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优质课评比活动综述

2024-09-24 版权声明 我要投稿

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优质课评比活动综述(精选13篇)

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优质课评比活动综述 篇1

百花争艳

——绩溪县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优质课评比活动综述

又是一年春来到,绩溪县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优质课评比活动如同春之盛会也如期而至。3月21—23日,来自全县小学12个单位的15个选手以饱满的热情,个性化的教学风格在实验小学展开了角逐。15节课都努力体现以生为本,关注学生生命发展的先进理念。徜徉于其间,如沐春风,尽享百花争艳的美好春光:有扎实高效的精致课堂,有“一咏三叹”的情感课堂,有顺学而导的智慧课堂„„他们的课堂,见证了我县语文教师积极参与新课改取得的成果。课堂中摒弃了浮华、热闹,教学更贴近了本真,语言训练扎实、有效,课堂充盈着浓浓的语文味儿。现将本次课堂教学情况综述如下:

一、可喜进步

(一)重视语言文字的训练

孔子说:“君子务本,本立而道生”。语文教学的“本”就是语言文字。离开了语言文字这个根基,语文的情感、能力与智慧便无从谈起。因此,从某种意义来说,语文教学,其实也是语言文字的教学。课堂上,老师们根据年段目标、文本特点和学生的认知水平,精心选择了一些语言训练点,使课堂的语文味儿更浓。桂枝小学李红老师在执教《可贵的沉默》一课时,紧紧扣住“可贵”二字,多形式创设体验情境,引领学生与文本对话,解读文本插图、品读重点词句、想象人物内心,把学生置身于文本角色之中去真切体味沉默的“可贵”之处。教学过程中,无论是词语的理解和运用,还是重点句子的品读、玩味或是口头、书面的表达,都“润物无声”地渗透于各环节之中,学生的语文综合素养在这节课中得到了有效的培养。长安镇中心小学吴丰艳老师执教的《凡卡》第一课时,教材处理适切,目标明确集中。在“检查预习、整体感知”后,迅即切入“读信”,感悟凡卡悲惨的学徒生活。教学时紧扣“从凡卡的信中,你认识了一个怎样的凡卡?”这个问题,引导学生读文、思考、批注,抓住 “毒打、揪、拖、揍、戳、捉弄”等词语引领学生走进凡卡的生活,感受凡卡的悲惨命运。教学过程珍视学生的独特感受和理解,尊重学生的个性表达。

(二)注重学生情感的激发

“感人心者,莫先乎情”,课堂上激动学生的是“情”,打动学生的是“情”,震撼学生的也是“情”。尤其语文课堂是情感的课堂,没有情感的语文课堂是枯燥的,无趣的。这就要求语文教师要充分运用教学智慧,调动学生的情感,与作者、文本产生情感的共鸣,受到人文精神的熏陶。此次活动中,每位教师都注重学生情感的调动,或用激情语言铺垫,或以评价语激励,或借背景音乐辅助。如实验小学舒向荣老师在教学《再见了,亲人》时,多形式配合,使整堂课都浸染着浓浓的感激之情、离别之情。导入环节教师创设了多个情境引导学生反复读课题,学生在教师的引领下,一次比一次读得深情,课伊始,教室里便弥漫着浓浓的离别情。这种情感基调与课文一致,有利于学生对课文内容的把握。再如,“颂亲人”一环,教师铺陈的语言渲染,一次又一次引导学生反复引读最后三个自然段,在“一咏三叹”、回环往复的引读中,学生的情感达到了高潮,进入“不知是人之文还是我之文”的境界。桂枝小学邵红英老师在执教的《生命,生命》一课中,在引导学生感受生命存在的每个事例后,用激情渲染和巧妙引读的方式,引发学生对生命的思考,调动学生与作者产生情感共鸣,触动学生的心灵。而且,每个环节后都引导学生真情回读课题,学生连文题都读得那么温暖、那么动情!

(三)善于调控学生的状态

学生是课堂学习的主人。只有把学生置于课堂学习的主体地位,才能让学生在教师组织与引导的教学活动中有所获益,有所发展。上庄小学童四艳在《桥》的第一课时教学中,怀揣 “在教学中尤其要重视培养良好的语感和整体把握的能力”的课程目标要求,运用要素串联法培养学生整体把握能力,让人耳目一新。当童老师让学生概括课文的主要内容,一学生站起来读的是教材全解中的答案。这显然不是学生对文本内容的自主把握,童老师适时停下教学的脚步,着力引导学生根据叙事文章的特点,抓住“时间、人物、事情的起因、结果” 等要素归纳文章的主要内容。虽然学生说得不很流利,却掌握了一种把握文章主要内容的方法,在今后学习中便能举一反三。这一环节的处理,既体现了教师对学生学习需求的关注,又反映了教师调控课堂、驾驭课堂的能力。

(四)关注朗读方法的指导 “感于心而发于外”,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在语文教学中既是方法也是目标,学生只有在美读和情感诵读中才能入情、动情、融情,达到“以声传情”之效。本次活动中,许多教师都关注了感情朗读在阅读教学中的独特作用,适时教给学生一些朗读方法,引导学生读出形象,读出情感,读出自己真切的内心体验。板桥中心小学邵红友老师和上庄中心小学童四艳老师在执教《桥》一课时,都抓住“他不说话,盯着乱哄哄的人们。他像一座山”引导学生体会老汉的精神品质。“为什么老汉像一座山?”当学生体会到了老汉的威严、冷静时,教师引导学生体会 “盯着”“一座山”等词语,带着自己独特的体验读出老汉的从容、临危不惧。童四艳老师在引导学生读出洪水肆虐、情况万分危急的环节时,让学生找出课文中描写洪水的句子,然后出示表现洪水越来越猛的三句话引导学生细细体味,并通过男生、女生合作,师生合作的方式一次又一次地读出洪水的肆虐和人们的惊慌。在角色朗读中,学生渐渐入情入境,他们仿佛听到了洪水的“咆哮之声”,看到了洪水的“狰狞面目”,为后面体会老汉的冷静、沉着、奉献做好了铺垫。

(五)关注目标的有效达成

教学目标是课堂教学的出发点和归宿。要实现目标与路径的和谐一致,教师在设计教学预案时必须叩问自己:这一节课,我教给学生什么?教到哪里为止?学生在哪些方面有所获益,通过哪些教学活动把学生的学习活动引向目标彼岸?教师胸怀目标选择教学策略才能切实提高教学的有效性。实验小学校程雅宜老师在《雷雨》一文的第二课时教学中,根据低年级形象思维占主要优势的特点组织教学活动。教师充分利用课本的插图资源辅以多媒体课件,给学生创设了一个有声有色、有境有趣的学习情境。教学活动紧扣“读中感悟雨前、雨中、雨后的景象”这一重点目标,密切联系学生的生活实际,调动学生的词语积累,把读文与学生的经验世界有机链接起来,有效促进了学生对文本语言的内化和吸收。华阳中心小学张敏迪老师执教的《七颗钻石》按照“激趣质疑导新课、自读课文读通顺、同桌互帮读生词、重点语句强化读,难点词语句中解、水罐变化理脉络、感动语句初体悟”的教学程序把学生置于课堂学习的主体地位,第一课时教学目标达成有效。

(六)凸显写字指导的意识

写字是低年级教学的重点,到了中高年级,写字不再是语文教学的重点,因此,便很少看到教师在课堂上对学生进行写字指导。但教学重点的转移并不意味着写字教学在语文课堂上的淡出。适当地渗透写字指导,有利于学生正确地运用汉语言文字。本次活动,我们欣喜地看到,在高段教学中出现了指导写字的环节。如《再见了亲人》中舒向荣老师和汪玉芬老师分别对“噩耗”和“嫂”字的指导。虽然教师指导的只是课文中一些难写的生字,但至少说明教师写字指导意识的提高,也可窥见当前语文教学在“夯实学生基础”方面已得到了广大教师的共识。

二、现象反思

“课堂教学永远是遗憾的艺术”。因为遗憾,我们才有了进一步思考和探索的空间。统观15节课,我们也清楚地看到教学中一些不容乐观的现象:

(一)课时目标不明晰的现象仍旧存在。此次比赛中,有的教师一节课便完成了整篇课文的教学。因为一节课40分钟是个定数,学生初读不够充分,文本解读浮光掠影。教师关注了教学的完整性,却忽略了学生的学习需求,使得整个教学不够扎实。语文教学要训练的点很多,教师可根据学生的现实起点,对一节课的教学内容作适当的取舍,语言训练也好,情感升华也好,读写练笔也好不要贪多图鲜,让教学节奏慢点再慢点,让教师从容再从容些,让学生一课一得,有所获益。

(二)整体感知环节放手不够。第一课时教学,学生读课文后,教师只是让学生读一读词语,几乎没有听到学生读整篇课文。学生没有把课文读通,教师便牵着学生品读,学生的感悟是浅显的,浮于表面的。如概括课文的主要内容时,如果教师先让学生自主练说、同桌互说,再指名回答。若正确,则让学生推荐一名平时“很少发言”的学生起来说说,给他一个机会,一次鼓励;若不够正确,则相机指导,直至回答正确,再放手让学生自主练说一遍。这样“‘把握文章的主要内容’、‘培养整体把握的能力’”的课程目标落实就更有效些。诚然,公开课教学的老师是借班上课的,摸不清学情,有时间紧的顾虑,这可理解,但面向全体的意识是要有的。

(三)解读文本的能力还需历练、提升。教师在解读教材时,应权衡表达的准确性,千万不要顾此失彼。如《再见了,亲人》一课教学中,两位教师都提到了同样一句话“伤员和小孙孙孰重孰轻?”“大娘爱小孙孙,更爱伤员”这样的解读,是有失偏颇的。伤员和小孙孙能比吗?怎么比?一边是为了朝鲜舍生忘死的中国志愿军战士,一边是自己唯一的亲人。在不能两全的情况下,大娘选择了先救伤员,体现出了大娘和志愿军战士用鲜血凝成的友谊,但不能说伤员重于小孙孙。优秀的作品往往都有非常明显的语言特色,让学生浸润在这些个性化的语言氛围中,得到文学的滋润和心灵的滋养,能够培养学生敏感的语言触觉。如:《桥》一文具有鲜明的语言特色。全文多处运用短语,起到独特的艺术效果。教学中,如果教师能发现这一语言特点,引导学生品读、感悟,定能让学生在言语实践中学习语言,在文字运用中学习文字。

(四)学生的主体地位仍需凸显。本次活动中,有的课堂教师问得细,牵得多,留给学生读书、思考的时间和空间不够,学生在教师的牵引下亦步亦趋,疲于应付,主体地位没有得到较好地体现。这就要求教师课前预设中要对自己的教学策略的选择进行深入的思考:我设计哪些问题能激活学生的思维?采用什么方式更能调动学生参与学习活动的主动性和积极性?怎样做才能更好地面向全体,怎样揭示文本主旨更能触及学生的情意领域?„„只有把学生真正置于课堂的主体地位,课堂才能发挥最大的效益。另外,教师在课堂上要注意与学生的交流,除却语言上的,还有表情、肢体、眼神等,不要只关注那些能与教师配合的学生。

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优质课评比活动综述 篇2

二十五节体育课的教学内容具体统计如下:田径有五节,占20%,其中跑1节、跳跃4节;基本体操有11节,占44%,其中跳短绳1节、技巧10节;韵律有2节,占8%,其中韵律操1节、牛仔舞1节;民族传统有5节,占20%,其中扭扁担1节、毽子1节、玩陀螺1节、竹铃球1节、武术1节;球类有2节,占8%,其中小篮球1节、小足球1节。由此可见,基本体操的教学内容比例较大,教师们更愿意呈现组织形式相对容易、教法相对多样,教学效果相对明显且易出彩的基本体操内容;可喜的是有部分教师将本地区民族特色的体育项目进行创编,有机地与体育教学相结合,丰富了体育教学内容,传承了民族体育文化,推进了民间文体活动的发展。

二、教学策略运用的特色与亮点

1. 把握运动技能主线,突出教学重点

例如:麻城师范附属小学周培老师执教的《前滚翻》一课中,教师准确地把握了教材内容,教学中紧紧围绕教学重点展开教学,先引导学生模仿球的形状,感受团身的动作,运用“篮球高人、篮球矮人”的游戏练习让孩子们进一步加深团身抱紧成球的动作概念,运用“低头看天”的游戏,让学生在团身成球状的同时主动低头含胸,再通过在小垫子上贴标记,引导学生身体依次着垫进行前滚翻练习,如此巧妙自然、趣味横生的教学设计,环环相扣的教学过程,让学生在愉快的学习氛围中,主动参与学习,轻松地掌握了技术动作,运动技能得到有效提高。

2. 丰富教法学法指导,分解教学重难点

授课教师精心设计,大胆创新,采用了针对性强、符合学生认知特点且丰富多样的教法手段,更好地帮助学生掌握动作技术,有效突破教学重难点,完成教学目标。例如:武汉市东西湖区实验小学吴国敏老师执教的水平三(五年级)《脚内侧射门》一课组织形式多样化,教学方法具体化。采取从单圈上一人模仿练习——双圈的二人一组练习——四人小组合作练习等组织形式,灵活运用指导、点拨、纠正、提示等方法进行教学,重视提高学生自主学习、探究学习和合作学习的能力。采用小垫子辅助练习,帮助学生完成击球时两脚成90度的动作难点,达到脚内侧触球的目的;“网袋球”和小体操垫的新颖组合,也帮助解决了教学中的重难点,教学时效性强。武汉市武昌区三道街小学喻威老师执教的《跨越式跳高》一课,其教学重点是“两腿依次过杆”。教师先引导学生两腿依次跨过地上的小球,然后再跨过弹起的小球,如此一个精巧的设计,让学生利用球的弹力帮助,两腿依次快速过杆,很好地解决了教学重点。

3. 运用游戏教学形式,激发运动兴趣

例如:在一节《前滚翻》教学中教师通过精心设计的多个游戏贯穿课堂,既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又帮助学生很快的掌握技术动作。开始部分的“高人矮人”、“抢占高地”等小游戏很快就吸引住了学生,学生主动参与学习的情绪油然而生;游戏“老狼几点钟”的设计,让学生有针对性地进行了身体关节的专门练习,“抬头看天,低头看天”的调节小游戏让学生不知不觉中初步形成了动作意识;“摇呀摇,摇到外婆桥”的练习让学生感受身体部位的着垫顺序;游戏“蚂蚁搬家”是让学生自主选择,教师引导提升的内容,学生在游戏比赛中培养了团队合作意识。

4. 关注学生个体差异,熟练驾驭课堂

例如:武汉市东西湖区实验小学吴国敏老师执教的水平三(五年级)《脚内侧射门》一一课中,教师示范动作时变化不同角度,让每个学生都能从不同角度观察到教师的示范动作。教师关注学情,运用判断性评价、激励性评价、学生展示、及时纠错等方法,提高课堂教学的针对性。

三、本次活动中的不足与建议

1. 部分课的教学中过于追求动作技术的细节,以致重点不够突出

建议:在教学中应采用有针对性的教学方法解决重难点,使学生更清晰的掌握技术动作。例如:《肩肘倒立》一课的教学中,从复习到进入新授教材,过于注重动作的每一细节,导致在解决重难点时,时间和方法上很模糊,使学生完成动作不到位。

2. 基本部分搭配的游戏教学形式方法过于单一;教学中时间分配不合理,导致搭配的游戏教材目标不明确

建议:在设计搭配游戏教材时要目标明确,使其更好的完善教学内容。在《前滚翻》教学中教师利用36分钟解决团身紧的动作要领,完成前滚翻的教学任务,却只用2~4分钟做游戏,组织匆忙也无效果,感觉游戏很多余,没有很好起到辅助主教材的目的。

3. 很多教师只注重教师的教,而忽视了学生怎么学,教与学没有紧密结合,学生的主体地位没有得到充分体现

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优质课评比活动综述 篇3

不同于翻转课堂一般意义上的微课,考虑到当前教学实践的可行性和必要性,我们将本次评比的微课定义为:以视频为主要载体,针对某一知识点或教学环节,灵活、合理地运用教育技术,在较短的时间内实现突破难点、传授技能、培养兴趣、启迪智慧等教育教学目的的数字化资源集合。还特别要求:制作成型的微课须可嵌入教学活动中,可用于课堂教学、网上学习或两者融合的混合式学习中。

整个评比活动共选出80余个微课参评,选择的内容丰富多样:拼音、识字、写字、朗读、阅读、习作;知识、技能;课内、课外等均有。形式上有解说型,也有互动型。特别是优胜作品,体现出选点精巧、设计新颖、重点突出、兼顾情趣等特点。

当然,因为是雏莺试啼,问题必然存在。后续研制需注意以下几个方面。

1.凸显价值。要考虑微课的必要性,如果课堂上教师可以通过常规手段,如PPT、实物展示等方式完全可以达成目标的,就不一定有必要制作成微课(用于补课或课后复习等的除外)。

2.指向明晰。内容选择、目标定位等一定要符合学生特点,兼顾适用时机。适用年级要清晰,目标定位避免偏高或过低;内容应精要,避免课前预热、课中学习、课后拓展糅杂不清。

3.形式新颖。要更多考虑学生的年龄特点,适当增强情趣性、互动性,避免单一解说形式(但不提倡过于花哨)。

4.时长简短。微课播放总体上控制在5分钟左右为宜,特别是适用于课中学习的微课,从一节课40分钟考虑,微课更要短小精悍。如低年级写字指导微课最多不能超过3分钟,因为必须保证学生有充分的动笔练习时间。

5.细节精致。微课光线、声音、图像质量等都要尽可能精致,避免出现其他干扰因素。个人专长有限,则可以邀请其他人员友情配音、示范、作图等。

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优质课评比活动综述 篇4

——参加毕节地区第四届小学语文优质课评比有感

纳雍县阳长小学陈颖颖

2011年9月15日到16日,我有幸代表纳雍县参加了全区小学语文优质课评比,聆听了来自毕节市和各县的优秀语文教师的优质课,感受十分深刻。

参赛的12名老师,每个老师都有自己的风格,有的如涓涓细流般滋润心田,有的如蔚蓝大海般波涛澎湃、撞击心灵。有柔美、有刚强、有坦荡、有大气,一堂课就是一朵奇葩,在地区教育局搭建的这个平台上,争奇斗艳、芬芳满园。

那循循善诱的话语,那铿锵有力的教导,那深情的表达,令我们一次又一次地想流泪,一次又一次地受到心灵的洗礼,一次又一次地感受到欣喜和意犹未尽„„

织金二小的张章老师上课很有激情,驾驭课堂能力较强。她所执教的《伯牙绝弦》,每一个环节都是精心设计,环环相扣,点到为止,每一步教学步骤都是适时而出。张老师的每一句话都简洁明了、铿锵有力,很容易地就将人吸引到她的情感中去。她一次次的带领学生品读,她适时的加入伯牙和钟子期的故事,当我们听到故事那悲惨的结局,我们都在为这对知音而感到惋惜,而想要流泪。张老师挖掘了文本深层的情感,一篇短短的文字,被张老师诠释得有滋有味,把文中真挚的情感抒发得淋漓尽致,学生与文本、学生与学生、学生与老师甚至与我们听课教师都完全融入了这份情感中,为之惋惜,为之流泪,为之心碎„„

地区实验小学的吴佳凤老师所执教的《难忘的一课》,也深深地打动了我们。吴老师沉着的气质、优美的粉笔字、激情的话语至今仍萦绕在我的心头,凸显了语文教学的人文性。为了让学生能理解句子、理解文中的情感,吴老师总是适时的加入一些帮助学生理解的资料链接或作者介绍等,使人能更深刻的理解和体会文中的情感。吴老师在黑板上端端正正地写了一句话:我是中国人,我爱中国!这句话贯穿始终,学生从一开始平淡地读和理解,到后来在老师的循循善诱下,激情澎湃地朗读,满怀爱国情怀地读。最后的那首小诗《乡愁》的朗读,把整堂课推向了一个高潮,我们也想和学生一起大声而自豪地说:我是中国人,我爱中国!

地区实验二小的胡梅老师在教学一篇长课文《最后一头战象》时,通过让学生给文章加小标题的方法,很容易地就帮学生理清了文章的脉络,将一篇长长的课文清晰地展现在我们的脑海中。教师从中选择了一些重点的段落让学生朗读和重点体会,紧紧抓住文中对最后一头战象的动作和神态描写的词语来体会文本所表达的情感,感受最后一头战象的“英雄豪情”,学生在老师的带动下,有感情地朗读,读到了文字背后的情感中去。

还有毕节四小的杨怡老师那标准的普通话、优美的音色,黔西金碧小学的徐辉老师那阳光灿烂的微笑、有活力的身影,地区特殊学校的李芳艳老师那份对教学工作的热爱和执着,他们都在我的记忆中烙下了深深烙印,他们身上都有值得我学习的优点和长处,这一次的活

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优质课评比活动综述 篇5

——暨广东省第六届中小学音乐优质课现场教学评比交流活动有感

高明区沧江中学附属小学王妙珍

2014年9月15—19日,由广东省教育研究院主办,深圳市教育科学研究院承办的“广东省第六届中小学音乐优秀课例现场教学交流展示活动”在深圳市举行,9月15日一早跟随区教研员唐老师及区其他的老师前往听课地点深圳,开始为期一周的听课学习历程。

小学组共安排了二十节优质课现场教学,其中有来自广州、深圳、东莞、中山、佛山、顺德、阳江、潮州、江门、茂名、湛江、清远等城市。在选送的课例中,有欣赏课、鉴赏课、唱歌课等各种类型。

让我印象最为深刻的是来自深圳宝安区西湾小学林良志老师上的课《法图姑娘》,林老师教学基本功扎实,教学层层递进,教法灵活生动,师生配合默契,课堂气氛活跃,听课现场掌声不断。导入部分林老师就用自己精湛的手鼓演奏技巧吸引了老师和同学们。一首轻快的《法图姑娘》与图形填空的巧妙结合,让学生们很容易就准确回答出了问题,为上好整堂课奠定了良好的基础,在接下来的课堂中王老师用自身的专业魅力让同学们很形象的理解并能准确演唱音乐,还深入了解了异国的音乐。一节四十分钟的课堂充满了掌声、笑声,让我感触颇深。课后我又认真分析了林老师的教案,我想这堂课的成功之处从课堂理念、思路的确立就已经奠定了,寓教于乐、随机应变、专业全面、基础扎实,无愧于获得省一等奖的荣誉,这些都将激励我更加深入研习并提升自己的课堂教学。

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优质课评比活动综述 篇6

田虹

为期三天的河北省小学数学学科优质课评比活动在经久不衰的掌声中落下了帷幕,我们一行八人在2011年第一场雪的陪伴下紧紧抓住这难得的机会,认真听、详细记、用心去体会,按捺不住内心的激动,在返程的列车上就开始了总结。

在活动中我们共听课12节,所有授课教师风格各异,特色鲜明,有语言简练,环节清晰的;有风趣幽默、语言诙谐的;有沉稳老练、构思巧妙的······开放自由的学习氛围、轻松活跃的研讨形式,深深的吸引了在场的每一个人。专家们高屋建瓴的理论指导,结合课例的细致点评,如醍醐灌顶使我们对小学数学课堂教学有了更进一步的认识和更深层次的思考。

一、课堂教学价值的再认识。

我们课堂教学的深层价值是什么呢?我们的教育是干什么的?我们的课堂教学要给孩子们留下什么?想一想小学时候所学的数学知识和技能到成年后都忘记了,但年少时解决各种数学问题所使用各种方式和方法我们却一直沿用着。我们的课堂可以也应该给孩子们留下的些许数学思想、多种问题解决策略。

以最后一节课《找次品》为例,整节课下来,我们只是要让学生学会找次品的方法吗?我们认为答案是否定的。我们更重要的应该让学生树立一种观念,掌握一种策略。找次品的活动思考,主要使用了排除的策略。而排除策略是在经历找次品的活动中润物细无声的渗透的,也是能够为我们终生所在使用的,它其实比找次品的方法更为重要,更应受到重视。

二、各种版本教材的再认识

无论是人教版教材、冀教版教材还是北师大版教材,呈现给学生的成型的东西并不多,这就留给我们教育者更多的创设空间,我们应该深入钻研教材,理解编者意图,基于课标、基于学生的特点去设计去设立恰当的“四基”和“三维”目标。

以《分数的初步认识》一课为例,从分数的理解来讲,首先我们应看到分数的两个起源。一个起源是基于数学的需要,也就是数学运算的需要,除法在整数范围内不封闭了,我们需要一个封闭的数来表示它,那就是分数,是有理数。另一方面,分数是分出来的,我们小学教学分数的初步认识,更应该考虑分数分割的特性,要让学生清楚地知道,分数在分谁。李老师为学生展示了三个大小不同的圆,这三个1/2大小是不同的,其本质是单位“1”不同,分数的最大特点是无量纲性,但这些需要我们在今后的教学中逐渐让学生认识到。

我们教的东西很浅,但对教材深层次的理解应更深,以使我们的站位更高。

最后用这句话以使大家共勉:成长需要内驱,成长需要沉淀,成长需要活材,成长需要蜕变,成长需要追求至善。

观浙江省初中语文优质课评比有感 篇7

一、牵一发而动全身。

湖北省特级教师余映潮先生提出了“主问题”阅读教学手段。“主问题”的教学手段, 要求教师在阅读课堂上, 减少过去课堂上“连问”、“追问”和“碎问”过多的现象, 用“牵一发而动全身”的提问, 引导学生围绕着问题, 在持续时间相对较长的活动中, 充分而主动地与文本、同学和老师进行对话, 形成互动、合作、探究的课堂氛围, 使之对课文内容进行更集中深入有效的思考和探究。在这样的学习环境中, 学生的学习目标明确了、学习内容清晰了、学习环节也简单了。

(一) 找到牵动全身的“发”。

主问题的设计要深, 要能迅速提挈全篇的学习, 要能奋力搅动学生的思维。那么如何进行阅读教学的主问题设计, 找到牵动全身的“发”呢?

1.从课文的标题入手设计主问题。丽水钟老师和衢州的郑老师执教《破阵子为陈同甫赋壮词以寄之》抓住了“壮”。问学生从题目中你有什么发现?关键词是哪个词?文中哪些语句表现了“雄壮”?真的只在表现辛弃疾的“雄壮”吗?

2.从关键词或关键句入手设计主问题。金华张老师执教《杨修之死》, 问学生预习后你对杨修怎么评价?文中曹操手下的大将夏侯惇是怎样评价杨修的?学生找到“公真知魏王肺腑也”。杨修“真知”曹操文中表现在哪里?杨修“真知”曹操吗?真知……思索杨修之死的真正原因。通过“真知”这一突破口展开了对文本的阅读, 对人物命运的思索。

3.要为突破教学难点设计主问题。杭外黄老师的《孤独之旅》抓住“诗意”探索文本。她先把文中的一段文字改写成诗的形式, 让学生朗读。当学生读得全情投入时, 黄老师说:“其实这不是一首诗, 而是文中的一段话。文中还有很多这样的段落, 你把觉得最有诗意的语段找出来, 读一读。”从品读诗意的语言到用诗意的语言写作。抓住曹文轩的小说的语言特色入手, 突破了教学的难点。

4.从作者的作品风格入手设计主问题。这种设计适合那些主题深刻, 理解较难的文章。可以借助作者本身要在文本中表达的思想或他人对他作品的评价为突破口设计主问题。如当初我在执教《孔乙己》时, 抓住了“哀其不幸, 怒其不争”展开对文本的理解。明白可怜之人孔乙己既是科举制度的牺牲品, 也是一位不懂思变、不求上进的人, 是社会的腐朽物。不能一味地同情, 立体式地看待人物, 加深对文本地理解。

总的来说, 阅读教学中的主问题设计就是用精、少、实、活的问题激活课堂, 有效地简化教学头绪, 使教学内容于单纯之中表现出丰富, 于明析之中透露出细腻, 这种高屋建瓴的设计风格直指教学目标, 有利于达到高效目的。

(二) 牵“发”动“全身”。

我们找到了牵动全身的“发”, 那又如何动“全身”呢?

省级优质课就做了很好的解答:有整体感又要有节奏感。整体感:课堂是一个整体, 不能让它支离破碎, 缺乏联系。要任务集中, 脉络清晰。有了主问题的设计, 教师的课就有了主题, 线索, 教师往往可以把握住课的整体感。所以我想多说一下节奏感。

节奏本是音乐上的用语。歌曲演绎要有轻重缓急, 高亢低沉。引之用于课堂教学就是课堂教学过程不能做平面滑行, 而要由浅入深式地探究。并要形成跌宕起伏, 错落有致, 韵味无穷的效果。“文似看山不喜平”语文课教学就应如一篇美文:享受中又能引起思索。

杭州李老师在节奏感的把握我认为是非常到位的。《香菱学诗》中通过文本看到人物的内心是教学的难点。上课伊始, 李老师以原著题目《慕雅女雅集苦吟诗》与文章的题目对比。领悟原著题目表明了香菱学诗的态度“苦”, 文中哪里道出了苦?香菱自己觉得苦吗?透过香菱的笑, 觉得她以苦为乐, 学诗到了痴迷的程度。“慕雅女雅集苦吟诗”可改为“慕雅女雅集痴吟诗”。如此痴迷人人欣赏吗?引入对香菱的身世、死因的了解。再读“笑”, 慕雅女雅集吟苦诗啊。苦吟诗———痴吟诗———吟苦诗, 学生、课堂都在随之笑、悲。学生起初读描写香菱笑的语句, 笑逐颜开;再读香菱的笑, 感同身受, 脸色凝重, 声音低沉。

课堂有起有伏, 教师很好的起到了引导的作用, 掌控全局, 把握节奏。在教学设计时遵循由易到难、由简单到复杂、由表象到抽象的原则设计。对知识点的安排承上启下, 循序渐进, 对教材内容的解析披文入情, 在理解文章意思的基础上体悟情感。此外, 教材的处理也立足于教材, 却又高于教材, 把教材当作一个例子。以一篇课文走进香菱的内心, 以《香菱学诗》开启了阅读《红楼梦》的一扇窗。

二、腹有诗书气自华。

在西方教育理论上, 有一种木桶理论, 就是说人的成长发展像木桶盛水, 往往受最短的一块木板的限制。一个人的知识必须尽可能的全面。

没有教师的成长, 就没有高品质的教育。这已日渐成为人们的共识。道理很简单, 教师本身是课程资源的重要组成部分, 教师自身的成长是教育力量的源泉。教师的成长离不开学习, 而读书是最为重要的学习途径。读书不仅可以丰厚文化底蕴, 使自己更具文化眼光, 读书更为重要的价值在于使教师的内心变得开放, 鲜活, 细腻和温柔, 使教师具有不断增长的分享的内在需要, 从而克服对于教学的倦怠感, 是教学永远充满活力和内在的感染力。

每个学生对文本都有自己的见解, 有些还颇有思想性。可总归有些零碎, 缺少体系。理解上也往往会存在局限性, 就事论事, 只绕着文本, 缺少思考问题的深度。所以教师对文本必须有自己独到而深刻的见解, 才能做好引导的作用。

曾有这样一个小故事:苏霍姆林斯基听了一位乡村教师的课, 非常赞叹。问这位教师:“你备课用了多少时间?”老师说:“我用一辈子时间备课, 如果说是这节课的直接备课时间是15分钟。”这个故事很好的体现了教师需要不断地学习, 让年龄与学识成正比。不要在吃老本, 不要让年复一年的教学生涯掏空自己。

听课后常有老师说:“不一样就是不一样。”究竟何处不同呢?就是教师们在教学中体现出的深厚的文化底蕴。课堂营造出了浓浓的文化氛围, 形成了一个气场。教师不再是“授业、解惑”, 还在馨香中“传道”。

三、春风化雨点“心灯”。

(一) 春风化雨。

“随风潜入夜, 润物细无声。”春风化雨润心灵, 却要做到无声无息, 适时而来。教师有自己的水平见解, 又怎么让学生也深有同感引起共鸣呢?

学生理解有迹可循。教师们很好地立足文本, 激发思维。老师的思路源自文本, 学生的理解也出自文本。不会对教师的理解感到高深莫测, 而把自己拒之门外。文本是形成师生“对话的”依据, 也是平台。每堂课都能听到老师说:“你从哪里看出来的?”“文中有证据吗?”“把这个词圈起来。”“如果我把这句话改成这样可以吗?”把学生的眼光拉回到文本。品味语言, 概括内容, 体会情感。使学生站在与作者同一纬度上, 把情融入在文本中。琅琅书声萦绕课堂, 老师范读, 学生自读、齐读、分角色读、指导朗读。读全文, 读段落, 读句子, 读字词。读中悟情, 以情促读。不再是以繁华掩盖空虚, 以形式替代内容。

适时补充加助理解。对文本的解读不能浮光掠影, 浅尝辄止, 要掘地三尺深挖、深探。但也不能止步于文本, 缺少教学的延伸拓展。就需要根据课文的重点, 教学的难点, 适时适度地引入课外材料。有时把它放在作者的著作中整体理解, 有时把它放在作者的创作过程中加助理解。学生临场的各种反应, 都成了教师素质的展示平台。杭州的李老师提到香菱的死, 学生中有人说是扶正后难产而死;有人说是被薛蟠的正室夏金桂害死的……李老师没有以权威的姿态介入而是引入了曹雪芹的判词:

“根并莲花一茎香, 平生遭际实堪伤。自从两地生孤木, 致使香魂返故乡。”

学生通过对第三句拆字诗的理解, 明白是被夏金桂害死的。对学生没有以简单的对错去定论, 在课外资料中自己领悟。

衢州的郑老师在执教《破阵子为陈同甫赋壮词以寄之》时, 在体会题目的“壮”时讲了辛弃疾弱冠之年率50骑直闯5万之众的敌营, 将叛贼张安国当众处置。然后鼓动万余名士兵反正, 长驱渡淮, 奔向南方。往事中理解辛弃疾当年金戈铁马, 驰骋沙场的“壮”又以《鹧鸪天》和临死前大喊:“杀贼!”“杀贼!”理解辛弃疾空有壮志却华发早生的“难酬”。课外材料的引入自然营造了无声胜有声的境界, 无需多讲, 早已不是教师能力的体现。教师的满腹诗书此时化作春雨, 在无声无息中学生在受到了熏陶, 得到了提升, 激发了思维。

四、点燃心灯。

用言语感染学生。语文课堂不应是平淡冷漠的, 而应该是充满喜怒哀乐等情绪的。这是由语文课程的内容所决定的, 教师的教学语言如同讲演一般, 想感动别人首先得感动自己, 而要让自己情感为之所动, 惟一的办法就是投入, 投入地去讲, 因课文内容而喜而悲, 因文章情感而情绪化, 充分调动自己的感官去感受和体验, 外化为语言、表情、眼神, 以及肢体的动作, 置身其中, 融入课堂, 全身心去演绎教学的内容, 倘能如此, 学生怎么会不受感染呢?衢州郑老师在教授《破阵子》时, 辛弃疾的壮志难酬透过她或低沉, 或高亢的语言;或振奋, 或忧郁的表情;丰富的肢体语言最形象地表现出来。使我们如临其中见证他的人生历程, 触摸他的情感世界。让学生、听课老师都被感染了。

印象最深的是教师在课堂中的朗读式结尾。打破了以往一贯的课堂总结模式, 教无定法, 适合就是好方法。优质课评比中的结尾, 就有推波助澜, 意味深远的作用。师生的情感再次碰击, 思维在延伸, 火花在闪烁。

利用多媒体营造氛围。应用多媒体, 这当然不是稀奇事。以往课件就像教案本, 教师就在读教案。教师被课件牵制着, 思维也凝滞了。早就设计好的答案也套住了学生的思维。可这次多媒体成了一个助手, 教师没有依赖于多媒体。课件设计以文本为基础, 色调、字体、版式都用心良苦。杭州李老师大篇的采用魏碑体, 来加重香菱不幸的身世。丽水钟老师的课件从头到尾六张片子, 黑底白字, 凸显词的悲壮。杭外黄老师用黑白底色承载了杜小康的成长之旅。课件中适时响起的合适音乐, 使课堂中洋溢着和作品相吻的气氛。学生在配乐中, 很快地沉浸在作品的情感中。提高了朗读水平, 加深了情感理解。

电化教学优质课评比活动方案 篇8

一、指导思想:

为进一步落实我校在全校范围内开展的“一树双创”活动(即树立大局意识,创优良作风,创优美校园),提升我校办学特色,打造一支爱岗敬业、创新实干、精通业务的优秀教师团队,提高学生的文化学习兴趣与动力,经研究决定,在全校文化课教师范围内开展电教优质课评比活动。

二、活动目的及意义:

为进一步推进课堂教学改革,促进教师业务水平与教学能力的提高,加强使用电教器材的业务能力,同时也为我校教师提供展示自我和相互学习的平台,促进青年教师的成长。在2013年举办一次电化教学优质课评比活动。

三、活动安排:

1、我校全体教师参加,根据本人所授科目,精心准备一节课,要求使用学校教室内配置的电教器材,认真设计一份课件,使用课件进行授课。

2、2013年3月17日在我校多媒体教室举行本次活动的启动仪式,校领导班子出席本次仪式,全体教师听取领导的重要讲话和指导性意见。

3、按照时间安排观摩各位老师的电教课。

四、评委会成员:

本次活动的评委:刘凤仙、安和朝、付思星、张星

五、奖项设立:

本次电教优质课评比活动设一、二、三等奖各一名

沙土镇中心初级中学

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优质课评比活动综述 篇9

《我们也来加入光盘行动》

教师指导方案

兴庆区第六小学

党莉

指导教师:王吟雪

一、活动准备阶段

(一)发现问题 在家或外出就餐时,人们有多久没有剩过饭菜或打包?相信绝大部分人都会对类似的问题不屑一顾,因为在他们看来,这早已是远离饥饿与食不果腹的年代,已不必再去对所谓的剩菜剩饭斤斤计较。回溯到30多年前,饥饿感还与许多中国人的生活息息相关,困扰着他们的肠与胃。就算是到了今天,不少偏远山区的居民,食物依旧单调,粮食依旧匮乏。不时曝出的相关新闻让人心痛,对待粮食的大手大脚还不免太奢侈与夸张。人们真的需要拒绝一种“舌尖上的浪费”,事实上,这也是在为人们储存下明天所需要的粮食。

(二)搜集资料

有一项调查结果显示,中国消费者每年仅餐饮浪费的食物蛋白和脂肪就分别达800万吨和300万吨,最少倒掉了约2亿人一年的口粮。2012年的世界粮食日里,国家粮食局首次向全国粮食干部职工发起倡议,倡导自愿参加24小时饥饿体验活动,以更好地警醒世人“丰年不忘灾年,增产不忘节约,消费不能浪费”。当然,不是每个人都要去重新体验饥饿,但人们的确需要找回一种对于粮食的温暖与敬意。所以,人们也不妨这样赶紧行动起来,接力成为“光盘”一族。而正在发起的“光盘行动”,就是在试图提醒与告诫人们:饥饿感距离我们仍并不遥远,而即便时至今日,尊重粮食仍是需要被奉行的古老美德之一。

2013年1月,北京市一家民间公益组织推行大型公益 ——“光盘行动”。活动的主题是:公益组织的志愿者倡议市民在饭店就餐打包剩饭,“光盘”离开,形成人人节约粮食的好风气。提倡节约,反对浪费!2013年1月20日,习近平作出批示,“要求严格落实各项节约措施,坚决杜绝公款浪费现象,使厉行节约、反对浪费在全社会蔚然成风。”

我校学生80%为本世纪出生的独生子女,从小享受优越的生活条件,生活中的浪费粮食的现象越来越严重,经常看到孩子们把还没吃完的馒头、面包,喝不完的牛奶、豆浆丢到垃圾车里。因此,我们要大力倡导学生加入“光盘行动”,杜绝舌尖上的浪费,弘扬节约粮食、尊重劳动、珍惜幸福的传统美德,倡导文明消费,节约惜福的良好风气,努力做到餐桌文明。

(三)活动目标

1、总目标

采用社会调查、资料收集、网上查询、具体实践操作等形式,使学生懂得“光盘行动”的重要意义,让学生理解粮食来之不易,认识到爱惜粮食的意义,知道从平时的点滴小事做起,养成节约粮食的好习惯。

2、具体目标

知识目标:通过多渠道、多学科的从“珍惜粮食,从我做起”为主题的社会综合实践活动,使学生了解粮食与生活的关系。

能力目标:让学生在参与综合实践活动中,培养他们的观察思考、发现探究、动手实践、发现问题、解决问题能力、与人交往、合作能力、运用创新、持续发展等综合能力,以及运用现代技术获取和处理利用资料的能力。通过活动,培养学生搜集整理资料的能力、信息处理能力、合作交往的能力,强化学生的社会责任感。

情感目标:积极宣传“光盘行动”,大力倡导“文明消费、节约俭朴”的良好风气,形成健康文明的餐桌文化,净化社会文化文明环境。知道粮食来之不易,要养成合理的良好的饮食习惯,杜绝浪费现象,提高学生学习的兴趣和认真探究问题的科学态度。

(四)明确问题

1、由美食话题引入,了解中国饮食文化。【播放视频《舌尖上的中国》一分钟】„„一部纪录片《舌尖上的中国》风靡一时,通过这部纪录片,人们更加了解中国美食的渊源,很多人对美食有了更加浓厚的兴趣,有的人自己尝试去做,有的人开始了自己的美食之旅„„的确,中国是文明古国,亦是悠久饮食文化之地。你对我们的饮食文化有着怎样的印象?

2、切入话题:浪费粮食现象非常严重。

是啊,我们的美食文化在这里是说不完的,尽管享用美食是一种享受,但食物来源却是来之不易,当我们体验这种舌尖上的诱惑时,也不应该造成舌尖上的浪费。但现在多种原因造成了的事实上的浪费,而这种浪费是那样的怵目惊心。下面,让我们看一组数据吧。

出示粮食浪费现象的数据。

3、引导孩子谈谈自己的感受。

多么可怕的数据,多么令人惊心的现状,看到这些图片和数据,你有什么想说的?

4、引导孩子确定主题。对,你们的想法很好,这也是今天老师想要和你们交流的一个话题,我们可以根据我们今天的话题制定我们本次综合实践活动的主题,根据刚才你们提出的问题或想要了解的方面/确定好研究的内容/分小组来合作完成。

预设:我们也来加入光盘行动

5、分解主题。

预设主题:(1)婚宴、餐厅、学校食堂浪费现象调查

(2)了解粮食的来源,真正懂得珍惜粮食。

(3)怎样加入光盘行动,我们能做些什么?

6、组建团队

根据主题的分解,组建团队。

第一小组:调查了解婚宴浪费情况。组长:苗一凡。

第二小组:调查了解职工食堂浪费情况。组长:刘嘉琦。

第三小组:调查了解学校餐厅又没有浪费现象。组长:闻俊怡。

第四小组:实地了解粮食的生长过程。组长:雍雯。

第五小组:调查研究人们对节约粮食的看法:组长:温馨。

第六小组:在学校、在家里推广“光盘行动”。组长:康雅婷。

7、指导孩子尝试运用一定的方法参与活动。那我们可以再想想怎样了解这些情况,可以用到哪些方法?

到网上查找资料、实地了解、观察、拍照、采访、问卷调查、宣传倡议等。

同学们要结合实际情况来采用不同的方法,要注意用得恰到好处,活动时还要注意沟通方式和礼仪。

8、指导学生制定简单的方案。

同学们可以以小组为单位,制定本组实践活动的计划表,为即将开展的实践活动作准备:

①主题:想要了解的问题 ②方式:怎么获取这些信息

二、活动实施阶段。

以小组为单位开展实地调查,如:餐厅、食堂、农村体验等。教师了解各小组活动进展并给予指导。

(一)技能学习

在综合实践活动中,我们经常用的一种调查方式就是问卷调查。问卷调查就是根据我们活动的需要先设计一些有关问题,然后让被调查者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进行填写,从而使我们获得第一手的研究资料。想想在实践活动中到底应怎样进行调查,在调查时我们应注意哪些问题。

1、我们应怎样进行调查。一生现场进行模拟调查,其它同学根据他的调查过程,来进行评判,找出优缺点。教师注意指导学生的调查过程,通过学生的调查过程,引导总结出我们在进行调查时应注意的问题,同时结合活动的过程进行板书:有礼貌,作介绍。

通过刚才这个同学的调查活动,你有什么启示?

学生谈一谈自己的小收获。

再指一生进行现场调查。

通过调查总结出:

1、在我们进行调查之前应准备充分。

2、在调查的过程中,调查的内容一定要反映被调查者的真实情况,不能因为某种原因,自己随意进行填写。(板书:有准备 要真实)

在这次活动中我们知道了应怎样进行问卷调查,如果我们同学在以后进行主题活动研究时,要进行问卷调查,也应像刚才这样,在调查时应注意:调查前应准备充分,在调查的过程中,要有礼貌,要向被调查者作详细地调查介绍,另外,调查问卷的内容一定要真实,不能随意乱写,这样会影响到我们活动的效果。

(二)设计观察记录表

粮食的浪费现象 观察记录表

研究活动主题: 小组成员: 时间

地点

活动小组:

组 长:

发 现 的 浪 费 现 象

浪费粮食造成的原因和后果:

我们的看法:

(三)中期活动交流。

1、指导1—3小组指导学生按照计划制定调查方式以及调查路线,带领社会调查组学生熟悉环境,了解调查对象状况。

带领本小组学生开展采访活动,可以按照一定顺序逐个进行采访,并做好采访记录,拍摄采访照片。

2、指导第5小组同学发放调查问卷并收回,指导他们对问卷进行统计,一起分析结果。

3、指导第4小组根据实际情况确定本小组的活动范围,对周边环境进行了解,制定参观计划。可以附近的超市、农田等实地观察粮食蔬果的种类、形状、生产方式等,真切的体会粮食的来之不易,并拍下照片,记录所观察到的各种粮食蔬果的相关信息,写出自己的所思所感。

4、指导第6小组上网查阅资料,通过小报、宣传片演讲等形式宣传活动意义。

三、活动总结与交流

(一)谈话导入:同学们,经过一段时间的活动,我想今天你们一定有很多的收获,有很多发现和思考,也一定会有想要表达的观点和感受,那就让我们畅所欲言吧。接下来我们请每小组派一名主要发言人来介绍你们小组的活动方法、活动过程以及活动成果,其他小组成员可以补充。

预设:

1、我们第一小组去了餐厅,发现婚宴浪费现象确实严重。

2、我们第二小组来到一所学校食堂观察浪费的情况,发现学校也存在一定的浪费。

3、我们第三小组来到一家职工食堂,发现浪费现象很严重,那么好吃的菜几乎整盘剩下,实在可惜。

4、我们第四小组到同学的亲戚家实地了解农作物生长的过程,请教了管理大棚的伯伯。

5、我们第五小组发放200份调查问卷,收回200份。收回之后,我们统计了数据,整理后得出一份调查报告。

6、我们第六小组的同学办了手抄报在班级展示。

(在此过程中教师相机做出评价或与孩子们的交流)

(二)为加入光盘行动设计宣传口号。

同学们,相信你们通过此次活动一定深刻体会到了“光盘”的意义、体会到了食物珍贵、体会到了节约的责任,那么最后,让我们为“光盘行动”设计一句宣传口号,让此项活动能一直坚持下去,重新找回对粮食的温暖与敬意,重新开始珍惜地球上属于每个人的资源!预设:

1.有一种节约叫光盘,有一种公益叫光盘!

2.“光盘”行动,拒绝“剩”宴!拒绝浪费,从我做起!

3.我“光盘”,我光荣

4.加入光盘行动,节约从我做起

5.拒绝“剩”宴,倡导“光盘”

6、拒绝舌尖上的浪费,光盘一族你我同行!

让我们坚定、大声地读出来!

(三)课堂小结。

同学们,看到你们坚定的目光,老师也感到无比振奋,希望我们把节约意识渗透到我们每个人、每个家庭的每一天,让节约成为一种生活方式,让“光盘”成为一种习惯!下课!

四、活动反思。

1、学生们在活动中深刻体会到了种粮食的辛苦,懂得了为什么要爱惜粮食的道理,而且有自觉地行动,达到了预期的目的。

优质课评比活动总结 篇10

谷金楼集中心小学

按照上级要求,我校开展了优质课评比活动,在校领导的高度重视下,在全校教师的积极准备和密切配合下,经过听课、说课、评课,本次活动圆满结束,取得了良好效果。现将具体情况总结如下:

一、学校领导高度重视,全体教师参与积极。

为了保证活动的顺利进行,学校对这项工作进行了专题研究,成立了以校长为组长的领导小组,活动得了全体教师的大力支持,他们认真听课,认真记听课笔记,在课后与上课教师积极交流心得体会,交换经验和看法,从而更新了观念,提高了认识。

二、参赛教师准备精心,教学效果精彩纷呈。

此次活动刚一开始,参赛教师便热情高涨,每人都争取在本次活动中大显身手。每人都找材料、请参谋、问指导、忙教案,精心制作课件,认真备课写教案,酝酿设计。所有参赛教师都能按照新课程标准去准备,按照新课程要求去分析教材,处理教材,安排教法。而且都较好地运用了多媒体教学的方法。这次评比,课件制作,可以说,展示了我校教师近几年来多媒体教学中较高水平。走进每节评比的课堂,都会令你眼前一亮,耳目一新。优 美动听的音乐,清晰亮丽的画面。都会让你感受到轻松,愉快的学习氛围。在参赛教师的精心准备下,都上得很成功,起到了积极的带动作用和一定的示范作用。

王刚岭教师课堂节奏感强,知识性、趣味性强,深深吸引了学生,取得了很好的效果。

总之,每一位老师都有一个闪亮的亮点,都有一个值得称道之处。

三、专业水平和教学能力显著提高。

大多数参赛教师都有这校的感受:上优质课就逼着你钻研教材,这样对教材理解就深刻了,上优质课就逼着你设计最佳教学方法,这个教程就是教学能力提高的过程。确实,开展优质课评比也是全体教师积极进取的一个推动力。一方面教师可以通过互相听课取长补短,对自己教学提高有帮助,另一方面,别人听自己的课进行交流,能有益于组织教学,因为当局者迷,旁观者清,这样提出的问题可能是你永远没有发现的问题。

四、存在问题和改进方向。

大多数教师都成功运用了多煤体课件,但个别教师操作尚不够熟练,运用不够自如,另外,还有一些教师普通话尚不够标准。有待提高。

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优质课评比活动综述 篇11

我有幸参加了县教育局组织的小学语文教学优质课观摩活动,聆听了几位老师的课,感触颇多,受益匪浅。这些节课可谓各具千秋,精彩纷呈,充分体现了课堂教学的多元性,体现了新课标下的创新思维。教学活动中,各位老师始终坚持以学生为主体、教师穿针引线的教学思想,努力追求有效教学,提高课堂效益。下面具体谈谈我听了这几节课的心得体会。

一、充分运用多媒体进行辅助教学。

随着教师素质的不断提高,在优质课评比活动中出现了丰富多彩的多媒体课件,可见多媒体对语文教学的重要性。清晰画面的呈现,生动场景的再现,使课堂气氛非常活跃。李老师在执教《北京亮起来了》这课中,播放了王府井、长安街、故宫、环形路等地方的灯光,让学生亲身体会灯光闪烁,最后又出示了一些有关的视频让学生加以描述,很多学生自然而然的用本课学到的词语进行描述还进行了扩展。如果没有多媒体的再现,学生是很难体会的,那么课就会很难进行

二、、启发引导,教师的语言具有无穷魅力。

教学是一门艺术,教学语言更是一门艺术,谁能将它演绎得当,就能让你的课堂梦笔生花。如李娟娟老师在执教《检阅》这篇课文时,他的整个教学环节如行云流水,又步步为营,一环套一环。教师的启发、引导、总结,精典到位,不留痕迹。这一切就得益于她精练、流畅、生动的课堂语言。看看他是怎么挖掘教材的吧!在理解“博莱克了不起”一句时,教师设置了一个环节,就是“博莱克,你累吗”,学生充当博莱克的角色,自行组织语言。

三.提纲挈领,处理把握教材的方法十分独到

每一篇文章理解时切入点都很多,如何把握重点,果断取舍,这本身又是一门艺术。这些老师对教材的处理和把握都有其独到之处。有的把准文章命脉,让学生进行探究,李老师在执教《检阅》这篇课文时,就紧扣住“这个小伙子太棒了”“这些小伙子太棒了”两句展开教学,引导学生由浅入深、循序渐进地理解课文。宋桂贞老师在执教《北京亮起来了》,则以“北京那些地方亮起来”为突破口,让学生进行探究。有的紧扣关键词,让学生思考感悟,李老师在执教《检阅》这篇课文时同时紧抓住“累”展开教学,层层推进,使学生体会到博莱克的“了不起”。

四、引导学生在读中感悟,注重培养学生语感

“ 阅读是学生个性化行为,不应以教师的分析来代替学生的阅读实践。”教师要把阅读的主动权还给学生,给学生充分的时间,让他们潜心读书,深入思考,让学生真正地与文本对话,与文本交流。这几位老师,都是在学生展开朗读的基础上进行探究,并且读的形式多样,让人深切感受到朗读在阅读教学中的重新定位并有效运用

一句名言说得好:“什么是教育,那就是学生把在学校所学的知识都忘记以后剩下的东西。”我想,我们每一位教师在上完一堂课后,该问问自己:当学生把这堂课所学的知识点忘记以后,还剩下些什么?十年,几十年以后,当学生所学的知识全忘掉以后,我们给他们留下些什么?我们的教育,能否给孩子们留下正确的思维方式,留下解决问题的能力,留下他们真正需要的种种?这几位老师的课就向我们诠释了教学不是“告诉”,而是引导。从阅读文本入手,引导学生去发现,去感悟。这样,学生的理解深刻,也能更好的掌握其内在的东西。把发现给学生,不正是我们应追求的吗?

另外这几位老师注重基础知识的积累,将生字词语作为一个不可缺少的环节,而博兴的王媛媛老师面对一年级学生,更是将生字词语作为一个重要的环节,她运用多种方式对生字词语进行处理,如多种形式的读、联想记忆、写等方式,尤其是写,专门出示了田字格,让学生把握好字的结构。总结这几位教师,我认为他们有以下几个共同点:

第一,把握教学大纲、吃透教材是最根本的。这些语文教师的功底非常扎实,粉笔字一个赛一个,语文素养也很高,能写会说善讲,他们都能深入研读教材,这点对于语文课是非常重要的;

第二,驾驭课堂的教学能力很高。他们都能巧用心思,精心设计,从学生的角度出发进行备课,都能根据自身特点,根据教材设计教法、学法,都有各自他色的教学风格;

第三,打破了传统的教学模式。传统教学模式只注重教师的“讲”,而轻视学生的“说”,而在这十九节课堂上,师生互动的成分比较多,学生是重要的参与者,教师则成了引导者、组织者,能使不同程度学生的阅读感受得到发挥,教师和学生是在相互讨论和交流的基础上共同完成整节课的。

学校品德优质课评比活动总结 篇12

一、领导重视,准备充分

为了保证活动的顺利开展,小学教研室王主任对此项工作进行了专题研究,成立了亲自任组长的领导小组和工作小组,我担任品德与生活、社会小组的组长,组员由我镇的德育课程的指导团队成员担任。

在活动程式上,我们采用了分配名额——各学校初选推荐——教研室工作小组复评的办法进行。首先,我们召开了各校校长会议,安排了初选工作,认真选拔后,把选拔出的教师名单交教研室。教研室对选拔出的教师讲课地点、时间统一安排后,参赛教师进行做课,评委对参赛教师进行评审,然后按成绩排队提名,选拔成绩好的,推荐参加市优质课比赛。

二、选拔赛赛出了水平

1、所有参赛教师都能按照新课程标准要求去准备课程,按照学科特点去分析教材、处理教材,安排教程和教法。通过对参赛教师教案的审查和听课,我们发现,多数教师都突出了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教学原则,着力于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积极性和创造性。结合学科和课程特点,寻求尽可能多的刺激点和规律,使学生学会知识、理解知识、掌握并运用知识,为其终身发展奠定基础。备课中,教师教学目标明确,教学方法明确,教学重、难点明确,学生活动明确,学生交流知识点明确,课堂、课外作业明确,知识点的拓展和运用明确。课堂讲授时间、活动时间、知识点的拓展延伸时间等分配合理、安排恰当。

2、所有参赛教师都较好地运用了小组合作和多媒体教学的方法。这次评选中课件的制作,可以说,展示了我镇教师近几年来致力于电脑教学的较高水平。优美动听的音乐,清晰亮丽的画面,会让你感受到轻松、时尚、新颖科学的学习氛围。多媒体教学方法的运用,不仅增加了课堂的容量,而且也使教学更加直观、更加有序;不仅增加了课堂的情趣,而且使学生在不断的兴奋点转换中轻松愉快地学到了知识,不仅节省了课堂小结归纳的时间,而且为课堂知识的拓展提供了更为广阔的空间。

三、效果良好

1、各学校经过认真听课都推荐出了自己的优秀的代表,各参赛教师都展示了自己较高的水平。可以说,这次选拔活动,是我镇教师课堂教学最高水平的一次交流,达到了墙内开花墙外香的目的。

2、这次评选促进了教师的听课活动。学校内的的相互听课,赛讲中的教研组听课等,都促使全体教师投入到了大听课活动中。这对全镇教学经验的交流,教学方法的相互学习等,无疑是一个很好的促进。

3、充分发挥了指导团队的作用。在评选出董有忠、李霞两位老师后,我们品德学科的指导团队教师积极参与、悉心指导,为两位老师的课堂教学水平的提高做出了巨大贡献。

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优质课评比活动综述 篇13

淮北二中地理教研组周新松

2010年9月下旬,淮北二中举行地理优质课评选校内预选活动。参加预选的青年教师有李园媛、王云和周新松三位,上课顺序由三位青年教师抓阄来决定,课题由备课组长提前一天随机选择,题目定为《自然资源总量丰富 人均不足》。评委老师由组内老教师和学校教研室领导组成。评委老师一共听了三位教师的课,参评教师的课堂教学理念、课堂教学设计水平、个人教学基本功都体现出了与以往不同的风格。现对本次听课活动简要总结如下:

一、优质课评比的突出特色

1、教案的精心设计。所有的教师都认真准备教案,教案的环节设计科学、条理,体现了任务引领和问题引领的教学策略,注重了导学问题和学生活动的设计,注重了即时训练和课堂巩固训练题目的设计,有利于调动学生的思维活动,有利于学生对地理问题的思考。

2、多媒体课件的运用。三位参评教师都运用了多媒体课件进行辅助教学,教学评选同时也成了一次多媒体课件的成果展示。许多教师课件制作精美,通过美丽的图片,生动的视频和精彩的动画突出重点,突破难点,激活课堂,增强兴趣,增加容量,提高学习效率。使课件成为教学的有效补充。例如:李园媛老师的自然资源广告宣传的教学视频;王云老师的节约资源活动设计;周新松老师的环境污染图片。

3、参评教师的教学基本功扎实。部分参赛教师的板书设计精练,艺术、美观,板图画的准确形象,充分体现了地理学科的特点,“假教学”的现象、作秀的现象很少,所以使课堂教学更接近于平时的常态教学。参评教师教态美、语言亲切,对学生有较强的亲和力,增强了课堂的和谐气氛。

4、注重学生的学。大部分参赛教师注重引导学生读书、绘图、思考、探讨、交流、展示,调动学生积极参与课堂,让学生充分展示自己的学习成果。

5、课堂的教学设计思路清晰,新颖,有创新,有创意。参赛教师从导语设计、课堂各教学环节的安排、教学策略展示,都经过了深思熟虑、反复雕琢,力求完美,展示了我们地理教师高度的敬业精神和良好的专业素养。部分老师突出了教法的研究,学法的指导,注重在课堂教学中指导学生如何去学,记忆,读图识图。

二、优质课评比存在的问题

1、部分教师的基本功要进一步提高。

第一、专业功底问题。有的教师没有吃透教材,理解把握教材略显肤浅。第二、心理素质问题。个别教师紧张,语速太快。

2、个别教师的重难点把握不准。注重了学生活动、注重了情境的创设、注重了技巧手段,注重面面俱到,忽略了重点知识的落实。

3、个别教师课堂环节时间安排欠合理。在课堂上有的教师重点、非重点一把抓,就很容易出现拖堂现象。有的教师指导学生自主探究时间不足,重点讲解不够,课堂留有空白,造成课堂教学实效性不强。

4、部分教师粉笔字要好好练一练。

三、建议

1、加强地理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的训练。加强地理图表的教学,注重学生认识图表、绘制图表能力的训练。

2、应结合生活实际学习地理,学习生活中有用的地理。

3、地理教师要加强业务学习,提高专业技能,提升文化素养。

总之,这次活动对我校青年地理教师的教学水平进行了检阅。在比赛中,总结经验,发现不足,也是我们最大的收获。今后,希望我们都能更加关注课堂教学,研究课堂教学的规律与方法,探讨教师的教的方式和学生的学的方式,让地理课堂更具活力,更加精彩。

淮北二中地理教研组

上一篇:上班族如何工作学习两不误下一篇:快要毕业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