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进农村精神文明建设(精选8篇)
党的十六届五中全会审议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一个五年规划的建议》提出,建设“生产发展、生活宽裕、乡风文明、村容整洁、管理民主”的社会主义新农村。在这“二十字目标”中,生产发展是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物质基础,生活宽裕是社会主义新农村的重要表征,乡风文明,是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灵魂。能否建设好社会主义新农村,乡风文明建设具有举足轻重的作用,“乡风文明”的本质是农村精神文明建设的问题,它包括文化、风俗、社会治安等诸多方面,文化具有凝聚、整合、同化、规范社会群体行为和心理的功能,是其他社会要素无法取代的。因此,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既要发展农村生产力,又要调整完善农村生产关系;既要促进社会全面进步,又要实现人的全面发展;既要推进农村物质文明建设,又要加强农村政治文明、精神文明与和谐社会建设。农村精神文明建设是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重要内容,也是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重要保证,具有不可替代的特殊地位和作用。
农村精神文明是农村发展现阶段的基本要求和重要表现。在农村发展硬件投入普遍不足的情况下,把农村发展和农村精神文明建设有机结合起来,对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具有极为重要的意义。下面结合章贡区实际,就加强农村精神文明建设进一步推进新农村建设作初步探讨。
一、农村精神文明建设是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重要内容
党中央一贯高度重视农村的精神文明建设。自1995年中宣部、农业部联合发出《关于深入开展农村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活动的若干意见》,在全国农村开展了以创建文明家庭、文明村镇和文明乡镇企业为主要内容的农村群众性创建精神文明活动以来,陆续实施了一系列精神文明创建工程,精神文明建设机制得到进一步建立健全,农村的文化面貌得到较大改观,农民的思想道德素质不断提升。
社会主义新农村的目标要求是:生产发展、生活宽裕、乡风文明、村容整洁、管理民主。从社会文明建设看,“生产发展”和“生活宽裕”是物质层面上的,属于物质文明建设的范畴,前者是建设新农村必要的物质基础,后者是建设新农村的物质体现;“乡风文明”、“村容整洁”是精神层面上的,属于精神文明建设的范畴,前者是建设新农村的灵魂,后者是新农村的具体体现,由此可见,社会主义新农村是物质文明、精神文明、政治文明与和谐社会建设的协调统一。加强农村精神文明建设是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推动农村社会和谐发展、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必然要求。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就是要立足于推进农村精神文明建设,立足于提高广大农民群众的科技文化素质,立足于提高农民的生活质量,用先进文化占领农村思想文化阵地,改变农村面貌,提升农村社会文明程度,促进农民生活方式、思维方式和价值观念向现代化转变。
二、加强农村精神文明建设是推进新农村建设的迫切需要
加强农村精神文明建设,是推动农村经济发展的迫切需要,是满足农民精神文化需求迅速增长的迫切需要,也是构建和谐新农村的迫切需要。十六大以来,在以胡锦涛同志为总书记的党中央领导下,农村精神文明建设着眼于增强党在农村的执政能力和执政基础,着眼于促进农村改革发展稳定的大局,着眼于满足农民日益增长的精神文化需求和提高农民文明素质、农村文明程度,取得了新进展,积累了新经验。但我们也要看到,在农村局部地方,道德失范、诚信缺失,封建迷信活动、黄赌毒等沉渣泛起,见利忘义、坑蒙拐骗、假冒伪劣等现象时有发生,这就要求我们必须坚持不懈地改进农村精神文明建设工作,不断提高农村精神文明建设的水平。首先,农村精神文明建设可以引导农民适应社会主义新农村的思想观念和文明意识,教育和引导广大农民解放思想、更新观念,冲破落后传统观念束缚,增强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自觉性和紧迫感。第二,农村精神文明建设可以提高农民的科学文化素质,通过提供多种形式的技能培训,推动科技文化卫生“三下乡”,开展创建文明村镇、星级文明户等活动,培养有文化、懂技术、会经营的新型农民,提高农民的整体素质。第三,农村精神文明建设能推动农村文化基础设施建设,通过加快建设农村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加强农村基层群众文化活动设施建设,切实提高农村基层文化服务的能力。
三、加强农村精神文明建设是推进新农村建设的主要途径
一、深入开展宣传教育,形成“文明乡风”。
“村容整洁”是农村的外表,“乡风文明”是农村的灵魂,两者都是农村文明程度的体现。在农村精神文明建设过程中,要围绕新农村建设“二十字”方针的总体要求,围绕《公民道德建设实施纲要》,深入开展爱国爱家、遵纪守法、勤劳致富、计划生育、移风易俗、赡养老人、讲究卫生等方面的宣传教育,坚决遏止封建迷信蔓延、宗族势力抬头、反动邪教渗透的现象,引导农民增强现代文明意识,形成科学、文明、健康的生活方式,激发农民群众发扬艰苦奋斗、自力更生的传统美德,为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提供强大的精神动力和思想保证。一是加强社会主义荣辱观教育。胡锦涛同志关于“八荣八耻”的要求,是新时期践行“乡风文明”的基本准则。章贡区在全区各镇村的“社情民意点评栏”中专门开辟“道德评议窗”,制作“八荣八耻”宣传牌、宣传单、宣传画,进行广泛宣传,营造良好氛围;同时通过广播、电视、网络媒介和开展以“一个评议窗、一块指示牌、一个美德袋、一张新课表、一本美德贴、一本美德册、一张格言卡、一张宣传画、一本童谣集、一面美德墙”为内容的“美德十个一”活动,把总书记的要求贯彻到农村,努力营造倡导文明,移风易俗的氛围,并引导农民提高素质,抵制和摆脱封建迷信等愚昧落后观念和陈规陋习的影响,使爱国主义、集体主义、社会主义思想和健康、文明、进步的风尚占领农村阵地,逐步树立健康文明的生活方式和积极向上的生活情趣,推进“文明乡风”的形成,保持农村社会的繁荣稳定。二是加强民主法制建设。章贡区利用农村“临时法庭”、“模拟法庭”、“道德法庭”等形式,教育和引导农民学法、知法、懂法、守法,增强农民群众的法律意识、诚信意识。同时积极加强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加强治安联防队伍建设,落实社会治安综合治理责任制,构建农村治安防控体系,制订和完善村民公约,加快培育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技能的新型农民。三是加强宣传文化阵地建设。以满足农民群众精神文化生活需求为核心,积极发展群众文化。章贡区各村充分利用戏台、祠堂、学校、广场等阵地搭建起“邻里大家乐”风采展示活动平台,做到“五有、四化、一互动”:即“有一个舞台、有一个组织、有一个团体、有一个计划、有一个展示;活动经常化、形式多样化、内容精品化、参与平民化;台上台下互动”,在各种节庆、民族传统节日、农闲时间,开展形式多样、各具特色、喜闻乐见的文体活动,广泛吸引群众参与,丰富和活跃农民群众的文化生活,确保用先进文化占领农村思想文化阵地。
二、大力创新创建载体,丰富文化生活。
加强农村精神文明建设,关键是要有一个好的载体。农村精神文明建设,要抓住农户这个细胞,在入户到人上下功夫;抓住村这个关键,在夯实基础上下功夫;抓住小城镇这个龙头,在示范带动上下功夫;抓住连片创建这个纽带,在整体提高上下功夫,不断增强工作的针对性、实效性和吸引力、感染力。一是注重发展新型文化载体。随着经济社会的迅猛发展,广播电视的进村入户以及远程教育的不断延伸,农村接收社会信息的渠道多了,参与社会政治的渠道顺了,了解社会市场的渠道通了,接受社会教育的面更广了,广大农民基本改变了过去那种日出而作,日落而息的封闭生活方式,有些先富起来的农民开始转变观念,从原先的充实“钱袋”到今天的充实“脑袋”,涌现出了许多农村“科技带头人”、“科学种田户”,同时开始追求健康、向上、丰富的文化生活。章贡区抓住契机,注重培养民间艺人,对民间艺人进行登记造册,组织引导、农民自发组建了唢呐、二胡、舞龙、腰鼓等演出团体,开展经常性的演出活动;同时充分发挥省、市文明单位在新农村建设中的带头示范作用,全面启动“文明帮建”活动,帮助34个自然村建设宣传文化活动室,营造健康向上、文明和谐的群众文化氛围。二是注重培植地方特色文化。农村文化的生命在于特色。近几年,章贡区在巩固和发展原有特色文化的基础上,充分挖掘传统民间文化,每年举办一次全区农民文化艺术节,在农民文化艺术节上通过举办“沃土欢歌”文艺演出大赛、“新村新貌”书画摄影展、“好戏下乡”专业剧团巡演、“精品回放”电影村组巡映以及“喜运丰收粮”、“喜运丰收果”、“喜夺胜利果”等农民趣味竞技比赛,从多个层面立体展现全区农村农民的文化特色,给农民朋友打造内容丰富的精美文化大餐。各镇村也纷纷结合传统文化,注入时代气息,培植各具特色的乡村文化,通过不同形式、不同风格,自编自导,经常深入各村开展各具特色的表演,把国家各项方针政策深入宣传到千家万户,深受广大农村群众的普遍欢迎,成为农村精神文明建设的强大“助推器”。
三、注重创新工作形式。章贡区结合工作实际,大胆创新工作形式,在农村文明创建中实现了四个“变”。一是变“普通话”为“地方话”,把政策精神编成“三字歌”、“三句半”、民谣、鼓词说唱等地方形式,使上级文件精神变得通俗易懂、朗朗上口,听得懂,容易记,增强了政策文件宣传的实效性。二是变“念文件”为“演节目”。一改过去枯燥的“念文件”方式,把要宣传的内容编成戏曲、小品等文艺形式,寓教于乐,寓教于演,寓教于学,让群众愿意来,坐得住,听得进。三是变“被动听”为“主动答”。改变过去“干部在台上宣讲,群众被动接受”的形式,把要让农民知道的内容编成知识竞赛题,通过举办知识抢答赛,或者在文艺演出中穿插有奖问答,让台上台下互动起来。四是变“灌输式”为“互动式”。把“一厢情愿”式的灌输教育,变为“听得进去、说得出来”、由一知半解转变为不懂就问的“互动式”。从“我们讲什么群众听什么”,变为“群众关心什么我们就讲什么”,使得思想政治工作与群众所关心的切身利益问题紧密结合起来,互相渗透,互相促进,有效地解决了“群众坐不住、听不懂、学不进”的问题,大大增强了农村精神文明建设工作的渗透力和影响力。
三、不断完善工作机制,提升道德水平。
通过学习省委关于制定“十二五”规划的建议, 结合全省新农村建设工作, 为实现全省“十二五”经济社会跨越式发展, 我谈谈“十二五”新农村建设实现跨越式发展的几点思考。
五中全会精神和省委关于制定“十二五”规划的建议所阐述的坚持科学发展为主题的指导思想和以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为主线、把经济结构战略性调整作为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主攻方向的要求与部署, 是我省“十二五”时期新农村建设必须始终坚持和创新发展的。
一、新一轮试点正为全省新农村建设探索经验
新一轮新农村建设试点, 经过近两年的工作, 总体看, 各市县领导重视、组织得力, 都能围绕《试点工作意见》的目标任务, 按照《试点工作方案》和年度项目计划认真组织实施。
一是在市县层面上从生产发展、基础设施、社会事业、农民培训、精神文明等方面都得到了加强和提升。特别是试点市县农民收入增长明显加快, 据统计, 2010年上半年, 试点市县农民现金收入、增幅和增长量三项指标全部超过全省平均水平的有6个市县, 比去年同期增加了3个;农民现金收入高于全省平均水平的有8个市县, 与去年同期相同;增长量高于全省平均水平的有9个市县, 比去年同期减少了1个;增幅高于全省平均水平的有8个市县, 比去年同期增加了3个;三项指标均低于全省平均水平市县和上年同期相同。
二是在试点乡镇、村的建设上突出了“一村一品、一乡一业”发展, 狠抓了基础设施建设、村容村貌整治和农民住宅改善, 试点乡村面貌呈现出崭新的变化。
三是在农村制度建设创新和体制机制创新方面, 按照“花钱买机制”的要求, 努力为全省总结经验, 探索路子。目前, 各试点市县把农村制度建设和创新作为新一轮试点的重要任务, 正在按《试点工作方案》确定的目标任务, 着力加强, 深入探索, 一些好的典型正在出现, 如泾川县立足实际, 按照“县城、小城镇、中心村”的格局配置资源, 重点加强中心村建设, 初步形成了资源配置和聚集人口的框架, 探索了村庄建设的有效路子;正宁县率先在全省县一级成立农村工作部, 由一名县委常委任部长, 在加强农村工作领导体制机制上进行了积极的探索, 等等。同时, 省直有关部门把各类涉农试点向新农村建设试点县集中, 已有以县为单位的6项试点工作 (财政省级直管试点、“一事一议”财政直补试点、集体林权改革试点、旅游产业示范试点、农村改水改厕示范、新型农村养老保险试点) 和4项单项重点工作 (牛羊产业大县、旱作农业项目县、中药材产业扶持县、梯田建设重点县) 向11个新农村建设试点县给予了倾斜, 其中省财政直管县试点覆盖全部11个试点县。2010年, 按照省委领导的指示, 省委农办牵头, 分别在新一轮新农村建设试点县会宁和永靖县, 抓了农村基层组织建设和惠农政策落实试点, 取得成功经验后, 省委、省政府已分别召开有14个市州委分管副书记和86个县市区委书记或县市区长参加的现场会在全省推广。
四是切实加强了规划编制。坚持规划先行的原则, 今年, 省领导小组把规划作为试点也作为面上推进的一项重点任务作了具体的部署, 明确要求3个试点市、11个试点县和其他市州所在地的区以及有条件的市、县, 编制完成乡镇、小城镇建设规划和70%的村庄建设规划, 除此之外的其他县 (市、区) , 编制完成乡镇、小城镇建设规划和50%的村庄建设规划。目前, 试点市县已全部完成了全部乡镇、小城镇建设规划和70%的村庄建设规划, 其中瓜州、正宁、武山、陇西等县完成了所有村庄建设规划。
五是3个市的城乡一体化试点工作深入推进。根据中央加快推进城乡一体化的部署, 3个试点市按照省上的要求, 分别编制了《统筹城乡综合配套改革试验总体方案》, 已经省政府批复。2009年11月, 省上在金昌市召开了全省推进城乡一体化工作现场会, 总结了兰州、金昌、嘉峪关三市试点以来的工作, 交流了主要做法和经验, 研究了如何构建以工促农和以城带乡的带动机制、改变城乡二元结构的发展机制, 促进城乡协调发展的工作机制。
六是研究制订了《试点市推进城乡一体化工作评价考核指标》、《甘肃省新一轮新农村建设试点县试点工作评价考核指标》, 使试点工作做到了量化考核。2010年底, 将依据评价考核指标开展试点中期检查评估和年度考核。
二、对“十二五”全省新农村建设工作的思考
围绕“十二五”时期要实现我省经济社会跨越式发展这一奋斗目标, “十二五”时期全省新农村建设要坚持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 从我省与全国经济社会发展水平存在较大差距的同时, 省内各地发展条件和发展水平差别更大的实际出发, 着眼于加快生产发展和农民增收, 加强生产生活基础设施建设, 培养造就新型农民, 改善民生, 推进城乡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 推进农村制度建设和创新, 着力推广试点取得的成功做法和经验, 抓点带面, 点面结合, 努力实现全省新农村建设的跨越式发展。
㈠抓点带面, 着力推广典型经验一是继续抓好新一轮试点跨“十二五”前两年的工作。切实加强指导, 协调各成员单位支持帮助试点市县做好试点工作, 使试点市县在农民增收中处在全省领先地位, 为促进农民增收开创有效新途径;着力推进农村制度建设和创新, 为全省农村改革发展和新农村建设创新机制、总结经验、探索路子;统筹协调, 督促试点市县完成试点工作的各项预期目标任务, 整体推进试点市县全面发展。二是认真总结提炼试点取得的典型经验, 全面推广, 以点带面。要把试点已经取得的好的做法和经验, 系统总结, 完善提高, 不仅在试点市县大力推广, 更要多途径、多形式全面推广到全省面上, 切实起到以点带面的作用。
㈡找准突破口, 推进全省面上新农村建设实现全省新农村建设的跨越式发展, 必须使面上工作有突破性进展。一是要认真抓好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 使群众得实惠、见实效, 切实改善民生, 调动群众的积极性, 充分发挥群众作为新农村建设的主体作用。要把“水、电、路、气、房”和优美环境“六进”农家作为改善民生的重点工程, 作为新农村建设的基础工程, 抓实抓好, 取得成效, 取信于民, 成为新农村建设的一个重要突破口。二是发挥各级新农村建设领导小组综合协调的作用, 协调好有关成员单位, 抓好关系新农村建设长远发展的综合性、基础性、超前性、全局性的工作。
㈢夯实产业基础, 大力培育农业增产、农民增收的支柱产业始终把生产发展放在新农村建设的首位, 为新农村建设提供坚实的支撑。以发展现代农业为方向, 转变农业发展方式, 推进农业产业化经营, 加大农业和农村经济结构调整力度, 大力发展特色优势主导产业, 加强以设施农业为重点, 走高效节水农业、旱作农业、生态农业的成功之路, 把培育和提升相结合, 进一步做大做强草食畜牧业、马铃薯产业、蔬菜产业、林果产业以及全膜双垄沟播玉米, 培育起支撑我省新农村建设的支柱产业。
一、开展党员志愿服务活动的由来
自2003年以来,崇明县扎实推进生态岛建设各项工作,抓好项目落地,优化产业结构,改善生态环境,民生条件不断改善,经济社会发展水平不断提升。但整体上崇明依然处于经济发展的初级阶段,岛上就业机会缺乏,交通瓶颈问题尚未得到根本改变。大量崇明籍青壮年劳动力赴上海市区工作,崇明农村地区留守老人、留守妇女、留守儿童现象比较严重。在这种情况下,崇明农村基层党组织建设面临服务任务繁重、队伍后备资源不足等问题。
如何应对挑战,做好基层党建工作?白钥村党支部对“村情”和党员队伍的情况做了分析,发现村党员队伍有三个特征:
一是队伍结构老龄化。大部分为大龄甚至高龄党员,年龄结构呈“拳头型”;且文化水平不高,文化结构呈“金字塔型”。在整个党员队伍中,仅有2名镇政府下派的年轻机关干部学历为本科或以上。
二是党员的党性意识较强。老党员年龄大,但党龄也长。这一群体出生与工作历经革命、建设和改革年代,绝大部分党员观念朴素,作风优良,党性意识较强,是年轻后辈党员干部学习的榜样。
三是工作经验丰富。党员队伍中,有数量不少为原政府机关干部、国有企业职工或村干部,这一群体退休后居家赋闲,但人生履历丰富,工作经验丰富,是农村工作开展的有力支持者和推动者,也是群众舆论的有力影响者。
如何推动发展、服务群众、凝聚人心、促进和谐,建设服务型党组织,发挥党员队伍党性意识较强、工作经验丰富的优势,无疑是重要的抓手。
二、党员志愿服务活动的开展
白钥村党支部的具体做法是:
(一)创新服务理念,组建服务队伍。一是明确服务理念。针对党员队伍的实际情况,党支部提出“微志愿”理念,即号召党员从小事做起,从身边做起,树立“日行一善”导向,以自身行动鼓励号召更多人参与到志愿服务中。二是成立工作平台。成立“党员志愿者服务工作站”,将该站作为党支部服务党员、服务群众的重要窗口和有效载体。志愿者注册登记人数达83人,编外党员志愿者16人,并对党员志愿者登记信息实行动态管理。三是分类组建队伍。工作站根据年龄将党员志愿者队伍分为老年党员志愿者服务队和青年党员志愿者服务队两个支队。老年党员志愿者服务队以其性别、特长、兴趣爱好、服务时间等情况针对性成立“环境清洁”、“文明示范”、“矛盾化解”、“平安社区”4个兴趣组。青年党员志愿者服务队则以日常性服务活动和专题性服务活动为载体,为村内的各类群体提供志愿服务。
(二)关爱困难群体,传递组织温暖。“三留守”问题是当前农村面临的突出社会问题,影响农村的安全稳定和长远发展。白钥村党员志愿者服务工作站始终坚持服务群众,关心帮助弱势群体。一是关心孤寡老人,倡导“尊老爱老”。以邻里互助的方式并结合“老伙伴计划”,定期到独居老人家走访照顾;在节假日进行慰问,对党员和群众根据家庭状况分别以困难党员和高龄老人给予必要的帮助。同时,常态化为老人提供血压测量、健康咨询、读报陪聊等服务项目,受到广泛好评。二是关爱留守儿童,帮助“绿苗苗”健康成长。成立“绿苗苗”留守儿童工作站,并纳入党员志愿者服务范围。青年党员志愿者们充分发挥自身优势,坚持为留守儿童提供亲情关爱、心理咨询、课业辅导等服务;志愿者们与留守儿童进行结对,每月一次进行走访联系,及时了解儿童情况并与校方保持联系;利用寒暑假举办“假日学校”,开展各种特色活动,丰富留守儿童的假期生活。三是关注妇女生活,帮助妇女成才发展。充分发挥妇女特长,组建妇女舞蹈队,丰富精神生活;阶段性组织开展科普培训、家政培训等,提高工作能力,拓宽就业渠道;挑选部分能力较强、文化水平较高的妇女作为“爱心妈妈”,与留守儿童进行结对帮扶,增强其责任感与荣誉感。
(三)提高服务能力,拓宽服务领域。一是拓展服务队伍。针对本村青年党员队伍资源不足的问题,积极从社会、机关层面吸收优质资源,外聘镇机关党员青年、其他村的大学生村官、社工等优秀同志作为补充力量,纳入党员志愿者服务工作站,使服务规模和服务质量显著提高。二是突出环保主题。积极参与崇明现代化生态岛建设,持续推动公共场所禁烟,秸秆禁焚,回收废旧电池、废旧手机等环保领域的志愿活动,宣传环保理念,倡导生态文明。三是维护社会稳定。结合大联动管理等镇、村中心工作,在党员志愿者中成立一支特殊的“啄木鸟”队伍,主要由镇村退休的党员干部组成。在生活中掌握舆情,对群众矛盾纠纷、社会安全隐患进行收集排查并上报;同时收集党员、群众对村“两委”工作的建议和意见,接受群众监督,加强民主管理。
三、对深化党员志愿服务活动若干思考
白钥村党员志愿活动的实践证明,弘扬志愿精神有利于服务型党组织的建设。
(一)创新服务思路,有效拓宽服务型党组织建设途径。当前,志愿服务的社会认同度较高,在汶川抗震救灾、北京奥运会、上海世博会中,志愿者无私奉献悉心服务的形象深入人心。志愿精神充分体现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它反映了马克思主义内在要求,促进了中国传统社会主义共同理想的形成,体现了民族精神和时代精神的价值内涵,丰富了社会主义荣辱观。基层服务型党组织应该践行志愿精神,参与志愿服务,党员应该在志愿服务中发挥模范带头作用,赋予其时代内涵,传递社会正能量。
(二)创新服务载体,着力构建服务群众的组织体系。在新的历史条件下,加强和改进基层党建工作,必须努力创新活动载体,不断改进基层党组织的活动内容和活动方式。基层村(居)工作内容涉及面广,条块情况复杂。基层党建工作可与其他领域工作科学交叉融合,以载体创新推动党建创新。如崇明县建设镇白钥村成立党员志愿者服务工作站,并与留守儿童工作站有机结合,学习其他地区的“三级联创、凝聚力工程、党员责任区、党员先锋岗”等做法。各地应实事求是,因地制宜,深耕优势领域,补强薄弱环节,科学构建好基层党组织服务群众的体系架构。
(三)创新服务内涵,全面覆盖群众需求诉求。当前强调“服务型”着眼于内涵更深的执政理念和执政方式的务实转变,体现了可感可知的执政方式,强调的是执政党必须为公众提供充分的、满意的公共服务产品,是坚持把人民群众放在心中最高位置的执政观。打造基层党组织的服务功能,全面对接群众所思所想,充分认识到以志愿服务的方式赢得群众认可,满足群众需求,是基层服务型党组织建设的可靠保障。既要提供“快捷式”服务,能办即办;又要提供“前瞻性”服务,通过党员志愿者长期与群众保持密切沟通,了解群众的困难和需求,在政策层面进行探索实践,做好舆论疏导,满足群众长远需求。在发展经济、改善民生、维护稳定、促进和谐等各方面运用志愿精神,发挥主动性和创造性,切实提供有效服务。
(四)创新制度建设,确保党员志愿服务长期规范开展。在推动志愿服务活动开展和党建工作创新中,制度建设是根本保障。目前,白钥村党支部正加强完善制度建设,构建科学合理的志愿服务制度体系。根据村情镇情,进一步完善民意反馈机制、矛盾纠纷调解机制、困难党员群众帮扶制度等,进一步发挥党员志愿者在这些领域的服务功能,注重抓常、抓长、常抓,保障志愿服务与党建工作在相互融合促进中长期规范有序开展。
作者系上海市崇明县发展和改革委干部,崇明县建设镇白钥村党支部书记助理
近年来,随着经济和社会的不断发展,**镇农村公共文化设施状况得到较大改善,各种新兴的文化服务、文化活动以不同的表现形态,走进了乡里村间,大大地丰富了农民群众的精神文化生活,有力地促进了农村经济和社会的协调发展。但也要看到,与城市文化建设相比,我镇新农村文化建设还有待提高,为了解决**镇农村文化建设情况和现状,总结成功经验,找准突出问题,为下步工作提出对策建议,促进农村文化建设,推进文明进程,特对全镇农村文化基础设施、开展程度等有关情况进行一次全面深入调研。
一、文化基础设施建设情况
**镇现有1间2011年建的电子阅览室,2间2005年建的100平方米的文化活动中心,1间2007年建的300平方米的文化中心,1个客家民歌协会和三个民间健身队。职业中学、中心校等学校受**市教育局和**双重领导,师资力量雄厚,教育文化设施齐全,学校环境优良。村级建设有5个篮球场、武教村委会的七件健身器材,使文化站开展各项文体活动有了新的阵地。12间2010年建的8平方米的文化书屋,发挥着向广大农民群众传播党和国家方针政策、法律法规、农业科技知识的作用。
二、文化队伍建设情况
**镇政府高度文化建设事业,把其纳入了当地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之中,安排一名镇宣传委员(学历大学本科)分管主抓文化建设工作,并配备了专职文化站站长各村(居)委会、各单位文化室都设有兼职文化员,文化程度为高中以上学历,无工作报酬;各村(居)委会、各单位相应的建立了各类组织机构,尤其是中小学校在教书育人的同时,文化建设走在了全镇其它单位的前列。中小学校建有一支学识渊博、素质优良的文化队伍,该队伍常年肩负着文化传播的重任,发挥着文化宣传作用。目前,全镇从事文体人才的人数达20余人,平均年龄在35岁左右,学历均为高中以上,他们能结合阶段性工作和时令开展丰富多彩、群众喜闻乐见的文化体育活动,大力弘扬社会主义先进文化。
三、文化活动开展情况
心得体会
乔后镇文开村新农村建设指导员——王应宗
过去,在农村流行着这么一句顺口溜:“村看村,户看户,社员看干部。”虽然现在时过境迁,但它在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中仍然有着一定实际意义。学习胡锦涛总书记“七一”重要讲话,我们备感社会主义新农村的建设者特别是带头人,任重道远,使命光荣。建设新农村,关键要有一批像焦裕禄、谷文昌那样的带头人。毫无疑问,在新农村建设中当好带头人,是保持党的先进性的一个重要内容。
“三农”问题,始终是我们党和政府一直挂在心头的大事。党的十六届五中全会郑重地提出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是在新的历史条件下,进行一次农村综合变革的新起点。我们所说的社会主义新农村,是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一个有机组成部分。具体地说,新农村就是农村发展能够体现科学发展观的要求,体现和谐社会的要求,伴随着工业化、城市化进程,通过城市对农村的反哺,工业对农业的反哺,使农业可持续发展,农村社会实现和谐,提高农村产业竞争力,提高务农劳动者收入,让广大农民改善生活,步入小康社会行列。这样一个伟大的历史性工程,一个造福子孙万代的千秋功业,作为共产党人不去作为,谁来作为?作为从事“三农”工作的党员干部不去带头,谁来带头?
在新农村建设中当好带头人,首先要有解放思想的胆略与气魄,要有敢为人先的精神与毅力,要有创新与突破的雄心与壮志。近些年来,我市在破解“三农”难题上,在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中,积极探索,奋发有为,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就。但同时,随着工业化、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厦门在建设新农村方面,也遇上了一些新问题、新情况、新矛盾。面对这些难题,是睁一眼闭一眼地绕道走,还是“单刀直入”,考验着我们的“领头羊”、决策者。所幸的是,乔后镇党委、政府从不回避,而是迎难而上,知难而进,创新机制,创新内容,创新形式,创新手段,改进工作,破解难题,化解矛盾,有力地推进新农村建设。特别是近年来乔后镇的发展思路,五年规划把念好“山”字经,作好山的文章,通过林地的均山到户,流转等方式,使得林业发展更灵活,发展更自主,有效管理和开发利用好林业资源;近年来,洱源县大力发展林果业,主要是大力发展泡核桃种产业,泡核桃种子产业效果显著,在文开村委更有甚者,仅仅核桃一项年收入达10多万元,近20万元。而且探索一种让农民长期受益的长效机制,尽可能降低农民获取收益的风险,有效地破解“三农”难题。
如果说这些已经取得的成就,是造福农民的崭新创举、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大胆实践,那么,领导这场变革的谋划者和推动者,正是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新型带头人,新时代的引路人。有了这样解放思想、脚踏实地的带头人,厦门在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中为全国树立了榜样。如今,“金包银”工程已经成为人们耳熟能详的新生事物,并从厦门开始推广到其他兄弟省市。在建设新农村中,如何确保农民增收,始终是“三农”问题的核心。建立长效机制,是构建这一核心的有效途径。火炬(翔安)产业区和同安工业集中区的开发建设,为农民送来了“金包银”,给农民带来了实惠,带来了希望,带来了前景。由于“金包银”的广泛推行并开始产生效益,我市工业化、城市化进程大大加快了,一个社会主义新农村正在向广大农民走来。
“榜样的力量是无穷的。”“火车跑得快,全靠车头带。”这些十分朴实而富有深刻哲理的“群众语言”,恰恰说明了带头人的极端重要性。胡锦涛总书记在“七一”讲话中强调,“要引导广大党员牢记历史使命,增强宗旨意识,在各自岗位充分发挥先锋模范作用。”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就是需要这样的先锋模范,这样的优秀共产党员。奋战在新农村建设第一线的每一位党员干部,一定要主动响应总书记的号召,积极行动起来,不畏艰难,不怕风险,吃苦在先,享受在后,敢于作为,善于作为,勤于作为,勇当改革开放的先锋,争做新农村建设的带头人,带领广大农民大踏步地奔向小康社会!
一、分散向集中、综合性、经常性发展,围绕经济建设,覆盖面不断扩大;从形式到内容,从深度到广度,都有新的发展;精神文明日益向系列化、规范化发展,成为两个文明建设有机结合,落实城乡的有机载体;精神文明建设日益由专业部门向全社会发展,实现了全党动手,全民参与,各行各业齐抓共管的新格局。实践中贯穿着建设先进文化提高建设先进文化的能力,加强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为物质文明、政治文明提供精神动力、思想保证和智力支持。近几年来,我们不断探索、大胆创新,取得了丰富的实践经验。——坚持深入、持续的理论学习和党的路线方针政策的教育,促进了广大干部职工思想政治素质的提高。我们紧密结合县情,始终把学习宣传贯彻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提高建设先进文化能力作为加强精神文明建设的首要任务。其中,努力探索新方式和新方法,加强和改进思想政治工作,进行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共同理想和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教育,弘扬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和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的教育以及围绕经济建设开展的“三个有利于”、“发展是硬道理”、“开放、开发、发展”、“抢抓机遇,加快发展”、“迎战西部开发,建设经济强县”、“实施绿色战略、建设绿色##”等主题教育,富有成效。对全县干部群众素质的提高和坚持不懈地解放思想、更新观念起到了直接和巨大的推动作用。实践提高代表先进文化能力,就是要以人为本,培养“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劳动者的要求。——坚持精神文明服务经济建设这个中心。提高先进文化能力,加强精神文明建设,为物质文明提供精神动力、思想保证是出发点和落脚点。我们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不断加大为经济建设服务的力度,围绕实现“经济大发展,社会大进步,文明大跨越”宏伟目标抓创建,使精神文明建设的“魂
”,牢牢地附着和渗透在县域特色经济发展的“体”上,把精神文明建设工作与经济、社会发展的目标任务统一起来,促进了全县两个文明的协调发展和经济、社会的共同进步,实践了提高先进文化能力必须为改革开放和经济建设提供思想保证和精神动力的主题。——坚持抓重点、创特色,不断探索新途径。从县情出发,坚持“重在建设”的方针和分层次、重实效的原则,按照抓重点、抓特色、上台阶的总体要求,广泛深入开展了“十星级文明户”评选,实施了“2345”工程,即“两建”(林特建家园,文明建新村),“三通”(通路、通电、通广播电视)“四化”(住宅白墙化、庭院绿荫化、厕所标准化、厨房清洁化),“五改”(改水、改圈、改灶、改善农家环境、改变村容村貌),体现新特色,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拓展了文明村创建的新思路,丰富了“抓思想教育、治旧变新;抓经济发展,治穷致富;抓社会治安,治乱变安;抓山川秀美,治荒变绿;抓计划生育,治超变优;抓文化科学,治愚变智;抓阵地建设,治无变有;抓环境建设,治脏变美”的“八抓、八变”新内涵,符合##实际,体现地方特色,极大地促进了农村社会进步,促进了农村经济快速发展。实践了建设先进文化能力,就是要带领人民群众齐心协力,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真理。——坚持把硬环境建设作为加强精神文明建设的重要手段,体现在各个层次,各个方面。我们把发展文化的着力点放在满足人民群众文化需求上,不断加大基础建设投入,使城乡发生了巨大变化。以文明村镇创建为总揽,投入大量资金,强化基础设施,使城镇功能日益完善,并涌现出两个省级文明集镇、8个市级文明集镇、10个县级文明集镇;科技兴县投入不断加大,抓教育兴科技,提前实现了普九目标;文化基础阵地建设发展迅速,开通了有线电视,实现光缆联网,乡乡建起业余党校,大部分村建起综合活动室,并配备了必要设施,这对我县经济持续、快速、健康发展产生了巨大的推动作用,蓄积了极大的发展后劲。实践了提高先进文化能力要为广大人民谋幸福的奋斗目标。——坚持实施重点突破,以点带面的方法,提高精神文明建设整体水平。我们坚持以“十星级文明户”评选、文明县城创建、千里精神文明长廊建设和形式多样的精神文明建设创建及群众性文化活动为重点,实施了“十星级文明户”深化评选,“千百十”评选工程(1000名文明户标兵,100个先进管理村,10个先进组织乡镇),“466”示范工程(4个示范乡镇,60个示范村,600个文明示范标兵)、开展了文明县城环境综合整治工程,推出了5个市级文明示范窗口,12个县级文明示范窗口,命名了240多个省、市、县级文明单位(机关)、118个市县文明村和各类先进典型。精神文明建设重点突出,目标明确,带动了整体水平的提高,实践了代表先进文化方向,要调动人的积极性、主动性,凝聚建设力量的任务。不断提高建设先进文化的能力——提高建设先进文化的能力要以民为本,践行“三个代表”。“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是指引全党全国人 民为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宏伟蓝图的根本指针,同时也是建设社会主义精神文明的根本指针。提高建设先进文化的能力,加强精神文明建设,首先要真学、深学、真信、深信“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牢牢把握其“精髓”——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主题”——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核心”——坚持党的领导;“本质”——立党为公、执政为民;“奋斗目标”——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其次社会主义精神文明要为物质文明建设提供精神动力、智力支持、思想保证,使人民群众成为直接的受益者,就必须要以民为本,践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以最广大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为出发点和落脚点,坚持立党为公,执政为民。精神文明一切创建活动都要以民为根,以民为本,事事处处体现爱民、亲民、便民、为民的工作作风。以人民满意不满意、赞成不赞成、高兴不高兴作为精神文明建设成效的标准。——提高建设先进文化的能力,加强精神文明建设,为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创造良好的文化环境。党领导全国人民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伟大事业,归根到底是为了不断满足人民群众的物质文化需求,提高建设先进文化的能力,加强精神文明建设,必须坚持“二为”方向,把文化发展的着力点放在满足人民群众精神文化需求和促进人的发展上。群众性精神文明创建活动,具有实践性强、社会影响广泛、群众参与程度高的特点,是把先进文化推向全社会、思想政治工作落实到基层的重要途径,要创新内容、创新形式、创新手段,通过广泛开展群众性精神文明创建活动,用先进的文化教育、激励、鼓舞群众,提升全社会和全体公民的素质。——提高建设先进文化能力要突出主题,增强服务意识。发展是我们党执政兴国的第一要务,提高建设先进文化能力,加强精神文明建设必须要紧紧围绕加快##经济建设这个中心,突出为全县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这个主题进行设计载体,引导和教育干部群众不断增强加快发展的紧迫感和责任感。要在党员干部中继续深入开展“立党为公、执政为民”的教育活动,推动干部职工在解放思想中统一思想,努力形成与现代化建设和先进生产力发展要求相适应的思想观念、精神状态和服务水平。在城镇广泛开展“文明单位”、“文明行业”、“文明校园”、“绿化达标先进单位”、“园林式单位”、“行风建设先进单位”、“创佳评差先进单位”等的评选和公民道德实践活动,不断优化投资软环境;在农村深入开展文化科技卫生“三下乡”、“送温暖、献爱心”、扶贫帮困和迁移式扶贫等活动,组织宣讲团、专业文艺团体到农村慰问演出,组织医疗队下乡巡诊,开展各种群众性体育活动和婚育新风进万家活动,向农民赠送科技图书、科技挂图、科技录像,为困难农户提供资金、技术援助等。通过系列活动使精神文明建设更好地为经济建设服务。——提高建设先进文化能力,加强精神文明建设要着力提高人的素质。提高建设先进文化能力要坚持以人为本,把提高全民素质作为精神文明建设的落脚点来抓,不断加强各级各类思想道德教育阵地建设,充分发挥基层党校、市民文明学校、爱国主义教育基地、文化馆(站)等在思想教育中的作用,在全民中广泛开展“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公民道德建设
1 正确认识发挥党建工作主体地位的意义
电力企业在我国的国民经济发展中占有重要的地位,是我国国民经济的支柱。电力企业的领导班子一般都是有党员组织来担任,党员的领导带头作用,能够促进电力企业精神文明的建设。在电力企业的发展中,党建工作起到了指导的作用,其模范带头性质能够引导企业的前进方向,有利于推进企业精神文明的建设。因此,要正确认识发挥党建工作的指导作用,巩固电力企业党建工作的主体地位,从而推动电力企业的发展。
自改革开放以来,电力企业受到了市场经济的影响,打破了传统的垄断性质,其在经营体制上不断进行改革,以满足市场经济的需求。电力企业的党建工作就以电力企业的改革创新精神为依据,大力进行党组织建设。但是电力企业要想充分发挥出党建工作的积极作用,就要做到尊重党员的主体地位,并且加强企业内部的党建工作,建立以党员为中心的党内民主机制。电力企业在国家经济发展中具有特殊的作用,其党建工作的开展,会严重影响到企业的长远发展,因此,要正确认识并发挥电力企业党建工作,推动企业精神文明建设,促进企业经济的发展,从而对国民经济的发展做出更大的贡献。
党建工作的主体地位,就是积极发挥党员的领导带头作用,加强党建工作的影响力,将党建工作作为企业发展的重要项目来开展,将党员视为企业的领导者,对企业的发展能够起到积极的推进作用。电力企业要尊重党员,发挥党建工作的主体作用,这是由企业的性质和党员的性质决定的。党建工作的主体地位是建立在整个电力企业党的事业和企业的发展上,发挥出党建工作的指导作用,能够有效推动企业精神文明建设的发展。党建工作主体地位的确立和其主体作用的发挥,对电力企业精神文明的建设有着重要的意义。在党建工作中,要保证党内地位的平等,党员要享受到应有的权利,并且要积极履行责任和义务,党建工作的开展要受到党员的监督和支持,这一点要在电力企业的精神文明建设中着重突出,使得电力企业的发展能够更加充满生机,并且实现可持续发展的目的。
2 电力企业的党建策略
2.1 建立和完善决策机制
首先应该丰富党员的业余生活,重视党员队伍的日常生活模式,可以定期举办各种活动,邀请党员参加,加强党员之间的交流和了解,丰富党员的业余生活,满足党员的精神需求。其次,要关注党员的思想观念的发展,全面提高党员的思想觉悟,确保党员能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再次,在日常的工作中,加强对党员的管理,合理进行党员工作的安排,加强各部门机构之间的沟通,明确各部门的职能。最后,在进行党建工作时,协调好电力企业管理和活动策划之间的关系,对党建工作不断进行创新,寻找党建工作的新方法和新思路。
2.2 构建完善的党建工作评价体系
建立完善的党建工作评价机制,党建工作的评价要做到公平公正。这样可以有效加强各党员干部之间的联系和沟通,加强党员之间的合作,使得党员之间形成一股强大的凝聚力,以此来提高电力企业的经济效益。另外,在进行党建工作评价时,要结合电力企业发展的实际情况,明确企业发展中的劣势,以此为基础,对党建工作进行客观的评价。
2.3 电力企业内部健全监督机制
要加强对党建工作的监督,建立完善的内部监督机制,这样才能够保障党建工作的正确进行。同时,发挥出电力企业各部门的监督作用,督促党建工作的顺利完成。加强党员的监督意识,明确内部党组织的监督职能,保障电力企业的各个部门和各个环节的工作能够高效进行。加强内部监督,使得党建工作高效完成。
3 发挥电力党建工作,推动企业精神文明建设
目前,激烈的市场竞争使得电力企业不断的进行制度的改革,由于各方面因素的冲击,使得电力企业的发展前景堪忧。因此,要对电力企业重新进行定义,发挥电力党建工作,积极推进企业精神文明建设。
3.1 加快制定电力企业精神文明建设发展规划
电力企业的可持续发展策略要以时代发展和历史背景作为依据,在此基础上进行精神文明建设发展的规划。同时,要制定出符合企业特色的文化战略,在新时代背景下,转变企业管理理念,帮助企业员工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将创新精神融入到企业的发展当中,不断推动企业精神文明建设的发展,使得企业和员工之间的相处能够更加的和谐,这是电力企业向高水平发展的重要基础。企业的精神是企业生存和发展的动力,是企业发展中的核心内容。
3.2 发挥好企业文化与企业精神文明建设的相互促进作用
电力企业作为基础性产业,资金密集,技术密集,科技含量高。具体到企业内部,先进生产力各要素间也存在矛盾运动,有一个量变到质变的过程。同时培育先进的企业文化奠定了坚实的物质基础,而先进企业文化的形成,必然产生催人奋进、健康向上的企业精神,从而为企业生产力的发展营造了良好的文化环境,促进了企业两个文明建设协调稳定发展。
3.3 健全激励关怀机制,激发党员内在动力
企业精神文明建设的过程就是企业职工参与的工程。所以企业精神文明建设不光需要企业领导的重视和支持,也需要职工的响应和配合,电力企业的精神文明建设同样如此。因此,要充分发挥好党员的主体作用,尤其要真心关怀基层党员干部、老党员,强化其对组织的认同感。在关怀范围上,由主要服务本企业党员向服务本企业家属党员延伸。
4 结语
关键词:党员;主体地位;精神文明建设
中图分类号:D2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1-864X(2015)10-0129-01
医院在我国的社会经济体系中发挥着基础性的作用,是整个社会系统得以正常运转的重要保障,关乎着全体国民的生命健康安全。“如何才能积极发挥党员的主体地位,从而有效推进医院的精神文明建设”这一重要课题不仅仅是我慈溪市人民医院所关心的,也是全国所有医院同仁以及广大患者所密切关注的问题。
一、精神文明建设中发挥党员主体地位的重要意义
医院党员不仅仅是企业的主人翁,同样也是政党的主人,这是党员的主体地位的具体体现。无论是在医院还是在党内医院党员都具有当家做主的资格。党员在主体地位上的确立以及主体作用的有效发挥,对医院以及整个党的事业发展起着关键性、引领性作用。马克思主义建党思想的一个基本原则便是重视党员的主体地位,这也是发展党内民主、加强党的先进性建设的根本所在。要想建立党内民主机制来充分发挥党员的主体作用,就必须遵循内在的党内民主建设规律、尊重党员主体地位,用改革创新的精神来加强党的建设。医院行业在整个社会系统中发挥着基础性作用,其党员作用发挥的好坏,直接关乎着精神文明建设的推进效果,也影响着医院对广大人民群众健康安全的服务成果。
二、存在于医院精神文明建设方面的一些问题
由于医院行业目前普遍重视精神文明方面的建设,使得一些医院也取得了显著的效益,但这种精神文明建设的水平与层次,还无法有效满足医院的可持续发展,也与科学发展观的要求有许多不适应的地方,具体有以下几点:
(一)没有深刻认识医院精神文明建设的内涵与实质。
一些人片面地认为搞搞宣传教育,开展员工文体活动就是医院的精神文明建设,或者简单地以为医院精神文明建设就是思想政治工作,这些认识毫无疑问都带有极大的局限性,不利于精神文明建设的有效发展。一些职工模糊地认为思想政治工作就是医院文化、文体文化就是医院文化、标语口号就是医院文化、规章制度就是医院文化、医院标志就是医院文化,导致医院的精神文明建设始终是一成不变地。
(二)没有整体规划医院精神文明建设,协调配合的力度不足。
单一的停留在活动、宣传、口号是许多医院对精神文明建设认知不够的具体表现;还有的也只是宣传管理理念和医院精神,即便价值观相同,精神文明建设也只是处在时松时紧、时热时冷的状态。而且由于一些领导干部在能力上、素质上、观念上的差异,使得医院没有整体规划本医院精神文明建设,协调配合的力度还远远不足。
三、为推进医院精神文明建设而努力发挥党员主体地位
对于医院而言,随着改革的不断深化,以及医院行业的激烈竞争所带来的利益调整的冲击与新旧观念的剧烈碰撞,医院的发展前景必然承受着巨大的压力,不论是个人还是医院自身都将面临着重新的定位,做好医院的精神文明建设任重道远。
(一)合理规划医院精神文明建设发展战略。
我们要从时代要求和历史背景来评估并制定医院的可持续发展战略。并且也要从这一点出发来规划具有特色的企业文化战略,用崭新的人生观与价值观来塑造并培育职工队伍,要把更文明、更高尚的创新精神同医院与职工的忠诚度、亲和度、满意度推向更高的水平。医院精神乃是医院发展与生存的精神动力,是医院的灵魂。笔者认为只有不断地培育医院精神,才能有效规范广大医护职工,激励其奋发向上,从而推动医院不断地发展[1] 。
(二)提高党员主体意识,健全教育培养机制。
不断提升民主法制意识,不断提高党员素质,是保证民主权利被充分行使,推动基层民主政治建設稳定健康发展的重要基石。为提升党员的作用意识、义务意识及主体意识,应对其进行党规党纪、党的路线方针、党的基本意识教育;对其开展素质教育,提升党员意识,发挥党员的主体作用。在教育的类别上,要制定不同的活动形式与教育管理要求来适应不同类型特点的党员。
(三)激发精神文明建设活力,健全责任落实机制。
要注重把党的建设、党的工作同党员责任、党员有效发挥作用的方式及党员实际状况相结合,并搭建平台、创设载体来服务于党员使之发挥主体作用,也充分弘扬党员先锋的领导模范作用。实行党员岗位的目标管理制度,结合党员实际的工作岗位来搭建平台以实施主体作用,并实施以“综合考核,群众评议、党员评议,实事承诺、岗位承诺、共性承诺”为主要内容的“一考两评三诺”的医院党员目标管理,结合党员的不同职务、不同岗位,将党员义务细分成具体的党员先进性标准,以便让每个党员均有明确的目标与责任,引导党员自觉践诺、主动承诺、量力而行、各尽所能,让先锋模范的作用得以充分发挥[2]。
(四)激发党员内在动力,健全激励关怀机制。
医院职工参与的过程就是医院精神文明建设的过程,通过充分挖掘医院优秀的文化要素来建设医院的精神文明,同样这也能使医院职工了解并学习本医院文化、认同医院文化、发现医院文化。要不断加深职工的参与度,充分调动职工的积极性,这关乎到医院精神文明建设落地与宣灌效果的成败与否。因此不光要医院领导支持并重视医院的精神文明建设,还需要广大职工的积极配合与响应。所以要充分地发挥好党员的主体作用,特别是要强化生活困难党员、老党员、基层党员干部对党组织的认同感。还要延伸关怀的范围,积极向党员家属提供就医、子女入学、培训、就业等各个方面的服务。积极维护维修党员培训中心,配备图书、棋牌、电脑、电视等各种文体设施,要让党组织的温暖与关怀使广大党员能够真切感受到,从而激发广大党员为医院各项事业的蓬勃发展提供强劲动力,进而有效推进医院的全面发展与进步[3]。
四、结语
只有充分发挥广大党员的主体作用,发挥他们的先锋模范作用,并引导广大的医院职工积极配合,才能有力地、高效地推进医院精神文明建设,切实有效的做好医院的精神文明建设,将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充分的发挥出来。
参考文献:
[1]徐丹,钱坤. 基层医院员工思想状况分析及对策[J]. 经营管理者. 2011(18)
【推进农村精神文明建设】推荐阅读:
稳步推进新农村建设09-06
论文-推进新农村建设10-26
推进新农村建设改善农村人居环境12-03
持续深入地推进新农村建设09-18
推进新农村建设之我见10-27
推进新农村建设的几点思考11-11
加强村干部团结 推进新农村建设12-18
关于推进新型农村住宅社区建设的现状与思考09-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