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术体育理论课论文

2024-07-22 版权声明 我要投稿

武术体育理论课论文(精选8篇)

武术体育理论课论文 篇1

教学目标:武术是中国的国粹,通过武术的教学使同学们了解武术的概念、分类及其发展等等。激发学生学习武术的兴趣,提高自身修养,锻炼身体。

教学手段:多媒体教学

武术概述

1、武术的概念:武术是以技击动作为主要内容,以功法、套路和搏斗为运动形式,注重内外兼修的中国传统体育项目。

2、武术的形成:

远古时期,人们处于生产力水平极其低下,自然环境十分恶劣的生存状态下,为了生存,人们不得不与野兽作斗争。在原始的狩猎活动中,人们主见学会了徒手和使用木棒、石头等器具极大野兽的方法。经过数万年的者中基于本能的、自发的、随意的身体动作经验的积累,人类逐渐形成了一定的击刺技巧、功放姿态与动作。人类在劈、砍、击、刺等技术上积累了更为丰富的经验。这是,以创造锋利工具的能动性、使用工具方法的主动性、运用格斗技术的自觉性为标志,武术的雏形已初步显现。

根据史料以及有关民俗学提供的情况看,原始社会的人在狩猎、战事等活动之前或之后,一般要跳“武舞”。“ 武舞”是对狩猎胡战争场景的模拟,人们在武舞中幻想以这些击刺杀伐的动作来产生一种超自然的力量,以战胜对手和敌人。

武术的内容与分类

1、功法运动:

内壮功:又称“内功”对人体内在的精、气、神及脏腑、经络、血脉等的修炼,以达到精足,气壮,神明、内脏坚实,经络血脉通畅、内装外强的功效。外壮功:又称“外功”,泛指习武通过专门的训练方法和手段,使身体具有比常人较强的击打、抗击打、摔跤、磕碰的能力,以达到强筋骨,壮体魄之功效的功夫运动。轻功:又称“弹跳功”,泛指通过各种专门的练习方法和手段,以达到增强弹跳能力而又绷得高,跳得远之功法运动。柔功:泛指通过各种专门的联系方法和手段,以达到提高肢体关节活动幅度和肌肉伸展性能的功法运动。

2、套路运动

单练:指个体肚子进行套路练习的方式。

对练:指在单练的基础上,两人或两人以上,在预定条件下进行的假设性攻防练习的套路形式。

集体演练:指多人徒手、器械或徒手与器械同时进行演练的套路形式。

3、搏斗运动

散打、推手、短兵、长兵(介绍性学习)

武术的特点与作用

1、武术的特点:

(1)动作具有攻防技击性:武术动作具有攻防技击性是它的本质特性。一招一式都表现攻与防的内在含义与精神,是套路技术的核心。

(2)具有内外合一、形神兼备的运动特色:既讲究动作的形体规范,又要求精气神传意、内外合一的整体运动观,是中国武术的一大特点。(3)内容丰富多彩,具有广泛的适应性:武术的内容和练习形式丰富多样,不同类别的武术项目其练功方法、动作结构、技术要求、运动风格和运动负荷不尽相同,分别适应不同年龄、性格、职业、体质的需要,可以根据自己的条件和兴趣爱好加以选择。

2、武术的作用:

(1)壮内强外的健身作用(2)提高防身自卫能力

(3)培养道德情操的教育作用(4)娱乐观赏、丰富文化生活(5)交流技艺,增进友谊

思考题:

1、试述武术运动的内容。

武术体育理论课论文 篇2

1 体育全球化背景下武术文化形态的变化

1.1 武术文化的发展及其面临的体育全球化背景

1.1.1 西方体育的全球化是体育全球化的重要特征

在文化全球化的整个进程中,必然要对不同国家、不同民族、不同地区的先进文化进行整合,而体育全球化就是这种整合过程中的产物,也可以说是文化全球化在作为文化的体育中的表现形态。一百多年前,奥林匹克复兴并在世界范围内迅速传播,使得体育文化最早成为文化全球化的具有普遍意义的文化形态,其独特的性质和功能,成为文化全球化意义上最显著的文化发展成果。从体育文化的发展过程中,我们必须清醒地认识到,全球化的体育发展是以西方体育发展作为重要标志的。如同国际政治上存在的“欧美中心主义”一样,世界体育文化也存在着以欧美为中心的“欧美中心主义”,从全球化程度最高的奥林匹克运动来看,体育的全球化始终没有走出和改变“古希腊”和“西方”体育。奥林匹克的竞赛项目中,源于西方的体育项目处于压倒性地位。在夏季奥运会28个大项300多个小项中,除柔道、跆拳道等极个别的项目外,均为西方体育项目。体育全球化的发展内容和形式,基本上被西方体育所垄断和同化,可以说,今天的体育全球化发展更清晰的表述应该是“西方体育的全球化”。

1.1.2 体育全球化强化了西方体育的霸权地位

在现代社会里,只要我们接触到体育,就无法摆脱西方体育的影响。经过百年发展的西方体育,在全面主持世界体育发展命脉的过程中,一方面高扬人类的理想———和平和发展,一方面在奥林匹克精神的导引下,校正自己本身的错误,完善自身。以西方体育为主要内容的世界性的体育竞赛,如奥林匹克运动会、世界杯足球赛、NBA篮球赛、温布尔登网球公开赛等,已经成为人类生活中不可缺少的文化大餐,以西方体育文化内涵为主导的体育全球化已经成为事实。西方体育的全球化不仅是运动项目的全球化,也是西方体育理念和运作模式的全球化,虽然在一些大赛中不断地融进一些亚洲的体育项目,但这不是西方体育向这类项目低头,而是这类项目如何适应世界大赛的规则要求,如何与世界体育大赛并轨。近几年来,我国武术比赛竞赛规则的不断变化、武术比赛形式和方法的不断创新等都说明了这一点。

1.2 武术文化形态的变化

武术文化形态的发展,经历了漫长的形成发展时期,在这漫长的发展过程中,文化模式和文化类型都处于相对封闭状态,但是,这种封闭状态并不是绝对的,不同的文化模式、类型的相互碰撞、交流从来就没有间断过,这种碰撞与交流,促进了武术理论体系的不断丰富与完善,充实了武术技术体系,丰富了武术内涵,但却没有改变几千年来所形成的传统武术文化形态,只是延续了已有的武术文化模式。随着文化全球化进程的不断发展,特别是在西方体育文化东渐的影响下,传统武术文化模式受到了冲击,武术文化形态正在发生着变化。这种冲击势必造成武术文化与世界其它各民族文化的相互冲突和交融,而作为中国民族文化代表的武术文化,就要在冲突和交融中寻找结合点,既要保持自身文化鲜明的民族特色,又要吸收和接纳外来体育文化的先进性,逐步完成从民间文化向现代科学的高层次发展的转轨,完成民间体育向现代体育的转轨。所以,中国武术文化形态,在现阶段正处于“转型期”,明显地具有双轨制的特点。中国武术文化形态的双轨制,是在文化全球化背景下东西方两个体育大系统乃至东西方两种文化的碰撞造成的。双轨的冲突,实际上是文化的冲突;双轨的融合,实际上是文化的融合;双轨的复杂,实际上是文化交流的复杂。

2 武术文化在文化全球化发展过程中的应对策略

文化全球化对于武术文化来讲,既是一种机遇,也是一种挑战,为武术文化走向世界,加快“现代化转型”的进程提供了机会和发展空间,同时也使得武术文化的抢救、整理、继承和发展问题迫在眉睫。

2.1 维护民族自主权,充分认识武术文化

在民族体育的发展中,自身价值体系的确立是维系体育繁荣与发展的基础。从文化学角度来看,现代体育文化,无论从物质层面、精神层面和制度层面,都已经形成了完备的体育文化构成,但决不能因为现代体育的“完美”而放弃本民族体育,而是应充分认识民族体育是民族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构筑民族文化的重要基石。它具有文化继承的深厚土壤,拥有适宜的生存环境,表现出了生命力极其旺盛的文化形态,显现出了自身的文化传承价值。因此,我们必须确立武术文化是民族文化宝贵遗产的理念,只有这样,才可能在文化全球化的过程中,找到一个科学的、合理的发展平台,既要形成民族体育个性,又要努力开拓走向世界的新途径,实现武术文化的更新与融合,提升民族性,体现世界性。

2.2 从现实出发,确立武术文化的内涵

解决文化全球化进程中武术文化的发展问题,首先要建立明确的武术文化概念。由于受到文化全球化的冲击,武术在今天的存在形式上已发生了重大变革,武术的部分发展成果,已成为今天的以西方竞技体育比赛模式和理念进行竞赛和评判的运动项目。因此如何界定武术文化,已经成为我们研究武术文化必须回答的问题。从文化学角度理解和解释这一概念的话,它应该包括三个方面,第一,武术文化是中国文化整体的有机组成部分;第二,武术文化自成完整体系;第三,武术文化这一完整体系,全面贯彻反映了中国文化的基本精神。确立了科学的武术文化概念内涵,使我们更加明确了武术文化在中国传统文化中的地位及其迥异于其他文化类型的鲜明特征,并与其他民族文化相区别而独立存在。

2.3 遏制西方体育的恶性扩张

以西方体育为核心的现代体育,经历了一个多世纪的发展壮大,已经成为具有巨大影响的文化系统。尽管在一定程度上促进了不同民族文化之间的交流和融合,但在客观上也加速了其他民族体育文化的消减。如在20世纪90年代中期,每逢NBA赛季,就有170多个国家和地区用40种语言同步播放比赛实况,这不仅仅是在展示NBA运动员高超的技艺,更主要的是抢占体育市场。遏制西方体育的恶性扩张,无论哪个国家都没有可与之抗衡的势力,但在文化全球化的进程中,各国的民族体育要自觉地积极地实现现代化转型,摒弃民族体育中不适合体育全球化发展的、消极的、落后的因素。但是,一个国家民族体育的发展的依托还是本土,因此,要发展本国的民族体育,必须要有一个相应的制度体系做保障,提升民族体育在国家体育发展中的地位,加速融入体育全球化的进程,这样才能够在很大程度上起到遏制西方体育恶性扩张的作用。也就是说,民族文化的弘扬和综合创新,就是对西方体育的最有效的遏制。

2.4 积极融入文化全球化进程

武术文化依存于中国特定的历史和文化背景,它的产生是带有地方性和民族性的。文化的差异也不可能通过分配和重新分配实现文化公正,它只能通过不同文化系统或层面来实现文化的相互交流、相互理解而达到相互共享。对于武术文化来讲也是如此。在全球化的进程中,武术文化在适应现代化、体现现代化方面还有各种不足,对此,我们要做出客观公正的评价。文化全球化是现代社会发展的必然趋势,也就使得武术文化必然面临着传统与现代、民族性与全球化的选择。武术文化最大的愿望就是融入到体育全球化的浪潮中,但这种融入并不等于纳入西方文化的轨道中,而是要坚持自我立场、自我身份,坚持传统性、民族性,把握住文化全球化发展中的契机,不断积极地与不同文化之间进行交流、沟通和融合,充分认识自身价值,积极抵御因西方体育的传入所带来的消极因素和负面影响,增强民族自信心,提高民族自豪感,提升武术文化的地位,以促进武术文化的不断发展。进而利用一切积极的因素,在保持和发展民族性的同时,开拓世界性价值,让民族的优秀体育文化融入世界体育发展的主流。

摘要:文章运用文献资料法、综述法,通过与西方体育进行比较,寻找出中西方文化交融的着力点;通过体育全球化对武术文化的影响,探讨在文化大变革的今天,武术文化如何在保持民族性的基础上积极地融入体育全球化进程,创造武术文化的新特色,从而共同构建全球文化新体系。

关键词:文化全球化,武术文化,体育全球化,民族体育,民族化

参考文献

[1]邓星华,黄彦军.体育全球化的西方化倾向[J].广州体育学院学报,2003(4).

[2]李成银.传统武术发展应坚持三个方向[J].体育文化导刊,2007(5).

[3]王岗.体育全球化背景下的民族传统体育发展问题的思考[J].体育文化导刊,2004(1).

[4]田祖国,钟海平,白晋湘.论西方文化对我国民族传统体育文化的影响[J].体育文化导刊,2002(3).

[5]刘光涛.全球化与体育文化功能的变化[J].体育文化导刊,2003(2).

[6]万俊人.全球化与文化多元化[J].读书,2000(12).

[7]江百龙.武术理论基础[M].北京:人民体育出版社,1995.

武术体育理论课论文 篇3

关键词: 武术 非武术专业 武术教学

1.问题的提出

义务教育《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2011年版)提出:无论是在小学阶段还是在初中阶段,都要重视选择武术等民族民间传统体育活动项目进行学习[1]。2014年3月10日,江苏省出台了《江苏省义务教育体育与健康课程实施方案(试行)》,进一步明确了武术将作为中小学必修课程[2]。但从目前的状况看,有着武术专项师资缺乏,教师武术基本功欠缺,教学方法陈旧等因素影响,所以中学绝大部分武术教学任务由非武术专业出身的体育教师承担。因此,推进和深化武术教育教学,一是加强武术专业人才的培养,二是非武术专业的体育教师促进自身的专业提升。从实际操作看,前者周期较长,更受多种因素的影响;而后者开展实施方便、快捷,既能在短期内收获良好的效果,又是从根本上推进和深化武术教育教学有效的方法之一。笔者作为初中体育教育教学一线的非武术专业教师,有多年带毕业班的经验,结合常州市近几年的体育中考情况,自己对武术教学有一定的教学感悟,希望借此为非武术专业体育教师在今后的武术教学中提供一定的参考。

2.研究对象及方法

2.1研究对象

以非武术专项体育教师的武术教学为研究对象。

2.2研究方法

2.2.1文献资料法

通过文献检索,查阅相关文献,了解武术教学的现状,为本文研究奠定基础。

2.2.2访谈法

走访常州市区17所中学,了解各校武术专项师资,非武术专项教师武术教学的相关问题。

2.2.3案例研究法

通过部分初中体育课例观摩、研讨,研究出非武术专项体育教师进行武术教学的方法建议。

3.结果与分析

3.1武术教学所面临的主要问题

3.1.1武术专项师资不足,缺乏系统化专业化教学。

对常州市市区17所中学部分体育教师进行访谈得知:目前常州市市区中学武术专项教师比例较少,17所学校中只有4所学校有武术专项教师,占比为23.53%,且每校仅有1名武术教师,平均每校0.24人,可见武术专项教师比例严重失调。大部分学校学生的武术教学仅仅停留于最基本的套路学习阶段,加上常州市体育中考的大环境下,学生没有也不可能得到系统的训练,更谈不上专业化。

3.1.2基本功不扎实,教学过程不流畅。

非武术专项体育教师大多来自师范院校,对武术的学习仅限于在校学习期间,武术学习不够系统全面,对武术动作的掌握高低不一,参加工作后接触武术训练的机会更少,即使偶尔参加武术类的培训活动,也是抱着完成任务的心态,武术的基本功得不到有效提升。教师在进行武术教学时,由于自身的基本功不够扎实,武术技能储备不足,从而造成自信心不足,也使得整个教学过程不流畅,教学效果较弱。

3.1.3教学手段单一,方法陈旧,缺乏吸引力。

初中生的心理特点导致初中学生激趣易、保趣难。电影、图书等网络多媒体资源对武术项目的夸大和神话,极容易激发学生的兴趣,国粹、传承民族文化的地位,学生愿意进行武术学习。但是武术的教学、训练过于死板;痛苦的基本功的学练、枯燥的套路学习、遥不可及的对练格斗;武术项目评价的单调和缺乏创新性,让中学生学习武术的兴趣低,造成初中学生较难保持兴趣的状况。

3.2改进措施

3.2.1学案导学法。

套路教学模式主要分为这样几个过程:分解动作学习、完整动作学习、分组学练、多种形式展示等。形式虽老套,但稍加修改,效果会更明显。如五步拳教学时,可以设计学案,引导学生自主学练(见下表)。

利用学案导学,一来解决对动作术语不清或遗忘,增强学生对动作的记忆;二来省略大量的讲解时间,增加学生的练习次数,有效地提高课堂练习的密度和强度。

3.2.2自主学练法。

新课程理念更加提倡学生自主学习、合作学习、探究学习,自主学习的内涵包括主动性、独立性、自控性,在武术项目的教学中,有效利用好自主学习对武术项目的学习也大有裨益。这里以五步拳为例(见下表)[3]。

这种武术套路(动作)的学习模式,让学生在学习的同时成为教学的主体,不仅有效激发了学生的武术学习的兴趣,而且由于“教”的任务,让每个学生在学习中更专注,学习效果自然更高效。

3.2.3“e”学习法。

时代在飞速发展,信息技术工具也在不断更新、换代,如今ipad等新型信息技术工具迅速在社会上普及。对于城市学校来说,有的学校配备了机房的同时专门装备了ipad机房。目前“e”学习在综合实践活动和文化课学习中比较常见,将“e”学习模式引入武术教学,将是对传统体育教学形式改革的新尝试。学生对网络信息技术工具的掌握程度较高,学生中的网络高手比比皆是,体育教师可以利用这一点做文章。

4.结语

4.1当前基层学校的武术专项教师比例失调,学生接受系统化、专业化武术教学还不能达到预期的效果,学校在推进深化武术教育教学的进程上,方便、快捷且行之有效的方法之一就是促进更多的非武术专项体育教师自身武术技能的提升。

4.2非武术专项体育教师的武术教学首要提升武术基本功,进而掌握简单的套路、器械,其最终目标是自身具备一定的武术动作创编能力。

4.3非武术专项体育教师的武术教学需要创新教法,如学案导学法、自主学练法、“e”学习法等,体育教师可以根据实际情况创新出更多有效的教法来推进深化学校武术教学。

参考文献:

[1]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定制定.义务教育《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2011年版)》[S].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11.1.

[2]关于印发《江苏省义务教育体育与健康课程实施方案(试行)》的通知(苏教体艺〔2014〕3号)[Z].江苏省教育厅,2014-2-27.

[3]姜庆军.初中学生武术项目推进现状及策略研究[J].中国学校体育,2014.6.

[4]张晓光.上好中学生武术课的几点经验[J].中国校外体育,2013.9.

理论-武术套路教学 篇4

武术是中华民族的文化珍宝,武术具有健体防身,娱乐表演,修身养性和防病治病等功能,是全民健身锻炼的重要内容,有广泛的社会价值,深受广大人民的喜爱。并且武术是中小学体育教学的主要内容。在武术教学的整个进程中,它包含着各种的因素,如:教师、学生、组织教法、学生生理、心理的发展以及场地器材等。这些因素之间既相互联系又相互影响,既相互对立又促进统一。特别是教师的组织教学,学生的学习活动,直接影响着武术教学的整个质量的变化。因此,为了使学生能在有限的时间内,更快更好地掌握武术的技术动作方法,更大限度地提高武术教学的质量,获取理想的整体效益。必须在正确的理论指导下,从教学教法入手,把握住学生的年龄、心理、生理特征,采取不同的方法和手段,并与实际情况结合,才能收到良好的教学效果。我们社会体育专业学生毕业后从事体育教学工作都有可能涉及这方面的内容,每个人都应从思想上予以高度重视。那么什么是武术教学?我们怎样进行武术教学呢?这就是我们今天这次课要解决的问题。

武术教学概念:

武术教学是师生为完成一定的教学任务共同参与的活动,是一个由教师指导,学生练习,在对学习效果及时评价的基础上的再指导、再练习,不断提高的活动过程。

1、师生共同进行教学活动

2、学习效果及时评价

3、再指导、再练习,不断提高 武术教学内容:

武术教学的特点:

体育教学的特点:

(-)在体育教学中学生要承受一定的生理负荷

体育实践课教学,由于学生从事各种身体练习,人体器官系统(尤其是神经系统。运动系统。心血管系统、呼吸系统等)积极参与活动并协调配合,学生身体要承受一定的生理负荷,有时甚至是较大的负荷,并因此而产生身体疲劳,加速机体的新陈代谢活动。这一点也是体育实践课促进学生身体发展,增强体质,促进健康的生物学依据。是体育实践课教学所独有的特点。

(二)体育教学组织的多变与复杂

体育实践课教学主要在体育场、馆进行,教学环境开放,教学空间较大,施控因素多。体育教学依据季节、气

候。学生性别、体育基础、身体素质。教学内容、器材设备等因素的不同情况来组织教学,选择教学方法;在教学过程中,师生身体始终处于运动状态。因此,体育教学组织复杂多变。而其他学科一般在教室进行,教学环境相对封闭,较少干扰,师生身体处于相对静止状态,教学组织较容易。

(三)体育教学中的人际交往频繁

体育实践课教学多采用分组进行,学生学习和掌握体育知识、技术、技能,多是在群体的相互交往中完成的,如球类的技术与战术,田径的接力跑,武术的攻防技术等,即便是个人技术的学习,也离不开相互间的观察、纠正、保护与帮助。至于各种教学比赛,学牛之间、师生之间的相互交往则更多。在各种体育活动中,学生所处的角色和地位随时都发生变化,这使群体间相互交往频繁而复杂,有利于培养学生善处人际关系的能力。其他学科的教学,学生的学习活动基本是独立的,学习过程中相互间交往的机会较少。

(四)体育教学有利于开展有针对性的思想品德教育

体育教学寓思想品德教育于身体活动之中,有利于将培养学生的道德意识与道德行为有机地结合起来,并要求学牛在活动过程中立即付诸实践,使学生的行为表现直接受到实践的检验。这有利于教师有针对性的向学生进行思想品德教育,培养良好的社会行为。而其他学科的教学,以思想活动为主要形式,学生的思想和行为不易表现。

武术教学的特点:

武术教学除具有体育教学的一般特点外,还具有以下特点:

一、重视尚武崇德的思想教育

“尚武”指倡导与参与武术锻炼,以求强身健体,自强不息,培养勇于面对现实的竞争意识。“崇德”指推崇道德修养,诚信正直,谦和忍让,见义勇为,遵守社会公德。武术教学要结合武术的特点及教学规律,重视对学生进行尚武崇德的思想教育,明确习武目的,端正学习动机;培养学生虚心好学、苦练不辍的学风,抵制好勇斗狠,恃强凌弱、夸夸其谈等恶习的侵蚀;继承尊师爱生的传统习尚,加强遵纪守 法的道德教育。

二、注重直观教学,以领做为主

在武术教学中,学生常遇到的是“三多”问题。一是动作数量多,无论徒手或器械,每一套都有十多个或数十个动作;二是方向路线变化多,往返折叠,左旋右转,路线复杂;三是每个动作包含的因素多,如手、眼、身、步的配合、内与外的协调等。此外,动作之间的前后衔接是否连贯,节奏是否分明等问题,也是教学的难点。因此武术历来讲究“身传口授”,即教师要注重直观的演示,身体力行,多以领做为主,配合语言提示,使学生通过反复练习较快地掌握动作。

同时,合理地运用各种直观方式组织教学,对于正确地理解动作概念尤其重要。必须依据教学的主要任务,结合学生练习的实际情况,采用正确的示范位置和方向进行完整示范、分解示范、重复示范、重点示范、对比示范,并辅之以语言讲解、提示、多媒体教学等形式,使学生了解所学动作的形象、结构、技术要领和完成方法,逐步建立正确的动作表象。

三、结合攻防动作讲解示范

攻防技击性是武术的技术风格与特点。武术最初作为军事训练的手段,与古代军事斗争紧密相连,其技击特性是显而易见的。随着时代的发展,冷兵器的消失,武术逐步成为一种民族形式的体育,不少技术在动作规格、动作幅度和动作节奏的要求上与技击的原形有所变化,然而就整个套路来讲,仍然是以踢、打、摔、拿、击、刺为主要内容。因此,在套路教学中必须抓住不同拳种、器械的技击特点,对动作进行分析,讲解攻防含意、劲力使用方法、节奏变化差异,强调动作的速度与力度,使学生明确动作的用法,加深对攻防动作的理解。通过对攻防意识的培养,演练时合理处理动、静、起、落、站、立、转、折、缓、快、轻、重的技术要求,掌握不同拳种的技击技巧,充分运用武术攻防格斗规律表现动作的攻防意识,突出各拳种不同的风格特征。

四、强调动作规格,突出动力和精神

动作规格是根据武术运动不同拳种的特点与风格对动作准确性提出的具体要求。拳种、风格、特点不同,动作规格要求也不一样,所以动作规格是体现拳种特点与风格的重要内容,是评价教学效果与运动成绩的重要因素。以单个动作为例,首先要强调该动作姿势(手型、步型、身型)的准确与工整;其次,应强调该动作方法(手法、步法、腿法。身法)的正确。强调动作的规格,是武术直观教学的基础,也是学生建立正确动力定型的根本保证。

在武术教学中,当学生已弄清动作的往返路线后,教师应进一步强调动作的准确性,要求动作符合规格、“势正招圆”。另外,武术套路运动不是动作的简单重复,它要求演练时用力顺达,力点准确,手、眼、身法、步以及各种

方法协调一致。通过准确有力的外在动作,把内在的意识表现出来。在传统的练功方法中,强调“拳打千遍,其理自见”“外练筋骨皮,内练一口气”,都是体会‘种形兼备”和“内外合一”的演练技巧。

五、重视基本功、基本动作的练习

武术的内容丰富多彩,在安排教学内容时,要针对学生的具体情况以及教学的任务,尽量做到系统化、多样化;根据运动技能形成的规律,循序渐进。教材的内容和教学步骤应当从简单到复杂,由易到难,同时根据武术技术的特点,教学中不断强化基本功、基本动作练习。

基本功、基本动作是武术技术的基本组成部分,是对身体各部位进行专门练习的重要内容,掌握正确的基本功、基本动作对于学习武术套路、攻防技术和提高运动技术水平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基本功、基本动作一般概括为手型、步型、手法、步法、腿功、肩功、臂功、腰功,以及平衡、跳跃、跌扑、滚翻等内容。经常进行基本功练习,可以增强各个关节、韧带的柔韧性和灵活性,提高肌肉的控制能力和必要的弹性,对于增动作质量、减少伤害事故发生和延长运动寿命有着十分重要的作用。基本动作是套路运动的基础,任何拳术、器械套路都离不开基本动作。因此,将基本功、基本动作练习贯穿于武术教学的始终,是武术课教学内容安排的特点之一。

套路教学的阶段:

根据人的认识现律——由易到难、由浅入深、循序渐进和武术套路技术动作的特点,武术技术教学可分为三个阶段。

第一阶段:主要进行基本功、基本动作。基本组合和基础套路的教学。基础套路教学一般以拳术为主,要求学生学会动作,明确规格,掌握练习方法,发展专项身体素质,提高身体适应套路教学训练的要求。

第二阶段:主要在巩固第一阶段教学成果的基础上,教学拳、刀、枪、剑、棍等中级套路及传统项目,要求掌握套路的动作规格和不同套路的技术特点与技术风格,并进一步加强身体认;练,以适应更高的技术要求。

第三阶段:进一步巩固与提高单练套路的演练技巧和难度动作质量,学习对练套路,根据学生的身体素质与技术特点,形成学生个人技术特长与风格。

武术套路教学步骤:(书上4个步骤)

武术套路是由数十个动作所组成,每个动作都包含着方向路线、架势结构、劲力方法、心志意向、节奏神韵等要素。教学中应根据运动技能形成的规律,通过一定的步骤使学生逐步掌握动作。套路教学一般可分为五个步骤。

第一步:主要任务是使学生掌握动作的方向路线。通过教师的正确示范和简介要领,使学生弄清动作的方向路线。对于动作姿势可作一般的要求,否则易引起学生的疲劳,分散学生对方向路线的注意力,从而降低了学习效率,影响了教学任务的完成。

第二步:主要任务是使学生完成动作的姿势达到准确与工整。在学生掌握了动作的方向路线之后,教师要按正常的速度进行正确的示范,并组织学生反复练习,不断纠正错误动作,严格要求,强调动作的细节和手型、步型。身型的准确与工整,克服紧张。僵硬、不协调等反应,使正确的动作逐步成型。

第三步:主要任务是使学生连贯完整地完成动作。教师要根据套路的节奏进行正确连贯的完整示范,使学生明确动作之间衔接的技巧与方法,并严格地组织练习,强调动作协调、完整统一、用力顺达。

第四步:主要任务是使学生掌握武术动作的特点与演练风格。主要是通过教师对动作的性质、劲力、风格、节奏的分析,进一步讲解精神、意气与形体动作的结合,在教师的指导下,使学生体会“形神兼备”“内外合一”的演练技巧,突出所学项目的特点与技术风格。

第五步:主要任务是通过训练继续巩固与提高。这一步要求教师认真组织学生进行训练,将前四个步骤掌握的动作技术进行巩固与提高,使学生在纠正错误动作的同时巩固正确的动力定型。

武术套路教学要求:(书上内容)

(-)重视基本功和基本动作教学

重视对基本功和基本动作的传授和练习,不仅能使学生身体各部位得到较全面的锻炼,还能较快地发展武术运动的专项身体素质,为掌握和提高套路技术水平打下良好基础。武术基本功和基本动作的内容较多,可以根据拳术套路的教材内容确定教学重点,围绕重点选择相应的基本功和基本动作,由易到难,步步深入。例如选择“腾空飞脚”为教学重点,则可选择前俯压腿、前踢腿、前拍脚、交替摆跳等基本功和基本动作作为一般练习,为飞脚 的学习创造有利条件。

(二)首先传授难度动作或复杂动作

难度动作是指对身体素质和基本功要求较高,必须通过一定努力才能完成的动作。复杂动作是指动作的路线、方向变化大,对身体协调性要求较高的动作。在套路教学中,一般将这类动作确定为重点,最好安排在每次课套路教学之前,在学生精力最充沛的时候传授。这样既能为套路教学铺平道路,节省教学时间,又能保证学生对难度或复杂动作的多次重复练习和前后动作连接的完整性。

(三)围绕重点动作分节施教

分节教学就是把一套动作划分成若干小节或将套路中某些顺势连贯的组合动作抽取出来进行教学。分节时要注意每一节中的教学重点不要太多,一般1~2个,要围绕重点动作安排准备活动和预备性练习。教一小节告一段落,让学生消化巩固后再进行下一节,做到有教有练,稳步前进。分节时要注意动作的连续性和内在联系,不宜断势。同时,要注意示范位置的变化不宜过多。

(四)突出器械的基本技法教学

器械运动的最大特点是通过持械手对器械的支配和身步的配合,发挥出器械的攻防效果和特长,形成其技法特色。因此,不同器械的套路教学,首先要突出传授器械的基本技法,使学生了解和掌握器械各部位的名称、规格以及持械的方法,学会与教材内容有关的基本用法。例如,初学者在练习剑术时,往往握把太死,不会使腕力,体现不出剑法。因此在学习剑术套路之前,先介绍几个主要剑法,如剪腕花、刺、点等,体会用力顺序和力点,初步掌握后再学习套路,以做到持械方法清晰,身械配合协调,可以更好的体现出该器械的运动特点。

武术套路教学的方法

教学方法是完成教学任务的手段与途径,科学地运用教学方法对于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完成教学任务和提高教学效果有着重要的意义。教学方法的运用要根据教学任务、教材特点、学生的实际、教学条件等具体情况来确定,应力求做到以任务为目标,以方法为途径,采用行之有效的教学手段来保证任务的完成。武术套路教学中常采用的教学方法有直观教学法、完整与分解教学法、语言法、预防与纠正错误法、练习法、比赛法等方法。

一、直观教学法

(一)动作示范

动作示范是直观教学法中最基本、最常用的一种方法。它是以准确的动作为范例,使学生通过直观了解动作的形象、结构、要领和方法。正确的示范,不仅可以使学生从感性认识来获得正确的动作全貌,而且可以提高学生学习的兴趣,激发学生学习的自觉性。为了使学生能比较全面地观察示范的动作,突出示范的目的,取得更好的效果,示范动作时应注意以下几个问题: 1.示范位置的选择

教师示范位置的选择应以全体学生便于全面观察为主要依据。一般有三角形顶点示范(教师站在学生横队的等边三角形顶点)、中心示范(教师站在学生队伍的中间)、斜前方示范(教师站在学生学习套路前进方向的庄或右前方)。

2.示范面的运用

正确地使用示范面可以让学生更好更快地学会动作,掌握要领。一般情况下,凡是身体侧向行进的动作,可做镜面示范;凡是身体正向行进的动作,可做侧面示范;不能做镜面与侧面示范的动作,可做斜面示范;比较复杂繁难的动作,可做多面示范。另外,还可以将动作进行分解或重点进行示范。3,领做示范

学习新动作要求教师采用领做示范。领做示范时,教师应注意示范的位置与示范的速度。

领做示范时教师应根据套路的运动方向来选择位置,一般位于学生的左、右前方或正前方,要使学生尽可能看到教师领做,以便进行模仿,掌握动作的运动路线、方法与姿势。当运动方向改变时,教师应更换位置。

领做的速度,通常在开始学习时要慢速进行,以利于学生进行模仿,随着对动作的逐渐熟练,逐步过渡到正常领做。

4.示范与讲解结合运用

动作示范是作用于视觉器官的直观教学方式,易于收到感知动作形象的效果。生动形象地讲解则是通过语言作

用于听觉器官的直观方式,可准确地揭示动作的内在联系。示范与讲解结合不仅可以使学生直观地模仿动作,而且可以通过语言刺激,让学生进一步明确动作要领,体脑并用,提高教学效果。一般情况下,对水平比较低的学生以示范为主,以讲解为辅;对水平较高的学生以讲解为主。学习新动作时,根据教材的难易程度、学生的实际水平等情况来采用示范与讲解结合。

(二)多媒体教学

利用现代化的科学技术进行武术套路教学对于提高教学质量有着十分重大的促进作用。近年来,多媒体教学广泛应用于体育运动中。多媒体教学是一种以交互方式将文本、图形、图像、音频、视频等多重媒体信息,经过计算机设备的获取、操作、编辑、存储等综合处理后,以单独或合成的形态表现出来的技术和方法。多媒体教学是现代教学训练的手段之一,它有助于学生建立正确的动作概念,能充分显示动作的结构、过程、关键、要领与细节,特别是对结构复杂、腾空技术、难度较大的动作,能提供生动、形象的直观方式,同时还可以加深学生对教材的理解和分析动作要领,领会单个动作至全套动作的演练风格。恰当地运用多媒体教学,可丰富教学内容,对于调节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提高教学效率,有着重要的现实意义。多媒体教学将以多种媒体的表现形式、有效的交互能力、灵活多变等特点在武术教学中得到广泛的应用。

二、完整与分解教学法

武术套路是由单个动作组成的,每个动作难易程度不一,所以武术教学常用完整与分解的教学方法。

(-)完整教学法

完整教学法可以使学生了解单个动作的全貌,形成完整的概念,因而它是主要的一种教学方法。它的缺点是遇到比较复杂或难度大的动作时,学生不易正确地掌握动作细节,难以达到教学要求,因此,在下列情况下可以运用完整教学法:

1.动作结构简单和难度不大的动作。2.对有一定专业基础的学生进行教学时。

(二)分解教学法

是将完整的单个动作合理地分解成两个或两个以上的部分进行教学的一种方法。其优点是便于学生掌握动作细节,更好更快地达到动作要求。在下列情况下可运用分解教学法: 1.结构和方向路线较复杂繁难的动作。2.攻防因素较多的动作。

3.富于顿挫、节奏感变化较强的动作。

注意:分解教学法不宜将动作分解得过碎,教学中应尽快地过渡到完整动作,以免影响动作的完整性。一般可以采用完整一分解一一再完整的原则,把分解教学与完整教学有机地结合起来,使学生通过分解教学掌握动作的细节,通过完整教学了解动作的全貌,通过分解与完整教学相结合使学生从学会单个动作到学会整个套路技术。

三、语言法

正确地运用语言进行讲解、启发和提示,能使学生明确任务,端正学习态度,启发学生积极思维,因此,对于正确理解动作、加速掌握技术要领、培养学生分析问题与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完成教学任务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讲解

讲解是语言法中最主要的一种形式。讲解要有明确的目的,要通俗易懂,简明扼要,富有启发性,并且注意讲解的时机与效果。1.讲解的内容

教学中一般需要讲解的内容有:

(1)讲解动作的规格与要求

动作的规格与要求,是武术科学化、规格化的关键,通过讲解使学生进一步明确动作的规格与要求,启发学生的思维,提高技术动作的质量,形成正确的动力定型。

(2)讲解动作的基本规律

讲解武术套路运动的基本规律不仅有助于学生加强记忆,更好地掌握技术,而且有助于加强学生的素质培养,在实践中不断创新,如武术动作技法的基本规律、呼吸与动作配合的基本规律、套路运动的节奏规律等。

(3)讲解动作易犯的错误

讲解动作易犯的错误与纠正方法,可以提示学生防止发生此类错误,即使在独自练中 出现了错误,也可以很快地意识到并采取一定的办法予以纠正。

(4)讲解动作的关键环节

动作的关键环节决定着能否尽快学会与正确掌握该动作。因此,必须认真分析动作,抓住关键进行讲解,使学生更好地掌握动作。

(5)讲解动作的攻防含义

攻防含义是武术的主要特征,是套路运动存在的主要依据,正确地讲解动作的攻防含义有助于学生准确地理解与掌握动作,使意识更清晰,动作更逼真。2.讲解的方法

教学中一般采用以下方法:

(1)形象化讲解

即将武术动作的形态比喻成自然界常见的某种现象。比喻必须形象、贴切,有利于学生发生联想。

(2)术语化讲解

术语是指武术的专门用语,具有简明扼要的特点。常用术语进行讲解不仅有利于规范化的要求,而且可以减少讲解时间,把书本知识与实践结合起来。

(3)口诀化讲解

口诀化讲解是指将武术的某个动作进行高度概括,总结成言简意明并有一定格律韵味的词句。口诀化讲解有利于调动学生的积极性,活跃课堂气氛,加强对动作的理解与掌握。”

(4)单字化讲解

单字化讲解是指对武术动作的某个环节或关键进行提炼、归纳、总结成一个字进行提示,或以若干个单字提示动作的若干个环节。它不仅可以节省时间,而且便于学生理解和掌握动作要领。

(二)口令的运用

口令是组织学生、指挥学生的重要手段。在武术教学中,长拳的口令一般是声音洪亮,短促有力;太极拳的口令则较柔和、缓慢。根据教学的需要可运用不同的口令。1.常用口令

这种口令是一个动作一个呼号,如《初级长拳第一路》每段八个动作,口令的呼号是:10,20,30,40„„(口令1为第一动、,l后面的O为休止号),即口令不要 拉长,节拍基本相等。

2.间有分解动作的口令

如在动作口令中间,第三个动作需要分成四个小节,这种口令的呼号就变成:10,20,到第三个动作时,应呼成,gu,ap,gu(圈内的呼号是分节动作口令)。3.提示性的口令

一种是先提示再喊口令:提示的内容一般是动作名称,如《初级长拳第一路》中“马步双劈拳一一一一10”“拗弓步冲拳一一一一20”,前面的动作名称是预令,后面的呼号是动今,预令应有拖音。另一种是先喊口令再提示:提示的内容一般是动作要求或容易出现的错误,如《初级长拳第一路》中弓步冲拳接弹腿冲拳动作“10一一一一(弓步)后腿蹬直”“2O---一(弹腿)力达脚尖”,前面的呼号是动令,后面为提示内容。4综合性口令

根据教学任务的需要,在指挥学生练习时,可综合运用各种口令。如果需要培养学生动作规格时,用常用口令;培养学生动作节奏感时,用快慢相间的节拍呼令;帮助学生熟练动作或提示动作方向、速度时,可运用提示性口令。还可以只提示,不呼口令,如走、快、停、转、跳等。

四、预防与纠正错误法

学生在学习和掌握动作的过程中会出现各种错误,教师应及时地发现错误并提出纠正错误的办法。一般应注意以下几点:

(一)由于学生接受能力和协调性差而出现错误时,教师应耐心地采用分解动作。慢速示范、多领做等方法进

行纠正。

(二)由于肌肉本体感觉差不能控制动作而出现错误时,教师可以强调规格与要求,用站桩式的练习、助力与阻力和定向直观法来帮助纠正。

(三)由于身体素质差而不能完成动作时,教师不能因急躁而挫伤学生的学习情绪,应采用相应的措施,如降低动作难度,使学生逐步地完成动作。

(四)由于心理原因而做不好动作时,教师应做好思想工作,并采用一定的保护与帮助,逐步加大难度,让学生克服畏难情绪,逐步克服动作中的错误。

(五)由于不理解动作性质和作用而出现错误时,教师可根据动作的性质,讲解动作的攻防含义来诱导与启发,帮助纠正。

纠正错误的动作时,教师要善于抓住共性错误,组织学生集体会诊,启发学生分析错误的因果关系,以点带面地解决普遍存在的问题。

五、练习法

在教学中,采用练习法可以迅速、正确地掌握动作。教师根据一定的教学任务,有针对性地选择练习法,通过学生亲身实践,逐步消除错误动作,巩固提高所学的知识与技能,形成正确的动力定型,对完成教学任务具有重要意义。武术教学常用的练习法有重复练习法、变换练习法和综合练习法。

(-)重复练习法

重复练习法是指在武术教学过程中,将单个动作、组合动作、分段动作、整套动作重复练习的方法。重复练习要有明确的目的,练习时要向学生提出具体而切合实际的要求,要根据学生的特点、教学的不同阶段以及动作的难易程度,科学地安排练习的次数、强度和间隔的时间,要注意及时预防和纠正错误动作。

(二)变换练习法

变换练习法是指在变换的条件下进行的练习方法。根据教学任务的需要,变换运动负荷、环境、场地、器材等,如放慢动作速度、降低运动负荷,或者采用相应的辅助练习等。变换练习应选择安排好变换的条件和运动负荷。在动作学习、改进和提高技术时,对变换的内容应作出明确的规定,使练习效果符合教学的要求。

《三)综合练习法

综合练习法是指综合运用某些练习法的特点而组成的练习方法。应根据教学任务的需要,注意使练习手段、练习量和强度、练习间隙及练习程序的安排,符合教学要求。综合练习没有固定的练习形式,它的作用是多方面的,对于掌握、巩固技术动作和提高身体素质,均有较好的作用。

练习法常用以下组织练习的形式来实施,一般采用个人练习、分组练习和集体练习。

个人练习

个人练习是培养学生独立进行演练能力的一种方法。它有利于因人施教和纠正个别错误,同时还能培养学生独立体会刚学过的教学内容的能力。在进行基本功、基本动作和套路练习时,也可以采用个人轮流练习法互相观摩,互相学习,取长补短。

分组练习

分组练习是将学生分成若干小组,教师提出具体要求,由教师或学生骨干组织练习的一种形式。它可以节省时间,保证练习数量与质量,提高运动负荷,使学生互相观摩学习,培养团结互助的精神。教师应统揽全局,抓住共性,督促各级完成练习任务。

集体统习

集体练习是在教师的统一组织下,指挥学生统一进行练习的一种形式。它要求教师注意观察学生练习中出现的错误,及时地进行示范与讲解。集体练习要求统一指挥,统一行动,有令则行,无令则止。集体练习有利于培养学生顽强的意志品质和集体主义精神。

在教学中,教师应根据教学任务提出的要求,采用不同的练习形式进行教学,使课堂形式多样,生动活泼。

六、比赛法

在教学的不同阶段,根据教学任务和要求,以及学生的实际情况,可以制定出教学比赛的标准与要求,采用个人比赛、分组集体比赛、分组推选代表比赛等形式。这种教学比赛,可由教师评分,或者学生评分与教师评分相结合来评定成绩。学生在这种具有“竞争”因素、心理紧张的情况下去完成动作,能最大限度地表现出机体的机能,有效地发展身体素质,提高套路的演练水平和比赛的适应能力。

教师教学中应具备的能力(教师的主导作用):

在武术套路的教学中,教师为教学的主体,学生是教学的客体。教学手段与方法的运用、运动负荷的安排和学生的组织等都是通过教师来实现的,因此,教师必须在教学课中发挥主导作用。1.组织学生的能力

学生是教学的对象,组织好学生是完成好教学任务的首要条件。组织学生练习一般采用三种形式,即集体练习、分组练习与个人练习。在一次完整的教学课中,根据教学内容与任务需要,应把这三种组织形式有机地结合起来。新授课的组织一般采用集体教学与个人练习相结合的方法,复习课的组织一般采用集体练习纠正动作错误与分组练习巩固提高相结合的方法。2.组织教学内容的能力

科学地组织教学内容是完成教学任务的关键之一。在一次教学课中,一般安排两个主要教材,其他的教学内容应为这两个主教材服务,这样不仅使教学内容丰富多彩,而且有利于主要教学任务的完成。在一次教学课中,武术基本功与基本动作的练习一般占课时的三分之一,新授内容占三分之一,复习内容的巩固提高占三分之一。而且基本功内容力求为主要教材服务,为提高教学质量和更好地掌握技术动作打下基础。3.区别对待的能力

在教学中,学生的年龄、性别、技术水平、身体素质、心理品质等方面会存在着差异,因此,区别对待的教学原则在武术教学中显得尤为重要。表现在一次课中主要有教学方法与手段的运用、技术指导纠错的方式方法、运动负荷的不同要求、武术拳种的不同风格特点等,都应该遵循循序渐进的教学原则,进行区别对待。4.贯彻套路教学基本特点的能力

套路教学的基本特点是在长期教学活动中形成的,对于指导教师组织教学和提高教学质量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因此,教师在教学活动中必须抓住这些基本特点,认真贯彻、分步实施。尤其是武术的攻防含义的教学,对于学生尽快地掌握动作要领,懂其法、明其理,提高武术技术技能具有积极的指导作用。5.调动学生练习积极性的能力

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是完成教学任务的重要条件。教师必须善于启发、诱导、鼓励这种热情,并采用各种有效的方法和灵活多变的组织形式,使之始终以饱满的学习热情投入到练习之中,力求避免课堂枯燥、沉闷的现象。在武术教学课中,教师要善于观察学生的学习情况,采用语言诱导、竞赛评比、表演示范、分析评议等手段来激励学生奋发向上的学习热情。6.课堂上的应变能力

在教学中,课堂的内外部环境都在不断地发生变化,这就要求教师必须具有应变能力,如外部环境的干扰、教学内容的适当调整、运动负荷的调控、各种伤害事故的及时处理等等。

制定武术教案

教案是教师根据学校教学工作计划及学期教学进度,并结合教学实际情况,对一堂课设计的教学方案。课前认真备课,写好教案,是对每一位教师的基本要求。

一、教案的撰写

武术套路教案的内容包括教学任务、教学内容、教学要求、教学组织形式、教学方法、教学步骤、练习时间与次数等方面,这些内容的表达概括起来大致有表格与文字两种形式,一般采用表格式较多。无论采用何种方式编写教案,都应力求简明扼要,做到任务明确,要求具体,教材符合实际,教学重点突出,课的组织严密,教学方法科学,运动负荷、练习密度适当,场地布置、安全措施落实。

(-)制定课的内容与任务

制定课的内容与任务是教学的首要环节,是选择组织教法和安排运动负荷的依据。课的内容与任务要贯穿在整个教学中。因此,在制定课的内容与任务时要注意以下几个方面: 1.要根据教学计划的要求,从实际出发

针对学生的实际情况,应该让大多数学生经过一定努力能够完成,对于部分基础好或较差的学生要注意区别对待,提出不同的要求。

2.课的内容、任务要明确具体

在制定教案时,课的内容、任务要明确、具体,有针对性,要抓住教学中的主要矛盾,突出教学的重点。由于每次课教学的时间是有限的,因此,课的任务不能过多,要求不能太高,要有的放矢。特别要注意内容的选择与教学方法的运用,力求让大多数学生通过努力达到教学要求。

(二)教案各部分的撰写

根据课的内容与任务,在教案中对各部分的练习形式、组织安排、教学手段、练习时间和次数、运动负荷预计、场地器械等,都要作出周密的安排。1.开始部分

在开始上课时,一般应由班长(或体育委员)整理队伍、报告人数、记录考勤、师生问好、行抱拳礼,然后宣布上课,并由教师宣布本课内容与任务,提出上课的要求。2.准备部分

课的准备部分主要任务是:组织学生集中注意力,并进行身体各部位练习,为进入基本部分做好思想与身体方面的准备。准备部分中常用活动内容可以只写动作名称、学生的组织形式,而新出现的教学内容或比较复杂的教材,则应写出教法、要领与要求。3.基本部分

基本部分是教学课的主要部分。教材内容的名称、要领,教学要求,教学方法与步骤,易犯错误反纠正办法,练习次数、时间,以及学生的组织形式,练习方法等都要求以文字与图示详细说明。在编写基本部分教案时,应注意把教学与练习有机地结合起来,把分解教学与完整教学结合起来,把重点。难点与保护帮助结合起来,把教师的主导作用与学生主体积极性的发挥结合起来,充分贯彻武术套路教学的原则与特点,使整个课堂既严肃认真,又生动活泼。

4.结束部分

发展竞技武术的理论依据论文 篇5

论文关键词:武术;竞技武术;本质;功能;形式

论文摘要:武术的本质是永恒的,其功能和形式是可变的,是随着武术的发展而不断丰富和完善的。武术的功能具有明显的阶段性,竞技武术具有一种适应时代发展和社会需要的新功能。它的产生是对武术众多功能的丰富和发展,这将有利于武术体系的完善和武术的国际化发展。

当今武术界讨论最多的话题就是武术如何发展的问题,也就是如何对待传统武术和竞技武术的问题。传统武术与现代竞技武术是什么样的关系,在体育现代化的过程中,人们对武术的发展应采取何种措施,可谓仁者见仁智者见智。但是有一点很显然,那就是在传统与现代、历史与现实之间,我们不能作简单而武断的取舍。武术的发展是一个连续过程,武术也有它的过去、现在和将来。割断传统和现代的关系,实际上就是把二者孤立起来,必然会导致二元对立的形而上学。因此,要客观、公正地认识中国武术,就必须深入了解武术的历史。掌握其本质特点和趋势,从中把握武术发展的脉络和规律,然后依据客观规律做出明智的选择。

1 竞技武术不会改变武术的本质

武术本质就是徒手或手执武器搏杀格斗的方法和技艺。这种本质,是从它诞生起就被确定了的。无论时间如何推移,无论有多少文明的、后起的渗透、依附、派生,武术的本质都是确立无疑、确定不移的。将武术的本质与功能混淆,可能会造成一些混乱,这也就是武术界对竞技武术和传统武术长期争论不休的原因。武术的功能很多是后起的,是随着历史发展和社会需求而产生的,而且呈逐渐增长之势。武术的原始功能只是为了攻防格斗,后来由于民族之间、民族内部的矛盾异常尖锐激烈,大规模的战争频频发生,武术便自然而然地与战争、军事紧密联系在一起,这就使武术新增了军事功能。随着历史的发展,商周时期祭祀与军事成为最重要的事,为了适应社会的需要,出现了“六艺”的教育形式,强调文武兼备,这就使武术又具有了教育功能。到春秋战国时期,武术的功能开始呈现出多样化的特点,最突出的表现就是武术具有了表演功能、娱乐功能、健身功能等。随着时代的发展、社会的变化,武术的新功能还会不断地出现,同时一些在历史上曾起过重要作用的功能也会被淘汰。例如武术与军事曾经是同源之水、同本之木,存在着极为密切的关系,可是现在军事的战争对高科技的要求摆在了首要的位置,军人武艺的高低不再被看作是决定胜负的关键因素,很明显,在现代社会中武术的军事功能已经不复存在。适应社会的需要,这就是武术发展的内在规律。这些需要不仅体现了武术的功能价值,而且还导向新的追求,推动了武术新功能的出现,武术文化正是伴随着社会生活的需要而发展的。由于生活本身不断更新及其与上层文化间永不停息的交互作用,故而不断产生着新的形态,并形成新的价值取向和类型体系。

世界正处在现代化进程中,伴随着这个进程也出现了现代竞技体育。竞技体育表达了人类社会的一种时代精神。在这样的社会背景下,武术的竞技功能应运而生,现代竞技武术便逐渐发展壮大起来。由此可见,武术的功能很多是后起的,是随着社会的发展和需求而不断变化的。但武术功能的增减并不意味着武术本质的`变化。虽然武术有表演功能,但武术并不是曲艺文化;虽然武术也能强身健体,也有无功内容,但武术绝不是气功养生文化;虽然武术也能自娱、娱他,但武术肯定不同于娱乐文化;虽然武术也能像今天这样部分抽出用于竞技,但武术整体而言绝对不是竞技运动。因为武术的本质是永恒的.所以武术只能是武术,武术文化形态依然为武术文化形态。

2 竞技武术是以武术的运动形式而展开的,它与武术的本质不发生直接关系

武术的形式是多种多样的,不管是按门派划分,按枪、刀、棍、剑、拳划分,还是按功法、套路、格斗划分,武术形式总是以武术的本质而展开、存在的。而武术的功能,并不直接以武术的本质而展开、存在,而是以武术的形式而展开、存在的。正是由于武术的种种形式,才决定了武术的种种功能。所谓武术的体育健身功能、体育教育功能、自卫格斗功能、娱乐(自娱)功能、表演(娱他)功能、运动竞技功能等等,其实都是直接由武术形式而展开,以武术形式而存在,都是对武术形式的利用和依附。武术套路运动和散手运动是武术的两种主要运动形式。套路运动中动速静定的节奏美,踢、打、摔、拿、击、刺等巧妙结合的方法美,内外合一、形神兼备的和谐美等无不引人人胜。搏斗对抗中双方激烈的争夺,精湛的攻防技巧,敢打敢拼的斗志,都可以给人一种美的享受和精神上的激励。正是套路和散手的这种运动形式,才使武术具有了现代竞技功能,使武术套路运动和散手运动可以作为一项竞技运动来发展。而武术的功能与武术本质的关系,则要间接得多。武术本质与武术形式、武术形式与武术功能的关系是不能脱节的,但武术本质与武术功能的关系却未必。例如剑与剑法是武术的形式,剑与剑法的创制必须反映服务于武术的本质,而老太太玩剑,用来锻炼身体,则是利用了武术的体育健身功能。所以老太太舞动的剑,完全可以略去攻防,和武术本质不发生任何关系,只是为了健身。同样道理,我们的现代竞技武术则是利用了武术的运动竞技功能,也完全可以适当略去攻防,增加竞技表演效果,也是和武术本质不发生任何关系的,更谈不上改变武术的本质了。武术本质、形式和功能三者之间的关系,见图1:

3 发展竞技武术只是我们现阶段的工作任务

武术具有丰富的内涵,是经过自然沉淀、过滤的营养全面的清纯甘泉,它是我们民族精神建构的梁柱。而竞技武术只不过是武术的一种功能,一种适应社会发展的新功能,发展竞技武术也只是现阶段武术工作的重点和努力目标。倘若有人仅仅把竞技武术看作武术的全部,认为发展竞技武术是对应了西方现代竞技体育的机制,而放弃了中国武术中最有特点也极有价值的文化内涵,丢掉了中国武术古已有之的许多功能、价值和观念,那么,他实在是不太理解中国武术。

当然,我们的最终目标并不是仅仅把竞技武术推向世界,而是要让世界接受整个武术运动,这就需要相当长的时间。我们现阶段向世界推广武术,也并不是想要世界现阶段就接受整个武术体系,因为不同社会文化背景、不同社会价值等对体育的影响是不同的。中国武术与西方现代竞技体育虽然存在着种种差异,但文化是能够融合的,作为中国文化子系统的武术文化与西方的体育文化当然也能够融合。然而,并不是现阶段说融合就可以融合的,它有待于两种文化相互认知的程度,有待于两种文化相互需要的契机。这就需要我们不懈地努力,争取让世界逐步了解武术,接受武术,最终使武术成为世界体坛中一颗璀璨的明珠。而我们武术工作者现阶段的目标和任务,就是要加强武术的竞技功能,努力把竞技武术推向世界。发展武术的最终目标和武术工作的现阶段目标,是武术工作中对立统一的两个方面,最终目标如果脱离了现阶段目标,就会犯空想主义的错误,而现阶段目标脱离了最终目标,就会迷失武术发展的方向。只有把两方面统一起来,才符合当代武术发展的客观规律。我们在看到最终目标和现阶段目标统一性的同时,还必须要有重点,这个重点就是:要以武术现阶段目标为工作重点,加强武术的竞技功能,努力推进竞技武术的改革与发展,要以奥运会为中心和出发点,首先实现竞技武术在世界体坛的腾飞。

4 竞技武术应大胆地向前走

体育国际化竞争日益剧烈,当今的世界是竞技体育一统天下的时代。竞技武术地位的提高,无疑是当前国家发展武术事业的一项正确决策。缺乏竞技武术在国际体育舞台的展示(特别是进入奥运会体育的大家庭),武术必然失去快速宣传和发展的有力条件。竞技武术的发展从表面上看可算是轰轰烈烈,发展模式似乎在我国武术发展中占有绝对的优势地位。但是,由于缺乏理论上的支持,竞技武术也出现了“高处不胜寒”的局面。这主要是由于来自各方面的批评和指责,这种批评和指责力量强大,来势凶猛,把竞技武术视为洪水猛兽,认为一发展竞技武术就会改变武术的本质。其实,武术有一个完整的武术文化体系,有着深厚的文化底蕴和丰富的内涵,不是说改变就改变得了的,更何况竞技武术也只不过是武术众多功能中的一种新功能,它的成长壮大是对武术功能的丰富和发展,这将更有利于武术体系的完善。

随着时代的发展和社会的进步,新功能不断产生,旧功能不断灭亡,这是武术发展变化的总趋势和总方向,是武术由简单到复杂、从低级到高级、由无序到有序的前进的、上升的过程。武术的军事功能早已退出历史舞台,随着法制的健全与完善,武术的防身自卫功能也正在逐步削弱,说不定到哪一天,武术的竞技运动功能也会出现同样的命运,也会被时代所淘汰。这就是武术发展的规律。“物竞天择,适者生存”,是进化论揭示的一条最重要的自然法则,事实上任何事物的发展都同样遵循这条法则,武术的发展也不例外。说竞技武术是武术的一种新功能,不仅是指它是新产生的功能,而且是指它符合武术发展的客观规律并且具有强大的生命力。我们武术同仁更应该在促进武术发展的实践中,全力支持竞技武术,爱护竞技武术,帮助它顺利成长。

5 结论

武术与散打理论试题(第一学期) 篇6

学院

姓名

学号

成绩

一、基础理论题(20)

1、学校体育的指导思想是什么?(4分)

2、《国家学生体质健康标准》第六条是什么?(8分)

3、谈谈你对体育课的认识。(8分)

二、专项理论题(80)1、2、3、4、5、武术有哪些重要组成部分,武术的概念是什么?(20)武术的特点与作用?(10)武术的起源是什么、形成武术的主要原因是什么?(20)简述剑术的基本技法和运动特点。(20)谈谈学习武术的心得体会?(10)注:严禁抄袭,发现雷同者,试卷作废

散打理论考试题目

学院

姓名

学号

成绩

一、基础理论题

1、学校体育的指导思想是什么?(4分)

2、《国家学生体质健康标准》第六条是什么?(8分)

3、谈谈你对体育课的认识。(8分)

二、专项理论题(80)1、2、3、4、5、散打的概念?(10)

简述散打“远踢,近打,贴身摔”的涵义?(20)简述散打格斗式动作要点?(10)散打鞭腿、正蹬腿的技术特点?(20)谈谈学习散打的心得体会?(20)

武术体育理论课论文 篇7

1 阴阳五行说在拳理阐释和技法原理方面的体现

宋朝周敦颐《太极图说》中解释到“无极生太极, 太极动而生阴, 动极而静, 静而生阴, 静极复动, 一动一静互为其根”。太极拳在太极哲理基础上, 形成了刚柔相济, 开合虚实, 处处有弧形, 动中有静, 静中有动的运动特点。由阴阳对立概念衍化出了进退、起伏、攻守、显藏等一系列对应概念。“阴阳一太极也”。王宗岳在《太极拳论》道:“动之则分, 静之则合。无过不急, 随曲就伸。人刚我柔谓之走, 我顺人背谓之粘。动急则急应, 动缓则缓随。”阴阳变化始终贯彻在太极拳运动中, 阴阳相济等太极哲理的渗入极大地丰富了太极拳的文化理论。《易·系辞上》:“两仪生四象, 四象生八卦, 八卦而化生万物。”八卦说是用于说明物质世界的产生过程和物质世界的无限发展和变化。八卦掌则在此基础上, 派生出“八卦转掌论阴阳, 五行六合内中藏”“八卦连环分五行, 相生相克变无穷”的拳理[1]。“身随步翻, 掌随身变, 步随掌转”[2], 不停的变换招式, 左旋右转, 是八卦掌独特的运动形式。”八卦掌圆转折变, 循环无端, 物极必反, 终而复始, 具有八卦哲学重复变化的循环论观点。董海川强调“走为百兵之祖”, 要求“走”中阴阳聚合, 形神兼备, 内外合一, 具有刚柔、虚实、显藏等相反传承的技术特色。“心意诚于中, 而万物形于外”, 形意拳“内三合, 外三合”习练原则是建立在阴阳学说基础上的。《两仪歌》云:“鹰熊竞志, 取法为拳。阴阳暗合, 形意之源。”以阴阳五行相生相克来概括攻防转换的规律。

2 阴阳五行说在练功理论方面的体现

阴阳五行对武术理论同样具有深刻的影响。武术讲究“内外合一”、“形神兼备”的演练原则。武术讲的形、神, 其内涵是多层次的。就人体而言, 形指形体, 亦指身体, 包括五官、躯干、四肢、筋骨皮等, 神指精神、意识、思维活动;就其技术而言, 形指手眼身法步等有形的动作特征, 神指心意胆等无形的心理品质和气质;就内与外而言, 形是外在的具体运动形式, 神指内在的心理、精神内容[3]。形是神的外化, 武术由内达外的习练;“以意领气, 以气催力”的发力原则等都是建立在阴阳五行基础上的, 武术练功理论与阴阳五行说密不可分。《太极图说》:“形既生矣, 神发知矣, 五行感动而善恶分, 万事出矣。”其注释中讲:人禀阴气而形成形体, 禀受阳气产生精神, 认为形与神密不可分, 精神意识具有重要作用。太极拳理论充分吸取来这一思想, 强调心、意、形的重要性, 形神统一。武禹襄在论述太极拳时强调:“以心行气, 务令沉着, 乃能收敛入骨。以气运身, 务令顺遂, 乃能便利从心, ”“神为主帅, 身为驱使。”用意识引导动作, 强调了精神意念的重要作用。

健身养生方面。武术传统练功十分讲究按不同季节、时间、方位、人体生理机能的变化等因素选择合适的练功方法, 以提高锻炼之效果, 达到养生健身的目的。流行于广东的“少林八卦五行功”, 根据不同的季节和人体内五脏的变化, 分别进行卧功、坐功、站功、走功的各套练习, 秋季主练脾胃功, 使之有助于肝功;冬季主练肺功, 使之有助于肾;春季主练肝, 使之有助于心;夏季主练心, 使之有助于脾胃。中医以五行属性概括人体各部分联系和人与自然的关系, 对自然环境提出“五味、五色、五气、五方、五时”对人体提出“五脏、五腑、五官、五体、五志”等概念, 均与金木水火上五行相配[4]。武术练功正是遵循五行相生相克的基本原理来合理设计和安排的, 深受阴阳五行学说的影响。五行拳以阴阳五行学说为指导思想, 依据“阴阳五行生克制化”的观点演练人体内外“五行”的[5]。结合人体生理功能和练功技法的特点分析技击与养生之间的关系:劈拳属金, 其形像斧, 在于人体则属肺, 故其劲顺则肺气和, 劲谬则肺气乖, 气乖则体弱病生, 拳亦必不通矣;崩拳属木, 其形似箭, 在于五脏则属肝, 故其拳顺则肝气舒, 拳谬则肝气伤, 因而此拳善能平气舒肝, 强筋壮脑;钻拳属火, 其形似闪, 在于人体则属肾, 故其气和则肾足, 气乖则肾虚, 其拳不顺则其劲不能长, 拙劲亦不能化;炮拳属火, 其性似炮, 在于五脏则属心, 故其拳顺则气和虚灵, 拳谬则气内气必努而失中, 失中则四体万骸无所措施, 试式亦无形矣”。五行拳法与人体生理理论的协调统一, 能达到“形意合一”“内外同化”, 调和脏腑气血, 在养生上能达到强身延年之效, 在技击上能达到克敌制胜之目的。

3 阴阳五行说在技击原理方面的体现

阴阳变化是武术攻防转换的理论基础。“出手为阳, 收手为阴”、“攻为阳, 收为阴”、“阴来阳破, 阳来阴破”等攻防技法, 在武术战术战略和技击原理上无不体现着阴阳矛盾运动。由阴阳衍化出来的技击原则如“先发制人”、“避实击虚”、“以快制慢”、“以柔克刚”等在武术技击中随处可见。

“避实击虚”、“因敌制胜”是讲根据敌情的变化随时调整战略部署, 做到灵活机动, 敏捷地躲过对方强劲锋芒之势, 扑捉战机, 抓到对方薄弱环节, 造就优势。虚也有虚假之意, 示形与敌, 以攻守姿态引诱对方, 掩盖自己的真实意图, 所谓“能以示之不能, 用而示之不用;近而示之远, 远而示之近”、“外乱而内正, 示饥而实饱…欲其东, 袭其西。”真真假假、虚虚实实, 则“阴阳虚实神变无穷”。八卦掌歌谣说, “未击西来先声东, 指上打下就得知, 卷帘倒流更神通”。这是一种击其必救、击其空挡, 指上打下、指下打上、预左忽右、欲右忽左, 利用阴阳矛盾关系转换迷惑对手而实击的方法。《八卦掌》歌诀中“闪开避脱身换形, 借彼力顺手推船”, 其步法的转圈走转灵活而避实击虚, 因而造成敌背我顺之势, 进而击之。太极拳讲求避实击虚, 引进落空, 后发制人。顺人之势, 借人之力, 实则是避实击虚的一种体现, 是阴阳对立关系的一种反应[6]。

“以快制慢”、“先发制人”, 指与人交手时争取主动权, 有效攻击对方。峨眉拳创造“不接手”法, 认为被动防守易被人控制, 以攻代守, 方能保持主动性。《内家拳》指出:“打拳宜手捷、眼快、紧逼先施”;少林拳谚讲:“手似流星眼似电, 身似游龙腿似箭”;形意拳讲究“起如风, 落如箭, 打倒还嫌慢”[7]。其他拳种如南拳、八极等, 在技击上都讲究快攻, 以迅雷不及掩耳, 出其不意, 以快制胜。“顺人之势, 借人之力”, “后发制人”则是以慢求快的另一种手段。以静制动, 寻求有力进攻时机, 克敌制胜。《庄子论剑篇》载:“夫为剑者, 示之以虚, 开之以利, 后之以发, 先之以至”道出了以静制动, 后发制人的技击战术。以快制慢, 先发制人与以静制动, 后发制人的技击原则完全相反, 但都是以阴阳学说为基本依据。“快”与“慢”, “先”与“后”正是阴阳矛盾对立面在武术技击中的体现。攻为阳, 守为阴, 攻能转化为阳, 阳能转化为阴, “攻不忘防, 防不忘攻”。阴阳相互转化的矛盾关系便寓于武术运动之中。

“以柔克刚”, 指与人交手时, 如对方的钢劲打来, 我则以柔化开对方的来力, 使之落空不得力。太极拳技击上欲要“以柔克刚”“四两拨千斤”, 则需引进落空, 舍己从人, 化开对方劲力, 以阴破阳[8]。太极大师杨澄浦强调技击要“柔中寓刚, 绵里藏针”。阴阳矛盾关系同样也表现为刚中寓柔, 刚柔相济。王宗岳《太极拳论》中道:“须知阴阳, 粘即使走, 走既是粘, 阳不离阴, 阴不离阳, 阴阳相济, 方为懂劲。”以柔克刚, 刚柔相济体现了阴阳矛盾关系的哲学思想。

4 结语

武术根植于具有数千年历史的华夏文明沃土之中, 蕴含着深刻的东方哲理。阴阳五行学说是中国古典哲学的重要组成个部分, 它与武术的结合极大地丰富来了武术拳法拳理、技法技理、练功理论、技击原理等方面的内涵, 是产生部分拳种的哲学渊源。在阴阳五行哲学思想的影响和化通下, 武术形成了自己独具特色的武术哲学, 通过分析阴阳五行在武术中的体现和融化, 加深人们对中国武术所蕴含的阴阳五行哲学文化的认识。

摘要:传统武术在长期的发展过程中, 深受阴阳五行学说的影响和润泽, 逐渐形成了独具特色的表现形式, 以其深奥的哲理、精湛的技法折射出博大的文化内涵。文章试图从拳法拳理、技法技理、练功理论、技击方法等方面阐述阴阳五行哲理对武术的影响, 以期进一步深入探究武术文化。

关键词:阴阳五行,武术理论,影响

参考文献

[1]张选慧.论阴阳五行对武术理论的影响[J].体育科学, 1985 (5) :89.

[2]明陈邦瞻编.宋史记事本末[M].北京:中华书局, 1977.

[3]周之华.武术[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 2005.

[4]徐才.武术学概论[M].北京:人民体育出版社, 1997.

[5]李慎泽.形意拳经谱与名家拳论[J].精武, 1997.

[6]董逢伟.武经七书技击战术与武术技击战术的探讨[J].搏击·武术科学, 2011 (4) .

[7]江百龙等.武术理论基础[M].北京:人民体育出版社, 2002.

高中体育武术教学现状与对策研究 篇8

关键词:高中体育;武术教学;现状对策

1.前言

丰富的文化内涵和健康的养生之道是武术非常有益处的地方,也是如今的中国正在重点开展的体育项目之一。如今的体育项目是高中发展的一个重点项目,其目的是为了弘扬传统文化以及更好的强身健体。下面,我们就简析一下高中体育武术教学的现状。

2.高中体育武术教学现状

2.1 丰富新颖的教学内容

如今的高中体育武术已经和以往的教学有着比较明显的区别,其中教学显现得更加新颖。如今武术不断的发展,很多的太极拳和木兰扇都已经融入了体育教学之中。不过体育教学在里面占据的比例并不是很大,需要学生和老师的积极配合,这样才能够更好的完成武术的基本教学。

2.2 对于武术运动没有深刻的认知

虽然如今新课改之后对于武术教学推行的呼声日渐增多,但是让人无法使得领导对于武术教学有非常清晰的认可和重视。很多的学校对于文学类非常重视,而对于身体武术类并不重视,那么体育课程就会逐渐的推向边缘。

传统的应试教育仍然是如今的高中所采用的主要教育方式,如今评价学校办学质量的重要标准也是高考升学率,对于升学率的片面重视是如今教育部门存在的一个比较明显的问题。这样子,学生和家长的关注点都放在了高考上,大量私立高中也就由此林立,具有非常明显的商业利益。看到如此发展,人们就会很难去进行去重视体育,也就逐渐的推向边缘化。

2.2 封闭局限的教学场地

其实武术和其他的体育课作为比较,对于场地和器材的要求并没有很高,不过也是需要一定的场地和器材的。但是如今很多的高中却并没有专门的场地和器材提供给学生使用,况且每个班级人数加多,这样武术活动很难开展,即便开展,效率也很难保证。

2.3 优秀武术教师的缺乏

武术不像其他体育课程,其动作相对复杂而且数量很多,对于动作与动作之间也需要比较强的连接性。教师的指导对于学生的练习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因为武术技能的获取是长时间积累的过程,一个武术教师的系统指导是非常重要的过程。而如今的武术老师并没有数量达到一定的程度,他们更多的也是田径和球类的教师,所以这样教学质量是非常难提升的。

2.4 学生对于武术少兴趣

其实电影电视是学生对于武术学习最初的兴趣来源,不过真正实践后却发现并没有这样的效果就会产生失落,他们也不会再去进行学习,更多的时候就是应付一下期末考试而已,而且武术的学习,他们觉得很大大程度上会耽误一定的时间,就更导致他们对于武术不能投入很多的精力。

3.对于高中体育武术教学现状的对策研究

3.1 加强对于武术的认知程度

学生对于武术教学的重视是非常重要的一个环节,所以最开始就应该从上层教育部门和学校领导开始,将他们的思想解放出来,并且加强对于他们宣传教育,当学生的学习兴趣能够培养起来,所谓的负面影响也就荡然无存了,这种不仅培养了德育认识也提高了武术的思想教育。

3.2 对于武术课程重点师资建设

首先,是要将武术课作为高中体育的重点课程,其次就是要将武术课程的师资建设着力加大。教育部门的领导是非诚重要的一个环节,这样武术教学培训才能够认真落实,专业的体育教师也就能够有所保证。除此之外,对于武术教师的扩招也是非常重要的一个环节,这样武术的专业人才才能够源源不断的引进。

在进行武术人才好而高中教师引进之后,非常重要的一个环节就是培养教师的教学方法,学校的教学目标和学生的学习状况应该有所结合,这样子方法上才能够得到更好的开展和培训,教师的理论水平和文化程度也就能够大大的提高,他们传授武术内容更好更先进,课堂的教学效率也就能够提高的更快。

3.3 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的完善

对于高中武术教育的重视程度,相关的教育部门有着非常重要的作用。他们需要不断的研究武术教材,并且组织部门专业人员进行整合编制。当然武术教师在这个过程中还是起到主导作用,因为他们对于武术的实用功能和学生对于动作的接受能力有着比较明显的了解,所在汇编的过程中,书本的内容也就能够更加的贴合学生的本来情况,武术课程的实用性也就更强。

3.4 对于武术运动的价值认识逐步增强

培养学生的意志和情操是高中开展武术教学的目的,这样他们的个性能够得到发展,自身修养也能够逐渐由所完善。当然,学生对于学习态度的端正是武术教学中一个基础的关键点,他们应该对于传统文化有着基本的了解。然后在学习的过程中,才能够更好的客服出现的问题,更好的在武术活动中学习做人的方式,更好的认识武术。

4.小结

对于高中体育无数教学现状的对策研究,主要是分为四个方面,分别是加强对于武术的认知程度、对于武术课程重点师资建设、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的完善和对于武术运动的价值认识逐步增强。武术教学的开展在学校活动中有着重要的作用,也推动中着传统文化的发展,所以一定要重视起来。

参考文献:

[1]唐大伟.南通市中学武术教学现状的调查与研究[D].郑州大学,2012.

[2]陈梅宝.上海育才中学武术教育改革的研究:以口述历史为方法[D].上海体育学院,2011.

[3]朱桂兰.当今中学武术教育传播要素研究[D].苏州大学,2008.

[4]孟秋菊.南京市高中体育选项课存在的问题与发展对策研究[D].南京师范大学,2008.

上一篇:水资源调查小论文下一篇:贵金属渠道营销方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