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提高护理创新能力

2024-05-27 版权声明 我要投稿

如何提高护理创新能力(通用8篇)

如何提高护理创新能力 篇1

大家好!

我叫印敏,来自内二科,今年31岁,全日制大专学历,本科在读,所学专业为护理学,护师职称。我竞聘的岗位是综合一科护士长。

我认为,护理工作是医疗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当今竞争日趋激烈的医疗市场中,护理质量的好坏直接反映了医疗水平的高低。常言道“三分治疗,七分护理”。这句话虽然并不十分准确,但却反映了护理工作的重要作用和地位。护理人员对病人体贴入微的精心护理,细心地观察,并及时地发现病情变化,采取有效措施使病人转危为安,与医生密切配合,运用护理程序加速病人康复的进程,不愧被誉为“白衣天使”的光荣称号。

护士长,作为护士团队的负责人,如何搞好团队建设,打造一支态度优良、技术过硬的护理团队,为患者提供更优质服务,进一步改善医院良好服务形象,促进我院更好更快发展,这是摆在各位护士长面前的一大课题。我认为应从以下几个方面开展工作:

一、长期注重护士业务技能的提高,定期或不定期开展业务培训,提升队伍素质。

技术是构成护理服务质量关键所在,如果没有过硬技术,那么再好的态度也不能使病人满意。护士从事的工作不只是打针发药、生活护理等简单的劳动,而是包括护理学在内的医学工作,对象是人,这就赋予了护理工作神圣而重要的地位。由于护理要体现在临床医学的各个方面,各种临床工作,尤其是一些治疗性工作,都必须通过护理实现和完成。只有定期或不定期开展业务培训,长期保持科室经常组织开展新业务、新技术的学习,拥有扎实的理论功底及娴熟的操作技能。把所学的技术和方法应用于临床护理,提升业务技能,提高服务水平,才能赢得患者的认可和好评。

二、增强服务意识,转变服务理念,改善服务态度,提倡主动服务。

增强服务意识,要有崇高的奉献精神。这是我们护理工作者职业道德的主要内容和出发点,也是做好护理工作的思想基础。

转变服务理念,以病人为中心,以质量为核心。改善服务态度。护理人员的态度直接影响病人的情绪和治疗效果。一般来讲,住院病人往往都会希望从护理人员的言行中获得安慰、依赖和希望。护理人员应该重视自己日常工作中的言行态度,这是对病人心理护理和治疗的重要组成部分。

提倡主动服务。护士要变被动服务为主动服务,为患者提供个性化、人性化、及时准确的护理服务。学会换位思考,将心比心、以心换心,多点体贴、多点微笑、多些关爱,改善服务从点滴做起,从日常小事做起。

三、创立温馨病房,提高服务质量,实现患者满意,赢得更好社会声誉。

温馨病房的创立不仅要求护士每天都坚持从仪表美、语言美、行为美做起,还要做到:做到四心、两满意、三一样(治疗精心、护理细心、家属放心、病人安心;病人满意、领导满意;白天晚上一个样、领导在与不在一个样、查与不查一个样)。坚持以病人为中心,想病人之所想,急病人之所急,通过提供优质的服务,实现病人满意,赢得更好社会声誉。

四、创新护理服务,实现病人医院“双赢”。

护理服务不仅体现在生活上、生理上,还体现在心理上和个性服务。在具体工作中,坚持两个为本,即:以人为本、以服务为本;突出两个一切,即:一切为病人、为一切病人;积极开展四有服务:住院有人接、检查有人陪、手续有人办、出院有人送。护理服务要创新,多开展护理服务项目,赢得病人肯定和认可。同时,要熟练掌握各项收费标准,用活用足收费政策,达到病人医院“双赢”,实现我院良性发展。

五、加强护理安全管理,杜绝护理纠纷及护理差错

一是加强制度与职责教育。二是加强重点时段管理。坚持床头晨间、午间、晚间交接班制度,加强重点时段如夜班、中午班、节假日班等的管理,对重点病人的管理,如抢救室的患者和普通病房的危重患者,做为科晨会及交接班时讨论的重点,对病人现存的和潜在的风险做出评估,达成共识,引起各班的重视。三是开展安全忧患意识教育,加强法律意识;护理操作中坚持做到“三查七对”。四是完善护理风险预案对每项应急工作都要做回顾性评价,从中吸取经验教训,以提高护士对突发事件的反应能力。

六、建立奖惩机制

工作中做到有奖有罚,奖罚分明,以正面教育为主,对在护理岗位上干得突出,业绩显著的,应给予经济的、精神的奖励,作为科室评优的条件。对违反医院制度和护理操作规程,甚至出现医疗差错责任事故的,要实事求是地依据有关制度严肃查处,处罚既要让违规者知错改错,吸取教训,还要使大家受到教育和启发。

七、注意领导艺术

管理是艺术。正确行使权利做到:有权不滥用;以理服人。明确使用权利的着力点在于调动护士的积极性,保证高效率、高质量地完成护理任务。处理问题必须调查研究,做认真细致的分析,绝不可凭主观的判断。批评同志时注意方式方法,应该实事求是,以理服人,绝不可以势压人,横加指责。护士们欢迎的是有实干精神、平易近人、关心和体贴他们的护士长,而不是指手画脚、官味十足的护士长。只有关心、体贴、理解护士,充分调动护士的积极性、主动性,增强护理队伍的向心力、凝聚力,才能最大限度的发挥她们的潜能和创造性。

八、树立医院护理文化,规范护士行为礼仪

护士礼仪具有广泛、深厚的文化内涵,护士礼仪不仅体现在统一洁净的服装,整齐的发式和极具特色的燕尾帽,也体现在护士举手投足的端庄和优雅,更体现在彬彬有礼的迎送患者的理解和仪式上。规范护理服务行为,从细节开始,重点关注日常细微的服务言行,制定护理人员礼仪,服务行为规范,为患者提供优质、高效、满意的护理服务。护士不仅要有高水平的科学理论知识和专业技能,同时也应具有良好的仪表,仪容,做到懂礼节,知仪式,有修养,真正成为美的化身,美的天使!

如何提高护理创新能力 篇2

1 创新教育的理论内涵

关于创新教育的界定, 主要有两种不同的看法:一是创新教育即培养创新人才的教育;二是创新教育是一种教育思想或教育理念[2]。

创新教育是由接受教育发展而来的, 以继承为基础、发展为目的, 以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个性品质、情感态度和创新能力为基本价值取向, 实现从“接受性学习”向“创新性学习”的转变的教育[1]。

2 创新教育在高等护理教育中的应用[3,4,5]

研究者将创新教育融入护理实验课教学中, 提高了学生对理论知识和技术的理解, 锻炼了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为培养创新性人才提供了天地。利用护理学科实践性、应用性强的特点, 在教学中通过启发、引导、训练护生的创新思维, 发展护生的个性、潜能和创新能力。将创新教育理念贯穿于临床护理教育教学中, 有利于培养创造型的护理人才。创新教育在发展高等护理教育规模、建立一套符合高等护理教育的课程体系和教学方法、提高护理教师的素质和教学质量等方面发挥了积极且卓有成效的作用。

3 培养学生创新学习能力, 提高学生综合创新素质

3.1 转变教育思想, 更新教学观念 传统的“以教师为中心”“以书本为中心”式的护理教育模式已不能适应现代护理教育的需要。当今, 就是要实现向以“教师为主导, 学生为主体”的转变[6], 教师应对自己所起的作用重新定位, 成为学生主体性发挥的促进者、自主学习的引导者。尊重学生的权利, 树立师生平等、和谐互助的新模式, 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 促进学生创新能力的发展。要求教师要不断拓展自身的知识宽度, 建立具有开放性、动态性、通用性和多层次性特点的知识架构。在实践中有目的、有计划的灵活自主的富有创新性的开展教学。另外, 还应树立终身学习的意识, 不断充实、丰富、更新知识, 与时俱进, 开拓进取。

学生应逐步增强主体意识, 并发展自我调控、创造性思维和适应社会能力, 开发利用学习资源, 对自己的学习需求、学习水平做出准确判断的能力[7]。全面提高学生以自主学习为基础的创新能力。另外, 在创新教育中应同时关注学生学习能力及情感能力的培养与历练, 培养学生的学科兴趣、学习方法、学习习惯, 注重德育教育, 促进人与自然、社会以及人与人、自我和谐相处。

3.2 适应教育目标的转变, 开展护理课程创新体系 随着以疾病为中心向以人 (健康) 为中心的护理模式的转变, 未来的护理将以社区为基础, 为不同的服务对象提供生理、心理、社会、文化、精神等全方位的护理。要求护理人员不仅具有护理专科知识, 还要有广泛的人文、社会学科的知识, 进行管理、教育、人际沟通的能力, 还要具备一定的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8]。而课程是护理教育的载体, 对全面素质教育的提倡, 对人文精神的呼唤, 对良好个体心理素质的期盼, 都要求在指导思想上构建合理的课程体系, 从教师的教转向学生的学, 从服务于知识的掌握转向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课程设置要着眼于学生的发展和能力的培养, 注重学生科研能力的训练, 应强调综合性、交叉性、全面性, 体现以能力为本的教学思想。应该将自然科学课程、社会科学课程和人文科学课程整合到护理专业课程中去, 以合理的构成比例实现创新人才全面发展的需要。一个人创新素质的高低, 不但取决于创新能力的高低, 还取决于有没有良好的人文素养。培养学生的人文素质, 就要求构建合理、科学、综合的人文教育课程, 增加学生自主学习时间, 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实施[1]。同时, 在课程创新过程中要注重学生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的培养。应结合实际开展临床实践、社会实践、合作学习、研究性学习等促进学生创造性解决现实问题的经验的积累, 在丰富多彩的社会实践生活过程中培养学生的创新人格和意志。

建立适应学生个性差异和潜能差异的必修和自选相结合的课程体系, 倡导学生的自主学习和创新性学习是课程改革的方向[1]。以学生的兴趣爱好为基础, 以提高学生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全面提高学生自主学习能力为导向;以促进学生创新能力、实践能力和综合素质的提高为最终目标, 积极开展课程资源的开发, 是培养通用型、复合型、高素质护理人才的基础和前提。

3.3 积极开展以自主学习为基础的课堂教学模式, 促进学生创新能力的发展 自主学习是促进学生创新素养得以长足发展的最重要的因素之一, 构建以自主学习为中心的课堂教学, 彰显学生的内在动力, 唤起学生自主学习的热情, 使之成为促进学生创新发展的有效载体, 只有学生在自主、主动学习的前提下, 培养创新性人才的目标才能够得以实现[1]。

3.3.1 以问题为基础的学习 以问题为基础的学习 (problem-based learning, PBL) 是以学生为中心、以现实生活中的问题为诱因激发学习者选用问题解决策略、推理技能、最终获取解决这一问题所需要的知识和技能的一种小组学习方式[9,10]。研究证实PBL对于培养学生自主学习及创新能力极为有效[11]。以问题为基础的学习就是要在教学中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 让学生主动地发现并提出问题, 使学生参与和体验对知识技能由未知到已知, 或由未掌握到掌握的过程, 并在这一过程中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和质疑能力, 激发学生的独立探究能力。

3.3.2 以建构主义理论为基础的情境学习 建构主义理论认为学习不是由教师把知识简单传递给学生的过程, 而是由学生自己建构知识的过程。它强调以学生为中心, 认为情境、协作、会话和意义建构是学习环境中的四大要素[12]。强调学生在情境体验的基础上, 感悟、内化、交流、研讨学习成果。研究表明, 建构主义理论可以提高护生学习的兴趣, 调动参与教学的主动性, 激发创新思维, 有利于自主学习及创新能力的培养[13]。

3.3.3 以人际互动为取向的自主学习教学模式[14]

3.3.3.1 交互式教学 交互式教学 (reciprocal teaching) 是美国教育心理学家布朗和帕林萨 (Brown & Palincsar) 提出的一种旨在改善学生阅读和自我监控技能的教学方法。成功的阅读者一般使用4种有效的策略, 做小结:识别出文章的主题思想和主要观点;提问:在阅读过程中向自己提问, 确保理解所读过的内容, 即在阅读过程中监控自己的理解程度;澄清:如果发现自己不能理解或者理解不清的内容, 采取一些合适的步骤 (如解释、重复阅读) 把问题澄清;预测:根据自己当前阅读的内容, 预测文章后面可能出现的内容。由于在这种阅读学习中, 学生不时地交互充当学生和教师的角色, 因此被称为交互式教学。

阅读是学习掌握科学文化知识和获取信息的主要手段, 也是认识世界的重要方法。而快速阅读是一种积极有效的、创新性的阅读过程。读者要对材料和事实进行分析, 对某些结论和概念进行综合, 对有效知识和信息进行系统加工处理, 从而为形成一种新的知识提供可利用的有效资源。掌握快速阅读的技法, 是进一步提高学生学习创新效率的科学方法[15]。

3.3.3.2 合作学习模式 合作学习是在教学中运用小组使学生共同开展学习活动, 以最大限度促进他们自己以及他人的学习的一种学习方式。其本质上是一种集体的自主学习。它不仅能够增强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提高学业成绩, 而且能够改善他们的自尊, 帮助他们形成社会交往技能, 建立起一种友爱、合作的人际关系[14]。随着经济和文化的发展, 护理教育理念正在实现从行为主义向人本主义的转变。人本主义合作学习模式是21世纪护理专业发展的需要, 它强调合作、照顾、创新、批判性思维和自我评估[16]。Metcalfe[17]指出合作学习可以促进学生在多学科护理实践中批判性思维能力的发展。

3.3.4 以实践活动为中心的课堂教学模式[18] 以实践为中心的课堂教学模式定位于主要解决实践性知识的教学, 主张建立大课堂观, 即在课内与课外的结合中, 强调学生直接经验的获得和对间接知识的深层把握。

在大课堂观的指引下, 打通课堂与课外活动的联系, 优化课堂活动的环境, 从活动入手, 让学生在亲身实践活动中学习、生成和建构知识, 引导学生主动参与、主动探索、主动思考、主动实践, 以获得具有创新意义的学习成果。学习过程中, 学生既可以与教师达成广泛的交流, 以交往、沟通、交流的模式开展教学, 也可以在教师设置的情景中体验活动, 进行探究性的实践, 促进学生创新能力的发展和提高。

联系护理教学过程, 渗透以实践活动为中心的课堂教学, 明确目标, 构建活动必须的准备, 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 教师与学生合作共同营造情境, 发现问题, 展开活动的具体实践, 锻炼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 培养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活动中广泛交流思想、情感、认知等, 在学生活动建构的基础上, 形成较为系统的认识、发现规律性的结构, 产生稳定的心理品质。在活动实践的过程中, 学生的综合素质包括创新能力在内的综合能力得以提升。

3.3.5 Grow的阶段化自我导向学习模式 美国学者Gerald Grow提出阶段化自我导向学习模式 (the staged self-directed learning model SSDL) , 按照学习者的自我导向水平从低到高划分为4个阶段, 如表1所示。

教师在各个阶段应扮演不同角色使学生更容易接受信息及学习技能, 同时教师在每一个阶段应采取相应方法促进学习者向更高阶段的自我导向发展。不同阶段的学习者和不同角色的教师进行搭配, 就得出表2所示的二维矩阵。

依据四阶段理论和二维矩阵图可以得出相应的教学策略, 在高等护理教育中, 可以借鉴该模式应用于护理本科生大学4年的学习生活中, 也可以应用于某个学习阶段, 循序渐进地提高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及创新能力, 逐步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19]。

3.4 建立多元评价方式, 促进学生全面发展[20] 当今教育就是要实现从“知识中心”转向“能力为本”的学生评价模式, 坚持多元化的教育评价价值观, 促进学生发展为本的教育评价目的观。以创新教育的价值观作为价值基础, 以开发学生和教师的潜能、促进学生和教师的创新素质发展为根本任务, 以激励学生和教师不断超越自我为本质, 以目标多元、标准多元、方式多样为标志的教育评价。以多元评价模式促进学生个性发展、促进学生综合素质的提高。评价时除关注学习及实践能力外, 必须同时考虑到学生道德品质、人文素养、审美能力以及身体健康状况等各方面因素, 综合考量学生的整体素质。另外, 也应注重对教师素质及学校管理的多元综合评价, 达到创新教育真正的主旨, 实现创新教育的真谛。

摘要:在简要阐述创新教育理论内涵的基础上, 重点从更新教育思想和观念、开创护理创新课程体系, 改革课堂教学模式、建立多元评价方式4方面论述了护理专业大学生创新学习能力、提高综合创新素质的培养, 以期对广大护理界学者有所裨益。

如何提高写作创新能力 篇3

1、观察生活,积累材料。

鲁迅说:“作文第一须观察。”没有信息的摄取和储存,就没有信息的输出。在教学中发现,学生生活越充实,信息的吸收和储存就越丰富,作文内容就越繁实。凡是学生参加过了一次活动,作文就有材料;凡是学生全身心地投入活动,观察有方,作文时就必有特色。然而,学生定向、有意观察的习惯和能力薄弱,对生活现象往往是走马观花、浅尝辄止,以致视而不见,听而不闻,或者视而不识真形,听而不辨真声。教师就要指导深长进行细致地观察生活,观察自然界,观察社会生活,观察学校生活,观察家庭生活以及形形色色的艺术品和其他实物。在观察上花力气,学习从沸腾的现实生活中,获取写作素材;从自己的生活中,积累写作素材。培养良好的观察态度和习惯,平时碰到印象较深的事,及时写下来,每次活动,及时记下来,这样就能“身在宝山探见宝”。学生自己也感到有了观察的积淀,注意了生活中的平常琐事、平常对话,习作时就有话可说,不再空咬笔杆,黯然伤神了。

如我们在安排以“感恩”为话题的作文,为了让学生有话可说,我安排了一次“我为妈妈做点什么的”综合性学习活动,要求学生在做的过程中,认真留意自己的行动过程,并仔细观察在活动过程中妈妈的反映及表现,并体会自己的所思然后成文,学生兴趣高涨,回家后都认真的参与了活动,并且写成了文章。一位学生在《我为妈妈洗次脚》中说:从小到大都是妈妈为我洗脚,我从来没有想到我的这一小小举动会让妈妈如此感动,当我端来洗脚水的那一刻,我分明看见妈妈的眼睛里噙满了泪水,这是幸福的眼泪啊?那么,妈妈为我们付出那么多。我改怎么报答妈妈啊?……还有《我为妈妈泡杯茶》、《我为妈妈捶捶背》……一篇篇充满真情的佳作便摆在了我们面前。如果没有对生活的观察,恐怕学生就只会无病呻吟了。

2、感悟生活,抒写心灵

学生作文应贴近学生实际,我们老师要让学生易于动笔,乐于表达,就应引导学生关注现实,感悟生活,表达真情实感,鼓励创新,“惟陈言之务去”。减少对学生写作的束缚,要让学生说真话、实话、心里话,不说假话、空话、套话。让学生写出发自他们内心的真情,我认为要着重培养学生的語言表达创新能力,抒写心灵,要做好以下几点:首先要营造起民主、和谐、平等的课堂教学气氛。教师要把学生放在与自己平等的地位上,尊重学生,鼓励学生充分发表自己的意见,包括发表与老师不同的意见,形成敢说敢问的民主、和谐、平等的课堂教学气氛。其次要抓住“生活”与“作文”之间不可分割的联系,真正把作文的主动权还给学生,生活的涓涓细流才会在学生笔下汩汩地流淌,生活进入学生作文才有了最基本的条件。作为语文教师,不仅要鼓励学生具有一双善于发现生活之美的眼睛,还要鼓励学生有一颗感悟生活意义的心灵,用自己的心感悟生活,用自己的笔抒写心灵。学生每天都在生活的海洋里撷取着绚丽的浪花,我们每一位语文教师应做个有心人引导学生以不拘一格的形式表达生活的点点滴滴,无形中让学生受到熏陶,真正使学生做到真情达意。然后教师要善于引导启发学生思考。教师要善于引导学生思考什么是对的,什么是错的,对在哪里,错在何处。然后再告诉他这样得出的结论就是自己的见解,那么,以后他遇事就会自己动脑筋去思考,自己去得出结论了。只有这样才能力避模式化的作文,让学生在写作的舞台上展示自我,在这片湖海中泛起可爱浪花,也让教师耳目一新,走入师生共同开创的新天地。

3、解读生活,表达见解。

生活是多方位,多角度、多层次的,既有真善美,也有着假恶丑。若只观察生活而不思考,头脑中留下的则是一个缺乏具体内容的生活轮廓,是线条勾勒的简单生活画面,没有色彩,也没有层次。因为在日常生活中,学生对生活缺乏思考,所以对生活的理解停留在浅层次,见解往往是不深刻的,习作中对生活中的一些人和事,真善美的评议显得苍白无力,写不出自己对生活的真知灼见。

学生生活在这个复杂的社会环境中,耳濡目染,自然会受到其影响,各种正反思想在他们的头脑里碰撞。叶圣陶先生早就提出“作文先做人”。因此,教师要培养学生关注社会习惯,引导他们关注社会,思考生活,发现生活中的真善美,关注显示社会发展中的问题并设法加以解决。在写文时,对真善美加以颂扬,对问题及自己的态度加以阐述,发表自己对生活的见解,只有这样,写出的文章才会有新意,有情趣,有深度,而更多的时候,理是不辩不明,而往往是越辩越明的。因此在实际的教学中笔者经常引导学生对现实中出现的问题或现象进行分析、思考、评议,允许他们七嘴八舌,百家争鸣,从而在争议中明辨是非。

如何提高体育教师课堂创新能力 篇4

体育课程是实施素质教育和培养学生德智体全面发展的重要途径,随着社会的进步和体育教学的实施,体育课程向教师提出了越来越高的要求。在新一轮改革中,培养教师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是目前发展的重点方向。但是,要改变传统的单

一、枯燥、被动型、重复型、竞技型的体育教学方法,构建创新的体育教学方法,对教师加强创新精神、创新意识的培养。这就要求我们必须改变教育观念,努力培养体育教师课堂的创新能力。一.培养体育教师的创新能力 1 抓好继续教育,建立正确教育观念

现代社会,知识的更新不断加快,科技发展日新月异,昨天的新知识,今天就变得陈旧了。体育教师如不进行有效的继续教育,扩展自身的知识面,加深对新知识的了解,尤其是本学科前沿思想和动态的理解。像以前那种吃老本,只是进行简单的“放羊式”教学,将逐渐被社会所淘汰。因此,制定相应措施,督促和鼓励体育教师不断创新和学习,加深对本学科知识的理解,并能将所学知识与实践经验有机结合,改变原有的教育观念和教学方法,适应新形势下的教育教学改革。2.提高体育教师的地位

要培养体育教师的创新能力,就要为教师提供一个创新教育的环境。首先要依法办事,要依据有关的法律、法规,以法治教,又要结合校情特点,按照《学校体育工作条例》的要求,“确保学生体育课程和课外活动时间,不挤占体育活动时间和场所”,“在经费上尽可能对学校体育给予支持”。同时,创造条件,满足体育教师进行创新教育的基本需要。采取得力措施,提高体育教师的政治地位,缩小与其他教师的差距,解决他们的后顾之忧,使教师们有动力和心思去创新。

3. 提高体育教师的业务能力

体育教学是教师的前沿阵地,教师在教学中要具有创造性的发展,就要不断地学习本专业新的专业知识。目前,体育教师的教育科研工作比较薄弱,这是由体育教师的性格特征所决定的。一般而言,体育教师活泼好动、性格开朗,动有余、静不足。因此,他们的科研意识比较薄弱,参与的积极性不高。对于这种情况,应让体育教师充分认识到教科研的真正价值和意义。同时,以教育教学和学校体育改革发展的要求为蓝图,积极推动体育教师学习科研能力的进步,开展培训帮助体育教师弥补教育理论的不足,逐步提高体育教师创新前提下的教育、教学能力。4. 培养体育教师的敬业精神

教师职业道德规范要求教师敬业、奉献,而创新本身就是一种敬业精神的具体体现。因为体育教师工作辛苦,在某些时候的职称考核、评优问题上得不到平等对待。但是,近年来国家体育达标已明确显示我国青少年儿童的身体素质逐年下降,成为提高国民身体素质的一大隐忧。对此,国家已逐步认识到学校体育工作的重要性,并陆续推出了一些重大的改革。以往的那种学校不重视、场地器材不足,学生锻炼热情低的情况也在逐步改善。随之而来的应是社会的重新定位、学校重视、家长关注的局面。也只有这样,保证学生身心健康成长,为学生身体打好良好的基础,学校体育的大环境也在逐步改善。

二.提供创新教育的实践机会

创新教育贵在实践,再好的教学方法,如不实践,那只是一种理论。理论如果不与实践相结合,不在教学中检验,不断地加以完善、丰富和发展,也只是理想中的空中楼阁。1.教师要善于发现自身的创新思维

教师在教学过程中所产生的灵感,并能及时抓住和运用,可能会产生意想不到的效果。比如:在引体向上的教学中,身材高的和矮的对比练习,个子矮的一组的优势将会明显。而铅球教学中,身材高的和矮的结果则相反。教师在课后总结时,可让学生结合力臂与力矩、投掷的出手点高度与合理的出手角度进行分析对比,使学生理解了物理力学的有关知识在体育锻炼中的运用,而达到换位思考的良好效果,较大地提高学生的练习兴趣。2.转变传统的教学观念,树立自主创新意识

传统的教学观念使体育教师形成了固定的思维模式,束缚了其自主创新能力的培养。因此,要培养创新型的体育教师,就要打破传统教学理念的束缚,让创新教育的观念深入人心。鼓励体育教师创新思维,体育教师也要有上进的心态,认识到自己只有在深刻理解体育教材的前提下,提高对课程标准的认识,主动加强创新能力的培养,才能满足教学的需要。在提高认识、明确目标的前提下,还要加强落实,在具体的体育教学实践中有意识地去采取一些新的教学模式,教学评价方法等,使得理论与实践相结合。3.正确更新和补充教学内容

体育与健康课对完成课程目标所必需的内容只是提出一个大体范围,给教师选择教学内容和方法留有相当大的余地。教学内容的选择只要符合各地各校的自身情况,体育教师可以对教学内容进行必要的筛选、补充、更新和重组。目前,在教学内容的选择上,许多教师仍然走不出对传统教学内容的选择,由于传统的教学内容如: 铅球、跳远等项目与学生的生活实际相差太大,因此,我们应该将教材中的教学内容尽量生活化,并选择一些能满足学生需要的运动项目,如:网球、越野、运动休闲理念等。所以,新时期的体育教师在教学方法和教学项目的选择上要求更具有针对性和目的性。4.提高获得知识信息的能力

学校体育事业的迅速发展,需要教师去获取和研究日益剧增的有关信息,以便更好地为教学、训练、科研和管理服务。面对大量纷繁无序的信息,需要进行有针对性的搜集整理,加工选择,分类比较,分析研究,然后探索在学校体育实践中运用这些信息的条件和方法。获得学校体育有关信息的方法有阅读文献、调查访问、座谈讨论、参加学术报告等。然后把获得的资料进行分析、比较、整理、论证、推理,必要时辅以计算,最后得出有价值的建议和方案,应用于学校体育的改革实践与研究之中。信息是创新的源泉。只有掌握了大量有价值的信息,才能为创新提供必要的前提条件。

三、提高体育教师组织体育竞赛和裁判能力

学校体育竞赛是在体育教师主持和组织的校内学生体育比赛,通过体育竞赛鼓励和吸引学生参加体育锻炼,增强学生体质,培养终生体育的习惯,同时可以检验体育教学成果,改善教学方法,提高教学质量。体育教师通过学校的体育竞赛,学习运动会组织和编排知识,及时总结组织比赛经验,提高组织和统筹运动会的能力,通过临场实践工作,提高专项裁判能力。学校应鼓励体育教师参加校外大型运动会的裁判工作,通过赛会组织和裁判工作的交流学习,增长知识,开阔视野,更好的了解专项的最新技术,有利于个人知识更新,提高体育教师社会地位和所在学校名声,也有利于提高学校体育教学质量。学校应为体育教师创造条件,多让他们参加高级别裁判培训的学习,提高裁判业务水平。

浅谈如何提高教师的教育创新能力 篇5

教育具有传承性,又具有创新性。教育在培养民族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方面,肩负着重大的使命。实施教育创新,关键在于教师要具有很强的创新能力。教师本人的创新意识、创新思维和创新能力等因素会促进学生的创新能力的形成和发展。那么,如何提高教师的教育创新能力呢?

一、教师要学会学习,不断追求新知识

教师的教育创新不是无源之水,也不是凭一腔热情可做到的,必须以丰富的知识作为基础。教师掌握的知识越丰富,知识结构越合理,就越能观察和发现新问题,越能适应教育创新的需要。教育创新要求教师要有多方面的知识:不仅需要广博的科学文化基础知识,精深的专业知识,而且要有多学科的专业知识;不仅需要一般的教育科学知识,而且需要系统的方法论知识。同时要注意不断了解现代科学发展的最新成果,及时掌握现代化教育教学技术和手段,并把它们运用到自己的教育教学实践中,为教育创新服务。因此,面对知识更新周期日益缩短的时代特征,教师本身要学会学习,不断地吸收新知识,扩展教育视野,以满足教育创新的要求。

二、教师要加强教育科研,用教育科研带动教育创新

教育科研能力是在教育实践的基础上,又超越和升华于教育实践的创新能力。教师要想使自己真正成为教育教学的研究者,首先必须要对自己的教育教学实践活动不断反思和探究,不断创新自己的教育教学方法,逐步形成自己的教育教学风格和教育教学理论;其次,从创新的高度来看待传统的教育教学理论和方法,及时研究和吸收新的教育教学理论和方法,寻找解决问题的新思路、新方法,做一个研究型的教师;再次,大胆开展教育教学创新研究,把研究的新成果及时运用到教育教学实践中来,用实践的结果再去检验自己的研究成果,并及时修正和完善自己的研究。通过“课堂”这所“实验室”,能及时把教育教学创新研究付诸实践,并能及时反馈信息,检验研究成果;最后,及时总结研究中的得失,归纳出符合规律性的东西,并把它推广运用。这种教育科研的过程,实际上是一种教育创新的过程,是一种用教育科研带动教育创新的过程。

三、教师要创新教学方案,从整体思路上提高教育创新能力

教育创新是一个全过程的创新,它包括确定教育教学目标、安排教育教学内容、运用教育教学方法等一系列环节。在这一系列环节中,教师事先要有个整体规划,对每一个环节要进行创新设计,从而使整个教育教学过程都独具匠心,充满着创新的火花。教师在确定具体的教育教学目标时,必须从学生的实际出发,充分考虑学生身心发展的特点和实际接受能力,把教材的共性要求与学生丰富的个性特点有机地结合,从而最大限度地实现教育教学目标的针对性和实效性。教师必须根据学生的不同发展水平和不同的个性特征,灵活运用各种适当的教育方法,积极尝试新的方法,因材施教。绝不能不顾学生的实际情况,照本宣科。对教育内容的安排更需要进行创新,要把教材内容创新性地进行“拆分”,然后再根据需要重新“组合”,使“课”真正成为蕴含审美价值、洋溢审美情趣的立体动态的艺术。使“上课”成为孩子们的“享受”。在具体的教育实践中,教师通过引导、点拨、讲授、讨论等多种形式,采用现代化的教育教学手段,使学生从内心需求出发,忘我地参与到教育教学进程中来。由此可见,设计一个最佳的教育教学方案不仅能使教师的已有知识经验得到综合运用,更是教师创新能力的体现,教师要善于从整体设计教育教学方案中来提高自己的教育教学创新能力。

四、教师要创新教学方法,从课堂教学上提高教育创新能力

教育创新要求改变教学方法,使教学达到“不教而教”的目的。传统的教学方法一般采用启发式、情景式等,即

使采用语音室、多媒体等教学手段,目的也只是为了方便教师传授知识,让学生学会知识。学生被动地接受知识,缺乏创新能力,不能适应知识经济时代终身学习的需要。教育创新要求教师不仅要教学生“学会”知识,还要教学生“会学”知识,要进行学习方法的指导。要指导学生学会如何获取知识、巩固知识,如何创造性地将已

有的知识应用到具体问题中去。

五、教师要创新问题情境,从问题情境中提高教育创新能力

良好的问题情境设计,可以使学生产生一种心理上的期待感,形成对问题探究的强烈热情,这是培养学生创造性思维活动的重要条件。为此,教师先要营造宽松、民主、自由的教育氛围。形成有利于学生创新能力培养的环境。其次,教师要根据不同学科的特点,运用提问、操作、演示或实验等方法来创新问题情境。这种问题情境要有一定的难度,学生必须通过努力才能完成,整个思考的过程就是一个创新的过程。教师要善于创设难度适中的问题情境,来调动学生思维活动的主动性和创新性。这样,通过创新问题情境,也提高了教师的教育教学创新能力。

六、教师要创新师生关系,在新型师生关系中提高教育创新能力

在传统的师生关系中,教师成了课堂的中心,主宰了整个课堂。教师不仅决定教学内容、方法,还决定了考试内容、方式。这样,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主动性消失了,学生的主体地位、创新精神被扼杀了。课堂教学中,学生不能产生出创新的激情,学生的创新思维和创新能力得不到发展。在实施教育创新时,我们要充分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建立师生之间相互尊重、相互信任、相互理解的新型的民主、平等、合作的关系。教师要营造积极民主的课堂氛围,鼓励学生质疑,积极讨论;教师要有高度的热情和技巧,激发学生的求知欲、好奇心;教师要有宽容和开放的心态,成为学生探索知识的导航者。同时,我们要充分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使学生兴趣盎然地进行学习,生动活泼地进行思考,从中培养、发展自己的创新品格和创新能力。只有转变传统的师生关系,建立民主、平等、合作的新型师生关系,教师的教育教学创新能力才能得到充分发展。

七、教师要创新评价方法,从科学评价中提高教育创新能力

实施教育创新,我们要改革评价方法,使其更科学、更全面,更有利于学生创新能力的发展。教师要把学生的创新精神、创新能力作为评价学生、评价教学质量的重要标准。课堂教学中要调动学生创新思维,要善于对学生课堂创新学习做出激励性评价。在课堂教学中要多使用具有表扬性质的言语,如“做的不错”“你有进步了”“你真棒”等,让学生感到自己的创新努力得到了老师和同学们的认可。这样才能鼓励学生不断努力创新。这种评价方法的改变,也提高了教师的教育教学创新能力。

如何提高护理创新能力 篇6

摘要:该文根据大学生创业项目的普遍流程,提出了提高大学生创新创业能力的思路。

关键词:大学生 创新创业 思路

党的十八大报告强调加快推动创新驱动战略有着长远的重大意义,我国今后只有通过经济发展方式转变,依靠创新驱动才能够真正有效实现经济平稳较快增长和可持续发展,实现全面小康。高校开展创新创业教育,是深入实践科学发展观的举措;培育大学生创新创业能力,是顺应“建设创新型国家”战略的系统工程。大学生作为社会寄予厚望的高素质人才,应积极参与创新创业。从大学生自身来看,要把握好几个基本原则,才能更好地发挥自身潜力。

1、提高创新创业意识

很多大学生往往不重视创新创业实践,这是因为大学前的教育告诉他们课堂上的东西是最重要的,课本学习比社会活动更重要。生活中处处有新知,大学生作为“七八点钟的太阳”,应该在老师教学的第一课堂之外,积极开辟自己的第二课堂。只有首先有了提高自身能力的意识,大学生们才会在课余思考实践的问题,才能投身到课余实践中来。课余实践的机会多了,才能结合理论产生创新思维,再利用创新思维指导实践,实现“意识到实践,实践到意识,意识再到实践”往复循环的认识飞跃[1]。

2、参加实践活动提高素养

有了创新创业意识之后,大学生应该积极参与各个类型的实践活动,为自己创新创业积累经验材料。有效的实践活动主要有四种:

(1)科研训练:在导师帮助下进行科研训练可以充分利用大学的实验室和科研资源,引导自身对于科学前沿的认识,提高实验动手能力。

(2)学科竞赛:主动参加学校或者教育部门组织的学科相关竞赛(软件设计竞赛、智能车设计比赛等)能极大的提高快速学习能力,并检验自身时间管理和项目安排的能力。

(3)素质教育:多参加读书会,借阅专业以外的书籍拓展自己的知识面;积极参加文艺体育活动,参加辩论队或演讲比赛,锻炼口才;培养一个人文的兴趣爱好,例如绘画、摄影、徒步等。

(4)实习培养:积极参加校外兼职活动,锻炼职业技能,了解盈利链的整个运作;参与产业基地或者公司实习,在拓展社会资源的同时摸清公司的基本运营流程[2]。

3、选择合适的创业实践方向

有了创新创业意识,广泛参与实践活动之后,学生会对自身的优势和劣势、兴趣和短板有充分认识。结合自身兴趣和能力优势,选择创新创业相关的方向。在确定方向之后,深入了解相关方向的理论知识,钻研相关方向的实践活动。例如对编程有兴趣的学生,可参加多个软件编程项目组,边完成项目边巩固编程知识,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而对学科前沿知识有热情的大学生,可积极联系导师,争取进入实验室的机会,学习实验方法和科研技巧等。合理安排好校内学习和课余钻研的时间,在项目中学习,在学习中进步。在一个方向上积累了足够的经验,就可以准备自己创新创业的课题了。

4、组建创新创业学生团队

现代社会已经脱离了单打独斗,团队合作对于创新创业来说是必要的前提。团队初期组建的方式主要有三种:

1.兴趣组合式。要求每一个组员对同一个课题有着极大的兴趣和热情,这样保证了团员的工作效率和积极性。团员的寻找可以在校内相关社团展开,也可以在网上论坛和社交部落上寻找。

2.零件拼凑式。这需要组团人对整个课题有初步的规划,按照初期的计划表根据需求找到相关优势的人才。例如一个卖产品的项目,需要研发产品的人和营销产品的人,这两类要求可以分开来找。

3.导师推荐制。如果课题由具有经验的导师指导,可以让他充当组团人来组织整个团队,因为他有相关项目经验,知道什么样的团队能成功。

在创新创业实践的前期要找好自己在团队内的角色。团队的队长需要具备责任心、耐心,还要有可以作为全队榜样的干劲和斗志,副队长需要协调好组员之间的关系,普通组员各司其职,该出力的时候不要扯全队后腿,负责撰写报告的组员要紧跟项目进展。

5、在项目中锻炼职业技能

大学生应该充分利用项目的`机会锻炼自身,发展职业技能。大学生一般都是通过尝试不同的实践活动最终确认创新创业实践的方向,在这个方向上又经过长期的理论准备和反复实践,不妨利用这个方向上的积累优势给自己择业增加筹码。例如以科研为目标的同学,要在项目中锻炼好自己的科学精神,打好理论基础,学会写合格的研究文献;参加软件硬件项目的同学,可总结自己在项目中的实践经验,提高动手能力和项目开发水平,缩短就业时的实习期;在项目中负责营销和对外联系的同学,要总结好自己项目管理和对外公关的经验,为将来从事同类型的工作打下基础。

上述提高大学生创新创业能力的思路希望能够给有创新创业想法的大学生和指导教师以启示,大学生提高创新创业的能力不仅可以提高工作中遇到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更为自身将来的发展拓展了道路。当前,国家正在推进整个社会教育现代化的发展,作为排头兵的大学生更有责任和义务去主动提高自己创新创业的能力。

参考文献

[1]韩孟洁.加强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的思考和实践[J].电子科技大学学报(社科版),(5):106.

如何提高小学生的创新能力 篇7

关键词:创新,语文,小学,教学

创新能力是一种综合性能力, 主要包括创新精神、创新思维能力和创新个性品质三个方面。小学语文课是一门基础学科, 富有情感, 极具个性, 容易激发学生的创新意识与创造性思维, 在培养学生创新能力方面具有独特的作用。下面谈谈我在教学中的体会:

1 创设质疑问难的情境, 点燃学生创新的思维火花

古人云:“学起于思, 思源于疑”。“疑”是一切发现和创新的奠基石。生质疑问难, 本身就蕴含着创新的火花, 也是创新的起点。学生有了疑问才会去进一步思考问题, 才能有所发现, 有所创造, 苏霍姆林斯基曾经说过:“人的心灵深处, 总有一种把自己当作发现者, 研究者, 探索者的固有需要, 这种需要在小学生精神世界尤为重要。”所以, 创造思维是从长期的发现问题, 解决问题的训练中逐渐形成的。而传统教学中学生很少主动参与, 缺少自我意识, 学生被束缚在教师、教材、课堂的圈子中, 不敢越雷池半步, 其创造个性受到压抑和扼制。学生是教的主人, 教是为学生服务的, 鼓励学生自主质疑, 去发现问题, 大胆发问, 创设质疑情境, 由学生过去的机械接受向主动探索发展, 有利于发展学生创造个性。在语文教学中, 教师要注意挖掘教学内容本身内在乐趣, 依据学生心理特征认识规律挖掘语文教材中的诱导因素。激发学生用自己的思维能力来体验探知的全过程, 体验教学美;要善于开发和利用学生的好奇心, 有意识地创设特定的学习情境, 吸引学生的欲望, 推动学习的进程。小学语文大多文质兼美, 有的课文文笔清晰;有的课文情深意长, 富有感染力;有的课文富有幻想。在语文课堂教学中, 这些课文可以通过朗读、录音、挂图等来创设特定的情境, 去感染学生, 通过一定的情感调控, 架起学生与作者之间的情感桥梁, 引导学生沉浸在课文所描述的情感氛围之中, 让学生与作者产生情感共鸣, 主动领会文章的思想内容。如《桂林山水》这篇课文中, 描绘了一幅奇特、秀丽的山水景色。上课时, 我先用美读示范, 让学生受到感染, 然后让学生小声读———放声读———欣赏读, 这样通过声情并茂的朗读, 从整体入手, 让学生初步了解桂林山水的美, 此时学生的学习兴趣更浓了。在语文课堂教学中, 要让学生以一个探索者、发现者的身份投入学习的思维活动中, 以求不断获得新知识, 迸发创新因素。这就要求教师在教学过程中, 要巧设疑问, 以悬念来激起学生学习兴趣。如教学《爬山虎的脚》一文, 我向学生提出:爬山虎是植物, 怎么会有脚呢?它的脚又是怎么爬的呢?这样就在学生头脑中形成了悬念, 唤起学生的好奇心, 大家的学习热情高潮, 兴趣油然而生。除了上述的做法以外, 还有以游戏激趣、以导语激趣、以活动激趣等常用方法, 教师应认真挖掘语文教材中能诱导学生学习兴趣的因素, 在教学中根据教学内容的需要而灵活运用, 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的“导火线”, 诱发学生的创新精神。

2 通过改进教学方法, 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

具体方法有下述几种:一是, 鼓励观察, 促进联想。观察是认识事物的基础, 观察能力是促使学生创新思维能力提高的始发因素, 我们必须高度重视。要使学生勤于观察、善于观察, 要有目的地指导学生观察自然、观察社会、观察生活。通过观察产生联想, 通过联想实现创新。如《秋天》这一课, 完全可以把学生带到室外, 去亲身观察、体验秋天的美景, 然后我再启示:“同学们能不能想象出冬天和春天又会是怎样的呢?”这时学生就会依据自己掌握的知识和经验, 积极联想。二是, 增强直观、展开想象。想象是创新的翅膀、是人类社会的希望, 可以说, 没有想象就没有创新, 就会失去推动社会发展的内动力。儿童时代最易幻想、最具想象力, 善于形象思维。因此, 我们必须依据儿童的特点, 结合课文中的一些神话、童话及科学幻想故事, 充分运用幻灯、投影、图片、音像设备、电子计算机等各种教学媒体, 进行直观形象教学。给学生提供一个充分想象的基础和丰富的想象素材, 让学生尽情地去想象。三是, 减少统一, 鼓励求异。古人云:学则生疑、有疑才有思, 有思才能学到真正的知识。过去我们的语文教学, “统一”的东西太多, 字词理解, 要以字典为准:提练中心, 要以教参为准;回答问题, 要以教师的教案为准等。实际上学生失去了独立思考、独立感受、独立创新的自由, 对学生有百害而无利。因此, 我们要允许求异, 鼓励质疑。四是, 突破定势, 实现灵活。传统教学方式是以讲授式、问答式为主, 老师牵着学生走, 学生的主体地位得不到充分发挥, 学生的思维完全局限在教师设计的琐碎的问题之中, 学生的灵活性和创造性难以发挥。为改变这种状况, 可大胆运用新的教学方式, 如自读提问方式、分组讨论方式等, 甚至可以让学生走出教室, 到大自然中、到社会中, 去感悟、去寻找灵性。塑造学生的创新性个性品质, 创新能力与人的个性品质有着十分密切的联系, 能否拥有创新性的个性品质, 对于能否自学增强、提高和有效地发挥创新精神和创新思维能力至关重要。一个人的创新性个性品质, 最主要的是要保持一种追求创新的精神状态及执着的信念和坚强的毅力。对小学生来讲, 虽然不必要求过高, 但也应从小塑造与培养。

3 联系实际, 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

在语文教学中, 我们应把语文教学与现实实际相结合起来, 引导学生结合实际进行创造性学习。在教学《马踏飞燕》后, 我让学生用本课学过的知识, 根据不同的观察目标和任务, 选择不同的方式去观察一种动物, 以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因为只有在观察的基础上, 才能使学生有新的发现。当然, 在语文教学中, 同样要注意发展学生的想象力。创造离不开想象, 创新必须以想象为基础, 只有丰富的想象, 学生的创新能力才能得到较好的发展。所以, 在语文教学中应重视充分利用各种教学手段, 联系实际情况, 对学生进敢于想象, 敢于创新, 敢于打破成规的训练。而所有的训练, 都必须与现实实际联系起来, 才能让学生更容易接受。如教学《卖火柴的小女孩》一文后, 我以《我与小女孩比童年》为题, 让学生联系自己的童年进行“说话”训练。经过这样联系现实的训练, 唤起了学生丰富的想象, 改善了学生的思维空间实现认识能力的飞跃和突破, 使学生的创新思维更符合现实。

总之, 作为一名小学语文教师, 应采用多种方法和形根据学生的年龄特征和教材的具体特点, 激发其创新兴趣, 发散其创新思维, 培养其创新能力从而更加有效开展创新教学。素质教育背景下对当代小学语文教学策略进行创新, 不仅对于学生学习语文有积极影响, 而且对于小学老师提高语文教学策略有重要意义。小学语文老师在语文教学创新方面做出了重大突破, 积累了丰富经验, 但仍有些问题学要提出与解决。

参考文献

如何提高学生物理实验创新能力 篇8

【关键词】物理 实验 教学 创新

一、精心设问,激发学生创新意识

动机是个体发动和维持其行动的一种心理状态,这种心理激发得越强烈,就越能使学生的学习活动表现出浓厚的兴趣、积极的态度、高度集中的注意力,从而最大限度地发挥个人的智能潜力。不言而喻,教师精确的设问,使学生处于情绪高涨、智力振奋的内部状态,从而有效地提高学生思辨的能力。同时,教师在课堂也要起到引导作用。让学生学会观察,善于观察各种物理现象发生的条件,从而起到加深印象,提高思维观察能力。

其次,让学生正确、熟練地使用各种仪器进行简单物理实验,进行严格的基本操作技能训练,并随着课程的进展逐步加以巩固,这为以后正确应用实验方法获取知识,进行实验设计,探究创新打好基础。同时,规范操作、正确表述的基本能力的培养的前提是老师应做好规范的实验操作步骤。教师演示实验对学生起着潜移默化的直接示范作用,演示时要使学生明了实验的思路,要严格按照实验的操作规程进行实验,并要对学生进行实验的意义、目的和要求方面的教育。

二、以身作则,启发创新思维

学生实验都是安排在讲完新课后进行的,而且大多是让学生重复教师课堂上演示过的实验。这样的实验只是起到巩固书本知识和训练操作技能的作用,属于验证性实验。与验证性实验相反,探索性实验具有明显的优越性。实验前学生不知道实验的现象和结果,这就要求他们认真、正确地操作,仔细敏捷地观察,老实地记录。物理实验的现象总是多方面的,而这些复杂的现象又是人们认识物质变化的向导。探索性实验不仅要求有一定的操作能力、观察能力,还要求把观察实验的过程和抽象思维的过程结合起来,把感性认识上升到理性高度。“探索法”的教学过程,不是简单地、直接地让学生去掌握前人的科学结论,而是要引导学生通过实验探索规律发现真理。学生参与整个探索的过程中,要自己去设计实验方案,选择实验器材,进行探索实验,并在实验探索中获取知识。而学生在获取知识的同时,不仅提高了他们的动手能力,同时也提高了他们实践创新的能力。

三、利用好多媒体,显示创新能力

在多媒体的信息空间里包含了从具体到抽象的学习活动,并且可以完成各种由低层次到高层次的学习目标。例如,在匀变速运动一节中,若利用传统教学,用画图、打比方的方法,虽然费尽口舌,学生还似雾里看花,没有彻底明白,高中学生正处于一种形象思维向抽象思维转变的过程,教师在教学中如果没有为学生提供一些充分的形象思维的条件,那么学生很难在短时间内运用抽象思维理解教师讲解的知识。多媒体是一种性能强大的教学辅助手段,它能够将一些抽象的物理现象用具体形象的方式表现出来,从而有利于学生的理解和接受。所以,学生可以利用多媒体系统提供的图、文、声等创作、编辑工具来实现“创造”这个最高层次的学习目标,从而引发学生的想象力和创造力,为学生提供难以想象的思维空间,激发学生的创造灵感。在物理教学中推广利用多媒体教学,对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大有益处。

四、培养学生的发散思维能力

发散思维是一种比常规思维更具活力和自由的思维方式,它没有一定的规律可循,常常通过不同方面、不同角度去探究问题的答案,这样一个问题就会呈现出多种来自于不同角度和不同途径的答案。

因此,在教学的过程中,教师要注意引导,防止学生形成定式思维,培养学生的疑问意识。多提供一些形式多变,能够一题多解,使学生举一反三、触类旁通的联系。例如,教材中测“金属电阻率”的实验。除了教材中测金属导线横截面积的方法外,教师可启发学生积极思考,寻找其他的测量方法。又如关于电路的设计、黑盒子问题的处理等等问题,教师都可以设计成开放题培养学生的发散思维,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

在物理教学中,教师应该要注重培养学生的探索精神。在物理世界中,很多的定理和成就都是物理学家们经过长时间艰苦的探索而得到的。教师要培养学生勇于探索,敢于创新,不怕失败的精神。所以,在教学的过程中,教师不应该将一些物理原理和规律直接告诉学生,而是本着培养学生的探索精神和创新意识的思想,通过引导,使学生运用自己已有的知识经验通过观察、分析、研究等总结出原理和规律。这样学生对于知识的掌握更为牢固,记忆更加深刻。

五、提高学生实验能力

创新能力是一种综合能力,它不但需要学生具备创新意识和探索精神,而且还需具备实践操作能力。很多创造发明都是在反复实验和精心制作以后成功的。实验是物理教学的重要基础,但是在传统物理教学中,学生在实验中时处于一种被动、模仿的低位,无法培养他们的实践操作能力。因此,教师可以将一些比较简单的实验改为学生实验,让学生充分动手,从而调动他们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培养他们的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例如,高一学生在学习了摩擦力之后,可布置一个探索性实验,只给一把刻度尺、一块长木板、一个小滑块,粗略测量长木板与小滑块之间的动摩擦因素。让学生发挥自己的想象,再实际进行操作,最终测出该值。当然,教师在教学过程中也可将一些演示实验改为学生自己动手的分组实验,把一些验证性的实验设计成探索性实验,这样,不但可以有效地培养学生的实验能力,而且在实验设计的操作过程中使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得以发展,培养创造能力。

六、结语

总之,物理实验教学作为中学物理教学的基础和核心必须优化实验教学模式,完善农村的实验教学途径,在教学中充分发挥实验教学的特色,培养学生的智力和思维的深刻性、严密性、创造性、广阔性和敏捷性,通过学生的主动参与、独立操作、积极探索,以实现学生实验能力的综合发展,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

【参考文献】

[1]雷洪《新课程理念下的创新教学设计》.东北师范大学出版社.2002.

上一篇:在市纪委第六次全体会议上的讲话下一篇:四防安全责任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