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时期高职院校共青团德育工作的思考教育论文(通用8篇)
现如今,高职教育受到教育部门、社会的强烈关注,职业教育对于未来职业人才的培养和发展具有重要作用。一直以来,高职院校在人才培养方面都存在一些问题,比如过于重视技能培养而忽略素质提升等。随着时代的发展,培养高素质的技能人才已成为社会所需。高职院校共青团担负着学生管理和德育的重要工作内容,只有与时俱进,不断创新模式,才能培养出更为优秀的综合性人才。
1高职院校共青团德育工作现状
当前,我国已然形成学术教育和职业教育两分天下的局面,职业院校的数量已达上千所,高职院校在培养新时期高级技能型人才方面有着重要的责任。学校共青团工作的内容一方面是管理学生,一方面就是进行德育工作。
由于高职院校在学生管理方面相对放松,很多高职院校的共青团组织建设并不完善,在德育方面的教育工作也未受到很大重视,共青团展开德育工作的成效较差。然而,德育对于高职院校这些学习成绩差,平常生活、学习都相对松懈的学生来说有着重要意义,对他们未来的工作成长都有很大帮助。
2高职院校共青团德育工作创新的必要性
从经济全球化角度来看,创新高职德育工作模式能够让学生朝着正确的方向发展经济全球化带来经济的发展,也让整个社会的思想变得复杂化,一些西方的腐朽思想随着经济全球化进入中国,社会上很多人为了利益丧失了道德。这些负面的思想也影响着高职院校的学生。加上高职学校的学生基本上是原来学校学习成绩相对较差、纪律性不强的学生,在思想方面似乎更容易受到一些来自外界的负面影响。
尽管并不是所有的高职学生都会受到影响,但这毕竟会给高职共青团的德育工作带来一定的困难。尤其是在网络信息化快速发展的今天,高职院校的学生并不全都认可教师的权威,对于教师所进行的德育教育有或多或少的质疑。为了避免这些现象的产生,高职院校共青团在进行德育教育时需要顺应经济全球化的要求,从更深入的层次来帮助高职学生抵制腐朽思想,促进德智体的全面发展[1]。
从素质教育发展的角度来看,创新高职德育模式让学生更加适应新的社会形势素质教育的提出不仅是要求高校对学习模式进行改革,对于高职院校的德育工作来说实际上也是给出新的要求。素质教育要求学生要以品德为先,成绩不能完全代表学生的综合素质,这是对学生整体认识的变革,也是对学生公平教育、公平评价的变革。
这也就要求现代高职德育要摆脱传统的德育模式,将原来的灌输式教育变为引导式教育。现如今的教育形势和社会要求下,只有跟随时代的发展,从素质教育的角度出发,才能让学生认识到道德品质在学习、生活和/文秘站-您的专属秘书,中国最强免费!/工作中的重要指导意义,让学生自觉注意对道德思想和道德行为进行有意识的培养。
从高职德育工作的角度来看,创新高职德育模式是高职院校发展的必然要求随着社会的发展、教育的发展,高职院校涉及学生、家庭、社会、教育等多个方面,需要协调好各方关系,德育工作在这些关系处理中发挥着重要作用。
高职学生的道德素质提升在社会发展中有积极作用,尤其是在诚信、感恩、尊敬他人等方面的教育对于学生走上社会有很大的帮助。
3如何对高职院校共青团德育工作模式实现创新
高职院校共青团是高职院校的重要部门,要对共青团工作给予支持,重视建立健全共青团工作制度,加强开展共青团德育工作。共青团在开展德育工作时也要坚持创新、找准定位、突出特色,实现学生道德素养、综合素质的提升。高职院校共青团德育工作要结合职业教育进行高职院校是以职业教育、职业能力培养为主的院校,职业技能是学生最重要的学习内容,高职院校的学生最终是要走上一些专业技能较强的岗位,他们同样是社会建设的栋梁之才。
对于这些人才的培养,依然要走德才兼备的教育路线,这样对于高职学生未来走上工作岗位是大有裨益的。在进行德育工作前,共青团要先分析高职院校各专业学生的特点,从而发挥相应的引导作用,以提高学生的职业综合能力。在职业道德养成方面,高职院校共青团可以通过开展丰富的社会实践活动或者是职业技能比赛来进行,在这些实践性强的活动中让学生体会到职业道德素养的重要性。另外,还可以抓典型来对学生进行德育教育,典型案例中可以包含正面案例和负面案例。
关于正面案例,学校还可以邀请各行各业的.优秀道德模范来学校举办讲座,用这些正面案例来为高职学生指明正确的行为方向,也鼓励学生向这些正面积极的案例进行学习[2]。
高职院校共青团德育工作要深挖特色校园活动对于高职院校的学生来说,他们毕竟是年轻有活力的大学生,单纯的道德宣讲只能是德育工作的一种形式,并不能完全通过这一种形式来达到百分百的作用。针对大学生来说,开展丰富多彩的校园特色活动,更容易让他们接受正面的德育教育。
在开展校园活动方面,高职院校共青团要注意寻找和院校、专业能够相结合的特色文化活动,比如开展关于道德方面的演讲比赛、辩论赛、知识问答比赛等,其中主题就设置为有关道德品质、道德素养的一些新问题,如“老人倒了到底扶不扶”。还可以开展校园文化艺术节,宣扬正能量,倡导“校园文明行”之类的活动,鼓励学生进行职业技能比赛、职业生涯规划比赛、技能创新比赛……总之,生动活泼的共青团活动能够给学生带来积极正面的影响,让学生的思想和学习
都走入正轨,引导学生以积极的心态来面对学习、生活和工作,鼓励学生争优创优[3]。另外,共青团还可以组织一些能够提升学生凝聚力的道德实践活动,比如开展一些优秀书籍阅读活动、传统道德文化学习活动、红色故事主题活动等,通过这些文化活动来提高学生的文化素养,培养学生积极向上的学习心态,以提高学生综合的道德素养。
高职院校共青团德育工作要积极探索校企合作模式对于高职院校的学生来说,一般在大二或者大三年级时就开始进行社会实践,学校各专业一般都有固定的合作单位,这些单位会给学生提供带薪实习岗位。学校共青团的德育工作不能因为学生进行企业实习就中断,只要学生还在校,就应该时刻将学生的德育工作放在心头。
在德育教育方面,与学校合作的企业单位也应有一定的教育监督责任,学校应该和企业达成相应的协议,企业要配合学校对学生的德育工作。比如在企业内展开德育宣讲、评比道德标兵,建立起以学生德育工作为核心的校企合作德育模式[4]。
一、高职航海院校共青团工作面临的挑战
1. 学生个人缺乏学习热情和动力, 自制力差。
根据实际情况, 高职航海院校学生的文化基础不足, 加上高职航海院校办学条件较本科航海院校也存在差距。因此, 一部分学生学习的信心不足, 感觉到前途渺茫, 学习缺乏动力;个别学生学习较好, 但自制力较差, 他们很容易受素质较差同学的影响, 导致精神萎靡不振。在当前高职学生中讨论最多的是找工作及今后发展问题、失恋后情绪问题等, 对于国际重大事件、国内重要新闻的讨论几乎没有。从社团发展来看, 多数是专业社团和兴趣爱好型社团, 理论学习型社团很少受到学生的关注[1]。
2. 学生个人重利轻义, 表现欲强。
高职航海类学生对理想期望过高, 希望能有所作为, 但受社会上一些不良风气的侵蚀, 使得原本理论根基浅、辨别能力较差的高职航海类学生更缺乏理想信念和正确的人生观、世界观、价值观, 过分强调自我, 却不愿一步一个脚印地向前走, 做事讲代价, 重个人利益、轻社会奉献。同时, 学生组织活动能力强, 善于人际交往, 表现欲强。但由于自身能力存在不足, 扭曲了表现欲, 在大庭广众之下喧哗打闹以显示自己, 盲目攀比, 甚至藐视师长、打架斗殴。
3. 学生结构复杂化, 个人素质参差不齐。
近几年, 随着高职航海类院校向省外扩招。区域差异、城乡差异、家庭差异以及教育差异, 使学生的知识结构、人际交往能力、个人经历、主体意识差异较大。同时, 来自贫困、边远地区的学生较多, 在校生中的贫富差距加大, 使部分学生存在较大的心理压力。同时, 随着高校的扩招, 普通高校的录取分数下降, 另一方面, 录取中专、职业高中、技校的毕业生, 更使航海高职院校的学生整体素质参差不齐。
二、充分认识“党建带团建”在高职航海教育中的重要意义
1. 有利于团的发展和建设紧跟党建步伐。
新时期世情、国情、党情的深刻变化对党的建设提出了新的要求, 党的建设所面临的新问题新挑战同样也是团的发展建设所必须应对和解决的。加强“党建带团建”, 使团的发展和建设在建设格局上紧跟党建、融入党建, 才能确保发展方向与党的一致性, 充分发挥团组织作为党的助手和后备军的作用, 形成党团工作互补的良性格局。
2. 有利于更好地贯彻和落实中央[2004]16号文件精神。
在《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意见》中指出要充分发挥党团组织在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中的重要作用, 发挥党的政治优势和组织优势, 做好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做好“党建带团建”工作能有效利用党的资源、发挥党在思想建设、组织建设、队伍建设、作风建设、工作建设上的优势和经验, 在高职航海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领域上指导团组织加强工作力量, 拓展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手段和方法, 明确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思维脉络, 促进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效果的提高[2]。
3. 有利于进一步加强党组织在青年群众中的凝聚力。
在抓党的建设的同时, 带好团的建设。通过发展优秀的团员作为入党积极分子, 为广大青年提供系统的学习党的知识, 向党组织靠拢的途径。通过学习及实践锻炼, 让广大青年认识党、了解党, 不断加强党对青年的广泛动员引领, 扩大党执政的青年群众基础。
三、找准高职航海院校党建带团建工作存在的现实问题
1. 对党建带团建工作的重要性认识尚浅, 党组织对团建工作缺乏深入指导。
由于部分高职航海院校对党建带团建工作的重要性认识存在不足, 导致党建带团建工作机制的不健全, 方法不得当等问题出现, 致使党组织对团建工作的指导流于形式, 党建带团建工作就失去稳定、长效的工作状态。部分高职航海院校党组织对团建工作指导多停留在口头上, 没有完善的指导方针和健全的党建带团建工作制度。具体体现在两个方面的不明确:一是党建带团建工作要求不明确, 如党建带团建“带”的具体内容有哪些, 怎么“带”;工作中哪些要保留共青团工作的特色和方法, 哪些要参照党的建设中的方法和措施。二是党建带团建工作制度不明, 如党建带团建的例会制度, 团的工作定期向党组织汇报程序、党组织听取并解决团组织在工作中问题的程序等内容没有以制度的形式明确固化下来, 导致党建组织对团建工作的指导随意性大[3]。
2. 团组织在党建工作中的地位得不到充分认识, 党团工作缺乏联动。
部分团组织或团干部, 缺乏有效搭建青年学生活动载体和平台的创新能力, 团结服务青年学生的方式陈旧, 导致团组织作用弱化, 在党建工作中不能得到被充分认识的地位。或是在工作中缺乏对党团工作共同性和差异型的深入研究, 工作中不能把握党政思维脉络, 使党组织和团组织不能在方式、内容、手段上融合互补, 导致党团工作缺乏联动和相互的信任。团建工作停留在搞活动、造声势, 做表面文章的工作误区中, 不能对团建工作做深入研究和探索, 工作中也就不能认识到党建带团建工作的重大意义, 不能主动汇报工作, 有效得到党组织的支持, 不能主动向党组织请教工作中遇到的问题, 争取党组织的指导。
四、深化“党建带团建”开创高职航海院校共青团工作新局面的有效措施
1. 搭建党建带团建工作平台, 营造党团共建环境, 加强党团工作的联动性。
党组织应根据学院工作中心, 设定党团组织共同工作目标, 营造党团同步的环境。在形式上, 将“党建带团建”工作列入基层党组织工作目标中, 通过有效的党建带团建的考评机制, 促使基层党组织对“党建带团建”工作提高重视。通过团内活动邀请学院各级党组织领导参加指导、学院党政工作会议邀请系部团总支书记参加等形式加强党团交流。在组织开展活动方面, 请党组织倡议指导, 团组织计划实施, 为团组织积极汇报工作, 党组织有效指导团组织工作提供机会, 共同搭建党建带团建工作平台。通过建立党建带团建工作例会制度, 调动团组织汇报工作的积极性与主动性。在党政工作会议中, 针对团组织的队伍建设问题, 加强青年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而开展的活动等内容, 提出指导, 搭建平台, 给与支持。
2. 结合党的组织设置和队伍建设的经验和成果, 做好党团组织建设的有机结合。
在组织设置上, 团组织的隶属关系要与党组织保持一致。如在处理高职院校中继续教育学院的党员组织的隶属关系问题上, 可以采取“双重管理”, 实行以继续教育学院党团组织为主、办学单位党团组织为辅的领导机制。在学生实习基地建立临时党支部、临时团支部, 有效发挥党团组织对青年学生的覆盖和影响。团干部的造配标准及培养模式上, 可参照党组织对于党员干部及党员的培养模式, 定期在团组织中开展团干部培训班, 参照党组织开展的建设学习型党组织的模式在团组织中开展建设学习型团支部的活动, 将党组织开展的“最佳当日评选”活动, 结合团员先进型教育开最佳团日评选活动, 加强团组织向党组织的靠拢, 深化团组织做为党的助手和后备军作用。
3. 建立党建带团建工作例会制度, 将共青团工作纳入对党组织的考核制度, 建立党建带团建考核评价体系.
通过建立党建带团建工作例会制度, 调动团组织汇报工作的积极性与主动性, 在党政工作会议中, 针对团组织的队伍建设问题, 加强青年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而开展的活动等内容, 提出指导, 搭建平台, 给与支持。将党建带团建工作的落实和成效列入对党组织工作的考核标准中, 建立党建带团建工作“立体化”考评体系。一方面, 细化质变, 定向定类, 开展对工作绩效的考核。除了将团组织的思想建设、组织建设、队伍建设、作风建设、工作开展五方面考核纳入对党组织工作达标创先的考核, 同时开展对党团联动工作平台搭建的量化考核, 根据召开党建带团建工作例会的次数、党组织领导指导团内培训、参与团组织活动次数、党团联动开展加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活动次数、党团联动阵地的建立规模及数量等这些内容的量化考核, 进一步营造“党领导团、团紧跟党、党重视团、团环绕党”的良好工作态势。另一方面, 加强横向比较、类内排名, 将党建带团建工作效果的评定, 结合各团总支、各团支部受表彰情况及团员民主评议情况相结合, 使院校每年开展的团员民主评议、五四红旗团支部、五四红旗团总支等团内评比得到党组织的充分认识, 进一步促进团内表彰评比形式上的公开、程序的完善、效果的认可。
新时期, 党面临着执政考验、改革开放考验、市场经济考验、外部环境考验等多重考验。通过加强“党建带团建”工作来促进党团建设长效发展是一项艰巨而复杂的工作, 必须敢于变革、勇于创新。继续推进党建带团建工作, 党团工作须加强和改进自身建设的工作方法。要按照科学发展观的要求, 对党团发展进行全面梳理, 结合自身工作情况和党团建设的新形势, 科学分析实现长效发展的基础条件、要素支撑、发展方向和工作重点, 使“党建带团建”工作实现新飞跃有纲可循。
参考文献
[1]杨立杰.新形势下高职院校的共青团工作[J].天津市经济学院学报, 2010, (3) .
[2]高小平.以“党建带团建”开创高校共青团工作新局面[J].学理论, 2009, (29) .
[3]刘威, 黄向军, 戚坚军.论新时期高校党建带团建工作方法研究[J].黑龙江高教研究, 2010, (2) .
[4]徐剑, 朱明星, 汪晓辉.高校党建带团建的理论思考与实践探索[J].科技信息, 2009, (7) .
基层团组织是共青团各项工作的落脚点,也是团员青年积累经验、锻炼能力、展示才华的大舞台。共青团中央《关于进一步加强团的基层组织建设的决定》中明确提出“团的基层组织是团的工作和活动的基本单位,是团的全部工作和建设的基础,基层团组织建设的状况如何,直接关系到团组织能否密切联系团员青年,关系到团的各项工作任务能否落到实处。共青团要做好新形势下的青年工作,完成党赋予的历史使命,必须大力加强团的基层组织建设,活跃团的基层工作。”当前,高等职业教育占据着高等教育的半壁江山,针对我国高职教育和高职学生的特殊性,研究高职院校基层团组织建设这一课题具有深远的现实意义。
一、当前高职院校共青团工作面临很多新问题
当前,高职院校共青团工作面临很多新问题。共青团工作的倾向性问题或疑难杂症,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团干部的综合素质还需进一步提高
我们的团干部,都有一定的工作热情,但工作中有时难以摆脱“就团论团”的思路,存在盲目性、缺乏创新精神和灵活性。在共青团工作的探索、研究方面行动缓慢,相应的制度建设有些滞后,不适应人才培养工作的需要。对团员青年的教育形式不够,激励形式不足,团员组织观念有些淡薄。部分单位领导对共青团工作不够重视,也在一定程度上使不少团干部的综合素质相对弱化,难以适应新形势下“多专多能”的要求。团干部都是兼职,服务力量不足,有时不可能把所有的精力用来从事团的工作,很难创新团的工作和主动组织活动。
(二)基层团工作主动性亟待提高
有的团支部自身建设不完善,大部分时间和精力用于应付临时性、突击性活动,工作主动性不强,忙于应付或无事可做。目前,团干部都身兼数职,较大程度地分散了团干部从事团的工作时间和精力,削弱了基层团的工作力量,影响了基层团的正常工作秩序,工作或穷于应付,或时抓时停,影响了学生的成长。
(三)基层团的组织建设工作现状不适应新形势需要
部分团员青年的团员意识有所淡化,部分学生入团积极性弱化,入团后不能履行义务,社会责任感弱化。同时,团工作的环境发生变化。现在,互联网相当普及,有利也有弊,既给高职学生的学习和生活带来影响,也给高职校团组织的工作环境、工作主客体角色以及工作内容、工作方法带来了变化。
(四)在工作思路、工作方式上创新不够,对团员青年的教育形式不够,团员组织观念有些淡薄
有的团的活动过于陈旧老套,缺乏创新,难以满足当代团员青年的需求。基层团工作仍面临着许多框框:一些团员心中责任意识淡薄,团干部在工作思路、工作方式、教育形式、继承与创新关系上的犹豫与彷徨,都不同程度地影响团工作的改革和创新。有的习惯于照既定框子办事,思想上患得患失,工作上畏首畏尾。思想观念上的落后,会导致工作实践上出不了新意,落伍于形势的变化发展,工作局面打不开。团组织教育宣传、动员学习等手段的滞后,影响了工作的覆盖面和辐射力度。
(五)团组织的服务能力和青年日益增长的需求之间的矛盾较为突出
团组织需要加强团结和联系青年的功能、完善服务青年的功能、为团员青年创造或提供更多的学习和交流的机会。重点是加强理想信念教育、创新服务载体、完善服务功能、加强干部队伍建设。当代青年在学习、就业等领域需要服务的内容日益增多也呈现出多样化的特点,因此,对团组织的服务要求也不断提高。特别是网络,影响着学生的知识结构、人际交往、思维方式和行为模式。目前,有的团组织服务青年的能力还十分有限,工作经费不足、活动阵地薄弱,制约着团的服务能力,影响着学生的成长成才。
二、新时期高职院校共青团工作开展的有效策略
(一)加强对共青团工作的重视
为了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应加强对共青团工作的重视,高校应意识到共青团建设的重要性,打造优质的共产党后备力量,为我国的发展提供重要的人才基础。高职院校属于职业性教育,重视对学生职业技能、专业素质的训练,为市场供应所需的岗位性人才。若想提升人才的综合素质,必须对学生职业道德、个人素质等予以全面的规范,开展共青团工作是正确之选。共青团是由学生组织起来的,其符合学生的思想意识与价值取向,优质的共青团可以对学生产生影响与感染,对学生的成长具有积极的影响,能让学生自然而然的融入到共青团的环境之中,通过不断的感染,学生的行为与思想会发生转变,进而提升学生的综合素质。因此,高职院校应重视共青团建设,为共青团工作的开展提供更多的机会,以提高共青团的工作水平。
(二)借助社会资源开展工作
传统的高职院校共青团工作的开展,仅仅局限于理论灌输方面,在实践方面有所匮乏,工作开展模式存在滞后性。针对此类情况,共青团应借助重要的区域优势来对工作进行辅助,应加强对外的交流工作,要主动与企业或社会性组织取得联系,积极开展社会实践活动,大力开展青年实践活动,让学生走出校门,借助区域优势来让学生接触到社会中不同的事物,为学生的发展拓宽空间,在参与实践的过程中激发学生的优质行为、正能量,对学生的成长具有重要意义。
(三)发挥新媒体的重要作用
近年来,以手机、互联网等为载体的新媒体技术迅猛发展。网络时代的到来,不仅深刻地影响着人民的生活、学习、工作方式,也在不同程度上改变了人们的思想观念和价值取向。新媒体也日益成为当今青年学生的重要成长环境和生活方式,成为高校共青团组织开展思想政治教育活动的重要载体和媒介。因此,新形势下高职院校团组织必须充分发挥新媒体的重要作用,不断创新团的工作方式。一方面,建立网上团校教育平台。由于网上团校不受时间、场地、人员限制,学员随到随学,能够使更多的团员青年参与进来,学习团的理论和知识,更好地扩大团的影响力和覆盖面;另一方面,根据新媒体的传播特点,开展形式多样、丰富多彩、学生喜闻乐见的校园文化活动。如开展“红色短信大赛”“微博互动交流”“共青团网页设计大赛”等一系列融思想性、知识性、趣味性于一体的新媒体校园文化活动,并建立团支部微博、共青团工作QQ群、飞信群等平台,有效构建信息时代共青团工作的新型阵地,使共青团工作更加信息化、透明化、新颖化。
(四)加强对学生社团的指导
社团是区别于团组织的“非正式组织”,由于其以学生共同的兴趣和需求为纽带而自发组成,因此在校园中正越发凸显其学生自主组织的特点和作用。按照团中央对于高校中“一体两翼”模式的部署,学生社团是对作为主体的共青团组织的补充,社团正在逐渐成为高校中学生组织的主要力量。随着学生团体数量的迅速增加,活动开展也较为丰富多样,充分地发挥了共青团组织的补充的作用。但对学生团体的指导应进一步加强,有些团体的负责人不清楚团体应该承担的政治思想教育职责。在活动开展上,有些团体缺少目标性,没有针对性,为开展活动而开展活动,强调专业性、娱乐性而忽视了思想教育性。针对这一现象,我们应该充分发挥学生社团的作用,利用学生社团拓展思想政治工作的覆盖面,把学生社团活动内化为思想教育平台,使“一体两翼”中学生社团这一翼能真正飞翔起来。
(五)创新服务手段,拓展服务领域
高校共青团的工作要更加适应学生变化,符合学生需求,关注毕业生群体和弱势群体,在服务学生专业学习、身心健康、素养培养上下工夫,做文章,在服务学生的领域上抓广度;不仅要服务青年的学习生活,还要服务学生的就业创业,更要为学生实现自身价值搭建更多、更好的平台,在服务学生的内容上抓深度。针对不同学生群体的具体需求,按照立足实际、贴近学生、便于操作的原则,开发服务项目,构建服务体系,提升高校共青团的服务能力。
扬州大学团委吴荣军
高度教育大众化带来了学生规模和群体结构的新变化,学生数量激增,素质参差不齐,这些变化使高校共青团面临着更为艰巨而繁重的任务,也带来了一些更为复杂,甚至是前所未有的新情况和新问题。作为党的助手和后备军,如何为党执政扩大团员青年群众基础,引导和帮助团员青年自觉学习和实践 “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努力把他们培养成为社会主义合格的建设者和可靠的接班人。这就要求高校共青团全面贯彻落实“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按照科学发展观要求,根据客观形势的发展变化,努力从理论和实践的结合上不断研究新问题、开拓新思路、提出新办法,使理论武装、团员教育、组织建设、服务能力、工作作风更加适应新形势和新要求,努力开创团建工作新局面。
一、坚持思想教育创新,积极探索理论武装的有效途径。第一,要重视理论武装,努力在深化认识上下功夫。学习和实践“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是当代青年运动的主题。坚持不懈地用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武装团员青年学生,构筑团员青年学生精神支柱,着力提高大学生的思想素质和道德素质,把团员青年培养成为符合“三个代表”要求的高素质创新人才是高校共青团首要的政治任务。青年大学生是国家的未来和民族的希望,他们思想素质是否过硬,直接关系到社会主义前途和命运。坚持用“三个代表”
重要思想武装团员青年头脑不仅有助于凝聚青年的力量,促进大学生德、智、体、美等综合素质全面协调发展,而且有助于培养他们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巩固和扩大党执政的青年群众基础。第二,要注重长期坚持,在狠抓落实上下功夫。理论武装工作是长期的、艰巨的,要防止疲倦情绪、畏难情绪和工作中的表面化,要把“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武装团员青年的工作贯穿到学生成长发展的全过程,贯穿到我们各项教育工作的全过程中,形成机制,完善制度,长期坚持下去,使团员青年在思想上牢固树立永远跟党走观念。第三,要尊重思想教育规律,在实际效果上求突破。理论武装工作要遵循认识规律,循序渐进地进行。首先做到真懂,要帮助团员青年准确理解和把握“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产生的时代背景、科学内涵、精神实质、理论体系和实践基础,这是解决理论武装问题的认识基础;其次做到真信,要坚持理论联系实际,帮助团员青年切实感受到“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伟大的实践意义和深远的历史意义,不断升华认识,提高认同感,这是解决理论武装问题的思想基础。最后做到真用,就是要在认识论的三个层次上帮助大学生不断深入认识,自觉运用理论指导自己的学习、工作和生活,学以致用,以用促学。这是解决理论武装问题的实践基础。第四,要抓好典型示范,将创树育活动引向深入。要善于发现并培育在活动中涌现出来的优秀典型集体和个人,通过典型示范,影响和带动更多的学生学习、宣传、实践“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不断提高思想认识水平和理论联系实践能力。第五,要充分利用自身的技术、知识和信息资源优势,积极构建网上思想政治工作阵地。坚持用正确、积极、健康的文化和信息占领网络阵地,抵制错误思想、不良文化和有害信息对大学生的侵蚀,使校园网络成为弘扬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加强思想政治工作的有效途径。
二、坚持加强团员意识教育,不断增强团组织的生机和活力。
高校团员青年主流是好的,他们有着强烈地社会责任感和爱国情怀,思想活跃,最少保守,创新意识强。但由于高校绝大多数学生都是团员,团员的大众化使得不少学生淡忘了自己的团员身份,因而在工作、学习及生活中不能时刻以团员标准严格要求自己。有的团员甚至存在思想认识模糊、理想信念动摇、自我要求不高、组织观念淡薄,模范作用不突出等问题,特别是团员意识的薄弱则成为当今制约团组织工作展开的重要因素。因此,高校共青团思想建设着力点主要放在增强团员政治意识、组织意识和模范意识为主要内容的团员意识教育方面,积极探索和构建团员“长期受教育,永远跟党走”的长效机制,引导和教育广大团员青年树立崇高的人生追求,自觉把实现个人价值和社会价值有机地统一起来,在思想上追随党,用实际行动拥护党,努力成为一名坚定的马克思主义者。通过增强团员意识活动广泛深入地开展,从而达到提高团员队伍整体素质,激发团员青年的积极性和创造力,把团员的先锋模范作用体现到共青团事业的各项工作中去,推动和促进团的基层组织建设整体加强,为不
断提高团的服务能力奠定坚实的基础。
三、坚持党建带团建,大力推进“强基工程”。
团的基层组织直接担负团结青年、教育青年、联系青年、服务青年和发展青年,担负把党的要求和团的任务落实到团员青年的重要职责,只有把团的基层组织建设好,把党的要求化为团员青年的自觉行动,才能巩固党的群众基础,为党的基层组织建设提供必要保证。因此,团的基层组织建设是共青团最重要的基础工作,是共青团生命力、战斗力的源泉。高校共青团要保持政治上的先进,组织上巩固和发展,实现党赋予的光荣使命,就要不断地重视和加强基层组织建设。加强高校基层团组织建设首先要切实加强对党对高校团建工作的领导,建立起党建带团建的领导责任制,将团的工作融入到整个学校党建工作之中,不断完善五个制度,做到五个方面衔接。一是坚持定期研究共青团工作制度,做到党团工作建设上的相衔接;二是坚持团干部协管制度,做到干部队伍建设上的相衔接;三是坚持“推优”制度,做到党团员队伍建设上的相衔接;四是坚持党团校联合培训制度,做到教育环节上相衔接;五是坚持把团建任务纳入党建任务一起布臵和实施制度,做到了目标管理上相衔接,从而形成一级抓一级,一级带一级,一级促一级,层层抓落实的党建带建的工作机制;其次,高校团的组织建设要跟上教育改革发展的步伐,灵活团的组织设臵,及时巩固、调整基层团的组织。在抓好班团组织规范化建设,发挥其在教育管理、组织生活、推优入党等方面功能的同时,积极创新基层团建模式,在坚
持《团章》的前提下,寻求基层团组织设臵的新的依托,探索培育基层团建新的生长点,不留团组织覆盖的空白点。一方面,要依托学生社团建团,在政治上引导社团,在组织上规范社团,在内涵上丰富社团,充分发挥学生社团在活跃校园文化,拓展学生综合素质方面的积极作用;另一方面,要根据学校管理体制要求和学生党建模式,及时在学生生活社区建团,做到哪里有团员,哪里就有团组织。
四、坚持加强能力建设,不断提高团干部服务水平。高校团干部队伍是学校党的干部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学校党政管理干部重要来源。随着创新型国家建设步伐加快,高校作为国家创新体系一个特殊而重要的主体又进入新一轮激烈竞争态势。这不仅对高校管理队伍作用提出了更高要求,也对高校团干部能力和素质带来了严峻挑战。从目前情况来看,高校团干部知识结构得不到及时更新完善,年龄结构不尽合理状况越来越突出,有的团干部事业心和责任感不强、缺少创新精神,凭感觉凭经验干工作多,有的团干作风华而不实,甚至有浮夸、虚假等问题的出现。这些问题的存在同高校共青团应有的地位和作用非常不相适应,必须通过加强团干部能力建设加以克服解决。首先在用人观念上拓宽视野,引入竞争机制,不拘一格选人才,把团干部培养使用纳入学校干部队伍建设整体机制中,同时通过党校培训、挂职锻炼、干部交流等形式对团干部进行系统地教育和培养,切实提高他们领导水平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其次,要坚持加强作风建设,树立团干部的良好形象。以作风建设为重
余 杨
【摘要】 新时期,如何在医院团员青年中开展好共青团工作,发挥他们的主观能动性和创造性,为推动医院的发展作出更大的贡献,是值得我们共青团组织思考的问题。
【关键词】新时期;医院;共青团;工作
当前,我国的经济体制和政治体制改革都处于进一步深化的攻坚时期,社会发展日新月异,以科技和人才为主体的竞争空前加剧。经济利益多样化、社会生活方式多样化、就业岗位和方式多样化等等,对青年综合素质提出了更新、更高的要求。随着医疗卫生体制改革的不断深入,医疗卫生事业进入了非常关键的发展时期。青年人是国家、社会发展的未来和支柱, 当代青年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都随着市场经济体制的不断确立而发生着深刻变化。
我院现有在编职工850人,35岁及以下青年302人,占36%,共青团员61人,占20%,保留团籍的党员41人,占14%,团员青年是医院职工队伍中一个重要的组成部分,也是一个年轻而不容忽视的群体。如何在团员青年中开展好工作,调动和激励其工作积极性,提高其整体综合素质,培养一支与医院现代化发展要求相适应的高素质青年队伍,造就一批能担当医院改革发展重任的青年人才,是值得共青团组织思考的问题。
一、坚持用科学理论武装头脑,加强团员青年思想政治教育。共青团的性质和地位决定着团组织必须把思想建设作为重中之重来抓。我院共青团组织始终坚持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以及科学发展观重要理论作为教育团员青年的指导方针。结合医院的文化内涵,按照建设“学习型团组织”的要求,以建国、建党、建团等重要纪念日为契机, 推进“学党史、知党情、跟党走”、“我以祖国共奋进”等主题教育和形势政策教育,进一步掀起团员青年学习成才的热潮。
医院文化建设同样要与青年职工的道德观、价值观融为一体。在青年职工走上工作岗位之初,就要帮助他们认清形势,找准定位,了解医务工作者的责任和义务,从而受到良好的医院文化熏陶,使他们在今后的工作中能更好地将规章制度演变成一种行为规范而不是一种约束。
深化团的主题教育。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教育为主要内容,大力弘扬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和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不断增强广大团员青年的责任感和使命感,以求真务实的精神,积极开拓进取,立足本职岗位奋发有为。
二、围绕党政中心工作,打造共青团品牌活动。
新时期下,共青团组织应以适应时代变化和社会变革为要求,以变应变、与时俱进,围绕党政工作要点,开展团的工作和探索,在继承中创新,在创新中发展,努力打造具有自身特色的品牌活动。
“青年志愿者行动”是跨世纪青年文明工程的重要组成部分,2 这为共青团工作提供了新的思考和探索方向。几年来,我院共青团围绕服务卫生事业发展、服务人民健康的宗旨,积极开展义诊服务、助学助残、节能减排、保护环境等青年志愿活动,充分调动了广大团员青年的主人翁思想,树立了“奉献、友爱、互助、进步”的志愿者服务理念。而“青年文明号”活动则是青年职工展示职业文明的窗口、学习岗位技能的课堂、培养青年人才的摇篮。青年文明号集体在为社会提供优质、高效、便捷服务的同时,引导和鼓励广大团员青年在各自的岗位上建功立业,具有鲜明的时代性、示范性和辐射性。目前医院已有省级青年文明号2个,即心血管内科和胸外科,有省直机关青年文明号1个,即重症医学科。
两项活动多年来已成为医院共青团的品牌活动。医院团组织鼓励团员青年参与各种形式的志愿者活动,发挥医院青年优势,积极参与社会公益活动,从而有效提高医院的社会知名度,树立良好的医院形象。通过青年文明号的创评工作,充分展示基层团支部和科室的文化建设工作,形成富有特色的团支部文化和科室文化,从而体现出百花齐开、百家争鸣的医院文化特色。
三、坚持党建带团建,加强团组织自身建设。
坚持“党建带团建”是我们党的优良传统,是党加强对共青团和青年工作的领导,是推动党建工作和团建工作同步发展的有效载体。共青团是始终跟党在思想和行动上保持一致,并一贯坚持和发扬“党有号召,团有行动”的优良传统。在党的领导下加强自身建设,发挥党建带团建、团建促党建的联动作用,从而增强了团组织 的凝聚力和战斗力。
我们通过扎实开展“青春彩云南,创先争优促发展”活动,不断加强基层团组织建设,选树青年优秀典型,宣传青年先进事迹,引导他们在学习成长、争创佳绩、服务青年、遵纪守法、弘扬正气等方面发挥模范带头作用,在团员青年当中营造学习先进,赶超先进的良好氛围,带动广大团员青年以一流的态度、一流的技术、一流的作风,创造一流的工作业绩,在推动医院改革发展的伟大实践中建功立业。
同时,做好“推优入党”工作是基层共青团组织的基本职责,是共青团工作的重要内容。团组织按照党的要求培养青年,从职工中吸收表现优秀的青年,对其加强引导和培养,不断为党补充新鲜血液。这些在团员中树立起来的先进典型,影响并带动了一大批团员青年积极向党组织靠拢,起到了模范带头作用。
四、发挥共青团作用,营造和谐医院氛围。
实践证明,优秀的医院文化就像一种“粘合剂”,可以把医院青年职工紧紧地团结在一起。共青团组织与医院文化建设是相辅相成的,只有面向青年,开展适合青年特点的活动,才能有效地增强凝聚力、号召力。青年职工是医院各项事业发展的生力军和后备力量,在医院文化建设工作中有着得天独厚的优势,是医院文化建设发展和创新的动力源泉。共青团组织则是青年参与活动的有效平台,作为这一载体,应充分调动广大青年职工的积极性、参与性和创造性,在实际工作中最大限度的发挥这一组织的服务和助手职能,通过有效地4 参与,推动医院文化建设事业的创新和可持续发展。
医院的竞争最终是文化的竞争。文化建设是医院竞争力不可缺少的一部分。当医院的文化顺应发展潮流,适应社会要求,就会产生不可估量的效益。医院要形成自己的优秀文化,就要将医院文化逐渐灌输给每个人,融入每一次服务中,融入每一次管理中。青年职工是医院在未来竞争中的中坚力量,医院的发展离不开富有进取精神和具有较强专业技能的青年人才,而优秀的医院文化能为青年员工提供广阔的发展空间和成长机遇。为保证医院的可持续发展,共青团组织必须在建设医院文化品牌上花功夫,才能不断扩大医院的知名度和美誉度,进一步提升医院文化品牌。
——兼谈“以人为本”在高校教师思想教育中的指导意义
福建师范大学
陈依使
[摘要]:以人为本,搞好高校教师思想教育工作,就是以教师为本,尊重教师的人格尊严、教师的根本利益,教师的理想追求,促进教师全面发展,发挥教师积极作用,实现教师人生价值。为此,要促进高校教师思想教育观念的突破与更新、思想教育核心内容的把握与拓展、思想教育运作的完善与创新、思想教育目标的反思与明确、思想教育机制的改革与强化。
[关键词]:教师
以人为本
思想教育
一、高校教师思想教育的新形势、新特点。
高校是我国教学科研中心,是科学发明和人才培养的基地,是创造先进生产力和先进文化的摇篮。高校教师是先进生产力和先进文化的缔造者。高校的根本任务和高校教师的历史使命,决定了高校必须始终坚持社会主义方向,发挥思想教育这一我们党的优良传统和政治优势,建设一支“率先垂范、志存高远、爱国敬业、为人师表、严谨笃学、与时俱进”的高校教师队伍。
深化改革,扩大开放,加快了我国经济结构和产业结构的重大调整,经济成分多元化、经济利益多元化、社会生活方式多元化、国内办学主体多元化及其衍生的问题,给高校教师思想观念和价值观念带来猛烈的冲击。网络信息的开放性、虚拟性和隐蔽性,带来了中外文化的无障碍交织碰撞,给高校教师思想教育增加了新的难度。教师接受教育从趋同走向审慎,从被动转向主动,政治意识有所减弱,个性化心理日益明显,接受教育目的日益现实化。在工作中,部分教师表现出育人意识不强,奉献精神不足,教学作风不实,协作精神淡薄 等不良倾向。究其原因,既有我们某些政策导向失当、价值观念混乱、工作压力加重、腐败导致信念危机等因素,也有我们思想教育宣传失实、方法失当、角色定位失误造成教师逆反心理等因素。
在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新形势下,高校教师思想教育呈现新的特点。社会经济的多元化,带来人的价值取向的多元化,决定了高校教师思想观念的多元化。社会信息传播的快捷性,决定了高校教师思想接受影响的快速化。高校环境的开放性、网络信息的开放性,决定了高校教师思想教育工作的开放性。高校教师群体的高学历、高素质性,决定了高校教师思想教育的高层次性和艺术性。高校校园的科学、民主的学术氛围,决定了高校教师思想教育的科学性和平等性。高校教学科研手段的现代化,决定了高校教师思想教育手段的现代化。新形势、新问题、新特点要求高校教师思想教育工作有所突破,有所创新。
胡锦涛同志在全国宣传工作会议上强调:“思想政治工作说到底是做人的工作,必须坚持以人为本。既要坚持教育人、引领人、鼓舞人、鞭策人,又要做到尊重人、理解人、关心人、帮助人。”坚持以人为本,与时俱进,开拓创新,这就是新形势下高校教师思想教育工作的方向。
二、高校教师思想教育中以人为本的深刻内涵
以人为本,强调以人为主体和中心,要求尊重人的人格尊严、人的根本利益、人的理想追求,敬重人的生命,发展人的个性,重视人的价值,促进人的全面发展。强调人的全面发展是社会进步的最高价值目标。在教师教育管理中,坚持以人为本的原则,就是以教师为本,重大决策要以教师的根本利益为出发点。强调教师的主体地位,发挥教师的主人翁作用,形成尊重教师,关心教师,爱护教师的和谐人际关系。以教师为本,最终目标是实现教师的全面发展和人生价值的实现。以人为本,人是教育的根本。人是教育的中心,也是教育的目的。人是教育的出发点,也是教育的归宿。人是教育的基础,也是教育的根本。一切教育都必须以人为本,这是现代教育的基本价值。以人为本的思想教育,就是要把教育和人的幸福、自由、尊严、价值实现联系起来,使教育成为真正的人的教育。现代的思想教育无论教育目标、政策、内容和方法都体现了对人性和谐完善的渴望,以全面发展目标培养全面发展的人,最终实现的人的完善和社会的发展。
以人为本,教师是思想教育的主体。思想教育是社会要求,也是人的自我发展的要求。思想教育就是要将社会要求转化为人的自我要求。任何教育只有转化为自我教育才能真正达到教育的效果。思想教育就是要创造条件,让人们按照社会的要求全面发展自己。我们不仅要强调教师的人格力量、奉献精神、自律意识,更要关心教师的需要、教师的发展。教师是一个不断积累知识、不断创造业绩、不断享受生活的有幸福感、成就感、价值感的群体。所以,发展人、提高人、尊重人、理解人、温暖人、体贴人,是教师思想教育的要义。
以人为本,教师的全面发展是思想教育的主要内涵。马克思明确指出:共产主义是以“每个人的全面自由的发展为基本原则的社会形式”。邓小平告诉我们,社会主义的本质就是解放和发展生产力,增强国家综合国力,提高人民生活水平。党的十六届三中全会提出了以人为本,树立全面、协调、可持续的科学发展观,促进经济社会的全面发展。因此,社会主义本质就是实现人的自由全面发展,保障人民的根本利益。社会主义高等学校教师的思想教育,应当确立“以师为本”的理念,促使教师不断追求自身完善,进而促进学校全面发展。
以人为本,尊重教师正当利益。实现社会价值和自我价值的统一是教师思想教育的基本要求。教师不仅是学校发展的主体,更是享受学校发展带来的物质利益和精神文化的主体。应当树立尊重教师正当合法利益的理念。物质利益是 社会发展的基本动力。个人的正当利益是人民利益的重要来源和组成部分。教师的正当合法利益是教师个人价值的根本体现。我们应当以马克思主义的利益观引导教师正确认识和处理多种利益关系,鼓励教师通过正当手段、合法途径追求个人利益。学校各级组织应当从维护人民群众根本利益出发,切实关心教师的疾苦,多做得人心、暖人心、稳人心的工作,提高教师思想教育的实效性。
三、以人为本,推动高校教师思想教育工作的创新
学校教师思想教育的真谛,在于最大限度地调动教师的能动性,发掘教师的潜能,发展教师的个性,实现教师的人生价值。教师是塑造人类灵魂的工程师,教师劳动的创造性、自主性、科学性、艺术性都要求对教师实行以人为本的教育管理,唤起他们主人翁意识和自主创新精神。我们应当与时俱进,改革创新,努力实现教师思想教育工作的创新。
1、以人为本,教师思想教育观念的突破与更新。我们要树立以人为本,促进教师全面发展的观念。观念创新,最根本上要树立社会主义的本质就是人的全面发展的观念。所谓人的全面发展,就是人的物质文化生活水平、思想道德修养和科学文化素质得到普遍提高,人的才干和潜能得到充分发挥。我们要建设一个“经济更加发展、民主更加健全、科学更加进步、文化更加繁荣、社会更加和谐、人民生活更加殷实”的小康社会,不能忽视社会对人的素质的全面发展和对人的精神世界的追求。在教师思想教育中,只有坚持促进人的全面发展的理念,才能切实体现以教师为本的主体思想,真切地激发教师的反应与热情,也才具有教师思想教育的实效性。只有教师素质的全面发展,才能使教师以正确的态度处理个人与学校、个人与他人的关系,建立起有利于人才脱颖而出,有利于教师发挥作用,实现价值,建功立业的和谐环境,进而促进学校的全面发展,满足师生员工的全面发展需要。我们要树立以人为本,人才强校的观念。人才问题,是高校改革发展的核心问题。国以才立,政以才治,校以才强,人才是兴校强校的决定因素。培育人才、引进人才、聚集人才、用好人才是高校的一项重大、紧迫而艰巨的任务,学习成才与发挥才干是教师的最根本的要求。教师思想教育成功与否,关键在于能不能做到以人为本,充分发挥教师的主观能动性,最大限度地挖掘教师的潜能,促进人才脱颖而出,推动学科建设,成就高水平的学术地位。高校教师思想教育必须突出尊才、重才、爱才、惜才和用才的理念。
我们要树立人人都可以成才的观念。这是科学人才观的中心部分,揭示了科学人才观的主要内容与特征。衡量人才的主要标准是品德、知识、能力和业绩,培养的途径是学习与实践。只要具有一定的知识、技能,能够进行创造性劳动,为社会作出积极贡献的都是国家需要的人才。因此,对教职员工要一视同仁,同样给予尊重关心、重视培养,给予发展、进步、成才的机会。树立科学的发展观和正确的政绩观,坚持群众公认,注重实绩的原则,破除论资排辈传统观念,以实践为根本标准,以业绩为核心和重点,让各种人才尽快脱颖而出。
2、以人为本,教师思想教育核心内容的把握与拓展。民族精神与师德历来是教师思想教育的核心内容。爱国主义是中华民族精神的核心。团结统一、爱好和平、勤奋勇敢、自强不息是民族文化的灵魂,是传统美德中思维方式、价值取向和行为规范的结晶,是维护民族团结,推动民族发展的精神动力。民族精神以国家利益、民族利益至上的价值思维与实践原则,培养各族人民对国家与社会的责任意识与奉献意识,体现了中华民族固有的人格境界与人文关怀。以人为本,是当代中华民族精神的新的时代内涵。以人为本更具吸收外来文化优秀成果的动力机制,因而能够成为培养“四有”人才,支撑中华民族参与世界竞争的精神支柱与实践动力。教育是一种以人格来培养人格,以灵魂来塑造灵魂的劳动。教师师德的高尚与否,决定学生能否成才。师德是一个内涵丰富的多层次结构。教师是人师,因而理应具备人的基本美德,具备知识分子的价值观念与品格操守,具备敬业、乐业、精业的职业道德。高尚的师德来自于坚定、专
一、稳定、执着的教育信念,教育信念的集中表现是教师对培养合格人才高度责任感和强烈的事业心,它是教师的精神追求和奋斗目标,这也造就了教师特有的道德人格。教师的全面发展,决定着学生的全面发展。培养高素质人才凸现提升教师素质,促进教师全面发展的紧迫性。
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是当代的马克思主义,是数十年社会主义革命建设的经验总结与理论升华。用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武装广大教师是学校教师思想教育的首要任务。理想和信念教育是教师思想教育的核心内容。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全国人民的共同理想,是推动全国人民同心同德建设祖国的动力源泉。“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是当代中华民族精神最高体现,也是对人才品格和素质的最高要求。体现先进生产力的发展要求,必须把提高学科竞争力与教师竞争力作为教师思想教育的根本出发点;体现先进文化的要求,必须把建设校园文化,构建有利人才发展的人文环境作为教师思想教育的根本落脚点;体现根本利益的要求,必须把关心教师的精神、文化、物质生活,解决教师实际问题作为教师思想教育的根本归宿;体现与时俱进的要求,必须加强教师思想教育的时代性、针对性和时效性。
3、以人为本,教师思想教育运作的完善与创新。高校教师思想教育要继承优良传统,体现时代性,把握规律性,富于创造性。注意横向纵向比较,实行双向多面交流。强调因人而异,注重个性教育。立足现实,面向未来。坚持德育、智育并重,全面推进素质教育。坚持身教与言教相结合,身教重于言教。坚持继承与创新相结合,着眼于新的实践与新的发展,解决教师多方面思想问题,满足教师多层次的精神文化需要。现代教育的本性不再是管理、控制、约束,而是对人性的唤醒和对人格的尊重。其方法更多的应当是交流与激励。打破单向的教育模式,满足教师渴望理解、尊重、信任的心理要求,营造平等、民主、和谐的人文环境,增强教师的认同感和归属感,从而增强高校教师思想教育的实效性。
思想教育是以人为对象,研究人的思想、行为的一种科学。人是有感情、有理性的。感情决定思考的方向,理性决定思考的结果。只有以情感人,才能以理服人。我们要以科学的理论武装人,以正确的舆论引导人,以崇高的精神塑造人,以优秀的作品鼓舞人,这些都离不开感情的碰撞和哲理的启迪。从思想认识、伦理规范到理想信念、道德人格,都应融入情感,激起人们内心的需要,进而形成自觉的行动。无论多么先进的教育手段、发达的现代传媒、完善的规章制度,都不能否定面对面的教育工作,代替人与人之间的融和交流,低估人文关怀的巨大作用,忽视感情的交流、传递、强化的动力作用。
以人为本,要注重开发人的价值和潜能,发展人的个性,激发人的创造性。要造就全面发展的人,就要注重开发人的能力、个性和价值。对个性化人格的社会认同,是社会进步的一个显著标志。没有人的个性的发展,社会的进步与个人的发展是不可能的。金无足赤,人无完人。奇才大器者往往个性鲜明、瑕瑜互见。海纳百川,有容乃大。学校管理者要有宽广的胸怀,学会宽容,尊重个性,唯才是举,扬长避短,体现爱才之心、识才之智、守才之量、用才之艺。高校教师思想教育要为个性的健康发展创造必要的环境与条件,开发人的智力,激发人的创造性,在更大程度上实现自我价值,为社会进步做出更大贡献。
应用高新技术,实现高校教师思想教育手段的创新。网上思想教育是具有时 代特色的新的教育方式。要充分发挥高校高新技术优势,利用现代信息网络技术,建立学校思想教育网络平台。创建校园网站,创新工作模式,拓展网站功能,交流校园信息,传播校园文化,建设思想教育新阵地,构建健康向上的校园网络文化。重视网站快速链接和信息检索、资料查询与通讯联系的强大功能,发挥校内外网站的研究成果和先进经验的幅射示范作用。贴近教师思想实际,建立网页栏目,宣传先进文化,开展网上答疑,加强思想交流,解除教师疑虑,实现网上思想教育的主动性、针对性和实效性。建立校园网络思政教育工作责任制,建设高素质的网络思想教育队伍,建立包括舆论阵地、培训阵地和校园文化阵地在内的高校思想教育主阵地,广泛开展融思想性、政治性、科学性、知识性、趣味性为一体的高校教师思想教育活动。
4、以人为本,教师思想教育目标的反思与明确。崇尚科学,崇尚知识,渴望成才,渴望成功,实现自身价值是当代教师的共同渴望和追求。挖掘教师的潜能,发展教师的个性,实现教师自身价值是教师思想教育的最终目标。以师为本,就是学校工作要以满足广大教师的物质文化需要和理想追求为出发点和落脚点,关注教师个人和事业发展。在学校不断发展的基础上,为广大教师谋取切实的经济、政治、文化利益,为广大教师素质的提高和潜能的发挥提供必要的物质基础和制度保障。我们要用实事求是、具有持续发展性、前瞻性、高层次性的学科发展目标来激励教师努力学习,积极工作。高校教师历来把学历学术水平的提高,职称职务晋升看作自身价值的现实体现。我们要重视教师的追求,对所有教师都给予平等学习培训、晋升发展的机会。创造条件支持教师考研读博、进修提高,让教师在提高学术水平中释放自己的精神能量。以正确的目标引导人,这是高校教师思想教育的根本方法。
我们要正视教师的合法正当利益,关注教师的物质需要,把正确的物质利益 原则作为思想教育工作的基本原则。在引导教师正确处理和解决教师个人利益和集体利益关系中,解决教师的思想问题。把握精神鼓励与物质鼓励有机结合,努力做到义利统一,理直气壮地维护教师的合法权益。完善分配激励机制,重实绩,重贡献,分配向关键岗位和优秀人才倾斜,做到一流人才,一流业绩,一流待遇,让优秀人才自尊、体面地生活。正确看待在高等教育超常规发展中,高校教师外聘兼职的问题。支持在圆满完成单位的工作任务之后,通过正当途径获取合法的利益。只有真正尊重教师的个人利益,集体利益才能得到真正的保证,我们倡导的思想道德要求才能成为教师的自觉行为。搞好教师思想教育,不仅要动之以情,晓之以理,还要导之以利。
我们要站在顾全学校发展大局和维护教师根本利益的高度,引导教师正确处理学校发展与他们福利待遇提高的关系、他们的根本利益与现实利益的关系、长远利益与眼前利益的关系,增强围绕中心、服务大局意识,把智慧与精力凝聚到发展学校教育,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大目标上来,在高校的持久稳定发展中,实现教师利益的增长和价值的实现。在利益取向多元化的情况下,我们应当坚持以人为本的价值观念,在社会发展中坚持以人民作为价值主体和价值的实践主体。在社会评价中,坚持以最大多数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为最高标准,坚持思想教育的社会价值和个体价值的统一。
5、以人为本,教师思想教育机制的改革与强化。党的思想政治工作是我们党的优良传统和政治优势,也是高校工作的生命线。高校在不断发展中不断完善教师思想教育工作的运行机制。诸如,各高校建立健全的教师思想教育工作的领导负责制度、齐抓共管的工作机制、检查考评制度、竞争激励机制、监督保障机制、动态和信息反馈机制等等,这些都是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先进经验总结。在新的形势下,应当不断地完善强化,我们还必须不断强化环境教育机 制。
强化教师思想教育的成效性,必须强化人才建设环境的教育机制。教师思想教育的威力,在于真正有效地解决教师最为关心的学习成才,奋发有为这个核心问题。我们应当坚持以人为本,构建人才建设的政策体系,健全完善教师成才成功的法制机制,严格依法办事,提供政策保障,鼓励支持人才冒尖,营造一个既团结协作又公平竞争的良好学术氛围。坚持唯才是举,充分尊重人的个性,不以偏概全,不求全责备。一视同仁,秉公办事。人尽其才,才尽其用,使之创业有机会,干事有舞台,发展有空间,有用武之地而无后顾之忧,专心致志谋事而不分心谋人,努力营造有利于各类优秀人才施展才干的良好环境,实现政策环境育人的作用。
强化教师思想教育的成效性,必须强化校园文明环境的教育机制。教师思想教育的威力还在于党员干部的示范作用上。党员干部要外塑形象,内强素质,提高思想境界,锤炼品德修养,立党为公,执政为民,敬业奉献,勤政廉洁,以身作则,率先垂范。关心群众,服务百姓,真正做到权为教师用,情为教师系,利为教师谋,提高党员干部的形象与人格魅力,实现思想教育工作的成效性。同时,重视发挥先进典型的榜样示范作用,营造崇尚先进,学习先进,争当先进的校园文明环境,形成环境教育效应。
强化教师思想教育的成效,必须强化校园学术环境的教育机制。我们要遵循人才成长规律,弘扬科学与民主精神,坚持“百花齐放、百家争鸣”的方针,坚持学术见解多元化与科学真理一元化的统一,鼓励探索,宽容失败;鼓励学术争鸣,保护不同意见;鼓励标新立异,克服学术浮躁、急功近利,坚决反对和制止各种学术腐败。良好的学术环境,将极大地排除教师产生思想问题的根源,为教师思想教育带来了活力和实效。改革开放形势一日千里,高校改革发展日新月异,新形势将不断地给我们教师思想教育带来新情况、新问题、新挑战,只要我们坚持“以人为本”的理念,与时俱进,开拓进取,尊重教师的人格尊严、教师的根本利益、教师的理想追求,促进教师全面发展,发挥教师的积极作用,实现教师的人生价值,就能不断实现教师思想教育工作的突破创新。
参考文献:
[1] 江泽民在庆祝北京师范大学建校一百周年大会上的讲话。[2] 周济《人才为本、人才强校》(《光明日报》04年3月11日)
[3] 方世南《坚持以人为本的科学政治观》(《新华文摘》2004年第19期)[4]虞世胜《树立“以人为本”的广义政治观》(《新华文摘》2004年第19期)[5]黄达人《优化环境,更好地发挥人才资源作用》(《中国高等教育》2004年3-4期)
[6]郑南宁,王建华《理顺校内管理体制,把人才队伍建设落到实处》、(《中国高等教育》2004年3-4期)
[7] 《践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做好企业改革中的思想政治工作》(《光明日报》03年9月26日)。
[8] 葛海燕《思想政治工作必须坚持以人为本》(《光明日报》2004年1月21日)。
1 国有企业共青团组织的现状
(1) 团组织开展活动面临困难。一是共青团许多传统的活动形式被取消后, 团员青年参与活动的积极性在一定程度上受到了影响。二是企业实行定岗定编, 青年职工的工作量不断加大, 必然形成完成本职工作与参加共青团活动之间的矛盾。三是团组织经费不断缩减, 甚至难以保障。四是团的活动对青年人的吸引力减弱。
(2) 团组织建设面临挑战。企业从实现经济效益最大化的角度出发, 大量削减非生产性机构和人员, 大部分团组织均与相应的党群部门合署办公, 专职团干部大大减少, 一般只保留一名兼职团干。同时, 由于有严格的岗位职责限制, 直接导致兼职团干从事团的工作时间减少。
(3) 团组织的目标不明确。团组织的活动, 不可避免地存在着追求表面上的轰轰烈烈, 花样翻新, 却不注重实际效果, 形不成项目品牌等现象, 脱离了企业中心工作, 不能够很好地融入到企业的生产发展当中, 使得团组织形象受挫、地位下降, 工作被弱化。
2 做好国有企业共青团工作的思考
共青团组织作为党的助手和后备军, 在团结、教育、引导青年, 服务企业生产发展中, 有着得天独厚的优势。为此, 现代企业制度下的国有企业中设立团组织是非常必要的。
2.1 指导思想上要明确“两个服务”
(1) 为企业生产经营、改革发展服务。企业团组织要充分发挥政治优势, 大力加强形势任务教育, 利用各种形式和手段, 将企业的生产经营理念、改革发展方向等传达给青年职工, 引导他们自觉把自己的利益和前途与企业的发展紧密联系起来, 实现“我与企业共成长”的和谐统一。团的活动要与企业生产经营紧密联系起来, 以争创“青年文明号”、”青年安全生产示范岗“和争当"青年岗位能手”为主要形式, 激发广大团员青年的创造热情。
(2) 为青年成长成才服务。团组织要把服务青年作为团建工作的突破口, 强化代表维护青年利益的服务职能。一是加强对青工的技能培训, 充分利用企业雄厚的人力技术资源优势强化对青年职工的传帮带。二是组织各种形式的青工技术比武, 为青工提供更多的展示才能的舞台。三是加强对青工的思想关注, 特别是对单身青工, 开展主题探访活动, 加大对青工的思想关心, 做好一人一事的思想工作。
2.2 自身建设上要实现“三个加强”
(1) 加强团的基层组织建设。按照"组织随人走, 团在实体建“的团建思路, 灵活设置团的基层组织, 使基层团组织更有效地覆盖团员青年, 在团员比较少的单位, 可以建立联合团支部, 共同开展工作;在没有团员的单位, 可以设立青工工作联络人, 确保团组织的覆盖面和影响力。
(2) 加强团干部队伍建设。一是严把团干部入口关, 切实将那些政治立场坚定、热爱团的工作、具有较高综合素质的优秀党团员选拔到团干部队伍中来。二是加强对团干部的教育培训和实践锻炼, 真正做到干一行爱一行、精一行。
(3) 加强团的活动阵地建设。要依托现有资源, 积极应用新媒体, 引导青年为企业发展建言献策;建立青年活动室、读书室等场所, 不断完善活动场所必需的条件和设施, 广泛开展好各类活动, 努力提高青工的综合素质。
2.3 活动方式上要做到“三个转变”
(1) 把集中时间、精力、人员搞大型活动转变为开展小型、分散性的岗位活动。使青年能够参与、乐于参与, 既不花费很大时间、精力, 又能取得良好效果。同时, 将团的活动由“八小时以内”向“八小时以外”延伸。
(2) 把团的工作与企业中心工作“两张皮”转变为两者紧密结合。团组织要紧紧围绕企业生产经营、改革发展的主线, 设计和开展活动, 找准切入点, 把团的活动渗透到企业生产经营的每一个环节。
(3) 把“单枪匹马”作战转变为形成合力作战。要积极寻求党组织的领导和支持, 使团的工作和党政工工作同安排、同部署, 将团的工作融入到企业发展的总体规划之中, 充分利用一切可以利用的资源, 形成支持共青团工作的合力。
在新的形势下, 共青团工作唯有坚持以“为企业中心工作服务”为宗旨, 准确把握青年工作的规律和特点, 找准工作的切入点, 在创新上下功夫、在为青年服务上下功夫, 深入细致地研究时代的特点、企业的发展和青年的特点, 加强和改进团组织工作方法和活动形式, 不断提高团组织的凝聚力、吸引力和感召力, 才能进一步强化企业共青团工作, 为企业的生存发展壮大做出积极的贡献。
摘要:随着市场经济体制的不断革新和国有企业制度的不断完善, 企业共青团组织面临着许多困难和挑战, 如何在新形势下更好地发挥团组织的作用, 如何找准青年工作的切入点, 开创共青团工作的新局面, 成为企业共青团工作者积极探索研究的问题。
高职院校德育工作存在的问题
(一)德育理论和实践脱节,缺乏针对性。高职院校的学生参加生产实习和教学实习的实践比较长,在思想观念上表现得更务实、更开放、更独立。据调查,90%的学生认为高职德育内容设计理论化,与学生生活相差太远,只注重对集体利益的强调,忽视学生的个体利益和个性需求的把握;有66%的学生认为德育就是政策学习、纪律学习,是呆板的说教,毫无兴趣可言;70%的学生认为教师对学生未体现人文关怀;63%的学生反映德育未与课外活动有机地结合。
(二)德育价值观的多元,缺乏认同性。伴随着全球化浪潮和知识经济的冲击,价值观念的多元化引发了新时期的道德危机和信仰危机,给高校德育教育提出了新挑战。市场经济的重利性,使学生对德育产生疏离,对现实的德育工作产生了不听、不信、不服的逆反心理,从而使学生对德育内涵的理解缺乏认同感。
(三) 德育评价体系的滞后,缺乏实效性。当前,高职院校德育评价体系大多采取量化的检验标准,这些看似有效的做法,实际上却无法检验学生对德育内容的接受程度和德育内容在学生身上产生的真正效果,有的学生德育量化分很高, 但实际生活中的品行很差,这种反差使学生对德育产生抵触感,德育工作的功效随之减弱。
高职院校德育工作务实创新的途径
高职院校在加强现代专业技术教育的同时,要针对当前高职院校德育存在的诸多问题,不断加强和改进德育工作,从德育的理念、内容、形式、方法等方面进行创新,以确保学生德育工作收到实效。
(一)坚持以学生为本,创新德育理念
坚持以“学生为本”的德育观念,是一种有效的探索,为此我们要做好“三个转变”:一是要从重过程向重实效转变。高职德育不能光靠教育者的权威,要着眼于解决思想问题与解决实际问题相结合,做到既讲“道理”又讲“情理”,深入到学生中去,力所能及地解决学生学习、生活、情感、就业等高职生最为关心的问题,努力把德育做到学生的心坎上。二是从重显性向重隐性转变。高职德育要从高职生的年龄特点和思维特点出发,改变硬性输入的“美德袋”教育模式,努力做到“教与管”的结合,把“教”融到“管”中去,以教管人,以管教人。三是从务虚向务实转变。针对高职教育职业性特点,高职德育要以职业、就业教育作为切入点,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职业观念和职业人意识,培养学生爱岗敬业、合作创新精神。通过就业指导帮助学生掌握求职技能,调整就业心态,为求职者与用人单位架设金桥,彻底解决学生就业的后顾之忧。
(二)坚持从实际出发,创新德育内容
1.突出职业道德教育。职业道德是职业素质的首要方面,职业道德教育的内容是培养敬业精神,增强服务观念,强化规则意识,树立敬业思想。实践中,要把职业道德教育作为提高学生全面素质的一项系统工程来抓,把职业道德教育与专业教育、心理素质教育、法制教育、品德教育结合起来,与集体主义、爱国主义和社会主义教育结合起来。工作中应从学校实际、学生实际出发,在专业课、实训课和社会实践中渗透职业道德教育,融进职业道德的内容并充分发挥先进典型的引导作用,让优秀毕业生回校现身说法,帮助学生树立信心。
2.加强心理素质教育。大学时代是人生最活跃、最丰富多彩的时期,也是“心理断奶”的关键时期。针对高职生的具体情况,要着重帮助高职生消除自卑心理,可以通过心理教育课、讲座、个别咨询、他助与自助等方式,努力激发学生的自信心,引导学生学会心理调适,保持乐观、向上的心境。还可以采取请事业成功的校友、企业家来校做报告,组织学生到企业参观等方式,帮助学生转变消极心理,明确学习目的,端正学习态度,坚定成才的信心。
(三)落实科学的发展观,创新德育形式
高职德育工作是一个长期、复杂的系统工程,需要学校、社会、家庭、学生本人联合行动,形成高职德育工作的“联动效应”。
1. 大力提倡德育的“示范动作”。任何一个教育工作者,都有给学生做德育“示范动作”的责任。这种“示范动作”小到服饰的得体大方,语言的中肯诚实,良好的生活习惯;大到用自己的人生观、价值观去引导学生,用爱心去感化学生。
2.重视发挥企业在德育中的作用。高职教育的办学方向是“以服务为宗旨,以就业为导向,走产学研相结合之路”,这就决定了高职院校必须与企业建立起紧密的联系。学校要在产学结合的过程中,重视和发挥企业在培养学生综合素质中的优势,特别是一些现代化程度较高的企业,是高职院校德育工作的宝贵资源。学校可以积极地利用这些单位的企业文化、企业的质量意识、竞争意识、团队精神影响和教育学生;同时还可以通过企业严格规范的管理,增强学生养成优良行为习惯的自觉性。学校还可以主动与企业协商,在“订单”培养协议书中增加合作开展学生德育的内容,并将这些企业纳入到学生德育基地的范围,使校企联合育人的模式经常化、制度化。
3.建设先进的校园文化。先进的校园文化作为一种非常有效的德育工作载体,在高职德育工作中发挥着重要作用,这种作用集中体现在校园文化对学生行为的“导向功能”上。先进的校园文化能够引导学生认真学习,保持较高水平的自律性和对选择健康学习、生活方式的认同,有助于高职学生塑造健全的人格和健康向上的生活风貌。
4.加强学生的社会实践。社会实践是开展学生德育的重要途径。首先,要按照中央的要求,把社会实践纳入学校教育教学总体规划,保证必要的学时,提供必要的经费,同时做好组织实施、考核检查、总结表彰工作。其次,学校应根据学生的年级、年龄情况的差异,不断丰富社会实践的内容,构建符合学生成长规律的社会实践体系。此外,学校还要积极探索实践育人的长效机制,力求做到把社会实践活动与学生的成长结合起来,积极探索和建立社会实践与专业学习相结合、与社会服务相结合、与勤工助学相结合、与择业就业相结合的机制,使学生社会实践活动达到理想的效果。
(四)适应高职生思想状况的新变化,创新德育教育的方法
【新时期高职院校共青团德育工作的思考教育论文】推荐阅读:
新时期高职美术教育的论文07-15
高职院校教学秘书工作改进的思考07-07
新时期高校教师思想教育工作的创新思考07-27
高职院校文秘专业实训建设的思考论文06-27
高职院校资产管理思考论文11-08
新媒体对高职院校学生管理的影响论文11-21
对新时期军校教导员工作的思考06-07
对做好新时期工会工作的几点思考07-11
新时期机关党建工作创新的几点思考10-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