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准化建设及推进工作(共8篇)
为认真贯彻全路建设标准化管理暨质量现场会精神,全面深入推进铁路工程项目标准化管理,把实现工程项目管理制度、人员配备、现场管理、过程控制“四个标准化”为目的,以实现标准化工地、标准化作业队、标准化项目部、标准化项目管理体系为标志,以全面提升工程项目管理水平为根本宗旨,形成全局“规范统一、覆盖全面”的工程项目管理模式。我项目标准化建设落实如下:
一、人员配备
项目成立五部一室(即工程管理部、安全质量环保部、物资设备部、计划财务部、综合管理部、中心试验室)和两个架子队(‘1152’配置:1 名队长;1名技术负责人;5名要员即技术员、安全员、质量员、材料员、试验员;1 名领工员和1 名工班长)的项目管理机构,并按规定的学历、职称和资历配齐配强相应人员,明确岗位职责、工作内容、工作程序、工作要点和应掌握的专业、管理知识,使项目管理机构成为实现建设目标的工作团队。
1、成立标准化管理领导小组及任务分工
1)成立项目管理标准化管理工作领导小组:
组长:
副组长:
成员:
项目管理标准化管理工作领导小组任务分配到项目部各部门,由
各部门主管负责标准化管理的日常工作。
2)任务分工
项目部全面深入推进项目管理标准化工作由牵头负责。
(1)文件体系建设:标准化管理文件编制的总牵头部门是项目综合部,其中,作业指导书和施工作业卡片由项目工程部组织成员单位编制;项目管理手册和管理制度涉及项目部所有部门,由综合部制定编制分工方案,由相关部门按分工要求编制完成。
(2)“四个区”的建设:一是生产区及辅助生产区的五类标识、作业道路、现场作业等合规性等内容由安质环保部负责,工程管理部、企业文化部协同配合;二是办公区全部内容和辅助生产区及生产区的“五牌一图”等内容由工程管理部负责、安质环保部协同配合;三是生活区的全部管理办法、标牌和“三工”及“五小”建设等内容由安质环保部负责、工程管理部协同配合;四是现场标准化实验室建设的全部内容由工程部负责,实验室协同配合;五是项目标准化管理的有关规范、书籍由综合部统一组织购买和发放。
二、标准化建设实行以来取得的成效
1、以标准化管理模式制定的项目管理制度在项目日常管理中得到全面快速的落实。
2、项目办公区企业文化宣传和辅助生产的“五图一牌”使项目现场文明施工及规范化作业得到全面推进。
3、施工现场安全文明宣传布置均应按照《铁路建设项目现场安全文明标志》规定制作设置各种警止标志、警告标志、指令标志、提
示标志和明示标志并取得很好的视觉效果,进一步促进施工现场的安全文明建设。
4、标准化管理水平的提高,突出表现于科技创新,科技攻关,节约创效。大力开展创建节水、节电、节材、节能和环保型(“四节一环保”)绿色工地活动,通过资源的综合利用、短缺资源的代用、二次资源的利用降低建筑能耗。
5、严格依托标准,全面抓好落实。《施工现场管理标准》是集合了我们多年的管理经验特别是现场管理经验,经过周密的调研、科学的论证而出台的一个标准化文件,具有严谨性、科学性,如果能够认真细致、自觉主动、坚持长久地去实践、去落实,现场管理工作就有了扎实的保障。
6、标准化作业管理,突出工作重点,搞好专项治理。针对于现场出现的问题,进行专题教育与培训,杜绝类似问题再次出现。
7、按标准化内容对各架子队的劳务用品进行统一制作和发放,强化项目架子队管理制度,实现标准化作业队。
8、加强培训教育工作。充分发挥农民工业余学校作用,充分调动员工的积极性,充分利用社会力量,把更多的培训让技术人员来做。
9、根据物资管理标准化要求,严把材料进场验收关,杜绝不合格材料入库,同时加强材料计划的管理,做到任何一件物资均具有可追溯性。、标准化作业细化了财务管理,强化项目成本管理工作。
三、虽然项目标准化管理推行时间只有短短几个月不久,但是由
于针对性强,各项管理工作做到了有据可循,管理上向前迈了一大步。但是,我们应该清醒地认识到,现场仍有一些与现场管理标准化相违背的现象存在,为此,我们在取得成就的同时,也应找到不足之处,进行针对性的整改与教育学习;在下一步的工作中,突出抓好以下五点:
1、完善管理机制,提高联动效能。各部门要充分发挥宏观指导、检查督导作用,努力形成上下联动、齐抓共创的新局面。从工程开工至竣工的检查,都要做到“富有计划性,保持连续性,增强针对性,确保实效性”,发现达不到标准化要求的,一律责令停工整改。
2、突出科技创新,提升标准化管理水平。要通过科技攻关,节约创效。大力开展创建节水、节电、节材、节能和环保型(“四节一环保”)绿色工地活动,通过资源的综合利用、短缺资源的代用、二次资源的利用降低建筑能耗。
3、严格依托标准,全面抓好落实。《施工现场管理标准》是集合了我们多年的管理经验特别是现场管理经验,经过周密的调研、科学的论证而出台的一个标准化文件,具有严谨性、科学性,如果能够认真细致、自觉主动、坚持长久地去实践、去落实,现场管理工作就有了扎实的保障。
4、突出工作重点,搞好专项治理。针对于现场出现的问题,进行专题教育与培训,杜绝类似问题再次出现。
化工企业生产过程涉及危险化学品和重点监管危险化工工艺, 大部分属于高危行业, 发生生产安全事故的风险大, 事故发生突然, 且发展迅速, 控制事故比较困难, 常造成巨大的人员和财产损失。为有效减少化工企业生产安全事故, 提高化工企业安全管理水平, 国家鼓励化工企业推进安全生产标准化建设 (《中华人民共和国安全生产法》 (国家主席令第13号[2014]) 第四条款) 。
1 化工企业推进安全生产标准化建设的常见问题及对策
1.1 可燃气体检测报警仪的设置不符合要求
为防止爆炸性气体混合物的形成, 化工企业需对易燃气体、蒸汽在空气中的含量进行监测, 根据《建筑设计防火规范》GB50016-2014第8.4.3条规定, 在可能散发可燃气体、蒸汽的生产车间或仓库应设置可燃气体检测报警仪, 当可燃气体、蒸汽在空气中含量达到预警限值时报警, 作业人员听到报警可迅速采取处理措施。
1.2 生产作业场所属于爆炸危险区域, 但电力装置不防爆
电力装置正常运行或故障时会产生电火花、电弧、高温, 而爆炸危险区域存在或可能存在可燃气体、可燃蒸汽或可燃粉尘, 两者接触有发生火灾、爆炸事故的潜在危险。因此国家标准规定在上述环境中应进行电力装置防爆设计。防爆设计首先由设计院判断厂区内各作业场所是否属于爆炸性气体环境或爆炸性粉尘环境, 并对爆炸性环境进行分级, 绘制爆炸危险区域划分图, 确定防爆电气设施的级别、组别。企业委托有资质的单位按照相应要求进行安装施工。防爆电力装置投入运行后, 每3年一次委托有资质的检测单位对其性能进行检测并出具检查报告, 保证电力装置防爆性能符合安全要求。
1.3 化工企业生产车间、仓库、化验室内生产、储存或使用毒害性及腐蚀性物品, 但未设置冲淋洗眼器, 或设置的冲淋洗眼器不符合要求
从业人员使用危险化学品时, 皮肤或眼睛不慎接触, 会导致化学灼伤或中毒 (毒物进入体内的途径为吸入、食入、经皮吸收) , 化工企业应在可能接触毒害性和腐蚀品的场所设置淋洗器和洗眼器, 当人员不慎接触化学品时可立即使用冲淋洗眼器进行冲洗, 减轻危险化学品对作业人员皮肤、眼睛的伤害, 冲淋洗眼器的废水引入下水道。按照国家标准要求, 冲淋洗眼器有效覆盖半径不超过15m, 若现有的冲淋洗眼器不能覆盖全部作业场所, 则应增加其数量。设置在室外的冲淋洗眼器当气温在冰点以下时会因为管道冻结而无法使用, 应进行保温。
1.4 压力表使用不规范
压力表是化工生产常用的监测仪表, 若发生故障无法检测生产设备内压力, 可能导致生产设备超压而未能及时发现, 对产品生产或人员构成潜在危害。化工企业应重视对压力表的管理, 压力表管理时常出现如下问题:压力表上未粘贴合格证、压力表超期未检、表盘上无指示工作压力红线等。化工企业应及时委托有资质的单位对压力表进行校验, 校验后铅封, 在压力表醒目位置粘贴合格证, 合格证上注明检验日期以及下次检验日期;化工企业还应在压力表的刻度盘上标明正常工作压力范围的红线, 可以直观的看出压力表指针是否在红线标志范围内, 方便工作人员巡检时判断设备压力是否正常, 指针在红线范围内说明设备压力正常, 在红线范围外则为异常。
1.5 设备或者管道的安全阀未垂直安装, 出口管道未接向安全地点
安全阀常安装在压力容器和压力管道上起超压保护作用, 容器和管道内压力正常时, 安全阀的阀瓣在重锤的重力或弹簧的作用下处于关闭状态;若容器或管道内超压, 达到安全阀的整定压力后阀瓣上升, 泄放部分物料, 使容器和管道内压力降低。从安全阀的工作原理可看出, 安全阀水平安装会影响重锤的重力或弹簧对阀瓣的作用力, 影响安全阀工作;而安全阀出口管道指向工作岗位、巡检通道等不安全地点, 当安全阀泄放物料时会对工作人员造成伤害。化工企业设备或管道上的安全阀应垂直安装, 安全阀的出口管道应接向避开工作岗位、巡检通道等安全地点。
1.6 化工企业的生产车间、仓库等安全疏散逃生不符合规范要求
安全生产工作以人为本, 当突发事件发生时, 人员生命安全是第一位的, 化工企业应在生产车间、仓库等作业场所设置安全逃生门, 并设置醒目的安全疏散指示标识, 保证员工的顺利疏散。化工企业安全疏散常出现以下问题:使用车间或仓库的卷帘门做疏散用门、疏散用门上锁或安全逃生指示标志存在缺陷。《建筑设计防火规范》GB50016-2014规定疏散用门应采用向外开启的平开门, 不应使用卷帘门。卷帘门无法快速开启, 紧急情况下人员慌乱甚至无法打开, 会严重阻碍疏散逃生。有些化工企业厂房或仓库设置了安全疏散用门, 但疏散用门很少使用, 从业人员由于缺乏安全意识有时会给疏散门上锁, 许多火灾事故造成重大人员伤亡正因为疏散用门上锁导致的, 人员逃生到疏散用门处, 发现疏散门封闭, 无法顺利疏散, 因此疏散用门不应上锁, 才能保持疏散通道畅通。化工车间常连续化生产, 需要实行24小时倒班制, 夜里操作工仍在车间工作, 应在生产车间、仓库内设置消防应急照明。消防应急照明平时处于充电状态, 当生产安全事故导致电力供应中断时, 正常工作照明熄灭, 消防应急照明会自动开启为人员疏散提供照明。为引导人员安全疏散, 化工企业应在疏散走道及其转角安装灯光疏散指示标志, 且疏散指示标志距地面高度不应超过1m, 因为发生火灾时浓烟随热空气上升, 弥漫在房间或走道的上部, 人逃生时一般俯身甚至匍匐, 灯光疏散指示标志位置过高会起不到指示作用。
1.7 化工企业安全生产资金管理不符合规范要求
大部分化工企业安全管理部门使用资金时直接向财务申请, 资金使用后也不进行统计汇总, 对安全费用管理缺乏清晰的概念。日常安全生产工作如消防设施检测、防雷设施检测、爆炸危险区域电气设施防爆性能检测、安全阀检验、压力表校验、安全教育培训、隐患排查治理等均需持续的资金投入。安全资金需先提取、后使用, 一般年初制定安全资金使用计划, 每次资金使用后及时登记汇总。化工企业安全生产费用的提取比例及费用使用范围, 应按照《企业安全生产费用提取和使用管理办法》财企 (2012) 16号第8条规定:“1.营业收入不超过1000万元的, 按照4%提取;2.营业收入超过1000万元至1亿元的部分, 按照2%提取;3.营业收入超过1亿元至10亿元的部分, 按照0.5%提取;4.营业收入超过10亿元的部分, 按照0.2%提取。”若某家化工企业2014年度实际营业收入为12亿元, 那么该企业2015年应提取多少安全生产费用?计算过程应如下:营业收入超过10亿元部分为12-10=2 (亿) ;1亿元至10亿元的部分为10-1=9 (亿) ;1000万元至1亿元部分10000-1000=9000万;1000万元以下部分为1000万;2015年应提取安全生产费用总计:2亿×0.2%+9亿×0.5%+9000万×2%+1000万×4%=710万元。应注意计算过程为超额累退方式。
2 结语
安全生产标准化的最终目的是降低生产安全事故发生的概率, 不仅局限于检查安全规章制度和文件记录, 同时侧重检查生产设备设施和作业场所, 化工企业安全标准化运行中安全规章制度和生产设备设施两者并重才能取得切实可视的安全绩效。化工企业在建设或运行标准化过程中, 应对一些常见的问题进行重点检查和整改, 降低企业运行的安全风险, 这是对生产作业人员的保护, 也是对企业自身的保护。
参考文献
[1]岑元刚, 吕先昌.安全标准化有关技术问题探讨[J].工业安全与环保.2011, (7) .
关键词:党建工作;行业文明;推动;方法
党建工作一直是我国社会经济发展和制度改革的工作重点,也是保障我国在社会经济变革和发展的形式下,始终坚持正确的方向,始终保持健康发展状态的重要途径。党建工作是党的工作思路、工作成效和工作方法以及自身队伍的不断更新、提高、拓展和完善的重要工作,同时,新时期的党建工作对行业文明的建设也起到重要的推进作用。行业文明建设是市场经济改革和发展条件下,促进行业发展文明、和谐的重要途径,也是规范市场经济行为的重要道德、思想力量,行业文明建设,有利于我国市场经济的进一步发展和成熟。
一、如何推进党建工作
1.加强自身队伍建设
党建工作队伍的工作能力是推进党建工作顺利开展的基础。在历经时代的发展变革和社会思想的深刻变化的历史考验中,党建队伍始终能保持优良的吃苦耐劳的优良传统,能够坚持工作中的群众路线,切切实实为人民群众的利益着想。但同时,随着时代的发展和生活条件的提高,党员干部的享乐思想不断滋长,形式主义和官僚主义时有发生,违背民心民意的事件增多。这些都不利于党的建设,不利于党在人民群众中的工作开展和影响力提高。同时,新形势下,党建工作开展过程中,新问题层出不穷,队伍建设如果跟不上时代的发展,就会在工作开展时无从下手。党建工作队伍要加强自身的与时俱进,保持党员的先进性,积极把握当前社会发展的特点和人们的思想动态。
2.加强党建工作的信息化建设
随着互联网技术和信息技术的发展,我国的网民数量已经跃居世界第一,网络成为人们获得信息、交流思想的重要场所,网络已经贯穿着人们生活的衣食住行等各个方面。电子政务的开展,也正慢慢改变我国的传统办公模式,党群联系和交流逐渐从生活中过渡到了互联网。此外,互联网上的信息复杂,具有一定的虚拟性,思想的传播和较量更加隐秘,对人们的影响却十分巨大,一些网络谣言和不良思想的传播速度更加快捷,这对社会发展的不利影响也就更大。党建工作的信息化建设是针对当前党建工作的新挑战所必须要采取的应对措施,也是党的先进性的体现。信息化建设可以改革党建工作方式,扩大党建工作的透明化,增强党群联系。在面对突发事件和网络事件时,信息化建设可以使党建工作迅速开展,引导网络舆论的发展,阻遏不实信息的传播,批驳不良思想的发展。
3.加强思想理论的学习和实践
要加强对马克思主义的理论、建党理论和党的先进性理论的全面、深入学习,用先进的思想理论武器武装头脑,使党建队伍能够在工作的开展中始终有理论根据的支持。要深入学习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和邓小平理论,汲取丰富的理论营养和思想结晶。结合当前的发展实践,在工作中能够合理使用马克思主义理论指导自己的工作,把理论学习和实践工作结合起来,通过理论与实践的相互作用提升自身的工作能力。
二、如何推进行业文明建设
1.創新工作机制
社会的不断发展和市场经济体制的进一步确立,使各行各业的发展情况和发展模式以及行业从业人员的工作方式都发生了巨大的改变,传统的工作机制很难适应不断发展的行业状态。行业文明建设也要根据时代发展的特点,改变以往的工作模式。以往文明建设中的宣传、说教、单一性无法与现在行业发展的快节奏、信息化、网络化和竞争的激烈化相匹配。行业文明建设工作的推进只有适应了行业发展方式才能把握住行业发展的问题和现状,才能达到行业文明的建设效果。
2.手段的创新
信息技术的发展,微博微信等自媒体的普及,使行业文明建设的途径得到拓展。如今,各行各业都有自己的网络和媒体建设,作为自身的产品宣传、文化建设的端口和途径。行业文明建设可以以此为契机,将强信息化建设和手段创新,通过新闻报道、群众评议和公益广告等多种形式,宣传道德知识、普及道德规范,倡导文明新风、弘扬社会正气,针对行业不良风气及时批评指正,以此促进行业文明建设,同时也带动普通民众对行业文明的监督作用,使行业文明建设成为全社会的共识,置于公众的监督之下。
3.依靠群众
行业文明建设,是为了促进社会经济的健康文明发展,也是为了维护群众的利益。是由广泛的群众基础的,人民群众是社会发展的主体,同时也作为行业发展的主体深入到行业的各个步骤。人民群众通过对自身的监督,可以自觉维护行业文明,同时对各行各业发展中的不文明行为的监督也是广泛的。可以充分依靠群众分布的广泛性和与行业发展的密切关系,对行业文明建设起到监督作用,使行业文明建设从基层抓起,改善行业文明现状,促进行业文明的全面发展进步。
根据《XX市委组织部关于推进基层党组织标准化建的实施方案》(合组〔2017〕33号)“三年三步走”的部署安排,2018年,XX局党委将再推进30%的基层党组织进行标准化建设,总量进度达到80%。
全区基层党组织标准化建设以《XX局党委推进基层党组织标准化建设实施意见》和《XX局党委街道社区基层党组织标准化建设验收细则》、《XX局党委国有企业基层党组织标准化建设验收细则》、《XX局党委非公企业基层党组织标准化建设验收细则》为指导和标准,参照推进。
二、实施范围
2018年,XX局党委基层党组织标准化建设工作,将在以下范围内组织实施:
一是社区服务中心和社区党组织。共6个:xx社区服务中心党委、xx社区服务中心机关党支部、xx社区党支部、xx社区党总支、xx社区党委、xx社区党总支。二是国有企业党组织。共1个:xxx有限责任公司。
三是非公企业党组织。在2017年基础上、下剩未开展、未达标标准化建设企业党组织总量的40%(原XX局党委剩余未开展的30%,企业党委移交未开展的50%)。具体建设对象由各社区服务中心自行申报。
三、步骤安排
(一)启动部署(4月--5月)
1.召开动员部署会议。局党委组织召开标准化建设工作动员会议。
2.确定标准化建设对象。主要有两类:一是新申报对象。各社区服务中心党委按照前述第二款“实施范围”确定的对象及比例要求,申报各社区服务中心党委2018年开展标准化建设的基层党组织名单,局党委将之作为全年的标准化建设对象。二是查缺补漏对象。主要是原企业党委移交至XX局党委、已经于2017年申报标准化建设验收、但实际仍未达标的非公企业党组织。
各建设对象对照《XX局党委街道社区基层党组织标准化建设验收细则》、《XX局党委国有企业基层党组织标准化建设验收细则》、《XX局党委非公企业基层党组织标准化建设验收细则》,进行自查,填写自查表。建设对象一经确定后,原则上,非经特殊情况(如企业倒闭、外迁等)不得更改。
3.开展非公党建工作培训。局党委印发基层党组织标准化建设验收考核细则,并组织开展非公党建工作业务知识专题培训。
(二)全面推进(5月--10月)
1.落实阵地建设(5月--7月)。各社区服务中心、社区党组织、国有企业党组织和非公企业党组织根据《XX局党委非公企业基层党组织标准化建设验收细则》的要求,自主打造符合标准化建设要求的阵地建设;各级党组织主动安排经费,对非公企业党组织开展“五抓五送”,确保阵地建设满足需要。
社区服务中心和社区党组织的阵地建设风格必须与前期已开展标准化建设的基层党组织总体上保持统一。
2.完善软件资料(5月—10月)。新申报对象对照《XX局党委非公企业基层党组织标准化建设验收细则》,按照要求开展好党组织各项工作,并整理好软件资料;查缺补漏对象对照《XX局党委非公企业基层党组织标准化建设验收细则》,进行整顿整改。3.开展常态建设(全年)。已于2017年开展了标准化建设、并通过验收考核达标的基层党组织,要继续对照《XX局党委非公企业基层党组织标准化建设验收细则》,常态化开展好党组织的各项工作,并整理好档案资料。
(三)验收考核(9月—12月)
1.中心党委初步验收(9月)。由社区服务中心党委按照标准化建设对象100%全覆盖的原则,进行初步验收。对初步验收达标的,报局党委复核验收;对初步验收不达标的,继续进行整改。
2.局党委复核验收(10月中旬)。根据社区服务中心党委上报的初步验收达标的建设对象名单,局党委组织力量进行复核验收。对复核验收达标的,报市区检查验收;对复核验收不达标的,由社区服务中心党委组织力量集中整改。
3.整顿整改(10月下旬)。对局党委复核验收不达标的,由社区服务中心党委组织力量,进行集中整改。
4.再次复核验收(11月上旬)。局党委对集中整改完毕的进行再次复核验收。达标的,报市区检查验收;不达标的,不予报市区检查验收。
5.市区检查验收(11月—12月)。各基层党组织在局党委复核验收的基础上,同步更新最新的内容,做好市区检查验收的准备。
四、有关要求
(一)具体落实各项措施。坚持问题导向和目标导向,紧扣各项任务落实,采取有效措施。提升能力,认真抓好书记和党务工作者队伍综合素质的学习培训;深入基层,建立结对指导,加强工作调度调研和督查督导;坚持“互联网+党建”,积极用好网络平台,畅通信息渠道。
(二)落实基础经费保障。牢固树立大抓基层的鲜明导向,局党委与社区服务中心党委共同向区有关部门协调,落实基层党组织标准化建设各项经费和服务群众专项经费,确保基层党组织标准化建设和日常工作顺利开展。
各位领导、同志们:
按照会议安排,我就新庄镇高标准农田建设工作作简要发言,不妥之处,敬请指正!
2017年是实施统筹整合资金推进高标准农田建设工作的开局之年,作为首批实施乡镇,目前,我镇所有的准备工作已经就绪,镇党委将以党的十九大精神为指导,以此次会议为新起点,按照县委、县政府的要求,确保按时按质圆满完成建设任务。突出抓好以下几个方面重点工作:
一、切实加强组织领导,抓好落实工作。我镇的高标准农田建设项目涉及10个村,实施面积为10453亩(万坊+荷溪1265亩,芳里1331亩,筠山2390亩,湾溪391亩,湖城+小坑517亩,虎溪+上塘2766亩,南垣1793亩)。自农业局袁局长到新庄就高标准农田建设项目征求意见起,我镇高度重视这一难得机会,第一时间开展了广泛宣传,立即成立了由镇长任组长,农业主分管领导任副组长,相关单位和各村支部书记任成员的工作领导小组,并召开专题会议,进行工作布置,要求各村蹲点领导和干部必须开会至村组,尊重群众意见,由村级统一组织,向镇提交申请报告和承诺书。
会后,我镇将认真贯彻落实本次会议精神,把高标准农田建设工作作为当前的重要工作,按照县里划分的工作区域,将涉及村的蹲村干部和村两委干部组成联合工作组,做到协调有力,管理建设有序,整体推进迅速。切实抓好政策
宣传、项目联系、纠纷调处、质量监管等工作的落实。
二、继续深化宣传,做好思想工作。
通过前期召开的村组动员大会、现场协调会等形式,干部群众均认识到高标准农田建设工作的重要意义,对此项工作积极性非常高。通过对实施地块进行的多次征求意见,设计公司结合老百姓的意见做出调整,最终的设计方案得到众群众认可。下一步,将对涉及项目的村再次通过召开村民代表大会、入户宣传、张贴宣传标语等方式,广泛深入开展多层面的宣传工作,进一步提高群众对高标准农田建设工作的认识,扫清一切消极因素,确保政策宣传深入人心,保障工程顺利进行。
三、不断强化措施,优化工作机制。积极采用分片联合推进的工作机制,针对建设工程量大,分布广的特点,我镇将继续完善蹲村干部一线工作制、每周定期汇报制,及时掌握村情民意,对于工程建设中涉及工程质量、村集体、群众权益等问题,建立反应迅速,运行高效的问题收集,诉求回应机制,着力化解影响进度,稳定的不利因素,确保工程和谐推进,努力把这项工程建设成综合效益高、工程质量好、建设速度快、利国惠民的精品工程。
推进工作会议上的讲话
(2008年3月19日)
同志们:
今天这次会议,是经区政府研究同意召开的。今年5月份,我区的国家级无公害绿茶标准化示范区将迎接上级的考核验收,日前AA镇的绿色食品板栗项目又被国家标准委批复为第六批农业标准化示范项目,所以今天的会议既是对绿茶农业标准化示范区建设推进工作的调度会议,又是对新晋农业标准化示范区建设的动员会议,意义非常重大。刚才,有6个部门单位做了交流发言,A局长代表区政府对验收工作进一步明确了分工,市质监局的A科长作了技术辅导。下面,我就下一步的示范区建设工作,重点讲三点意见。
一、进一步提高认识,切实增强做好农业标准化示范区建设工作的紧迫感和责任感
近年来,全区各级各有关部门按照区委、区政府关于加快特色现代农业发展的总体工作部署,积极主动地围绕农业标准化生产和农业标准化示范区建设做文章,切实加强标准管理、技术推广和农资保障等工作,形成了“政府大力推动、市场正确引导、龙头企业带动、农民积极实施”的良好工作格局,初步实现了示范区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的双赢。目前,我区茶园面积已发展到9.7万亩,2007年投产茶园7.7万亩,鲜叶总产27576吨(干茶产量6128
吨),总产值3.95亿元,面积、总产量和总产值分别占全省的41.99 %、77.7%和59.8%,分别占全市的64.67%、80.18%和91.67%。全区茶叶加工企业发展到278家,其中5000斤加工能力以上的企业97家,加工量占总产量的96%,加工增值达11.76亿元。我区已成为海州绿茶主产区、全省绿茶面积最大的区县和江北最大的绿茶生产基地、中国北方茶叶示范区、全省放心茶基地建设示范区。我区日本栗种植面积达到3.5万亩,2007年,总产量达2000吨,产值达1800万元,面积、总产量、总产值分别占全省的87%、91.3%和94%,分别占全市的97%、91.7%和94.2%,已成为全市乃至全省最大的日本栗生产基地。总体来看,我区农业标准化示范区已严格按照国家规定的程序,使用统一的标准规范茶叶生产、加工、流通全过程,建立健全了茶叶标准体系,茶叶产品质量和市场竞争力愈来愈强,可以说,我区的农业标准化示范区建设工作已经取得了显著成效。但是,工作中也还存在着一些困难和问题,主要表现在:以茶叶为主题开展的标准化示范区建设工作,在全省乃至全国都没有几家,没有现成的经验可借鉴;绿茶示范区作为增补项目,建设周期不足;整体工作推进不平衡,该项目启动以来,个别乡镇、部分龙头企业仍未做好示范园区确定的基础性工作。目前绿茶示范区考核验收工作在即,时间紧,任务重,各级各部门单位要进一步增强做好农业标准化示范区建设工作的紧迫感和责任感,将各项基础性工作落到实处,确保以扎实的工作、精细的管理、优良的技术,顺利通过国家标准委的考核验收。
二、强化工作措施,切实打造特色产业的示范优势
茶叶、蔬菜、板栗、桑蚕等四大产业板块,是我区特色现代农业发展的重点和优势,要尽快在巩固绿茶示范区建设成果的基础上,总结提炼工作经验,做好面向板栗、蔬菜、桑蚕以及水产和畜牧养殖业的推广应用。
(一)广泛宣传引导,搞好培训服务。要广泛利用各种宣传形式和农技教育推广渠道,强化对示范区建设的宣传,广泛普及标准化知识,强化骨干培训,培育建立一支基层农业标准化技术队伍,增强生产者、经营者和消费者的标准化意识,引导全社会形成关心支持示范区建设的良好氛围。
(二)加快修订技术规定,推进实施标准化生产。要组织实施好种子、产地环境(包括水、土、气)、种植、农田水利、生态农业等方面的国家标准、行业标准、地方标准和企业标准,细化无公害和绿色生产的地方规范,对示范区的种植、管理、施肥、病虫害防治和加工工艺、检验指标、标识包装等内容做出详细的规定,监督指导其贯穿于示范区生产的各个过程;要加快农业新品种、新技术、新方法的推广应用,让农户亲眼看到农业标准化的作用,自觉贯彻执行农业标准化。要引导龙头企业建立标准化体系,形成以技术标准为核心,管理标准和工作标准相结合的企业标准体系,充分发挥龙头企业标准化生产的示范带头作用和辐射效应,并通过合作、包产协议等方式,进一步带动农户实施标准化生产。
(三)加强品牌建设,建立农产品质量安全责任制度。要围-3-
绕发展无公害农产品、绿色食品、有机农产品,进一步扩大示范区域,增加示范品种,做到区有样板镇,镇有示范村,村有重点户。要立足优势特色农产品,努力将农产品标签化流通与农产品质量认证标志、地理标志、产品商标等结合起来,做好品牌塑造和认证,逐步实现基地培育品牌、品牌促进基地发展的良性循环。要加强对产地环境、农业投入品、农业生产、农产品加工过程的质量安全监控,有效提高农产品的质量安全水平。
(四)落实激励政策,完善资金保障。要多渠道筹措资金,解决示范区建设中重要而又紧迫的问题。各级各有关部门对政府财政资金的投入在编报预算时要优先考虑,重点安排,争取从农业发展资金中挤出一部分,在科技三项费用中安排一部分,同时将各项农业项目资金捆在一起使用,对用于水质、土壤、空气的普查检测经费要首先安排在示范区,从各方面向示范区建设倾斜。积极争取国家标准委等上级部门对国家级示范区建设的经费补助,扩大资金来源,实行专款专用。按照政府投入为导向、企业投入为主体、社会投入为补充的多元化投入思路,鼓励企业和社会团体进行投资,满足示范区建设的经费需要。
三、搞好协作配合,认真做好绿茶标准化示范区的迎查工作 建立国家级绿茶标准化示范区,是一项系统工程,需要各级各有关部门的共同努力。各级各有关部门要通力协作,加强配合,按照各自的工作分工,切实做好各项迎查准备工作。各试点镇要主动承担起有关示范区建设的组织落实责任,精心挑选优势园
区,协调促进龙头企业与村户签订产地购销合同,推行“统一施肥、-4-
统一防治、统一采摘、统一建档”的“四统一”标准化生产。要优化园区环境条件,设立明显标志,形成示范推广优势。质监部门要积极搞好整体工作的组织协调,抓好茶叶标准化生产规范制定、质量监督、市场准入和农产品名牌的申报立项工作,收集汇总各项迎查资料。农业、林业等部门要加强农业标准化的组织实施,制定相关农业技术规范,完善农业标准化管理人员和农民的培训指导记录。工商部门要加强市场农产品及相关产品、投入品的监督管理,完善销售市场的检测手段,确保示范产品质量安全。农资供销部门要全力做好农业投入品的物资保障,确保农业投入品的质量过关,供应充足。财政部门要积极研究财政资金支持和贷款扶持政策,完善地方资金的配套资料。科技部门要做好农技推广工作,将属于科技攻关的项目列入科研计划,并将先进的农业标准列入科技进步奖励范围。新闻部门要加大农业标准化和示范区建设的宣传造势工作,积极收集图像视频资料,编制相关专题节目报道。有关龙头企业要按照优质优价原则,同示范区农户建立购销关系,建立标准化管理体系,严把无公害产品质量关。
武汉钢铁 (集团) 公司 (以下简称武钢) 是新中国成立后兴建的第一个特大型钢铁联合企业, 1958年9月13日建成投产, 本部厂区坐落在湖北省武汉市东郊、长江南岸。武钢集团生产过程涉及矿山开采、钢铁冶炼、危险化学品生产经营、建筑施工、生产检修、运输、能源供应等众多行业, 生产现场复杂, 危险因素较多。武钢拥有从矿山采掘、炼焦、炼铁、炼钢、轧钢及配套公辅设施等一整套先进的钢铁生产工艺设备, 是我国重要的优质板材生产基地。武钢与鄂钢、柳钢、昆钢实施联合重组后, 已成为生产规模近3 000万t的特大型企业集团。
作为承担安全生产主体责任的武钢, 认真落实国家规定的各项安全生产的制度, 建立健全企业主要负责人、管理人员、从业人员的安全生产责任制, 不断推进安全生产标准化建设, 借鉴先进的安全管理思想, 强化风险管理, 注重过程控制, 做到持续改进, 加强企业安全文化建设, 促进企业安全管理水平的不断提升。
夯实安全基础提升安全执行力
2009年, 国际金融危机继续影响着社会经济发展的各个层面, 武钢生产经营一直面临严峻的形势, 职工思想活跃, 恰逢新中国成立60周年大庆, 这都对公司安全稳定工作提出了更高的要求。面对压力和挑战, 公司以贯彻落实全国安全生产工作会议关于开展“安全生产年”的精神和要求为指导, 以深化安全生产管理、现场、操作3个标准化为主线, 加强管理制度建设和人员素质建设, 狠抓危险区域、危险作业的监控管理, 加大隐患排查整改和设备设施本质安全投入力度, 强化安全生产责任追究, 严管理、严检查、严考核, 推进了各项工作落实。2009年, 公司千人负伤率0.222, 安全生产形势保持了平稳的态势。
根据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安全生产工作的决定》, 2008年武钢在全面推行安全生产管理、现场、操作标准化的基础上, 进一步深化安全生产标准化工作, 一手抓生产现场设备设施本质安全水平提高和安全设备设施、警示标志完善, 一手抓岗位人员对安全作业指导书的学习掌握和严格执行。公司将安全标准化的深化工作与创建公司一流管理结合起来, 从抓制度、规程、作业指导书的修订完善, 抓全员安全培训、抓反“三违”、抓现场本质安全等方面, 促进了管理规范化和操作标准化水平的提高。
武钢炼钢总厂三分厂、四分厂以及条件总厂炼钢分厂积极创建国家冶金行业一级安全标准化企业, 3个炼钢厂通过了国家安全生产监督管理总局组织的国家冶金行业一级安全标准化企业考评验收并获授牌。继2008年组织对42个二、三级单位安全管理标准化的实施情况进行检查考评后, 11月份, 公司组织开展了对51个二、三级单位现场、操作标准化施行情况的检查考评, 其中35家达公司一级标准, 13家达公司二级标准。2009年4月23~24日, 国家安全监管总局在武钢召开了全国冶金机械等行业安全生产标准化现场会, 武钢安全标准化创建及推行情况做大会交流。
结合特点抓安全学习培训要做实
武钢结合不同季节、不同时期安全生产特点, 有针对性地开展了冬季安全特殊时期、夏季“百日安全无事故”、6月全国“安全生产月”“抓培训、学标准、反违章、保安全”、提高执行力及“反麻痹、反松劲、反三违”等主题安全活动, 有序推进了全年重点工作、主线工作的深入开展和落到实处。
活动期间, 公司开展了全员安全大讨论、“三违”行为大清查, 强化“人人反三违、人人有责任、领导负责任”理念;重点组织对全体作业人员开展以岗位安全作业指导书和实际技能为主要内容的学习、培训、考试工作, 共组织现场危险作业人员安全考试387场1万6 825人;成立反“三违”专项巡查组, 加大现场“三违”现场巡查情况通报6期, 通报考核单位20余家。采取得力措施抓好设备集中年检修期间的安全工作, 各专业主管部门针对季节安全生产特点开展对能源介质、特种设备、建设工程、重点危险部位的安全专项检查, 确保各项防范措施落实到位。“安全生产月”期间, 在厂区各单位悬挂安全横幅、标语约1 000幅, 张贴安全招贴画1 580套;组织4.3万余人参加湖北省安全知识竞赛;《武钢工人报》设立“关爱生命、安全发展”专栏, 刊登稿件120余篇;开展生产安全事故应急预案演练周活动, 组织专项应急演练近40场。为鼓励广大干部职工大力开展落实反“三违”和隐患整改等各项工作, 公司开展安全生产特殊时期专项立功竞赛活动, 共评选出集体一等功6个, 个人一等功3名。
为贯彻落实国家关于开展安全教育培训行动的精神和要求, 武钢开展厂、车间和班组三个层次的安全教育培训工作, 全面提升全员安全素质。按照公司各单位的安全培训需求, 公司组织培训各类安全管理人员3 094人, 举办特种作业人员取证培训班48期、培训2 623人, 复审培训1万3 646人, 确保特种作业人员100%持证上岗。启动了车间主任安全专项培训工作, 共完成20期培训1 122人。举办注册安全工程师培训2期, 培训安全管理人员125人。举办了有针对性的外来施工队伍安全负责人和安全管理人员安全专项培训班2期, 培训197人。
结合公司主题安全生产活动开展安全宣传工作, 在公司安全特殊时期、“抓培训、学标准、反违章、保安全”提高执行力活动和夏季百日安全无事故活动期间, 《在武钢工人报》设立宣传专栏, 宣传典型, 推介先进经验, 营造了浓厚的安全文化氛围。
加大重点投入狠抓隐患排查
武钢突出重点, 加大投入, 抓好事故隐患排查治理和危险区域、危险作业的监控工作。2009年, 全公司各级排查整改作业现场事故隐患1万5 164项。针对氧气球罐、氧气管道阀门、法兰的多次裂纹事故, 共检测法兰1 426片, 更换问题阀门38台、法兰335片, 检修氧气管道1.5万余m, 保障了公司蓝色“生命线”的安全运行;针对4月份以来条材总厂一炼钢分厂等区域多次出现煤气超标报警隐患, 开展了对该区域的系统安全评价, 制定了针对性措施方案, 共投入150万余元, 对一炼钢厂、CSP (薄板坯连铸连轧) 厂、四炼钢厂及炼铁厂等单位的煤气放散系统进行综合整治, 并取得良好效果。
加大先进科技研究及应用力度, 抓好起重机械、尾矿坝、炸药库、矿井提升、料仓等危险部位、区域的安全监控。投入600余万元在烧结原料区域推广料仓空气动力清堵安全装置, 在起重机械上推广不同类型的防撞装置, 在所有井下载人提升系统安装防过卷、防坠装置, 推行皮带机全封闭隔离栏等, 分3期投入500万元在厂区主要路段建立煤气泄漏监测报警系统, 在井下提升机、炸药库安装工业视频监控系统, 逐步引进推广应用井下移动目标监测定位系统。
全面推行危险作业分级控制管理, 控制危险作业风险。公司制定了《危险作业管理办法》, 明确危险作业范围和管理原则, 各级主管领导对本级危险作业的安全负责。公司共排查、认定三级危险作业项目1097项, 安全组织实施三级危险作业5 026项, 大大提高了作业过程中各类事故的防控能力。
检查督察严管理落实责任是关键
武钢实施检查与督察相结合, 从严管理、从严考核, 按“四不放过”原则落实事故责任追究, 坚持针对重点领域和重点时段开展日常安全巡查及双休日抽查。公司共组织双休日、节假日、重点检修工程安全检查50余次, 对存在的问题下发整改通知单, 对外来劳务单位下发违章考核单14份, 考核罚款3.8万元。公司组织开展了上、下半年的安全工作综合大检查, 通过“考、问、听、看、查”等方式, 分别对31家二级单位进行了检查, 共检查科室272个、车间295个、班组379个, 各级危险源点92个, 下达问题整改通知单62份, 督促整改问题点300余项。
加大对生产作业现场的安全督察力度, 坚持“三深入”“四必追”“四不放过”原则, 共督察453个次单位, 其中随机抽查与暗访214次, 督察重大危险源 (A级危险源) 280个次, 抽查基层生产作业现场269个, 检修、改造施工作业现场173个, 跟踪危险作业188个, 对28起各类事故单位、8个受到安全考核的单位进行了专门督察。下达督察整改通知单140份, 发现并督促整改问题678个, 建议并督促有关单位建立、完善制度32项。
严格安全责任追究。严格按照公司《工伤事故管理办法》对事故单位进行经济责任制考核, 对相关责任领导、责任人进行经济责任制考核和行政责任追究;依照公司《综合绩效评价办法》和《机关部门和指数单位领导人员岗位绩效考核评价办法》, 每月对各类生产安全事故责任单位、主要领导进行绩效扣分考核。2009年, 因安全工作落实不到位和发生各类事故, 共对公司15个单位进行安全考核, 考核金额350余万元;对厂处及以上领导经济责任制考核18人次, 行政责任追究8人次, 月度绩效考核扣分共60人次、713分。
关键词:标准化供电所;管理标准;队伍建设
中图分类号:TM7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2374(2013)20-0147-02
1 具体问题描述
供电所是县供电企业的主要组成部分,是县供电企业整体管理水平和服务形象体现的窗口,标准化供电所建设是县供电企业进一步落实“四化”要求,提高整体管理水平的重要抓手。供电所面对的是广大农村用电客户,是供电企业安全生产、经营管理、优质服务的最终体现者,供电所标准化建设对树立供电企业良好形象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其职责定位和服务性质决定了供电所不仅要扎实开展班组基础建设,更要深入开展标准化建设,不断提升供电所管理水平。
粗放管理模式存在的弊端包括如下三个方面:
1.1 农电工缺乏专业知识
在未进行供电所作业组织专业化之前,延津县电业局选聘的农电工,从农村原来从事村电工工作的人员中通过统一考试招聘的,普遍学历较低、年龄偏大,缺乏必要的电力专业知识,缺少专业学习和培训,很多工作只是凭经验来完成,有些工作不能胜任。
1.2 粗放管理缺乏有效监督
原来供电所的管理模式是以台区为单位,一名农电工统揽抄表收费、设备维护、安全管理、用电检查、供电服务、高低压混合管理等多项工作,这就造成农电工工作多、压力大,业务通而不精、专业水平不高、工作效率低。对农电工管理粗放,缺乏有效监督和制约等诸多弊病,很难从根本上彻底杜绝抄表的错、估、漏、代抄,电费私自截留或乱收费,人为造成私自换表等行为,电价执行不到位以及服务质量不好等现象。
1.3 优质服务工作不到位
随着乡村经济的发展,要求提供的供电服务项目不断增多,服务标准也不断提高,原有的管理模式已不能满足农电管理工作中越来越高的要求,造成供电所管理水平与服务质量的下降。
为进一步深化我局供电所管理,强化专业管理,有效整合资源,提高工作效率和队伍素质,提升供电所管理水平和服务水平,依据国家电网农(2007)369号《关于推行农村供电所作业组织专业化的指导意见》文件,经局领导研究决定在全县开展供电所作业组织专业化整合工作。通过开展供电所标准化建设,提高经营管理水平和服务质量,向客户展现供电企业的良好形象。
2 解决问题的思路和方法
2.1 健全管理标准,完善规章制度
开展标准化建设,必须有一套完善的管理标准、工作标准、技术标准,离不开管理制度和工作流程的支持,为进一步规范供电所各项工作的开展,我局首先对供电所各项管理制度进行了修订,尤其对专业化管理岗位职责、职责划分、考核细则等内容进行了重新修订。按照标准化管理流程,对工作计划、实施、检查、考核、总结等各个环节进行了细化,对供电所的记录、台账和生产管理过程中生成的数据等基础资料,按照简洁、实用、闭环的原则,统一规范,明确内容、格式和填写要求。
2.2 加大供电所基础资料考核,开展同业对标
加大对供电所基础资料的检查考核力度,依照《河南省电力公司标准化供电所建设标准》和《评价标准》,制订了《延津县电业局供电所及配电台区考核细则》和《延津县电业局农电工及配电班考核实施细则》,将考核标准细化分解,考核目标落实到具体责任人,形成了标准化供电所工作全体参与,人人头上有指标的良好局面,对供电所进行严格、细致、全面的每季、每年末考核打分。规定考核基准分为1000分,950分及以上为优秀给予奖励,900分以上至950分为合格不奖不罚,900分以下为不合格。对于不合格者按照分值实行一定额度的经济处罚,每季考核,每季兑现。同时还选择有可比性的营销服务、生产运行、综合管理等三项重要指标,每季开展供电所同业对标工作,树立内部标杆,通过对标学习,查找自身不足,提高自身不足,鼓励先进,鞭策后进。按供电所同业对标考核办法做到奖罚分明,并将单项指标排序及综合排序每季度在局域网和宣传栏上公布,同时在“榜上有名”栏目下登出综合排序中前三名与后三名供电所负责人照片。为确保管理部门报送指标及时、准确,供电所同业对标办公室不定期进行抽查,对虚报、瞒报指标数据的责任单位,在全局范围内通报批评。通过上述措施,增加了供电所人员的责任心,极大地提高了供电所的规范化管理水平,推动了供电所向标准化迈进的步伐。
2.3 重视队伍管理建设,提升员工素质
一是规范用工制度,实行合同管理,保障合法权益,劳动合同管理规范,及时签订、变更劳动合同。合同签订率达到100%;二是按照上级要求,完善农电工管理办法,建立健全管理和退出工作机制,实行统一招聘、统一择优录用、统一考核;三是积极落实农电员工岗位轮训常态机制,加强技能培训设施建设,供电所全面实现人员持证上岗,持证率达100%;四是按照上级要求,制定薪酬管理办法,推行以岗定薪、同岗同薪。建立激励和约束机制,实行全员绩效考核。实行员工双向选择竞聘上岗动态管理机制;五是加强岗位培训管理,制订岗位培训制度和培训计划,采取各种培训方式提升员工技能水平。加强员工技能培训,结合员工自身素质,给员工量身制订培训计划,培训员工技能。创新培训形式,增强培训实效性,结合各类人员岗位培训需要,发挥专家人才的“传、帮、带”作用,在内部大力开展师带徒活动,倡导岗位学习、岗位自学成才,实行技能提升与技能岗位工资晋升联动机制,充分调动员工学习积极性,通过开展师带徒、岗位练兵、调考等活动提升员工岗位能力,促进一线员工队伍素质的全面提升。
3 对实践过程的思考和对效果的评价
实行专业化管理使农电管理工作由粗放实现精细,由分散走向专业,解决了供电所安全管理中单兵作业问题,杜绝了农电管理中的漏洞。但是供电企业应积极探索农村电力服务新思路,创新服务理念,拓宽服务领域,农电员工需转变思想观念,强化服务意识,端正服务态度,提高员工对优质服务重要性的认识,真正实现“你用电、我用心”,用微笑服务化解与客户之间的矛盾,缩短与客户之间的距离,用换位思考对待客户提出的各种问题,耐心细致地做好客户咨询、接待工作,树立供电企业的良好形象。
全面推行供电所作业组织专业化,解决了供电所基础薄弱、管理粗放、工作质量与效率低等问题。有效地整合了管理资源,提高了工作效率和队伍素质,全面提升了农电管理和服务水平,进一步夯实了安全生产管理基础,解决了安全生产、经营核算、行风建设、优质服务等方面的问题和矛盾,实现了分工明确、抄核收分离等管理机制。
参考文献
[1] 刘福义,郝睿,等.供电所工作实务手册[M].北京:中国电力出版社.
[2] 亓艳萍,等.国家电网.
【标准化建设及推进工作】推荐阅读:
食堂标准化建设工作自查总结11-08
2024学校标准化建设工作总结11-14
安全质量标准化推进会发言稿07-05
省级标准化先进学校建设工作汇报11-10
义务教育标准化学校建设工作汇报07-23
基层班组建设工作标准05-31
电力公司安全生产标准化建设工作总结07-17
新集小学标准化学校建设自评工作报告11-06
食堂工作流程及标准06-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