培养综合高职理财专业人才论文

2024-09-24 版权声明 我要投稿

培养综合高职理财专业人才论文(精选9篇)

培养综合高职理财专业人才论文 篇1

前言

中国改革开放30年的光辉路程,既有风雨也有成果,最为世人所瞩目的就是中国取得的巨大的经济成功。在这30年中,中国GDP年均增长达到9。5%,成为GDP增幅的世界第一,这个速度是同期世界经济年均增速的3倍。中产阶级和豪富阶层在中国迅速形成,并有相当一部分人的理财观念从激进投资和财富快速积累阶段逐步向稳健保守投资、财务安全和综合理财方向发展,中国已经成为全球个人金融业务增长最快的国家之一。各种理财产品、理财服务层出不穷,人们的理财观念有所转变,理财需求日益旺盛,理财市场作为一个新兴的市场开始发展起来[1]。然而与全民理财大趋势所不协调的是,我国专业理财人员的大量缺失和专业素质的不完善。作为为客户提供全面理财规划的专业人士,理财人员应该是一位知识丰富、工作高效、耐心和蔼、待人诚恳、可以向客户提供全面与建设性意见的咨询专家。从这一角度而言,高职院校培养的理财专业人员,应该是顺应中国经济发展趋势,了解中国国情与中国金融市场特点,具备实践与理论双轨、道德素养与职业操守兼备的综合素质型人才。

这里所说的“综合素质型”主要包含四点要求:一是道德素质,包括对理财事业的责任感和使命感、良好的职业道德、团结合作的观念和艰苦奋斗的创业精神;二是身心素质,包括健康的体魄、较强的心理承受力、成功的信心、良好的竞争意识与应变能力等;三是业务素质,包括广博的知识面、较强的沟通能力和客户服务能力等;四是技能素质,包括资金管理技能、财务分析技能、风险防范技能、产品组合技能、理财建议与规划技能等[2]。

从以上素质能力培养出发,高职理财专业人员的培养应是一个全面立体的教学过程。

一、课程体系重在突出四大职业模块。

首先,高职院校的理财专业学生的主要学习地点仍然是校园,主要学习技能的手段也是课堂教学。因此,理论教学要符合综合素质型人才培养模式的要求,就必须设计合理、计划全面、有的放矢。

所以,培养综合素质型人才的目标出发,必须构建新的理论课程体系。根据职业岗位能力的分析,要突出以人为本,德育为先,把立德树人作为根本任务来抓;强化基本知识、基本方法、基本技能教育;突出专业认知能力、思考能力、职业判断能力、决策能力、创新能力的培养;明确综合职业能力、专业拓展能力、社会适应能力,以及由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等多种素质相融合的可持续发展能力的创新培养思路;将就业教育贯穿于整个专业教育的全过程,特别体现职业认知、职业准备、就业和创业引导的新理念。

据此理念,新构建的理论课程体系,由四大职业模块所构成:职业素质能力模块(即职业思想道德)、职业基础知识与能力模块、职业知识与能力模块、职业拓展知识与能力模块。

(一)职业思想道德模块。

主要是加强学生的思想政治理论教育、市场经济理论教育、理财规划职业道德教育、社会实践教育、就业择业创业教育、可持续发展教育、创新教育,以及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教育等。

(二)职业基础知识与能力模块。

主要是学习与本专业密切相关的、使在校学生获得在投资

理财领域内从事第一个工作、从事几种工作所需要的必要知识、必要技能,为在校学生今后工作提供充分专业准备的、形成现实动手能力的知识和技能,如基础会计知识和技能、经济学知识和技能、运筹学知识和技能、财政学知识和技能、经济法知识和技能、商务谈判知识和技能、现代金融学知识和技能、国际金融知识和技能、公共关系学知识和技能,以及为本专业提供基本支撑的大学英语、专业英语、高等数学、财经应用文、计算机基础、数据库、计算机安装维护等应用性知识和技能。

(三)职业知识与能力模块。

主要学习本专业的职业知识和技能,如公司理财知识和技能、个人理财知识和技能、投资学知识和技能、证券投资知识和技能、期货投资知识和技能、理财实务知识和技能、财务会计知识和技能、以及统计与调查预测等应用性知识和技能。

(四)职业拓展知识与能力模块。

主要学习能使在校学生具备在其未来职业生涯各阶段都可以继续学习所需要的能力、知识和态度等方面的知识和技能,如理财咨询实务、实用合同范例、市场营销实务、公共关系实务、管理心理学、普通话、口语艺术、社交礼仪等[2]。公务员之家

通过理论课程的四大模块设计、可以使学生的综合素质培养以理论教学为中心,建立起一个合理完善的人才培养构架。这就如同建造房屋时,要先搭好脚手架才能平地起高楼,此处的模块理论课程设计就如同脚手架,理财专业学生由此接受培养,犹如高楼一般逐步建立和完善自身的综合素养。

二、技能训练重在构建“三层双轨制”专业技能培养模式

高职院校最大的特点是动手能力强、实践经验多,为了使学生在求学期间尽可能与社会同步、与专业挂钩,校内的技能训练可以采取“三层双轨制”专业技能培养模式。

“三层双轨制”,是一种贯穿人才培养全过程的、以综合素质为基础、突出职业能力培养的专业技能培养新模式。“三层”是指按课程间内容的依存关系分为专业基础技能、专业技能、职业综合技能三个阶段;“双轨”是指理财能力训练和投资能力训练同步进行。

第一层:专业基础技能培养。

理财能力训练:基于《理财学》课程;训练内容主要是理财的基本原理、公司理财和个人理财基础知识。

投资能力训练:基于《投资学》课程;训练内容:投资学概述。

第二层:专业技能培养。

理财能力训练:基于《理财实务》课程;训练内容为课程单元训练等。

投资能力训练:基于《证券投资》、《期货投资》等课程;训练内容主要为证券投资工具、证券交易流程、证券行情解读,期货交易的基本知识、基本原理等。

第三层:职业综合技能培养。

理财能力训练:基于“理财规划师资格证书”的培训课;训练内容主要是根据风险计量判断风险大小、掌握个人所得税的计算方法和个人所得税筹划策略、个人养老规划、个人财产分配与传承、财务计算器的应用等。

投资能力训练训练:基于校内《投资理财综合模拟实训》和校外生产实习;实训内容为中国宏观经济分析、证券投资工具、证券交易流程、证券行情解读证券交易的各种技巧、证券市场运行、期货交易的操作程序及各种管理条例等。

通过三层双轨制的教学,使学生的专业知识、动手能力、分析能力、综合能力明显得到系统地提高。

三、教学方法创新,将课堂教学变为场地教学。

课堂教学是最为传统的教育模式,最大的优势就是老师和学生可以面对面,学生不仅能够听到老师在讲什么,还能够感受到老师肢体、语气、表情等等带来的信息,而且有了问题可以当场提出得到即时的回答,做到了零距离的沟通。然而课堂教学也有它不容忽视的弱点:首先,也是最大的弱点就是不能因人施教,要老师根据每个学生的特点有针对性的教学既是不可能的,也是不经济的。其次,学习内容收到了限制。一些训练特点非常强的课程受到的限制尤其大。公务员之家

作为实践操作性极强的投资理财学课程,如果一味地在课程教学上下功夫,一来限制了学生的学习环境,二来影响了教学效果。所以,根据教学课程的要求,有些科目可以采取场地教学的方式,比如设置证券大厅,定制电子显示屏,将股票市场的大盘波动即时显示出来,让学生身临其境地去感受理财工具的变化和魅力,更有助于引起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学习热情。场地教学既克服了课堂教学的缺点,又增强了课堂教学的优点。也对学生在就业过程中的角色进入,起到了很好的润滑作用。

四、毕业论文强调专业论文学分制。

作为具备专业技能素质的理财人员,对于专业的财经用语表述应该是相当熟练的。然而两年专业课程的学习,对于大多数学生来说,要全面了解和掌握理财讯息和理财用语还是有些难度的。为了尽快让学生掌握这项技能,以及增强理财专业观念。鼓励学生撰写各类财经论文,通过论文的撰写,一是增强

了学生关于社会经济的关注度,二是加强了学生的专业学习能力,三是为学生的就业申请增添筹码。对于在公开刊物上发表的论文,学校予以承认相应学分,并作为理财专业的重要教学成果。

五、毕业实习要求证书与经验并重。

高等职业教育不仅需要学生在学完全部课程后能够获得毕业证书,同时还要求专业学习过程应与国家技能考证、国家职业资格考证要求接轨,实行多证书考核管理制度,以彰显职业教育办学特色,体现综合技能素质。理财专业学生应获取的证书有全国计算机等级一级证书、英语三级证书(或英语A、B级应用能力证书)、证券从业资格证书、期货从业资格证书和助理理财规划师资格证书等。

同时,作为理财专业的学生又要注重实际经验的累积,要在毕业实习期间通过专业实践,将所学置于所用,用工作检验理论。投资理财专业所面临的行业局面与其他传统行业相比,更具有变化性和挑战性,对于学生的要求也是越来越高。所以实践经验是对于培养真正的理财专家来说,是必经之路,也是攀岩捷径。

综合素质型理财人员的培养不是一蹴而就的,而是一项长时期全方位多角度的教学培养方案。其重点是理论着眼全面、实践落在实处。高职教学应服务于国家全局,结合中国经济发展的大浪潮,为中国的金融市场培养更多的实用人才。

参考文献:

【1】巴曙松,《金融市场动荡与理财专业人士的培养》,中国经济学教育科研网,2009年4月

培养综合高职理财专业人才论文 篇2

(一) 几种主要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的比较

高职教育工学结合必须体现职业性, 以就业为导向, 以职业能力培养为主要目的。工学结合的操作形式是多样的, 有“工学并行”、“工学交替”、“项目导向”等形式。

“工学并行”是学生在理论学习的同时, 进行工作实践。在这种模式下, 学生一方面进行理论学习, 一方面在业余时间参加工作实践。在校内学习文化、基础理论课模块课程的同时, 合作企业为各专业学生留出一部分工学并行的工作岗位, 并随着学生学习进度轮换岗位。

“项目导向”是学生在学校教师的指导下, 通过完成用人单位提交的实际项目, 如调研任务、规划勘测任务和产品或项目设计任务等, 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创业精神和创新能力, 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

“工学交替”是全日制学习学期与全日制工作学期的交替, 工作学期的工作是经学校认可的, 学期的长度取决于学校采用的学期制。在校内学完一定文化、基础理论课模块课程之后, 到各合作企业工学交替工作岗位上进行全日制的较长时间的上岗训练。

(二) “工学交替”人才培养模式优势分析

不同专业有不同的行业背景和需求, 不能简单地拿来就用, 应该根据各自专业特点, 办出自己的特色。笔者认为“工学交替”较之“工学并行”等其他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更适合投资理财专业的特点, 是更适合投资理财专业的人才培养模式。该模式使整个学习过程成为学习—实训—学习—实习交替进行的过程, 全面推动了教学时间、空间、主体交替向纵深发展, 更有利于高素质应用型专业人才的培养。

1. 有利于理论与实践的融会贯通。

教学时间与工作时间相互交替使学生在一个学期课堂上学到的系统理论能充分融入到工作实践中, 同时通过一学期工作实践所遇到的实际问题又可在下一学期的课堂教学中进行融会贯通, 使学生的理论与实践能力呈螺旋式提升。

2. 有利于教学空间的延伸。

工学交替将主要教学场所从教室、学校延伸到模拟或仿真实验室、顶岗实习基地等, 使学生的综合能力得到有效锻炼。

3. 有利于不断丰富教学主体。

新的人才培养模式必须在全体教师与全社会的参与下推行, 教学主体将从教师、学生拓展到企业、社会、其他职业部门等主体。学生不但可以从中获得专业知识, 更重要的是培养锻炼了与人相处的能力。

4. 更容易获得对口单位的认可与配合。

由于投资理财专业所需要结合的主要对口单位是银行、证券、保险等金融机构, 顶岗实习的学生在一定程度上降低实习单位的人力成本, 更容易得到对口单位的认可与配合。

二、高职投资理财专业“工学交替”人才培养模式的教学设计

(一) 校内课程设计

课程设计的指导思想是紧紧围绕培养目标, 整合理论课程体系, 本着高职教育“必须、够用”的原则, 将课程内容模块化, 明确课程内容与培养技能的关系, 分解出各技能所具备的知识, 从而根据技能设置课程模块。在课程的难度和广度方面, 遵循“实用为先、够用为度”的原则, 围绕所确定的职业能力要求设置课程模块, 并结合职业技能鉴定考核大纲, 对课程内容进行整合, 开发出有特色的投资理财专业的系列课程。

(二) 校内实训设计

为了培养具有综合职业能力的应用型人才, 学校应建设校内仿真的实训基地, 采取理论课程教学与实训交替的方式。校内实训采取利用校园内仿真的实训环境, 在一学期或者一个完整的理论体系课程完成之后, 紧接着进行校内实训。

1.学生在校内专业指导老师的指导下, 在仿真实验室内开展各类有校外兼职指导老师参加的投资与理财活动, 如大学生模拟证券投资大赛、金融知识大讲堂、理财方案设计大赛等, 培养学生操作能力、沟通能力。

2.在仿真的实训环境中开设专门的技能课, 如点钞、计算机输入、小键盘数字输入等, 聘请校外银行技能冠军为校外指导老师, 定期举行各项技能大赛, 进一步激发同学的学习热情。

3.鼓励学生参加各种社团活动, 如成立金融投资协会等组织。定期开展邀请老师开办礼仪培训讲座或讲课;在投资理财实训室的公告栏上及时公告信息中心收集的重要信息、投资理财知识以及业务技术中心的分析成果;出版投资理财信息报等活动。

校内实训大大丰富了学生的课外生活, 有利于提高学生各方面的实践运用能力, 提高学生的整体素质, 改善学生的思维方式及综合能力。

(三) 校外实习设计

校外实习设计的指导思想是围绕培养目标, 充分利用建设的校外实习基地, 让学生与企业零距离接触, 在真实的工作环境和素质教育环境中学习做人做事的本领, 切实培养学生的职业能力, 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 全面提升就业的竞争力。

高职院校应努力建设校外实训基地, 选择证券公司、期货公司、保险公司、财务公司、投资公司等对口企业合作办学, 签订顶岗实习协议, 弥补校内实训基地的不足, 丰富学生的实践教学的内容, 使学生在浓厚的职业氛围中提升投资理财专业职业能力。笔者通过对多家银行、证券、保险等金融机构的调研得知, 由于工学交替, 学生顶岗实习的时间比较长, 金融机构对工学交替的模式比对轮训式的工学并行模式更感兴趣。

三、高职投资理财专业“工学交替”人才培养模式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一) 存在的问题

1.校内仿真实验室不健全。校内仿真实验室的建设是实施“工学交替”人才培养模式的重要环节。校内仿真实验室的建设消耗是比较大的, 而目前高职院校在理财专业这方面的投入是非常少的, 校内仿真实验室不健全。真正用在学生实践训练中的费用更是少得可怜, 这与实际操作训练的需要有太大的差距, 很多实践训练只能流于形式。

2.校外实习基地的建设比较困难。校外实习基地的建设是实施“工学交替”人才培养模式的关键环节, 也是困难所在。从目前的实际情况来看, 工学交替的难点在于学校、企业、学生三方能否找到共同的目标、利益及动力, 必须使企业、学校和学生三方参与者找到校企合作的结合点, 体现“多赢”, 这是工学结合模式能否顺利进行的关键。

3.师资力量薄弱。学校正规编制的教师大多从高校毕业直接进高职院校从教, 教师本身就是理论有余、实践不足, 在教学中就不可避免地出现“重理论、轻实践”的现象。高职投资理财专业师资队伍数量短缺和结构不合理将极大制约了“工学交替”人才培养模式的实施。

(二) 解决方案

1.学校加大校内实训的资金投入。高职院校应不断加大实训经费的投入, 加强实践教学环境的硬件投入。高职院校的特色就是高技能应用型人才的培养, 学院应购置投资理财专业技能训练的设备、软件系统, 在实训过程中, 创建和模拟金融企业、证券、保险、期货等经营环境, 规范课程实验教学和实训教学, 使学生的实际动手能力得到充分的锻炼, 使学生掌握规范的操作技能。

2.加强校外实训基地的建设。工学交替模式, 对学校而言不但可以提高人才培养的质量同时可以提高教师的“双师”能力和改善师资队伍的“双师”结构。对学生而言可以提高职业素质、综合素质和就业竞争能力。对企业而言可以有目的地培养、选择企业所需的高技能人才, 减少培养成本, 同时承担社会责任。作为办学主体的学校, 应该主动与行业、企业加强联系, 根据各专业不同要求, 设计工学结合方案, 争取政策支持, 与企业寻找利益的结合点, 尽可能地减轻企业负担。同时, 要对学校的教学管理、学籍管理、财务管理、人事管理等方面进行制度改革, 以适应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的需要, 真正体现“多赢”。

3.加强“引入—自育—送出”的师资建设机制。 (1) 引入兼职教师。兼职教师的聘用不仅可以弥补学校师资队伍数量短缺和结构不合理的现状, 而且可以发挥社会高层次人才对学校专业建设、学科发展及教学、科研水平提高、青年教师培养等方面直接或潜在的作用。 (2) 自己培育“双师型”教师队伍。在工学的结合过程中, 锻炼造就一支既有理论知识又具有专业技术实践能力的“双师型”教师队伍。 (3) 送出教师接收培训。树立开放式师资队伍培训观念, 建立全方位、多渠道、“立体式”培训模式, 多为教师特别是中青年教师提供机会出国进修、交流讲学等多种形式的培训, 让教师最大程度地获取前沿学科的知识、获取教学方法和经验, 提高培养的质量和效益。

参考文献

[1]程兴火, 熊惠平.高职投资理财专业实践教学体系研究[J].宁波职业技术学院院报, 2004 (4) .

[2]林路.高职院校人才培养模式的创新[J].中国大学生就业, 2007 (1) .

[3]关于全面提高高等职业教育教学质量的若干意见.教高[Z], 2006-11-16

[4]周济.工学结合、半工半读实现我国职业教育改革和发展的新突破[N].中国教育报,

[5]陈解放.合作教育的理论及其在中国的实践—学习与工作相结合教育模式研究[M].上海:上海交通大学出版社, 2006.

培养综合高职理财专业人才论文 篇3

我国高职教育倡导的“能力本位”模式,以培养学生技术和职业岗位应用能力为主,具体体现为培养“基础理论知识适度、技术应用能力强、知识面较宽、素质高”的专门人才。因此,高职教育要树立以适应社会需要、科技进步、行业发展为主要评价指标的质量观,既不能是“压缩的本科教育”,ccc要坚持以市场需求为导向,突出办学特色,培养技术应用型人才,教会学生解决问题的知识和能力。

一、高职院校投资与理财专业人才市场需求分析

改革开放以来,伴随着资本市场的发展,证券经营机构快速增加,对证券从业人员的需求十分旺盛,但在目前的证券从业人员中,接受过证券专业系统教育和培训的专业人才不足二成,人才需求的缺口较大。

(一)人才需求结构分析

一方面,基层证券营业部和商业银行营业部业务工作具体,岗位分工较细,且业务相对简单,自身发展空间较小,对本科以上层次专业人才的吸引力很弱,使其在人才选择渠道上,倾向于从高职证券投资与理财专业选拔人才。另一方面,高职证券投资与理财专业基于证券投资与理财业务工作过程系统化的教学特色,使其培养的人才对投资和理财业务的实际操作能力和职业迁移能力强,能够满足基层证券营业部和商业银行营业网点对人才的综合职业能力需求,且成本较低。

(二)职业岗位分析

(三)专业能力分析

以专业教学领域与培养目标为基础,对各工作岗位的主要工作任务和工作过程进行分析,构建投资与理财专业能力体系。

二、高職院校投资与理财专业人才培养规格

(一)知识要求

具有从事证券投资与理财业务一线工作所需要的数学、统计等定量分析知识;简单外语应用所需外语知识,公文、调查分析报告等文体写作所需的文化知识;掌握现代办公设备、手段运用的基本原理,熟练运用业务操作软件,并懂得简单的维护常识。

掌握经济、金融、证券、投资理财等学科基本理论和基础知识;熟悉并掌握与经济、金融、证券、理财相关的法律知识、行业法规、监管规章;掌握每个专业岗位所必须的专业理论知识、操作技能。如证券市场调查、证券投资对象调查、证券投资分析、客户理财规划、咨询等。了解国内外经济、金融、证券、投资理财发展的新理论、新动向、新成就。

(二)素质要求

政治素质:掌握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基本原理,拥护党的各项路线、方针、政策,热爱祖国,有为国家富强、民族昌盛而奋斗的志向和社会责任感;有正确的价值观和人生观;

道德素质:能按照“八荣八耻”的要求塑造自己,具备较高的道德修养,能文明行事、礼貌待人、遵纪守法、克己奉公;

文化素质:有较高的文化艺术修养,有良好的语言、文字表达能力,有较强的逻辑思维能力和创新能力;

业务素质:有不懈追求、奋发向上的思想意识;有严谨求实、勇于探索、勤奋不殆的学习态度;有踏实肯干、认真细致、遵守纪律、忠于职责的良好行为习惯;有正确处理业务工作所需的相关知识、正确手段及应变能力;有锐意改革、大胆创新精神;有团队精神和合作意识,具有协调工作的能力和组织管理能力。

身心素质:具有良好的心理素质,有吃苦耐劳、连续作战的精神,正确的健康观念及科学锻炼身体的基本方法和技能,有健康的体魄,达到体育锻炼的基本要求,掌握一定的保密和国防军事知识。

(三)能力要求

熟练掌握证券投资与理财业务相关岗位的职业技能,如证券投资分析、期货交易、期货交易分析、投资方案设计、相关业务流程、相关法律法规等内容,能处理相关岗位具体业务及开发新业务。

能掌握、运用证券、理财及企事业单位财务及管理部门具体业务工作,如会计、审计、财务资金划转、财务管理、咨询服务等岗位所需的计算机及各种办公软件;能进行资料搜集、专题调查,并进行资料加工、企业分析、行业分析、交易行情解读、行情发展趋势分析、为投资者提供参考意见等工作;具备证券业务与期货业务需要的应用文写作能力和公文处理能力;具备查阅、翻译中英文专业资料、处理涉外业务和简单的语言交际能力;具有独立获取知识、提出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和较强的创造能力;具有较强的社会活动能力、协调组织能力和公共交往能力。

(作者单位:宁夏财经职业技术学院)

[1]马树超,郭 扬等著.中国高等职业教育历史的抉择[M].高等教育出版社,2009

[2]马树超,郭扬等著.高等职业教育跨越、转型、提升[M].高等教育出版社,2008

[3]孙小梅.财经类专业人才培养模式构想[J].金融教育研究,2007.03

培养综合高职理财专业人才论文 篇4

[摘要]随着我国社会经济发展的多样化,对高等职业技术学校的办学思想、专业结构、管理方式、培养模式和学生能力的培养提出了新的任务和要求,高职教育的重要特色在于强化学生综合能力的培养。本文就如何培养高职学生的综合能力,进行了思考和探索。

[关键词]高职学生 综合能力 培养

高等职业技术教育是以培养面向基层、面向生产、面向服务和管理第一线需要的高等技术应用型人才为目标的,这种教育被称为能力教育。随着社会经济成分、组织形式、就业方式、利益关系、分配方式的多样化,对人才素质提出了更高的要求。高职教育只有重视学生的“潜质”,注重能力的全面培养,才能使学生凭借已获得的基本知识和方法去扩展知识,适应社会发展的需要。培养基础扎实、动手操作能力强、综合素质高的应用型人才,已成为高职教育工作者必须认真研究的课题。

一、对高等职业技术教育特色的认识

高等职业技术教育是一种特殊类型的高等教育,对高职教育特色的认识,是探讨培养高职学生综合能力的着力点。高职教育与普通高等教育相比,其特色可以概括为以下几个方面:

1.培养目标的属性。职业技术教育培养目标不仅要给学生传授知识技能,而且要培养具有创业和创新精神的人,进行以人为本的教育,培养学生劳动道德、技术操作、集体合作和创业能力,传授人文价值观;培养有责任感的公民。其培养目标具有职业性和技术性属性。

2.职业教育的范畴。职业技术教育不属于学科教育,而属于一种技术技能教育,注重职业能力培养,在学习基本理论和基本知识的同时强调基本素质、基本技能和基本方法的培养,专业理论以培养技术应用能力为主线,具有较强的针对性和实用性。

3.专业设置的要求。职业技术教育专业设置不是按学科要求来安排,而是按适应社会职业分工和岗位群的职业能力要求来设置,专业核心课程突出本专业的核心技术和主流技术。办学形式和相应的课程体系必须是灵活的,通过专业和课程的合理设置,培养和造就适应生产、管理、服务第一线需要的高等技术应用型人才。

4.教学内容的安排。职业技术教育按照进行实践活动的方法体系安排教学内容,具有易变性,教学内容坚持三条主线:即理论与知识教育;技术与技能教育;全面素质教育。技术基础课以“必需”和“够用”为度,技术专业课设置在注重基础知识和实际操作的同时,更要突出客观实际需要,课程不仅要综合化,又要与职业资格标准和接受高等教育求得衔接。

5.教学方法的使用。职业技术教育以技术应用为主、以能力教学为核心。课程目标要突破传统模式,注重学生动手操作能力培养。实现能力目标模式:用明确的.目标吸引学生→让学生运用方法去实现目标→要求学生用所学知识去实际操作→学生具有自我生存、发展和超越的能力。

6.教学达到的目的。职业技术教育要处理好学科与职业、知与做、动脑与动手之间的关系,以强化实践教学、注重职业能力、加强基本技能与培养综合素质为切入点。因此,职业技术教育的目的,就是将技术成果应用于实践,解决“做什么”、“怎么做”的问题,使学生一学就能用,一学就会用,并教学生如何去做一个有理想、有知识、有能力、有责任感的人。

7.学生的素质要求。通过对学生进行技术基础课、技术专业课和技术实践课教学,把传授知识与参与各种实践活动有机地结合起来,通过讲授理论、实验、实训、课程设计和毕业综合实践等环节,使高职生具有一定的基础理论知识、较强的专业实践能力

和综合型的素质。

二、高职学生综合能力培养的基本途径探讨

知识是发展能力的基础,能力是建立在知识载体上的,丰富的知识有助于能力的发展,较强的能力有助于获得较多知识。如何培养高职生的综合能力?我认为可从以下方面加以努力。

1.激发学习兴趣、促进学生主动学习

内在激情有助于能力的培养,能力提高反过来会激起更高的学习兴趣。激发学习兴趣是培养学生能力的前提。青年学生好奇心强,富有想象力,善于吸收新知识。马洛斯“层次需要理论”告诉我们:人只有感觉到自己需要,才会激起积极性。对任何一门课程,首先应该让学生认识到学好这门知识对自己具有重要作用。由于他意识到自己的需要,就会产生极大的学习热情。这就要求教师在教学方法上首先让学生认识到该知识的重要性,然后恰当地讲解、提问、综合对比,使学生带着若干问题主动去学习思索,教师应该把“教学过程”看做是学生的“学习过程”,在这个过程中,教师要帮助和指导学生将学习任务与学习愿望有机地统一起来,以平等合作的态度与学生共同商定各个阶段的学习目标,制定个体学习计划。

2.注重精讲多练,培养独立学习能力

独立学习能力是获取知识最重要的能力之一。随着边缘学科的大量涌现,使知识具有了很强的渗透性和交叉性,要求人才必须具备纵横结合的知识体系,而这种知识结构必须依靠学生的独立学习能力,如果没有很强的独立学习能力,就不能根据形势的发展变化,随时补充自己知识结构,就会被淘汰。培养独立学习能力,在当今和未来社会都具有不可替代的价值。学生应当以教师指导下的自学为主,养成良好的自学习惯,注重自学能力的全面培养。培养学生独立学习能力要循序渐进,对低年级学生要精讲重点内容,多提一些问题,这就要求学生要有课前预习和课后复习。随着学生读书能力的增强,讲课进度逐渐加快,留给学生的内容更多,这样不仅减少了课时,而且也使学生学到更多知识,增强学生的独立学习能力,也增强了学生适应社会的能力。

3.开展课堂讨论,培养思维表达能力

思维表达能力是其他任何能力的突破口,它要求人们要多动脑筋,勤于思索,善于分析。启发学生思维的方法可选择:变序——训练思维的多向性;抓点——训练思维的聚焦性;求异——训练思维的发散性;求同——训练思维的迁移性;设疑——训练思维的创见性。教师讲课时可以把一些富有启发性问题编成思考题,让学生独立思考,再组织学生讨论,引导学生深入思索,使学生更深刻地理解和应用所学知识。这样不仅能拓宽学生的思路,又能使理论与实际结合起来。学生在教师的启发下,热烈讨论,各抒己见,即使是错误的,也在辩论中明白其错误所在,这不仅可以使学生能高质量地完成学习任务,而且还可以使学生综合素质得以提高。

4.加强实习实训,培养动手操作能力

人的能力是在实践中形成的,是实践实现了由知识到能力的转化。培养合格高职学生,更应该注重学生动手操作能力的培养。首先,教师必须更新思想观念,重视技能训练课的实践性,使学生对每一项技能操作要领理解到位,训练过程中,能用实物演示的,不用模型,能让学生动手操作的,不单靠演示,能让学生深入社会实践的,应指导学生亲自参加社会实践。其次,要改革实验教学内容,增加综合性实验。第三,推行观察性实习实训,积极开展实践锻炼活动。第四,组织学生开展各种专业技能竞赛,促进教学与实践紧密结合。第五,搞好实习实训基地建设,增加实习环节,为培养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创造良好的实习环境,通过分阶段实习实训教学,使抽象性的知识变成实际操作技能。

5.树立创新观念,培养创业创新能力

人的创造性必须通过科学和人文知识所内含的文化精神的熏陶和教化才能潜移默化地生成。为适应高职教育发展,必须改革培养模式,要求教师打破常规,敢于标新立异,倡导学生开展创业实践,鼓励学生参加科技咨询活动,让学生有机会进行思想火花交流,激发他们的求知欲和探索精神。在创造思想中,要特别注意求异和反向思维能力培养。培养学生创新与思考能力,可按以下环节进行:首先,安排学生在对应的专业,实际锻炼。目的是让学生感受所学专业的职业特点、工作内容及能力要求。其次,进行首轮理论教学环节。按岗位能力要求安排相关理论教学,并且专业理论知识的讲授应占主要部分。第三,进行第二轮实习实训环节。要求学生在实际职业岗位上动手操作,深刻地体会理论与实践的关系。第四,进行第二轮理论教学环节。目的是进一步训练学生综合职业能力,为学生进一步深造打好基础。

6.采取多种形式,培养组织管理能力

随着现代职业劳动界限的超越,要求高职学生在校期间就要注重对自己组织协调能力、管理能力和决策能力的培养,要学会善于与人协作,注意发挥群体效益。组织管理能力的培养既要学理论更要参加实践,在学校里这种能力培养可以通过参与民主

管理、学生联合会、勤工俭学、公益劳动、参观访问、社会调查、智力竞赛等活动来实施。参与民主管理主要是让学生参与学校各种学生组织机构的决策、评议等,使学生早期介入社会生活,参与管理活动,提高责任感和管理意识,使理论和实践结合起来,提高学生的组织管理能力。

三、高职学生能力培养的实施方案

高职学生综合能力培养是学校教学改革的重要课题,涉及影响的因素很多,本文分技术基础课、技术专业课、毕业实习三个阶段,提出综合能力培养的实施方案,希望能对高职学生综合能力培养提供一个借鉴的方法。

[参考文献]

[1]邓泽民.CBE理论与在中国职教中的实践[M].北京:煤炭工业出版社,1995.

[2]袁贵仁.WTO与中国教育发展[M].北京:北京理工大学出版社,.

高职市场营销专业人才培养方案 篇5

一、高职市场营销专业人才的供需矛盾

高职市场营销专业人才培养面临的最大问题是供需之间的矛盾,也就是学校培养出来的市场营销专业毕业生与企业对市场营销人才的要求之间存在明显差距。

随着市场经济的进一步发展与市场竞争激烈程度的不断加深,企业越来越深刻地意识到,仅仅能够生产优质的产品是远远不够的,只有把产品销售出去,真正满足顾客的需要,企业才能顺利实现利润目标并得到发展壮大。

因此,企业对市场营销人才的需求一直处于十分旺盛的态势。从全国各地人才市场需求信息看,近年来市场营销类人才,一方面社会对市场营销专业人才存在着大量需求,而另一方面市场营销专业毕业生却不能顺利实现就业。高职市场营销专业人才存在供需矛盾。

二、高职市场营销课程教学的现状

(一)传统的教学模式仍占主流

在当今教育界提倡利用现代教育技术和多媒体进行教学的形势下,很多高职高专类院校因为资金的不足,难以引进多媒体教学设备,因此,市场营销课的教学只能在黑板、粉笔加彩图演示的传统模式中进行。在课堂上,大部分时间是教师讲解、分析基本理论、基本原理等,学生被动地理解,看案例,无法通过多媒体感受市场营销中对商战案例的实际体验。因此,面对着单调、枯燥、被动的教学模式,基础普遍较弱的高职学生无疑对这些市场营销的枯燥理论提不起兴趣,从而使市场营销课程的应用性、实践性的本质特征无法实现。

(二)缺少良好的教学环境与条件

教学模式的改进与推广需要发展的良好环境,但是当前高职院校的市场营销课程实践教学环节得不到应有的重视,拥有市场营销课程专用实验室的院校还属于少数,而在当前的专业实验室中,要么设备和软件配置落后,要么在实验内容的设置上忽视实际的.教学效果,形同虚设。即便是有较为完善的软硬件和教学环境,由于信息技术支持需要付出较多的运行费用、损耗等形式的成本,再加上学校与企业之间尚未形成完善的校企合作渠道,按照企业的专业要求进行人才培养所需的交互式信息基础尚不具备,因此很难保证教学质量和人才培养模式的标准化。

三、高职市场营销专业人才培养策略

(一)课程设置

基于整体素质对学生个人发展的重要性,完善知识结构,提升职业能力,这一切源于合理的课程设置。首先,合理设置人文素质课程,增加课时和增加属于人文精神的课程内容如文学、美学、哲学、社会情感与价值衡量和商业文化等知识内容,培养学生的诚信、敬业和团队意识。

其次,注重专业基础课在内容上的整合与更新。市场营销专业与社会接触密切,所以像社交礼仪、商务礼仪、营销礼仪这些课程进行整合,避免在内容上重复;同时,适应市场需求的变化要及时更新专业知识内容,如数据库营销知识适当增加,丰富学生的市场营销知识。

同时注意与专业技能课程的对接。突出高职教育的职业性、实践性、针对性。工具性较强的课程如心理学、管理学、经济学基础、公共关系、外语等,突出他们的实践性;最后,专业技能课是培养学生职业能力的关键因素,所以实训场地的建设有待加强,工学结合落实到位,真正为学生职业能力的提升创建一个良好的平台。

(二)实践性教学

1.注重综合实践技能和专项职业岗位技能两个教学重点

以真实项目为载体,加强与企业分工协作,以企业为主培养学生的综合实践技能,以学校为主培养学生的专项职业岗位技能,校企紧密合作。

理论教学主要采取核心理论知识讲授、案例教学、管理游戏等教学方法。技能养成课聘请来自企业的专业人士主讲,主要在工作现场完成。实训课程安排到企业和市场一线,通过学生顶岗实习,师傅(主要指有丰富实践经验的老师和企业专业人士担任)指导帮带的方式进行。

如:在企业现场或者调查现场进行市场调查,教师与企业经理一起指导学生做达到融教、学、作为一体广告策划与创意及品牌经营学的策划以真实项目导入课堂,策划案是学生在企业会议室进行现场提案,由企业经理和教师做点评,学生现场改方案的方式达到融教、学、作为一体。如:广东工贸职业技术学院开展了邓老凉茶的创业拓展课,将自负盈亏的企业实体导入校园,跨越了模拟仿真的局限性,使学生在真实的项目中形成职业能力。加强产学研结合,充分利用社会资源,拓展实践教学渠道

高职教育在办学机制上与社会经济发展有着直接的、紧密的联系,培养目标上为社会各行各业输送应用型专门人才,加强产学结合有着便利的条件。

高职教育实践性教学改革要求学校有较完备的校内外实训基地,在实训基地的建设中,要立足于自身的特点,加强与企业的联系,充分利用企业的资源优势,校企联合建立实践教学基地,使学生尽早接触社会,了解生产实际情况。教师要积极进行科学研究和科研成果产业化,并在此过程中培养出社会和经济发展迫切需要的创新人才。同时,加强产学研相结合,让行业参与教学过程,有效指导实践教学,拓展实践教学渠道,提高实践教学质量。

在市场营销专业的教学改革中,应重视职业能力的培养和提高。一方面,强调学生的主体地位,学生必须亲身投入学习,操作和完成每项教学内容,并且在学习完成后,组织学生总结并交流学习收获,自我提升,在这个过程中学生能够体验到自身的价值并获得自我满足。

培养综合高职理财专业人才论文 篇6

动漫专业人才原创能力是指动漫市场策划运作、编创故事、编剧、导演、形象设计、场景设计、连环漫画创作、配音配乐创作等创造性能力。

随着动漫产业在全球蓬勃兴起,我国高职院校动漫专业人才培养规模不断扩大。但所培养的人才仍以动漫制作技术为主,并没有实施原创能力培育,其培养质量难以满足动漫企业的要求,影响着我国动漫产业的繁荣与发展。因此,高职院校培育动漫专业人才,一定要千方百计在原创能力培养上下工夫,探索构建我国动漫专业人才原创能力培育的内容和方法体系,催生一批批国内外动漫市场需要的具有原创能力的人才。这对促进我国动漫产业发展,增强我国自主创新能力,提高高职院校原创人才培养能力,都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和广泛的推广价值。

一、高职动漫专业人才缺乏原创能力培育的现状

高职动漫专业人才缺乏原创能力培育,主要表现在教育观念陈旧和未对教学资源进行针对性整合两个方面,具体现状是:

(一)缺乏对原创能力培育的认识

动漫最重原创,原创最重创意,动漫专业各环节人才培养,都应当把创意能力培养放在首位。但许多高职院校总认为原创能力是由普通高校研究生层次教育培养的,高职动漫专业人才只能是技术人才培养。实际上,我国不缺动漫制作人才,好莱坞许多动画大片部分制作工序是在中国完成的。优秀的动画片最主要的是创意好的故事和情节,离开丰富的创意,只靠技术加工技能是难以制作出优秀动画片的。大量优秀作品表明,原创能力并不是研究生教育培养出来的,制作技术人才多并不意味着会有丰富的创意,创意能力在专门训练引导和反复实践中能得到有效培养和提高。而许多高职的动漫人才培养,将原创能力培养视做高不可攀,甚至不做任何尝试,依然只重视制作技术的掌握,不安排创意能力的学习、实训和实践教学活动。

(二)忽视文化资源的学习、开发和利用

动漫业的产品是创意者对文化资源进行整合与再创造并赋予新的展示的结果。当前从全球看,知识经济的发展,其主导驱动要素,正在由“知识”向“文化”演进。动漫作品的创意,更多的不是来自科技,而是来自文化。文化的独特性与多样性构成了动漫作品的新奇特征和无穷魅力。文化资源具有无偿占用性,自己的文化资源不去发掘利用,别人就会发掘利用。如美国动画大片《花木兰》和《功夫熊猫》就是利用中国文化元素进行创意,加上好莱坞的高新技术和完善的运营机制,使两部动画大片大获成功。因此,创意经济类人才除了要有熟练的艺术设计等技术技能和制作能力,更要有对文化资源的发掘、转化和利用能力。而当前高职动漫人才缺乏文化资源发掘利用能力培养,包括文化精神、先进文化、文化元素及文化传播与接受模式等内容的教育。其结果是培养出的人才不知如何对文化资源进行学习、发掘与整合,因此不为企业和市场所需要,从而影响了毕业生的就业和创业能力。

(三)传统的“学科体系”观念构成了改革障碍

主要表现有三:一是现有的文化基础课缺乏创造教育内容而不能满足原创能力培育需要,但受传统观念与习惯影响,许多高职院校动漫专业未作改进,仍按部就班地套用传统的课程体系模块,没有实施原创能力培育所需要的人文素质修养和创意能力培育;二是培养原创能力要开设新课程,但一些高职院校受学科体系影响较深,使这些新课程因不能与学科对应,使师资、教材没有着落;三是认为高职只是培养技术操作型人才,人文素质和创意能力是普通高校培养的,从根本上拒绝了高职学生原创能力培育。

(四)不重视相应的教学资源整合由于我国各级各类教育长期缺乏创造创新教育,造成这方面师资、教材、教法的匮乏。许多院校面对原创能力教学资源严重不足的状况,却并没有实施相应的教学改革,去重组教学资源。

1.未整合出新的师资、教材和教法。如对原创能力训练与实践、文化资源利用与转化、故事创作技巧等重要课程缺乏师资与教材的状况,没有在教学管理上及时建立制度和机制,鼓励并组织教职工积极整合出新师资、新内容和新教法来,去满足原创能力培育的需要。

2.未按动漫产业链培养人才。产业链上的不同环节的人才,从事不同工作,发挥着不同作用,却都需要创意,创造不同的价值,不能认为原创仅在产业链的高端。但一些高职院校动漫产业类人才培养,从所开设的专业、课程看,只重视制作环节人才的培养,没有给予动漫产业链中各环节人才培养的兼顾与协调,缺乏对内容、中介、经营、管理等产业链专业人才培养,影响着动漫业在产业链上的完备、延伸与提升。

二、高职院校培育原创能力的条件分析

(一)高职培育缺乏原创能力培育的问题成因

以上问题的成因,从根本上讲,是长期以来我国各级各类教育忽视创造创新教育所致。当前主要问题是大多动漫企业、高职院校缺乏原创能力培育所需的师资与教材,这也说明要实施原创能力培育必须深化教育教学改革。

(二)高职院校培育原创能力的优势

与普通高等教育比,高职院校在培养动漫人才原创能力方面应先行一步,走在前头。这是因为高职教育在培育原创能力方面有一定优势:

1.生源优势。高职教育属就业前教育,学生学习是为了就业而不是为了升学。因此,高职生与本科生、研究生比,受升学考试形成的应试思维而影响创造力发展的弊端较小,且年龄也较轻。这些特点是原创能力培育的相对优势。若从第一学期开始培养原创能力,培养效果会更好。

2.实践教学优势。原创能力培育离不开实践沃土。高职教育的教学与实践紧密结合,“校企合作”与“工学结合”是其基本的办学模式和人才培养模式。与普通高等教育比,高职教育重实践、重动手能力培养,为原创能力培育提供了更好的实践条件。

3.教学改革优势。多年来,在各级各类教育的教学改革中,属高职教育教学改革的力度最大,效果更好。因此,高职院校有更多的改革经验,对改革的深化有更强的承受力。

三、高职动漫人才原创能力培育的途径

高职动漫专业人才原创能力培育,要在“校企合作”的办学模式下,以形式多样的“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实施,具体有:

(一)制定原创能力培育的目标规划

有条件的高职院校,应制定实施以下目标规划:

(1)构建培养体系。通过校企合作,构建和实施高职动漫人才原创能力培养体系,包括新的教学内容与新的教学方法,实施相应的教学管理改革,在3~5年内取得明显实效。

(2)培养师资。为培养出一支能实施培养原创能力的“双师”结构的师资队伍,制定较详尽的目标规划。这些师资能掌握新的教学内容,实施新的教学方法,能组织引导学生开展原创实践活动。尽快培养出几名能实施原创能力培育的骨干教师。

(3)快出“高徒”。在未来3~5年内,能培育出几位有出色的原创能力表现的学生,其作品得到一定的社会认可或形成一定的社会影响。

(4)建好培养基地。构建适合我国高职动漫人才原创能力培育、校企合作、内容与方法形成体系的原创人才培养基地。

(二)更新教学内容

应研发出简明实用、实践性强、针对性强的培养原创能力的教学内容,形成新教材、新课程。主要有:(1)原创能力训练。包括创造性思维训练、水平思考训练、创新人格修养锻炼、创新社会技能训练等内容。(2)人文素质培育。不是人文知识认知,而是人文精神的研讨领会与讲求体验,产生对生活热爱及高尚情操追求的情感,进而融入作品创作中去。主要是从文、史、哲、艺方面弘扬中华优秀文化精神的思考与修养实践。(3)故事编创技巧与实践。对故事编织技巧、剧情结构、编剧、立意设计、角色个性、表现特征、剧情发展脉络、剧情发展创意、信息技术与剧情内容整合、新奇巧效果的创造技巧等进行学习与实践。(4)创意设计。包括角色个性设计、人物形象设计及场景氛围设计。对这些新内容,许多高职院校动漫专业并未开设或建设力量十分薄弱。因此,对这些内容可采取校际合作的办法,合作编写新教材,并调整人才培养方案,协作开设新的教学内容。

(三)创建新的教学模式和教学方法

要创建适合原创能力培育的、形式多样的教学方法,根据专业和所处产业链不同环节进行选用。

(1)工作室制。直接面向市场提供服务,由“双师”结构师资带领学生实施创作活动的运营。适用于以漫画、图形图像设计、小型广告创作等原创型业务市场服务。

(2)梦工厂制。强调动画设计制作各环节、全过程的人才培养,重在市场策划选题、编故事脚本、编剧、导演、角色设计等能力培养。

(3)企业项岗创作。由于学生接受了原创能力训练,校企合作中,学生在顶岗实习期间,不仅顶岗制作,还可参与创作或顶岗创作,进行真实的创作实践。

(4)自主创业。面向市场建立个人或团队设计室,可在第二学年开始,在教师指导下组织实施,工学交融,面向市场进行创作实践。

(5)组织或参加创作圈。对某一创作项目在国内外组织人员参与创作,学校可组织师生参加其创作活动。

(6)市场策划团队。学校组织或政策支持师生面向市场提供有关某些文化活动或文化产品的选题、策划、运作或制作的系列创作活动。

(7)师徒合作制。以内容、文化艺术品原创为主的师徒合作进行创作。

(四)制度与机制建设

1.竞赛制度。学生经学习训练,掌握了创意技巧和一定的文化表现形式,在此基础上,坚持开展故事创作、漫画创作、角色形象设计创作等竞赛活动,进而进入各种工学结合下的原创实践,这是原创能力培育的一条重要路径。竞赛可根据不同项目分为月赛、学期赛、大赛等。各种竞赛有一定的标准和要求,旨在激励原创能力益进和发现人才。

2.激励制度。建立激励、奖励制度,精神激励为主,物质奖励为辅,能起到一定的激励效果。奖励形式应丰富多样,如有积分、立功、授奖、遴选拔尖师生进修或出国考察学习及深造等。

3.订立创新文化言行规范。以制度形式,制定利于师生原创能力发展的言行规范,师生员工共同遵守。如宽容创意、容忍失败,鼓励创造性思考、增进集体创造性协作等内容。

4.办好校园原创作品刊物。办校内专刊,遴选竞赛中的优秀原创作品及时刊登发表和推荐正式刊物发表,以资鼓励和促进学生原创能力的提高。

5.长期坚持原创能力实训。长期坚持组织原创活动,可有效培育出学生的创意掌控能力,以发展原创能力。因此,坚持原创活动及其竞赛要有层次和递进的要求。如对漫画创作实践要坚持:第一学期前六周每天做一幅主题漫画,次六周每天创作两幅连环漫画,再六周每天创作四幅连环漫画。以此类推,各学期每段时间坚持创作漫画的篇幅递增,真至每周能坚持画数百幅连环画。如此鼓励学生以积极的态度把自己所认识的思想、文化知识、人物、事件等用漫画的方式记录下来,有效促进原创能力的培育和发展。

(五)师资及骨干力量培养

培育原创能力的师资不仅指校企的任课教师和实践指导教师,还包括学生管理干部和班主任教师。培育原创能力的骨干力量不仅指教师,还应包括原创能力发展有良好表现的学生,因为他们确能起到学生群体原创能力培育的先锋带头作用和榜样作用。

1.创新能力课程教学师资建设。在现有教师中遴选优秀教师担任创新课程师资,以培训和自修结合,掌握相应教学业务,担任创造思维、创造技法及水平思考训练等课程教学。

2.指导校园活动的师资队伍培养。课余开展的各种有意义的校园活动,都应看做是培育学生原创能力的实践活动。学生工作干部及班主任教师,应结合活动主题,对学生提出“创造性开展”的要求:应用创造思维和创造技法,使活动有新意、有创意。为此,学生工作干部和班主任教师都应通过学习培训掌握一定的创造思维和创造技法,以利于引导学生在各种校园活动中注意创新能力的培养锻炼。

3.能指导原创能力发挥的企业师资培养。创新是企业生存的永恒主题,应选聘有创新实践的企业人士任实习指导教师,指导学生在企业实习中参与企业创新活动,融入企业创新文化氛围进行熏陶。这就要通过校企共同制定相关制度,提出有关学生原创能力实践锻炼的要求和组织指导方法,在此基础上,建立原创实践指导的师资队伍。

4.学生原创活动骨干培养。对原创能力学习体验表现较好者,压给原创担子,培育引导他们出作品、出能力、出人才。同时,以这些学生为骨干,成立相应的创作小组,开展经常性的创作活动,带动更多的学生开展原创能力培养锻炼。

(六)适合原创能力培育的校园文化氛围建设

培育原创能力要下大气力进行创新文化建设。最富成效的创新文化氛围建设,莫过于师生员工人人掌握运用创造思维和创造技法,人人参与创新活动了。因此,要在全体师生员工中开展下列活动:

1.普及团队创造性思考规则。师生员工都能学会运用一些创造性思考的方法,如头脑风暴法、思考帽法等。遇开会讨论问题需要创意时,都懂得遵守其“推迟评判”“鼓励赏识他人意见”“无唯一答案”“欢迎离奇设想”“整合他人观念”“民主”“开放”“重视每个人的意见”等团队创造性思考时所应遵守的规则,并对此形成习惯。

2.开展“创作圈”活动。师生虽各有各的任务,但为了寻求一个好创意或好剧本,选优势人员组织创作圈子,进行编创故事、设计角色或人物造型、设计场景及配音等创作活动。

3.对校企创新文化的整合共建。将动漫企业在创新活动中建立起来的创新团队文化、创新孵化器机制等企业创新文化,与院校学术自由、百家争鸣等院校创新文化相交融,建设有利于动漫作品创作和动漫人才原创能力培育的先进文化。制定制度,实施精神激励及物质奖励,激励青年教师、员工和学生担负一定的原创重任,形成有利于动漫原创能力培育的机制。

培养综合高职理财专业人才论文 篇7

一、高职院校学生综合素质的内涵

(一) 素质的内涵

有关于素质的定义是建立在人的先天禀赋之上, 借助周围环境以及实践锻炼和后天的教育影响, 使人形成素养、知识、能力、道德以及品质等多种方式表现的综合体。

(二) 高职院校学生在综合素质方面涉及的内容

高职高专内的学生在综合素质方面, 主要有道德人格素质、专业素质、写作素质、创新开拓素质、人际关系处理协调、心理素质以及身体素质等。大学生的综合素质能够通过平时的一些行为、言谈举止等得到体现。

三、现今高职院校培养综合素质人才的情况

1) 道德的缺失。规范体现在人的思想和行为中就是我们所谓的道德。社会生活中的很多方面都有道德的存在, 目前大学生很大一部分人都缺失道德, 做事情不进行周到的考虑, 没有很好的信誉度, 不懂知恩图报, 不具备奉献精神等。

2) 专业基础知识没有巩固好。一般新生入学后的第一个学期内, 高职院校就会给学生安排基础的专业课学习, 很多学生都认为这些专业课十分无聊, 因此缺乏上进心。此外, 一些学生刚入学, 对大学的环境不是很适应, 这也是致使其专业基础知识没巩固好的原因之一。

3) 写作能力不好。学生遇上了实习期, 就需要提交实习日志。从学生上交的实习日志可以明显看出学生的写作能力不好。很多学生都只是用简短的几排文字来描述自己的想法, 最终实习结束之后也无法上交多达一千多字的报告。

4) 没有很好的人际关系, 应对困难缺乏极佳的心理素质。大学教育很大的程度上不能够算作是应试教育, 学生相对来说有着充裕的空余时间, 不过, 现今很多大学生只是在电脑之前浪费时间, 玩游戏, 看电视剧, 而不去参加有意义的校园文化活动, 同学之间缺少交流和沟通, 导致学生心理素质差, 遇到了一些问题, 不懂得如何通过自己的力量去改变。有时候就会往极端的方向发展。

5) 不具备创新开拓的精神。高职高专中很多的学生都只是一味地停滞不前, 不懂得如何创新和开拓。然而, 现在对于大学生的业务素质来说, 创新开拓精神是极其重要的一部分, 同时学生也需要有着很强的专业知识基础, 并用实践加以辅助, 得到自己的经验。就现状来看, 现在的高职高专学生没有顽强的意志力和进取心。

二、要想使得高职院校综合素质人才的培养得到提升, 需要做到以下提到的这几点

高职院校的教育目的为综合素质培养, 学生要想全面发展, 就需要涉及德智体美劳这几个方面的内容, 以此来让大学生的文化素质、思想品质、身心健康、创新能力等得到发展。具体涉及的措施为:

(一) 首先坚持德育

将德育摆在最初的位置, 能够让学生有着完整的人生观、世界观和价值观, 对学生的道德品质和社会责任感来说也是一种很好的培养。学校进行德育教育需要让学生形成自觉的意识, 而不是用着强制的方式来让学生被动地向着教育者期待的目标转变。要使学生的道德人格素质培养得到加强, 就需要建立在说服教育的基础上, 通过理论知识培养、树立榜样等方式来让学生具备较强的道德人格素质。

(二) 将专业素质与社会实践相结合

在综合素质里面, 专业素质是极其重要的一部分, 想要用素质教育来改变学生的同时, 绝不能够将专业素质削弱。否则该种素质教育就不具备科学性。教师需要认真地布置作业并且批改作业, 努力加强学生的专业素质。同时在课件制作方面, 老师也需要多花一点心思。并且鼓励学生多利用校园网络来进行自我学习。

(三) 加强创新素质方面的培养

为了对学生创新素质进行培养, 就需要学校教务处、学生会以及团委等各个部门的协调和配合, 通过一些专业的报告和讲座让学生能够对其有着更深的认识。教师具体在进行课题的研究时, 需要多鼓励学生参加科研活动, 通过实践, 让学生了解科学的方法。学生进行论文写作时, 需要教师在旁边进行指导和鼓励, 让学生能够了解到写作的技巧。

(四) 提高写作能力

对于一些特定的职业来说, 写作是极其重要的。有着较强写作能力的学生, 不只是写作水平高, 而且在分析思考问题方面, 也有着很强的能力。因此, 学校的教务处可以举办征文比赛或者是演讲比赛等, 让学生的写作能力得以提升。

(五) 练成很好的心理素质

若学生有着不错的心理素质, 就意味着在未来的职业中, 遇到了困难和挑战, 他也能够通过自己的努力很好地克服。为此, 学校需要不定时地为学生举办心理知识讲座, 并且通过心理咨询、心理问访等形式来让学生得到呵护。学校还可举办美育或者是文艺的活动, 让学生的课余生活得到丰富, 这不仅对学生的心理有帮助, 还能够让学生的文艺修养得到提升。

高职高专以培养综合素质人才为主要目标, 要想培养出具备综合素质的人才, 就需要学校制定具体的人才培养方案, 对人才培养过程中存在的问题进行改正, 让各个有关的部分都发挥出自己的职能, 以学生为主, 集思广益, 努力培养出在德智体美劳这些方面都有着不错成绩的应用型人才, 对社会做出贡献。

摘要:目前社会上企业和企业间有着很强烈的竞争, 企业要想得到更好的发展, 就需要网罗具有综合能力的人才。因此, 企业选用人才需要遵从的第一条标准就是综合能力的高低。在培养综合素质人才方面, 高职院校是负责培养人才的地方, 本文主要探讨分析高职高专在综合人才培养上存在的问题。

关键词:高职院校,综合素质人才培养,探讨

参考文献

[1]杨银付.素质教育若干理论问题的探讨[J].教育科研, 1995.

培养综合高职理财专业人才论文 篇8

关键词:综合素质 高职人才培养 就业

一、前言

现今社会对职业教育的要求,已经突破了传统的职业教育的理念,由一般意义上的主要提高学生的职业能力转变为提高学生的整体素质。企业满意、社会认同是高职院校人才培养的根本标准,为使高职人才培养适应企业需求、适应社会发展,高职院校应该根据生源特点,因地制宜,制定既符合学生特点又能跟企业需要接轨的教育、教学方式。在高职人才真正具备企业所需专业素质和技能的基础上,注重素质教育,让高职人才在文化素质、专业素质、心理素质、道德素质等方面得到全面提升。

二、高职学生综合素质定位

注重素质教育,培养适合时代要求的综合素质人才,高职院校的人才教育需要着眼于以下能力素质。

(一)文化素质

文化素质是学生树立职业道德感和社会责任感的基础,文化素质不仅能陶冶情操,净化心灵,还可以帮学生树立起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现今随着社会发展和人民物质生活水平的提高,社会各界对毕业生的素质要求越来越高,全面提高毕业生的文化素质越来越重要。

(二)专业素质

专业素质是学生掌握合理的专业知识,技能结构,合理的能力结构以及创造性思维等。高职院校培养学生专业素质的目标是要求学生在多方面学习、历练中,提高动手操作技能,既通过初步掌握、协调达到操作标准。

(三)心理素质

心理素质主要是学生的心理适应能力、承受能力,以及乐于接受新事物,适应环境的能力等。良好的心理素质是高职学生学习科学文化知识及专业技能的前提,是大学期间正常学习、交往、生活、发展的基本保证。

(四)道德素质

道德素质包括思想道德素质和职业道德素质。思想道德素质是学生行为活动的基础,而职业道德素质是学生职业行为活动的基础,良好的思想道德素质和职业道德素质是分不开的。企业选用员工总是将诚信品质、责任意识、遵纪守法这些重要的人格价值品质作为前提条件,将职业道德精神、爱岗敬业精神、艰苦奋斗精神、团结协作精神等重要的专业职业品质作为考量标准。

三、多管齐下,提高学生综合素质

(一)加强心理健康教育

心理健康教育可以优化学生的心理素质,有利于学生优良思想道德品质的形成。可以采取以下措施以加强学生心理健康教育。1、对入学新生进行心理健康调查,建立心理健康档案,针对具有不同心理特征的学生进行分类心理健康指导。2、开设心理健康教育课程,组织学生系统学习心理、卫生、健康等方面的知识。3、建立、完善心理咨询机构,帮助学生化解思想矛盾和心理障碍,提高他们的心理素质。

(二)营造浓厚校园文化,切实加强人文教育

加强人文教育,既体现了“以人为本”的观念,使人得到全面发展,又强调了教育的根本。可以通过以下方法营造浓厚校园文化,切实加强高职院校人文教育。1、开设《伦理学》、《社会学》等选修课程和讲座,逐步提高学生的人文素质。 2、开设一系列人文素质教育讲座和专题报告会,邀请校内外知名专家、学者、企业家讲授治学和成才之道。3、通过学生会等学生活动团体开展贴近学生的学术、科技、体育、文娱活动,丰富校园文化。

(三)专业能力与综合能力训练相结合,提高学生综合素质

1.转变实践教学思路,有效培养学生的职业能力。树立新的人才观和质量观,按人才定位的目标、职业岗位群所需能力及专业特点来确定课程设置。打破传统的僵化的教学模式,推动传统的教师主导学生被动学习的教学模式,向学生主导教师指导的教学模式转变,积极营造师生互动的教学氛围,使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体。

2.丰富课内、课外专业生活,提高学生综合素质。通过灵活、多样的实践教学方式激发学生独立工作、自主学习的兴趣。(1)在实践过程中动员学生自己制定相关专业实践课程计划,组建任务导向团队以完成目标,培养组织、协调、团队合作和解决实际问题的综合能力。(2)通过举办职业技能竞赛提高学生专业兴趣,树立专业榜样,促进专业学习。(3)鼓励学生参加教师科研、生产活动,提高专业素质;鼓励学生在校期间争取创业基金、科研基金,在创业、科研过程中提高自身专业、综合素质。

(四)重視职业意识教育,稳步提升学生职业道德素质

高职院校需要提高对学生职业道德教育的认识,把重视培养学生的诚信品质、敬业精神和责任意识。1、从新生入学就开始对学生进行职业道德教育,树立学生的职业道德意识。2、专业任课教师在日常的专业授课中给学生灌输就业、职业意识,把职业道德教育与职业素质教育的内容融入课程教学,循序渐进地提高学生的职业道德和职业能力。3、可以利用假期顶岗实习的机会,加强学生对各类别专业工作的切身体会和了解,明确自身职业发展方向,加强职业意识。4、是邀请知名校友、优秀毕业生、企业成功人士来校做报告、讲座,结合他们自身成功和成才的实践体会,对学生进行爱岗敬业、艰苦奋斗的职业精神教育。

近些年本学院一直致力于培养具有良好综合素质的高职专业技能人才,在现实中不断探索、不断尝试,以求进一步完善人才培养方案,加强综合型高职人才的培养。面对新形势下人才培养的需要,我院力争培养出综合素质良好,实践操作能力突出,具备吃苦耐劳、综合素质突出的高职应用型人才。

参考文献:

[1]梁静坤,金欣.我国高职就业教育体系的弊端及解决措施[J].石家庄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2,24(4).

[2]刘艳华.就业导向下高职院校人才培养的框架思考[J].哈尔滨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0,(1):9-10.

[3]夏明忠,任迎虹.农学类专业“5-4-3”实践教学体系的探索[J].高等农业教育,2012,(8):9-12.

[4]侯旭晖.对高职学生就业问题的思考[J].知识经济,2013,(22):152.

[5]邱开金.高职学生心理健康问题研究[J].心理科学,2007,30(2):444-446.

培养综合高职理财专业人才论文 篇9

高等职业教育人才培养目标是高等职业教育人才培养活动中最为基本的又最为核心的问题,也是高等职业教育人才培养工作的出发点与归宿。人才培养规格是指学校培养人才的质量标准。即各专业人才在知识、能力、素质等方面要达到的基本要求[1]。研究高职工商企业管理专业人才培养目标,对于正确认识和理解当代高职教育理念,提高该专业人才培养质量和效率,更还地满足社会经济发展对该专业人才的需求,更好地解决当前大学生就业难和企业用人难的矛盾,具有非常重要的现实意义。

一、确立高职工商企业管理专业人才培养目标的基本依据

1、国家政策法规要求。具体包括1996年9月1 日起施行的《中华人民共和国职业教育法》、1999年国务院批转的教育部《面向21世纪教育振兴行动计划》、2000年1月《教育部关于加强高职高专教育人才培养工作的意见》、200年1月《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意见》、2005年10月28日《国务院关于大力发展职业教育的决定》以及2006年12月《关于全面提高高等职业教育教学质量的若干意见》等中关于高职教育人才培养目标与质量方面的要求。

2、市场需求。社会需求是职业教育发展的最大动力。武汉城市圈作为全国资源节约型和环境友好型社会建设综合配套改革试验区之一,经过近几年的建设和发展,圈区企业出现大规模快速发展,同时,企业对各级各类人才包括高职工商企业管理专业人才也提出了大量需求。

3、岗位职业标准。为了使高职工商企业管理专业的人才培养更好地适应经济和社会发展的需要,就必须将职业标准融入课程标准之中,实现社会发展目标、专业人才培养目标和学生个人发展目标的融通,在课程教学中积极引入国家人力资源与社会保障部以及本专业相关行业建立的与本专业培养方向一致或相近的职业标准要求。

4、学生条件及其就业、发展需要。学生条件主要是指高职学生存在的基础知识不足、学习方法欠缺、部分学生的学习习惯和学习态度不够好等问题。学生就业与发展需要主要是指要有利于学生就业和发展。既要按照专业方向对学生进行专业知-1-

识、能力与素质的培养,又要注重“使学习者获得在某一领域内的若干职业所需要的广泛知识和核心技能,使个人在选择职业时不至于受到限制,且能在日后的职业生涯中从一个职业转到另一个职业。”[2]还要从教育的本质属性出发,注重人的全面发展。加强学生的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教育,培养提升学生学习能力、以及诚信、爱岗敬业、勤奋等职业素养,为其职业发展奠定良好基础。

二、确立高职工商企业管理专业人才培养目标的基本原则

确立高职工商企业管理专业人才培养目标应遵循明确性、符合性、科学性和动态性原则。其中,明确性是指培养目标须内容明确,具有很好的实践指导性。符合性是指培养目标既要符合国家高职教育政策法规要求,又要符合高职学生的实际情况。科学性是指目标内容设计应科学合理,既要考虑专业培养要求,也要具有良好的可执行性,还要将专业知识、技能与职业标准、素养要求有机融合。动态性是指培养目标要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变化而变化,随着市场需求的变化而变化。

三、当前,我院工商企业管理专业人才培养目标与规格存在的主要问题

1、培养方向不明确。当前,我院工商企业管理专业的人才培养方向是面向企业基层管理岗位。这种面向定位很不明确。首先,企业可以按规模、性质、产品等进行多种形式的分类,不同类型的企业具有不同的管理特点。其次,企业的岗位可以按照其主要业务内容进行分类,如:采购、销售、生产、质量、人力资源管理等等。很显然,我们是无法在三年的时间里培养出能满足各岗位要求的人员的。再次,基层管理岗位有待明确。如果按照管理层次划分标准来看,基层管理者是指在生产经营第一线的管理人员。他们负责将组织的决策在基层落实,制订作业计划,负责现场指挥与监督。如经营一线的班组长、工段长等。如果按照现代管理者的概念来看,管理者是指履行管理职能,对实现组织目标负有责任的人[3]。这时的基层管理者就包括如:仓库管理员、人力资源管理员、会计、行政后勤管理人员等。很显然,在不同理解下的基层管理者的指向是不同的。

2、规格要求偏高。一方面,由于培养方向不明确,导致培养规格要求涉及企业管理方方面面,简直就是全能型人才,这是不切实际的。另一方面,我们在具体规格要求上也是偏高的。如:在语言文字表达方面,能在不同场合恰当运用语言技巧与人有效沟通;能规范撰写通知、报告、申请、方案、条例、办法、总结等企业常用文书。而目前《应用语文》的课时只有72学时,4学时/周。很显然,对于高职学

生而言,计划用72学时的时间让学生达到上述规格要求是不切实际的。

3、没有与职业标准相统一。《中华人民共和国职业教育法》总则第八条规定:“实施职业教育应当根据当地实际需要同国家制定的职业分类和职业等级标准相适应,实行学历证书、培训证书和职业资格证书制度”。2002年国家劳动和社会保障部、教育部、人事部联合下发的《关于进一步推动职业学校实施职业资格证书制度的意见》明确指出:“在全社会实行学业证书、职业资格证书并重制度”。而目前,由于多方面原因,我院工商管理专业还没有将取得相应的职业技能资格证作为人才培养目标与规格的硬要求。学生对考取相应的职业技能资格证的作用意义缺乏认识,考证的积极性不高,参与考证的学生数和通过率还均不高。

四、对我院工商企业管理专业人才培养目标与规格的新定位

1、服务面向单位定位。据有关调查数据显示,毕业生就业的单位包括民营企业、国营企业和行政、事业单位。其中,约82%的为民营企业,约6%的为国有企业,约10%的为行政、事业单位,自主创业的约占2%[4]。为此,我们可以将该专业的服务面向定位为民营企业。

2、培养方向定位。据毕业生就业情况调查数据显示,毕业生的就业岗位分布虽然比较广泛,但以销售员(含客服)、人力资源管理员、质检员和生产计划员岗位为主,依次各占56%、12%、12%和7%。另据企业对高职工商企业管理专业人才需求调查数据显示,高职工商企业管理专业毕业生的可就业的岗位比较广泛,但以销售岗位、人力资源管理岗位和仓管员、质检员为主,所占比例依次分别为67.7%、48.4%、38.7%、35.5%[5]。为此,我们可以将该专业的人才培养方向定位为:销售、人力资源管理等。

3、人才层次定位。据调查数据显示,100%的被调查毕业生和企业都认为,高职工商企业管理专业的毕业生应该从基层干起。这里,需要说明的是:这里所说的基层实际是业务操作者,如:人事干事、仓库管理员、销售员等。他们属于企业员工层,并不是一般意义上的管理层。我们认为,毕业生从基层干起,这是锻炼需要,但这并不等于要求他们扎根基层。否则,那就与中职人才没有区别。高职学生应该有一定的发展潜力和合理的成长预期。为此,我们可将人才层次定位为:企业中、基层管理者。即,我们应面向企业包括员工、班组长(业务主管)、部门主管等三个层次培养人才。学生毕业后首先能很快适应相应员工岗位工作要求,经过一定时间的熟悉锻炼后,能很好地成长为班组长、业务主管,甚至是部门主管等。

4、通用知识与技能要求。据调查数据显示,在通用知识与能力方面,用人单位最关注的前五位是沟通表达、计算机应用、统计分析、常用文书写作、信息收集整理等方面的知识与能力。为此,我们应围绕这些知识与技能设计通用知识与能力规格要求。

5、专业知识与能力要求。在专业知识与能力方面,要根据专业人才的培养方向定位和受用人单位需求共同决定。按照新的培养方向定位,应重点培养学生在市场营销、人力资源管理管理方面的知识与技能。

6、基本素质要求。据有关调查数据显示,用人单位最希望毕业生具有良好的团队合作能力、能吃苦耐劳、良好的职业道德、良好的学习能力和较强的的独立工作能力。它们的当选率依次分别为77.4%、77.4%、67.7%、64.5%和48.4%[5]。为此,我们在培养学生的知识与能力时,还要通过开设第二课堂、合适的必修课程和选修课程等,对学生进行以上素质的培养。

7、对职业资格证要求。首先,要按照我国高职教育的有关政策法规要求,将“双证书制度”纳入本专业人才培养目标管理。对于我院工商企业管理专业而言,具体应包括计算机应用和英语应用等级证书和市场营销经理、人力资源管理师、物流管理师和内部质量管理体系审核员等职业资格证书。其次,对于证书的等级,主要是结合高职学生的基础及实际应用需求来定。其中,对于计算机应用应取得国家二级等级证书,对于英语应用应取得三级等级证书,对于人力资源管理师和市场营销经理资格证可定位为中级,对于物流管理资格证可定位为助理级,对于质量管理员资格证可定位为质量管理体系内审员证书和初级质量管理员证书。再次,在各类证书的颁发组织要求方面,尽量选择由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组织考核的证书以及公认的权威社会组织颁发的证书。

参考文献

[1]操小龙.关于人才培养规格表述方式的探讨 [DB/OL].[2011-12-18]

[2] 刘来泉选译.世界技术与职业教育纵览——来自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的报告

[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2

[3]单凤儒.管理学基础[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7

[4]潘艾华.高职工商企业管理专业毕业生的就业状况分析[J].教育界,2012年1月刊

上一篇:半学期总结500字下一篇:我喜欢马家神笔作文450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