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以致用,提高执政能力

2024-09-19 版权声明 我要投稿

学以致用,提高执政能力(共12篇)

学以致用,提高执政能力 篇1

日前,人民日报刊发文章《把学习作为提高执政能力根本途径》。文章说,对领导干部来说,学习不仅事关个人修养,更关系执政能力、事业发展。“党的领导干部要自觉把学习作为提高素质、增长本领、做好领导工作的根本途径”,胡锦涛总书记的明确要求,正是从时代发展、治国理政的高度来认识学习,展现了新形势下不断提高执政能力的战略谋划。

学习的本质是人对客观世界固有的客观规律的认识和把握。学以致用是时代的呼唤,实践的要求。当前,我国处于改革发展的关键时期,经济体制深刻变革,思想观念深刻变化。我们党要带领人民群众抓住机遇、应对挑战,就必须学习实践,以学习来武装思想。这就要求党的领导干部加强学习,坚持理论联系实际的优良学风,紧密联系更好地为最广大人民谋利益,把提高执政兴国的本领,提高为人民服务的本领作为根本目标。

善于学习,是党员干部增长才干,提高素质,提高执政能力的必经途径。活到老,学到老。只有努力学习,善于学习,加快知识更新,优化知识结构,才能适应科技进步日新月异,知识更新不断加快的时代节奏。因此,党的领导干部必须自觉把学习当作一种工作追求,当作个人素质提升的重要途径,当作提高执政能力的必然需求。

学以致用,提高执政能力 篇2

在英语教学中,自由对话是锻炼学生在英语方面的实践性、交际性的重要途径,体现了“学以致用”的原则。经过跟读、朗读、背诵的操练之后,学生基本上已对所学句型和例句熟练掌握。因此,教师可根据学习内容设计一些难易适当的说话活动,面向全体学生,使学生在课前或课间都能有巩固和交际的机会。这样既能较快地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又能起到激趣的作用。实施时可以采用师生对话、学生与学生之间对话的方式。通过运用所学过的知识来进行情景表演,可以为学生们营造浓厚的英语兴氛。每天坚持几分钟进行活泼愉快的自由对话,既引导学生们乐于用英语开口说话,又在潜移默化中让学生学会一些课本上没有的日常用语。在过程中,学生对学过的知识不断反复巩固,为新课的学习作了铺垫。

二、画、演、唱、戏中巩固所学知识

1. 画中想象

画画是儿童喜爱的一种艺术形式, 它能够满足小学生的创造心理。例如:老师要求学生画各种水果并着上颜色, 学生两人一组指着图画进行问答:“———What’s this?———It’s a pear/apple/mango.———What colour is it?———It’s yellow/red/green.”鲜艳的色彩使英语课堂变得五彩缤纷, 满足了小学生追求美、创造美的心理, 使他们感受到英语学习是一种美的享受。

2. 演中模仿

表演是学习和巩固语言的有效途径。利用表演进行教学,有利于贯彻“以学生为主体,以教师为指导”的教学原则,有利于开拓学生的学习热情,使学生勇于参与语言实践,从而大幅度提高教学水平。小学生天生爱模仿,表现欲望强,请他们把课堂上所学的内容表演出来,可以使他们在兴趣盎然中理解所学句子的意思。教师可充分利用或创造与实际生活中相类似的情景,模仿交际生活,并借助情景、动作、体态语言来辅助教学,开展听说表演活动。这时,教师全身心地投入表演显得极为重要。学生能根据所学的英语词句,创造相应的动作表演,增加英语知识的形象性和生动性,同时也显示了自己丰富的想象能力和惟妙惟肖的表演能力。

3. 唱中记忆

童谣符合儿童年龄特点,有韵脚、有意境、有节奏,充满童趣,朗朗上口;而儿童歌曲比童谣更具音乐性。儿童在学习歌曲的同时,词汇量、艺术性语言于无形中都能有所增加;同时,通过歌曲对新知识进行巩固,这也是绝佳的学习方法。英语活动中使用童谣和歌曲,在激发学生兴趣的同时可以有效地帮助他们巩固记忆所学的语言知识。因此,教师应根据儿童心理、生理特点,通过一系列生动有趣的说唱活动,使学生们在愉快的气氛中进一步巩固刚学过的知识,提高他们的记忆能力。在课前唱一唱英语歌,既能让学生做好上课的心理准备,又能使学生随着音乐的起伏,复习歌词中的单词和句型;课堂上唱一唱英语歌,可以解除他们的疲劳感、厌倦感,调节学习情绪。这样教学效果就会明显增强。

4. 戏中运用

游戏是激发小学生的学习兴趣行之有效的方法之一。它存在于任何课型的英语课中:操练时开展游戏能起到事半功倍的作用;上复习课时开展各种游戏是一种有效的办法,如教完数字后,让学生带来他们喜爱的yo-yo球,一边玩,一边数,学生们既玩了球,又复习了数字,一举两得。小孩子天性好动,乐于参于到游戏活动中。若能将知识融于游戏活动中,让学生在情趣盎然的游戏中练习所学习的知识,在蹦蹦跳跳中学习英语,学生是非常愿意接受的。

由于英语是一门交际性和实践性很强的课程,要在语境、活动、模拟交际中学习,因此游戏设计要创造一定的情境。如在教学“How much is It?”一课时,我设计了这样一个游戏:以组为单位,每组代表一个市场,有服装市场,水果市场院、文具市场等,老师和部分学生作为客人和摊主讲价,运用句型“How much is it?It’s...”在老师的引导下进行拓展训练。这样既活跃了课堂气氛,又使学生运用了相关语言知识,提高了学生运用语言的能力。

三、参与评价中增加信息运用

“评价”这一环节在学习中起着画龙点睛的作用。新课程提出:评价的根本目的在于促进学生发展,要充分发挥评价的激励和调控功能,实现评价主体多元化,评价方法多样化。因此,在教学过程中,除了教师对学生鼓励性的评价外,还要留一点时间让学生根据学习目标进行自我评价,并在教师引导下让学生完成信息运用的任务。教师要设计程度不同的作业,让层次不同的学生去完成,并把这种设计纳入课堂,通过练习反馈学习状况,进行知识点评。为保持信息的持久性,作业不局限于课文知识,可根据内容让学生查找相关的课外知识,增加信息量。在每次课堂的最后,请学生根据学习情况,完成课堂自我评价表,教师再根据学生的填表情况,进行查漏补缺。教师还要与家长联系,从家长处阶段性地获得来自家庭对孩子的评价,更好地发挥家庭评价的作用。

四、英语摘抄中培养自主习惯

根据各自的不同水平和兴趣,学生可以通过查阅积累单词,扩大词汇量;可以摘抄自己喜爱的英语佳句、谚语、名言、小短文等;也可以记录一些英语小知识,开阔视野;有能力的学生还可自己动手写写英语小文章,进一步提高英语水平。我要求学生每个星期至少阅读一份儿童英语读物或英语电视节目,至少从中摘抄或摘录两条课外英语知识。通过坚持英语摘抄,学生开阔了视野,扩大了知识面,培养了良好的自主学习习惯,在潜移默化中提高了自主学习的能力。

以“和谐”提高党的执政能力 篇3

一、“和谐”有利于巩固党的执政基础

党的执政基础,可以从两个不同角度来理解,一方面是阶级基础、群众基础,另一方面是社会基础。我们当前要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使我们的社会处于和平、稳定、和谐的理想状态,对巩固这两方面的基础都十分有利。

1、有利于巩固党的阶级基础、扩大党的群众基础。

在现代化进程中,工人阶级队伍迅速扩大,结构发生巨大变化:传统的产业工人队伍缩小,从事“三产”的人员将逐步成为工人阶级的主体;农民队伍迅速分化,有的成为进城务工人员,有的成为智力型职业者,有的成为企业和社会管理者,即有一部分已成为工人阶级的组成部分。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就要求我们党代表和整合包括主要从事科技劳动、管理劳动、服务业劳动等各种脑力劳动和体力劳动在内的整个工人阶级,切实把从事社会化生产的全体劳动者作为党的阶级基础。只有这样,党的阶级基础才能不断巩固。

2、有利于巩固党执政的社会基础。

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是我们党坚持立党为公、执政为民的必然要求,是我们党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最广大人民根本利益的重要体现,也是我们党实现执政的历史任务的重要条件。这要求我们,必须紧紧依靠人民群众,团结一切可以团结的力量,调动一切可以调动的积极因素;必须正确认识及妥善处理人民内部矛盾和其他社会矛盾,协调好各方面的利益关系;必须抓紧解决人民群众生产生活中的突出问题和困难;必须加强社会建设和管理,营造良好的人际环境,保持良好的社会秩序,维护社会稳定。只有把这些工作都更加自觉、更加主动地做好了,我们党才能不断增强执政的社会基础。

二、“和谐”有利于优化党的执政环境

党执政不可能在真空中进行,它总是在一定的情况和条件下活动,这种情况和条件就是党的执政环境。这种环境有国内的,也有国外的。除此之外还要有一个执政的党内环境问题。这些环境不仅是进一步提高我们党的执政能力的需要,也是建设富强、文明、繁荣的社会主义现代化新中国所必需的。党的执政环境的营造是多方面的,总的目标就是建设一个“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使整个社会处于“和谐”的理想状态。

1、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努力营造执政的良好国内环境

促进公平与正义,逐步实现全体人民的机会平等,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重要标志。坚持把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作为制定政策、开展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正确反映和兼顾不同方面群众的利益。特别是关心困难群众的生产生活,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重要目标。社会主义的本质特征是共同富裕,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目的是要惠及十几亿人。竞争有输赢,效率有高低,但党和政府不能没有关怀和倾斜。我们既不能搞绝对平均主义,更不能“损不足以奉有余”。承认差别,关怀弱者,用正确的方法化解和处理人民内部矛盾,在竞争中兼顾,在协调中双赢。

2、正确应对国际局势,为执政争取良好的国际环境和周边环境

执政同样需要良好的国际环境。从国际环境看,随着冷战的结束,虽然世界仍有局部冲突和战争,但和平与发展已然是时代的主题。我们党必须科学地分析和应对新世纪深刻变化的国际形势。高举和平、发展、合作的旗帜,推动建立国际政治经济和国际文明的新秩序,争取在激烈的国际竞争中始终掌握主动,为我国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创造一个良好的国际和周边环境。

3、发展党内民主,为执政创造良好的党内环境

发展党内民主,营造良好的党内环境,需要建立高效的政策运行机制,需要完善党的监督机制。因此,在执政党的条件下,党内监督在本质上也是对权力的约束,是通过党自身的力量对党的组织、党员和领导干部所掌握的权力进行必要的限制。同时,党内监督除指对权力的约束外,还指党内通过党组织、党员和党员干部、专门纪检部门严格按照党章党纪的有关规定,从思想、组织、纪律等方面,对党组织和党员执行党的路线、方针、政策和党规党纪情况的监察和督促。

三、“和谐”有利于实现党的执政任务

1、党执政的历史任务是:在本世纪头20年,全面建设更高水平的小康社会;到本世纪中叶,基本实现现代化,实现国家富强、民族振兴、社会和谐、人民幸福。我们要建设的全面小康社会,是惠及十几亿人口的更高水平的小康社会,是经济更加发展、民主更加健全、科教更加进步、文化更加繁荣、社会更加和谐、人民生活更加殷实的社会。社会更加和谐,在全面建设小康社会中占有极其重要的地位。要实现这一历史任务,必须保证社会的公正、有序、均衡、稳定、和谐。因此,社会的和谐稳定,既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重要条件和重要保障,又是全面小康社会的重要目标和重要标志。

2、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是保持社会稳定的正确选择。也只有在稳定的社会状态下,才有利于实现党的执政任务。新中国成立之后,社会的主要矛盾是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同落后的社会生产力之间的矛盾,在经过改革开放20多年之后,经济发展了,相对来说。社会和谐方面的问题却越来越突出了。从国际经验看,人均GDP从1000美元到3000美元这一时期,往往是社会经济结构发生剧烈变化,社会利益矛盾不断增加,社会稳定问题非常突出的时期。处于这一时期的发展中国家,可能有两种前途:一是进入“黄金发展时期”。因为顺利实现了经济社会结构的转型,为经济的持续发展提供了一个比较好的条件,可以保持一个较长时期的经济增长,顺利实现工业化和现代化;二是进入“矛盾凸显时期”,因为经济社会发展不协调,各种经济社会矛盾大量产生却不能处理好而使矛盾更加激化,经济社会发展停滞不前,甚至引发社会动荡和倒退,这就是人们常说的所谓“拉美现象”。目前,我国人均GDP已经超过1000美元,人民生活总体上达到了小康,但是,在推动经济社会协调发展和保持社会稳定方面。新的挑战也随之出现了。要避免“拉美现象”在我国重演,争取“黄金发展时期”的前景,就不能不高度重视构建社会主义的和谐社会。

3、党的性质要求我们要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实现党执政的历史任务。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是我们党坚持立党为公、执政为民的必然要求,是我们党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最广大人民根本利益的重要体现,也是我们党实现执政的历史任务的重要条件。这要求我们,必须紧紧依靠人民群众,团结一切可以团结的力量,调动一切可以调动的积极因素;必须正确认识及妥善处理人民内部矛盾和其他社会矛盾,协调好各方面的利益关系;必须抓紧解决人民群众生产生活中的突出问题和困难;必须加强社会建设和管理,营造良好的人际环境。保持良好的社会秩序,维护社会稳定。只有把这些工作都更加自觉、更加主动地做好了,我们党才能不断增强执政的社会基础,才能更好地实现时代赋予我们的历史任务。

综上所述,当我们以“和谐”为方法,巩固了党的执政基础,优化了党的执政环境,实现党了的执政任务,也就是促进了社会更快、更好的发展,使社会主义社会的优越性得到了发挥,就增强了人们对于党的信任,坚定了人们走社会主义道路的决心。同时,也就意味着提高了党的执政能力。

参考文献:

[1]李连仲主编,《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问题研究》,广东经济出版社出版

[2]《提高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能力——中央和中央部委领导同志在省部级主要领导干部提高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能力专题研讨班上的报告》,中共中央党校出版社,2005年版

[3]吴忠民,《社会公正论》,山东人民出版社2004年版

提高网络执政能力 篇4

2011-09-12 02:46来源: 大江网—江西日报

据中国互联网络信息中心统计数据显示,截至2011年6月底,中国网民总数已达到4.85亿,互联网普及率达到36.2%。我国已成为世界上网民最多的国家,并且网民数量还在不断增长,网络大众化、媒体化趋势日益明显,网络新闻受众面广、传播力大,网络舆情形成迅速,网络舆论社会影响力巨大。网络已经渗透到社会的各个方面,从生活到生产,从经济到政治、文化。

早在2007年1月23日,胡锦涛总书记在中共中央政治局第三十八次集体学习时就强调,“各级领导干部要重视学习互联网知识,提高领导水平和驾驭能力,努力开创中国网络文化建设的新局面”。网络已成为党和政府联系群众的重要载体、了解民意的重要渠道、凝聚民智的重要平台。

领导干部网络执政能力,是指领导干部运用网络科学研判舆情、正确引导舆论、及时处置网民意见和要求,开展网络监督,以及善待、善用、善管网络媒体等方面的能力。提高领导

干部网络执政能力,是新形势下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的重要内容,对于推动科学发展、促进社会和谐具有重要意义。具体来说,领导干部应从以下四方面着手,努力提高网络执政能力。

提高熟练运用网络的操作能力。研究熟悉网络,善于运用网络,学会用网民乐意接受的语言和方式开展网络交流,是现代领导干部必备的素质之

一、必须掌握的一门学问。网络的快速发展和广泛应用,深刻改变着人类社会的工作方式、交往方式和生活方式。领导干部懂不懂网、上不上网、用不用网,是具不具有现代意识、能不能跟上时代潮流的一个重要体现。不上网,就无法及时了解发展形势,无法听到网民心声,无法掌握网络话语权。领导干部要把懂网作为一门必修课,把用网作为一项基本功,坚持每天“上网看看”、“在线聊聊”,通过网络来了解世界、掌握资讯,发扬民主、集中民智,化解矛盾、促进工作,不断增强领导科学发展、促进社会和谐的本领,不断提高驾驭复杂局面的能力。领导干部要了解网络的作用和特点,了解网络的传播规律,掌握网络技术工具的运用,能够熟练使用计算机,掌握上网的各种技巧,熟练应用各种网络技术,如QQ、微博、博客等;还要学习网络舆情监测、突发事件应对、公共关系管理等方面的知识。领导干部掌握基本的电脑操作与网络技术应用方法不是目的,根本目的是要具备应用信息技术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以及利用互联网获取和把握信息的能力。

提高运用网络研判社会舆情的能力。利用网络问政于民、问需于民、问计于民,是新形势下坚持党的群众路线的体现,也是党委、政府工作的一个创新。关注网络、重视网络、充分利用好网络,是各级党委、政府深入群众、发扬民主、推动工作的一种崭新方式。领导干部要制定正确的决策,必须建立起了解真实的社情民意的渠道。党中央强调要建立深入了解民情、充分反映民意、广泛集中民智、切实珍惜民力的决策机制,推进决策的科学化、民主化,对于领导干部来说,就是要充分利用各种渠道了解社情民意,而互联网则是其中越来越重要的渠道之一。目前我国网民数量居世界第一,庞大的网民群体包含了社会各个阶层的人士,这使互联网成为各种社会思潮、各种利益诉求的集散地,成为各种意识形态的较量场,也使互联网成为领导干部搜集和把握社会舆情的重要渠道。领导干部重视网络和网络民意,是自信的表现,是领导干部能力提高和作风改进的体现。利用网络搜集和掌握社会舆情,应该成为领导干部的重要能力。领导干部必须挤出时间上网,了解网络舆情,开展网络调研。这样做有利于领导干部突破时空限制扩大调研面,克服传统调研形式的局限性,降低调研成本,提高调研效率;有利于领导干部听到更多的真话、了解更多的实情、汇集更多的民智,从而推进决策的科学化、民主化,使互联网成为实现公众有序政治参与、政府汲取民间智慧的重要平台,使网

民成为促进社会文明进步的建设性力量。

提高运用网络与各方面互动的能力。当前,领导干部在网络上与广大网民或特定机构群体之间进行大规模、深层次的互动,网民的一些观点、建议和意见受到各级党政部门和领导的高度重视。特别是其中一些有关民生的问题得到迅速解决,维护了广大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提高了政府的快速反应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有效促进了社会的和谐稳定。因此,提高领导干部网络互动能力的重要性不容忽视。一要善于运用网络语言。领导干部在网络互动中首先要放下“官架子”,尽快实现从领导干部到普通网民的角色转换。在与网民互动中,既从领导的角度思考问题,又以普通网民的身份进行对话交流;既体现网络言论的平等性,又注意把握网络互动的引导力,在平等的网络互动中汲取智慧,不断提高自身的执政能力。二要真诚面对群众。要有勇于面对网民的批评、勇于面对网民质疑和指责的气度,有接受网络监督的自觉性、主动性。事情一旦发生,面对网络舆论,领导干部要不遮掩、不忽悠、不说谎、不造假。发布信息要讲实话,并根据事态的发展适时适度提供权威信息。除了网上互动外,还可以通过电子信箱、网友联谊会、博客笔会、网下交流等多种形式进行交流和引导。三要用实际行动回应。领导干部上网,既要整合信息资源,听民意、聚民智,掌握群众的所思、所想、所需、所盼,通过理性思考、科学决策,进

一步增强工作的互动性、前瞻性和针对性;又要把科学的决策转化为广大人民群众具体的实践,实实在在地推进各方面问题的解决。四要及时进行回应。网络传播信息的速度是以秒来计算的,瞬息万变,因此,回应的第一法则就是要快。领导干部面对突如其来的网络舆论,关键是要快速做出反应,主动进行沟通,科学加以处置,在第一时间获取权威信息,做出正确决策,实施主动引导,以速度赢得先机,最大限度地压缩不良信息传播空间,把公众情绪引导到健康理性的轨道上来。

提高正确认识和引导网络舆论的能力。2008年,胡锦涛总书记在人民日报社考察工作时指出,互联网已成为思想文化信息的集散地和社会舆论的放大器,我们要充分认识以互联网为代表的新兴媒体的社会影响力。也就是说,在瞬息万变的网络世界里,网络舆情应对能力正在成为党政机关执政能力的重要体现,不断提高应对网络舆论的能力和技巧,已成为各级党政机关施政过程中不可回避的重要课题。因此,领导干部要学会辩证地分析和认识互联网存在的问题,积极地加以引导,提高对网络的明鉴力、包容力、引导力。一要认清网络民意表达的主流。我国网络民意表达的主流是健康的、好的,广大网友大多反映的都是一种爱党、爱国,期盼祖国繁荣昌盛的豪情,一种疾恶如仇、憎恨丑恶腐败现象的正气,一种对困难群体的关爱情怀。但毋庸讳言,也存在鱼龙混杂和一些过激言论。领导干

部应正确看待这一问题,不能因此而动摇对网络主流的认识,不能把互联网看做洪水猛兽。二要辩证分析网络上的过激言论。网络上的过激言论从某个角度说,是某种社会心理的反映,与当下社会结构分化转型以及利益分配机制的变化调整有关。这样,互联网客观上就承担起了这种社会情绪、社会心理的缓冲阀、调节器的作用。事实上,在利益格局日益多元化的社会,网络舆论的发展也是社会进步的一种表现。领导干部要以更大的包容性,使各种不同利益群体的多元利益诉求能够通过互联网提供的表达渠道反映到决策层,从而疏导网络舆论,维护社会稳定。三要积极正确引导网络舆论。在经济社会转型期,有效疏导和消解“网络舆论风暴”,科学矫正网络失范行为,进而形成主流网络舆论,是维护社会稳定的客观要求,是领导干部的重要职责。领导干部作为社会的服务者和管理者,要了解网络管理的相关法律和互联网舆论引导的规律,还要组织和动员更多的专家、学者、思想政治工作者,以平等的姿态主动走进网络。可以支持建立更为强势的政府网站,使用规范化的网络语言,为其他网站作出表率,为构建和谐社会营造良好的网络环境。

在发展中提高执政能力 篇5

发展是硬道理,是党执政兴国的第一要务。党的十六届四中全会强调,提高党的执政能力,首先要提高党领导发展的能力。近几年来河北省迁安市经济社会发展的实践证明,提高执政能力,必须牢牢抓住发展这个第一要务,在加快发展、科学发展的实践中提高基层党组织和党员干部的执政能力。确立先进的执政理念。执政理念是执政党对自身所面临的环境及其对党执政提出的内在要求的全面认识。作为县(市)级基层党组织,必须把确立先进的执政理念作为提高各级领导班子执政能力、把握执政方向的根本措施来抓。执政之本在于为民。必须坚持为民、安民、爱民,把执政为民贯穿到制定和实施各项方针政策的工作中去,落实到各级领导干部的思想和行动中去,真正体现到为群众办实事、办好事中去。为民之要在于发展。只有发展,才能实现执政为民,才能增强党组织的凝聚力和战斗力。因此,执政的措施必须围绕发展来制定,执政的成效必须用发展的实绩来检验。坚持以科学发展观来统领经济社会发展,通过科学的发展提高执政水平,巩固执政地位。坚持执政就是服务、就是责任的工作标准。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下,政府的职能就是服务,各级党委应注重引导政府积极转变职能、转变作风,全面提高服务意识和服务水平。培育战略思维的能力。战略思维能力是领导干部必备的基本素质,是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的题中应有之义。培育战略思维能力,首要的是掌握科学的方法。应善于运用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立场、观点和方法去观察事物,牢固树立和认真落实科学发展观,在变中把握不变,从全局把握局部。培育战略思维能力,还应有敏锐的观察力和深刻的领悟力,既善于从历史发展的角度去思考,又勇于以世界的眼光,在先进生产力的发展趋势中捕捉新机遇,作出符合时代发展要求和实际变化的战略性调整,实现工作的新突破。增强凝心聚力、务实创业的本领。团结、务实是我们党的优良传统和政治品格,也是提高基层党组织执政能力的重要内容。团结就是力量,团结出凝聚力、出战斗力、出生产力,团结出人才、出政绩。在工作中,县(市)级党组织应注重加强各级领导班子维护团结的能力,做到党政“一把手”带头,班子成员作表率,珍惜团结、维护团结,大事讲原则、小事讲风格,密切配合、协调联动,步调一致地开展工作。领导干部应多到基层去,到艰苦和困难多的地方去,到干事创业的实践中去,提高驾驭全局的能力;保持良好精神状态,想事、谋事,干成事、干大事,对看准的工作,以雷厉风行、快捷高效的作风迅速落实到位;坚持正确的用人导向,让想干事、肯干事的人干成事,让能干事、干成事的人有地位,让不想干事、干不成事的人没市场;坚持重实际、说实话、求实效,养成埋头苦干、扎实工作的良好习惯。提高对上负责与对下负责相结合、创造性开展工作的能力。县(市)级基层党组织作为落实上级方针政策和联系基层群众的“结合点”,应找准对上负责与对下负责的“平衡点”。对上负责,就是要把上级的各项决策部署不折不扣地落实好、落实到位;对下负责,就是要充分尊重群众意愿,在真正依靠群众中夯实执政基础。执政之基在于民心。在事关发展大局和与群众利益密切相关的重大问题上,应坚持决策过程公开,以各种形式广泛征求社会各界的意见,力求决策既符合上级精神又切合本地实际;部署工作公开,充分利用各种手段,将决策意图公布于众,争取群众的理解和支持;总结工作公开,在认真总结各项工作的基础上,敞开大门让干部群众评议,做到有错必纠、知过即改。同时,及时发现、总结工作中的好做法、好典型,大力加以推广,以促进工作的开展。

提高领导干部执政能力思考 篇6

提高党的领导干部的执政能力,就是提高实践“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能力,意义重大,涉及到方方面面。笔者认为应在以下八个方面进行努力。

提高审时度势的能力,抵御防范各种风险和挑战。现在,有的领导干部缺乏执政的忧患意识、竞争意识和机遇意识,不思进取,这是绝对不行的。这就要求各级领导干部必须充分认识提高审时度势能力的极端重要性,洞察各种风险和困难的先机,切实采取积极有效的措施,抵御和防范政治的、经济的、社会的以及突如其来的各种风险和挑战,始终立于不败之地。

提高用党的理论武装头脑的能力,打牢思想理论功底。要有计划、有重点地研读一些马克思主义的经典和毛泽东以及邓小平同志的著作;刻苦学习党的基本理论和基本路线;学习国内外政治、经济、历史、管理、科学文化以及党性修养等方面的知识。真正成为懂理论、懂专业、会执政的行家里手。要密切联系实际,学以致用,切实解决学与做,说与干“两张皮”的问题,真正把理论水平转化为执政能力,不断提高新形势下的思想理论水平和领导水平。

提高加快发展经济的能力,把实现富民强国作为首要任务。提高加快发展经济的能力,就得遵循客观的经济规律。

在制定发展经济的政策、措施和目标时,要善于把握领导发展经济的一般规律和特殊规律,不是凭长官意志甚至是头脑发热来制定。衡量是否有领导发展经济的能力,不在于提了什么口号,作了什么承诺,定了多少措施和指标,而是看你管辖的地区范围,观念是否更新了,措施是否到位了,经济是否发展了,人民生活水平是否提高了,真正把心思和精力放在踏踏实实发展经济上。

提高依法行政的能力,把执政行为和方式纳入法制轨道。各级领导干部应不断树立法律至上的观念,带头学法、懂法、用法;认真学习和掌握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方面的法律法规;认真学习业务方面的法律知识;还要认真学习世贸组织的规则,并把学到的法律知识运用到执政的实践中去,保证各项工作都依法决策、依法行政。

提高民主决策的能力,确保决策的正确性科学性。提高民主决策能力,首先要树立良好的民主作风。尤其是一二把手,更要始终把自己看成班子中的一员,尊重别人的民主权利和意见。特别是在决策热点敏感问题时,更要强化集体领导的作用,坚持没有调查研究不决策、未经咨询论证不决策,自觉把自己置于集体领导之中。善于把不同意见和矛盾化解在会下,切实使酝酿过程成为学习政策规定、沟通不同意见、比较各种方案的过程,在思想碰撞中寻求最佳决策。

提高做群众工作的能力,不断巩固和扩大执政根基。提高

做群众工作的能力,就要把自己担负的工作与党的历史使命联系起来,正确地看待和行使人民赋予的权力,真心实意为民排忧解困,实现好人民的切身利益。每一位领导干部,都应把为大多数人谋利益,作为做群众工作的出发点和归宿,认真解决当前群众真正关心的、迫切需要解决的实际问题,让人民群众从内心里感受到党和政府的温暖。面对不同群体的不同利益要求多样化的趋势,需要充分认识、认真对待、积极适应。通过改革调整,做到既能激发广大人民群众的动力和活力,又能保持整个社会的平稳有序;既要善于统筹、顾全大局,维护国家和人民的根本利益,又要认真考虑和兼顾不同阶层的利益。

提高选人用人的能力,造就高素质的领导干部队伍。提高选人用人的能力,应建立一整套科学完善的干部制度,做到选贤任能。同时要树立责任意识,保证使用好、管理好干部。全面了解干部的能力和特点,把干部用到最需要、最能发挥作用的地方,做到人尽其才,才尽其用。对一些违法违纪、渎职腐败的行为,要实事求是地严肃处理,做到赏罚分明,不搞下不为例。

提高修身从政的能力,增强执政的凝聚力和感召力。领导干部要提高执政能力,担当起领导责任,说话办事有号召力、说服力和感召力,最重要的就是铸造好自身的形象,具有修身从政的凝聚能力。应牢固树立正确的权力观。各级领导干

学以致用,提高执政能力 篇7

新修订的《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明确提出:小学语文课外阅读的具体目标是: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课外阅读的总量五年制不少于100万字, 六年制不少于150万字。通过课外阅读不仅可以提高小学生学语文、用语文的能力, 还可以使他们拓宽视野, 提高个人的综合素质, 使其“得法于课内, 得益于课外”。如此大的阅读量, 如果学生对阅读不感兴趣, 《课程标准》中的要求对于学生和老师来说都将是一件痛苦的差事。那如何促进内需, 拓展课外, 使阅读成为学生的第一需要呢?

一、引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小学生的读书兴趣来自哪里?低年级的小学生尚且年幼, 思维能力相对直观, 再加上贪玩好动, 对读书不可能顷刻间就“如饥似渴”, 必须循循善诱, 逐步培养兴趣。心理学理论告诉我们, 兴趣是在需要的基础上, 在社会实践过程中形成发展起来的, 它反映人的需要, 成为人对某种事物认识的先导。因此, 要培养学生的阅读兴趣, 必须从学生的“需要”出发, 广泛开展一些活动, 使学生在活动中自然地产生“需要”, 从而激发阅读兴趣。学生初入学时, 由于识字量不多, 电视媒体的广泛运用, 使阅读这种方式开展的难度比较大。这时候, 我会经常给他们阅读一些《生物之谜》等充满神奇的文章吸引他们的兴趣, 使他们产生强烈的求知欲, 从而达到以读促学的目的。只要有空, 我就会在班级的学习园地里贴上一则谜语, 让学生猜一猜。经过一学年下来, 大部分学生由当初入学时认识的字不多发展到学期末认识的字很多, 可以独立阅读一些文章了, 而且阅读的兴趣浓厚了。

二、疑

学生升上二年级后, 随着阅读面的拓展, 了解的知识内容越来越多, 产生的疑问就会越来越多。“学”与“问”总是相辅相成的。这时候, 我就会给学生提供一个质疑的平台, 在班级的一角设立一个“小博士信箱”, 他们在阅读过程中产生的疑问都可以记录下来, 投到“小博士信箱”里, 然后抽时间给他们解答, 开始的时候由老师解答, 慢慢过渡到组织一些优秀的学生自己找书籍解答, 逐渐学生在解疑问难的过程中阅读兴趣更浓了, 课外阅读的路走得更远了。

三、导

随着学生阅读水平的提高, 他们阅读的范围会更大, 我觉得这时候, 应该指导学生学会如何选择适合自己的书籍, 我会提供更多的平台让他们展示他们的才能, 让他们感受阅读的乐趣, 顺便推荐一些好的书籍。比如, 开展“英雄故事会”“神话故事会”等不同主题的故事会, 并且指导他们制作小书签、手抄报……每周都抽一些时间让他们交流一下自己觉得有趣的小文章。

四、用

我认为, 指导我们进行课外阅读的应当是辩证唯物主义。书是理论的结果, 但实践是理论的最终目的, 理论产生于实践的需要, 理论为实践服务, 并指导实践, 这样才能发挥理论的功能。如果有了正确的理论, 脱离实践, 不为实践服务, 那么这种理论也就失去了实际的意义。离开了实践, 理论是否正确是无法得到证明的。因此, 我们要把理论和实践联系起来。仅仅读书、看书是不会成为科学家和文学家的。爱迪生也是经过无数次试验才发明了电灯。只有去实践, 在实践中找到不足, 再去寻找适当的理论去指导, 加深, 才能发挥学习的作用, 把我们学到的知识运用到我们的工作岗位中去, 把我们的国家建设得更加富强。我们再回过头来看看, 读了十几年的语文书, 能在实践中运用的知识似乎太少了, 老师们眼里似乎只看到语文书中的知识, 只要求学生掌握书本上的知识, 而忽视了实践, 忽视了指导学生把语文知识和现代社会联系起来去运用。在学生读得兴趣盎然的时候, 我让他们写自己的书, 将自己在阅读时学到的好词好句运用到自己的小文章中或尝试创作一些属于自己的小诗歌。学生在尝试中体会到创作的快乐, 从而使他们的阅读兴趣更加浓厚。他们更加迫切地需要了解更多的语文知识, 他们更加渴望得到更多的知识。自从指导他们把学到的知识运用到创作中时, 我发觉同学们中埋首阅读的人更多了。

提高执政者与媒体打交道的能力 篇8

近几年来,部分领导干部由于不了解新媒体环境的特点和规律,缺乏与新媒体合作的经验,在与他们打交道时常常会因态度、方法等失当而造成一些不必要的冲突和纠纷,招致物议,给自己和所在部门的形象造成了不良的影响,甚至造成恶劣的后果。例如,2003年“非典”侵袭了我国部分地区,一些地区控制消息。广州市政府在新闻发布会上,干部打着官腔,态度傲慢。结果媒体群起而攻之,网络迅速传播不利于相关方面和整个社会稳定的信息,舆情汹涌。如此时危机错误应对,严重影响了政府的形象和公信力。

分析应对媒体的失当,主要有以下几种:采取“鸵鸟政策”,缺乏坦诚,往往采取隐瞒的做法,封锁信息,妨碍公众知情;遇到要害性问题,避重就轻,甚至干脆回避问题,只谈积极面,避而不谈消极面;面对质疑和诘问,不能冷静对待,甚至态度傲慢,指责媒体。在回答记者问题时表达失当,或者口径不一,自相矛盾,互相矛盾,让人莫衷一是;或者答以“无可奉告”,冰冷拒之:或者使用内宣语言,平添理解难度。最恶劣的,就是出言不逊,甚至出口伤人。由此可见,当今执政者亟须提高与媒体打交道的素质和能力。

首先,必须深刻理解新闻传媒的党性原则,正确对待媒体,切忌与媒体对抗。媒体是党和政府的喉舌,是党和政府同人民群众联系的纽带和桥梁。正确认识和处理新闻媒体的党性和人民性相一致的关系至关重要。新时期传播介质日益现代化,网络、手机等新兴媒体传递信息迅速,传播内容丰富多样,传播范围更为宽广,人民群众了解世界、关注社会的热情空前高涨,知情欲求和参政议政诉求与日俱增。有的地方曾经对政府的失误或错误采取隐瞒的做法,已经损害了政府形象、造成了恶劣影响。所以,做到信息公开透明,已经成为政府工作的迫切需要。执政者要从思想上正确认识到,新闻媒体不仅应为本地、本部门从政者服务,更应为人民服务,保障公民的知情权。公开信息,是当前应对媒体最重要的手段。去年,汶川大地震发生以后,媒体纷纷报道。四川省政府在应对这次自然灾害的公共危机处理中,对所有的媒体公开信息,全面宣传,正确引导舆论向着有利方向发展,从而取得了有效的成绩,树立了政府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良好形象。这是一个成功的范例,值得学习和推广。

其次,必须正确运用媒体,有效引导舆论。水能栽舟,亦能覆舟。媒体是一把双刃剑,关键在于如何运用。如果运用得当,就会收到一举多得的效果。国务院新闻办公室副主任王国庆指出:“现在的领导,第一是不愿说,第二是不敢说,第三是不会说。与其晚说,还不如早说:与其让其他人说,不如我们自己说;与其让外面人说,不如让自己人说;与其让外行说,不如让内行说:与其让一般人说,不如我们领导干部特别是高层领导自己来说。”他不仅指出了当前领导干部应对媒体的态度和方法之不足,例如怕媒体、反感媒体、轻视媒体、回避媒体、乱用媒体,甚至通过媒体搞“一言堂”,同时也指出了正确运用媒体的思路和方法。我们应从中得到启迪,正确运用新兴媒体,掌握其运作规律,寻找正确处理的方法,从而避免由于对新媒体规律及其正确运用无知而发生各种问题。

加强从政道德建设 提高执政能力 篇9

邢培生(淇县西岗镇镇长)

政府基本职能的行使,需要一支政治上靠得住,工作上有本事,作风上过得硬的公务员队伍,提高公务员队伍的基本素质,增强执政能力,一个重要措施是加强对公务员从政道德的建设,当前应把提高执政能力的重点放在增强从政道德意识上。通过从政人员对从政道德理解的不断深入,自身素质的不断提高,从而有效减少推诿扯皮,不作为,乱作为,违法乱纪,“门难进,脸难看,事难办”的“机关病”,做到廉洁自律,刚正不阿,提高行政效能,在群众中树立起模范带头的公仆形象。

然而,据统计,2011年全国纪检监察机关共接受信访举报1345814件(次),其中检举控告类960461件(次)。初步核实违纪线索155008件,立案137859件,结案136679件,处分142893人。其中,给予党纪处分118006人,给予政纪处分35934人。通过查办案件,为国家挽回经济损失84.4亿元。2011年,被处分的县处级以上干部有4843人,被移送司法机关的县处级以上干部777人。这就说明我们的廉政建设形势十分严峻,我们的领导干部的素质有待提高。要创造一个有利于市场经济运行和社会进步的良好道德氛围,就必须从国情出发,把道德建设作为一项系统工程来抓,采取有效措施,推进领导干部从政道德建设。

1.加强公务人员从政道德的宣传教育工作,提高领导干部从政道德素质水平。做一名党员干部,不仅政治上有很高的要求,而且思想品德上也有很高的要求。江泽民曾深刻指出:“我们党的一大长处和优势,就是把树立马克思主义世界观、人生观同坚持和发扬中华民族优良传统有机地结合起来,讲求共产党员个人的思想品德修养。”加强领导干部的思想道德建设,要立足于教育,着眼于防范,筑起抵制各种腐朽思想道德侵蚀的坚强防线。加强领导干部从政道德建设的教育,应以理想教育为核心,要坚持用邓小平理论武装头脑,通过教育培训帮助他们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世界观,把个人理想融入到全国人民的共同理想当中,坚定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信念,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的信心;加强领导干部从政道德建设,要提高防范,注意处理好道德与法的关系,把依法治国的精神吸取过来,为道德建设提供良好的法制环境。思想教育的方法很多,可以采用培训学习,报告会、座谈会、演讲、讨论心得、开展知识竞赛等形式进

行。在实际运用各种教育方法时,应注意针对领导干部的不同层次和不同情况、不同问题和心理特征,采取不同方式分别进行教育,做到有的放矢。

进入2012年以来,淇县纪委多次下发关于加强廉政风险防控规范权力运行工作和领导干部廉洁从政道德教育学习活动的通知。西岗镇紧密结合淇县纪委的安排部署,多次组织乡镇主要领导牵头,科级干部参加的学习活动,活动以会议学习、讨论的形式,通过学习相关法律法规,普及与党员干部日常工作密切相关的法律知识,进而增强干部的法律意识,避免在领导干部中出现法盲,在无知中犯错的现象。会议还进行与会人员发言讨论,要求结合当前社会时事,特别是近期全国范围内呈现出的领导干部违法乱纪的反面案例,通过大家对案例的了解,深入开展分析讨论,总结出领导干部出现违法乱纪的根源,提出针对此类问题的看法与意见。通过学习,我镇领导干部充分认识到当前社会中可能存在的不良之风,起到提前警示的作用;通过发言讨论,进而认识到违法乱纪给个人家庭乃至社会所带来的不良影响,从而时刻提高警惕,坚决杜绝此类事件在自己身上发生。

2.健全体制机制,提高领导干部从政道德的监督管理力度。

权力失去制约是造成官德败坏的众多原因中最重要也是最直接的一个方面。在一个充满着诱惑的社会经济环境里,手中的权力不能得到有效地监督,而仅靠领导干部个人的良心道德约束是困难的,也是乏力的,必须有实质的外在的制约机制才行。因此,要改变目前社会上不良的社会风气和道德,首先就是要健全体制,因为只有制度才具有根本性、全局性、稳定性和长期性。对于公务员队伍的管理,既应加强教育,又应健全制度,做到 “以理服人,以制度管人”。特别应健全和完善以党内监督为核心的监督制约机制,注重事前监督和过程监督;畅通监督渠道,把党内监督、法律监督、群众监督和舆论监督有机结合起来,做到权力行使到哪里,监督就延伸到哪里。通过强化监督,促进勤政廉政建设,促使广大公务员养成崇廉重廉的人生习惯。

3.加强领导干部从政道德建设,应顺应时代发展的潮流,密切联系群众,注重抓好群众最关心,反应最强烈的问题。

改革开放以来,特别是进入新世纪以后,人民群众的精神文化生活有了许多新的发展,也呈现出了多样性的变化,因此,领导干部从政建设,特别应该在增强时代感,加强针对性和实效性上下功夫,使道德建设更加贴近实际、贴近群众,为广大人民群众所欢迎和接受。据调查,当前人民群众最关心、反映最强烈的问题之一就是领导干部贪腐问题,因此把加强领导干部从政道德建设作为一项反腐败的重要措施来抓是必要的。做法上,首先要抓好领导干部的思想道德建设,促进廉政勤政,坚决抵制权钱交易、以权谋私、挥霍浪费、腐化堕落和官僚主义等腐败行为。其次,要抓好执法部门的职业道德建设者,严格依法办事,反对和纠正有法不依、执法不严,违法不究等行为。最后,要把加强思想道德建设与解决人民群众的实际问题结合起来,在为人民群众办实事、好事中加强思想道德教育,以取得人民群众群众的信任,这样才能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4.强化监督管理,特别是发挥道德评价的监督作用。

道德评价是依据一定的道德标准,对个体或群体的道德行为和活动,作出善与恶、道德与不道德的价值判断,以达到褒善贬恶、扬善抑恶的目的。它对人们道德品质的形成,社会道德风气的改善,人际关系的协调,社会道德功能的发挥,都具有重要作用。道德评价所凭借的手段不是法律的强制性,而是人们的社会舆论和内心信念。人们对社会舆论和内心信念所肯定的行为,会产生满足感和光荣感,进而促使这些行为发扬光大;反之,人们也会对自己的不道德行为感到羞耻和愧疚,进而想办法去改正。因此,我们要善于运用各种舆论宣传媒介,如广播、电视、报刊等,还要重视群众舆论中对干部从政道德状况的批评和表扬,借助于群众的监督,促进干部的从政道德修养,提高干部的从政道德水平,推动干部从政道德建设的深入发展。通过道德评价,可以着力解决少数基层党组织对党员干部教育、管理、监督不力,奉行自由主义、好人主义,班子涣散、缺乏创先争优意识等问题,教育引导党员干部充分发挥先锋模范作用,进一步增强各级党组织特别是基层党组织的号召力、凝聚力和战斗力,充分发挥基层党组织的战斗堡垒作用。

副职领导干部如何提高执政能力 篇10

华容县农机局副局长夏金明

副职领导干部加强执政能力,是保持共产党员先进性的要求,是关系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进程,关系到社会主义事业兴衰成败,关系到党和国家长治久安的重大课题,也是完善副职领导干部自身素质的客观需要。因此,我们要从保持党员先进性的高度,充分认识

加强副职领导干部执政能力建设的重大现实意义和深远的历史意义,不断提高副职干部的领导水平和执政能力。

一、提高学习能力,在完善自身素质上下功夫

学习是前进的基础。提高学习能力,是提高副职领导干部执政能力的基本前提。要按照十六大提出的“建设学习型社会”的要求,大兴学习之风。一是要向书本学习。“书是人类进步的阶梯”,认真学习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特色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科学发展观,打牢理论功底。要紧跟时代步伐,认真学习反映当代世界经济、政治、科技、文化等各方面发展的新知识,打牢业务功底。同时,还要学习管理、法律、历史和外语等方面的知识,拓宽世界眼光,培养战略思维。二是要向他人学习,古人云“三人行,必有我师”。人各有所长,都有他人可以学习的地方。只有善于吸收他人之长,才能加快提高自己的知识素质。发明大王爱迪生曾说“试着关注一下,别人是如何成功地运用新鲜想法的。如果你能把这些想法用来解决自己的问题,无疑也是一种创新”。三是向社会学习,“处处留心皆学问”,社会是一部博大精深的教科书,只要深入细致地留心观察,对比思考,在干中学、学中干,一定能学到不少东西。

二、提高实干能力,在“三干”上下功夫

实干兴帮,扎实工作既是新形势,新任务,新挑战对我们提出的客观要求,也是党的作风建设的需要。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伟大实践需要我们扎实工作.1、把心事集中在想干事上.就是要有干事的热情和积极性,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少一些浮躁,多一些实干.少一些应酬,多一些实在.少琢磨一些人,多想一些事。

2、把本领体现在会干事上,不仅要会谋化,而且还要会操作,会实践,不能只会唱功,而不会练功。

3、把目标落实在干成事上,把事情办成,才是目标.因此,我们不仅要有想干事的愿望,会干事的能力,而且还要有办成事的目的。

三、提高协调能力,在处好“三种关系”上下功夫

副职领导正确处理好“对上、同级、对下”的各种关系是顺利开展工作,完成各项任务不容忽视的重要方面,也是协调能力的充分体现。

1、处理好与正职的关系,一个单位、一个部门为了工作的需要,都要配置正职与副职,正职是一个单位、一个部门的一把手,是把方向,把全局的,而副职却是正职的左膀右臂,是助手,是配角。怎样当好助手和配角,我想应做到以下几点:

①在思想上具有配角意识。正职是一个单位、部门的主要领导,是一把手,也就是核心,处于主导地位,负全部责任。而副职是一个部门不可缺少的,承担分管责任,掌握一定权力的领导,既是充当正职的助手,扮演配角的下属,又是下级的领导。因此,作为副职必须紧紧围绕正职这个中心,维护正职的权力和核心地位,自觉服从正职的领导,深刻领会正职的意图和要求,发挥自己的主观能动性,积极地创造性地开展作,把配合、协助正职作为自己的主体意识,形成一个团结、统一、稳定、和谐的上下级关系。

②要明确有限权力的意识。副职与正职的权力是有差距的,正职统揽全局,决定全局,把握大政方针,对单位的事情实行全局的领导和管理,而副职仅在自己分管的工作范围内具有一定的权限,正职根据工作的需要和副职的实际工作能力水平,授予副职一定的工作权限,副职在正职授权范围内进行工作,而且副职要认真履行职责,对正职负责,做事情要掌握一个“度”,要多请示、多汇报,对正职没有授权的,不能轻易越权、说话、表态,应根据自己的职责权限,做好自己分管的工作,所以副职必须明确自己有限的权力。

③要有鼎力相助的诚心诚意意识。俗话说:“一个好汉三个帮,一个篱笆三个桩”,一个单位也好,一个部门也好,班子成员都要以诚相待,鼎力相助,这是最起码的风格,尤其是副职,本身就是助手,就是配角,对正职的支持也是份内事,也是副职必须具备的素质,“互相补台,好戏连台,互相拆台,共同垮台”。具体怎么鼎力相助,要注意三个方面:一是对工作要竭尽全力,主动配合;二是对遇到重大问题,竭诚相助,积极出主意,想办法、找对策,解决问题,而不是袖手旁观;三是出事失误后,要尽力协助搀救,努力为正职补补台,主动分担责任,而绝不能冷观落马,推卸责任,火上加油,这也是一种人品和道德的体现。

2、处理好与同级副职的关系

副职必须服从和服务于共同的总目标,不能“各拿各的号,各吹各的调”。在班子内部,每个成员都有分工,但分工不分家。对自己分管的工作要敢于负责,但同时又不能只考虑自己

分管的工作,还要考虑所分管的工作对全局的影响,处理好局部与全局的关系、个体与整体的关系,把自己融于整体之中,把所分管的工作融于全局之中。为达到这一目的,副职要做到以下几个方面:

一是支持而不拆台,做到平等相处。班子成员之间要倡导见贤思齐的风格,及时沟通信息,平行地位,虽然也有排名先后的顺序,但总不象与正职那样呈现领导与被领导的关系。因此,他们即是自然的合作者,又是潜在的竞争者。竞争的存在,应当讲是一件好事,他是各个副职不甘落后的表现,是求进步、求发展的外部驱动力,也会给领导班子带来生机与活力。但副职之间的竞争,应当是方向一致,目标一致基础上的竞争,是讲大局、讲奉献的竞争,是讲团结、讲风格的竞争,而不是那种疾贤妒能、损人利己的竞争。

二是分工不分家,做到分中求和。班子成员不仅要把自己的工作做好,而且还要努力使全局的工作协调一致,做到分工不分家,又不随意插手同级分管的工作。对于交差性工作,要主动配合,不推诿。在自己分管工作与他人分管工作发生矛盾时,要先人后己,主动礼让,把方便让给别人,把困难留给自己。如此先敬人一尺,别人方可敬你一丈,否则,斤斤计较,寸利不让,都想只摘果不种树,结果只能共同吞咽苦果。只有做到分工又合作,才能促进班子团结,有利于本单位工作目标的实现。

三是通气不封闭,做到协商共事。由于班子成员的分工不同,看问题的角度和对工作的了解程度不同,往往产生认识上的不一致,这就需要及时通气,注意彼此经常交流信息,交换看法,做到协商共事。因为协商本身就意味着尊重,所以协商既可以使双方心情舒畅,加深友谊,又可以在友好的气氛中解决问题。常言说,“当局者迷,旁观者清”。有些具体工作,分管副职由于信息超载,或者受思想感情的左右,可能把简单问题复杂化或把复杂问题简单化,难以下决心。其他副职相对超脱,较容易客观地从方针、政策、法律法规上去权衡,加上自己独特的工作经验,很可能会拿出科学、有效的方法来。这时要主动向分管副职献计献策,就能使之拨开迷雾,清醒处理。

3、处理好与下属的关系

副职在领导工作中,不仅要有一个良好的上级关系,同级关系,同时还需要有一个良好的下级关系。副职正确处理与下属的关系,对于创造良好的领导工作环境,加强上下级之间的相互协调和合作,调动下属的积极性,出色地完成各项工作任务,都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一是平等对待下属.副职与下属之间,只有分工的不同,没有贵贱之分。在工作中,副职要放下架子,打掉官气,不应自视高人一等,把自己凌驾于下属之上,而要把自己摆在与下属同等的位置上,以平等为基点,去待人,处事.遇事平等商讨、征求意见、善于开展批评与自我批评。

二是关心爱护下属.关心爱护下属,满足人的情感需要,是调动下属工作职极性的重要方面。副职要善于理解,关心、信任、宽容和尊重下属,让他们感到大家庭的温暖。尤其是下级工作中有了失误,可能要受到上级的批评时,副职更能挺力而出,承担责任,决不可为了自我保护,将责任全部推给下属。副职有了人情味,才能使自己与下属的关系变得和谐融洽。

三是信任支持下属.这是副职搞好上下级关的精神基础。副职信任下属,能使下属产生一种无形的巨大的激励力量。俗话说:“士为知己者死”,就是这个意思。信任就是放手让下级大胆工作,不包办代替,不越级干预,让他们在职责范围内独立工作。

四是恰当批评指正.副职对下属要宽容,不苛求,但并不等于放任自流。严格要求,是最大的爱护,对出现差错的下属,一要严肃批评,及时指出。二要帮助改正,使其从中吸取教训。

四、提高创新能力,在战略全局上下功夫

创新是一个民族进步的灵魂,是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一个没有创新的民族是没有希望的民族,一个没有创新的国家注定要被动挨打,一个民族如此,一个企业如此,一个人也是如此。只有创新,才能超越历史,超越自我,才能赢得发展,赢得未来。副职领导干部,如果没有创新意识,没有全局观念,工作起来是很难有起色的。因此,提高副职领导的创新能力,在战略全局上下功夫,这是十分必要的。

一是要有全局意识,俗话说“不谋全局者,不足以谋一域”。副职处于辅助地位,当好助手,当好参谋,是义不容辞的。但是如果不能站在正职的高度和单位全局利益的角度出主意,提出富有创造性,实效性的见解,就不能算一个称职的副职。因此,副职必须要有全局意识,要经常分析思考问题,全面了解情况,才能赢得正职和群众的认可。

二是要有超前意识,“凡事预则立,不预则废”,要善于洞察,观察正职意图,创造性地开展工作,不能平平常常,随波逐流。在贯彻上级精神,执行正职意图的过程中,要结合自己分管工作的实际,确定好自己的工作思路,并采取得力措施使之落到实处。

三是要有开放意识。新世纪、新阶段、新形势、新任务,我们面临许多的机遇与挑战,无论想问题办事情,都不能拘泥自己的小圈圈,小范围,要在大环境、大背景下来考虑。要面向世界,面向未来,吸收各国建设的优秀成果。按照“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要求,牢固树立科学的发展观,推进社会主义事业的发展与进步。

二OO六年三月九日

执政能力建设谱新篇 篇11

加强执政能力建设

为加快转变发展方式保驾护航

加快经济发展方式转变是关系我国经济发展方向的重大战略,对党的执政能力建设和先进性建设提出了新的要求。今年2月7日,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中央书记处书记、国家副主席习近平在省部级主要领导干部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加快经济发展方式转变专题研讨班结业式上强调,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加快经济发展方式转变,必须加强和改进党对经济工作的领导,充分发挥党委的领导核心作用、基层党组织的战斗堡垒作用和共产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特别是各级领导干部必须努力掌握和善于运用贯穿于科学发展观之中的马克思主义立场观点方法,不断提高战略思维、创新思维、辩证思维能力,增强工作的原则性、系统性、预见性、创造性,正确指导加快经济发展方式转变的各项工作。

建设马克思主义学习型政党,是党的十七届四中全会从全面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事业和党的建设新的伟大工程的全局出发,提出的一项重大战略任务。我们党历来重视学习,特别是进入新世纪新阶段以来,党中央坚持把学习放在更加突出的位置,中央政治局带头坚持集体学习制度,各级党组织和广大党员干部自觉加强学习,有力推动了党的思想理论建设和党的事业的蓬勃发展,也推动了党的执政能力的提高和党的先进性的发展。但也要清醒地看到,全党的学习状况和党员干部的思想理论素养同党的执政能力和先进性建设的要求还不完全适应。今年初,中央印发了《关于推进学习型党组织建设的意见》,要求各地区各部门结合新形势新任务,以对党、对人民、对历史高度负责的态度,组织广大党员干部更加自觉和勤奋地学习,切实提高思想理论水平,不断深化对共产党执政规律、社会主义建设规律、人类社会发展规律的认识,切实提高推动科学发展、促进社会和谐的能力,使我们党在理论上实践上永葆先进性。

总结科学发展成功经验

启动创先争优活动

从2008年开始,历时一年半的全党深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拉开帷幕,370多万个党组织得到锤炼锻造,7500多万名党员经受精神洗礼,我们党焕发出更加强大的创造力、凝聚力和战斗力,展现出更加旺盛的生机和活力。

今年4月6日,在全党深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总结大会上,胡锦涛总书记发表重要讲话,全面总结了学习实践活动取得的丰硕认识成果、实践成果、制度成果,精辟概括了学习实践活动积累的丰富经验,进一步作出了以改革创新精神加强党的建设,为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提供坚强保证的重要部署。他特别指出,认真总结这次学习实践活动的成果和经验,对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以改革创新精神加强和改进新形势下党的建设,不断夺取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新胜利、开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新局面,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在党的基层组织和党员中深入开展创建先进基层党组织、争当优秀共产党员活动,是巩固和拓展全党深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成果的重要举措,是党的建设一项重要的经常性工作。在全党深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总结大会之后,中央组织部、中央宣传部随即召开会议,对全国创先争优活动进行动员部署。前不久,中共中央办公厅转发的《中央组织部、中央宣传部关于在党的基层组织和党员中深入开展创先争优活动的意见》明确提出,深入开展创先争优活动,要以深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为主题,坚持从本地区本部门本单位实际出发,改革创新,务求实效,统筹推进党的建设其他经常性工作,充分发挥基层党组织的战斗堡垒作用和共产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在推动科学发展、促进社会和谐、服务人民群众、加强基层组织的实践中建功立业,努力实现组织创先进、党员争优秀、群众得实惠。

这次创先争优活动的主要形式,是创建先进基层党组织、争做优秀共产党员。创建先进基层党组织要努力做到“五个好”,即领导班子好、党员队伍好、工作机制好、工作业绩好、群众反映好;争做优秀共产党员要努力做到“五带头”,即带头学习提高、带头争创佳绩、带头服务群众、带头遵纪守法、带头弘扬正气。各地各部门各单位要结合实际,把这些普遍要求具体化,明确先进基层党组织和优秀共产党员的具体条件,做到简洁可行、好记好评。

为了使创先争优活动有计划、有节奏地持续推进,创先争优活动动员部署会议提出,从今年4月开始,着重围绕迎接建党90周年开展活动,兴起创先争优的热潮。从2011年7月开始,着重围绕迎接党的代表大会开展创先争优,引导基层党组织和广大党员以昂扬向上的精神风貌,更加出色的工作业绩,向党献礼。2012年“七一”前后,中组部将专项表彰2010-2012年创先争优活动先进基层党组织、优秀共产党员,以及开展创先争优活动成绩显著的先进县(市、区、旗)党委。

加强执政能力建设的

关键是管好干部

长期以来,用人不正之风一直是干部、群众反映比较突出的一个问题,为大家深恶痛绝。对此,中央采取了一系列整治措施,取得了一定成效。今年3月31日,中央在一天之内同时发布了《党政领导干部选拔任用工作责任追究办法(试行)》(简称《责任追究办法》)《党政领导干部选拔任用工作有关事项报告办法(试行)》、《地方党委常委会向全委会报告干部选拔任用工作并接受民主评议办法(试行)》、《市县党委书记履行干部选拔任用工作职责离任检查办法(试行)》等4份有关干部选拔任用的文件,内容涉及党政干部选拔任用监督的全过程。党建专家认为,这4份文件共同构成事前要报告、事后要评议、离任要检查、违规失责要追究的干部选拔任用监督体系。中央此举意在严惩党内存在的“用人腐败”问题。

多年来,少数地方在选拔任用干部中存在的一些问题为人所诟病。其中,“边腐边升”与“带病提拔”是被大家议论最多的话题,这严重损害党的形象,影响选人用人公信度。为切实防止干部“带病提拔”,《责任追究办法》设立了“带病提拔”干部选拔任用过程“倒查”机制,规定领导干部因违纪违法受到撤销党内职务或者行政职务以上处分且在其提拔任职前就有违纪违法行为的,组织人事部门必须对其选拔任用过程进行调查。经调查核实,确实存在违反规定选拔任用干部问题的,追究有关责任人的责任。《责任追究办法》明确了责任追究的分级负责:既规定了追究主要领导干部责任的行为,也规定了追究人事部门主要领导干部和干部考察组负责人责任的行为。新出台的《责任追究办法》还对一些被处分官员的复出进行了明确规定:受到调离岗位处理的,一年内不得提拔;引咎辞职和受到责令辞职、免职处理的,一年内不得重新担任与其原任职务相当的领导职务,两年内不得提拔;受到降职处理的,两年内不得提拔;同时受到纪律处分的,按照影响期长的规定执行。上述规定的出台实际上就是对群众关于官员复出不解、困惑的一个回应,同时这也是《关于实行党政领导干部问责的暂行规定》的有力补充。

在众多用人腐败案件中,发生在一把手身上的人事腐败最为突出。为解决这个问题,离任检查办法规定,对因提拔使用、平级交流、到龄退休等原因即将离任的市县党委书记履行干部选拔任用工作职责的情况进行检查。实行这项制度,看似亡羊补牢,实则防患于未然。这项制度的核心是,把市县党委书记履行选人用人职责情况与自身的进退流转挂起钩来,以倒逼机制促使他们慎始慎终,正确行使用人权。

国家行政学院教授许耀桐说,这几个办法是不可或缺的,把有关事项报告做到了,可能发生的违规事情就会得以避免;把“一报告两评议”的工作做好了,得到大家的认可,选人用人公信度就提高了;把离任检查落实了,就不会留下死角和盲点。四项制度配套衔接,形成了紧密衔接的监督链条。(作者系新华社记者)

加强乡镇基层建设 提高执政能力 篇12

乡镇党委作为党的全部工作和战斗力的基础,作为党执政的组织基础,切实加强执政能力建设,增强凝聚力、创造力和战斗力,对于全面提升党的领导水平和执政水平,推进党的建设新的伟大工程,具有积极而重大意义。本文试着以近几年来大地乡党委带领全乡人民在改革开放的征途上取得的宝贵经验为基础,分析新形势下建设大地对乡党委提出的新要求,探讨提高基层党组织的方法途径。

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是党的十六大为党的建设确定的一项重要任务。党的十六届四中全会明确提出,要“围绕思想、组织、作风、制度等四个方面,以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为重点,全面推进党的建设新的伟大工程”。乡镇党委作为党的全部工作和战斗力的基础,作为党执政的组织基础,切实加强执政能力建设,增强凝聚力、创造力和战斗力,对于全面提升党的领导水平和执政水平,推进党的建设新的伟大工程,具有积极而重大意义。

一、我乡党委执政的成功经验

近几年来,我乡党委紧紧围绕“深化农村改革,发展农村经济,增加农民收入,加快脱贫致富奔小康步伐”这个中心,深入开展学习贯彻“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活动,以创建“五好”乡镇党委为目标,进一步深化党委管党职能,使乡党委的执政能力得到很大提高,凝聚力、创造力和战斗力得到明显增强。大地人民在乡党委的正确领导下,经济的迅速发展,大地人民的精神面貌发生了可喜的变化,“认识机遇、珍惜机遇、把握机遇”成为大地人“爱拼才会赢”的性格写照。历届乡党委充分认清大地的优势和不足,提出“立足本地、发挥优势、开拓进取”的经济发展构想,使只有单纯的农业经济的大地乡,逐渐发展成为农业、烤烟、种养殖等多种行业并举的农业型乡镇。任何一项事业的发展和成功,都有一个用之不竭的动力源泉,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是内部动力,而党的正确领导、政策稳定、团结拚搏,则是我乡各项建设取得成功的三大法宝。

二、乡党委执政能力现状和存在问题

进入二十一世纪以来,特别是随着中央提出“抓出二十一世纪头二十年这一战略机遇期”的经济建设大潮正向我们涌来,乡党委的执政能力同当前面临的新形势、新任务的要求相比,还存在着相当差距,主要表现在:

一是乡财政压力大,村集体经济薄弱,极大影响了乡党委的号召

力和调控力。当前,乡财政压力大问题,已是一个不争的事实。特别是自农村税费改革以后,乡财源不足问题更是越发凸显,收支难以平衡,造成乡党委政府没有能力投入更多资金用于支持村级基础设施建设,改善城乡居民生活环境。而村集体经济又非常薄弱,农民人均收入较低,很难有能力筹措资金用于农村水电路等基本设施建设。有的村甚至连正常的村干部年终误工补贴都没法落实,以致乡党委、政府在党员干部和群众中的号召力、调控力受到极大影响。

二是乡日常工作任务责任重,相对弱化了乡党委抓经济建设与党的建设力度。“部门千条线,乡镇一根针”。上级部门条条线线的工作任务都非常重要,但其最终的落实者都在于乡镇,乡镇工作任务繁重。如计生、征兵、森防、安全生产等工作都是乡镇党委、政府的日常性中心工作,也是硬任务,常年跟踪检查,乡镇疲于应付,且多数实行“一票否决”,责任重大,致使乡镇党委、政府不得不腾出更多时间、人力、精力抓好落实,从而相对弱化了乡镇党委抓经济建设与党的建设力度。

三是村级组织战斗力不强,直接限制了乡党委执政能力的发挥。村级党组织及村两委干部的素质高低,直接影响党的方针政策及乡镇党委各项决策部署和工作任务的落实与完成。造成村级组织战斗力不强、干部能力水平低的因素是多方面的,但有三方面的原因是值得关注的。一方面是优秀青年发展党员难问题。个别村干部怕丢位臵,故意发展家族党员、派别党员,甚至发展低素质的党员或干脆长期不发展党员,严重影响了党员队伍的整体素质和形象;一方面是优秀党员干部外出问题。一些村虽然培养了一批优秀青年党员,但“培养一批、走掉一批”的现象仍大范围存在,难以根本改变党员队伍老化以及村两委干部年龄结构不合理、文化程度低、创新力不强等状况;另一方面是村级组织不够团结,思想战线不统一,造成开展工作滞后(如:河坝村)。

四是乡镇干部激励机制不健全,受到市场经济带来的负面影响。一些乡镇干部的人生价值取向发生了变化,现实主义、实用主义在乡镇干部中表现明显,而往往乡镇干部的激励机制又不健全。在物质激励方面,由于乡镇财政困难,干部福利低,难以建立物质激励机制,干部积极性受到影响;在精神激励方面,乡镇一般干部有的政治上进心不强,这也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乡镇党委执政能力的发挥。

三、全面加强乡镇党委执政能力建设的对策措施

政党的执政愿望和要求是与“生”俱来的,这种要求只有在执政能力提高到一定程度,并且具备一定的条件,才能获得人民的认可,才能成为执政党,达到执政目的,从而实现自己的政治纲领或政治目标。《决定》指出:党的执政地位不是与生俱来的,也不是一劳永逸的。

政党执政后,其执政能力与党所处的环境和条件是紧密相联的,而且执政能力必须随着形势的发展不断加以提高,因此,党的执政能力是与时俱进的,必须不断地适应新的环境和条件的变化。党的基层组织作为执政体系的基础,更应与时俱进,努力提高执政能力和执政水平。

(一)开展执政意识专题教育,统一党员干部的思想认识,努力为基层党组织执政能力建设夯实思想基础。在现行的行政体制下,基层组织虽不制定大政方针,但具体贯彻这些大政方针并在实践中为大政方针的发展与修正提供动力和依据;基层组织虽不直接提出立法建议,但可以提出有关党的方针、政策、措施的建议并通过组织程序传递到党的决策机关;基层组织虽不直接向党和国家推荐重要干部,但享有推荐这些干部的知情权、参与权、选择权和监督权;基层组织虽不具备更大层面的组织动员和作用发挥,但要直接向党员和人民群众进行思想宣传,要充分发挥党组织的战斗堡垒作用和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总之,基层组织在党的执政上始终处于基础地位,其重要性是不容忽视的,也是不可否定的。

(二)紧紧抓住发展这一主题,不断加快管理体制改革步伐,努力为基层党组织执政能力建设夯实物质基础。基层党组织工作千头万绪,但说到底还是为了促进发展。围绕发展这个党执政兴国的第一要务开展工作,不断增强基层党组织凝聚群众的物质基础,对于提高基层组织的执政能力具有重要的意义。因此,各级基层组织应该树立科学的发展观,提高统筹发展的本领,追求经济社会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

(三)建立为民服务长效机制,密切党群干群关系,努力为基层组织执政能力建设夯实群众基础。党的基层组织直接面对群众,处在做群众工作的第一线,党的基层组织建设抓得好不好,工作成效大不大,党组织的创造力、凝聚力、战斗力强不强,都要以群众利益的实现程度来衡量和检验。因此,各级基层党组织必须切实增强执政为民的意识,把群众的呼声作为第一信号,把群众的需要作为第一选择,把群众的满意作为第一标准,真正做到权为民所用、利为民所谋、情为民所系。乡建立便民服务中心,负责对群众来人来电的接待、交办、协调、督办和回复工作。村要依托村两委建立民情接待室,为基层群众提供及时快捷的服务,真正达到便民、利民、为民的目的。总之,只有不断创新联系群众的载体,规范为民服务的长效机制,提高为民服务的水平和质量,才能不断扩大执政的群众基础。

(四)坚持树立“关键在人”的思想,不断加强党员干部队伍建设,努力为基层组织执政能力建设夯实人力基础。党的路线方针政策和国家的法律法规能不能得到有效的贯彻落实,关键在于广大党员干部是不是得力。在农村基层,重点要建设好党员、村干部、乡镇干部

这三支队伍。

1、建设一支积极干事、实践能力强的农村基层干部队伍。一要创新农村基层干部的动力机制,解决好农村干部的待遇问题。要鼓励优秀大学生到农村任职,并把下村任职的优秀大学生作为乡镇后备干部培养。要提高村干部的经济和生活待遇,对村主要干部实行效益工资制。三要创新农村基层干部的培训机制。要加大对现有村干部的培训力度,除了正常的上岗培训、实用技术培训外,对村党支部书记和村委会主任的培训,应纳入干部正规化培训的规划,有针对性地对他们进行系统的培训。

2、建设一支农村工作经验丰富、驾驭全局能力强的乡镇干部队伍。要坚持“四化”方针和德才兼备的原则,把那些认真贯彻党的路线方针政策,廉洁奉公,作风正派,群众拥护,有文化、有本领,诚心诚意为群众办事的人,选进乡镇领导班子。一要制定乡镇干部队伍建设的规划。明确乡镇干部队伍建设的指导思想和总体目标,制定具体的规划和方法措施。二要完善择优汰劣的任用机制。对乡镇干部不能一味强调年轻化。要凭业绩用干部。对那些虽然年龄较大,但经验丰富、能力很强的乡镇干部,要大胆启用,委以重任。同时,采取职务、职级分离的方法,提高乡镇干部的工作积极性。

上一篇:向黄群同志学习的随笔下一篇:职教改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