域人才现状为例,目前,我国风电产业当中受到长期专业技术培训的人不超过50个。在中国《可再生能源法》实施两年后的今天,全国仅有华北电力大学建立了可再生能源学院。另外,传统的创新成果评价认证体系,存在对某些现有科学体系不能解释的成果无法认定的尴尬现实。未来的重大科技成果,很可能来自自学成才的科学工作者,面对现有科学体系不能解释的成果,应当采取“非共识性原则”结合实证的方法加以认定。

5.加快文化创意产业建设。文化创意产业处于技术创新和研发等产业价值链的高端环节,是一种高附加值的产业和低碳消耗的绿色产业。大力发展文化创意服务业,能够为社会创造巨大的财富,同时避免了能源过度消耗和环境污染问题。

6.从雨污分流入手,治理城市污染问题。我国的县级城市基本没有雨污分流的设施,大中城市雨污分流设施虽然投资量很大,实施却不够彻底,造成大量污水处理厂的劳动成果被不能彻底实施的雨污分流措施“一票否决”。

7.从我国能源结构入手,抓住矛盾的主要方面,才能提高节能减排的效率。中国能源消耗形式主要为动力消耗、农村采暖和城市集中供暖消费、电能消费3种,其中大约有68%的能源是由各种能源转化为电能后被消费的。而我国电力系统普遍存在着低效率运行和严重能源浪费问题,尤其是在配电和用电两个环节,节能潜力总计为1.2亿千瓦,占中国电能的20%。重点推广配电用电领域的重大自主创新项目,可极大提高节能减排效率。

低碳经济与经济可持续发展的分析及讨论论文 篇6

A.33吨 B.66吨 C.99吨 D.666吨

2.中国人均能源资源的探明量为世界人均量的多少?

A.51% B.61% C.71% D.81% 3.美国专家建议的国际合作优先领域不包括下列哪项?

A.采用低排放的煤炭技术 B.能源效率和节能措施 C.开发先进的智能电网 D.大力开展火力发电

4.低碳经济3个起因中不包括下列哪项?

A.扩大影响力 B.气候变化 C.能源安全 D.国际竞争

5.下列不属于有效的政策工具的是哪项?

A.命令控制手段 B.引进外资,刺激发展 C.财政手段与激励 D.支持、信息和自愿行动

6.日本的《美丽星球50》,目标是在哪一年进入低碳社会?

A.2010年 B.2020年 C.2030年 D.2050年

7.从1982年到2002年,玉龙雪山最大的白水1号冰川冰舌大约后退了多少米?

A.150米 B.250米 C.350米 D.450米

8.低碳经济的特征不包括下列哪项?

A.低能耗 B.低排放 C.低污染 D.低收益

9.中国第一部针对全球变暖的政策方案叫什么?

A.《中国21世纪议程》 B.《中国环境与发展十大对策》 C.《中国应对气候变化国家方案》 D.《中国能源白皮书》

10.中国低海拔的沿海地区居住着近()人口。

A.6亿 B.7亿 C.8亿 D.9亿

二、多选(共 5 小题,总分: 20 分)1.关于低碳发展的建议有哪些?

A.摸清底数:本地区碳足迹,部门行业排放情况 B.科学定位:本地区、部门、企业在全国的位置 C.制定规划:国家重点发展产业、碳排放预测 D.技术创新:增强自主创新能力,抢占制高点 2.环境和发展问题的解决需要经过哪三步?

A.科学探索 B.政治愿景 C.真抓实干 D.资金引进

3.中国发展低碳的、以煤为主的经济,到2025年的进展包括下列哪些?

A.燃煤电厂采用气化,开始用多联产 B.所有建筑采用强制能效的标准 C.核电比2002年增加10倍 D.风能和太阳能显著增加

4.低碳发展融资安排包括下列哪些? A.全球清洁能源基金 B.全球强制上网定价 C.改革清洁发展机制 D.与森林有关的融资机制

5.为了减少碳排放应充分运用下列哪些手段和先进技术?

A.节能

B.碳捕集和封存 C.森林碳汇 D.煤变气

三、判断(共 10 小题,总分: 40 分)1.中国目前的人均能源消耗量仍较低,同时还有几千万人没有用上电,能源消费尚属于生存型消费。

正确 错误

2.板管蒸发式冷凝专利发明人为施正荣。

正确 错误

3.2010年大概400多亿吨的二氧化碳排放出去,将来会越来越多。

正确 错误

4.节能开始的时候是成本很低或零成本或负成本,越往后成本越高,而且最后终究会有一个限度。

正确 错误

5.现在全球普遍认为核能是二十一世纪骨干的能源。正确 错误

6.低碳经济是一种正在兴起的经济形态和发展模式,它包含低碳产业、低碳技术、低碳城市、低碳生活等一系列新内容,它是人类社会继原始文明、农业文明、工业文明之后的一大进步。

正确 错误

7.从工业革命开始到2004年,每10吨二氧化碳中,有7吨是富国排放的。

正确 错误

8.现在我国的碳排放量已经超过美国,居世界第一位。

正确 错误

9.高收入国家过去一直占据着过高的全球排放量比例,20%左右的人口占了64%左右的排放量。

正确 错误

10.国际能源机构认为,如果不采取措施,中国二氧化碳的排放量会从2005年的50亿吨急剧增长到2030年的110亿吨。

低碳经济与经济可持续发展的分析及讨论论文 篇7

我国低碳经济发展的初期阶段许多企业内部受到了绿色经济模式转型的影响,世界经济向着绿色经济模式转变,主要由于地球环境遭到了影响和破坏,地球呈现出的问题有很多,比如全球气温变暖、二氧化碳排放量持续增加、战争带来的环境恶化、毁林开荒带来的资源浪费与环境破坏、全球气温升高带来的冰川融化和海平面上升问题。因此,绿色化低碳经济发展才有了其存在的意义,低碳经济发展,强调的是经济发展本身的一种升华,低碳经济发展的主要目的是降低污染排放、降低能源损耗、减少环境污染、减少资源浪费、开展低排放和高效能、高效率的经济发展方式,这就是所谓的“三低三高”绿色经济发展模式,这种以减少环境污染和资源浪费为主的经济发展方式,其主要运营方式是强调对环境的直接或间接的破坏,这种绿色低碳经济发展方式不仅会在未来影响我国经济发展的模式与稳定性,还会贯穿于我国经济的发展整体结构,对我国经济发展的整体性起到影响作用,也将深刻影响中国经济在未来的方向和走势。随着社会的不断进步,经济和文化领域都得到了快速发展,无论是国际政策还是国内政策都提出了低碳化的未来发展之路,低碳经济越来越被人们所重视,目前我国在这一领域的发展已经逐步进入了初期的规划以及准备阶段,通过一系列的研究结果可以证实,如果一些高能耗的企业或者是部门在进行经营、生产的过程中能够逐步重视低碳技术和低碳理念的应用,那么将会大量减少二氧化碳的排放,降低环境污染,提高人们的生活环境水平,促进社会的不断进步。

二、我国低碳经济发展的障碍

(一)成本与收益存在均衡问题

成本与价格在均衡问题中出现的不一致,导致了成本的获得利益的方式出现问题,降低了经济收益,在经济活动的正常发展过程中,失去了经济主体的保护,成本与收益的关系无法得到均衡。从成本控制的角度来分析,新古典主义发展的方向要求低碳经济发展的收益最大化,利润最大化就需要低碳经济投入相当大的成本,会造成利润全额投入还不能满足经济发展要求的现象,导致问题的产生,因此企业发展低碳经济模式的主要障碍就是前期投入的成本过高,对企业的经济负担较大,企业不能开展清洁生产和绿色化运营,企业中的环保设备和清洁能源的材料使用都存在问题,成本较高,降低了企业的可持续发展动力。

(二)我国传统经济发展模式存在绿色环保制度不健全的问题

制度的缺失与企业环保经营措施的缺陷导致了企业发展与经营的高污染、高排放问题。我国改革开放30多年来,经济增长方式一直是高污染,高排放,高耗能的三高局面,造成了企业发展的能耗较大,对国家环境危害较大,造成了企业发展与均衡性提高的障碍,我国经济建设的中心正在转移,可是全国企业与商业组织并没有正确的认识到环境保护的重要意义和价值,因此各地区发展本地区经济都是以经济最大化为主而不是以环境保护为主,长久根深蒂固的高耗能模式降低了我国经济的发展动力,减缓了企业的发展速度,破坏了生态环境。

(三)企业发展低碳经济的概念不清

绿色经济发展模糊化的概念,狭隘的低碳经济模式概念,造成了低碳经济发展的思想发展障碍。企业低碳经济发展模式的主要障碍之一,是企业不能够认清当前的发展局面,对企业发展低碳经济的本质意义掌握不清,企业发展过程中低碳经济的项目开展遇到了严重的阻碍,企业经营概念了解不够,降低了发展动力。

三、我国大力发展低碳经济的原因分析

(一)政策原因

我国政府已向国际社会庄严承诺,到2020年,实现我国单位国内生产总值二氧化碳排放比2005年下降40%~45%。为了实现这一庄严承诺,我国必须转变经济增长方式、调整经济结构,向低碳经济转型,它需要从各级政府到各类民间组织、从企业到每个公民的参与和努力,更需要相关政策的保驾护航。要不断改革我国低碳绿色经济发展的政策,建立健全绿色经济发展制度,才能够实现成本的降低,经济收益的提高,改善环境保护能力。

(二)法律方面的原因

我国是一个发展中国家,法制基础尚不健全,而大力发展低碳经济模式需要全面的法律制度保护措施,我国在低碳经济发展道路上的立法和法制管理与落实状况上都明显存在不足和缺陷,低碳经济发展的立法与法律维护明显存在滞后性,导致了企业低碳经济发展模式与个人绿色化经济意识缺乏有力的依据和正确的引导,造成了我国绿色经济发展与低碳经济发展的缺陷,降低了低碳经济发展的动力。从我国现有的《环境保护法》、《清洁生产促进法》等多种环境保护和资源节约相关的法律来看,大多数资源保护和环境保护的法律内容都是借鉴国外环境保护法和绿色经济法的现有内容而建立的我国特有的法律内容,但是目前我国法律制度明显存在不足和缺点,因为法律内容与我国的实际发展状况不符,造成了环境保护法和资源节约法律的执行困难,与现实环境的不符降低了企业自身的竞争能力与发展能力,在法律的标准、方案、内容规划等多个方面都存在明显的不足性,从法律的内容上分析,现有的法律内容仍然不够充分,不够完整,系统体系不够健全,法律的针对性和标准性都较差。

(三)社会认知方面的原因

社会认知方面的主要原因在于社会各界对低碳经济含义的理解存在偏差,公众层面与社会研究机构对低碳经济发展的理解存在模糊的概念,而且低碳经济相对于我国公民个人的意义并不大,造成了公民对环境保护和节约资源的认识不足,保护资源与环境的能力下降。因此,政府对待社会认知低碳经济发展的传播与正确的引导意义变得更加重要,公众低碳经济保护和有效节约资源成本发展的知识变得更加重要,政府要主导这样一种低碳绿色经济发展方式,让全民意识到低碳经济发展的不足性欲缺点,让全社会都了解到低碳经济发展的重要作用和价值。

(四)技术方面原因

如果分领域来看,我国已经初步掌握电力行业中煤电的整体煤气化联合循环技术(IGCC)、高参数超临界机组技术、热电联产技术,而且这两年进步很快,不过仍不太成熟,产业化还有一定问题。在可再生能源和新能源技术方面,我国的大型风力发电设备、高性价比太阳能光伏电池技术、燃料电池技术、生物质能技术及氢能技术,与发达国家相比尚有不小差距。在交通领域,我们虽然掌握了一些,但短时间内无法达到产业化水平。至于冶金、化工、建筑等领域的节能和提高能效技术,我们在系统控制等方面还无法达到发达国家的水平。目前,我国已把低碳技术作为重点内容纳入国家“十二五”科技发展规划及其相关技术产业的发展规划中。与此同时,我国还计划着围绕一些高能耗的领域进行相关低碳技术以及低碳理念的普及,具体是分国家和地方两个层面开展一系列与低碳经济相关的示范活动以及试点项目,加强人们的认识。有研究表明,低碳技术不仅能够起到保护环境,降低污染的作用,还能够促进经济的发展,带来很好的社会效益。不过,我国的低碳技术还属于初期发展阶段,对一些企业和部门来说,其所带来的经济投入与收益不成正比,所以很难得到普遍应用。这就需要我国政府大力投入人力、物力来加强低碳技术的研究工作。

(五)绿色经济发展国际化原因

未来全球能源基础设施投资预计到2030年超过20万亿美元。据国际能源机构估算,在2001年至2030年期间,中国需要在能源领域投资2.3万亿美元,其中80%用于电力投资,约为1.84万亿美元,能源基础设施建设对长期温室气体排放具有较大影响。仅从这一个例子即可看出,中国发展低碳经济的空间很大,任务也很繁重。实施低碳经济发展模式是一项长期性的系统工程,克服中国低碳经济发展中存在的瓶颈,需要行政手段的引导、法律手段的规范和经济手段的平衡。

参考文献

[1]闵剑, 李家强, 宋玉春.谋取绿色低碳发展新优势.中国石化, 2012 (3) :30-33.

广西发展低碳经济的利弊分析 篇8

关键词:广西; 产业特征; 能源结构; 发展阶段; 低碳经济

低碳经济是指在可持续发展理念指导下,通过技术创新、制度创新、产业转型、新能源开发等多种手段,尽可能地减少煤炭石油等高碳能源消耗,减少温室气体排放,达到经济社会发展与生态环境保护双赢的一种经济发展形态。发展低碳经济是全球大势所趋,是实现经济可持续发展的必由之路。然而,广西作为中国经济欠发达的省份,发展低碳经济面临着严重挑战,低碳经济给广西带来的利与弊均比较突出,目前难以实现经济效益与环境效益的协同发展。

一、从产业特征的角度分析广西发展低碳经济的利与弊

1.广西的产业特征

经过建国50多年的发展,广西在制糖、有色、冶金、电力、汽车、机械、建材、食品、医药等行业已经初步形成特色产业和优势产业,具备与国内外企业开展产业合作的良好基础。如广西的糖业在全国具有举足轻重的地位,2003年机制糖产量突破600万吨,占全国糖产量的一半以上。另外,广西具有沿边沿海的地理优势,在发展边贸经济和港口经济方面具有先天优势。如广西的东兴、凭祥等市县边贸发展非常迅速,北海、钦州、防城港等港口城市发展港口经济也非常火红。但是,广西的产业发展还存在诸多问题。如产业结构趋同,产业基础薄弱、配套欠缺,整体层次不高,缺乏龙头企业、种子企业等。

2.广西的产业特征对发展低碳经济的利与弊

从目前的情况来看,广西比较突出的产业集中在糖业、电力、建材、食品和医药等行业,这些产业对环境的破坏程度不是太高,而且通过适当的节能减排技术和污染处理技术,可以将产业污染进一步降低。这是广西的产业特征对发展低碳经济的有利因素。然而,由于广西产业基础薄弱、经济规模偏小、经济实力不强等原因,导致发展低碳经济缺乏“物质基础”,发展动力不足,这是制约广西低碳经济发展的不利因素。

二、从能源结构的角度分析广西发展低碳经济的利与弊

1.广西的能源结构

广西要发展低碳经济,必须加速推进工业化进程,提高自身经济实力。然而,工业的发展需要充足的能源作支撑。但是,广西能源匮乏,总量不够,长期处于“缺煤少油无气”的状态,七成能源依靠区外输入。如广西90%左右的煤炭依赖区外调运。广西全区煤炭资源可开采量10亿吨左右,但煤质差,开采条件恶劣,开采价值不大;已探明的原油和天然气资源储量也极少;水电资源目前已开发了95%左右;核电、生物质发电、太阳能发电、风电等已起步建设,但短期内无法担当主力。

2.广西的能源结构对发展低碳经济的利与弊

广西在发展工业方面,缺乏传统能源的支撑,但是随着技术的发展,清洁能源得到进一步的开发和利用,这也使得广西的环境污染受到遏制,并为广西的低碳发展带来新的契机。当然,由于新型能源的发展刚刚起步,一方面在短时间内无法满足当前的能源需求,以煤为主的能源消费仍将长期存在并对大气环境造成极大污染,另一方面,新型能源的发展需要各方大力配合,需要投入巨大的資金,对于企业来说仍然是沉重的负担,这是广西发展低碳经济的不利因素。

三、从发展阶段的角度分析广西发展低碳经济的利与弊

根据广西的区情,我们认为广西发展低碳经济可以分为三个阶段:首先是初级阶段,这一阶段是以污染源外迁为主要特征,即将污染型企业从市县内迁移到划定的工业园区或远离生活区的郊区、山区等。污染型企业的外迁,对于广西低碳经济的发展无疑是一件好事,但在短期内对于企业的生存和发展来说,仍然显得负担过重,政府相关部门应该做好安置和补偿工作。其次是中级阶段,这一阶段是以引进区外、国外大型企业为主要特征,如东部著名企业外迁,重化工产业的进驻,给广西发展低碳经济带来机遇的同时也带来挑战。引进大企业、大项目,为广西发展低碳经济夯实经济基础,但同时也加重环境污染。因此,这一阶段必须注重环评,严格把关,把污染降到最低,实现经济效益、环境效益和社会效益共赢。最后是高级阶段,它是以“循环经济、清洁生产和清洁能源”为主要特征。在发展模式方面,强调物质能源的循环利用和简约利用;在环境保护方面,强调节能减排、生态发展;在能源开发方面,强调对水、风、阳光等可再生资源的利用。在这一阶段,要逐步形成节约型的增长方式和消费模式,全面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以生态理念和制度文化实现人与自然和谐发展和持续发展。

参考文献:

[1]郭 恒,孙 蕾.低碳经济发展的路径选择[j].江苏工业学院学报,2O10(3)

[2]庄贵阳.中国发展低碳经济的困难与障碍分析[j].江西社会科学,2009

作者简介:

低碳经济与经济可持续发展的分析及讨论论文 篇9

摘 要

低碳经济概念主要包括以下两大类别:(1)新能源板块:包括风电、核电、光伏发电、生物质能发电、地热能、氢能等。(2)节能减排板块:包括智能电网、新能源汽车、建筑节能、半导体照明节能、变频器、余热锅炉、余压利用、清洁煤发电和清洁煤利用板块(包括CDM项目)等。低碳经济给新能源带来了巨大商机,对我国新能源发展有重要意义。关键字: 低碳经济;新能源;意义

前 言

为了应对气候变化给人类环境带来的巨大挑战,英国于2003年颁布了《能源白皮书(英国能源的未来——创建低碳社会)》,率先提出了“低碳经济”。随着低碳经济实践的进展,低碳经济的内涵不断得到拓展。目前大多数学者认同的内涵主要包括三方面:①发展低碳经济的关键在于降低单位能源消费量的碳排放量(即碳强度),通过碳捕捉、碳封存、碳蓄积降低能源消费的碳强度,控制CO2排放量的增长速度。②发展低碳经济的关键在于促进经济增长与由能源消费引发的碳排放脱钩,实现经济与碳排放错位增长,通过能源替代、发展低碳能源和无碳能源控制经济体的碳排放弹性,并最终实现经济增长的碳脱钩。③发展低碳经济的关键在于改变人们的高碳消费倾向和碳偏好,减少化石能源的消费量,减缓碳足迹,实现低碳生存。[1]

可以认为,低碳经济是一种由高碳能源向低碳能源过渡的经济发展模式,是一种旨在修复地球生态圈碳失衡的人类自救行为。它的核心是在市场机制基础上,通过制度框架和政策措施的制定及创新,形成明确、稳定和长期的引导和鼓励,推动提高能效技术、节约能源技术、可再生能源技术和温室气体减排技术的开发及运用,并促进整个经济朝向高能效、低能耗和低碳排放的模式转变。发展低碳经济,对于中国推动新能源发展有着重要的意义。

中央民族大学《形势与政策》论文

低碳经济概念主要包括以下两大类别:(1)新能源板块:包括风电、核电、光伏发电、生物质能发电、地热能、氢能等。(2)节能减排板块:包括智能电网、新能源汽车、建筑节能、半导体照明节能、变频器、余热锅炉、余压利用、清洁煤发电和清洁煤利用板块(包括CDM项目)等。[2]

一、智能电网

目前,传统电网存在不支持大规模间歇性电源与分布式电源接入、输电损失巨大且用户侧无法互动等问题,无法满足低碳经济时代的要求。智能电网作为先进信息技术和高级物理电网的充分结合,是解决未来能源输送问题的理想方案,是电网发展的大势所趋。

目前公开资料显示,2009-2020年将是我国智能电网建设的主要时期,其中2009-2010年为试点阶段,制定发展规划,试点关键技术,包括特高压与数字化变电站;到2015年在关键技术和设备上实现重大突破和广泛应用,加快特高压电网和城乡配电网建设;到2020年全面建成统一的坚强智能电网,清洁能源装机比例将大大提高,分布式电源将实现“即插即用”。

由此未来10年将是智能电网发展的黄金时期,而政府的大力投资将保证2020年前全面建成智能电网。2012年前是特高压建设高峰期,相关设备需求将成倍增长;2015年前数字化变电站将完全替代传统变电站,预计将带来每年65亿元的市场需求,较传统变电站自动化市场规模提高近60%;2009到2013年用电信息采集系统投资将达800亿元,需求年复合增长率为40%。

未来2—3年内,即2012年前,特高压、数字化变电站将是建设高峰期;2012-2015年智能调度将逐渐引入;2009—2013年用电信息采集和智能电表的需求将有较快增长。其中,特高压作为我国坚强智能电网的关键组成部分,指的是交流1000千伏、直流正负800千伏及以上的电压,其在传输容量、传输损耗以及传输的距离都较500千伏线路有绝对优势,按国网规划,到2020年规划投资预计超过7000亿元。

智能电网的投资构成上,不考虑大规模储能装置,配网自动化和用户侧系统将占40%,智能变电站占20%、智能调度占15%、柔性输电系统(含清洁能源接入侧设备)占10%,其他投资占15%。智能电网将成为新能源、新技术、新材料的综合应用平台,拉动相关产业需求。

智能电网主要设备均有望形成寡头垄断市场。除智能电表行业竞争相对激烈,智能电网其他主要设备技术壁垒较高,竞争环境良好,特高压变压器、开关、换流阀、数字化变电站、用电信息采集系统市场均有望形成寡头垄断格局。

中央民族大学《形势与政策》论文

在2009年1 1月3日举行的中国清洁能源国际峰会上,中国电力科学研究院副总工程师胡学浩透露,国家电网将针对智能电网出台两项重要文件,一是智能电网发展,规划纲要,一是关键技术研究框架。

二、风电

截止2009年9月我国新增装机容量超过5000万千瓦。预计到2009年底我国累计发电装机容量将达到8.8万亿千瓦,火电装机容量将达到6.6亿千瓦。2009年上半年,我国已完成吊装新增风电装机容量约为460万千瓦。预计全年风电新增装机容量将达到1000万千瓦。能源局表示力争在2010年前后风电装机突破2000万千瓦。

国家能源局在第五届中国能源战略高层论坛上表示国家将加快千万千瓦级风电场的建设,尽快形成每年1000万千瓦以上的自主装备能力,力争在2010年前后风电装机突破2000万千瓦,2020年达到1亿千瓦。市场预测2020年风电的装机容量规划将提高1.5亿千瓦。

目前国内风力设备企业的整体设备国产化率可以达到75%-90%之间,并开始成批做出口业务。目前我国有70多家设备商,其产能远超过国内市场每年1000万千瓦左右的装机容量。目前国内风电设备商掌握的技术水平相比国外还有很大差距,而如何降低成本也是行业发展的制约因素。就整体产业而言,目前我国发电机、叶片生产等已能满足国内风电产业需要,但部分关键设备仍有不足。以齿轮轴承为例,由于质量要求高,但目前国内尚无法提供合格的产品,故多靠国外进口:控制系统国内虽有科诺伟业、北京景新、时代集团等企业在研制生产,但目前仍主要采用丹麦MITA和奥地利Windtec生产的设备。

政府加快落实可再生能源电价附加补贴,并推出风电上网标杆电价,以保证风力发电企业和电网企业之间的利益关系。政府已经认识到要解决风电场的电网配套问题,必须推出积极的鼓励政策,加快电网配套规划的出台,并制定风电并网的标准和管理制度。

三、核电

目前我国核能利用程度很低:截止2008年底,我国已投产的核电站有6座,共11台核电发电机组906.8万千瓦,仅占全国总装机容量的1.1%左右,2008年核电发电量684亿千瓦时,占总发电量的1.99%。而目前世界核电的装机容量平均水平已达17%,远超我国装机水平。

根据新能源发展规划的数据,到2020年我国核电装机容量将达到8000万千瓦,总投资规模约为9000亿元。在2015年之前我国将相继建成9至10座核电站。

目前我国除沿海省份外,内陆各省也积极申报核电站项目,规划的核电站厂址加快增加。湖北、湖南、江西、安徽、四川、甘肃、河南、吉林等省都在积极进行核电站厂址的申报工作。2009年第四季度,国网公司的投资进度明显加快。预计全年电网基本建设投资

中央民族大学《形势与政策》论文

规模将进一步扩大到3500亿左右,电网投资占全部电力建设投资规模的比重继续提高。

四、新能源汽车

新能源汽车已经成为全球政府主要的扶持产业之一。新能源汽车已经上升为国家战略而脱离了汽车产业本身的局限,所有迹象都显示这将是基于低碳经济的一场技术革命。基于对已有政策信息的脉络整理,新能源汽车成为中国“低碳经济”最重要着力点和中国经济最中最重要的新增长点格局已逐渐明朗,新能源汽车产业已上升为国家战略重要组成部分。

奥巴马总统访华期间,签署中美联合声明谈到中美双方在未来五年对中美清洁能源联合研究中心投入至少1.5亿美元,优先的课题就包括清洁汽车,也就是绿色能源汽车,双方启动中美汽车能源倡议,使两国在未来数年有几百万辆电动汽车投入使用。

五、清洁煤发电技术

相关研究人士指出,清洁煤技术将放在低碳经济与新能源产业领域最重要的位置。富煤贫油少气的资源条件,决定了火电为主体的能源格局短期内不会改变,发展无污染的清洁煤发电技术是我国实现低碳经济的关键。清洁煤技术是指在煤炭从开发到利用全过程中,旨在减少污染排放与提高利用效率的加工、燃烧、转化和污染控制等新技术的总称,主要包括直接烧煤洁净技术和煤转化为洁净燃料的技术。目前我国的清洁煤技术主要应用在煤炭加工、煤炭高效洁净燃烧、煤炭转化、污染排放控制与废弃物处理四个领域,已建设了一大批示范工程,个别技术甚至已领先于国际水平。目前清洁煤发电技术主要有两种方式:一是煤气多联产技术;二是整体煤气化联合循环发电技术(IGCC)。由于ccs(碳捕获和封存)成本依然很高,未来国内的发电技术将以IGCC为主。特别是在循环效率、废物利用、碳减排、节水等方面,IGCC优势明显。

IGCC清洁煤发电技术能够将CCS成本降低到普通燃煤电站的一半,将成为未来煤电行业的主流机型,而美国在技术方面的优势和经验如果和中国的装备制造能力相结合,将会取得极佳的节能减排成果。2009年1 1月中旬,中美两国签署了《中美清洁能源联合研究中心合作协定书》。通过合作,低成本的碳捕捉技术必将出现。

六、LED照明

国家半导体照明工程研发及产业联盟副秘书长阮军在业界研讨会上表示,2010年我国会持续推动LED照明,包括发改委拟将LED照明纳入补贴范围,以及地方政府对LED路灯进行补助。有业内人士预计,2010年中国整个LED产业的产值将超过千亿元。我国在发展LED产业方面有很大优势,尤其是LED显示屏生产厂家。首先,中国有很大的市场需求。其次,从资源角度看,中国具有丰富的有色金属资源。再有就是半导体照明产业是一个技

中央民族大学《形势与政策》论文

术密集型和劳动密集型的产业,比较适合中国的国情。如果中国能够在外延、芯片的制备以及自主封装技术方面坚持自主创新,完全有可能实现中国半导体照明产业的跨越式发展。

发展新能源需要四个轮子的推动,一是政策轮子,二是技术轮子,三是资金轮子,四是市场机制轮子。让这四个轮子飞快地转动需要新的思路,即创新思维和可靠的信息。发展低碳经济和新能源就是商机,当前世界正处于转型期,低排放产业和新能源产也日将兴起成为朝阳产业。

参考文献

低碳经济与经济可持续发展的分析及讨论论文 篇10

名:李世宁

学号:103806xxxx 序号:7

摘要:随着国民经济的快速发展,我国的汽车产量和消费量迅速增加,我国已经成为了世界上最大的汽车生产国和消费国,但伴随而来的环境和能源问题也日益严重,构建汽车绿色消费观念是解决汽车市场产销火爆和减少二氧化碳排放之间矛盾的有效途径。所以在现代社会中,新能源汽车的发展和推广日益得到重视。关键词:低碳经济 新能源汽车 绿色消费观念

前言:

随着国民经济的快速发展,我国的汽车产量和消费量迅速增加,已经成为了世界上最大的汽车生产国和消费国,伴随而来的环境和能源问题也日益严重。众所周知,汽车是碳排放大户,有研究显示,一辆轿车一年排放的废气是其自身重量的4倍左右。2009年我国就宣布到2020年国内碳排放量将比2005年下降40%~45%,而目前车市的火暴不利于这一目标的实现,低碳经济时代构建汽车绿色消费观念显得尤其重要,是解决车市产销火暴和减少碳排放之间矛盾的有效途径,也是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的内在要求。

1、低碳经济与汽车绿色消费观念内涵

低碳经济的概念最早是由英国政府提出来的,指的是依靠技术创新和政府政策,实施一场能源革命,建立一种较少排放温室气体的经济发展模式,从而减缓气候变化。低碳经济的实质是能源效率和清洁能源结构问题,核心是能源技术创新和制度创新,目标是减缓气候变化和促进人类的可持续发展。

汽车绿色消费观念是一种适度消费。汽车绿色消费观念要求人们在经济发展水平和资源环境承载能力许可的范围内,将汽车消费保持在合理的水平,反对过度消费以及在消费中的挥霍和浪费。随着人们收入水平的提高,不少人把拥有一辆豪华私家车当做自身价值的体现,本来作为代步工具,一辆小排量、油耗低的车完全可以满足其需要,可为了所谓的面子却买了一辆大排量、油耗高的车,这显然是对社会资源的浪费。第二,汽车绿色消费观念是一种生态消费,其本质是对传统经济理论的扬弃。根据凯恩斯的消费理论,人们消费的汽车数量越多那么获得的总效用越大,也意味着社会福利越大,于是人类对更高福利的追求就转化为对汽车的需求。有一些家庭的私家车不是一辆,而是两辆、三辆甚至更多。根据凯恩斯的国民收入决定理论,我们知道消费是总需求中重要的组成部分,很多国家的政府为了刺激经济发展扩大总需求都把刺激汽车消费作为一项宏观经济政策,逐步形成了量生产,大量消费,大量废弃 的线性消费模式。当人们意识到能源紧张以及尾气排放引起的环境恶化严重影响到自己的生活品质的时候,人们就会转向汽车绿色消费模式,一方面满足自己的需要,另一方面考虑生态因素,实现汽车的可持续性消费。

3、低碳经济与构建汽车绿色消费观念、汽车绿色消费观念的含义及特征

汽车绿色消费观念就是指人们为了提高生活质量,在消费汽车这种产品的时候尽量减少自然资源和有毒材料的使用,使汽车的生命周期中所产生的废物和污染物最少,从而不危及后代对汽车的需求。汽车绿色消费观念体现了如下的几个特征:

3.1汽车绿色消费观念推动低碳经济的发展

在汽车绿色消费观的指导下有助于人们养成低碳生活理念,比如多步行、多骑车、多乘公交车少开车等。这样不仅节约了能源而且锻炼了身体,是一种双赢。消费者在买车的时候选择低油耗、低排量、环保节能的汽车也能够在使用汽车的时候节能减排。由此可见,消费者在汽车绿色消费观念的引导下,在可选择、可替换的情况下,必然会选择自然、环保、健康的生活方式,这样有利于推动低碳经济的发展

3.2低碳经济促进汽车绿色消费观念的形成低碳经济的实质就是绿色经济,是以低能耗、低污染、低排放和高效能、高效率、高效益为基础的经济发展模式。目前,汽车业低碳技术包括节能技术、新材料技术和新能源技术。这些技术在汽车生产中的运用必然会带来汽车产业自诞生以来最深远的一次产业变革。消费者对汽车的需求和消费方式会随着低碳技术在汽车生产领域的运用而发生改变,节约消费、态消费.健康消费 等绿色消费观念将逐步形成。

3.3汽车绿色消费观念是低碳经济在汽车消费领域的具体体现

碳经济包括低碳生产和低碳消费两部分,其目标是建立资源节约型和环境友好型社会,实现经济的长期可持续发展。低碳经济可以通过提高能源的使用效率、节约能源、新能源的开发和使用等方法来实现,也可以通过改变人们的生活方式来实现。因此,低碳经济不仅仅涉及生产领域还涉及生活领域,如今低碳生活已经成为一种社会时尚,人们以勤俭节约的低碳生活方式为荣,以奢侈浪费的高碳生活为耻。我们可以说汽车绿色消费观念是低碳经济在汽车消费领域的具体体现,它要求消费者在购买汽车和使用汽车的过程中都要适应低碳经济的发展。

4、构建汽车绿色消费观念的路径选择

汽车绿色消费观念的构建是一个长期的系统工程,并不是一蹴而就的,它需要消费者汽车消费意识的觉醒,需要汽车生产技术的进步,更需要政府的引导和大力支持。

4.1加快汽车产品结构调整 鼓励生产低碳汽车 汽车绿色消费观念深入人心之后要让消费者能在市场上购买到价廉物美的低碳汽车,低碳汽车的生产和技术进步就显得尤为重要。只有凭借价低质高的低碳汽车本身对消费者的吸引力才能从根本上解决汽车消费问题。我们一方面从长期来看,要加快发展新能源汽车产业,做好新能源汽车的每一根产业链条,使得新能源汽车形成技术和价格优势,吸引消费者购买,减少碳排放;另一方面,就目前的现实

情况来看,大量生产和鼓励消费者购买及使用小排量汽车对于节能减排更有效果。众所周知,排量越小的车的油耗越低,尾气排放越少。如果我们在汽车的产品结构中增加小排量汽车的比重、减少大排量汽车的比重,并且引导消费者购买小排量车,在短期内马上就能实现节能减排。

4.2政府政策引导促进汽车绿色消费观的形成首先,政府可以通过大量的财政补贴引导消费者购买低碳汽车。目前许多消费者不愿意购买低碳汽车的一个很重要的原因就是它比普通汽车的价格高出许多。以比亚迪汽车为例,其F3DM双模电动车比F3普通车型的价格高出10万元。我们假设家用车每年行驶2万千米,那么电动车每年可以节省5000元的油费,20年才能节省10万元。所以如果没有购置补贴,对于一个家庭来说完全没有购买低碳汽车的经济吸引力。在这种情况下,如果政府能够拿出大量的资金用于购买低碳汽车的补贴,而且这种补贴直接发放给低碳汽车的购买者的话,必然会使得消费者具有购买低碳汽车的冲动,必然会产生对低碳汽车的大量需求,这样低碳汽车产业就有可能获得超额利润,可以通过大规模生产降低汽车的生产成本,到那个时候,即使政府不再给低碳汽车以补贴,低碳汽车与传统汽车相比也会具有竞争优势,最终取代传统汽车。其次,政府可以通过购置税减免吸引消费者购买和使用低碳汽车。免征或者减征低碳汽车的购置税、消费税、车船使用税等税费,同时对提前报废非政府鼓励类汽车转而购买低碳汽车的消费者提供各种税费奖励,以迅速启动低碳汽车消费市场,体现国家向环保节能车型倾斜的政策。政府还可以考虑对于传统汽车特别是大排量污染严重的汽车征收环境税,将所得税款的一部分用来支持低碳汽车起步阶段的生产。

5、新能源汽车发展面临的问题 5.1新能源汽车核心技术水平不高

我国现在虽然已经是汽车生产大国,但却不是汽车强国。在新能源汽车生产方面,核心关键部件与技术等方面也是十分缺乏的,比如在纯电动汽车中,面临着电池充电时间长,电机驱动系统效率低下,使用寿命较短,以及价格昂贵等问题,这些都会限制纯电动汽车推广使用。关键零部件依赖进口,整车控制技术、电池系统技术以及动力耦合技术等技术的缺乏,都是制约新能源汽车推广的重要因素。5.2新能源汽车配套设施缺乏

目前我国的新能源汽车配套设施相当匮乏,新能源汽车对于配套设施的依赖性很大,配套设施的不健全,将会严重影响新能源汽车在市场上的推广和普及。对于混合动力汽车和纯电动汽车等新能源汽车,专业充电站和充电桩的普及是十分重要的,在国内电动汽车市场较好的深圳市,目前也仅有60余座充电站和一批充电桩,这无疑会对新能源汽车的使用造成重大的不便。只有普及推广新能源汽车配套设施,新能源汽车才能够拥有良好的使用环境,市场需求才会更大。

5.3新能源汽车价格普遍较高

新能源汽车购买价格普遍较高,在与传统能源汽车相比下,很难形成竞争优势。2010年国内新能源车型总产量约七千辆,其中私人购买的电动车仅有百余辆,纯电动车型销量很大部分依然由城市公用交通工具采购支撑。虽然我国推出一系列优惠政策刺激新能源汽车的消费,但是新能源汽车相对传统能源汽车购买价格翻了将近一倍,即便在享受了相关补贴后,价格相对传统能源汽车还是较高,而且同样的价格下,传统能源汽车能够选择的种类更多。

5.4行业标准并不统一,市场推广难度大

目前我国对于新能源汽车缺乏统一标准,这会造成企业投入资金研发会缺乏具体的指导,比如有些纯电动车的充电方式采用的是“电池式”,而另一些采用的则是“插电式”,即使是在“插电式”的电动汽车中,也会存在着不同汽车企业生产出规格不一样的电池,充电插口标准也不一样,不能通用的情况,不同厂家的零部件不能互换使用,标准的缺失导致快速充换电难以实现,全国缺乏统一标准是限制我国新能源汽车发展的重要原因。

6、新能源汽车发展的政策建议

6.1加强政府对新能源汽车发展的支持力度

新能源汽车的发展,需要大量的资金投入,并且在短期内难以收到回报,如果仅仅依靠企业本身的力量进行研究开发和推广使用,是企业难以承受的,因此,政府的支持起着不可替代的作用。政府应该加大新能源汽车的研究经费额度,提高对公共和私人购买的扶持力度,通过减免相关税收或者给予现金补助的方式鼓励消费者购买。

同时,相关政府部门应该尽快制定新能源汽车的技术标准,避免由于不同厂家的零部件的不一致而造成的快速充换电难以实现的情况出现,也能够减少国家资源配置和基础设施建设重复和浪费的现象。

6.2加强新能源汽车核心技术的研发力度

当前国际汽车市场的竞争就是技术创新的竞争,新能源汽车无疑是未来汽车的发展趋势,掌握新能源核心技术,就能够占据未来世界汽车产业发展的主动权。因此,需要整合目前的研发机构,加强全资研发机构的建设,同时与国内外一流大学建立交流合作机制,集中力量研究以实现关键技术的创新突破,加大支持新能源汽车关键核心技术的研发力度,设立新能源汽车产业化专项资金,重点支持关键核心技术的产业化,同时建立知识产权保护机制,大力开发产权产品,这些对于推动新能源汽车的发展是具有重要意义的。

6.3大力推动新能源汽车配套设施的建设

相比传统能源汽车,新能源汽车的配套设施显得尤为重要,配套设施的缺乏无疑会对新能源汽车的使用造成不便。各大汽车企业应该大力争取国家相关部门支持,加快公共配套设施的建设,比如充电站网络、维修服务点、电池营销网络以及服务网络等,尽早完成新能源汽车的产业化,政府应该在新能源汽车配套设施的建设上提供财政支持,给予资金补助,为新能源汽车提供更多优惠政策。

6.4加强国际合作,培养优秀人才

与国外先进汽车企业相比,我国新能源汽车技术仍有待进一步提高,而新能源汽车的核心技术无疑是至关重要的,掌握了核心技术便能够在新能源汽车市场上占有重要地位。因此,我国应该加强与国外先进汽车企业、科研机构的合作和联系,学习国外先进技术,积极利用国外新能源汽车发展的技术和经验,进一步提高企业对引进技术进行再创新的水平。同时加大汽车人才的培养,与国内外大学进行紧密沟通与联系,积极引进技术学科带头人,鼓励各大汽车企业建立培训机构,培养具有较强研发能力的技术人才,资助培养汽车人才和引进国外汽车人才。

总结

随着经济全球化的深入发展,以及在石油资源日益枯竭、节能环保的压力之下,全球各大汽车公司都在积极行动,为新能源汽车能够在国际市场上快速发展做充分准备。在未来的汽车行业里,新能源汽车将占据汽车市场的重要地位,新能源汽车的发展将给我国汽车工业提供一个追赶汽车工业发达国家的绝佳机会,我国汽车工业应该利用这个机会建立民族品牌,实现我国汽车产业可持续发展,这对实现我国由汽车大国转变为汽车强国的目标具有重要意义。

但是我们也应该清醒的认识到,新能源汽车的普及并不是短期内能够实现的,这可能是一个漫长的过程,期间也会存在很多不确定的因素,这就需要政府和企业共同努力,推动新能源汽车的发展。

随着《节能与新能源汽车产业发展规划(2011-2020年)》的即将出台,相信这不仅会对未来我国新能源汽车的发展明确总体目标和阶段目标,并且对新能源发展路线以及扶持政策提出更明确的要求,对推动新能源汽车的进一步推广使用起到重要作用。

参 考 文 献:

[1]庄贵阳 国经济低碳发展的途径与潜力分析[J].国际技术经济研究 2005(3):79-87[2]李实

[2]低碳经济时代绿色消费观的构建[J].价格理论与实践, 2010(4): 71-72

[3] 任志新,何秋雨 低碳经济对我国汽车产业的影响及对策研究[J].价格理论与实践,2010(4):73-74

上一篇:物理教学反思下一篇:库房管理制度污水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