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职护理教学管理论文

2022-04-19 版权声明 我要投稿

【摘要】为了促进现代中高职护理专业的发展,培养高素质的护理人才,实现与岗位零对接的人才培养目标,要对现有的中高职护理衔接人才培养模式进行改革和创新。即以完成工作需求为前提,以提高职业素养为核心,在中高职护理人才结构、人才培养目标、教学方式、教学评价体系四个方面进行改革和创新。今天小编为大家精心挑选了关于《高职护理教学管理论文 (精选3篇)》,欢迎大家借鉴与参考,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高职护理教学管理论文 篇1:

浅谈一对一校院合作教学管理模式在高职护理专业中的实践

[摘 要] 随着我国教育改革的不断深入,人们越来越注重素质教育,教师更加注重教育中教学方式方法的创新,学校也不断加强与其他相关院校之间的合作办学,一对一校园合作教学模式得到逐渐应用,对教师的教学成果以及学生的成绩提升具有十分显著的作用。采用实验的方式,将传统教学与一对一合作教学的效果进行对比。

[关 键 词] 一对一;院校合作教学;管理模式;高职护理专业

在新的医学模式与办学理念背景下,职业教育的改革不断推进,采用工学结合的方式能够促进学生获取知识、发展能力。目前,校园合作教学的管理模式已经被越来越多的高职护理专业所应用,成为培养高护人才的关键途径。但在实施的过程中,由于医院负责临床学员班的教学,在教学质量方面得不到充分的保障,因此应采用“一对一校院合作教学管理”模式,让师生能够共同参与学习。

一、教学实验

(一)实验对象

本次实验中选取的实验对象为2013、2014级A城卫生职业技术学院中临床学院班护生,其中2013级学生30人,年龄在21~22岁之间,组成传统班,利用传统模式进行教学。2014级学生30人,年龄20~21岁,组成一对一合作班,采用校院合作方式进行教学,学校将与A城第一人民医院进行合作办学。此外,两组学生均为女生,在成绩、年龄等方面几乎处于同一水平。

(二)实验方法

1.一对一合作班

首先,学校从《内科护理学》《外科护理学》《妇产科护理学》以及《儿科护理学》四个科目中分别选出一名具有5年教龄以上的骨干教师组成工作组,并且由护理学院的院长作为组长,对一对一院校合作教学工作进行全程跟进。其次,在理论教学方面,每天由工作组的教师与临床兼职教师一起完成教学任务,每人负责教学量的1/3,对每一章节中的重要知识点进行讲解,由临床教师对常见疾病的护理方法进行讲述。在实训方面,将教学理论与临床实践相结合,对目前现代化的护理方式进行讲解,例如消毒液擦手法、无菌手术衣的穿戴以及全遮盖式手术衣的穿法等,并且进行分组示范,指导学生进行正确的穿戴尝试。最后,在评价方面,为了能够便于将学生的学习成绩进行横向对比,学校将采用统一试卷的方式,对传统班与一对一合作班的学生进行测验,在考核标准及作业批改方面都采用统一的形式进行。

2.传统组

在对该组学生进行临床护理的讲解时,采用的是课程教学与见习带教相结合的形式,严格按照教学大纲以及见习计划中的相关要求,对课程教学制定相应的计划。对实训练习、见习带教等工作,全部由临床兼职教师带领学生完成。

(三)实验结果评价方式

两组学生都在规定时间内将专业核心课程学习完毕,学校采用统一的试卷考查形式进行理论方面的测评,在实训操作的考核方面,每个学生抽取一项考试项目,满分为100分,并且在操作之前将评分标准告知考生。此外,对学校所选择的四门核心课程的教学效果,采用问卷调查的形式对两组护生进行调查,并且针对临床兼职教师开办座谈会对实验结果进行讨论[1]。

二、实验结果

从最终的考查结果能够充分看出,一对一合作班学生的理论与操作成绩要远远高于传统班,尤其是在知识点的全面掌握以及知识运用的灵活性方面。在对一对一合作组的护生进行的问卷调查中能够得出,其对合作班学生的满意程度要明显高于传统班。在临床兼职教师的座谈会中,大部分教师认为在一对一校院办学模式下,学生的理论成绩与实践操作成绩都得到了显著的提升,并且获得了护生较高的满意度,与以往传统教学模式相比更加具有优势。其次,在此种管理模式下,能够将兼职教师在教育中的优势得到充分发挥,有效地弥补了教学中的漏洞。最后,实施一对一校院管理办学,有利于医院实训基地的建设,保障学生的实训质量,使护生的实训技能得到极大的提升。

三、实验意义

(一)有利于培养双师型素质教师

在一对一校院办学模式下,能够充分发挥兼职教师的特长,将工作与学习相结合,在学校课程教学中学习理论知识的基礎上,又能够在校外工作中获得实践经验的积累,这样做能够有效发挥工学结合的优势。同时,在一对一校院办学模式下,能够使学校中的优秀骨干教师加入其中,在具体的教学中融入PBL、情景教学以及角色扮演等多样化的教学方法,能够潜移默化地提升学生在临床护理中的积极性,同时也能够使护生沟通协作能力得到显著提升。

(二)有利于推进校外实训

在一对一校院办学的背景下,有利于建设和完善医院实训基地,使学生的实训质量得到有效的提高,对护生的实训技能提升具有较大的促进作用。工学结合模式下,能够将医院中庞大的病人群体、经验丰富的医护人员以及先进的医疗设备都融入教学当中,护生能够亲身投入临床护理当中,能够边学边做,在做中学,最终达到教、学、做的一体化要求。另外,此种教学方式既能够为学校的学生提供良好的实训机会,同时也有利于医院建设护士培训基地,可谓是互利双赢[2]。

随着社会的迅猛发展,市场中对人才的需求量与要求逐渐增加,不但要求其具有丰富的理论知识,而且还要求其能够拥有高超的实践动手能力,因此,学校在教育中应加强理论与实践的结合,采用一对一校院合作办学的方式则能够充分满足这一需求,既能够为学生提供亲自接触临床护理、增长实践经验的机会,又能够为医院的护士培训提供充分保障,可谓是院校双赢的举措。

参考文献:

[1]苏丽环,石义林,李小梅.高职高专临床医学专业实践教学体系构建图的剖析[J].中国科教创新导刊,2014(2):195-197.

[2]唐湘桃.基于协同创新理念构建区域共享型教学企业的思考:以广州铁路职业技术学院为例[J].南方职业教育学刊,2013,3(6):100-104.

作者:米婧

高职护理教学管理论文 篇2:

中高职护理衔接人才培养模式创新性研究

【摘要】为了促进现代中高职护理专业的发展,培养高素质的护理人才,实现与岗位零对接的人才培养目标,要对现有的中高职护理衔接人才培养模式进行改革和创新。即以完成工作需求为前提,以提高职业素养为核心,在中高职护理人才结构、人才培养目标、教学方式、教学评价体系四个方面进行改革和创新。

【关键词】护理人才 中高职衔接 人才培养

在中高职教育中,中高职衔接教育模式已经是现代高等职业教育培养人才的必要手段,是培养创新型人才和技能型人才的重要举措,是推动中高职共同发展的重要途径。中高职衔接是构建现代教育体系,培养高素质应用型人才,树立终身学习意识,实现学生可持续发展的重要途径。中高职衔接是实现终身教育体系、促进学习型社会建设的重要环节。《医药卫生中长期人才发展规划》(2011-2020年)中再次把护理人才归为“严重紧缺人才”。我国人民健康意识的觉醒和老龄化的加快随着社会的发展,有利于推进人口老龄化、人类健康观念的转变,时代和社会都对医护理人员的综合素质和实践能力有了更高的要求,也对专业护理人才培养模式提出了新要求。

中高职衔接在教育部关于《国家教育事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重大教育政策及名词解释中定义为“是指按照建设现代职业教育体系的要求,推动中等和高等职业教育协调发展,系统培养适应经济社会发展需要的技能型特别是高端技能型人才[1]。

所谓人才培养模式,是指学校为实现人才培养目标而实施的培养过程的结构样式和运行方式,包括实践教学、专业设置、师资队伍建设、课程模式、培养途径、教学设计与教育方法等方面[2]。

一、中高职有效衔接护理人才培养模式的现状

我国现阶段“中高职衔接”的模式有“五年一贯制”模式和分段贯通模式,也就是“3+2”模式。主要的中高职护理人才培养模式有三种,一是“三明治”模式即实践—理论—实践;二是 “一主两辅,一精多能”模式;三是“订单培养”人才培养模式[3]。

从培养对象上来看,护理专业普通中职与高职院校的招生对象不相同。中职院校护理专业招生人数有下滑趋势,学校为了招收更多的学生,降低生源标准,导致招录到的学生质量不高,并普遍缺乏学习能力,在学习上不能充分的吸收新知识。而高职院校护理专业的招生对象一般是通过统招录取的初高中生,有一定的理论基础。

从培养计划上来看,护理作为特殊的行业不仅需要学生具有充分的专业基本操作技能,而且还需要具有良好的人际交往沟通能力和逻辑思维能力等。但是在目前的中高职护理人才培养过程中,中职院校和高职院校缺乏一个科学合理的护理人才培养体系,造成教学内容出现重复或缺失的现象较为普遍。

从考试方向上来看,中高职护理专业对接招收学生时,多数高职院校都是通过自主命题方式来收录人才。一般的考试科目包括数学、英语、语文和专业课综合考试。一般的专业课考试内容包括对专业理论知识和实践操作能力的考察。

二、中高职有效衔接护理人才培养模式存在的问题

随着我国特色职业教育的不断发展,中职和高职教育的链接教育模式已经展开,但是在护理人才培养方面,中高职院校之间的对接并没有达到预期的效果,并与预期还有巨大的差距。这主要是因为在中高职有效对接护理人才方面缺乏专业的文化素养和实践教育,这就意味着目前的人才培养方案并不完善,这些缺失主要体现在中高职护理专业人才培养方式、人才结构、人才培养目标、教学评价体系四个方面。需要对现有的中高职护理人才有效对接培养方案进行改革和创新。

1.人才结构断裂严重

我国的中高职护理人才教学方案的不同造成中高职教育对接方面出现断裂。目前,我国的中职护理人才教育的目标是培养技能型人才,主要是培养学生的操作技能,具备一定的动手能力和实践能力,但是在文化素养、理论知识、思维方式上有明显的不足。而我国的高职教育的目标是为了培养具有一定理论基础和文化素养的人才,而在对护理人才的培养方面,普通高中并没有系统开展学生的护理职业技能和知识的学习。中职在护理人才培养方面缺乏高等教育学生的理论基础和文化素养,高等教育在护理人才培养方面缺乏专业技能素質。不合适的生源造成中高职在护理人才对接方面出现断裂。

2.培养目标不明确

高职院校对护理人才的培养目标是让高职院校对护理人才的培养方向是让学生具备专业技能和专业素养的同时能利用所学的知识进行创新,中职院校对护理人才的培养方向主要是要求学生掌握护理专业操作技术,这就造成了中职护理学生缺乏专业的理论知识,在工作中不能做到理论与实践相结合,达不到高职院校对护理人才的需求水平,进而影响到高职院校培养高素质护理人才的发展。

3.教学结构内容重复、断裂严重

教学内容是影响中高职护理人才培养的重要因素之一。在中高职院校对护理人才的培养过程中,没有很好的对教学内容进行对接。中职院校在对护理人才的教学过程中主要是围绕学生的实践操作能力进行教学,注重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和基本操作能力,对学生的基础理论知识要求很少,导致中职护理专业学生在进入高职院校学习时不能理解理论知识的重要性,无法正确有效的投入学习当中。为了能使中高职护理人才和中国特色高等职业教育更好的发展,必然要做好中高职教学在护理专业上教学内容的对接[4]。但是,在目前中高职教学内容对接过程中,不断出现教学知识重复,教学内容衔接不到位等问题。

4.缺乏标准教育质量评价体系

目前,我国的中高职护理人才教育教学质量参差不齐,一个主要原因是缺乏科学合理的教学质量评价体系。大多数中高职院校护理专业的教学质量评价体系大都借鉴其他高校的教学质量评估方式,理论级研究和实践方面都相对滞后。这种评价标准并不符合中高职护理人才的评价标准,不能满足护理专业教育和实践发展的需要,也跟不上现在时代发展的步伐。

三、中高职有效衔接护理人才培养模式的途径

1.实施人才分离

针对学生的知识基础的不同进行人才分离,制定合理科学的学习课程培养计划。针对中职护理专业学生,加强基础理论学习,让他们真正掌握实践操作的理论知识和原理,来提高他们的综合能力。针对普通高中生,在他们所学到的理论知识基础上加强实践能力的培训,提升普通高中生的动手操作能力。

2.转变人才培养目标

我国目前的中高职护理人才的培养目标是坚持以服务为导向,以就业为目的的基本原则,培养与我国社会主义发展相适应的,具有一定文化素养的全面发展的人才。具备良好的职业素养不仅要有熟练的工作实践能力,还要具备人际交往的沟通能力。中职护理教学的目的主要在于培养一批能够进行基本医疗操作的学生,让学生能够很好地满足护理岗位需求。而高职护理教学的目的,则是为了培养能够在护理领域具有较大作为的复合型护理人才,既要具备各级诊疗机构所需要的基本医疗技术,还要具备自我创新、自我发展的行业素养[5]。所以,在护理专业人才培养模式衔接方面,应该明确中高职之间的培养目标、教学内容、教学评价体系等方面的不同。同时,高职教育应该在中职教育的基础上进行创新,充分提高中职学生的专业基础知识,努力实现专业文化素养和临床实践的紧密结合。加快做好中高職人才培养的衔接教学,以免出现中高职培养方向的断层脱节现象。

3.中高职教学内容有效衔接

中高职教育教学内容是中高职护理人才衔接的关键,只有衔接好中高职之间的教学内容,才能真正使人才得以发展,使人才质量得以提高。中高职教育教学过程中一定要注重课程内容的连接性、完整性和系统性,理论知识教学要做到由浅入深、由低到高的教学方式,让学生充分理解理论知识的内涵。在高职护理专业的教育教学过程中,要深化理论知识学习,加强文化素质的培养,锻炼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

4.建立“多方位、多层次”教育质量评价体系

教育质量评价体系具有很强的激励作用。在教师方面,可激励教师规范自己的行为,使自己更符合教学质量目标的要求。在学生方面,可激发学生学习的动力。根据高职教学评价的要求与高职教学的实际情况,从学生、同行、自身、校领导,教学管理人员等多方面对教学质量进行评价。

学生在教学活动过程中既是教学活动的主体,也是教学活动的对象。由于学生全程参与教学活动全过程,所以他们最适合做教学评价的主体。在评价过程中,尽可能找学生能够了解和体会到的内容去评价,在期中和期末并采取无记名的方式评价,使评价更具真实性;同行评价也是对教师对自己教学情况的一种了解。 教师对教师的评价需要通过互相交流、互相听课等方式来实现;教师自评也是实现教育质量评价目标必不可少的途径之一。教师自评的目的在于反思自己在教学活动过程中和教学方式上是否存在问题,能促使教师认清自己的教学效果,并不断地调整或改善自己的教学方法;院领导、教学管理人员与教研室主任都要坚持听课制度,通过听课评价教师的教学效果,增加评价的全面性。每学年度要设计和完善教学质量评价的标准与目标,制定有自身特色的教学质量评价体系,保障教学质量不断提高。

参考文献:

[1]教育部.国家教育事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Z].教发[2012]9号.

[2]李建求.论高职人才培养模式的若干特征——深圳职业技术学院的探索与实践[J].职业技术教育,2001(31):17-20.

[3]刘凌,肖化移.试论中高职课程内容的衔接[J].职业技术教育,2007(10):50-52.

[4]李勋.基于现代职业教育体系的中高职衔接创新模式探索[J].科技创新导报,2016,14.

[5]张辉,陶黎.中高职衔接职业教育衔接模式初探[J].中小企业管理与科技,2015,10.

作者简介:

王莉(1969-),女,汉族,内科副教授,主要从事护理教学和学生管理工作。

王晓芳(1988-),女,汉族,助教,主要研究方向为病原生物学。

作者:王晓芳 禹亚杰 王莉 张秋阳

高职护理教学管理论文 篇3:

院校结合模式在高职护理专业教学中的实践

摘 要:将院校结合模式应用于高职护理专业教学的实践之中,对于实用型、高素质、高水平的护理人才的培养有着极其重要的影响。文章首先从能够使得高职护理专业教学中的理论教学与护理实践之间的联系更为密切、有利于高职护理专业教学模式的优化、有利于高职护理专业双师型教学团队的打造、有利于学生职业适应能力的提升四个方面阐述了院校结合模式在高职护理专业教学中的优势,然后又进一步分析了实践教学基地的建设、实践教学基地的组织与管理以及教学评价体系的构建等三个在将院校结合模式应用于高职护理专业教学实践时,所应注意的关键问题,以期对高职护理专业教学的科学化发展,能够有所助益。

关键词:院校结合模式 护理专业教学 高职 实践优势 组织实施 关键问题

随着医学模式的转变和护理观念的发展,现代社会对护理人员也提出了新的标准和要求。而护理学作为一门应用型的实践科学,其有着自己独特的教育方式,这一点在临床教育教学的过程中体现的尤为明显。院校结合模式,实际上就是利用学校和医院两种不同的教育教学环境和教育教学资源,实现护理专业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两者之间的有效结合,以此来促进护理专业人才培养质量不断提升的一种方式。如果将院校结合模式应用于高职护理专业教学的实践之中,积极探索医疗机构参与高职护理专业教学的办学模式,对于实用型、高素质、高水平的护理人才的培养有着极其重要的影响。鉴于此,本文就针对院校结合模式在高职护理专业教学中的实践这一问题进行了简要的探索与分析。

1 院校结合模式在护理专业教学中的实践优势分析

能够使得高职护理专业教学中的理论教学与护理实践之间的联系更为密切

将理论密切联系实际,是我国护理专业教育中的关键问题。在高职护理专业教学中,采用院校结合的模式,能够有效的整合高职院校的教学资源和医院的教学资源,从而缓解目前很多高职护理专业教学中所面对的护生见习困难的问题,让专业教学中的理论教学与护理实践之间的联系更为密切。

之所以这样讲是因为,在采用院校结合模式来开展高职护理专业教学实践时,可以随时的将学生带到工作的病区,对自己所管理和负责的病人的病情进行现场讲解,同时,还可以将实际工作中所遇到的各种典型的疑难病例、各种突发情况以及新技术等等,直观的传授给学生,让所开展的教学工作更加的生动,更有利于学生的记忆、掌握和融会贯通,而上述的情况均有助于促进理论教学与学生的护理实践两者之间的有机结合。

有利于高职护理专业教学模式的优化

采用院校结合的模式来开展高职护理专业教学实践,有助于在教学中树立以学生为主体,以任课教师为主导的教育教学思想。而教育教学思想的转变,则会逐渐的改版学生的学习方式和任课教师的教学组织过程。这一点在实践教学基地开展教学的过程中,尤为明显。在采用院校结合模式,来开展高职护理专业的实践教学时,师生能够共同尝试讲授、讨论、协作并参与多种不同的教学形式,从而使得以往教师满堂灌、学生被动听的状况得到改善,大大优化了高职护理专业教学的教学模式。

有利于高职护理专业双师型教学团队的打造

院校结合模式在高职护理专业双师型教师团队打造方面的作用主要体现在如下两个方面:

首先,院校结合模式使得高职护理专业的“双师结构”更加合理。在采用院校结合模式开展高职护理专业教学实践的过程中,通过遴选组建兼职教师资源库,能够将兼职的教师按照专业特长,进行分类储备,按需聘用。这种方式,不但满足了高职护理专业理论教学和实训教学的需求,而且还有助于激发临床护理骨干参与教学的积极性,有助于促进高职护理专业师资队伍的相对稳定和教学工作的顺利高效进行。

其次,院校结合模式使得高职护理专业的“双师素质”更加优化。高职教育的性质决定了,在开展专业教学工作时,必须要遵循“以就业为导向,以能力为本位”的基本原则。而要求高职院校的任课教师既要懂理论知识,又要熟练掌握实际操作,则无疑是实现这一点的关键。

在采用院校结合模式时,专职教师具有较高的执教水平和理论知识,兼职教师具有丰富的实践经验和熟练的操作技能,专职教师和兼职教师两者之间取长补短,优势互补,从而使得高职护理专业的双师素质能够得到更好的优化和发展。

有利于学生职业适应能力的提升

采用院校结合模式来开展高职护理专业教学,有助于消除学生对于医院和自己未来所要从事的职业和岗位的陌生感,缩短学生与病人和医务人员之间的距离,从而能够确保学生在毕业进行实习和工作后,顺利进入工作状态。这一点,在部分已经采取了院校结合模式的高职院校中已经得到了验证,这部分通过院校结合模式培养的学生与一般教学模式下培养出来的学生相比较而言,由于提前熟悉和适应了医院的工作环境、管理模式和工作重点以及工作流程,通常会在其后续的实际工作中,表现出更为明显的优势,大大提高了学生对未来职业的适应能力和信心。

2 院校结合模式在高职护理专业教学中实施的关键环节

要确保院校结合模式在高职护理专业教学中应用与实践的成效,概况来说,应注意如下几个关键环节:

实践教学基地的建设

在开展实践教学基地建设工作的过程中,学校和合作医院应各自发挥自身的优势,共同建立健全医院的临床实践教学基地,不但要根据教学的实际需求,来购置和补充先进的教学设备、实验设备,加强实践教学基地的教学硬件设施建设,而且还要注意强化教学基地的组织建设,可以通过组建专家指导委员会等方式,来确保实践教学基地建设工作的顺利进行。

实践教学基地的组织与管理

科学的开展实践教学基地的组织与管理工作,不但有助于规范教学基地的教学工作,而且还有助于最大限度的发挥行业办学的优势,作为学校和实践教学基地之间的工作准则,将两者紧紧的联系在一起,形成一个有机的整体。

在开展实践教学基地的组织与管理工作时,为了确保所开展的工作的科学性和合理性,不但要注意明确办学的指导思想,而且还要注意对具体的教学工作、临床实训和实习、带教教师的要求以及基地的组织机构设置、经费使用和校园建设、生活管理等等多个方面进行具体、明晰的规定。

教学评价体系的构建

完善的教学评价体系,能够及时、准确的反应教学过程中的问题,使得院校结合模式在高职护理专业教学中的实践能够据此不断得以完善和发展,是确保院校结合模式在高职护理专业教学中高效应用的一个重要保障。

具体来说,针对院校结合模式在高职护理专业教学中的实践,要构建科学的教学评价体系,可参考如下几点:

首先,可建立临床教学评估体系。可根据本校护理专业教学的实际情况,在合作医院实践教学基地的支持和配合下,制定与本校实际情况相契合的临床教学实践基地建设评估标准以及具体的实施措施。并注意对教学实践基地的办学条件、临床教学管理以及临床实习等等做出明确的规定。然后再据此,由学校和教学实践基地共同组成的评估小组,定期组织评估,以此来促进院校结合模式在高职护理专业教学实践中应用的科学化、规范化和制度化。

其次,可建立合理的监控考核体系。建立合理监控考核体系,对学生所应学习和掌握的护理技能进行分阶段的考核和记录,注意在考核时应包括学生的平时成绩、进行临床基地实践前的成绩以及实践后的成绩几个主要的部分,来跟踪学生的学习情况,强化学生能力的培养和发展。

最后,可建立科学的德育评价体系。德育教育是在高职护理专业教学中,贯彻落实素质教育的一个关键。在将院校结合模式,应用于高职护理专业教学实践时,同样也应注意将德育教育贯穿于整个教育过程。尤其是在临床实践教学的过程中,一定要注意关注学生职业道德的培养,通过德育教育来不断提高学生的职业道德水平。而同时,也应据此有针对性的建立一个科学的德育评价体系,将德育内容纳入评估的范畴,合作医院也应将此作为学生考核或是留用所考虑的一个重要指标。

参考文献:

[1] 王哲敏,张连辉,李国芳. 院校合作对高职护生进行早期接触临床教育的做法与体会 [J]. 护理学报. 2011 (22)

[2] 徐锦江,顾立学,周晓平. 探究高等教育护理专业关怀教育路径 [J]. 医学与哲学(人文社会医学版). 2011 (05)

[3] 高霞,刘付平,郭毅. “院校合作、工学结合”培养基层卫生人才模式的实践与探讨 [J]. 中国高等医学教育. 2011 (05)

[4] 王银燕,蔡聚雨. 高职护理专业工学结合、院校合作人才培养模式的探索与实践 [J]. 中国高等医学教育. 2009 (08)

作者:唐园媛

上一篇:新郎经典发言稿下一篇:实习报告(四)范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