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加强修养中提高执政能力(精选9篇)
党的十六届四中全会深刻分析了新的历史条件下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的重要性和紧迫性,明确提出了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的目标任务,这对领导干部的从政施政行为提出了新的更高的要求。各级领导干部掌握着社会公共权力,从事着公共事务管理,是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的重要主体,在提高全党执政能力上起着关键性作用。领导干部身份和地位的特殊性,决定其必须具备更高的思想政治素质、良好的道德文化素养和做好各项工作的本领。面对新形势新任务,各级领导干部只有坚持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自觉加强修养,不断增强本领,才能把握共产党执政的规律和基本要求,提高执政能力和领导水平,更好地带领人民群众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奋斗目标。加强理论修养,切实提高思想政治素质。党性锻炼是领导干部健康成长的必修课。加强理论学习和理论修养,则是不断增强党性、提高思想政治素质的重要途径。理论上清醒是政治上坚定的前提。领导干部只有深入学习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学习党的路线方针政策,不断加强理论修养,才能树立马克思主义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和正确的权力观、地位观、利益观,提高用马克思主义的立场、观点、方法认识和处理问题的能力,从而做到在复杂的环境和各种考验面前始终保持清醒的政治头脑,在千头万绪的工作中牢牢抓住根本,自觉践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始终坚持立党为公、执政为民。加强道德修养,牢固树立宗旨意识。做人须讲人品,为政应有“官”德。作为为政者道德品质的综合反映,“官”德是衡量一个领导干部道德水准高低的重要标志。我们党的宗旨是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党的干部是人民的公仆,决不能忽视道德修养。领导干部的言行具有重要的示范作用,深刻地影响着人们的道德选择。人民群众总是期望领导干部不仅能成为正确贯彻党的路线方针政策的模范,而且能成为社会生活中的道德榜样。领导干部坚持用共产主义、社会主义道德规范自己,严格要求,作出表率,不但有利于推动党风和社会风气的根本好转,而且有助于提升自身的人格魅力,提高领导工作的效率。因此,领导干部必须加强自身的道德修养,反对和抵制形形色色的腐朽、错误思想的影响,真正做到思想上尊重群众、感情上贴近群众、行动上深入群众,真正把人民群众的愿望和呼声作为各项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凡是得民心、顺民意的事情都竭尽全力去做,扎扎实实地为人民群众办好事、办实事。加强知识修养,不断增强工作本领。在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进程中,党员干部要充分发挥先锋模范作用,离不开理论武装,也离不开知识武装。特别是各级领导干部,更应当加强学习,努力成为学习型领导人才。当前,我国的改革发展正处于关键时期,新情况新问题层出不穷,这就迫切需要各级领导干部不仅要有坚定的理想信念、崇高的思想境界、积极的进取精神和强烈的责任意识,还必须努力掌握新知识、新技术、新本领,不断提高领导能力和领导水平。新知识、新技术、新本领从哪里来?从学习中来,从实践中来。因此,既应在认真学习科学理论的基础上,广泛学习市场经济知识和法律知识,学习历史知识和文学艺术等各种知识;还应勇于大胆实践探索,乐于调查研究,勤于潜心钻研,善于总结经验,真正把学到的知识转化为实际的工作能力和领导能力。只有发扬“挤”和“钻”的精神,千方百计地学,持之以恒地学,领导干部才能不断提高自己的综合素质,掌握应付各种复杂环境、完成各种繁重任务的本领。
突出重点, 加强机关党组织执政能力建设
机关党组织属于党的基层组织, 不是机关的领导机构。机关党组织的建设水平直接影响着党的机关职能作用的发挥。机关党组织执政能力建设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增强大局意识, 提高服务能力。机关党组织要增强大局意识, 坚持正确的政治方向, 把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科学发展观落实到机关工作的各个方面, 把服务本单位中心工作作为出发点和落脚点, 发挥思想政治优势, 为事业发展统一思想, 鼓舞士气;发挥组织优势, 为事业发展锤炼队伍, 聚集力量。
密切联系群众, 提高团队凝聚力。机关党组织要善于宣传群众、动员群众、组织群众、依靠群众, 为党的事业而奋斗。要经常开展共产党员先进性教育, 善于培养和挖掘各类先进典型, 发挥典型的示范带动作用。注重发挥工青妇等群团组织的桥梁纽带作用, 拓宽党联系群众的途径和方式, 既统一思想, 又尊重差异, 调动机关干部群众的积极性和创造性, 形成事业发展的强大推动力。
加强作风建设, 提高执政水平。要大力弘扬求真务实精神, 始终做到“八个坚持, 八个反对”, 严格组织生活, 切实加强对党员特别是领导干部的教育和监督。一是强化“为民”理念。把执政为民的要求体现到机关工作的方方面面, 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二是强化“民主”理念。坚持为人民执政、靠人民执政, 把民主贯穿于施政的各个环节。三是强化“法治”理念。进一步增强法律意识和法制观念, 坚持依法行政, 认真学法, 公正执法, 文明执法。
敢于面对现实, 增强创新能力。目前, 党建工作面临严峻挑战, 这就要求机关党组织针对工作中遇到的新情况、新问题, 进行深入研究, 拓展视野, 不断提出解决问题的新思路、新方法。开展体现时代特色的党建活动, 以创新党建工作推动机关党建不断提高围绕中心、服务大局的能力和水平。
加强机关党组织执政能力建设, 不断提高党组织的战斗力创造力凝聚力
机关党组织执政能力建设是党的建设的基础性工作, 是发挥党组织创造力凝聚力战斗力的重要保证。在新形势下, 加强机关党建需要把握以下几点:
做到突出政治抓党建。突出政治是党建工作的核心和根本要求。机关党组织要根据政治建党的要求, 强化四种意识:一是强化理论武装意识。要把学习贯彻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科学发展观作为首要的政治任务, 重点引导机关党员干部破除妨碍事业发展的思想观念, 不断开创事业发展新局面。二是强化服务中心意识。要善于运用党组织的优势和影响, 搞好工作协调, 提高工作效率, 积极协助党委完成工作任务。三是强化堡垒意识。机关党组织要做好教育人、引导人、凝聚人的工作, 成为干部群众的主心骨, 凝聚人心, 集聚力量, 起到团结带领干部群众推动事业发展的战斗堡垒作用, 在机关内部营造同心同德、奋发向上、积极进取的良好氛围。四是强化主动意识。面对新时期党员队伍的现状, 机关党组织要善于运用理论思维和战略思维, 把握发展趋势, 不断增强工作的前瞻性、预见性, 以积极的工作态度和改革创新的精神, 主动研究新情况, 拿出新办法, 解决新问题。
做到围绕宗旨抓党建。机关党组织要按照立党为公、执政为民的要求, 以密切党和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为核心, 加强执政能力建设。一是进一步加强和改进思想政治工作。坚持以人为本, 把握思想政治工作的特点和规律, 既要集中组织教育, 又要倡导自我教育;既要运用传统教育手段, 又要运用信息技术手段, 把解决思想问题同解决实际问题结合起来, 使思想政治工作更加充分体现群众意愿, 适合群众需要, 更加具有感染力和说服力。二是大兴求真务实之风。坚持群众利益无小事, 关心群众生活, 了解群众疾苦, 帮助群众解决实际问题;认真听取虚心接受群众的意见和批评, 诚恳接受群众的监督;反对各种形式主义和官僚主义, 克服浮躁作风, 解决作风建设方面存在的突出问题。三是深入开展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斗争。要坚持不懈地在党员干部中广泛开展理想信念教育、党性党风党纪教育、艰苦奋斗教育、警示教育和预防职务犯罪教育, 使党员干部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和权力观。
做到依靠制度抓党建。制度建设具有根本性、全局性、稳定性和长期性。要根据形势发展和实际需要, 及时修订完善党建工作制度, 形成保持党员先进性、提高执政能力的长效机制。要认真落实各项组织生活制度, 运用制度教育、管理党员, 运用制度集中智慧, 凝聚力, 树立组织威信。要落实好党员对党内事务的知情权、参与权、监督权, 切实保障党员的民主权利。严把党员“入口”关, 按规定程序发展新党员, 特别要加强对新党员入党后继续培养, 引导他们不断进步, 做合格的共产党员。
做到强化素质抓党建。培养一支高素质的党员队伍是提高党组织执政能力的重要条件。要以创建学习型机关为目标, 完善和落实各项学习制度, 加强学习交流。同时, 通过邀请有关专家作专题报告、组织外出参观学习、举办理论辅导和研讨等方式, 开展生动活泼的政治理论教育, 提高机关干部的思维层次和理论水平。要着眼于提高党员队伍的思想道德素质和科学文化素质, 着眼于增强党组织的凝聚力和战斗力, 加强对党员干部的教育、管理, 引导党员自觉地贯彻党的基本路线, 充分发挥共产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
按科学发展观的要求抓党建。党的建设要把科学发展观作为统领全局、贯穿各项工作的根本指针, 切实加强机关党的建设, 广泛开展学习党章活动, 增强党员意识, 建立党员党性定期分析制度, 拓宽党员服务群众渠道, 构建党员联系和服务群众工作体系。提高发展党员质量, 优化党员队伍结构, 及时处置不合格党员。
摘要:加强党的制度建设与创新是时代发展的必然要求。思想上培育制度建设与创新的观念,组织上加强党的民主集中制和选举制建设创新,作风上强化党内监督体制建设,不断完善与创新对基层组织制度建设的领导,才能从根本上提高党的执政能力,永远保持党的先进性本质。
关键词:中国共产党 制度建设 创新 执政能力
0 引言
胡锦涛同志在中纪委六次全会上讲话指出,“要加强党内制度建设和创新,不断完善党内各方面的体制机制。提高制度建设的质量和水平,做到用制度管权、用制度管事、用制度管人,推进党的建设和党内生活制度化、规范化。”实践证明,只有加强党的制度建设与创新,才能不断地提高党的执政能力,才能使党具有与时俱进的发展能力和创新能力,才能永远保持党的先进性本质,不断把党的建设伟大工程推向前进。
1 党的制度建设与创新的重大历史意义
制度建设的内涵并非单纯指文字上的某些制度条例,而是包含了两个层面的内容:一是指党的领导体制、工作机制,主要是权力配置和运作的方式;二是指具体规章制度。这两个层面共同构成党的制度建设的主要内容,形成一种大的制度环境。从第一个层面的意义来看,体制与工作机制起着支撑制度环境的作用,保护具体的制度不被随意践踏。比如,党内制定的各种各样的廉洁自律的规定,各种监督的规定,如果没有特定体制的保护,这些具体条文能否被忠实地执行就具有不确定性,在很大程度上就要依赖各级领导干部的素质来执行;而在特定体制下,不管各级领导干部是否愿意,都必然受到体制的相应制约,都不得不去执行各项具体制度。从第二个层面的内容来看,如果只有大的体制性框架而没有具体制度,那么,权力的运作也是无章可循的,人们的行为也就缺少预见性和确定性。因此,具体的制度是制度环境中不可缺少的内容,是充塞于体制性框架中的具体内容。
制度建设是党的建设的基础性工作,不仅贯穿于执政能力建设的各个环节,而且发挥着重要的作用:
1.1 党的制度建设与创新是时代发展的必然要求 加强党的制度建设与创新,是保证党的路线方针政策全面反映人民的根本利益和时代发展的要求,能够进一步提高党的领导水平和执政水平,改革和完善党的领导方式、执政方式和工作制度,使党的各项工作充满活力。锲而不舍地把制度建设贯穿于党的各项工作的始终,才能使党具有与时俱进的发展能力和创新能力,从根本上加强和保障党的执政能力建设。
1.2 党的制度建设与创新的目标要求 一是制度的科学性。制度的科学性既包括制度合理性又包括制度合法性,它是一个制度有无生命力的主要标志。党的制度不仅要符合客观实际需要和事物发展的规律,也要符合人类政治生活所追求的理想和价值,即获得了合理性;符合绝大多数人民的意愿,从而获得广泛的支持,即获得了合法性。
二是制度的系统性。制度的系统性是制度建设和制度创新的基本要求,也是制度权威性的必要条件。党的制度是一整套约束和规范党的组织、行为及运行机制的规则,确保党的各项工作和路线按照既定的方向发展,因而要有很强的系统性,同时也要强调党的各项制度的稳定性、长期性。
三是制度的权威性。制度的权威性即制度的有效性,是指制度的强制约束力和制度的有效执行情况。促进我国社会主义各项事业的发展是衡量制度建设成败的关键,党的制度如果缺乏权威,那这种制度也就失去了实际存在的意义。
1.3 制度建设与创新是增强党的执政能力的关键 提高党的执政能力的关键是加强党的制度建设和制度创新。用制度管党,用制度治党,用制度保证党的政策全面反映人民的利益,巩固党的制度建设成果,把党的先进性建设贯穿于制度建设的各个方面,促进和推动党的各项工作,为人民共享社会发展成果提供制度性的保障。
2 目前党的制度建设的缺陷
2.1 旧制度的诟病 目前,党的许多旧制度的一些弊端还没有完全革除,新体制尚未完善,不可避免地要在社会生活中发生摩擦和冲突。例如,一些对基层党组织和党员教育、管理和监督等方面的制度相对滞后,基层党组织的各项民主制度不够健全,不能充分反映党组织和党员意愿,造成党员和基层党组织参与党内事务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不高,缺乏首创精神,致使政策贯彻不力,工作进展缓慢,进而影响到党的执政能力和执政效果。
2.2 过分强调制度的经济作用 当前,党的各项制度还存在着过分强调经济增长,忽视关注社会管理和服务的现象。例如,不少地方在选拔任用干部问题上,还存在着只重视发展经济能力,忽视干部的道德品质和服务精神的现象,使得许多干部在工作中,只重视管理区域内的经济增长,而轻视资源和环境保护、社会治安和提升人民生活水平等更多关系科学发展、和谐发展、服务人民、真正代表人民利益的工作。
2.3 对构建高效、规范的行政管理体制的影响 目前,党的一些制度配置结构不合理,导致党领导下的行政体制机构重叠、职能不清、权责混乱等现象长期存在。建国以来,历次机构改革都不能跳出精简膨胀再精简再膨胀的怪圈,致使行政效率和行政法治难以得到真正的贯彻落实,政府的管理成本逐年加大,损害了社会的公共利益。
3 加强党的制度建设与创新,切实提高党的执政能力
3.1 思想上培育制度建设与创新的观念,建设社会主义制度 普遍的制度观念认同是制度文化的前提和条件,社会主义制度文化又是社会主义政治文明的基础,建立适合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发展的制度文化,充分保障人的基本权利,促进人的全面发展,体现制度的建设与创新的科学性和有效性。同时在保证公共权力正常运作的前提下,加强对公共权力的领导和约束,切实提高党的执政能力,真正体现为人民服务的本质。
3.2 作风上强化党内监督体制建设与创新,完善对领导干部的问责制度 进行党的监督制度创新,赋予监督机构足够的权威。各级纪检机关要在党的领导下,具有相对于同级党政机关更多的权威性,保障其独立发挥监督效能;疏通监督渠道,使广大党员充分履行自己的监督权利,增加办事的透明度,拓展对领导机关的监督面和监督力度;加强宏观监督,增强对事关全局的决策和大政方针的监督,防止造成决策失误;增强主动监督,形成事前防范、事中约束、事后查处的监督机制。
3.3 全面落实科学发展观,完善与创新对基层组织制度建设的领导 各级党的基层组织要全面落实科学发展观,建立适应新形势的各项工作制度,改革和创新原有已不适应工作实际的制度,培育制度建设与创新的观念,加强在思想、组织和作风等各方面的制度建设,领导和规划地方经济社会文化发展,使社会的发展成果为人民共享,实现和谐发展。面对新形势、新任务,加强以执政能力为重点的党的建设,比任何时候都重要。我们要按照保持党的先进性、提高党的执政能力的要求,不断推进党的思想、组织、作风和制度建设,为加快推进主城区现代化建设新进程提供坚强保证。
参考文献:
[1]邓小平文选(第二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31
[2]桑玉成,董幼鸿.论社会主义政治文明建设中的制度设计与制度创新[J].东岳论从.2003.(4)
提高党的执政能力必须尊重客观规律。规律,是事物发展进程中所固有的本质的、必然的、稳定的联系,是事物发展的必然趋势。规律具有客观性,它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但可以为人们所认识和利用。能力,是素质在实践中的综合体现,是指能够胜任某项任务的主观条件,表示具备某种本领以及能够达到的程度和效率。能力既具有主观能动性,又具有鲜明实践性,是在实践中造就和积累的,并运用于实践,接受实践的检验。毛泽东同志曾说过,“不论做什么事,不懂得那件事的情形,它的性质,它和它以外的事情的关联,就不知道那件事的规律,就不知道如何去做,就不能做好那件事。”这说明,规律与能力具有内在的逻辑联系,二者相辅相成,辩证统一。遵循规律,就能提升能力,就能进步,就能成功;违背规律,就会削弱能力,就会倒退,就会失败。因此,只有深刻认识、准确把握、自觉运用客观规律,特别是深刻认识和自觉运用共产党执政规律、社会主义建设规律、人类社会发展规律,才能把握历史发展的趋势和走向,有效地提高党的执政能力,出色地完成党所肩负的历史使命。在全面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事业和党的建设新的伟大工程中,我们应当科学把握尊重党的执政规律与提高党的执政能力的辩证关系,不断增强遵循规律、运用规律的自觉性和坚定性。只有遵循规律、运用规律,按客观规律办事,才能减少失误,少走弯路,事半功倍。
“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揭示了共产党执政规律。面对新世纪、新形势、新任务,“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把共产党的执政同当今中国先进生产力、先进文化的发展趋势,同实现中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奋斗目标联系起来,从中国共产党的执政地位、执政环境和目标任务出发,从新的视野和新的高度揭示了共产党执政规律的真谛:共产党要实现长期执政,归根到底,就必须不断解放和发展中国社会的生产力,增强综合国力,推进经济社会的发展,提高人民的生活水平;就必须不断建设和发展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的,民族的科学的大众的社会主义文化,培育“四有”公民,弘扬民族精神;就必须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立党为公、执政为民,维护和实现中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不断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这既阐明了我们党执政的内容、执政的任务和执政的要求,集中概括了我们党治党治国的战略思路和战略方向,又概括了党的先进性的本质特征,揭示了在改革开放的环境下长期执政对执政主体的客观要求;既揭示了共产党的执政基础,明确了党和人民群众的内在联系,又揭示了共产党执政的根本标准,明确了保持党的活力的关键所在。从这个意义上讲,遵循客观规律特别是遵循共产党执政的规律来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最重要的是深刻理解和全面贯彻“三个代表”重要思想。
按照“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要求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提高党员干部的执政能力,关键是党员干部在实际工作中应自觉地把遵循客观规律与提高自身的能力和素质有机地结合起来。首先,按照“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要求,努力提高自身的能力和素质。要真正当好“三个代表”,就必须正确认识、努力把握和善于运用生产力发展规律、文化发展规律和社会发展规律,自觉按照客观规律办事,自觉实践“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使执政能力的提高真正建立在对“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深刻认识和科学把握的基础上。
1、政治素质。领导干部政治素质是指作为一个政治角色的领导干部对政治尤其对自己所承担的政治权力和政治义务的理解、把握、反应以及见诸于行动等情况的总和,是领导干部长期在政治关系和政治生活中接受培养、熏陶以及对特定政治事件的感受中形成的个体特质。具体来说,领导干部的政治素质包括政治意识、政治信仰、政治态度、政治知识、政治技能、法律意识、法律知识等内容。组织领导干部必须维护国家和政党的领导,又要具有大局意识,在领导活动中首先要考虑全局利益,服从大局,正确处理好局部与整体、眼前与长远的关系,确保与政治环境保持一致,同时要有善于透过现象看本质的能力,坚决反对拜金主义、享乐主义和个人主义,自觉抵制外来的各种侵蚀,防止腐化堕落现象的发生。要把国家利益、集体利益、员工利益放在首位。
2、道德素质。道德素质是对领导干部道德风范和个人品质的要求,是领导干部应当具备的基本素质之一。古人云:“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领导干部应做到“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吃苦在前,享受在后”,坚持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责任感是人们思想觉悟、道德修养、理智能力和事业心等主观意识的综合反映。组织领导干部应当是有着强烈责任感的人。作为一名新时期的领导干部,应担负起对人民、对社会、对政府的巨大责任,领导干部必须具备强烈的责任感,必须慎思、慎行、慎言。诚实正直是最具魅力的领导道德品质,同时也是领导干部建立可信度的重要基础。廉洁奉公,勤于政事,历来是群众
十分关注的问题,也是领导干部道德品质、人格素质在执政用权上的集中反映。领导干部应把勤政廉洁作为自己的人生价值的奋斗目标。
3、知识素质。知识是人们对客观世界的认识。在领导素质中,知识素质具有基础地位,其他素质的高低在很大程度上要受治于领导干部所具备的知识素质。如能力素质、政治素质都与领导干部的知识水平密切相关。有人将现代组织领导干部的知识结构总结为“三个基础,五根支柱,两个专长”。三个基础是指工程技术所需的基本理论、人文科学基础、管理经济学;五根支柱是指专业基础知识的五条线:工程技术、电子计算机、管理数学、部门经济学、社会学;两个专长指的是专业知识的两个领域:生产组织管理方面的专业知识和管理经济学知识。在知识经济时代,跟上时代步伐对知识的需求是极为重要的,同时也是抓住市场的关键。知识面则是通过广泛涉猎各个学科的知识研究成果获取的。领导干部要具有博览群书的能力,广泛涉猎各个学科的知识,从中获取各种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角度与方法。
4、能力素质。能力是指人个体进行某项活动或胜任某项工作的才能本领。领导干部既是决策的制定者,又是决策的实施者。在实施决策过程中,领导干部主要起到组织者、指挥者、协调者的作用。因而,保障决策的落实将就要求领导干部要善于根据不同的对象和条件,采用不同的方式和方法,把组织的能量有机的整合起来,构建团结和谐的团队。同时,领导是一项创造性活动,而不是简单的重复劳动,因而创新能力对领导干部来说也是非常重要的,领导干部应当着力培养自己的创新精神。能力素质具有核心和支柱的地位和作用,离开了能力素质,其他素质便无从表现和无法发挥作用。但能力素质向什么方向发挥,发挥到什么程度,要受思想政治素质和道德素质的支配和制约。
5、心理素质。心理素质是领导干部进行领导活动的心理基础,领导干部应该具有健康向上的心理素质。要成为一名优秀的现代领导干部,德才兼备还不够,还需要良好的心理素质,面对压力和困难有较强的心理承受能力。领导干部肩负重担,责任重大,事业的得失成败都牵动着领导干部的心,领导干部比一般群众有着更大的心理压力,因此,领导干部必须具有较强的心理承受能力,才能胜任领导工作。心理素质可分为普通心理素质,即普通人须具备的精神机能和职业心理素质,即作为领导干部须具备的特定心理素质。领导干部应具有稳定的情绪,无论工作顺利与否,应始终沉着应对,情绪饱满,持之以恒。作为一名合格的领导干部,就要有足够的心理准备,要耐得住一切烦扰,无论事情多么繁杂,总以平静的心态应之。具有良好心理素质的领导干部,似有一种无形的力量吸引被领导干部,从而产生一种向心力和凝聚力。
二、提升领导干部执政能力的途径
新的历史时期对领导干部素质提出了新的更高的要求,领导干部必须加强个人素质修养,提升执政能力,才能适应领导工作的需要。领导干部加强修养,需要努力学习,自我反省,接受党和群众的批评监督。同时,党政机关还需要通过不断完善选拔、考核和监督机制,为领导干部执政能力的提升提供有力的支撑。
1、加强领导干部作风建设。在复杂的社会环境中,领导干部往往受到许多不良因素的诱惑,一些领导者出现组织观念淡薄,纪律松弛,甚至会导致权钱交易、以权谋私、贪污受贿等腐败现象的产生等等。加强领导干部作风建设是有效监控腐败现象发生的一种强有力的手段。党中央曾多次强调,从严治党,建立健全一套拒腐防变的制度,采取切实有效的措施,加强党内监督和人民群众监督,同—切腐败现象进行毫不留情的斗争。讲正气、树新风,通过建立健全民主管理的制度和完善领导活动公开的制度,使权力行使者切实感受到来自制度的压力,进行自我约束;通过完善集体领导下的个人负责制、民主集中制,强化权力主体之间的互相制约;通过改革监察体制,完善监督制度,强化对领导干部作风的外部监督和内部控制。
2、优化领导干部选拔机制。领导者要从手工劳动式的发现和栽培人才转变为通过科学
合理的机制来造就、选用人才,想方设法建立一套有助于人才脱颖而出的、充分发挥积极性创造性的机制,包括竞争机制、激励机制、交流机制、考核机制和分配机制,并善于运用这些机制进行统领、引导和激发,让人才在机制的压力与动力的作用下不断涌现和成长,发挥最大个人效能。
深化组织人事制度改革,要建立起能上能下、能进能出、有效激励、严格监督、竞争择优、充满活力的用人机制;通过扩大民主,引入竞争机制,建立促使优秀人才脱颖而出的更新交替机制;逐步实现领导干部选拔任用、考核、交流、监督等工作的规范化,从制度上防止和克服用人上的不正之风和腐败现象。
3、完善领导干部学习培训制度。提升领导干部的执政能力,完善学习培训制度是关键。一是要树立领导干部终身学习观念,帮助领导干部在终身接受素质教育的过程中,根据自身素质结构调整和提高的需求,通过自我选择、自我内化,自主地、愉快地、持续地提升整体素质水平。二是要强化领导干部教育培训。教育培训要根据实际工作对不同层次、不同类别、不同岗位领导干部的不同要求,开辟分层、分类的培训课程和培训计划,选用科学的培训方法,帮助领导干部尽快掌握市场经济、法律法规、招商引资等专业知识,不断优化领导干部的知识结构,提升知识素养。三是注重实践锻炼,增强实战经验,通过选调、轮岗等方式,选派一批优秀的年轻干部到基层一线或各相关业务部门进行交流锻炼,使其在实践中磨炼意志、开拓视野、丰富阅历、积累经验。
4、优化领导干部考核机制。科学、公平、公正的考核制度能够对领导干部进行有效的遴选,通过对取得领导效能的因素的考察和分析,可以了解和把握领导干部的思想道德水平、决策能力、用人能力、沟通能力、协调和驾驭领导要素的能力,以及运用领导方式、方法和艺术的能力等等。领导活动开展的成效如何,组织成员和其他被作用的主体的评价价值最大。因此,要保证测评结果的客观准确,必须充分体现测评过程中的民主参与。领导效能测评的最终目的是优化领导过程,改善领导结果,提升领导干部执政能力。只有探寻领导效能的影响因素,对症下药,才能保证领导效能的不断提升,领导干部执政水平的提高。
党的十六届四中全会通过了《中共中央关于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的决定》,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成为全党全国关注的焦点。党的执政基础是人民群众,因此,做好人民群众工作对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起着基础性的作用。而工会做为联结党和群众的桥梁和纽带,在新的历史条件下,也应与时俱进。教育工会做为为教职工、为我国教育事业服务的基层组织,亦应为提高党的执政能力发挥应有的积极作用。
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首先需要准确把握执政能力以及执政能力建设的深刻内涵。
一、执政能力与执政能力建设的深刻内涵
执政,顾名思义,就是执掌政权的意思。要履行好执政的职能和责任,除了构建一个好的制度框架、好的组织体系、好的宪法和法律体系外,一个很重要的方面,就是提高自己的执政能力和执政水平。
党的十六届四中全会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的决定》对党的执政能力作了科学精辟的阐述,即党的执政能力,就是党提出和运用正确的理论、路线、方针、政策和策略,领导制定和实施宪法和法律,采取科学的领导制度和领导方式,动员和组织人民依法管理国家和社会事务、经济和文化事业,有效治党治国治军,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本领。
“执政能力”四个字中,关键是“执政”。它的所有“能力”,或者说,它与其他能力的不同之处,都是围绕着执政展开的。而执政本 1
身,包含着丰富和复杂的内容。在我国,中国共产党坚持执政为民,所以我们所讲的执政能力,就是中国共产党按照宪法和法律的规定,正确掌握和运用国家政权,全心全意地代表、实现和维护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带领人民全面建设小康社会、为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而奋斗的能力和水平。
从构成执政能力的基本要素来看,直接影响和决定执政能力的主要有执政的制度和体制、执政的主体和执政的方式和方法三大方面,这也是我们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的重点。
从执政的内容上来说,新世纪新阶段,我们提高执政能力建设,是要在国际形势深刻变化、国内改革发展处于关键时期的条件下,更好地带领全国各族人民,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实现推进现代化建设、完成祖国统一、维护世界和平促进共同发展这三大历史任务,保证我们党在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历史进程中始终成为坚强的领导核心。
二、党的执政能力建设与工会工作的关系
“基础不牢,地动山摇”。我们党的执政基础是什么?首先是人民基础。只有人民的拥护、人民的授权、人民的支持,我们才可以执政,也才可以执好政。人民群众,是我们执政最重要最宝贵的基础。
工会是党领导的工人阶级的群众组织,其工作的对象是党执政的基础和力量源泉,工会组织本身就是党领导的社会主义政权的重要支柱。在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中,工会工作是党的群众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做好新时期工会工作的能力和水平,工会组织自身能力建设的状况如何,作用发挥得如何,都影响着党执政能力的提高和执政地位的巩固。
工会工作的能力,是党的群众工作能力的重要体现;工会的各项职能,是党加强执政能力建设的有机组成部分。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必须全面提高工会工作的能力与水平,从而进一步扩大党的执政基础,提高党的执政能力。
教育工会同其他工会组织一样,具有维护、建设、参与、教育四项基本社会职能。然而,教育工会是一个为教职工服务、为我国教育事业服务的特殊产业工会,他的社会职能具有自己的特点。主要体现在教书育人、民主管理、教职工具体利益及教职工思想政治工作等四个方面。基层教育工会必须认真贯彻十六届四中全会决定精神,从自身职能和工作特点出发,在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中发挥应有的作用。
三、教育工会在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中如何发挥应有的作用
1.发挥教育工会作用,不断提高教师队伍的思想素质。
青年时期正是心理上的断乳期,其世界观趋于成熟但未成型,观察力敏锐但不全面,感情丰富但难于驾驭,自我意识正在形成但不稳定。他们急需教师的引导和爱护,需要学业上的指导,思想上的交流,生活上的关心指点。学术造诣深、道德品质好、勤勉工作、感情真挚的老师是他们所追求的。
我们应该在校党委的领导下,组织广大教师深入学习“三个代表”的重要思想,提高思想素质,切实以育人的思想贯穿课堂教学、指导
教学改革,努力提高教学质量,把教书和育人有机地结合起来,更好地完成时代所赋予的历史责任,培育更多更好的高级人才,做好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的基础工作。
2.强化工会教代会作用,促进学校民主建设
在工会工作中,要充分尊重教师的民主权利。尤其是在当前学校各项改革政策措施出台前,应该更重视教师的意见建议,工会组织应该积极主动地引导和组织教师参与学校的民主讨论、民主决策、民主管理和民主监督。
一是要保障教职工的参与权。工会通过加强源头参与反映广大教师的呼声和要求,是保证教师行使民主权利的重要途径。要进一步拓宽和疏通源头参与的渠道,使学校改革政策和方案充分反映广大教师的意愿,使教师的合理要求得到充分体现。
二是要落实教师的知情权。要坚持和发展教代会制度,进一步在落实教代会职权、规范教代会程序、建立教代会科学运行机制、提高教代会工作质量上下功夫。同时,以教代会为载体,继续深入地推行校务公开制度。
三是强化教职工的监督权。通过校务公开、行政干部述职报告、民主评议领导干部、学校财务预决算报告等形式,落实教职工的监督权,使学校的一切工作都处于教师群众的民主监督之中。
3.突出教育工会作用,切实维护教师的合法权益。
维护教师合法权益是《工会法》赋予工会的权利和基本职责。维护教师合法权益也体现了党和群众对工会工作的本质要求。对于学校
工作来说,首先要积极协助做好全体教师的聘用工作,保障教师的劳动权,参与关于结构工资、奖金分配方案的讨论和制定。维护好教师的经济权益。在此基础上,工会要满腔热情地为教师办好事、办实事。总之,应体现以人为本,切实维护教师的合法权益,巩固党的执政基础。
4.加强工会自身建设,做好党群纽带
以工会工作的群众化、民主化、法制化为目标,以加强自身建设为重点,推进工会自身改革和建设。要认真研究工会组织体制不顺的问题,积极探索理顺关系、明确职责、探索有利于发挥工会作用的有效途径,组织职工参与民主管理和加强会员管理的有效形式,积极推广先进经验。
一、执政理念——体现以科学的工商行政管理发展观为出发点,以“工商行政管理法治建设、工商行政管理信息化建设、工商行政管理人才建设”为基本框架的执政思路
执政理念体现了国家的政策取向和工商行政管理部门领导者的全局意识,决定着工商行政管理部门的执政思路和工作方向,是加强工商行政管理部门执政能力建设的思想基础。基层工商行政管理部门,怎样在国家工商总局的指导下,正确选择和确定自身建设的重点内容和主导方向,是加强自身执政能力建设的关键环节,也是我们能否贯彻上级精神。体现工作实际的首要标准。当前,科学发展观是全社会各项工作的主导思想,是社会和谐发展的必然要求。要促进工商行政管理事业的不断发展,就必须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全面科学地判断工商行政管理发展的大趋势,增强大局意识和忧患意识,把发展的立足点放在真抓实干上,放在有利于工商行政管理事业的长远发展上。
在树立和落实科学的工商行政管理发展观的基础上,基层工商行政管理部门必须结合实际情况,按照上级工作要求统筹谋划长远发展目标和总体工作思路,体现当前工商行政管理工作需要把握的中心和重点,确实能够切实指导工作实践的执政思路。一是从社会发展的大局看。发展是党执政兴国的第一要务,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人才资源是第一资源。这“三个第一”是社会各项事业发展的首要标准,所以,工商行政管理部门的工作思路也应该围绕“三个第一”的理论分析做出选择,体现“发展、科技和人才”这三个重点。二是从国家工商总局的要求看。树立科学的工商行政管理发展观,主要应该做好四个方面的工作:要依法行政,规范行政,把握工商行政管理工作的灵魂;要深化改革,健全机制,激发工商行政管理工作的动力;要强化管理,优化服务,打牢工商行政管理工作的基础:要以人为本,从严治队,提高工商行政管理队伍的素质。这四方面的工作,让基层工商行政管理部门大有作为的是“依法行政、市场监管和从严治队”三个方面。三是从基层工商行政管理部门的工作实践看。我们面临的重点和大量工作就是要不断提高工商行政管理执法水平,增强工商行政管理的执法刚性和力度:依托计算机等信息现代化手段,不断提高工商行政管理管理水平和服务水平:不断提高工商行政管理干部素质,努力建设一支“政治坚定、业务熟练、执法规范、作风优良”的工商行政管理队伍。综合以上的分析判断,笔者认为,工商行政管理部门的发展主要体现在依法行政的进程上,科学技术主要体现在工商行政管理信息化上,人才资源主要是培养适应工商行政管理发展需要的工商行政管理专业人才。所以,现阶段工商行政管理工作必须重视法治、信息化和人才建设,以这三项建设为重点,带动其他各项工作协调发展。
二、执政方式——建立以依法行政为目标。以科技加管理为手段的工作能力为主体的依法行政能力
依法行政是新的历史条件下党执政的一个基本方式。按照这一精神和“三项建设”的理论分析,依法行政是工商行政管理工作的主要形式,是工商行政管理部门执政方式的本质体现,是进一步加强以工商行政管理法律、法规、规章为依据进行工商行政管理管理的过程,是通过科技加管理的手段提高依法行政水平的工作。为此,应该做好以下几点:一是树立法治观念。我国把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写入了根本大法。实现工商行政管理法治化,推进依法行政,建设法治工商是依法治国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依法治国基本方略在工商行政管理工作中的具体体现。这既是工商行政管理工作的需要,也是工商事业发展的必由之路,是工商行政管理工作的灵魂。工商行政管理部门作为重要的行政执法部门,必须坚持依法行政,正确履行职责。严格执行工商行政管理法律法规。二是规范执法。对行政相对人,执行法律要公平公正,要符合工商行政管理法律的程序要求,严格按法律规定的程序办事,不随意简化、省略。对工商行政管理干部,要按执法责任制和过错追究制进行严格要求。要按照行政执法透明化的要求,大力建设“阳光工商”,促进工商行政管理执法的公开、公正、公平。三是加强工商行政管理科学化、精细化管理。科学化、精细化管理是提高工商行政管理工作质量和效率的关键,我们要牢固树立管理也是生产力的观念。学习管理,研究管理,着力从管理制度和管理技术两个方面提高管理水平,提高依法行政的能力。全面实施工商行政管理法制员制度,按照“定岗定责、全程监控、精细管理”的原则,充分发挥工商行政管理法制员在经济户口管理、市场监管和行政执法中的作用,解决疏于管理、淡化责任的问题。要把市场监管作为工商行政管理管理的首要任务。按照属地管理的原则,明确市场监管职责,完善重点市场监管分级监控网络,拓展行政执法信息来源渠道,定期开展工商行政管理市场监管信息的综合分析。要建立市场监管数据指标体系和市场监管分析的数学模型,按照地区、行业、企业等对所辖监管对象进行分析监控,侧重对影响本地区主要行业和重点企业的相关指标及其增减变化进行分析,主动为行政执法评估提供信息反馈。四是运用现代化的信息科技手段。要逐步发挥科技手段在依法行政过程中的重要作用,通过信息科技手段分析、制约行政相对人,通过信息科技手段监督、约束工商行政管理人员。要运用好工商行政管理监管信息综合系统,利用现代化手段加强数据的管理和应用,做好系统初始化的各项工作,严格按规则操作,通过软件的规范设计带动工商行政管理干部的规范工作,完善执法程序,减少执法弹性和自由裁量权。要有计划、有针对性地加强全员信息化知识培训,提高应用技能,注重信息技术人员的知识更新培训、技术提高培训和工商行政管理业务知识的学习。
三、执政基础——夯实以“为民、务实、清廉”为主线,以发挥队伍凝聚力和创造力为标准的内在基础
执政基础,是工商行政管理部门工作的根本所在,是工商行政管理部门做好一切工作的先决基础和条件。我们有一支积极进取、廉洁奉公的高素质干部队伍,这是工商行政管理事业蓬勃向上的基础。所以。加强干部队伍建设,增强队伍的凝聚力、创造力和竞争力,就是加强我们的执政基础建设,是提高我们执政能力的根本。笔者认为,主要应该做好以下几个方面:一是加强领导班子建设。要使各级领导班子树立正确的政治立场。提高政治敏锐性和政治洞察力,提高领导班子、领导干部
的理论思维、科学决策和组织协调水平,与时俱进,开拓创新。二是加强人才建设。要创建学习型机关,要坚持以人为本,大胆探索,锐意改革,创新机制,努力建设一支充满活力、奋发有为、能打硬仗的工商行政管理干部队伍,培养学习工作化、工作学习化良好氛围,提高广大干部的综合素质和专业技能。三是加强干部队伍的廉政建设。要深入开展“为民、务实、清廉”和“两个务必”的教育活动,督促和帮助广大干部树立马克思主义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和正确的权力观、地位观、利益观,不断增强干部的公仆意识、责任意识,做廉洁自律、遵纪守法的模范。积极探索建立内、外结合的行风建设长效机制。要加大对以权谋私、执法犯法等行政违法违纪行为的惩处力度,重点查处干部违反政治纪律、组织纪律、经济工作纪律的行为。
四、执政使命——增强以树立工商行政管理经济发展观为方向,以工商行政管理机关服务经济为特征的外在本领
执政使命,是工商行政管理部门的工作对象,是工商行政管理工作开展、实施的指向物和作用物,是工商行政管理工作存在和产生的源泉,也是工商行政管理工作最终目标。工商行政管理来源于经济,经济决定工商行政管理。工商行政管理部门的执政使命无疑是与工商行政管理密切相关的社会经济以及经济的具体附着物——行政相对人。明确工商行政管理部门的执政使命,是要发挥工商行政管理与经济的相互作用,提高工商行政管理服务经济的水平。一是进一步树立工商行政管理经济发展观。经济决定工商行政管理,工商行政管理对经济发展具有反作用,要正确认识和处理工商行政管理与经济的辩证关系,全面发挥工商行政管理的职能作用,努力实现工商行政管理工作与经济发展的良性互动和协调发展。要自觉地把工商行政管理工作放在地方经济发展的宏观背景下进行分析,以经济发展为基础,以服从服务于经济发展的大局为己任,使工商行政管理、服务与经济发展相适应。工商管理部门要综合运用工商行政管理政策、信息资源,加强宏观调控,促进经济良性循环。要严格遵循依法行政原则。按照吴仪副总理“加强依法行政、依法监管,不断提高六个方面能力”的指示精神,坚决贯彻“执政为民,依法行政,建设法治工商”的原则,不断推动工商行政管理执政能力上台阶、上水平。二是用足用好工商行政管理优惠政策。工商行政管理政策是国家经济政策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宏观经济调控的重要工具。各级工商行政管理部门必须不折不扣地将“三农”、下岗职工再就业、吸引外资等各项工商行政管理优惠政策落实到位。要切实抓好“三农”、下岗职工再就业等工商行政管理优惠政策的落实,为经济发展创造良好的经济发展环境,积极主动地促进地方经济投资软环境的改善,服务地方经济建设。通过工商行政管理优惠政策的使用,体现国家的经济导向和产业政策,体现工商行政管理的调控监管能力,使更多的人得到实惠,进而实现更大的发展。三是搞好工商行政管理服务。要达到服务设施人性化、服务制度规范化、服务流程标准化、服务内容全面化的标准,制订更加完善的制度。实施更加优质的服务。要牢固树立以服务对象为本的观念,充分考虑服务对象的需求和利益,全面实行“一站式”服务、“一窗式”管理,积极推广网上登记等现代化办公手段,提高服务质量与服务效率,减少服务对象时间。降低服务对象费用。减轻服务对象的负担。要建立健全工商行政管理服务质量监控和考核考评机制,推行细微化服务,将服务内容进行细化量化,增强干部优化服务的责任感,把工商行政管理服务贯穿于工商行政管理的全过程,实现双方利益的有机统一。要将行政执法、服务等工作自觉地置于群众的监督之下,加大公开力度,增加与群众的交流渠道,尊重广大行政相对人和服务的合理建议。要利用工商行政管理部门信息多、沟通广、业务强的优势,为企业解决实际困难,加大扶持力度。
五、执政环境——巩固以促进工商行政管理工作统筹发展为方向,以提高部门配合行政水平为途径的工商行政管理环境
党的基层组织是党的全部工作和战斗力的基础,也是提高党的执政能力、巩固党的执政地位的基础。党的十六届四中全会明确指出,要“加强和改进党的基层组织建设,使党的基层组织真正成为贯彻‘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组织者、推动者、实践者”。重庆市开县麻柳乡党委几年来积极推进基层民主建设,大力推行以“民主决策、民主管理、民主监督”为主要内容的农村基层工作的“八步工作法”,从制度和程序上保证农民群众当家作主,走出了一条在推进基层民主中提高基层党组织执政能力的路子。
改善了党群、干群关系
麻柳乡自然条件恶劣,经济发展落后,是重庆市的贫困乡之一。全乡有24个村、2.7万多人,面积94平方公里。1998至1999年间,由于多种原因,麻柳乡社会矛盾激化,党群、干群关系尖锐对立,曾发生过数百群众围攻乡政府的事件。事件发生后,新上任的乡党委班子在深刻反省的基础上认识到,事件的背后除了农民负担过重,更深层的原因是前任乡党委没有很好地为群众办实事、谋利益,工作的出发点偏离了立党为公、执政为民的要求。基于这样的认识,麻柳乡党委明确提出,要把“为民谋利,造福于民”作为开展一切工作的根本出发点;为了确保这个出发点落到实处,就必须积极推进基层民主建设。正是在促进当地经济社会发展、为民办实事的过程中,麻柳乡党委逐步形成了以“民主决策、民主管理、民主监督”为主要内容的“八步工作法”。
所谓“八步工作法”,就是凡涉及村级经济发展规划、村级财务预决算、村内兴办公益事业和重点项目等与村民切身利益相关的大事,都通过八个程序,广泛听取村民意见,由全体村民或村民代表会议讨论决策,并由村民代表进行管理和监督。第一步,深入调查、收集民意,弄清大多数村民希望办什么。第二步,召开党员干部和村民代表会议,讨论形成初步方案。第三步,宣传发动、统一思想,征求村民对初步方案的意见,争取最大多数人的理解和支持。第四步,民主讨论、确定方案。召开党员干部和村民代表会议,根据村民的意见修正、完善方案,推选工程建设领导小组人选,人选中普通村民必须达到50%以上。所有钱物均由村民代表管理,干部管事不管钱。第五步,户户签字、进行公决,赞同率达到85%以上才予以实施。第六步,分解工程、落实到户。第七步,村民小组组织实施。第八步,竣工结算、张榜公布。工程竣工后,由群众财务管理委员会清算财务,多退少补,并张榜公布,每个村民均可随时查账。“八步工作法”从制度和程序上保证了农民群众当家作主。
5年来,麻柳乡党委通过推行“八步工作法”,做了大量为人民群众谋利益的工作。麻柳乡境内“九沟十梁全是坡,沟深坡陡悬崖多”,交通极为不便,新一届乡党委、政府经过3年努力,将“村村通公路”变成了现实;麻柳乡原来“十年就有九年旱”,全乡90%的农户缺水,乡政府2002年提出兴建“万人饮水工程”的计划,到2004年,全乡已解决了80%农户的饮水问题;2000年以前,全乡仅镇上有5门时通时断的电话,通讯也极为不便,如今全乡已装了1000门程控电话,村民基本上足不出村就可以打电话了。此外,还改造农村电网,解决群众“用电难”问题;新建乡中学,解决村民子弟“上学难”问题;改建乡卫生院,解决群众“看病难”问题;等等。
麻柳乡党委、政府的求真务实举措终于赢得了民心。推行“八步工作法”后的麻柳乡出现了政通人和的良好局面:过去党群、干群关系紧张,现在党员干部与群众关系融洽,群众把党员干部当作贴心人;过去乡党委、政府开展工作非常困难,现在工作顺利推进,人民群众参与的积极性很高;过去麻柳乡社会矛盾突出,现在社会和谐,人民安居乐业。
转变了基层党组织的执政理念、执政方式、执政作风
转变执政理念,为民谋利,造福于民。执政目的、执政理念的问题,归根到底是“为了谁”的问题,即“权为谁用、利为谁谋、对谁负责和政绩为谁而树”的问题。麻柳乡党委这些年来在不断纠正自身职能错位的同时,权力观、责任观和政绩观等也发生了重大转变。过去,一些干部认为自己的权力主要是用来管群众的,包括征收各种税费,结果导致干群关系的尖锐对立。“共产党的权力是老百姓给的,只能用来为老百姓谋利,在农村就是要用来维护广大农民的利益。”乡人大主席王中福的话,代表了今天麻柳乡党委一班人的共识。过去,一些干部认为自己的责任就是对上级负责,只要完成了上级交办的任务就是做好了工作,而现在他们认识到,“只有对人民群众负责,才是对党负责、对上级领导负责。”乡党委书记李红彬进一步强调说:“我们的牌子上写的是‘人民政府’,任何时候都不应忘记‘对人民负责’这个根本。”过去,一些干部也想树政绩,却不知道如何树政绩、树什么样的政绩。“政绩应当为人民而树,要树就树为民造福的政绩。”麻柳乡党委、政府这些年来做了很多事情,政绩也很突出,所有这些政绩都是与广大群众的利益紧密结合在一起的,都是从实际出发、切切实实为民谋福利的政绩,所以得到了人民群众的广泛认同。
转变执政方式,尊重民意,由民作主。一是切实支持和保障人民群众的自主决策权,充分尊重民意,让人民群众自己决定自己的事情。“八步工作法”的前五个步骤,都是民主决策的内容。其中,第五步要求工程方案必须户户签字进行公决,赞同率达到85%以上才予以实施。这就改变了过去由干部说了算的做法,让村民自己决定自己的事情,村民有了充分的决策权。二是积极探索民主管理模式,切实维护人民群众的自主管理权,让村民自己管理自己的事情。在修建公路及兴办其他公益事业时,都由村民推荐成立工程领导小组,并保证其中有50%以上的村民代表。领导小组中的干部负责组织指挥、协调矛盾、解决问题和提供服务,即“干部管事”;领导小组中村民代表的主要职责是代表群众管钱管物管账,即“群众管钱”。任何工程的开支,都必须经过承办人、工程质监员(村民代表)、两名村的负责人和两名专门管钱的村民代表签字后才能生效,使群众在参与管理中发挥了充分的作用。推行民主决策、民主管理,其实质就是要真正支持农民群众当家作主。尊重民意、由民作主的民主执政方式,有利于充分保障农民群众的民主权利,避免决策和管理过程中的主观臆断、越俎代庖,它是党的立党为公、执政为民这一执政理念在基层工作中的一种有效实现形式。
转变执政作风,深入群众,体察民情。民主执政方式要求具备相应的民主执政作风。深入群众、体察民情,做耐心细致的说服工作,以理服人而不是以权压人,将群众的意见真正统一起来,是实行民主决策、民主管理的必要前提和基础。首先,放下架子、深入群众、体察民情。麻柳乡党委过去也曾想为群众办事情,但由于干部不深入实际,听不进群众意见,干部和群众想法不合拍,结果往往好心办坏事,出力花钱干活,群众却不满意。新班子上任后的第一件事,就是开展“乡村干部串万家”活动,深入农民家里,了解民情民意。干部深入到群众生产生活第一线,以朋友、兄弟、姐妹、儿女身份,通过会上畅谈、院坝座谈、路上交谈等形式,了解群众的所思所想。同时,发出近万张征求民意表,虚心听取群众意见,真心解决群众疑难。其次,由过去那种主要依靠行政命令压服方式开展工作,转变为与群众平等对话、以理服人。群众对于兴办公益事业,认识上往往有一个逐步到位的过程。麻柳乡这几年大兴基础设施建设,大办公益事业,工作之所以顺利开展、成效之所以如此显著,离不开乡村干部所做的大量耐心细致的说服工作。比如,某村修公路时,乡领导就先后48次深入村组召开会议,发动群众,研究方案,征求意见,解决矛盾,使工程顺利完成。
提高了基层党组织的执政能力,改善了基层党组织的执政形象
提高了发动群众、组织群众的能力。过去,很多基层干部决策时背着群众、管理时唬着群众,片面地要求群众听从命令,严重影响了群众的主动性、积极性和创造性。得不到群众的支持和配合,很多工作就难以开展起来。推行“八步工作法”,使广大人民群众的意志得到了体现,真正把人民群众想办的事和党委、政府要办的事合而为一。村民们说,现在乡里村里的大事都是通过民主的方式决定的,所以大家都很乐意参与,干这些事就好像给自家盖房子一样,出钱出力都值。群众的主动性、积极性和创造性就这样在民主方式中被激发了出来,党组织和党员干部做群众工作的能力也得到了很大提高。这些年麻柳乡党委、政府每发出一个号召、每推动一项公益事业,都能得到群众的积极响应和大力支持。在修建乡村公路中,总投资1200多万元,其中群众自愿投资投劳折计就达1150多万元。
提高了统筹协调经济社会发展的能力。推行“八步工作法”,由人民群众自主决策、自己管理自己的事情,使乡党委、政府能够有的放矢地进行统筹协调,科学务实地确定麻柳乡经济社会发展战略。他们在充分了解实际、尊重民意的基础上,制定了麻柳乡经济社会发展的两步走战略:第一步,大搞基础设施建设。近年来先后完成或即将完成的公路畅通工程、万人饮水工程、城镇化推进工程、教育振兴工程和网络覆盖工程“五大民心工程”,为麻柳乡今后的经济社会发展打下了良好基础。第二步,大力调整产业结构。把发展什么、如何发展的决策权下放到村里,由各村根据市场情况和自身优势来确定,然后由乡政府进行有效的组织、引导和推动。近年来,麻柳乡经济社会有了长足发展,2003年经济增长速度高于全县平均水平,农民人均纯收入的增速比全县高9.7个百分点。
提高了克己奉公、廉洁自律的能力。廉洁自律,首先体现在乡党委、政府自觉加强制度建设、切实进行自我约束上。麻柳乡党委、政府为了切实有效地实施“八步工作法”,创造性地制定了政务财务“三公开”制度、民主理财制度、干部下村“四不准”制度、工程招标“动态标的”法和干部误工“定额包干”法等,自觉运用制度的力量加强对自身的约束和监督。比如,政务财务“三公开”制度,即要求政务财务实行全公开、真公开和常公开。“全公开”是以农民群众关心的热点、难点问题为重点,实行全内容、全过程的公开。“真公开”是以财务清理为重点,做到真正的透明。群众对公布的内容若有疑虑,可随时查阅每一张发票。“常公开”就是使公开经常化、常规化。乡党委、政府要求村村都有村务公开栏,每半年公布一次财务收支情况和其他应公开的内容,并将政务公开、民主管理工作细化为4项12条,每年考核一次。再如,干部下村“四不准”制度,即乡干部到村里办公不准打牌、不准赌博、不准白吃,村里不准有招待费开支,从而切实堵住任何可能导致腐败的制度漏洞。廉洁自律还体现在乡党委注重对干部的日常教育,防微杜渐,对干部高标准、严要求上。“淡名利如水甘为孺子牛,重事业如山当好领头雁。”这副挂在乡党委会议室里的对联,是对乡党委全体成员的共同要求。他们时刻以事业心、责任心自勉,不让任何腐败之风乘虚而入。近几年麻柳乡大兴公益事业,涉及众多的项目和大笔的资金,却没有出现一例干部挪用或贪污的现象。
改善了基层党组织的执政形象。一是树立了一心为民、求真务实、重信守诺的形象。麻柳乡党委、政府不仅在大事上真抓实干,而且在做每一件事的具体过程中都坚持为群众利益着想。比如,在修建乡村公路时,他们自觉地从群众方便的角度来确定线路,尽可能地照顾到更多群众的需要,所修建的乡村公路无一不是“群众路”。他们力戒向老百姓许空诺、打白条,一旦承诺了的事情就努力去做。群众过去骂干部,现在敬干部;过去怕干部,现在盼干部。干部下村,群众争着往家里请。二是树立了深入一线、身先士卒、率先垂范的形象。哪里有困难,哪里有矛盾,哪里就有党员干部。比如,在麻柳乡公路大会战期间,干部白天修路,晚上做群众工作,与群众同吃同住同劳动。有的一上工地就是一两个月不下山。正是由于有了这样的干部、这样的党员,麻柳乡的党组织才有了强大的凝聚力和战斗力。
党的执政职能最终要落实到党员干部尤其领导干部队伍身上,他们是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的关键。新形势下提高领导干部素质的途径主要有-组织培养,制度把关,推进领导干部任用制度改革,加强监督,自身努力。领导者本人要从学习、思考、实践、创新、团结、为民、奉献、律己、敬业九个方面下功夫。
党的十六届四中全会强调,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要“以建设高素质干部队伍为关键”,并指出,面对新形势新任务,一些领导班子和领导干部思想理论水平不高、依法执政能力不强、解决复杂矛盾本领不大,素质和能力同贯彻落实“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要求还不适应,这些问题影响了党的执政成效,必须引起高度重视,切实加以解决。
一、面对当前干部队伍的现状,提高领导干部素质刻不容缓
从总体上看,当前领导干部队伍素质与治国理政的要求是相适应的。但也要清醒地看到,一些领导干部的执政意识、执政本领和执政作风同新形势新任务的要求出现了不相适应的情况:
1、执政意识有待增强。在我们党长期执政的条件下,某些党员领导干部的执政意识淡薄了,忘记了自己肩负的责任和使命。主要体现在“三个缺乏”:(1)缺乏责任意识。在其位不谋其政,工作敷衍塞责,得过且过。(2)缺乏忧患意识。盲目乐观,骄傲自满,以为自己的执政资格是以生俱来,一劳永逸的。(3)缺乏创新意识。观念陈旧,按部就班,一切凭经验办事,缺乏创新精神。
2、执政本领有待加强。主要表现为:
(1)在经济全球化、政治多极化复杂多变的国际环境中,不善于用世界眼光、全局观念和战略思维去关注世界经济、政治、科技、文化、军事、外交等方面的变化,从而把握时代发展的要求,科学判断形势的能力不强;(2)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和对外开放的条件下,不能及时有效地解决新形势下出现的新情况、新问题,创造新经验,增长新本领,驾驭市场经济的能力薄弱:(3)在经济结构剧烈变化,利益矛盾不断增加的“事故多发期”、“矛盾凸显期”,处理突发事件和突出问题时,手足无措,应对复杂局面的能力较低;(4)在依法治国,建设社会主义政治文明,发展社会主义民主的进程中,不善于把党的领导、依法治国和人民当家作主有机统一起来,依法执政能力有待提高:(5)在全面建设小康社会进程中,不能结合实际创造性贯彻党的路线方针政策,总揽全局的能力欠缺。
3、执政作风有待改进。存在有热衷于搞形式主义、政绩工程,为政不实;群众观念淡薄,“主仆”关系错位;个别领导干部甚至贪污腐化。
二、新时期领导干部素质的基本要求
1、政治思想素质。一是有坚定的政治信仰。要求领导干部要坚持正确的政治方向,坚定正确的政治立场,树立正确的政治观点,严守党的政治纪律,保持高度的政治鉴别力,增强政治敏锐性,培育高尚的政治品格,全力维护党的执政地位,巩固党的执政基础。二是有崇高的思想境界。要坚持把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作为指导思想,牢固树立为党和人民的事业不懈奋斗的信念,牢固树立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宗旨,坚持从政为民,始终保持党同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始终做到权为民所用,情为民所系,利为民所谋。三是有高尚的道德情操。领导干部的道德形象是一种无形的人格力量。高尚的道德修养如磁石,能够产生强大的吸引力、感召力、凝聚力,唤起人民群众干事创业的热情。牢固树立马克思主义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不断提高自身道德素质;牢固树立正确的利益观,把人民群众的利益、党和国家的利益放在首位,以奉献精神服务于人民;树立和保持共产党人的高风亮节,坚决反对拜金主义、享乐主义和极端个人主义。四是有现
代法治意识。领导干部应掌握必需的法律知识、确立崇高的法律意识、通晓必要的用法途径,努力提高运用法律手段管理经济和社会事务、妥善处理人民内部矛盾和其他社会矛盾的本领,增强依法执政、依法行政、依法办事的能力,自觉地在宪法和法律的范围内活动。五是有求真务实的作风。坚持实事求是,说实话、务实事、求实效,才能杜绝形式主义、官僚主义的歪风;只有保持健康向上的生活习惯,才能抵制贪图享受、奢侈浪费和追求低级趣味的不良倾向。六是有开拓进取的精神状态。与时俱进、开拓进取,不断积累新经验,增长新本领,才能紧紧抓住“黄金发展期”的历史机遇,才能从容应对“矛盾凸显期”,牢牢把握改革开放和经济社会发展的主动权。七是有良好的心理素质。良好的心理素质是领导干部必备的条件。有良好的心理素质才能应对繁重的工作、复杂的情况;才能力戒心浮气躁,潜心实干;才能容人、容事,集思广益。
2、综合能力素质。首先要善于分析判断。领导干部要以高度的政治敏锐性,高度的分析判断力,捕捉形势和发展中的动态变化,揭示问题的本质;要始终保持清醒的头脑,坚持从战略和全局上去研究思考,运用唯物辩证法进行分析,明辨是非,做到深谋远虑,处事果断。其次要善于调查研究。调查研究是我们党的优良传统,也是各级领导干部的基本工作方法。要通过调查研究,去伪存真,由表及里,及时发现苗头,了解客观事物的实际情况;未雨绸缪,防患于未然,把工作做到前头,提出相对科学的对策,掌握工作主动权。再次要善于组织协调。要求领导干部能科学、合理、高效地组织协调人力、物力、财力等资源,充分发挥各地区、各部门以及每个人的积极性,使各部门高效运转,各环节丝丝相扣,工作有条不紊,最大程度地发挥效能。
3、基础知识素质。第一、扎实的理论功底。就是要求领导干部系统地而不是零碎地、全面地而不是片面地、深入地而不是肤浅地、融会贯通地而不是相互割裂地深入学习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和邓小平理论,以及“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不断提高理论素养,真正掌握马克思主义的立场、观点和方法;不断坚持并完善马克思列宁主义;不断用好、用活马克思主义原理,做到与时俱进,理论创新,继承和创新相结合。第二、较高的专业水平。“专业化”是干部“四化”方针重要内容之一。领导干部一定要熟悉精通有关的政策、方针、规定、方法,同时要掌握相关岗位和业务部门的必备知识和业务技能,成为有知识、懂业务、胜任本职工作的内行。第三、广博的科学文化知识。努力学习经济、法律、历史、人文、哲学、心理、科技等各方面的知识,学习一切反映当代世界发展和文明进步的新知识,以充实自己开阔眼界。只有具备丰富的知识底蕴,拥有广泛的知识面,才能在工作中灵活运用,触类旁通,更有效地推进工作。
三、新形势下提高各级领导干部素质的途径
1、组织培养。我们党历来重视干部的学习培训。用先进的理论武装全党,对干部进行教育培训,是我们党革命、建设和改革的制胜法宝之一。要按照中央关于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的要求,以提高领导干部素质建设高素质的领导干部队伍为目标,重点抓好理论和业务学习;制订更加有可操作性的制度和措施,使领导干部培训更加正规化、科学化、制度化,创新对领导干部的培训方法,学习和借鉴发达国家、地区培训官员的好做法好经验,确保领导干部的学习更加有效,对提高素质起到实效。
2、制度把关。制度建设是做好一切工作的关键。要深化干部人事制度改革,大力推进高素质干部队伍建设。保证“政治上靠得住、工作上有本事、作风上过得硬”的高素质干部走上领导岗位。按照中央的要求积极推进领导干部任用制度的改革。改革的关键在于坚持科学的标准,努力营造一个公开、公正、透明、不拘一格的选人用人环境;重点在于形成干部能上能下的机制,努力为优秀年轻干部脱颖而出、健康成长创造良好的环境和条件。通过深化改革,真正让“提高素质”成为全党同志特别是各级领导干部推进党的事业、谋求自身发展的终身追求。
3、加强监督。加强监督是保证领导干部健康成长的必要条件。两个《条例》的出台实施,为加强对领导干部的监督提供了最有力的武器。党的各级组织要切实加强对各级领导干部的教育、管理和监督,既要加强党内监督,健全对领导干部自下而上、自上而下以及党委内部的监督制度,还要拓宽党内外监督渠道,发挥群众监督和舆论监督的作用;既要教育大家自重、自省、自警、自励,始终注意讲学习、讲政治、讲正气,还要充分运用批评和自我批评的武器,开展积极的思想斗争,坚持真理,修正错误。
4、自身努力。提高领导干部素质除需要“外因”,更需要领导干部发挥主观能动性,从严要求自己,率先垂范,带头学习、实践“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不断加强党性修养,常修为政之德,常思贪欲之害,常怀律己之心,“在学习、思考、实践、创新、团结、为民、奉献、律己、敬业”等方面下功夫。
一是在学习上下功夫。学习是素质的源泉,是知识的源头活水,是前进的基础。党的十六届四中全会提出“建设学习型政党”的要求。在当今社会,新知识、新观点、新思想、新业务、新情况不断涌现的情况下,如果放松学习,就难以坚持正确的政治方向,就难以解决实际工作中遇到的问题,就难以适应新形势发展的需要。
二是在思考上下功夫。理性思考是沟通学习与应用、实践的必要环节。作为一个领导者,不仅要勤学,更要善思。要善于着眼实际,进行深入细致的思考,透过现象看本质,把握规律求发展,做到知其然也知其所以然,以寻求工作新举措和发展新思路,谋求改革新突破和开放新局面。
三是在实践上下功夫。在实践中接受锻炼,经受考验,增长才干,历来是我们党培养和造就干部的重要方法,也是干部成长的最广阔道路。领导干部强化抓落实意识,牢固树立“重在落实,功在落实”的观念,强化抓不出成绩不撒手的狠劲,工作不落实就不罢休的韧劲。四是在创新上下功夫。创新是学习思考的实践升华和价值体现,也是促成各项事业不断发展的动力所在和关键环节。领导干部要有强烈的创新意识、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要敢于冲破旧的条条框框,走前人没有走过的路,干前人没有干过的事;对工作遇到的新问题和未来发展趋势及时提出新思路、新方法、新对策,创造性地开展工作。
五是在团结上下功夫。团结就是力量,团结出战斗力、凝聚力和新的生产力。不善于团结别人、不能与别人合作共事的人,能力再强,本事再大,也不是好领导、好干部。领导干部之间善于进行换位思考,遇事多商量、多沟通,坚持“大事讲原则,小事讲风格”,形成相互尊重理解、相互信任支持、相互帮助关心、相互配合补台,真正做到同甘共苦,风雨同舟。六是在为民上下功夫。“水能载舟,亦能覆舟”。党的执政地位不是与生俱来,一劳永逸的,同样,我们领导干部的执政资格也不是与生俱来,一劳永逸的。党选择我们,人们信任我们,我们必须牢固树立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思想和真心实意对人民负责的精神,深怀爱民之心,恪守为民之责,善谋富民之策,多办利民之事,始终保持与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要像郑培民同志那样,始终信奉“老百姓比天还大”,坚持把“做官先做人,万事民为先”作为行为准则,不断强化从政为民,以民为本的意识。
七是在奉献上下功夫。归根到底是要牢记“两个务必”,树立正确的权力观和地位观,做到“为民、务实、清廉”,让党放心,使人民满意。有些领导干部之所以不能得到群众的信任,重要的一点是,不是吃苦在前,而是享受在前;不是吃亏在前,而是占便宜在前;不是奉献在前,而是索取在前。只有与群众同甘共苦,群众才会相信你、理解你、拥护你。
八是在律己上下功夫。俗话说,“喊破嗓子,不如做出样子”,“打铁先要自身硬”,严才能树立好形象,才能受到群众的尊重和爱戴。作为领导干部,就必须以身作则、严于律己,发挥骨干、示范和带头作用。“自身正”才能“自身硬”,这就是严以律己的重要意义。
九是在敬业上下功夫。敬业是党和人民对各级领导干部的殷切期望。领导干部要自觉做
【在加强修养中提高执政能力】推荐阅读:
加强党性锻炼,提高党性修养07-10
提高自身素质加强党性修养12-13
加强党性修养提高自律意识廉政党课07-12
加强干部教育培训 提高执政为民能力07-25
如何加强政治理论学习提高党性修养发言10-03
论文:加强基层组织建设,提高党的执政能力09-23
加强党性修养10-03
加强作风修养12-02
不断加强自身党性修养12-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