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职基础会计教学论文(精选8篇)
关键词:会计;实训;情景
培养大批能够适应本职工作的技能应用型人才是高职院校教育教学的目标,而这种人才的培养仅仅依靠课堂理论知识的传授是远远不够的,还依赖于实训和顶岗实习等一系列的实践教学环节的完成。
1高职基于工作情景的《基础会计》实践教学存在的问题
1.1实践教学真实的工作情景缺失
基于工作情景的实践教学应以实际的工作过程为基础和条件,只有把学生放在真实的工作环境和工作情景中,学生的各种能力才能得到真实的锻炼和提高。
但是目前我国大部分高职院校的基础会计实训教学环节单一,教学环境更是得不到有效的保障,虽然很多学校都建立了会计模拟的实训室,但是实训室的配置远远没有达到仿真的要求。
其中很多会计资料也都是虚拟的,与真实的工作场景存在较大的差异。
在我们的实践教学中,学生也只能通过教师的讲解和指导来认识各种会计资料,比如会计凭证、账簿和报表,很难有机会接触到企业第一手的会计资料,缺少实务操作的经验。
1.2会计岗位分工的实践教学缺失
实际工作中会计岗位一般分为:会计主管、出纳、往来结算、固定资产核算、工资核算、成本费用核算、收入利润核算、稽核、会计电算化管理、总账报表等。
而目前高职的《基础会计》实践教学环节,往往偏重于对某一个岗位的讲解,而忽视其他岗位的工作内容,实际上会计工作内容多而繁杂,学生以后工作可能面临各种各样的问题,
过度关注某一个岗位而忽视其他,学生在走向了真实的工作岗位后面临多种多样的问题就会茫然不知所措。
1.3手工实训与电算化实训相分离
《基础会计》实践教学环节包括两个部分,一是手工模拟实训,二是会计电算化操作。
其中手工模拟实训是基础,是会计工作的基本前提,只有熟练的掌握了手工账,电算化工作做起来才能更加得心应手。
在一些高职院校中,由于手工实训内容多而且繁琐,需要填制大量的凭证、账簿和报表,因此手工账逐渐受到冷落。
熟不知,手工账是基础会计课程实训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在任何时候都不应该被忽视。
2基于工作情景的高职《基础会计》实践教学的实现
2.1构建以工作情景为基础的实践教学体系
由于目前高职院校经费相对较少,对一些软件和硬件投入不足,使实践教学没有和真实的工作情景接轨。
针对这一问题,高职院校应增大硬件软件各种设施的投入,充分利用各种资源,完善实训室的虚拟环境,最大限度的模拟真实的工作过程。
2.2加强会计岗位分工的实践教学
在企业实际会计工作过程中,实行的都是岗位分工责任制,各岗位人员各司其职,彼此牵制,互相监督。
但在我们高职院校实训教学环节中,对岗位分工责任制贯彻的不到位,很多教师没有认识到其重要性造成学生积极主动性不高,只有按照岗位分工责任制来开展实践教学环节,使学生在真实的工作情景中模拟学习才能使学生意识到每个岗位的重要性增强责任感。
2.3加大手工账实训教学环节
大多数企业目前都通过相应的会计电算化软件来完成会计核算工作,但是手工实训仍然非常的重要,学生通过手工账的实训,对如何审核原始凭证,填制记账凭证,登记账簿和编制报表会有进一步的认识,理解实际中会计工作是如何开展的,理论和实践相结合,这对会计电算化工作的顺利进行非常有益。
所以在实训环节,教师应该强调手工账的重要性,指导学生认真的审核原始凭证,填制记账凭证,在此基础上登记账簿和编报表,手工实训只能加强,不能放松。
2.4建立与会计实践环节相适应的企业实习基地
高职院校应该与当地企业保持良好的互动关系,建立一批行之有效的实习实训基地,定期组织学生到相关部门去实习,同时也可以邀请企业当中的专家到学校开展讲座,给学生讲解企业发生的各项真实业务,增强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参考文献:
[1]黄秀华.如何在基础会计教学中提高学生学习兴趣[J].中国乡镇企业会计,,9.
[2]刘春华.关于高职院校基础会计教学的若干思考[J].中国乡镇企业会计,2012,1.
1. 专业教学目标定位不明
目前,会计专业与非会计专业对《基础会计》课程在教学目标上定位并不十分清晰,通常任课教师沿用会计专业的教学目标,介绍会计的基本理论、基础知识、基本技能“三基”内容,包括从会计核算方法的科目、账户设置与复式记账,到会计凭证填制与审核、会计账簿的登记直至会计报表编制。但由于非会计专业教学课时数少于会计专业,于是任课教师只是将教学内容进行了删减,不论是工商管理专业,还是酒店管理、旅游管理等专业,一律采用相同的教材,相同的教学时间,相同的教学方法,忽视非会计专业的学生专业特点。对非会计专业的学生来说,我们培养的目标是生产、建设、管理、服务等一线需要的高等技术应用型专门人才,以技术应用能力为主。非会计专业开设《基础会计》课程的目的,不是要求学生懂会计,会做账,而是注重培养学生将来走上社会时,学会利用会计知识,读懂会计信息,并利用会计信息,服务于相关专业,从管理角度认识会计、理解会计。因此,在确定教学目标时,要与会计专业加以区分,明确教学的目标和教学的重点,确定学生学习的知识范围和能力目标。
2. 教材内容选择不科学
对非会计专业《基础会计》教材的选择,虽然明确为非会计专业适用教材,但目前市场上已有的教材,基本上是在会计专业《基础会计》教材内容上的浓缩,并没有针对是某个非会计专业的《基础会计》教材。从教材的内容和体系来看,与会计专业教材基本一致,讲述的仍是会计核算方法体系的内容,教学的重点还是在会计核算这一部分,并且基本上是以制造业的经济业务核算为例举例说明,缺乏非会计专业特色的业务内容的针对性,比如旅游管理专业,是否应该有旅游企业的业务核算,酒店管理专业是否应该有酒店企业的业务核算等等。对非会计专业的学生来说,由于会计课程涉及大量的专有名词,理论性太强,那些原理、概念似乎离他们很远,加上该课程又不是自己的专业课程,再加上所涉及的案例与本专业又无直接关系,也不知道学来有什么作用,因此缺乏学习的兴趣去了解会计方法体系。在情绪和态度的影响下,学习难度逐渐增大,甚至有学到最后对该课程放弃学习的想法。而到了教材内容最有用的财务报表部分,又因为时间关系,往往是来不及详细介绍,更是谈不上对报表分析的作用方法,会计教学有虎头蛇尾现象,课堂教学效果可想而知。
3. 教学形式单一,忽视实践教学环节应用
在教学内容固定的教学环境下,为了配合教学进度,教学形式基本上沿用与会计专业统一的教学模式,教师课堂上讲授概念、原理,学生课后习题练习。但相比较会计专业来说,由于教学时间比非会计专业要多,在教学过程中,除课堂讲授外,还安排了其他的教学形式,如案例教学法、模拟实训法,教、学做一体化等教学形式,非会计专业因受教学时间的限制,在这一方面明显不足。
二、提高非会计专业《基础会计》教学效果的建议
1. 准确进行非会计专业教学目标定位
市场营销、旅游管理、酒店管理、物流管理等这些非会计专业,但是各专业的教学目标也不能完全相同。要求对每一位担任非会计专业《基础会计》老师应当熟悉各专业的人才培养方案与专业特点,与该专业的教学目标制定者进行相互沟通,明确非会计专业学生,通过《基础会计》课程的学习,应该能够达到的具体教学目标,既要懂核算,更要懂应用。即首先要熟悉该专业的业务流程和简单的业务核算知识,如旅游企业的业务流程与业务核算,酒店企业的业务流程与业务核算;其次是要非会计专业的学生站在未来一个经营管理者的视角来掌握会计知识,读懂会计信息,服务于相关企业,更好地从一个管理角度为企业做出预测和决策。
2. 优选教材,合理选择教学内容
在教材的选择上,由于非会计专业《基础会计》教材只是会计专业《基础会计》教材的浓缩,结构与内容基本一致,缺乏非会计专业的针对性,无法体现非会计专业的特点。非会计专业的学生,我们的教学重点是在于掌握基础的会计知识,理解、分析、运用各类会计信息。因此在教材的选择上,要打破原有教材内容的格局,根据不同专业不同学生各有偏重。在条件允许的情况下,组织会计专业教师和非会计专业的专业课的老师一起起,自编校本教材,适合各类不同的非会计专业学习需要。要体现非专业课的特点,在会计核算部分,应该体现与该专业的业务流程相关的会计核算,如旅游管理专业,要体现旅游业的主要经济业务特点及其会计核算方法;酒店管理专业,要体现酒店的主要经济业务特点及其会计核算方法等。除必要的会计核算知识之外,在《基础会计》自编教材中,可以增加财务报表分析这一部分内容,让同学们了解并掌握财务报表的分析方法,解读财务报表数据的意义。通过对会计知识应用部分内容的介绍,特别是对资产负债表、利润表及现金流量表的结构和内容的掌握之后,学会利用报表中的有关数据进行财务分析,学会利用报表数据对企业进行预测和决策。争做一个合格的企业管理者。因此,当非会计专业的教材内容与自身的专业特色能够相结合时,就能够激发非会计专业的学生学习的兴趣,同时也能让授课老师的教学更具有针对性。
3. 采取多样化的教学手段和教学方法,增加实践教学的比重
根据会计课程既有理论又有实践的特点,在教学过程中,针对高职学生的学习特点,尽量避免教师课堂上讲,学生课堂上记,课后再去背理论,背公式,被表格,应采取多样化的教学手段和教学方法,同时加大实践教学的比重。由于会计行业的特殊生,在实践教学环节,主要是采用模拟教学的方法。如采用案例教学法,引出案例,让学生去做讨论、分析,最后有任课教师进行总结;又比如,目前我们提倡的“教、学、做”一体化的教学方法,教师在完成理论教学内容后,布置学生如何学,如何做;其次,在教学中可以利用多媒体教学手段,将会计凭证、会计帐簿、会计报表等展现在课件中,讲解时既有图像,又有理论,图文并茂,学生易于接受;再次,要让学生感到所学有所用,还可以结合专业特点,以该专业的某一个企业的报表数据为例,要求同学们根据报表资料,利用所学的会计知识,对报表数据进行分析,提出问题,作出预测和决策等等。总之,这一系列的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的应用,都是让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体,既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又能够提高课堂教学效果。
4. 端正学习态度,提高非会计专业学生对会计课程的认识
虽然《基础会计》课程是非会计专业的必修课,但是很多学生并不以为然,并且认为基础会计知识对自己的未来的工作帮助不大,不是专业的课程,一开始有可能只是抱着考式服格的心态去学习,学习态度相对较差,没有求知的欲望,课堂上学习气氛不浓,与任课教师之间互动性较差,课堂上听课精力不够集中,加上课程本身的特点,往往是跟不上学习的节奏,慢慢地当他们发现想学习而又感到该课程的学习难度时,甚至有放弃对该课程的学习的想法。在此,显然是我们的任课教师在一开始对学生学习该课程的重要性阐述不够,“经济越发展,会计越重要”。会计是经济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参与企业的预测和决策。作为一名企业管理者,如果不懂会计,对会计知识一无所知将很难成为出色的管理者,掌握一定的会计学知识对于从事管理的人员来说是必不可少的。因此,对非会计专业的学生来说,课堂第一课,任课教师必须让同学们明确学习会计课程的意义和重要性,要端正学习态度,提高对会计课程的认识,以掌握必要的基础会计知识。
参考文献
[1]刘昌胜,程静.非会计专业会计学课程教学研究[J].财会通讯.2013年24期.
一、《基础会计》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基础会计》这门课程理论性强,讲述的内容较多而且分散,使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总是抓不住重点。而且,此课程是会计专业学生进校后接触的第一门专业课程,他们大都缺乏对相关知识的了解和掌握,学院实践教学设施建设也不完善,导致大多数学生在学习《基础会计》课程时感到很抽象,极大地影响了学生对此课程乃至本专业的学习兴趣。
就高职院校的学生来说,自身还存在一定的特点:一是生源质量相对较差,学生的学习基础、学习态度都有较大差异;二是学习积极性和主动性不高,自学意识差;三是承受挫折能力较弱,容易产生厌烦、畏难等情绪。这些都给《基础会计》的教学增加了难度。
二、《基础会计》教学改革的对策和建议
1.以引导启发为主,科学组织课堂教学
在课堂教学中,教师要当好导演而不是主演,运用有效的教学方法,启发和引导学生,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充分调动学生的主动性、积极性和创造性。教师对课堂教学的每一个环节都要精心设计、精心安排。在授课过程中,教师要围绕教学大纲,对理论部分的教学体现以应用为目的,以必需和够用为度。把课本中较为重点的知识进行分解,以多提问的方式引导学生去思考、讨论、归纳、总结。而不是仅仅告知结果,简单地从理论上来论证是非。此外,每次课都可留出一定时间,让学生提问,教师进行疑难解答或进行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课堂训练,这样会起到巩固知识、集中学生精力、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的良好效果,达到从根本上避免“一言堂”和简单重复的教学方式。
2.培养并提高学生的自学能力
自学能力对每个人来说都非常重要,因为现实生活中需要学习的东西很多,老师不可能把每样东西都教给学生,老师对学生不仅要授之以“鱼”,更重要的是授之以“渔”。因此,教学过程中教师要努力提高学生的自学能力,这是让学生终身受益的能力。
对于教材中一些浅显易学的内容,可留给学生去自学,教师应事先对所要学习的内容提出要求,指出应掌握的重点问题,让学生带着问题去学习,去查阅有关参考资料,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同时,也可转变角色,让学生参与教学,即教师选取某一章节内容,让学生自己备课讲授,讲完后再进行点评,使学生从中体会到教学不是一项简单的工作,体会到教师的艰辛和付出,体会到自己知识面的狭窄。此外,还可指导学生阅读某些报纸、杂志、书籍和网站,通过书本之外的各种途径,培养学生主动学习和思考的兴趣及能力,可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3.充分利用多媒体技术进行教学
教学工作中,可引进或组织教师自行制作教学课件,对课程内容力求以形象直观的形式进行表述,使高深的理论通俗化,使抽象的问题形象化,使复杂的问题简单化,以易于学生理解和掌握。同时,可将该门课程的教学大纲、教学方案、习题、课件、实验指导和参考文献等教学资源在校园网上运行,以便学生查阅。
4.运用案例教学和见习教学等手段
教师可以根据教学内容,选择恰当的会计业务作为案例,让学生自己去分析和研究,并提出各种解决问题的方案,从而培养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当然,教师在选取案例的时候,要结合学生的特点,尽量选取那些简单易懂、与实际生活紧密联系的案例进行分析。这样,不仅学生学起来有兴趣,而且能够学得懂、愿意学,从而既可以巩固学生所学的理论知识,又可以实现理论与实际相结合,提高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以及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此外,学院应建立稳定的校外实训基地。让学生进行教学顶岗实习,运用所学知识对企业发生的各种经济活动进行核算,培养他们基本的实践能力和操作技能,以便将来较快地适应会计工作岗位。
以上仅是我对《基础会计》课改的一些看法,是否具有可行性,还有待实践的进一步检验。
时光飞逝,转眼之间一学期过去了,可以说紧张忙碌而收获多多。同时非常感谢学校的领导和老师对我的关心和帮助,使我在各方面都有进步和提高。接下来,我将本工作总结如下:
一、教学方面
我承担了10会计2班的《基础会计》教学工作。为了能上好这一门课程,我主要做了以下几点:
1、认真备课。《基础会计》是会计专业学生核心课程,针对学生才学习完“基会”就直接过渡到“初财”且会计准则新修订的实际情况,我在课程准备时力求做到深入浅出;同时,在教学安排中,尽量把准则中新的内容传递给学生。为了给学生财务软件的使用一个直观的展示和系统的认识,我参考多所高校相关精品课程教案,自己编制了实训教程并在课件制作上将软件演示的屏幕截图融于课件中,让课件不仅有理论知识介绍还有案例演示,我希望“信息系统”不仅要教会学生怎样使用软件,更要让他们以后在实际工作中能设计出符合企业财务环境和管理要求的信息系统。为了能上好每一堂课,我在背课上下了不少功夫,力争每一课都做到:“有备而去”,每堂课都在课前做好充分的准备,并及时调整和补充课件,课后及时对该课作出总结。
2、增强上课技能,提高教学质量。在《基础会计》的教学中,考虑到上课班级人数众多,每次课下课后,我及时与学生沟通,了解同学对这门课程的学习动态并及时调整教学内容和方法,尽可能照顾到大多数同学的学习进度。
3、虚心请教其他老师,找到自己和别人的差距。在教学上,有疑必问,同时多听老师的课,做到边听边讲,学习别人的优点,克服自己的不足。
4、认真布置作业,做到精读精练。为了做到习题有针对性、有层次性,我收集各种辅助资料,在“基础会计”的每章课程学习完后编写分章节的习题并配以详细的答案解析,力求每一次练习都起到最大的效果。
5、做好课后辅导工作。在课后,为不同层次的学生进行相应的辅导,以满足不同层次的学生的需求。
二、工作方面
我严格遵守学校的各项规章制度,不迟到、不早退、有事主动请假。在工作中,尊敬领导、团结同事,能正确处理好与领导同事之间的关系。
三、今后努力的方向
1、加强自身基本功的训练,针对自己语速较快的特点,尽量控制语速;此外,在课程安排与设计上,力求让自己的教学风格更为简洁明快。
2、对吸收能力慢的学生多些关心,多点爱心,再多一些耐心,使他们在各
方面有更大进步,做好教学个人工作计划。
(一)有利于提高教学质量
美国著名学者波斯纳认为:“没有反思的经验是狭隘的经验,至多只能成为肤浅的知识,如果教师仅仅满足于获得经验而不对经验进行深入的思考,那么他的教学水平的发展极大受限制,甚至会有所滑坡。”为此,波斯纳提出了一个教师成长的公式:教师成长=经验+反思。由此可见,教师的专业成长和发展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教师只有不断地积累经验,及时采用有效措施,调整教学方案,才能提高课堂教学质量。如,在第一次教授基础会计中“生产过程的核算”时,笔者引入讲台制作过程的案例,让学生分析讲台制造所需材料、人工、水电费等,课堂上学生说听懂了,但做题目就不知道怎样下手。课后,笔者认真反思,在教学反思中写道:“学生从初中到中职,没有接触过企业,不了解企业生产经营流程,单纯讲解理论和原理,学生肯定不感兴趣,更不用说理解。”在第二次的教学中,笔者翻阅了第一次的教学反思,改变了教学方法,以学生平时玩的QQ农场为例,以QQ农场的经营过程作为教学情景,让学生通过QQ农场的操作过程联系到我们企业的经营过程,最后取得了较好的效果。
(二)有利于提升教师的素质
叶澜教授曾经指出“一个教师写一辈子教案不可能成为名师,如果一个教师写三年教学反思有可能成为名师。”这充分说明了教学反思对于教师发展的作用。如果我们总是凭借自己以前的教学经验或者是教材上的知识进行教学,这样我们培养出来的学生远远不能满足现在企业的人才需求,无法让专业教学与社会接轨。而教学反思正是搭建“教”与“学”的桥梁,它让教师对自己的教学过程和结果进行反省和分析,不断发现自身在教育教学、专业素养方面中存在的问题,从而不断地汲取新知识,让自己成为一个活水源。如,在向学生讲授“会计凭证装订”时,笔者只介绍了左边装订线装订法,后来有个学生问如果采用这种方法,那么有些原始凭证可能会因为没有折叠好而被订在一起,这样不方便查看。课后,笔者进行反思,在教学反思中写道:“教学不仅仅为考试,更要与实际相结合,将企业常用的另一种方法左上角装订法传授给学生。这就要求教师不仅要熟悉本学科的知识,而且还要积极参加企业社会实践。”
(三)有利于提升教师的科研能力
时代的发展需要教师不断学习丰富自己的教学思想,最终从经验型教师上升为研究型教师。要想成为一名研究型的教师,首先就要进行教学反思。教师的工作是教学实践的第一线,平时的教学中会出现一些精彩片断、巧妙的设问、引人入胜的教学方法、瞬间灵感、学法指导或不足之处等典型教例,如果每节课都进行反思,把这些宝贵的经验都记录下来,并不断进行整理和总结、经验论证、教学研究、相互交流,定会提升自身教育教研能力。
二、如何进行有效的教学反思
每一位教师的成长都离不开教学反思,如何进行教学反思?笔者认为,教学反思贵在及时,贵在坚持,有感而发,有话则长,无话则短。
(一)记教学成功之处
在教学过程中,有时会出现一些精彩的片段、教法改革或创新等,课后要及时记录这些课堂的闪光点,并进行系统整理归纳。如,在讲“支票的填制”的时候,笔者借助多媒体,先播放支票的填写规范、填制要求和传递过程的微课,然后重点强调支票填写容易出错的地方。微课形象生动的演示,加上动听悦耳的音响效果,让学生有耳目一新的视觉冲击感,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笔者把它收录在教学反思中:“基础会计的内容可以利用‘短、小、精、趣’的微课来呈现,这样不仅活跃了课堂气氛,又丰富了教学内容。”
(二)记教学失误之处
教学过程是一个动态的过程,所以即使你的教学设计得再完善,也可能有疏漏、失误的地方。因此,教师要及时反思教学过程的不足之处,查找根源,以免重犯。例如,在讲授“科目汇总表中关于会计科目的排列顺序”时,笔者说“一般按照资产类、负债类、所有者权益类、成本类和损益类的顺序进行排列”,快下课时,一个学生突然问:“我没有按照这个顺序排列编出来的结果是一样的,我以后是不是可以随便排列?”笔者当时就脱口而出:“可以的,结果是一样的。”但在课后的查阅资料中,发现为了方便登记总账,会计科目的排列顺序应与总账上的会计科目顺序一致。笔者把这个失误及时记录在自己的教学反思中:“我们的学生毕业后要为企业做账的,这些行业里习惯性做法要让学生知道,不能只从数学的角度去看待会计。”
(三)记教学灵感顿悟
在课堂教学中,往往会有一些在课堂上突然产生的灵感,若不及时在教学反思中加以记录,实在可惜。如果说灵感使教学得以生动,那么课后的顿悟和反思则是锦上添花。如,在讲授“资产和负债的定义和特征”时,笔者突然想到用“生女孩是资产,生男孩是负债”来形容会更形象生动,学生顿时展开了热烈的讨论,后来也得到了学生的认同,这种比喻的方法是事先没有设想到的。在课后,笔者记录了自己的灵感:“对资产和负债的定义和特征可以采用生女孩是资产,生男孩是负债的比喻来解释”。
(四)记学生的创新或疑惑之处
学生的学习过程是一个积极的认知过程,有时会产生一些独特见解或者精彩回答,这时教师要及时给予学生肯定和鼓励,更要将学生的这些“创新火花”记录下来,实现教学相长。如,在讲授“错账更正法”这一内容时,笔者出了这样一道题给学生练习:从银行提取现金1000元,结果记账时少记了900元,正确的改法是采用补充登记法。这时有学生提问:可否采用红字更正法编两张记账凭证:
(1)借:库存现金100,贷:银行存款100。
(2)借:库存现金1000,贷:银行存款1000。学生的提问有创新,笔者当场表扬了这位学生,而且鼓励学生积极开展讨论,一部分学生认为可以,一部分学生认为不可以,经过笔者的点拨启发,我们认为不可以,因为错账更正方法的选用是有适用范围的,这道题只能用补充登记方法。
教学设计方案
系(部):经济与管理系
教研室:工商企业管理教研室
日
期:2010年9月1日
《基础会计》教学设计方案
一、课程的性质和任务
本课程是经管类专业的专业基础课程。本课程在非会计专业的设置旨在培养学生对会计学的基本理论、基本方法和基本操作技术的掌握,为后续专业课程及其他经济类专业课程的继续学习打下基础。
二、课程的目的与要求
本课程是是工商企业管理专业和人力资源管理专业专科生的一门专业基础课程。非会计专业的学生对于《基础会计》学习的需求非常明确:为专业服务,学习《基础会计》的目的是“懂会计”,而不是“做会计”。对他们而言,不是要成为会计岗位上从事记账、算账、报账的专门会计人员,而是要了解会计基本思想和思维方式,能够利用会计信息进行预测、抉择,立足于通过“懂会计”达到为其专业服务的目的。
三、课程的教学内容
《基础会计》课程教学内容分为10章。
第一章总论主要介绍会计的概念、对象、职能和目标、会计核算的基本假设和一般会计原则;第二章会计要素、会计科目和账户主要介绍会计对象的具体含义、会计恒等式、会计要素、会计科目、账户及其结构、,、会计科目和账户之间的关系;第三章复式记账原理重点介绍借贷记账法的基本内容和主要特点和会计分录的编制方法;第四章会计凭证主要介绍会计凭证的意义和种类、原始凭证和记帐凭证的填制及审核、会计凭证的传递和保管;第五章复式记账与会计凭证的应用讲述的是工业企业主要经营过程中主要业务的核算以及财务成果的核算;第六章会计账簿介绍了账簿的种类、登记,对账、结账及错帐更正的规则;第七章财产清查主要介绍了财产清查的方法以及财产清查结果的帐务处理;第八章财务会计报告主要介绍了财务会计报表的内容、资产负责表和利润表的结构原理、基本编制过程;第九章账务处理程序主要讲述各种账务处理程序的特点、核算步骤;第十章会计工作组织介绍了我国会计机构的设置、会计人员职责权限及基本素质要求、会计从业资格及其管理、会计系列的专业技术职称、会计法规体系等内容。
按照各章之间的内在逻辑关系,可以把十二章内容分为六个单元: 第一章绪论为第一单元,主要阐述会计的目标、会计的内容和特点、会计的职能和作用、会计的方法等基本理论问题。
第二章为第二单元,主要阐述会计要素的划分及其相互间的数量关系——会计等式,这是本课程的理论基础,因为后面的许多会计核算原理与方法(账户结构、复式记账法、资产负债表的结构等)都是建立在会计要素的划分及会计等式基础上的。
第三章为第三单元,其中的复式记账原理是本课程的方法基础。
第四章会计凭证、第六章会计帐簿、第七章财产清查、第八章财务会计报告共同构成第四单元,这个单元主要介绍了会计核算过程的四个主要环节,同时也是四种主要方法。
第五章为第五单元,主要是以工业企业正常生产经营情况下的常见经济业务为例,介绍会计核算基本方法的运用。
第九章账务处理程序和第十章会计工作组织为第六单元,这一单元是两个专题,分别介绍了主要的账务处理程序,和会计机构设置、人员要求及会计法规体系等问题。
由于本课程既有一定的理论性又有很强的实践操作性,因此要求学生学习本课程时既要牢记基本概念,又要理解基本原理,更要熟练掌握会计核算的基本方法和操作技能。具体要求详见本课程教学大纲。
四、教学媒体和教学资源
1.本课程的文字教材:
《新编基础会计》,曲洪山、禹阿平主编,大连理工大学出版社,2008 2.教学参考书:
《新编基础会计实训》,禹阿平主编,大连理工大学出版社,2008 《基础会计学》,吴良海、张素云主编,立信会计出版社,2007 《中级财务会计学》,葛家澍主编,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4 3.电子邮箱:jinrong0002@126.com;联系电话:3397811
五、教学过程指导
面对这些从未接触过公司、企业经济业务活动的学生,要让他们在短时间内
理解公司、企业经济业务活动的基础上的各种会计概念和会计原理,并对企业的经济业务活动从会计的角度有一个完整系统的认识是一件很困难的事情。
而目前非会计专业《基础会计》课程教学内容基本沿用会计专业的模式,分章节逐一的介绍会计凭证的填制与审核、会计账簿的设置与登记、会计报表的编制、会计核算组织程序等内容。即使教师能在有限的课时内将这些内容都讲授完,但由于学生事前事后均没有相应的课程来进行消化和巩固,这些教学内容在学生的头脑里形成的知识点都是彼此孤立的、支离破碎的,从而无法对企业的经营活动与会计核算方法体系形成一个完整的概念。
非会计专业课程设置的现实条件导致的有限教学资源的配置,与现有的《基础会计》教学内容与教学要求之间的矛盾,在当前教学状况下无法解决。要达到《基础会计》的教学要求,对于非会计专业而言增加课时显然是不现实的,因此我们必须将有限的教学资源配置得更合理。其结论就是必须要将教学内容进行优化整合,该简化的一定要下决心简化,该强化的一定要化大力气强化,尽可能在较短的时间内给学生一个完整的概念。
(一)强调课程内容的简约化和结构化
《基础会计》是会计理论的基础部分, 介绍会计学的基本概念、基本原理、基本方法和基本技能, 包括会计科目与账户设置、复式记账的原理、借贷记账法的运用、会计凭证的填制与审核、会计账簿的设置与登记、财产清查的组织与方法、会计报表的编制以及链接这些方法的会计循环程序, 它是一门会计知识的入门课程且操作性较强。
根据《基础会计》课程的内容及特点,同时为了使得《基础会计》的教学满足高职教育的特点、满足学生的学习需求,改善目前的学习状况和学习效果,我们将《基础会计》的课程内容分为两大模块。
第一模块为会计基本概念、基本原理,第二模块为业务操作。即在教学中完成对会计基本概念、基本原理的讲授后,就以工业企业为例介绍财务会计的基本核算流程,带领学生进行工业企业经济业务的实训操作。在实际操作中,初步认识每一阶段主要业务的特点和运用复式记账法进行处理。将会计基础理论之后的会计凭证、会计账薄、会计报表及会计核算程序等的教学内容完全融入到会计实训的业务操作中去。这样可以使教学内容得到精简,逻辑结构简化,避免学生对
繁杂的抽象的各种概念的死记硬背。
(二)加强教学内容的综合性与整体性
按照上述两大模块的思路,会计基础理论之后的教学, 应不分章节, 完全综合起来, 主线围绕会计核算程序来讲述、练习,即教师首先必须准备一套单步骤的某工业企业一个月的原始凭证(复印件或自制均可);然后教师根据上述工业企业经济业务的多少确定每个学生应配备的记账凭证、日记账、明细账(包括三栏金额明细账、多栏式明细账、数量金额式明细账、生产成本明细账、应交增值税明细账等)、总账、科目汇总表、报表(这些凭证、账页及报表均与实际完全相符);最后组织学生从建账(设置账户)开始, 进行会计核算程序每一环节的练习, 在练习时随时强调目前所处的环节, 并在每次练习结束后结合教材总结性讲述与本次练习有关的概念内容等。
这样,教学内容不再是孤立的、单调的说教,而是一个完整的综合的体系,学生在学完《基础会计》之后, 头脑中就有了一个完整的会计核算程序, 也理解了各环节的关系, 在实践中建立起会计核算与企业经营活动的整体概念,同时在这种综合的实训中,强化了学生对所学知识的综合运用能力的培养。
(三)结合专业特点,补充相关内容
不同专业对基础会计教学的需求各有侧重。其教学内容的设计应符合各专业的不同培养目标和培养规格,结合不同专业的特色,专设相关章节,以满足其需要。所以对于非会计专业《基础会计》的教学总课时中留出8——10课时的时间,让任课教师针对不同专业对课程内容进行相应的调整。如工商企业管理专业相应增加会计规范如会计法、会计准则等相关内容。
(四)考核方法:
1、考核方式:闭卷笔试
2、成绩组成:试卷80%+平时成绩20% 其中平时成绩主要由实训作业完成情况为准。
撰写人:
制定日期:
****年**月**日
教研室主任审核签字:
审定日期:
****年**月**日
系主任审核签字:
审定日期:
一、高职基础会计教学现状及存在的问题
(一) 教材缺少实例
现有大多数高职院校所使用的会计专业教材缺少实例, 与企业的实际业务相差较多, 其知识体系基本停留在文字介绍上, 内容和形式趋向于理论。企业发生的各种会计事项只能通过老师的讲解或通过字面意思来想象和记忆, 理论知识的枯燥, 无法提起学生的学习兴趣, 更不利于启发学生独立思考, 为了应付考试, 学生只能被动接受知识, 学生对企业的账务流程虽已了解, 但却很少能真正了解其含义和处理的原则。此外, 因为会计专业具有较强的政策性和时代性, 而教材常常跟不上时代的变化, 从而导致模拟实训变成了基础理论的翻版, 激发不了学生的学习激情。
(二) 传统教学中存在的不足
首先, 教学中缺少互动。教学过程中的主体是教师和学生, 然而长期受应试教育的影响, 大多数学生在学习时都是被动完成任务, 束缚了学生的创新思维。在传统的教学过程中, 教师是知识的传授者, 学生只是学习者, 教学过程中形式上套路化, 没有形成有效的互动, 拉远了老师和学生之间的距离。在这种教学模式下, 课堂教学枯燥乏味、气氛沉闷, 学生应变能力差, 压抑了学生创造性思维的多向发散。传统教学中教师没有充分利用现代化教学设备, 录像、投影本是很好的教学辅助工具, 但也出现了不应该有的现象:将已有的录像、刻好的光盘不间断的放一两节课, 这种教学方法调动不起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活跃不了课堂气氛。
其次, 教师对课堂过分依赖。教学手段单一, 教师对课堂过分的依赖, 导致一种普遍存在的误区就是, 每个知识点都需要教师的讲解学生才能掌握, 其实不然, 是教师忽视了其他的教学方法, 事实上, 教师的任务是如何引导学生去学, 有些内容可以通过小组讨论、做作业等让学生自己完成, 从而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提升学生的创新能力。
再次, 理论教学和实践教学脱节。部分高职院校没有从高职会计教育本身的特点出发, 而是沿袭本科的教学模式, 在教学中强调理论性教学, 从而形成教学与企业的实际工作严重脱节。传统教学讲究系统性、体系性、完整性, 往往是先从抽象的概念、原理、原则、本质、作用等入手, 对理论课程教学课时较多, 必然使实践课时比例降低, 不能满足专业应用技能的培养要求。
(三) 经济发展对会计人员的要求
会计是为经济服务的, 社会经济发展了, 必然对会计提出新的要求, 随着我国经济的不断发展, 会计对于各个经济领域来说越来越重要, 会计人员需在充分了解市场要求的基础上, 努力使自己成为专业精深, 职业技能较强的人才, 来应对经济发展对会计人员的挑战。现阶段多种所有制并存、多元化明显的经济结构、区域经济发展水平有差异的局面造成了复杂的经济环境, 提升会计人员的能力显得尤为重要。为适应市场对会计人员的新要求, 高职院校基础会计课程就必须改变传统的教学模式。
二、高职基础会计的教学设想
(一) 指导思想
高技能人才的培养是高职院校人才培养的侧重点, 高职院校会计专业应当以“理论够用, 实践为重, 理实同步”作为培养学生的教学理念。我国高职以培养学生的职业能力和职业道德为本, 以市场需求为导向, 以造就大批高素质水平的会计人员为目标。我国高职教育的目标明确提出是培养高等技术应用型人才, 强调以能力为本位, 重视实践能力的培养, 培养出高素质的高级技术型会计专业人才, 注重和培育学生的沟通和实际操作能力。
(二) 教学思路
一方面, 可以通过校企合作, 带学生到企业参观的方式让学生对会计有个最基本的了解, 让其知道会计是做什么的, 以此为起点, 对会计进行概述, 让学生掌握会计要素、会计等式等最基本的专业知识。另一方面, 在会计初学者眼里, 会计理论知识抽象, 学生对其没有一个感性的认识, 为减小学生的学习难度, 提高教学质量, 教师可以通过以模拟企业账务材料为背景为学生安排实际会计工作任务, 且按实际的会计工作流程, 让学生完成一个完整会计期间的全部工作, 并在操作过程中引入相关的理论知识。在其模拟过程中所使用的资料, 与企业实际会计工作中的完全相同, 学生在课堂上学的, 就是以后他们走上岗位所需面对的, 从而避免学生在理论课上“昏昏欲睡”和在实训课上的“手忙脚乱”的问题, 实现了理论教学与工作实践天衣无缝的对接。
三、高职基础会计教学的具体实施
(一) 教学前的准备
兴趣是推动人去探求新知识、发展能力的内在力量。科学家爱因斯坦把兴趣比作是学生最好的老师, 会计教学中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对其业务能力的培养有着重要意义。教师应注重搜集、整理那些既紧密联系教学内容又能引起学生学习兴趣的资料, 把它们充实到教学中去。如:教师可介绍一些关于股票、债券以及它们和会计核算的关系。教师在教学前应根据学生心理特点和接受能力, 抓住学生心理兴奋点, 积极探究各种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的教学方法。
(二) 教学中的操作
1. 任务驱动教学法。
任务驱动教学法就是通过“任务”来诱发和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主动性, 以完成一个任务为线索把教学内容巧妙的隐含在每个任务中, 变灌输教学为吸收教学, 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和创造激情。基于工作过程的基础会计课程教学, 以实际会计工作任务为驱动, 以企业实际会计工作过程为主线, 把割裂的会计核算方法, 融于会计实践工作过程中, 在实践工作需要时引入相关的知识, 突出了岗位能力的培养。会计作为一门技术, 强调在“做中学, 学中做”, 用任务驱动教学法, 有利于调动学生的积极性, 其具体操作方法为:首先教师进行必要的理论教学, 然后给出一系列的经济业务, 根据实际会计工作的步骤来组织教学内容。如:在讲授会计凭证时, 要求学生完成编制会计凭证的任务, 在编制的过程中, 遇到的问题组织学生一起讨论。当学生能够完成所有业务凭证的编制时, 记账凭证的编制难点就迎刃而解。同样的方法可以用于会计核算的整个过程, 将其程序分解开来, 相应的任务设置于每个程序环节。
2. 情景教学法。
情景教学法是以现代教学理论为指导, 针对不同教学对象和内容, 虚拟教学环境, 贴近实际场景, 提高技能质量, 培养学生的综合能力和创新思维。通过创建教学情景, 模拟企业经营, 使学生能够深刻体会到会计知识的重要性和实用性, 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基本会计技能。如:虚拟生产场景, 组织学生模拟企业财会人员的工作环境、工作态度和劳动纪律, 企业生产过程中发生的材料、工资、费用等业务, 来检验和巩固其理论知识。还可让学生搜集不要的增值税发票、火车票和公共汽车票, 来登记原始凭证并据以登记记账凭证, 让学生加深对企业日常经济事项的了解, 领悟会计的概念和了解会计的具体工作。
3. 理实一体化教学法。
理论与实践一体化的教学应按照从感性认识上升到理性思维再运用于社会实践的认识规律加以设计, 让学习过程成为学生人人参与的实践活动, 使教学过程是理论与实践结合的过程。理实一体化教学强调空间和时间的同一性, 即将课堂教学搬到实际操作室中进行, 老师边教, 学生边学边做, 达到教学做真正结合。如:教师在讲会计凭证、账簿时, 应该用真材实料进行教学, 让学生看到真实的原始凭证、记账凭证及会计账簿, 并让学生亲自动手去填制原始凭证, 编制记账凭证。通过实际操作的方法来巩固所学的基本理论知识, 使学生把书本上的理论知识转化为实际操作技能, 改变了理论与实践脱节的局面。
4. 多媒体教学法。
多媒体教学是一种现代的教学手段, 它是利用文字、实物、图像、声音等多种媒体向学生传递信息, 以各种电教媒体如:计算机、电视、录像、投影、幻灯等为标志, 以传统的教学媒体如:黑板、挂图、实验、模型等为基础的多种媒体有机结合的教学方法。在基础会计教学中, 教师采用多媒体设备, 通过图片演示, 视频播放等教学方法, 把教学内容更形象化和直观化。如拍摄大量的凭证账簿等资料以及会计人员实际工作的场景, 结合书本的理论根据实景拍摄的图片一一向学生展示会计从事的工作过程, 让学生深入会计的实际工作现场, 感受会计工作内容以及会计业务流程。
不论采用哪种教学方法, 基础会计只要思路明确、措施得力, 不仅可激发学生的积极性和创造性, 还可使学生在有限的时间内掌握更多的知识, 以满足社会对毕业生在知识、能力、素质方面的综合要求, 从而走出一条具有高职特色的会计教学之路。
(三) 教学后的要求
在教学完成之后要进行教学评价和总结, 其评价不仅要注重学生学习知识的结果, 更要注重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和探索知识的过程。在教学后不断进行总结, 教师是教学质量的龙头, 师资队伍的建设是教学取得成绩的一个重要环节, 进一步加强师资队伍的建设尤为重要。首先, 鼓励教师参加会计专业技术职称考试, 提高专业知识水平;其次, 积极向企业引进具有丰富经验的财会人员作为兼职教师或实训教师, 同时将校内的专职教师遣派去学习, 提高他们的实践能力;再次, 教师互相观摩彼此的教学, 同事一起观察自己的、同事的教学实践, 与他们就实践问题进行对话、讨论, 是一种互动式的活动, 它注重教师间成功的分享、合作学习和共同提高, 有助于建立合作学习的共同体, 以旁人的眼光来审视自己的教学实践, 能使自己对问题有更明确的认识, 并获得对问题解决的广泛途径。
目前, 基础会计课程建设在各高校得到了高度重视, 我们力求不仅讲授基础理论, 还尽力为学生展现会计岗位操作的流程、职责, 将会计知识与岗位工作任务紧密地结合起来, 展示会计岗位的真实性, 使学生变被动学习为主动学习, 调动了学习的积极性, 对培养、提高学生自主学习能力、职业素质和职业能力等方面都有很重要的意义。在工学结合中, 学生不仅在工作岗位的职责、劳动纪律以及工作现场的实践方面接受培训, 而且在文明礼仪、安全管理等多方面得到教育, 使学生在不断提高职业技能中, 体会到诚实守信、遵纪守法、勤俭节约、爱岗敬业、团队精神等道德准则的重要作用, 为学生培养良好思想道德素质打下厚实的基础。
参考文献
[1].窦亚芹, 郑其明.高职院校基础会计实训教学改革探析[J].中国乡镇企业会计, 2007 (12)
[2].吉智.高职课程的“理论实践一体化”改革与实践[J].教育与职业, 2010 (9)
[3].马利琴.浅谈高职高专《基础会计》教学改革[J].出国与就业, 2010 (3)
[4].陈冰.理实一体化教学在数控专业中的实践与应用[J].职教论坛, 2007 (6)
关键词:高职基础会计实践性教学
一、本课程的重要性
高职会计专业主要以培养具有一定基础理论知识和实务操作能力的人才为目标,要求毕业生具备短时间内能够适应一般会计工作岗位的能力。《基础会计》是会计专业的入门课、专业基础课和专业核心课程,对能否学好财务会计、成本会计等后续课程有着直接的影响。本课程学得好与坏,对整个大学三年学习期间的学习兴趣和学习积极性起着决定性的作用,甚至关乎学生能否顺利完成学业并取得大专文凭。这些充分表明了《基础会计》课程在高职会计专业学生学习过程中的重要程度。那么如何进行本课程的教学才能让学生想学、愿学、学好呢?笔者通过多年的一线教学,总结出有效缓解这个问题的关键是该课程是否实施了实践性教学。
二、实践性教学的重要意义
一直以来,我们的课堂呈现的是这样一片景象:讲台上,教师滔滔不绝地讲授着枯燥、难懂的会计概念和会计分录等理论,教师主宰着每一个课堂45分钟。学生也只是被动的接受着。这种填鸭式的课堂,对于初次接触会计专业的学生来讲(注意:进入高职的学生普遍是高考低分者)无异于催眠曲,故而常常可见台上津津乐道,台下哈欠连天,睡倒一片。在智能手机时代,又多了许多的“低头族”总在“埋头苦干”。但是通过实践性教学,可以让学生对凭证、账簿等多些感性认识,让学生有了更多的实际动手操作的机會,专业技能也随之得到了很好的训练,充分体会到了会计岗位的各种角色,学习积极性大为提高。加之现在的学生大多爱表现自己的能力,也喜欢自己动手去操作,这样,实践性教学正好迎合了这一代学生的喜好,于是生硬的会计原理便生动了起来。
三、实践性教学的具体措施
1、采用信息化、现代化教学手段
传统的教学方式(粉笔、教案、教材)已基本退出了历史舞台,在当今这个信息爆炸的时代,网络技术和资源被充分利用,计算机、多媒体成了主要的教学手段。通过制作内容丰富的多媒体课件,结合实物,向学生展示各种类型的原始凭证、记账凭证和不同格式的账页,并演示凭证的填制和账簿的登记、错账的更正等方法。通过网络链接到如凭证装订、账簿启用等网络视频,让会计核算工作的各个环节变得更加生动和形象。在条件许可的前提下,还可以将基础会计课程中的部分或全部重点、难点、疑点等一一制作成5~8分钟的微课视频,并上传到网络平台,供学生随时学习,有针对性学习或有选择性学习。枯燥难懂的会计理论,复杂的会计核算通过集文字、图片、动画或者音频于一体的多媒体现代化教学手段一一呈现,大大提高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取得了很好的教学效果。同时老师应将每次课的教学课件、教学方案设计、巩固性习题及教学反思等上传到教师的世界大学城空间,方便学生有针对性地查阅。
2、构建理实一体化课堂
(1)平时课堂教学。采用模块式教学,将基础会计课程分为“会计基础理论知识学习”、“日常业务的核算”、“凭证填制与审核”、“账簿设置与登记”、“会计报表的编制”、“会计档案的管理”等六个教学模块。教学中注重讲练结合,让学生边学边做,真正做到“教、学、做”一体。针对纯理论性知识(如“会计理论知识学习”模块),由于学生往往感觉到这部分内容非常枯燥和晦涩难懂,便缺乏学习热情和积极性,而这一部分又非常重要,直接影响后部分内容的学习效果。所以应结合会计从业资格证的考试,在讲课过程中针对每一个知识点可能出现的考试题型进行讲解;在每次新课讲授完毕,针对每次课的难点与重点,向学生展示课前准备好的若干客观题,并与学生一一探讨解析。针对需要进行专项训练的知识点,布置任务让学生(课内或课外)完成。针对凭证填制、账簿登记、报表编制等模块,安排相应的单项实训任务,由学生自己动手操作,在实践中领会课本里的点点滴滴。并要求学生提交实训作品,纳入平时考核,记入期评成绩。
(2)期末综合实训。期末,集中安排2~3周时间进行基础会计课程的综合实训。给出仿真性极强的某会计主体某会计期间所发生的业务的原始凭证等资料(一般以60笔左右的业务为宜),要求学生完成:建账,填制与审核原始凭证,填制、审核与传递记账凭证,登记日记账和明细账,采用记账凭证账务处理程序或科目汇总表账务处理程序登记总账,试算平衡,最后编出资产负债表和利润表。
3、举行会计技能比赛,提高实践性教学效果
为培养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将所学知识真正融会贯通,并学以致用,经常性考查学生对知识的运用能力,促进学生形成良好的职业素养就显得尤为必要。因此,在凭证填制、账簿登记、报表编制等模块的教学任务完成后,可以安排进行凭证的填制、账簿的登记、报表的编制等相关单项技能比赛,对单项成绩突出的同学不仅要予以表彰,还需在以后的学习过程中有针对性地重点加以培养,为日后的省级乃至国家级高职院校会计技能比赛储备人才。也可以在本课程教学全部结束后,进行一次综合性的会计技能比赛,比赛的方式方法、内容完全模拟湖南省离职院校会计技能比赛进行,让学生提前感受技能比赛的氛围和比赛要求。通过比赛让学生有机会切身地感受会计工作环境,进一步巩固会计实务操作流程和要点,为打造合格会计人员奠定良好基础。
4、加强教师队伍的建设,注重“双师型”教师的培养。
基础会计是一门实践性操作性很强的课程,要求任课老师具备丰富的实践经验,并且要树立终身学习的观念。而目前很多老师都是从学校到学校,所有的知识均来源于书本,没有任何下企业工作的经历。当碰到一些书本上或会计准则中没有明确规定的事项时,就只能摸着石头过河,有时还可能会因自己的理解错误而误导学生。要给学生一杯水,教师自己就得有一桶水。因此学校应当定期安排任课老师到企业进行观摩学习或顶岗实习,以提高教师的整体教学水平。另外要引进具有丰富实践经验的老师担任基础会计课程的教学,或者到企业、事务所去聘请一些行业专家、能手到学校兼职,指导学生的实训实习。不定期邀请企业专家到学校为专业老师进行专题讲座,讲解新规定,解析新法规。经常性开展专业老师教学研讨会,交流在实践教学中遇到的各种难题。同时密切校企合作,共同开发与编制严谨、仿真的实训题库,为学生创造尽可能真实的实训条件。
nlc202309011911
5、充分发挥小组合作式学习在实践性教学中的作用
实践性教学能够真正体现“边做边学,做中学,学中做”的教学理念,不管是在学还是在做的过程中,当遇到自己无法解决的难题时,交流、讨论或请教无疑是学生的首选。为了充分体现学生的主体作用,加强学生之间、师生之间的交流,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思考问题与解决問题的能力,在实践性教学过程中应该广泛采用小组合作式学习的教学方法,充分发挥团队合作的魅力。
小组合作式学习的第一步是分组,具体做法是:视班级学生人数的多少,男生女生按一定比例,成绩按好中差适当搭配,将学生分成若干小组,每组不超过8人(分组不是绝对固定的,可根据实际情况进行调整)。第二步则是运用,对基础会计教学过程中的每一个知识点或难点的训练,每一个单项实训,直至最后的综合实训,都是以组为单位合作讨论完成的,但以组为单位合作完成并非每组每次只要提供一份作品或答案就行,这需要视具体情况来定。在合作过程中,老师要发挥指导作用,鼓励学生从多方面去思考问题,大胆地表达自己的观点。同时注意给学生营造相对轻松、自由的讨论氛围,让学生在适度地争执中、说笑中、辩驳中尽可能地将所有疑难问题在小组内予以解决。
6、改变传统的考试方法,完善实践教学考核与评价方法
基础会计课程的考核可以采用终结性考核与过程考核相结合、理论知识考核与实践操作能力考核相结合的方式,并更注重过程考核和实践操作能力的考核。
过程考核包括平时出勤、平时作业、课堂表现等。终结考核等同于理论知识考核,仅指期末闭卷考试,这种理论考试对教学质量提高作用不大,在这个信息极为发达的时代,反而给那些平时不学的学生提供了投机取巧的机会。实践操作能力考核包括平时的单项实训与期末的综合实训,实训的操作过程是不能死记硬背的,必须按步骤进行。实训以小组合作形式完成,但每个学生必须提交实训作品。采取组长评价、自我评价、同学互评、教师评价等形式对实践过程进行评价。为了防止学生抄袭他人的实训结果,真实地反映出学生掌握实践技能的水平,在实训结束时,教师可以采取抽考的方式,任意抽取与实训内容相关的题目(或具体操作方法)让学生回答,答题情况纳入考核成绩。这在一定程度上让学生感觉到了压力,也意识到实训不仅需要团队合作,更需要独立思考和独立完成任务的能力。
总之,实践性教学是高职基础会计课程改革和发展的必然方向,是提高基础会计课程教学效果的必要手段。在实践性教学的过程中不仅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潜能,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让学生的会计基本技能得到有效地提高,取得更好的教学效果,还能有效地提高学生的就业竞争力和适应职业岗位变化的能力。我们应当从实际出发,勇于开拓,不断改革与创新,以便早日实现高职教育的人才培养目标,更好地满足社会和服务社会。
参考文献:
[1]龚燕波.《基础会计》课程的实践性教学[J].成才之路,2012(1).
[2]陈秀琴.高职《基础会计》课程实践性教学改革探讨[J].商场现代化,2010(12).
[3]苏任刚,季学芳,程慧.高职《基础会计》课程教学新模式整体设计探析[J].榆林学院学报,2013(2).
【高职基础会计教学论文】推荐阅读:
国外高职公共基础课07-19
高职一体化教学会计07-05
浅议高职院校会计实践教学11-26
对口高职《会计学原理》课程教学的探讨10-20
高职会计专业诚信07-19
基础会计教学法革新论文06-26
中职基础会计教学设计12-14
构建高职会计专业职业技能竞赛体系的研究11-01
对中职基础会计教学方法的探究12-08
高职院校教学方法06-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