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职管理工作总结(通用10篇)
本学期我接任高职的学生管理工作,感谢系领导的信任与支持。接受高职学生管理工作以后,我感到了一定的压力。高职学生年龄比较大,性格已经成熟,有很多独立的、特殊的想法。由于我初次接手高职学生管理工作,经验不足,很难抓住学生心里。在工作和管理方面都有着一定的欠缺,希望领导能够在我工作期间,多多批评指正,让我更快的成长起来,把高职学生管理工作抓起来,做起来,还要做的更好。
我在接手高职学生管理工作以后,也思考了很久,主要是考虑这一块的工作应该怎么做。首先给高职的学生会干部开了一次会议,主要是认识一下大家,从谈话中逐渐的了解高职学生会的组成,工作流程。然后我有找到了各班班长,通过谈话,我了解了各班的基本情况。然后我用了一周的时间,观察高职学生会的工作,每天晚自习我都挨个班级走一遍,具体的了解各班学生情况,观察了解各班新学期开学后的学生思想动态,以及班级变化。
通过一周的观察与了解,我做出了一下几点相关的工作计划:
1、对学生会的管理工作我准备做出如下调整:
(1)每天纪检部与生活部在早检、午检、晚检过程中参与工作人数由原来的各部四人,改为各部三人,由一名大二的学生带领两名大一的学生工作,人数的减少不但提高了工作效率,而且让大一的学生得到了锻炼,并减少了走廊的喧哗。
(2)每天的班主任的早检、午检由纪检部负责,一楼,二楼各安排一人负责
班主任的签到,虽然刚开始有些乱,但是通过我每天的观察,工作效率有着显著的提高,安排的学生,对这项工作已经熟练。
(3)监察部在每天早检、午检、晚检过程中安排一人监督管理。每天还要对
班主任的早检、午检签到工作进行监督管理
(4)秘书处在做好本职工作的基础上,我又给其安排了每周两个班会计划的任务。由于开学初高职各班级选修课没开,很多班级一道周三、周四下午就没有课,一周两个班会计划,没到周三、周四就交代下去,让学生们有事可做。
(5)对于在大一学生中培养下任主席与部长的安排,我准备把副主席的位置
空出,给下任学生会一个升职空间。培养下任主席、部长先考察一个月,然后定岗为主席助理、部长助理。
(6)文体部本学期准备开展我系篮球联赛。做好前期的准备工作。
2、对高职学生的管理工作
对大
一、大二的学生依旧严格对待不放松,大一学生要在平稳的基础上,在细节上严加要求。大二学生虽然面临毕业,在管理工作上更加不能放松,一律严加对待,但保持松紧适度。最近一周,大二学生比较乱,大部分原因可能是刚开学的原因,在开始必须起好头,每天亲自检查各班纪律情况,巩固管理。细节上适当放松,大面必须严加对待,有错必纠,及时跟各班辅导员联系。
3、跟辅导员配合工作
本学期多跟各班辅导员交流学习,共同处理好学生的问题。第一时间布置好学生处安排的各项工作。对各班辅导员提的要求和建议,着重、认真地对待,及时地把意见反馈回去。
4、有关团总支的工作安排
(1)我系团总支本学期的主要工作是配合好学生会的各项工作及活动安排
(2)组织部本学期开展团干部培训活动,利用晚自习回白天自习时间每个月
举行两次各班团干部培训活动,每个月组织部交上一份培训总结,参加培训人员交一份培训心得。期间配合好学生会文体部的各项活动。
(3)宣传部本学期主要是对各个节日进行海报制作,对我系举行的各项活动
进行宣传,主要是以海报的形式。配合好各部门以及学生会的各项宣传工作。
(4)文艺部本学期主要负责策划学期末“欢送老生活动”。先做好前期的准备
工作,尽快进入到活动准备与排练中。让老生高高兴兴、踌躇满志的走出校门,走向社会。
(5)团总支各部门,也要定好下任部长的人选,积极培养,严加考查。人品、办事能力这两项很重要。
关键词:高职院校,学籍管理,信息化,育人
高校学籍管理是指根据《普通高等学校学生管理规定》及学校实况所延伸出的相关规章制度,如具体的校学生管理规定、校学生学籍管理规定等,对取得入学资格的学生,围绕其学籍展开的系列管理工作,包括学生入学注册,学籍复核审查,学生档案管理,学期学年注册,转专业、转学、升级、留级、休学、复学、退学、毕业资格审核,新生学籍电子注册和学历证书电子注册等。除此之外,包括学生详细信息的收集和维护,日常学习生活中的奖惩记录,学生火车票优惠卡注册,学生证的办理等[1]。高校学籍管理工作的对象是在校学生,学籍管理是对学生从报到入学开始到取得毕业证书离校的整个培养过程的管理。
一、高职院校学籍管理工作的地位和特点
普通高等学校学籍学历管理工作是完善高等教育学历证书电子注册制度,进一步规范办学行为,保障高等教育改革健康发展的需要[2]。在对高校学籍管理工作的内容解读后可以看出,它是高校教学管理和学生管理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总的来看,高职院校的学生相对于普通本科院校的学生来说,拥有更明显的个性,普遍缺乏良好的学习和生活习惯,更加难于说教与管理,需要教育者予以更多耐心引导。高职院校学生学籍管理,是要在稳定高校正常的教育教学秩序过程中,提高教育教学质量,帮助学生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其作为高职院校学生管理工作的一部分,旨在通过有效的管理发挥约束力和强制性的功能,进而促进学生自律,警示违纪学生和激励先进的学生[3]。近几年各层各类高校的扩招、教育的多元化、办学的多层次化、市场对于人才需求的多规格化,意味着高职院校的学籍管理工作越来越复杂,这就对学籍管理工作的严肃性、精确性和适应性、高效性提出了更高要求。
高职院校学籍管理的特点有以下几个方面:
1. 报到率较低。
报考高职的学生一部分是学习成绩不是很好,想学某项技术技能,以便谋取一份工作。这部分人可能一旦找到合适的岗位或对高职教育没信心,便放弃了高等教育的机会。另一部分人由于高考发挥失常,或者填报志愿不够合理,进而被高职录取,这部分人容易选择复读。这几种情况在学生中占据了一定的比例,导致高职院校的新生报到率较低。
2. 转专业率较高。
现今的高职院校之间存在生源之争,每年都有部分高职院校不能满额完成招生工作。为了能够留住生源,高职院校一般都会对于学生转专业不设任何门槛,几乎都是在一入学就办理了转专业,并且存在一个学生转了两三个专业的情况,这些都给学籍管理带来了困难。
3. 退学率较高。
高职学生退学情况可能出现在一年级到三年级,即任何时期都有可能退学。而且退学的原因纷繁复杂,有因缺乏学习的兴趣,有觉得高职教育没有意义,有急于走上社会找工作的等。也有因为长期不在学校,或者长期不参加正常教育教学活动而被学校勒令退学的。退学频繁也造成了学籍的变动不居。
4. 应征入伍率较高。
2013年《高等学校学生应征入伍服义务兵役国家资助办法》发布,规定高校学生应征入伍服义务兵役国家资助资金,全部由中央财政安排。学费补偿、国家助学贷款代偿及学费减免标准,本专科生每人每年最高不超过6000元,且在校期间参军的,保留学籍。这些政策的制定,表明国家对于大学生参军的鼓励,高职生学习兴趣不浓,但是参军兴趣不低。学生从拿到录取通知书到取得高校毕业证书这段时间内,都可能参军,这也增强了学籍管理的复杂性。
5. 学籍管理政策执行率不高。
目前高职院校学籍管理存在着一些漏洞,主要是由于高职院校生源比较紧张,因此大多数班主任对于学生逃课、不遵守校纪校规的情况,只是简单给予批评教育,并不严格根据学籍管理制度采用严肃手段加以整治。如此导致学生漠视正常的教育教学秩序,违纪行为屡教屡犯。例如学校规定学生考试有四门课程不及格便给予留级,但是政策制定后并没有得到有效执行,有些学生出现八门课程不及格依旧在原班级跟读。
二、高职院校一线学籍管理工作的现状和对策
一线学籍管理工作指的是由各系部直接从事的学生学籍管理工作,包括学生信息的搜集、录入、整理、注册,学生学籍变动的上报,毕业证和档案派发等工作,是对学籍各项政策的执行过程。以某学院为例,高职学院一线学籍管理工作的现状和对策概括如下:
1. 学籍管理规章制度的宣传缺乏力度和广度。
规章制度的制定需要根据院校的教育教学实际,制度制定之后执行之前,需要对其进行宣传。目前高职院校学籍管理的规章集中在《学生手册》中,新生入学之后要在班主任、辅导员的带领下学习《学生手册》。只通过一次班会讲解,并不能够很好达到宣传的效果。甚至有些班主任自身都并不是很清楚学籍管理的相关制度条例,学生也只是在概览之后,将其束之高阁,并不会加以重视。为了加强宣传力度和广度,可以在学生进校之初,以考试、知识竞赛等形式促进学生对于学校学籍管理制度及校纪校规的学习,使学生能够尽快了解所就读的学校,并且顺利适应大学校园的生活与管理。
除此之外,可以在学校官网学籍管理栏目中,设计学籍管理及办理学籍学历各类事务的工作详细流程,如学历证明应该如何办理、休学复学的办理流程等。一些电子表格可以从网上下载,例如最常见的学生证丢失补办申请表。这样学生能够理顺办理手续,工作人员提高了工作效率,也简化了工作程序。同时学校的宣传栏、校园广播、网络平台甚至是微信平台及学生活动本身都是很好的宣传手段。
2. 学籍管理规章制度执行度不高。
无规矩不成方圆,但是规矩制定出来之后,不能严格执行也无法达到预期的效果。在大学校园里,能够顺利完成学业、学有所成,能够学到一技之长、顺利就业是师生共同的期盼。学生在校期间,关于学籍一是要让学生树立毕业证书需要付出努力才能拿到的意识。当前很多学生以为,高职院校只要交过学费,按期到校报到,“必修课选逃选修课必逃”,考试抄抄能过,毕业证就是囊中之物,便不再好好学习。要彻底更正学生的这种错误想法,严格按学籍管理制度管理学生。另外,告知学生随着学籍学历管理全国联网,学生在校期间获得的荣誉、处分及国家助学贷款的诚信记录等都会在全国学籍管理平台可以查询,学生的学籍档案信息将会跟随学生的一生,对就业和未来的生活都有一定影响,督促学生遵纪守法,积极进取。
还可以建立学生学业预警机制,对学生进行过程教育和管理。学生每一次旷课,班主任、辅导员都要及时与其沟通,对其进行预先警告,告知学校学籍管理规定中对于累计旷课的处分。如学生挂科,可以采用挂科一门并且补考未过,班主任找其谈话,帮其分析原因并制定对策;挂科两门且补考未过,班主任找其谈话通报学生家长;挂科三门且补考未过,系主任找其谈话并通报学生家长;挂科四门且补考未过,则执行学籍管理规定留级。
3. 学籍管理工作信息化程度较低。
学籍管理工作除了日常的维护之外,还有两个忙碌的节点,即开学和毕业。尤其是开学,此时需要对所有入学的新生进行基本信息的采集工作。高职院校的学生报到率不及本科院校高,并且一入学就转专业的学生多,所以信息容易混乱,各部门需要尽快拿到新生的基本信息,所以时限性较强。学生基本信息采集的数据门类多、数目大,包括考生号、学生姓名、性别、身份证号、学号、政治面貌、民族、出生年月、年龄、家庭地址、父母姓名、工作单位、本人联系电话、父母联系电话、是否应届毕业生等。学籍管理是一项精细化的工作,需要做到一个都不能错,一个都不能多,也一个都不能少。数据大,时间紧,从事学籍管理工作的人员大部分工作手段比较落后,大都为手工计算输入,纸质填写核对,信息化程度较低,工作的重复性较高,效率较低。
提高学籍管理的信息化程度能够极大提高工作效率,如EXCEL表格的熟练使用。例如统计学生的身份证号码、出生年月、年龄、性别等。利用EXCEL表格可以先从录取库中导入学生的身份证号码,然后对18位身份证号码的意义进行解读和提取。例如从身份证号码中提取出生年月,语法格式为:mid(text,start_num,num_bytes)等,这样通过填充柄可以很快地提取出所有学生的出生年月[4]。
4. 学籍管理工作重管理轻育人。
高职院校进行学籍管理时,习惯性采用硬性的管理方式,只是事务性管理好学生的学籍,及时准确地做好学生学籍信息的更新工作。没有看到管理背后的本质与意义,通过管理教育学生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和学风,激励学生更好地发展。学籍管理日渐行政化、机关化,而缺乏教育性和服务性。
高等职业教育的核心是育人。学籍管理工作不仅是为了办理学生的各项与学籍有关的事务,其工作的重点更是通过管理教育学生。要告知学生学籍管理的原则,既要以激励为主,又要在学生受到处分之后给予劝解与教育,将制度的强制性和教育感化有机结合起来,说明处分的原因、目的,使得学生明白需要改进之处,促进学生逐渐走向健康与成熟。除此之外,要告知学生所拥有的权利,明确学生申诉的途径。学籍管理工作要做到有理有力有节,才能真正起到约束、督促和激励作用。
5. 学籍管理工作缺乏创新。
学籍管理工作的繁琐与程式化,导致从事学籍管理工作的人员缺乏创新意识的同时无暇对工作展开钻研,思考怎样提高工作的效率和管理水平,简化工作程序,进行工作改革以适应不断变化的工作对象及工作环境,没有把学籍管理当做一门学问进行研究。学籍管理既要严肃又要灵活,特别是随着高职教育的发展,学院人才培养方案的不断修正,学籍管理也应该进行相应的改革。例如高职学院近年来进行的素质教育学分制,将素质教育学分纳入学生的升级、留级管理之中等及选修课的开设,这都给传统的学籍管理带来了挑战。
三、结语
学籍管理工作的本质是育人。学籍管理工作是一项细致而又繁杂的工作,从事此项工作的人员需有极大的耐心和责任心。学籍管理工作队伍建设特别是信息化管理的水平有待加强,要改变对管理人员重使用轻培训的现状,为管理人员提供管理上、技术上的专业培训。积极组织管理人员向先进兄弟院校学习,加强和本院其他部门及学生家长之间的联系,建立部门之间、家校之间的联动机制,共同做好学生教育管理工作,做好学籍规章制度的宣传工作,增强执行力度,注重管理背后的育人工作。学籍工作需要在实践中不断地创新,需要相关工作人员认真研究工作中出现的新情况和新问题,不断改进工作方法和工作机制,进而提升学籍管理工作水平。
参考文献
[1]董姜颖.浅析学籍管理在高校管理工作中的地位和作用[J].教育时空,2014.08.180.
[2]王云波.高职院校学籍学历管理存在的问题[J].合作经济与科技,2015.06.112-113.
[3]郑安波.高校学籍管理工作要结合德育教育发挥育人功能[J].教育科学,2004.12.222-223.
[4]刘艳慧.EXCEL函数在学生信息管理中的应用[J].价值工程,2014.06.145-146.
[5]殷涛.如何提高高校学籍管理工作水平[J].重庆文理学院学报,2010.03.90-92.
关键词:高职院校;教育管理工作
一、高职院校学生教育管理工作的问题研究
1.经济社会的发展与传统的院校管理教育模式之间存在有一定的矛盾。现今社会高速的发展,国家也在不断的开展各项建设。而另外,高职院校对于学生情感的培养、高尚人格的养成等方面,比较忽视,对于校园文化的建设、校园学习环境的营造以及学生的思想品德的提高,也没有相应的重视,在今后的工作之中还需要进行切实的改进。
2.高等职业院校学生的价值观念和思想管理正在向多元化的方向发展。从整体上来进行分析,高等职业院校学生的思想观念和价值观,在发生巨大的转变。在教学过程之中,学校的竞争意识、学生之间的主体意识等,还比较模糊,对于政治信仰、政治理念等方面,不是很明确,并且学生在个人的理想追求当中,往往过于追求利益和个人的功利,这些都与社会的道德准则背道而驰,缺乏必要的人文素养的提升与养成,所以也就导致学生普遍缺乏一种艰苦奋斗、勇于拼搏的精神。这一点是现阶段学生教育管理工作的主要问题之一。
3、人员素质方面,学生管理人员在学校组织系统中的定位十分特殊,学生管理人员的素质水平直接关系到教学质量的好坏。因此,高职院校的教育管理人员应具有较高的素质,但实际情况是高职院校教育管理人员基本素质及其培训方面的工作,仍存在着不少问题。
(1)就人员素质而言,二线岗位的性质使成员配置不可能是一流的,学历结构、专业结构和年龄结构普遍不尽合理,为了更好地适应高校教育的发展,教育管理人员的整体素质亟待提高。
(2)就专业发展而言,除了师资队伍建设规划外,大多数高校缺乏系统地针对管理队伍的培养计划,两支队伍的差距显著,这种“马太效应”将严重阻碍学校教学管理水平与教学质量的同步提高,教育管理通常是高职院校最短的一块“木板”。
二、增强高职院校管理实效性的对策
2.1确立以人为本的管理理念
在现代教育理念中,以人为本是教育所需坚守的一条基本准则。高职院校的管理,更应当以人为本,把对人的管理与对人的培养放在第一的位置。高职院校的教育管理的以人为本,就是指在管理中处理好管理者与被管理着的关系。一方面,要认识到在高职院校的管理中,教师和学生既是管理对象,又是管理主体。高职院校的教育管理目标的实现要靠教师去实施,也要靠学生自觉自主地学习。所以,充分调动教师和学生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充分地尊重他们,让他们参与教学决策、参与教学管理,随时注意听取他们的意见,有利于集思广益,避免失误,提高教育管理的效益。另一方面,要认识到高职院校的教育管理既是管理,也是服务,即服务于教学和人才培养工作。教师和学生既是管理对象,也是服务的对象,教育管理工作者所做的一切工作说到底就是为了教师教好和学生学好。只讲管理,不讲服务,很容易挫伤教师教学和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
2.2运用管理系统论进行教育管理改革
教育管理的本身也是一个复杂的系统工程,由自己的主系统、控制系统和支持系统组成。教育管理系统是指在院党委和主管院长的领导下,以教务处为主形成的运转灵活、上通下达、有权威、高效率的管理体系。从系统论的观点出发,针对高职院校教育管理中的问题应该从整体的角度去思考和把握,避免出现头痛医头,脚痛医脚的被动局面。
2.3提高教育管理队伍的素质
增强高职院校教学管理的实效性,教育管理队伍自身的素质水平也发挥着重要的影响作用。一方面,教育管理者自身要不断加强管理知识学习,结合工作实践,探索出行之有效的管理模式。另一方面,通过参加有计划的进修与培训也是提高管理者素养的重要途径之一。进修与培训可以根据不同的目的采用不同的方式进行,比如攻读学位与学历,参加信息技术短期培训班,参加各种教育管理研修班,参加教育管理专题研讨会、报告会,在同类院校的短期见习实训等。
二、优化高职院校学生教育管理的几点思考
针对高职院校的学生教育管理工作进行加强和优化,需要从学生的角度出发,切实地对当前的形势进行分析,很好地审视自身的不足和缺陷,制定出详细的对策方案进行切实的改进与调整。
1.加强思想政治方面的课程教育。加强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对于养成学生正确的政治信仰、培养崇高的人格思维、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有着不可取代的作用和意义。同时,在实践教学当中,还需要突出专业的特点,加强师资队伍的建设,对教学的内容进行改进,对教学方案进行合理的优化,加大对于学生的思想政治课程的教育力度,注重理论和实践相结合的教学理念,不断地引导学生进行社会实践和社会服务,帮助学生对思想教育和整治理念进行探索,提升办学的水平。
2.明确基本的学生教育管理的工作思路。针对高职院校的学生思想教育管理,需要以培养学生的能力为主要的目标和方向,以服务为宗旨、将就业树立为基本的工作导向,并且以学生为本,坚持育人为本以及德育为先的教学基本原则,遵循素质教学的基本教学方针,大力的开展新教学模式的改革,不断的加强学生的思想道德教育,明确基本的管理思路,针对学校的办学环境、教学的质量进行改进,营造一种良好的人文环境和学习的氛围,不断地为社会输送高质量的人才。
三、结束语
综上所述,根据对优化高职院校学生教育管理的方案进行分析,力求为相关教学工作的发展做出积极贡献。
树立正确双观创新高职学生管理工作
高职学生管理工作是影响高职院校办学质量、制约高职教育发展的`重要因素.倡导和强化服务意识,尊重和维护学生合法权利,建立以人为本的管理模式势在必行.高职院校应树立以人为本的管理观和辨证的学生观,实行“三三”工作模式,创新高职学生管理工作.
作 者:李彦平LI Yan-ping 作者单位:阜新高等专科学校,辽宁,阜新,123000刊 名:辽宁高职学报英文刊名:LIAONING HIGHER VOCATIONAL TECHNICAL INSTITUTE JOURNAL年,卷(期):“”(4)分类号:G717关键词:高职教育 以人为本 学生管理 “双观”
加强与规范高职院校学生成绩管理工作的探讨
学生成绩管理是高职院校教学管理工作的一项重要内容,是对学生在校期间学习质和重的一个全面管理过程.高职院校应采用现代化的成绩管理手段,完善的`成绩管理制度,高素质的成绩管理人员,努力做好成绩管理工作,保障成绩信息的全面、完整、准确、为深化教学改革和提高人才培养质量提供科学的依据.
作 者:童秋艳 作者单位:黄冈职业技术学院,湖北黄冈,438002刊 名:科技资讯英文刊名:SCIENCE & TECHNOLOGY INFORMATION年,卷(期):“”(7)分类号:G642关键词:学生成绩 管理
考试, 是鉴定学生对所学知识掌握程度的一种方法。考试的方法有笔试、口试、面试和操作考试等, 可根据不同的教学方式, 选择不同的考试类型。考试主要有两种目的:一是检测学生对某方面知识或技能的掌握程度;二是检验学生是否已经具备获得某种资格的基本能力。考试作为检测教师教学效果的有效手段之一。它反映了一个学生经历一个教学效果对知识的掌握情况, 也客观的评价教师的教学水平与质量, 反映出教师教学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实践证明, 良好的考风, 可以促进学风。因此, 加强考务工作管理, 十分重要。
2 高职院校考务工作中存在的问题
考试是对教师教学质量和学生学习掌握情况的一种检测, 它不是教学的目的, 而是一种手段。教师通过这种手段, 可以发现教学过程中存在的问题, 进而改进教学方法。教师可根据上课情况, 选择不同的考核方式。而长期以来, 高职院校对考试的理解较为狭窄, 把考试的侧重点放在布置考场和严格考试纪律等方面。舍本逐末, 大大地降低了考试的效果。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 考核方式有待改进。长期以来, 高职院校对学生的技能考核大都实行单一的试卷考试进行, 谁上课谁出题, 这样的考核方式就使得考试环节中的人为因素大大的增加。所以, 考核方式必须改进, 建议实行教考分离, 即教学与考试分开, 教师只负责教学过程, 不参与出题阅卷, 评分等。这样就能更好, 更全面的了解教师的教学情况和学生的学习情况。
2) 出题的主观随意性大。高职院校的考试试题一般就是任课教师出难度相同的AB套试卷, 考务工作人员随机抽取一套为考试试卷, 这就使得考试具有很大的主观随意性。第一, 试卷泄漏现象难以避免, 任课教师可以根据出题内容给学生勾重点, 而考务工作人员无法控制这些。第二, 专业教师人事调动频繁, 换一个教师出题, 出题的侧重点就不一样, 这样就不利于该门课程建设。第三, 教师出题具有相当高的主观性, 所以, 会出现出题过于简单或者出题过于复杂的现象。
3) 试卷评阅缺乏统一的标准。成绩是反映学生对所学知识的掌握情况。所以, 试卷的评阅必须公平、公正。而有的教师阅卷时不把握好阅卷的尺度, 凭印象打分, 表现好的多打点。这样不仅失去了真实性和公正性, 对学生的教育极为不利。所以, 阅卷前必须要有统一的标准, 阅卷时必须严格按照标准执行。这样就会杜绝有的老师随意改动标准答案, 在看到学生考试成绩普遍较高时, 就严格改卷, 看到学生成绩普遍偏低, 及格率较低时, 就放宽阅卷标准, 从而提高及格率。
4) 试卷分析有待加强。成绩并不是考试的最终目的, 它只是对教和学的质量的检验。考试的结果, 只能说明过去。所以, 必须对考试结果进行认真的分析, 在试卷分析中, 要运用考试的理论和教学的理论, 对考试结果进行反复仔细的研究, 从而促进我们对教学过程的反思, 找出今后教学过程中的改进措施。考试结果可以反应出整个教学过程, 比如反应一段时间教师的教学情况, 学生对知识的接受情况, 反应出学生的学习特点和规律。所以, 试卷分析对提高试卷质量十分重要。
3 考务工作的改进措施
3.1 加强考试管理制度
加强考试管理, 必须坚持有关考试管理规定, 不断完善各项规章制度。一套严格的考试管理制度, 是促进学风和考风建设的保证。良好的考风可以激发教与学的积极性, 有利于提高教学质量。所以, 必须加强考务管理。健全和完善考试制度, 对考务工作中出现的问题, 要进行奖惩挂钩。这包括出题制度、阅卷制度、考试制度、违纪学生处分制度等。通过这些明确而精细的规章制度来规范考试管理, 使考试中各个环节都有章可循, 最大限度的杜绝违纪行为的发生。支持鼓励严肃查处违纪现象的正义行为;营造良好的考试氛围;坚持领导巡考制度, 加强教学监督检查;建立考试重大事故报告制度和处理制度, 对考试中出现的严重违纪, 泄密等重大事故, 考试组织单位应立即向领导报告, 并采取有效措施控制事态的发展, 立即调查, 对不上报告的事故责任人, 应按规定做出严肃处理。
3.2 加强考风建设, 从严治考
考试工作最重要的就是抓好考试纪律, 加强考试纪律要有一个正确的态度。要正确全面的理解考试工作与教学工作的关系。要对广大教职员工进行考风考纪重要性的学习和教育, 认识学风、教风建设是考风考纪建设的基础。抓好考试工作必须要抓好教学质量和教学工作。教学工作的好坏是考试工作能否顺利进行的基础, 要树立全面的教育质量观念, 对教学的全部过程进行质量管理, 把考试工作放在教学过程中进行设计、管理和监控。要从抓教学质量入手, 通过抓教风促进学风, 抓学风促进考风, 再通过抓考风进一步促进教风和学风的不断完善, 以期达到教、学、考良性循环, 进而促进学院教育教学工作的健康发展。
3.3 加强考试管理队伍建设
高素质的考试队伍建设是做好考试工作, 严肃考风考纪的前提。现在的高职院校, 为确保考试的顺利进行, 必须要有一批作风正派、业务熟练、认真负责的考试工作管理人员。现在的高职, 由于学生人数多, 考试工作任务繁重, 责任重大, 考务人员工作辛苦, 压力大等。造成一些考务工作人员不愿意从事教务工作, 造成人员变动频繁, 给做好考试工作增添了很多困难。领导必须要高度重视, 下大力气狠抓考试管理人员队伍建设。要根据考务工作的需要调整、充实考务工作人员, 关心爱护考务管理人员, 保证考务工作队伍的稳定, 切实解决好考试工作所需要的人、财、物等问题。针对考务管理工作的特殊性, 还应加强考务工作人员的培训, 要加强对考务工作人员的思想教育和管理, 不断提高他们的理论水平和业务管理能力。
3.4 积极探索考试改革的新路子
考务工作在整个教学工作中占有极其重要的位置, 合格人才的培养通过考试得以体现。所以, 考务工作显得更加重要。如今的考试, 基本都是通过上课教师出难度相当的两套试题进行, 这只能考核学生的理论掌握情况, 无法知晓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和对技能知识的掌握情况。所以, 考试改革对高职学院来说势在必行。比如, 无纸化考试, 网上考试, 理论加实作考试等。
3.5 加强考试总结分析工作
教学部门的一项重要任务是加强考试后的总结, 对考试的结果进行仔细认真的分析。要做到考试制度化和规范化。考试组织部门要在规定的时间内准确报告考试情况。每次考试结束, 要认真对试卷进行评估分析和考试成绩分析, 通过分析, 了解所考核的课程是否达到教学要求, 总结学生学习和教师教学的得失, 从而客观的评价命题质量。对发现的问题及时采取相应的措施, 充分发挥考试对教学的反馈和监督作用。
综合上述, 通过对高职院校考务管理工作的重要性和存在问题的阐述, 以及对考务管理工作提出的改进措施说明, 只有加强和规范考试管理制度, 提高教学管理人员的素质, 才有利于考风和学风建设, 促进学院教育教学质量的提高。
参考文献
[1]邓海洋.高职院校考试及考务工作透析[J].考试周刊, 2010 (2) .
[2]林宇健, 崔芸.普通高校考务工作的改革与实践[J].淮北煤炭师范学院学报, 2006 (10) .
关键词:高职院校 学生管理 问题
中图分类号:G4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3-9795(2012)10(a)-0228-01
目前,我国高职院校的办学机制,已经由以往单一的政府办学发展为政府主导办学与社会参与办学并举的多元化的新形式。各级政府部门将进一步加大高职院校办学的自主权,将行政单位与事业单位分开,把高职院校逐步推向社会,推向市场;同时,随着高等院校办学规模的不断扩大, 高职院校最主要的社会功能己经发生转变,由精英教育发展为大众教育。正因如此,学生班级管理工作的职能也由“管理” 转变为“服务”;大学生就业由原来的计划分配转变为现在的自主择业;固定学制转变为弹性学制;困难学生资助也由原来的发放助学金和困难补助转变为助学贷款和勤工助学。这些变化都需要有与之相适应的新的学生班级管理体制。在新时期如何走近学生的生活,把握学生的思想脉搏,探索出高效务实,的学生管理对策,这是我们每一位高职院校学生管理工作者需要面对的重要课题。
1 培养人文精神,树立服务意识
新时代的大学生需要培养人文精神, 也尤其渴求得到人文关怀。学生管理工作者要明确“以学生为本”的工作理念和教育、管理意识。
第一,要树立服务意识。过去传统的办学理念主要注重的是严格规范的学生管理,学校各个部门担任的主要是管理者的角色,其结果往往产生与学生在情绪上的对立。所以,要更新传统上把学生管理工作看做是“管理学生”的错误理念,把管理学生变成为学生服务。这就需要学生管理工作者培养服务意识,管理上要从学生利益出发,了解学生的思想问题,关心学生的生活问题,迫切解决的学生面临的问题。
第二,要充分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根据学校提出的“依法治校、科学管理”的要求,明确告知学生在学校里享有的权利和不可忽视得应承担的义务,讓学生充分发挥他们的主体能动性,把被动接受管理变为自我主动的管理。在管理工作中,还应注意积极调动学生的参与管理意识,使学生在学生管理工作中得从属或被动的地位变为主导和主动的地位,实现学生的自我管理;同时,建立健全学生管理中的以学生处为指导、以辅导员和班主任为辅导、以学生自我管理为中心的相对独立自主的管理模式。当这种角色的主体地位发生转换时,学生不仅会大大提高自我管理的意识和积极性,还能增强自我约束能力和自我控制的能力,明显增强他们的主体意识和责任感。
2 建立激励机制,鼓励学生创新
学生管理工作者要开创“开放式、全方位、发展型”的学生管理工作机制。
“开放式”就是建立开放型的学生管理服务新体制,学习和吸收先进的管理模式和管理经验,与世界教育接轨。比如,为最大限度地满足学生求学和求助的需要,建立学生管理工作咨询和指导工作。咨询工作主要有学生的心理咨询、就业形势与政策的咨询;指导工作主要有学生的生活学习、助学贷款服务、求职技巧和保险服务的指导。通过学生管理工作咨询和指导工作,不但可以解决学生的心理障碍,还可以保证学生正常的学习和生活。
所谓“全方位”指的是在教学、管理、后勤和社会各个方面,由大家来共同关心并探讨学生的管理工作问题,逐步完善学生管理工作制度上的不足之处,达成共识,建立健全一套完善、科学、规范的学生管理工作制度,力争做到全方位的依法治校、科学管理。随着高教改革的迅速发展,大学校园日新月异、逐步开放,已经成为没有“围墙” 的校园。高校学生个体之间、个体与学校之间的权利与义务的关系也变得更加微妙和日益复杂,这些都给学生管理工作者提出了迫切的要求,需要我们运用法律和规章制度去调节和规范学校与学生两者之间的关系。作为新时代的学生管理工作者,不仅要树立“依法治校、制度管理”的理念,还要逐步建立完善、科学、规范的规章制度,这是目前高职院校学生管理工作的紧迫任务。
“发展型”就是建立新型的学生管理激励机制。建立完善的学生激励机制,通过目标激励、启发、引导等方式加强对学生的内在层次的管理;通过科学的综合素质测评体系的建立,注重学生思想道德素质、身心素质和学习素质等基础素质,并且注重引入学生“综合素质”的新内涵,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提高学生适应社会的能力。
3 加强队伍建设,造就专业人才
只有建立一支业务素质高、工作能力强的学生管理人才队伍,才能开创学生管理工作的新局面,促进高职院校学生管理工作的和谐与快速发展。从学生管理工作的发展趋势来看,高职院校学生管理工作必须向专业化、职业化方向发展。所以,要建设一支专业强、素质高的学生管理人才队伍,有效地分析与研究学生管理工作面临问题,提出科学合理的应对的办法和措施。不少高职院校存在这样的误区,认为只有教学科研才需要高级人才,而学生的管理只要做到有人管理就可以,这种错误认识导致学生管理工作队伍的参差不齐。所以,当务之急是要建立一门学生教育与管理专业学科,培养学生管理工作的专业人才。
为了在新形势下加快高等教育和社会经济的发展,更好地促进高职院校学生管理工作向人性化、专业化、制度化、科学化的方向发展,学生工作管理者要树立以学生为本的管理意识,建立责权明确、分工清晰、分工合作有序的管理体制,围绕现代化的教育管理手段,培养一支思想过硬、业务精干、作风正派的学生管理工作队伍。
总而言之,作为高职院校的学生管理工作者,既要与时俱进,更新管理理念,强化服务意识,又要改变服务意识,提高服务效能,将教育、管理与服务有机结合,将学生渴望成才、立志成才的远大理想与高职院校的学生管理工作结合起来,使高职院校的学生管理工作能持之以恒地向前发展。
参考文献
[1]林燕青.和谐校园视野下大学生权利意识探究[J].教育探索,2009(4).
[2]嵇小怡.从学习型组织看构建新型的高校学生管理模式[J].中国高教研究,2005(6).
[3]曾维菊.底线伦理:学校德育教育的重点[J].西南民族大学学报(人文社科版),2006(1).
[4]钟启泉.班级管理论[M].上海:上海教育出版社,2001(1).
[5]陈发初.关于新时期大学班级管理的几点思考[D].科技信息(学术版),2006(11)1.
[6]唐忠明.加强大学生诚信教育再思考[J] .湖南民族职业学院学报,2006(4):1.
(2)转变观念,提升服务创新意识。高职院校要借鉴当代质量管理的先进理念,在行政管理工作中不断贯穿服务创新的理念、以师生为本的理念和依法治校的理念。一是要在学校的行政管理、教学管理、学生管理等工作中贯穿创新就是发展的理念,全方位多层次提升学校的综合实力;二是要在教育教学、科学研究和学生管理工作中树立全心全意为师生服务的意识,真正做到治校以教师为本,育人以学生为本;三是要树立依法治校的理念,将学校的各项工作纳入到法律法规体系中,科学运用法律手段处理办学中遇到的各种问题,真正做到依法治校。
(3)加强管理人员专业化队伍建设。行政管理人员是高职院校教职工队伍的重要组成部分,在高职院校的各项工作中扮演着极其重要的角色。一是要加强对兼职从事行政管理工作的专业技术人员的培训力度,通过轮岗、挂职等方式,培养一批素质过硬、能力较强的“双肩挑”教师;二是要不断提高管理人员的入口招聘选拔关,不断提高管理人员招聘的学历和职称标准;三是要专项针对管理人员制定长期全面规范的培训计划,让管理人员有进修培训和不断提高自身综合素质的机会;四是要制定管理人员晋升晋级政策和奖惩制度,引导管理人员不断提高自身专业化水平。
(4)不断提高管理人员综合素质。管理人员的综合素质主要包括思想政治素質和业务素质两个方面。一是要通过组织管理人员参加政治业务学习、继续教育学习、礼仪培训等方式,不断提高管理人员的职业道德和思想政治素质;二是要通过组织管理人员参加公文写作、计算机操作、应急处突等方面知识的培训,不断提升管理人员的业务素质;三是要着力培养管理人员敢于奉献、爱岗敬业、全心全意为师生服务的精神。
综上所述,行政管理工作直接影响到高职院校的教育教学质量、人才培养质量和综合办学水平。因此,必须加大对高职院校行政管理工作的改革创新,通过运用科学合理的行政管理手段和方法,就能不断提高行政管理工作的效率和水平,充分发挥出行政管理工作在高职院校发展进步中的最佳效能。
参考文献
[1]姚青春.新时期高职院校行政管理的规范化[J].山海经,(2):153.
[2]刘宇.浅析如何提高高职院校行政管理效率[J].人力资源管理,(12):149-150.
闽教自考(2011)1号
关于印发《福建省高等教育自学考试本科与高职高专
教育衔接考试试点工作管理办法》的通知
福建师范大学、集美大学:
为贯彻全国高等教育自学考试专业建设工作会提出的构建高等教
育自学考试与高等专科学校、高等职业技术学院相衔接开展本科教育
自学考试的精神,经研究,决定在我省开展高等教育自学考试本科与
高职高专教育衔接考试(以下简称“衔接考试”)试点工作,首批参与
试点工作的本科主考学校为先期已参加调研的福建师范大学和集美大
学。为加强试点工作的宏观管理,实现优势互补、资源共享,促进考
试工作协调发展,现将《福建省高等教育自学考试本科与高职高专教
育衔接考试试点工作管理办法》印发给你们,请认真贯彻执行,并注
意总结经验,在试点工作过程中有何问题和建议,请及时向省自学考
试办公室反馈。
附件:《福建省高等教育自学考试本科与高职高专教育衔接考试试
点工作管理办法》
福建省高等教育自学考试委员会二0一一年一月五日
抄报:省教育厅高教处,薛卫民副厅长
抄送:福建师大成教院、集美大学成教院
福建省自学考试办公室综合科2011年1月5日印发
附件:
福建省高等教育自学考试本科与高职高专教育
衔接考试试点工作管理办法
第一条为贯彻全国高等教育自学考试专业建设工作会提出的构建高等教育自学考试与高等专科学校、高等职业技术学院(以下简称“高职高专”)相衔接开展本科教育自学考试的精神,加强对福建省高等教育自学考试本科衔接考试试点工作(以下简称“衔接考试”)的宏观管理,实现优势互补、资源共享,促进高等教育自学考试与高职高专教育事业协调发展,特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福建省自学考试办公室(以下简称“省自考办”)负责制定本省衔接考试专业开考规划,拟定相关专业考试标准及其有关规定,决定设置开考衔接考试专业并根据社会发展和经济建设的需要对已开考衔接考试专业进行调整,负责主考学校新开考衔接考试专业的审定工作,对主考学校的衔接考试工作进行指导、督导和质量评估。
第三条试点主考学校根据福建省衔接考试专业开考规划,结合本校实际可向省自考办申报新开考衔接考试专业,论证沟通课程、衔接课程和核心课程,并制定符合本校实际情况的实施细则报省自考办审批。
第四条 衔接考试专业培养目标及学历规格,总体应与自学考试相同专业的学历要求和标准一致,注重考核应考者运用基本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衔接考试专业原则上应在我省已开考的开考体制改
革试点本科专业中选择,并按开考体制改革试点专业管理办法执行,不面向社会开考。
第五条衔接考试专业的课程设置分为:沟通课程、衔接课程、核心课程三类。
1、沟通课程。包括公共政治课和公共基础课。凡在专科阶段已学过与本科专业中名称相同的公共课程且学分不低于本科专业中的课程学分(1学分相当于18学时),成绩合格的,承认其课程成绩及学分。获得高校英语应用能力考试A级证书的可以申请免考英语
(二)。
2、衔接课程。衔接课程的学习内容,主要是对专科阶段学过的主要课程的基本理论、基本原理等内容作进一步的延伸与拓展,体现学科理论知识的系统性与完整性,体现本科教育需要的人才知识、能力与素质结构。衔接课程应在专业基础课中选择,尽量选择与高职高专教育中名称相同或相近的课程,总门数原则上占本科考试课程的1/3左右。同一专业不同主考学校的衔接课程要一致。
3、核心课程。核心课程统一使用自学考试规定的教材、考试大纲,参加全省统一考试。核心课程的设置不少于5门。
第六条衔接考试专业考生应是省内公办高职高专计划内统一招生的已注册且学有余力并本人自愿参加的高年级在校生。参加衔接考试专业学习的考生,在学校本修专业与衔接考试专业原则上应是同属一级学科。
第七条为了便于后续管理,两所试点工作主考学校不能在同一所高职高专学校内进行同一专业的衔接工作。
第八条 衔接考试专业的助学工作只能在高职高专及主考学校校内开展,不得在校外开展助学活动。
第九条 参加衔接考试专业学习的考生,在专科毕业后未取得合格成绩的沟通课程应参加全省自学考试,使用自学考试规定的教材、考试大纲,在专科毕业后未取得合格成绩的衔接课程,在一年内可回原校继续参加考试,一年后仍未取得合格成绩的衔接课程应参加全省自学考试,使用自学考试规定的教材、考试大纲。为了方便管理,衔接考试专业的考生在专科毕业后应回原校报名、考试、办理自学考试本科毕业手续等,不能转专业或转校,不能转入面向社会开考的专业,但在面向社会开考的专业中取得的课程合格成绩可以转入衔接考试专业中。第十条 参加衔接考试的考生在高职高专毕业后3年内获得自学考试本科毕业证书的,仍可以根据福建省人事厅福建省教育厅文件(闽人办[2007]45号)< 关于取得高等教育自学考试学历的普通高等学校和中等职业学校毕业生领取《全国普通高等学校本专科毕业生就业报到证》有关事项的通知>精神,申请办理自学考试本科就业报到证。
第十一条参加衔接考试的考生在获得自学考试本科毕业证书后,其学业水平到达到国家规定的学位条件,向有学位授予权的主考学校按照《中华人民共和国学位条例》的规定,申请授予相应学士学位。
第十二条福建省自考委根据主考学校开考衔接考试专业社会需求等实际情况,决定停考有关衔接考试专业。对决定停考的衔接考试专业,主考学校应主动、积极地做好停考的善后工作。
第十三条本管理办法由省自考办负责解释。
【摘 要】对高职院校学生管理工作引入企业“7S”管理进行探索,认为把企业“7S”管理的理念与方法引进校园,可进一步规范学生行为,提升学生职业素养,提高高职院校学生管理水平,为当前高职院校人才培养提供有益的管理经验模式。
【关键词】高职院校 学生工作 “7S”管理
【中图分类号】 G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0450-9889(2015)07C-0079-03
随着高等职业教育的迅猛发展,工学结合已成为主要的人才培养模式,高职院校除培养学生专业技能外,更要注重职业素养的提升。而学生管理工作水平的高低直接影响人才培养的质量。“7S”管理是企业管理的一种有效管理模式,如何从企业引入“7S”管理,消化并运用于高职学生管理,以不断提升学生职业素养,这不仅是对高职教育管理提供良好的模式补偿,同时也是校企合作有效对接的重要途径之一。
一、高职院校推行“7S”管理的必要性
近年来,高校招生规模不断扩大,在校人数日益增加,而学生管理却难以跟上规模发展的步伐,管理模式相对落后,给高校学生管理带来许多问题,尤其是高职院校面临更多的困难。在当今新形势新情况下,如何创新管理,改变现状,走出困境,是高职院校学生管理工作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
(一)学生管理队伍年轻化但经验不足。目前学生管理队伍年龄普遍显得年轻,非常缺乏任职时间长、理论水平高、工作经验丰富的专家,很多学生辅导员都是刚从学校毕业,从校门到校门,缺乏工作方法和经验,再加上部分人员缺少责任心、管理队伍不稳等原因,使得学生管理工作不能扎实、全面地深入到各个班级和学生中去,在工作中采取的多是被动化的管理方式。所以学生管理在方式、方法和手段上亟须提高,有必要引入“7S”管理。
(二)学生管理制度老化有待优化。长期以来,学生管理虽然有许多考核制度,但总体上缺乏科学性和可操作性,由于管理制度的空洞化,使工作实绩无法客观、真实体现,考核无法做到客观公正,无法体现科学性和可操作性的统一,使学生管理工作仍然有“临时抱佛脚”或“得过且过”的状况,未能摆脱“救火”式的应付局面,这使得学生管理工作存在很大程度的波动性、反复性。另外,从学生角度看,会认为学生的许多工作是形式主义,在认识上存在偏差。这就需要我们不断改善和改进管理方式和管理模式来激发学生的自觉性和积极性。
(三)学生管理目标与素质培养、岗位就业脱离。现在高校实行的管理制度、管理模式大多服务于高校自身的安全、稳定,很少引入企业管理的文化,致使学生到就业工作岗位难以适应。所以,我们要让学生在接受管理的同时感受到管理文化的意义,学生通过被管理逐步认识、了解管理的重要性,为规范自身行为、提高自身素养以及适应就业岗位的管理做好铺垫。而“7S”管理来源于企业,它能更好地把企业文化带入校园,让学生更早接受企业的管理文化。这样可以让学生在实习、就业过程中更快地融入企业管理和文化氛围中,克服顶岗实习学生存在的自律不严、缺乏吃苦耐劳精神和持之以恒毅力等缺点。解决学生管理目标与培养目标相脱离,培养目标与岗位就业需求相脱离的问题。
(四)高职院校与“7S”管理有着天然的联系。企业“7S”管理通过整理、整顿、清扫、清洁、素养、安全和节约等7个环节不断改善、优化、持续、整合的活动形式来改变人的观念,形成良好的行动规范和行动品质,从而提升人的素养和管理水平。这与高职院校人才培养目标是完全一致的,因此,推行“7S”管理并把它融入到工学结合之中,这无疑给高职教育提供了一种新的管理理念、管理模式和管理方法,也为高职教育工作增添了活力。叶圣陶说:“教育本质就是培养习惯。”习惯是一种修养也是一种文化,这说明教育就是要培养学生养成各种良好的习惯,而对于“7S”可以说它是一种形式,一种规范,一种习惯,更是一种素养。
二、如何推行“7S”管理
(一)认知 “7S”管理。所谓“7S”,即1S——“整理”(Seiri)、2S——“整顿”(Seiton)、3S——“清扫”(Seiso)、4S——“清洁”(Seil(etsu)、5S——“素养”(Shitsuke)、6S——“安全”(Safety)、7S——“节约”(SaVe)。“7S”管理源自日本企业管理,最初实施的是“5S”,指的是日文“整理、整顿、清扫、清洁、素养”的注音,后来随着管理的不断深入,又加上了“安全”(safety)、“节约”(SaVe),“安全、节约”的英文第一字母,也是S,这样就变成了现在的7个S,简称为“7S”。7个S的关系图见图1。
图1 “7S”管理系统关系
“7S”管理的对象是现场的环境,通过规范现场、现物,营造一目了然的工作环境,培养员工良好的工作习惯,其最终目的是提升人的品质,养成良好的工作习惯,从而达到精细化、规范化管理的目的。
引进“7S”的管理理念是让学生在日常生活中,养成良好的符合现代企业素质要求的岗位习惯,并从制度上约束学生,使之健康成长。
(二)建立推行“7S”管理的行动目标。从企业引进“7S”管理,是让学生以“行动”改变观念,以“形式”提升管理实效,目的就是促进学生管理工作创新发展。要使“7S”成为学生管理工作者手中的一种机制和方法,最后使之成为学校“7S”管理模式。在推行过程中我们必须设置推行“7S”各个要素环节的工作目标。
1.通过整理(Seiri)行动,将学生学习、生活、实训场所的所有物品区分为“有必要的”和“没有必要的”,把必要的整理出来,不必要的或存放别处或消除掉。目的是腾出空间,活用空间,防止误用,塑造有序的学习和生活场所。
2.通过整顿(Seiton)行动,把留下来的必要用的物品依规定位置摆放整齐,并加以标示。目的是学习和生活场所一目了然、整整齐齐,避免因寻找物品而浪费时间。
3.通过清扫(Seiso)行动,将学习、生活场所内看得见与看不见的地方打扫干净。目的是减少环境污染与损害,清扫场所垃圾,净化学习、生活环境。
4.通过清洁(Seiketsu)行动,关心自己的学习、生活环境的净化,关注自己卫生习惯的养成。目的是创设干净、亮丽的学习生活环境。
5.通过素养(Shitsuke)行动,每位学生具有优雅的仪表、良好的修养等行为规范在内的品行,遵守规章制度,培养积极主动的精神,养成良好的习惯,提升职业素养。目的是培养自己的为人处世能力,提升自己的职业素养。
6.通过安全(Safety)行动,树立“安全第一”的意识,保证自己和别人不受损害,为形成平安和谐的生活学习环境做出自己的努力。目的是创建和谐平安校园,确保健康成长。
7.通过节约(Save)行动,合理利用物品资源、节能降耗,营造一个节俭、高效、物尽其用的氛围,让学生养成勤俭节约的习惯。目的是树立节约的理念,力避铺张浪费。.
(三)考量推行“7S”管理的效能表现。“7S”管理的对象是人、事、物,其核心和精髓是素养,因为“7S”的精神是找出乱源—持续改善—养成习惯。高校“7S”管理则以学生的活动环境(宿舍、教室、实训室、校园)出发,以改变环境塑造心灵为目的持续实践活动。为使推行活动高效,我们还须考量以下几方面的效能表现:
1.学生学习效率有否提高。通过执行“1S”、“2S”,考量是否创造整洁的物质环境,严谨的学习方式,和谐的学习氛围,良好的人际关系,是否创造了更多的学习时间,从而起到提高学习效率的作用。
2.学生学习质量有否保证。通过执行“3S”、“4S”,考量用品存放是否有序,信息管理是否规范,是否养成做事认真、学习有序的习惯,这是保证学习质量的基础。只有这样才可以减少学习(作业、考试)的失误,减少不合格成绩的出现,从而提高学习的质量。
3.学生自身素养是否提高。通过执行“5S”,考量学生是否养成良好的日常行为规范、自律的学习习惯以及团队合作追求卓越的精神,最终提高自身职业素养。
4.减少学生学习浪费。通过执行“6S”,考量是否因用品乱摆放、器材保养不良、通道不通畅而造成资金、人员、场所、效率、品质、成本的浪费,如能如减少这些浪费,也即提高了学习效益。
5.保证学生学习安全。通过执行“7S”,考量是否建立了良好的环境以防止和避免意外事故的发生;因为舒适的现场使人心情舒畅,精神集中,健康快乐。
6.提升学校社会满意度。通过执行“7S”管理,考量师生是否革除各个环节的马虎之心,克服小事不愿为、大事不能为的弊端,改善学校内外部环境,打造学校品牌形象,从而提升社会对学校的满意度。
(四)创新推行“7S”管理的方式与方法。“7S”管理在企业早已生根开花结果,但在高校推行“7S”管理过程中还是要讲究方法,不能一蹴而就,防止水土不服。应循序渐进,从简单到复杂,从易到难,层层递进。以“7S”要求作为学生管理的标准,从对照标准、执行标准,到完善标准,循环往复,最终达到“让学生的习惯符合标准,让标准成为学生的习惯”的目的。具体步骤一般可分五个阶段实施:即形式化(基本行动),行事化(经常执行),习惯化(自觉执行),精益化(精益行动),最后可持续发展。“7S”推进步骤如图2所示。
图2 “7S”行动推进步骤图
1.推进“7S”的工作方式:(1)先入为主,在学生入学的始业教育中进行专题动员,学校可组织编写“7S”管理学习指导书,让学生认识“7S”管理。即让学生从一进校时就灌输“7S”管理的理念,以便在今后的工作、学习中指导学生学习。(2)从易到难,起初可以从简单的宿舍、教室整理开始,即简易化的“7S”行动,从易到难,逐步推进,以树立工作信心;(3)学做结合,在平时教学中,结合课堂教学将“7S”管理融入课堂教学、实训项目中,以培养学生企业管理、耗材及成本控制意识、安全意识。(4)“管”与“教”融合,改革课程考核方案,将“7S”管理纳入课程形成性考核,以调动学生的积极性,重点培养学生良好的职业素养。
2.推进“7S”过程可使用的两个重要工具,即目视管理和看板管理。(1)目视管理可用红牌、看板、信号灯、区域线、警示线、作业流程图等直观的方式设置在醒目位置,(下转第113页)(上接第80页)及时提醒、提示学生学习、生活、实习过程中存在的问题,以便学生引起注意并有所改善。(2)看板管理则把信息类、制度类、管理类、标识类、活动类相关信息资料利用黑板、白板、KT板、钢制板、电子版等工具简要、及时地公示、公布,让学生及时了解事情、事件的发生、经过和结果,以便适时做出调整和改进。
总之,推行“7S”管理需要理念先行,全员参与,结合实际,注重实效,不搞形式主义,要持之以恒,形成制度,直至养成良好习惯。因为推行“7S”管理工作是一项既要长期坚持,又要不断改进提高的活动,也只有我们坚定目标,勇于创新,才能促进高职教育教学水平发展和人才素养的提升。
【参考文献】
[1]张力伟,刘佳敏.“7S”在应用型本科院校学生工作中的应用探索[J].企业导报,2011(22)
[2]郭生霞.高职数控实训基地7S管理的实践与思考[J].装备制造技术,2013(7)
[3]刘丽华.“7S”管理在高职院校实训教学中的实践[J].中国现代教育装备,2013(21)
[4]杨瑞环.浅谈“7S”管理在中职院校学生宿舍管理中的应用[J].职业教育(下旬),2014(6)
【作者简介】金祝年(1965- ),男,浙江金华人,金华职业技术学院教授,研究方向:高职教育管理。
【高职管理工作总结】推荐阅读:
高职旅游管理论文10-27
高职院校党员教育管理11-01
高职院校资产管理思考论文11-08
高职财务管理实践教学构建思考论文09-25
高职院校固定资产的信息化管理11-02
新媒体对高职院校学生管理的影响论文11-21
高职酒店管理专业教育现状及应对策略论文10-09
高职教学质量管理中的实践研究的论文10-24
对建筑工程管理专业高职人才培养的思考论文07-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