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新课改下如何做好高中英语教学反思

2024-09-26 版权声明 我要投稿

浅谈新课改下如何做好高中英语教学反思(精选11篇)

浅谈新课改下如何做好高中英语教学反思 篇1

重庆市铜梁县铜梁一中

陆洪云

*** 【摘 要】本文立足于高中物理的课程标准,在实践课程改革中对教师教学提出了新要求,对高中物理新教材教学过程中如何更好地进行教学反思问题进行探讨。

【关键词】教学反思

新课改

著名学者波斯纳曾提出教师成长的公式:成长= 经验+ 反思。新课程教学呼唤教师从单纯的知识传递者向研究者、反思者转变,这就要求教师不仅专业学识要较为丰富,而且还要善于对教学过程中出现的问题进行研究和反思。那么,什么是教学反思?教学反思对于教师的专业发展有什么帮助?我们物理教师又如何进行教学反思?就这些问题做了一下初步的探讨。

早在20世纪初,美国著名教育家杜威就倡导教师要进行教学反思。在他看来,反思的出发点是对问题情境的困惑,经过分析、假设、推理与检验而最终达到解决问题的目的。是否善于对教学问题进行反思,也已成为衡量优秀教师的标准。何谓教学反思呢?教学反思就是教师在教学实践过程中发现问题、思考问题、解决问题的一种行为,是教师对教学行为和教学活动进行批判的、有意识的分析与再认证的过程。而高中物理教学反思就是一种以追求物理教学实践合理性为目的,在教学实践过程中不断发现、思考、解决问题,对教学行为和教学活动进行批判的、有意识的分析与再认证的过程。

在实践新课程改革中,一个合格的高中物理教师,决不能“私塾”式地“照本宣科”,不能“穿新鞋走老路”,必须要在教学中不断反思,不断学习,不断进取。新课程标准要求提倡和培养学生独立思考能力、发现问题与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探究式学习的习惯。可如果物理教师对于课堂教学过程不做任何思考和精心打造,那么上课时,恐怕只有就事论事地将基本的知识点传授给学生,下课后要他们做大量的练习,然后死记硬背,而不鼓励他们思考分析。

这样不是和课改的思想背道而驰吗?又怎能拓展学生学习和探究物理问题的空间呢?所以老师首先要在教学过程中不断反思。这不仅要体现在平时备课中进行反思,反思这样被出来的课是否符合新课程标准的要求;还应该体现在上完这节课后,反思课堂教学是否达到新课标的要求。

在教学过程中反思对于教师物理专业发展有很大的帮助。一方面,有助于我们在新课改环境中更加深入研究物理教学。“教师即研究者”。教学反思中的“反思”,从本质上来说,就是教师的一种经常的、贯穿始终的对教学活动中各种现象进行检查、分析和研究,使整个教学活动、教学过程日益优化的过程。这必然会促进教师关注自己的教学过程,深入地开展教学研究活动。

另一方面,有助于我们在新课程改革下实现教学相长。由于

教学过程的复杂和多变决定了它不是教师展现知识、演练技艺的过程,而是教师实现教学相长的体现过程。很多老师在课改实施前,为了教好物理课,经常通过多讲定理、多做习题,但往往学生理解不深刻,不能真正的掌握。

通过教学反思就能意识到人的认知过程是从感性到理性的发展过程,那么知识的掌握也应该遵循这样的规律。因而比如我们在万有引力定律教学中,应先介绍了这个定律的发现过程:它起源于亚里士多德、阿里斯塔克和哥白尼等等哲学家对宇宙运动的哲学思考。

高中物理教师进行教学反思可从理论和专业基础方面,教学方法技巧方面进行。第一、对理论和专业基础方面的反思。如果只是停留在教学经验的认识上是远远不够的,因为教学过程具有多样性,教学行为的反思需要以一定物理知识的教学理论和专业学识为基础。

1、转变物理教学思想

新课程背景下,物理教师应该经常反思自己或他人的教学,及时更新自己的教学思想,新的教学思想可以理解为,课程是教师、学生、教材、环境四个因素的整合。教学是一种对话、一种沟通、一种合作共建,而教学中包涵的课堂文化,有着鲜明的和谐、民主、平等特色。那么,在教学中如何体现新的教学思想呢?即在教与学的交互活动中,要不断培养学生自主学习、探究学习和合作学习的习惯,提高他们独立思考、创新思维的能力。

2、丰富物理专业知识

学科专业知识对于新课程的实施以及开展教学反思,至关重要。主要是多研读物理学名著、物理学学术论文、物理著作等。阅读这些具有较高学术价值的文章,可以提高专业素质、分析史料、推理证明以及论断评价等研究方法。

第二、教学方法技巧。

物理教师在具备一定的教学理论和学科专业基础上,主要以课堂教学过程为中心进行教学反思。

课堂案例研究

“案例研究就是在真实的教育教学情境中发生的典型事析,是围绕事件而展开的故事,是对事件的描述”。案例研究就是把教学过程中发生的这样或那样的事件用案例的形式表现出来,并对此进行分析、探讨。案例研究的素材主要来看三个方面:一是研究自己的课堂,并从自己大量的教学实践中积累一定的案例;二是学习别人的课堂,从中捕捉案例;三是在平时注意搜集书面材料中的案例。比如在设计《动能和动能定理》课堂教学时,一开始就可以提出问题:从斜面上华夏的物体将如何运动?最终将怎样?这时学生十分活跃,议论纷纷:有的会说,物体沿斜面匀速下滑至停止;

有的会说,物体将沿斜面变加速最后在水平面上匀速;还有的同学可能会进行反驳:沿斜面匀加速下滑最后在滑动摩擦力作用下停止。通过思考和讨论,不但能加深学生对知识的理解和掌握,还能激发学生进行思考。

2、开展听课活动。

听课作为一种教育研究范式,是一个涉及课堂全方位的、内涵较丰富的活动。特别是新教师和老教师互相听课,课堂自由度较大,通过相互观察、切磋和批判性对话有助于提高教学水平。听课者对课堂中的教师和学生进行细致的观察,留下详细、具体的听课记录,并做评课;课后,再与授课教师及时进行交流、分析,推动教学策略的改进,这在无形中会促进物理教师教学反思能力的提升。

3、课后小结与反思

课后小结与反思,就是把教学过程中的一些感触、思考或困惑及时记录下来,以便重新审核自己的教学行为。

总之,在新课程改革中,还有很多需要反思的问题都还要我们进一步探究与学习。但物理教学反思对物理教师的成长作用是显而易见的,是物理教师实现自我发展有效途径,也提高物理教学质量的新的尝试,更会促使物理教师成长为新时期研究型、复合型教师。

参考文献:

浅谈新课改下如何做好高中英语教学反思 篇2

1.言传身教, 树立良好形象

班主任的一言一行都对学生起着潜移默化的作用。面对成长和渴求知识的青年学生, 高中班主任必须具备较高的素质, 把自己丰富的知识、高尚的道德情操, 通过自己的言行展现给学生, 在学生心目中树立起声誉和威望, 使班主任真正成为知识的传播者与教学中的引领者。如果班主任言不雅、行不正, 就会失去威信, 给班级管理带来不良影响。因此, 作为高中班主任, 自身必须教学水平高、道德素质硬、管理理念新, 堂上能讲课, 课下能交心, 既要勇于奉献, 又要有责任心, 这样的班主任才会博得学生的喜爱和认可。

2.倡导民主治班, 实行科学管理策略

首先, 新课程改革需要全体教师热情参与, 班主任更是要全心实践。班主任要改变以往应试教育的观念, 要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主动性, 引导学生参与班级工作, 培养和锻炼其组织能力和自我管理能力。其次, 班主任也要采取民主治班的管理策略, 在管理中要做到管大放小, 管主放次, 把一些班级中的具体事务交给学生来做, 授权负责, 分层管理。最后, 班主任对班级管理工作提出整体要求时, 应实行“粗放”管理, 不宜太多、太细。这种“粗放”一方面指的是班级中的每一个学生的行为都能符合学校的基本要求, 有益于形成一个良好的班集体;另一方面也给学生在形成班集体的过程中留有自我创造与发挥的余地, 有利于学生自我管理、自我教育能力的培养。

3.注重培养学生骨干, 打造得力班干部队伍

班干部是高中班主任工作的得力助手, 因此, 班主任在日常管理过程中, 要注重培养学生干部, 善于发掘具有组织协调能力、热心为班级服务、集体荣誉心强和有吃苦耐劳精神的学生, 组建合理的班干部队伍。同时, 也要鼓励学生积极参加班干部竞选活动。在岗位设置上, 要明确班干部职责与分工, 各司其职, 各尽其责, 引导建立团结协作的班级工作氛围。在班级活动开展上, 班主任既要大胆放手让班干部开展活动, 充分发挥他们的主观能动性, 还要在平时加强指导, 不断提升班干部的思想觉悟和工作水平, 这样才能真正建设好一支团结协作的班干部队伍, 班级管理工作做起来才会得心应手。

4.着力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

新课程改革强调“高中教育就应当转变为培养学生的‘人生规划’能力、职业意识和创业精神”。作为高中生, 其创新能力和创新意识的培养尤为重要。因此, 在高中生的管理工作中, 班主任要根据学生的特点培养学生的爱好、特长, 充分发掘学生的创新意识, 把创新意识逐渐地渗透到学生的思想和学习生活中去。此外在班级内部, 班主任也可以通过组织学生开展专题讨论、班级创新大赛等多种形式的活动营造创新向上的氛围, 激发学生们的创新热情, 增强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5.

5.加强与家长沟通, 拓展校外教育

高中阶段的学生普遍学习任务繁重, 家长们也多是比较关心学生的后勤方面, 而忽略了与学校、班主任工作的沟通。因此, 作为一名高中班主任, 要经常与家长取得联系, 进行沟通, 宣传学校、老师和班级的管理要求, 取得家长的理解和配合, 达成共识, 共同探讨学生的教育与管理, 对家长自身教育水平的提高也会起到积极作用。

总之, 在具体的班级管理工作中, 班主任要讲究方法与实效, 潜心研究学生的个性特征, 把工作落到实处。只要把“一切为了学生”作为班主任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 就一定能够创造出和谐的班集体, 培养出优秀的学生。

参考文献

[1]张玉辉.关于做好高中班主任工作的思考[J].新西部, 2011 (6) .

浅谈新课改下高中物理教学反思 篇3

关键词:新课改;教学反思;高中物理

中图分类号:C45 文献标识码:ADOI:10.3969/j.issn.1672-0407.2012.05.030

文章编号:1672-0407(2012)05-054-02收稿日期:2012-04-11

对新课改下的物理教学反思,我觉得应包括以下几个方面的内容:

一、对教学目标的反思

首先,知识、能力、情意三类教学目标的全面落实。对基础知识的讲解要透彻,分析要细腻,否则直接导致学生的基础知识不扎实,并为以后的继续学习埋下祸根。譬如,教师在讲解“滑动摩擦力的方向与相对滑动的方向相反”时,如果对“相对”讲解得不透彻,例题训练不到位,学生在后来的学习中就经常出现滑动摩擦力的方向判断错误的现象;对学生能力的训练意识要加强,为了增加课堂容量,教师往往注重自己一个人滔滔不绝地讲,留给学生思考的时间太少,学生的思维能力没有得到有效的引导训练,导致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能力的下降;还有一个就是要善于创设物理情景,做好各种演示实验和学生分组实验。如果仅仅局限于对物理概念的生硬讲解,一方面让学生感觉到物理离生活很远,另一方面导致学生对物理学习能力的下降。课堂上也要给学生创设暴露思维过程的情境,使他们大胆地想、充分地问、多方位地交流。教师要在教学活动中从一个知识的传播者自觉转变为与学生一起发现问题、探讨问题、解决问题的组织者、引导者、合作者。所以教师要科学地、系统地、合理地组织物理教学,正确认识学生的情况,采用合理的教学方法,重视学生地观察,实验,思维等实践活动,实现知识与技能、过程和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三维一体的课堂教学。

二、教学设计的反思

在物理教学过程中,有时会发觉实际教学效果与教师预期的效果有很大差异,课后认真想想,原因在于进行教学设计时忽视了对教学实践的反思,也就难以达到预期的效果。因此,教师应积极反思教学设计与教学实践是否适合,不断思考教学目的、教学工具、教学方法等方面的问题,并积极改进,从而优化教学,有效地促进学生的学习。

例如在高中物理教材中,“楞次定律”的学习,既抽象又难学,如何将这些抽象的内容转化为学生通俗易懂的知识,这对物理教师提出了很高的要求。于是我在教学设计时做了精心准备,精心设计实验,通过实验来突破难点,在具体的教学过程中我让学生边做实验边学,将抽象的楞次定律内容转化为具体的、有形的东西。这样学生通过自己的探究找出答案,掌握了知识,同时提高了实验操作能力。事实证明,这种教学学生很感兴趣,而且能将抽象内容转化为直观、形象的东西,比一味灌输的效果要好得多。

三、教学方法的反思

第一,班级授课要面向全体学生、要照顾绝大多数同学,课后不仅要对学习成绩好的同学辅导,更重要的是对学习有困难的学生进行辅导。记得有人说过 “教师对好学生的感情是不需要培养的”,在平时的教学过程中,教师会有意无意地将太多的精力、时间花在成绩好的学生身上,教学、辅导的重心自然向成绩好的学生倾斜,将学习有困难的学生视为差生,缺乏对他们的鼓励和帮助,好像他们不存在似的,从而造成好的学生越学越好,差的学生越来越差,直接导致整体成绩两级分化。所以,教师要特别关注学习有困难的学生,注意不要让所谓的差生成为被“遗忘的群体”。

第二,培养学生的参与意识,让他们有充足的动手、动口、动脑的时间,注重学法指导。中学阶段形成物理概念,一种是在大量的物理现象的基础上归纳、总结出来的;另一种是在已有概念、规律的基础上通过演绎推理得到的。学生只有积极参与教学活动,给他们以充分的动手、动口、动脑的时间,经历观察、分析、推理、综合等过程,才能完整理解物理概念的内涵及其外延,全面地掌握规律的实质。与此同时,学生的思维才能得到真正的锻炼,体现出学习的主体角色。所以,在课堂教学中教师应改变那种以讲解知识为主的传授者的角色,努力成为一个善于倾听学生想法的聆听者。而在教学过程中,要想改变那种以教师为中心的传统教学观念就必须强化学生在教学这一师生双边活动中的主体参与有的身份。

第三,教学方式多样化。恰当运用现代化的教学手段,提高教学效率,为新时代的教育提供了更多的教学平台,为“一支粉笔,一张嘴,一块黑板加墨水”的传统教学模式注入了新鲜的血液。老师除了采用对学生提问、分组讨论、要求学生查资料、写小论文等等传统的教学方式之外,还可以适当的运用多媒体教学手段——投影仪、录音录像、多媒体课件,特别是制作复杂物理过程的演示动画等视听设备和手段。这些除了增强对学生的吸引力,增加课堂的趣味性和视觉上的冲击外,更重要的是可以表现各种物理现象,能在短时间内展示物体的运动和变化的全过程,为学生提供大量而丰富的感性材料,突破传统教学手段在时间、空间上的限制,能将传统教学手段不能表现的许多现象和过程生动地表现出来,取得良好的教学效果,因而广泛地被广大的教师采用。新课改对教师提出更高的要求,提高教师的科学素养和教学技能,提高教师的计算机水平,特别是一些常用教学软件的学习和使用是十分必要的。

四、教学过程的反思

在一定的教学理论和学科专业基础上,新课程下物理教师要以课堂为中心进行教学反思。

(一)物理课案例研究

“所谓案例,其实就是在真实的教育教学情境中发生的典型事件,是围绕事件而展开的故事,是对事件的描述”。案例研究就是把教学过程中发生的这样或那样的事件用案例的形式表现出来,并对此进行分析、探讨。案例研究的素材主要来看三个方面:一是研究自己的课堂,并从自己大量的教学实践中积累一定的案例;二是观察别人的课堂,从中捕捉案例; 三是在平时注意搜集书面材料中的案例。 通过思考和讨论,不但能加深学生对知识的理解和掌握,还能激发学生进行思考。

(二)物理课的听课活动

听课作为一种教育研究范式,是一个涉及课堂全方位的、内涵较丰富的活动。特别是同事互相听课,不含有考核或权威指导成分,自由度较大,通过相互观察、切磋和批判性对话有助于提高教学水平。

听课者对课堂中的教师和学生进行细致的观察,留下详细、具体的听课记录,并做了评课,课后,再与授课教师及时进行交流、分析,推动教学策略的改进,这在无形中会促进物理教师教学反思能力的提升。

(三)课后小结与反思笔记

课后小结与反思笔记,就是把教学过程中的一些感触、思考或困惑及时记录下来,以便重新审核自己的教学行为。新课程下,以物理学科来说,其实平常物理教学中需要教师课后小结、反思的地方太多了。

总之,虽然新课程下关于物理教师教学反思的研究,目前还是个新课题。许多的反思问题都还需要我们进一步深入探索。但物理教学反思对物理教师的成长作用是显而易见的,是物理教师实现自我发展的有效途径,也是提高物理教学质量的新的尝试,更会促使物理教师成长为新时期的研究型、复合型教师。

浅谈新课改下高中生物的教学 篇4

丹寨县民族高级中学生物教研组 余 静

【摘要】作为高中课程重要组成部分的生物学科,是一门实验性很强学科。在积极推进新课改的当下,我们必须要改变传统的教学理念;更加注重培养学生探究性学习和创新能力;在课时安排上,应注意课堂教学与课外实践活动相结合;用宽容、激励开展分层教学,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地位,努力开展好学生的自主学习,提高学习效率,才能使课堂取得良好效果,同时提高学生的素质。

【关键字】新课改

高中生物

教学

在新课程改革中,对生物学科教学有新的目标和要求,为了实现这一目标和要求,需要激发学生的兴趣,培养学生的创造能力和创新精神。巴班斯基教育思想曾指出:“教学过程最优化是在全面考虑教学规律、教学原则、现代教学的形式和方法、该教学系统的特征以及内外部条件的基础上,为了使过程从既定标准来看能发挥最有效的(即最优的)作用而组织的控制。”我们知道在积极推进新课改的当下,高中生物的教学模式发生改变,提高教师课堂教学能力、问题探究能力、创新能力等迫在眉睫,而对于不同层次的学生,应该采用不同的教学方法和手段。通过几年的教学探究,下面就新课标下的高中生物教学谈谈自己浅薄的几点认识。

一、转变传统教学模式,调动学生积极性

传统的“应试教育”是“重结论轻过程”,即教师在教学中只重视知识的结论而忽略知识的形成,忽略学生对知识学习的思维过程,让学生机械记忆“标准答案”;而新课改的理念要求教师在教学中把重点放在过程和方法上,放在揭示知识形成的规律上,让学生通过“感知、分析、概括”的过程去发现真理,掌握规律,从而达到提高生物学素养的目的。在新的教学理念中,教师应转变课堂教学观念,让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体,转化师生关系,让老师和学生处于平等的位置,这是转换教学模式的基础。

在传统生物教学中,老师只是传授口头的理论知识,为了教学而教学,这与具有实践性特点的生物教学是相违背的。“兴趣是最好的老师”,作为处于认知年龄段的学生,我们不能让他们被动地接受理论知识,而是要激发他们的兴趣,调动他们的积极性,让学生主动在课堂内外探求知识,培养他们的创新能力。这就要求我们这些教育工作者,把过去的教育模式转变过来,针对学生自身的特点与能力去相应地调整教学理念与方法,把过去单纯教学的课堂作为一个培养能力的实践场所,建立一个高效自主创新的新型生物课堂。

我在这几年工作实践中提出了“让学生爱生物,提高生物教学质量”为主题的课题研究,以转变教学方式为最终目的,把培养学生学习生物学科的自主能力,提高生物教学质量作为核

心目标。在课堂中转化师生关系,让老师与学生处在同一个平台,让学生把自己的想法与老师及时沟通。在课下,我会让学生写一些小纸条,把自己的一些反思和想法写上去,然后交给我,这样不但可以让学生与老师之间沟通方便,更调动学生思考的积极性。

二、多种教学手段巧妙结合,提高教学质量

在课堂上适当采用多媒体课件,展示一些照片、动画和视频材料,把课本上过于抽象、难以理解的知识很直观地展示给学生,让学生视觉、听觉并用,加深对知识的理解和掌握。比如:讲授细胞的有丝分裂和减数分裂过程时,用flash动画等演示就非常适合,利用多媒体技术,我可以将细胞分裂的过程做成flash,用十几秒的时间就可以形象地把细胞分裂过程表现出来,之后只需要我简单讲解,学生们就可以理解得很彻底。利用多媒体,我可以把复杂的理论变得直观,因为学生们喜欢看形象的演示,而不是老师冗长而抽象的讲解,所以我提倡老师们在以后的教学过程中更广泛地应用多媒体技术。多媒体课堂的容量大,可以扩大学生的知识面,使学生获得更大的收获。

当然,多媒体等先进教学手段的使用对教师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教师必须有较高的计算机操作水平;能对网上的各种教学资源进行搜索、筛选和组合;为每堂课准备精美的课件,意味着教师要付出更多的心血,需要更高的工作效率等等。

三、培养学生实践中的观察能力

为了使学生从“学会”转变为“会学”,促进课堂的高效性,在生物的教学中,对学生观察能力的培养就显得尤为重要。

1、引导学生明确观察的目的和任务,这是培养观察能力的重要基础。

如果学生不明确观察的目的,就会只看热闹。教师如果事先提出观察目的和重点,学生就会在观察中努力寻求鱼鳍的作用。这样,观察就会收到良好的效果。如:在讲单、双子叶植物在形态上的差异时,可以让学生到野外采集一些单,双子叶植物,然后让学生从根、茎、叶、花、果实、种子六个方面来进行对比观察,也会受到良好的效果。

2、要有充分的观察准备,提出观察的具体方法,制定观察计划,有条不紊的进行观察。

在教学过程中,学生已有的知识经验会直接影响观察效果,无论是课外观察还是实验观察,引导学生复习或预习有关知识是非常必要的,实验观察应事先安排好实验程序,明确观察的重点和难点,准备好实验材料和用品,必要时演示一次,以便摸索成败的经验。野外观察也应考虑好观察的程序和步骤,观察的要点,可能发生的问题以及对学生的具体要求等。这些充分的准备,周密的计划是引导学生完成观察任务的重要条件。

例如:在练习使用显微镜的实验中,因学生是第一次接触较精密的仪器。若让学生自己摸索,难免会出现许多问题,甚至会因操作不当而损坏仪器。所以教师应事先让学生观看一次显微镜操作的录像或亲自演示一遍,然后让学生动手实践,从而掌握显微镜的使用方法。

3、在实际的观察过程中应加强对学生的个别指导,有针对性地培养学生良好的观察习惯。

在观察活动中,每个学生的知识经验,个性特点,心理品质各不相同,因而观察的效果也不一样。有的学生只凭兴趣,抓不住重点;有的学生走马观花,观察不能深入;有的草率急躁,观察欠持久;还有的眼光狭窄观察不全面„„。因此,教师有针对性的对学生进行个别指

导是完全必要的。

对于观察缺乏系统性的学生,应该引导他们由近及远、由小到大、由外表向本质、从整体到部分,再从部分到整体、从上到下、从左到右、从静态到动态的观察;对于观察时依赖性较大的学生,应加强观察活动中的主动性和独立性的训练。

4、还要引导学生学会记录并整理观察结果,在分析研究的基础上,做好记录,同时还要引导学生开展讨论,不断提高观察能力。

例如:在用量筒测不规则物体的体积时,对于所观察的数据要作及时而又准确的记录,这样才能很好的完成实验。通过实验所得到的是测量值它与真实值之间还存在误差,所以对如何减小误差这一问题展开讨论是完全有必要的。

四、运用不同的教学方法,针对不同层次的学生

高中学生是刚从初中毕业,他们的知识储备水平有限,我们在教学中不能一蹴而就,而是要循序渐进。针对不同的年龄段,运用不同的教学方法。对于高一的学生,我们应该以培养他们学习生物课程的兴趣为主要教学目标,在课上用简单的图例和动画告诉他们学习生物的重要性。而到了高二高三,我们就要以拓展学生知识为主要目标,可以在讲解完课本内容之后,额外增加一些课外知识。比如,讲述DNA的结构、蛋白质的分子结构时可以与化学的物质结构相结合,讲述有丝和减数分裂过程中染色体向两极移动时需与物理的力学方面的知识相结合。

学生之间的差异总是客观存在的,教学中如何既面向全体学生,又因材施教,使每个学生得到最大限度的发展呢?分层教学是解决学生个体差异的较好策略。但明显分层又会产生许多负面影响,如会挫伤学生的自尊心,产生自卑及消极情绪等,因此,只能进行隐性分层。对待学生的缺点要用“低倍镜”,但并不是漠视、放纵他们的缺点和错误,而是以一种宽容的情感,去感化那些有错误的学生,让他们意识到并纠正自己的错误,如上课不认真听讲,睡觉,讲小话等,可结合所讲内容插入课外知识,或用幽默的语言吸引他们,等等,绝对不能用过激的语言伤害他们,打击他们学习生物的积极性。生物教师要善于走进学生的情感世界,把自己当作学生的朋友,用自己的热情和诚恳的态度唤起学生的兴趣,赢得学生的信任和全身心的参与。对待学生的优点用“高倍镜”,及时肯定学生的优点和成绩,根据不同层次学生的实际情况,确定不同层次的教学目标,提问分层,辅导分层,评价分层,使不同的学生能“吃得饱”、“吃得好”、“吃得了”,让每个学生都有获得成功的机会,并能得到最大限度的发展。

五、在课堂安排上,应注意课内外活动相结合

打破课堂内外的约束,灵活安排。在教学中,教师在课堂中只是组织者、参与者,学生是学习的主人。教学的地点不单单是教室,可以根据课文内容选择合适的地点。有条件可以把教学地点设立在教室以外,可以使学生感到非常快乐,增加学习兴趣。

总之,新课标需要每个教师根据自己在教学实践中的具体情况,结合学生特点,去探索,去体验,加强学习,转变观念,使生物教学真正做到:教是具有创造性的、启发式的教;学是积极的、主动式的学;过程是心灵相通、情景交融、师生互长、平等和谐的交流式的过程;发展是科学素质、人文素质、创新精神、实践能力的整体性发展。只有这样,才能避免学生

浅谈新课改形势下高中化学教学 篇5

关键词: 主体 课堂效率 新课改教育理论

现代教育要适应社会发展的需要,必须从根本上进行观念的更新和体制的改革。我们教师作为主力军,要把提高教学质量和效率摆在首要位置,努力配合新课程改革,加强自身素质建设。要解决传统的教学问题——即教学中只重视对教学结论(教学所需学生达到的目的或所需的结论)的灌输而忽视教学过程(达到教学目的或获得所需结论而必须经历的过程),在新的形势下,我们必须改善教学方法,加强师生互动,以学生为主体,扩大课堂容量。

结合化学科的实际,教师必须转变教学观念,切实承担起引导、启发、点拨、评价的责任,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学习兴趣和创新意识,让学生感受、理解知识产生和发展的过程,树立良好的学习观。在新课改的形势下,笔者根据自己一年来的实际教学和对新课改教育理论学习认为在下列几个方面要特别注意:

1.充分合理利用新教材,以学生为主体,注重课堂效率。

课堂教学更加关注的不是知识容量密度,应该是学生思维活动的容量和密度,这就需要我们在安排课堂内容的时候,要从学生的层面出发,处理好知识点的深度和广度。

新教材“新、实、精”,增设了许多插图,编入了趣味性小故事,图文并茂、色彩鲜艳、生动活泼;注重理论联系实际,加强了学科教学与日常生活、现代科技和生产劳动等方面的联系,注重反映学科发展及新的科技成果;并且加强了化学实验教学,加强了化学学习中科学方法的指导,穿插了家庭小实验拓宽了学习时间和空间。对于新旧教材的对比,教者要有发展的眼光,不能“以不变应万变”,要把握好知识点的增删和与初中内容的衔接,不要过分追求深度和广度,做到突出重点,突破难点。新教材注重学生的认知规律,合理构建知识体系,降低了高中化学的起始难度,同时与初中化学的衔接更为自然。例如“电解质”与初中酸、碱、盐溶液的导电性及电离基础衔接上,知识跨度小,克服了旧教材没讲弱电解质知识前引入学习氯水、氨水成份时很难说明为什么氯水中有H+、ClO-、HClO分子的问题,在此基础上在化学平衡后引入电离平衡,这实质是对平衡移动原理知识的延续,有化学平衡作为基础,学生对电离平衡的掌握,不仅认识深刻,而且又巩固了对上一章有关知识的理解,这种设计使重点突出,难点分散,循序渐进,螺旋上升。

我们要避免因循守旧,要切实发挥新教材的优势作用,利用好教学媒体,结合学科特点、运用图片、阅读、课题研究等形式渗透德育教育,充分调动师生的主动性、创造性,交互式学习,以提高教学效率。

2.改善教学方法,抓好素质教育。

运用实验教学、多媒体辅助教学及探究式教学等教学手段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加强师生互动,给学生以更多的发展和表达的机会。新课改教育理论强调知识的灵活性,对实验教学方面进行强化,教者要充分认识到实验教学中学生的主体地位,不要像变魔术一样只是让学生作为观众,还要让学生多参与到其中,有切身的体会,培养学生的观察力、分析能力、表达能力,以实验为载体,引导学生进行简单的科学探索,不能步入用多媒体代替实验的误区。教育很注重过程,同样是一堂课,面对不同的对象,我们应及时调整课堂安排的细节,做到最有效的利用资源,完成教学任务。比如《氨气的喷泉实验》演示实验内容,在以往的教学过程中,不易引起老师的重视,但我觉得这一教材内容蕴含着跨学科综合知识点,是培养学生创新思维的极好切入点。我和几位老师精心设计的《喷泉实验》专题研究课,这堂课教学设计流畅、很有新意,体现了实施素质教育及二期课改的思想方向。对化学学科中落实综合思想作了大胆的尝试,将物理和化学知识有机融合、综合运用,提高了学生综合应用知识的能力。

《课题:化学模拟喷泉实验设计》

一、研究内容 1.模拟喷泉的原理。

2.气体溶解度的大小对喷泉实验的影响。3.吸收液的作用,吸收液的使用有何要求。4.喷泉的颜色、装置的改进。

二、研究目的

1.培养学生查阅资料、信息处理、实验设计及操作的能力。2.了解喷泉形成的原理,熟悉一些常见气体的溶解性,能解决喷泉实验装置等方面的一些问题。

3.初步掌握实验研究的一般方法:分析问题→提出假设 →设计实验→实验验证→结果处理→得出结论,激发学生的创新思维和创新潜力。

三、研究建议

1.查阅资料,处理信息,明确模拟喷泉实验形成的条件。2.探讨化学模拟喷泉实验的原理;

运用力学知识,分析受力情况,提出假设,设计实验方案验证假说,明确原理。

3.设计实验方案,研究气体溶解性大小对喷泉形成的影响。

建议设计三个方案:(1)易溶于水的气体(NH3)。(2)在水中溶解度不大的气体(CO2)。(3)难溶于水的气体(H2)。4.设计实验方案,研究吸收液是否存在对喷泉形成的影响。

像O2、H2S、C12等气体,不用其他吸收液,仍用水可否形成喷泉,研讨装置的改进。

5.设计方案,采用不同的试剂(或药品)研究喷泉的不同颜色。6.将材料进行汇总,加以讨论,在班级举办化学模拟喷泉实验设计晚会,激发同学们学习化学的兴趣,并对设计的各种装置原理采用竞猜的方式,增加晚会的气氛,巩固所学知识。

这节课以新课改教育理论为指导,充分运用现代教育手段;应用了辨证唯物主义认识论中的实践观点,即感性认识→理性认识→科学理论→指导实践,让学生通过今天的学习去指导以后的实践,多媒体应用有特色,设计合理,以演示喷泉实验引入课题,创设问题情境,用鲜明的实验观象来激发学生的学习欲望,继而讨论产生喷泉的原因,利用Flash软件,开发制作了配套课件,恰当运用“设计”“联想”等课堂语言,引导学生对喷泉实验的改进方案设计及展示交流,展示学生个性,有助于学生发散思维及创新思维的养成,达到很好的教学效果。在此与大家共同学习,共同进步。3.上好习题课。

新课改教学理论认为,教学是由教师组织学生进行有目的、有计划的有效学习的活动过程,本质上是学而不是教。在这一活动过程中,教师的作用在于有目的、有计划地组织、引导学生开展学习活动,本质在于引导而不是讲解、传授。换句话说,课堂上教师的责任在于布置任务和创设问题情境,让学生紧张地跟着教师的问题走,让学生对教师所提的问题进行尝试解决、相互讨论、合作学习、主动质疑。在讲解问题时,如果没有引导学生深入探究为何要这样求解、为何不能那样求解,只是按照教学参考书介绍的告诉学生应该这样做而不能那样做,这样的教学学生没有经理过一系列的质疑、判断、分析、综合、推理、论证等认知活动过程,因此学生就难于学得相关的知识,也难于真正的理解和巩固。一般教师对习题课的处理都比较随意,可是对于理科来讲,习题课才是重中之重,我们要在习题课中解决学生遇到的问题,达到交流的目的,就一定要精心设计习题课,选择和归纳典型习题,注重“一题多解”、“一题多变”,训练学生的发散思维,重视分析过程,把思维的选择、变换作为讲评的重点。4.理论联系实际。

作为化学教师应利用化学与生活、化学与社会、化学与环境以及化学趣味实验等有利条件,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重视教材与生活的对应,注意渗透对环保意识的培养,扩大学生的知识面,使之学会一些生活小常识,走出应试教育的怪圈,使化学这门与生活息息相关的学科展现原有的魅力。让学生从解释身边化学现象、处理身边化学问题做起,引导学生用所学知识去观察生活、解释生活中的化学现象,处理一些生活实际中的问题。例如,可结合消防常识介绍一些灭火器的类型、用途及操作方法。如在介绍泡沫灭火器时,可问学生:灭火器中盛装的是什么溶液?玻璃筒中装的是什么?铁筒中装的是什么?使用时发生了什么反应?它的灭火原理是什么?灭火时应该怎样操作?再如学到《硫酸》一章时,不妨让学生算一算所居住的城市一年由于烧含硫的煤向空气中排放多少SO2,能形成酸雨的量,酸雨对大自然有什么危害,如何治理等问题,强化学生的环境保护意识。对农村学生可提出如何科学使用化肥,各种不同的化肥对土壤酸碱性有何影响,并用盐类水解知识解释,使学生了解科学种田的重要意义。还可通过如用柠檬酸和小苏打为原料调制甜汽水,用有机溶剂溶解化纤废品制取简单粘合剂,配制农药防治病虫害等简单实用技术,提高学生理论联系实际,勤于动手,应用化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尽可能多地让学生了解化学对现代社会的影响,了解化学在现代科学技术、生活中占有的重要地位。从电子计算机、生物工程、新材料、新能源、空间技术、海洋工程等领域,撷取富有知识性、趣味性的材料,扩大学生的科学视野,激发他们的求知欲,增强他们应用化学知识了解自然、了解社会、促进社会发展的自觉性。

5、教学中注重学生的全面发展,科学评价每个学生

新课改教育理论评价关注学生的全面发展,不仅仅关注学生的知识和技能的获得情况,更关注学生学习的过程、方法以及相应的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等方面的发展。只有这样,才能培养出适合时代发展需要的身心健康,有知识、有能力、有纪律的创新型人才。5.1、评价不是为了证明,而是为了发展。淡化考试的功能,淡化分数的概念,使“考、考、考,老师的法宝,分、分、分学生的命根”这句流行了多少年的话成为历史。

5.2、评价学生应该多几把尺子。尺子是什么呢?就是评价的标准,评价的工具。如果用一把尺子来量,肯定会把一部分有个性发展的学生评下去。

5.3、评价中应遵循“没有最好,只有更好”。学生在这种只有更好的评价激励下,会不断的追求,不断的探索和攀登。这才是评价的真正目的。

总之,新课程改革是压力、也是动力、更是机遇。新课程改革已经全面展开,作为一名一线教师,我们应该不断学习、反思,不断充实自己,积累经验,在实践中去感悟新课程理念,教师必须转变教学观念,切实承担起引导、启发、点拨、评价的责任,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学习兴趣和创新意识,让学生感受、理解知识产生和发展的过程,树立良好的学习观。才能搞好新课改形势下高中化学教学。

浅谈新课改下的农村高中美术教学 篇6

摘 要:在素质教育新课改背景下,在农村高中美术教学过程中,教师应该掌握美术教学的技巧,运用一定的教学策略,创设美术课堂的活跃气氛,及时更新教学方法,在教师的引领下,使学生对美术产生浓厚的学习兴趣。高中美术是学生学习美术的基础阶段,在这一关键时期,高中美术教师要发挥他们的积极性和主动性,运用独特的教学方式来达到教学目的。

关键词:新课改;高中美术;高效课堂;思维方式

在农村高中美术教学中,教师通过对学生的课堂引导,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从而使他们参与到学习过程中,让学生在活跃的课堂气氛中,快乐地享受学习的过程,而不是被动去学习,这样更有利于达到学习目标。本文从以下三个方面来探究农村高中美术教学策略。

一、新课改下构建高中美术高效课堂

农村高中美术教师在给学生授课之前,应该熟悉课本中的知识内容,掌握知识点并不只是对课本内容倒背如流,而应该让学生把课本中的内容叙述出来,更重要的是应该把知识点的关键之处与学过的知识点相互联系,贯穿到所学的知识中。除此之外,教师要在掌握教材知识点的前提下精心策划教学环节,应该运用灵活的教学方法,使学生掌握学习的知识点。教师可以在上课前精心构建上课的流程和框架,除此之外可以融入生活中具有新鲜感的元素。比如,在教授素描的过程中,教师可以引导学生去画他们喜欢的人物或是景物,从学生的个人爱好出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会大大提高,然后再进行引导控制练习过程中的关键学习点。这样教师在熟练掌握教材内容的前提下,灵活运用教学方式,调动课堂气氛,使学生积极参与其中,同时在必要的情况下跟随老师的脚步,紧紧地融入其中,使学生的综合能力得到显著提高。

二、新课改下采取多元化的教学方式进行授课

之前的农村美术教学方式是比较单一的,教师通常按照课本的知识框架进行千篇一律的教学传递。而对于学生来说,他们却一直处于被动状态,从来没有主动学习的机会,即没有独立思考和探究问题的机会。在这种情况下,学生并不能很好地融入课堂中,也不能完全理解老师教学的目的和对知识点的渗透。老师会在授课上白白浪费很多精力,却不能达到预期的效果。对于学生来说,他们也会感到非常吃力,却不能把所学的知识全部掌握。但是新课改背景下,如果教师采取多元化的教学方式进行授课,在美术老师的带领下,学生会成为课堂的主宰,让他们主动参与到教学活动中,这样,学生会逐渐建立自己的学习主体地位,主动融入课堂,感受学习的乐趣。比如,美术教师在教授素描时,大多数高中生只会看到物品的表面现象,只会停留在物品的外观特征上,并不能对物品进行深刻的分析和理解。但是,高中美术教师采取多元化的授课方式,就会减少此类现象的发生。

三、美术教学过程中着重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

1.着重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学习兴趣

原来一成不变的教学模式会影响学生抽象思维能力的发挥,所以教师可以适当进行教学模式的改革,去其糟粕、取其精华,着重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从而通过外观的观察进行空间想象,加深对事物的理解,这样学生会对美术产生浓厚的学习兴趣,愿意主动学习美术。

2.锻炼结构思维方式

美术教师在授课时让学生建立结构的思维方式,并不是只是单纯地模仿物品的表面现象,要让学生从结构上分析了解事物本质。在对事物进行观察时,要着重抓住物体的外在特征和形体结构,对事物进行360度全方位观察,看得到的地方要理解,看不到的地方要进行抽象理解,通过事物表象看本质。

3.加强美术作品的练习

农村高中美术教师在授课时应该引导学生对世间万物进行分析理解,可以通过各种各样的有效方法加强学生对美术作品的练习,从而培养学生的美术灵感。比如,生活中简单的物品训练,包括水果、刀叉、鞋帽、桌椅等。在训练时学生应该对描绘的物品进行全方位的理解分析,用合适的线条来表现画面的特征和效果。接着在简单物品训练到一定程度后,再转移到比较复杂的自然现象训练上。

4.培养分析细节的好习惯

美术教学是实际操作的过程,老师的讲解对于学生学习美术具有重要的作用,教师可以通过详细讲解引领学生的学习方向,避免学生进入学习误区。教师可以活跃课堂学习氛围,让学生主动参与到学习的过程中,亲身理解学习美术的关键点。教师最后也要进行总结,找出练习的优点和不足,完善学习美术的技巧和方法。

综上所述,我国美术文化博大精深,教师只有深刻认识美术教学策略在高中教学中的重要性,结合农村学校和学生的实际情况,对学生学习美术的方法加以引导,提高学生学习美术的兴趣,同时让学生勤加练习,才能达到预期的教学目标和效果。

参考文献:

浅谈新课改背景下高中英语教学 篇7

一、教师要彻底转变自身的思想观念

很多教师的教育思想受应试教育的影响较深, 即便在更换了新教材、新课程、新教学大纲以后, 仍然没有抓住素质教育的灵魂所在, 无非是在“穿新鞋、走老路”, 让一切的教育改革成为空谈, 因此, 想要从根本上提高学生综合素质, 教师必须更新自己的思想观念, 不再崇尚“苦读、勤教”和“分数至上”, 而应该注重“以人为本”, 开发学生“乐学”的潜能, 真正领会新课改的巨大意义。

二、让学生置身于生动的语言环境

众所周知, 英语是一门受环境因素影响极强的语言, 如果能随时随地使学生置身于英语环境中, 那么我们的英语教学会事半功倍。

1.多读

读可以分为两种, 一种是“默读”, 一种是“朗读”, 每天给予学生一定的时间进行诵读, 不仅可以提高学生的阅读水平, 还可以培养他们的语感。在阅读的时候, 可以让学生进行分组阅读、分角色阅读, 在寓教于乐中, 增加学生的阅读量, 提高他们的阅读速度。

2.多听

寻找一切可以让学生听的机会, 在英语课堂上, 尽量采用与学生学习层面相当的口语与学生交流, 因为如果教师在课堂上说的英语较为复杂, 超出学生的理解程度, 那么学生听都听不懂, 更别说产生兴趣了;还要多准备一些比较有意思的、容易引起学生兴趣的音频或视频, 让学生在兴趣的引导下主动去听。

3.多写

在课下, 可以让学生养成写英语日记的习惯, 其中所叙述的内容不一定非得有多精彩、有多出色, 只要按照学生自己的意愿, 想写什么就写什么, 高兴的、伤心的都可以写进去, 只要每天抽出一点时间就可以了, 久而久之, 英语写作水平会大大提高。

4.多说

这也是英语教学中最重要的一点, 体现了学生对语言综合运用的能力, 不光在平时课堂上, 日常生活中, 也要养成学生“说”英语的好习惯, 引导学生认识到从早晨起床那一刻起, 英语就应该时刻围绕在自己身边, 见到同学可以用英语打招呼, 用英语谈一下今天的天气、风景、甚至学校发生哪些有趣的事情, 见到外国人, 也要大胆的上去打招呼, 领略一下真正的英式英语或美式英语。教师要鼓励学生充满自信, 敢于用英语表达自己的想法, 长此以往, 对英语的综合运用水平会出现质的飞跃。

三、用创新改进课堂教学

1.注重效果反馈, 不断优化教学方法

无论是在课堂授课还是课外活动, 教师都要注意及时了解学生学习的效果。搞清楚是否达到了教学目的, 达到了多少, 没有达到的是哪一方面, 没达到的原因是什么。接下来就是仔细思考如何在以后的教学中能够不断地延续以前好的方法, 同时改进教学方法, 最终达到教学目的。

2.重视教案设计, 全面策划教学过程

英语教案编写质量的好坏直接关系到课堂教学能否达到教学目的, 因此我们要高度重视教案的编写。要在熟悉教材整体知识结构的基础上, 全面细致地安排即将开始的课堂教学。要以达到教学目的为出发点, 突出教材知识的重难点, 巧妙设计各环节的衔接, 引导学生顺着自己的思路接受教材知识。当然, 课堂教学过程中可能会出现与之前的设计不符的情况, 这个时候要注意及时调整, 不能因死板执行教案而影响课堂的正常进行。

3.控制课堂节奏, 完美驾驭课堂教学

课堂教学是目前英语教学的最主要的方式, 因此如何更好地控制好课堂节奏, 最有效率地完成课堂教学, 达到教学目的就显得尤为重要。那么如何才能更好地掌握课堂节奏呢?我认为首先要把握教材知识的重难点, 合理安排时间;要把最重要的知识在学生注意力最集中的时候进行讲授, 注意当堂反馈;要注意调动学生情绪, 采用多种方式进行课堂教学。做好以上几点, 你就可以完美驾驭课堂。

四、设立悬念, 向学生提出有启发性的问题

在教学过程中, 教师要善于运用身边的教材和素材, 为学生能够充分发挥想象力创造机会或设置悬念。比如, 在阅读一个故事或小说时, 老师可以在结尾处设置悬念, 留给学生想象的空间, 便于他们打破思维定势、发挥潜能、展开联想, 然后让学生分别起来叙述自己构思的故事结尾。还可以让学生玩一些跟英语有关的小游戏, 如:猜谜语、口头作文、找出同义词、反义词、小品模拟、英文歌演唱, 等等, 让学生在兴趣高涨中展开听、说、读、写的全方位联系, 从而扩展知识、拓展思维、掌握知识。

五、改进评价机制

科学实践证明, 传统的教学评价机制是极为不科学的, 不能顺应新课改的教学要求。新的评价机制要求对学生作出全面客观的评价, 包括学生学习英语的水平、能力以及综合素质的评价。教师对学生的评价应该是多方面、多层次的。如在考核时, 不要单独针对学生的学习成绩, 还要结合平时课堂中的学习态度、表现能力、解决能力、口语表达能力、课内外作业完成情况进行综合评价。将对学生多方面综合素质的考查结果收入学生的档案袋, 保证个人档案的公正性、有效性。

在新课改要求的大背景下, 广大的英语教师要从自身出发, 转变教学理念, 提高自身教育素质, 深入研究学习, 用心改进教学方法, 真正做到“以人为本”, 在教学过程中, 注重发挥学生学习的主动性、拓展学生思维能力、提高学生创新意识, 为培养二十一世纪创新型人才打好基础。

参考文献

[1]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编写.高中英语课程标准[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 2000.

[2]冯伟编著.现代教育心理学[M].重庆:西南师范大学出版社, 2005.

[3]程晓堂, 郑敏.英语学习策略[M].北京: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 2002.

浅谈新课改下如何做好高中英语教学反思 篇8

一、 准确把握新课标对写作教学的要求

新课改前,中学英语教学在写作方面提出的要求是:学生能就课文作简要的改写;能根据提示在20分钟内写出100个词左右的短文,意思表达正确,基本语法和常用句型无严重错误;能写简单的书信、便条和通知,填写简单的个人履历表等;书写格式、行文及常用语等无严重错误。然而新课改后,对英语写作又有了明确的界定:学生能用英文书写摘要、报告、通知、公务信函等;能比较详细和生动地用英语描述情景、态度或感情;能阐述自己的观点、评述他人的观点,文体恰当、用词准确;能在写作中恰当地处理引用的资料及他人的原话;能填写各种表格、个人简历和申请书,用语基本正确、得当;能作非专业性的笔头翻译;在以上写作过程中做到文字通顺、格式正确。

从课改前后对英语写作要求的对比中我们可以明显的看出,教学大纲对写作的要求在不断地提高,它更注重的是学生对语言的应用能力,而不是单纯地背些句子生搬硬套的去拼凑文章。同时向英语教师提出要求:努力培养学生能写出中心突出、内容清楚、语言流畅、段落分明、结构严谨的文章。因此,作为教师只有准确无误地了解写作的要求并运用到平时的写作训练教学中,我们才能在教学当中少走弯路。

二、 培养学生的写作兴趣

许多老师在指导学生书面表达时常用一些陈旧、低效的方法。比如,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么“蜻蜓点水”,要么抄下参考答案让学生背诵,要么明知学生书面表达能力欠缺却硬让学生去写。这样,不仅使学生深感头疼,也使学生对英语写作的兴趣越来越低。最后的结果自然是学生写出的短文错误很多。随后老师再不辞辛劳地一篇一篇去批阅、圈点、更正,再反馈给学生,让学生明白其错因,知道如何去正确表达。这种方法见效不但不快反而太劳神、太费时,有点出力不讨好。

那么,怎样才算是正确的合理高效的做法呢?我个人认为,我们可以通过讨论和举例,让学生清楚地知道英文写作在日常工作和生活中的重要性。如使用互联网与国外亲戚朋友用英文聊天、写英文邮件、英文求职信等。同时让学生知道短文写作的体裁形式多种多样,在实际生活中运用较多的应用文;告诉他们这些写作是较容易掌握的,化解他们的畏难情绪。也可以在第一节写作课中让学生在电脑室学习用电子邮件给不同组的同学写邀请信。课后把学生的优秀范文在教室里张贴出来,让他们体会到学以致用的成就感,在称赞与肯定中培养学生学习英语写作的兴趣。只有当学生对写作产生了兴趣才会积极配合教师的写作教学,写作的训练才有可能事半功倍。

三、 循序渐进,抓好语言基本功

首先,词汇是构成写作的最基本的要素。试想如果一个句子中10个词有8个词拼写不出来或拼写错误,又怎能通过文章表达自己的思想呢?可见,衡量一个学生英语水平及交际能力的高低,关键还得看他掌握词汇量的多少。提高学生写的能力必须掌握足够的词汇量,从而使学生在高考书面表达中避免因单词拼写错误而丢分。所以平时在英语教学过程中,我们也要充分地夯实学生的词汇基础,让他们自己主动地去认识、了解所遇的新单词。

其次,文章是由一个个句子组成的,要提高写作能力必须提高遣词造句的能力,要达到这个目的,除了掌握基本的词法、句法以外,重要的是创造更多条件去练习,在练中熟悉词汇的用法,掌握句型。我们在教学中经常建议学生通过背诵课文中优美的句子,或者根据文中的句型自己造句,这样既有助于学生在句型方面的积累,也可以通过大量阅读多种类型文章拓宽知识面。在阅读中体会优秀作品遣词造句、谋篇布局的技巧,培养语感,透彻理解词义,深入认识成语和词的搭配,把握英语的固定用法和思维方式,从而写出准确地道的英语文章。

四、 注重落实,抓好指导、批改与讲评三环节

在学生的写作过程中,教师的指导是不可缺少的环节,尤其是刚开始训练的时候。首先,教师要与学生共同分析所给材料应表达的要点;讨论结构层次如何安排;如何选择合适的句型和主要词汇去表达这些要点;讨论句、段该用哪些连接词,如何相互衔接等。其次,学生习作的修改方式有三种:教师批阅、学生自改与同桌互改。学生的初稿往往错误比较多,学生对自己写的文章也很难发现错误,因此在学生自改的基础上可以安排学生互改;互改以同桌之间进行为宜。批改者可以在有疑问的地方作上记号,待互相讨论取得一致意见后再更正。若有争议的问题可当场请教老师。最后,要求学生对全文通读几遍,琢磨一下是否符合要求,尽量做到准确无误。

浅谈新课改下如何做好高中英语教学反思 篇9

甘肃省渭源县第一中学 石家军

【摘 要】 新一轮的体育课程改革,给学校体育教师和学生带来了更大的自主空间。如何有效地实施高中体育教学的改革、提高学生体育素质及综合素质成为目前体育教学中的重要课题。做为新时期的高中体育教师,如何去发扬传统教学的优势,又能尽快地适应课程改革的需要,本文就新课程改背景下的高中体育教学提出了一些看法。【关键词】 新课程 体育教学

角色转换 教学改革

我国新一轮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核心环节是课程的实施。体育与健康课程确立了“健康第一”的指导思想,构建了运动参与、运动技能、身体健康、心理健康、适应社会五大学习领域的课程体系,使课程目标更加具体化,更具操作性。要真正落实全新的体育课程的基本理念,实现体育课程的目标,使体育课程在促进学生全面和谐发展方面发挥更大的作用,培养学生自主学习、主动学习,创造学习的良好氛围,让学生的个人素质能力健康的成长,关键是体育教师在新课程下对自我要有一个全新的定位,并实现教学行为的根本转变。两年多过去了,在新课程改革的路程上,我也总结了一些教学经验,在这里与大家分享。

一、实现教师角色转换与教学观念的转变

体育教育本身是一种鲜活的实践性与创造性的劳动。新课程标准指出,体育教师要成为发展学生身体,促进心理健康,指导技术技能,培养道德、情感和意志品质的组织者、指导者、合作者。这就要求体育教师必须塑造与新课程环境相适应的教师角色。首先,教师要有炽

热的“爱”。富有爱心的教师,在任何情况下,都能控制自己的情绪,并且善于忍耐,平等对待每一个学生,以自己积极而饱满的情绪来感染学生,引导每一个学生都能积极地参与学习活动。其次,要爱护学生的自尊心、自信心。体育运动能促使学生取得成功,获得承认的愿望。但也会使学生产生自卑和自负心理、消极情绪。这就要求体育教师要善于利用自尊来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充分尊重学生意见,正确全面地评价学生,特别要注意多发现每个学生的闪亮点,并及时给予他们展示自己优势的机会,以提高其自尊心和自信心。

二、积极营造民主和谐的课堂气氛

要让学生积极主动的参与到体育课程的学习中,体育教师要创设和营造良好的学习氛围,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创设适宜的学习环境,特别是教师应善于运用一些策略,创建有利于学生健康发展的和谐的课堂氛围。首先,体育教师应注重自我形象,从上课开始,就必须保持积极的情绪,以真诚的态度、饱满的精神和热情去感染影响学生。如体育教师的衣着打扮、精神面貌、姿态表情等都能令学生增添视觉上的美感,使学生向往体育活动;其次,在教学中,多用描述性语言,以生动、形象、简洁、有趣、幽默的讲解唤起学生的学习兴趣。要重视激发学生的积极情绪,使学生在愉悦兴奋的良好状态下接受学习。再次,教师要讲求民主,充分信任尊重每一个学生,对学生多些热情,积极发展平等的、友善的、和谐的新型师生关系,让学生真正成为课堂学习活动的主体。

三、充分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新课程标准下的体育教师应做到因材施教,淡化技能教学,注重学生兴趣的培养。因此,教师无论是教什么内容,在教学方式上都应关注、激发和保持学生的运动兴趣,各个环节处处以学生为中心,从而使学生自觉、积极地进行体育锻炼,使他们成为课堂的主人,并充分给予他们表现与展示的机会。抓住学生的好表现的心理,让学生享受体育的乐趣。高中生正处于生长发育阶段,自我意识增强,自我表现的欲望日益强烈。他们精力充沛、充满活力、求知欲旺盛、好胜心强。《新课标》要求教师关注学生个体差异与不同需求,确保每个学生受益。因此,当学生的反映出表现欲望时,教师要保护学生的表现欲,要给予理解、关怀和适当的鼓励,绝不能对学生的表现欲置之不理、视而不见、或者用“你不行”等之类的话语给学生泼冷水、打击学生的热情。另外,我认为应建立科学的考评机制,对学生成绩做多维评价,充分发挥考评在体育教学运行中起的导向、调节、激励、鉴定作用。教师应充分考虑学生的个体差异,全面评价学生的学习情况,既要考核体能锻炼的结果,又要重视学生在心理、价值观以及创新能力上的培养,提高学生的积极性。

四、调整状态,建立新型的师生关系

建立新型的师生关系,是新课程改革实施和教学改革的前提和条件,新课程的推进要致力于建立在充分体现尊重、民主和发展精神的新型师生关系,使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创造性得以发挥。要建立新型的师生关系,教师应真正关心、爱护每一位学生,公平地对待学生,不能厚此薄彼,尤其是对于学习成绩不理想和身体不好的学生,教师要

多鼓励、多关怀,相信他们的潜力和能力,切实帮助他们,成为学生的促进者和指导者。新课程要求教师从知识的传授者转变为促进者,由居高临下的指挥者转变成合作者,使教学过程转变为师生共同开发课程标准的过程。例如,在学习广播体操时,我改变了以往的教师讲解、示范→学生模仿练习→纠正错误动作,这一传统的教学方式,采用了让师生共同在多媒体教室进行学习的方式,学生先跟着多媒体演示观察、模仿→创造→发现→学习等步骤,在老师的鼓励和学生的共同探究下逐步掌握基本要领。整个过程教师只是学生的指导者和促进者,在与学生平等的交往中,学生始终是学习的主人,师生如此合作起着事半功倍效果。

浅谈新课改下如何做好高中英语教学反思 篇10

后进生是广大教师最为头痛的教学对象,也是最关注的学生群体,不少教师把提高后进生成绩作为最难解决的难题。在教学过程中,怎样做好后进生的转化工作,是每个英语教师必须认真对待和研究的问题。对此,就如何在英语教学中做好差生的转化,提高教学质量,谈一下自己的看法。

一、后进生的学习现状及困难

1.缺乏学习信心,学习能力逐减

初中生学习英语的习惯大多数是被动式地“跟着教师学”,随着教学内容的增加,知识涉及面广,涵量大,他们大多存在着词汇难记、遗忘率高的问题,随着日积月累,积重难返,从而导致学习成绩节节下降,失去学习信心,学习能力逐减。

2.没有明确的学习目标

部分学生对于英语的学习仅仅是出于好奇或一时热情,没有学好英语的使命感和对社会的责任意识,英语学习容易受到不稳定的情绪支配,学习热情冷热无常,这一现象在大多数的后进生中普遍存在。

3.缺乏良好的学习习惯,学习被动

良好的学习习惯是提高学习成绩的根本保证。大多数的后进生都没有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学习不主动,不会温故知新,课前不预习,课后不复习,课堂上注意力不集中,听课效果非常差。而且作业质量不高,作业抄袭现象屡屡发生。

4.缺乏科学的方法,学习效率低

科学的学习方法有助于提高学习成绩,而后进生往往缺少的正是这一点,他们普遍采用的记忆力方法都是死记硬背,对生词逐个字母拼读,常常前读后忘;对课文理解往往不考虑上下文,朗读时照本宣读,有口无心,课内学,课后忘,知识的巩固率低。

5.个性差异引起的负效应

有的学生孤僻内向,有的学生性格偏激,具体表现为情绪烦躁而低落、思维抑制等。二、一视同仁,以平常的心态对待后进生

1.掌握后进生心理,建立和谐的师生关系

教育心理学告诉我们,每个人都有进取心,自尊心,渴望进步,后进生也不例外。作为教师我们应该用积极的态度,真诚的微笑缩短师生之间,学生与英语之间的距离,对他们进行外语学习的心理疏导。在辅导英语的同时进行思想教育,决不把他们当作包袱,不鄙视他们。了解他们特长,爱好,寻找他们身上的“闪光点”,多表扬鼓励增强他们的上进心,例如有位后进生他的英语成绩很差,但在表演上很富有情感,就要帮他提前预习新课中的对话,并上课时叫他表演,大大的满足了他的表演天赋,还学会了一两句英语句子,增强了以后他对外语的信心和兴趣。

2.用心去爱,善待每一位后进生

教学的成功与否,不仅取决于学习者的智力因素,还取决于他们情绪,态度,学习动力等。后进生由于受同学的冷眼和家长的训斥,在心里会产生一种压抑感,从而失去学习的信心。对此,我会在每次课堂提问,作业,以及每次的单元测验后,将有进步的后进生名字提出来及时表扬,让他们也享受一下成功的欢乐及喜悦。事实证明,差生有消极性,也有积极性;有逆反心理,也有求知欲;有违反纪律的行为,也有守纪律的愿望。但他们毕竟是十三,十四岁的孩子,我们一个宽容的微笑,一句体贴的话语或一个会意的眼神,甚至一个轻微的触摸都会使他们产生巨大的学习动力。

3.迁移兴趣,激发求知欲,重塑自信心

俄国教育家乌申斯基说过:“注意是一扇门,凡是外界进入心灵的东西都要通过它。”要想引起学生的注意首先要激发学生的兴趣。激发学生兴趣的首要一点就是给予学生自信心,让每一个学生相信“我能行”。

三、加强学法指导,培养后进生良好的学习习惯

1.找准问题,对症下药,改变习惯

大多数的后进生由于学习基础差,都会有一些懒惰心理,学习不够主动。对此,我的做法是:布置不同的作业,要求每个人必须说出自己对本题的理解,以及自己做题的经验等。因为作业不同,他们抄作业的想法便不能实现,只有静下心来做,再加上要整理方法与经验,他们就必须抓住课堂,记好笔记,这样一来,就迫使他们在无形中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

2.指导课前预习,课后复习,力争温故而知新

大多数后进生往往是“笨鸟怕飞”,甚至于“笨鸟不飞”。学习上养成了等待与依赖的习惯,我们老师就只好常带着他们先飞,如利用课余帮助后进生预习新课、帮他们温习音标、掌握单词的拼读规律正确发音,熟悉词性及词义,试读课文等。和后进生一起预习实际上是教给他们学英语的正确方法,培养他们自主学习的能力,“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在预习方法上,先要求学生自己查字典学生词;然后指导学生按词、词组、句、文、疑难等进行分项,并对重要词组、有用短语等进行罗列,并且记录预习过程中遇到的问题和难点等,以便在上课的时候能够抓住教材的重点,把握听课的方向,跟上老师授课的进度。同时,还要抓好后进生的复习工作,可以通过听写,背诵,练习等方式来检查他们对所学知识的掌握情况,并且做到及时处理他们存在的问题,争取做到当日事当日毕。

四、倡导合作学习,共同进步

新的教学活动要求学生学会合作,使学生在合作学习实现师生互动,生生互动,教师的教学活动中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和不同需求,确保每个学生都受益。教师平常要和后进生多谈交流,更多地关注他们的学习生活、情绪变化。使他们意识到在班级这个大家庭里,不仅没被歧视、忽略,还被老师看重,从而树立学习的信心,激发他们的学习动力。在教学中倡导组织小组合作学习,为后进生提供一个气氛融洽的空间,从同伴中获得帮助,缓解学习压力。开展小组合作学习,能使每个个体均是学习主角,责任明确,参与意识强,后进生可以和同伴一起分享自己的学习经验,同时也能体验到一种被人接受、任信和认同的情感,更有机会拓展自由发展的空间。

浅谈新课改下如何做好高中英语教学反思 篇11

新课改自启动以来,迅速上升为教育界的新话题,并展现出了覆盖全国各地的态势。这种火热的新课改气氛,在一定程度上给国内的传统教学模式带来了沉重的一击,但就目前国内的教学现状来看,传统教学模式的影响仍然是存在的,这说明了当前教育在适应新课改方面仍有一段艰难的路程要走。国内的升学压力越发严峻,高中的教学问题就越发成为了学生和家长的关注焦点,在新课改的形势下,教师不仅要满足学生对于升学的种种要求,同时还要紧追新课改的步伐,可谓是举步维艰。高中语文的课堂教学同样也陷入了这样的局面之中,一个问题的出现,总会引来各界的关注,接下来不可避免的就是关于在新课改背景中高中语文课堂教学的一些探究。

一、倡导新型学习方式

问题探究式教学以“问题”为中心,着眼于引导学生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提高课堂的有效性,发展学生的理性思维,探究创造能力。高中语文课堂问题生成可以通过语文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利用有效的语文教学问题激发学生在学习语文过程中利用自主、合作、探究等学习方式。如教学鲁迅先生的小说《祝福》时分析到祥林嫂是封建社会的牺牲品的时候鼓励学生大胆质疑“为什么到鲁家做工是受剥削的祥林嫂反而觉得很满足呢?祥林嫂对于鲁镇的人们的嘲弄是什么反应呢?”学生疑惑多说明他们思考的深入。把提问权多给学生,使原先教学过程中单向交流变成双向交流、多向交流。再如教学《鸿门宴》时,课堂上教师积极引导关于“刘邦和项羽谁是英雄”的问题。以此由表及里,在目标导引下,让学生思考探究,深刻理解项羽的悲剧性格。

传统的语文教学注重知识的传授,而新课改语文教学更加体现了语文工具性与人文性的高度统一,要求语文教师在教学中应该把“语文是最接近人的心灵的一门艺术”作为展开教学的出发点,牢记语文教学不仅仅是学习知识,更是学习人的情感、道德、意志等方面的培养内容。之所以说语文教学是塑造学生心灵的艺术,是指语文教学不仅传承中华民族文化,也是一种对学生进行知识和技能培养的活动。在平时的语文教学中教师力求做到既关注人文精神,又要让自己成为教学中自觉的实践者,认识到教语文就是在教会学生如何生活,教语文就是在教会学生如何做人。

除了升学,语文教学还应符合现代社会的需要,改变了以往传统教学单一灌输的模式,实现教师和学生之间的双向沟通、互动交流,让语文教学真正变成民主和谐的教学,让语文课堂沟通合作的平台,探究创新的新天地。只有这样,教师和学生才能摆正自己的位置,使教师成为语文课堂教学的设计者、导演者和参与者,使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角,真正主宰学习,积极参与、探究、接受知识。

语文教学中要把引导学生自主学习当做中心任务,教学的目的就是培养学生能力,要理所当然地把课堂还给学生,不管什么样的课,都要让学生成为活动主角,让学生自己全新地面对每一个文本阅读,让他们能够说出自己阅读的真实感受,写出他们对阅读的内心认识和亲身体验,只有联系自己的生活经历,才能写自己对事物的真实看法,才能让语文课转变为学生开发自我、锻炼自我、提高自我的平台。

语文教学要全面贯彻“自主、合作、探究”的课改理念,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学生只有主动学习,才能完全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才能培养和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学生在语文学习中获得乐趣、培养能力,养成敢于刨根究底的科学精神,让“自主、合作、探究”的理念在语文教学中能够彻底落实。在语文教学中,教师可以打破固定的教学模式,采取多种方式,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积极性,让学生的学习更加活跃、更加主动、更加积极,让学生的学习更轻松愉快,学习效率更加高效。只有这样才能实现“学生是语文学习的主人”的目标,才真正符合新课标的基本要求。

二、以多媒体技术辅助教学活动

(一)多媒体技术是指包括以计算机网络技术为载体的综合技术手段,在具体的教具中,主要体现为图形、图片、声音、文字为基础的直观性工具等。多媒体技术在教学中的应用,一方面刺激学生多方面的感官,从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另一方面,可以帮助教师节约大量的课堂时间,提高课堂效率。高中语文课程,其涉及的知识范围比较广,需要高课堂容量的实践。同时,高中语文课程强调“以人为本”,“以学生为本”,知识的传授需要满足学生学习的需要,以及发展的需要。高中语文课堂只有协调好知识与学生兴趣的关系、知识与课堂容量的关系才能真正做到“以学生为本”。

(二)多媒体技术辅助高中语文教学是现代教育的必然选择,是新课程标准要求的语文教学的必然选择。教学多媒体技术在高中语文课堂的运用主要起到四方面的作用:第一,活跃课堂气氛,调动教与学的兴趣。例如,教师利用文字、图像、动画、视频、音频等“动”与“静”结合的形式将教师教学的内容一一向学生展现,把学生的各种感知器官最大限度地调动起来。第二,基础知识讲解多样化,提高课堂效率。例如,教师可以以多媒体作为课堂教学的辅助工具,利用声音、图片等媒介向学生展示基本的“字、词、句”读写方式,改变原始的“字、词、句”的“板书式书写”和“教师人工阅读”。第三,展示课文意境,享受文章美感。例如,即使以优美的画面、动听的音乐、富有教育意义的内容,给学生带来美的享受,让学生更好的体验文章的情感美、让学生更好的领略文章的意蕴美,让学生更好的感悟文章的和谐美。第四,增加学生感官敏捷度,触动学生情感和思维。例如,教师通过图画、影音等媒体形式与课本的有机结合,使学生的兴趣、思维、情感快速的集中到课文所反映的情境中,将文章中的不可言传的“情感”立马传输到学生的情感中,帮助学生更加深刻的理解文章,触动学生的情感世界,培养学生正确的情感取向。

新课改的教学内容能够与高考考点相融合更好地与高考接轨。新课改紧紧地抓住了高考考点,在高考考点进行深入地分析的基础上,对高中语文新课改的内容进行改革。例如,高考语文中有找出词语中的错别字这一项语文新课改以专题的形式对这个考点加以练习与训练。

教师在教学过程中首先需要考虑的是如何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突出思维能力而不是直接增强考试能力。因此在新课程改革中,明确高考的要求,强调学生的文学涵养和语文素养的提高。语文学科与其他学科不同只有整体的语文素养提高了,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才能提高。

上一篇:彼得潘读书心得总结大学下一篇:龙舟工作报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