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化产业管理专业基于双创能力培养的量化方法课程群建设研究

2022-05-12 版权声明 我要投稿

摘要:“双创”能力已经成为评价专业人才培养质量的重要指标。各大高校相继建立专门的创新创业机构来辅助完成对大学生“双创”能力的培养。该文分析了文化产业管理专业人才“双创”能力的内涵和基于“双创”能力培养的定量方法课程群建设的总体思路,并从教学内容梯级知识链和教学模式优化两方面给出了定量方法课程群建设策略。

关键词:文化产业管理专业;“双创”能力;定量方法;课程群

教育部决定在“十二五”期间实施国家级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2016年的指导意见中,“双创”能力成为人才培养质量评价的重要指标。2017届大学生创业比例从2011年的1%上升到3%。2018年第四届“互联网+”大学生创新创业大赛参与学生达到265万人。“双创”能力培养不仅有助于缓解大学生逐渐增加的就业压力,也是当今创新型社会发展对人才就业市场的需求,因此,如何在“互联网+”时代培养大学生“双创”能力、培养复合型专业人才成为专业发展迫切需要解决的主要问题。

1文化产业管理专业人才“双创”能力的内涵

文化产业管理专业旨在培养文化及相关部门从事经营管理、营销与策划、贸易与交流的复合型人才。创新创业能力指基于大学生创新思维训练,培养创新意识,激发创新兴趣,激活创新动机,综合培养大学生由协作能力,沟通能力,学习能力,应变能力,决策能力构成的创新能力[2]。因此文化产业管理专业人才“双创”能力主要包括应用新颖的方法解决经营管理、营销及策划问题的创新及创造性思维能力以及活动策划执行过程中的协作能力、决策能力、学习能力以及综合管理能力。创造性思维需要长期的知识积累和技能培养,因此文化产业管理专业人才“双创”能力的培养具有创新性、时代性、创造性、系统性和实践性特征。主要包含创新意识挖掘与培养、行业环境认知与适应、实践模拟与组织管理能力提升等三个环节。

大学生创新创业潜能挖掘过程如图1所示,是从学生的个体特征出发,利用学生的求知欲和好奇心,引导学生完成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从质疑到解疑的过程,唤醒学生的创新意识,最终完成学生创业能力的培养。

1.1创新意识

创新意识包含促进大学生进行创造性活动的源动力、求新的心理倾向、推进创新的创造情感及长期训练过程中培养的耐心和自制力。大学生日常学习生活中体现在对事物的好奇心和求知欲。在专业人才培养中可以通过教学及实践环节让学生了解文化企业的行业环境,把握创业风险,掌握目前文化产业发展的商业模式及创业要素,使大学生积累创业的基本知识、技能和实践能力。

1.2创业能力

创业能力包括大学生从学校到职场转换时必须具备的自学和计算机应用等方法能力、综合利用相关知识解决问题的专业能力、通过团队协作进行组织、决策的社会能力[1]以及前述的创新能力。

(1)方法能力。

方法能力指文管专业大学生能够通过创业计划训练和模拟实践活动,利用计算机和互联网掌握中英文文献检索和信息分析的自学能力,进行文化资源整合、文化市场信息需求表述,提出相应解决方案的决策能力。

(2)专业能力。

专业能力指文化产业管理专业学生具有相关数学和经济管理知识和计算机基本技能,能够分析解决文化企事业单位面临的营销、策划和贸易交流等问题。并能够基于创新思维,进行文化产品开发和技术改造的初步能力。

(3)社会能力。

定量方法课程群在文化产业管理专业培养方案中体现为统计学、社会调查理论与方法、管理定量分析、运筹学以及计量经济学等课程,是大学生专业能力培养中数学知识的基本构成部分。新型城镇化青年观察项目、本科生科研训练SSRT项目、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项目以及挑战杯大学生课外学术作品竞赛等都设有文化产业相关的研究方向,旨在共同营造大学生创新创业能力培养氛围,因此,文化产业管理专业定量方法课程群体系改革应以创新创业为导向,加强创新教学内容改革、教学方法改革和实践环节改革,不断强化对大学生“双创”能力的培养。

2.2优化整合课程群内容体系

高等数学、线性代数、数理统计以及定量方法课程群贯穿文化产业管理专业培养方案的第一到第七学期,按照先原理、再方法、最后应用的逻辑关系进行课程设置,期间穿插学年论文、社会调查和实验课程等实践环节,不断反复强化大学生的定量分析能力,兼顾大学生团队协作能力、应变能力和创新能力的培养。高等数学、线性代数、数理统计和统计学、社会调查理论及方法主要夯实学生的定量分析理论基础,管理定量分析主要拓展培养学生的定量分析方法,计量经济学进一步提升学生的经济预测及管理能力。

2.3课程群运行模式

定量方法课程群实施过程中首先应当注意理论教学与科研训练相结合。学校及各院系均已经成立创新创业教育办公室,鼓励教师之间建立课程组,教学带头人负责,成员间按照需要有分有合,通过教学方法融合实践,注重课堂重理论、课外融入教师科研项目研究思路,培养大学生科学研究的思维,培养学生逻辑思维和社会能力指文管专业大学生了解行业政策和法规,具有较好的批判性思维和沟通能力,能够带领团队创新能力。带领学生参加各级各类创新创业大赛,力争做到以赛促学、以赛促教、以赛促创。

2基于“双创”能力培养的定量方法课程群建设的总体思路

培养大学生的创新创业能力首先要激发学生的创新动机。因此,文化产业管理专业定量方法课程群建设思路如图2所示,包括基于课程体系及教学内容优化的教学内容、方法改革和实践环节改革,打造学生梯级知识链,培养学生创新能力链[3]。

其次,注意课内教学与课外实践相结合。统计学课程开设统计学课程设计,初步联系统计工作的三大过程,让大学生初步认识统计调查的重要性,做到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社会调查理论与方法课程开设同学期末增加社会调查实践环节,提升大学生社会调查能力以及调查报告撰写能力。管理定量分析课程及计量经济学课程同学期开设有学年论文,充分利用学科资源和实训平台,不断强化学生理论联系实际的实践能力。

最后,注意课程群系列课程建设与研究培养环节相结合。通过学院的创新创业教育办公室和实验中心为学生搭建实训平台,为学生参加“互联网+”大学生创新创业等大赛以及撰写高质量毕业论文、培养高质量专业人才奠定模型构建及仿真基础。

3基于“双创”能力培养的课程群建设实施

3.1教学内容设计

如图3所示教学目标,虽然每门课程都可以实现指导层指向的实线和虚线教学目标,但在定量方法课程群建设中以实线为主,逐层推进,最终通过课程体系本身具有的提升学生管理预测和决策能力实现学生“双创”能力培养。

3.1.1梯级知识链教学内容设计——创新创业意识激活

课程群梯级课程设置主要包括基础型课程、拓展型课程和提升型课程。

(1)基础型课程。包括统计学和社会调查理论与方法。高等数学开设在第一和第二学期,线性代数和数理统计开设在第三学期。以数理统计为前沿课程的统计学开设在第四学期。社会调查理论与方法,开设在第五学期。统计学主要强调学生对统计工作过程三阶段的认识,强化理论基础。社会调查理论与方法主要强调学生对社会调查方法的学习、调查报告撰写练习和对社会调查资料的计算机分析能力的培养。

(2)拓展型课程。拓展型课程在文化产业管理专业课程设置中主要包括管理定量分析,开设在第六学期,定量分析方法不仅包括描述分析、综合指标分析、统计指数和统计推断等统计分析方法,还包括运筹学及系统工程等基本理论和分析方法,涉及规划分析、层次分析、决策分析、图与网络分析以及投入产出分析等内容。

(3)提升型课程。提升型课程主要包括计量经济学,开设在第七学期。计量经济学是基于经济学和统计学的交叉学科,借助数学方法和计算机技术,构建经济计量模型、测定经济关系和经济规律的学科。同拓展型课程一同培养学生的管理预测和决策能力[2]。

3.1.2实践环节设计——创新创业动机激活

定量方法课程群体系实践教学环节主要包括课程设计,社会调查,活动策划,学年论文、毕业论文和各种科研训练计划及创新创业大赛。(1)统计学课程设计重点强调学生对统计调查、统计整理和统计分析过程主要工作内容的认知及初步实践。课程设计以外的各环节强调培养学生提出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2)社会调查让学生走出校园,多种形式组织及参与大中型调查活动。文化创意活动策划促进学生结合行业发展现状,唤醒创业意识,从假设到验证,从策划书到可行性调研分析系列训练活动培养学生的创新创业能力。(3)学年论文训练学生归纳前人研究成果,提炼当前研究的创新点,强化创新意识。(4)毕业论文写作意义在于融会贯通大学期间学习的基础理论、基本方法和专业知识,提升学生理论联系实际,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社会调查、活动策划、学年论文和毕业论文为学生参加科研训练和创新创业大赛提供了基本技能和分析素材,经过参与大赛,在失败中总结教训、在成功中积累经验,如图4所示,通过教学内容和教学模式的不断变革,激活大学生创新创业的内在驱动力。因此,创新创业办公室为文管专业大学生提供了实践组织机构和实践平台,实践环节课程设计通过创业计划书撰写,实践活动展开,为大学生提供了文化市场评估、创业投融资和风险管理的知识储备,“挑战杯”及创业设计类竞赛为大学生提供了实践的载体。

3.2教学及考核模式优化设计

传统教学以教师讲授为主,如图4左边所示,从旧知识复习到新知识学习,再到训练巩固和考核检查。新型网络教学模式强调传统板书教学过渡到多媒体教学,增强案例教学,加强线上线下讨论、互动。考核方式从传统的闭卷考试成绩为主转换为结合考试成绩和实践及科研训练研究成果的考核方式,注重过程考核[4]。课程实践环节和科研训练计划的选题环节促进学生自主探究意识以及发现问题、解决问题自觉性的培养。通过师生结合实际题目线上线下讨论,启发大学生反复进行问题分解、整体优化,提升大学生的换位思考、应变思维能力。

因此新型网络教学模式的主要变革主要体现在

(1)复习旧课环节以网络教学为主;(2)学习新课以教师讲授为主;(3)巩固运用以师生讨论模式进行[5];(4)效果检查综合采用课程考核和实践环节成果;(5)实验课程及实践环节以自主探究为主,结合师生讨论,共同协作进行选题和定量分析研究;(6)以科研训练及创新创业大赛为契机,激活大学生创新创业动机。

参考文献

[1]张昆,陈薇.关于新闻传播史论课程群教学改革的思考[J].中国大学教学,2020(9):32-37.

[2]唐伎玲,李念峰,李国琳.基于职业能力培养的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专业课程群建设与实践[J].职业技术教育,2017,38(14):33-35.

[3]姜兆华,姚忠平,黄玉东.基于培养创新能力为导向的研究生课程群建设研究——以哈尔滨工业大学化工学科界面化学类课程改革为例[J].黑龙江高教研究,2016(12):122-125.

[4]谭起兵.冶金类课程群混合式教学实施策略研究[J].实验技术与管理,2019,36(3):179-182,186.

[5]黎海波,谢健民.信管专业在新文科背景下的数据科学课程群建设研究[J].情报科学,2020,38(8):128-133.

上一篇:政治工程师如何提高网络思维和媒体素养下一篇:运用社会网络分析研究福建省农村产业的关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