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高物理解题能力

2024-09-14 版权声明 我要投稿

提高物理解题能力(精选8篇)

提高物理解题能力 篇1

从基本概念、规律上对习题进行分类。如从牛顿定律来看,可以把动力学问题分为:已知力求运动和已知运动求力两种基本类型。进而又可细分为:在恒力作用下的运动;在万有引力作用下的天体运动;在弹性恢复力作用下的简谐运动等。

通过一定量的习题的求解,我们会发现在理解概念、规律方面的许多问题,也会发现解题方法、技巧方面的许多问题,还会积累不少的解题技巧、经验,这些都要求我们及时地归纳总结。例如:

力学问题中研究对象的选定;

力学规律的选用;

怎样利用图像分析解决问题;

怎样确定电势的高低;

如何识别电路结构(串、并联关系);

怎样画草图找出解题思路;

如何利用光路可逆性等等。

还可对一些较大的问题进行总结。比如:如何求物理量?这在力、热、电、光、原子各部分中都会遇到。通过对各个章节中求解物理量的习题的总结,可以归纳得出求物理量的习题的总结,可以归纳得出群殴物理量的两条基本途径:一条是根据定义,另一条是根据与该物理量有关的规律。

弄清概念,策略认知,分配注意,发散思维

物理概念是物理知识的重要组成部分,对其有严格的科学界定.一些能力较差的学生对物理概念的界定模糊不清、思维混乱,解题注意分配不合理.为了解决这个问题,要引导学生强化以下几方面的意识:

1、增强物理概念的物质意识.每引入一个力学概念,应充分利用实验或学生生活积累的已有经验,把物理概念建立在充实的物质基础上.

2、强化物理概念的界定意识.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速度与加速度二者仅一字之差,都是力学中的重要物理量.一些认知策略较差的学生把速度与加速度归结在一个“光环”上,认为速度为零,加速度必为零.在这里描述物体运动快慢与运动状态变化快慢是速度与加速度的界定.速度和速率、功和功率、动能和动量、重量和质量等也是一字之差,它们的物理意义却不相同.功和能的单位相同,前者数程量,后者是状态量,它们也有严格的界定.

3、培养创造思维意识.力学解题时“双向思维”的设计,给学生创造了发散思维的条件.

物理该如何复习

向单一学科内的薄弱章节倾斜首先要认真研究考纲及近几年高考试题的趋向和特点,使复习内容在高考要求的范围内,使自己的思维更贴近高考,加强复习的针对性,减少“无用功”。另一方面,全面系统地归纳整理所学的知识,将我们物理学科各部分知识划分成若干个板块,再将各个板块细化到具体的相关考点(参照考试说明),再进一步归纳出每个考点具体的考题类型,总结每一种类型的相关解法。建立“三位一体”的知识网络,做到知识“点———深,线———清,面———宽”。然后要全面客观审视自己的学习水平,给自己一个准确的定位。合理制订一个适合自己的复习计划。总的原则是:首先要向重要的学科倾斜,其次要向自己的薄弱学科倾斜,再次要向单一学科内的薄弱章节倾斜。

这个阶段的复习考生相对自由度要大一些,但是仍要遵循所在学校的复习思路,紧跟任课教师的复习,保持复习过程的系统性、连续性和针对性。不要另起炉灶,否则往往事与愿违。考生往往要做大量的练习和经历数次模拟考试。首先,我认为题不在“多”而在于“精”,关键是要把每个题做“透”。要搞清楚这道题考查了哪些知识内容?它与其它相关题目的区别和联系是什么?它包含的思想方法和解决方法是否有普遍性?解题方法如何迁移到其他同类型的问题当中?……既要学会“一题多解”,更要学会“多题一解”。同时还要特别注意控制习题的难度。基本的出发点还是要侧重基础,贴近高考。

切忌盲目好高骛远,单纯片面地追求难偏嘎怪的习题。在模拟试卷的选择上一定要征求老师的意见和建议,选择适合自己学校复习思路的,适合自己学习水平的试卷。一些南方省份的小综合或物理单科考试试卷无论是深度、难度和广度上甚至题型上都与我们的大综合试卷相悖,对我省的考生是不合适的,不可盲从。在复习中要“紧扣教材”。这绝不是单纯的指紧扣教材的知识内容,其中也包含要对教材中习题和命题素材进行深入研究。从以往的经验看,很多考生做了大量的书外习题,却忽视了教材中的习题,这无异于舍本求末。高考中有很多考题就是从教材中的习题和素材中衍化出来的。

另外,在平时的解题训练中,切忌松松垮垮。要高度集中注意力,使自己的心态接近高考。最好的方法是限时答题,以提高自己的答题速度。增加对考场氛围的心理适应。同时要注意解题的过程要工整规范,步骤要合理周全,格式要清晰明了,语言要精确简练。要做到这一点,我建议考生们认真研究一下近几年高考试卷的评分标准。对待模拟考试要有一个端正的心态和正确的认识。模拟考试的目的是锻炼考生的应试能力和暴露考生在知识掌握上的不足,不能把模拟考试的目的单纯地当作“押题”。由于命题质量的差异,比较绝对分数的高低是没有意义的,要看相对名次。要保持一颗一如既往的平常心,心态不要被这些考试成绩所左右。但是每次考试后,都应该认真总结和反思。分析自己知识上的漏洞和考试经验的不足之处,以指导和调整下一阶段的复习,这样才能真正达到考试的目的。请考生们记住:考试后的总结往往比考试过程更重要。

在复习的细节上,这个时期要注意适当开阔物理知识的视野,更多地了解物理知识在生产生活实践中的应用,以及物理科学前沿的发展状况和世界范围内的科技动态与大事,以便在脑海中储存更多的知识素材。例如:我铭家最近的科技大事“神舟五号”载人航天,从发射到环绕,再到回收着地,其中蕴涵着大量的物理过程,都是命制物理试题的素材宝库。还有诸如:磁悬浮列车、电磁驱动船、纳米技术、水力发电原理、磁流体发电技术、高温超导现象、可控核聚变、各种传感器的应用、火星探测、光导纤维与现代信息传播技术等等。

提高物理解题能力 篇2

在这几个环节中,根据问题的情景构建出物理模型是最关键的、也是较困难的环节.常见模型有:

例1某商场安装了一台倾角为30°的自动扶梯,该扶梯在电压为380 V的电动机带动下以0.4 m/s的恒定速率向斜上方移动,电动机的最大输出功率为4.9 kW.不载人时测得电动机中的电流为5A,若载人时扶梯的移动速率与不载人时相同,则这台自动扶梯可同时乘载的最多人数为______.(设人的平均质量为60 kg,g=10 m/s2)

解析:忽略电动机内阻的热损耗,电动机的输入功率和输出功率相等.即空载时维持扶梯运行的电功率为P0=UI=380×5=1900 W.

故可用于载送乘客的多余功率为

扶梯斜向上作匀速运动,故每位乘客受重力mg和支持力F作用,且F=mg.

电动机通过扶梯支持力对人做功,其功率为P',

故同时乘载的最多人数为人.

点评:本题取自日常社会生活问题,怎样把这个同学们所熟悉的实际问题转化为物理模型,从而运用有关功能关系来解决它,这是一种实际应用能力.

例2 (2009年重庆理综卷)探究某种笔的弹跳问题时,把笔分为轻质弹簧、内芯和外壳三部分,其中内芯和外壳质量分别为m和4m.笔的弹跳过程分为三个阶段:

①把笔竖直倒立于水平硬桌面,下压外壳使其下端接触桌面(如图1甲);

②由静止释放,外壳竖直上升到下端图1图1距桌面高度为hl时,与静止的内芯碰撞(如图1乙);

③碰后,内芯与外壳以共同的速度一起上升到外壳下端距桌面最大高度为h2处(如图1丙).设内芯与外壳的撞击力远大于笔所受重力,不计摩擦与空气阻力,重力加速度为g.求:

(1)外壳与内芯碰撞后瞬间的共同速度大小.

(2)从外壳离开桌面到碰撞前瞬间,弹簧做的功.

(3)从外壳下端离开桌面到上升至h2处,笔损失的机械能.

解析:设外壳上升到h1时速度的大小为v1,外壳与内芯碰撞后瞬间的共同速度大小为v2.

(1)对外壳和内芯,从撞后达到共同速度到上升至h2处,由动能定理得:

解得.

(2)外壳与内芯在碰撞过程中动量守恒,即:4mv1=(4m+m)v2

将v2代入得:

设弹簧做的功为W,对外壳应用动能定理有:

将v1代入得:.

(3)由于外壳和内芯达到共同速度后上升至高度h2的过程中机械能守恒,只有在外壳和内芯的碰撞中有能量损失,损失的能量

将v1、v2代入得:

答案:(1)2g(h2-h1)(2)(3)

点评:含弹簧模型类试题能培养和训练学生的物理思维、反映和开发学生的学习潜能.弹簧与相连物体构成的系统所表现出来的运动状态的变化,为学生充分运用物理概念和规律(牛顿第二定律、动能定理、机械能守恒定律、动量定理、动量守恒定律)巧妙解决物理问题.

例3精密测量电子比荷e/m的现代方法之一是双电容法,其装置如图2所示,在真空管中由阴极K发射电子,其初速度可忽略不计.此电子被阴极K与阳极A间的电场加速后穿过屏障D1上的小孔,然后依次穿过电容器C1、屏障D2上的小孔和第二个电容器C2而射到荧光屏F上.阳极与阴极之间的电势差为U,分别在电容器C1、C2上加有频率为f的完全相同的正弦式交变电压,C1、C2中心间的距离为L,选择频率f使电子束在荧光屏上的亮点不发生偏转.试证明电子的比荷为(其中n为正整数).

解析:由题意,研究对象必然是电子,其对象模型显然是带电的质点;对其过程模型的构建,可按先后顺序考虑;首先是在电场中的变加速运动,这是我们能处理的模型;接着进入电容器,遇到偏转电场,由于电容器上加的是变化电压,那么其中的电场是不稳定的,随时间变化的,电子沿电场方向的运动不是匀变速运动,这是我们没办法处理的.但考虑到电子加速后,速度很大,通过电容器的时间极短,如果忽略这一段时间内的电压变化,那么可把电子通过电容器的过程抽象为带电质点在稳定匀强电场中的物理模型,电场的强度取决于进入电场的时机.

现在有两个电容器,而且要求电子最后不偏转,那么电子在电容器中的运动是否有更具体的物理模型呢?模型很简单,就是进入每个电容器的时机都正好是电场强度等于零的时候,电子作匀速直线运动通过两个电容器.

电子进入第一个电容器的时刻t1应满足条件U0sin2πft1=0,即2πft1=n1π.其中n1是自、然数.

同样,进入第二个电容器的时刻t2应满足条件U0sin2πft2=0,即2πft1=n2π.其中n2是自然数.

所以,当,即时,电子束不发生偏转,其中n是正整数.

又因为

所以

提高学生物理建模解题能力 篇3

【关键词】高中物理;建模能力

一、抽象与概括

物理学研究的对象是广泛存在于自然界各种基本运动动态,以及物质的结构和互相之间的作用。各种运动错综复杂,物质的种类也很多,其互相作用也具备不同的特征,因此实际事物在一定条件下其特征表现出多面性。一个物理学问题会同时牵扯多个因素,而采用抽象与概括的方法建立物理模型,忽略了事物中次要因素,强调其间的主要本质因素,建立相应的模型。比如质点类的模型就是在特定条件下,撇开实际物体的形状大小,抓住质量这一特征,运用抽象与概括的方法建立起物理模型。例如下图中:

弹簧劲度系数设定为k,其一端固定于墙壁,另外一端与一物理相连,该物体质量为M,其静止于光滑水平O点,一子弹其质量为m,射入物体的水平速度为V0,则问:物体又达到O点最少要多长时间?质量M的物体最大位移为多少?在进行该问题的建模时,可以设计以下问题启发学生的思维:第一,子弹射入物体时做什么运动此处可以将子弹看作质点吗?为什么?第二,子弹射入物体开始直到停留在物体中,这一过程的时间如何?弹簧会在该过程中发生何种形变?第三,该过程的研究对象可以取什么?建立哪种物理模型说出原因;第四,后续的研究对象要选择哪个其做什么运动?建立哪种物理模型说出原因。

在进行该问题的研究时,学生要领悟到子弹在射入物体的过程中,可忽略其转动,设定子弹射入物体时为平动,从而建立起质点系统模型。子弹由射入物体开始至停留在物本中的过程是非常短暂的,那么也可以忽略弹簧的形变。在该过程中,研究对象可以选择物体与子弹,水平方向的合外力为0,整个过程系统变化为非弹性碰撞,所以可以建立起非弹性碰撞模型,根据系统动量守恒定律, 由于系统在很短的时间内获得了速度v,因此其位移即可忽略。然后研究对象就选择为弹簧、物体以及子弹所组成的系统,将空气阻力、摩擦以及弹簧质量忽略,进而建立起弹簧振子模型,振子由平衡位置向左移动,可以满足简谐运动模型,所以利用简谐运动周期公式可以解答该题。

二、类比和推理

利用兩个某些属性近似的对象,推算出其在另一个属性中可能也会相似的推理形式,我们就称其为类比和推理法。其具体的过程如下:把两个不同的对象做出比较,分析其相似点,再以此为建模的依据,将其中一个对象的相关知识或者推论向另外一个对象做推移。在物理学习的整个过程都会用到类比与推理法,纵观物理学的发展史,可以发现很多时候都是利用类与和推理的方法开辟一个新天地。例如下题:宇航员站在某星球表面,沿水平方向抛出小球,直至小球落到星体表面的时间为t,小球落到星体表面测出其抛出点和落地点间距离为L,如果抛出时初速度增大至2倍,则落地点距抛出点距离为 ,如两个落地点为同一水平面,该星体半径R,万有引力常数G,求该星体质量M。在解题时,先虚拟物理模型:假设该星体表面有一物体,其质量为m,如果星体表面的引力加速度是g,根据万有引力定律可以得出 ,即GM=gR2,该式又被称作黄金代换式,如果可以求出星体表面引力加速度,即可按照该式求出星体质量M,由此可见主要要对题目中设定的平抛运动做研究,这需要学生把在该星体中所做的平抛运动和在地球表面所做的平抛运运作类比模拟:假设抛出的点其高度为h,第一次平抛水平射程设为x,第二次则为2x,那么可以得出:

那么由上述式中可以求出:

则最后可以得出

三、等效和替代

这种方法包含两个层面的含义:首先,客观来讲建立每个模型都包含等效思想,即以模型取代事物进行相关研究,所谓等效是科学研究的手段之一;其次,站在微观的角度来看,按照物理现象间的相似性,把研究对象和研究过程进行等效转化的处理,更利于解决问题。比如我们可以看下面的例题:

一条细线,其长度为L,上端为固定状态,下端则拴一个带电小球,该球质量为m,将其置于匀强电场中,该电场强度大小为E方向水平向中。已知条件为:小球在细线偏离竖直方向,其偏转角为α时,处于平衡状态;一旦细线偏转角从α增大至,接下来开始从静止状态释放小球,求偏转角 为多大,才可以使得细线在达到竖直位置时,小球的速度为零。该题可以想像人站在一个平衡的位置,等效类比小球处在重力场中做摆动运动,把简谐运动对称性模型转换至该场景中,则可以得出=2α时,可以使得细线达到竖直位置时,小球的速度为零。

四、分析和综合

所为分析是指将事物不同的属性、不同的方面及部分进行分解研究;反之,将事物不同的属性、不同的方面及部分相结合做整体考察的思维方式就是综合。其实综合与分析的关系是相辅相成的,综合的依据是分析,而分析的目的就是综合。在综合整体考虑的角度将问题进行分解,对各局部做研究,再将各局部进行汇整。建立物理模型一个非常重要的途径就是利用逻辑演绎推理法。在高中物理中很多物理模型都可以利用分析综合法建立。

总之,物理问题千变万化,因此在教学过程中,老师要善于引导学生透过物理现象抓住其本质,以不变应万变,从一个个看似复杂的物理过程及物理现象中,抽象出适宜的、理想的物理模型。在高中物理教学活动中,学生物理建模能力的培养是一个非常重要的过程,所以老师要在教学中不断实践、不断总结、不断积累,逐步培养起学生的建模能力,使得其在后续的深入学习中更加得心应手。

参考文献:

[1] 李新.中学物理模型教学的理论与实践研究[D].华中师范大学硕士论文,2003

[2] 王忠艳.培养学生物理建模能力的教学实践研究[D].东北师范大学硕士论文,2006

[3] 禹双青.物理模型方法学习策略探讨[D].湖南师范大学硕士论文,2005

[4] 王雁主编.普通心理学[M].人民教育出版社.2002

[5] 王忠艳.培养学生物理建模能力的教学实践研究[D].东北师范大学硕士论文.2006.

三大诀窍提高考研数学解题能力 篇4

谈到考研数学的复习效果,许多考生都会把解题能力作为一项重要的衡量指标。诚然,通过解题训练促进解题技能与熟练程度的提高,增加考试得高分的砝码,是大家都想要追求的目标。然而解题训练需要具有把握正确的方向,具有一定的技巧性,才能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如何高效利用复习时间获取快速稳固的突破与提高?我们提醒考生在进行解题训练的时候特别注意以下三个问题:

一、一纲一本为基,脚踏实地

首先,从明确目标的角度而言,解题应当建立在熟悉考纲、参透教材的基础上。如果对考纲规定的考查知识点及相应的难度要求有准确的认识,也就避免了复习时盲目钻入一些偏题、怪题,耗费大量时间精力却收获甚微的现象发生。建议大家在开始做题之前应当认认真真重温一下教材,建立清晰、完整的知识体系框架,将基本的概念、原理、常用定理、结论彻底吃透,转变为自己的东西,到了做题的时候使用起来才会更加得心应手,像很多同学遇到的考场上突然把某个公式、某个结论忘了,直接给解题造成了障碍,这其实还是基础知识不够牢固、扎实的表现。所以万万不可将做题作为复习过程中孤立存在的一部分,它必须是以用心看书、细致梳理数学理论知识结构为基础的。

二、准确定位,由浅入深,层层递进

“定位”在复习过程中始终扮演着重要的角色,解题训练应当有一个合理的分层递进的全程规划,以解题能力稳步提高。然而,对题目的难度进行客观、准确的把握对同学们而言并不是很容易,这种情况下选择一本习题难度分层递进的辅导书,如《考研数学接力题典1800:通关、高分、夺冠必备》,就可以轻松自主地选择各章节、各难度层次的题目进行训练,问题也就迎刃而解了。在复习初期,对大多数同学而言,还是应当以巩固基础为重,通过基础性题目(“通关题”)的练习加深概念理解,熟悉定理的应用,而不宜过多钻研难度较大、综合性较高的.题目。随着复习的持续进行,对知识点的掌握逐步加深,解基本题的熟练度有所增强,积累了一定的技巧,在这种条件下可以逐步向难度更深一些的题目(“高分题”)迈进,促进自己的解题能力再上一个新的台阶。在这一过程中不可操之过急,一下子把难度拔太高,反而效果不好;同时也需要及时查漏补缺,结合教材进一步加强薄弱环节的复习。在通过练习与针对性的加强训练的基础上,对具备一定难度与综合性的题目也形成一定的思路与解题招数了,才可以向“夺冠题”发起进攻,向难度和综合性都很高的题目挑战。同学们在整个过程中都必须做到脚踏实地,不可急于求成,务必将每一步的收获落到实处。踏踏实实按照上面的“三部曲”认真落实每一部分、每一章节的复习,就会在不知不觉当中获得知识巩固与解题能力的同步提高。

三、注重归纳总结,举一反三

许多同学在复习过程中容易走入一个误区,就是为了做题而做题,大家都倾向于把做题的正误情况作为最具代表性的判断,这也使得很多同学做完题之后一对答案,对了的题直接放过,错了的题看看答案,知道应该怎样得到正确的答案也就罢了。其实这样做并没有从做题的过程中吸收最多的经验与收获。做题很重要的一点就是一定要注意思考和总结,对了的题要知道它主要考什么,还没有可能有其他的问法和拓展;错了的就更要深入研究,到底错在什么地方,是知识上的模糊,思路上不够灵活,还是求解的过程中不够严谨细心。要注意将做题中暴露出来的漏洞进行及时补救,并且对方法、技巧方面的问题进行细致的总结与归纳,避免今后在同样的问题上再丢冤枉分。同时要注意对问题的认识要有深度及广度两方面的拓展,灵活运用解题中总结的思路与技巧,做到举一反三,融会贯通。

提高物理解题能力 篇5

提高学生的数学解题能力的生活策略

七年级数学教学中应用问题的教学是难点。这部分内容使不少学生望而却步。此时,若教师进行正确引导,能够化难为易,把学生引进快乐学习的殿堂。在教学中,教师注意从学生的基础入手,从他们生活实际入手,引入新知识,充分调动他们学习的积极性,逐步培养他们解决问题的能力。

一、从实际入手,树立学生的信心

大多数学生对解应用题存在畏难情绪,信心严重不足,不知道怎样去分析,去寻找题目中的数量关系。要解决好这一问题,还是要从基础入手,从简单的应用题开始。因为简单的应用题具有背景简单、语言简明的特点,便于学生审题,理顺数量关系,易于抓住问题的关键,建立数学模型,为解综合性更强的应用题打下基础。同时学习简单的应用题,又能使学生积累解题经验,增强学习应用题的信心。正如教育学和心理学指出的那样,“当学习的材料与学生已有的知识和生活经验相联系,学生对学习会有兴趣”.

例如,在七年级上册2.3“从买布问题说起――一元二次方程的讨论(2)”这一节课的教学中,我是这样引入的:大家知道“一路顺风”这个词语的意思吗?不少学生很快就说出来了。接着,我又提出,你能从字面上解释一下这个词语的意思吗?学生很开心,都说简单。于是,我又提出“一路顺风”你们经历过吗?为什么希望是一路顺风呢?这里面蕴含着什么样的数学问题?学生的积极性随着问题的.一步步深入逐渐被调动起来,他们七嘴八舌地说开了:“顺风时骑车不要用太大的力气。”“顺风时速度快。”等,你能说出为什么顺风时速度快吗?在学生回答的基础上,及时总结出,顺风速=静风速+风速,逆风速=静风速-风速。如果把顺风、逆风换成顺水、逆水呢?由学生自己总结出顺水速度和逆水速度的公式。学生在理解的基础上加以适当地记忆,很快掌握了这个公式,这比死记硬背强多了。()紧接着我又提出“一路顺风”还涉及到哪些量?顺风路程、顺风时间就呼之欲出了。我因势利导,引入课本上的例题“一艘船从甲码头到乙码头顺流行驶,用了2小时;从乙码头返回甲码头逆流行驶用了2.5小时,已知水流速度是3千米/时,求船在静水中的平均速度?”学生自己分析,寻找题目中的已知量和未知量以及它们之间的关系。设船在静水中的平均速度为x千米/时。方程2(x+3)=2.5(x-3)很快就列出来了。

二、适时渗透,逐渐深入

学生都是具体的、活生生的个体。在设置问题时,要肯定学生认识活动的个体特殊性,这种特殊性不仅表现在已有的知识和经验的差别上,而且也表现在认知风格、学习态度、学习信念及学习动机等各方面的差异上。要提高学生应用数学的意识和能力,在日常教学中就要结合教学的内容,逐步深入。

针对上面的例题,学生列出方程后,紧接着又提出,此题中你还能求什么?学生思考后,很快想到还可求出顺水速度、逆水速度和甲乙两码头间的距离。那么怎样求甲乙两地的距离呢?学生回答求出速度后可以求路程。有没有其它的方法求呢?学生展开了讨论。他们认为也可以直接设未知数,但不少学生感觉直接设未知数求两地之间的距离比较困难。此时我引导学生回顾刚才讲解的问题,启发他们用列表的方式将题目中的已知量、未知量呈现出来。

在此基础上,学生都有了新领悟。

三、重视教学过程,培养建模能力

建模能力是数学应用能力的核心。数学建模是学生亲身经历将实际问题抽象成数学模型并进行解释和应用的过程,是学生在真实的环境中体验“做”数学,其意义超出了解决问题的本身。更为重要的是学生在建模过程中学会了如何探索数学,这就要求教师在平时的教学中不可只展现结果,更应展示思维过程,引导学生积极参与探索,使学生在长期的潜移默化中,逐渐学会思考、分析,不断提高解题能力。

针对上面的问题,不少学生在领会了以表格的形式体现的数量关系后,很快想到直接设未知数也可以借助于表格的形式寻找各量之间的关系。

设甲乙两地间的距离为x千米,根据路程、速度和时间的关系,可以表示出顺水速度和逆水速度。顺水速度和逆水速度有什么关系呢?讨论出静水速度是一个不变量,从而列出方程

四、不拘方法,培养思维能力

在解决实际问题时,学生往往会从自己的生活经验和角度出发,产生不同的思路,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鼓励学生从多个角度来思考,从而培养学生思维的广阔性和深刻性。

针对上面的例题,我进一步提问解决此题还有其它的思路吗?学生又展开讨论,此题除了静水速度、甲乙两地的距离不清楚外,顺水速度、逆水速度同样也是不清楚的。学生尝试着设顺水速度或逆水速度也能达到目的。最后让学生反思所找出的方法之间有没有必然的联系,找到解决问题的关键。一是路程速度和时间这三个量之间的关系;二是此题中有两个不变量甲、乙两地间的距离和轮船在静水中的平均速度。

数学教育家弗赖登塔尔曾经说过:“数学是现实的,学生从现实生活中学习数学,再把数学应用到现实中去。”根据这一理论,教师接下来设计了两道巩固性练习:1.一艘轮船从甲码头顺流行驶用了3.5小时,从乙码头返回甲码头逆流行驶用了4小时,已知船在静水中的速度为30千米/时,求水流速度。2.一架飞机本身的速度为800千米/时,它在空中最多只能飞行5小时就应返回,已知风速为20千米/时,求飞机最多飞出多远就返回才能安全?

提高物理解题能力 篇6

摘要:认真学习语法知识,加强语言运用,夯实语言基础,形成扎实的语法基本功。引导学生理解语法填空题的命题特点,要求熟练掌握语法填空题常见的考点和具体的做题方法。形成正确的做题思维和强大的语感能力,只有进行反复训练,不断激发学习兴趣,增强信心,巩固所学,及时反馈,认真推敲体会,才能有效地提高解题综合能力。

关键词:语法填空;解题能力;有提示词;无提示词

中图分类号:G632.0 文献标?R码:A 文章编号:1992-7711(2017)03-0041

众所周知,学生在做语法填空题时,会出现各种各样的问题,难以得高分。做好这类题型,需要具备扎实的语法基本功,需要掌握语法填空题的命题特点和熟练运用解题方法,需要经过强化训练,才能有效地提高语法填空题的解题能力。

首先,要求学生认真学习语法知识,加强语言运用,夯实语言基础,形成扎实的语法基本功。

其次,引导学生理解语法填空题的命题特点。语法填空题要求阅读一篇200字左右的短文,根据句子语法结构和上下文的逻辑关系完成10小题,每小题1.5分。一般说来,根据句子语法结构确定词性变化,根据上下文的逻辑关系确定词类选用。题型设计分分为两类:1.写出括号中提示词的正确形式(一般不超过三个词)。2.在空格处填入一个适当的词。理解了语法填空题的命题特点,平时学习目标更加明确,学习语法更加认真,更加关注重要的单词、短语和句型,记住常见的前缀、后缀变化。

最后,要求学生熟练掌握语法填空题常见的考点和具体的做题方法。通过选自高考题和平时练习中经常出现的例句,归纳总结出常见的考点和具体的做题方法,让学生逐步学会如何做好语法填空,明确解题步骤和方法,进一步强化解题能力。浏览全文,抓住大意,先处理较容易的,后做难度大的,最后核查校对,确保语法正确,语意贯通,符合逻辑。通过学生的自主学习和训练,认真体会和掌握做题的方法,提高解题能力。

下面,我们共同探讨语法填空题中常见的考点和具体的做题方法:

一、有提示词

1.动词

(1)谓语动词,判断时态和语态

【2015全国卷2】...they warm up again for the night.This cycle(go)day after day.答案:goes 考查时态 根据上下文,用一般现在时。

(2)非谓语动词,判断过去分词,现在分词,不定式。

【2016全国卷3】People probably cooked their food in large pots,(use)twigs(树枝)to remove it.答案: using 考查非谓语动词,people和use是主动关系,用现在分词using。

2.名词

【2016全国卷1】The nursery team switches him every few

(day)with his sister

答案:days 考查名词,few后面接可数名词复数。

3.形容词

【2016全国卷2】If you feel stressed by responsibilities at work,you should take a step back and identify(识别)those of 1(great)and less importance.答案:greater 考查形容词,根据and less可知用比较级。

4.副词

【2016全国卷3】Food in small pieces could be eaten easily with twigs(树枝)which(gradual)turned into chopsticks.答案:gradually 考查副词,副词修饰动词短语turned into。

5.词性转化

【2015全国卷2】In addition to their simple beauty,what makes the adobe dwellings(土坯房)admirable is their(able)to “air condition” a house

答案:ability 考查词性转化,形容词able转变为名词ability。

二、无提示词

1.冠词

【2014全国卷1】Now,years later,this river is one of ___ most outstanding examples of environmental clean-up.答案: the 考查冠词,定冠词the用于形容词的最高级前。

2.代词

【2016全国卷1】I held a lively three-month-old twin that had been selected by mother.The nursery team switches him...答案:his考查代词,根据下文him指代小公熊猫,用形容词性物主代词his。

3.连词

【2014全国卷1】But the river wasn’t changed in a few days

even a few months.答案:or 考查连词,or表示选择关系。

4.介词

【2016全国卷3】Chopsticks are not used everywhere in Asia.In India,for example,most people traditionally eat their hands.答案:with 考查介词,with+表示具体工具的名词。

真题演练

【2016全国卷1】Chengdu has dozens of new(上接第41页)millionaires,Asia’s biggest building,and fancy new hotels.But for tourists like me,pandas are its top 1(attract).So it was a great honor to be invited backstage at the not-for-profit Panda Base,where pocket money helps pay for research.I 2(allow)to get up close to these cute animals at the 600-acre center.From tomorrow,I will be their UK ambassador.The title will be 3(official)given to me at a ceremony in London.But my connection with pandas goes back 4 my days on the TV show in the mid―1980s,5 I was the first Western TV reporter 6(permit)to film a special unit caring for pandas rescued from starvation in the wild.My ambassadorial duties will include 7(introduce)British visitors to the 120-plus pandas at Chengdu and others at a research center in the misty mountains of Bifengxia.On my recent visit,I held a lively three-month-old twin that had been selected by 8 mother.The nursery team switches him every few 9(day)with his sister so that the one is being bottle-fed,10 other is with mum-she never suspects.答案:1.attraction 2.was allowed 3.officially 4.to 5.when 6.permitted 7.introducing 8.his 9.days 10.the

?之,在平时教学过程中,我们一定要积极地引导学生,只有不断夯实语言基础,加强语言运用,具备扎实的语法基本功;只有洞察命题特点,熟练掌握常见的考点和具体的做题方法,形成正确的做题思维和强大的语感能力;只有进行反复训练,不断激发学习兴趣、增强信心、巩固所学、及时反馈、认真推敲体会,才能有效地提高解题综合能力。

提高物理解题速度之我见 篇7

要提高解题速度, 应从多方面努力。

一、打好基础、勤学多练, 做到基础题非常熟练

要做到知识结构清晰, 随时提取不混淆。不在难题上花费大量的时间, 但要稳而且扎实, 做一道就保证一道正确。

首先, 要熟记物理概念和规律, 弄清知识的来龙去脉和知识间的内在联系, 各公式、定理、定律的适用场合和条件需要理解后记住。

其次, 强化练习。同一类型题要反复强化训练, 变形题要能灵活做到知识的迁移。通过各章节之间的综合题练习, 能培养学生综合运用知识的能力。

最后, 多进行小型测试, 提高学生的解题速度, 限时训练。及时反馈, 既能检测学生对知识掌握情况, 又能提高学生的解题速度。即使学生会做, 没有速度, 也一样不得分。评分要严格, 使学生养成一种快速解题的思维、快速解题的习惯。

二、从多方面提高学生解题速度

首先, 提高学生的思维能力。教师有意识地提高语速, 学生必然注意力非常集中, 这时教师对学生提出的问题限时整理并能有条理地回答, 从一开始的正常训练到加快速度, 能收到很好的效果。学生为了达到目的, 必须认真听讲, 还要复习以往的知识, 否则不能快速而完整地解决好一个综合性问题, 比如在讲磁通量问题上。

其次, 让学生树立信心, 有坚忍不拔的意志品质, 这是最重要的一条。我常和学生说的一句话是:“学习物理要有信心, 觉得自己笨, 那你就真的会越来越笨, 觉得自己聪明就会越来越聪明。”这是一种心理体验。比如, 我曾教过的学生腾晓旭对牛顿定律就是理解不透, 我举了很好的例子, 他当时明白, 过后就又恢复了原状。人们根深蒂固的感性认识, 是不能很快就消失的。腾晓旭同学经过反复琢磨, 终于有了一点进展, 但他却问我:“老师, 我实在太笨了!我能学好物理吗?”我说:“你说什么呢, 牛顿用了一生总结的物理规律, 你只用了半个月就明白了, 怎么算笨呢, 简直是太聪明了。好多同学不深入思考, 只是快速说出一个答案, 给大家的感觉很聪明, 但一深入综合就不行了, 而你对问题研究得深入而透彻。”腾晓旭同学听了我的一席话, 从此有了学好物理的信心, 成绩稳步上升。信心是成功的开始, 有了信心, 并为之去努力, 就会成功。

最后, 物理实验的重要性。不论是演示、分组还是课后的小实验, 或学生设计出来的, 都应尽量让学生自己动手做实验。学生自己设计实验方案、设计记录方法, 只有亲自经历了, 才会深信不疑。

三、与学生共同探讨总结出提高解决物理问题速度的好方法

在多年的物理教学中, 我给了学生一些好的方法, 学生也同样总结出了一些好的方法。比如我搜集好的解题方法, 对提高物理成绩效果较为明显。这些好方法看似简单, 有的只有简短几句话, 但对解题却有很大的帮助。

首先, 在解决物理问题中, 只要能画图的就比计算来得快而准。画图对解决物理问题帮助很大, 最适合解决选择题和填空题, 对计算题也有很大的帮助。

其次, 解决力学问题的小技巧。比如, 力学问题中经常要用到三角形, 尤其是直角三角形占90%以上的几率, 学生们最头疼的是找角费时间, 而且还容易找错, 正弦余弦分不清, 解决的办法是将已知角在练习本上画得非常小, 图形中直角三角形只要小的都与此角相同。

再如, 在解决纯力学问题中只要受三个力平衡的, 用合成的方法要优于用正交分解, 而且能提高速度。

提高物理解题能力 篇8

关键词:高中生;物理解题能力;策略

解题能力的提高是很多高中生都普遍追求的一个方面,因为这方面的能力能够对其他方面产生重要的影响,比如说提高答题的正确率。物理试题难度较大,而且题目的数量和类型都比较多,因此在答题的过程中我们要认真分析题目的条件和要求,这样才能在规定的时间内完成试卷的题目,而且能够取得理想的成绩。

一、高中生在解答物理题目时存在的问题

1、忽略了概念的严密性

题目的理解需要学生有扎实的基础知识,在物理试题中,很多条件不是很容易就能看出的,一些隐藏的条件需要学生细读每一段文字,而且这些文字的理解离不开基本的概念,很多学生不能完全理解问题主要是受到其本身基础概念比较薄弱,而且对文字的推理也没有按照学科的逻辑进行,因此最后会导致解答错误。比如说:有一道关于速度和加速度之间说法的题目,掌握加速度和速度的变化情况需要区分二者的概念,很多高中生在理解加速度的概念方面很容易产生混乱,因此对选项中的不同描述就很难判断,物体运动在很大程度上受到二者方向的影响,为了深入理解加速度的概念,学生不仅要学习它的定义,而且还要明白产生的原因,所以关于二者关系的说法,“加速度为零的时候速度不一定是零”这个回答是正确的。

2、解题时没有耐心

物理中很多试题都和计算有很大关系的,有时我们虽然掌握了基础的概念,但是最后仍然在解答的时候出现错误,这和学生的认真程度有很大的关系,物理学科中的有些题目是需要经过很多环节才能得到最终的答案的,如果在期间出现不耐烦的情绪,那么就会对答案的准确率造成很大的影响。比如说在一个简单题中,在给出物体的质量并且该物体还受力F 的作用,该物体在粗糙的竖直墙面上做匀速运动,题目的要求是求二者的动摩擦因素,粗心的同学很容易忽略物体的向上运动,因此会导致解答的片面性。

二、提高物理解题能力的策略

1、记住基本的知识点

有些物理题目的解答需要运用相关的公式,如果学生在平日的学习中能够理解这些公式的内涵,那么记忆的效果就会更好。比如说在解决有关力学的题目时,合力、分力的合理运用就发挥着很大的作用,所以学生要牢牢记住这些公式的各个组成要素。当学生的脑海中存有足够的知识点时,他们解题的时候会有更多的思路,而且熟练掌握公式能够让学生灵活理解题目中的信息,这些知识点是学生理解和解答题目的重要源头。

2、从已知条件中发掘新的条件

运用并且挖掘隐藏的条件是解决难度较高的题目的重要解题方式,很多高中生在解题的时候都倾向于找出题目中给出的已知条件,然而从这些显性的条件来解答提出的问题。但是不是所有的物理题目蕴含的条件都是很明显的,有些题目的条件需要学生从给出的文字中推理,只有发现这些隐含条件才能找到与问题相关的契合点。

3、分析解题过程

分析解题过程能够为实际的解答提供更多的思路,比如说一道例题的题目是这样的:矩形导体线圈在通电流后移入一导线的右侧,而这个导线有恒定的电流,矩形的两条对应的边和长直导体是平行的,根据给出的图形来判断线圈在释放后的运动状况;解答这个题目是有指定的过程的,确定磁场方向是第一步,要根据磁感线来确定所受安培力的方向,然后根据磁场的强度分析来判断F4> F2,得出这个结论需要按照这个过程进行分析。

4、重视解题经验

对待同一个题目,不同的学生有不同的解题方法,高中生获得正确的解题思路需要不断的训练,物理试题会涉及到很多的知识点,很多题目都需要高中生要有足够的耐心来完成,因此经常做题能够训练这方面的能力,高中生可以在练习中不断提高解题的效率,这不仅需要他们能够在规定的时间内完成指定的试卷,而且还要保证正确率,解题经验对学生来说是很重要的,因为它能够让学生在训练的过程中找到做题的感觉,而且很多试题和高考试题的类型都有很大的相似性,学生只有多做才能使他们在重大的考试中取得较好的成绩。

三、结语

高中生物理解题能力的提高需要多方面的配合,学生自身是一个关键的因素,除此之外,教师和同伴也发挥着重要的作用,教师要帮助学生发现自己在解题中存在的问题,学生只有在具体的题目中才能找到解题的思路。提高学生解题能力的措施包括很多方面,解题过程的分析是其中的关键环节,学生的定向思维也会影响其对题目的理解,因此在解题的各个环节都要认真仔细。

[参考文献]

[1] 秦显法.用哲学思维提升解题能力[J].考试(高中文科),014(02)

[2] 卢燕英.谈数学课上如何提高学生的解题能力[J].数学学习与研究,2014(09)

[3] 刘菊芬.改善数学提问方法 提高学生解题能力[J].内蒙古师范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2013(12)

上一篇:机关作风和行政效能建设汇报材料下一篇:参加校长培训班的体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