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普及应急知识,提高应急能力”发言稿(精选6篇)
一、地震,听起来就觉得非常恐怖的,我们虽然没有经历过地震,但是从电视新闻上看到和听到的关于地震的消息让我们的心不由得感到心悸,尤其是从电视上的画面上看到地震造成的巨大破坏以及巨大的人员伤亡时。所以从现在起就要普及应急知识,提高应急能力,这是非常必要的。
首先来介绍下地震发生前的征兆,了解这些内容将有助于我们及时地知道地震的到来,从而尽可能地躲避地震的伤害。下面就是一些主要的地震前兆。
①第一个前兆就是地下水异常。这个可以用一首小诗来概括。
井水是个宝,前兆来得早。
无雨水质浑,天旱井水冒。
水位变化大,翻花冒气泡。
有的变颜色,有的变味道。
②第二个预兆就是动物行为异常,也可以概括为一首诗。
震前动物有预兆,密切监视最重要。
骡马牛羊不进圈,鸭不下水狗狂叫。
老鼠搬家往外逃,鸽子惊飞不回巢。
冰天雪地蛇出洞,鱼儿惊惶水面跳。
③第三个预兆就是气象异常,地震之前,气象也常常出现反常。主要有震前闷热,人焦灼烦躁,久旱不雨或阴雨绵绵,黄雾四散,日光晦暗,怪风狂起,六月冰雹(飞雪)等等。
④第四个预兆就是地声异常,地声异常是指地震前来自地下的声音。其声有如炮响雷鸣,也有如重车行驶、大风鼓荡等。
⑤第五个预兆就是地光异常,地光异常指地震前来自地下的光亮,其颜色多种多样,可见到日常生活中罕见的混合色,如银蓝色、白紫色等,但以红色与白色为主;其形态也各异,有带状、球状、柱状、弥漫状等。一般地光出现的范围较大,多在震前几小时到几分钟内出现,持
续几秒钟。我国海城、龙陵、唐山、松潘等地震时及地震前后都出现了各种颜色的发光现象。
⑥此外还有地气异常、地动异常、地鼓异常、电磁异常等等。掌握这些地震前兆的知识,对于我们有效的预防地震具有很重要的作用。
二、当地震发生的时候,我们该如何避险呢,虽然现在我们没有地震的威胁,但是世事难料,难保我们将来不会遇到,所以学习一些应急知识是很有必要的。
1.抓紧时间紧急避险。如果感觉晃动很轻,说明震源比较远,只需躲在坚实的家具底下就可以。大地震从开始到振动过程结束,时间不过十几秒到几十秒,因此抓紧时间进行避震最为关键,不要耽误时间。
2.选择合适避震空间。室内较安全的避震空间有:承重墙墙根、墙角;有水管和暖气管道等处。屋内最不利避震的场所是:没有支撑物的床上;吊顶、吊灯下;周围无支撑的地板上;玻璃(包括镜子)和大窗户附近等。
3.做好自我保护。镇静选好躲避处,蹲下或坐下,脸朝下,额头枕在两臂上;抓住桌腿等牢固的物体,以免震时摔倒或因身体失控移位而受伤;用手护住头部或后颈;低头、闭眼,以防异物伤害;可用湿毛巾捂住口、鼻,以防灰土、毒气。
4、在教室中:学生应用书包护头躲在课桌下或课桌旁,地震过后由老师指挥有秩序地撤出教室。
5、被埋要保存体力。如果震后不幸被废墟埋压,要尽量保持冷静,设法自救。无法脱险时,要保存体力,尽力寻找水和食物,创造生存条件,耐心等待救援。这一点是非常重要的,在历史的多次地震中,包括中国的汶川地震和玉树地震,有很多人被废墟掩埋之后仍然是有存活的,但是因为不注意保持体力,惊慌失措,失去了自己的求生意志,从而导致了原本可以生存下来的机会就这样白白流失了。
关键词:应急管理,应急能力,安全生产
一、引言
企业要强化应急管理, 首先要做好安全生产应急能力上的提高;有关安全生产应急能力的高低, 在企业生产事故应急救援活动过程中更是起着直接的影响, 这已经引起很多企业的关注和重视。具备较高安全生产应急能力的企业, 就可对那些安全生产突发事故的发生进行有效应对, 从而能最大限度地把安全事故所带来的经济损失降低下来;但对多数企业而言, 应急管理并不是其生产运作的基本系统, 故在企业生产过程中无法做到足够应急资源的投入;为尽可能地促使应急管理效率得到有效提高, 企业就必须充分发挥这些有效应急资源的作用。但是, 当前多数企业在安全生产应急能力方面的管理方式还比较落后, 致使这些企业安全生产的应急管理水平较低, 无法做到对那些安全生产的突发事故进行有效应对。因此, 强化企业安全生产的应急管理, 最大限度地促使其安全生产应急能力水平的大幅度提高就显得尤为重要和迫切。
二、强化企业应急管理、提高应急能力的重要性分析
(一) 加强应急管理、提高应急能力, 是我国企业发展顺应当今时代潮流的具体表现。企业加强应急管理, 不管是其目的、还是其要求, 都与当前我国这种经济发展新形势相适应, 与当今国际社会快速发展的新要求相符合。当前对我国构建和谐社会产生不利影响的因素还很多, 从国内方面来看, 一是我国是个防灾能力较差的国家, 且每年经常发生多种自然灾害, 是个受灾较为严重的国家;二是当前我国经济正处于高速发展时期, 但由于还存在着较为薄弱的安全生产基础, 致使安全事故频繁发生, 极大地影响到企业的正常生产运行, 所有这些都要求我国必须进一步强化企业应急管理。从国际方面来看, 由于经济全球化的快速发展, 致使世界各国之间的物资周转和人员流动日益频繁, 不管公共卫生事件的诱因、还是公共卫生事件的影响因素, 它们普遍都具有国际性的特点;众所周知, 世界万物相互联系、相互渗透, 致使那些不明原因的世界性、群体性疾病时有发生, 且一旦发生, 其蔓延极为快速, 所有这些, 都极大地增大了这些公共卫生突发事件的防控难度。此外, 当今世界发展日益呈现出多极化特点, 正是受到这个特点的影响, 致使国际政治、经济关系极为错综多样, 如各国之间的宗教矛盾、民族冲突日益呈现多元化, 这就极大地影响到国际社会的和平与稳定, 同时也给国家的安全、稳定带来了较大的冲击。因此, 针对当前国际社会发展的这种新趋势、新特点, 有意识地强化我国企业应急管理、并进一步提高其应急能力就显得极为重要。
(二) 加强应急管理、提高应急能力, 可促进企业在其发展过程中有效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要求。发展和全面协调可持续, 这分别是科学发展观的第一要义和基本要求。实践表明, 能否真正做好安全环保这项工作, 将对企业的经济效益产生直接的影响, 企业在其发展过程中, 如果能把安全环保这项工作真正做好、落实好, 就能够最大限度地避免重大安全事故的发生, 从而有效保障广大人民群众的生活、环境安全乃至他们的生命安全, 这对于构建和谐稳定社会将起到极大的促进作用。由此可见, 企业把安全环保这项工作真正做好、落实好, 不仅可让企业最大限度地维护自身的经济利益, 而且也是企业有效履行社会职责的具体表现, 此外, 企业做好安全环保工作, 还能起到有效维护社会稳定的重大作用。在实际当中, 要真正让企业做到既安全生产、又科学发展, 企业就一定要把一个既稳定又和谐的发展环境构建出来, 并采取有效措施让它一直保持下去。从这个角度来看, 最为重要的就是企业要把应急管理这项工作做好, 这是企业构建和谐稳定的发展环境以及有效实现安全环保形势的重要前提。因此, 为有效贯彻落实好科学发展观这一要求, 企业在其发展过程中, 一定要加强应急管理, 并有效提高其应急能力。
(三) 加强应急管理、提高应急能力, 这是企业有效履行社会责任的重要表现。众所周知, 以人为本, 这是科学发展观的核心内容。当前我国安全环保形势还不容乐观、还比较严峻, 因而企业一定要以高度负责任的态度来做好应急管理这项工作。企业要实现科学发展, 首先要实现企业安全生产;关注生命, 这是我们构建和谐社会首要强调的;在任何时候, 最宝贵的社会资源, 就是人, 因此, 实现企业安全生产、构建和谐社会, 一定要让每个人的生命安全能得到有效保障, 这就是“以人为本”的基本涵义所体现的要求。企业是社会上一个极为重要的经济组织, 其生产经营必须正常、有序, 并且合法, 以此来为广大人民群众服务、并为社会创造利润, 最终为人们的生存和发展提供有利条件, 所有这些都是企业重要职能的具体表现, 因而企业是安全环保责任的主要载体, 作为这个重要载体, 企业一定要尽自身最大的努力来做好应急管理这项工作, 并把它落实到实处, 只有这样, 才能真正杜绝重大安全事故的发生, 从而最大限度地避免给广大人民群众带来经济损失。当前我国很多企业都把“以人为本、安全第一”等作为他们的工作理念, 其目的就是要把他们所应承担的社会责任真正履行好, 做一个让人民满意的企业。因此, 企业加强应急管理、提高应急能力, 这是企业认真履行社会责任的具体表现, 也是在当前这种新的社会发展形势下, 企业一定要做好的一项重要工作。[1]
三、企业加强应急管理的主要措施
(一) 进一步健全预案体系。实践表明, 做好安全环保工作, 重在做好预防预警这项工作。当前, 我国很多企业, 根据自身生产情况, 都已制定出综合应急预警预案, 在此基础上再形成了一套适合自身企业生产特点的总部层面应急预案管理模式。各个企业基于国家或集团公司的总体部署, 正在大力建设企业应急预案体系, 并予以不断完善, 促使预案的文本不仅更加科学、实用, 而且更为简明、易行, 通过以上这些程序操作, 不管是现场处置方案、还是岗位处置方案, 都将变得更为简练、且与生产实际更为贴近。例如, 当前中国石油已建成一套较为完善的应急预警预案管理体系, 它把总部应急预案模式作为其统领, 把岗位应急处置程序及现场应急处置方案作为其工作重点, 在此基础上再以各级应急救援预案和应急响应作为其必要的补充, 由此形成一套三级应急预案管理体系, 从而达到加强企业应急管理的效果。[2]
(二) 不断完善组织体系的建设。实践表明, 企业能不能真正做好应急工作、并把它抓牢抓实, 关键在于组织体系的建设;此外, 组织建设还是有效落实企业应急工作的一个重要载体。企业在成立应急领导小组及设置其工作职责过程中, 其组长可由企业主要领导来担任, 并要求这些组织要深入了解这些工作职责, 在此基础上再把领导办公室以及对应急工作进行指挥和协调的指挥中心建立起来, 这样就形成了由一个中心、两个机构所组成的应急组织管理模式。在实际生产过程中, 各企业一定要基于这个管理模式来制定应急管理各个组织机构 (指挥机构、办事机构、工作机构) 的工作职责;此外, 为有效完善这个应急管理体系的体制机制, 在实际工作中还必须与上级主管部门及政府部门切实做好职能工作的协调和衔接。
(三) 加快制度体系的建设。从本质上来看, 企业所制定的一系列制度、规范, 实质就是企业自身的一项自律措施。就是企业系统内部的强制性要求, 这套制度将直接决定着企业所实施的具体生产行为。当前, 在有关如何应对突发事件方面, 国家已经颁布了相关法律法规并由此确定了一系列方针政策, 国务院相关部门以及各级政府在这方面也先后出台了一系列应急管理规章制度, 所有这些, 不仅可进一步引领企业强化应急管理体系建设, 而且还可强力推动全员全社会应急意识的大幅度提高。由于企业是一个极为重要的安全生产责任的主要载体, 因而在其整个生产过程中, 有关这些法律法规, 一定要予以认真贯彻落实, 以此来把安全生产这个社会责任切实履行起来;此外, 在安全生产方面, 企业对于所制定的各项规章制度, 在确保与国家相关政策要求相符合的前提下, 还要不断予以完善, 使之更为细致、更为严格, 且具有更强的针对性, 这样就可让企业所建立的安全生产制度体系更为系统、更为标准和规范, 最终达到不断完善制度系统的良好效果。
四、企业不断提升应急工作能力的主要措施
(一) 切实做好应急工作的组织领导。作为企业领导部门, 一定要采取有效措施, 来切实做好应急宣传和培训教育, 以此来让人们的忧患、风险意识不断得到有效提高。进行应急管理的重点内容, 就是这个“风险”, 它是对未来事件的不确定出现概率及结果的总称。在企业具体生产过程中, 一定要加强领导和进行有效组织, 以此来让人们切实认识到应急工作的重要性, 在此基础上再把企业安全环保第一责任人所应承担的责任落实出来, 立足于当前的企业议事机构来进一步加强各职能部门的建设, 真正把应急准备这项工作做好做足。
(二) 加大力度进行应急救援体制建设。对于生产经营活动中易发生事故灾难所带来的风险, 企业一定要予以充分的认识, 结合企业自身生产特点逐步建立起一套专业应急救援力量。有关这方面, 中国石油就做得相当成功:在充分认识发生于生产过程中灾难事故风险的基础上, 中国石油逐渐把包括管道抢修、井控、海上及消防等为主的专业应急救援力量建立起来;基于规划, 中国石油继续加大力度进行应急平台建设, 按区域对应急救援响应中心进行科学规划, 对于所建立的各专业救援队伍, 力争做到统一调度和合理安排, 在此基础上争取在企业内部做到资源共享, 从而最大限度发挥专业救援力量的作用。因此, 企业一定要促使专业救援队伍的应急响应能力得到最大幅度的提高, 在此基础上来进一步建设一支兼职救援队伍, 以有效促使基层岗位和现场的应急处置能力得到不断提高, 最终完成企业全方位应急救援体制的构建, 为我国企业的持续快速发展提供强有力的应急救援后盾。[3]
(三) 切实做好应急物资的准备。为真正贯彻落实好科学发展观, 企业在其生产过程中一定要做到以人为本, 真正把人的安全放在第一位, 把保护环境和企业的科学发展作为企业最为重要的问题, 因而在日常生产中, 一定要把所需应急物资进行合理配备和充分准备, 对于应急费用一定要做到足额保证到位, 确保企业在救援响应及应急预防中能真正做到有备无患, 以此来不断提高企业的应急能力水平。
五、结语
总之, 在全面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过程中, 企业各级领导和全体员工都应认真总结企业生产发展经验, 以此来探索并逐步建立起一套与当今国际社会发展要求相适应的应急管理体系, 并不断提高企业应急工作能力, 从而达到不断改善和逐步扭转当前我国多数企业所面临的不利安全环保形势目的, 这对于促使我国企业真正做到安全发展、科学发展以及促进我国和谐社会的构建, 都具有极为重要的意义。
参考文献
[1]杜泽龙.企业安全生产应急能力量化及其管理对策研究.[J].哈尔滨工程大学学报, 2013, 4
[2]史波.煤矿企业应急管理系统构建与应急能力评价研究.[J].哈尔滨工程大学学报, 2011, 5
【摘 要】 在面对航班飞行突发事件和公共突发事件时,空管应急能力的强弱直接关系着飞行的安全、社会救援的及时性等。由于飞机速度快,空域与机场条件复杂,面对飞行中的突发事件或公共突发事件时,留给空管的时间十分有限,正确而及时的空管决策往往决定着飞行安全,关乎人的生命财产安全。目前空管应急管理“一案三制”体系的建设已初步开始,空管系统已具备了一定程度的应急能力,但是空管应急管理仍存在不可忽视的问题,导致空管应急能力仍处于较低水平,本文将从“一案三制”的不同方面提出相应的完善措施。
【关键词】 突发事件;空管应急体制;应急响应等级;应急演练
【Abstract】In face of flight emergencies and public emergencies, the capability of air traffic controllers handling emergency is directly related with the flight safety and social rescue flight timely. As the fast aircraft speed, complicated airspace and aerodrome conditions, the time left for air traffic controller is very tight when unexpected events in flight or public emergencies happened. Correct and timely ATC decision often determines the safety of flight, people's life and property. At present, ATC emergency management of a plan and three system have been constructing, to a certain degree ,the air traffic control system has the ability of handling emergency , but the air traffic emergency management still exists the problems which have resulted in ability of air traffic controllers resolving emergency is still at a low level,so the problems can not be ignored.This paper will put forward the corresponding improvement measures from the different aspects of a plan and three system.
【中图分类号】G64.26【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2095-3089(2016)15-00-02
一、建立高效的空管应急体制
为建立统一有力的突发事件应急指挥系统应将空管系统各运行单位有效纳入现有的民航空管局三级应急管理体系中,同时加强地区空管局的应急管理机构的设立,形成一个职责明确、信息通畅、协调关系明确的应急组织机构,通过结构内指挥、计划、行动、行政、后勤、及财政等功能机构,实现有效协同地应对突发事件,借鉴美国突发事件应急指挥系统ICS的经验,有效、高素质的地区空管局应急指挥系统应包括现场指挥官、指挥人员、一般人员。
现场指挥官即地区空管局应急指挥领导小组,对突发事件应急管理总体负责。空管局应急指挥领导小组是应急工作的领导机构。主要责任为协调、指挥、指导各单位的应急工作和善后工作的实施;审核,定空管局总体应急预案和各项专项应急预案;贯彻落实各项上级应急处置指示,包括民航局和空管局等上级机构。协调调查责任事故,对相关责任者作出处罚,对应急有力人员进行表彰等。
指挥人员即地区空管局应急处置办公室和地区空管局突发事件专项应急处置指挥部,指挥人员负责辅助现场指挥官,包括跨部门联络、事件安全等。
一般人员即应急处置各部门一般人员包括空管部、气象部、通导部、运行单位等,直接构成了应急管理的功能框架。
二、完善应急机制
应急机制的完善对于改善目前空管应急重处置、轻管理的现状,实现空管人员的工作状态从平时工作状态向应急工作状态的转变突以及空管应急协调转换具有重要意义。按照应急过程,空管应急机制应由预防准备、预测与预警、应急处置、善后处理四个阶段组成。
由于应急处置直接决定应急的结果,此处着重研究空管应急处置,空管应急处置流程归纳如下:
从上图可以看出,应急等级的确定决定后续应急应急响应过程,目前根据事件等级可以将应急响应分为四个等级IV级(一般),III级(较大),II级(重大),I级(特别重大),但是目前突发事件的分级响应标准等级由民航局制定,这是运用一种运用经验进行分级的方法,而突发事件构成因素复杂,单纯的靠经验进行分级会在一定程度上遗漏对某些因素的考虑,应综合考虑突发事件的各种要素,并赋予不同的权值对事件进行分级,如下是综合考虑民航突发事件的特征,对突发事件要素及各要素指标进行的归纳。
三、建立完善的应急法制,明确应急责任
强大有力的指挥系统、应急机制的有效性、应急预案的制定等都依赖于相关应急政策的保障,应针对空管应急管理制定相关明确的法规。尤其应针对突发事件情况下飞行通报环节多、使用机场多、应急人员多、组织协调工作复杂等情况,建立相关政策体系,明确空域分配原则,应急飞行的优先权规则等,制定管制应急报告和协同通报程序、各部门实时协作方式、程序、内容,以加强航管、飞行、雷达、通信、气象等部门的协作,同时,应认真研究本管制空域存在的矛盾和问题,及时修改完善已制定的规则、体系等,这样可以减少应急时各方协调环节,提高整体指挥协作的效能,使空管工作状态实现从正常工作状态向应急工作状态的快速转变。
四、空管应急预案的编制及应急演练
在空管应急预案的建设方面,各管制部门在制定应急预案时应加强事件与预案的一一对应性,建立以突发事件如发动机失效,起火,航空器出现飞行冲突等不同的事件为线索、以应对不同等级的事件为目地的空管应急预案,整合系统应急预案、加强各项预案、各部门预案的衔接性。
根据应急预案抓好各类突发情况的应急演练,并使应急预案的制定和演练制度化,进行定期合理的演练,并对每次演练进行评估,包括应急演练过程中人员的协调、各部门的配合、事件的处置等,发现应急过程中的薄弱环节及应急预案的不合理之处,并对其加以修改,以增强空管应急预案的可实施性,促使应急人员在应对突发事件时能够快速从正常的工作状态转入应急状态,不断提高预案的可行性、详细性、可操作性、针对性、灵活性。
五、结束语
空管应急能力的提高依赖于应急机制,应急体制,应急法制,应急预案各方面的不断完善,由于目前空管应急管理不是很成熟,应借鉴公共突发事件应急管理的经验,同时结合民航所特有的自身的特点来提高空管应急能力,对于不断提高民航的安全水平有重要的意义。
参考文献:
[1]李朝辉.关于空管应急管理体系建设的一些浅见[J].科技与企业,2013,20:33.
[2]周江.如何全面提升空管应急处置能力[J].电子制作,2014,20:289.
[3]诚然.美国国家突发事件应急指挥系统(ICS)的发展历程与影响因素[J].电子政务,2015,03:87-94.
[4]高浩然.基于空管应急响应的空域移交研究[D].中国民用航空飞行学院,2011.
[5]秦绪林.如何增强空管应急处置能力[J].中国民用航空,2009,05:47-48.
[6]武海源.进一步提高空管系统应急管理能力[J].空中交通管理,2008,06:4-5.
[7]徐维如,崔浩林.国外空管应对突发事件的处置策略及启示[J].中国民用航空,2008,07:31-34.
[8]吕小平.汶川地震对空管设施保障和建设的启示[J].空中交通管理,2008,08:4-7.
[9]陈海刚.空管应急处置能力的思考[J].科技风,2010,23:69.
[10]FAA. Air Traffic Service Contingency Plan[G].1997
[11]王文俊,白福利,吴倩.浅谈民航应急管理体系建设[J].交通企业管理,2012,12:55-57.
通过本次班会,引导学生学习安全知识,掌握安全常识,增强安全意识,注意生命安全。
活动时间:
20xx年3月14日
地点:
二年三班教室
参加人:
教师及全班学生
活动过程:
教师谈话引入:
同学们生活在幸福、温暖的家庭里,受到父母和家人的关心、爱护,似乎并不存在什么危险。但是,家庭生活中仍然有许多事情需要备加注意和小心对待,否则很容易发生危险,酿成事故。下面就谈谈家居安全要注意什么:
一、紧急呼救常识:
紧急报警电话
紧急报警电话全国统一为:匪警“110”、火警“119”、医救“120”、交通事故“122”。拨打这四个电话。
切记:拨打报警电话是非常严肃的.事,不要开玩笑或因好奇而随便拨打。
(1)怎么拨打“110”报警电话?——播放视频动画(2分钟左右)
(2)怎么拨打“119”报警电话?——播放视频动画(2分钟左右)
(3)怎么拨打“120”报警电话?——播放视频动画(2分钟左右)
(4)怎么拨打“122”报警电话?——播放视频动画(2分钟左右)
二、自然灾害:
1、地震应急方法—播放视频动画(2分钟左右)
2、雷电应急方法
(1)在室内,关闭门窗,远离门窗、水管、煤气管等物体。
(2)关闭家用电器,拔掉电源插头,防止雷电打到。
(3)如果在室外,要及时躲避,不要在空旷的野外停留。应尽量寻找有土坑的地方,把自己藏起来。
(4)远离大树、高塔、电线杆、广告牌。
(5)立即停止室外游泳、划船、钓鱼等水上活动。
(6)在室外,相互之间不要挤在一起,以防被雷击中后电流互相传导。
(7)在户外不要使用手机。
(8)对被雷电击中人员,应立即打120电话。
(9)雷雨天尽量不要用太阳能热水器洗澡。
三、火灾事故:
火灾应急—播放视频动画(2分钟左右)
那么在家里应该怎样避免事故发生呢?(播放相关家庭安全事故图片)
四、家庭事故:
煤气事故应急要点
1、如果家里发现煤气泄漏,应马上关闭燃气,打开门窗通风。
2、如果煤气泄漏,千万不要动任何家用电器设备,也不要在室内打电话,避免发生火花引发火灾或爆炸。
3、煤气瓶着火时,可用湿毛巾从后向前盖住阀门将火扑灭,关闭阀门。火扑灭后,如果阀门不能关,可用湿毛巾、肥皂等将漏气处堵住,将煤气瓶马上搬到室外空旷处,等待专业人员到场处理。
4、居民无论在任何地方发现燃气泄漏和由此引发的火灾或爆炸,都应远离泄漏地点及时拨打电话报警。
五、班主任总结:
坚持以人为本,全面、协调、可持续的科学发展观,是我们党在推进经济社会改革发展中的实践经验总结,是马克思主义理论精髓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实践融合的创新理论结晶。它更加鲜明地阐发了无产阶级政党以人为本、执政为民的根本宗旨和执政要求理念。作为肩负监督把关、公共维权的政府机构,我们质量监督检验检疫部门学习贯彻科学发展观,就应进一步强化群众利益无小事的观念,主动适应经济、社会和政治建设快速发展的新形势,紧紧围绕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人民群众的切身利益履职尽责,尤其是要紧盯公众需求热点,强化应急管理能力,守住公共权益安全底线,预防和处置好突发公共事件,为国泰民安提供坚实的质监保障。
一、用发展的眼光看待公众对质监工作的新需求,切实增强质监部门应急管理、服务公众的责任意识
当前,我国综合国力持续快速提升,被国际盛赞为“盛世中国”。在物质条件不断改善的同时,人民群众对社会公平正义的监督也更加开放、深入、透明。质监部门由于服务领域广泛,从生产资料检验到日常消费品准入,从外-1-
贸进出通关到家电下乡产品把关,所涉及的每一项业务都关乎生产安全、百姓安康。近两年来,“三鹿奶粉”、“农夫山泉”等事关质监工作的突发公共事件,波及全国甚至影响到我国的国际形象,教训与经验都十分深刻。从一定意义上讲,质监工作不是中心却牵动全局,已成为新时期公众议论的热点、上下关注的焦点。因此,质监部门必须强化应急管理、服务公众的责任意识,切实积累和提高处理公众反映问题、处置公共危机的应急管理能力。要做到这一点,关键是要用科学发展观统一全体质监工作者的思想,切实把以人为本、执政为民的科学政绩观贯彻于本职岗位中,贯穿到具体业务上。每名质监人员都要常思公众利益之重,常省公共危机之害,常想公开监督之威,时刻保持如履薄冰、如临深渊的应急状态,守好产品安全底线,为国家经济发展、民生祥和安泰提供质监保障。
二、用主动的工作满足公众对质监工作的新期盼,加速构建质监部门应急管理、服务公众的工作体系
从国内外实践看,质监部门在扎实推进标准化、规范化、优质化生产进程的基础上,能否面向产品受众,主动延伸服务,及时处理公众诉求,最大限度地维护和保障公众权益,预防和处置公共危机,是公众对质监工作满意度的“定盘星”。为此,质监部门必须围绕产品终端受众,健全处理公众诉求、应对公共危机的应急管理、投诉接访、监测预警、信息发布、处置安抚等机制,以及与相关部门密切配合的协调机制、奖优汰劣的责任追究机制,从而完善质监工作应急体系,为搞好应急管理、服务公众提供可靠的组织保证。实践中,还应结合本地区特点,针对支柱产业、品牌产品、通商口岸,特别是公众日常消费品、公共服务设施等质监工作重点,提早预想预设,制定预防和处置突发公众事件的应急预案,确保胸有成竹,稳妥处置。同时,应适时组织开展应急管理培训和心理辅导,发动和培育质监工作人员,群策群力共同参与应急管理,携手预防和处置公共危机,在实践中提高质监部门应急管理、服务公众的水平。
三、用科学的制度保障公众对质监工作的新诉求,不断提升质监部门应急管理、服务公众的整体水平
制度带有根本性。我们党一贯高度重视,并坚持不懈地推进依法执政、依法行政改革与实践。进入新世纪以来,我国先后颁布了《中华人民共和国突发事件应对法》、《国务院关于全面加强应急管理工作的意见》、《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条例》、《生产安全事故报告和调查处理条例》、《中华人民共和国放射性污染防治法》等一系列的应急管理法律法规。国家质监总局也积极适应时代要求,于2005年以行政令的形式,制发了《国境口岸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出入境检验检疫应急处理规定》,特别是在应对SARS、猪流感和奶制品安全监管等重大突发公共事件中,及时协调卫生部、商务部、工商总局等相关职能部门,创建了联合联动机制,出台了一系列行政应急举措,有力地保障了公众权益。随着我国经济社会的飞速发展和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入,公众对质监工作的新诉求还会继续增加,并呈现出全新的特点。如:诉求群体跨地域,抑或有来自境外的诉求;诉求领域宽范围,从传统实物质量投诉发展到对新兴外包服务产业投诉,甚至对我国现行质监法规产生质询;诉求回应高标准,以国际通行惯例来检验我们质监部门的办事效率、依法行政能力。这些都将对质监工作提出前所未有的挑战。质监部门只有增强前瞻性、探索规律性,与时俱进地完善法规体系,并严格依法行政,才能更好地适应形势发展需要,处变不惊地维护公众权益,服务我国经济社会发展大局。因此,扎实推进质监法规体系化、执法规范化、服务人性化,切实做到有法可依、有法必依、执法必严、违法必纠,不仅事关当前应急之需,更关系质监
胡 俟
2011年第6期 ——社会建设
近几年来,郧西县立足县情,创新社会管理工作方式,整合各方应急救援资源,建立覆盖县域的应急救援工作体系,在维护社会稳定、促进社会和谐、推动跨越发展中发挥了重要作用。
一、特殊县情:强化应急救援势在必行
郧西县地处鄂西北边陲,北依秦岭、南临汉江,版图面积3509平方公里,人口51万。2010年全县生产总值仅32亿元,财政收入2.2亿元,地方财政一般预算收入1.2亿元,农民人均纯收入3350元,属全省条件最差的县之一。特别是极端的灾害性天气、突发性事故和复杂的社情,对郧西县社会应急管理能力提出了严峻的挑战,加强新形势下社会管理工作,显得尤为急迫。
1、突发自然灾害和事故,对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构成严重威胁。郧西县地处南北气候过渡带,小气候复杂,自然灾害频发。仅1987年到2010年间,共发生严重旱灾5次、特大洪灾20次。如2003、2005、2007、2010年相继多次发生特大洪涝地质灾害。仅2007年7至8月间,连续三次遭遇特大洪涝灾害,直接经济损失2.3亿元;2010年7月,郧西县境两次大范围遭受暴雨洪灾袭击,直接经济损失6.8亿元。由于境内山高坡陡、沟壑纵横,地质灾害、森林火灾、交通事故发生机率较高,给安全防范、应急救援等工作带来全新考验。所有这些突发性灾难,要求政府建立经常性的应急救援机制,尽可能把经济损失和社会影响降到最低限度。
2、社情较为复杂,容易诱发突发事件。郧西县与陕西省山阳、旬阳、商南、白河、镇安五县15个乡镇交界,省际线409公里。郧西是贫困山区县,境内有10个民族,群众因邻里纠纷、医患纠纷、务工伤亡等引发的利益矛盾,容易酿成群体性事件。应对突发事件,维护社会稳定、促进社会和谐的任务十分繁重。
二、适应发展:创新应急救援工作机制
为适应新形势下社会管理应急工作需要,我们立足县情,经过深入调研论证,于2008年6月整合公安、消防、防汛、交通、环保、国土、安监、卫生等多个部门的应急救援资源,成立“郧西县应急救援中心”,承担重大灾害和突发性事件的抢险救援和应急处理任务。2009年4月,新建集车库、办公、备勤、指挥中心等于一体的应急救援中心指挥大楼。目前,郧西县已建立起功能健全、组织完善、协调高效的应急救援体系,取得了初步成效。郧西的应急救援模式可概括为:“一大平台”统一调度,“五大系统”高效联动。
1、“一大平台”统一调度。建立应急救援指挥平台,对全县所有应急救援工作统一调度。县应急救援中心指挥平台与县公安局指挥调度系统(110、119、122)三台合一,实行“集中接警、统一调度、分散处置”。在此基础上,将医疗、供水、供电、防汛、森林防火等应急救助系统整合到这个平台上来,对县域内突发性灾害事故,实现“全覆盖”接警处置。同时,我们还制定了郧西县突发公共事件电子预案信息库,完成了总体预案、部门预案、专项预案、企事业单位预案的编修,将所有道路、交通、水源、专业及辅助救援力量等基础信息录入数据库,基本实现“预案启动一键化、指挥调度一体化、信息反馈实时化、应急响应程序化、灾害处置规范化”的目标。
2、组织指挥系统协调高效。成立应急救援指挥部,由县长任总指挥长,分管副县长、县消防大队长分别任副总指挥长和办公室主任,统筹协调全县应急救援工作。县应急救援中心由县应急救援指挥部直接领导,县公安局负责日常管理,县公安消防大队负责应急队员的训练、管理、执勤和战备工作。同时,出台《郧西县应急救援中心建设和管理实施方案》等一系列文件,从制度上、体制上解决突发灾害、事故处置中政出多门、力量分散、效率不高的问题。建立健全岗位责任制和责任追究制,严格奖惩。
3、专业力量系统“三位一体”。组建以县消防支队、武警支队、人武部和专业应急队员为骨干的专业化应急队伍;以防汛、国土、民政、林业、卫生等主要职能部门为重点的应急主体队伍;以供电、供水、城建、通信、交通、移民、宣传等相关职能部门和志愿者为依托的备勤队伍。全县共整合了17支专业化应急队伍,还面向社会公开招聘了30名应急救援队员,与消防官兵一同训练。建立应急救援联席会议制度,定期召开会议,对可能发生的突发性事故,制定应急预案,及时预测分析,及时发布预警信息,初步形成专业应急、主体应急、备勤应急 “三位一体”的应急救援力量体系。
4、动员培训系统运转有序。建立覆盖全县16万手机用户的短信平台,恢复覆盖城区周边20公里半径的调频广播,在部分乡镇启动有线广播建设,可在第一时间把重大灾害预警信息、突发事故信息广泛发布,能够在第一时间做好防范、处置工作,还能防止谣言的传播,避免因突发性事故诱发群体性事件。针对不同类型灾害事故,我们制定应急救援培训计划,聘请专家对应急救援队员、各相关行业负责人、联络人定期开展培训,提高其专业技能水平。广泛宣传应急法律法规和预防、避险、自救、互救、减灾等常识,增强公众的社会责任意识和自救、互救能力。
5、物资保障系统支持有力。每年预算25-30万元作为县应急救援中心工作经费,每年预算20万元用于民兵应急分队装备经费。多方筹措资金购置抢险救援车辆1台、通信指挥车1台、抢险救援装备320余件(套)、个人防护装备187件(套)。将医疗救助、防汛、森林防火车等车辆纳入应急救援中心统一调度。整合人武、防汛、民政等各部门救援资源,建立应急物资储备中心,把帐蓬、救生服等应急救灾物资统一存放,统一调度。建立大型应急救援机械临时征召制度,与各类物资经销商签订合作购销协议。对辖区内能够用于重大抢险救灾的大型机械、设备、物资等登记造册,确保随时能用。建立人财物、生活、医疗、运输等各类应急保障数据库和调用方案,有效提高应急救援工作的整体保障能力。
6、专家人才库系统作用凸显。聘请专家及技术人员30人,成立火灾、医疗、建筑、气象、环保等专家组。通过专家联席会议、绩效考核、定期更新等机制,最大限度发挥专家人才的作用,为应急救援提供科学决策,确保灾害事故得到及时处理,将损失降到最低程度。
三、实战运行:应急救援工作成效初显
我县新的应急救援机制运行以来,切实改变了过去政出多门、管理分散、联动不力、效能较低的状况,在保障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县应急救援中心组建以来,共出警救援926起,处置大小灾害事故400多起,抢救疏散被困人员1718人,挽回经济损失1300余万元,保护财产价值近千万元。特别是在抗御2009-2010年发生的森林火灾、矿难、特大暴雨洪灾、山体滑坡等多起重大突发性灾难中,全县应急救援体系反应迅速,指挥有序,协调有力,最大限度降低了灾害事故损失,赢得了社会各界的好评。■
【“普及应急知识,提高应急能力”发言稿】推荐阅读:
疗养院实施应急预案演练提高应急能力10-13
青少年银行知识普及12-11
冬季防火百科知识普及12-13
普及心理健康教育知识01-23
电力基础知识大普及01-23
应急能力建设情况汇报09-16
应急救援能力评估报告12-14
卫生院健康知识普及11-16
森林防火应急能力建设01-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