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小学语文课外阅读教学论文(共13篇)
阅读,无疑是一所学校的灵魂所依,文化之本。《语文课程标准》明确指出要培养学生“广泛阅读兴趣,扩大阅读面,增加阅读量,提倡少做题,多读书,好读书,读好书,读整本的书”。并明确规定:小学生的课外阅读总量不少于100万字,背诵优秀诗文160篇(段)。作为学校,营造良好的阅读环境,让学生在阅读的氛围中不断熏陶,耳濡目染,从而达到海量阅读而丰富自己的知识积累的过程,然而当下大部分农村小学虽然有?D书室,由于其中优秀图书少、加之又缺少教师进行有效的管理,几乎形同虚设,又由于农村经济等因素影响,家长认为孩子只要在学校学好课本上的知识就行,课外阅读基本没有这种想法,部分家长想让孩子阅读也缺乏对阅读的了解,教师除了教好课文外,他们也极少引导学生进行课外图书的阅读,个别教师本身也不重视课外阅读,农村留守儿童的出现更为阅读带来了诸多障碍,特别是缺乏监管而丧失读书习惯。
针对这些现状,笔者从2006年起就着力于农村小学生课外阅读教学的研究、探索、实践,具体做法如下:
一、培养阅读兴趣
阅读是一种终身教育的好方法。热爱阅读可以改变孩子的一切,使孩子受益终身。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有了兴趣,学习起来才会更有动力,在家庭教育缺失的情况下,教师要抓住学生好奇的特点,培养学生积极向上的学习心理。
(一)营造良好的阅读环境
环境对学生阅读这个主体有着重要的支持作用,学生在书香氛围中,自然地受到环境熏陶,“润物细无声”,让学生在这种氛围中产生阅读的欲望,从而自觉阅读大量的作品。
1.整体规划学校校园布置,将校园打造成育人的“书香”氛围。
我们知道,做任何事情,一个好的氛围还是很重要的。学校一进大门就可以看到“一个人的精神发展史,就是他的阅读史”“今天你阅读了吗”“阅读,让师生精神起来”等警句。通过环境的布置,创造校园的阅读氛围。甚至在一花一草一木旁都给它配上诗歌,整个学校的阅读氛围创造得很好。所以环境氛围的创造,让在我们这个推进阅读的过程中还是非常重要的。
2.打造随手可取到优秀图书的阅读环境
学校通过开放图书室、建立班级图书角、走廊藏书“凳”、宿舍藏书“箱”,每个学生都能在这里找到一部分自己最喜欢的书,这些书会伴随我们的一生。每个班级里的图书角,学校给精选配上好书,学校在经济困难的时候,就鼓励学生带两本好书,放在这个图书架上,虽然他们大多数是留守儿童,但买些书还是可以的,在老师的指导下,一个月一换,这样一方面让学生的图书架慢慢形成,学生一个月带两本书来充实这个架子,分享自己优秀的藏书,读后进行相互交流。
建设学校文化墙,介绍优秀作品,定期更换不同作品的阅读简介,定期向学生推荐阅读内容,做到既配合了语文等学科教学,也能让学生丰富自己的阅读视野,让学生在耳濡目染中知晓更多优秀作品。将优秀、丰富的儿童读物放到学生日常学习环境中。
(二)巧用活动为载体、激发学生热爱阅读
要推动学生课外阅读,学校得定期开展丰富多彩的读书活动,让学生在阅读后感受到收获的喜悦,激发学生对书籍的热爱。
1.一星期一节的阅读课
在当前语文课程教学中,阅读课是没有进入课堂的,笔者通过多方面努力,说服学校利用地方课程每周开一节阅读课,在这节课中,大多数情况下是师生默默阅读,不监督,不压迫,让学生感受到老师也爱阅读,从教师的行为中找到阅读的动力;同时也利用这节阅读课举办班级或学校的有关阅读相关的活动,比如通过图书跳蚤市场进行学生读物互换,通过主题阅读开展读书会……
2.一个学期一次读书演讲比赛和读书征文
学校在学期初教务工作计划中就拟定并作好安排,让学生将阅读所获得的知识实际运用到学习生活中,让他们看到自己阅读的成绩,吸收他人阅读的精彩所得,从而激发继续阅读的动力。
3.学校还利用节日、寒暑假期开展有声有色的古诗朗诵会、成语接龙、快速阅读比赛、故事复述比赛、知识竞赛等多种形式的读书活动,让学生体会到阅读的乐趣,体验到获得成功的喜悦。
(三)阅读评价
怎么样有效地评价读书的情况,这个也很重要。学校主要通过评选读书之星来激励学生个人,他会因为一颗星而激动。对班级主要通过评选书香班级,书香班级的牌子不固定放在某一班,而是一两周流转,每个年级只有一个,那么大家通过争这个书香班级来推动读书。学校还评选书香家庭,为了让家长了解并参与学生的阅读,我们开展了亲子阅读活动,让母亲或父亲和孩子一起来读,亲子共读,这对学生的成长是很重要的。亲子共读,不仅带动了家庭的学习,父母的学习,还带动孩子的学习,为培养学生良好的阅读兴趣打下坚实的基础。
二、对学生进行必要的阅读方法指导
“通过阅读而激发起来的思维,好比是整理得很好的土地,只要把知识的种子撒上去,就会发芽成长,取得收成。……学生对书籍的思考越多,他的内心中由于书籍而激发的喜爱感越强烈,他学习起来就越容易。”要真正让学生对阅读产生兴趣,并且能够自觉地、发自内心地阅读,还要解决学生的内部动力,那就是靠语文本身的魅力去打动和吸引学生,在有目的和对象的阅读中逐渐培养学生的阅读兴趣,学生也从大量的课外阅读中逐步品味到语文的形象美、意境美、思想美,感悟到了中华文化的博大精深。为此,我们应该教给学生阅读方法:
(一)精读法
精读是一种精心细致地、逐字逐句逐段地钻研和体味,并在充分理解的基础上从文章中提取信息的阅读方法。这是关键的步骤,必须认真阅读文章,圈点、批划、评注,弄清词句含义,逐段理解内容,理清线索,把握主题,针对自己提出的问题,作摘要,抄卡片,写笔记,列提纲,绘图表等,求得切实具体地解决问题。
1.教师提出阅读提纲,让学生带着问题进行阅读。
2.在指导利用好工具书的情况下,对作品进行深入的思考;教师要注意引导学生质疑问难,鼓励学生寻疑、质疑、释疑。
3.教师要指导学生掌握阅读的步骤和方法。
4.要指导和训练学生掌握阅读的基本技术,先教给学生圈点、批注、摘要、制作卡片、写读书笔记及札记的方法,然后加以训练:??读后感想,图书评价等。
(二)检视阅读法
这是出自《如何阅读一本书》中的方法,这是一种在学生不了解作品的情况下,必须学会的读书方法之一。这种方法不仅能让自己真正读到自己想读的好书,还能提高阅读的速度,将有限的时间有的放矢运用到自己的阅读学习之中。
1.了解书籍主题:先看书名页,特别注意副标题。如果有序就看序,或其他相关宗旨说明。
2.了解整体架构:研究目录页,对这本书基本架构做概括性了解。
3.了解关键词目:如书中有索引,翻阅,发现哪条词目很重要,快速翻阅和词目相关几页。
4.了解作者介绍。
5.了解重点章节。开始挑几个跟主题紧密相关的章节快速翻翻。
6.了解逻辑线索。把书打开东翻翻西翻翻,念个一两段,有时连续读几页,不要太多,留意后记。
三、阅读内容的指导
农村孩子受家庭教育的影响,对阅读书籍的选择是没有来自家庭的良好指导的,所以笔者在阅读内容上研究了诸多的推荐资料,对不同水平的学生作了不同的引导。
(一)不同学段学生推荐不同书籍
在教育改革发展的今天,许多机构已经为不同学段的学生开出了非常优秀的书单,教师一方面要参考这些书单,另一方面也要结合该生学习的自身特点,推荐适合这个学生的读物,否则,达不到想要的阅读效果。这就要求语文教师要充分了解学生当前的学习情况,才能推荐出真正适合这个孩子的好书。
(二)由课内学习延伸向课外阅读
叶圣陶说:“语文学习,三分课内,七分课外。”在学习教科书的同时,教师要弄清文本出处,是否修改过,这样根据学生学习能力的大小推荐他阅读原著的某一小部分还是整个原著作品。这样不仅扩展了学生课内的学习,也不断地开阔了他们学习的视野。
一、积极引导——让学生走上阅读之路
目前, 课外阅读时小学生来说正陷入一种困境, 一些家长普遍存在着“只求分数, 不重质量, 始终围绕试题转”的错误观念, 这样则使学生逐渐失去进行课外阅读的兴趣, 久而久之, 念头也没了。
如何扭转这种尴尬的局面呢?其作法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 转变思想观念, 让学生爱读书。教师要引导学生认清课外阅读的目的是为了弥补课堂教学不足, 扩大知识范围, 使之眼界开阔, 头脑充实, 思维灵活, 学到写作方法和优美准确的语言。为此教师要做到: (1) 要榜样激励。经常向学生介绍历史人物, 科学家及身边成才的关键是行万里路, 读万卷书, 以榜样的力量激发学生课外阅读的积极性。 (2) 要名言鞭策。在教室里张贴几条古今名言, 如高尔基的“热爱书吧——这是知识的源泉。”笛卡儿的“读一切好书, 就是和许多高尚的人谈话。”凯勒的“一切新书像一艘船, 带着我们从狭窄的地方, 驶向广阔无垠的生活海洋”……等等。既营造出浓浓的香味氛围, 又能使学生充分认识到课外阅读的重要性。在指导中要鼓励学生扩大阅读面, 多样的教材、体裁及风格才能构建起一个五彩缤纷的课外阅读世界。消除了学生的不利于课外阅读的不健康心理。总之, 教师要不失时机, 不放松每一个环节, 逐渐引导学生走上阅读之路, 为下一步课外阅读教学奠定良好基础。
二、热情帮助——给学生以阅读方法上的指导
在语文课外阅读中, 我们不难发现, 学生中存在着几种情况:一是学生不知道从哪种书读起, 该读什么书;二是乱读书, 见着书就读, 但学不到多少知识, 严重者甚至影响到思想情绪, 身体健康。三是读了许多名著, 眉毛胡子一把抓, 收不到一定效果。
综上所述, 其原因是学生未能学会选择, 没有一套适合于自己的科学阅读方法。现在书刊报纸浩如烟海, 在指导中要善这种状况:
1. 教给学生基本的阅读技巧。
(1) 培养学生选择阅读材料的能力。积极鼓励学生自主选择阅读材料, 小学生年龄小、知识少、阅历浅, 鉴别能力和免疫能力都较差。因此, 当学生兴趣被激发后, 我向学生推荐内容健康, 符合年龄和心理特点的书籍或篇章。 (2) 培养学生选择阅读方法的能力。在阅读方法中, 教师在分析教材的同时, 艺术上将阅读方法进行迁移, 多找些与课文类似的佳作, 从主题思想, 结构特点, 表达方式, 修辞方法, 语言风格诸方面来思考分析, 让学生从多角度思考后弄清楚进行阅读入手。
2. 锻炼持之以恒的阅读意志。
课外阅读实践关键在于坚持。要经常了解学生课外阅读的执行情况, 督促学生完成定量定性的阅读任务, 锻炼学生课外阅读意志。同时定期开展促读活动, 教师从这些方面来帮助指导, 使学生阅读有规习循, 有矩可蹈, 可步入课外阅读健康的轨道。
三、总结交流——高度指导阅读实践
在积极引导、热情帮助下, 课外阅读到了一定时期, 每个学生都可以初步具备了自己的阅读能力, 与此同时, 学生有可能产生这样那样的疑问, 阅读方法是否科学合理?有没有更好的适合自己的学习方法……想解决这些疑难, 教师可组织学生进行讨论、交流、听听别人选择什么书来读, 是否一样读的, 和自己的阅读比一下, 何处可取、何处可学, 并在头脑中形成一个感性认识。教师抓住这个契机, 把学生阅读的思路、方法搜集上来, 逐个推敲寻找共同点, 再结合外地的阅读教书中的经验方法, 上升到理论的高度。制订出适合本班实际一些阅读方法, 让学生根据自己的能力和需求来选择。
四、努力提高——让阅读教学迈上新台阶
【关键词】小学语文;课外阅读;教学
【中图分类号】G622 【文献标识码】A
一、培养学生的课外阅读兴趣的途径
首先,要选择合适的图书。要培养学生的阅读兴趣,很重要的一点就是要选择合适他们而他们亦感兴趣的图书。课外阅读益处多多,但开卷未必有益。别林斯基说得好:“阅读一本不适合自己阅读的书,比不读还要坏。我们必须学会这样一种本领,选择最有价值,最适合自己所需要的读物。”时下出版物众多,鱼目混珠,所以指导学生正确地选择课外读物非常重要。因此,要对拟推介予学生的图书加以甄别,既不能内容较深,语句枯燥,又不能简单肤浅,令学生读之无益。总体而言,应把握以下几方面原则:1.思想健康;2.充分考虑学生的各方面差异;3.有趣味性;4.注意阅读的广度。 其次,应在学校内采取多种方式提高学生的阅读热情。在美国,如何提高学生的阅读兴趣成为了政府工作的重要部分,其中一种方式是定期邀请著名职业体育明星到学校与学生一起阅读有益的书籍,较好地利用学生的崇拜心理去提高其阅读兴趣。一方面,我们可以借鉴美国的模式,另一方面,可通过在学校组织针对阅读的集体活动,如我们可开展一些读书心得交流会、朗诵比赛、讲故事、猜谜语、读书经验交流会等活动,让学生有施展才能的机会,也让学生通过彼此之间的比较与竞争提高阅读的兴趣;另外,也可以采取手抄报和手抄小杂志的方式,让学生大量阅读课外读物,然后再对所读知识进行选择、编辑、抄写、插图,并能提高其选择及加工信息的能力。
二、应适时给予学生合理的辅导
学生的课外阅读大多数是以个体的形式来进行的,因此,教师应允许学生个体差异的存在,开展课外阅读时要充分考虑学生的心理特点和需要,允许他们根据自己的兴趣爱好来选读物,自由阅读,自由写笔记。但是,如何令学生从这种个体的、自由的阅读提炼为有益的知识,进而提升语文能力,则需要老师合理的引导。在课外阅读指导中,教师不能只重视学生阅读能力的提高,而忽视学生良好品德的养成。教师既要考虑学生的自主性,又要加强对课外读物选择的指导。
如何有效地对小学生的阅读提供指导,就必须了解小学生的特性。小学生都是儿童,儿童的意志、毅力、水平与定型的成年人有区别,要克服小学生常见的好奇心和盲目冒进的心理,所以要讲究阅读的先后,阅读要有计划地进行。因此,笔者认为安排学生的课外阅读可从下面三个角度考虑:
三、由课内向课外延伸
如今,社会生活高度开放,社会经济快速发展,小学语文教学不能局限在课堂、课本里,而应该构建开发的教学模式,拓宽学习的内容、形式和渠道,令语文学习通过文字阅读的形式从课内延伸到课外。在平时的课外阅读教学安排时,我们可以结合一些特殊的课文,特殊的节日,特殊的事件,特殊纪念日等,有计划地开展系列活动,请学生通过各种途径获取相关资料,并根據资料,配合班级或者自己进行各种形式地处理与表达。帮助学生广开信息渠道,大量储存了各种信息单元,使学生初步具备集中与扩散相结合的信息处理能力。
四、根据学生的具体情况制定不同的阅读计划
首先,从体裁上,低年级安排儿歌等浅显的儿童读物,中年级安排易懂的寓言、童话、科学知识短文,高年级安排有代表性的中、长篇小说等文学作品及报纸杂志;其次从时间上,平时上课时间紧,安排篇幅小的文章、书报。寒暑假时间长安排篇幅较长读物;最后,要注意为学生制定个性化的阅读计划。由于每个学生的实际情况都不一样,因此,指导学生制定阅读计划,要结合学生的实际接受能力、以及其个性、兴趣、知识水平以及接受能力等,令其能阅读与学习相得益彰。
五、指导学生从课外读物中吸取营养
学会积累语文学习的基本途径是积累与训练。荀子论述“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不积细流,无以成江海”。因此,我们要创造一切条件,帮助学生多读书,读好书,激发其读书兴趣,积累尽可能多的典范性的语言材料,积淀尽可能多的语感经验,不断丰富学生的“心理词典”。一方面,要培养学生读书的积极态度,令其认真投入,和作者想在一起。只有在课外阅读中充分地调动自己的观察力、注意力、记忆力、想象力、创造力,才能有深刻的印象,才会变成自己的东西。另一方面, 要求学生学会做笔记。课外阅读就要“养成读书记笔记的习惯”。读到好文章,摘录好词佳句,记下心得体会,日积月累,潜移默化,这就是阅读的收获。
六、指导学生在课外阅读中培养创新精神
阅读能让学生积累,而积累的目的就是让学生运用,要学生灵活运用所学,必须知道学生在课外阅读中培养创新精神。老师在指导学生进行课外阅读时,可鼓励学生提出与书中不同的见解,或者解决书中或自己未能解决的问题。古人云“尽信书则不如无书”。一方面,要引导学生以谦虚的心态从书本中探求所需的知识,另一方面,要培养学生的批判精神,并不是照单全收,而是有所选择地扬弃。在阅读中,会对一贯的、公认的模式、结论提出异议的阅读能力其实就是学生的一种求异思维的体现。经常性地进行这种“过滤”阅读,对他们的创新精神的培养有一定的积极作用。我们允许孩子在品评、质疑时的这种超“文本”的现象。只有在这样的过程中,学生的看法才得到真切地表达,感悟得到真实地提高,思维得到真正地发散,才真正达到阅读的最终目的。
语文的学习是长期的,贯穿一生的,学之有道,则能事半功倍。合理地阅读,正确地阅读,能有效地促进学习,培养学生的优良品质,提高其探索精神以及创新精神。也就是说,阅读让语文学习插上了腾飞的翅膀。就让我们共同努力,带着学生在书海里畅游吧!
浅谈小学语文课外拓展阅读的有效性
文/周 明
摘 要:语文教学是开放的,是整体的,是综合的。小学阶段,现有教材不能满足学生的阅读需求,这就需要老师在教学过程中给予一定的补充拓展。因此,充实文本、拓展文本、超越文本已成为教师课堂教学的必然选择。文本的理解需要链接课内外的学习资源,因此,在阅读教学中展开拓展链接,不能不说是一项重要策略。就课堂上拓展链接的一些做法展开反思并与各位探讨。
关键词:拓展链接;巧妙链接;适度拓展
一、透视当前课堂教学中拓展链接之现状
1.天马行空的拓展
在课堂教学中,许多教师没有让学生通过认真读书去感受语言,理解内容,体会情感,一节课下来,书没有认真地读,字没有端正地写,话没有清楚地说,语言文字没有扎实地训练,词句没有落实地积累,完全游离于课本之外。
2.泛滥无度的拓展
课堂是由教师、学生、文本组成的,其决定性因素是人,是人与人互动交流获取新知,焕发生命激情的场所,是充满变化的,是充满人文性的。因此,教师在拓展课外资源时一定要根据具体的教学情境灵活安排、合理取舍。
流于形式的无效的拓展很多,写话训练,漫无边际的资源补充,画蛇添足的升华拓展,辅助手段的喧宾夺主等,这的的确确是当今课堂的一大误区,也是当今课堂的一大败笔。所以,拓展链接绝不能漫无边际,不能喧宾夺主,也不能随心所欲,更不能盲目追求。因此,要求教师尤其是年轻教师特别要经常反思课堂教学的点点滴滴,并从中吸收经验教训,提高教学活动的有效性。
二、精心打造巧妙链接,适度拓展课外阅读
(一)精心挖掘文本的“基点”,打造拓展链接之妙
小学一些课文虽然内容浅显但含义深刻,在备课时,教师就应挖掘文本所隐含的价值,蕴藏着的东西,即文本的“基点”,只有这样才能打造精彩的拓展链接。
如,有一次学校进行一课多磨活动,抽到的课文是《她是我的朋友》,在最后升华情感时,笔者是这样设计的:
1.听了阮恒这一句坚定的回答,周围的人议论纷纷,出示练习:
(1)医生(护士)竖起大拇指对阮恒说:
(2)周围的小伙伴由衷地对阮恒说:
(3)受伤的小姑娘睁开眼睛感激地对阮恒说:
(4)此时,我也想对阮恒说:
2.总结:为了朋友,连自己的生命都可以放弃,像阮恒这样的朋友值得一生珍藏!老师读了文章,深受感动,写下了随笔,愿意读读吗?(出示)
朋友的爱
有一种爱很小很小,挂着泪珠,但很凄美;
有一种爱很小很小,流着热血,但很美丽;
有一种爱很小很小,带着痛苦,但很神奇;
有一种爱很小很小,但可以为你付出一切;
――那就是朋友的爱。
课上完之后,学校很多老师问笔者为何要设计这两个环节,尤其是第2个环节。笔者认为这样的拓展,源于教师对文本隐含部分的全面解读,也源于对文本发自内心的感悟,这样进行拓展链接,不但浸润了学生的心灵,而且教会了学生手写我心的方法,使孩子们受到了情感的熏陶,是可行的,是适度的。
(二)精心推敲文本的“明显点”,打造拓展链接之妙
“显”就是明显,就是显眼,文本的“明显点”,可能是一个画龙点睛的关键词,也可能是一个概括全文的句子,还可能是一处生动传神的语言,作为教师应该具备挖掘“明显点”,推敲“明显点”的能力。
如,在上《科里亚的木匣》这篇文章时,我是这样处理的:
出示挖木匣的句子:
(1)自由读,聪明的你发现了什么?
(2)从这么多的“挖”字中你体会到了什么?(他当时的心情怎样)
(3)三个层面的引读:(略)
(4)此时此刻,你从这一连串的挖字,又感受到了什么?(执著、坚持不懈、永不放弃等)
(5)小结:中国的语言文字真是奥妙无穷,一个看似简单的“挖”字,却挖出了一个小男孩的执著,挖出了一个小男孩的坚持不懈,挖出了一个小男孩的永不放弃。
别看这只是教学简简单单的一个“挖”字,就是凭借这个文本中的“明显点”,使课堂充满活力。像这种对文本“明显点”的推敲,正是当今课堂所需要的,也正是教师们应该学习的。
(三)精心补充文本的“终结点”,打造拓展链接之妙
课堂毕竟有限,所学到的也毕竟是“小语文”,而课外所接触到的却是生活中的“大语文”.一堂课的结束应是学生新知识的开始。教师可以在一堂课结束之后,打开“拓展”的大门,让学生从课堂中走出去,从而进行上下五千年中华文化甚至世界文化之旅,从文本引向文本,以文本延续文本。
比如,《卡罗纳》是选自《爱的教育》中的一篇文章,全文紧紧围绕一个“爱”字展开。课文中没有具体的语言进行深入细致的描写妈妈的爱,老师的爱,同伴的爱,但是作为老师应该引导学生将文章读透,让孩子的心能跟卡罗纳一起,去感受妈妈的爱,老师的爱,同伴的爱,让这一份爱能更加具体,更加形象,然后,延伸阅读:学了文本之后,对于这个故事中,最令你感动的是什么?可以让学生写写读后感,谈谈读文之后的感受,想想平时在生活中遇到这样的事自己是怎样做的。同时,文章节选自《爱的教育》,这本书中记叙了几百个这样感人的故事,可以推荐学生课外去阅读这本书,然后再来写写读完整本书后的感受和收获。这样的阅读不但发展了学生的思维,培养了学生的创新能力,而且使学生加深理解和丰富了文本的内涵,做到了超越文本。
(四)感悟文本的“空白点”,打造拓展链接之妙
课堂是培养学生语文综合素养的主阵地,在教学过程中,学生往往会遇到疑难点、空白点,尤其是文本留给读者的意想不到的“空白点”,这些空白体现了文本的“含蓄美”,给学生留下了丰富的想象空间,也给学生留下了难能可贵的思维空间。教师应把握这一细节,让学生用想象去填充。因此,在教学中,教师必须充分挖掘文本教材,引领学生拓展链接课外资源,促进学生的心理与作品融合,与作者相通,达到三路相通,以便更好地理解课文。
例如,在教学《孔子拜师》时,我是这样做的:
▲曲阜和洛阳相距上千里,孔子风餐露宿,日夜兼程,几个月后,终于走到了洛阳。
(1)引导学生抓住“相距上千里”体会孔子为了学到更多的知识不辞辛苦;抓住“风餐露宿,日夜兼程”体会路途劳苦、艰辛;抓住“终于”体会不容易,抓住“走”体会拜师的诚恳与决心。
(2)想象练习:
孔子走着走着,身上带着的粮食吃完了,他就____.每当天蒙蒙亮,他已经____,中午,他仍然____,傍晚,太阳下山了,他还是____,夜深人静的时候,他依然_____.指名学生说。
(3)指导学生有感情地朗读句子。
这样的教学,教师正是抓住了“风餐露宿,日夜兼程”这一教学空白处,引导学生展开丰富的想象,去填补这一空白。从而理解孔子赶路的艰辛,更深刻地体会到孔子拜师求学的勤奋和恳切之心。
(五)升华文本的“情感点”,打造拓展链接之妙
小学课文中大多文本都有着丰富的人文内涵,对学生精神上,心理上的影响也比较深广,但学生对文本的`反应又往往是多元化的。对于这一类文本,教师常利用教材蕴含的思想感情,让学生联系实际说说、写写感受。
如,五册《掌声》中,我是这样做的:
师:联系生活,回忆自己最感动的一次掌声。在交流过程中,学生不知不觉地发现,也许自己不经意间给予别人的鼓励或夸奖,居然能令别人至今难忘;同时想到也许自己的嘲讽或冷眼,会给他人留下伤害或阴影。
师:英子对这次掌声刻骨铭心,这掌声所代表的是什么?是一种爱,这掌声里有你们的爱,爱,不仅仅是掌声,爱还是什么?学生自由说,之后,《爱的呼唤》的乐曲轻轻响起,老师出示《爱是什么》的小诗让学生朗诵。
正是因为有了这样的生活实践链接,让学生抒发感情,才有了学生口中如诗的语言,才有了学生真切的体会,才有了学生真情的抒发。
同一篇文章,为什么有些人可以上得回肠荡气,入木三分,让听众、让学生留下深刻的印象,这就在于教师能不能超越文本,捕捉到文本的拓展点,从而有意识地去点击他,成为拓展文本内容的核心所在。要想打造课堂中拓展与链接的精妙之处,就要做到妙在适度,妙在恰当,妙在有益,真正做到柳暗花明又一村。
最后引用著名的崔峦老师曾说过的经典之语作为本文的结尾:教科书是凭借,课外资源是活水,关键看你挖了怎样的沟渠,引来了哪里的活水,适度才是关键。合理的适度的拓展链接,它既不是画蛇添足的多此一举,也不是泛滥无度的枯枝败叶,而是锦上添花的秀美之作,更是画龙点睛的绝妙一笔!愿课堂中多一些变“添足”为“添花”的拓展链接,愿课堂更趋向和谐,更趋向高质!
参考文献:
[1]朱华东。反思语文教学中的“超链接”.教学与管理,(04)。
[2]强洪权。基于文本 超越文本:例谈语文课堂阅读有效拓展的实现。小学教学参考:语文,(12)。
[论文摘要]课外阅读的丰富性为学生的个体发展提供了极为广阔的空间,通过对学生课外阅读氛围的营造、兴趣的培养、方法的指导、习惯的培养等方面的深入研究,探索新形势、新标准下课外阅读有效引领方式,完善小学语文课外阅读有效引领策略,提高小学生课外阅读引导的实效性,培养小学生良好的课外阅读习惯,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
当今社会,由于科学技术空前提高,知识、信息以其前所未有的速度与规模膨胀着、裂变着,由此牵动了人类物质生活、文化与精神活动方面的改变。作为人类精神活动的重要方面,阅读活动以锐不可当之势融入人们生活的各个领域。在开放的语文教育体系中,课外阅读不是游离于语文教育过程之外的“点缀”是语文教育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鉴于此,扩大课外阅读量势在必行。
当前《新课程标准》提出,小学语文必须高度重视引导学生进行课外阅读。首次把“丰富语言的积累”写进了教学目的,并用具体条款要求“注意积累语言材料,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明确规定背诵优秀诗文不少于150篇(含课文);课外阅读总量不少于150万字。“积极创造条件,指导学生多读书,并采取多种形式交流读书心得。”教学要达到大纲这样的要求,不能仅靠课堂上的课文阅读指导,还要指导学生在课外大量阅读。
课外阅读对提高小学生语文水平和获取生活知识经验所起的作用越来越大。如何有效地指导学生进行课外阅读?本文作了一些探讨。
一、营造良好的读书环境和氛围
学校读书环境是一种语言,良好的读书环境的能够激发师生的读书欲望。把班级布置成一个小型图书室,开展了“自给自足”式的补充图书方式,进一步规范了图书角的建设,学生的课外书籍实现资源共享。充分利用教室的墙壁展出名人名言、经典诗文,乃至优秀学生的读书自创“小名言”。如:“知识是人类进步的阶梯。”、“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书山有路勤为径,学海无涯苦作舟。”每一面墙壁,都浸润着文化气息,飘溢着浓浓书香。我们学校早已把课外阅读列入课程表,每周三下午固定有一节课外阅读课,它已成为综合活动的主要课程。
二、培养阅读兴趣,让学生爱读书
兴趣是阅读最好的老师。只有让孩子读书的欲望增强,产生阅读的内部动力,才能开发心智,主动去了解、研究,渐渐培养学习的持久性,提高读书能力,抓住学生的心理特点,通过多种形式培养孩子的读书兴趣。
1、“以讲诱导法”
孩子不爱课外书,从根本上说是对课外书缺少了解。老师可以利用各种契机,用自身的语言描述给孩子建立一个有趣的课外书表象,让孩子产生对课外书的一种向往。每周三的阅读课,我们根据不同的年级学生特点,适当安排一定的时间,引读部分童话故事、成语故事、作文天地、精典名著,用生动的描述和精彩部分的嘎然而止,激发学生强烈的看书欲望,激发孩子阅读类似书籍的兴趣。
2、“以身示范法”
古语道:其身正,不令侧行;其身不正,虽令不从。每次读书时间,老师也和学生一起
用心
爱心
专心 读书、笔记;每次读书展示周,老师和学生一起撰写读后感、共编阅读小报。我们用自身阅读的状况、频率、习惯等潜移默化地感染学生,以师道的示范作用带动孩子,让孩子们在不知觉中爱上课外阅读。
3、“赏识激趣法”
“水不激不跃,人不激不奋”。为了学生能保持读书的热度,在阅读教学的开展中,老师要以赏识的眼光关注每一个孩子的阅读过程,发现其“闪光点”,不失时机为孩子某一做法进行激励、表扬、喝彩,激发孩子的内在动力。我们还开展“读书小明星”、“课外知识小博士”、“书香小姐”等荣誉的评比活动。我们通过多种途径激发阅读愿望,培养学生的阅读兴趣。[
三、传授读书方法,让学生会阅读
1、在阅读中积淀阅读方法
我们应当教会学生自主阅读的方法,让学生调动多种感官,发展多种思维,指导学生运用正确的读书方法,提高阅读能力。以下介绍三种:
选读法。这种方法的运用一般是根据学生在课内学习或写作上的某种需要,有选择地阅读有关书报的有关篇章或有关部分,以便学以致用。
精读法。所谓精读法,对于一本书中的重点篇章段落,集中精力,逐字逐句由表及里精思熟读的阅读方法。教师指导学生地进行课外阅读的精读,要求学生全身心投入,调动多种感官,作到口到、眼到、心到、手到,边读、边想、边批注逐渐养成认真读书的好习惯。
速读法。速读法就是对所读的书报,不发音、不辨读、不转移视线,而是快速地观其慨貌。这就要求学生在快速的浏览中,要集中注意力,作出快速的信息处理和消化。
摘录批注法。此阅读就是在阅读过程中根据自己的需要将有关的词、句、段乃至全篇原文摘抄下来,或对阅读的重点、难点部分划记号,作注释,写评语,做到读与思共,思与读随。
2、在活动中砺炼阅读品质
课外阅读的习惯不是一朝地夕就能养成的,如果不及时检查督促,容易自流。为了提高阅读质量,把该项活动引向深入,每学期应进行若干次定期和不定期的阅读检查、评比,展开各类读书活动,可以是“我是小小推荐家”、“我是小小评论家”、“我是小小创作家”、“我是小小编辑”……,还可以是读书经验交流会,与作家面对面等,这样一系列的活动开展能让学生充分感受到读书的乐趣,在活动中砺炼阅读品质,提升阅读品位,从而进入阅读的两良性循环。
3、在评价中培养阅读情感
阅读到一定的程度,学生也会在日记中有所表达。因此,鼓励学生在习作中运用积累的语言特别重要。对学生作文中的好词好句,教师在修改文章时,用红笔标出并加以好的评价,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慢慢体会到正确应用积累的语言的方法。同时,还要鼓励学生在课外语言实践中运用语言、评价同学的语言。在辩论会上,在小记者会上,在演讲会上,对学生在表达时应用的好词好句,都要予以充分的肯定。在班级制度中,组织学生运用多种形式交流所积累的语言,积极进行展评,从而给学生一个舞台,让积累腾飞。
四、培养良好的阅读习惯
“教是为了将来不用教”小学语文教学应立足于促进学生的发展,为他们的终身学习、生活和工作奠定基础。教师理所当然要强化学生自主阅读意识,培养他们良好的阅读习惯,具体做法如下:
教会学生做文摘卡片。让学生置备卡片盒,避免散乱,每张卡片应适当留有空白,以备
用心
爱心
专心 补充资料。教会学生不仅会做文摘卡片,而且还要求学生勤做文摘卡片,蜜蜂一样及时地不断地把精彩的片段、重要的材料和信息随时摘录下来,指导学生到知识的海洋中去寻宝。
创造口头交流信息机会,进一步加强指导怎样选择、积累有益信息,让他们在交流中获取更多信息。
“不动笔墨不读书”。鼓励学生多读书勤动笔,既可以在书上做眉批,划线打重点号,也可以边读边思考,阅读后用读后感的形式对文章的内容发表自己的体会、见解,督促他们做到勤动笔多看书,及时写自己的感受,促进理解消化,提高表达能力。
在学生认真写读书心得的基础上,定期利用语文课进行交流,评出优秀读者给予表扬,做到以读促说,提高学生的写作能力。学生在课外阅读中,开阔了视野,增长了知识,同时也领悟到阅读和写作的方法,学校或教师要适当地提供学生把阅读的感受和习作展示出来的场地。
总之,课外阅读不仅是学生开阔眼界、储备知识、训练能力的有益桥梁,而且更是大语文课堂所必不可确的一项重要内容。组织学生进行自主的、有序的、有效的课外阅读学习,让课外阅读为学生的人生打好底色,为终身学习奠定坚实的基础。
用心
爱心
广西靖西县第五小吕思静
【摘 要】:2011年版新课程标准对阅读教学提出了新的理念:“让学生有选择,有自由度,不断拓展阅读空间。阅读量的大小在相当程度上决定着语文素养的高低,要把阅读作为一种基本的生活方式来培育。”随着社会的发展,小学语文阅读教学的重要性更为突出。由于学生生活和学习环境的因素,小学语文课外阅读开展不力或未开展,如此禁锢课外阅读简直就是禁锢学生心灵。要改变目前阅读教学现状,全面提高阅读教学质量,让学生的人文精神得以升华,需要扩大阅读量,传授阅读方法,拟定阅读计划,培养阅读兴趣,养成良好习惯,发掘学习主动性与创造性,使课外阅读成为学生提高语文素养的有效途径。
【引言】:语文阅读教学,历来都被认为是语文教学中的重点、难点,同时又是师生最觉头疼的一点。阅读教学质量差,提高学生阅读能力的难度大,这是当前和今后很长时期里语文教师的困惑和需要认真思考的问题。笔者就目前小学语文课外阅读现状,调查总结如下:
【关键词】:课外阅读 困惑 建议
【正文】:
一、小学语文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小学语文课外阅读教学中,学生存在的问题:①缺乏课外阅读,大多为被动阅读;②阅读资料少,阅读面狭窄;③平时读得少,语感差,读不懂,害怕阅读;④课外阅读停留在了解情节和一般内容上,缺乏深层次理解、归纳;⑤阅读方法不当,缺乏阅读技巧;⑥缺乏语言表达能力,有话不会说,言不达意。⑦阅读得分低,享受不到阅读的喜悦,容易丧失阅读兴趣。
小学语文课外阅读教学中,教师的存在的问题:①没有恰当的阅读教学方法,课堂引导不够;②急功近利,片面追求升学率,大多数教师在阅读教学中与训练中针对考纲考点,考什么就讲什么,对课外阅读不要求或要求很少;③阅读教学缺乏计划性,毫无体系;④教师自身阅读量小,或者根本不读,起不到示范引领作用;⑤语文课本所列名著导读内容要么置之高阁,要么让学生仅仅识记文学常识部分,应付考试。
二、小学语文教学中如何加强课外阅读的指导
首先要培养阅读兴趣,养成良好习惯。
在我校的问卷调查中发现,不少语文成绩出色的学生,平时学习兴趣广泛,每天读书看报,持之以恒,即使在节假日期间也没间断。小学语文开展课外阅读活动,教师要注意“几个为主”:既考虑获得知识,又考虑激发兴趣,而以兴趣为主;既考虑知识全面性,又照顾学生自愿,而以自愿参加为主;既坚持标准,又注意鼓励,而以鼓励为主。这样,便能够推动课外阅读活动顺利开展,细水长流,真正发挥“第二课堂”的作用。教师通过长期的引导,使学生知道了“书籍是人类进步的阶梯”、“读书愈多,精神就愈健壮而勇敢”,逐渐明白了课外阅读可以增长知识、提高素质、陶冶情操,是课堂教学的有力配合。具体做法是:
1.保证时间和数量。每天课外阅读半小时,阅读量不少于3000字。
2.养成阅读时动笔的习惯。“不动笔墨不读书”,每天阅读必须写读书笔记,摘录文中名言警句或精彩片段。
3.以写促读。每周至少写一篇读书笔记或心得,每篇不少于400字。
4.学校每周安排一节阅读课,老师指导学生阅读,并组织学生进行阅读摘记和笔记的交流、互查,相互学习,相互促进。
其次是推荐读物,传授方法。语文教学只有把读、写、听、说的方法教给学生,才能使他们的语文能力逐步形成和发展。具体到阅读教学,笔者认为,教师对课文的处理绝不能仅仅停留在把课文讲懂、讲透上,而要善于从课文中抽象出具体的阅读方法,教给学生举一反三的本领。
我们要求学生课外阅读是要多读书、读好书、会读书。兴趣与需要是阅读的内驱力,而需要是兴趣的动因。推荐有益读物要同现实生活相结合,与学习的实际相联系,要注意到从以下几个方面去寻找阅读契机和阅读主题:探索人生的需求、信息填补、成就激励和社会需要等。教师要区分不同学段,分清不同对象,有的放矢地予以指导,结合课本名著导读推荐的一些如传记、寓言、小说、散文等可读性强的文学读物。至于阅读的方法,虽然有人提出“读书无定法”,但对于小学生,使他们掌握精读、略读、游览、速读、跳读等不同的阅读方法和通晓做读书笔记的方法(如“圈点批注”法、分门摘录法、提纲挈领法、写心得体会法等)是很有必要的。要让学生的阅读博览和精读相结合。名家精品,精彩篇章,重要文献,用咬文嚼字、深思广虑的精读法;一般欣赏性的作品,多数用“观其大意”的略读法和“一目十行”的快读法。精读是为了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略读是要达到博览群书的目的。当然,具体运用时要不拘一格、灵活运用为宜。
【结束语】:小学语文课外阅读是语文教学中最重要也是最复杂的环节之一,因此每一位语文教师任重而道远。作为语文教育工作者,我们必须不断地探索更多更好的课外阅读教学方法,不断地提高小学生的语文水平,使学生人文精神得以升华、纯洁的心灵得以放飞。
【参考文献】:1.《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11年版。
一、激发兴趣, 增强阅读的内驱力
爱因斯坦说过:“兴趣是最好的老师。”为了贯彻落实语文新课程标准中规定的小学生课外阅读总量, 我十分重视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和积极性, 增强阅读的内驱力, 使学生将课外阅读变成一种爱好和享受, 变“要我读”为“我要读”, 积极主动地遨游在书籍的海洋中。为此, 我在课外阅读的内容安排、组织形式等尽可能地满足于小学生的心理特点、年龄特征, 使学生视阅读为学生生活中的一种乐趣。现代社会随着电视和网络的普及, 绝大多数小学生都爱看电视, 我针对这一现状因势利导, 鼓励他们看有利于身心健康成长的动画故事、少儿教育类、科普类节目, 并利用早读、语文活动课让学生听故事录音, 还经常让学生上台讲故事, 谈电视中听到看到的有趣的事情。那生动的语言、曲折的情节、大千世界的各种奥秘配以声情并茂的诵读, 都对学生产生了强烈的感染力。我告诉学生, 这些故事和知识书里都有, 只要自己去看书, 书中的故事无穷无尽, 知识的海洋无边无际。学生便开始自觉地阅读一本本课外读物, 并产生了浓厚的兴趣。实践证明, 阅读方式的不同对于学生的阅读兴趣也会有不同程度的增强, 因而在组织学生的课外阅读时, 可以采取互读、分角色读等多种多样的形式, 来激发学生对于阅读的兴趣以及参与的积极性。
二、精心选择, 物色健康、适合的课外读物
一本好书是人生的良师益友, 一本庸俗低劣的书不仅会浪费时间, 危害学生幼小纯洁的心灵, 甚至会贻害终生。所以, 在课外阅读中我高度重视刊物和内容的选择。
(一) 因人而异, 兼顾学生喜好
学生的课外阅读大多数是以个体的形式来进行的, 由于性格和品位不同, 有的喜欢名家名著, 有的喜爱科普作品, 有的迷于军事知识, 还有的只对卡通书籍情有独钟。因此, 为保护学生的个体差异, 发展学生的个性, 我放低要求, 允许学生根据自己的爱好选择, 教师负责把关, 这种自由宽松的阅读氛围, 极大地调动了学生阅读的积极性。
(二) 精心选择, 有益学生身心健康
课外阅读益处很多, 但开卷未必都有益。我们必须学会从良莠不齐、形形色色的读物中选择最有价值、最适合学生所需要的读物。特别是有意识地引导学生多读一些优秀的儿童文学作品和经典名著或科普类读物, 让他们纯净幼小的心灵得到真、善、美的滋养, 使他们心灵日渐纯净, 感情日渐丰富, 兴趣爱好日渐广泛, 开发学生的智力, 完善学生的人格。
三、教会阅读方法, 提高课外阅读能力
清末张之洞曾经说:“读书不得要领, 劳而无功。”小学生年龄小, 课外阅读个体性强, 随意性大。因此, 教师不仅要“授之以鱼”, 更要“授之以渔”, 指导学生学会必要的阅读方法, 培养他们的阅读技能。我是从以下几方面着手指导的:
(一) 了解查阅方法, 掌握阅读钥匙
图书目录是打开知识宝库的钥匙, 从中可以懂得应该读些什么书和怎样查找资料。我经常利用课外活动时间把学生带到学校的图书馆参观, 请图书馆管理员作介绍和示范, 让学生了解查找目录的方法。我还要求学生把班级“图书角”中的书按类编排书号, 安排图书管理员, 以方便学生课余时借阅。
(二) 教给正确方法, 科学有序进行
由于时间关系和小学生能力水平所限, 我一般要求学生按“整体感知, 精读重点, 回忆内容”的步骤阅读。每读完一本书都进行回顾:书 (或文章) 主要讲的是什么?哪些地方感触最深?你受到那些教育?读后有哪些收获?让学生都在脑中一一“过电影”, 并写出读后感, 内容和字数不限。
(三) 注重积累, 及时提炼成果
对于低年级学生, 我一般只要求学生读完一篇文章后记下点滴收获, 做到一篇一得, 小到标点符号的用法、新认识的生字、优美的字词、语句, 大到对文章的看法、对做人的道理的领悟。随着年级的升高, 可以进一步让他们自由抒发, 写的内容不拘一格, 如学法领悟、思想收获、人物评价、释疑体会、写作鉴赏等等, 均可以写。这样日积月累, 学生的阅读能力日渐增强, 语文素质不断提高。
(四) 采用多种形式, 提高阅读能力
比如寻找合作伙伴, 多角色帮助阅读, 就是一种提高学生阅读能力的好办法。学生可以在阅读中, 自己寻找伙伴, 可以是同桌, 可以是邻居朋友, 可以是家长, 也可以是老师。根据内容、题材的不同, 可以充当各种角色来加深对内容的理解。又如不定期地开展丰富多彩的读书活动等, 以此来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
总而言之, 课外阅读可以使学生开阔视野、增长知识、提高语文素养, 是实施素质教育必不可缺的一项重要内容。而组织学生进行自主的、有序的、有效的课外阅读学习, 可以为学生指明人生的道路, 也为终身学习奠定坚实的基础。
摘要:课外阅读是语文实践活动的重要内容和形式, 加小学语文课外阅读必须激发学生兴趣, 帮助学生选择健康、合的课外读物指导学生学会阅读方法, 培养他们的阅读技能开展了丰富多彩的读书活动, 使学生逐渐养成良好的阅读惯。
关键词:小学语文;课外阅读;指导
吕叔湘先生曾指出:“同志们可以回忆自己的学习过程,得之于老师课堂上讲的占多少,得之于课外阅读的占多少。我想大概是三七开吧,也就是说,百分之七十得之于课外阅读。”目前,《语文课程标准》也明确规定:小学生的课外阅读总量五年制不少于100万字,六年制不少于150万字。要让学生有大量的积累,必须让其广泛地阅读,不能只满足于课内有限的时间和有限的阅读内容。教师在教学中必须加强对小学生语文课外阅读的指导,激发孩子的阅读兴趣,引导其养成良好的课外阅读的习惯,使课外阅读成为学生内在的需求,成为儿童生活中的一种人生体验,成为他们的一种新的自觉的生活方式。
一、当前小学生课外阅读的现状
目前,小学生阅读面普遍狭窄,对一些名家名篇知之甚少,仅限于教材中选进的篇目。究其原因,主要有以下几点:首先是学生无暇阅读。教师不仅独占课堂,而且还延伸于课外,学生常常连读书的时间都没有。其次,缺少阅读材料。不少农村小学虽有图书室,也只是样子,很少或根本不对学生开放。第三,来自家长及教师的劝阻。家长为了让孩子集中精力学好功课,将来考上理想学校,反对学生看“杂书”;教师也害怕学生读“闲书”影响成绩,担心受到不健康书刊的影响,所以对学生课外阅读划线定框,没收学生课外读物的现象时有发生。另外,学生自身的阅读兴趣也不高。很多学生每天愿花两小时看电视、上网,却不愿花30分钟看书。
二、重视对学生阅读兴趣的培养
常言道:“知之者不如好知者,好知者不如乐知者”。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只有让学生产生阅读的内部动力,才能使他们开发心智,主动去了解、研究,在了解和研究的过程中,渐渐培养学习的持久性,提高自学能力。特别是对于那些初学阅读的学生来说,教师应该成功地激发学生的阅读动机,使他们在头脑中将阅读与乐趣相联系。
那么如何激发学生课外阅读的兴趣呢?教师常用生动形象的语言向学生介绍要读的文章内容,以激发其阅读兴趣,也常利用故事中精彩、紧张、感人的情节创设悬念,让学生产生寻根究底的好奇心,以此激趣。
三、根据学生的年龄特点推荐阅读书籍
小学生由于受年龄和知识面的限制,还不能依据学习的需要选择读物,教师应指导学生明确阅读的要求,结合个人爱好和特长,选择合适的课外读物。可根据学生的认知水平和学生的阅读能力,介绍贴近学生生活,生动有趣的读物,帮助挑选浅显有趣的童话、故事、儿歌、散文甚至优秀小说等。让学生读自己喜欢的书,感受书海之浩瀚,体验读书的快乐,使他们在浓浓的读书氛围中受到熏陶,从而形成与书交朋友的强烈愿望。
据有关方面调查,因学生年龄、学段、性别、性格、心理特点等方面的差异,其阅读兴趣也随之不同。一般来讲:低年级学生喜欢鲜明的形象,活泼的内容,可推荐他们看童话、寓言、卡通等活泼有趣的读物;中年级的学生喜欢情节曲折、生动的故事,可推荐他们看历史故事、科幻小说等引人入胜的读物;高年级的学生喜欢文质兼美、富有情趣的内容,可推荐他们读科普读物或名篇佳作等精美典范的读物。
四、指导学生正确处理课内、课外阅读的关系
课堂是学习语文的主阵地,课堂阅读是课外阅读的基础,课外阅读是课堂阅读的扩展,要由课内带动课外,以课外丰富课内,把语文课的内容通过阅读发散迁移,做到“根在课内,梢在课外”。如学习了《再见了,亲人》后,让学生阅读魏巍的《谁是最可爱的人》等抗美援朝题材的作品,使学生进一步感受中国人民志愿军的优秀品质。结合记叙邱少云、黄继光等英雄人物的课文,引导学生阅读有关革命回忆录、故事和小说。学习《赤壁之战》后,推荐学生阅读历史故事。又如学了《黄山奇松》,学生为黄山的迎客松、陪客松、送客松而感到惊叹,此时,趁热打铁,告诉学生,黄山除了奇松,还有怪石、云海、温泉。于是,我对学生说,图书馆中有关于黄山四绝的书。后来,我了解到,学生课后都去借了书,并且读得有滋有味。这样,学生的知识得到了拓展。学了《二泉映月》,我就向学生介绍阿炳的悲惨遭遇,戛然而止,对他们说:“老师读到这里,感到很难过,不想再读下去了,以后的内容你们自己看吧。”这时,我从学生的脸上看到了失望,但也看到了他们想了解的欲望。课后,学生查了很多关于阿炳的故事,丰富了自己的知识。这样经过一段时间的引导,学生的课外阅读兴趣大大提高,读书的热情也高了。
五、注重指导学生形成良好的课外阅读习惯
在语文课外阅读指导中,要让学生学会选择。一方面要指导学生学会选择适合自己阅读的读物。目前,市场上各种小学生读物琳琅满目,但不一定都适合小学生阅读,教师需要指导学生选择那些积极思想的健康读物来阅读。在这一过程中,教师除了要向学生提供或推荐优秀的少儿读物外,还需要加强对学生家长的指导,使其配合教师,教会孩子选择读物。另一方面,还要教学生在有益的读物中学会选择有用的信息。尽管是一部好作品,但其中的内容、观点未必都适合学生,因此,教师应注意指导学生在课外阅读过程中有选择地吸收有益于自己的信息,以促进学生的健康发展。
叶圣陶先生曾说:“养成良好习惯必须实践。换句话说,那不仅是知识方面的事,心里知道怎样怎样,未必就养成好习惯,必须怎样怎样去做,才可以养成好习惯。”在小学生语文课外阅读指导中,要养成学生良好的语文课外阅读习惯,不可能一蹴而就,要重视抓好开端,由易到难,逐步养成。首先,要根据不同学段的学生的身心特点,向他们提出不同的阅读要求,做到有计划地循序渐进。其次,教师一旦提出某种要求,就必须坚定不移,不允许有违反,不允许学生有后退,尤其是在个别学生身上表现出不良倾向的时候,更须严格要求,毫不放松。再次,教师要坚持以正面引导为主,特别留心去发现学生中由于好的课外阅读行为而取得好的学习效果的典型,给予积极的正确的评价,让个别学生的成功成为良性的刺激,潜移默化地促进学生良好的语文课外阅读习惯的形成,进而提高小学生的语文素养。
参考文献
1.《全日制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实验稿).
2.《语文课程标准解读》(实验稿)湖北出版社.
3.《小学语文教师》.上海出版社2003年第二期.
4.张志伟.《农村学生课外阅读指导策略的实践与研究》.浙江教育科学,2001.6.
学校读书环境是一种语言,良好的读书环境的能够激发师生的读书欲望。把班级布置成一个小型图书室,开展了“自给自足”式的补充图书方式,进一步规范了图书角的建设,学生的课外书籍实现资源共享。充分利用教室的墙壁展出名人名言、经典诗文,乃至出色学生的读书自创“小名言”。如:“知识是人类进步的阶梯。”、“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书山有路勤为径,学海无涯苦作舟。”每一面墙壁,都浸润着文化气息,飘溢着浓浓书香。我们学校早已把课外阅读列入课程表,每周三下午固定有一节课外阅读课,它已成为综合活动的主要课程。
二、培养阅读兴趣,让学生爱读书
1、“以讲诱导法”。孩子不爱课外书,从根本上说是对课外书缺少了解。老师可以利用各种契机,用自身的语言描述给孩子建立一个有趣的课外书表象,让孩子产生对课外书的一种向往。每周三的阅读课,我们根据不同的年级学生特点,适当安排一定的时间,引读部分童话故事、成语故事、作文天地、精典名着,用生动的描述和精彩部分的嘎然而止,激发学生强烈的看书欲望,激发孩子阅读类似书籍的兴趣。
2、“以身示范法”。古语道:其身正,不令侧行:其身不正,虽令不从。每次读书时间,老师也和学生一起读书、笔记:每次读书展示周,老师和学生一起撰写读后感、共编阅读小报。我们用自身阅读的状况、频率、习惯等潜移默化地感染学生,以师道的示范作用带动孩子,让孩子们在不知觉中爱上课外阅读。
3、“赏识激趣法”。“水不激不跃,人不激不奋”。为了学生能保持读书的热度,在阅读教学的开展中,老师要以赏识的眼光关注每一个孩子的阅读过程,发现其“闪光点”,不失时机为孩子某一做法进行激励、表扬、喝彩,激发孩子的内在动力。我们还开展“读书小明星”、“课外知识小博士”、“书香小姐”等荣誉的评比活动。我们通过多种途径激发阅读愿基培养学生的阅读兴趣。
三、传授读书方法,让学生会阅读
1、在阅读中积淀阅读方法。我们应当教会学生自主阅读的方法,让学生调动多种感官,发展多种思维,指导学生运用正确的读书方法,提高阅读能力。
2、在活动中砺炼阅读品质。课外阅读的习惯不是一朝地夕就能养成的,如果不及时检查督促,容易自流。为了提高阅读质量,把该项活动引向深入,每学期应进行若干次定期和不定期的阅读检查、评比,展开各类读书活动,可以是“我是小小推荐家”、“我是小小评论家”、“我是小小创作家”、 “我是小小编辑”……,还可以是读书经验交流会,与作家面对面等,这样一系列的活动开展能让学生充分感受到读书的乐趣,在活动中砺炼阅读品质,提升阅读品位,从而进入阅读的两良性循环。
3、在评价中培养阅读情感。阅读到一定的程度,学生也会在日记中有所表达。因此,鼓励学生在习作中运用积累的语言特别重要。对学生作文中的好词好句,教师在修改文章时,用红笔标出并加以好的评价,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慢慢体会到正确应用积累的语言的方法。同时,还要鼓励学生在课外语言实践中运用语言、评价同学的语言。在辩论会上,在小记者会上,在演讲会上,对学生在表达时应用的好词好句,都要予以充分的肯定。在班级制度中,组织学生运用多种形式交流所积累的语言,积极进行展评,从而给学生一个舞台,让积累腾飞。
四、培养良好的阅读习惯
“教是为了将来不用教”小学语文教学应立足于促进学生的发展,为他们的终身学习、生活和工作奠定基础。教师理所当然要强化学生自主阅读意识,培养他们良好的阅读习惯,具体做法如下:
教会学生做文摘卡片。让学生置备卡片盒,避免散乱,每张卡片应适当留有空白,以备补充资料。教会学生不仅会做文摘卡片,而且还要求学生勤做文摘卡片,蜜蜂一样及时地不断地把精彩的片段、重要的材料和信息随时摘录下来,指导学生到知识的海洋中去寻宝。
创造口头交流信息机会,进一步加强指导怎样选择、积累有益信息,让他们在交流中获取更多信息。
“不动笔墨不读书”。鼓励学生多读书勤动笔,既可以在书上做眉批,划线打重点号,也可以边读边思考,阅读后用读后感的形式对文章的内容发表自己的体会、见解,督促他们做到勤动笔多看书,及时写自己的感受,促进理解消化,提高表达能力。
首先,这本书分为七个章节,每个章节都会令读者沉迷于这篇短文内。第一个章节主要讲了冰心的生动作文,第二个章节讲了一些文学作品,第三个章节就讲的是以前的著名战争……后来的故事你就要自己去看啦,然而我也不多说了。
在这些章节里,我最喜欢的就是第三个章节,那就是战争与和平,其中我最喜欢的就是《特洛亚战争之木马计》因为希腊人利用他们的聪明才智攻破了城池,之所以让我敬佩。
关键词小学语文课外阅读指导
笔者曾对所教班级59名学生的课外阅读情况进行了仔细调查,发现存在以下几个方面的问题:①对课外阅读完全没有兴趣,被动读书甚至不读。②对阅读材料不会选择。③没有正确掌握阅读方法,占用了大量课外时间但阅读效果不佳。④课外阅读的整体氛围不够浓烈,很多学生不能做到持之以恒。
学生课外阅读的现状告诉我们:加强课外阅读指导,已经非常迫切。那么,如何指导学生更好的进行课外阅读呢?笔者认为,可以从以下五个方面入手。
一、循循善诱,激发学生阅读兴趣
兴趣是鼓舞和推动学生课外阅读的巨大动力。小学生年龄小,头脑简单,贪玩好动,不可能短时间内就对课外阅读产生浓厚兴趣。作为指导教师,我们必须循循善诱、逐步培养,不断激发学生课外阅读的兴趣。
1.根据学生喜好激发兴趣。比如说女生喜欢读童话、民间故事,而男生喜欢读科幻小说、历史故事等。年龄小的孩子喜欢插图多的,高年级的孩子则喜欢读历史传记、小说等。教师可根据学生的年龄和认知特点,来激发学生阅读兴趣。
2.借讲故事激发阅读兴趣。教师可以介绍书中的精彩片段,吸引学生注意,调动学生“欲知详情,请看原文”的欲望,从而达到激发学生阅读兴趣的目的。
二、加强教育,引导学生选择书籍
对于处在发育成长期的小学生来说,选择合适的书籍阅读十分重要。好书以紧张、惊险、曲折的情节吸引人,以科学的知识丰富人,以健康的思想教育人,以感人的事迹鼓舞人,以高尚的情操陶冶人。教育学生读好书,才能使学生从课外阅读中受到美的感染和陶冶,树立正确的审美观。教师要把表现真善美的好书推荐给学生。
1.阅读散文。散文是用凝练、生动、优美的文学语言构成的叙事、写人、状物、写景的短小精悍的文章。阅读散文可以陶冶小学生的情操,提高小学生的审美水平,丰富小学生的人生阅历,有益大家的写作能力。
2.阅读古典诗词。古典诗词为我国文化遗产之一,浓缩了我们母语的精华。阅读古典诗词可以陶冶情操,了解中国优秀文人的思维方式,提高表达能力。
3.阅读童话寓言。童话故事的情节神奇曲折、生动浅显,对自然物做拟人化的描写,常常通过想象、幻想和夸张来塑造形象,反映生活,具有很强的趣味性。寓言虽然短,但也包含着道理。读童话寓言,一定要明白故事中的道理,这一点是最重要的。
4.阅读经典名著。名著之所以称为名著,是因为每一个民族、每一个时代精神的精华都凝聚其中,人类最美好的创造都汇集其中。当然,名著也包括前面提及的优秀散文、古典诗词、童话寓言。阅读名著不但能提高文学水平,也能提高学生的思想境界。
三、善于指导,培养学生阅读方法
课外书籍很多,有的篇幅比较长,小学生的阅读速度和阅读时间有限。因此,教师必须在阅读方法上给学生更多的指导,帮助他们在有限的时间内积累更多的课外知识。
1.选读法。指导学生根据自己在课内学习或写作上的某种需要,有选择地阅读有关文章或有关部分,以便学以致用。
2.浏览法。对所读的文章不是字斟句酌地读下去,而是快速地阅读,了解大概。用这种阅读方法,对于爱读书,又没有时间去充分阅读的同学是一种可取的阅读方法。
3.精读法。对于老师结合教材推荐的有关文章,或非常精彩的片段,可以使用此法。让学生在课外反复阅读,着重了解作品的意境美、人物美和言辞美。
4.摘读法。“不动笔墨不读书”是我国从古代就一直提倡的读书方法,这种方法可以提高读书的效率,及时记录阅读中出现的问题。学生可人人备一本摘抄本,摘抄文章有关内容或重要词句的方法去读,既有利于同学们储存资料,积累写作素材,又有利于扩大同学们的知识面。当指导学生作文时,可从中选用资料,以丰富自己的写作内容,是一种很好的阅读方法。
5.笔记法。写读后感,主要是写自己读完一本书或一篇文章的感悟,要写出书或文章的题目和作者,要概括出文章的主要内容和中心思想,最主要的是要联系自己的实际把自己读书后的所想所得写进去。
四、开展活动,营造浓厚阅读氛围
为了使学生的课外阅读兴趣持续保持下去,营造浓厚的课外阅读氛围,教师可围绕课外阅读开展一些学生喜爱的活动。
1.佳作欣赏会,读书故事会,人物评论会,读书心得交流会等。学生最爱听故事、讲故事,把自己从课外读物中学来的故事,生动地讲出来,对提高他们的阅读能力有很大作用。
2.速读比赛,朗诵比赛、知识竞赛、辩论赛。既检验学生们的课外阅读效果,又促使他们在“读”中增进知识,提高能力。
3.读书笔记展评,编写课外阅读小报。学生在活动过程中互相交流,取长补短,对课外阅读的兴趣又进一步得到强化。
五、持之以恒,养成良好阅读习惯
一、提高学生阅读的内驱力
为了贯彻与落实《小学语文课程标准》中规定的小学生课外阅读量, 就要重视提高学生阅读的内驱力, 使学生将课外阅读变成一种爱好和享受, 从而积极主动地遨游在书籍的海洋中。为此, 在课外阅读的内容安排、组织形式等方面尽可能地满足小学生的心理特点、年龄特征, 使学生视阅读为学习生活中的一种乐趣。随着电视和网络的普及, 绝大多数小学生都爱看电视, 针对这一现状要因势利导, 鼓励他们看有利于身心健康成长的少儿教育类、科普类节目, 并利用语文活动课让学生听故事, 让学生上台讲故事, 谈电视中听到看到的有趣的事情。那些生动的语言、曲折的情节、大千世界的各种奥秘配以有感情的诵读, 对学生产生了强烈的感染力。让学生了解到这些故事和知识书里都有, 只要去阅读, 书中的故事还有很多很多, 知识的海洋是无边无际的。于是, 他们自觉地阅读课外读物, 并逐渐产生阅读的内驱力。实践证明, 阅读方式的不同, 对于学生的阅读兴趣也会有不同程度的增强, 因而在组织学生的课外阅读时, 可以采取互读、分角色读等多种多样的形式, 来激发学生对于阅读的兴趣以及参与的积极性。
二、要与学生的心灵世界息息相通
小学生天生爱幻想, 所以课外读物要带有幻想的色彩。而童话故事最具幻想性, 虽然故事里面的人物和情节都是虚构的, 发生的事件也不是生活中实在的, 但这样的幻想中却寄托了孩子们的希望, 能折射出孩子内心的精神追求, 所以, 它对于孩子来说还是具有很大的吸引力。科幻小说不仅具有幻想性, 同时也带有一定的科学性, 是人们对美好生活的愿望与向往, 与童话相比更具有现实的意义。人们总想战胜死亡、希望生存, 于是古往今来的童话中便出现了长生不老的仙人与不灭的生灵, 而科幻小说里就会出现神奇的疗伤圣药。这一切也都是孩子们理想的事物, 因此, 他们喜欢读科幻读物。好奇是孩子们的天性, 他们对未知的世界充满了神奇, 总有很多“为什么”。他们也喜欢读一些探险方面的读物, 就是受到好奇心的驱动, 因此, 像《太空历险记》、《格林童话》、《鲁滨逊漂流记》等作品都值得向他们推荐。
三、适当地推荐一些课外读物
选择课外读物的时候, 低年级学生要以拼音读物为主, 中高年级学生以纯文字读物为主。选择读物要以内容健康且符合儿童身心特点的书籍。选择的类型要多样, 古诗、儿歌、童话、寓言、科普知识等都应广泛涉及。可根据学生的阅读能力和年龄的特点, 向学生推荐各种有益的课外读物。如对文章的简要介绍, 或朗读精彩的课文片段, 或在讲故事时讲到精彩处戛然停止, 以此来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还可根据学生的兴趣与爱好, 进行分类指导。如有的学生爱读科普知识, 就推荐读《十万个为什么》;有的爱读经典名著, 就推荐他读名家短篇佳作。学生间也可通过互相交换阅读。推荐图书也要选择合适的时机, 如由课内向课外延伸, 指导学生阅读课本中节选的原文或作者的其他作品, 也可选择与课文的体裁或写法相似的读物。如学了《丑小鸭》就指导学生读《安徒生童话》;学了《惊弓之鸟》, 就推荐读《中国古代寓言故事》;学了苏轼的诗歌, 就让学生了解苏轼的其他作品;看了《三国演义》、《西游记》等电视剧, 就推荐阅读同名小说。这不仅可以提高学生的阅读兴趣, 还有利于学生加深理解所学的课文。
四、重视对学生的阅读评价
对学生的课外阅读的篇目要经常统计, 对他们的阅读笔记也要经常检查, 以促进学生良好阅读习惯的形成。对典型的文章要及时组织学生讨论交流, 以扩大课外阅读的影响。我们不妨每天给学生布置一定的阅读任务, 规定学生的阅读时间, 让学生在家长的督促下顺利完成课外阅读任务。课外阅读要及时给予评价。鲁迅先生曾经说过:文章究竟怎样做, 我也说不出来, 因为我的文章是多看与多练习后才做的, 此外并无好的方法。是啊, 阅读是对思维的磨练, 是促进智力发展的重要途径。课外读物中有千千万万的接触点与课堂教学相通, 各种语文活动是语文课堂教学的延伸和扩展。在教学中, 我们要经常组织学生参加读书报告会、演讲比赛、辩论会、赛诗会、优秀作文展、手抄报展览等;经常组织学生参加编演课本剧等活动, 用内容丰富、形式多样的语文实践活动来提高学生的思维, 提高学生的动手能力, 使学生的语文素质得到提高。而科学的评价机制在活动中会激发学生的成功欲望, 因而学生会认真地阅读、积极地思考, 并乐于倾吐, 这样就会进入良性循环的道路, 同时也在课外阅读中获得成就感。阅读让孩子打开一扇扇文学之门, 在与文本的对话中, 使其接受人文情怀的熏陶与精神的陶冶。
学生独立阅读的习惯,为他们今后习作和终身学习打下良好基础。课内阅读除了培养学生的阅读兴趣,更侧重的就是使学生学会运用多种阅读方法。方法的指导是必须的,但要掌握这种阅读方法,还要通过大量的阅读,并形成一种独立阅读习惯。学生在运用多种方法阅读的同时自身要理解,理解之后必须能够运用。知识是必要的,但是这种知识必须成为习惯。
语言文字的学习,出发点在“知”,而终极点在“行”,能够达到“行”的地步,才算具有了这种学习生活的能力。因此,学生的独立阅读习惯,更多地需要在课外阅读实践中逐步养成。 我们课题组为此而引导学生进行课外阅读,以培养学生课外阅读的习惯。现已获得了初步的培养效果:经调查,通过下学期一个学期的培养,我校中年级学生中原来有一种以上的课外读物的由10%升到70%,高年级学生中原来有两种以上的课外读物的由20%升到90%。并坚持每天课外阅读不少于20分钟。
二、教予课外阅读方法
“授之以鱼,不如授之以渔!” 教师应重视学生课外阅读技巧的训练。课外阅读的范围较广,学生可以接触不同类型和不同内容的读物,对于增广见闻,开拓思想领域,陶冶性情及培养品德各方面,都起到了一定作用。学生的课外阅读兴趣被调动起来了,但光有兴趣而毫无目的、不求方法地在茫茫书海中“潇洒走一回”,我想收效是微乎其微的,课外阅读也就失去了它的意义。
常有家长反映:老师,我给孩子买了许多书,而他也都喜欢看,可怎么就没感觉到他各方面能力的提高呢?我想问题大多由于学生的阅读方法不对。因此,我们课题组要求教师应教予学生正确有效的阅读方法,让他们不仅爱读书,而且会读书,从书中汲取所需的营养。
1、指导精读
就是说在每句阅读时,先理解每字的意思,然后通解一句之意,又通解一章之意,相接连作去,明理演文,一举两得这是传统的三步精读法。它是培养学生阅读能力最主要最基本的手段。在课堂上教师可调动学生的多种感官,做到口到、眼到、心到、手到,边读、边想、边批注,谈感受。对于课外阅读,教师可鼓励学生将课上所学方法加以运用,养成认真有效阅读的好习惯。
2、指导速读
在现代社会当中,对信息的筛选能力和筛选速度尤其重要。如果每篇文章都字斟句酌,则很难适应时代的要求,跟上时代的步伐。作为教师的我们应指导学生根据自身所需选择读物进行速读,当然在速读的同时也不能忽略对内容的理解,这样学生们就能在最少的时间获取尽量多的信息。
3、指导写读书笔记
文章中富有教育意义的警句格言、精彩生动的词句、段落,可以摘录下来,积存进自己设立的“词库”中,为以后的作文准备了丰富的语言积累。目前许多学生将读书笔记作为一项硬性任务,我想我们可以将读书笔记做得更鲜活一些,比如做成贺卡、书签等,这样阅读也会变得更精彩,更有实效。
三、指导制订课外阅读计划
1、取得家长的支持,为学生提供读书源泉,力求每个孩子的书包里常装一两本课外书;为孩子在家中营造相应的学习氛围,激发学生的课外阅读动机。布置一个书香教室:出一期宣传读书的重要性、介绍读书方法的读书板报;设立图书角,让学生将自己的好书推介到图书角,实行好书大家轮换看。
2、推荐好的阅读书籍
结合新课标的推荐书目及课标要求达到的阅读量,根据该年段的培养目标,给学生推荐各种名著、出色作文选等课外阅读资料,有计划地指导学生阅读,及时组织交流反馈。
3、为学生提供充足的课外阅读时间
一是每周两节活动课为阅读课,让学生自己阅读喜爱的书籍;二是每天早上或午后抽出五分钟时间让学生对课外阅读的内容、感受、收获进行交流;三是要求每个学生在每天放学后利用半小时以上的时间用于阅读。
4、让学生做好读书笔记
学生将自己在课外阅读中看到的优美词句、生动段落积累下来,做成读书笔记。
5、开展丰富的读书活动
如:开展读书故事会、佳作欣赏会、人物评论会、读书心得交流会、出色诗文朗诵赛、读书知识赛、辩论赛、速读赛、读书笔记展评等活动,为学生提供交流的平台。
6、做好检查落实
【浅谈小学语文课外阅读教学论文】推荐阅读:
浅谈小学高年级语文课外阅读指导11-04
试论小学语文课外阅读的有效开展10-13
浅谈小学语文阅读课的导入11-30
八下语文课外阅读06-18
小学语文阅读教学目标07-07
小学语文阅读教学随笔12-18
浅谈小学语文趣味教学09-19
谈小学语文的阅读教学07-10
八年级下语文课外阅读07-25
小学二年级语文阅读教学论文12-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