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高网络舆论引导能力

2022-12-24 版权声明 我要投稿

第1篇:提高网络舆论引导能力

关于提高政府门户网站网络舆论引导能力的几点建议

摘要:本文从网站建设角度出发,就如何做好当前形势下网络舆情信息工作进行阐述,对切实提高政府门户网站在网络舆论引导方面的能力提出对策和建议。

关键词:政府门户网站;网络舆论;引导

信息时代,网络已成为社会各阶层利益表达、思想碰撞的重要渠道。越来越多的人通过BBS、博客、论坛等互动平台,对公共事务和社会活动发表自己的观点、言论和意见、建议。

胡锦涛总书记在人民日报考察工作时指出“互联网已成为思想文化信息的集散地和社会舆论的放大器,我们要充分认识以互联网为代表的新兴媒体的社会影响力……加强主流媒体和新兴媒体建设,形成舆论引导新格局”。政府门户网站作为各级政府部门在互联网上发布政务信息、提供网上办事服务、加强与公众交流沟通的一体化“网上行政”平台,应成为网上舆情信息工作的主要阵地之一。要根据网络舆论的特点不断提高网络舆论引导能力,疏导公众情绪,及时消除各类负面及不良影响,掌握网上舆论主导权。

1 加大政府信息公开力度,提高政府门户网站公信力

社会公众普遍认为,政府门户网站是获取政府官方信息最便捷、最权威的窗口。因此,各级政府信息公开主管部门和信息公开工作机构要积极主动地利用各级政府门户网站开展政府信息主动公开和依申请公开工作,增加政府内部工作和从事社会公共事务管理的透明度。尤其是在遇到重大突发事件和群体性事件时,要把事实真相及时、迅速、全面地通过网站发布,消除不良影响,以有效遏制虚假信息的散布和传播,形成网上正面舆论强势。

2 完善网站的在线互动功能,建立健全网络舆论引导的主渠道

目前,互联网上各种言论“丛生”,靠“堵”的手段已经不能控制网络舆论。但如果放任不管,就会陷入无序混乱状态,很容易促使矛盾激化。因此,在复杂的网络舆论环境中,要充分发挥网站互动交流的功能,针对网络上公众所关注的热点问题、难点问题,通过设立政务论坛、在线访谈、网络问政、意见征集、网上调查等栏目,掌握最新网络舆情和动态,并及时设置相关议题,积极疏导网络中的情绪化言论,充分保障社会公众参政议政的权利,避免一边倒的情况发生,将社会矛盾集中到有效控制的范围内。既有助于实现公共决策的民主化、科学化,又有利于创造宽松有序的网络舆论环境。

3 建立网站舆情引导制度,打造高素质网站管理团队

要建立舆情引导制度,对舆情迅速分析研判,查找发生问题的根源,及时回应公众疑问,不作无谓争辩,不跟风炒作,不人为制造热点。各级政府门户网站管理人员要加强学习政治理论和业务知识,要从维护党和国家形象,维护社会和谐稳定的高度出发,增强政治鉴别力;要勤观察、勤思考,重视日常舆情信息的收集分析,做好在舆情发生时的引导、应对等工作;要充分发挥“意见领袖”在舆论引导过程中的积极作用,以前瞻性眼光把握舆论发展的新趋势,努力营造积极向上、和谐文明的网上舆论氛围。

作者:王 勃

第2篇:努力提高网络舆论引导力

党的十八大立足“世界多极化、经济全球化、文化多样化和社会信息化”的时代背景,提出了“提高引导能力”、“唱响网上主旋律”等战略任务。

网络舆论引导力是引导能力的重要组成部分。网络舆论引导力指舆论引导者按照预期引导方向,传播一定观点与信息,并对舆论运行过程进行协调与平衡,影响被引导者意见、态度、倾向的能力,主要包括引导的方向、大小与着力点三个构成要素。

方向:唱响网上主旋律

方向决定未来,导向影响人心。网络信息和传播技术的进步扩充了个体话语权利,打破了原有舆论场域平衡,激活了社会舆论的风险表达。唯有唱响网上主旋律,才能牢牢掌握意识形态工作的领导权和主导权。

增强网上传播正能量。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和民族复兴的中国梦来教育与激励网民。注重人文关怀与心理疏导,提升议程设置和网络正面宣传巧实力,引导群众从党的视角看待事物,提升目标对象的认知度、赞同度与美誉度。积极培育自尊自信、理性平和、积极向上的社会心态。

有序推进网络“协商民主”。坚持问政于民、问需于民、问计于民,积极搭建民意疏导的最短路径,主动办好“人民网地方领导留言板”“市长在线”“阳光重庆”“在线访谈”和政务微博集群等网络问政平台。畅通和规范群众诉求表达、利益协调、权益保障渠道,把网民评论和反馈当作拉近和改善党群干群关系的机会,有则改之,无则加勉。推进数字化、纵向式的协商民主广泛、多层、制度化发展。

增加官民舆论场的最大公约数。根据“工作需要、新闻价值、社会效果”三条标准,党报、党刊、党台、党网要抓紧实现三个转变:从立足信息发布权向掌控信息解释权转变,从意见表达者向意见平衡者转变,从社会守望者向社会对话组织者转变,积极引导社会舆论,防止“拿着麦克风听别人唱卡拉OK”式的失语现象,扩充官民舆论场的交集面与认同度。

大小:提高传播能力

大小决定势能,传播决定影响。没有传播的影响与没有影响的传播,都不是有效传播。

构筑和发展现代传播体系。适应云时代、移动化、社交化和大数据化等趋势,推进哲学社科、新闻出版、广播影视、文学艺术事业的数字化转型升级。促进文化和科技的融合,发展以4G网络等为代表的网络文化新型业态。形成党网集群主导、媒体官博引领、意见领袖影响、知名网站辐射、舆论正向传播的新格局。

加强和改进网络内容建设。在发挥网络信息传播平台作用的同时,适时引导和推进网络电子商务、在线交易、网络益智游戏、在线交友、在线学习以及智慧众包等平台健康发展,放大网络多元运用空间,增强网络综合服务能力。

扎实推进公共外交和人文交流。扩大文化领域对外开放,扎实推进全球化、多语种、全天候、融媒体式整合传播。打造并适时转换话语体系,坚持“中国立场、国际表达”,在包容互鉴中提高国际话语权,既在“一个世界、多种语言”全球传播中有分量,又在“一种语言、多个世界”华语传播中有影响。

着力点:推进网络依法规范有序运行

网络不是法外之地,加强管理势在必行。正如中国人民大学喻国明教授所言,必须“加强对关系资源新版图的认识和研究,迎接新的管理革命,以便构造与新形势相适应的新的社会管理模式”,加快形成源头治理、动态管理、应急处置相结合的网络管理机制。

提高运用法治思维与法治方式的管网水平。以维护网络安全、防治网络犯罪、规范网络秩序为重点,加速推进《加强网络信息保护的决定》等互联网管理的立法工作。加大网络执法力度,进一步明确互联网信息管理部门网络执法边界与路径,加快推进电子证据保全、网络痕迹比对、在线支付监控、网络黑洞查找等技术平台建设力度。大力惩治非法网络公关与网络谣言,查办一批涉网犯罪典型案件。

提高用网、管网能力。以增强党性,提高素质为重点,提高领导干部新媒体能力素养。推进新媒体知识与舆论应对“进党委中心组、进党校课堂、进干部选拔、进手机报与进年度考核”等工作,倒逼强推,努力建设懂网、用网的执政骨干队伍。以转变思想观念、建立顺畅处置机制与高效领导体制为重点,提高科学管网能力。建立涉事与涉网部门紧密配合、事前事中与事后无缝对接的舆情前置预判,舆论风险评估,敏感信息通报,动态舆情跟踪,线上线下协调,新老媒体呼应,多元评论互动,以及有害信息删除、技术封堵等一体化工作机制,抓好常态舆情引导与非常态舆情事件应对与处置工作。

提高网民自我表现、自我教育、自我服务的网络素养。发挥网络媒体协会自律组织作用,开展网络文化节、网民节与网络素养培训,增强网民获取、分析、衡量和传播网络信息的能力。大力倡导文明上网、绿色上网。引导网民广泛开展志愿服务与社会公益活动。

网络是一块片刻都不能丢掉的新阵地与新领域。唯有努力提高网络舆论引导力,才能更好地看清我们的处境,跟上科技进步趋势,承担网络反映民众诉求,引导并塑造民意取向的责任。

(作者系中共重庆市委宣传部网络新闻宣传管理处处长)

作者:周廷勇

第3篇:提高舆论引导能力的路径选择

【摘要】近年来,面对西方敌对势力“西化”、“分化”的图谋,面对市场经济条件下价值多元化,不同的世界观、价值观、文化观的冲击,舆论引导工作出现了一些新变化,本文对新形势下如何提高舆论引导能力进行研究,提供了一些路径选择。

【关键词】传媒 舆论引导 路径选择

当今社会,已处于数字化、多媒体、互联网为引领的信息时代。文化软实力已成为综合国力的重要组成部分,舆论是文化软实力的一种,舆论在国际国内的作用越来越显著,舆论引导能力已成为党执政能力的一部分。胡锦涛总书记在2008年6月20日视察人民日报社时强调“要把提高舆论引导能力放在突出位置”。这就要求我们在新形势下研究如何面对挑战,提高舆论引导能力。

一、建立传媒舆论引导的法律规范

目前世界上,大多数国家都对新闻舆论实行法治。“这包括两种情况,一种是制定专门的新闻法,如法国、意大利等;另一种是不制定专门的新闻法,但有宪法和各种法律中的条文可供援引,如美国、英国等。”[1]总的来看,世界各国关于舆论的法都体现着保护新闻自由和限制滥用新闻自由两方面的基本内容。“以报刊出版为例,具体管理方式可分为追惩制和预防制,前者是指报纸出版之前,不受任何机关检查或其他约束,只有在出版后,被认定违反了法律后受法律制裁;后者指报纸出版前要受有关行政机关的检查或其他约束,出版后也要受法律的管束,具体包括检查制、保证金制、申请制和注册登记制等。”[2]从发展趋势看,世界大多数国家的新闻立法逐步由预防制向追惩制方向转变。针对我国在这方面立法相对滞后的问题,自1980年以来不断有人大代表和政协委员呼吁和建议尽快制定新闻法及相关法律。2003年元月,最高人民法院院长肖扬同志也表示,要依法保护新闻单位的采访权和舆论监督权,应当明确舆论引导的范围、特点、方式、舆论引导的主体、舆论引导的客体、舆论引导的构成,对一些不符合国家方针政策的舆论引导应当追究其民事责任,严重的还应当追究刑事责任。

二、建立网络新媒体舆论引导的道德规范

网络新媒体舆论引导的道德规范包括两个方面,一个是对公众的道德教育,另一个是对网络新媒体的道德规范。对现实社会的公民进行相关的道德教育,是防止网络言行失范行为发生的基本前提。加强公民的信念观、道德观、法制观和爱国主义教育,提高全民的思想素质和政治鉴别力。要加强网民的网络文明和网络道德教育,扎实开展文明上网活动,引导网民自觉遵守国家有关法律法规,讲求职业道德和社会公德,积极传播健康信息,扩大正面主流舆论,自觉抵制有害信息、网络滥用行为和低俗之风。“针对网络传播中出现的新情况和新问题,我国正不断加强法制建设和规范引导工作,已经出台了一部分涉及政治舆论传播的互联网管理法规,2000年以来,我国相继颁布了《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关于维护互联网安全的决定》《互联网信息服务管理办法》《互联网站从事登载新闻业务管理暂行规定》《互联网电子公告服务管理规定》等一系列法规。2002年8月1日,我国正式实施《互联网出版管理暂行规定》,以进一步加强互联网出版的监督管理,规范互联网出版工作,明确互联网出版机构的权利和义务,促进我国互联网出版事业健康、有序地发展。”[3]这一系列法规使我国的互联网信息传播有法可依、有章可循,也为网络舆论传播的监督管理提供了法律依据。

三、提高传媒的公信力

加强传统媒体的自律意识,培养可信度、知名度和为受众服务意识。传统媒体起码应做到,不发表与党的理论、路线、方针、政策相违背的言论;不搞歪曲事实的虚假报道;不搞任何形式的有偿新闻;不以舆论监督要挟谋私;不接受被采访单位和个人的财物和有价证券;不以采访报道为交易拉赞助和广告;不泄露国家政治、经济、科技和军事机密;不传播各种有害信息;不蓄意炒作,不激化矛盾,坚决抵制低俗之风。应该说这些活动的开展,对于加强传播者的自律意识,树立传媒的自身形象,从而打造传统媒体的公信力都是大有好处的。相互沟通的机制,对媒体的公信力也会产生影响。一些互动较好的媒体,在互动过程中能够更好地了解人民大众之所需,因而,也更易产生好的舆论引导效果。

网络新媒体的公信力来自自律,包括严格的网站与论坛管理制度和监督、处罚机制。对于BBS、博客这种发展迅速、容易传播有害信息的网络形式应严格管理,尽快制定针对性强的管理方法,并要求网站严格执行。比如,可建立网站管理责任制,落实网站所有者或负责人并由其承担经济、法律责任;制定网站内容管理办法:论坛版主实名制。平衡、公正、全面、准确、真实,这些元素构成新闻的公信度和品质,而提供真实、权威的信息是决定网络媒体品牌和影响力的关键因素,也是网络媒体公信力的核心标志。在新闻资源同源化、新闻报道同质化、媒介竞争不断加剧的今天,网络媒体有时会以牺牲新闻的真实性来换取时效性和点击率,如对那些散布谣言、涉嫌违法的始作俑者,情节恶劣的,视其给国家和社会所造成危害的程度,追究其应负的法律责任。

四、提高媒体从业人员的素质

新闻工作者是舆论引导的主力军,要让舆论监督发挥更大的作用,新闻工作者必须努力提高自身整体素质。首先,要提高政治思想素质,每个新闻工作者应当自觉加强政治修养,增强责任意识,要有敏锐的政治嗅觉,同时,增强职业自律意识,严格遵守《中国新闻工作者职业道德准则》要求,注意克服个人主义、利己主义的倾向,防止以权谋私。其次,努力加强业务能力。新闻工作的特殊规律,要求每一个新闻工作者要善于在纷繁复杂、千变万化的现实生活中迅速而又准确地判断出哪些事实具有新闻价值。新闻工作者要具备政治判断力和新闻的敏锐性,通过培养自身的社会交往与活动能力、调查能力、文字表達能力、身体和环境适应能力以及其他业务能力,能掌握并会运用新闻工作的“十八般武艺”而成为从事新闻舆论工作的行家里手,并不断拓宽知识面而成为掌握各种知识的“杂家”。[4]

五、完善舆论引导的监督体制

1、健全新闻记者采访制

新闻监督是新闻传媒的重要职责,记者采访是履行职责的必要手段。新闻记者对发生的社会事件,有权进行采访,有权进行客现报道和公正的评价,任何单位和个人都不得以各种借口,妨碍采访活动。被监督一方和有关主管部门对记者的采访应积极配合,一要实事求是地提供情况,不回避,不隐瞒;二要为记者的采访提供必要的条件,给予支持;三要对新闻传媒揭露出来的事情,及时纠正,严肃处理。这一机制的建立,必将推动舆论监督深入和有效的开展。

2、健全舆论监督责任追究机制

对于严重阻挠记者正常采访活动,围攻殴打记者,非法限制记者的人身自由,或打击报复为记者提供线索者等现象,有关部门和领导如果听之任之,视而不见,不作严肃处理,甚至包庇纵容,应追究有关领导的责任。被监督的对象对新闻传媒揭露、“曝光”之事,如果不理不睬,敷衍了事,或一拖再拖不处理,也应追究当事者的责任。

3、健全舆论监督与其他监督部门的协调配合机制

舆论监督属非权力型的监督机制,是一把软尺子,它不同于行政和司法的权力性直接监督,因为它们是一把硬尺子,其功能的发挥必须借助与第三者发生关系才能实现。因此,舆论监督要少唱“主角”,甘当“配角”,要变新闻传媒“单独干”为各方监督部门“共同抓”。应与党内监督、司法监督、行政监督等监督机制结合起来,相互协调,“并肩作战”。只有形成整体合力,舆论监督才能充分发挥威慑力。

4、舆论引导与舆论监督相结合的方式

舆论引导和舆论监督是舆论传播活动中的两个方面,它们都是社会主义新闻事业所应当承担的职责,也是舆论影响社会的两种不同方式。有效的舆论监督可以更好地引导舆论,正确的舆论引导也可以使舆论监督更好地发挥作用,从某种程度上说,舆论监督就是一种特殊的舆论引导。

过去存在着一种认识,就是把舆论引导与舆论监督对立起来,具体表现就是新闻传播中的“报喜不报忧”的现象。在这种认识下,好像媒体只有“报喜”才能实现正确的舆论引导,而如果“报忧”则会不利于舆论引导。因此,媒体上常常是只闻“喜讯”不见“问题”,群众对此颇有微辞。正确的做法应当是既报喜又报忧,既讲成绩又讲问题。要全面地、立体式地“透视”社会,不避讳问题、困难和缺点、错误。当然,媒体也不应当凡忧必报,而是要有选择、有控制地反映问题、批评缺点、揭露错误。“喜与忧”应当主次分明,控制适度。一般地说,“报忧”是“报喜”的辅助和补充,而且报忧需要掌握“适量”的原则。如果主次不分或二者并重,特别是如果过于突出问题、困难和缺点、错误,容易造成错觉,容易扰乱人们的情绪和视线,这样不但会造成对舆论引导的冲击,而且也不利于使舆论监督取得预期的效果。

舆论监督与舆论引导是相依相存的。在舆论引导中可以含有舆论监督的因素,在舆论监督中也可以含有舆论引导的成分。把它们有机地结合起来,是新闻媒体面临的迫切任务。只要是紧密配合了党的中心工作,有利于生产力的发展,有利于社会的进步,不管是表扬性报道,还是以舆论监督为目的的批评性报道,都能够起到舆论引导的作用。因此,要把舆论引导和舆论监督有机地结合起来,让它们在相互配合中发挥作用,以便共同完成新闻宣传任务,实现新闻传播效果。

参考文献

[1]陈华,谈舆论引导[J],社会前沿,1999年,7

[2]吴诚平:新闻媒体舆论监督机制[M],教育出版社,2007年

[3]邵华泽:推动中国网络媒体健康发展,http://news.sina.com.cn,人民网,2003年1月9日

[4]周方正,新闻工作者的价值[M],河北教育出版社,2007年

(作者:合肥工业大学人文经济学院07级思想政治教育专业硕士研究生)

责任编辑:姚少宝

作者:杨 舟

第4篇:重视网络舆情,提高舆论引导能力

在中国共产党第十七届中央委员会第四次全体会议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加强和改进新形势下党的建设若干重大问题得决定》,从各个方面对加强和改进党的建设做出了具体部署。决定强调拓宽社情民意反映渠道,加强和改进信访工作,健全信访联席会议制度,坚持领导干部定期下访、定期接访、及时阅处群众来信,注重分析网络舆情。

如今已经发展成为社会舆论的策源地,极大地改变了人们的生存方式和行为方式,深刻影响着主流媒体的传播能力和党的执政能力建设。正确认知网络舆论极端重要的作用,牢牢把握网络舆论引导的主动权,着力提升新兴媒体的核心竞争力,是宣传思想文化战线面临的极其重要的任务。

网络舆情极力扮演主信息源角色。从发展阶段看,当前媒体已超越所谓的精英媒体、大众媒体阶段,进入到人人皆为媒体、人人皆为信息发布者、人人皆为舆论制造者的阶段,新兴媒体提高舆论引导的权威性、公信力和影响力面临巨大压力。而从媒体加快分众化、对象化的角度分析,新兴媒体以其占有主要信息源、众多信息源、即时信息源的优势,向传统媒体的传播理念、议程设置模式、运作要求等方面提出了挑战,并加速舆论格局的复杂化。

网络舆情积极向群体心理领域聚焦。处在社会转型期,人们对许多问题所产生的不满情绪越来越多地借助网络来释放。此间,如果对正在形成的网上舆论处置不当或引导迟滞,势必导致或强化一些网民产生从众心理和逆反心理,在一些“意见领袖”的左右下,网民的这两种心理相互交融,容易产生过激行为,加速放大“破窗效应”和“链式效应”,进而

转为群体心理。这无疑为我们克服和纠正网络舆论引导的反向作用增加了难度。

网络舆情更加置身意识形态前沿。随着若干“杂音”和“噪声”对网络“嵌入式”渗透、“价值论”引导和“话语权”干预的不断增强,网络舆论的意识形态功能将日益凸显。一方面,网络舆论跨界影响空前直接,价值观互相激荡,“思想战”、“精神战”、“文化战”、“政治战”等更是“短兵相接”;另一方面,争夺网络舆论引导的对象更趋于白热化。互联网毫不掩饰地演变为没有硝烟的前沿主战场。

网络舆情进一步深化网络“问政”的维度。从“黑砖窑”事件到前不久伊朗政府围绕选举与西方发生的网络战争,再到我国乌鲁木齐市发生的“

7、5”打砸抢烧严重暴力犯罪事件等,无不显示出了网络“问政”的巨大力量和现实威胁。如果说网络“问政”将继续从广度上引导更多网民有力地去表达心声,那么,网络“问政”还将从加压领导干部心理焦虑、约束其作风建设和促进执政方式创新等方面的深度上,着力发挥影响民主政治进程、推动政治体制改革和经济体制改革的重要作用。

在网络舆论已经占据当今宣传思想文化工作战略制高点的新形势下,我们虽然在提高认知水平,大力唱响时代主旋律、畅通舆论引导主渠道等方面取得了长足进步,但离中央的要求和人民的期望,很多工作仍存在诸多不适应的方面。因此我们要提高对网络舆情的重要性,努力提高舆论引导的能力。

第5篇:着力提高领导干部网络舆论引导能力

发布时间:2012-2-6 11:35:05文章来源: 中国反腐倡廉网阅读406 次

舆论导向正确,是党和人民之福;舆论导向错误,是党和人民之祸。当前,现代信息技术的发展日新月异,互联网已经成为社会舆论的“传播器”和“放大器”,这既为舆论引导工作提供了难得机遇,也带来了严峻挑战。发展健康向上的网络文化,一个重要方面就是加强网络舆论引导,唱响网上思想文化主旋律。广大领导干部应充分认识新形势下加强网络舆论引导的重要性,不断提高网络舆论引导能力,使网络成为宣传党的主张、弘扬社会正气、通达社情民意、引导社会热点、疏导公众情绪、搞好舆论监督的重要阵地。充分认识提高网络舆论引导能力的重要性和紧迫性。随着互联网的迅速发展和广泛应用,网络媒体对人们工作生活和社会舆论格局的影响日益深入,已经成为重要的大众传媒、社情民意的晴雨表和群众表达诉求的新平台。面对新形势新情况,广大领导干部应充分认识提高网络舆论引导能力的重要性和紧迫性。一方面,广大人民群众通过网络参与公共事务的热情不断高涨,急需广大领导干部积极予以回应。在“人人持有麦克风、个个都是发言人”的自媒体时代,广大群众越来越习惯于通过网络参与经济、政治、文化、社会等各个方面的公共事务,表达诉求。可以说,网络已经成为各种利益诉求汇聚的平台。这就要求广大领导干部积极通过网络察民情、知民意、集民智,特别是对涉及本地区本单位本部门的事件及其舆论及时作出回应,切实为广大群众答疑、释惑、解忧,从而有效疏导公众情绪、化解矛盾纠纷。另一方面,网络舆情鱼龙混杂,急需广大领导干部积极加以引导。网络上的信息十分丰富,但也存

在良莠不齐的情况,不实消息、不健康内容、不负责任的言论等随处可见。尤其是一些别有用心的人为了达到个人目的而利用网络歪曲事实、恶意炒作,影响社会和谐稳定。这就需要广大领导干部不断提高网络舆论引导能力,主动进行网络舆情分析和监管,正确引导网络舆论,为经济社会发展营造良好的社会舆论环境。

准确把握领导干部在网络舆论引导方面存在的问题。近年来,我们党在网络舆论引导方面做了许多有益探索,取得了明显成效,广大领导干部的网络舆论引导能力不断增强,网络舆论引导的及时性、权威性和公信力、影响力不断提高。但也应看到,一些领导干部在网络舆论引导方面仍然存在各种各样的问题,其主要表现有两个方面。一是在思想上对网络舆论引导不重视。一些领导干部不愿上网,对“网人、网事、网论”抱有鸵鸟心态,认为眼不见为净,与广大群众通过网络参政议政的高涨热情形成强烈反差。这在一定程度上导致网络上的一些小问题最终演变成网络上的大事件,然后又从网上虚拟社会蔓延到现实社会,最后酿成群体性事件,严重影响社会和谐稳定,损害党和政府的形象。二是在网络舆论引导措施上不得力。一些领导干部虽然对网络舆情比较重视,但在舆论引导的方式方法上仍然墨守成规,没有充分认识到网络传播的特点,不会充分运用网络媒体进行及时、科学、有效的舆论引导,在网络舆论引导中处于被动地位。

多措并举提高网络舆论引导能力。新形势下,广大领导干部应充分认识到正确引导网络舆论事关网络文化健康发展,事关经济社会健康发展,事关社会和谐稳定,从而不断增强提高网络舆论引导能力的自觉性。一是做好网上接访,着力提高网上科学执政水平。以高度的政治责任感和事业心关注网络舆情,正确对待和及时处理网民的意见和建议;建立网上联络平台,通过与网友座谈、邀请网

友“灌水”、“拍砖”等方式,与网友开展互动交流,做好网上群众工作。二是认真学习网络媒体知识。网络媒体作为新兴媒体,其发展方兴未艾,影响力越来越大,逐渐成为党和政府与人民群众联系的桥梁和纽带。广大领导干部应高度重视网络媒体的发展,认真学习网络媒体知识,熟练运用网络媒体,确保网络舆论引导的及时性、权威性和公信力、影响力。三是创新网络舆论引导工作机制。面对网络媒体强势发展的新形势,领导干部应善于创新工作机制,整合各种力量,明确工作责任,不断壮大网络主流舆论,发展健康向上的网络文化。比如,可以建立网络信息员制度,及时了解网络动态,把握网络舆情,并把科学分析网络舆情与分析经济社会发展中的问题结合起来;健全重大突发事件网络发布机制,善于抓住关键时机,及时公开信息,牢牢掌握网络舆情引导的主动权。 (本文转引自《人民日报》,作者胡线勤,为中国报协网总编辑)

谣言止于真相 让群众掌握真理

发布时间:2012-2-6 11:08:00文章来源:中国反腐倡廉网阅读588 次

开放多元的传播环境下,要让真相跑赢谣言,让群众充分掌握真理,要求公共机构和每一个公民,都要做负责任的传播者,形成有责、有序的传播新秩序,使社会变得更加健康、成熟起来。

春节期间,两则子虚乌有的消息在网上一度传得沸沸扬扬:一则来源于境外媒体,称北京地区存在发生核泄漏的危险;另一则虽没有这么耸人听闻,但也关系到百姓日常生活,国内有媒体报道称北

京将实行“菜刀实名制”,顾客买菜刀需要出示身份证并登记备案。很快,这两则消息得到辟谣或澄清。中国原子能科学研究院院长万钢明确表示:报道纯属无中生有,严重失实,核反应堆处于冷停堆工况,并没有运行,就更别谈核泄漏,以及对公众和环境的影响了;北京警方表示,除购买管制刀具需要出示身份证以外,北京并未出台任何关于“菜刀实名制”的新规。

近年来,从“抢盐”风潮到香蕉致癌等风波,因不实消息传播造成的荒诞事件时有出现,无不对正常经济社会秩序造成干扰,给相关利益群体带来损失。事实证明,谣言面前没有赢家,增加社会运行成本,也会对普通公众的生活带来困扰和不便。不仅如此,一些谣言还对政府公信力造成损害。

社会生活需要信息传播,信息传播必须直面谣言的干扰。人们相信“谣言止于智者”“真相最有力量”,然而,值得注意的是,在人人都有麦克风、人人都是传播者的网络时代,在特定时空条件下,谣言也可能遮蔽真相,谣言有时候比真相更吸引眼球。

谣言的杀伤力与传播力警示,在网络环境下,悄然间,信息传播格局正在发生深刻变化。作为权威信息来源的政府部门、公共机构和媒体,如何学会适应传播主体多元化的现实,如何让真相不被谣言遮蔽、真理不被谬说损伤,如何让真相跑赢谣言、让公众掌握真理,考验着传播链条上每一个环节。

要让真相跑赢谣言,减少谣言对社会的伤害,政府等权威部门要有作为。新的传播环境下,要求政务活动更加公开透明,有了质疑及

时回应,对一些热点难点问题,要主动说、尽快说、如实说。发现谣言苗头,及时、理直气壮地公布真相,澄清事实,让真实、真相挤压谣言的空间,让谣言“见光死”。要遵循新的舆论环境下的现代传播规律,针对不同层次的受众采取不同的发布、沟通办法,注重传播实效,与群众诚恳交流,表达更加人性化,赢得更多受众认可。更重要的是,各级政府部门,要带头遵纪守法,真正做到执政为民,不断提高公信力。

要让真相跑赢谣言,减少谣言对社会的伤害,媒体要负起社会责任。相对于自媒体,公共媒体如果采信和发布不实信息,其传播范围更广,社会危害面更大。因此,在当今信息来源更加多元,但也可说是鱼龙混杂的网络时代,公共媒体更要睁大眼睛,对信息的真实性小心求证,不能为了争时效、抢眼球而放松把关,助推谣言传播。要让真相跑赢谣言,减少谣言对社会的伤害,有赖于公民提高甄别谣言的能力,培养成熟理性的心态,承担公民责任。在新的传播环境下,公众不再只是被动的信息接受者,也可以成为传播者,也承担一定的传播责任。所谓“谣言止于智者”,这就要求作为一名公民,要做到“智”,就要有意识地锻炼提高辨别谣言的本领,要提升自己独立判断的能力,不要人云亦云,避免成为谣言的接棒者、传播者。一个成熟理性、有社会责任感的公民,对那些看起来有点耸人听闻,而消息来源又不甚权威的信息,不妨多留个心眼,让信息多“沉淀”一会,过过脑子,有条件还可以自己求证一下,不要轻率地把似是而非的信息传播出去。

公民不仅可以不造谣不信谣不传谣,还可以利用自己的信息优势、地缘优势、专业优势,主动参与阻击谣言,消除谣言。“谣言粉碎机”“真相挖掘机”等民间组织对谣言的反制就做了不少有益的工作,这也是民间力量自发承担传播责任的体现。

要减少谣言的产生、传播,减少谣言对社会的伤害,还要让真理战胜谬误。要有正确的是非观、美丑观、善恶观。没有正确的价值观,依然可能对真相视而不见,依然可能对谣言坚信不疑。所以,公共机构和媒体,还承担着传播真理、凝聚共识的社会责任,要通过各种方式、途径理直气壮地宣扬正确的是非观、美丑观、善恶观,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真相、真理要大声讲,要用理性态度、科学观点消解偏激的情绪、固执的偏见,让错误的价值观、不实的谣言没有生存的空间。

总之,开放多元的传播环境下,要让真相总是跑赢谣言,让群众充分掌握真理,要求公共机构和每一个公民,都要做负责任的传播者,形成有责、有序的传播新秩序,使社会变得更加健康、成熟起来。(本文转引自《新华每日电讯 》)

第6篇:领导干部需提高网络舆论引导能力

舆论导向在我们的工作中有着极其重要的作用,舆论导向正确,是党和人民之福;舆论导向错误,是党和人民之祸。在网络发展日新月异的今天,互联网已经成为社会舆论的传播平台,这既为舆论引导工作提供了难得机遇,也带来了严峻挑战。广大领导干部应充分认识新形势下加强网络舆论引导的重要性,不断提高网络舆论引导能力,使网络成为宣传党的主张、弘扬社会正气、通达社情民意、引导社会热点、疏导公众情绪、搞好舆论监督的重要阵地。

面对新形势新情况,广大领导干部应充分认识提高网络舆论引导能力的重要性和紧迫性。一方面,广大人民群众通过网络参与公共事务的热情不断高涨,急需广大领导干部积极予以回应。在网络时代高速发展的今天,广大群众越来越习惯于通过网络参与经济、政治、文化、社会等各个方面的公共事务,表达诉求。可以说,网络已经成为各种利益诉求汇聚的平台。这就要求广大领导干部积极通过网络察民情、知民意、集民智,及时发现热点问题特别是对涉及本地区本单位本部门的事件及其舆论及时作出回应,切实为广大群众答疑、释惑、解忧,从而有效疏导公众情绪、化解矛盾纠纷。另一方面,网络舆情鱼龙混杂,急需广大领导干部积极加以引导。网络上的信息十分丰富,但也存在良莠不齐的情况,不实消息、不健康内容、不负责任的言论等随处可见。尤其是一些别有用心的人为了达到个人目的而利用网络歪曲事实、恶意炒作,影响社会和谐稳定。这就需要广大领导干部不断提高网络舆论引导能力,主动进行网络舆情分析和监管,正确引导网络舆论,为经济社会发展营造良好的社会舆论环境。

在我们当前的网络舆情工作中,我们不难发现,还存在着很多问题,比如意识不到位,解决问题不及时,新闻触觉不敏锐等等,都给我们的网络舆情工作带来了很多不便。因此,在以后的工作中,我们要多措并举提高网络舆论引导能力。新形势下,广大领导干部应充分认识到正确引导网络舆论事关网络文化健康发展,事关经济社会健康发展,事关社会和谐稳定,从而不断增强提高网络舆论引导能力的自觉性。一是做好网上接访,着力提高网上科学执政水平。以高度的政治责任感和事业心关注网络舆情,正确对待和及时处理网民的意见和建议。二是认真学习网络媒体知识。网络媒体作为新兴媒体,其发展方兴未艾,影响力越来越大,逐渐成为党和政府与人民群众联系的桥梁和纽带。广大领导干部应高度重视网络媒体的发展,认真学习网络媒体知识,熟练运用网络媒体,确保网络舆论引导的及时性、权威性和公信力、影响力。三是创新网络舆论引导工作机制。面对网络媒体强势发展的新形势,领导干部应善于创新工作机制,整合各种力量,明确工作责任,不断壮大网络主流舆论,发展健康向上的网络文化。

第7篇:提高舆论引导能力 掌握舆论主导权

舆论引导工作关系国家安全和社会稳定,关系党和人民事业的兴衰成败。胡锦涛总书记在人民日报社考察工作时指出:要把提高舆论引导能力放在突出位置,进行深入研究,拿出切实措施,取得新的成效。我们要从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巩固党的执政地位的高度,充分认识做好新形势下舆论引导工作的重要性,以高度负责的态度、切实有效的措施,牢牢掌握舆论主导权,为促进经济平稳较快发展、维护社会和谐稳定营造良好舆论氛围。

面对纷繁复杂的国内外形势,舆论引导工作的任务更加艰巨

进入新世纪新阶段,随着国内外形势的不断发展和变化,我们党的舆论引导工作既面临着许多机遇和有利条件,也遇到了一些新的情况和问题,必须深入研究,加以解决。

社会思想意识的多元、多样、多变,需要进一步提高舆论引导能力。随着我国经济体制深刻变革、社会结构深刻变动、利益格局深刻调整、思想观念深刻变化,人们在思想认识、道德选择、价值取向等方面的独立性、多样性、多变性、差异性日益增强。马克思主义在意识形态领域的指导地位不断得到巩固和加强,但否定马克思主义的错误思潮也有所滋长;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旗帜、道路和理论体系深入人心,但否定改革开放的噪音、杂音也时有出现。社会思想意识多元多样多变的新情况和新特点,要求我们不断提高舆论引导能力,巩固马克思主义在意识形态领域的指导地位,大力加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设,积极引领多样化社会思潮,打牢全党全国各族人民团结奋斗的共同思想基础。

社会经济成分、组织形式、就业方式、利益关系和分配方式日益多样,社会热点层出不穷,需要进一步提高舆论引导能力。去年发生的南方低温雨雪冰冻灾害、拉萨“3·14”打砸抢烧严重暴力犯罪事件、汶川特大地震、问题奶粉等一系列突发事件,给舆论引导工作带来了新的挑战。特别是去年下半年以来,国际经济形势复杂多变,我国经济运行困难增加,必然对人们的思想、心理、情绪产生影响。随着我国改革进入攻坚阶段,就业、社会保障、收入分配等关系群众切身利益的问题更加凸显。热点、难点问题层出不穷,突发事件时有发生,舆论引导的难度进一步加大,迫切需要我们从群众的关注点和兴奋点入手,主动回应人

民群众的关切,有效化解人民群众的疑虑,把群众情绪引入健康、理性的轨道,全力维护社会和谐稳定。

信息化技术突飞猛进,新兴媒体迅速崛起,需要进一步提高舆论引导能力。以数字化、网络化为代表的现代信息技术突飞猛进,带来了新的文化生产方式和传播方式,互联网等新兴媒体逐渐成为各种社会思潮、各种利益诉求的集散地和意识形态较量的重要战场。手机、网络等技术平台,具有自主性、隐蔽性、互动性、开放性、多元性和传播快、覆盖广、影响大等特点,敏感的社会问题一旦在网上出现,便能迅速形成舆论焦点,引发社会关注,影响社会稳定,这就使舆论引导的复杂性和艰巨性大大增加。我们必须从占领文化传播制高点和掌握信息化条件下宣传思想工作主导权的高度,把提高网络舆论引导能力放在突出位置,加大引导力度、提高引导水平,巩固壮大积极健康向上的主流舆论,使互联网成为传播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前沿阵地、提供公共文化服务的有效平台、促进人们精神文化生活健康发展的广阔空间。

围绕大局,切实提高舆论引导能力

面对复杂的形势,如何按照科学发展观的要求,做好舆论引导工作,是当前宣传思想文化工作的重中之重。我们要按照“高举旗帜,围绕大局,改革创新,服务人民”的要求,深入研究舆论引导工作的内在规律和面对的外部环境,不断提高舆论引导水平。

围绕工作大局,形成舆论引导强势。大局,就是党和国家工作的主要方面。宣传工作只有始终树立大局观念,才能牢牢掌握舆论引导的主动权。实践已经证明,组织重大主题宣传报道,是形成强有力的主流舆论态势和社会氛围,掌握话语权、赢得主动权,唱响主旋律的有效手段。党的十七大以来,天津以学习宣传贯彻党的十七大精神为主线,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围绕工作大局,开展多种形式的主题宣传活动,引导广大干部群众把思想认识行动高度统一到党的十七大精神上来。围绕中央的决策部署和市委的中心工作,大力宣传天津经济社会发展的奋斗目标和工作思路,大力宣传滨海新区开发开放最新进展,大力宣传广大干部群众齐心协力建设家乡的精神状态,形成了强大声势,振奋了全市人民的精神。今年以来,市委市政府根据当前经济形势,结合市情实际确立了“保增长、渡难关、上水平”的目标任务。全市宣传思想战线坚持从战略高度充分认识为这

个大局服务的重要意义,提出并实施了一系列工作新思路、新举措,更加积极主动地发挥思想引导、宣传鼓劲、凝聚人心的重要作用。全市上下形成了积极应对危机,扎实做好工作的浓厚氛围。

切实增强主流媒体影响力。正确的舆论导向是新闻工作的灵魂和生命。党报党刊、电台电视台等主流媒体是宣传党的路线、方针、政策的重要平台,是传达人民心声、体现人民意愿的重要渠道,对社会主流舆论的形成和传播发挥着关键的作用。只有牢牢掌握主流媒体,才能切实把话语权掌握在手中;只有不断增强主流媒体的影响力,才能巩固壮大积极健康向上的主流舆论,有效提高舆论引导的主动性。近年来,我们坚持把发展主流媒体作为战略重点,加大支持力度,不断扩大主流媒体的覆盖面和影响力;保证主流媒体在舆论引导格局中的主导地位,让主流媒体在重大宣传战役、重大新闻报道中“唱主角”,成为“主流舆论场”的关键角色;着力提高主流媒体的权威性,最大限度地压缩噪音、杂音的传播空间。

善于发挥新兴媒体优势和作用。我们已进入网络化、数字化时代。互联网、手机的广泛普及,带来了传播方式的革命性飞跃,深刻影响了社会舆论的形成机制、传播方式。以互联网为代表的新兴媒体具有开放性、即时性、互动性等特点,已经成为覆盖广泛、快捷高效、影响巨大、发展势头强劲的大众传媒方式,必须高度重视,加强管理,因势利导,趋利避害,为我所用。今年天津开展了全市网络发展状况调研,着手制定网络文化发展规划;积极做大做强北方网等重点新闻网站,实现网络媒体和传统媒体的对接互动;组织网上看天津、看滨海活动,举办“魅力天津”优秀网络文化作品大赛,进行网站信息评议和信誉公示等。同时,我们还加强对新兴媒体的应用和管理,依托主流媒体打造主流网络媒体,积极参与手机新闻、车载电视等新媒体建设,加强管理,净化传播环境,确保新兴媒体成为舆论引导的新阵地,绝不给有害和错误信息提供传播渠道。

进一步建立健全突发公共事件舆论引导应急工作机制,赢得话语权。坚持正确导向、有序开放、有效管理,及时准确、公开透明地发布权威信息,及时主动回应人民群众的关切,有效化解人民群众的思想疑虑,是增强引导力、掌握主动权、赢得话语权的重要原则。从这一原则出发,天津积极建立完善各项制度和机制,对舆论引导工作实行全过程的管理,制定下发《天津市突发公共事件新闻报

道应急实施方案》,完善突发公共事件新闻发布应急机制,坚持第一时间发布权威消息,有效化解负面影响,使正面的声音先声夺人,使党和政府的声音始终占据舆论制高点;精心把握新闻舆论的宏观调控,确保新闻宣传引导有力、平稳有序;坚持做好新闻阅评和审读工作,建立群众来信来电处理单制度,健全舆情分析研判机制。特别是在北京奥运会、天津达沃斯论坛等重大宣传战役和整治互联网低俗之风等专项工作中,各部门上下联动,准确研判,快速反应,及时引导,营造了良好的网上舆论氛围,确保了网络信息安全。

建设多层次宣传队伍,形成全方位舆论引导格局。建立一支强有力的宣传队伍,是提高舆论引导能力的根本。近年来,天津围绕能力建设采取多种措施,着力打造政治强、业务精、作风正的宣传队伍:加大培训力度,着力培养“学习型”干部队伍;重视高技能新闻人才队伍建设,着力培养一批具有较高知名度的“专家型”记者;建立激励机制,引导新闻采编人员转变作风、改进文风,自觉践行“三深入”,始终做到“三贴近”,采写更多的受众喜闻乐见的精品佳作;充分发挥基层组织作用,建立政策讲解员、文明监督员、学习辅导员、民情通讯员等基层宣讲队伍,向群众宣传党的路线方针政策和重大决策部署。

坚持正确导向,为科学发展营造浓厚氛围

坚持舆论先行,用积极有效的舆论引导统一思想、凝聚力量,为改革发展稳定营造良好舆论氛围,是我们根本的政治责任,也是我们重要的工作经验。坚持正确舆论导向不动摇。新闻舆论处在意识形态领域的前沿,对人们的思想意识具有重大影响。正如胡锦涛总书记所指出的,舆论引导正确,利党利国利民;舆论引导错误,误党误国误民。提高舆论引导能力,第一位的就是要旗帜鲜明地坚持党性原则。坚持党性原则,就是要从巩固党的执政地位,提高党的执政能力的高度来认识把握正确舆论导向的重要性,坚持党管媒体,坚持以马克思主义新闻观为指导,确保新闻媒体准确传达党的路线方针政策;就是要站在党和国家工作全局的高度,坚持唱响主旋律,打好主动仗,为党的各项工作的开展营造良好的舆论氛围;就是要站在积极应对意识形态领域的复杂局面,确保意识形态领导权的高度,切实增强政治敏锐性和政治鉴别力,在事关政治方向、政治原则的问题上保持清醒头脑,在重大问题、敏感问题、热点问题上把好关、把好度。

深入研究媒体分众化、对象化的趋势,提高舆论引导的针对性和实效性。由于数字化技术、多媒体和互联网等信息传播技术以越来越快的速度更新换代,以及媒体多样性、信息广泛性和受众选择性的不断增强,大众传播出现了媒体分众化、对象化的发展新趋势。传播方式的日趋多样,无疑给人们了解信息、学习知识、拓宽视野、丰富精神生活提供了极大方便,但也要清醒地看到,这些新的传播方式具有“点对群”、“群对群”的特点,显示出较强的群际传播和社会组织动员能力,给我们进一步壮大主流舆论提出了新课题。我们应在加强对受众群体和媒体功能定位深入研究的基础上,适应新闻传播规律和社会舆论格局的新变化,与时俱进,改革创新,针对不同层次受众群体的信息需求,把握好舆论引导的时机、节奏、力度,在报道新闻事实中体现正确导向,在同群众交流互动中促进共识的形成。

不断增强主题宣传吸引力,巩固扩大舆论阵地。我们要善于挖掘宣传主题的新闻性,抓住对社会具有强烈吸引力的重大事件、重大成就等进行宣传报道。要切实提高策划和组织水平,抓住重要的时间节点,超前谋划,稳步推进,形成热潮。要善于统筹媒体资源,形成强大合力,使宣传报道内容更加丰富全面,手法更加新颖独特,说理更加深入透彻。要增强主题宣传的吸引力、感染力,既着眼大局,又从小处入手,以群众关心的问题为切入点,宣传党的政策和伟大成就,做到可读性强、可信度高、覆盖人群广,切实取得最佳的传播效果。

第8篇:提高领导干部引导舆论能力

本报7月29日讯(记者王强)今天,省委理论学习中心组召开2009年第三次学习会,对公共事件的舆论引导和网络建设与管理问题进行集中学习。省委书记王珉主持学习会并讲话,他指出,正确面对、充分驾驭、有效引导媒体,是当代领导干部执政能力、领导水平和工作能力的具体体现。要努力提高各级领导干部面对媒体、引导舆论的能力。

上午,中央对外宣传办公室、国务院新闻办公室副主任王国庆作了《关于领导干部要努力提高舆论引导水平和同媒体打交道能力》的专题报告。下午,国务院新闻办公室网络局副局长、互联网新闻研究中心主任、中国网络传播学会专业委员会主席刘正荣作了《关于网络文化建设与管理——新信息环境的挑战与舆论应对》的报告。

王珉强调,要正确面对媒体,努力提高各级领导干部媒介素养。要深入研究当前舆论引导格局中各类媒体的特点,深刻把握舆论动向和传播规律,提高与媒体打交道的能力和本领。首先,要善待媒体。在平等的基础上信任媒体,善于与新闻媒体交往、交流、交朋友。各级领导干部要充分认识到,舆论监督是新闻媒体的一项重要职责,要正确对待媒体的舆论监督,善于通过媒体监督来发现问题、改进工作、树立形象。其次,要善用媒体。充分运用媒体传递党和政府的声音,发布政府公共信息;大力宣传报道经济社会热点,为振兴发展营造强大声势;宣传解读党的方针政策,密切党与人民群众的联系;发现和解决工作中的问题,推动科学决策的有效落实。再次,要善管媒体。严格执行党的新闻宣传纪律,深入开展新闻战线“三项学习教育”活动,逐步完善新闻管理的各项规章制度,综合运用法律、行政、经济、思想教育等手段,实施规范管理、科学管理和依法管理。

王珉指出,要树立“第一时间”的观念,积极主动地做好突发事件新闻处置。近年来,随着信息传播速度的加快特别是网络媒体的快速发展,有效处置社会事件特别是做好新闻处置工作显得尤为重要。要认真贯彻落实中办、国办下发的《突发事件新闻报道应急办法》和省委办公厅、省政府办公厅下发的实施意见精神,按照“引导正确、及时准确、公开透明、有序开放、有效管理”的原则,健全机制,完善预案,提高突发公共事件新闻报道快速反应能力。在处置突发事件时,必须落实快速反应机制,第一时间发布权威信息,争取第一落点,抢占引导先机。

王珉强调,要高度重视互联网媒体,提高应对和引导网上舆论的能力。当前,网络媒体对人们生产生活方式和社会舆论格局的影响日益加深,舆论引导工作面临严峻挑战。社会矛盾网络化、个别问题社会化,任何一个个案都可能成为影响社会稳定的导火索。党员领导干部要努力适应网络化、信息化的挑战,深入了解和熟悉运用互联网媒体,正确对待网上舆论和监督,提高应对舆论特别是网上“群体性”事件的能力。要高度重视网络宣传文化工作的管理。

王珉指出,要切实提高认识,加强党对舆论工作的领导。要充分认识做好新闻舆论工作的极端重要性,坚持党管媒体的原则,确保阵地巩固、导向正确。以提高舆论引导能力为目标,切实加强对各级领导干部、新闻发言人和网评队伍的培训。加强主流媒体和新兴媒体建设,努力构建定位明确、特色鲜明、功能互补、覆盖广泛的舆论引导新格局。

省委理论学习中心组成员,各市(州)党委、长白山管委会主要负责同志,省委、省政府专职副秘书长,省直有关部门负责同志,中央驻我省新闻媒体负责同志参加学习会。

第9篇:论加强政府网络舆论引导能力建设

三、对策和建议

宣传思想文化工作的服务对象在基层,依靠力量和工作主体也在基层。当前,面对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宏伟目标,面对我市加快经济发展方式转变、开创“三个发展”新局面的艰巨任务,做好基层宣传思想文化工作较以往显得尤为重要。要按照面向基层、服务群众,抓好基层、打好基础的要求,把政策向基层倾斜、资源向基层投放,推动各项任务更好地落实到城乡基层,努力把基层宣传思想文化工作提高到一个新水平。

1、高度重视基层宣传思想文化工作,切实增强责任感和使命感

基层宣传思想文化工作的成效直接关系党的路线方针政策在基层是否得到贯彻落实,关系到太原改革发展稳定的大局。各级党委和政府都要站在践行科学发展观的高度,从全局角度出发,充分认识基层宣传思想文化工作的极端重要性,增强做好工作的责任感和使命感。各级党委部门一定要深刻领会胡锦涛总书记关于经济工作搞不好要出大问题,意识形态工作搞不好也要出大问题的重要论断,进一步强化意识形态工作一把手责任制,始终把基层宣传思想文化工作放在重要位置,纳入工作全局,与经济指标、社会治安综合治理、计划生育等硬性工作一同研究部署、一同检查落实。要彻底改变部分基层宣传思想文化工作浮在面上、停在口上、响在会上的状况,彻底改变一些基层宣传思想文化工作“没人、没位、没钱”、经常“替别人打短工”的尴尬境况,在方向上牢牢把握,在工作上及时指导,在政策上大力支持,在待遇上认真落实,在投入上切实保障,确保基层宣传思想文化工作的有效推进和深入开展。

2、深入研究基层工作新情况新问题,努力提高基层宣传思想文化工作科学化水平

当前国际形势错综复杂,国内改革发展任务十分艰巨,宣传思想文化领域面临许多新情况新问题,基层又是工作比较薄弱的环节,只有不断加强学习,深入基层进行调查研究,认真把握工作规律和特点,努力掌握和运用一切科学的新思想、新知识、新经验,才能增强工作的主动性,提高工作的实效性。要把深入基层研究新情况、解决新问题,作为提高基层宣传思想文化工作科学化水平的关键,大兴深入基层、调查研究之风,研究如何围绕巩固马克思主义在意识形态领域的指导地位,用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最新成果引导和教育广大群众,进一步坚定广大群众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信心和决心;如何围绕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服务党和政府中心工作大局,营造有利于本地区安全发展、转型发展、和谐发展的舆论氛围;如何围绕扩大覆盖面,增强影响力,切实加强基层思想政治工作;如何立足培育文明社会风尚,扎实开展基层公民道德建设和群众性精神文明创建;如何着眼于保障群众基本文化权益,深入推进基层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如何在互联网等新兴媒体迅速发展的情况下,不断提高依法管理的能力,增强正面舆论强势,确保地区文化安全。只有通过深入研究解决好这些实际问题,才能不断推动基层宣传思想文化工作迈上新台阶。

3、进一步解放思想,坚持“三贴近”,推进基层宣传思想文化工作改进创新

以改革创新精神推进宣传思想文化工作,为经济社会发展提供有力支撑,是新时期赋予宣传思想文化工作者的使命。要坚持以人为本,增强和激发基层的创

造活力,不断丰富基层宣传思想文化工作的内涵。要创新基层宣传思想文化工作观念,不僵化、不停滞、不保守,推动基层宣传思想文化工作的开展。要在内容上、对象上、渠道上拓展基层宣传思想文化工作的领域,不断扩大党的思想、正确舆论、先进文化在基层社会群体的影响力。要坚持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适应群众精神需求、接受习惯的新变化,探索贴近群众、服务群众、引导群众的新途径新办法,使工作更好地赢得群众、赢得民心。要按照推进特色文化名城建设的要求,创新基层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不断增强宣传思想文化工作的时代感和影响力,使基层宣传思想文化工作始终保持生机和活力。

4、科学谋划、统筹协调,推动形成基层宣传思想文化工作的强大合力和整体效应

如今的基层宣传思想文化工作领域越来越宽,组织协调任务越来越重,基层宣传思想文化部门不仅仅是宣传者、组织者,也是协调者、执行者。要进一步健全党委统一领导,宣传部门组织协调、有关部门分工负责、社会力量积极参与的大宣传工作格局,形成强大合力。要加强科学谋划、加强统筹协调,把基层宣传思想文化工作作为一项系统工程,从本地经济社会发展的新状况和本部门工作的新要求中完善工作思路和布局,围绕各级党委和政府部门的重要决策部署、重大活动寻找工作的切入点着力点,集成资源、集中力量、集聚优势,形成整体效应。要找准基层宣传思想文化工作与基层其他部门工作的结合点,加强沟通交流,每当遇到新的工作特别是一些重点工作、重大任务时,不仅要考虑自己怎么做,还要考虑如何发挥周围各方面积极性,使宣传思想文化工作真正融入到各基层部门业务工作之中,体现到基层各领域行业管理之中。

5、提高素质、改进作风、增强战斗力,切实加强基层宣传思想文化工作队伍建设

新形势新任务对基层宣传思想文化工作队伍的理论素养、知识水平和业务能力,提出了新的更高的要求。要采取切实有效措施,建设一支具有坚定政治立场、广博文化知识、崇高职业精神、过硬工作本领的基层宣传思想文化工作队伍,为做好基层宣传思想文化工作提供组织保证和人才支持。一是要积极探索新形势下加强和改进基层宣传思想文化战线领导班子建设的有效途径和方法,把基层宣传思想文化战线领导班子建设成为政治坚定、求真务实、开拓创新、勤政廉洁、团结协作的坚强领导班子;进一步做好基层宣传思想文化干部的选拔、任用、交流和管理工作,抓好后备干部和优秀年轻干部的培养选拔,为他们提供更多学习提高的机会和锻炼能力的平台;依托“四个一批”人才培养工程,带动基层各门类优秀人才更好成长。二是要结合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切实加强思想政治建设、作风建设和制度建设,保持基层宣传思想文化队伍的先进性和纯洁性,逐步形成自律和他律相结合的长效机制。三是进一步强化服务观念,增强为基层宣传思想文化干部和各类专业技术人才服务的责任意识,努力为他们办实事、解难事、做好事,做到用事业留人、用感情留人、用待遇留人。要通过实实在在而不是华而不实的努力,进一步提高基层宣传思想文化战线干部队伍的整体素质和创新能力。

上一篇:家校共建发言稿下一篇:酒店节能降耗方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