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时期高职美术教育的论文(通用9篇)
1.浅析新时期高职美术教育的现状和发展策略
1.1彻底更新新时期高职美术教育的观念和体系
随着社会的快速发展人们对于高职美术学生的综合能力的水平要求越来越高,因此在高职美术教学体系中要彻底更新新时期美术教学的观念和体系就必须要在课程改革中注重提高学生专业技术水平的同时培养学生的综合能力,强调学生的专业素质同学生的综合素质相结合,学生的理论知识要与实践需要相挂钩,坚持基础理论为实践活动服务,理论知识的服务面儿一定要广阔。高职美术教学中学生自身综合素质和相应的综合能力包括学生的`表现力、想象力、创造力、观察力、以及鉴赏力都是新时期高职美术教学体系中中需要重点提高的项目,以保证学生能够胜任社会对于人才素质能力的种种要求。在学生的综合能力中对于学生观察力和创造力的培养是新时期高职美术教育体系改革的重点,通过学生综合素质的提高,将专业美术知识与社会实践形成具有创造性的结合,不拘于传统的美术审美理念,而是符合现代人对于美术作品的欣赏。同时在新时期高职美术教学体系的改革中对于高职美术专业毕业的学生其道德素质也是考核其综合素质的标准,学生不仅要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同时还应该具有较高的道德素养成为对社会有用的人才。
1.2完善和丰富新时期高职美术教育的内容
高职学生的美术教育不一定要求学生都能很熟练的掌握美术创作技巧,也不奢望个个成为美术家,而是希望通过完善和丰富新时期高职美术教育的内容,全面培养学生综合素质,以提升其在日后就业中的适应力和竞争力。在高职美术专业理论基础课中,可以开设中外美术史及作品欣赏、创作理论、艺术概论。现代文学与古典文学等课程,增加对中外艺术家思想及作品的全面深入了解,培养学生综合审美能力。素描教学作为美术、设计教学的基础性环节,在美术、设计教学中的地位及其作用已毋庸质疑。学生通过这种绘画形式和过程能够获得对自然形态的明确、强烈的体验,并协调观察与表现的一致性,从而形成对造型要素的初步认识。
1.3注重新时期高职美术教育的实习和活动环节
高职美术教育中理论和实践的脱节是当前面临的重要问题。强化美术实践,开展丰富的美术活动不仅能增强动手能力,还能让学生在技术与材料中找到新的灵感,今后需要注重新时期高职美术教育的实习和活动环节,这对将来美术专业学生进入社会后能加速适应社会,具有更强竞争实力息息相关。构建基于美术专业实习的教学体系,是突出高职美术教育特色,确保人才培养目标与人才培养质量的关键一环。实践证明,这几年具有较高的职业素质和过硬的专业技能的美术专业毕业生能够受到广告公司、装饰工程公司、工艺美术厂、影楼、玩具厂等企业的热烈欢迎。学校可以鼓励学生成立美术社团,通过这些社团括动形成个性培养的开放式学习环境,满足层次性需求,为学生提供个性发展的空间,开阔学生的视野。同时,仅靠校内实习场地已难以满足美术实训教学的需要,校外美术实习基地是学生直接参加生产和实际工作,进行现场顶岗仿真实习的场所。
2.结语
一、高职语文教育存在的问题
高职院校的语文教育不是受学校教师和学生的重视,语文课程教学质量在不断下滑,语文教育功用价值并没有得到充分的发挥。这种问题,影响到学生人文素养培养,影响到学生的综合素养的提升。在高职教育中,一直本着够用为度的原则,在近些年,高职语文教育必修内容在不断减少,即使是必修内容,也有很多教师偷工减料,在课堂上故意忽视忽略某些内容教学。一些高职语文教师认为,只要学生的专业课程学好了,语文学不学对学生的影响不大。学校不重视语文学科教育,不断降低语文的课时量。学生对于语文学习也是不感兴趣,学生都认为只要掌握一门技术就可以在社会中谋一份好工作,学习语文是毫无价值和意义的。这种现象导致语文教育的地位相当尴尬,语文学科学与不学无所谓,这样,语文教育效果一直得不到提升,甚至出现了教育质量下滑的现象。其实,语文教育不仅可以培养学生的语言应用能力,对于提升学生的人文素养和综合素养都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即使是在突出技能培养的高职院校也必须要重视语文教育,要通过语文教育提升学生的综合素养,提升学生领悟理解的能力。这样,才能为学生进行专业学习打下基础,才能为学生在未来工作中更好地发展打下基础,才能真正培养健全的健康的社会人才。
二、新时期高职语文教育走出困境的途径思考
(一)认识到语文教育的重要价值功用
高职语文学科作为一种文化学科,承担着传承中国灿烂文化的重要使命,也是高职院校培养德才兼备人才的重要保障,是高职院校提升人才培养质量和综合素养的重要途径。高职院校的师生要认识到语文教育的重要功用价值,要彻底抛弃语文无用论,认识到语文教育对于培养学生的人文素养,综合素养,对于发展学生的智力,提升学生领悟理解能力的重要作用。
在新时期,社会对人才需要的标准更高了,即使是高职学生,仅仅掌握专业技能是不够的。学生在社会中要得到有效的发展,必须要具有一定的语言表达能力,具有语言的应用协作能力,具有较好的审美鉴赏能力,灵活变通的能力,这些能力的培养需要借助于语文学科,因此,高职院校教育者和学生,都需要重视语文教育的功用,认识到语文教育的重要价值功用。积极转变教育思想,积极进行语文教育改革,提升教育成效,实现人才的健康、完善的培养。
(二)以学生为主体进行语文教育改革
在高职语文教育中要能够以学生为主体进行教育改革。作为教师要始终关注学生,重视学生人文素质的培养。在课堂上要弘扬民主精神,积极为学生进行语文学习营造良好的宽松民主的教育环境。教师要使学生认识到语言是一种重要的交际工具,只有掌握这种交际工具,在社会中才能更好地与人交流,合作,获得更好的发展,要使学生认识到语文学习的重要性,从而提升学生内在学习语文的动力。
在教育的过程中,教师要能够结合学生的性格特点,家庭背景,心理素质情况,选择教育内容,要尽量选择与学生专业相关的教育内容,选择学生感兴趣的生活化教育内容,通过这种方式激发学生语文学习的兴趣。教师要能够根据学生的专业情况设置多种交流情境,使学生在应用语言进行交流的过程中,体会到语文学科学习的重要性。要通过多种方式开展一些语文学习活动,比如开展语文讨论活动,读书活动,演讲活动等等。通过多种方式使学生能够参与到活动中,使学生能够在活动中积极表现,学习语言技能,丰富个人认识,提升自己的人文素养。教师要能够通过多种方式引导学生主动学习语文,主动应用语文学科知识分析解决问题,使学生能够体验到语文教育的价值和功用,突出学生的学习主体作用。这样,才能有效提升语文教育的效果,实现高技能、高素养人才的有效培养。
(三)优化语文教师师资力量
优化语文教师师资力量是提升高职语文教育质量的重要手段,也是解决高职语文教育问题,保障教育改革成功推进的重要方式。学校要重视对语文教师师资力量的优化工作。一方面,学校在选拔语文教师队伍人才方面要把好关,能够聘用一些语文理论知识丰富,实践应验丰富的,取得相应资格证书的双师型人才,保障语文教师队伍的整体高素养。另外,作为教师个人也需要不断学习,提升自身素质,提升自己的语文教育教学能力,科研能力。语文教师要不断学习,丰富自己的专业知识,提升自己的专业技能。要不断研究课堂,研究与学生进行有效沟通的方式,研究成功课程实施策略,要根据学生的情况不断调整教学策略,优化教育内容,能够通过学习实践,不断总结经验,以提升课堂教学效果。学校要积极加强语文教师培训活动,有通过培训优化教师的教育理念,不断丰富教师的教学方法,提升教师的课堂调控能力。要通过加强对教师培训的手段,促进语文教师整体素养的提升,要通过多种途径,优化语文教师师资力量,只有这样,才能保障高职语文教育的效果。
摘要:在高职语文教育中存在着边缘化的倾向,学校教师学生都不是很重视语文教育学习,语文教育质量效果一直不是很理想。这里分析了高职语文教育的问题,提出了解决语文教育问题,提升语文教育效果的策略,对于高职语文教育的发展具有积极的意义。
关键词:高职语文,教育,问题,策略
参考文献
[1]于建华.基于职业能力培养的高职语文教学策略探究[J].高教学刊,2016(12).
【关键词】高职院校 教育与管理
校园文化 全员育人
【中图分类号】G【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0450-9889(2013)01C-
0103-03
近年来,我国高职教育迅速发展,招生人数与日俱增,而高职院校学生的教育与管理改革相对滞后。本文试以广西建设职业技术学院为例,针对我国高职院校面临的新的问题进行分析,并提出新时期高职院校学生教育与管理的一些可行措施。
一、新时期高职院校学生教育与管理面临的问题
(一)校园文化积淀不足,大学精神尚未形成,校园文化的育人功能未能充分发挥。我国多数高职院校是从中职学校升格改制的,办学历史短,缺少一定的文化沉淀;办学理念、办学定位等学院核心精神不是很清晰或尚处在形成的过程中;环境建设缺少文化内涵;学校面临着扩大招生和扩大教学空间的巨大压力。为满足急需的空间要求,我国高职院校在校园文化建设方面普遍存在着重物质文化建设轻精神文化建设、重形式轻内涵的弊病,各高职院校大多重校园的物质功能、轻文化育人作用,片面追求现代化的高楼与规模、校园的优美以及活动的轰动一时,而相对忽视深层次的文化内涵的建设,从而使校园文化的育人功能未能充分发挥。如何在有限的办学空间内营造一个良好的校园文化氛围,是当前高职院校须重视的课题。
(二)学生入学分数线下降,素质参差不齐,给学生教育与管理工作带来新的困难。近年来,我国高职教育迅速发展,招生人数与日俱增,导致新生入学分数线降低,学生素质下降,给高职院校的学生教育与管理带来新的困难。
(三)管理模式相对滞后,院系两级管理新模式尚未完全形成。我国大多高职院校的学生管理模式延续了中职的管理模式,符合高职院校特点的院系两级管理新模式还没有完全建立或尚处在建立的过程中。
(四)办学空间小,活动空间短缺,给学生教育与管理工作带来很大难度。我国多数高职院校是从中职学校升格改制的,原有校区空间小,很多学校正在建设新的校区,但新校区还没建成,学生活动空间有限,给学生教育与管理带来很大难度。
(五)专职学生管理人员数量相对短缺,队伍建设有待加强。专职学生管理人员人数特别是专职辅导员人数相对短缺,且实施院系二级管理、辅导员归各系管理之后,各系对辅导员增加不属于其岗位的工作量,增加辅导员的劳动强度,给学生管理工作带来不良影响。
(六)重理工轻人文的状况在一定范围内依然存在,不利于培养健康人格的学生。高职院校由于自身的办学特点很容易造成重理工轻人文的状况,这对培养具有健全人格的学生极为不利。如何在有限的学制时间内安排好专业课和相应的人文课程,是每所高职院校面临的一个共同课题。
二、新时期高职院校学生教育与管理的措施
针对以上问题,新时期高职院校必须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树立以人为本的教育与管理工作理念,开拓创新,积极探索学生教育与管理工作新途径,扎扎实实开展丰富多彩的教育活动。
(一)构建浓厚校园文化,发挥文化育人的强大功能。大学之所以为大学,在本质上不是大楼之大,不是校园之大,而是在某一特定的大学精神主导下的浓厚校园文化的历史传承与建设,并在这一校园文化的熏陶下进行的育人活动组织,只有在这样的氛围下育人,才可能培育出大师和优秀的毕业生。高职院校由于其职业教育的特点决定了其在人文学科的建设与教学方面相对欠缺,有效发挥具有浓厚人文氛围校园文化的育人功能就显得更加重要。因此,新时期高职院校必须大力进行校园文化的建设。
1.提炼核心价值理念,发挥学院精神的激励作用。以广西建设职业技术学院为例。该学院以2008年50周年校庆为契机,广泛征求社会各界人士、校友和全体师生的意见,积累和传承50年办学历史的精神与物质成果,提炼学院精神,逐渐形成有自身特色的办学理念和办学定位,构建一个文化氛围浓厚的育人环境;不仅提炼出“敢为人先,追求卓越”的学院精神,还明确了“厚德、励学、敦行”为校训,并将其镌刻在校园入口处的校训石上,时刻警示全院师生员工;提出以“依托行业,服务广西,面向全国,辐射东盟,主要培养建设行业一线需要的具有良好职业道德、懂理论、会操作、善管理的高技能人才”为办学定位。这些构成学院核心价值理念的主要部分,不仅为学院的发展提出了大政方针,也时刻激励着学院全体师生。
2.将学院精神理念视觉化,建设特色文化品位校园环境,发挥环境育人功能。一是重视校园环境建设中的文化因素。以广西建设职业技术学院为例。该学院在有限的空间环境中以精、巧、雅为主要特征,以校训石刻、百米建筑文化景观墙、两个鲁班像、校史展览馆以及各类文化景观小品等各种富有文化内涵的景点彰显学院的专业特点和校园的建筑文化品位,使人无处不感受到文化的激励、制约作用。二是设计并推出了学院形象视觉识别系统(VIS),通过一系列视觉元素呈现学院精神理念,不仅树立良好的学院形象,也增强师生的凝聚力、自信心和归宿感,提升学院软实力。三是在目前的新校区的建设规划中,不急于求成,而是广泛听取各方面意见,充分考虑校园建设中的文化因素。
(二)健全学生教育与管理制度,大力实施院系两级管理。为适应高职院校的发展,各学校应尽快建立新型的院系两级管理模式,规范各学生教育与管理职能部门的工作职责,转变工作思路和方式方法,院级职能部门应尽快从原来中观、微观的具体教育与管理事项中脱离出来,抓大放小,从宏观层面进行管理与监督指导,给系部充分的管理权,发挥各系的中观、微观管理层面的积极作用。以广西建设职业技术学院为例,其具体做法如下:
1.开展“制度建设年”活动。进一步完善学院制度化建设和规范化管理,使学院学生教育与管理工作有章可循,为院系两级管理新模式的顺利实施打下制度保障,促使学院制度文化逐渐成熟。
2.充分下放管理权,调动各系积极性。应充分下放管理权,使各系在保稳定的基础上各施妙法,有效增强学生教育与管理工作的活力、创新工作方式方法。例如,规划系实施新生入学教育“五个一工程”,即传递一封家书、规划一个理想、开展一次专业座谈会、签署一份自律承诺书、参加一场考试;通过创新入学教育模式,让每一名新生都能认识到学会做人是大学学习生活的基础。又如,设计艺术系不仅以学生党建工作带学生管理工作,双管齐下,将学生党建工作渗透到学生管理工作各环节,开创学生管理工作新局面,还充分挖掘校友资源,开创“校友育人”新思路,等等。
(三)以各种创建活动为载体,展开服务育人和全员育人。针对专职学生管理人员人数特别是专职辅导员人数相对短缺的问题,加强队伍建设、激发专职辅导员的积极性和实行全员管理是解决问题的好途径,具体可采取以下做法:
1.加强辅导员队伍建设,发挥其在服务育人、全员育人工作中的基础性作用。重点指导辅导员的日常学生管理与教育工作,指导辅导员学生思想道德教育、职业规划教育等内容开展各种主题的班会,引导大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在激发辅导员的工作积极性方面,首先,可制定《辅导员量化考核办法》,加强对辅导员队伍的管理与考核,把辅导员的每学期考核结果与其职务聘任、奖惩挂钩。其次,应强化培训和组织辅导员轮流参加学习培训,提升辅导员队伍的综合素质,把辅导员的培养纳入学院师资培训规划和人才培养计划。再次,应支持和鼓励辅导员通过在职学习提高学历和申报职称。此外,还可组织辅导员参加其他专业技术老师的各种专业课程的培训,鼓励辅导员适当担任课程教学任务。
2.以创建“安全文明校园”为载体,实施部门工作绩效考核,形成服务育人、全员育人的工作格局。近年来,广西建设职业技术学院大力开展创建“优秀卫生学校”和“安全文明校园”活动,并以活动为载体,实施部门年度工作绩效考核,极大调动学院全体教职工的积极性和各部门的主动性,逐渐形成了争先创优的良好工作局面和服务育人、全员育人的学生教育与管理工作新格局。
3.加强党员联系班级活动和深入开展师德工程建设,推动全员育人工作向纵深发展。可创造性地把学院党建工作和学生教育与管理工作紧密联系在一起,保持开展党员联系班级活动,即一名党员教职工联系一个班级,协助辅导员做好学生的思想政治工作。这既促进了党建工作的开展,又加强了党对大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与学习生活的有效引导,党员教师协助辅导员无偿下到班级、宿舍与学生深入交流、了解学生各方面情况,对学生进行思想政治教育、心理辅导以及学习生活指导,得到了广大学生欢迎和好评。
4.以学生宿舍管理为重点,将文明宿舍评比活动作为长效的管理机制,大力开展学生宿舍文化节和学习型宿舍评比活动,使宿舍成为学生教育与管理的新载体。
(四)以多种方式有针对性增加人文学科课程比重,培养健全人格的学生。高职院校以培养高技能人才为目的,但这一“高技能人才”应该是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人才,是一个具备健康人格的人。可见,高职院校不能由于专业理论课程多、实训时间长、学制短、学时少而减少人文学科课程的比重,造成重理工轻人文的状况,对培养健全人格的学生造成极为不利的影响。因此,高职院校应在保证专业课程足够学时的基础上,通过多种方式有针对性地增加人文学科课程比重,在有限的学制时间内安排好专业课和相应的人文课程。
1.完成国家规定的人文社科课程教育,将大学生职业发展与就业指导课列入公共必修课,按课堂理论教学、专题教育讲座、就业文化活动等三部分进行讲课,着重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使学生树立终身学习的理念,并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就业观,达到“授人以渔”的效果。
2.通过开设选修课的形式增加人文学科的课程比重,不仅可以在保证专业课程足够学时的同时,增加人文学科课程比重,也可以使学生根据个人的实际情况进行自由选择。可考虑开设心理保健课、美学、书法鉴赏、社交礼仪、演讲与口才、音乐鉴赏、中国传统文化等各种人文知识学科,以陶冶学生情操,培养学生综合素质和健康人格。
3.通过举办党校、报告会、讲座等形式,增加人文学科课程比重。可通过院党委党校和各系分党校广泛对学生进行革命史等信仰教育和爱国主义教育,要求副教授职称以上的教师每学期举办1次以上专题公开讲座。同时,可经常邀请校外专家、校友举办励志教育、诚信教育、形势教育等各种内容丰富的报告会。
(五)开展特色鲜明的社会实践和校园文化活动,提高学生综合素质。由于近年来高校扩大招生,新生(下转第110页)(上接第104页)入学分数线降低,学生整体素质下降,而且,相对于本科院校来说,高职院校学生整体素质低、学制短,如何充分运用课余时间开展社会实践和校园文化活动以提高学生综合素质就显得格外重要。具体说来,可从以下两方面着力:
1.结合专业特点,发挥专业优势服务地方经济。以广西建设职业技术学院建筑专业为例。其积极组织开展特色鲜明暑期“三下乡”社会实践活动,协助区内多个县市进行村镇测量和规划工作,为地方经济建设和新农村建设提供知识和智力支撑,该活动成为学院品牌活动,每年均有各县、镇主动联系学院要求派遣志愿服务队。学院也因此被评为“全国大学生暑期‘三下乡’社会实践活动先进单位”。
2.以社团活动和科技文化艺术节为主要载体,大力开展丰富多彩校园文化活动,使学生在课余时间里得到应有的锻炼与学习。可考虑成立各类社团。以广西建设职业技术学院为例,目前该学院成立有24个学生社团,涵盖了理论学习类、科技文艺类、体育爱好类、志愿服务类、社会实践类、综合类共6大类,其中建筑环保协会进行的“建筑垃圾与利用的科研探索”科技项目活动被中华环境保护基金会批准为大学生环保公益活动第四批资助项目,并列于全国各大名牌高校社团项目,为广西和学院赢得了荣誉,科技文化活动成为学院特色活动。
(六)统筹兼顾,点线面结合做好学生教育与管理工作。对学生的教育与管理,除了把握整体,还必须关注局部,关注个别,关注特殊群体,特别是关注贫困生和心理有障碍的学生,做到统筹兼顾,点线面结合,才能最终做好学生的教育与管理工作。这一方面广西建设职业技术学院的主要做法有:
1.注重对贫困学生的资助工作,彰显人文关怀。该学院在广西高职院校中率先开展“绿色通道”国家助学贷款工作,曾多次被评为广西高校国家助学贷款工作先进单位。而且,该学院还通过组织开展勤工俭学、给贫困生发放补助和发动捐赠活动等方式,确保不让一名学生因经济困难而不能完成学业。
2.开展心理健康教育,建立学生心理危机干预机制,开展每年一度的新生心理普查,了解学生整体的心理状况和特点,有针对性地通过与学生面对面交流等开展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及时排查潜在的心理危机事件,并建立“班级—各系—心理健康教育中心(学院)”三级预警系统,做到“上情下达,下情上传”的快速反应。在引导学生倾诉心中苦闷、宣泄心理压力方面,应建立从学校领导到辅导员的多级谈心制度,同时建立QQ或网上谈心工作机制,加强校园网学生论坛的建设,使学生享有充分匿名发表言论的权利,从而满足某些内向的学生或学生某些难以启齿的心理倾诉的匿名性要求,使学生可以通过非面对面的匿名性方式畅所欲言,减缓心理压力。
总之,新时期高职院校学生的教育与管理必须牢牢树立“以人为本,服务学生”的工作理念,以“育人”为出发点和归宿点,通过文化建设、制度建设、管理服务、创建活动和校园文化活动,实施院系二级管理模式,调动两级管理层面的积极性,开展全员育人工程,使各部门合理分工、默契配合、形成合力,并在工作中把握整体,关注局部,点线面结合,从而开展全方位、多维度、立体式进行整合教育与管理,最大限度地发挥“教书育人、服务育人、环境育人”的强大功能。
【参考文献】
[1]黄兆康,李兰荣.大学生新生入学导论——走进广西建设职业技术学院[M].武汉:武汉理工大学出版社,2008
【作者简介】温汉华(1975- ),男,广西建设职业技术学院计算机与信息技术系副主任,副教授,硕士,研究方向:品牌符号传播、校园信息传播。
高职教育在我国的发展日新月异,占有越来越重要的地位,高职教育有着非常明显的特点:一是职业性。高职教育是与社会发展和经济建设联系最为紧密的教育类型,其主要任务是以就业、创业为导向,培养适应经济发展的高等技术应用型人才;二是服务性。高职教育是直接为地方或行业经济发展服务的,要与地方区域经济和行业职业岗位的需要相适应的。要使高职生对自己有一个正确的定位,顺利就业并安心在生产、建设、管理、服务第一线的岗位兢兢业业地工作,为社会和经济的发展服务,就必须引导他们客观评价自我和社会需求,帮助他们正确认识高职教育的人才培养目标,找准自己的社会定位,树立正确的职业价值观。因此,加强高职生职业价值观的教育,是高职教育快速发展的必然要求。
3. 2加强高职生职业价值观教育是高职生个人发展的迫切需要
content group
江西旅游商贸职业学院张蕾
摘要:近年来高职院校的蓬勃发展正处于社会深刻变革时期,共青团组织究竟应如何适应这一新形势,在全面建设百所高职示范性院校建设单位的大好形势下,带领广大团员青年培养良好的素质养成,已成为示范性高职院校共青团工作者的一项重要改革目标。
关键词:高职院校 共青团 工作 研究
ABSTRACT:In recent years, the vigorous development of vocational colleges is in the period of profound social change, the Communist Youth League organizations, how should adapt to this new situation in building one hundred units of vocational school construction demonstration of the excellent situation, and lead the youth league members develop good quality to cultivate, has become a model vocational schools Communist Youth League workers is an important reform objectives.Key Words: Vocational,the Communist Youth League,Work
一、新时期高职院校共青团工作研究的重要性
我国高职院校相当一部分都是从中等职业技术学校合并、升格而来,共青团组织工作的对象由原来的中专生、职高生变化为高职类大专生。这是一个新的范畴,共青团组织工作怎样来为学生服务,是一个一定要面对的问题。二是大部分学生以前的成绩比较一般,升学困难,考本、考研希望较小,完成高职学业也要再竭力;大多数学生面对升学与就业的压力,他们有脆弱的一面,面对生活与成长,他们有抖擞的期盼,面对当前与将来,他们对高职院校团组织都充满了依托的意愿。
做好团员青年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不只是搞一两次讲座,或开一两期团课的事情,而是要作为一项恒久的工作长抓不懈,帮助团员青年树立精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尤其是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前提下,怎样确定价值取向,如何培育良好的职业态度和服务意识等,是德育工作的重要课题。这就要求高职院校团组织要坚持自觉的把团建纳入党建,认真贯彻“三个代表”思想,坚持把团员青年的培养目标定位在党和社会的需要这一点上。通过业余党校推优入党,通过社会实践、大学生骨干培训班、形势报告、业余团校、红色旅行等有效渠道;大
力加强爱国主义、集体主义和社会主义教育,使广大团员青年坚定正确的理想信念,从而把对青年团员的思想政治教育继续融入到高职人才的职业态度培养中。
新时期下需要我们的毕业生能较高水平地发挥学术和职业方面的潜力,具有处理较复杂技术的应变能力,具有提出新思想,发展新思想的创新能力,具有规划和组织实施的能力。这就要求高职教育培养的人才不仅要政治觉悟高,职业技能强,还必须具有与社会相适应的综合素质。高职院校团组织的职能也随之延展,不仅要注重团员青年思想教育、技能培养,还要为团员青年综合素质的提高做好服务。开展丰富多彩的校园活动,通过各种体育比赛以及书画、演讲、普通话、校园戏剧、校园歌手等比赛,塑造一种力争上进的校园环境;通过开展心理咨询,知心信箱,心理讲座等形式,让团员青年了解自己本身,了解别人,明白社会,以现实举动克服本身的困难,减小精神压力,值得一提的是,共青团组织要结合党和国家的中心工作,结合学校的重心工作,举办好有影响力的重大庆典纪念活动,如过去的庆祝建国60周年,共青团成立90周年;现在的建党90周年;纪念“五四运动”、“一二九运动”以及近年来环鄱阳湖经济建设等,让团员青年在欢乐、骄傲、幸福的的气氛中激情涌动,民族自豪感和历史责任感油然而生。同时,也在活动中提高文化修养,加强审美情趣,提高他们的艺术才能,组织协调能力等综合能力和综合素质。这同时也是高职院校团组织作为党的帮手和后备军在活力培育方面的工作职能。
上述职能描述了高职院校团组织的功能重心(说明它有别于普通高等院校团组织)及其功能特征(说明它有别于社会其他同级团委和中等教育体系的团组织)。它是同级其他机构无法替代和具有的,也是新形势赋予高职院校团组织的基本职责。
二、新形势下高职院校共青团工作面临的新问题及应对策略
共青团是高职院校里一支非常重要的的思想政治工作队伍,是维护学校稳定的重要力量,是学校里最活跃、最具创新、最有潜力的团队。新时期高职院校共青团怎样把握本身的重要职能,确实发挥桥梁纽带作用,联系团员和青年大学生,紧紧环绕学校党政中心工作,为学校的发展目的而搏斗,为大学生的全面成才而奋斗,这对高职院校特别重要。伴随高等职业教育的不停发展,职教改革的不停深入,高职共青团工作的对象、外部环境、方法、内容及自身运行机制都在进行改变和调整,共青团工作的环境更复杂了,工作的范畴更广阔了,工作的使命更沉重了,工作的要求更高了。在新形式、新使命的要求下,作为党的帮手和后备军的高职院校共青团组织,如何在强化教育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中发挥主动作用,更好地服务于高职学生的全面发展,是摆在高职院校共青团组织眼前的新课题。作为基层团组织,在这种日益改变的新局势下,碰到哪些改变与挑战,并
怎样做到及时调整,积极适应这种局势的改变的研究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从行为选择多样化来看,高职院校青年更加注重自主选择,更加理性、务实,追求个性,无论是在学习、工作、生活等方面,还是在文化娱乐、交往方式、组织参与等方面,都表现出明显的多样性。面对青年选择的多样化,高职院校共青团就必须牢固树立以人为本的理念,注重青年的自主选择,进一步转变单纯依靠灌输说教、行政命令等手段,进一步转变主要依靠群众运动进行动员的方式,尤其是要充分利用信息化优势,及时掌握网络这种新型的组织动员方式,采取适合青年特点的工作方法。
从需求多样化来看,青年既有学习成才的根本需求,又有就业创业、精神文化、权益维护等多方面的具体需求。面对青年需求的多样化,高职院校共青团必须适应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要求,进一步提高自身素质,增强协助政府管理青年事务的本领,更好地反映和兼顾不同青年群体的利益需求,多做说服教育、化解矛盾、排忧解难的工作,在服务青年的过程中更好地联系、教育和凝聚青年。
我们应该看到高职院校的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存在一些不容忽视的问题:一是高职院校思想政治教育局限于形式、停留于表面。高职院校的特点是学制较短,职业性、技术性。特殊的人才培养目标决定了其特殊的人才培养模式,导致许多高职院校只片面地强调突出职业特色,突出对学生专业技术、专业技能的培养,而忽视了人文环境的建设,导致不少学生认为思想政治理论课学得好不好对自己的未来影响不大。所以,要充分认识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意义,抓住机遇,重点抓好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入学生头脑的工作,同时要将思想政治工作做到三个 “融入 ”,即融入专业教育、融入校园生活、融入职业发展。要深入了解当前高职学生的思想状况,准确把握学生的思想脉搏,引导学生做热爱祖国、传承美德的楷模;引导学生牢固树立远大理想,坚定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信念。
因此,高职院校在培养技术性、职业性人才的同时,应进一步加强共青团的工作,应该把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贯穿于共青团工作的全过程。
参考文献:
[1]沈志军.整合区域社会资源 推进团工作社会化——高职院校共青团工作社会化趋势研究
[J].漳州:漳州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7.
[2]曹园园.胜任力模型在高职院校人力资源管理中的应用[J].合肥:科教文汇杂志社,2009.
[3]万灵辉.对高职院校人力资源的管理开发利用的探索[J].北京:中国宇航出版社,2009.
[4]杨蔓,汪洋.重朔高职院校人力资源激励机制的途径和方法[J].武汉:武汉船舶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9.
[5]宋世清.高职院校人力资源管理的现状与思考[J].太原:山西省社会科学院,2009.
甘肃省镇原县三岔中学 王*
随着素质教育的进一步推进,特别是新课程标准的颁布、新教材的实施为目前进行教学改革既提供了一个良好的契机,又提出了一个全新的要求,但是,长期以来,受应试教育的影响,传统教育理念的束缚以及其他条件的制约,目前教学方式单
一、学生被动学习及个性受压抑的现状并未从根本上医治。在教学实践中,过于强调接受学习、死记硬背、题海战术、机械训练的状况普遍存在,教育教学改革难以形成一次大的突破。作为一名教育工作者应如何面对新形势的要求和目前教育现状?笔者认为,要摆脱困境,走出低谷,关键是更新观念问题,只有把观念统一到素质教育的要求上来,统一到新课程的方向上来,才能真正焕发出教学的生命力和创造力,因此只有树立新观念,才能走进新课堂。
一、树立与时俱进的教育观
二十世纪中期兴起的第三次科技革命成为世界经济发展的动力,西方国家在造成经济增长的因素中科技进步在70年代占50—70%,80年代达80%,90年代更高,当今世界国家之间的竞争是综合国力的竞争,而随着知识经济的兴起,其实质又是科技知识的竞争,归根到底又是人才的竞争。因此,作为一名教育工作者必须清楚什么是人才,什么是真正意义上的“有用人才”?是按照我们统一的模式培养出来的任意摆布毫无生机的机器,还是一个个活生生的、能够不断充实、不断发展、不断创新的生命体?早在1972年,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就在一份报告中指出:“教育的目的在于使人成为他自己,变成他自己”。这就要求使我们的教育对象变成有个性、有创造性的“自己”。教育家泰勒说过这样一句话:“学科专家们,不要把学生变成‘你’”。如果变成‘你’就谈不上发展,谈不上创新。任何学科都是人类认识的结果,是随着人类的进步而进步的。但是,目前的教育现状是片面强调高分、高升学率,忽视学生的个性发展,忽视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及综合素质的提高,用这样的教育观念培养的学生成为“人才”的很少,而成为“有用人才的”更是廖廖无几,更谈不上国际竞争,我国是一个发展中国家,又是一个人口大国,如果我们把教育的目标不放在培养优秀人才,提高人口素质方向上来,后果不堪设想。
翻开现代史我们不难发现,日本、韩国、新加坡等发展速度快的国家都有一个共同特点,那就是普遍重视提高劳动者素质。
印度是一个发展中国家,但是1979年印度的科技人员己达230万,比50年代增加了十培,而且还是世界上拥有电子计算机程序设计人员较多的国家之一。别国成功的经验提醒我们,本国严峻的现实警示我们必须重新定位教育观念,从根本上解放思想,打破束缚,把教育观念从应试教育转化到素质教育上来,改变旧的教育观念,真正确立与新课程相适应的、体现素质教育精神的教育观念。把个性教育、创新教育、素质教育放在首位,与时俱进,真正使我们的教育对象成为高素质的“有用人才”。
二、开拓创新的教学观
确立了教育观,如何去实施,就离不开教学,教师如何教,学生如何学才能适应新形势需要呢?笔者认为应从以下入手:
1、适应新课程,重视创新与开发。
传统课程倡导的教学观是课程与教学相分离,课程规定“教什么”,教学规定“怎么教”,课程是教学的目标,教学过程就是忠实地传递课程的过程,教材是圣经,教师不能有自己的见解,学生没有创新思维,教师越教越死板、机械,学生越学越厌烦、枯燥,这种现象正是俄国教育学家kg乌姆勃什科批评的那样:“教科书是知识的载体,教师是权威的论述者,学生是努力的听众”。假如学生没有家庭、学校及社会的压力,没有将来考学、就业利益的驱动,这样的课堂谁乐意进、乐意学呢?而新课程正是抛弃了“文本课程”而走向“体验课程”,抛弃了“封闭”走向“开放”这就要求我们在教学中抛弃“本本主义”,积极参与课程的创新与开发,把给定的内容变成“自己的课程”,用活教材、激活学生、激发兴趣,培养学生创新思维,在教学中既要引导学生自己发现问题,解决问题,又要引导学生向教材挑战、向权威挑战,向教师挑战,以学生为主体,以思维为核心,以提高素质为目标。
2、改变教学过程,注重交往互动、共同发展。
提到教学,我们就想到教师教,学生学,以教为中心,学围绕教转,教师是知识的占有者和传授者,是课堂教学的主宰者,讲台是“神坛”,从学习内容到学习方法都以教师为“主宰”,整个课堂突出教师权力至高无上,学生变成被动接受,复制教师知识的容器,教支配学,学无条件地服从于教,不给学生思维的时间及创新的空间,忽视学生的个性特点,泯灭学生的创新思维,有多少尖子生在这种教学过程下变得没有梭角,没有了生机,没有了创新的闪光点。
我们应该清楚,教学是教师教与学生学的统一,这种统一其实质是交往和互动,教学过程应该是师生交往,积极互动,共同发展的过程,师生之间没有交往,积极互动共同发展的过程,学生主体作用没有发挥,就没有达到教学的目标。如果教师在讲台上津津乐道,而学生却无所事事,甚至于蒙头睡觉,这就根本没有发生教学关系,因此,在教学中,我们应该创设教与学的交往、互动、师生双方相互沟通,相互启发,相互补充的一种教学过程,从而达到共识、共享、共进,实现教学相长和共同发展。
3、注重教学过程,教给学习方法。
一、高职教育中人文素质教育现状
目前, 高职院校的人文素质教育并没有像它在本科学校中那样受到重视, 教育方法、教育途径、教育内容上没有本科学校那么多样、那么丰富, 许多高职院校在人文素质教育上也没有形成自己有效的人文素质教育方法、模式。究其原因, 主要有以下两点:
1. 对高职办学目标与办学宗旨理解的偏差, 是造成高职人文素质教育缺失的重要原因。
由于片面理解了“以就业为导向, 以能力为主线”的高职办学目标与宗旨, 导致了许多高职院校不重视人文教育。主要有两种倾向:第一, 只重视职业教育, 认为高职院校学生高考成绩与本科生相比有很大的差距, 而培养目标不能降低, 学制又比本科教育短1-2年, 这就增加了在校期间专业教育的难度。因此, 一些高职院校常常偏重学生职业能力的学习和提高, 挤压了人文素质教育的空间和时间, 殊不知, 高职学生业务的学习和提高也必须是以良好的人文素质为基础的。第二, 低估了学生人文素质的高低对就业的影响。就业率是衡量一所高职院校办学水平的重要指标, 学校就业率的高低和毕业生本人对就业的满意度是学校的生命线。在一些高职院校看来, 要实现这些, 只要靠学生优秀的专业知识和技能再加上一定的求职技巧就可以了, 人文素质教育相对来说就显得不是太重要。有一项调查显示, 在26所高等职业院校的987名教师和4035名学生中, 有44.6%的教师和45.3%的学生认为学校人文课程比例失衡, 在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上有51.6%的教师和50.6%的学生对学校人文课程的内容不太满意。
高职学校对于人文素质教育认识的偏差, 在很大程度上是由于其对于高职人才培养目标解读的失误。教育部在《关于全面提高高等职业教育教学质量的若干意见》中明确提出, 高等职业教育的人才培养目标是要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培养千百万高素质技能型专门人才, 这里的高素质自然包括人文素质。高素质才能有高能力, 高素质才能有良好的就业发展方向和就业后劲, 因此, “以就业为导向, 以能力为主线”的高职办学目标与宗旨, 与人文素质教育并不矛盾。同时, 在高职院校中大力推进人文素质教育, 还有助于增强高职院校办学竞争力, 提高办学水平, 扩大社会美誉度。
2. 对高职学生研究不够, 也是造成高职人文素质教育缺失的重要原因。
高职学生与一般本科院校学生相比, 在人文知识素质方面有其自身的特点。第一, 知识水平较弱, 人文知识水平更弱。高职院校的生源比较复杂, 有通过全国高考进来的普高考生, 也有从中等职业学校进来的职高考生。和一般本科院校的学生相比, 他们的知识水平就相差了很大一截, 尤其是来自中等职业学校的学生, 由于他们在职校里一些基础文化知识学得比较少, 造成了他们知识水平的相对低下, 一些人文知识也相对比较薄弱。笔者曾经作过一个调查, 要求学生默写一首家喻户晓的唐诗, 结果是有普高学历背景的班, 全部默写正确的比率为35%, 职高学历背景的班, 相应比率只有20%。更有甚者, 一句唐诗7个字, 有同学竟写了4个错字, 高职学生的人文知识可见一斑。第二, 人文素质相对低下。人文素质有很多, 对于高职学生, 我们不能对他们有很高的期望, 但一些基本的人文素质, 在他们身上还是不那么尽如人意。比如, 高职学生的社会责任感不强, 同样作为大学生, 对于家庭、社会、国家应尽的义务和责任, 就没有本科学生强。再如, 由于成绩相对较差, 他们不能像成绩好的同学那样受到老师的“信任”、“重用”和“培养”, 所以, 逐渐习惯了放任自流的学习和生活。自由、散漫、自制力差等缺点, 直接影响到了他们的人际交往能力、沟通能力、自我把握能力等。在与他们交往当中, 经常可以看见一些和大学生身份不相符的行为。
实践证明, 有较高人文素质、较好专业技能的学生, 无论在求职面试时还是在工作期间, 在胜任度和创造性方面都占有优势。本科学生与高职学生相比较, 由于接受相应较多的人文教育和熏陶, 综合素质较好, 因而适应性强, 发展潜力大。而高职学生则由于人文知识的缺乏和人文素质的低下, 直接影响到了未来的发展。单纯强调职业训练和技能训练, 而没有必要的人文教育, 势必培养出一批人文底蕴不足、片面逐物、唯利是图、缺少发展后劲的人, 这样的人在未来激烈的竞争中可能面临较大的被淘汰的威胁。
综上所述, 从学校和学生两个方面分析, 高职院校的人文素质教育形势不容乐观。有学者甚至认为, 高职院校的人文教育已到了边缘化的地步, 直接影响了高职培养人才的质量。因此, 探索一条符合高职教育的人文素质教育之路, 已成为高职研究学术界关心的热点问题。
二、新时期高职人文素质教育两大主题
人文素质是指由知识、能力、观念、意志等多种因素构成的一个人的内在品质, 表现为一个人的人格、气质、修养等。人文素质教育就是基于这方面的人文科学的教育, 它在促进人的全面发展过程中发挥着巨大的作用。高职人文素质教育的目的, 就是在引导学生在接受专业知识、专业技能教育的同时, 学习和吸收人类社会的优秀文化成果, 提升学生的人文精神和人文素养, 使学生的思想品质、情操意志、心理乃至个性得以升华, 从而更好地指导其学习和社会实践活动, 高质量地实现自我价值和社会价值。教育部16号文件明确指出, 要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融入到高等职业教育人才培养的全过程。要高度重视学生的职业道德教育和法制教育, 重视培养学生的诚信品质、敬业精神和责任意识、遵纪守法意识, 培养出一批高素质的技能型人才。基于这两个论断, 很明显, 当代高职人文素质教育的主题是如何做人与如何当人才。
1. 如何教会学生做人是人文素质教育首先要解决的问题, 也是人文素质教育的根本所在。
如何做人, 这是一个古老而又始终有生命力与新内涵的课题, 大学人文素质教育在这个课题当中所扮演的角色, 就是要解决人与自我、人与国家、人与世界如何才能和谐、健康地发展的问题, 要使当代大学生能够有一定的人文渴求、人文抱负和人文情怀, 从而能够不断地在学业之余, 能够认真且持续地向自己追问“如何做人”这一终极命题, 以及在何种价值水平上思索乃至践履此命题。当然, 对高职学生来说, 这种人文素质的要求可能偏高, 但作为当代大学生的一分子, 高职学生还是应该有一定的人文关怀和思想的。具体来说, 教高职学生如何做人, 第一, 要教育他们树立崇高的理想。崇高理想是人们在实践中形成的、具有现实可能性的对未来的一种追求, 是人们的政治素质和世界观在奋斗目标上的表现。树立崇高理想的最基本体现是职业理想的确立。职业理想是使人不断拼搏向上的动力。第二, 要教育他们健全人格。健全人格是指具有坚强的性格、良好的品德和无私奉献的精神, 其中良好的道德品质是做人的基础。第三, 要教育他们具有一定的意志品格。艰苦奋斗的意志品质、坚忍不拔的性格是驾驭生活、创造未来的精神力量。第四, 要教育他们有一定的人文品质。文学艺术修养是人文品质的一个重要表现, 可以通过增强文学艺术修养陶冶情操, 开阔视野, 提升人格, 培育民族文化精神和审美能力。
2. 如何教会学生当人才应该是新时期对于人文素
质教育的新要求, 也是高职人文素质教育当前的一个重要发展方向。培养对社会有用的人才是大学的基本责任。新时期, 社会对于人才的要求也日新月异。李开复在《给中国高校的一封信———请培养21世纪企业需要的人才》一文中指出, 未来企业需要的人才有七个鲜明特点:融会贯通、创新与实践相结合、跨领域的综合性人才、三商兼高 (智商、情商、灵商) 、沟通与合作、从事热爱的工作、积极乐观。在这七个特点中, 有很多特点都要靠人文素质教育来培养, 人文素质教育在人才培养中的作用应在这些方面得到彰显。高职教育以就业为导向, 高职教育中的人文素质教育就是要使学生都成为优秀员工, 使学生都有踏实的职业态度、良好的职业道德、优良的职业作风, 从而在为企业、社会服务中成为佼佼者, 具体体现在以下五个方面:第一, 要教会学生敬业。敬业是一种职业态度, 也是职业道德的崇高表现。一个没有敬业精神的人, 即使有能力也不会得到人们的尊重和接受。第二, 要教会学生有责任。责任是对人生义务的勇敢担当, 也是对生活的积极接受, 更是对自己所负使命的忠诚和信守。一个充满责任感、勇于承担责任的人, 会因为这份承担而让生命更有分量。第三, 要教会学生忠诚。忠诚是人类最宝贵的美德之一, 它体现在最珍贵的情感和行为的付出。第四, 要教会学生进取。人才不只是一个具有专业知识、埋头苦干的人, 而更需要的是积极主动、充满热情、灵活自信的人。第五, 要教会学生合作。协作永远是使自己受益也让别人受益。只有懂得协作的人, 才能明白协作对自己、别人乃至整个团体的意义。
三、新时期高职人文素质教育的方法与途径
要高质量完成新时期高职院校人文素质教育的任务, 就必须走出一条符合高职教育实际的人文素质教育之路。这条路绝不能是简单地对于本科院校的模仿, 而要面向高职教育的实际, 开拓人文素质教育的新方法、新途径。
1. 构建全方位的机制, 让人文素质教育进课堂、
进宿舍、进班级、进网络, 让学生能亲切地感受到, 一种健康、文明、有效的生活、学习方式正在伴随着他们, 让人文素质教育带来的一种人文之风对他们有潜移默化的作用与功能。
2. 构建一套完整的、全方位立体的人文素质教育现代模式, 是深化高职人文素质教育的必然要求。
这个模式应该是多层次、多结构、多渠道的, 可以从多角度对学生进行人文教育。首先, 要重视人文素质课程在高职院校中的作用, 积极改革人文素质课程的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 让人文素质课程真正能从高职学生的实际出发, 达到科学性与趣味性相互渗透、价值性与实践性相互渗透、情感性与美感性相互渗透、含蓄性与启迪性相互渗透、创造性与艺术性相互渗透。打破人文素质课程与专业课程的界限, 让有些专业课程既能训练学生的职业技术能力, 又能培养其人文素质。其次, 要善于通过实践的方式去锻炼人文素质。一般说来, 仅仅通过传统的积淀养成式的人文素质教育手段培养人文能力肯定是行不通的, 因为通过系统的人文课程采用潜移默化式的教学方法来培养人文能力其作用是不确定的, 同时, 学制与课时也不允许这样大量开课, 所以, 高职院校的人文教育要通过“养成式”教育, 即通过人文素质课程学到了一些理论, 再通过实践去消化, 去贴近社会, 去体会人间百态, 才能把这些理论知识变成自己真正的人文素质。“纸上得来终觉浅, 绝知此事要躬行”, 人文素质亦是如此。最后, 还要善于通过校园文化氛围的营造来培养人文素质。人文气氛应该成为高职院校校园文化的一个重要方面, 而高职院校的校园文化的新发展方向应该体现职业人文特色。如引导学生进行有益的文、史、哲、艺术方面的社团活动;鼓励一些高雅的艺术讲座进校园;鼓励学生走出校门, 走进社会, 开展一系列的人文宣传与普及活动;还可以根据不同专业, 有针对性地培养学生发展相应的职业素质与能力, 激发学生对未来所从事职业的热爱。
3. 建设一支高素质的人文教师队伍, 让人文教育意识深入到每一个教师的教学理念中。
人才队伍建设是有效实施人文素质教育的基础, 没有一支思想解放、功底扎实、学风严谨的人文师资队伍, 人文素质教育就会成为空中楼阁。当然, 人文素质教育并不只是人文素质教师的事情, 它应该成为所有老师的义务和责任。
应该说, 人文素质教育对于高职教育的作用是巨大的, 它不仅能为高职人才培养添砖加瓦, 而且对于高职院校内涵的提升与核心竞争力的推动是非常明显的。因此, 大力推进有特色的人文素质建设, 这不仅是口号, 更重要的是一种行动。有专家指出, 素质教育是一种教育观念, 而不是某种单纯的教育模式或方法。如何具体地对学生开展人文素质教育, 需要逐步探索。
摘要:由于对高职办学目标与办学宗旨理解的偏差和对高职学生研究不够, 造成高职人文素质教育缺失。如何教会学生做人和如何教会学生当人才是新时期高职人文素质教育两大主题。应通过构建全方位机制, 构建一套完整的、全方位立体的人文素质教育现代模式, 建设一支高素质的人文教师队伍, 从而走出一条符合当前高职教育实际的人文素质教育之路。
关键词:高职,人文,素质,实践
参考文献
[1]管斌全, 徐建华, 朱向军.打造个人核心竞争力[M].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 2006.
[2]埃德加.沙因.员工精神——优秀员工的职业标准[M].北京:地震出版社, 2004.
[3]夏中义.大学人文读本[M].南宁: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 2002.
[4]丁钢.大学:文化与内涵[M].合肥:合肥工业大学出版社, 2006.
[5]王义遒.文化素质与科学精神[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 2003.
中共中央《关于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工政治教育的意见》强调指出:“我国正处在深化改革和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迎接知识经济挑战的关键时期,社会情况发生了复杂而深刻的变化。”“各级各类学校都要认真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坚持社会主义办学方向”,“认真研究新形势下思想政治工作的特点和规律,积极开辟新途径,探索新办法,创造新经验”,切实加强和改进思想政治工作。怎样才能开创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新局面呢?这既是高职学生思想教育工作者所面临的新挑战,也是全面推进高职素质教育的重要课题。
一、坚持理论与实际相结合、疏导与交流相结合,突出学生的主体性
高职学生思想教育工作的根本任务,是为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和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培养合格的建设者和可靠接班人,即首先要教会学生做人。在思想教育过程中,不仅要使学生掌握相应的理论知识,更重要的是使学生通过所学理论知识指导自己的一言一行,并在实践中得到不断巩固与升华。列宁指出“只有那些已经深入文化、深入日常生活习惯的东西,才能算作已达到的成就”。要切实提高学生思想教育的实效,必须充分调动学生的主动性,自觉接受思想教育,才能真正实现思想素质的内化与提升,做到知、情、意、行的统一。然而,新时期的高职学生与过去相比,思想更加活跃,自主意识明显增强。过去那种单一的灌输式、说服式教育方法已经不能奏效。“如果方法不对或不适当,也会导致适得其反的结果”。因此必须寻求适合学生特点,突出学生主体的新方法。
要突出学生的主体性,一是坚持理论与实际相结合。在思想教育过程中,把抽象的理论内容与学生的具体实际结合起来,组织学生参加军政训练、社会调查、生产劳动、志愿服务、公益活动、科技发明和勤工助学等实践活动,使学生在社会实践活动中长才干,增强社会责任感。与现实社会状况结
合起来,把“小课堂”与“大社会”结合起来,变封闭式教育为开放式教育,借助各种媒体,变“真空传播”为“载体传播”,有目的有计划地开展丰富多彩、寓教于乐的实践活动,增强教育的思想性、趣味性和渗透性,让学生主动参与讨论、辩论、观察、体验,引导他们自己寻找正确答案,从感性认识上升到理性认识,自我教育,自我提高。特别是对学生十分关心的时事、政策和实际生活问题,必须据实讲解,把客观情况告诉他们,不要回避学生提出的尖锐问题,用相应的教育理论予以科学解释,引导学生解除思想疑虑,提高他们正确观察、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
二是坚持疏导与交流相结合。由于高职大学生具有较强的民主意识和自立意识,因此他们在接受老师的教育时,注重的是老师所讲是否有道理,在处理问题时注重的是老师所做是否公平恰当。他们一般愿意接受与人为善,和风细雨的帮助教育,厌烦那种简单粗暴、盛气凌人的家长式作风。所以在做学生思想工作时,要寻求民主、平等、和谐的氛围,采取耐心疏导与规劝的办法,通过旁征博引、以心换心,共同找出问题的症结,进而解决问题,自然就会达到教育目的。在教育中,所用语言应柔韧、婉转,使其易于接受,讲解他们容易理解的道理,列举他们所熟悉的事例,增强教育的说服力、吸引力和感召力。切忌采取强制、压服的方法去解决问题,否则就会产生逆反心理和对抗情绪,甚至使矛盾激化。要把解决学生思想问题落到实处,就必须通过师生间经常地交流思想,准确及时地进行信息反馈,才能增强工作的针对性和有效性,还可以满足学生受到尊重的心理需要,激发他们接受教育的主动积极性。
二、坚持集中与分散相结合、一般与特殊相结合,增强教育的针对性
新时期高职大学生思想教育的核心内容,就是要紧跟时代步伐,加强邓小平理论和科学发展观理论教育,有针对性地进行爱国主义、集体主义和社会主义教育,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思想教育效果的好坏,往往与教育是否有的放矢、有无针对性密切相关。因此,在思想政治教育总体目标一致的前提下,还要根据学生的不同情况,区分层次,突出重点与个性,采取不同的方式方法,增强工作的针对性,才能收到实效。
要增强学生思想教育的针对性,一是坚持集中教育与分散教育相结合。大学生思想政治工作在坚持必要的集中教育的同时,还要根据各班级的不同情况以及思想教育的不同主题,结合实际,灵活安排,坚持集中教育和分散教育相结合。绝不能陷入千篇一律、一哄而上虚造声势、图表面热闹的形式主义的误区。对于教育影响面较大的内容和事件,宜进行集中教育,有利于烘托气氛,增强思想教育的感染力;对于影响面较小、不宜公开的内容和事件,一般采取分散性甚至个别性教育,以缩小负面影响,增强针对性。例如,在利用北京奥运会、上海世博会等内容开展爱国主义教育,以集中教育为主效果要好;而对大学生的恋爱问题、心理疏导问题等,则进行个别教育效果更佳。在政治理论课教学中也是首先提出总体教育目标,再根据学生的不同情况因材施教。即使是同一教育主题,不同的班级有不同的侧重点,不同的专业有不同的结合点。要分别采取不同的教育形式,寻找不同的切入点,去激发学生的兴趣,引起学生的共鸣,才能真正收到教育实效。因此,我们要特别充分发挥各种不同班级的优势与作用,因势利导,因地制宜。
二是坚持一般教育和特殊教育相结合。任何事物都有其普遍性和特殊性。在思想教育过程中,要根据学生不同年龄、不同个性特征、不同文化、不同思想基础,实行一般教育和特殊教育相结合。首先要分层次教育,增强教育目标的针对性。要把教育要求的先进性和广泛性区别开来,根据学生基础的不同,提出不同层次的教育目标,使每一个学生均有信心,有可能实现教育目标。如果目标或要求过高,学生会感到可望不可及,望而生畏,敬而远之,甚至引起逆反心理。同样是团员,也要有不同的教育目标,对优秀团员可以教育引导他们积级创造条件向党组织靠拢,但对一般团员只能要求他们做一名合格团员、争当优秀团员。其次分年级分阶段有所侧重,增强教育内容的针对性。例如对一年级学生要侧重于“既来之,则安之”教育、“学会学习”等教育;对二年级学生要针对存在的问题侧重于进行“学会做人”的教育、遵纪守法等教育;对三年级学生则要侧重于进行“学会生存”、“学会共处”、“学会创业”等教育。第三要分类别进行教育指导,增强教育方法的针对性。要针对学生不同类型的思想状况和不同性质的问题采取不同的工作方法。例如对缺乏远大理想的学生要以理想教育突破口,对行为规范较差的学生则要以纪律教育为切入点。另外,还要针对学生的不同个性特征采取不同的教育方法。对多血质的人要进行严肃的批评才能令其改正错误;而对胆汁质的人需要耐心说服方能有效。不同的学生有不同的學习生活“背景”,同样的问题可能有不同的原因,所以更要注意因人而异,因材施教。
三、定性与定量相结合、显性与隐性相结合,体现评价的科学性
高职大学生思想教育工作成效如何,要用科学的评价体系及实际效果来衡量。俗话说“凡事预则立,不预则废”。只有对照教育目标,认真地调查、分析、研究思想教育现状,才能从中发现和总结出所取得的成绩与存在的问题,做到心中有数、有的放矢,从而推动思想教育不断迈向新的台阶。
要客观、全面、科学地评价学生思想教育效果,就必须坚持科学性原则,采取科学的评价方法。一是坚持定性与定量相结合。思想政治教育是转化人的思想、调动人的积极性的工作,这是一种精神成果,但它同时又通过学生在学习、生活中外化为学习成绩的提高、文明守纪的进步、学习风气的好转等物质成果。因此,评价学生思想教育工作不仅要有质的规定性,还要进行量化评价,明确工作的深度与广度,更全面、更精确、更科学地把握教育的效果。不仅要反映质的飞跃,而且要通过纵向、横向比较,看到量的积累,还要善于应用现代数学、统计学以及计算机技术等先进方法与手段提高评价的准确性和精确度。对学生思想素质的评价,同样既要对其政治立场、思想品德、法纪观念、心理素质等方面进行定性评价,又要对其提高的程度、进步的大小更准确、系统地进行量的评定,充分体现评价的层次性、具体性,以全面考察其思想政治素质的动态状况。很值得我们注意的是,不能简单以理论成绩评价学生思想素质的高低,更应注重对其言行举止的考察。
二是坚持显性与隐性相结合。人的思想是对外部世界的反映,既有表象性和可知性,又有隐蔽性和内涵性。大学学生思想教育的有效性,有的可能十分明显,有的在一定时间内不能直接反映出来,而是隐涵在其它事物之中。因此,对大学生想政治工作成绩的评价,不能仅仅用开展了多少次活动,召开了多少次会议、表彰处理了多少人等直观的显性工作来衡量,更要考察思想政治工作在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培养其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以及转变校风等提高教育质量方面的成绩。对学生思想政治素质的评价,不但要直接考察思想政治教育素质如何,而且要考察思想政治素质的提高对其学习、生活的激励与推动作用等隐性成绩的好坏。严格地说,不仅要看学生在校期间的思想政治表现,更要看他们走向社会后能否正确地认识自我,主动适应社会,把个人追求同社会需要有机统一起来,积极参与竞争,投身于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之中去。另外,评价学生思想教育的有效性还要注意到校园环境、规章制度、教师人格、同学关系等隐性课程对学生的影响程度,进行全面评价。
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是高职素质教育的灵魂,它关系到学校的办学方向和培养什么样的接班人的问题。正如江泽民《关于教育问题的谈话》所指出的那样:“正确引导和帮助青少年学生健康成长,使他们能够德、智、体、美全面发展,是一个关系我国教育发展方向的重大问题。”我们必须充分认识在新形势下,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重要地位与作用,把握时代脉搏,勇于改革创新,努力探索高职大学生思想教育的新路子,切实增强主动性、针对性和实效性,开创新局面。
作者简介:
课堂是学习知识、开拓视野、发展能力的主阵地,在这里孩子们自由快乐地畅游在知识的海洋中,不断的吸收各种新知识;老师则是天空中那颗明亮的启明星,给予孩子们方向指导,教会他们如何飞得更高更快,面对各种风雨的挑战将会变得游刃有余;那么课堂教学,必须面向广大的学生群体,用通俗易懂的语言向学生们传递最充实的知识体系。教育是为国家培养栋梁之才,因此要对学生们实施素质教育,创新教学方式,顺应新时代的变化,转化教学观念,逐步转化课堂中的角色,培养学生独立学习的能力,同时也要结合实际,因材施教,用一颗“爱”心去教学。作为二十一世纪初期的青年教师,要大胆的创新教学方式,改变教学观念,发挥学生们在教学中的主体地位,引导学生独立掌握学习技巧,培养其学会不断的探索和创新精神。以下是我对小学教学的几点看法。
一、转变教学观念,转变师生间的主次关系
1、老师树立培养学生创新和能力的意识。在唯物辨证法中认为世界的本质是物质,物质决定意识,意识对物质具有能动的作用,意识能动作用发挥是直接影响人们社会实践活动的成功与否。在传统的思维意识中,教师是课堂的主导,也是传道授业的主体。在课堂上,纯粹的以“教学传授知识”为第一目的,在这种教而学的模式中,老师往往忽视了对学生创新精神的培养,也间接的抹杀了学生们创新意识的萌芽,学生们成为学习中的被动者,成为老师台下的一群观众,即形成了这种以教师为主的惯性教学思维。在这种情况下,创新意识的抹杀,形成了恶性循环,可能成为某些学生终生学习处世的一种惟上是从的思维意识。如果要改变这种状况,教师需要逐步转变教学观念,从以往的以“教师为中心”的传统模式中解放出来,向多元化方向转变,形成以教师为课堂的辅导者、引导者,学生们成为课堂的主体者,即以“学生为主体地位,知识和创新意识并重”的新时代教学观念,树立起培养学生创新意识,发掘和鼓励学生不断的创新动力,以新的意识形态,改变客观物质世界的固有模式,达到最终创新的目的。同时这种创新在量的不断积累创新中,达到质变,以最终的成功实践为其证明。
2、改变传统教学模式,把握课前课后的统一关系。在传统的教学中,教师设计好教学任务,分划好知识体系的结构,然后通过课堂的不断串联,将知识串成一个完整的体系。在这里,教师纯粹的主导将知识“硬生生” 的塞进了学生们的大脑中,学生们在这种呆滞的学习过程中,那种活跃的思维,创新的意识慢慢被消磨,教师在初期教学有着良好的教学成绩,但忽视了学生们独立思考和独立解决问题的能力,随着时间的推移,创新意识不断的被弱化,逐渐的丧失这种活跃的意识,因此学生丧失了创新的机会。
二、学校、课堂、家庭三点一线,创造有序和谐的学习氛围
学校、课堂、家庭是影响学生成长的最关键点。伟大的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曾把人的教育过程比喻为雕刻的大理石,他认为教师灵活教学,家庭辅助配合监督,孩子自主参与学习,集体的良好氛围影响教学这四者的整合将会教育出一个叫优秀的学生。
1、学校为一切教育提供物质基础。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向前发展,各种新式教学资源不断的被发明创造和应用在教育中,小到课桌椅大到用多媒体上课的班班通。这种教育资源的不断更新和教育机构的大力投资、支持分不开。在教育资源中,安装的计算机,让学生学习了计算机的基本操作,拓宽了学生们的视野及思维想象,但是这些都是城市或者乡镇小学才有的待遇,对于偏远的乡下或者山村,那里即使有部分电脑,但总会缺乏一些专业计算机授课老师,或是因某一些原因并未将计算机课程落到实处,因此那种资源无形中被荒废,没有得到真正有效的利用;为了缓解这种状况,学校有义务聘请计算机教师,把计算机课程落实到实处,让学生们在物质基础上与城市里面的学生保持在同一起跑线,消除部分城乡差距,让贫困地区的学生也获得同等的教育资源,这样更有利于学生综合素质的.全面发展。物质基础决定上层建筑,在物质基础得到充分的满足时,相信学生们在受教育的质量上也会得到不断的提高。贫困地区的小学如何才能留住青年骨干教师也是一个值得令人反思的问题,因此学校和社会应该共同关注这类群体,给予他们相关的福利和提供一定的物质保障,这样才能建设一支强有力的师资队伍,为学生提供强效雄厚的师资力量,有利于学生的“德智美体”得到全面发展,为祖国的未来提供多样化的人才。
2、课堂环境决定该科目的教学成果。孟母三迁,为的是给孩子创造一个良好的学习环境,那么在课堂上,教师也有责任和义务为全体学生提供相应的学习氛围,要不断的反思教学方法。每个班总有一些“问题学生”,针对他们应采取相应的办法,为其他的学生创造良好的学习环境。任课老师要本着一颗责任心去教育每一位学生,相信这种责任心也会感化那些“问题学生”,对今后的教学工作起到相应的帮助。一位严厉的教师很在意课堂纪律,因此课堂上不断的申明课堂纪律,这样多少有点耽误上课时间,但每一次提醒总会给某些学生带来惊醒的作用。就像安庆市教育局局长说的一样,不能一味的打骂学生,教师要用耐心、爱心、责任心去感化学生,让他们学会用自己的良知限制自己的言行。我想这对长期的教育有着一定的帮助。课堂的纪律性,严肃性伴随着学生整个学习生涯,从小培养其纪律性和严肃性,坚信有益于其一生。教师的严厉必将引起学生的紧张与配合,那对该科目的教育有着一定的帮助,相信学生们最后也会取得一定的教育成果。
三、理论指导实践工作的一些实例
1、随着时间的推移,科学技术的应用,上课不再是那么的单调无色。通过利用多媒体设施,开展多媒体讲课,相信这种新型的教育方式吸引学生们的注意力,用图片、文字、音乐等方式呈现在学生们的面前,相信他们最直观的接受这些,不再是黑白的衬托显得那么的乏味,激发学生们的学习热情和学习动力。让多媒体教学慢慢成为教学的主流,让学生的好奇心成为支配其认真学习的动力,让课堂便得丰富多彩。数学上,在学习物体形状时,可以把学生们带到操场上,去找那些正方体,长方体,圆柱体等,让他们最直观的了解图形,把室内室外课堂相联系,让学生们感受到学习无处不在和学习的重要性和迫切性。
2、应试教育的考核需要成绩作为依据,成绩往往是最直接的天气晴雨表。老师可以通过类似奖励的方式,给予进步的学生一定的物质奖励,如本子,卡通片玩具等,从他们的世界中进行奖励,让他们的竞争意识得到肯定,对于有创新意识的学生,如上课积极回答问题的,作业有错题集等,给予他们更多的奖励,让学生们得到全面的发展,让学生们的付出得到老师们的肯定。针对一些学科,在班级放一个“问题信箱”,只要有什么不懂的问题,就应该写出来投到信箱里,然后老师给予一定的指导帮助,这样有利于发现各类的问题,也有效的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到学期末,根据来信的数量和质量来评选“最勇敢的学生”并给予一定的奖励,从而激发更多人参与其中。
【新时期高职美术教育的论文】推荐阅读:
新时期群众文化建设的意义论文10-28
新时期我国高校道德教育改革的对策研究07-06
新时期高校教师思想教育工作的创新思考07-27
新媒体对高职院校学生管理的影响论文11-21
学习新时期消防精神教育总结12-19
新时期如何创新党员思想政治教育05-28
浅谈新时期大学生创业教育01-13
高职院校学生职业道德教育的论文07-20
新时期学校教育管理发展之我见12-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