谈新形势下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发展

2022-09-10 版权声明 我要投稿

改革开放以来, 我国社会发展进入了新阶段, 各项工作都取得了突飞猛进的发展, 综合国力和国际地位也显著上升。尤其是十八大以后, 我们已经处在了全面建成小康的决胜阶段, 进入了中国特色新时代, 发展的前景十分光明, 但是挑战也十分严峻。各种矛盾层出不穷, 社会关系也更为敏锐, 新情况、新问题也日益复杂。高校是各种社会思潮传播交流和发展的重要场所, 习近平总书记用“小麦灌浆期”来比喻高校生活阶段。大学生是未来社会价值的创造者和引领者, 是我国“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和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奋斗者和见证者, 在校期间不仅要掌握扎实的专业素养、提高科学文化水平, 更需要培养正确的思想政治观念、提高思想道德素养, 才能够在复杂的国际环境中坚定正确方向, 成长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合格建设者和可靠接班人。

一、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意义与特点

思想政治教育是主流思想文化和意识形态传导程序的基本载体和实现形式之一, 是高校教育的重要环节和培养全面发展的高素质人才的前提和基础。任何既定的社会都存在着对民众进行意识形态的培养和教育的重任。思想政治教育之所以不同于其他各种各样的教育之处就在于它既是一种教育实践活动, 同时又是一种政治实践活动, 是指为了实现育人的目标, 思想政治教育的工作者必须按照一定的政治要求, 向受教育对施加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的影响和教育, 使得受教育者的思想品德在一定时期内达到所要的预期结果, 具有鲜明的阶级性。

二、新形势下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存在的问题

1. 忽视日常生活的引导

马克思将思想品德视为一种实践, 认为良好的思想品德来自于人的实践, 而非知识的单纯累加。恩格斯说:“我们的理论是发展着的理论, 而不是必须背得烂熟并机械地加以重复的教条思想。”由此可见, 思想品德的形成理应与日常生活相融合, 思想政治教育必须经由自身的实践体验所得, 而不是单纯地纸上谈兵, 死记硬背。除此之外, 思想政治教育通常需要向人们传递高于目前生活常态的价值理想, 从而引导人们从常态中超越出来, 用对未来的美好希望和坚定信念推动人类的进步和发展。如:中国古代儒家思想中的“君子”形象。它不以出身为标准, 而以学问品德为号召, 具有高尚的品格且积极参社会国家的理, 同时又不计得失, 淡泊名利——先天下之忧而忧, 后天下之乐而乐。它的提出既使得儒家学说焕发出新的光采, 也使得统治阶级的德育理论具备了极强的可操作性, 成为中国政治舞台上的一支独特的力量。但是许多高校在实际教学中, 往往忽视了日常生活这一思想政治教育最基本的寓所, 把一些重要的思想观念、道德规范以及政治观点作为固定的知识点机械地灌输给学生的现象还屡见不鲜, 从而直接导致了思想政治教育课吸引力不足、学生积极性不够, 参与度较低, 实效性不强等问题。

2. 传统的思想政治教育模式受到挑战

目前高校大学生的主要群体是“90后”。互联网时代的到来, 信息的多样化和获取的便捷化, 使得高校单向集中的传统授课方式的影响力大大减弱, 传统思想政治教育者即思政老师的主体权威性受到质疑, 话语权受到威胁, 某些意识形态领域的问题甚至在一定程度上被碎片化、乃至冲淡消解, 这直接导致了思想政治的教育者与被教育者之间存在着不同程度的错位, 即老师要传授的未必是学生想要知道或者信服的。同时, 网络上话语体系不一致的现象, 更是打乱了传统的意识形态培养模式。某领域的所谓专家和权威的言论, 很有可能会冲淡课堂上老师实际教学行为对学生思想产生的直接影响, 使课堂教育的效果大打折扣。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马克思主义和毛泽东思想, 及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基本理论等是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主体, 一直以来, 这个体系内容审核严格, 宣传和教育渠道规范, 但是在实际生活的应用中却缺乏说服力。“高、大、上”的道理和现实生活之间的距离感, 使得学生在心理上对社会主义思想政治教育存在诸多疑虑。对于为国家培养建设者和接班人的高校来讲, 对学生进行统一的思想政治教育, 使学生在思想政治上形成与党和国家的共识与合力, 真正认同并践行思想政治教育的目标和内容、社会主义的价值信念, 势在必行。

三、新形势下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解决办法

新形势下的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既要在已有基础上进行积极的探索创新, 又要批判地发展和改造其中的不良传统, 将思想政治教育与日常实践相结合, 增强思想政治教育的吸引性和有效性, 使学生在日常生活中深化对思想政治教育的认知, 从而坚定其理想信念。

1. 增强高校教育者自身的专业素养和政治素养

从生活实践出发, 首先要增强教育者自身的专业素养和政治素养。不但是思政课老师要不断学习, 专业课老师也应该持续的提升自己的思想政治修养和政治的敏锐性, 在教学实践中加深道德认知, 对正确的道德取向产生认同感, 并将其内化于经验思维中。这样才能在日常的教学活动中把解决实际问题和解决思想问题有机结合起来, 注重在实践中培养和发展学生的德性教育, 坚定其理想信念。还可以根据不同专业特点, 与实验室或者社会机构等共同创建的专业性学习平台, 挖掘专业学习中的思想政治因素, 以专业学习为依托, 渗透与专业学习联系紧密的思想政治教育相关议题, 实现教育目的。或者将思想政治教育的价值理念和价值追求融入到科学、艺术、哲学等文艺作品中, 使人在欣赏文艺作品的同时, 潜移默化地接受价值导向和价值引领, 使思想政治教育的内容在人的观念中形成常识化, 自然化的状态, 从根本上实现思想政治教育融入日常生活。

2. 满足学生个体发展的需要

其次要让学生充分的意识到:坚持思想政治教育的方向性和党性原则, 旗帜鲜明、理直气壮地开展思想政治工作是现实的必然要求, 也是历史进步的趋势。新形势下的高校思想政治教要深入人心, 必须切实了解当下大学生对思想政治教育的真实想法, 在学习生活中各方面的真实需求, 以及他们乐于接受的思想政治教育的教学内容和方式方法等, 改变传统思想政治教育模式带来的师生信息错位、受非所授的被动局面。通过不断地丰富和优化思想政治教育的内容, 提高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预见性, 使思想政治教育既符合社会发展和政治教育的需要的同时, 又能满足学生个体发展的需要, 把国家政治需要与学生的个人发展有机统一起来。同时, 不断培养学生的独立思考和独立鉴别能力, 引导学生远离虚假恶俗的信息, 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念和价值导向。

3. 联系学生现实生活, 营造良好的校园氛围

最后, 增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实效性, 就必须要同学生的现实生活紧密联系起来, 因势利导地融入校风和学生活动之中, 努力营造一个良好的校园氛围, 发挥精神文化的育人功能。如:利用“五四”“一二·九”等政治性节日, 开展学生爱国主义教育活动;不定期的举行讲座或论坛, 引导学生将所学的知识运用于生活, 将认知和情感上的追求转化为实际行动;对弘扬主旋律, 传播正能量的行为进行大力地表彰和宣传等活动, 切实推动思想政治教育与校园生活相结合, 使学生在喜闻乐见的活动中更好地领悟思想政治教育要求的真谛和要义, 内化于心;在切实有效的具体行为中自觉遵守和践行道德规范的要求, 知荣辱, 明得失, 外化于行, 最终实现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稳步发展。总之, 要理清思路, 科学谋划, 踏实践行。做到理论和实践双层面的与时俱进, 树立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权威, 完成新时期“立德树人”的艰巨任务。

四、结语

青年是一个国家和民族未来发展的希望, 高校是各种社会思潮传播交流和发展的重要场所。大学生思想活跃、富有热情, 是新思想、新观念的积极倡导者和实践者, 而且即将服务于社会, 因此, 落实和加强高校思想政治工作具有极端的重要性。只有具备良好的思想品质, 高尚的道德修养, 以及坚定的理想信念和崇高的政治信仰的大学生, 才可以最大程度地发挥其才能, 担负起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历史使命和时代重任。

摘要:“青年兴则国家兴, 青年强则国家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 是关系国家与民族未来的大事, 涉及到培养什么样的人、如何培养人以及为谁培养人这三个根本问题。新形势下, 只有不断加强和改进高校思想政治工作, 才能办好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高校, 才能在更大的格局中担当起时代赋予的责任和使命。

关键词: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中国特色社会主义

参考文献

[1] 陈庆凯.新时期提高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有效性的方法[J].文教资料, 2006, (5) :17-19.

[2] 韩彦江, 赵云霄.新媒体背景下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初探[J].文科爱好者:教育教学版, 2012, (1) :32-32.

[3] 赵启会, 翟汉兰.优秀传统文化下的大学生人文道德养成[J].临沂师范学院学报, 2007, (05) :113-115.

[4] 程刚, 金一波.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实效性途径的探索[J].高校理论战线, 2009, (01) :41-42.

[5] 杨晓慧.新媒体与思想政治教育新思路[J].高校理论战线, 2009, 7 (43) :51.

[6] 谢相勋, 彭巧胤.试论新媒体视野下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路径创新[J].学校党建与思想教育, 2011, (11) :71-72.

[7] 张澍军等.关于儒家的“德治─德育”理论的几点思考[J].长春:东北师大学报 (哲学社会科学版) , 1999, (5) :43-47.

上一篇:管理会计在企业管理中应用的思考与实践下一篇:小学英语教学中的“模仿”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