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新课改下的小学语文教学研究

2024-07-21 版权声明 我要投稿

浅谈新课改下的小学语文教学研究(共14篇)

浅谈新课改下的小学语文教学研究 篇1

牌口乡中心学校

汤朝晖

新课改已经实施好几年了,这是广大语文教师的期盼,更是广大学生的福音。但在新课 改实施的过程中又出现了不少新的问题,主要体现在一下几点:1.教师怕影响自己的语文成绩,打着新课改的幌子,依旧老一套;2.对新课标研究不透,不知如何下手。这些原因产生,我认为主要是当前的语文教育带有明显的功利性,用繁琐的分析讲解、五花八门的语基知识、花样百出的练习题,代替了学生的阅读和领悟,重视技术训练而忽视个性和创造力的发展,并且广大语文教师在思想上一时难以转弯。这些都非常不利于新课改的推进。其实新课改不是对传统教学的批判和否定,不要以为新课程是脱离传统土壤的天外来客,新课程的新,是继承了我国优秀的教育传统,吸纳了现代教育理念和教学成果,反映了 广大语文教师的呼声与要求、理想与愿望。它是对已有的教育教学理念和教育教学经验的整 合、发展,是对前人的教改成果的继承和运用。因此,我认为新课改实施下的小学语文应在 传统语文教学的基础上把握住以下几个原则。

一、贴近“生活” 新课标强调,语文教育要注重密切密切联系学生的生活,生活与语文的关系是源头与活 水的关系。但长期以来,语文教育工作者迫于应试教育,过分强调了语文的工具性,远离了 生活的源泉,语文教育只盯在几本教材上。语文教改的关键在于如何把狭窄的课堂教学引入 社会实践与生活实践中,把语文学习与生活实践紧密联系起来,变“课堂语文”为“生活语文”。从观念上讲就是树立“生活是语文源泉”的大语文观。从做法上讲,就是突破课堂教学封闭模 式,扩大学语文和用语文的时空界限,使学生利用课堂上的“知”,到生活中去广泛地运用,在实际运用中提高听说读写能力。要让学生对语文学习产生足够的兴趣,由被动学习变为主 动学习,由狭窄的课堂教学变为融入生活的生活化教学。

二、放眼“全面” 受应试教育的影响,我们的语文教育历来重视读写,听说往往被老师们所忽视。而新课 改实施下的初中语文应提高学生的读写听说各方面的能力。首先课堂上重视的应该是“读”、“说”,二者紧密联系。认得表现欲望,认得自信心很大程度上取决于他的讲话能力,他会讲 话,他就可以吸引人们的注意。课堂上应要求学生朗读、默读、读书课文,教师也可以范读,指导学生读出感情,在运用的过程中读,在读的过程中形成自己的心得体会、观点和看法等,并在“讨论”和“训练”时,说或写出来。组织合作学习小组,通过合作、讨论、互助,排除学 生对课文的理解、领悟的障碍。在讨论是让学生见仁见智,遇到有价值、有话可说的问题,可引导学生辩论,活跃学生思维,在真实的情景中培养学生的听说能力。其次,应该是听,听出对方的观点,听对方的观点,听出对方的漏洞,还要在听的过程中观颜察色,辨析语气 语调等。再次是写,除了课堂上的写作以外,应多开展课外语文实践活动,包括校内阅读书 报、讲故事、朗读诗文、学书法等。听故事、写参观访问记、山水游记、写调查报告,写所 见所闻所感等。

三、突出“主体” 传统教学主要是发挥教师讲的作用。岂不知学习是学生通过自主活动对知识意义的建构 过程,这个过程是不可能由他人代替的。对于学生而言,一切知识起源于认知主体的实践活 动,学生的自主活动是他们认识形成和发展的源泉。语文教学如果离开学生自己学习实践活 动是不可想象的。在新课改实施下的初中语文课堂中,教师必须为学生创设宽松的环境,设 置适当的问题情境,制造学生在认知上的冲突,让其充分展示,教师始终是学生学习的组织 者、引导者和参与者。让学生自读感知,读而生颖研读演练,运用迁移。让学生形成“自主、合作、探究”学习方式,充分体现学生学习的主体性。教师的主要任务是创设合适学习的情 景,科学地引导,灵活地组织,平等地参与和有效地规范学生的学习活动,培养学生自学能 力和良好的学习习惯,使其“学会学习”,为其终生学习奠定良好的基础。

四、注重“过程” 长期以来,对教学的评价,往往只重视记住结果,不看过程,导致教的过程“走过场”; 对学习的评价也只注重考试成绩,而忽视学生学习的过程,只注重记住结果。而忽视亲历亲 为的重要性,这是语文教学“少慢差费”的病根所在。在新课改实施下初中语文课堂中,要落 实教学的具体环节,每个环节中选择适当的方式和方法,使学生体验到每个环节的过程是什 么,自己又做了些什么。同时教师要走进每个学生的生活世界、经验世界和学习过程,因材 施教,尤其注意使学习有困难的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有所收获,品尝到成功的喜悦。更要 转变教学评价指向,即由侧重评价教师教的过程和艺术,转变为侧重评价学生的学习过程和 方法。

浅谈新课改下的小学语文教学研究 篇2

一、教学内容与方法

第一课时围绕字词教学,这就要注意方法,可以让学生对生字初步感知读准,然后了解字形或者采用其他方法识字。在此基础上扩词、扩句,进行充分运用。再对字形进行描红练习,也可猜一猜这些字的谜语,读一些儿歌或故事,最后进行拓展阅读以汉字为主的儿歌,巩固这些生字。第二课时围绕主题或方法教学,首先进行字词复习引入新课,然后课文学习,了解主题,感悟方法,指导朗读,对重难点字词进行分析,了解主题或方法,接着拓展阅读,深化主题或方法。最后进行写作练习,以巩固主题和方法。

二、在20分钟内完成课标

以课文教学为例,要求教师做到:(1)合理做好课时分配。(2)把握重难点。(3)慎用提问。(4)注重学校方法的指导。(5)多用自主学习和协作交流,以提高参与的广度和深度,提高效率。

当然,教学中对课文的处理要注意教学策略:(1)阅读。通过提一些深层次的问题引导学生进行课文的读和理解,对一些的表面的只字就能答的问题建议少提或不提。(2)促思。在课文理解的过程中,通过读来来解决问题,不要简单把读停留在相互评价以及朗读的次数上。(3)指导。根据课文主题,重点指导朗读的段落和一些关键词句,不必一句一句全部指导,朗读指导要和课文主题的理解相联系。(4)培养。注重培养学生思维的深刻性、灵活性、独特性、批判性、敏感性。这样的思维品质才是我们课堂教学中需要的。

三、如何解决语文教学中的读

我们知道阅读是语文之根,阅读是教育之本。阅读教学设计可尝试“专题阅读”形式的教学。我们在第一课时学完生字后,让学生及时阅读课文,增加与生字见面的机会与次数,既能巩固熟字,又能学到生字。第二课时,教师可提供有关话题创设情境,让学生阅读相关内容,比如在对教材内容了然于心的前提下,遵循教学目标,又要有一定的灵活性,根据必修课本、课外读本、学生基础、能力状况、自身优势等客观因素做出带有个性化的设计,有的放矢地选择一些相关内容提供给学生阅读。

四、处理好课堂10分钟内的写

第一课时在学习完生字后,可以写一写怎样记住这些生字的方法,可以用这些生字组词造句。第二课时,在阅读了相关拓展资料后,教师可提供有关话题引导学生把自己想说的话写下来,或者仿写、叙写或创编,或对课文主题思想运用、升华等。

浅谈新课改下的小学语文教学 篇3

关键词:课程改革 语文教学 课堂

随着课程改革的逐步深入,教师的教学观念、教学方式都在发生着变化。如何更好地进行小学语文教学,成为当今广大一线教师最迫切关注的问题。

一、教师需要不断地提高自身的综合素养,转变原有角色

教师要不断提高教学艺术,创设良好的教学情境,能凌驾于教材、课堂、学生。在不同的课堂心理气氛中,学生的学习和儿童身心发展规律。课堂表演的形式有很多,应根据实际需要来设计。

二、教师要把课堂变成学生学习的聊天室,凸显学生的主体地位

1、让学生走进"情感的课堂"

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或直观演示、或旁征博引、或巧设悬念……激发他们的阅读欲望和动机,创造"我要学""我想学"的积极教学气氛。随着新课程的实施,提出了"语文课程评价的目的不仅是为了考查学生达到的学习目标的程度,更是为了检验和改进学生的语文学习和教师的教学,改善课程设计,完善教学过程,从而有效地促进学生的发展"。从而将学业评价转向更多地注重激励和反馈功能,即通过评价及时的得到反馈,激励学生的兴趣,促进师生不断地改进教与学,提高教学质量。这对于我们教师来说是个全新的课题。

利用多媒体教学,能更好地激发学生的兴趣。在展示问题时,适度运用多媒体,或把重点、难点的内容设置成醒目的颜色,让单调的语言文字的描绘变为美丽的画面和动听的声乐,甚至会动起来,提供丰富的感知信息,可以刺激学生的视觉和听觉,激起他们的学习兴趣,促进他们积极思考。这种情境设计,利用多媒体课件把静态的概念变的生动活泼,为语文课教学提供生动形象的感知素材,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兴趣,积极调动各种感官参与学习,在学习中充分发挥学生主体作用,让学生轻松愉快地掌握了解法。

2、让学生走进"交流的课堂"

教师学会倾听学生讲话,是师生交流的最基本要求。每个人都希望有人聆听自己的倾诉。但许多时候,我们老师缺少一种真诚的耐心。我们早已习惯滔滔不绝地讲,疾言厉色地训,不习惯倾听学生诉说,往往不喜欢不分青红皂白地下结论,打击学生的自尊心。因此,许多学生把自己包得严严实实,不肯轻易坦诚自己的心迹,那种近乎绝望的或游移的眼神令你窒息。

其实,在课堂中,我们不仅是一个长者智者,更多的应是一个友者,做一个学生忠诚的倾听者,给学生一个表情达意畅所欲言的机会。这不仅是一份理解,一种尊重,同时也是一种认可,一种期望。它或许是点燃了那即将熄灭的智慧之灯,或许是唤醒了那沉睡已久的心田。静静地聆听,真诚地注视,友善的微笑,听学生的言外之意,听学生的心灵呼唤,提一些"邀请"他们讲下去的问题。如"我很想知道你的想法"或"你认为怎么样"等,挖掘他们的心灵闪光点。多一些肯定性的笑靥,多一些鼓励性的眼神,让学生与自己共享他的情感世界,使学生感到真正的爱,真正的理解,让学生意识到老师的真诚理解热爱,在人格上彼此的平等尊重。爱的倾听可以促进学生思维的发展,产生一种动力,发挥自己的潜能。我们要让学生走进一个"交流"的课堂,实现"文本对话"、"师生交流"和"生生交流"。

3、让学生走进"开放的课堂"

让孩子去"展示自己""教学不仅仅是一种告诉,更多的是学生的一种体验、探究和感悟"。给孩子多大的舞台,他就能跳出多美的舞蹈。课堂是什么啊?课堂是燃烧的动感地带,是他们求知、创造、展示自我、体验成功的平台。是学生健康成长的地方。学生的潜力是无限的,关键在于教师是否给了学生足够大的平台。孩子的创造力有时简直是我们难以想象的。

在生活中学语文"让语文走进生活,在生活中学习语文。"一直以来,有意识地引导学生在生活中学习语文,使孩子们深切地感受到:语文离他们很近很近。这样,孩子们便会更加自信、更加主动地去学习。"在生活中识字"的教学实验就很好的证明了这一点。大街上、电视上、车厢里…… 到处都成了孩子们识字的地方。抓住生活的点点滴滴,眼里有资源,心里有教育,课程资源就无处不在。

4、让学生走进"感悟的课堂"

在读中感悟,把人家的情感变成自己的情感,《桂林山水》描写的是"南国风光",如何让学生去体验作者热爱大自然、热爱祖国的山山水水的情感呢?通过图片、录像资料展示美丽榕树,而后,引导学生把自己美丽的家乡介绍给大家。孩子们充满着自豪感,饱含着对家乡无比的热爱之情赞美着……这样,孩子们自然就感悟到了作者的情感,同时也将自己深深地感动。

把别人的文章当参谋,把自己的人生当军事每一篇文章都有值得我们和学生共同去感悟的地方,而每一个人的所得是不尽相同的。我们要引导学生在学习、感悟他人的美妙篇章时,不忘时时联系自己,感悟自己,感悟人生,"把别人的文章当参谋,把自己的人生当军事!"总之,我们要以深厚的文化底蕴为基础,真诚关注学生的精神世界,善待他们每一点思想火花,只有与他们进行真诚交流,才能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才能充分展示教师的风采,张扬学生的个性,从而达到春风化雨般地影响学生,滋润学生,净化他们的心灵,升华他们的感情。

浅谈新课改下的小学语文教学研究 篇4

摘 要:语文是培养学生拼、说、读、写等能力的一项综合性的学科,是其他学科发展的基础。本文分析了当前小学语文教学存在的一些问题,提出了加强小学语文教学建设的思路。

关键词:新课改 小学语文 教学建设

中图分类号:G623.2 文献标识码:C 文章编号:1672-1578(2018)08-0176-01

新课程改革是以关注学生发展为基本理念,以培养四有新人为目标,实施三级课程管理,执行新的课程观,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全面推进素质教育。教育要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伴随新课程改革的日渐深入,传统的教学模式已经不能满足当前小学语文的教学。加强和改进小学语文建设成为新课程改革下的重要目标。当前小学语文教学现状

小学是国家教育的起点,是教育的基础。小学阶段的学习状况影响到学生后续的学习水平、学习能力和学习成果,甚至影响着学生一生的发展成就和整个国家人口的教育水平,因此小学教育是国家教育的重点。语文教育作为小学教育的重要课程,是基础性教育,它直接影响着学生学习数学、自然、历史等学科的理解能力和学习成果。

在新课程改革下,小学教育也日益受到国家和社会及学校的重视。但现阶段小学语文教育依然有一些不足之处。推崇素质教育,应试教育的阴影依然存在,比如衡量学生的成绩的标准是试卷得分,60分以下为不及格,100分人数占少数,绝大多数处于中间水平。小学语文教学不仅是培养学生基本能力,更是培养学生理解能力,塑造学生文化积淀和底蕴。不及格的学生一旦比例降不下来,学校和老师不采取积极的应对措施,在后续的学习中将变得更加困难,更难以达到优秀的水平。在全面推进素质教育和学生全面发展的时代下,学校为学生设置了丰富多彩的教学课程,在某种程度上挤压了语文的教育时间。此外,现阶段小学语文教学中过于注重知识传授的倾向,强调接受学习、机械训练和死记硬背等。当前小学语文教学问题

在新课程改革下,小学语文教学存在的问题,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首先,小学语文作为一门基础性的综合性学习,基础学科与其他学科的融合度不够。在语文教学过程中,小学语文过于注重对拼说读写等基础知识的传授,对学生学习的主动性、积极性不够。在某种程度上,阻碍着学生人文底蕴和文化理念的开发和培养。语文本是一门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的协调,让学生通过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来形成自身正确的价值观。

其次,小学语文教学中,课程内容与学生生活及当代社会发展联系较少。在新课改下,学生是教学的主体。因此,在小学语文教学过程中,要关注学生的生活状况,比如兴趣、爱好、个体经验、性格特征等,从而有针对性地因人而异地进行教?W。

再次,过于重视接受学习,而缺乏应用式的发现教学。死记硬背的机械式学习方法已经过时了,而学生主动参与、探索研究、勤于动手的教学方法逐渐成为小学语文的教学方法之一。在这种情况下,小学语文分析、解决问题与交流合作的教学目标才能够得以达成。

最后,小学语文教学管理过于集中,主要体现在学校成为教学的中心,而缺乏国家、地方、学校三级课程管理,难以成为课程对地方、学校及学生的适应性和全面性。加强小学语文教学建设的思路

在新课改下,小学语文教学建设的现状及存在的问题尤为突出,因此如何提升小学语文教学建设是党和国家关注的焦点。新课改关注学生发展,激发学生学习热情,体现学生主体,鼓励学生探索性学习,以有效地实现学生的主观能动性;新课改强调教师成长,实现教师个人职业发展目标,满足教师个人发展需求;新课改重视以学定教,以学生为主体,以学生发展为本,倡导以学论教。在新课改的教学理念下,加强小学语文教学建设应采取以下思路:

第一,加强语文学科与其他学科的紧密联系,强化语文基础性学科的重要地位,让语文为其他学科发展和建设锦上添花。一方面要提高语文基础性学科的地位,在给语文设置合理的学习时间,让学生能够利用有效的时间来掌握语文学科知识,掌握拼说读写的能力,提高理解分析能力,提升语文交流沟通能力,助力其他学科知识的掌握和理解。另一方面,提高学生学习语文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第二,加强课程内容与学生生活及当代社会发展的联系,全面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在新课改下,小学语文教学要高度重视以学定教,以学生为主体,以学生发展为本,倡导以学论教。因此,在教学过程中,要转变教学观念,时刻以学生为主体,把学生当作学习的主人,让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学习,鼓励和激发学生学习语文的潜力。“以生为本”是推动素质教育的重要举措,更是实施素质教育的基本要求。在小学语文的教学建设中,教师要清楚以学定教的理念,充分掌握每一位学生的兴趣、爱好、个性等生活状况,并把教学活动与当代社会和科技进步联系起来,让学生认识语文基础知识的同时,更多地了解和接触生活及社会。只有教师不断提升自身驾驭知识、驾驭学生、驾驭课堂的能力,教师的主导作用才能发挥得越妙,学生的主体作用才能有效地发挥。

第三,充分发挥应用式教学法,重视实践活动。在小学语文教学中,教学方法很重要。毕竟小学生识字量大,学习任务重,采取合理有效的教法能够收到更好的学习成效。教师可以让学生自己制作字卡,共同探讨识字方法,让学生主动参与学习。对一些疑难句子和词汇等,可让学生结合生活实际,培养学生体验生活和观察生活的习惯,培养乐于学习语文的乐趣。

第四,加强小学语文教学建设中国家、地方及学校的三级管理。当前一些教师对与新课标和新教材还处于学习阶段,要积极研究和贯彻新课改的教学理念,规避教学管理过于集中的现象。教学从本质上说是一种“沟通”与“合作”的活动。因此,在三级管理中,要发挥三方的沟通和合作。

新课标下的小学语文教学建设要做到有效教学,是一个不断探索的过程,要全面贯彻新课改的理念,不断学习和研讨,研究新方法,才能真正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

参考文献:

浅谈新课改下的物理教学 篇5

张海霞

在国家课程改革的全面实施下,新课标所要求“让课堂充满生命活力,让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人”的思想已逐步深入人心,营造充满和谐的物理课堂氛围在物理课堂教学中逐步的体现出来。

一、认识新教材的新特点

(一)从学生的认知规律着手,激励了学生的学习兴趣.1.从日常最密切的物理现象入手。课程安排更加合理化,比如恒定电流一章,颠覆以前教材课程安排顺序,几乎是和旧教材倒着来得,介绍这些知识是从学生常见的用电材料身边电现象入手逐步介绍物理规律。从而,使学生感到物理知识就在我们身边,物理知识就是生活知识的一部分,消除了学生对物理的陌生感、畏惧感,增加了亲切感和学习兴趣。2.注意保护学生的学习兴趣。在过去的教材安排中存在着一些的弊端:在图片、序言介绍的挺精彩,内容却非常枯燥,学生学习难度大,逐渐把学生兴趣伤失殆尽,现在增加演示实验和思考题,演示实验激发了学生的好奇心,思考题挑战了学生的思维,可以很大程度的提升学生的兴趣。

二、新课改下的新的教学模式

(一)讨论、探究、创造三位一体的内在结构几乎体现在每节课中,它是新课改的灵魂。通过讨论探究使学生获得学习的方法,初步形成一些良好的思维习惯,如学习的态度、愿意探究的精神、与他人协作的想法、勇于开拓、创新的精神等。

(二)将课堂教学变成一种“讨论·探究·创造”式的教学过程 讨论:将每一节课都分解成一系列小问题。每一小问题提出之后,均由同学分组进行讨论,然后反馈结果。从而在整个教学过程中形成讨论——总结——讨论——总结的循环过程,形成一个个从发散到会聚的思维过程。为探究与创造建立必要条件和创建了氛围。探究:将一节课中的一个或几个问题按照探究的方式展开教学过程,运用科学的思维程序进行探究。这是一节课的“脊柱”。创造:特指运用本节的知识与方法去解决实际中遇到的问题。在一节课的知识与方法探究结束之后,创建一定的物理情境,让学生运用刚学的知识与方法去解决情境中的问题,从而延伸到解决生活实际问题,学以致用。

三、新教学模式下的教学体会:

(1)“受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教师逐渐放手,引导学生自学,形成一种自主式的探究与学习过程。

(2)创设物理情景,自主探究,探究过程对于物理教学离不开即时性的实验,形成一种边学边实验的探究过程。如在电学实验中:给学生准备有各种电学器材,让他们展开自己的想象。合理设计电路达到自己实验目的,电路出现问题引导学生自己分析排除故障,教师在学生实验的过程中注意掌握学生在实验中出现的各种情况,随时控制教学活动。

教师引导他们去识别电路的连接。找几个有代表性的电路连接,分析归纳它们的相同点和不同点,学生会很清楚地看出不同电路的优缺点,那种电路对实现自己的理念更合理。

(3)不一定按教材的体系章节进行教学,可根据情况自由组合、取舍。每节探究教学的课容量不宜太大,可以为探究过程提供充足的时间,真正把学生培养为学习的主体。

(4)适当的运用多媒体,传统的教学与现代教育技术优化组合。

电教手段在教学中具有直观形象,生动鲜明,反馈及时等优点,是传统教学手段不能比拟的,在教学中应恰当地加以应用,但在教学中切忌滥用。例如:教师把一些本可以演示实验用课件演示,使实验理想化了,没有真实感和误差,与实际操作不同,实验的可信度就下降了,学生对实验过程虽然理解了,但对实验结果却持怀疑态度。教学中把二者有机地结合,各展其长,相辅相成,达到课堂教学效果的最优化。

探究式教学模式是以学生为主体的教学模式,其宗旨是培养创造性人才。强调“教师主导”与“学生主体”关系,重视发挥教师和学生双方的主动性,并强调学生的主体地位;在教学中,因材施教,以发展学生的个性,在教学方法上,多种教学方法的优化组合。教师将知识灵活的传授给学生,培养学生的思维,学会学习。培养出对社会有用的新型 人才。

浅谈新课改下的物理教学

高二物理组:张海霞

浅谈新课改下的高中英语教学 篇6

高一英语组马卫东

在社会生活信息化和经济全球化的今天,英语的重要性日益突出。新课改正是在这一背景下诞生的。新课改在价值取向做出了重大的调整,即从精英教育走向大众教育,从学科知识本位走向学生发展本位,提倡学生的探究和自主创新学习,所以,我们一线教育工作者需要改变我们的旧观念以及传统的教学方法,才能适应新课改下人才培养的需要。下面我结合自己新课改下几年的教学体会,谈一谈自己在新课改理念下对高中英语教学所做的调整。

(一)强调英语基础知识

所谓英语的基础知识指的是英语的词汇和基本的语言知识。没有这些基础知识,语言学习便无从谈起。因此,在新课程标准下,词汇和基本语言知识仍不能被忽视。但是在新课改下我们要改变传统的词汇和语言知识的传授和记忆方法。我的具体做法是采用场景式教学,设计与学生密切相关的情境,让学生在有意义的语言环境中学习英语,并配合定期的检测,有效地巩固所学知识。

(二)注重学生听说读写综合能力的提高

新课程标准的一大特点是提高了对学生听说读写综合能力的要求。在教学中,锻炼学生的听说能力时我采用场景式任务教学,预先设置好场景,使学生可以预知即将发生的事情。在课堂练习过程中,只要不影响交流,注意力应放在流利程度上,而不是准确程度上。在课外努力给学生创造英语学习的语言环境,譬如,组织英语角,定期举办英语演讲和朗读比赛,每学期给学生布置英语原著阅读任务并写英语阅读报告,等等;在有限的教学时间和空间内,充分利用现代信息教育技术和网络资源,让学生体验英语的魅力和学习英语的快乐。

(三)培养学生的文化意识和全球意识

学习一门语言包含学习其内在的文化。因而英语不能仅仅作为一种单纯的语言来学。英语只是一种学习的工具,而不是学习的目的。在新课改下学习英语语言本身的同时,我们应该有意识地让学生多了解英语国家的文化习俗。了解主要英语国家的政治经济、历史地理、生活方式、风俗习惯、价值观等,并与我国的情况做适当的比较,既加深他们对本民族文化的理解,又可以拓展他们的文化视野,发展他们跨文化交际的意识和能力以及全球意识。

(四)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意识

新课改提倡学生的自主学习意识。在新课改下,学生是学习的主体。学生的主动性是教学成败的关键。因此,在教学中,我每布置一项教学任务,都会给学生一定的自由度和空间,让他们自己发挥自己的主观能动性,使用英语这个工具,通过交流、合作完成该项任务。同时,引导他们充分利用图书馆和网络,扩大他们的阅读量,增强他们搜集信息和整理信息的能力。让他们真正使用英语这个语言工具来获取信息,处理信息,使用信息解决实际问题。

浅谈新课改下的小学语文作业设计 篇7

一、“面向每一位学生”的策略

基础教育是国民素质的奠基工程, 新课程目标所确定的都是21世纪我国国民的最基本素质, 这是素质教育与“应试教育”的根本区别之一。新课程强调“面向每一位学生”, 这既顺应了未来教育的发展趋势, 也是国家对人才需求的必然。作为基础教育, 面临的任务既要瞄准知识经济的需要, 培养高素质尖端人才, 又要为农业经济、工业经济培养人才和合格的建设者。因此, 在新课程实施中, 必须面向全体学生, 认清每个学生的优势, 开发其潜能, 培养其特长, 使每位学生都具备一技之长, 使全体学生各自走上不同的成才之路, 成长为不同层次、不同规格的有用人才。

小学语文作业的改革同样也要遵循“面向每一位学生”这一新课程理念。学生的个人经历及原有知识、能力水平的不同, 使得每位学生对语文作业的需求因人而异, 呈现多样化。因此, 作业设计应体现层次性, 而且让学生根据自己的能力和兴趣自主地选择作业内容及数量, 将作业的选择权交给学生, 从而实现作业的弹性化。小学语文作业设计的层次化、弹性化是小学语文作业改革的一种基本策略。

二、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策略

母语的学习是人一生都在进行的一个持续过程。作为一个人, 学校学习或称系统学习的起始阶段, 尤其是规范的语文知识学习、语文能力形成、语文情感培养、语文素养积累的第一个时期, 小学阶段的语文学习对人一生的成长和发展都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新课程内容涉及与语文有着密切联系的生产、生活、科技等诸多方面, 也涉及学生自身接触到的很多生活问题, 这就为语文作业开辟了一个广阔的空间, 学生不仅可选择为巩固基础知识、基本理论而设计的书后练习, 亦可选择面对解决某些简单的生产生活和自身情感、价值等方面的问题, 显然, 这种开发性作业的设计不仅有利于学生开发智力, 拓宽知识面, 增强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同时也有利于促进学生终身学习的意识。小学语文作业设计的开发性是作业改革的又一基本策略。

三、强化“探究性”的策略

建构主义学习理论强调学生是学习的主体, 知识是主动建构, 而不是被动接受的过程, 体现在作业布置上, 就是教师要关注学生学习的过程, 重视作业过程中学生的主体探究。同样, 新课程理念也强调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和知识的主观建构, 重视培养学生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除此之外, 新课程改革还特别强调学生学习方式的转变, 倡导学生主动参与、探究发现、交流合作的学习方式, 注重学生的经验与学习兴趣, 改变课程实施过程中过分强调接受学习、死记硬背、机械训练的现象。因而小学语文作业设计要以培养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为主要目的, 要积极引导学生从事实践活动, 培养学生乐于动手、勤于实践的意识和习惯, 切实提高学生的动手能力、实践能力。

四、倡导“合作性”的策略

学生合作精神与合作意识的培养是新课程改革重要的目标之一, 新课程的生成性、建构性要求学生必须学会合作。在新课程观念的指导下, 学生面临的作业“程序”将越来越复杂, “过程”将越来越烦琐, 更需要学生密切合作。同时, 从作业的时空来看, 大量的作业已不再是个人独立完成的, 而需要与社区、家庭以及他人协同合作。因此, 语文作业的设计应更多地体现合作交流的内容, 让学生在合作交流中体验到成功的快乐、团结的快乐、生活的快乐, 合作性作业应成为学生作业的重要形式。

五、营造“趣味性”的策略

兴趣是成功的动力。兴趣有直接或间接之分, 直接兴趣指向过程本身, 间接兴趣指向活动结果。学生有了学习兴趣, 特别是直接兴趣, 学习活动对他来说就不是一种负担, 而是一种享受、一种愉快的体验, 学生会越学越想学、越爱学, 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相反, 如果学生对学习不感兴趣, 被动地学习, 效果必定是事倍功半。所以, 兴趣也是学生完成作业的内驱力。为此, 作为启发学生思维, 训练学生能力, 发展学生个性的小学语文作业的设计应形式多样, 力求借助于多种感官参与下的作业过程, 以达到在兴趣驱使下的实践探究、创新的过程。

六、体现“独特性”的策略

教育学者肖川说:“如果我们用一种模式去限制原本是丰富多彩、各具特征的个人的发展, 就意味着我们对某些个体的不公正。”每个学生都有自己独特的内心世界、精神世界和内在感受, 有着不同于他人的观察、思考和解决问题的方式。也就是说, 学生有着独特的个性, 每个学生的学习方式本质上都是其独特个性的体现。有效的学习方式都是个性化的。语文课程标准也指出:语文课程必须根据学生身心发展和语文学习的特点, 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和不同的学习需求。这就要求教师在作业设计上要尊重学生的差异, 努力实现学生学习的个体化。

让作业与学生的思维共进, 让作业走进学生的快乐生活, 成为学生精彩生活的一部分, 是我们义不容辞的责任。因此, 面对新课程, 作业也应呈现新的内容和形式。

浅谈新课改下的小学语文阅读教学 篇8

关键词:阅读教学;兴趣;习惯

一、明解小学阅读教学的要求

新课标对小学语文阅读教学的要求是让学生具有独立阅读的能力,学会运用多种阅读方法。能初步理解、鉴赏文学作品,受到高尚情操与趣味的熏陶,发展个性,丰富自己的精神世界。我认为,在阅读教学中应注意以下几个方面。一是培养阅读能力,即“有较丰富的积累,形成良好的语感,学会运用多种阅读方法”;二是培养认识能力,即“发展思维能力,激发想象力和创造潜能”;三是充实文化底蕴,即“吸取民族文化智慧”“吸取人类优秀文化的营养”;四是培养崇高情感,培育“爱国主义情感,热爱祖国语言文化的情感”;五是形成优秀品质,既有积极的人生观和正确的价值观,又有实事求是和崇尚真知的科学态度。并明确指出,上述任务的完成,要注重“情感体验”,要进行“探究性学习”。

新课程理念下的小学语文阅读教学过程,不仅承载着传授知识、训练技能的使命,更是教师与学生、学生与学生之间相互信息传递、情感交流、思维碰撞的批判性、创造性的过程。这次新课程改革强调阅读是小学生的个性化行为,提倡小学生在阅读思考的基础上发表独立见解,在阅读实践中逐步学会思考,学会读书。利用阅读期待、阅读反思和阅读批判等环节,拓展小学生的思维空间,提高小学生的阅读质量。

二、小学阅读教学的几点做法

阅读教学的主要任务是帮助学生积累知识,陶冶情操。在小学语文阅读教学整个过程中,将阅读的科学方法传授给学生,对促进小学生学习语文乃至终身发展有着深远意义。如何开展小学语文阅读教学呢?本人在实践中总结了以下几点粗浅的认识。

1.努力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

一个人知识的获取主要靠的是阅读,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必须重视激发学生阅读的兴趣。小学语文老师在日常阅读教学工作中要做的一项重要工作便是:激励学生喜欢上语文课,体会到阅读学习的乐趣。要很好地激发起儿童阅读的兴趣,一定程度上取决于该年级第一学期的语文阅读教学活动。假如在本学期教师就能发现、激励并发展学生在阅读学习中所表现出来的每一个闪光点,那么他们就会在本学年以积极乐观的态度去对待教师的语文阅读教学活动,爱上阅读这种学习过程乃至语文这门课程。另外,阅读资料要尽量增加知识性、趣味性,要在活动中、在游戏中带领、引导学生学习语文,应用语文,使学生品尝到阅读学习的快乐和学习语文的乐趣,做到寓教于乐,这样就能大力激发起学生阅读学习的兴趣。

2.提高学生阅读学习的能力

读懂并不难,难的是怎样提高阅读能力。很多老师认为,读懂词语,读懂句子,读懂段,读懂篇,学会朗读、默读和背诵,便是培养独立阅读本领。我认为,这是对阅读本领的误解,没有真正领会到语文学科的基础性、工具性和对学生未来发展的可持续性,没有做到为他们的终身学习、生活和工作奠定基础。新课标指出:“小学语文阅读教学的重点是指引学生具有体会、理解、欣赏和评价文章甚至文学作品的本领。”这种各方面能力的培养,各学段可以有所侧重,但不该把它们机械地割裂开来。要逐步培养学生探究性阅读和创造性阅读的本领,还应重视语感。朗读、默读、背诵以及速读等本领,这种综合素养就是阅读本领。只有在平时的阅读教学中多加训练和指导,让学生在具体的阅读过程中按照老师的引领不断完善阅读学习方法,学生的阅读能力才能不断提高。

3.让写作成为学生的习惯

重视阅读教学,重视阅读材料字词句段、谋篇布局的精彩之处的分析,引导学生产生“这样精彩的文章我也能写出来吗”的疑问,从而可以更有效地激发学生表达的冲动。要指导学生养成写作的习惯,就要在阅读教学中给学生创设“乐写”的氛围,让学生“想写”。我们知道,有了“想写”的前提,还必须处理好“写什么”和“怎样写”的问题。

每个学生都有自身的生活经历和生活经验,对生活的体会和认识,语言表达能力也不强。习作的内容虽幼稚可笑,但充满童真童趣。这就要求他们在阅读学习时积累一些生活素材,只要小学生热爱生活,善于积累,习作的内容就会丰富多彩。当然,起步阶段会有一定难度,但只要教师有意引导,适当点拨,从阅读资料中感悟出来的书写形式和表达方法就会越来越精准和恰当。所以,只要阅读教学到位,这样的问题就会迎刃而解。由此可见,写作是阅读的再现和巩固,是阅读的高级阶段,二者联系紧密、相辅相成、相互促进。只要指导学生养成良好的写作习惯,不但可以巩固阅读学习的成果,降低阅读学习的难度,还可以使阅读学习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总之,提高小学语文阅读教学的有效性是一项任重而道远的教学任务。身为一名小学语文教师,我们要在不断地改进和完善已有阅读教学方法的同时,不断学习新课标,运用新理念、新教法,努力探索并总结新颖有效的阅读教学方法,在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一定能达到教师更自如、学生更轻松、效果更明显的境界。

参考文献:

王涛.浅谈新课程标准下小学语文阅读教学[J].四川工程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6(3).

浅谈新课改下的小学语文教学研究 篇9

随着新课程改革的深入,我们深入认识到高中地理实施新课程改革有利于激发学生学习的主动性、能动性和创造性;有利于培养学生通过基础知识技能的学习,从而使其形成自主构建知识结构网络和提高自我教育的能力;有利于通过教学括动实践,促进学生素质全面发展。在教学实践中,我们学习、理解和贯彻新课标的精神,了解新课程改革的特点,挖掘和利用新课程的有利因素。下面谈谈我在教学中的几点体会:

一、要营造和谐融洽民主的氛围

营造民主公平、和谐融洽的学习氛围,是开展教学活动的必要条件。教学活动必须以教师与学生、学生与学生之间的交往活动为载体。新的课程改革要求教师在教学活动中既要着力于学生认知水平的提高,更要着力于引导学生养成良好的学习态度,激活学生善于自主学习的内驱动力,从而形成情感丰富高尚、人格格健康和谐,具有坚强意志和锐意创新的素质。因此,教学活动中,教师要注重建立和谐融洽的师生、生生互动关系,创设一个有助于充分发挥学生潜能的氛围,使学习过程真正成为学生自我完善自我发展的历程。

二、要灵活运用课程资源

人教版普通高中课程标准教科书采用专题单元编写体例,每单元集中探究一个地理问题。而每单元又由相互联系的各课构成有机整体。在教学实践中,专业术语多的单元,往往出现教师很难在规定的单位教学时间内完成教学目标的情况。因此,教师在教学中要灵活地使用教材,特别是要对教材进行适当的取舍、调整和补充。如在讲授人教版普通高中课程标准教科书时,可适当调整单元教学顺序,不必拘泥于课文的顺序。这样就使一些专题自成一体,有利于学生理解地理发展的特点。在教学活功中,教师还可以灵活调整、挖掘教学内容,使核心内容更清晰明了。

三.妙用文学名句提高学生兴趣

文学名句不仅脍炙人口,而且还蕴信着丰富的地理信息,在课堂上巧妙地加以利用,能够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使学生在乐趣横生中学习,以达到满意的课堂教学效果。蕴含地理知识的诗词很多,如果在地理课堂中恰当地加以应用,可以起到画龙点睛的作用,收到意想不到的效果。如“橘生淮南则为橘,生于淮北则为枳”,可以很直观地说明农业生产具有地域性的特点。“不是花中偏爱菊,此花开尽更无花”又能形象地反映农业生产季节性的特点。在讲解垂直地域分异时,引用自居易的“人间四月芳菲尽,山寺桃花始盛开。长恨春归无觅处,不知转入此中来。”和“一山有四季,十里不同天。”来讲解气温的垂直变化,即垂直地带性,正是由于这种地带性,造成了山上山下桃花盛开的时期不同及植被的垂直分异。通过这两句诗让同学们深刻理解海拔每升高100m蕴涵地理知识的诗词比比皆是,如果在地理课堂上恰当地加以应用,可以起到画龙点睛的作用,收到意想不到的效果。

四、结台教材内容发展学生多种智力

教学活动中,教师要充分利用有利于发展学生多种智能、提高学生综合能力的教学资源——基础知识、课文中的图表、多媒体教学平台及与基础知识点相连的课外知识等,针对个体学生不同的特点,有目的分层次地发展多种智山,既要发展学生的显性智力,还要发展学生的隐性智力。

如让逻辑一数学智能较明显的学生归纳课文中的基础知识,构建知识结构网络,并引导他们从不同的思维角度分析地理知识间的内在联系;让有语言天赋的学生朗读课文或表述对某一问题的看法;让空间智能因素发展较好的学生提取图表信息;让有人际智能因素倾向的学生组织课内学习延伸到课外的一些活动;让音乐智能较高的学生唱歌、演奏乐曲或解释其中的核心意义;让肌体一动觉智能较好的学生扮演课文中的人物;让电脑爱好者搜集与课堂教学紧密联系的补充材料,拓展学生思维,等等。教师还要创设有利于学生逐渐克服自身薄弱点的环境和机会。如让不善于表达的同学朗读课文,然后给于热烈的掌声鼓励等。这里把学生在课堂教学中的种种表现作为学生学业评价的主要依据之一,以此创设人人尝试成功、获得成功喜悦的机会,激励学生参与教学活动的热情,使教学活动充满生命的活力。

五、大力转变学生的学习方式

新课程改革要求改变学生的学习方式,积极倡导参与式、探究性学习,培养学生运用唯物主义的基本观点和方法,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因此,教学活动中,教师要采取多种教学手段,激发学生主动参与学习的内驱动力及始终保持浓厚的学习热情;要引导学生善于把知识转化为智力和能力。如在达成某一教学目标时,教师可围绕教材的核心内容引导学生阅读课本,思考、讨论相关问题,弄清“问题”产生的原因及其影响,构建知识网络等。对社会热点或与人民生活密切相关的问题,教帅可引导学生开展探究活动,通过自主探究、自主解决问题,提高学生社会实践能力和思辨能力。此外,教师还要保证为学生搭建展示探究成果平台,使学生通过展示成果享受成功的喜悦和体会自身成长发展带来的转变,从而培养学生的社会实践能力和爱国情感。

浅谈新课改下的历史教学设计理念 篇10

随着课改的不断深入,通过国培进一步学习,我的教学理念也发生了很大的变化,现将教学实践中自己的一些教学设计理念浅谈如下:

一、以探究问题为目的

没有问题是谈不上学习和研究的,有人曾说正是问题才把只不过是小碎石的东西变成了历史的证据。然而,以往的历史教学往往是固定式的,对于学生来说,并没有产生真正的探究性问题,或只有肤浅的问题。历史教学的真正意义在于使学生发现问题,探讨问题,研究问题,解决问题,因此,所有的教学方法都应该是为了探究问题而设计的,都要给学生机会去了解事情的基本情况,使学生去深入探讨。

二、以思维训练为核心

历史学习不应该是促成思想固化的过程。无论从哪一个角度讲,历史本身和历史学科都不是限定在某一种僵化的模式中。人们对历史的正确认识,需要发散式的思维、复合式的思维,需要全面的、客观的、辨证的、发展的视野,尤其是对历史上因果关系的思考,是对人的思维水平的检验。学生学习历史,像学习数学一样,也是思维的训练和强化,是思考的过程,是获得思维成就的经历,是积累经验的机会。所以,任何教学方法都要以激话、调动、启发学生的思维为主,促动学生历史思维的活跃发展。

三、以学生参与为形式

使学生参与教学,而且是积极、主动地参与,是使教学得以真正展开的关键性问题。只有让学生投身其中,从做中学,才会激发动机,引起兴趣;才能使学生思想活跃,勇于表达自己的观点;才能使学生通过教学活动体验到挫折感与成功感;才能看出学生的鉴别力、理解力、创造力;才能使学生多与教师、同学交流,建立亲密的合作关系。因此,教学方法的设计和运用重在调动学生积极参与教学活动,从根本上改变学生被动学习的状况。

四、以教师引导为助动

以往的历史教学模式中,教师是唱主角戏的,好像教室这个舞台是为教师搭建的。现在我们倡导以学生的学习活动为中心,但并不是说教师只是一名“场记”了,不再起重要作用。反之,教师的作用更为重要,他要像导演一样,要对教学进行引导、组织、控制,并随时诊断教学,对教学活动进行调整。教师与学生的最基本的关系是教学上的朋友。朋友是有共同的爱好和志向的,是互相了解对方的,是互动的,是有交情的,朋友之间的交往是不能靠主观臆想的。所以,教师要摆正自己的位置,在教学活动中发挥应有的主导作用。对于中学历史教学方法的探索,在教学实际中要注意避免以往传模式下运用方法时的弊端,或是片面地强调某一种方法效用,以为某一种方法是万能的或是僵硬地照搬和套用一种方法,而不去考虑学生、教材等具体情况;或是只重方法运用时暂时的、表面的效果,而忽略学生的心理动反应,等等。

五、以周密设计为准备

任何教学方法的运用,都不是随意的,甚至不是随机的,都要有事先的准备和安排,有具体的目标,有明确的设计思想,体现出一定的教学观念。方法的实施,是有步骤的,而且要有回旋的余地。在进行教学设计时,需要教师以认真的和客观的态度来对待。前苏联的一位教育家巴班斯基曾提倡最优化教学,在教学方法的问题上,他认为要考虑多方面的因素,包括:教学任务、教学内容、教材难易程度、全班学生的程度、各种教学方法的效用和长短处、教师本人的特点和能力等,这些都需要进行认真的思考和计划。

浅谈新课改下的小学体育教学 篇11

关键词:小学 体育 教学 措施

教育是一项伟大的系统的工程,承载着育人的大业,它是一个民族能够生存和延续的根基,因此教育的发展关系到一个国家的发展命运。我国的教育事业真正获得很好的发展是在改革开放以来,特别是科教兴国、人才强国的发展目标的明确,为我们的教育在社会主义建设和发展中的地位进一步做了明确。目前,我们国家基本上形成了基础教育、高等教育、职业教育和成人教育四位一体的教育体系,在这个体系中基础教育是关键,而在基础教育中小学教育尤为关键,它的时间是最长的,也是学生入门打好根基的关键时期,因此对于小学教育我们必须要重视。

但是,在小学教育的发展过程中,逐渐出现了一些问题影响着小学教育的发展,主要问题表现在:注重知识的传授而忽视能力的培养、单一的追求分数、忽视学生的全面发展和心理健康等。这些问题的存在影响着学生的发展,不符合我国素质教育的要求,针对这些问题,我们国家为了真正落实素质教育的要求,开始了新一轮的课程改革,目的就是要纠正问题,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和提高。

小学体育学科作为小学课程的一门基本学科,承载着教授学生一些简单的体育项目的技能、技巧,同时能够强健学生体魄、锻炼学生意志品质和培养团队精神的作用。而且就我们国家的现状来看,广大青少年的体质呈明显下降的趋势,这一方面与独生子女家庭家长的溺爱有一定的关系,同时也与我们的学校体育教育存在的问题有关。就目前来看,因为长时间应试教育思想的影响,使整个社会包括学生、家长、学校对于体育教育教学存在着忽视的现实问题,这就导致学生上课积极性不高,上课效率下降,很多体育教师也逐渐产生了上课的惰性,教学形式单一、内容枯燥、评价体系不完善等问题日益凸显,这与我们素质教育的要求和新课改的理念是相矛盾的,我们体育教师必须要做出适当的调整,来适应新课改的要求。那么,我们应该从哪些方面着手呢?

一、端正教学观念,不断提高体育教师的素质

思想是行为的指导,要想实现小学体育教学上的突破与创新,必须要端正我们的教育教学理念,明确我们教育的目的和目标。新时期的小学教育强调的是素质教育,强调的是学生的全面发展与提高,作为我们体育学科来说,就是要通过我们体育教师在课堂教学过程中科学合理的设计,使学生在掌握基本的体育技能技巧的基础上,进一步开发思维、增长知识、强健身体,从而实现学生的全面发展和进步。

在这样的要求下,势必给我们的体育教师带来更高的要求,我们体育教师作为课堂教学的主导者,要结合新课改赋予我们的新角色,创造性地开展教学,力争充分地发挥学生的主体地位,这就需要我们体育教师要不断地丰富我们的专业知识,保证知识的深度与厚度;同时,更要了解我们新课改的发展要求和教育教学理念,力争使我们的自身水平能够上一个新台阶。

二、研究学生需求,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

新课改下的课堂教学一个最大的变化就是对于师生角色上的明确定位,那就是在新时期的课堂教学过程中,学生是课堂教学的主体,教师是课堂教学的主导,是知识的传递者,因此整个课堂教学应该是以学生为中心,以学生的实际需求为出发点。新课改的这一规定,事实上就是在解决过去教学过程中教师的教和学生的学相互脱节的问题,是要提高教学的时效性和针对性。

因此新课改背景下,我们体育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以学生的实际状况出发来设计和安排教学流程,要根据学生的年龄段、性别、身体状况、体育基础和生理、心理状况来具体设计,而不是片面地搞一刀切,只有这样我们的教学才更有针对性和时效性。

三、创新教学方法,提高学生兴趣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因此我们必须要结合学生的兴趣,创新教学方法。过去我们有些教师的体育课是什么样呢?学生喜欢体育活动,不喜欢体育课。因为体育课比较单调,过分注意教师会什么,而没有注意学生的需要和情绪、兴趣。所以,导致学生对体育不感兴趣,终身体育意识淡薄。我们要使体育变成学生生活中不可缺少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这样的体育才是成功的,所以我们在选择内容、采用教学方法时都要充分关注学生的兴趣。从学生喜欢的、感兴趣的地方着手,学生就会不自觉地被吸引进来,进而喜欢上体育课。

四、高度重视情感和心理健康教育

小学生的心理发育处于关键时期,因此体育教学最好避免一板一眼的“书本式”心理辅导与教学,而应适当地融入情感,促进学生的知识、智力、意志力的发育。情感是小学生心理反应的直观变化,小学体育教学中针对学生的情感进行引导教育有利于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提高学习积极性,并有助于养成终身运动、终身体育的意识。广大体育教学者在教学活动中要不断地融入本身的情感来调节和感染学生的心理,帮助学生控制和支配自身的情感欲望,唤醒强烈的认知欲望和情感需求,使广大小学生在热爱运动的同时坚持心理发展的健康、积极、向上,并与运动锻炼相辅相成,促进学生意志力的培养和知识智力的发育。

总之,新课改下的小学体育教学需要我们做出改变,小学体育教学不仅仅传授知识和技能,更重要的是从塑造的角度赋予学生主动调动学习积极性与激发学习的动机,教会他们学会学习,学会自我锻炼和养成习惯。大胆创新、积极创造是21世纪的人们所具备的基本素质之一,这是人类文明得以发展进步的灵魂,小学体育教学改革必须紧跟时代步伐,敢于创新。

参考文献:

[1]体育学院通用教材.运动心理学.人民体育出版社,1996(4).

[2]雷志灶.中学体育教材教法.1998(6).

[3]体育学院通用教材.学校体育学.高教出版社,1995(4).

[4]梁文忠,徐新启.素质教育必读,1997.

浅谈新课改下的小学体育教学 篇12

小学体育学科作为小学课程的重要组成部分, 肩负着培养学生体育锻炼的兴趣、传授学生基本体育运动技能和技巧、培养坚韧的意志品质等方面的重要职能, 所以, 做好小学体育方面的教学对于小学生健康的人格形成和综合素质的提高有着很重要的价值。 但就目前来看, 一些问题的存在在影响着当前小学体育教学的效果, 主要表现在:上课模式陈旧, 部分教师依然是重知识而轻能力, 导致学生在上课的过程中综合能力提升不够;方法缺乏创新, 旧有的教师展示学生反复练习依然是主要教学方法, 导致小学生很容易产生厌倦感, 进而影响课堂教学效果。 在教学过程中, 教师过分的关注教学内容而忽略了学生, 会导致教师的教与学生的学之间的相互脱节, 使课堂教学效率大大下降。 最后, 就是部分教师对于新课改缺乏深度的认知, 导致教师的课堂教学流于形式而学生的实际收获与提升很少, 这也是课堂教学效率低的重要表现。

针对当前小学体育教学的现状, 笔者认为小学体育教学必须要做出一定的调整, 切实落实新课改的要求, 落实素质教育的发展目标, 实现我们所预设的体育教学效果。 那么, 应该从哪些方面来具体着手呢?

一、关注学生的主体地位, 构建和谐的师生关系

新课改的核心理念之一就是要落实以生为本, 即要使学生成为课堂教学的主体。 在小学阶段, 我们面对的教育对象是一个个刚刚离开父母开始自己学习、生活的学生, 这就意味着在体育教学中教师必须要面对小学生不同年龄段、 不同年级的特点针对性地进行教学研究和课程安排, 关注学生们在不同时期的需求, 切实使课堂教学贴近学生们的实际, 能够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 真正使学生参与进来, 发挥其主体地位。

俗话说“亲其师, 信其道”, 小学阶段的学生们情感细腻, 希望得到师长的肯定与呵护, 我们教师要结合学生的这种心理需求来进行教学, 这里特别需要指出的是学生们是有着一定的思想认知的。 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切莫总是一副高高在上的样子, 而是要走近学生, 构建和谐、平等的师生关系, 要耐心得和学生沟通, 这事实上也是一种心与心的交流, 能够拉近师生间的距离, 进而激发学生的主动性和求知欲, 发挥学生的主体地位。

二、调整教学方法, 满足学生需求

教学本身应该是一个双向的过程, 即教师的教与学生的学两个方面, 而其中影响教师教的效果的就是学生们的学, 所以教师的教学必须要充分地考虑学生的需求。

当前的体育教学讲授法在部分教师的课堂上占得比重还是太大, 教师要结合小学生抽象思维能力弱的现实, 尽量地用多种突进向学生们展示所学内容, 如多媒体教学资源, 它能够用学生感兴趣的图片、动漫、视频等多种方式向学生呈现知识, 这样学生理解知识的难度会大大降低, 同时也能够增加知识的趣味性。 另外, 玩是孩子们的天性。 体育教师要利用学生的这种天性来进行教学安排, 多采用一些学生感兴趣的游戏项目来激发学生的热情, 调动学生们参与的热情和参与的主动性、积极性, 这样课堂就会充满生机与活力。

三、新体育课程构建了新的教学结构

我国传统的体育教学模式, 其表现形式为:开始部分--准备部分--基本部分--结束部分。 这种教学模式使得教学目标单一, 组织形式死板, 忽视学生个体差异和能力培养, 学生处于被动状态。 如在准备过程中, 体育教师一般采用慢跑, 跑完之后就是做徒手操, 无论遇到什么课题都是如此。 这种固定模式的教学结构给学生带来很大的负面影响, 限制了学生活动时间和空间, 阻障了学生间的交流与合作, 使学生对体育活动散失兴趣, 不利于学生创造思维和想象能力的发展。

新课改的全面实施, 对陈旧的教学模式提出了质疑, 要求教师改变原有单一、陈旧的教学模式, 建立和形成多样化教学模式。 改变以往:开始部分 (宣布课的要求) --准备部分 (徒手操) -- 基本部分 ( 教师讲解, 学生练习) -- 结束部分 ( 放松) 的四阶教学模式, 根据学生的身心发展规律和生理活动规律, 将教学过程设计成以下模式: 引导--激发兴趣--增强信心提高活动能力--学习技术--发展身体素质 (满足活动愿望) --放松与恢复等六个阶段。 应该使课堂上学生学得开心、玩得有趣, 个个满怀激情地大胆表现, 身心愉悦地完成了学习目标。

总之, 新课改下的小学体育教学要在新课程标准的指导下, 以学生的发展和成长为基本依据, 落实素质教育要求, 改进教学环节, 提升课堂教学效率, 为学生未来的成长和发展奠定坚实的基础。

参考文献

[1]教育部.教育部关于落实保证中小学生每天体育活动时间的意见[DB/OL], 2005 (8) .

[2]纪丽, 浅谈开展农村小学体育课堂教学和训练的几点措施[J].学周刊, 2011 (30) .

[3]钟恒炳, 杨仲坚.体育课堂教学中的几个不和谐音符及对策[J].体育教学, 2011 (7) .

浅谈新课改下的小学语文教学研究 篇13

双口中学

冯 玥

【摘要】培养学生的探究能力是新课程改革的要求,也是时代对教育的要求,它应当贯穿于整个教学过程。那么,在新课程理念下,结合导学论的理论和我们学校学生的实际,充分发挥学生的主导地位,让他们真正成为课堂的主人,以下是我针对此问题而采取的一些教学方法,并取得的一定的成绩.【关键词】新课程

教育理念 循序渐进 启发引导 实际出发

自主

探究

合作

学习

我校地处北辰区的边远地区,在我们学校有很多学生的心里没有目标,考多少分就上什么样的学校,家长更是对孩子没有要求,只希望老师帮他们看住孩子别惹祸。在这种情况下,必须要向课堂要效率,想方设法让他们回家看书复习。并且我一人要教八年级4个班的课,和全区其他学校相比每周每班都要少1 课时,这便更给我的教学工作带来了很大的阻力。因此我绞尽脑汁想办法怎样能使我的教学效果要赶超那些比我课时都要多的同水平的兄弟学校?怎样能使学生独立完成作业? 怎样能使学生回家后想着一定要完成老师布置的作业,而不是直接去网吧?怎样能使学生充分利用在校的课余时间?最终我觉得只有让学生发自内心的想要学习物理,让他觉得物理对于他们的日常生活特别有用,从而激发他们的学习积极性。

一、变讲为悟,让学生自己在对知识的思索中体验、感悟

我们都知道,一个不爱问问题的学生不是好学生,对于我们学校的孩子来说,下课就是玩,当然也有个别几个学生会来问问题,因此对于我来说,鼓励学生课间来问问题就成为了当务之急,起初学生都不来问,于是我就每天上课表扬那些问问题的同学,而且我还为学生建立保证册,在每次考试之前,找一些学生分别来办公室立下保证,要学生自愿写下自己要在即将来临的考试中达到什么分数,并写明如果达不到就课间来办公室问问题几次,这样即激发了学生要好好复习的斗志,又为我今后的教学工作打下伏笔。由于这部分学生还是比较听话的,所以在考试后就能自觉自愿的来办公室学习。而且这种无形力量是可以传染的,一个人带着她的好朋友来问了,其他人看见了也来问,致使逐步形成了良好的学习风气和氛围,还有些胆小的学生让他们两两组成学习小组,来办公室解决问题,并共同研究问题,致使学生学习气氛相当浓厚,每个课间都要有两三层学生围着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也空前高涨。

但是,期中后当我拿到成绩单后,却发现并不理想,全区14所中学我们物理仅排名第10位。这时我知道学生很努力,我也付出的很多,那是什么原因呢? 经过我的观察和考虑之后,我发现因为盲目鼓励学生问问题,造成学生不习惯独立思考问题了,拿来一道题就来问甚至有的同学连题还没读懂就来问了,致使做了很多无用功。因此我便开始改变方法,让每个来问问题的学生先给我讲他思考到了哪一步,从哪里开始不会的,然后我再给解答,或者让学生们互相讨论问题,这样印象便会深刻,也培养了他们独立思考问题的能力,也体现了新课改的“自主、探究、合作”的学习方法。

例如:在我们学习看电路图连实物图的时候,有很多学生就觉得有一定难度,我交给他们方法后仍然无法自己独立连电路,于是我为学生出了一张练习卷,课下很多学生就在那思考如何连接,其中有两位女生还是不会,于是他们利用中午在办公室里两个人研究一道题足足用了30分钟终于连对了,当时我都能感受到他们的兴奋。

二、物理课的教学应贴近学生的生活,切中他们的脉博,及时了解学生学习的情况,不断强化学生的学习兴趣,调动他们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在日常教学中,我要求每个学生必须要在课上记笔记,这样做有两个好处,第一,可以使得他们在课上不会因为手中无事可做而走神儿,提高听课效率;第二,就是让学生记下书上要求背下的定律,可以熟悉一遍,并且记下书上没有说到,但练习题当中却出现的内容,方便学生查找,这样也对于他们回家后可以更好的完成作业打下基础。

在上每节课之前我都要去试验室,尽量给学生多找一些可以做的实验,尤其是一些和他们想象的现象相反的实验,例如:在学声音的那一章里,我给学生讲到老试唱片机时,为了方便学生理解,我把家中的一个八音盒拿到课堂上,让学生观察,并说明原理。在每节课上,只要有实验的就一定给学生演示,可以做分组试验的,就尽量让学生们亲自动手去做,以便提高学生对物理的学习兴趣,也对知识点有一定的理解。例如:在学习第四章物态变化时,我每节课都给学生做实验,让他们认真观察试验现象,总结试验规律。

习题课对于我们理科来讲是相当重要的,怎样能让学生把老师讲过的题目由不懂到听懂,由不会到会,再转化成自己的知识记住,这对于我们这个地区的学生是有一定困难的,因为对于一部分学生来说课下不会在学习上花费太多的时间,到家基本是不会写作业的,都等着转天早来再抄作业,所以课上吸引他们注意力,认真听课是相当重要的。于是我便让学生来给学生讲题,把他们不会的题我负责抄在黑板上然后找那些我给讲过此道题的学生上讲台来给大家讲,讲的不全面的地方找别的同学再给补充。这样既能够吸引那些不爱听课的学生还能锻炼讲题学生的能力,记住知识点。

这样无论对于学习习惯好的学生还是对于学习习惯不好的学生,都在课上可以有事情做,并且能够获得与生活密切相关的物理知识。

三、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教师在课堂感情要真挚,教态和蔼;课后要关心学生的学习和生活,尊重和信任学生,平等的对待每一位学生,对差生更要关怀备至。这样学生才会把老师当作知心朋友,他们才会把心里话。

我在每节课上都尽量为学生营造出生动活泼的教学气氛,使学生形成探求创新的心理愿望和性格特征,让学生在每节课上都参与进来,而且形成一种爱上物理课、课上勤思考的氛围。

经过我以上的努力,在刚结束的期末考试中我的物理成绩在14所中学中位列第6名,比期中进步了4个名次。是中考学科中成绩最好的。

以上是我在这一年里的一点工作心得,从中我明白了教学的本义不仅仅是教学生学会什么,更重要的是教学生会学,让学生乐学。这种教学方法可以使学生完全置身于物理的环境中学习物理,大大有利于培养学生的直觉思维、分析思维和创造性思维,更加有利于知识的传授和各方面能力的培养。

浅谈新课改下小学语文教学 篇14

中方县中兴学校

杨水清

[摘要]:小学语文教学必须着眼素质、加强基础、培养智能、重视德育、发展个性,教学要坚持面向全体学生,使学生全面地、生动活泼地、主动地得到发展,从而学会学习、学会生存、学会做人、学会创造。学生是语文学习的主人,是语文学习实践的主体。

[关键词]:自主学习、学习兴趣、改革、素质教育

随着经济的飞速发展,我们的教育也在不断改进,为适应经济发展的需要,适应全球教育发展的大趋势,课程改革便成了当前基础教育改革的重中之重。随着课程改革的不断推进,我自然而然地走进了新课程的改革中,走进了新课程的实施中。新课程的实施改变着我们传统的语文教学,新课改下的语文教学更融入生活,我们的学生也更富有个性。

小学语文教学必须着眼素质、加强基础、培养智能、重视德育、发展个性,教学要坚持面向全体学生,使学生全面地、生动活泼地、主动地得到发展,从而学会学习、学会生存、学会做人、学会创造。学生是语文学习的主人,是语文学习实践的主体,因此,在新课改的教学理念下该如何教呢?

一、先学后教。

我们要正确地理解新课标下关于教的要求,立足于学生的发展,使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人。先学后教符合教学的一般规律,“学然后知不足”,“知不足,然后能自反也”,教师的教应在学生“知不足”而“自反”的时刻,这样才有针对性。如果一堂课中学生的“学”全部按照教师的“教”去进行,那么试问一下,学生这样的“学”是真实地“学”吗?是主动地学吗?从学生学习的角度看,经过“自学”、“自反”,才能“自得”。正如孟子所言:“君子深造之以道,欲其自得之也。自得之,则居之安;居之安,则资之深;资之深,则取之左右逢其源。”“自得之学可以终身用之,记闻而有得者,衰则忘之矣。”学生通过自主学习而掌握的东西,能深刻理解,学以致用,得心应手,对他们的终身发展有着重要意义。反思一下我们每个人的语文学习经验,现在所能记住的主要是当年的“自得”之处,至于老师当时的分析,恐怕大多数人已经淡忘了。

二、以学定教

以学定教要求语文教师在课堂教学中要根据学生的需求和意愿调整,确定教学目标和教学内容,在教学过程中,要根据学生的学习状态和反映,灵活调整教学思路和教学方法,将教师教的思路与学生学的思路动态地融合在一起,根据符合学生心理特点和认知规律的学习方式确定现场教学方法。概括地说,就是在课堂教学中,教师教什么,怎么教,需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来确定,并不断在教学过程中加以调整。这样的课堂将是开放的、生成性的。课前的教案只是一种预案,而每一堂课就成为一种不可重复的创造性活动。一位教师执教冰心的《纸船---寄母亲》,当他走进教室,发现不少学生在折纸飞机,于是,灵机一动,决定改变原先的教学思路,采用新的方式,从学生喜欢的折纸入手,让学生每人折一只纸船,作为送给妈妈的礼物,并且在纸上写几句话送给妈妈,然后教师让学生诵读写在纸船上的话,教师也谈起小时候折纸船的事后,学生的热情空前高涨,然后将学生关注的重心自然地引导本节课的课题上来。教师打破了预设的教学思路,收到了意想不到的效果。

三、多学少教

多学少教,就是教师要把课堂时间和课堂空间还给学生,把思维的过程还给学生。学生能自学掌握的内容和与学生认知水平相距过远的内容就不必教;对于使学生处于“愤”“悱”状态的问题,应该并且必须教。只有这样,才可以使学生既保持对学习的浓厚兴趣和旺盛精力,又能感到学有余力,享受“自得之美”。使学生感到课堂心理时间短暂而愉快,课堂心理空间广阔而丰富。

需要指出的是,多和少是一个相对的概念,需要教师去做辩证的认识和处理。如果学生对所学内容非常生疏,也没有相关知识积累和生活体验,教师教的时间就可以多一些;反之,教师就要少教。少教,意味着要教在点子上,通过教师的教唤醒、激发学生的智慧,有效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

说到底,课堂教学活动是必须由师生双方合作共同完成的一项创造性劳动,学生应该成为课堂的主人,在教师的指引下自主学习,质疑讨论;而教师绝不是旁观者,愉快而高效的学习旅程来自于教师高超的设计组织,教师深厚的文化底蕴又能不断引领学生走进豁然开朗的新境界,所以在教学中还要做到以下几个方面:

(一)、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

现代教学论认为,当前教师的主导作用,不再是只看教师的讲授水平,更重要的要看教师能否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激发学生的兴趣。“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当学生对学习产生浓厚的兴趣时,也就形成了学习的内动力。这是保证学生积极主动参与学习过程的基础。因为充分利用学生的心理特点,创设学生喜闻乐观的教学情景,调动学习积极性,是发展思维能力保证素质教育真正落实的前提。

在平时的教学中,我力争让学生在感悟的基础上,引导学生居高临下地对课文进行品评,在品评中深化理解,升华认识,填补空白。如在《麻雀》的阅读教学中,我是这样引导学生品评地:“学习了这篇课文,你认为文中什么地方给你留下了深刻的印象?请你选择其中的一点说一说。此时的学生充分表述他们的真实感受,有的说:老麻雀很勇敢、很伟大,为了保护幼儿奋不顾身,这样引导学生选择自己阅读感悟的精华,进行具体表述,让他们在各自品评中进一步升华认识。

(二)、注重教学过程的合理设计。

合理设计教学过程是上好课的关键。从学生的认知规律出发,合理的组织教材,巧妙地安排教学环节,有利于集中学生的注意力。合理的教学过程能使学生较好的获取知识,有利于健康的心理素质的培养。

(三)、注重教学思想方法的训练。

语言训练是语文教学之本,我们不能理解为语文教学仅是孤零零地训练一些词句,把阅读课上成仅仅是字词的训练课。难怪有人担心,语文课上成语言训练课是否会割裂课文内容的完整性,是否会影响思想教育和人文性的贯彻实施。其实,坚持语言训练为本和语文教学要完成对学生的思想教育和人文熏陶是一致的。叶圣陶先生认为:“训练思想,就学校课程方面说,是各科共同的任务;可是把思想语言文字三项一贯训练,却是国文的专责。”

阅读教学的主要目的是引导学生读懂课文,从中感悟课文所蕴涵的情感,并借助正确的课文朗读,把感悟的情感给予充分地表达,从而促进学生书面语言的形成,促进学生口语的发展。

在这一教学思想的指引下,我在《小鹿的玫瑰花》教学中,以读为主,让读贯穿整个教学过程。从读的内容来看,有全文朗读,有自然段细读,有句子精读,由整体到部分;从读的形式来看,有自由读,有指名个别读,有师引生读,有全班齐读,有朗读,有轻声读,有不出声地读……学生一直处于兴奋状态;从读的层次来看,开始是读准字音、读通句子,接着是读中领悟、读中理解,最后是感情朗读,环环紧扣,步步深入,一次有一次的目的,一次有一次的效果。有“质”有“量”的读催生了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了学生的朗读能力,丰富了学生的语言积累。

(四)、注重整理和复习的教学。

整理和复习的教学过程,是对学生进行学法指导,培养学生自学能力的过程;是促进学生不断认识自我,不断巩固和发展学习的内部动机的过程;是落实素质教育实现以学生为主体的关键环节。在教学中要努力做到:

l、注重激发整理与复习的兴趣,加强整理方法指导。

2、注重逐步放手,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

3、注重整理方法的渗透,促进学生整理习惯的形成。

(五)、注重减轻学生的课业负担。

“应试教育”的影响迫使教学要求无限制提高,严重偏离了教学大纲,这样一来既加重了学生的课业负担,有害于学生的身心健康,又加重了教师的负担,有碍于教师水平的提高。实施素质教育必须切实减轻学生负担,才能使学生生动、活泼地发展。

l、提高课堂效率。

减轻学生负担,必须提高课堂教学效率,要深入钻研大纲,把握大纲要求,做到不拔高也不降低,不拖欠也不提前,不搞课内损失课外补,要向课堂40分钟要质量,遵循起点低,台阶密、步子小、容量大的原则设计课堂练习。

2、调整课外作业结构。

调整课外作业结构是减轻负担的有效措施。从前,以书面形式为主的课外作业,只是要求学生对学过的知识、做过的习题机械地重复,其作用只能是加重学生的负担,久而久之,势必会造成学生的反感,对作业应付了事,课外作业会因此失去应有的作用。

调整课外作业结构可将单纯的书面形式变为多种形式,如口头作业、社会实践作业、语文课外活动等形式。例如,我们学了几篇有关描写春天的课文后,结合探究型课程,就可以布置“我眼中的春天”这一作业。学生可以去收集有关春天的成语、谜语、谚语、古诗、诗歌、文章、故事等等;也可以把看到的、想到的画成图画;可以把踏青的春景拍成照片;也可以编制春天的剪贴小报、手抄小报。经过一段时间的准备,最后让孩子们展示自己的成果。这样,学生在浓浓的兴趣中拓展了“春”的知识,体验了“春”的魅力,激发了对“春”的喜爱之情。同时学生的欣赏、想象等能力都会有所提高。

总之,课堂教学是实施素质教育的主渠道、主阵地,我们必须强化课堂教学改革意识,采取相应的对策深化素质教育.真正转化师生角色,努力创造条件,把学生从过去被动学习的境地中解放出来,让其生动活泼、主动地发展.优化课堂教学,改变传统的课堂教学模式,为适应21世纪人才培养的需要,结合学生的实际,从培养学生创新能力的角度出发,让其在获取知识的过程中得到全面和谐地发展。

参考文献:

上一篇:社会实践要求稿下一篇:喜迎建党九十周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