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高职院校公共英语教学(共11篇)
浅谈高职院校公共英语教学
本文主要探讨了高职院校公共英语教学的方法,提出了实践性教学法的重要性,同时要注意因人施教,创造轻松和谐的教学气氛,开展课堂外教学,全面推进素质教育,实现外语教学质量的普遍提高.
作 者:周芳 作者单位:湖南机电职业技术学院人文科学系刊 名:当代教育论坛英文刊名:FORUM ON CONTEMPORARY EDUCATION年,卷(期):“”(12)分类号:H3关键词:高职院校 公共英语 实践教学 高素质人才
关键词:公共英语,教学,翻译活动
翻译和外语教学之间的关系源远流长, 早在中世纪, 人们为了读懂拉丁文的著作开始使用翻译教学法, 到了18、19世纪, 人们把翻译教学法用到了英语和法语的教学上, 形成了一套完整的教学体系, 即语法翻译教学法。“它在很大程度上符合并顺应了人们认识和学习目的语的语法体系。”“如其名所示, 强调第二语言语法的教学, 主要的实践技巧是把目标语翻译成母语或是把母语翻译成目标语。”但是如今, 随着时代的发展和强调外语教学中口语能力水平的需要, 语法翻译法渐渐失去了光环, 随之而来的是直接法、听说法、社团语言学习法和暗示法、沉默法、自然法、全身反应法和交际法等教学方法。正因如此, 许多教师认为枯燥的翻译学习方法已经过时了, 跟不上时代发展, 应该退出历史舞台, 把翻译训练看作是可有可无的, 甚至把它完全排斥在课堂教学之外。在高职院校公共英语教学中, 无论是教材的编写还是教学大纲和教学内容的设计, 都以突出“实用为主”为主要目的, 十分强调学生的实用语言技能“听说”的训练。教材中每一单元的内容都是围绕同一“话题”进行安排。“以话题为中心”对学生展开训练, 并辅以相关“话题”的内容或形式的应用文写作练习, 以完成“读写”能力的培养。翻译活动的开展十分有限, 学生翻译能力的培养并不被重视。作者所言的翻译并非传统的语法翻译教学法, 而是指现代的教学翻译活动。它吸收了前者充分利用母语的优点, 摒弃了前者既是教学内容又是教学手段的缺点, 辅以教师的引导、克服语言学习负迁移, 是一种在教学上发挥积极作用, 帮助学生充分提高语言运用能力的现代教学方法。加拿大翻译家Jean Delisle认为教学翻译只是一种教学工具, 没有自身的目的。国内学者林璋教授认为教学翻译的作用是检验学生对外语原文的理解是否正确以及能否正确运用语法项目。事实上, 教学翻译可以很好地帮助学生增加词汇的积累、语法规则的掌握以及培养提高跨文化意识, 促进学生语言运用能力的提高。它尤其是对班型大、学生英语基础弱、水平差距大的高职院校公共英语教学发挥了很大的作用。
首先, 在英语词汇学习方面。高职院校非英语专业的学生普通存在英语基础较弱的情况, 尤其是词汇储备极为不足。大多数学生们受到词汇量不足的限制, 对英语学习丧失兴趣。教学翻译活动的开展能够帮助学生理解和记忆词汇。学生在翻译时, 查字典解决生词, 查阅的过程, 学生从一个词的若干个意思中选择中最为恰当的, 并且在母语的帮助下, 还可以掌握词汇的内涵和外延, 隐喻义, 相近或相反义等内容。同时, 在翻译过程中, 学生还可以充分地感受同一词汇在不同语境下语义差别。如, He is a strong man.She is a strong woman.学生可以通过翻译, 对汉语和英语的词义、褒贬色彩、语序等多方面进行比较, 无形中加深学生的词汇记忆, 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其次, 在英语语法学习方面。如果把词汇比喻成建筑语言这座大厦的砖头的话, 语法规则就是钢筋水泥, 把词汇联接起来。语法学习中需要掌握的规则、句型和特殊变化很多, 掌握地越多, 就能越正确流畅地使用语言, 在教学翻译活动中, 尤其是汉英互译的训练, 学生按汉语意思理解, 再用英语的规则去翻译, 在校对译文的时候还要考虑单词拼写、时态、语态、主谓一致、非谓语动词、词型变换等几乎涵盖所有语法项目, 相当于又重新温习一遍语法知识, 在实践运用和检验下, 使得学生掌握和巩固所学语法, 并在翻译的实践中, 实现了从不会到会, 从运用到积极灵活地使用的突破, 避免了“中国式英语”和“英语式汉语”的出现。
最后, 在跨文化意识培养方面。语言和文化相辅相成, 文化就像是语言大厦的设计和装饰风格的集成, 文化赋予了语言生机活力, 充满魅力。学生在教学翻译活动的过程中, 可以了解关于英语国家关于政治、地理、人文、社会, 异域的人生观、价值观、世界观、思维方式和风俗习惯等多方的背景知识, 这些文化知识的积累, 为培养学生的跨文化意识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还可帮助学生从文化内涵的角度去深层次地分析理解。
在新时代的背景下, 做为高职院校公共英语教师, 我们应该重新认识翻译在教学中的作用, 把翻译能力的培养提高到和“听、说、读、写”能力培养相同的地位, 为社会输送出一批既懂专业素质又具备一定翻译水平的较高水平的高职毕业生。
参考文献
[1]鲍川运:“关于翻译教学的几点看法”, 《中国翻译》, 2003年。
关键词 高职院校 公共计算机课程教学 创新 多媒体网络教室控制平台
中图分类号:G71 献标识码:A
高职院校学生培养目标与专科、本科院校是有较大区别的,前者注重的是实践能力,后者是侧重理论学习或研究。所以高职院校公共计算机课程的教学与专科、本科院校是有本质区别的。下面笔者从以下四个方面来共同探析高职院校公共计算机课程如何有效开展、如何提高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
1明确教学目标,制定一套行之有效的教学方法
(1)共同探讨64节课程教学目标。以计算机公共教研室为单位,共同探讨64节课程的精品内容。高职院校计算机基础课程主要内容为四部分:计算机基础知识、word排版、excel电子表格制作、PowerPoint演示文稿制作。重点在第二和第三部分,那么在课程安排时对这两部分要有所侧重。课时量可作如下安排:计算机基础知识(4节)、word排版(28节)、excel电子表格制作(28节)、PowerPoint演示方稿制作(4节)。
(2)共同探讨有效的教学方法。笔者认为采用多媒体机房教学效果比较好,学生人手一台电脑,教师在服务器通过多媒体网络教室控制平台可对学生电脑进行有效控制,也就便于教师在服务器上操作时,学生可在自己电脑上看得很清楚,很容易掌握教师所教的操作技巧,同时可让学生通过智能手机对着自己电脑把教师所讲的内容拍摄下来供学习之用。当然教师在授课过程中要讲究方式方法,要实行分段式教学,增强与学生之间的互动操作,要明确这次教学的目标并告知学生每次要把教师所教的内容重新做一遍并以作业形式通过多媒体网络教室控制平台上传到服务器,教师通过学生所上传过来的作业能清楚的知道学生对知识点是否已掌握。
2全面建立学习型网站,可大大提高学生的学习能力和实际操作能力
(1)学生在课堂上学习时间是非常有限的,所以建立学习型网站是很有必要的。学生可通过网站可全面系统的学习掌握计算机基本操作。
(2)网站要实现学习、模拟考试、真题考试等基本功能。以教研室为单位认真加强网站的基本建设。要把教学目标、计划、授课视频等基本内容上传到网站并做到及时更新。
3实行教考分离,可有效提高教师教学质量及促进学生有效学习
(1)所谓教考分离,就是把教学和考试分开,授课教师不参与所授课程的期终考试,包括出题、监考、评卷、登分和质量分析。强调严格按教学大纲教学,根据培养目标、教学目的、教学大纲,制定考核大纲,建立一套包括试题库、自动命题、阅卷、评分、考试分析、成绩管理等各种规章制度完备的考核管理系统。
(2)教师根据64节课的教学计划、培养目标、考核范围认真组织教学,要把知识点和操作技能教到位,教透,让学生真正掌握计算机操作基本技能。
(3)学生除了在课堂上学习训练外,可进入网站进行业余学习,模拟考试等,这样能有效弥补课堂的不足。当然,对于不认真学习、考试又不及格或没有过关的学生实行补考机制,考的好的学生要有奖励。对于班级学生考试成绩不好的授课教师要进行相应处罚,班级学生考试成绩好的教师给予表扬,形成一种有效的激励机制,方可有效提高教师教学质量。
4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是提高教学质量非常重要的因素
(1)明确学习目标
公共计算机基础课一般安排在新学期。作为教师,特别是公共计算机基础课教师一定要上好第一堂,讲清楚计算机的重要性,对于计算机这门学科,一定要让学生清楚知道计算机是今后一种常用工具,不懂计算机将会是21世纪新的文盲。也可鼓励学生报考全国计算机等级考试,以考证促学习,还可从专升本考试方面引导学生积极主动学习计算机。
(2)明确課堂纪律
在第一堂课上还有一点很重要,也就是明确课堂纪律,严明的课堂纪律是维护教学秩序的有力保障,是提高教学质量的关键点之一。学生不能迟到(迟到三次算一次旷课,迟到二十分钟算一次旷课)、不准旷课(旷三次以上补考)、不能随便走动,不准用手机(发现一次扣平时分5分),不准睡觉(发现一次扣平时分5分,扣分最高者评为班上的“特困生,即特别困乏的学生”)。上机训练严格按照学号来安排座位,有问题请举手,下机请关机等。
(3)明确考核方式
一般来说一门学科成绩是平时成绩和期终考试成绩按比例组成的。那么教师在上第一堂课时就要跟学生明确一下这门学科成绩怎么计算的。比如计算机课程平时成绩占30%,期终考试成绩占70%。平时成绩由平时测试、作业及课堂学风等组成。可采用星级逐进制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提高学生的平时成绩。在星级逐进制中提到了坐前三排每次可得一个星星,三个星星变为一个月亮,三个月亮变为太阳,获太阳的学生平时成绩可达95分以上,获一个星星平时成绩加5分。还可以通过产生学号的方法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首先本人先讲操作,然后通过某种方法产生一个学号让学生到服务器上来操作。这种方法实施后,学生上课好认真,几乎没有睡觉的,也不敢睡觉担心会抽到自己,所以课堂学风及教学质量有了大大提高。
教学改革创新是一个永恒的话题,只有在实际的教学过程不断地去探索总结,才能得出更好的教学方法。
赵雪莲①
台州科技职业学院 浙江台州 318020
摘 要:作为高职教育公共基础课的教学,面对自身教学中存在有效性不高的情况,必须更新教育观念,通过采取合理科学地组织教学内容、积极调动教学主体的能动性、创建有效的教学载体等有效的教学方法,达到提高教学质量,从而培养出符合社会所需的人才。关键词:高职院校
公共基础课
教育改革
教学策略
《教育部关于全面提高高等教育质量的若干意见》中提出要“大力提升人才培养水平、增强科学研究能力、服务经济社会发展、推进文化传承创新,全面提高高等教育质量。”并且要“牢固确立人才培养的中心地位,树立科学的高等教育发展观,坚持稳定规模、优化结构、强化特色、注重创新,走以质量提升为核心的内涵式发展道路。”作为高职教育公共基础课的教学,面对自身教学中存在有效性不高的情况,必须更新教育观念,采取有效的教学方法,达到提高教学质量,从而培养出符合社会所需的人才。
一、高职院校公共基础课教学现状
通过企业用人情况的反馈和师生对课堂教学的即时效果反馈来看,公共基础课的教学有效性不容乐观。
(一)教师不想教,学生不爱学
很多公共基础课老师面对课堂教学内容无趣、课时压缩严重带来教学任务难以充分完成、学生学习兴趣不高等现象,凸显自己教学效能感低下,尤其是“两课”和公共基础英语课的老师。“两课”的老师本身受到社会大环境的冲击和自身价值观的不坚定、知识更新不强不及时等因素影响,教学内容陈旧、教学方法刻板、教学资源不善利用,难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1]。而对于原本英语基础相对薄弱、语用环境不良的高职生来说,在听不懂,又“没用”的思想和心理诱导下,一上英语课就想睡觉,就想逃课。
① 赵雪莲(1971.9—),女,汉族,浙江仙居人,台州科技职业学院副教授,硕士,研究方向为中文和心理健康教育。
(二)与人才培养模式的改革和深化严重脱节
公共基础课与专业化、职业化的人才培养模式的改革和深化脱节明显,还是依循于传统的人才培养模式,没有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现代企业优秀文化理念融入人才培养全过程,没有把强化高职生的职业道德和职业精神培养,没有对提高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针对性和实效性采取有效措施。作为以市场为导向,就业为主导,职业教育优先考虑的现状下,作为基础性教育的公共基础课的教学,必须顺应人才培养模式改革大潮流,精心统筹,做好育人工作。
(三)高职毕业生远远没有达到企业所需的“软技能”要求
在领班岗位调研活动中,相当多的企业明确表示,企业所需的人才首要的不是专业技能,而是“软技能”。譬如职业意识、保密意识、企业人意识、团队协作精神、沟通能力、学习能力、高度的责任感等。企业负责人常常表示专业技能可以短期培养,而个体的职业素养不是短期所能培养的,同时企业也难以对个体的职业素养进行培养。曾有一典型案例,据说某一公司看中了三个高职学生的技能,预约并通知他们参加面试,学生也都允诺参加面试,但是到了面试的时间,三个人全部失约,而且都没有事先打电话打招呼或是做出解释,导致该公司出台了一条规定:所有高职生一概不予录用。
二、原因分析
(一)教育观念滞后和忘本
思想决定高度,观念引领行动。高等职业教育具有双重性的功能,即高等性和职业性,但是它的基础和关键是育人,这也是学校区别于研究机构、企业、培训机构的根本原因。育人必须有爱为基础,遵循教育规律,因时因人而异。譬如“两课”教育,有的老师固着于教材,没有及时掌握社会在发展、在变化,教学内容没有更新,学生当然感到教学内容过时,提不起兴趣;再加上教师一直“以师为本”教学模式,一言堂、满堂灌,学生没有参与,也难以调动起学生的兴趣。高等职业教育属于职业教育,而职业教育最大的特点就是要培养合格的职业人,社会所需的职业人。所有的教学必须服从培养合格的职业人,社会所需的职业人而组织教学,即使是公共基础课也不例外。但目前公共基础课基本上是远离专业和职业的,使得学生觉得不实用而不爱学。
(二)社会和学校对公共基础课的偏见和曲解
进入21世纪以后,在国家政策的大力支持下,高等职业教育得以迅速发展和不断完善,社会对高等职业教育的期望越来越高,尤其希望高职院校培养出来的学生专业知识和技能过硬,能够立即上岗。为了符合市场需要,学校十分重视学生掌握从事本专业领域实际工作的专门知识、基本能力和基本技能,因此加强专业课程的改革和深化,尽量扩展专业课时数,而压缩公共课的课时数。因为公共课的任务是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提高学生思想政治素质、职业道德水平和科学文化素养,促进学生学会学习和终身学习,以满足其职业生涯发展需要,需要长久的积淀,不像专业课那样能够立竿见影。因此有的学校和社会部分人群对公共基础课的“慢”与“无用”产生了偏见和曲解,认为高职生不需要文化知识,抛弃了学校育人的基本功能。
(三)学习主体的生长、生活环境和社会实践发生了变化
现在高职学生是90后,他们的生长和生活环境和社会实践发生了深刻的变化。独生子女、远离生活生产实践、多元价值观的文化氛围、信息知识不断更新和刺激、电视和网络充当“保姆”的成长环境等等。他们追求刺激和快感,不愿抗压、承受挫折,要费力费神的事情都不太乐于从事,喜欢事事顺自己的意愿。一方面高职生的信息接收量很大,一打开电视、网络,信息铺天盖地而来,他们善于接受,一旦老师的信息知识含量远不如他们,他们就认为老师“无知”,而且公共基础课的老师基本上是不干物质上的“实业”和专业“技能”,因此自然被学生当成是只会说空话的“无能”者。这都给公共基础课教学带了极大的挑战和难度。
(四)教育环境和教育资源日新月异
教育环境主要有社会环境、学校环境和家庭教育环境三大部分。社会环境随着市场经济的深化和国际文化的接轨,多元价值观、社会不良习气等不时冲击着高职生的思想观和价值观。加上学生正处在青春后期,叛逆性还在持续,人生观和价值观等还未定型,容易对负面的信息加以夸大。另外,学校环境中的教学环境,尤其是教育资源日新月异,学生接受和学习得快,老师对教学资源的掌握和运用能力也直接对教学效果产生影响。大部分公共基础课中“两课”老师的技术知识更新慢,新技术掌握与使用差。譬如有一位公共基础课老师到去年连QQ都不会使用,学生想与之沟通甚为不便,为此,想让学生“说爱你,真的太难”。
(五)公共基础课远离了专业课改革
公共基础课自诞生之日起,就高高在上,以其理论的系统性和完整性昭著于其他课程之中。但随着职业性的强化和重视,专业课程的重要性日趋突出,加上专业课的本身的“实用性、实践性”强的特点,被学生所喜爱。近二十多年来,专业课的改革如火如荼地进行,关起门来进行改革的公共基础课却很难进行,改来改去,成效不明显。与之相比,专业课的“校企合作”、“工学结合”、“项目管理和任务驱动”等的改革却不断地取得突破或是带来成效。公共基础课远离了专业课改革自然成为了自身改革的绊脚石,而且在高职教育的现状下是很难奏效的,只有服务于专业课,又融于专业课的改革才能取得一定的成效。这已被一些学校的实验所证明是有效的。
三、提高高职院校公共基础课教学效果的前提
提高高职院校公共基础课教学效果,即把公共基础课教学成为有效教学。要做到有效教学需要重视它的前提。
(一)认识教学规律
教学是教师通过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地引导学生积极自觉地学习和加速掌握文化科学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促进学生多方面素质全面提高,使他们成为社会所需要的人才培养活动。它是人类所特有的,是教师的教和学生的学所组成的。教学作为一种特殊的活动,遵循自身特有的规律。“课堂教学”则是在特定的时间、地点、场所下进行,由老师向学生传授知识、经验、方法、能力并指导其进行学习的活动过程。
作为高职教育的课堂教学,它的教学对象是有着一定的思想情感、知识结构、学习能力和和获取教育资源能力的高中后学生。作为基础课课堂教学不仅要向学生传授系统的科学知识、促进智力的发展,还要有思想品德的完善、学习能力的培养和提高、个性特长的发展等,也就是说它要完成的任务是全方位的,即综合的。教师重在点、拨、引和导,同时遵循学生的知识结构设置一定的学习任务,学生经过努力克服一定的困难是可以完成的。在掌握知识的基础上,同时完成能力和情感培养,即职业素质的养成。
(二)重视有效教学
“有效教学”源于西方的教学科学化运动,是关于“教育是艺术还是科学”争论的产物。“有效教学"(effective teaching)通常是指教师通过合规律性的教学过
程,成功地引起、维持和促进学生的学习,达到相对有效地预期教学目标的教学。主要有五项标准:一是师生互动,即老师与学生共同参与教与学;二是语言发展,通过课程发展学习者的语言,提高学习者素质;三是创造学习的意义,强调以学生的实际生活为学习的背景;四是把握最近发展区,培养学生复杂的思维技能来挑战发展学生的认知技能;五是教学对话,即通过对话进行教学。
这五条标准揭示出要达到有效教学,教师要怎么做和做些什么。只有老师重视了有效教学,才会根据有效教学的标准去做,达到预期的效果。
四、提高公共基础课教学效果的策略
(一)合理科学地组织教学内容
教学内容是教育学生认识世界一个非常重要的载体。教材是教学内容的重要依据,而教材通常是经科学的选择,依据知识构成的逻辑顺序和学生获得知识的认知规律编写成的。但是目前教材存在明显的缺陷,如时效性明显较差,因为教材从编写到出版需要一个过程,而且有些具体工作中的做法是无法写入教材的。正如一位多年从事办公室工作的主任直白地说:“一是教材里的知识是几代人的推敲,总结出来的经验,当然没有问题,但现代社会是市场经济社会,知识的更新却是日新月异的。二是社会上的潜规则是不可能放到书本上去。”老师不可能把潜规则教给学生,而且很多老师根本自己都不懂社会的潜规则。
(二)积极调动教学主体的能动性
1.提高公共基础课教师的执教能力和职业素养
教学中,老师是主导,因此必须从老师身上找源泉。国家和学校要创造各种条件让老师不断进修培训,推进教师的教育理念的变革,提高教师的教学能力。
(1)更新教育理念
范唯说:“学校的产品是课程!学生应该是学校的用户”[2]。育人是教学的主旋律。在此基础上,让公共基础课服务于学生的专业发展和职业发展,把基础课和专业课相结合。
(2)提高教学能力
教师的教学能力的提升有赖于教师的实践、学习和科研。做中教,教中研,研中学,公共基础课老师要勇于实践,探索出一条适合于公共基础课的教学模式。由于公共基础课本身不像专业课具有当下的实效性,因此教师要自己不断学习,提高
知识的科学性、趣味性和实用性。科研促教学,通过各种途径和方法,鼓励教师积极参与科研,探讨教学规律,从而提升教师的教学能力和教学水平。
(3)塑造教师人格魅力
人格魅力四射的老师容易得到学生的尊敬和爱戴,作为公共基础课老师这一点尤为重要。用人格魅力吸引学生,不断增强教师的能量场,使学生由衷地敬佩和喜爱老师和爱上教学活动。
2.从学生身上找基点,充分发挥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能动性
想要充分发挥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能动性,需要从下面四个方面着手:(1)正确认识学生的身心特点。个体身心发展有阶段性,高职生大都处于20-23岁之间,尽管有差异,但有很多的共性,教师要懂得他们的身心特点,因材施教。
(2)准确把握学生的图式结构,即知识基础和学习风格。这是提高教学有效性的一个重要因素。只有准确把握学生的图式结构,才能准确把握高职生的最近发展区,才能真正做到因材施教。
(3)培养学生的学习习惯。公共基础课的一个重要任务就是养成学生学习的习惯,其中《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课程中就包含学习心理的内容,涉及学习的适应、学习习惯的养成等。
(4)让学生知道该做什么。在大学里教会学生该做什么,笔学生毕业后工作时不知道该做什么碰壁要强得多。公共基础课里很多就是教会学生工作什么该做、什么不该做的。
(三)创建有效的教学载体 1.从教学组织形式上出成效
教学是借助不同的形式来加以实现的。公共基础课的教学的基本形式是课堂教学,可以是现场教学、个别指导,也可以是课内外结合;还可以采用开放性、参与性、教学做一体化的教学模式。重点要做到开放、学生参与和引发学生思考。
2.在教学评价上有突破
教师的及时、恰到好处的评价,能使学生受到启发和鼓舞,精神上能得到满足,从而调动了他们学习的积极进取心。这无论是从心理学的情感认识过程和情感需要来分析,还是从教育学的教育目的和审美教育来检验,这种评价来得及时将是最直接的对学生起到催化教育的效果。使学生的成绩、思想行为等及时得到教师评价的
反馈,从而找到差距,明确方向,感受到自己在不断进步的喜悦,更好地发展和提高求知欲与学习热情[3]。由于公共基础课大都是大课,及时、明确、有效的评价就显得更为重要。多元评价、重在过程评价、差异性评价等都比较不错。
3.建立开放性、实践性、网络化的教学环境平台
建立开放性、实践性、网络化的教学环境平台,促进公共基础课教学的取得成效。譬如可以建立公共基础课学习资源平台、发挥高校资源优势,深入社区,进入企业、村镇,实现区域内高校资源共享、优势互补,推动学生参与实践及学习。
总之,提高高职院校公共基础课教学效果是一项艰巨的、综合的工程,需要社会、学校和老师的共同努力和合力。参考文献:
[1]宋秋前,潘爱珍.高校公共基础课教学有效性调查与思考.中国大学教学.2009(5),18-22.[2]范唯.发掘高职学校不可替代的生命力和竞争力.中国青年报,2012年02月13日11版.[3]王雪娟.高职公共基础课教学改革浅谈.太原大学学报.2008(12),第9卷第4期总第36期,114-116.联系方式:
浅谈高职航海院校轮机英语教学改革
轮机英语教学改革是培养高素质海员的现实需要和重要举措.文中从分析高职航海院校轮机英语教学的现状出发,阐明了轮机英语教学改革的重要性,并提出了具体的`改革建议,以期对轮机英语教学改革能起到抛砖引玉的作用.
作 者:颜天明 YAN Tian-ming 作者单位:浙江国际海运职业技术学院,浙江舟山,316021刊 名:广东交通职业技术学院学报英文刊名:JOURNAL OF GUANGDONG COMMUNICATIONS POLYTECHNIC年,卷(期):20098(4)分类号:G642.0关键词:高职院校 轮机英语 教学改革
摘要:我国高等职业教育已从规模扩张转向内涵发展的轨道,专业建设和课程改革是内涵建设的重要工作。在高职院校内涵建设过程中,公共基础课程建设还存在诸多困境,人们对公共基础课程地位与作用的认识明显不足,公共基础课程建设严重乏力,公共基础课程发展处境艰难。需通过改革寻找出路、作为赢得地位、制度保障,促进建设和发展。
关键词:高职院校;公共基础课程;困境;对策
中图分类号:G710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3-9094-(2015)04C-0010-05
一、公共基础课程建设现状
当前,我国高职院校已普遍从规模扩张转向内涵发展的轨道,专业建设与课程改革有条不紊地推进。在此过程中,公共基础课程的建设曾受到忽略或引起争议,如高等数学在高职教育中还依然呈现出作用不显、问题不少、研究不深等不足。[1]但是,此情况需深入研究。为此,我们以2011―2012年中央财政“支持高等职业学校提升专业服务产业发展能力”申报项目为对象(其中973所高职高专院校申报了1788个专业)开展研究。由于各地申报的学校和专业数差异较大,因此我们按照中国高职高专教育网站提供的学校和专业自然顺序编码,然后运用黄金分割法则选定待考查的专业,若各地申报的学校和专业超过平均数,对超过的地区再一次运用黄金分割法则选定专业,这样就保证了申报专业在平均数范围内的地区被选出1个专业,超过平均数的地区被选出2个专业。按此规则,总共选取了机电一体化技术等52个专业。通过对这52个专业建设方案的认真分析,我们选取了13项指标来考查专业建设过程中公共基础课程的建设情况,指标及代码,见表1。
分析52个专业建设方案,对照上述13项指标,用1表示“是”,用0表示“否”,得到公共基础课程建设状况的统计结果,分别见表2和图1。
由此发现,在专业建设方案中,针对专业建设存在的主要问题与思考,52个专业中仅5.77%的专业提到学生素质培养存在不足的问题。如编号为103602的报关与国际货运专业把“如何加强和改进双语教学,提升学生的外语口语交流能力”作为专业建设的一个主要问题。从人才培养目标定位来看素质培养要求,80.77%的专业都有比较明确的人才培养目标,并且含有素质培养要求。但是,也有近20%的专业没有明确的人才培养目标,或简单表述为“高端技能人才”。至于何为高端技能人才,有哪些能力、素质要求,在方案中没有细化说明。52个专业中仅53.85%的专业提到关于素质培养的一些具体措施;51.92%的专业提到公共课程;5.77%的专业在主要课程建设中含有公共课程;11.54%的专业有公共课程体系建设方案,编号为172802的动漫设计与制作专业以动画职业岗位能力为主线,设立了思想政治与文化素质模块、职业基本理论模块、职业技术能力模块、职业素质拓展模块及人文与科学素质模块等五大课程模块作为本专业课程体系;9.62%的专业有公共课程建设;5.77%的专业有公共课教材建设;无任何专业有公共课教学资源建设;9.62%的专业涉及到公共课教学改革;36.54%的专业将公共课与专业课作为整体进行了一体化课程体系设计;没有任何专业明确公共课教师培训培养问题;9.62%的专业队公共课程建设有经费预算。
二、公共基础课程建设的困境
(一)对公共基础课程的地位和作用认识严重不足
在专业建设方案中,80.77%的专业都把素质培养作为人才培养目标的重要内容。但我们运用SPSS19.0软件对A2、A3、A4三个指标进行了相关性分析,见表3~表5。结果发现:(1)A2与A3的显著性水平p=0.096>0.05,说明A2与A3不成显著性相关;(2)A2与A4的显著性水平p=0.411>0.05,说明A2与A4不成显著性相关;(3)A3与A4的显著性水平p=0.000<0.01,说明A3与A4显著性相关。
进一步分析可得到A2、A3、A4三个指标之间的关系(见图2)。从中可看出,当前专业人才培养目标虽然有素质要求,但素质培养措施与目标要求不相关,只能说明素质培养措施与目标要求脱节或没有采取有效措施。A2与A4的不相关,也表明人们没有把公共基础课作为实现素质目标要求的途径,或者说当前的公共基础课不合适,与素质目标达成没有关联。但是,A3与A4显著相关,足以表明公共基础课程是素质培养的重要举措。总之,人们对公共基础课程在学生素质培养过程中的地位和作用的认识严重不足或存在偏离。
(二)公共基础课程建设严重乏力
即使是在中央财政“支持高等职业学校提升专业服务产业发展能力”的专业中,我们发现,公共基础课程建设还是普遍存在下列两种现象。
1.关注度极低。在所考查的专业中有48.1%的专业在整个建设方案中都未提及公共基础课程,说明接近一半的专业没有关注公共基础课程建设。能把公共基础课程与专业课程作为一个整体来思考、设计和规划课程体系的仅有36.54%,也就是说绝大多数专业都只顾及到专业课程的课程体系,而不关心公共基础课在整个专业课程体系中的存在,因此,能单独考虑公共基础课课程体系建设的仅有11.54%。
2.建设力度极弱。在专业建设方案中,都有核心课程、主干课程、重要课程建设规划,但其中涉及到公共基础课程建设和教材建设的比例只有5.77%。所有方案中都有专业教学资源(库)建设计划,但没有一个专业提到公共基础课程教学资源建设。同样,所有专业都有师资培养工程和计划,但几乎都是着眼于专业教师、“双师型”教师的培养,没有一个专业明确对公共基础课教师的培训或培养。在中央财政大力资助和支持下,专业建设经费比较充裕,但能安排公共基础课程建设经费预算的专业却不到10%,况且预算经费的数量也非常微薄,编号为112801的竞技体育专业在400万元的经费预算中明确1万元用于文化教育课程体系建设。
(三)公共基础课程处境艰难
高等职业院校公共基础课程的处境不容乐观。主要表现在三方面:一是组织机构改革越改越不健全。高职院校公共基础课程教学组织机构的设置差别很大,有的学校设立基础教学部等综合性教学单位,全面承担思政、体育、文化课等各类公共基础课程教学工作;有的学校分设公共外语部、公共体育部、社科部等独立教学组织行使公共基础课程教学职能。但是,更多的学校机构改革调整后只设置思想政治理论教学部、体育部等部分公共基础课教学单位,而像大学英语、大学语文、高等数学等公共课程却没有相对稳定的教学组织机构,有的设置挂靠在某个系部或行政职能部门名下,有的把公共课教师拆分到教学系部,更有学校干脆就不开设高等数学等公共基础课程,致使公共基础课程教学组织机构不健全现象比较普遍。二是课时压缩越压越少。随着专业建设的不断推进,专业课和专业教师的中心地位日益突出,无论是利益驱动还是地位使然,专业系部、专业教师对专业课的保护和扩张心理异常明显,借专业建设和改革之机,大大压缩公共基础课的课时和课程性质,把原来的必修课改成选修课程,把选修课程改成免修课程,课时一压再压,直到消失。三是教师边缘化。在专业建设和课程改革过程中,公共基础课教师始终处在边缘化的位置,从专业建设课程体系一体化设计的比例仅为36.54%、公共课程自有体系建设的比例仅11.54%就可看出,公共课教师在专业建设中没有多少话语权、没有多少参与机会,这固然也没有多少责任和压力,但必然导致远离中心甚至被转岗或调离的结局。
三、公共基础课程建设的对策
(一)通过改革寻找出路。当前应该是改革谋求新生的大好时机,第三次全国职业教育工作会议的召开,《国务院关于加快发展现代职业教育的决定》(以下简称《决定》)的颁布、《现代职业教育体系建设规划(2014―2020年)》的出台和实施,为职业教育的发展创设了新的机遇,注入了新的活力。《决定》明确提出,坚持以立德树人为根本,培养数以亿计的高素质劳动者和技术技能人才;健全“文化素质+职业技能”等考试招生办法;强化以育人为目标的实习实训考核评价;全面实施素质教育,科学合理设置课程,将职业道德、人文素养教育贯穿培养全过程。这些重要的教育理念和办学思想给职业院校公共基础课程改革和发展指明了方向。公共基础课教师要勇于肩负起历史的使命,善于抓住大好机遇,敢于向禁锢的思想、守旧的套路挑战,厘清公共基础课程的内涵和外延,明确公共基础课程的功能和定位,明确公共基础课程教师的义务与职责,改进思想,改变思路,改善方法,紧紧围绕“立德树人”这一根本任务,全面推进改革,谋求新的出路。
(二)通过作为赢得地位。公共基础课程在职业教育中不是可有可无的,而应是职业教育中不可或缺的重要组成部分,尽管现实当中有不同的声音和评价,关键是公共基础课程在职业教育领域、在全面育人过程中的价值、功能和作为是否得到充分体现。有作为才有地位,当前从事公共基础课程教学的教师必须做到三个转变:由被动适应变成主动发展、由专业建设边缘走到专业建设中心领域、由上课唯上变成育人为本。同时,做好三件事:深化公共基础课程改革,摒弃不合时宜、因循守旧、枯燥难懂的课程,建立为专业服务、为就业服务、为学生终身发展服务的课程体系。
(三)通过制度保障发展。高职院校公共基础课程建设,离不开良好的外部环境和制度保障。高职院校要根据党的教育方针、学校的办学目标、办学特色和专业性质,合理设置公共基础课程,规范公共基础课程教学和管理组织,要淡化专业对教育者、教育对象的束缚,制定既有利于专业教育与建设,又有利于素质教育与学生全面发展的战略规划[2],为公共基础课程发挥最大能效搭建合适的平台。同时要制定公共基础课程改革发展规划、公共基础课程教师培养计划、公共基础课程教师参与专业建设与课程改革的实施办法以及相关考核评价制度,从根本上保障公共基础课教师的权利和义务,促进公共基础课教师积极主动参与学校教育改革各项事业,保证公共基础课程建设到位、教师和学生的长远发展到位。
参考文献:
一、公共艺术课程评价的现状与不足在高职院校的体现
采用课堂作业, 小论文或开卷等形式考核, 是目前高职院校的公共艺术课程评价方式, 考核及格记相应的学分, 按照优秀、良好、中等、及格、不及格五个等级记分。但是这种评价模式却常带来许多的弊端。一是公共艺术课程现今多以传统的笔试考试为主, 这种考试方式容易忽略学生在各个时期的努力程度和进步状况, 忽视学生的学习过程。二是忽视了学生的创新精神、心理素质、实践能力以及情感态度等各种因素的综合考察, 而评价的主要标志仍然是对学科知识获得的多少。三是在整个评价的过程中, 学生完全处于消极地被评论地位, 而常由教师决定着学习结果的优劣。因此, 完善公共艺术课程评价模式, 需要重新认识和理解公共艺术课程评价理念, 借鉴优秀的经验从而不断的探索、研究和改进评价方法与手段。
二、多元性、动态性、综合性评价体系的建立
树立起多元性和动态性的评价观念, 建立多样化的成绩评定体系。传统的笔试在整个艺术课程考核评定中所占比例应只是一部分, 评价体系中更应该充分考虑学生的专业特性和个体特性, 要将学生艺术技能、艺术理论知识、艺术欣赏水平、艺术活动参与等各要素综合起来, 作为考试评价的内容。还需综合学生的课堂表现、作业情况、创新能力以及实践能力。以此建立艺术课程开放动态的复合性评价。当然在整个教学评价过程中, 公共艺术教育课程评价目标指向较模糊、随意性较大、成绩衡量不规范也成为了我们需要克服的问题。在各类公共艺术课程教学中, 要多用启发性、互动式教学方法培养学生的艺术感悟力, 使学生欣赏美、感悟美、创造美的能力得到进一步提升, 从而最大限度的培养学生的想象力和创造力, 这也是艺术教育的终极目的。所以我们在发现并解决学生学习中问题的时候, 应该尽量给予学生一个公正、科学合理的评价。
三、依据课程类型制定公共艺术教育课程评价标准
就现在而言, 解决不同类型的课程的方法存在差异性, 而高职院校公共艺术课程主要由艺术技能课、艺术赏析课、艺术理论课三类课程组成, 而评价标准也应该根据这三种不同类型的课程加以区分。
(一) 艺术技能类课程评价标准与方法
培养学生对艺术的兴趣和爱好, 陶冶自身的性情和身心, 提升自身的艺术创造能力是艺术技能学习的主要目的, 而艺术技能更能提高学生个人的综合素养, 使生活更为丰富。若想要在短期内提升自己的技能水平有着一定的难度, 尤其是对刚开始学习某一种艺术技能的学生来说。因此对待学生的学习成果, 教师们更多的还是应该以鼓励和发展的眼光来评价。而每个学生的基础又不一样, 教师在对学生提出相应要求的时候, 应该着重考虑每位学习者的基础, 让每一名学生都能够在自己原有的基础上更进一层。需要综合评价学生艺术技能的学习, 既要考虑学生本身的艺术基础, 通过艺术课程学习后学生成长的程度, 也要将学生参加各类艺术社团、艺术活动以及艺术创作能力等要素纳入到课程考核评价体系。
(二) 艺术赏析类课程的评价标准与方法
现阶段学生, 应该拥有自己鉴别艺术作品的审美能力。艺术赏析类课程一是可以扩大学生的艺术审美视野, 二是可以提升学生的艺术审美品位。学生通过艺术赏析类课程的学习, 可以对音乐、舞蹈、绘画、书法、影视等艺术门类的艺术形式和艺术规律产生初步感性认识, 又可以提升其审美能力。从评价方式来看, 一是教师可以在平时作业多布置一些探究型作业, 鼓励学生多查找资料, 扩大学生知识面, 培养学生发散思维, 从而引导学生对经典艺术作品做出富有独创性和新颖的阐释;二是要在课堂提问和讨论环节, 要将学生回答问题、发言讨论做好记录, 并将其作为艺术赏析类课程的评价依据;三是在期末考试环节, 应以测试学生艺术鉴赏能力、艺术评价能力为主, 从而使学生通过自主学习、自我教育、自我反思、自我辨析, 形成学生自主艺术学习能力。
(三) 艺术理论类课程评价标准与方法
艺术理论类课程通过对审美和艺术问题的理性思考达到由理人道的境界, 它包括艺术概论、审美文化史、美学原理艺术史等课程。艺术理论课程的目的是为了融通理性与感性。在欣赏和创造作品的时候, 不仅能够塑造自我丰富健全的人性和人生, 还可以更好的认识自我。因为它注重研究艺术和审美的基本规律, 所以通过学习, 学生可以科学理性的看待和分析各种艺术现象, 使学生具备敏锐的艺术直觉。在艺术理论课程进行成绩评价时, 应该突出理论与生动的艺术作品的结合, 用一种开放的眼光和心态, 让学生养成用哲理性的探索方式来看待艺术规律和审美活动。注重对思想的研究, 通过对提问发言、课后论文、探究精神等, 来对学生做一个综合的标准评价。
参考文献
[1]叶秋美.浅议高职公共艺术教育[J].科技信息, 2014, 08.
[2]周鑫.对公共艺术教育课程评价标准的思考[J].教育科研, 2011, 04.
关键词:高职院校 公共英语 教学改革
中图分类号:G64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9795(2012)11(b)-0041-01
高职院校的办学在我国已经历了20余年,其间关于公共英语的培养目标和教学模式一直是高职教育界讨论的话题,虽然2002年教育部高教司颁布的《高职高专教育英语课程教学基本要求》中指出:“以培养学生实际运用语言的能力为目标,突出教学内容的实用性和针对性”,为高职公共英语教学定下“实用为主、够用为度”的发展基调。教育部高等学校高职高专英语类专业教学指导委员会于2010年6月特别制定了《高职英语教学要求》(征求意见稿)。要求明确指出:“高职英语课程以培养学生实际应用英语的能力为目标,侧重职场环境下语言交际能力的培养,使学生逐步提高用英语进行交流与沟通的能力。为提升学生的就业竞争力及未来的可持续发展打下必要的基础。”但是在具体的教学中如何贯彻这一指导方针,没有一个统一的认识。比如:什么教学内容是“实用”的,什么叫“够用”,如何让英语教学为职场服务等等。
1 目前高职院校大学英语的主要教学模式
1.1 采用分层教学模式
这种教学模式主要是在学生入学开始就按一定的标准将学生分为不同的教学班,在教学中采用不同的教学目标和要求,教材的选取和学习评价的方法也不一样。这样教学的好处在于能按学生的实际情况进行培养,做到“因材施教”,但弊端也很明显,那就是分在较差班级的学生会有挫折感,不利于他的学习信心的树立,同时,在分班的上课时间和任课教师的调配上也有一定的困难,这需要学校将大学英语优先排课才能解决。
1.2 采用公共英语和科技英语相结合的模式
这种模式主要是在第一和第二学期进行公共英语教学,第三学期起学生分流,通过了英语应用能力考试的学生继续科技英语的学习,没有通过的学生继续公共英语的学习。这种模式以英语应用能力考试为继续学习英语的分界点,给学生的感觉公共英语的学习主要是面对英语应用能力考试,考试通过后,对英语有兴趣的学生可以继续学习后续的英语课程,没兴趣的学生就可以放弃英语了。
1.3 采用公共英语和职场英语相结合的模式
这种模式主要是在公共英语的讲授过程中,增加或穿插职场英语的内容,如:口语、听力等。其优点是教学内容在针对学生考级的基础上向职场英语做了一定的倾斜。
以上模式为目前高职院校公共英语的主要教学模式,三种模式各有利弊,主要问题是没有充分解决“高职英语课程以培养学生实际应用英语的能力为目标,侧重职场环境下语言交际能力的培养”的目标。因此,高职公共英语教学改革势在必行。
2 高职公共英语教学改革的思考
2.1 以职业英语的教学为主体
以学生将来可能就业的行业对英语的实际需求作为公共英语教学的指挥棒。我们的教学应该让学生“所学为所用”,因此,教学内容就应该针对未来职业的需要。我们应该进行深入的行业和企业调研,了解行业对员工英语能力的具体要求。这项工作可能工作量比较大,要想获得一个相对有效的调查结果,最好的方式是由一个校际联盟或类似的组织来做这项工作,但这是一个必须做的事情,否则我们的英语教学要么是凭以前的经验在进行,要么就是“闭门造车”,时代在变,职场也在变,我们的教学怎么能一成不变呢!
2.2 听说领先、读写跟随
高职院校的人才培养目标是培养高端技能型人才,我们的公共英语教学目标相应地也应该是突出学生使用英语的能力。林语堂先生曾经说过:“在听讲写读中,口讲尤为重要。这并非说我们学习英语的目标,只在讲几句英语,而实在是方法上应当如此。能看不能讲,只可说是半身不遂的英语”。中国学生在英语方面强于读写,弱于听说,因而在高职阶段,我们就应该突出听说训练,将听说训练贯穿到整个教学中。具体做法可以是以下几种:
(1)选择一本以职场工作任务为编写特点的听说教材,按工作任务进行教学,给学生再配套一本相应的读写教材,但读写教材是用来布置课后学习任务的,即听说在课堂,读写在课后。(2)尽可能用英语教学。初进校时,由于存在中学教学和大学教学的转换,学生可能适应不了,但是如果老师不坚持用英语教学来“逼”学生,那么其结果肯定是回到汉语教学为主的英语课堂了,如果课堂都不能英语化,听说训练从何谈起?因此,我们的英语教师可以从最基本的课堂用语入手,再借助手势、表情等姿体语言,坚持下去,由浅入深,逐步潜移默化,最终学生会适应英语授课的。
2.3 将课堂交给学生
我们应该改变教学观念,传统的教学总是以教师为中心,老师讲,学生听,唱独角戏,一讲到底,满堂灌。这种做法的直接结果,学生完全处于被动,师生缺乏互动,调动不了学生,知识、技能得不到内化和强化,教学效果差,学生依然掌握不了技能,说不了英语。我们必须根据教学需要,借鉴引进国外新的先进的教学方法,如交际教学法,任务型教学法和情景教学法等。这些教学法的共同点是着眼于学生基本技能的训练,强调“做中学”,以具体的交际项目、任务和特定的创设环境来实施教学,让学生在其中通过表达、沟通、讨论等多种语言活动来完成学习任务,达到学习和运用语言的目的。在课堂上应该压缩老师“讲”的时间,做到“精讲多练”,老师在课堂上的作用应该是引导和评价,注意调动学生参与的积极性。
2.4 改革学习评价的方式
以往考试,多强调书面考试,其考试内容强调书本知识,机械记忆,标准化题型过多,注意了考查学生掌握知识的程度,忽视了考查学生运用知识的能力,因而导致了许多“高分低能”的现象。我们必须改革传统的单一终结性评价,将形成性评价应用于英语教学。如此,才能全面评价学生的学习,增强学生英语学习的信心,提高英语教学的效果。
我们有理由相信经过以上四个方面的改革,高职公共英语教学能够达到课程开设的目的,能够提升学生学习英语的兴趣和效果,从而为职场就业和提升个人发展空间起到助力作用。
参考文献
[1] 教育部高等教育司.高职高专教育英语课程教学基本要求(试行)[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2:19.
[2]周昕.加强和改进高职公共英语口语教学[J].湖南广播电视大学学报,2010(3).
[3] 翁燕文,林胜强.分层次教学和形成性评价在高职公共英语教学中的整合[J].宁波教育学院学报,2010(12).
摘要:高职院校的素描教学作为美术专业教学中的重要内容,对学生绘画艺术水平的提高,具有重要的基础性作用。搞好素描教学,教师要注重调动学生的素描学习兴趣,开展学习方法的指导,运用多种教学方法,达到提高素描教学效果的目的。
关键词::高职院校 美术教学 素描学习
素描教学是美术教育中的一个重要内容。但是人们往往认为素描只是一种造型训练的方法,而忽略了素描也是一种艺术形式、一个独立的画种。其实,素描本身就是造型艺术,具备一切造型艺术的共同点,也能艺术地、能动的表现自然,揭示自然的本质。因此,素描历来是被作为“造型的精髓”、“绘画的根基”。在五年制高职师专的素描教学实践中,笔者以为,搞好素描教学必须从以下四个方面进行。积极调动学生学习兴趣,找到每个学生学习素描的切入点。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在素描训练过程中,构图、形体、结构、明暗、质感、空间感等是这门课的主要训练内容。素描这门课课时较长,易枯燥,需要长期的反复训练。但素描需要人真情实感的投入,只有真诚的热爱,才能触摸到艺术的灵魂进而迸发智慧的光芒。
如何调动学生学习美术的兴趣呢?首先,开展作品欣赏教学。我们组织了优秀作品欣赏,特别是西方文艺复兴以来各种优秀素描作品的赏析。在欣赏的过程中,有同学问:“为什么这些素描作品有些看起来很简单,但是却作为艺术品流传呢?”我抓住这个契机,对同学讲述自己对素描的认识:
(1)、艺术家的素描往往是为创作服务的,在生活中有了认识,随之即兴一勾,看起来虽简单,实质是灵感火花的捕捉。比如拉裴尔见到一个认为很能代表圣母形象的青年妇女,恰巧手边又没有纸,就将其画在了一块薄煎饼上。他的圣母作品之所以传神,正是对生活的真正热爱与细心观察、勤奋实践的结果。(2)、素描艺术作为一门独立的画科,体现了画家不同的修养、气质。欣赏不同时期、不同画家的作品,没有千人一面的现象,好的素描作品都有独特的个性风格。
比如,达。芬奇的缜密细致,拉裴尔的优雅抒情,米开朗基罗的强悍以及强烈的生命张力,鲁本斯的性感,安格尔的含蓄、简洁及质感的表现,凡。高澎湃的激情,毕加索旺盛的创造性??等等。这些个性鲜明画家的素描作品,一方面体现了他们的精神风貌,另一方面也展现了素描艺术所特有的魅力。通过欣赏教学,学生产生了浓厚的兴趣,纷纷跃跃欲试。其次,进行教师即兴作品展示和示范。要使得学生产生兴趣,作为教师也要进入“状态”。
用心爱心专心 1
这对教师提出了较高的要求:一是要对艺术具有忘我的热情和不断探索的精神,这一点特别重要。二是心中要有一个至高的标准,这标准不是限制素描纸的大小、笔的种类,而是修养出的纯正品味。教师较好的水平和能力,能在自己的作品中体现出来,也会激起学生学习素描的浓厚兴趣。对学生进行学习方法的指导,提高学生的素描认识水平。
一张画是反映作者作画时思维活动的过程、心理活动的过程、道德认识的提高过程。紧扣这些过程的每个环节,是指导绘画的关键。在学生作画的训练中,常常不自觉地用自己固有的思维方法学习,错误、混乱地表现对象,并麻木地进行下去,这一恶性循环的症状在哪里呢?其根本原因,就是对对象没有整体深入的认识、理解及全面的分析与把握。没有对感受到的第一印象进行追踪和提炼。而只凭臆造,概念、机械地表现对象。对此问题,教师不能采用单纯地纠正、修改画面的方法。而应由表及里地引导学生去正确把握自己的思维方法,达到教学目的。比如:当发现学生的形不准时,不是直接指出,而是由学生谈谈作画时怎么想、怎么看和怎么画,启发学生回顾作画过程中的每一个思维环节,针对问题出现的原因,建立起学生正确的认识方法,给予学生相应的画面方法上的微观指导,使学生学会运用的思维方式去学习并指导自己的艺术实践。这样,学生就会少犯或不犯类似的错误。[论文网 LunWenNet.Com]采用多种训练手段,使他们掌握正确的表现方法。
(1)素描因素分析法。首先,对学生在素描训练中遇到的各种因素如:形体、结构、透视、空间、色调、明暗等基本概念逐一进行理论的讲解,进一步使学生认识到各种因素间相互联系和所处的主次地位。如形体、结构等是物体内部最重要的方面,内在的结构形成了外在的形,形体与结构是不可分割的,是我们学习造型的关键,而色调、明暗等因素在我们观察物体时是生动的、丰富的,都是人凭直观感觉它们在光的作用下,起到增强形体感、质感和空间感的作用。让学生在思维上明确建立诸因素的基本概念,理解它们之间的相互关系,使之具备思维上的概括能力。
(2)移位、组合教学法。如改变光源的方向、物体的转向与移位、平面切割、触摸物体等,使学生对物象作全方位的观察、剖析,从中获取直观感受,以开拓原有的思维空间,达到对物象由表及里的全方位的观察和理解。物体移位、组合教学法是打破传统素描教学方法新的教学尝试。传统的方法是摆好实物的写生,有着或多或少的被动因素。教学中,我们采用随意布置的一组石膏几何模型静物,要求学生在想象中对它们进行重新移位组合,运用构图的形式规律,表达出一定的艺术情趣。在具体作画中,学生只能凭借眼前的实物获取一定的艺术信息,在沉思默想中形成有结构的意向,即创作构成有意识的主体空间。学生根据思维中形成的有结构的意象,运用具体的方法进行表现,在线条的使用和明暗色调的设计上
具有鲜明的个性和强烈的情感。学生在这种具有艺术情趣的体验中,能更好地保持学习素描的兴趣。开展多种评价方法巩固学生学习成果。
(1)教师激励性评价。“ 与君一席话,胜读十年书”——这正是教师的真正价值,也体现出教师在素描教学中评价所起的作用。在这个意义上,作为学生也迫切需要教师艺术观点明晰、修养深厚,既有独到见解、技法高超,又含兼容气度的好教师的及时的激励性评价。
(2)学生自我评价。学生自我评价过程是认识思维提高的过程。这一个过程的客观与否,直接涉及到学生是否能够有长足的进步。同时,这也是一个学生自我“领悟”
到“艺术真谛”的过程。这种领悟多次地、不规律的到来,就会使学生对艺术本质的了解不断深化,学习效果事半功倍。“领悟”不是教师所能给予或替代的,而是学生自我努力、不断进行自我评价,艺术修养不断提高、人生境界不断升华的结果。
(杨士英保定科技职业学院071000)
【摘要】:目前我国高等职业教育的目标就是培养出第一线的高技能性人才,因此,我们必须加强酒店管理专业学生的实践能力。本文主要是针对高职院校酒店管理专业的实践课程面临的问题进行分析,并结合实际提出几点合理化建议。
【关键词】:高职院校酒店管理专业实践教学
引言:
高职酒店管理专业的根本任务就是培养实践能力强,具有良好职业道德、从事酒店一线工作的高级技能性人才。而实践教学正是实现此目标的一个重要环节,在整个教学环节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但是在高职院校酒店管理专业实践教学课程中确存在着这样或那样的问题。
1.高职酒店管理专业实践教学的重要性
高职教育作为高等教育发展中的一个类型,肩负着培养面向生产、建设、服务和管理第一线需要的高技能性人才的使命。理论教学是实践教学的基础,实践教学又检验理论教学的成果,而且更加注重学生综合素质的发展和实践能力、创新能力的提高,因此实践教学与理论教学具有同等重要而不能替代的作用。酒店管理专业开展实践教学的目的就是使学生掌握本专业的职业技能,养成良好的职业习惯,培养学生的职业道德。通过实践教学可以使学生加深对专业理论课程的理解,同时,也使学生了解本专业对应的工作岗位、岗位职责及能力素质的要求,而且使学生掌握从事本专业实际工作的基本操作技能和基本技术应用能力。结合我国酒店业发展的新趋势,酒店管理专业将朝着应用性、技术性、特色性专业方向发展,扩大基础学科的支持力度,通过实验、实习、专业实践等一系列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的实践教学活动,实现学生应用知识、掌握技能、熟悉未来职业及获得新知识等教育目标的教学形式,也是遵循现代教育基本规律的有效手段之一。
2.高职酒店管理专业实践教学存在的问题
2.1实践教学目标的定位问题
笔者有一个比喻,把学生比喻成产品,而教师则是工人,那么学校就是一个工厂,产品到市场是能否得到消费者的好评,关键要看产品是否是市场所需求的,1我们要生产适销对路的产品,首先产品的定位要准确。
目前一些高职院校酒店管理专业实践教学的定位不够准确,他们认为实践教学就是教会学生实践技能就可以,比如说中、西餐摆台,铺床,折口布花这就是实践教学。其实不然,我们培养的是生产、建设、服务和管理第一线需要的高技能性人才,而不是只会做一些机械活动的“机器人”。我们的学生是活生生的个体,将来他们走上工作岗位以后,面对的是一个真实的社会,需要去适应新的环境、需要与人沟通、需要解决工作中遇到的各种问题、需要规划自己的职业道路,而这些非常重要的能力在我们酒店管理专业实践教学的过程中几乎都没有涉及到。
所以,高职酒店管理专业学生应定位于酒店基层管理人员,即专业理论知识够用,生产技术操作熟练和组织能力强的复合型人才,以培养较强的实践动手能力和独立分析、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为培养目标。
2.2实践教学过程中学生出现的问题
2.2.1学生对实践课程思想认知方面的问题
高职酒店管理专业的学生有的认为“我是大学生了,毕业后我是到高星级酒店做管理者的,为什么还要我做这个最基层服务员的工作”,所以导致有些学生在教室上专业理论课程时,非常认真,而到了实训室则是敷衍了事;还有的学生受到传统思想的影响,他们认为这是低级的工作,将来不会从事服务员这个岗位的,毕业后只想拿个毕业证,将来我又不做酒店,自己根本没有必要练习这个;还有的学生把实践课当作“放松课”(与体育课等同),它是紧张理论知识学习的一次缓解,不需要学习什么知识。总之,他们对实践课程认知存在这偏差。
2.2.2学生在实践教学过程中缺少职业意识
有的学生在上实践课时缺少职业意识,没有按照酒店员工的岗位职责来约束自己的行为。他们认为上实践课就是来动动手,就可以了,其他的行为可以很随便,可以聊聊天,玩玩手机,行为相对自由。在实训室比在教室上理论课轻松多了,这也是好多学生喜欢上实践课的一个非常重要的原因。
2.2.3学生的情商相对较低
在酒店管理专业的实践教学中也反映出学生的情商相对较低的问题。笔者从事酒店管理专业实践教学已有5个年头,在每年的实践教学中总有学生会因为达
不到操作标准而沮丧,有的对自己失去信心,有的学生还自己跑出去偷偷的流泪。他们的这种要求上进的想法是好的,但采取的行为是不当的,没有想如何去解决遇到的问题。这对将来学生参加工作是非常不利的,因为酒店是一个面向公众的职业,需要处理各种各样的问题。所以,不仅需要高智商,更需要的是高情商的员工。
2.3现有的师资状况限制实践教学发展,部分教师指导专业实践的能力相对较差
目前,我国绝大部分高职酒店管理专业教师都不同程度的存在理论教学水平高而实践操作能力较低的现状,尤其是“双师素质”的教师严重匮乏,部分教师指导实践的能力相对较差等问题。究其原因,主要如下:
目前酒店管理专业的师资来源一部分是转行的,通过进修转向酒店管理专业;另一部分则是从高等旅游院校毕业的青年教师,他们有丰富的理论知识,但实践能力相对较差。师资队伍中有许多教师没有受过正规的、系统的酒店管理专业教育,更谈不上从事酒店一线工作的实践经验。讲授酒店管理专业课程的老师没有酒店管理的经验,无法将一些技能亲自演示给学生,对于教学的过程仅仅是从书本到书本的。学生只能通过教学光盘获取直观认识,而无法进行实践操作并获得教师的指导。
2.4校内实训基地建设相对落后
各高职酒店管理专业的校内实训基地建设,一般都是设置模拟客房,模拟餐厅。但是在运作规模和部门系统性、软硬件更新速度等方面都无法与真正的酒店相比,根本无法营造出逼真的教学情境。同时,实训室的开出率也相对较低,只是在有相应实践课程教学期间才开放,因此使用率非常低。尽管现在有的学校在课余时间开放了实训室,但是由于管理体制和学生的主动性等原因,并没有达到预期的效果。
3.高职酒店管理专业有效开展实践教学的对策
3.1让新生进行职业生涯规划
新生入校后,就组织学生对当地酒店行业现状及发展前景进行资料的收集和社会调查;聘请校外酒店管理专业人士到学校为学生详细介绍和客观分析目前酒店市场情况;组织酒店管理专业优秀的毕业生为新生作报告,讲解自己成功的心
得。使学生加深对酒店行业的认识,了解目前酒店人力资源的需求情况,使学生明白将来自己要做面向生产、建设、服务和管理第一线的员工,让他们形成一个正确的职业观念。在对酒店行业有了正确客观认知的基础上,帮助新生制定切实可行的职业生涯规划,这对学生将来职业选择及职业发展都是非常有帮助的。
3.2酒店管理专业实践课程采取情境教学
酒店管理专业实践课程情境教学就是使学生融入到职业角色中。比如,在上中西餐实践课时把学生分成小组,每个组推选出一名领班,其他学生则是普通员工,老师就成了主管(部门经理)。学生们严格按照岗位职责来要求自己,比如大家的仪容、仪表要符合行业要求,从头到脚进行全面包装,领班则每天开餐前会,协助主管的工作。
笔者做过一个实验,同一个班的学生在上餐饮实践课程时采取情境教学法,而客房实践课则采取常规的教学方法。实验结果是学生上餐饮实践课程时的自律性、学习的主动性、团队意识、职业意识都明显好于客房实践课程。所以,情境教学是酒店管理专业实践课程的法宝。
3.3培养酒店管理专业实践教师的实践能力
实践教学要求酒店管理专业课程教师不但要具有广博的专业理论知识,还必须具有一定的实践能力。所以,应该不断加强培养专业教师的实践能力,以适应酒店管理专业的特殊要求。由于酒店管理专业教师实践经验相对缺乏,应该通过各种各样的途径增加他们的实践经验,以提升实践教学水平。途径有二:第一,提高教师经验最有效的方法就是有计划的派教师外出进修,到当地、到全国知名的酒店实地学习先进的管理经验、服务规程和服务标准,不断提高教师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水平和实践能力。第二:我们可以聘请酒店的中、高层管理人员组成实践性教学指导委员会,聘请一些有经验的酒店管理人员任实践指导教师,定期的来学校现场指导和授课,开展实践性教学与“传、帮、带”指导活动,促进青年教师不断提高教学水平,不断加强和壮大“双师素质”教师的队伍。
3.4加强校内实践教学基地建设
实践教学是高职酒店管理专业的必不可少的教学环节,为了保证教学质量,应加大校内实践基地的建设,争取打校内“仿真实训室”或“校内实习酒店”。在这样一种硬件设施得到保障的前提下,才能为实践课程情境教学创造条件,使
学生能尽快进入角色。通过实训基地的训练,使学生的专业化、职业化、规范化水平得到提高。
3.5把实践课搬到校外实训基地
虽然大部分高职酒店管理专业院校都有自己的校内实训基地,但硬件设施及软件管理、服务等毕竟跟不上外面酒店的发展。所以,我们应该在加强校内实训基地建设的同时,把部分实践环节安排到酒店去,充分发挥校外实训基地的作用。综上所述,只有加强高职酒店管理专业实践教学的管理才能真正把我们的学生培养成为实践能力强,具有良好职业道德、从事酒店一线工作的高级技能性人才。
参考文献:
1.《实践教学在高职院校旅游管理专业教学改革中的核心作用》 铜陵职业技术学院校报第38期董慧
2.《对高职酒店管理专业实践教学的几点思考》湖南经济管理干部学院学报2005.7陈江
3.《浅议高职院校酒店管理专业实践教学》谌莲莲 齐炜 池州学院报 2008.1
关键词:高职院校;公共英语;职业英语;教学衔接
中图分类号:G6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9132(2016)13-0256-109
DOI:10.16657/j.cnki.issn1673-9132.2016.13.008
随着我国教育的不断发展和改革,我国的教育事业取得了丰硕的成果。高职院校公共英语和职业英语教学的衔接越来越紧密,越来越有利于人们学习和进步。公共英语和职业英语教学的衔接在无形中提高了学生未来岗位的职业能力,更值得赞赏的是,通过这二者的衔接转变了教师的教学观念和教学方法,也实现了教材、师资等方面的衔接,对各大高职院校建立合理的高职英语教学体系起到了示范作用。本文主要针对高职院校公共英语和职业英语教学的衔接进行分析。
一、高职院校公共英语过去存在的问题
从过去看来,人们将高职院校的公共英语一直看做一门公共基础课程,学生所学的内容基本上与专业无关。更糟糕的是,人们将公共英语看做一门公共基础课程后,它会受到各种考试制度和相关学制等因素的限制。因此,在面临各种教学任务和“职业技能”养成等双重任务时,高职公共英语教学将集中精力应付各种考试制度,深深陷入了以考试为目标的错误教学模式深渊中,这种教学模式大大忽略了学生的职业语言能力的训练,同时与高职教育所倡导的以“提高学生职业能力”的教学指导思想相去甚远。据相关资料显示,我国的大部分高职院校许多专业并没有开设专业英语,这种现象导致学生对职业英语缺乏认知,从而无法满足用人单位的实际要求,学校培养的人才与社会所需要的人才无法完美结合,大学生就业压力大的一部分原因正是来源于此。以上正是高职院校公共英语过去存在的一系列问题。
二、高职院校公共英语与职业英语教学的衔接
为了解决高职院校公共英语过去以考试为目标的错误教学方式,同时也为了提高学生的语言能力及职业英语水平,并满足社会对人才的需求,我国实行了高职院校公共英语与职业英语教学的衔接。据相关调查,我国实行的高职院校公共英语与职业英语教学的衔接取得了非常大的成效。这种教学改革模式也是目前研究的重点和热点话题。为了使我国的高职院校公共英语与职业英语教学更好地衔接,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提高学生的职业英语水平,并实现学生的职业发展,我们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做起。
(一)转变教学模式
一个学校的教学模式对学生的影响及其大,为了使高职公共英语教学与职业英语教学有效地衔接,首先需要转变教学模式,确立正确的教学目标。在这一环节中,教师需要发挥自身的主导作用,将自己的传统教学观念转变为以发展学生的能力为目标的新型教学观念,使教学方式多样化,真正从培养学生的能力出发,不带任何功利性的考试目的,培养社会真正需要的人才,从而使高职院校公共英语与职业英语教学模式可以得到很好的衔接,这将有利于高职院校公共英语与职业英语教学模式的整体衔接。
(二)将职业英语纳入公共英语教学课时
在高职公共英语教学与职业英语教学有效地衔接前提之下,我们应将职业英语纳入公共英语教学课时,可以适当地采用常规的高职公共英语教学方法,将学习的重点放在学习语言基础知识上,以教师讲解相关语言知识为主,在教师的讲解过程中既要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又要确保学生的主体地位,使二者相得益彰,从而使学生真正学到知识。另外,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注重培养学生的学习动机,给学生正确的引导,促进学生对英语学习的兴趣,在良好的学习状态下获得更多、更有效的知识。通过将职业英语纳入公共英语教学课时中,可以有效地使高职院校公共英语和职业英语教学相衔接。
(三)职业英语知识的引导
由于受过去传统教学模式的影响,学生对职业英语的了解并不多。为了使高职院校公共英语和职业英语教学更好地衔接,给学生普及相关职业英语知识是非常必要的。在过去的教学过程中,学生的学完全是为了应付考试,追求高分等功利性的目标。但随着经济的发展以及社会的需要,职业英语越来越受到人们的重视。学生也愿意接受新型的教学理念,成为社会的有用之才。因此,教师在倡导新型的教学模式和方法时,要多引导学生了解职业英语,学习职业英语,从而达到学以致用的目的。通过向学生介绍相关职业英语的情况,可以使高职院校公共英语和职业英语教学更加完美地衔接。
(四)理论与实践相结合
为了提高学生的能力,满足社会市场的需要,同时也为了使高职院校公共英语和职业英语教学实现更好的衔接,需要遵循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原则,做到一切从实际出发,在实践中检验和发展真理。在进行高职院校公共英语和职业英语教学的衔接时,可以为学生打造良好的平台,让学生在实践中学,在实践中感悟知识的深刻内涵。为了更好地开展实践活动,学校除了开展相关学习英语活动外,还可以联合一些企业单位,为学生打造真实的学习平台,锻炼学生的交际能力和应对能力,让他们将理论知识融化在真正的实践中,从而获得真正有用的知识和能力。
【浅谈高职院校公共英语教学】推荐阅读:
浅谈关于高职院校中高等数学的分层式教学09-08
高职院校教学方法06-01
浅谈高职院校中青年教师的职业生涯规划11-13
航海高职院校轮机英语教学改革初探10-10
高职院校室内设计教学论文06-25
高职院校教学秘书工作改进的思考07-07
浅议高职院校会计实践教学11-26
高职院校平面设计教学的创新策略论文11-22
高职院校11-08
高职院校体育教学改革问题和发展策略分析06-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