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理论阅读教学论文

2022-04-16 版权声明 我要投稿

【摘要】长久以来,初中语文阅读教学均为广大教育工作者的关注热点,为了试图解决现如今乡镇初中语文阅读教学效率低下的实际问题,更好地培养初中生阅读兴趣和阅读能力,不少相关人员进行了深入研究和实践。本文以《驿路梨花》一课为例,阐述基于对话教学理论的语文阅读教学实践以及由此引发的思考。以下是小编精心整理的《语文理论阅读教学论文 (精选3篇)》,仅供参考,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语文理论阅读教学论文 篇1:

小学语文拓展阅读教学的实践研究

【摘要】随着我国素质教育改革的逐步推广,人们对小学语文拓展阅读教学的要求越来越高。小学语文拓展阅读教学有助于提升小学学生的语文学习兴趣,进而提高小学语文教学效率。但是,在小学语文拓展阅读教学中还存在很多问题,因此,研究小学语文拓展阅读教学的实践具有非常重大的意义。

【关键词】小学语文 拓展阅读 教学 实践

目前,对小学语文拓展阅读教学实践来说,由于小学学生接受知识的能力还比较差,在小学语文拓展阅读教学过程中教师应该不断改革小学语文拓展阅读教学的方式,从而提高小学语文拓展阅读教学的质量。当下,小学语文拓展阅读教学的质量越来越受到了人们广泛的关注,主要是由于小学语文拓展阅读与小学生的语文水平具有直接关系。因此,加强小学语文拓展阅读教学能够有效地提高小学语文教学的效率。

一、小学语文拓展阅读教学实践中存在的问题

1.小学语文拓展阅读教学实践的方式比较落后

目前,在小学语文拓展阅读教学的过程中,大多数老师还是采用一些传统的教学模式。传统教学模式的最大缺点是学生并没有真正理解到小学语文拓展阅读的真正意义。在小学语文拓展阅读教学的过程中,老师也没有给学生自己阅读的时间和空间。在这种教学模式下,小学生很難在拓展阅读教学过程中真正提高自己的阅读理解能力,甚至会导致学生厌倦阅读的问题出现。为了提高小学生的阅读兴趣,小学语文拓展阅读教学就显得很有必要。由于小学语文拓展阅读教学设计方式的不合理,也会影响到小学语文拓展阅读教学的质量。因此,在小学语文拓展阅读教学的过程中,教师对教学的热爱程度和教学方式也会影响学生对教学内容的兴趣,从而影响小学语文拓展阅读教学的质量。

2.小学语文拓展阅读教学实践中忽视了阅读的源头

目前,一个很大的问题就是小学生的拓展阅读量比较少,小学生的阅读知识面不宽,这样就会导致学生在进行拓展阅读时,对阅读中的语句理解经常出现偏差,进而影响学生对整个文章的理解。同时,在小学语文拓展阅读教学的过程中,老师也忽视了对小学生的阅读量把握和对学生阅读书籍文章的选择。学生只有通过拓展阅读,才能积累广泛的知识。因为对小学生来说,他们通过实践直接获得知识的机会是很有限的,所以只能通过广泛的阅读,日积月累、丰厚沉淀,才能提高阅读理解能力。因此,在小学语文拓展阅读教学的过程中,一定要重视和加强对阅读源头的教学。

二、提高小学语文拓展阅读教学实践的策略

1.激发学生的拓展阅读兴趣

目前,小学语文拓展阅读教学更加倡导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同时小学语文拓展阅读教学受到了广泛的认可。在小学语文拓展阅读教学的过程中,老师应该与学生进行双向的互动,小学生时刻都应该处于积极的思考学习状态之下,能把所学的理论知识转化为自己的知识储备。面对不同的情况和问题,小学生可以随时用文字来表达自己的思想,从而提高自己的拓展阅读理解能力。当然,在小学语文拓展阅读教学中经常会遇到很多实际问题,因而需要采取灵活多变的方式调动小学生的拓展阅读兴趣,从而提高小学语文拓展阅读教学的效率。在小学语文拓展阅读教学的过程中,加强小学语文拓展阅读教学能够有效地提高小学生的语文水平。由于小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会直接影响小学生的语文阅读学习质量,因此,在小学语文拓展阅读教学中我们要特别注重对小学生拓展阅读兴趣的培养。

2.提高小学语文拓展阅读教学的效率

教师在小学语文拓展阅读教学中应该体现小学生的主体地位,把主动性更多的交给学生,教师应当把拓展阅读权交给学生,让小学生轮流阅读课文,激发学生主动阅读和思考的积极性。此外,指导小学生在拓展阅读时不要照本宣科,还要提醒拓展阅读时的语气和朗读技巧,促进小学生符合文章语境的阅读能力提高,并能准确运用语言描绘、形象渲染等方法,还要在拓展阅读中深入体会作者表达的情感。因此,加强小学语文拓展阅读教学,可以较好地提高小学语文拓展阅读教学的效率。

3.注重课外拓展,拓宽小学生的视野

在小学语文拓展阅读教学中应该贯彻实践性,注重课外拓展,开阔小学生的阅读视野。在小学语文拓展阅读教学的过程中,结合实际生活中的情境来提高小学生拓展阅读的兴趣,这能够在一定程度上培养小学生提出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使学生能迅速将所学的知识转化为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真正做到学以致用。课外拓展阅读还可以通过让学生阅读时事政治、阅读当地的历史文化资料等来拓宽小学生的阅读面。因此,注重课外知识的扩展对于培养小学生的实际能力显得至关重要。

总而言之,在小学语文拓展阅读教学的过程中,教师不仅要注意培养小学生的学习兴趣,还应该重视加强对学生拓展阅读能力的培养,从而有效地提高小学生的拓展阅读能力。但是,目前我国的小学语文拓展阅读教学还存在很多问题,这种小学语文拓展阅读教学的现状给我国的教育改革者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因此,现阶段小学语文拓展阅读教学的实践研究具有非常重大的现实意义。

参考文献:

[1] 王春英.小学语文拓展阅读教学的研究[J].课程探究,2015(10):129.

[2] 毛素洁.小学语文拓展阅读教学的研究[J].课程探究,2015(08):130.

[3] 宋晔.小学语文拓展阅读教学的思路与措施[J].现代教育,2013(25):144.

作者:王秋萍

语文理论阅读教学论文 篇2:

基于对话教学理论的语文阅读教学实践与思考

【摘要】长久以来,初中语文阅读教学均为广大教育工作者的关注热点,为了试图解决现如今乡镇初中语文阅读教学效率低下的实际问题,更好地培养初中生阅读兴趣和阅读能力,不少相关人员进行了深入研究和实践。本文以《驿路梨花》一课为例,阐述基于对话教学理论的语文阅读教学实践以及由此引发的思考。

【关键词】对话教学理论;语文阅读;教学实践

对话理论源远流长,在中国文化和西方文化的早期奠定时期,都有先哲推崇和主张通过“对话”来探究真理和知识。在新课改的背景下,新课程标准对语文教学提出了很多的要求,构建和谐的师生关系,实现师生平等对话已经成为新课改的核心理念。

一、对话教学下的《驿路梨花》教学设计

课文简介:《驿路梨花》是人教版七年级下册语文课文,作者:彭荆风;教学主题:品读课本,理解文章中直接写人与间接写人相结合的方法,同时进一步理解记述文中的抒情是学习本文的重点。通过速读有效地把握文章的主线,并抓住“小茅屋的主人是谁”这一悬念,顺藤摸瓜,引导学生对《驿路梨花》 进行分析与理解,进一步引导学生体会文章的主旨。

(一)泛读环节——初读感知,抛出问题

要求学生在课下的时候预习课本,同时自行了解课本中的生僻字,让学生初步感知课本内容,为接下来语文课堂教学抛出问题奠定基础。教师提问,让学生进行思考,激活学生的对话意识。1.不知道同学们在生活中是否有过这样的体验,当我们去一个人烟罕见的地方游玩,不知不觉中玩到了天黑,最后感觉到身体非常的疲劳,同时也很饿的时候,最渴望遇到的是什么呢?——从学生的生活经验出发,提出问题,不一定要求学生回答驿站,主要是为了创设对话情境,调动学生参与积极性,进而有效地激发学生的对话意识。2.假如老师来到一个荒无人烟的地带旅游,身体疲惫又十分饥饿的时候,最想遇到的就是驿站,刚刚老师给同学创设的旅游情境,与我们接下来要学习的《驿路梨花》非常的相似,那么他们在途中遭遇了什么样问题,是否都及时解决了呢?——教师提出问题,明确对话的主题。通过让学生进行整体阅读,引导整堂课的对话支架,让学生在初次阅读的情况下,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进而有效地唤醒学生的对话意识,以此作为学生深入对话的起点。

(二)“读看”环节——读看结合,带入情境

1.教师可以自己对文章的作者进行简单的介绍,也可以请了解作者的同学做介绍,教师在后面进行补充说明,为学生接下来语文阅读提供详细的背景,让学生在了解写作背景的情况下加深对文章内容的理解。2.同学们,下面,我们一起朗读文章内容,然后观看关于《驿路梨花》的图片,同学们一定要看仔细了。——有效地利用多媒体信息技术让学生在直观的观察中加深对驿路梨花的理解,并在示范阅读与图片双重作用下,给学生创设一种身临其境的情境,更是将学生置身于思考问题、产生对话的情境中。

(三)“精读”环节——熟读感悟,精读精听

教师在这个环节中,将问题内容引入到教学中,并对课本的结构与主要内容进行重点的分析与解读,引发学生共鸣。

1.“同学们感觉怎样?听了这篇课文,探究一下课本中描述了几次误会?”——给予学生充足的思考的空间与时间,进而让学生深入探究课本内容,并得到答案,也就是在教师问题的引导下,与文本进行深入的对话,进一步提升学生的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2.“作者在解决小小茅屋的主人是谁这一问题的时候,是否将答案告诉了我们呢?同时作者运用了怎样的手法呢?这些写法又有什么样的好处?”——教师层层深入,对学生的语文阅读思维进行进一步的引导,让学生围绕着问题进行有效的讨论,促进师生对话与生生对话,不一定要求学生的回答完全符合教师的心理预期,只要学生能夠合理地回答出来即可。3.“这篇文章写得为何如此成功,引人入胜呢?”——(作者在文章中设计了两次误会,三个悬念)引导学生进一步思考文章的主要内容,进而为学生下一步探究作者的写作意图做铺垫,依然是教师在引导学生进一步进行有效的探究,并深入地进行对话。

(四)“赏读”环节——探究交流,深入对话

1.“同学们,接下来,请找出文中描写梨花的场景,主要有三处,并仔细地分析梨花象征的含义,进而理解文章标题的妙处以及主题”——(文章中有四处关于梨花的描写,这里的梨花不仅仅是自然界中的梨花,更是指哈尼小姑娘,与文章主题遥相呼应,进而揭示了文章的乐于助人的主旨)——引导学生对梨花进行深层次的探究,感受文章中所表现的主旨,让学生将探究的主题转移到梨花上来,并进一步扩展到助人为乐的精神上来,一方面让学生对文章的理解由浅入深,使得学生的对话更加具有含金量,通过探究交流,培养学生助人为乐的行为品质。2.“在文章的最后引入陆游的诗句有什么样的深意吗?”——(驿路梨花的最后引出陆游的诗句主要为文章增添了一些文化的韵味。)整篇文章虽然加入了虚构的成分,但是字里行间无不体现出边疆人民淳朴的民风,这就是文学作品源于生活却又高于生活的原因,希望引导学生在以后的生活中能够学会观察生活,体味生活,留心生活中的细节,并善于发现美。

(五)“读写”环节——扩展迁移,实现延伸

1.“感谢文章的作者给我们展现了边疆人民的淳朴的风气,下面请同学们也针对自己生活中发生的事情,写一篇感人的文章,同时结合文章中的描写手法。”——进行扩展迁移,教师联系学生生活的实际,设计写作环节,让学生在写作的过程中加深对描写手法的掌握,提高学生的语言素养。2.“今天这节课结束了,但是雷锋精神一直在我们的身边,希望同学们在以后的生活与学习中将雷锋精神发扬光大,并在日常生活中多多地问自己,今天你学雷锋了吗”——不要求学生在日常生活中做出多大的贡献,只要学生肯将雷锋精神记于心中,落实到行动中,这就是真正地实现了延伸。

二、基于对话教学下的教学策略

(一)要切实重视学生的主体性

在对话式教学设计中,大部分都是教师在课堂上进行提问,没有给学生提问的机会,因此教师应当适当地退出课堂,让学生在课堂上进行提问,然后由其他的学生回答,或者直接让老师进行回答,学生判断老师的答案是否正确,充分地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再或者教师也可以灵活地设计师生互动环节,增加“答记者问”环节,积极地鼓励学生提问,为学生接下来的语文阅读打下坚实的基础。

(二)对话教学设计问题要吸引学生注意力

《驿路梨花》这篇文章主要是“围绕着小茅屋的主人是谁”展开的,主要是为了展示雷锋精神在边疆地区遍地开花的现象,从这个角度出发,在对话式教学设计中,让学生泛读课本,并抛出问题,之后让学生进行自由的讨论。富有挑战性的问题才能有效地吸引学生的注意力,让学生真正地参与到教学对话中。

(三)对话教学设计问题要由浅入深

在对话教学设计过程中,在设计问题的时候,如果没有考虑到学生的认知水平,设计的问题过大、过深,脱离了学生的语文水平,就会导致学生们无所适从,全班同学没有一个能够回答出来的,这样依然达不到教师的预期目标。因此当学生在刚刚接触《驿路梨花》这篇文章的時候,如果学生已经知道文章的描写手法之后,教师就直接引出“为什么要用驿路梨花这个题目,有什么样的好处呢?”从而调动学生的积极性;然后进一步提出,“他们为什么是小茅屋的主人呢?”让学生进行深入的讨论,最后得到所有的学生都认可的答案“雷锋精神”。这样由浅入深地引导学生进行对话,并过渡到文章的中心主旨,能够有效地实现课堂教学效果。

(四)对话教学设计问题要做到准确无误

对话教学设计问题要做到准确,答案明确,不可模糊不清,对学生的答案进行有效评价,对于学生的回答接近正确答案的给予积极的鼓励,如果学生的回答偏离正确答案很远,可以引导学生进行有效反思,是否哪里出现了错误。同时在设计对话问题的时候,应当避免学生的回答过于简单化,同时考虑问题的层次与顺序,否则就会引起学生的反感,导致学生的语文思维渐渐僵化,阻碍学生的思维能力的发展,不利于学生的语文核心素养的培养。

三、小结

实施对话教学不仅是当前乡镇初中语文阅读教学的需要,也是教师、学生以及语文阅读本身的迫切需要。新课程标准的提出,教师自身素质的提高以及教育观念的更新都在为对话教学保驾护航,为乡镇中学语文对话阅读教学提供保障。

参考文献

[1]赵颖丹.初中语文阅读教学有效性策略探究[J].语文教学通讯·D刊(学术刊),2013(5).

[2]吴继巧.基于对话理论的阅读教学的研究[D].上海:华东师范大学,2006.

附 注

基金项目:本文系广州增城区教育科学 “十三五” 规划(专项)立项课题“基于理论对话下的初中语文阅读教学策略研究”(课题编号:zc2019035)的阶段性成果。

作者简介:简钻娣,女,1982年生,广东广州人,本科,中小学一级,教育学硕士,广州市骨干教师,广州市增城区名班主任,研究方向为语文教学。

作者:简钻娣 刘华就 姚松汉

语文理论阅读教学论文 篇3:

浅谈对话理论对语文阅读教学的误区

摘 要:将对话理论融入课堂,是否就是师生之间的一问一答?师生提问,学生回答。这是很多人对对话的理解。但这只是表面的意思。如何让让课堂真正的“动”起来?刚接触对话理论之初,我也片面地认为,对话理论就是将“满堂灌”变为课堂提问,与学生对话,提出问题让学生思考。所以,这种教学理念具体落实到语文课堂阅读教学时,如果操之过急、操作不当,很有可能走向极端、步入误区。要避免误区,我们首先要正确理解对话的概念。

关键词:对话理论;语文阅读教学;误区

一、对话的概念理解片面

我们认为,对话是个隐喻意义上的用语,也是一个实际意义上的用语。隐喻意义上的对话强调的是对话的精神与品质,实际意义上的对话强调的是对话的行为方式与效果等等。隐喻意义上的对话促进实际意义上的对话,实际意义上的对话以隐喻意义上的对话为指引。单纯把对话理解为实际意义上的对话是对对话理解的狭隘化,容易导致教学中把你来我往、有问有答的形式看作对话,而实质并不具有对话性质。只要具有对话性质,即使整堂课都是教师在讲解也会是一种对话而不是独白。所以,对话不能单纯以形式来判断,关键是看其是否具有对话品质。对话的品质就是交流,就是相互的理解。对话也不一定是通过言语来进行的。一个手势一个眼神、举手投足之间可能都在进行着对话。

二、对话型教学的主体理解略有偏差

对话型语文教学也很关注教师主体性的发挥,因为一个缺乏自主性、创造性的教师很难让学生的主体地位得到真正的落实。教师的主体性在教学实践活动中主要表现为教师在学生主体与文本主体之间起桥梁作用,帮助学生与文本(作者)实现真正意义上的心灵对话。在对话型语文教学中,教师不再是权威或“文本”的传声筒,也不再把自己的阅读体验强硬地灌输给学生,限制学生作为阅读主体的自由与个性,而是成为学生对话的参与者、启发者和引导者,成为“一位顾问,一位交换意见的参加者”。作为对话的参与者与启发者,他尊重学生的独特思维与见解,并以自己的创造智慧引导学生主动积极地参与到与文本的对话中,激起学生的主体意识和创新思维,从而使学生以自己充满个性的视角去关照鲜活的文本,用自己充满个性的心灵去与文本碰撞,建构起充实的自我意义世界,实现主体的自我建构。

三、对文本理解的单向性

在对话型语文教学中,教师、学生、文本之间双向互动交流,两两交互作用,就体现出一种交互主体性(主体间性)。初中语文课程标准在“教学建议”第一条就指出,要“充分发挥师生双方在教学中的主动性和创造性”。语文教学活动,从某种意义上说,就是教师与学生双向的、积极的生命交互运动过程。这就说明教师与学生之间,虽然闻道有先后,存在各种差异,但已不再是简单的施加与接受的、刺激与反应的、被动的单方面作用,而是一种相互交流、相互作用。这种相互作用是交互性的,教师对学生产生作用,学生对教师也有一定的影響,二者的关系是互主体关系。在对话型语文教学中,教师、学生与文本之间体现为一种交互关系,在主体间的相互作用与融合中,完成文本意义与学生自我意义的建构。

四、对话的复制和重复性

对话不是复制性的、机械重复性的活动,而是一种生产性的、创建性的过程。“独白式”语文教学是一种知识的复制或再现,注重的是结果即学生对知识的掌握,而对话型语文教学注重学生主体在对话的基础上知识结构或符号世界的不断重构与更新,其教学过程是新的知识、意义与理念不断生成与创造的过程。

在对话型语文教学中,学生的学习不再是被动地接受教师的权威观点,机械地复制教参的标准答案,而是在与教师、与他人、与文本对话的基础上,不断被激励去主动思考、探究和理解,从而创造生成更丰富多彩的意义世界。

五、语文教学中的“假对话”

1、掩盖真实意图的对话。由于种种原因,教师或学生会在教学对话中掩盖自己真实的意图,使对话成为形式上的对话,失去对话的真正意义。在学生方面,教师权威压力下,学生不敢、不愿表达自己的真实意图。在教师方面,教师为了树立自己的权威而掩盖真实意图。

2、游离主题的对话。游离主题的对话有主观游离与客观游离两种情况。主观游离是在明明知道这样做的效果的情况下而继续进行貌似对话实是假对话的对话。客观游离则是在不明不白的情况下,谈着谈着扯远了,游离了主题。在对话中也会出现声东击西,“顾左右而言他”的对话。不论何种原因游离了主题的对话最终都成为了一种假对话。

3、不具实质的对话。按照对话的效果,可以把对话分为“有效对话”与“无效对话”。有效对话一般是真对话;无效对话则可能是真对话,也可能是假对话。其中,无效对话的一种情况就是“不具实质的对话”这样一种假对话所致。不具实质的对话就是一种无效对话,是指在一些常识之见上绕来绕去,徒具问答的对话形式实质上是根本不解决问题的对话。

六、对语文阅读教学中对话理论的思考

对话理论在不同教学阶段表现出不同水平层次,它并不是一直在同一个对话层次上进行的。但应该坚信教学是对话性的。无论在何种水平层次上的教学都应该具有对话性。即使对幼儿园小朋友的教学,也具有对话性,并不是大人把自己的思想观念直接灌输给儿童那么简单。所以对话应该成为教育教学的一种基本理念。

自然,我们也要警惕对话成为一种新的霸权与约束力量。对话讲求平等、民主、开放等,但并不是说只有对话才可以解决所有问题。如果把一切都归之于对话,一切都需要通过对话进行,可能会使对话成为新的约束力量。任何事物都不能成为绝对真理和确定规则,对话也是一样。追求对话教学的同时也要允许其他教学的存在。绝不能因为有了对话教学,就把它视为唯一的、正确的、恒定的标准去简单地评判其他教学。如果这样,对话就真的成为了一种新的扼杀力量。我们必须警惕这种危险性的存在。

对话教学虽然是一种比较先进的教学,它可以发展成语文教学的主流范式,但它并不能解决所有教学问题,必须和其他方式的教学结合进行。我们相信,只有多种范式并存的语文教学才会呈现更加多元、更加丰富的局面。

参考文献

[1] 谷珍丽.对话理论及其在语文阅读教学中的实现[J].内蒙古师范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2005(01):119-121.

作者:翁定莉

上一篇:教师转正总结(精选2篇)下一篇:年度项目总结(精选2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