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公司信用权的法律规制与保护问题

2022-09-13 版权声明 我要投稿

一、公司商业信用权概述

信用权是根据法律规定一般人对民事主体的经济能力、社会活动信息等进行客观评价与信赖, 是民事主体完全享有其信用、排除他人侵犯的一项人格权。商业信用权的性质较为复杂, 既有人身性的一面, 又有财产性的一面, 是一种混合性的权利。其一, 从能否转让的角度看, 商业信用权是以经济能力为基础, 由社会进行资信评价, 民事主体具有特定的地位, 而这一特定地位决定了商业信用权不可转让或放弃。因此, 商业信用权就如同名誉权一样不可以进行转让。

其二, 从财产属性的角度看, 商业信用权只是社会对民事主体的一种评价, 并不包括直接的财产内容, 但民事主体通过商业信用活动而间接实现了财产内容。

二、我国商业信用法律规制现状及其不足

(一) 具体法律规则不明确, 需要进一步完善

对于商业信用的规制和保护, 民商法处于举足轻重的地位。现行的法律中《公司法》、《证券法》、《票据法》、《担保法》和一些指导意见、管理办法都对企业信用作出了规定, 但这些规定不足以保护那些诚信的企业, 这导致很多中国企业只关注短期利益, 不重视长远收益, 甚至某些知名企业也在欺诈消费者的过程中逐渐消亡。这反映出我国的法律规则不明确, 制度不健全, 对企业的法律指导不足、对企业的信用评价没有进行真实性审查。此外, 我国法律对企业退出的规定不合理, 致使企业能够非常容易的以低成本退出市场, 尤其使很多失信企业更加毫无顾忌。

(二) 征信法律制度滞后, 社会信用体系建设刚刚起步

信用权在我国《民法通则》和最高人民法院有关人格权的司法解释中都没有明确规定, 对信用权的保护实际上是通过名誉权来进行的。随着市场和社会对信用制度的需求与日剧增, 信用权及其制度越来越受到重视, 但面对快速发展并且日益复杂的信用法律关系仅仅依靠民法是远远不够的。目前, 我国信用专门立法处于萌芽时期, 还没有构建出适合我国国情的信用法律体系, 在一定程度上制约了商事信用体系建设, 尤其是在支持信用信息开放和资信评估这两方面的法律制度不足、不完整。

三、完善我国公司商业信用法律规制的思考与建议

民族性和本土性是法律的本质特点。构建一项法律制度必须来源于本土法律资源。为了使信用权益的合法保护与社会信用体系的推进密切配合, 达到制度合力的效果, 应根据我国的现实国情和文化特色进行信用权立法。

(一) 明晰产权, 建立商事信用权制度

在市场经济活动中, 产权以及相应的产权制度对商人信用具有重要意义。明确信用权的取得、权利行使的范围, 在此基础上形成商事信用权制度, 其同时具备人格权和财产权两种性质, 对商人信用的确立有不可替代的作用。

(二) 完善商事行为信息披露制度, 加大对商事行为的信用制约

当前, 由于缺乏对上市公司信息的了解, 投资者常处于弱势地位, 证券市场混乱, 因此加强信息披露具有紧迫和现实意义。为了维护市场整体信用秩序, 应以真实、准确、及时为原则, 通过公开商事信息, 使公司从设立、经营到注销整个过程都透明运作, 从而彰显公司信用。

(三) 人民法院充分发挥能动性, 积极受理公司信用引发的纠纷案件

通过司法途径, 一方面可以使受害者得到补偿, 另一方面有助于公司提高信用水平。但现实中, 法院常以各种借口, 拒绝受理公司信用引发的纠纷案件, 这显然不符合司法救济的理念。法律具有稳定性, 不能解决所有的社会现实, 然而公司信用引发的纠纷总是层出不穷, 为此, 法院在审理此类纠纷时, 法有明文规定应依法;法无明文规定, 应依据基本原则进行裁量。

摘要:公司信用是市场经济的基石。从我国《民法通则》的适用到《侵权责任法》的颁布都没有明确规定信用权, 反映了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在民事立法层面对信用利益保护的不足。在法律适用过程中, 往往是通过名誉权制度对民事主体信用利益来进行间接保护, 但这无法适应现代市场经济的科学发展和诚信社会的迫切要求。在我国民事立法中积极确立信用权制度, 强化民事主体信用利益的法律保护, 对完善现代民事权利体系和构建社会信用体系以及深化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改革具有重要理论价值和现实意义。

关键词:商业信用,法律规制,法律保护

参考文献

[1] 韩业越.商人信用与商事立法的互动载[J].法制博览, 2015, 10 (28) :115-116.

[2] 沈金锋.企业商事信用缺失的民商法规制研究[J].法制与社会, 2014, 01 (02) :24-38.

[3] 杨晓慧.我国信用法律制度窥探[J].法制与社会, 2015, 01 (01) :37

[4] 胡哲.公司信用基础及制度之重构—以”诚信值”改良”财产”[J].上海商学院学报, 2014, 15 (03) :89-97.

[5] 艾围利.多重人格语境下商人身份与人格关系研究[J].烟台大学学报 (哲学社会科学版) , 2015, 06 (01) .

[6] 王超.企业信用法律问题研究[D].黑龙江大学, 2010:3-7.

上一篇:慢性浅表性胃炎的诊疗效果分析下一篇:神经阻滞对带状疱疹后遗神经痛的预防作用探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