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职财务管理实践教学构建思考论文(精选10篇)
由于我国高等职业教育发展速度过快,暴露出了许多问题,诸如社会认同度不高,高水平的院校不多,与职业性相关的条件缺乏等,归根结底是教育教学质量不高。为此,高职教育紧密围绕质量管理开展教学督导工作,建立教学督导委员会,对学校内教学工作总运行进行监督、检查、指导与评价,是高等职业教育办出特色、创出品牌的必由之路。
一、高职院校教学督导工作的基本职能
教学督导是一项基本的教学管理制度,科学构建高校教学督导体系,并进行有效的组织运行,是高校实施教学质量监控的一项重要内容和有效手段。高职院校教学督导工作的重点应是促进学校教学管理工作的科学化、规范化与现代化,提高管理效率和教学质量,通过捕捉教学工作中的真实状况和信息资料根据高职教育的特点为学院教学管理决策工作提供依据。
二、高职院校教学督导工作的存在的问题
与本科高校相比,高职院校教学督导工作开展的时间不长。尽管各高职院校也作了不少有益的探索为提高教学质量发挥了一定的作用,但在实际工作中还存在着一些问题:
(一)教学督导工作机制不健全
一些高职院校对教学督导工作的认识不清,认为教学督导可有可无,教学督导委员会一般挂靠在教务部门,没有专门的督导机构。有的院校虽然成立了教学督导委员会,但没有建立规范的工作机制,只是听听课,给教学效果打打分,地位不高、职责范围狭小、没有形成督导例会制度和院系二级督导制度,没有形成良好的信息反馈机制,对教学质量改革缺少指导性及教学督导对教学质量监控长期效果不明显等,如果院校领导再不重视督导工作,极易使督导成为学校的摆设。
(二)教学督导队伍不足且偏弱
有些高职院校在选聘督导人员时大多数选聘已退休、或因身体有病不能上课的老教师。随着高职院校教育教学改革的不断深入,对教学督导队伍要求不断提高,清一色的老教师虽然有丰富的教学经验,但长期脱离教学岗位以及年龄身体等多方面原因,对于教学发展新变化、新发展把握度不够,也难以组织并开展围绕教学督导提高教学质量为中心的各项教学活动及教研改革活动,加上院系二级督导制度难以实施督导人员偏少,致使教学督导力度不够。
(三)教学督导内容偏少形式简单
教学督导在实施过程中,不同程度地存在着督导内容偏少、轻重不均的问题。如偏重课堂教学质量的督导,忽视其他教学环节和教学过程,偏重理论教学质量的督导,忽视实践、实训教学环节,偏重教学秩序的督导,忽视对学生能力的培育等。在实施教学督导工作时,常把教学督导定位在督查上。
三、高职院校构建教学督导机制的思考
教育质量应是高职院校在自身发展过程中首先要保证的核心问题,而教学督导是高职院校教育质量的保证,是对教育教学工作进行监督、指导、评价和管理的有效机制。教学督导对教学监控的权威性、公正性的确立,对于提高教学水平,促进学科建设,提升办学水平具有重要作用。高职院校构建教学督导机制应考虑以下几点:
(一)完善教学督导体制,形成教学督导体系
高职院校要确立明确的督导工作体制,明确工作职责,制定教学督导条例,理顺教学督导和院校各部门之间关系,让教务处在内的各教学部门能协助教学督导委员会开展教学督导工作,要设计编制各种督导表格,进行各类客观性测试和论述式测试,建立二级教学督导小组。
(二)加强督导队伍建设,提高督导人员素质
督导组成员的组成应以高年资的老师为主体,由来自不同学科和专业、有丰富教学或教学管理经验、对现代高校教育理念和教学运行机制及管理模式有深刻理解、熟悉学校教学业务和教学管理情况、具有高度责任心和敬业精神的人担任督导员。并在中青年骨干教师和管理干部中选拔一部分人充实到督导员队伍中。他们富有朝气,思维敏捷,能与老教师优势互补,形成合力,以真正做到行政管理型与专家型相结合,专职与兼职相结合。
(三)重视并发挥督导作用,开展多种形式的督导活动
学校领导及各职能部门应重视教学督导工作,积极支持教学督导员工作。加强高职院校教学督导工作,应改变原有的督导工作职能,从以督为主逐步转变到以导为主,督与导相结合,充分发挥督导组的教学督查作用,常规督导与重点督导相结合,并开展专题调研,通过有组织、有系统的调研工作,收集资料,分析研究,提出调研报告。教学督导人员应紧紧围绕学校教学质量的核心问题,深入教学第一线,平等地和广大教师、学生和教学管理人员进行交流。
教学督导活动除开展诸如听课、教学检查、学评教、师生座谈等日常教学督导工作外,应突出阶段性工作重点,加强薄弱环节,如教学调研、试题库建设,积极协助并参加学院组织的教学评比,全方位的介入到提高学院的教学质量管理各项活动中。
(四)建立信息反馈机制,完善文档资料管理
教学督导活动应建立信息反馈机制,各种督导活动必须有详实的信息记载,要及时地将督导中发现的动态信息和静态信息向教学决策系统反馈沟通,定期公布督导简报,编写教学督导分析报告,及时发布督导信息,反馈解决结果,形成开放式管理理念,上下渠道通畅,解决问题准确,推动工作有力。同时也应将教学督导记载本、教学督导简报、评课记载、师生座谈记载、督导团组活动记载、工作计划、工作总结、教学督导调研报告、督导时间安排等资料要进行归档管理,教学督导工作更具有规范性、针对性和实效性。
参考文献:
[1]陈利荣,完善教学督导机制推进高职教育内涵发展[J]。教育发展研究,2006,(22)。
[2]葛海,教学督导是监控教育质量的有效手段[J]。文教资料,2007,(3)。
关键词:仓储管理,团队,构建
根据教育部教高[2006] 16 号文件的要求, 高职教育应当培养高等技能型人才, 以提高学习者的职业能力和职业素养为宗旨, 帮助学生积累实际工作经验, 提高学生的职业道德、职业能力和综合素质, 而要达到这样的目标必须要建立起一支高效的队伍, 即教学团队。以某个专业或某门课程的教学和科学研究为主要内容, 由一定数量的在技能上相互补充、为了共同的教学理念和目标并愿意承担相同的教学任务和科研项目的教学科研人员所组成的科研共同体, 我们称之为教学团队。
1 构建 《仓储管理》 课程教学团队的意义
1.1 课程教学团队的建设是强化校企合作的一种表达形式, 可以有效推进校企合作的深入开展
校企合作长远的发展目标应当是建立一个集产、学、研一体化的合作平台。通过人员联合、项目合作等方式, 充分发挥学校的智力资源与企业物质资源的优势, 开展应用性技术研究和新产品开发。企业在参与 《仓储管理》 课程教学团队的建设过程中, 一方面可以将实际的典型生产任务带到教学过程中, 从而提高学生的积极性, 增强了课程的实用性, 避免了那种纯理论的授课方式;另一方面通过学校教师与企业专家的相互学习、相互借鉴、互通有无, 可以有效地提高教学质量。
1.2 课程教学团队的建设有利于解决教学过程中出现的问题
一方面, 物流管理专业作为一门新兴学科, 物流管理理论随着现代科学技术的发展, 物流专业课程的教学内容也不断加深和增多。同时伴随着教学过程中现代多媒体技术的普及, 任何一门课程的教学都变得非常复杂, 在知识飞速爆炸的今天, 仅凭单个教师的力量无法掌握海量的信息, 通过教学团队成员之间相互学习和交流, 实现知识的共享, 从而提高教师的教育教学水平, 促进教师的成长。另一方面, 随着大学扩招、教育考试制度的改革以及经济水平的发展, 高职院校所面对的教育对象也发生了极大的变化, 学生在知识结构、理解能力、接受能力等各个方面都在发生改变, 这就需要教学团队的成员之间进行定期的探讨, 从而摸索出既适应当前学生发展又符合教育教学理论的高职人才培养模式, 有效处理各种复杂的教学问题。
1.3 课程教学团队的建设有利于推进当地经济的发展, 展示高校的示范作用
高校教师的双重任务决定了其主要任务是教学与科研, 一方面在科研工作中, 教师要从当地实际出发, 贴近现实, 以解决当地物流企业实际问题为出发点开展工作, 服务地方经济建设;另一方面由于目前物流行业从业人员层次较低, 企业需要开展员工培训, 而企业在教学设施以及师资方面难以满足要求, 教师可以通过对企业人员开展培训, 提高员工的综合素质, 以加强企业的竞争力。另外, 通过学生实习实训、毕业生信息反馈、教师下企业调研等方式掌握社会对人才的需求, 有针对性地调整教学任务, 向社会输送具备一定专业素养与技能的毕业生, 使学生能够较快地适应企业工作, 从而推动高校与地方经济特别是现代物流产业的发展。
2《仓储管理》 课程的特点
仓储是现代物流系统中的一个重要环节, 对保证社会再生产的顺利进行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所以, 仓储管理逐渐作为一门经济管理学科发展壮大起来, 并在社会经济领域中发挥着越来越大的作用。 《仓储管理》 课程是物流管理专业的核心专业课程。课程一般开设于第四学期, 是以其他所有专业基础课和部分专业功能课程为先导的最重要专业核心课程之一, 是全国物流技能大赛考点分布的主要课程, 是评价校内校外实训基地开展实践课程的主要体现课程之一。由于课程的应用性较强, 一般要求实践课时占总课时50%以上。课程的教学重点在于将仓储作业的实践操作与理论教学相结合, 使学生能具备一定的理论知识水平, 能对操作原理进行分析, 并设计作业方案, 同时又熟练掌握各项操作技能, 以提高就业水平和物流专业岗位能力。通过该门课程的教学要使学生掌握以下技能:
(1) 掌握仓储管理方法, 能实施仓储管理并进行质量管理;
(2) 掌握仓储商务管理与仓储经营管理的能力, 并进行质量管理;
(3) 具有储存装卸、搬运的协调管理能力;
(4) 具有选择包装物进行合理包装的能力;
(5) 具有仓储信息分析与处理能力;
(6) 了解仓储的工作流程, 掌握仓储的质量标准、安全要求, 具有组织协调能力;
(7) 能依据有关技术规范, 分析和解决仓储工作中的一般技术问题, 具有工作计划的组织、实施能力。
3《仓储管理》 课程教学团队的构建与思考
根据前述对 《仓储管理》 课程的需求, 该门课程的教学分为两大部分即理论教学和实验实训 (校内校外) 教学, 或者说该门课程又可分为校内教学与校外实践教学两个环节, 针对这样两种教学环节应当构建一个有效的教学团队。
3.1 教学团队设计
高职院校应聘请物流一线企业专家与本校专业教师组成专业教学指导委员会。教学指导委员会不仅仅是将校内教师和企业教师简单的进行书面组合, 而是要实实在在的加以结合, 将他们的共同优势发挥出来, 教学指导委员会应根据仓储企业需求和发展, 通过分析、研究、研讨和咨询等活动, 制定 《仓储管理课程》 具体的培养培训计划及实施性培养方案, 对教育教学过程进行监控和评估, 并对毕业生的就业提供必要的指导。所以对校企共同参与的人员提出具体的要求, 一般来说企业教师应当由具备一定的物流仓储企业实际工作经验, 对物流仓储市场需求、市场状况、仓储岗位工作分工、仓储运作、仓储绩效等充分了解, 并熟悉物流仓储操作流程, 同时掌握大量生产实践教学案例及培训素材的人员组成, 通常是仓储配送企业的中层干部。例如陕西国防工业职业技术学院 《仓储管理》 课程邀请华润万家西北配送中心各职能部门的中层管理人员作为教学团队成员;而对于校内教师来说也应当加以界定, 他们首先要具有良好的专业理论基础, 具备一定的科研能力, 掌握一定的教学技巧和方法, 同时我们还应当看到目前各高职院校的特点是教师课时量较多, 有些教师身兼数门课程的授课任务, 且变动性较高, 有的教师这学期教授物流课程, 而下学期可能教授市场营销课程, 同时由于仓储管理课程作为物流行业的主干课程, 它又和其它课程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 比如在电子商务高速发展的今天仓储管理不仅仅与电子商务有着密切的联系, 而是很多传统的电子商务企业正在开始大力发展电商物流, 例如京东、苏宁, 所以在这样的形势下 《仓储管理》 课程的教学团队既要有仓储管理教师参加, 还应当有物流专业其它教师以及与物流相关联的专业教师参加, 电子商务、市场营销、财务管理的教师都可以参与其中。在这样多方面参与的情况下, 通过 《仓储管理》 课程的负责教师牵头, 由校内外教师共同形成该门课程的教学团队。
3.2 教学任务的计划与分工
教学团队成员应当根据统一的教学目标共同完成 《仓储管理》 课程的教学任务, 共同参与教学、教研, 共同完成教学大纲、教学进度表及教案, 组织开发和编写授课教材、实训大纲等。要突破传统的按照学科进行教材编写的模式, 开发和推广与仓储生产实际、技术应用密切联系的综合性和案例性课程和教材。在综合性和案例性课程和教材的开发中, 既可将原有若干科目教学内容按照职业活动的特点和要求进行整合, 形成综合性的课程, 也可以按照仓储企业实际的工作任务、工作过程和工作情境组织课程, 形成围绕工作过程的新型教学项目。在实施过程中校内教师主要负责课程理论知识的教学与考核以及校内模拟实训的组织, 企业教师负责校外仓储企业流程认知指导、仓储设备训练、仓储市场调研、仓储方案设计、仓储应用系统操作等实践教学, 在此期间校内教师要深入企业并予以辅助。通过设定相应的评价标准, 对学生校外学习环节进行考核, 从而形成该门课程的考评成绩。
3.3 加强教学团队的监督管理
首先, 要建立专职教师与企业兼职教师相结合的教师聘用与管理机制, 目前各高职院校都对校内专职教师采取了绩效考核体制, 通过教学评价等多种手段对教学质量进行监控, 但是对于企业兼职教师还没有较为完善的评价体系和管理机制;其次, 由于校内教师理论授课任务重、缺乏下企业锻炼的激励措施、企业参与教学的积极性差等多种原因, 很多专业教师不愿意定期到企业实习。这就要求一方面要通过充分的调研, 形成合理的企业兼职教师聘用管理制度, 另一方面, 学校要为教师到企业实践创造必要的条件, 企业应通过举办职业院校专业教师培训班、接收教师实践锻炼、提供技术资料等途径, 不断更新教师的专业知识和技能, 提高教师的实践能力, 在教学过程中, 教师要适应新的教学模式要求, 转变工作角色, 努力成为学习过程的策划者、组织动员者和咨询者。
参考文献
[1]段圣贤.基于集团化办学的物流管理专业教学[J].消费导刊, 2009 (9) :167-169.
[2]郑芳.高职院校物流管理专业双师结构教学团队的探索[J].科技经济市场, 2011 (3) :125-127.
[3]黄福华.物流管理教学团队为地方经济发展服务的途径与对策探讨[J].物流工程与管理, 2008 (10) :132-134.
关键词: 高职院校 学生管理 “三自”管理
近年来,随着我国高职教育不断蓬勃发展,国家对高职教育越来越重视,培养一批适应社会需要的一线高级专门人才是广大高职院校的根本任务,培养学生“成长成才成人”是学校的根本目标,在竞争激烈的当下,高职院校人才培养质量是高职院校核心竞争力所在。如今的大学生都是“90后”,理应具备“自我教育、自我管理、自我服务”的意识与能力,以便更好地适应社会发展,提高综合素质。
一、高职院校学生管理现状
高职大学生相较于普通本科学生有着鲜明的个性与特点,自我意识更强,个人行为缺乏自制力,学习缺乏自主性等,给高职院校学生管理带来了难度。
1.招生模式变化,学生管理更复杂。
随着高职院校招生规模不断扩大,招生范围扩展,高职生的来源越来越复杂。在地区构成上,由单纯的省内招生变成多省市招生,来自各个地区的学生学习生活习惯各不相同,来源构成中普遍是达不到普通高校分数线的高中生和职高、技校的“对口单招生”,因此层次参差不齐,这些差异导致学生在学习与生活中冲突不断,管理难度加大。
2.思想活跃度高,教育引导难度大。
“90后”大学生自我意识较强,思考问题更现实与功利,往往着眼于能给他们带来实际利益的当下,不管是学习还是参加学校社团活动都带有功利色彩。随着科技进步、电脑网络普及、手机智能化发展,高职学生接受信息的渠道更多,覆盖率更广,给大家带来便利,加之青年学生易于接受新事物、新思想,有较强的平等意识、公民意识、求实精神和批判精神,但由于很多同学缺乏辨别是非的能力,因此容易受腐朽文化、观念的冲击和负面事件的影响,加之学校思想教育模式老旧,很难起到思想引导的作用。
3.自控能力差,日常管理难度大。
高职院校学生往往表现为自控能力较差,自我教育、自我管理能力介于普通高校学生和中职学生之间,调皮捣蛋、不受管教、幼稚是他们的典型表现,行为表现上常常出现沉迷网络、旷课、宿舍脏乱差、夜不归宿甚至打架斗殴等事件,由于学生工作者数量有限,因此日常管理常常需要耗费大量精力。
4.学习能力弱,教学管理难度大。
由于社会竞争压力大,为了减轻就业压力,多数学生表现出很强的学习意愿。高职学生在学习内容上趋向实用与务实,热衷实训与考证,对自己觉得无用的课程不感兴趣,甚至出现迟到、早退、旷课的现象,给学校课堂管理带来难度;学习过程中高职学生缺乏自主性,自控能力并不强,因此很多同学在无人监督的情况下缺乏学习意愿,学习习惯较差,部分学生沉迷于网络,课堂玩手机、睡觉等情况时有发生;在学习成绩方面,由于高职学生缺乏有效合理的学习方法,因此部分学生学习成绩并不理想,有些甚至从中学时代就不理想,因此缺乏自信心,最终导致行为偏差,产生严重的厌学情绪,甚至导致心理问题,给学校教学管理带来难度。
二、加强高职院校“三自”管理模式的重要性与必要性
(一)“三自”管理是解决高职学生存在问题的有效途径。
传统学生管理模式存在管得过严、管得过多、管得过度等问题,尤其高职院校的管理目标往往是安全第一,因此对学生的学习、生活能管尽管,不利于学生成长成才。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意见》指出:“坚持教育与自我教育相结合。既要充分发挥学校教师、党团组织的教育引导作用,又要充分调动大学生的积极性与主动性,引导他们自我教育、自我管理、自我服务。”高职院校的培养目标是培养一批综合素质强的专业技术性人才,通过自我教育、自我管理、自我服务,可以促进他们成长与成才,发挥自身特点与优势,适应社会发展,符合“以人为本”的管理理念,也是目前能够解决高职院校学生管理难度大的有效途径。
(二)“三自”管理模式是高职大学生管理的内在要求。
实施“三自”教育管理模式,符合高职学生特点与管理需求。高职学生在思想与心理方面表现具有两重性:一方面随着年龄增长、阅历增加,他们逐渐趋于成熟,自我意识明显,主体意识增强,具有强烈的自尊心和独立感,这些特点是实施“三自”教育与管理的基础。但是另一方面,他们并没有完全走向成熟,情感并不稳定,能力没有达到预期目的,行为方式稍显幼稚。因此,“三自”教育管理正给他们提供了一个完善自我、提高能力的平台,是高职大学生成长成才的内在需要。
(三)“三自”管理模式有助于实现高职院校培养目标
高职院校的终极目标是培养一批综合素质过硬、就业竞争力强的人才队伍,在学生中开展“三自”教育能有效提高学生综合素质,是高职大学生自我实现的重要途径。在“三自”教育管理模式下,高职大学生能更好地发挥自身主观能动性,培养独立处理事务的能力,在各项活动中获得应有的锻炼,在他们独立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培养思考能力,练就敏锐的观察力、坚强的意志和吃苦耐劳的精神,使他们处理问题的时候理性、冷静地分析问题,激发出自身潜能,增强自信心,最终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增强心理素质。因此,加强高职院校学生“三自”教育是帮助他们适应社会,提高创新能力,培养解决问题能力的重要途径,是实现高职院校培养目标的有效途径。
三、如何更好地开展“三自”教育
(一)加强校园文化建设,为“三自”教育提供平台与保证。
通过形式多样、主题鲜明的校园文化活动进行“三自”教育文化渲染,使整个学校形成注重学生“三自”能力教育的氛围,让“三自”理念深入学生,让学生意识到他们是学生管理的主体,也是“三自”管理模式的执行者;通过课堂教学将“三自”教育理念发扬光大,深化教育教学改革,在课堂教学中尊重学生主体地位,注重培养学生团队合作能力与自主学习、自主探索精神,教师与学生管理者应当将自我教育、自我管理、自我服务的基本知识传授给学生,不断为“三自”教育创造平台,提高学生“三自”能力。
(二)积极发挥学生干部、学生党团组织的作用。
学生干部是实施“三自”教育管理模式的重要组成部分,在班级管理中,班干部可以发挥重要作用,以班级委员会的自治化管理为主要方式,对班级日常事务进行自治,减轻系部辅导员的管理工作。学生会与社团可以丰富多彩的活动吸引广大学子踊跃参加,基本能满足大学生的个性发展需要,学生干部是实现“三自”教育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党团组织是开展大学生“三自”能力教育的主力军。学生党员、团员是由优秀青年学生组成的,在学生中有着良好口碑,能够起到良好的先锋模范作用。他们能及时了解学生的思想动态,在如何做好大学生自我教育、自我管理、自我服务方面最有发言权,是“三自”能力教育的主力军。
(三)提高教师与管理者的工作水平。
“三自”能力教育管理是高职院校学生管理发展的主流趋势,高职院校学生管理工作应随着时代发展而发展,随着社会进步而进步。作为“三自”教育管理模式的推进者,广大教师与管理者应积极转变自身观念,加强理论学习,跟上时代脚步,提高专业水平,将提高学生综合素质视为己任,积极推进“三自”教育管理模式,实现高职院校人才培养目标。
参考文献:
[1]王升才.试论实现大学生自我教育的有效方法[J].教育研究,2006(8).
[2]陶宇,等.以学生为本做好高校学生工作[J].江苏工业学院学报,2005(1).
[3]李红艳.对大学生开展“三自管理”的思考[J].科技资讯,2010(21).
[4]陶宇,等.论新形势下大学生“三自”教育[J].江苏工业学院学报,2007(2).
高职物业管理专业实践教学思考
物业管理的实操性强,所提供的.岗位十分适合高职毕业生的就业层次.但是,随着物业管理在我国的迅速发展,其专业教育与行业的发展要求相距甚远.因此,高职物业管理专业应结合行业发展状况,针对物业管理专业建设存在的问题, 把培养技能型应用型人才作为目标,构建既适于学生学习又对应市场需要的物业管理专业实践教学体系.
作 者:王艳梅 作者单位:河北廊坊师范学院刊 名:企业家天地(下旬刊)英文刊名:WORLD OF ENTREPRENEURS年,卷(期):“”(7)分类号:关键词:高职 物业管理 实践教学 专业技能
随着我国酒店餐饮业的蓬勃发展,餐饮服务与管理人才的需求呈高速增长趋势。在这样的背景下,高职院校酒店管理专业如何培养专业能力过硬、行业满意的餐饮服务与管理人才值得我们思考研究。特别是采用什么样的教学模式和方法能更有效地培养学生掌握餐饮服务与管理的知识值得我们去探讨。笔者总结多年的教学经验,认为采用“理实一体化”教学模式对学生餐饮服务与管理能力的培养能达到很好的效果。
一、理实一体化教学理念的内涵
所谓理实一体化就是在教学中将理论和实践结合起来,把教、学、练融合为一体的来完成教学内容的教学法。这种方法优点在于将理论和实践紧密结合,在抽象的理论教学中贯穿实践教学,理中有实,实中有理,在充分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的同时,能更好地激发并调动学生主动学习的兴趣和激情,实际教学中往往能收到较好的教学效果。但如果在教学过程中教师把握不好教学环节,内容设置不合理,教学方法使用不当,或者教师根本只做形式上的理实一体化教学,那就不可能达到预期的教学效果,甚至耽误学生的学习。
二、理实一体化教学模式在《餐饮管理》课程中的运用
《餐饮管理》是高职院校酒店管理专业的核心课程之一,通过学习,要求学生对餐饮经营中前后台的管理有一个全面系统的认识。但餐饮管理课程理论性很强,学生学习起来比较枯燥,较难掌握,我结合自己多年的教学体会,认为采用理论+校内模拟实训+校外实践三模块的“理实一体化”教学模式能很好地帮助学生有效地学习餐饮管理。
1.模块一:理论教学。《餐饮管理》是一门理论和实践性很强的课程,如果教师处理不好,很容易造成老师教与学生学脱节,有效的做法是整合课程内容,将其模块化、项目化,通过设置完成一个个的项目来吸引学生的兴趣。《餐饮管理》课程按照教材章节包括餐饮管理概述、餐饮经营理念、菜单的设计与制作、食品原料的采购验收管理、食品原料的储藏与发放管理、厨房生产管理、餐饮日常管理、餐饮销售管理、餐饮安全卫生管理、餐饮成本管理等内容。教学中,教师可以打乱原来章节顺序,将教学内容整合成两大模块化,即餐饮前台日常服务与基层管理模块、餐饮后台综合经营与管理模块。然后再将这两大模块内容分为一个个小项目,由老师带领学生完成一个个项目来学习。这种以餐饮教学主题为导向、用模块项目化推进教学内容,同学自愿结合成组开展教学的思路,将教师所教的内容与学生的主动学习有机地结合起来,这样既可以用理论来指导实践,又可以使得理论知识得到巩固,同时突出学生的动手能力和专业技能的培养,充分调动和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2.模块二:校内模拟实训。模拟实训是指专业教师在教学中采用示范讲解、学生练习、教师指导、分组比赛等实训教学方法来提升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加深对理论知识的理解。具体教学活动要安排在校内的餐饮模拟实验室进行。学生通过直观操作来模拟餐饮企业实际经营管理过程,使学生对于餐饮企业有更直观的理解与认识,实现理论知识向实践技能的过渡,并培养学生的实际动手能力,可以说是理论联系实际的有效途径。学生在模拟实训中,模拟餐饮企业实际经营环境进行教学,分组进行角色扮演,通过场景模拟来体验各种服务和管理环节,把训练与角色模拟相结合,以求教学效果的真实性,能很好地促使学生主动参与,对餐饮服务和管理形成深刻的认识。如在讲授餐饮日常服务管理时,可以针对这个项目设置实训练习。先由教师示范讲解餐饮日常服务管理的常规流程,再让学生分小组设置不同的情景练习日常服务管理流程,这样学生就能在实际练习中熟练掌握餐饮日常服务管理餐厅领班或主管日常管理的工作内容,才能真正体验到餐厅领班或主管的日常管理工作。
3.模块三:校外实践。学习餐饮服务与管理知识的最终目的是要将其转化实际的工作能力,在真实的环境中实践才能真正做到,所以,在学生具备了一定的知识和技能后,应该安排他们在真正的餐厅以岗位实习形式让学生在餐饮企业中接受实际锻炼,才能真正对企业实际经营管理形成深刻认知。岗位实践能够使学生获得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机会,了解餐饮企业“真实”的管理过程,既能增强学生对基础知识理论的应用能力,培养学生的职业能力,又可以培养学生认识社会、适应社会、接受社会的意识,还可以提高学生的身心素质,锻炼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这可以使学生毕业后进入餐饮企业工作真正实现无缝对接。
三、理实一体化教学模式下教学方法的灵活运用
有了好的.教学模式,如果不配上合理的教学方法,那教学就成了空中楼阁,好看不好用,因此,教师应在大的教学模式下根据教学内容的不同和学生的特点采用灵活多样的教学方法,才能真正让学生学到东西。根据课程特点,《餐饮管理》因其理论知识点较多,涉及的面较广,采用的教学方法除了讲授法、讨论法外,还应多采用案例引导法、示范教学法、情境模拟法、研讨实操法等。
1.案例引导法。在理论教学中,用案例作为引导铺垫,对餐饮服务与管理理论知识的学习是非常重要的,这可以使枯燥、平淡的理论学习有了生动有趣的载体,能很快吸引学生的注意力。由于案例引导教学法是将案例作为展开教学内容、调动师生互动的教学方法,所以案例一定要紧扣教学主题,最好把教学的各知识点都融入到案例中,并让案例贯穿到整个教学,通过案例把学生引入所学知识的氛围中,并在教学中紧扣案例层层深入展开,再通过教师提问,学生讨论、问答,教师点评等师生互动的教学过程,使学生在实际的案例中明白相关的教学概念和理论,这对培养学生分析问题的能力也很有效。
2.示范教学法。示范教学法是在教学中先由教师给学生做出示范,再让学生模仿学习,这种方法可以在餐饮管理教学的很多内容中使用。这种方法的好处在于能让学生知道如何做,做什么,从哪些方面做,还能能使学生的错误得以及时纠正,使学生的操作更加地规范化。如再讲餐饮概述时,为了让学生对餐饮业有一个直观的认识,教师可选择一个知名餐饮企业从企业的发展历史、规模、经营特色、影响力、店址、店标、装修设计、菜品特色的方面做一个示范讲解,然后让学生分小组另选一家知名餐饮企业收集资料,做一个认知餐饮企业的汇报稿。这样学生知道从哪些方面查找资料,有目标性,学习的效果会更好。
3.情境模拟法。情境模拟法是指教师根据教学需要,设定具体情景,让学生分别扮演不同角色,在角色交流、冲突中完成教学任务。通过情境模拟和角色扮演,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和潜在能力,更深刻地领会所要学习的专业知识。例如在餐厅日常服务管理的教学中,可以让学生分成几组,分别扮演主管、领班、各岗位服务员和客人,从开餐前准备、班前会、到客人达到后的迎宾、拉椅让座、问茶、派毛巾、解释菜单、点菜和入单、推销酒水一直到最后的送客、餐后收尾等全过程进行情境模拟,在这个过程中让学生体验餐饮日常服务与管理的工作流程,同时体会客人的心情,演练结束后再进行点评,改正不足。这种教学法的好处在于让学生在较为真实的情景下学习知识,更容易全面掌握,老师也能够根据学生的表演判断学生学习的情况及时修正指导,同时还能培养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与客人主动沟通的能力,增强了他们的自信心等。
四、《餐饮管理》教学其他方面的思考
1.安排学生到知名餐饮企业实地参观。组织学生实地参观,注重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学期初,学生刚接触这门课程,对于餐饮服务和管理的内容和知识感到很陌生,可以带领学生去到酒店餐饮或独立经营餐厅进行参观,使学生对自己所学的课程有了初步的了解。在分别讲授餐饮各部分管理时,可让学生学习后实地参观,参观结束后,要求每个学生对比所学写出总结,把感性认识上升为理性认识。
2.教学中注重学生多方面能力的培养。现代企业对员工的要求已不仅仅是其专业技能,更看重的是综合能力,因此,在餐饮管理的教学中要有意识地培养学生的各方面能力。如很多同学由于性格等方面的原因,往往在人多的场合表现得很拘谨,缺乏展现自我的勇气和信心。针对学生的这一弱点,平时的课堂教学中,注重给学生更多开口说话的机会,锻炼他们的胆量和表达能力。具体的做法可以是每节课利用正式上课前的3~5分钟时间,让同学轮流上讲台做即兴演讲,演讲的内容可以是有关餐饮的案例,可以是日常生活和学习中观察到的现象或体会,可以是一个有意义的故事,还可以让学生结合所学知识制作课件讲解,这样,学生平时就会注意积累这方面的知识。不仅锻炼了学生的心理素质、语言表达能力、资料收集和处理能力、课件制作能力等,还能为以后走上工作岗位打下基础。
五、教学评价方法的思考
王江秋
(荆州职业技术学院
湖北
荆州
434020)
[摘要] 高职酒店管理专业是个职业特色突出、实践要求较高的专业,尤其要注重在讲授理论知识的同时进行实践能力的培养。文章就目前高职酒店管理专业教学改革中的若干问题进行了初步研究,认为关键在于正确把握当前酒店管理专业人才培养的制约因素,将高职教育的基于工作过程的课程观、基于行动导向的教学观与基于学习情境的建设观具体运用于高职酒店管理专业教学改革中,从而适应酒店行业发展的新趋势,有效促进学生综合职业能力的形成,提升就业竞争力。
[关键词] 酒店管理 工作过程 行动导向 学习情境
我国的酒店行业对外开放较早,1982年成立并对外迎宾的北京建国饭店是中国改革开放以来第一家中外合资酒店,此后国际酒店集团纷纷入驻中国酒店市场。这些酒店集团进入中国后表现出来的经营理念、品牌、服务意识、经营管理技巧与方法、现代新技术与新方法的使用,不仅值得我国酒店业同行学习,也对高职酒店管理专业的传统教学方法和教学思维提出了挑战。
近年来,随着我国旅游经济的升温,社会予以旅游消费的关注日益提高,酒店行业急需大量的管理人才,酒店管理的职业教育理所当然成为众多高职院校的必然选择。然而长期以来,在高职酒店管理专业的教学改革中也暴露出一些问题,最突出的是当前酒店管理专业人才培养的制约因素,即:除了受办学体制因素的影响之外,酒店管理专业课程结构的调整、高职教育基于工作过程的课程观、基于行动导向的教学观与基于学习情境的建设观还没有充分运用于高职酒店管理专业教学改革之中,培养的人才还不能完全适应酒店业对管理技术型人才的要求,不能完全适应时代和经济发展的要求。因此,探讨高职酒店管理专业教学改革的有关问题已成为当务之急。以下是笔者就高职酒店管理专业在教学改革中存在的有关问题的思考。
一、以基于工作过程的课程观优化课程体系结构
根据社会调查,我们将高职酒店管理专业培养目标确定为: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掌握酒店管理专业必备的基础理论和专门知识,具有英语应用能力、计算机应用能力,掌握现代酒店管理与服务所需的扎实的专业基础知识,具有较高的职业技能和实际工作能力,能胜任大中型酒店前厅、客房、餐饮等第一线岗位需要的,具有创新精神和较强实践能力的高等技术应用性专门人才。在优化课程体系结构时,我们要结合行业对高职酒店管理专业人才知识、能力和素质要求的现状,确定专业知识、能力、素质结构。以培养学生的知识迁移能力、创新能力、自学能力、实践能力为目标,构建以岗位核心能力培养、职业素质提高为教
是酒店实训基地的建设。按照酒店的工作过程模式来组织实践教学过程,学生通过在酒店实训基地进行模拟性学习,建构技术理论知识和技术实践知识,发展技术实践能力。最后是教学手段的综合应用。教学手段应采用讲授教学、多媒体教学、校内模拟实训教学、校外实训基地教学等多种方式相结合的综合教学手段。
二、以基于行动导向的教学观组织实践教学
高职酒店管理专业培养的是应用型、技能型人才,使学生在掌握专门知识、技能的基础上,能够在酒店熟练地运用知识、技能解决具体实际问题。这种能力主要是依靠实践而不是纯理论学习来获得的,强调实践教学是高职酒店管理专业人才培养的本质要求。在高职酒店管理专业的实践教学中运用以职业活动为导向,以人的能力发展为本位的行动导向教学法,能有效促进学生技能的形成、提高学生的酒店综合职业能力。
行动导向教学法包括:项目教学法、角色扮演法、模拟法、谈话法等。其核心是在教学活动中,用行动来引导学生,启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教师针对不同的教学内容、不同的对象,在教学中创造性地使用具体的教学方法。
以项目教学法为例,在酒店管理专业的实训教学中,可分四个步骤实施: 第一步:确定项目。由教师针对学生知识、能力的具体情况,根据酒店工作需要设计项目任务,按照项目教学法的原则,设计出实施步骤,准备资料、素材,写出指导方案,确定项目任务,指导学生查阅资料,引导学生围绕本项目开展学习交流活动。
第二步:制定计划。将学生分组,由各组同学在经过精心准备和讨论后,按照计划书的格式要求,制定项目计划书。学生在计划书中阐述自己的设计目标,进行方案论证,明确预期目标和执行时间,策划实施项目的步骤,并进行资金预算和人员分工安排。
第三步:实施计划。教师根据学生的项目实施进程安排,制定跟踪管理的方案。在学生遇到困难时首先鼓励他们相互讨论,指导学生查阅相关教材和参考资料,让他们带着问题去学习。教师要指导做好项目活动的日常记录,使之成为检查评估的重要资料。
第四步:检查评估。酒店服务工作质量的评价不同于其他项目成果的展示,其关键在于酒店顾客的满意度。因此,教师要认识到项目教学法中的学习过程是一个参与创造实践的过程,我们要注重完成项目的过程。对学生学习的评价应从酒店管理专业知识的应用、技能的熟练程度、思维的深度与广度、策划的创新性以及沟通协调能力等方面进行综合考虑。
三、以基于学习情境的建设观完善实践教学设施
高职院校培养的是具有一定的专业理论知识,较强的实践操作水平,能够在工作一线直接发挥作用的高技能型人才。围绕这一培养目标,近年来各级行政主管部门和高职院校投入大量的人力、物力,从理论和实践两方面进行了大量研究和探讨。由于高职教育相对于普通本科教育具有学制短、学时少的特点,因此,如何及时了解学生的学习状况,跟踪指导学生的学习过程是一个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解决这一问题仅仅靠有限的课堂时间是远远不够的,借助于网络教学平台可以在一定程度上缓解这一问题。不少学校已经建立或正在筹建网络教学平台作为常规教学的补充。
一、高校网络教学平台建设的现状分析
高校网络教学平台的设计理念和功能质量会直接影响网络教学和学习的质量。近年来,国内外先后开发了很多网络教学平台,其中既有专业公司开发的商用网络教学平台,也有很多高校自主研发的网络教学平台。随着时间的推移,很多平台由于系统容量小、不稳定、与其他系统不兼容等各种各样的问题被淘汰,也有一些平台相继被推广应用。目前在我国高校中实际应用的网络教学平台已经逐渐集中在为数不多的一些平台上。主要有四大类,一是国外的Blackboard,该公司资金雄厚、实力强,功能性、可靠性较好,但购买和后续服务费用较昂贵;二是国内商业化平台,如上海卓越课程中心、南京易学天空教室、清华教育在线、江苏科建脉望网络学习平台等,这些产品紧跟国家或地方高等教育改革,对我国教育管理和教学要求适应性比较好,有的还有内嵌的教学资源、课件制作工具等;三是高校按各自应用需求研发出的在本校范围内使用的网络教学平台,这样的平台根据各校特点量身定做,针对性强,开发成本低,但也会出现兼容性和适应性差等问题;四是开源软件,如Moodle等,使用者可以根据其免费的软件源代码进行一定的个性化改造。
二、高职院校构建网络教学平台存在的问题
1、设定的模块与高职院校的教学目标脱节
高职院校人才培养区别于本科院校的突出特点是培养的学生应具备较高的实践操作能力和适应未来岗位变化的自学能力,在网络教学平台的设计上也应该能够体现这一点,而纵观目前已建成的大部分高职院校的教学平台,与普通本科院校相比并无明显的实践特色,在课程资源上仅设有课程简介、教学大纲、教师信息、网络课堂等栏目,仅有少数学校的网络教学平台中加入了实训模块,但其中的内容只是加进了部分设备的使用说明书、实训室介绍、实训项目简介等,真正能体现岗位技能的实质性模块缺乏,与高职院校的教学目标脱节。
2、课程资源单调匮乏,更新速度慢
网络课程的建设是在一定教育理论指导下,按照特定的教学模式来建构课程资源的过程。目前网络教学平台在高职院校的教学中所发挥的作用还相对较低,学生的访问率不高,经调查研究发现其根本原因出在教学资源的配置上,集中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有的课程只是将教学计划、大纲、教案、PPT等照搬到网络教学平台上,这些内容学生在课堂上就已经听过,学生则不会再花时间去重复访问;(2)不少课程资源的安排缺乏梯度,差异化的教育思想没有得到体现,结果是学得差的同学在网络学习中没有丝毫进步,学得好的同学还是原地踏步,没有学到新的知识;(3)有不少课程的资源长期缺乏更新,学生的疑难问题不能及时解决;(4)资源未共享,这是一个普遍存在的问题,必须通过建立健全资源保护和资源共享的机制加以解决。
3、学生网上活动追踪的功能不完善
新的教育模式下一个重要思想就是“以学生为主体,以学习活动为主线”。这里要强调的是“学生网上活动追踪”功能似乎没有受到广泛的重视。学生网上活动追踪功能可以将学生在网上学习系统的互动情况被记录在网络服务器上,这些互动包括访问各网页的次数、自测的成绩、在网上学习和自测的时间长度等等。研究人员或教师可以通过对学生网上活动情况的分析,了解学生的学习内容和学习进度,从而根据不同学生的需要给予相应的帮助,这对改进和提高网络教学质量和教学效果尤为重要。
4、关于网络教学活动的深入研究不够
在我国,课堂教学的研究得到广泛重视,也取得了丰硕的研究成果。相比较而言网络教学平台作为一种新型的教学活动的载体,上至各级教育主管部门,下至一线教师对它的地位和作用的认识还远远不够,相应地对它研究的深度和广度也远不如课堂教学。因此,亟需加强网络教学平台的实证研究,以提高网上教学的实践。高职院校应更好的为学生的自主学习、为教师的个性化教学辅导和教学互动提供多媒体网络环境、工具;提供符合学习规律的多媒体学习资源。与课前学习、课堂教学和课后辅导紧密结合,促进探究式教学方式的实施,帮助师生转变学习观念,帮助学生锻炼自主学习能力,提高学习效率和教学质量。
三、高职院校构建网络教学平台的方法
1、提高对网络学习平台的重视程度,充实网络学习资源
根据调查,目前网络学习资源很多是依靠一个或者少数几个教师的力量,而这些教师往往还要承担管理、教学、科研工作,没有充足的时间和精力来进行网络资源的开发和建设。网络教学平台的构建需要调动整个专业的力量来进行建设的系统性工程,并且需要校外的公司参与进来提供技术等方面的支持,校企共同开发合作共建是一条可行的途径,教师提出建设整个学习平台构思由公司来搭建平台。为了对教师进行激励,可以按照工作量和贡献度在年终考核时进行量化加分。
2、提高证券投资学习平台的资源质量
(1)教学资源需对文字资料进行创新
传统的文字资源在网络学习中是必不可少的环节,但是需要在网络学习平台中焕发文字新的生命力。在构建网络资源的时候可以采用超链接技术,针对需要讲解的文字用强调性的颜色给予标识,当鼠标移到上面的时候会出现解释性的语句,显示语句并不影响下面的内容,这样可以保持学习的连贯性,提高学生学习效率。
(2)运用微课打造特色教学资源
微课具备时间短、内容少、主题突出、趣味性强等特征,非常适合网络学习平台的资源建设需求,5—8分钟的时间讲解一个知识点,学生非常乐于接受。高职院校将整个专业课程体系框架用微课形式做好,学生将在课前自学,课堂上就是小组讨论、教师点拨和答疑,这无疑会对高职院校教学改革产生巨大的推动作用。
(3)采用新的信息技术手段,加强与学生的互动
高职院校应加强师生互动,通过互联网将一些新的信息技术手段整合到网络教学平台上,如QQ群、微信朋友圈等,这些手段与传统的留言板结合打造一个立体实时的互动平台。在互联网高速发展的背景下,教师能否创造适合的网络教学资源可能成为衡量一个教师是否优秀的标准之一,教师应从一个知识传授者身份变成问题启发者、疑难解疑者、团队组织者、学生沟通者、资源创造者的身份。
3、构建多元化的考核评价体系
高职院校在构建评价体系时,可以将学生成绩的评定分为多个模块,如测验模块、回答他人问题模块、提问模块、实操演练模块等,学生最终的成绩就是所有模块的加权求和,如果某个学生的提问被很多人观看点赞,或者解答了其他人的问题较多获得了提问者的认可,那么这个学生在这个模块的分值就高,这样就会激励学生在提问和帮助他人方面花费更多的时间和精力,进而实现学生自主探究和合作沟通能力的提升。
4、配备一支素质高、责任心强的建设队伍
是否建立网络教学平台,网络课程和精品课程的多少等,现在已经成为教育主管部门考核一所高校办学水平的一项重要指标,相应地在一些高校就出现了为建网络课程而建的现象,至于质量如何则另当别论。如果这些网络课程是在教师积极性不高或制作水平有限的条件下建设起来的,其结果可想而知。因此学校和院系在确定哪些课程可作为建设对象时必须加强调查研究,首先待建课程的教学队伍必须是一支专业素质高、责任心强、具有奉献精神的优秀团队,这是建好一门网络课程乃至精品课程的人文基础,其次还应配备一些懂得计算机多媒体制作,具备一定网络应用知识的专门人才,在协作方面取得教务处、实践教学中心等部门的大力支持。
互联网技术的应用在其它领域已取得了辉煌的成果,而在高职教育中的应用仍处于起步阶段。网络教学平台能够实现高职院校的个性化教学,对于提升教师教学水平、提高学生学习能力、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等具有重要的作用。因此,构建网络教学平台是高职院校亟需解决的一个问题。
摘要:近年来,微课、慕课、翻转课堂的兴起,使高职院校迫切需要进行教学改革,实现“新三维”教学目标。然而教师欲实现教学方法的创新,则必须借助于网络教学平台。网络教学平台能够使学生由“接受式学习”转变为“探究式学习”,实现“封闭式教育”向“开放式教育”的转变。借助于网络教学平台的教育改变了教与学的模式,是对传统教育的一个颠覆。文章分析了高校网络教学平台建设的现状,总结出高职院校构建网络教学平台存在的问题,并提出了高职院校构建网络教学平台的方法,以期对高职院校借助网络教学平台实施教学改革有所裨益。
关键词:高职院校:实践育人体系;院校建设
理论教学作为一种有效的教学手段,在我国教育体系中一直扮演着重要的角色,而实践教学一直作为一种配角只是在教育体系中提及却没有真正发挥作用。学校忽视实践教育,学生缺少实践机会,使得学生缺乏实践能力,对于知识点的掌握只是停留在理论阶段,很难深入到实际中去。
一、实践育人的内涵
实践育人是以引导学生,激发学生自主实践探索能力为主的一种新型育人手段,通过培养学生自主实践的兴趣,使之能够在实践中更加有效地提高自身综合素质。在当代的教育体系之中,实践育人主要是提倡学生自主实践,用自主学习的方式去领会相应的教学要点。这种实践型的教学方式既能让学生掌握必要的理论知识,又能让学生将理论真正应用于实践。
二、高职院校实践育人环节存在的问题
目前,高职院校大学生实践育人的问题主要体现在如下两个方面:
一是真正参与社会实践的大学生人数较少,很难形成规模和带动效应。社会实践不同于理论教学,需要投入的教育成本和面临的教学风险都相对较高,所以学校在组织教学实践时往往会缩小规模,只选取学校的精英学生参与教学实践,以确保教学质量,这样的限制使大多数普通大学生很难真正参与教学实践,制约了实践育人作用的发挥。
二是大多数大学生并没有形成参与社会实践的意识,不能很好地认识实践育人的意义。一些大学生没有认识到社会实践对于个人发展的作用,忽视了教育实践部分。
三、高职院校构建实践育人体系的具体策略
1.明确高职院校实践育人的指导思想
一切教育理念都应该有理有据。因此,实践育人应该牢牢抓住生产劳动和社会实践相结合的思想,始终坚持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在坚持向实践学习、向人民群众学习理论中汲取营养。
2.以实训基地为基础落实实践育人工作
学校的专业个体是学校的基本组成。将用专业群为单元建立系或二级学院,可以为对外合的作提供完善有效的合作平台,促进专业对外的开放。这既整合了外部发展资源,又促进了校内各专业间的合作,提高了学校的发展速率。以专业群为单元组织社会实践活动增加了学生社会实践的机会,也提高了社会实践的质量。
学校将专业群作为院(系)党政管理机构的基本组成,配套以学生会、团总支和各种社团作为辅助。在开展实践教学活动时,能够充分发挥专业群单元带来的优势,提高分工效率,也有利于充分发挥系党政工团的作用。在以专业群为单元开展实践育人考核工作时,系部作为二级行政组织体系,机构体系健全、经费安排到位,这样的基本单元能够更加有效准确地评测教师、考核学生,保障了考核的作用。
3.注重学生主体、教师主导,完善实践育人理念
一是充分体现教师在实践育人中组织和引导作用,激发起教师的热情和创造性。教师作为教学活动中的一部分,扮演着十分重要的角色,教师的教学热情和创造性能够决定着教学活动发展的走向。因此,加大对教师团体的考核标准,完善教师团体的福利十分有必要。
二是尊重学生主体地位,提高学生参与实践的热情。学生是整个教学工作的主体,是教育的对象。在教学活动中,学生是教学受众,要求学生拥有自主学习的能力,掌握自主学习方法,主动参与实践。在实际教学中,教师应该注重培养学生自主动手和自主学习的意识,进一步提高学生参与实践教学的热情。
三是教与学有效互动,进一步完善实践育人理念。在教师拥有了教学热情和课堂创造性,学生拥有了自主学习意识与自主动手能力的基础上,学校再开展实践活动将会有事半功倍的效果。学校用专业课程的实训环节、社会实践的小分队、学生社团实践活动等方式,以项目和课题等为载体,在实践中充分联系教师与学生,组成课题组、项目办、专业和课程式社团,产生实践育人的升华效应,扩大实践育人成果。
四、结束语
高职教育因其特殊性要求高职教育机构将技能型人才作为培养和教育的重点。在实践育人中,高职院校应该将实践教学与理论教学并举,引导学生提升自主实践学习的能力,激发学生自主学习的热情,让学生在实践中真正掌握专业技能,这样才能实现高职教育的教学目标。
参考文献:
[1]王学利.整体构建高职校本实践育人体系的探索与实践[J].学校党建与思想教育,2012(32):33-34.
[2]黄丽娟,叶青.高职院校实践育人体系的探索——以常州信息职业技术学院为例[J].常州信息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4(6):66-68.
[3]王波.构建高职院校专业文化育人体系的思考与实践[J].教育与职业,2016(16):46-48.
一、高职教育质量管理体系的基本思路与结构
质量管理的核心是建立一套科学的质量管理体系。ISO9000质量管理体系是国际标准化组织颁布的关于质量管理领域的国际标准,不仅综合吸收了先进的质量管理理念和方法,体现了一种管理哲学,而且提供了一整套规范的标准、程序和方法,成为一个可资广泛借鉴的质量管理模式和操作指南。ISO9000标准是质量管理的基本要求,适用于社会各行各业,同样,也适用于高职教育领域。目前,不少高职院校在构建ISO9000质量管理体系方面进行了有益的实践与探索,但总体而言,还存在着一些错误倾向:(1)盲目迷信,炒着跟风。认为它是提高教育教学质量的灵丹妙药,不去深入研究、领会ISO9000质量管理体系本质内涵,一味地热衷于所谓的“贯标”。(2)沽名钓誉,误入歧途。不是在质量管理体系的有效运行和持续改进上下功夫,而是去做假文件,造假记录,甚至花钱买认证。(3)形而上学,死搬硬套。只是简单地按照ISO9000质量管理体系的结构、语言表述,牵强附会迁移到高职教育上来,有其形而无其神,难以真正发挥质量管理体系的作用。(4)实施面窄,效果受限。大多局限于主要的几个教学过程,没有从人才培养质量相关的更全面的范围策划和实施质量管理体系。ISO9000质量管理体系就是通过建立质量管理组织,依据一整套制度文件,进行过程管理和控制,形成持续改进的良性循环机制,进而确保质量方针和各项质量目标的实现。所以,高职教育质量管理体系应由质量管理组织体系、质量目标体系、质量管理文件体系、质量管理过程控制体系、质量管理持续改进体系等若干个子体系组成,质量管理体系就是这些相互联系、相互作用的子体系协调有效地发挥作用的有机整体。ISO9000标准提出的以顾客为关注焦点、领导者作用、全员参与、过程方法、管理的系统方法、持续改进、基于事实的决策方法及与供方互利的关系等八项质量管理原则,既是质量管理实践经验的总结,也是质量管理最基本、应遵循的一般规律。构建高职教育质量管理体系,故然离不开对整个体系的总体规划和每一个环节的精心设计,但最关键的还是更好地遵循和落实ISO9000标准的相关基本原则,来构建质量管理体系中的每一个子体系,兼顾各子体系的内在联系和相互统一,不断提高质量管理体系的充分性、适用性和有效性。
二、构建高职教育质量管理子体系的基本原则与要求
(一)建立一个层次合理、职责明确的质量管理组织体系
质量管理组织是质量管理体系的组织支撑。高职教育质量管理组织体系必须与学校校、院(系)两级管理体制相适应,明确各部门在质量管理方面的工作职责与分工,理顺部门之间的工作接口,规定部门内部各岗位和员工工作质量的要求。还要设立专职的质量管理部门、建立专门组织,如质量监督处,教学督导、质量管理员和学生信息员队伍等,形成一个质量管理组织网络。根据高职教育实践性、职业性、开放性的要求,还必须建立和完善学校、行业、企业、研究机构和其他社会组织共同参与的职业教育质量评价机制。[1]建立质量管理组织体系必须遵循ISO9000标准“领导者作用”的原则。高职院校领导不仅要在质量管理组织中担任领导职务,还必须亲自组织制定学校质量方针,确定质量目标,进行质量策划,统筹使用各种教育资源,组织和激励教职工,促进质量管理体系的.有效运行和改进,加强质量文化建设,营造一个讲求质量的工作环境和氛围。实践表明,学校主要领导的重视和支持对建立和推行质量管理体系是极其关键的。建立质量管理组织体系还必须遵循ISO9000标准“全员参与”的原则。学校的每一名教职工、每一个学生,包括校企合作单位的兼职教师等,都与人才培养质量息息相关。他们既是高职教育教学活动的参与者,也是高职教育质量管理者和监督者,成为质量管理网络中的一个个结点。学生不仅是学校教育教学服务的载体,也是教育教学服务过程的主体,要根据高职教育的要求和高职学生特点,特别重视发挥学生在质量管理中的作用。所以,要加强对每一级组织和每一个师生员工的教育和培训,强化质量意识,加强质量管理文化建设,以制度文件的刚性约束和观念文化的柔性疏导,克服师生员工的“惰性”,逐步使质量管理行为形成习惯,转化为行为主体的价值观念[2],做到“质量在我心中”,懂得“质量在我手中”,理解学校的质量方针和质量目标,明确工作职责、程序和要求,自觉地把质量保障融入每一个岗位、每一个环节和每一个教职工的工作过程、每一个学生的学习过程之中。
(二)制定一个重点突出、层次分明的质量目标体系
质量目标是一个组织在质量管理方面设定的要求和目标。ISO9000标准的首要原则就是“以顾客为关注焦点”,同时要处理好“与供方互利的关系”。这是建立高职教育质量目标体系的出发点和根本点。与普通高等教育相区别,高职教育是培养面向生产、建设、管理、服务一线高技能应用性人才,其外部顾客是社会和用人单位,内部顾客是学生和教职工。政府、学生家长、校企合作单位等在对高职教育给予指导、支持、合作的同时,又从不同角度对高职教育教学服务提出了要求或需求,在很大程度上可作为高职教育的供方或合作方。高职教育既要满足社会和用人单位的需要,又要满足学生及其家长的要求,还要符合国家和校企合作方的利益。[3]高职院校要在质量方针的指导下,调查研究顾客和合作方对高职教育教学服务的需求与期望。要以立德树人为根本,从社会主义事业建设者和接班人的角度,执行国家、政府对高职教育的有关方针政策要求。以服务发展为宗旨,以促进就业为导向,从未来社会人和职业人的角度,体现社会、用人单位对专业人才培养目标、规格的要求,主动适应行业企业技术进步和生产方式变革以及社会公共服务的需要。[4]与此同时,能够满足学生掌握知识、提高技能、提升素质的要求,满足家长对子女成长成才的期望,满足教职工对职业发展和事业成功的追求,反映校企合作单位参与融合教育教学过程的程度和效果。高职院校要将这些需求和期望进行整理、综合和提炼,转化为质量要求,确定为高职教育的质量目标,再将相关质量目标在不同层次上、不同部门间和不同时间段进行分解和落实,形成一个中长期结合、层次分明、数量适度、可测量考核的质量目标体系,通过每个成员、每个部门、每个阶段分目标的实现,确保总目标的实现。
(三)确定一个主要的、关键的过程体系
质量形成于过程,过程是“把输入转为输出的一组互相联系的资源和活动”,ISO9000标准“过程管理”原则要求“将活动和相关的资源作为过程进行管理,可以更高效地得到期望的结果”。过程管理包括识别过程、确定过程、控制过程和改进过程的管理。高职教育教学服务过程是学校教学、管理、后勤等部门和单位使用办学资源,共同开展人才培养工作,实现教书育人、管理育人、服务育人的过程。质量管理体系首先要将教育教学活动过程进行分解与识别,着眼于与人才培养质量相联系的资源使用和人才培养工作过程,在更全面的范围内策划和构建质量管理体系,而不能局限于传统的教学质量管理,甚至仅限于课堂教学质量管理。办学资源使用过程是对教学经费、教学基础设施与设备、教育教学环境、师资队伍、校内外实训基地等资源进行有效的组织、协调、分配和利用,以保证这些资源为高职教育教学服务发挥作用的过程。人才培养过程是从招生开始,经人才培养、到学生毕业就业的过程;是学校从社会需求调研、专业设置、人才培养方案制定到理论教学、实践教学、考试与考核、教学检查与评估等,完成教育教学各环节工作任务的过程;是学生学习知识、专业实践、素质提升、成长成才的过程。与普通高等教育相区别,校企合作、工学结合是高职教育人才培养的根本模式。高职教育更加重视“双师”素质教师队伍建设、实训基地建设和实践教学等过程。高职教育质量管理体系就是要对这些过程进行分解和梳理,形成一个全面系统、层次清晰、粗细适度、相互衔接的过程体系,为确定必须进行控制的过程创造条件。在此基础上,ISO9000标准要求按照“管理的系统方法”原则,“将相互关联的过程加以识别、理解和管理,有助于提高实现目标的有效性和效率”。高职教育办学资源利用、人才培养工作有很多不同层面、不同环节的过程,质量管理难以做到对每一个细小过程加以控制。所以,要在对这些大大小小的相互关联的过程作为系统进行识别的基础上,找出并确认需要强化控制的、影响质量形成的主要的或关键的过程,明确质量管理体系内这些过程的依存关系和接口,为确保这些过程有效运行和控制,制定职责制度、相关程序、工作标准,对影响其质量的各项因素加以控制,以此支撑质量运行与监控系统。当然,这样主要的或关键的过程是相对的,可以根据实施条件和情况变化进行适当调整和逐步增加。
(四)建立一个循环的、持续的质量改进体系
ISO9000标准“持续改进”原则强调“持续改进整体业绩应该是组织的一个永恒目标”,能为实现组织目标提供机制保障。PDCA方法体现了持续改进的思想,每个过程以及整个体系都可以使用且需不断反复使用PDCA过程方法。其中,计划(P)和执行(D)阶段是一个质量产生和形成过程,是质量的运行系统,也是质量管理的重要基础。检查(C)和处理(A)阶段是一个质量控制和改进过程,是质量的监控系统,也是质量不断改进的根本保证。高职教育大到一个专业每届毕业生质量的提升,小到某个教学环节工作的改进,是一个周而复始、持续不断的过程。这就要求高职教育实施质量运行系统、质量监控系统两条线管理。质量运行系统由学校、各职能部门、院系、教研室、教师、学生,在各种资源管理和人才培养过程中,根据相关质量目标的要求,严格执行有关程序文件、各类工作标准,确保运行过程规范、高效。质量监控系统由各级质量监督组织和人员对各环节、各项过程的工作进行检查与监督,开展专题性的评估与考核,根据分析和评价的结论来修正人才培养工作的偏差。这两条线既相互独立,又相互配合,并形成一个闭环系统,循环往复,促进质量的不断提高。不仅如此,高职教育质量管理体系本身也需要得到持续改进。要从改进和完善质量管理体系的更高层面上,不断调整质量方针和目标,修订制度文件,调整执行程序,修改相关规范和标准,每经过一个周期或循环,质量管理体系在改进的基础上继续运行,进而达到持续改进的目标。形成一个自我完善、与时俱进、追求卓越的系统。质量管理信息的产生、采集、分析、评价、反馈伴随着质量运行管理和质量监控管理的全过程,一个个质量监控点犹如一个个神经末稍,感知、反映和监控着教育教学资源使用与人才培养工作各方面的信息。所以,必须建立准确、快捷的信息采集和反馈系统,充分利用现代化信息管理手段,实时掌握实施过程运行状况和执行效果,使影响质量的全部过程始终处于受控状态,确保分析所需资料的充分、准确和可靠,为正确决策提供依据。
(五)形成一套标准化、程序化、制度化的质量管理文件体系
ISO9000标准原则强调“基于事实的决策方法”,指出“有效决策是建立在数据和信息分析基础上的。”文件是数据和信息的承载媒体,质量管理文件既是策划的结果,又是执行的依据。ISO9000标准是强调按章办事的一种管理模式,要求“该说的要说到,说到的要做到,做到的要有记录”,确保需要者不仅能获得足够准确、可靠的数据和信息,而且能使用正确的方法分析数据和信息,基于事实分析做出正确决策并采取措施。所以,必须建立一个标准化、程序化、制度化的质量管理文件体系,为质量管理体系运行提供依据,从而有效地解决部门和个人职责不清、推诿扯皮,要求不明、好坏难判,制度缺乏、无法可依等一系列管理难题,使经验管理提升到科学管理,提高了质量管理的效率和效果。[5]高职教育专业设置必须经过市场需求调研、提交调研报告、组织论证评审、学校审批的程序;课程开发必须经过建立课程标准,按照标准要求实施;一届学生毕业后,必须开展专业评估等等,做到工作过程讲程序、工作要求凭标准、处理问题按制度,工作状态有记录。所以,高职教育质量管理体系必须按照整体性、层次性、系统性和法规性等要求,花大力气认真制定质量手册、程序文件、标准规范文件和各种质量记录等质量管理文件,使之与学校教育教学管理的实际情况相衔接,提高质量管理的有效性。质量手册是高职教育质量管理体系的纲领性文件,高职院校领导必须十分重视质量手册和编制,明确规定质量方针、质量目标、质量管理体系有关的组织机构与职权划分等一些原则性的要求。质量手册编制可根据实际情况予以简化。相关程序文件一般由高职院校相关管理部门编写,明确某项质量管理的职责、权限及工作流程,设置活动过程的质量监控点等,既包括文件控制、记录控制、预防与纠正措施等基本程序,也包括专业设置、学生管理工作、教学工作的程序和规程。标准规范文件是各类操作性的技术文件,用于指导教育教学各过程的具体工作,包括岗位职责、规章制度、操作规范,如人才培养方案、课程标准、毕业实习指导书,学籍管理办法、毕业设计(答辩)指导书等。程序文件和标准规范文件可根据质量管理工作需要,逐步进行调整、补充和完善。质量记录文件是一种原始记录,是质量管理活动的反映和载体,也是质量管理体系运行有效性的证明文件,可以作为客观事实的证据,保持质量的可追塑性,如教师教学包,记分册等。记录文件的设计必须做到“必需、够用、可操作”。质量管理文件必须可供师生员工随时查阅,以便更好地执行、沟通与配合。
三、结语
高职教育经过较长时期的探索与实践,通过实施示范性高职院校建设计划和一系列教育教学建设改革项目等,高职院校办学条件明显改善,办学目标更加明确,办学思路日益清晰,人才培养模式更趋合理,人才培养质量得到提高,为构建和推行质量管理体系提供了良好基础。应该看到,高职教育质量管理体系是一个复杂的系统,高职教育质量管理体系的实施又是一个艰巨的工程。高职院校必须遵循ISO9000标准的基本原则与方法,根据高职教育规律,结合本校的自身定位、办学规模、办学条件、专业特色、培养模式和校园文化等,在质量管理体系的总体架构下,逐步使每一个子体系系统化和科学化,构建起一个具有ISO9000标准特征、高职教育特色、校本特点的质量管理体系,在此基础上,勇于探索,大胆实践,循序渐进,日臻完善,为高职人才培养质量提供有效保障。
参考文献:
[1]教育部,发改委,财政部,等.现代职业教育体系建设规划(-)[Z].教发[2014]6号,2014-06-16.
[2]刘芳武.对教育质量管理体系有效运行的几点思考[J].中国职业技术教育,(10):18-19.
[3]石雷,李宁.构建基于ISO9000标准的高职院校教育质量管理体系[J].中国成人教育,(2):98-99.
[4]国务院.关于加快发展现代职业教育的决定[Z].国发[2014]19号,2014-05-02.
姓名:
学号:
学院:
专业:
年级:
班级:
指导教师:
本科生论文 关于四川电信财务战略构建的思考 郭吉 刘洋 王梓安 翟冰 赵崇辉赵乃锋 1007144001 1007144002 1007144003 1007144004 1007144005 1007144006 国际商学院 财务管理 2010 10713 赵颖
2013 年 4 月
目录
一、关于四川电信的财务管理体制 „„„„„„„„„„„„„
1(一)四川电信当前财务管理体制„„„„„„„„„„„„„„1
(二)分权制的优缺点„„„„„„„„„„„„„„„„„„„
3(三)改进意见„„„„„„„„„„„„„„„„„„„„„„
4二、四川电信总体财务战略的构建„„„„„„„„„„„„„
5(一)四川电信财务管理环境分析„„„„„„„„„„„„„„5
(二)整体财务战略构建的一般步骤„„„„„„„„„„„„„7
三、关于四川电信投资战略的构建„„„„„„„„„„„„„ 9
(一)四川电信竞争环境分析„„„„„„„„„„„„„„„„ 9
(二)四川通信市场分析„„„„„„„„„„„„„„„„„„ 9
(三)相关国情分析„„„„„„„„„„„„„„„„„„„ 10
(四)四川电信投资战略建议„„„„„„„„„„„„„„„ 1
3四、关于四川电信融资战略的构建„„„„„„„„„„„„„1
5(一)国际资本市场分析„„„„„„„„„„„„„„„„„ 15
(二)国内融资环境分析„„„„„„„„„„„„„„„„„ 18
(三)四川电信融资战略建议„„„„„„„„„„„„„„„ 20
关于四川电信财务战略构建的思考
一、关于四川电信的财务管理体制
(一)四川电信当前财务管理体制
在四川电信公司化重组之前,省邮电管理局(即现在的四川电信总部)对各分局(即现在的分公司)的财务控制一直实行分权制。
企业通过向下层授权,提高管理效率。在企业整体目标的制约下,高层管理机构把一些日常的经营决策权直接授予经营部门,及时处理,减少层级报告成本,并充分调动各单位经营管理的积极性和创造性。
(二)分权制的优缺点
1.分权制的优点
(1)分权制下各个决策主体灵活性较高,决策实现因地制宜。在通信大发展时期起到促进作用,并且可以使得高层管理者集中处理更重要的事务。
(2)使各层次管理人员对市场情况的变化能够作出迅速反应。
(3)可有效调动各级管理人员的积极性和创造性。
(4)有助于培养出更能胜任高层职位的管理人才。
2.分权制的缺点
(1)分公司的筹资决策、投资决策以及分配决策常常与公司整体目标背离,资本利用率十分低下,导致四川电信承担了过高的投资风险与财务风险。
(2)使整个企业统一指挥不够灵活,各部门间协调及对各分部的业绩控制更加困难。
(3)总部发生的管理费用一般会分配到各分部中去,产生公平分配的问题。
(三)改进意见
为了发挥分权管理的优点,抑制其缺点,就必须加强企业内部控制,建立一套完整的管理控制系统。根据“统一管理,分级实施”的原则,公司可采取统一与分离相结合的管理模式,而总公司则应当制定一个切实可行的公司战略,从而帮助公司完成使命。与此同时,分公司则应该努力去实现总公司制定的目标。
二、四川电信总体财务战略的构建
(一)四川电信财务管理环境分析
如前所述,分权制下各个决策主体灵活性较高,可以因地制宜及时地实施各种决策,在通信大发展时期对促进全省通信事业的进步取得了很大的作用。但是,分公司的筹资决策、投资决策以及分配决策常常与公司整体目标背离,资本利用率十分低下。
对于四川电信,企业的目标体系大致包括以下个方面:1在资金方面,需要
提高其资金使用率,减少资金闲置;2在资本结构方面,企业可选择利用财务杠杆,但万万不可大规模的负债,这样吞噬了企业利润,也增加了企业的偿债风险。
3.企业融资,急需解决融资手段单一化、融资渠道不畅的问题,不能过分依赖银行和供应商。企业应当密切关注相关政策,充分利用国内和国外资本市场。4企业投资,首先应当对自己有一个准确定位,在保持企业优势业务的同时积极扩大新型业务,发展创新型项目。
而四川电信的外部环境主要有:1.宏观环境,国家大力扶持信息产业并给予诸多的优惠政策;2 行业环境,我国面临加人WTO、电信市场开放、电信业竞争趋于激烈、预计我国开放电信市场后,电信业将受到不同程度的影响;3 金融环境,经过98年的亚洲金融危机,各行各业都在遭受不同程度的影响和损失,信息产业也不例外。
在评价企业自身素质时,四川电信应当认识到自己的优势与劣势,审时度势,充分利用自身优势,从而达到规避风险的作用。
(二)整体财务战略构建的一般步骤
要想构建好四川电信整体财务战略,首先应当明确战略制定的一般程序:1.确认企业的目标体系;2.分析企业外部环境;3.评价企业自身素质;4.准备战略方案;5评价和比较战略方案;6确定战略方案。
考虑到四川电信正处于成长期,因此应当采取快速扩张型的财务战略,为扩大投资水平打下良好基础,从而不断扩充市场份额,培养顾客忠诚度,以提高市场占有率。
三、关于四川电信投资战略的构建
(一)四川电信竞争环境分析
当前我国早已加入WTO,面对着电信市场开放、电信业竞争趋于激烈的现状,预计我国开放电信市场后,电信业将受到不同程度的影响。随着入世后外资的进人,国有电信企业的发展势头必将受到一定程度的抑制。
同时,考虑到外资在进人我国电信市场之初,将集中发展高收益地区和高利润业务领域,如国际电话、国内长途电话、IP电话和移动通信等领域,所以有理由相信高利润业务将最先受到打击甚至可能被淘汰出局,特别是互联网相关业务(ISP/ICP)领域。
(二)四川通信市场分析
而在本地电话领域,由于投资大、回收期长,规模效益明显,且受接人网资源的限制,预计外资暂时不会在该领域发展。同时,寻呼通信领域由于我国目前发展较为成熟,市场已进人充分竞争阶段,利润空间不大,预计基本不会有新的运营商进人。
此外,农村及小城镇通信领域的发展尚处于起步阶段,普遍服务仍将是农村通信的主要任务,预计外资将在一定时期内保待观望态度,国有主体电信企业仍将在农村通信市场占主导地位。
(三)相关国情分析
另外还需明确的是,未来五到十年内,我国现代建设的两大基本国策:一是通过西部大开发来促进地区协调发展,二是国民经济和社会信息化将覆盖现代化建设的全面,通过信息化带动工业化,实现社会生产力的跨越式发展。通过大力推动信息化来促进结构调整。因此,信息化将是西部大开发的重要动力和重要内
容之一,宽带通信网络大规模建设和宽带信息业务大规模应用是信息化全面推进的重要标志之一。
从社会经济发展前景来看,西部中心城市的宽带业务需求将与东部城市同步到来。中央为启动西部大开发战略,又制定了四大优惠政策:国家把利用外资指标的60%拨给西部、允许西部城市设立基础设施建设彩票、扩大地方企业发展债券的规模、尝试在西部成立产业投资基金。这些都给四川电信带来了新的机遇。
(四)四川电信投资战略分析
四川电信应该采用扩张型的投资战略,即高负债、低收益、低分配的投资战略。
四、关于四川电信融资战略的构建
(一)国际资本市场分析
新的业务增长势必带来新的融资需求。自从2000年7月成立四川省电信公司以来,公司对市场化条件下如何加强资金管理的探索从未停止,一直在试图寻求解决资金短缺矛盾突出,融资手段由单一化,融资渠道不畅,过分依赖银行和供应商融通资金,资产负债率高,负债期限结构不合理等问题的办法。
现行政策允许国有电信公司在国内与国际资本市场发行股票、债券,也可从国有商业银行申请短期或长期借款。
(二)国内融资环境分析
在筹集负债资金方面,从几家大型国有商业银行对企业信用考评体系看,四川电信在资产规模、资产负债率、还款记录、现金流量、行业吸引力等几个影响信用评级的重要指标上具有一定的优势。但公司的资产利润率很低,按银行标准,低于5%的资产利润率说明企业的获利能力差。
特别地,公司的到期债务偿付比达到89.94%,用于还款资金部分来源于新贷款。这些都是与银行合作关系中的阴影。
(三)四川电信融资战略分析
融资战略是指企业为了有效地支持投资所采取的融资组合,融资战略选择不仅直接影响企业的获利能力,而且还影响企业的偿债能力和财务风险。
经过以上几点分析,我们初步为四川电信总结出以下几个建议:
首先应该拓宽企业融资渠道。一是大力发展直接融资,促进企业融资战略调整。二是创新融资形式,根据企业实际,完善股权分置改革或利用企业的无形资产进行股权式融资。三是组建财务公司,增强企业的融资功能。
第二,完善公司治理结构是关键。要按照现代企业制度政企分开、管理科学”的标准来要求企业规范运行。
第三,有必要发展其它融资工具。一是发展商业信用融资,我国企业可以发行股票,减少银行债权融资,优化融资结构。二是适应新的国际资本运作趋势,采取多种方式开展境外融资。三是发展租赁融资,不断可以拓宽企业融资渠道,而且可以有效规避规模扩张带来的资产大规模购置的风险。
【高职财务管理实践教学构建思考论文】推荐阅读:
高职院校资产管理思考论文11-08
对建筑工程管理专业高职人才培养的思考论文07-06
试析对我国高职教育管理体制与运行机制的若干思考论文09-20
以人为本,构建高职院校教师激励机制论文12-12
高职教学质量管理中的实践研究的论文10-24
高职院校文秘专业实训建设的思考论文06-27
高职语文教学的定位思考11-20
高职院校教学秘书工作改进的思考07-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