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做好形势下的民政工作

2024-06-09 版权声明 我要投稿

如何做好形势下的民政工作(共9篇)

如何做好形势下的民政工作 篇1

民政工作在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中具有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民政是为民之政,是政府履行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职能的重要方面,与人民群众的利益息息相关,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基础性工作。随着政府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职能的加强,民政工作的内涵越来越丰富,任务越来越繁重,地位越来越重要。做好新形势下的民政工作,充分发挥民政工作在维护社会稳定、促进社会和谐方面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认真落实“以民为本、为民解困、为民服务”的工作理念,坚持健全制度、优化管理、提升服务、完善设施、突出重点、统筹推进,全面提升民政工作整体水平。着力完善社会救助体系,提高灾害救助水平,推进和谐社区建设,做好双拥共建工作,落实优抚安置政策,引导民间组织健康发展,加强区划地名和殡葬管理工作,促进慈善事业健康发展,为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作出新贡献。

一、是发挥好民政部门职能作用 围绕构建和谐社会目标,民政局部门在养老服务、殡葬服务等事业上承担着政策引导、行业监管等职责。在推动社区建设中,承担着推动社区环境不断优化,人际关系逐步和谐,社区资源得到整合,社区服务更加完善的职能。加强民间组织建设,提高社会组织程度。

如何做好形势下的民政工作 篇2

要使企业在参与市场竞争中不因失泄密而蒙受损失, 就必须对企业面临的新形势进行认真的分析和研究, 进一步提高认识, 理清思路, 突出重点, 加强防范, 扎扎实实地做好保密工作。

一、认清形势, 提高认识, 切实增强做好保密工作的责任感

随着国际国内形势发生重大而深刻的变化, 保密工作面临着许多新情况、新问题。周吉平总经理要求以“最坚决的态度、最严格的措施、最有力的手段”做好保密工作, 体现了集团公司对保密工作的高度重视。当前油田公司正处在冲刺5000万吨的关键时期, 我厂为了实现稳产400万吨、瞄准500万吨、支撑5000万吨的目标, 必须紧跟公司大发展的步伐, 适应公司大发展的新形势。油田公司面临的保密形势是:一是互联网基础资源受制于人, 加之秘密载体日益数字化、网络化, 在信息化快速推进的情况下, 网络泄密风险空前加大。二是保密重点单位业务多, 油气勘探开发战略规划、重点油气长输管网均属高涉密内容, 一旦泄漏将对企业利益甚至国家安全造成不可挽回的重大损失。三是长庆油田担负着中国石油重要油气生产基地、技术研发基地、工程技术服务基地、机械制造基地和天然气枢纽中心建设的重任, 业务规模大, 也给保密工作带来了严峻挑战。四是员工来源渠道广、用工形式多样、身份复杂、流动性大, 各类文件资料扩散范围广, 泄密渠道防不胜防。五是油田分布地域广, 工作战线长, 基础设施薄弱, 许多重要涉密信息没有通过加密渠道传输, 重要生产信息泄密风险大, 系统安全保密基础比较脆弱。六是近些年招收的员工文化程度高, 网络知识面广, 思想又十分活跃, 人人都是计算机高手, 这些“80后”、“90后”, 个性张扬, 表现欲强, 喜欢网上跟帖, 发表言论。面对新形势、新情况、新问题, 我们的保密工作要从维护国家和企业的根本利益出发, 从讲政治的高度充分认识做好保密工作的重要性, 警钟长鸣, 时刻保持清醒头脑, 不断强化保密意识, 确定“科技领先”的思想观念, 尽快在保密观念上实现“三个转变”:要由传统型保密方式向现代技术型保密方式转变, 由以纸质介质管理为重点向以移动介质管理为重点转变, 由加强一般单位管理向加强要害部门管理转变, 不断强化工作措施, 确保国家和企业秘密的绝对安全, 使保密工作在促进和保障企业又好又快发展中发挥重要作用。

二、持续深入开展保密宣传教育工作, 强化全员保密意识

随着“大油田管理、大规模建设”的深入发展, 企业保密工作的范围和难度逐年增大, 无意识泄密的隐患增多, 保密宣传教育工作的重要性更加显现。要以学习宣传贯彻保密法及其配套法规制度为主线, 以增强领导干部、涉密人员保密意识和防范技能为重点, 突出《保密法》及其实施办法、《党政机关和涉密单位网络保密管理规定》和《集团公司保密管理规定》及《密级信息分级保护目录》、《长庆油田网络与信息安全系统管理规定 (暂行) 》的宣传教育, 把保密法规纳入中心组学习内容, 重点加强保密要害部门、涉密岗位人员、新入厂员工的教育, 把宣传教育的内容侧重为“怎样去保密”, 把宣传教育的载体侧重为活动教育和网络教育, 采取专业培训、播放教育片、开展竞赛演讲等多种方式, 增强宣传教育的针对性和实效性。继续加强涉密人员岗位培训, 尤其是要加强对领导干部和涉密人员保密形势、法纪和知识技能教育, 继续抓好“六五”保密法制宣传教育, 积极利用各种教育资源和现代传媒手段充分发挥典型案例的警示教育。要围绕因心存侥幸心理、不懂保密要求过失行为出现的一些案例开展大讨论活动, 举一反三, 查思想、查管理、查行为, 通过警示教育和现身说法, 不断增强全员保密意识。

三、加强对涉密资料和涉密载体的过程监控, 突出关键环节的管理

保密要害部门、部位和涉密岗位是保密管理的重点, 涉密资料和涉密载体是保密管理的主要对象, 要强化工作责任, 制定具体措施, 抓细节, 堵漏洞, 重防范。涉密资料要按照“谁主管、谁负责”的要求, 确定涉密资料的密级和负责人, 建立严格审批程序;技术管理书籍、图表、会议资料等要充分利用厂内现有设备进行编印, 原则上不准外印;必须送外编印的, 由“单位主管领导—保密委员会办公室—厂主管领导”三级审批程序, 并签订技术服务保密协议, 加强监控和痕迹化管理。要加强涉密载体管理, 重点抓好涉密笔记本电脑、移动存储介质, 办公自动化设备和手机使用的保密管理。要继续加强对涉密载体和涉密资料的销毁管理。销毁要建立台账, 完善制度, 确保涉密载体和涉密资料在销毁环节中不出问题。强化外来人员参观、考察和技术交流过程中的保密管理, 合理安排行程路线, 严禁外来人员到涉密要害单位、要害部位参观、拍照;要根据不同情况, 把好对外宣传情况介绍、汇报材料、经验交流中涉密数据和技术资料的审查关口。重要部位的员工上岗前要在政治上、思想上、作风上进行严格的审查, 确保可靠、可信、可用。并对上岗、在岗、离岗各环节都要实行严格的监督, 发现不适合继续在涉密岗位工作的, 要坚决调离。离岗时要移交所有涉密载体, 凡违规侵害企业利益的, 要依法追究其法律责任。加强信息公开中的保密审查工作。凡对外公开信息、提供资料、工作交流、学术论文等要加强保密审查。

四、加强保密制度建设和监督检查, 注重源头预防

要认真贯彻落实国家、公司保密要求, 健全保密相关制度, 强化监督检查, 注重源头预防。一是结合公司新形势下的保密新要求, 针对宣传工作可能造成的泄密风险, 严格执行《长庆油田分公司新闻宣传报道信息披露保密暂行规定》、《长庆油田分公司关于加强新闻发布和媒体舆情应对工作的意见》、《长庆油田新闻发布工作制度》等文件, 针对生产经营管理形势的变化带来的涉密载体使用范围逐年扩大的问题, 继续完善《涉密载体使用与管理细则》、《重点涉密岗位人员管理细则》等新的管理制度。同时加强对《保密资料送外编印和销毁管理细则》、《机关秘密载体销毁管理细则》、《对外签订保密协议管理细则》等已有制度的监督落实, 使保密工作制度化运行体系逐渐完善。二是根据商业秘密清理工作的要求, 确定我厂商业秘密的内容和密级, 明确“保什么密”;建立厂—基层保密工作领导小组的联动机制, 每半年召开一次工作协调会, 分析问题, 落实措施。三是在“三同时”上下功夫, 把保密工作同生产经营工作同时部署, 把保密检查同企业管理检查同时开展, 把保密考核同企业生产经营考核同时奖惩。四是在“三结合”上做文章, 坚持做到重大节日检查和日常性检查相结合, 保密要害部位检查与普遍检查相结合, 自查与抽查相结合, 发现问题及时整改。

五、加强保密队伍自身建设, 狠抓工作落实

建设一支高素质的保密干部队伍, 是做好保密工作的重要保证。依据中央保密委员会和集团公司、油田公司保密委员会的有关要求精神, 加大保密工作领导责任问责力度。厂保密委将与人事、组织、纪检监察等部门联系, 把履行保密工作领导责任情况纳入领导班子和领导干部年度考核评价指标体系, 并对保密工作责任制落实情况适时组织检查。要采取有力措施, 加强保密机构和专兼职保密队伍建设, 在建立健全保密机构的基础上, 完善保密工作网络, 把政治素质高、责任性强、熟悉业务、懂技术的人员充实到保密队伍。广大保密工作着要认清自己肩负的责任和使命, 自觉履行职责。同时, 要认真研究新情况、解决新问题, 严格执行各项保密制度, 逐级落实保密工作责任, 加大保密的监督检查力度, 正真发挥“保安全、促发展”作用。

做好新时期的保密工作, 任务光荣而艰巨。我们一定要以科学发展观为统领, 以强烈的责任感和使命感, 坚定信心, 振奋精神, 与时俱进, 开拓创新, 努力加快保密工作的规范化、科学化、法制化进程, 为我厂又好又快发展和实现公司5000万吨目标做出新的、更大的贡献。

摘要:随着世界格局多极化的发展, 保密与窃密的斗争日趋尖锐、激烈。针对我国的各种窃密活动更加复杂, 特别是西方敌对势力在继续对我实行“西化”、“分化”战略和“循序渐进和平演变”图谋的同时, 运用各种手段, 加紧了窃取我国政治、经济、军事、外交、科技方面秘密的活动, 尤其是以经济、科技为重点的窃密活动越来越猖獗, 越来越带有高科技特点, 可以说是无孔不入, 令人触目惊心。信息安全已成为保密工作的重点, 难点, 保密与窃密的斗争已进入高科技抗衡的阶段。

关键词:保密工作,新形势,高科技

参考文献

如何做好新形势下的电力营销工作 篇3

关键词:电力营销 策略 新形势

中图分类号:F426.6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098X(2015)05(c)-0206-01

现今,供电企业的电力营销是确保供电企业经济效益的重要保证,在当今强调以客户为中心的经济背景下,供电企业需要坚持以客户需求为己任,为客户提供优良、持续、可靠的电力供应以及周到、细致的客户服务。电力供应是基础,电力营销是确保供电企业经济效益的重要保证,供电企业需要结合企业自身发展情况,努力改进服务质量,争取为客户提供优质的服务。

1 供电企业电力营销管理现状

长期以来,由于我国能源方面的匮乏,造成供电一直处于供不应求的地步,这就造成供电企业在电力营销方面处于刚起步阶段甚至是空白,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以及对基础设施的大力建设,我国的电能状况较原来有了大幅度的改善。现今,供电企业开始注重对于电力营销的投入,我国在电力营销方面存在着以下几个方面的不足:(1)缺乏相应的电力营销的意识,原先的电力销售管理模式根深蒂固,未能跟上经济发展的步伐,将客户主体向市场方面转变,市场营销模式相对单一。供电企业应当认识到电力是一种商品,销售是一个企业的核心,供电企业需要及早转变为以市场为主的电力营销中来,提高企业的经济效益。(2)现今的电力企业在设备、管理以及流程上都与电力营销所要求的相去甚远,致使供电企业的电力营销无法正常展开。(3)由于供电企业在市场调查方面存在一定的欠缺,致使企业无法制定出切合实际的电力营销策略,致使供电企业发生决策失误。(4)未能建立起一支合乎要求的电力营销队伍。

2 提高电力营销管理的策略分析

现今,随着我国电力短缺的现状告一段落,电力企业面临着严峻的外部市场挑战,做好电力营销刻不容缓。在当今国家提出节能增效的大背景下,供电企业需要将电力营销的总体策略定位为:依托国家进行能源结构调整这一机遇,以市场为中心,提高企业的服务质量,在做好工业用电这一蛋糕的同时,积极开拓以市政、商业以及居民用电这一消费市场,提高电力在国家能源结构中的比重,增强企业的经济效益。

2.1 做好电力营销的思想定位

电力企业在做好电力生产的同时需要抓住电力营销这一核心业务,积极开拓以市场为核心的电力营销新模式,努力做好电力生产与电力营销的有机结合。电力营销需要基于电网,通过技术支撑,依托于电子技术的进步,通过使用先进的计算机、网络等技术,为客户建立起全方位、多层次、经济高效的用电服务。积极推进对于电力营销新模式的研究,建立起更为适应市场的电力营销体系,由原来的商业管理向市场商业化运作转变。由于能源问题是事关国家安全的重大事项,因此,在相当一段时间内供电企业还需要受到政府的监管,需要在符合国家的相关法律法规的前提下进行自主的电力营销商业运作。

2.2 做好对于电力营销新理念的研究创新

做好电力营销工作需要一套规范的电力营销理论进行支撑,而考核供电企业电力营销工作是否成功,是看其员工是否转变思想观念,建立起以市场为中心的为客户服务的思想观念。电力营销主要关注的是客户的需求,要建立起以客户为中心的原则,从客户端出发,研究客户的心理学,从而满足客户的需求。在满足客户需求的基础上需要注意客户需求与企业利润增长之间的平衡,企业营销活动的最主要的目的是赢得客户实现企业利润的最大化,要牢牢把握住这一长期目标进行不懈的努力。由于电力营销的特殊性,因此,供电企业需要根据当今的经济形势进行适当的部门改组,建立起一个以满足客户需求为中心任务的营销系统,加大市场营销部门在企业中的核心地位,建立起一整套的电力营销新机制,通过采取统一协调、统一调配的方式来实现电力营销的整体化进程,而对于企业的经营管理程序需要依据这一原则,开展广泛的市场研究工作,为更好的完成市场营销工作而努力。

3 做好企业电力营销的相关措施

在当今的经济环境与时代背景之下,电力企业要改变以往的被动等待的模式,而是采用主动出击的方式来推进电力市场向着更符合自身利益的方向发展。

3.1 做好对于环保能源的宣传推广

近些年来,国家积极的推进节能减排工作的发展,而做好节能减排工作最主要的就是要推进国家的能源结构的改革,电能是一种清洁、高效的能源,符合国家对于能源的需求,由于是近些年来雾霾问题已经成为了影响半个中国的环境灾难,电力企业应当以环保作为大力开拓能源市场的契机,大打环保牌,使电力是一种高效、清洁的能源这一观念深入人心。

3.2 提高电能的质量

近些年来,我国建立起了全国范围的电力配送、输送网络,使电力能够跨区域跨省市完成电力的大范围输送,但是在输送过程中由于输电段以及需求端等影响会对电能质量造成一定的影响,在加上一些装机容量不大、能耗过高的小火电机组更是使得电能质量受到一定的干扰。电力企业应当通过采用技术革新来完成对于现有老旧发电机组的现代化改造,在降低能耗的同时提高其发电效率,将一些老、旧、小的发电机组予以关停,用更先进、更大装机容量的发电机组予以取代,来实现企业内部的成本降低。同时需要在供配电网络中采用现代化的调配方式,来优化调度,合理分配电网流量与流向,降低网损,提高企业的技术实力。

3.3 建立起更为灵活的价格体系

技术、服务于价格是一个企业中最为重要的三个方面,供电企业需要根据市场实时调整其价格策略,现今的电力市场的定价权仍然掌握在国家的手中,电力企业可以在符合规范的前提下通过采用较为灵活的方式来调高用户的用电的积极性,对于不同的用电用户需要根据其特点建立起不同的用电优惠措施,来增加其用电量。

3.4 做好电力技术对于电力营销的支撑作用

电力营销需要建立在完善的电力供电技术的基础之上,通过建立起为完善的电力营销管理信息系统、配电信息系统、呼叫中心系统以及客户服务管理系统等来实现对于客户用电信息的数据采集分析工作,对企业的决策进行支撑。

4 结语

电力营销是电力企业中的重要一环,随着经济的发展,供电企业面临着巨大的机遇与挑战。该文主要对电力营销的重要性以及提高电力营销的措施进行了介绍。

参考文献

[1]张平.浅谈中国企业的精细化营销[J].能源技术与管理,2006(5):113-114.

[2]何德浩.有關电力营销管理创新策略的探讨[J].中小企业管理与科技,2009(10):19-20.

如何做好新形势下的农机监理工作 篇4

随着我市农村经济的健康蓬勃发展,农民富有程度大幅度提高,加之中央财政扶持补贴农机具政策的激励和引导,农民的积极性空前高涨,农机化事业取得较快发展,农机化水平得到大幅提高,农业机械保有量不断增加,对农机安全生产管理提出了新的更高的要求,农机安全生产事故蓄发态势和农机安全生产形势非常严峻。农机安全监理面临新的形势,如何降低农机事故发生的几率,提高科学化管理水平,是我市农机监理工作必须研究、解决的问题。

一、基本情况

兖州市地处鲁西南平原,是山东省农业机械化示范区。人口60万,其中农业人口40万,全市总面积651平方公里,耕地60万亩,其中小麦种植面积45万亩,玉米种植面积35万亩,经济作物以花生、果树和蔬菜为主。全市农机总动力达到55.95万千瓦;拖拉机保有量达到5084台;小麦联合收割机达到2157台;玉米联合收获机达到665台;玉米秸秆还田机1671台;各类配套机具达到15115台套。

农机监理站负责全市农机安全生产和农机驾驶员教育考试工作,10个镇街均有农机服务站,监理站在编执法人员15人。近几年,全市农机监理战线广大干部职工认真贯彻农机管理法规,积极开展农机安全监理工作,截止2009年底,兖州市拖拉机挂牌率达到97%,年检率90%,持证率77%。联合收割机“三率”均达到100%。为我市农机事业的健康发展做出了积极贡献。

二、存在的问题

1、基层农机安全监管机构不健全,上紧下松,未能形成合力。主要是县市以上各级党政不仅高度重视农机化和农机安全生产工作,专门负责安全生产和农机化安全生产工作的机构健全,组织到位,并实行了层层抓、层层管的责任追究制。但自县市往下到乡镇、到企业这种管理机制就断线了,农机站工作人员大部分被调用,有的身兼多职,根本不能专职从事农机工作。二是《道路交通安全法》实施后,农机管理部门和公安部门、基层派出所在相互配合、互相支持上还缺乏一个有效的合作机制,远没有形成足以震慑违法者的合力。

2、农机安全生产的法律法规政策宣传不到位,农民对农机监管认识不足。根据县委、政府对安全生产的重视和支持,农机部门也采取多种形式搞好宣传工作,普及了相关业务知识,取得了一定成效,但宣传的力度和广度不够,一些机手存在着认识上的偏差,认为拖拉机就是自己的农具,主要用于农田作业和生活服务,很少上公路,操作比较简单,习惯了也很熟练,一般的技术维护和维修问题自己就能解决,不存在安全问题,也就没有必要到农机部门进行知识培训,没有必要花钱费工夫办理牌证和检验,甚至产生抵触情绪。

3、由于目前农村相当一部分使用年限过长、技术状态达不到安全要求、超过服役期限的报废车辆仍在继续使用,安全运行无保障,在很大程度上增加了事故隐患。虽然已出台了相关的强制报废规定,但相应的农业机械更新报废补助办法没有出台,强制报废实际执行起来困难相当大,农民、机手无钱进行更新报废,有一部分仍在道路上继续运行,给农机安全生产带来威胁。

4、《道交法》、《山东省农业机械管理条例》等一系列法律、法规的颁布实施进一步明确了农机监理部门的执法主体地位、职责范围,并未有系统彻底的从根本解决执法范围上所存的弊端。按照条例规定执法范围权限于田间、场院、乡村公路、集贸市场,而在国道、省道、市级公路上的拖拉机、联合收割机准于行驶,但是作为实施管理、执法范围严重受限。

5、以创建“平安农机”活动为契机,推进农机安全生产监管工作虽是好方法,但缺少必要的政策和资金扶持,专业监管措施不完善,运作不规范,职能发挥不好,配合不到位。

三、今后加强农机安全监理工作的策略和建议

《道交法》、《行政许可法》和国务院颁发《农业机械安全监理管理条例》及农业部两个部令、两个规范文件对农机安全生产执法的要求进一步提高,农机监理工作必须要在国家法律、法规所允许的范围内展开。法律、法规赋于农机监理机构保障农机安全生产的职责是明确的,这就要看我们如何按照“平安农机,和谐农机”的方针,克服困难,转变观念,调整工作方法,探讨创新机制,进一步提高农机安全监督、安全生产管理的水平。

1、加强政策、业务学习,提高监理队伍素质。政治合格,作风过硬,业务精通、执法严明作为监理队伍的主要工作目标及标准,牢固树立为农机手服务的思想。对国家法律、法规一定要学深、吃透,通过岗位练兵,开展经常性政治学习、业务学习,提高工作人员的思想觉悟、政策理论、业务素质、执法水平,进一步健全和完善单位内部的各项规章制度,约束工作人员的行为,做到文明、严明、按法监理。

2、树立有监理才有理,转移工作重心,由管理型变为上门服务型,融管理于服务之中。工作重点从上路检查向田间场院转移;由你到站变我上门服务,节约机手的时间和费用。树立文明监理、优质服务,真正提高为农机手的服务意识和工作水平。安全生产要从源头抓起,重点整治“黑车非驾”、“违章载人”、“酒后驾车”等违法违规之行为;重点提高年检、年审、挂牌、办证,防患于未然,提高安全生产意识,最大努力杜绝恶性事故。

3、协调好与政府、上级业务主管部门、公安、交警关系,拓展执法范围。首先要积极争取市委、市政府、上级业务部门的支持,多汇报、多反映具体情况;其次协调好公安、交警等部门协作关系,形成齐抓共管农机安全生产、安全行驶的良好局面。

4、搞好新机手的源头培训,提高农机手的法律、法规意识及自身素质。机手自身素质是决定农业机械安全生产的关键,因此要在法律、法规、操作技能上下功夫,做到身体不合格着不发证,理论、实践考核不过关者不发证,更不能发人情证。警钟长鸣,利用“三夏”、“三秋”农业安全生产期间,深入生产一线,开展现场安全知识讲解,纠正声音操作,排除事故隐患。

如何做好新形势下的社会稳定工作 篇5

稳定压倒一切,稳定不仅是一个经济问题,而且是一个政治问题。如果没有一个稳定的社会环境,我们所确定的各项奋斗目标,确定的各项工作都无法及时完成,全面建设社会主义小康社会、构建和谐社会、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也都将是一句空话;如果没有一个稳定的社会环境,广大人民不能安居乐业,那么社会主义社会的优越性将无从谈起,我们的工作将一事无成。只有保持一个安定的社会环境,人民群众才能安居乐业,才能凝聚人心,提升人气,才能聚精会神搞建设,一心一意谋发展,我们的事业才能兴旺发达,我们的国家才能长治久安。具体到一个国家、一个地区也是如此,因此必须多措并举,努力维护社会的稳定。

一、影响稳定的几个因素

影响稳定的因素很多,有主观因素,有客观因素,有历史原因,有现实原因,归纳起来,主要有以下几个因素。

(一)收入和分配问题。物质是经济基础,政治是上层建筑,只有物质丰富了,收入增加了,人民才能看到生活的希望,才能自觉地维护现有的生活状况,社会才能稳定。就拿阿荣旗音河乡来说,种植结构单一,产业结构调整缓慢,三产脆弱,还没有摆脱靠天吃饭的局面,农民收入增长缓慢.对于分配问题,不是搞绝对的平均主义,一刀切,而是尽量缩小贫困差距。邓小平同志就曾经说过,允许一部分地区,一部分人通过辛勤的劳动先富起来,先富帮后富,最后达到共同富裕。分配急需解决的问题是尽量缩小批贫富差距,增加中收入阶层。

(二)干部廉洁自律。个别干部办事不公、优亲厚友、服务意识不强,不能从全村实际出发,创造性地开展工作,带领老百姓脱贫致富;部分干部作风应加强,大操大办、大吃大喝、公车私用现象仍不同程度存在,在老百姓当中造成一定影响,“四大纪律、八项要求”、“五不许”等党员干部廉洁自律若干规定在个别干部上仍有违反现象。

(三)执行政策方面,个别干部执行政策走样,搞上有政策、下有对策,阳奉阴违,一些惠农政策不能全部落实到位或不能及时落实,致使老百姓利益受到侵害,甚至引发上访告状。

(四)个别问题得不到及时解决或有效解决。问题出来了,不能积极主动解决,而是等、托、压、隐瞒,造成问题、矛盾不断激化,有些遗留问题,是以前的领导或政策造成的,采取新官不理旧账,或即使解决了,不按政策、程序去落实,造成冤、假、错而引发矛盾。

(五)、公正执法。一些执法部门或执法人员在执法过程中,不按程序执法,态度蛮横、粗暴,不着装上岗、亮证执法,不按标准、依据严肃执法,甚至存在不给好处不办事,给了好处乱办事等违法违纪现象,在老百姓中造成影响而引发上访告状。

二、问题存在的原因

从上面几项影响稳定的因素可以看出,之所以存在不安定因素,之所以造成上访告状,主要还是人的因素。一是认识问题。个别党员干部还没意识到稳定的重要性。二是作风问题。三是服务意识不强、服务本领不高,无凝聚力,战斗力,致富无门路,工作无思路。四是处理突发事件,解决复杂问题能力不高。

三、解决问题的对策

(一)加大宣传力度。重点宣传保持稳定的重要性,宣传党的路线方针政策、上级文件精神以及科学致富技术。在宣传方式上采取以会代训,电化教育、送课下乡、典型参观等方式,提高广大党员干部的政治素质和科学种田水田。

(二)大力发展经济。一是通过政策引导、资金扶持等措施,大力调整结构,提高优质、高产、高效作物比例,结合音河乡实际,在稳定南瓜种植面积的同时,扩大马铃薯和玉米种植面积,使种植业结构真正实现3:3:3:1(南瓜30%、马铃薯30%、玉米30%、大豆杂粮10%)的目标。二是做大做强南瓜、马铃薯优势特色农业。不断引进和推广优良品种,在

扩大马铃薯面积的同时,积极引导农民试用覆膜马铃薯种植技术和推广高淀粉品种马铃薯,提高产出效益。三是扩大白瓜籽经销市场和马铃薯精深加工规模。四是量质并举,强力推进畜牧业产业化进程,重点做好扩大奶牛总量、品种改良、防疫等重点工作。五是加强协会建设,提高市场化程度。六是狠抓生态环境建设,走可持续发展之路,并加大基础设施步伐。七是加强城镇化管理,提高城镇品位。

(三)尽力缩小贫困差距。结合阿荣旗实际,全力做好农民增收、稳收工作;逐步消除垄断行业形成的高工资、高福利现象;加大监督检查,坚决杜绝不合理收入、灰色收入;通过政策调节,尽量缩小贫富分化、减少高低收入阶层,扩大中收入阶层。

(四)开展矛盾排查活动,畅通信访渠道。要定期不定期深入基层,开展矛盾排查活动,排查的重点是土地、宅基地纠纷、老上访户思想动态、党员干部廉洁自律、惠农政策落实、救灾款物发放等难点、热点问题。排查的方式采取随机走访、听汇报、召开座谈会等方式。在排查工作中充分发挥三级信访网络作用,要定期对他们培训,提高业务水平,采取措施,要求他们开展矛盾纠纷排查工作,关注农村难点热点问题,对于发现的问题,能解决的及时解决,不能及时解决的直接向乡纪委报告,限期解决。

(五)贯彻从严治党方针,坚决查处违反党纪的案件。一是努力拓展案源,深入挖掘案件线索,做好信访举报工作,充分发挥案源主渠道作用。加大宣传、鼓励群众,积极举报,署实名举报。二是实行领导包案,加大案件查办工作力度。注重查办侵害群众利益的案件。三是严格依法依纪查办案件,不断提高办案工作的能力和水平,确保安全文明办案。

(六)坚决纠正损害群众利益不正之风。一是全面落实纠风工作责任制,明确各单位承担的纠风工作责任,实行纠风工作季度报告制度。二是规范教育收费行为,全面推行“一费制”收费标准,进一步规范校务公开工作。三是治理公路“三乱”,净化公路环境。四是规范医疗市场秩序,推行药品集中采购和定点采购,扩大药品集中采购的品种和数量。五是加大对

“收支两条线”的监督检查,继续深化村务、政务公开工作。

(七)全力抓好对突出问题的专项整治。一是加大对大操大办、借机敛财现象的治理力度。二是狠刹利用公款大吃大喝、铺张浪费行为。三是多措并举,加强党风廉政建设工作。四是进一步完善“双廉”监督制度,深入贯彻党风廉政建设责任制。要通过严格的责任追究,维护责任制的严肃性。

维护社会稳定,不是单一的问题,而是一项复杂的社会系统工程,既不能浅尝辄止,又不能一蹴而就,只有全社会共同努力,依靠各方面的力度,保持社会有序,才能取得明显效果,才能维护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

做好新形势下信访稳定工作的对策思考

中共隆回县委副书记

陈历贤

当前,我国社会发展进入了国际上公认的敏感时期,在面临新机遇的同时,也面临着诸多新挑战,其中,社会矛盾日益凸显,与公民权力日渐沉醉的双重交织,引发越来越多的信访问题,已经成为影响和谐社会建设的突出问题。如何正确认识新时期信访工作的特点和成因,有针对性地研究探讨相应对策,已成为各级党委政府和信访部门要认真研究的课题。现根据近年来的工作实践,对当前信访工作的特点、成因与对策作一点粗浅的探讨。

一、新时期信访稳定工作的特点 当前信访工作呈现以下新的特征:

一是从发生数量看,呈现出阶段性高发多发态势。总体来说,信访总量居高不下,并逐年递增。二是从参与主体看,信访对象信访对象趋于多元化。信访工作的主体已不单纯是过去的以优抚对象、老幼病残、贫困户为主,现在参与主体则扩大到包括在在职和下岗职工、离退休人员、农民、个体业主、教师、学生、复转军人乃至公务员等各阶层人员,几乎涉及社会的各个阶层、各个群体,社会成分复杂,其中大部分为弱势群体成员。三是从涉及领域看,近年的上访案件反映的问题大多集中在农村征地补偿、城市拆迁安置、企业改制、欠资纠纷、军转人员安置、涉法涉诉、落实社会保障和经济待遇等比较敏感、社会关注的几大领域。由于这些社会矛盾涉及群体性利益,诉求的形式往往表现为群体性和有组织性,并都有具体的组织者,导致有组织的群访增加明显。如近年来全国各地都频繁发生的涉军人员上访。同时,一些上访老户也采取抱团闹访缠访的方式进行群访。四是从信访类别看,涉法涉诉上访增加较多。土地权属纠纷、非正常死亡、劳资纠纷等方面的问题,都是可以通过正常的法律渠道解决的,但一些上访户都采取上访的方式要求解决问题。五是从信访的影响看,化解难度逐渐加大,影响社会稳定。部分上访群众往往不通过正常的渠道、合法的途径逐级反映问题,而是使用极端行为诉求利益,严重扰乱了正常的社会秩序,影响了社会稳定。一些信访人利益诉求往往脱离实际,要求过高,化解难度大。许多社会矛盾体现在部分群众与地方政府的利益冲突上,如土地征用、房屋拆迁等,所涉及到的群众提出不合理要求的现象较为普遍。由于信访总量上升,投入信访稳定的人力成倍增加,化解信访难题所支付的经济成本相应提高。特别是许多信访当事人往往抱着“大闹大解决、小闹小解决、不闹不解决”的错误心态,习惯于通过各种手段使信访问题复杂化,甚至酿成突发性群体性事件。这些群体的频繁上访,严重干扰了各级党委、政府的正常决策和机关的办公秩序,分散了基层政府的精力,耗费了财力,同时还衍生出不少其他矛盾和上访群体,严重影响了社会稳定。

二、新时期信访稳定工作的成因

当前社会矛盾和不稳定因素主要是人民内部矛盾,各类矛盾产生的原因是多方面的:一是从时代社会背景看,当前的信访稳定事件,根植于我国社会转型和体制转轨的时代背景之中。经过30年的改革开放,我国社会进入了国际上公认的敏感发展阶段,处于一种“黄金发展”与“矛盾凸显”的并存时期。从总体上说,我国社会是和谐的,但由于我们过去片面追求经济的快速发展,忽视了社会发展的协调性,以致于现实生活中存在着不少影响社会和谐的社会矛盾和问题,由此引发一系列信访稳定事件。二是社会变革的冲击。在当前经济社会转型时期,城乡居民的价值取向多元化,思想观念发生嬗变。特别是西方资产阶级的道德和社会意识的侵入,致使传统的道德观和城乡固有的就业与生活方式受到强烈冲击,不可避免地出现各类矛盾纠纷。三是利益格局的调整。改革作为对社会利益关系广泛而重大的调整,使处于得失变化中的人们的各种利益差距不断扩大,从而导致人民内部的利益矛盾更加突出、复杂和尖锐。如企业改制以后,大量职工下岗或失业,他们一方面出于生活需要,渴望一份安定的工作,另一方面对丢掉手中的“饭碗”怨天尤人,迁怒于政府,甚至与政府对立。四是管

理方面的缺陷。当前,村民委员会的管理体制不健全、不完善。一些村民由行政人转化为自由人,而少数地方的基层自治组织处于软弱状态,特别是一些治保、调解组织不能发挥应有的作用。一些管理部门由于管理不到位,或者不依法行政,造成矛盾纠纷。如近两年来在全国都引起关注的水污染事件、黑砖窑事件、非煤矿山、爆炸物品管理、环境污染等方面的问题,都是由于管理不到位而引发的。五是政策法律的影响。现行许多法律法规还不完善。特别是信访方面,对少数上访人员违反《信访条例》的一些行为还缺乏刚性的处罚规定。六是决策不科学、短期行为的危害。特别是一些地方在处理信访稳定问题时,头痛医头,脚痛医脚,缺乏科学和远见,“按下一个葫芦浮起三个瓢”,引发信访群体相互攀比和连锁反映,加剧了信访严峻形势。等等。总之,当今市场经济条件下社会利益的多元化是客观趋势,因利益矛盾而引发信访稳定事件多发乃正常现象,再加上目前我国市场经济体系还不成熟,政治体制改革还未完全到位,利益分化的合理性与不合理性混杂交织,这些就使得各种信访稳定事件处于一种阶段性的高发频发态势。

三、做好新时期信访稳定工作的对策思考

针对新形势下信访稳定工作的新特点,必须进一步创新思路,改进方法,强化措施,从源头和机制上改善信访量居高的态势。第一,要科学决策,从源头上预防信访稳定问题。一要深化改革。许多信访稳定问题的发生,源头还在于当前的体制机制不够健全和完善。只有进一步深化改革,科学确定政府的角色定位,从体制机制上消除产生信访稳定问题的根源,才能从源头上预防和减少信访稳定事件的发生。现代政府的角色定位,应该是服务而不仅是掌权,应该是公共利益的捍卫者、公共服务的提供者和公共秩序的维护者,能够公平、合理地处理利害相关者的矛盾和冲突。现实情况是许多基层政府没有摆正自己的位置,在市场经济的利益博弈中没有严守“政府中立”原则,反而把自己和强势集团捆绑在一起,“执政为民”的宗旨被异化为“为老板服务”、“为资本服务”,漠视了群众的正当权益。更有甚

者,有的基层政府官员把自己当作商人,不惜采取各种手段与民争利,追求垄断利益、部门利益和个人利益的最大化。这种状况,必然是官官相护、官商勾结,严重损害了公共利益和公平正义法则,必然引发不稳定。二要科学决策。信访稳定案件,有相当一部分是是由于领导干部决策不当引发的。有研究表明,中国的决策失误率达到30%(中国人民大学公共管理学院毛昭晖教授研究)。现实中有些基层政府的决策随意性大,对涉及拆迁征地、企业改制、移民安置、收入分配等等事关群众切身利益的大事,常常是暗箱操作,不尊重民意,而一旦出现事端,又怕承担责任,能捂则捂、能压则压、能拖则拖,千方百计掩盖事情的真相。科学决策能减少这类信访案件的发生几率。要做到科学决策,各级党委、政府在制定出台各项改革发展措施时,既要充分考虑群众的长远利益,又要充分考虑群众的现实利益和群众的承受能力,审慎对待涉及群众利益的敏感问题。在招商引资、项目建设、城镇拆迁、企业改制等方面,领导在作决策时,首先要认真学习、充分调研、广泛听取和征求意见,让群众有知情权、建议权。要充分协调好各方利益,从源头预防。三要依法行政。依法行政能最大限度地减少信访稳定案件的发生。分析当前信访稳定工作的新形势,新特点,不难发现,许多信访稳定问题,从根本上讲还是一些地方政府及部门没有依法行政,没有及时行政(不作为),致使一些问题久拖不决、矛盾越积越多、问题越来越复杂。新《信访条例》的出台,从一定意义上讲,也是为了推进依法行政、破解引发群众进行信访的这一现实性难题。因此,坚持依法行政,就能从源头上防止和减少信访和不稳定问题的产生。要大力推进政务公开、厂务公开和村务公开,对关系民生的决策实行听证会制度,确保群众依法享有知情权、参与权和监督权。要切实加强干部队伍作风建设,推行文明执法、人性化执法,进一步融洽干群关系,确保各项工作能最大限度得到群众的理解和支持,从而有效预防信访问题的产生。

第二,要健全体系,构建信访稳定“一盘棋”格局。信访稳定是天下第一难事,化解这一难事,就要克服那些认为信访是主管领导与信访部门的

事这种错误认识,按照“属地管理、分级负责,谁主管、谁负责”的原则,严格落实党政主要领导是信访稳定工作第一责任人、分管领导负直接责任,其他领导“一岗双责”的信访稳定工作责任制。要加强基层信访稳定网络建设,进一步配齐配强各乡镇、基层单位信访稳定专干,在村组和学校、厂矿、企事业单位均要配备兼职信访员。要落实基层信访工作责任,真正按照“发现得早、化解得了、控制得住、处置得好”的要求,把信访问题化解在当地,把上访人稳定在当地,构建信访稳定“一盘棋”,形成对信访稳定问题既各负其责又齐抓共管的格局。

第三、要拓宽渠道,规范信访稳定工作秩序。一要广辟渠道听民声。积极搭建信息平台,全面实施“阳光办信”、“绿色邮政”、“网上信访”,开通“领导热线”,结合政府信息化建设,在政府网站开辟网上信箱,安排专人每天对群众反映的意见和建议及时以《信息专报》、《信访动态》等形式向主要领导反馈,引导社会各群体通过书信、传真、电子邮件等方式积极建言献策,形成加快发展的强大凝聚力和向心力,有效防止各类群体上访事件发生。同时,在村、社区推行“信访代理制”,群众有信访问题由村、社区工作人员出面代办,使下情通过村、社区工作人员及时、集中上达。二要畅通渠道导民访。要完善群众诉求表达机制,坚持做到领导开门接访。对来访者要做到热情接待、耐心解释、依法解决(答复)、正确引导、违法处理、主动下访、认真处访、耐心陪访、定期回访。要坚持正面引导,采取走村入户、街头咨询、发放宣传单、电视网络媒体等多种形式,大张旗鼓地宣传《信访条例》和依法信访工作要求,引导群众依法有序上访,最大限度减少或杜绝重复访、越级访和异常访。三要深入群众察民情。各地要结合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矛盾纠纷排查化解年”、“领导联点、干部联户”等活动,积极组织党员干部下访,做到对失业下岗职工、贫困农户、孤寡老人等对象必访,对涉及经济社会发展的重点实事、重大决策等情况必听,对基层干部思想上有疙瘩、群众中有反映等问题必谈,对伤残军人、五保户等弱势上访对象的接待必到,从而第一时间掌握一些信访不稳定苗

头,使一些社会不稳定因素化解在基层、消灭在萌芽状态。

第四,要改进作风,抓好涉访问题的解决落实。做好信访稳定工作,归根结底要落实到解决问题,构建和谐社会上来。妥善解决涉访涉诉的各类信访稳定问题,一要坚持分类处理的方法。妥处信访稳定问题要特别注意方式方法。对信访稳定案件,首先要根据信访稳定问题的特点,善于分类处理。其中包括:简单的、复杂的、个案、群体性的、长期的、即时的、突发性的,还有初访的、重访的、缠访的、闹访的,等等,都要针对性的做好准备,研究方案进行处置。对涉及面广、复杂的信访案件,要采用综合处理的方法。对一些历史遗留问题,要做到慎重处理。对突发性、紧急的、群体性事件,要第一时间介入主动处理。二是坚持整体联动。许多信访稳定问题涉及部门和单位多,牵涉到多方的利益,涉及群体复杂,处理这类问题时,要召集有各相关部门共同协商,要善于做协调工作,形成合力,防止部门各自为政,相互扯皮,从而影响问题的最终解决。三是坚持依法处理原则。要注重加强法制宣传教育,形成全体公民自觉学法守法用法的氛围。对涉访涉稳群体,要有针对性地宣传人民调解、信访条例、诉讼程序、治安管理等方面的法律、法规,引导群众依法、合理、有序地表达自身利益诉求。调处信访稳定案件一定要坚持依法处理,坚持在政策法律规定的范围内处置。决不能为了暂时解决一个问题,而做出一些与政策法律违背的承诺或决定。这样往往会引起连锁反应,得不偿失。在解决信访问题的过程中,要树立“三个舍得、一个敢于”的工作理念,即舍得花时间、舍得花精力、舍得花金钱,敢于用法律。要以开展“信访积案化解年”活动为抓手,把工作重点放在立案率、结案率、稳定率的提高上,加大立案量和办案质量,加大解决问题的工作力度,加大重信重访化解力度,确保“一个案子、一名领导、一个专门班子、一套工作方案、一抓到底”,落实包案领导和办案单位的责任,限期办结,切实使群众反映的问题“件件有着落,案案有结果”,从根本上改变“不闹不解决,大闹大解决”的错误认识。

如何做好形势下的民政工作 篇6

信访问题是人民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利益问题的具体体现,信访工作是极重要的群众工作、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基础性工作。住房和城乡建设领域各项工作关系民生,涉及面广,社会关注的焦点问题多。随着城市建设力度的加大,引发的信访问题也较多。今年以来,我局在“八三”工作法指引下,结合工作实际,多措并举,积极认真地开展信访稳定工作,并取得初步成效。现就相关工作浅谈几点认识。

一、信访工作现状及存在问题

(一)反映问题较为集中。从群众反映的问题来看,主要集中在房屋征收补偿、违法建筑、违规售房、拖欠工程款和农民工工资等热点难点问题。

(二)越级上访解决问题。群众思想观念上存在误区,信“上”不信“下”现象普遍存在。部分群众认为把事态扩大、用上级来压下级更为有效,往往越过基层,出现非正常上访。

(三)组织化倾向明显。在涉及房屋征收、违规售房等问题中,由于牵涉面大,极易导致群众集体上访。

(四)无理上访时有发生。一些群众为了个人利益,对国家的政策、法律法规了解混淆,断章取义,认为别人得到的,自己也应该得到,从而导致上访不断增多。抓住政策或法律法规中的某一句,来证实自己的诉求,无理上访,信“闹”不信“理”,信“访”不信“法”。

二、具体工作举措

如何抓好今年城建系统信访稳定工作,认为应侧重以下几个方面:

一是抓认识。对于任何信访问题一开始就主动介入,认真分析,查找原因,挖掘根源,不能过分强调客观因素和过分强调困难多、难度大,从主观思想认识入手转变观念,思想入轨、工作到位,对信访工作不躲不闪主动管,力争做到老问题要解决,新问题少发生。同时,要抓好信访稳定工作各项保障工作,从人、财、物等方面给予大力支持。

二是抓关键。就是毫不动摇地坚持“一岗双责”,既要抓好分管范围的业务工作,也要抓好分管范围的信访工作。分管范围内的信访案件,一律实现包排查、包调处、包疏导、包帮扶、包解决,一包到底。

三是抓重点。住建局工作涉及面广,各方面因素引发信访问题不可避免。对此,我们将认真研究,细心分析,整合做法,减少不稳定因素,使各项工作顺利进行,重点工作稳步推进。对于重点项目、重大决策,推广旧城改造城市综合体项目征收工作经验,继续实施风险评估机制,避免引发社会矛盾。针对工程款及农民工工资拖欠问题,对建筑施工双

方合同均进行备案,实行动态跟踪管理。同时配合人事劳动部门狠抓农民工工资拖欠工作,全力杜绝拖欠工程款和农民工工资行为,维护社会稳定。

四是抓防范。拓宽和畅通信访渠道,变上访为下访,变被动接访为约访,超前、靠前、提前工作,千方百计、耐心细致做工作,真心实意为群众排忧解难,把问题解决在建设系统内,化解在萌芽状态。围绕信访问题建立台账,落实责任和时限,逐个解决,实现积案清、新案了的目标。

五是抓实事。就是围绕关系群众切身利益的小事情办到群众心坎上。我局以基层建设年活动为载体,制定下发了方案,局班子成员每人联系20名群众,采取座谈了解、专题研究、重点解决等系列措施推进工作,维护了稳定,融洽了关系。通过对河庄村调查征询意见,协调天然气公司进行了燃气管网建设维护,完成与村对接;两委办公室进行了修缮粉刷,并投资8000元购置了办公桌椅。群众反映强烈的河庄村和孟董庄村饮水、排水项目正在积极跑办中,两村困难户危房已列入改造计划。

如何做好新形势下的人才引进工作 篇7

关键词:煤炭,人才,引进

企业的竞争就是人才的竞争, 人才是企业的根本, 人才资源是企业的第一资源。必须不遗余力、持之以恒地做好人才开发引进工作。因此, 如何选择优秀的员工为公司工作, 在知识经济时代如何做好人才的引进工作, 已经成为企业生存与发展的决定因素, 作为险、苦、脏、累的煤炭企业尤其如此。

一、要做好人才的引进工作, 必须科学地把握和理解人才的概念与内涵。

准确把握和理解人才的概念与内涵, 是做好人才引进工作的前提和基础。人才是具备优越的知识、智力、才能、技术、品德等素质, 在一定社会条件下, 通过其创造性的脑力劳动或体力劳动, 在某一领域、某一行业或某一工作上做出较大贡献的人。所以, 知识、技能、智力、才能、品德等优越素质共同构成了人才的必要条件。而最终是不是人才, 就要看其在某一领域是否做出较大贡献, 也就是看他的绩效如何。一段时期以来, 人们对于人才的界定, “唯学历论”和“唯职称论”的色彩尤为浓厚。在人才引进招聘时, 也只一味地追求高学历和高职称者, 而忽视其实践能力和工作绩效等因素, 造成了企业人、财、物的极大浪费。由于用人单位对人才概念的片面理解, 使大量真正有才之士因为学历和职称这两道“硬门槛”, 被摒弃在人才队伍之外。而一些能力和绩效平平的高学历或高职称者却成了企业的香饽饽。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 企业对人才的标准有了新的认识, 人才标准不再是单纯以学历、职称、资历、身份等来衡量, 而是主要以讲求品德、知识、能力和业绩, 而且重点在于他对企业的贡献率。企业越来越看重人才的实际能力和工作业绩, 这也是企业人才观的一大历史突破。

总之, 科学地把握人才的概念和内涵, 有助于我们客观地发现人才, 引进人才, 开发人才资源, 提高人才资源的有效利用程度。

二、要做好人才的引进工作, 必须充分了解企业人才现状, 结合行业和岗位特点, 立足企业实际, 做到有的放矢

企业引进人才的最终目标就是所招人员与企业或待聘岗位实现有效匹配, 不仅要做到人与事总量的合理配置, 而且要做到人与事质量的合理配置。要“量才适用”, 有的放矢。在合适的行业或岗位上最大限度的发挥他们的才能, 为企业的发展做出积极贡献。所以, 根据企业实际和行业特点, 引进最适合企业发展的人才, 也是新形式下人才引进的一项重要工作。煤炭行业受计划经济的影响最深、负担最重, 地理环境相对偏僻, 加之煤炭行业属于劳动密集型企业, 劳动强度大, 工作环境差, 险、苦、脏、累, 职工待遇低, 这一切都加大了煤炭行业引进人才的难度。作为煤炭生产主力军的井下生产一线技术工人, 有80%左右是农民工, 根本谈不上专业素质、文化素质和技术水平。煤炭企业的生产实际以及行业特点, 决定了煤炭企业在人才引进方面, 不但要引进煤炭生产急需的专业技术人才, 而且还需要大批引进生产一线的技术工人。技术工人也是人才, 是技能型人才, 是影响煤炭生产效率的主要因素。由于煤炭行业岗位艰苦, 劳动强度大, 人才引进时除要注重一定的知识、智力、技能、品德等因素外, 还要注重吃苦耐劳的精神和身体状况等因素。

三、做好人才的引进工作要以科学的人才资源规划为前提, 以准确掌握人才资源为基础

任何工作都要有一定的规划和计划, 以避免其盲目性。人才引进工作也是一样, 应及时掌握企业现有人才状况, 包括数量、结构、素质等, 结合企业的发展实际以及企业的远景目标, 制定出人才战略规划。人才战略规划是一项系统工程, 必须进行科学系统的设计, 在认真分析企业内外环境和人才现状的基础上, 根据企业的定位、发展方向、扩张需求及战略目标, 制定符合企业实际的人才资源开发工作的目标、对策和相应的配套措施。随企业的发展态势, 使人才资源科学的、有序的跟进。而且在人才的数量、质量、结构方面, 随时能适应企业发展。不至于一时人才数量不足或结构不合理而成为企业发展的桎梏, 也不至于一时人员冗肿而造成人才资源和企业成本上的浪费。人才战略规划不是企业的短期的或孤立的行为, 而是一个长远的、整体的、系统的行为, 所以在人才战略规划方面, 应该从全局的利益出发, 协调好企业内部职能, 确保企业人才引进工作有章可循, 避免盲目性。

四、优化环境, 创新机制, 用环境和优惠政策吸引人才

1、树立科学的人才理念, 营造良好的舆论环境。

要牢固树立“人才资源是企业第一资源”的观念, 大力营造尊重人才、尊重知识、尊重创造、尊重劳动的良好氛围, 充分利用现代传媒及其他一切传播手段, 教育引导全体员工逐步树立“人才兴, 企业兴”的科学理念。各级领导、各级部门要重视和关心人才的开发和管理工作, 要把人才工作当作企业的战略任务来抓。积极激励、引导各类人才在开拓中立业, 在市场中建功, 在发展中定位。

2、积极创造条件, 营造舒适的工作生活环境。

大多煤炭企业地理环境比较偏僻, 生活设施相对落后, 决定了各类人才对生活环境的高质量要求和提高生活质量的能力、手段匮乏的矛盾。煤炭企业, 要对各类人才的生活细致考虑, 周密安排, 多做暖人心, 得人心的事。积极创造各种条件, 大力改善煤矿企业工作、生活环境;改善煤矿企业安全环境和生产环境;改善煤矿企业交通环境和信息环境。企业一切改革方案的出台, 要让职工更多的享受改革和经济发展带来的利益和实惠。建立必要的文体保障体系, 保证各类人才在工作之余能够保持健康向上、生动活泼的生活状态;建立必要的健康保证体系, 完善医疗保险、健康查体、疗养休养制度等, 保证各类人才身体健康和良好的精神风貌。

3、营造和谐融洽的人际关系, 创造良好的人才成长发展环境。

企业要为人才的使用、成长创造良好的政治环境和发展平台, 积极创造和谐友善、健康向上、平等互助的人际关系。对各类人才, 尊重个性不压制, 信任使用不猜透, 鼓励创造不制肘, 增强各类人才的安全感和归属感。切实做到用事业造就人才, 用感情留住人才, 用灵活的机制激励人才。

4、建立完善煤炭企业的用人机制。

大力吸引、培养和用好人才, 创造良好的选人、育人、留人、用人机制, 积极推进人才工作的体制和机制创新, 逐步建立和完善科学合理的人才培养、选拔、使用、流动、激励、约束等一系列有利于人尽其才、才尽其用的规章制度体系。在用人机制方面, 确立不唯文凭、不唯资历、不唯职称, 只唯能力和业绩的用人标准。积极给想干事的人以机会、给能干事的人以舞台、给干成事的人以激励。坚持德才兼备原则和公开、公平、公正原则, 对引进人才、大中专毕业生委以重任, 放手大胆使用, 为他们充分施展才华、增长才干提供舞台, 努力营造人才引进和成长环境。

5、积极创新煤炭企业的分配机制。

一是积极进行薪酬制度改革, 树立人力资本的新观念, 以劳动力市场价格为参照, 以职位评估为依据, 确立不同职位不同人员基本报酬。二是加大对有突出贡献的各类人才的奖励力度。加大对这部分人员的奖励, 既可起到积极的示范作用, 又可稳定各类人才的心态, 满足其心理需求, 激发其创造性。三是积极探索知识、技术、管理资本参与分配的有效实现形式, 即智力资本化。就是把智力资源这一核心生产要素人格化、物化、法律化, 科学量化为资本, 和其他生产要素一起, 直接参与到生产、投资和分配中去, 参与到经济活动的全过程中去。四是对特殊性技术人才可试行协议工资制。

五、积极拓宽人才引进渠道

1、原煤炭高等院校是我国煤炭企

业矿业类人才培养的主要组织, 因此引进煤炭高等院校毕业生仍然是煤炭企业引进人才的主要渠道。根据企业发展实际, 有计划地引进大中专毕业生, 做好人才储备, 弥补煤炭企业人才短缺。对于煤炭主业所急需的采矿、地质、机电、测量、通风安全等专业技术人才要以引进大中专毕业生为主, 注重他们在各自岗位上的使用培养, 不仅能引得进, 而且能留得住。为做好毕业生的引进工作, 应从下面几个方面予以考虑。

一是积极实行各种优惠政策, 拓宽人才培养渠道。企业可以对报考矿业类专业的学生实行优惠政策, 如减免学费, 每月发放生活费, 设立“煤矿艰苦专业定向助学基金”等等。从高中毕业生开始宣传, 鼓励贫困地区高中毕业生报考煤矿院校和地矿类专业。对于已在校的地矿类专业学生, 企业以预支学业补助费或发放生活费的办法, 使之顺利完成学业, 其毕业后回煤矿企业工作;对矿业类专业的毕业生以发放安家费的形式, 解决他们的后顾之忧, 使其积极献身于煤矿企业。总之, 采取各种优惠政策, 吸引和鼓励更多学生了解煤炭企业、热爱煤炭企业、报考煤炭专业、回煤炭企业工作。

二是建立校企实习基地。允许煤矿类院校在校生利用寒暑假期以及业余时间在企业实习, 可增强学生对煤矿企业的了解, 激发学生对矿山的热情, 吸引更多的大中专毕业生从事煤炭行业。在学生的实习当中, 可实行一带一原则, 即一个企业职工带一个实习学生, 熟悉企业环境、熟悉作业现场、熟悉操作规程, 在业务上进行指导, 在生活上关心帮助, 切实为学生的实习提供各种方便。通过实习, 不仅能使学生的理论知识与工作实践紧密结合, 提高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 而且使学生能感受到矿工的热情, 感受到煤矿企业的人文文化, 为以后更快的适应工作打下良好基础。

三是主动与原煤矿高等院校建立长期联系。企业可以及时了解煤炭院校矿业类专业毕业生信息, 包括课设置情况, 专业设置情况, 学生素质情况、毕业生数量、结构等等, 以便提前制定吸引人才的计划和措施。煤炭院校也可以随时回访企业, 了解目前煤炭生产情况、设备采用情况、矿井地质条件等等, 了解毕业生在煤炭企业工作和表现情况。院校根据了解的信息以及现代煤炭企业生产实际, 调整课程设置, 改进教学方法, 加强学生薄弱环节的教育管理, 培养煤炭企业真正需要的实用型人才。也就是说通过校企长期联系, 学校可以培养出更多的、符合现代煤矿企业生产的实用型人才;企业也可以引进真正适合煤炭行业的高素质人才。

四是积极响应国家政策, 实行“对口单招”。为解决当前煤矿企业人才极度缺乏的局面, 国家教育部门给煤炭院校更大的招生自主权, 扩大人才培养和输送渠道。国家给予煤炭学校定向招生计划, 学校定向培养, 学生毕业后按定向协议到该煤矿企业工作。企业应积极响应这一政策, 鼓励、推荐符合条件的青年职工报考, 以缓解矿业类专业生源不足的窘境。

2、建立面向社会公开招聘人才制度。

在有计划地从煤矿类院校引进大中专毕业生的同时, 建立面向社会公开招聘选拔人才制度, 是煤炭企业人才引进的又一重要渠道。积极探索按市场化原则运作的方法和途径, 有重点地从行业内外引进有实践经验的管理人才、技术人才、技能人才, 调整人才结构失衡, 使企业内部人才结构更趋合理, 缓解当前煤矿企业专业技术人才的短缺。

3、借智借脑, 培育“客座”人才机制。

在高层次人才的引进上煤炭企业缺乏地理区位优势, 因此要转变“拥有”才能“使用”的旧观念, 借鉴大学聘请“客座教授”的做法, 确立“不求所有, 但求所用”的新观念, 转变人才资源单位、部门“独享”的旧观念, 确立人才资源“共享”的新观念, 转变苛求于人才“长期使用”的旧观念, 确立敢于和善于“用一时”、“用一段”的新观念, 积极探索开发人才资源、建设专业技术人才队伍的新途径。建立、完善客座制度, 使得专家、学者在不转工作关系、不改变隶属关系的前提下, 实现人才的“智力流动”和资源的共享。

浅谈如何做好新形势下的群众工作 篇8

一、做好新形势下的群众工作,是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迫切需要

1、做好群众工作是巩固执政地位的内在要求。实践证明,党群干群关系事关执政党前途命运。国外一些长期执政的执政党因为脱离群众而相继丧失执政权,为其他执政党敲响了警钟。我们党以立党为公、执政为民为宗旨,要求各级党组织更加注重民情民意,更加关切民忧民怨,更加依靠民智民力。以执政宗旨的强化,巩固党执政的群众基础,确保党始终赢得人民的拥护,确保党永远成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领导核心。

2、做好群众工作是加快科学发展的有力保障。当前,我国社会变革日新月异,社会阶层分化,人口流动加速,利益多样多元。一方面,社会活力蓬勃迸发,另一方面,新老矛盾叠加交织,影响稳定的群体性事件时有发生。既处于发展的重要战略机遇期,同时又处于社会矛盾凸显期。为了创造和谐稳定的发展环境,用足用好战略机遇期,加快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步伐,要求我们必须加强群众工作,科学有效化解社会矛盾,切实维护群众合法权益,最大限度增加和谐因素,最大限度减少不和谐因素。

二、确定科学的工作思路,是做好新形势下群众工作的首要任务

1、在总体定位上,要以维护群众合理权益为目标。稳定是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保障,有的基层部门为了维护和谐稳定的大局,也重视群众工作,但在实践中对群众工作的理解略显简单化,在实践中容易出现一些错误倾向,比如,重“管理”轻“服务”。群众工作的目标是联系群众、宣传群众、组织群众、服务群众、团结群众,着眼点应该是维护群众的合理权益。只有在群众权益得到维护的基础上产生的稳定才是真正持久的稳定,也只有在群众权益得到维护后,才能产生真正的和谐。在当前社会矛盾凸显的形势下,充分认识两者之间的辩证关系,才能坚持群众工作的正确方向。

2、在工作内容上,要以满足群众综合诉求为着力点。群众诉求既包括经济诉求、文化诉求,也包括政治诉求。随着物质满足程度不断提高,人民群众的精神文化需求、参政议政意识也日益增强。群众工作要相应地完善思路。在满足群众物质生活需求的同时,一方面,加强文化建设,提高文化产品质量,推进重点文化惠民工程,推动公共文化服务设施向社会免费开放,开展群众性文化活动,让群众享有健康丰富的精神文化生活;另一方面,加强政治文明建设,发展更加广泛、更加充分、更加健全的人民民主,保证人民依法实行民主选举、民主决策、民主管理、民主监督。这是坚持群众路线的题中之义,也是发展“五位一体”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重要任务。

3、在推进方法上,要以搞好顶层设计为关键。目前,群众工作一定程度上存在应急性工作多、目标性工作较少,单一性措施多、整体性措施较少,特定性制度多、普适性制度较少,治标多、治本较少等阶段性问题。群众工作事关千家万户,涉及各级各部门,如何明确任务、厘清责任,以群众工作的突破带动整体工作的推进,在基层积极实践、探索的同时,可以在更高层面搞好顶层设计。针对工作目标、工作内容、工作考核等各个环节,在机构设置、机制完善等多方面进行科学统筹,实现群众工作的常态化、制度化、规范化。

4、在考核评价上,要以群众满意为最高标准。群众工作做得如何,群众最有发言权。要以群众是否满意作为检验工作是否到位的第一标准,把群众满意度作为考核工作的首要指标。以此为导向,推动各级领导干部树立正确的政绩观,在实践中始终坚持一条原则:凡是有利于人民群众的事情全力以赴地做好,凡是无益于人民群众的事情坚决不做,凡是损害人民群众利益的事情严肃查处。各级领导干部要始终清醒地认识到“我是谁、为了谁、依靠谁”这一基本定位,做政治上的明白人、群众工作的践行者。

三、以创新求突破,是做好新形势下群众工作的重大课题

1、在健全群众工作总体格局上积极探索。工作格局决定工作力度。群众工作影响大局,关系党建,要着力健全党委统一领导、有关部门各司其职、齐抓共管的群众工作总体格局。党委把群众工作列入重要的议事日程,定期研究和部署,提出各个时期的目标、任务、要求,研究制订相应的工作措施,建立工作规章和制度。可以探索建立由多部门参加的联席会议制度,定期交流分析情况,研究讨论问题。也可以探索成立专门的群众工作机构,让群众工作由具体部门来承担和协调推进。

2、在推进群众工作制度建设上积极探索。制度建设带有根本性、长期性、全局性,做好群众工作要着眼长效、常态,在相关制度建设上下功夫。要以做出硬性规定为着力点,完善密切联系群众制度。一是完善领导干部联系群众制度。积极贯彻中央和省委关于改进作风的最新规定,制定具体的贯彻落实办法,针对领导干部深入基层调研等事项,形成刚性要求,乃至提出量化指标,在群众中树立领导干部的新形象。二是完善基层党员联系群众制度。基层党员占党员队伍的多数,又处于生产建设第一线,具有联系群众的天然优势,是做群众工作最基本、最直接的力量。要通过制度性规定,推动基层党员关心群众冷暖,关注矛盾隐患,发挥做好群众工作的主观能动性。三是完善党代表、职工代表联系群众制度。探索通过多种高效、方便的交流方式,加强与群众的沟通,反映群众的意愿和诉求,同时向群众宣传党的方针政策。要以形成有效的激励约束机制为着力点,完善群众工作考核制度。

3、在选好群众工作载体上积极探索。选好工作载体,是做好群众工作的基本方法。

群众工作涉及面广,要研究不同阶层和群体的特点和诉求,选好富有针对性、带动性的载体。干部大下乡活动加强新时期群众工作,要求做到“六个一”:即创先争优,帮建一个坚强有力的基层党组织;转变观念,开好一个解放思想、促进发展的讨论会;理清思路,帮助制定一个切合实际的发展规划;突出重点,帮助上一个好的致富项目;深入农户,解决一些群众关注的实际问题;认真总结,形成一个促进作风转变、推进项目建设的调研报告。围绕“三个一切”,即一切为了群众、一切相信群众、一切依靠群众,实现了“四个进一步”,即广大党员干部的能力素质进一步提升、工作作风进一步转变、干群关系进一步密切、党的执政基础因此得到了进一步巩固。

如何做好形势下的民政工作 篇9

博山区信访局副局长燕锡铭

信访工作是党和政府密切联系群众的主要渠道,其工作水平的高低直接关系到党在人民群众中的形象,关系到党的群众基础和执政地位的进一步巩固。重信重访是新形势下信访工作的一个难点问题,正确认识和有效处理重信重访,对于化解社会矛盾,理顺群众情绪,构建和谐稳定的社会环境具有特别重要的意义。如何做好新形势下的重信重访工作,本人认为要立足自身实际,充分发挥各职能部门的作用,针对重信重访存在的特点和产生的原因,积极探索解决问题的有效方法。

一、准确把握重信重访的特点

重信重访是信访的一种特殊状态,它是指上访人员因对信访问题得不到自认为满意的解决而采取的续信续访措施。与一次性上访相比,重信重访有其自身的特点:一是持续时间长。长的数年、数十年,短的数天、数十天,其中大部分重信重访人员都有数十次信访经历,而且有较长的时间跨度,往往经历了多任领导和多任机关办事人员。二是负面影响大。重信重访一般涉及面较广,问题的头绪较多,在群众中的“知名度”较高,如果处臵不好,很可

能给社会带来较大的负面影响。三是处理问题难。由于成因复杂,重信重访问题处理难度大,有的上访者上访的历史环境特别是政策法律环境都发生了较大的变化,客观上给解决问题带来很大障碍,从某种意义上讲,重信重访往往是社会“疑”、“难”、“杂”症的集中区域。四是问题演变快。有的是新问题未解决好,又演变为老问题,新老交织;有的是旧问题解决了新的问题又接踵而至,层出不穷;有的是原来问题已经解决了,但由于时间、条件发生变化,又可能找出新的理由,提出新的要求,形成新的上访。

二、认真分析重信重访的原因

每一例重信重访,既有其共性特征,又有其个性特点。只有认真分析重信重访产生的原因,才能找准症结,对症下药,从容应对。当前重信重访的原因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不重视初信初访。一是个别基层干部的群众意识、责任意识不强,处理初信初访问题工作粗糙,有的办访不公正、不合理,甚至颠倒是非,模糊了信访人反映问题的性质,给重信重访留下隐患;二是有的基层干部对初信初访处理不重视、不及时,对待群众上访“推、拖、挂”,使小事情拖成大事情,简单问题转化为复杂问题;三是解决问题不到位或以“拦、卡、堵”代替解决问题,导致群

众情绪对立,逆反心态突出,出现越拦越访,越卡越诉,越堵越起劲的现象。

2、政策法规不完善。一是一些牵涉群众切身利益的有关法律法规和政策规定不健全、不配套。如征地补偿、拆迁安臵、职工下岗、退休人员待遇等问题,有的制度本身有缺陷,存在比较明显的政策漏洞;有的缺乏连贯性,法律、政策相互之间无法衔接;有的在制定政策法规时存在随意性,没有考虑到科学合理。二是部分政策法规处于超前或者滞后状态。或者超过当时的社会经济承受能力,导致一些上访人员不了解、不理解,期望值偏高,而获得收益较少;或者是对部分社会群体的利益考虑较少,利益标准定得过低,导致群众心理失衡,争取超越现行政策空间的权利。三是一些政策界限由于地域之间差异,“各说各话”,使少数人在利益驱动下,仿效攀比,得陇望蜀,千方百计迁就自己,追求更高的利益补偿。四是由于信访政策本身的局限,对无理信访、野蛮信访等现象处理不力,以至极个别投机者将上访当成一种谋生的职业,“吃上访饭”却无人问津。

3、解决问题能力弱。一是无为。一些基层组织软弱涣散,群众信访反映问题无人理、无人管、无人解决,对群众反映的信访件有的不闻不问,无动于衷,甚至拖着不办;有的受理后大事化小,小事化了;有的照原样画瓢,简单

化处理,一推了之,造成上访群众上下往返不断地转圈。二是无力。一些基层部门和信访干部缺乏解决信访问题的政治、经济、法律调控能力,许多涉及群众利益的信访问题虽心有余而力不足,即使承诺也无法兑现,一些本来可以化解的问题也因财力、物力的不足,变成难以排解的老大难。三是无法。一些信访问题,虽然上访人反映的有一定道理,也应该给予解决。但又感到难办,有的缺乏法律或政策依据,有的受历史条件限制,有的担心引起连锁反应,无奈之下,只好听之任之。

4、复杂信访处理难。一是许多上访老户反映的的问题时间跨度长,初始资料不全,性质重新界定难;二是有些信访问题办案过程受人为因素影响突出,有的是信访人自身素质问题,有的是工作人员作风问题,有的是结论认定争议问题等;三是上访者要求高、要求急,有的甚至通过极端行为制造影响以求达到自身问题的解决;四是许多上访者抱着“大闹大解决”心态,通过反复缠访,以期引起领导重视;五是部分信访人对以法律方式解决问题不接受、不相信、不熟悉,认为重信重访是一条“捷径”,而走法律途径,费用高、程序繁琐,甚至“小腿拗不过大腿”等。

5、基层专职人员少。从调查情况看,基层绝大多数没有设立专门信访工作机构和专职的工作人员,加上基层干部多忙于事务,对信访工作爱莫能助,基本上没有时间和

精力投入到这一块工作。许多部门的信访工作也仅仅是由办公室工作人员兼做,加上办公室人员流动大,事务繁杂,很难沉下心来做好信访工作。再则,有关部门对信访干部培训也有很大的欠缺,从事信访工作的同志业务不熟,也影响了处理信访案件的效率。

三、高度重视和科学处理重信重访问题

一要进一步落实信访责任制,切实办好初信初访。办好初信初访是解决群众上访反映问题最基本的要求,依照法律法规及有关政策,对群众初信初访反映的问题作出客观有效处理,并给初信初访群众一个明确的答复,是消除重信重访的关键环节。因此,信访干部要进一步强化办理初信初访的责任意识,落实信访工作责任制和责任追究制,特别是要落实好初信初访的“首问责任制”、“首办责任制”,在群众信访问题产生的初始阶段或第一时间内解决好信访问题,避免造成群众越级上访或重复信访。要大力推行领导信访接待日制度和部门联合处臵信访问题工作制度,明确有关领导和相关部门在处理信访问题中的责任和要求,将领导干部和有关部门处理信访的能力、效果纳入干部考核以及“三个体系”考核,成为奖惩升降、评先评优的重要依据。要推进领导下访工作,使之成为一项严肃的政治制度,以此畅通反映问题与解决问题的“双向渠道”,使刚产生的初信初访问题,能就地、就近、及时

得到解决。通过落实信访责任,严明纪律要求,提高初信初访一次性办结率和群众的满意率,减少群众重复、越级信访。

二要进一步健全信访工作机制,切实弥补制度缺陷。在宏观上,国家应主动着手对现行政策法规的调整和规范,以适应社会改革稳定发展的新形势。同时,要从信访工作制度本身入手,抓源头、抓过程、抓成效,抓跟踪、抓督查、抓落实。一是健全信息报告制度。加强信访信息反馈,及时沟通有关情况。二是健全调研分析制度。加强对信访情况的综合分析,针对群众来信来访反映各种行业的热点、焦点、难点问题,组织开展调研。三是健全信访督办制度。建立和完善信访督查督办制度,促进重要信访问题的解决。通过对重要信访案件的督查督办,促进信访案件的妥善处理,促进依法行政。四是健全矛盾排查调处制度。把定期排查与不定期排查、日常排查与集中排查结合起来。五是健全信访听证制度。积极探索完善公开透明的信访听证程序,切实维护人民群众的合法权益。

三要进一步强化与部门的沟通,切实整合各方力量。一是加强上下沟通。要加强与上级信访部门以及基层信访部门的沟通,保持密切联系,协同解决信访工作中相关问题。二是加强左右沟通。采取联席会议等办法,重点与纪检、执法等相关职能单位保持经常性的联系,了解情况,掌握动态,防患未然。三是加强内外沟通。定期或不定期地向党外人士征求对信访工作的意见和建议,了解党外群众中有价值的信访信息。通过整合,改变信访部门独自为战、孤军奋战的状况,形成整体联动解决信访问题的工作格局。

四要进一步开展信访排查调处,切实加强专项治理。及时掌握群众信访动态,对可能引起重信重访的重点、热点问题进行定期或专项排查,将排查出来的信访问题,逐一建立台账,加大调处力度,实行领导包案、挂牌督办和消号制度,要求当地及责任单位限期解决或疏导化解,力求做到能够解决的,要及时彻底解决,不能解决的,也要对群众讲清楚,防止因同一问题处臵化解不当,引发群众重复信访。要坚持每年开展一次重信重访问题的排查调处和专项治理活动,集中时间、集中精力,排查处理一批热点、难点问题,对重信重访问题,做到定责任单位、定责任领导、定具体责任人、定办理要求、定办结期限,实行“信访工作滚动管理”办法,认真审查处理情况,直至群众息诉息访。

五要进一步加强基层基础工作,切实提高工作能力。基层是解决群众信访问题,减少群众越级访、集体访、重复访的关键。要加强区、镇街道、村(社区)三级信访工作网络建设,在镇街道一级,要实行信访工作党(工)委

负责制,做到书记亲身抓,分管领导具体负责;在村(居)一级,要建立兼职信访调解员制度,推行基层群众信访代理制,解决其待遇,做到信访问题真正有人抓、有人管,有人办理解决。加强基层组织建设,提高基层解决信访问题的能力,发挥基层组织的战斗堡垒作用,对重信重访问题比较突出的重点区域、重点单位,要从强化基层组织建设入手,让基层组织和基层干部走在信访工作第一线,发挥最直接、最主导、最实际的作用。各级基层组织要加强群众思想政治工作,广泛开展法律法规宣传教育,特别是《信访条例》的学习教育,引导群众依法信访,自觉维护自己的合法权益。

六要进一步注重工作方式方法,切实解决信访难题。一是认真分析重信重访的原因,找到正确解决问题的办法,拿出切实可行的方案,有针对性地做好工作。二是对于应该解决而又能够解决的问题,认真调查处理,逐一加以解决;对于重大的案件,领导同志应亲身动手,采取一竿子插到底的方法,就地调查处理。三是信访部门自己难以解决的问题,要主动与有关部门协商配合,共同把问题解决好。四是对于某些要求虽属基本合理,但按现行政策解决不了的,应向本人说明情况,耐心细致地做好思想工作。五是经过反复论证已做了正确处理,而本人仍然不服的,讲清道理,摆明政策,不再受理;对确属无理取闹,屡教

不改的,经认真查实,应及时告知当地公安部门采取果断措施,依法从严处理。

七要进一步加强信访队伍建设,切实消除工作空白点。要强化各部门信访队伍建设,改变“有事无人问,有人问不了,问了问不好”的不正常现象。当务之急是建立健全专职信访员队伍,做到五专:即专项编制、专项经费、专门机构、专门车辆、专门场所。同时,加大对工作人员的业务培训,提高处理信访案件能力。要在全体信访工作人员中牢固树立“信访无小事”的理念,把做好群众的来信来访作为改进干部作风,改进部门管理,改善部门形象,提高服务质量的“助推器”。要引导信访干部努力学习有关信访工作的政策法规,不断加强政治修养,做到政治坚定,业务精通,使信访工作人员为民服务的意识进一步增强,为民服务的态度进一步改善,为民服务的水平进一步提高。

上一篇:心理健康课心得体会下一篇:中级中式烹调师考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