旅游业与文化创意产业联合发展研究(精选8篇)
2010-8-28 16:27:00
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于2004年建立了创意城市网络(cmative Cities
Network),且2006年给出了“创意旅游”的定义,并于2008年9月举办了关于旅游创意的主题会议。在实践界也有诸多地区或城市开始发展旅游创意产业,如南非约翰内斯堡将旅游业和创意产业――当地最重要的两个产业――联合发展,为其他地区提供了很好的借鉴。
在国内,对旅游创意的关注与近年来创意产业的兴起几乎是同步的。在绍兴召开的“2006江浙沪旅游市场论坛”上,旅游专家呼吁“旅游卖的不是资源而是创意”,还有学者撰文呼唤“以文化创意提高民俗旅游的开发水平”。2007年11月召开的“第二届中国北京国际文化创意产业博览会”,主题即为“北京旅游,创意无限”,文化旅游展区被划分为 旅游商品设计创意、旅游书画、旅游景点和老字号、传统手工艺现场制作区和旅游文艺演出区等区域。文化创意思想渗透到旅游业各个领域和分支,无论是广告、动漫、时尚与时装设计等现代创意产业,还是传承传统文化的手工艺品、表演艺术等传统创意产业,都能够与旅游业相结合,并产生强大的经济和社会效益,如动漫及影视作品催生了卡通之旅、影视之旅;文化表演拓展了文化旅游市场;时尚与工艺设计使旅游地文化得以物化,并提升旅游纪念品的品质和吸引力等。
在“坚持继承和弘扬优秀民族文化传统,积极鼓励文化产业与旅游、休闲等产业的联动发展,形成新的经济增长点”这一“国家‘十一五’文化发展规划纲要”指导思想下,我国一些民族地区涌现了很多文化产业和旅游业关联互动的典范,如利用民歌策划的《印象刘三姐》大型桂林山水实景演出节目,以特殊的气候与风物为背景的《印象丽江》实景演出,择取丽江各民族最具代表性的文化意象并以舞蹈诗画的形式加以表现的《丽水金沙》等。
三、民族地区发展旅游创意产业优势分析
文化资源不仅具有商业价值、经济价值属性,更具有社会价值属性。文化的保护和传承需要以文化所创造的经济价值为基础,不立足于经济价值而空谈文化的保护和传承是无现实意义的,且缺乏可操作性。大力开发民族民间文化,包括物质文化、行为文化、制度文化和精神文化,将民族文化基因注入到现代产品中去,构建文化生态与经济生态相辅相成的有机整体,是促进少数民族文化与经济水平整体提高的有力举措,也是保护文化和发展民族旅游的最佳选择。中华民族民间艺术无比绚烂丰富,数不胜数的经典艺术符号具有相当强大的文化感染力。以丰富绚烂的民族文化为资源库,利用旅游创意产业这一业态形式,把自在的民族艺术,培育成能够参与国际竞争的艺术产品,能够对民族地区的经济发展和民族文化的保护与开发发挥巨大作用。以创意思想发展民族地区旅游业的意义
(1)文化创意产业与旅游业结合能创造巨大经济效益
文化创意的经济属性强调把文化转化为经济价值过程的价值增值。以创意产业模式开发旅游产品,是一种低能耗、高产出的新型绿色产业形式,能够增加旅游
产业的艺术和文化元素,从而提升旅游产品的文化附加价值和观念价值,优化旅游产业结构,推进旅游事业可持续发展,进而有利于推动目的地经济结构优化和社会经济进步。
创意产品包括以概念形态存在的无形创意资本和以实体形态存在的有形创意资本。有形的创意资本具有与该实物相对应的经济价值,又因为这种实物被赋予了特定的文化内容,它便具有了财富意义上的增值,这种财富价值进一步推动了经济价值的提升;无形的创意资本,如音乐、文学的积累、现存的文化风俗和信念的积累等,尽管它们有着广泛的文化价值,但却不具有实物形式的经济价值。一旦有关这些无形创意资本的服务流通起来,便会产生文化价值和经济价值。
(2)保护文化旅游资源并促进文化的复兴
创意以文化为加工对象,赋予历史文化某种新的内涵或艺术想象力。开发旅游创意产品首先要进行文化遗产的挖掘和整理,对古老悠久的传统人文和自然积淀进行保护和开发,同时以新的理念挖掘整合人文和自然资源,赋之以新的概念和生命力。因此,发展旅游创意产业,能够在发展旅游业的同时有效地保护文化旅游资源。
站在文化产业发展的视角发展旅游创意产业,可以依托旅游发展推进文化市场的建设,实现文化产业的市场化和规模化,促进文化“保护一开发一再保护”的良性循环。因此,以民族地区绚烂多彩的民族文化为素材发展旅游创意产业,也有助于区域文化的繁荣和复兴,进而有利于探索适应我国国情的文化创新道路,从而提高我国文化创新力。
(3)促进社会和谐稳定发展
旅游创意以文化元素尤其是民族文化为素材,按照以人为本科学发展观的要求,推进地区社会建设。发展旅游创意产业,就是根据区域资源特色,创意并打造产业、行业投资亮点,吸引外部各种资源要素的流入,美化与活化区域环境,改善生态居住环境,提供就业,吸引高端人才等。文化创意产业与旅游产业的结合,可以提高旅游产品的附加价值,增加旅游收入,促进民族地区旅游竞争力,进而提高区域整体实力。因此,民族地区发展旅游创意产业,是在和谐文化建设中实现各民族文化“共同参与”和“共同享有”的有效途径和方式。我国民族地区发展旅游创意产业的基础
(1)底蕴深厚的民族文化
民族的就是世界的。中国的民族文化具有非凡的吸引力,东方文化所蕴含的意境、幽远的韵味千百年来长盛不衰,并在世界各地广为传播,成为世界文明源流中最富生命力和延续性的一脉。广大西部地区有大量的少数民族聚居区,民族民间文化保存完好。以民族文化为载体的旅游创意产业,必将因此获得强大的竞争力.(2)雄厚的人力基础和创意人才
创意产业,又叫创造性产业,是指一种建立在社会分工进一步细化基础上的,推崇创新与创造、强调文化艺术与经济的融合,并推动经济增长的新兴产业;它不仅包括艺术设计、广告设计、建筑艺术、影视表演、出版业、软件等领域的产业,也包括旅游、体育、博物馆等文化载体在内。所谓创意旅游产业,是指文化创意产业在旅游领域的延伸而形成的,以文化旅游为基础,融入创意元素的产业;它是在传统文化旅游基础上发展起来的旅游实践新阶段,旨在通过有创意的旅游活动,带给旅游者新的感受,增加创意财富。
1998年,英国布莱尔政府率先提出了创意产业的概念;时至今日,创意产业在后现代社会(postmodernsociety) 的重要性已得到普遍认可。而此时,日益陷入发展瓶颈的旅游业及时与新兴的创意产业结合。在旅游活动日趋个性化和多样化的今天,旅游者“求新、求奇、求特、求异”, 注重体验参与的特点日趋增强。在创意理念的引导之下, 将智力因素和思想火花与原有的资源完美结合,通过重组、整合原有的静态旅游要素,并加以情景化和动态化来重新定位和推出,可以进一步增强原有产品、服务的体验性和吸引力。这不仅适应不断更新的市场需求,并充分彰显旅游的魅力。“资源有限,创意无限”,旅游创意能够给旅游活动注入无限的活力。创意旅游将引领旅游产业的转型,促进旅游产业价值体系的行程与增值,推动旅游经济再上新台阶;创意旅游是旅游业的革新业态,也是创意产业体系中最具发展潜力的产业。
二、创意旅游人才知识结构与能力素质
旅游产业具有文化性、经济性、综合性,而当代旅游业是文化、科技和经济的融合,这种融合建立在为旅游者提供高度个性化且具有知识内涵与高附加值的创意产品上;因此,当前旅游业的发展亟需一大批具有一定创新意识和较高创意能力的创意旅游人才,而高校旅游专业培养的人才是创意旅游人才群体的主要来源。那么,在创意旅游时代,什么样的旅游人才具有竞争力呢?一般来说, 他们应具有广博的书本知识和生活常识、学习能力强,容易接受新事物、新观点等特征。
李津(2017)认为,只有那些具备了丰富的专业知识, 对所在的专业领域有全面了解的人,才有可能成为创意人才。创意人才的特征包括有敏锐的观察力、持续的创新能力、融会贯通能力、强劲的学习力等。陈炎霞(2011)从创造力的概念与知识经济的要求出发,经过调查研究,构建了创意人才素质指标结构,一级指标有知识、个性品质、 动机、创新能力、通用能力五项。知识指标下含专业知识、 基础知识、文化素养等二级指标;个性品质指标下含兴趣爱好、自信心、责任感、冒险精神、好奇心等二级指标;动机指标下含成就导向、主动性等二级指标;创新能力指标下含洞察力、重组能力、想象力、模仿能力、风险免疫力思维能力等二级指标;通用能力指标下含抗压能力、灵活性分析、判断能力、学习能力等二级指标。谭业(2012)分析了创意旅游人才的特征与条件,认为除了具有较为渊博的旅游专业及相关知识、深厚的人文素养、较强的操作能力和必备的职业道德之外,还应具有显著的创新精神、全面的创意技能、丰富的相关经验、较为独立的人格、内在的自我激励能力。
综上所述,再根据笔者对旅游企业的调研、业界的访谈,确定了创意旅游人才的胜任力要素10项:文化素养、 兴趣爱好、想象力、好奇心、开拓进取心、成就欲、创新能力、沟通能力、信息收集能力、团队合作能力等。
三、创意型旅游人才培养路径
(一)将创意教育融入旅游人才培养全过程
我国传统教育模式存在着许多妨碍学生创意意识和创意思维能力发展的弊端和问题,比如侧重于知识的灌输,不太注重培养学生的发散式思维;这种教育方式显然不利于创意人才的脱颖而出。创意需要有创新意识和创新本领,我们应把激发学生创意思维能力作为创意经济时代的教学理念,贯穿到人才培养的整个过程,激发、培养学生的“创意冲动”,让他们感受“创意快乐”。
从创意旅游人才的素质要求出发,应对课程体系进行重构。一要强调课程的人文化,构建具有特色的通识教育课程体系,以促进学生人文素质的提高。因为文化是创意旅游的灵魂,创意的关键是要将新旧文化、中西文化、 民情风俗完美地融合在一起,从不同层次和多重视角来展现文化在旅游中的特殊魅力,从而对游客产生强大的吸引力。因此我们可以说,创意不会凭空出现,它源于从业者的渊博知识与深厚的人文底蕴。二要加强思想道德素质的培养,让学生牢固树立“以人为本”的思想。创意人才不仅要具备创业能力,更要有社会责任感、使命感,有担当精神。创意旅游的开发有一条根本原则,就是以人为本。以人为本的本质在于读懂人性,给人以充分的理解、 尊重和关怀,把握旅游市场的现有需求和潜在需求,适应现代旅游生活方式的转变,一切围绕人的个性化诉求来设计针对性旅游产品。三要专门开设创意素质训练类课程,训练学生的创意思维,提高学生的创意能力。
创意活动是多种知识、多种能力复合运用的一门艺术,对技能的运用,强调艺术更甚于科学,这些能力需要经验的积累和实践的培养。在高校创意旅游人才培养过程中,必须加强实践教学的力度,完善实验条件,拓展实习基地,做到日常教学实景化;开展真正的“工学交替”, 实行学习工作合一。有条件的学校,应建立先进的教学企业,由师生共同来经营,对学生进行“超前培训”,开发学生的最大潜能。在创意经济时代,学校还应该让创意行为渗透到校园各个角落,而校园文化活动是最好的载体。应鼓励学生参与各类创意设计竞赛和展览活动,如旅游规划、旅游策划、酒店设计、旅游文化商品节、旅游商品设计大赛等,锻炼自己的创新思维能力、协调能力。
(二)更新教育观念,改进教学方法
旅游创意,要的就是个性化。同时,现在的高校,特别是高职院校的生源结构比较复杂,他们接受高校教育的起点和需求呈现出多元化,更应进行个性化教学,即根据每个学生的个性、兴趣、特长、需要,进行“因材施教”。要重视发展学生的个性,对缺乏全面发展,在某一方面却有特殊才能的学生,要给予热情鼓励和无私的帮助;要“因势利导”,对学生的正当兴趣和爱好给予必要的引导和支持。
一名具有包容性和亲和力的教师,与学生间的互动会比较频繁,能够给学生营造出一个“和谐、民主、快乐” 的教育氛围,这将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主动性,提高学生创新思维和创新能力。在课堂教学过程中, 我们要鼓励学生提出“异见”,宽容学生的错误,对学生多一份肯定,多一份表扬鼓励。
“雪融化了是什么?”有学生说是“春天”,然而这个答案却被教师打叉,因为标准答案是“水”。上面是发生在小学课堂里的真实故事,非常发人深思。相较于小学课堂, 高校的课堂更加缺乏生机与活力,课堂俨然就是“讲堂”, 教师在上面“一言堂”,下面的学生“呆若木鸡”,这种教学方式禁锢并窒息了学生想象力,扼杀了学生的灵性和创造性,让学生感受不到智力劳动的快乐。在创意旅游人才的培养中,我们应引入“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法,这能更好、更有效地激发学生的创新思维,更好地实现创意旅游人才的培养目标。比如项目教学,能使学生从接受型学习向主动学习转变,又利于开发并加强学生的专业能力、方法能力、社会与个人能力、学习能力,以此实现行为能力的目标。
要培养创意型的学生,无疑需要有创意型的教师,教师要从教学设计、教学内容、教学方法与手段、教学评价等方面进行教学创新。比如教学评价,我们经常感叹很多成绩突出的同学进入社会后往往不如成绩一般的同学, 在反思这个问题时,我们有没有想到这可能是我们的评价方式不科学呢?教学评价方式不能太单一,要进行大胆革新,尝试一些特殊模式来对学生进行考核。
(三)促进学生间的沟通与交流
创意教育的理论基础不仅建立在DIY(Do It Yourself) 等理念之上,同时也建立在DIT(Do It Together)等理念之上。创意活动具有学习共同体的特点,由学生、指导教师, 行业专家共同构成一个团队,在学习过程中,通过互相沟通,共同学习。早在二千多年前的春秋战国时期,我国就已经产生了合作学习的思想;《诗经·卫风》中载:有匪君子,如切如磋,如琢如磨。而在西方,亚里士多德、柏拉图等先贤的著作中,也对合作学习早有论述。
因为合作学习,必然需要沟通交流。因此,创意旅游人才不仅要具备专业领域的知识结构和应用能力,还要具备良好的沟通协调能力。然而当下的学生以独生子女居多,他们有不少优点,但缺点也很明显,比如比较自我, 缺乏沟通能力。我们应开展丰富多彩的校园群体性活动, 让他们感受集体的温暖,增强团队合作意识。学校应创设能提供小组工作的教室,以便学生能够进行小组学习。分组学习能够让学生间进行更为有效的沟通,更有利于他们碰撞出“智慧的火花”。此外,还应积极开展学生间的校际交流,乃至国际交流。交流的形式不能仅仅是研讨会的形式,最好能让双方学生的师生都互换一下,各自到对方的学校学习生活一段时间,这样才能促进双方更深入的了解,这对学生在今后的实际工作中实现良性沟通,很有裨益。
(四)切实提高实践教学水平
创意人才的培养离不开实践环节;具有丰富实践经验的学生,会更容易迸发出创意好点子。旧中国有保定军校、云南讲武堂、黄埔军校等三大军校,三个军校各有特色,有“保定的课堂、云南的操场、黄埔的战场”之称。笔者认为,高校创意人才的培养不仅要有“课堂”,更要有“操场”、“战场”。早在明嘉靖年间,我国伟大的哲学家、思想家王阳明就提出了“知行合一”的理念。人民教育家陶行知非常推崇这一理念,进而提出了著名的“教学做合一” 理论。该理论强调以“做”为中心,在做上教,在做上学的教学方法,做到“真教”与“实学”。西方的学者为了解决这种学校教育与工作实践脱节的问题,有学者提出了建构主义的观点。按照此观点,学习环境是一个支持和促进学习的场所,知识是学习者在一定的“情境”下,借助其他人的帮助,利用必要的学习资料,通过意义建构的方式而获得的。
旅游行业各岗位都是一些实践性极强的工作岗位, 岗位高实践性的要求,促使学生和教师必须走出课堂。因此,旅游专业教学要通过设置紧贴近旅游工作内容的“真实情境”来开展教学,使“学校学习”与“职场学习”紧密结合起来。义乌工商职业技术学院旅游专业在实践教学方面进行过大胆改革,提出并实施了许多具有教育性、创造性、实践性的新举措,“实践周”教学活动就是其一。该教学活动是义乌工商职业技术学院旅游专业实践教学的一个创新举措,这种教学模式把“以做为中心”这一教学理念贯穿在旅游人才培养的全过程,人才培养目标、教学内容以及教学评价等都建立在实践的基础上,使教学真正做到“实境、实训、实战”,促进了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的深度融合,实现了学生实践能力的全程化与全面化训练。 “实践周”教学活动的具体实施方式是在每学期都专门安排一到两周时间,在此期间暂停课堂教学内容,进行列入教学计划的“纯实践”教学活动。经过十多年的探索与教学实践,学院旅游专业的“实践周”教学已初步形成了“教学做合一”的教学体系。通过理论研究和实践总结,其教学体系大体分为三个层面:一是“实境”层面,组织学生到一些著名风景区进行实地授课;二是“实训”层面,在模拟导游实训室以及景区进行导游技能的强化训练;三是“实战”层面,在校企合作的旅行社进行顶岗实习,学生带团走向全国各大旅游景点。“实践周”教学活动以激励学生主动参与为基本特征,以学生主体活动为主要形式,所实施的教学活动大都以“情境”为中心,学生学到的知识是 “真实情境”中的知识。在“实践周”教学活动中,每个要素都体现着“实践到理论”、“实践先于理论”、“实践多于理论”的观念,如教师更多地担任教练的角色,教学过程更多的是交往与互动,教学评价在以结果为主的同时,也强调过程。
“实践周”教学活动作为旅游专业学生实践活动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专业实践教学中的重要环节,对提高学生运用专业理论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加深学生对理论知识的理解、提高学生的能力素质,都具有重要意义, 为现代旅游行业培养创意旅游人才架起了一座从课堂教学到旅游实践工作的桥梁。这种教学模式打破了以课堂教学为主要形式的学科化教学模式,克服了传统教育中理论与实际脱节的弊端,将学校和旅游企业、景区融为一体,创造出理论联系实际的环境,使学生能够真正做到学以致用、学用结合。这是一种集知识运用、技能训练、体验感受于一体的学习方式,对学生认识、判断、改造事物的态度影响是极其深刻的,对学生发展自我的观察、分析、 综合能力,培养学生动手、动口、动脑和合作能力都是全方位的。这是一种内涵式的教学方式,它以实践为中心, 以学生为主导,把学生放在第一位,使学生自我明确学习目的,自主参与学习设计,自行主导学习过程,自主提高学习能力,自主增强实践能力。这还是一种开放式的教学过程,教与学的过程都是面向社会大系统开放的,学生的学习过程主要是与服务对象打交道,不确定性因素明显增强,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语言表达能力、协调人际关系能力以及随机应变能力无疑都能得到锻炼与提高。
从义乌工商职业技术学院旅游专业实施“实践周”教学活动的具体实践来看,其教学效果得到了学校、各实习景区、各大实习旅游企业的充分肯定,并受到了众多纸质与网络新闻媒体的广泛关注。中国旅游业界第一媒体———《中国旅游报》曾以《先当游客,再当导游———义乌工商学院旅游系专业实践周旅游实习纪实》、《把课堂搬进景区》、《义乌工商学院的兼职导游》为题,省外媒体《河南科技报》以《“实境、实景、实战”化教学塑优秀导游人才》为题,《义乌商报》以《学以致用,用以促学》、《工商学院的兼职导游们忙并快乐着》为题、《浙中新报》以《昨日游客,今日导游》为题,豫青网校园频道以《快乐学堂,把课堂搬进旅游景区》为题、浙江热线以《实践育人》为题、 青年教育网以《实践周:旅游管理专业实习的有效载体》 为题,对“实践周”教学活动作过相关报道,给予这种教学模式充分的肯定。
(五)加强创新型师资队伍的建设
高校创意旅游人才的培养离不开一支高素质的师资队伍,学校应当建立跨学科的创意指导教师团队,并吸收行业、企业的高技术高技能专家加入。创意人才的培养对教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教师不但要有丰富的教学经验, 还必须具备相关企业的工作经验。大力加强教师培训,是师资队伍建设的主要手段。学校要建立终身培训体系,对教师实施“全职业生涯”培训。教师培训的内容,除了基本的思政教育、专业知识更新外,要加大教师的思维能力、 教学组织能力、班级管理能力的训练。教师培训的方法也不能采取灌输式的传统教学方法,应强调“工学结合”,多让教师下企业研修,多向企业师傅学习。积极支持高校教师个人的自主能力开发,建立相应的资助制度,支持他们到相关研究机构进修。在搞好国内培训的基础上,应加强国际交流与合作,积极开展访学交流。教师如果只是依赖 “中介”来转化国外的教学资源,很可能会出现“走样”;而教师亲身到国外学习,在教师专业技能得到提升的同时, 其国际视野也会得到拓宽。在进行国际交流时,应优先选择一些品德高尚、有事业心的教师。据笔者所知,有些教师在接受国外培训回到原单位后,对学校横挑毛病竖挑刺,但却不愿意投入到教学改革中去;有些教师回国的报告是通过“百度、中国知网”撰写,私下里还一个劲感叹外国月亮比中国圆。从目前情况来看,能够到国外进修的教师毕竟还是少数,所以公派国外学习的教师一定要与其他同事分享学习成果。一些学校把培训,特别国外培训当成是某类教师的特殊福利,往往是“偷偷摸摸”地派出去, 回来后“三缄其口”。学校在外派教师培训的同时,也应积极引进国外的教师,要多引进国外的专业教师,而不能只是教外语的教师。学校要注意选择合适的培训项目,杜绝 “旅游式培训”,加强对培训效果的监测。建立培训档案, 把教师按规定参加培训,作为教师考核、职称晋升、职务提升的必要依据之一。要打破学校院系间的壁垒,促进教师之间的合作交流,淡化部门利益,把学生的整体利益作为核心价值观,倡导经验积累和分享。
(六)建立为创意人才服务的物理与信息空间
摘要:旅游创意产业在国内外逐渐兴起,成为了一种新的产业发展模式。长沙作为国家级历史文化名城,具有发展文化旅游创意产业的独特优势。文章提出了发展长沙旅游创意产业的策略。
关键词:旅游创意产业;长沙;优势;策略
一、旅游创意产业现状
当今世界,创意产业已不仅仅是一个理念,而是一个新的产业发展模式。创意产业是一种在全球化的消费社会的背景中发展起来的,推崇创新、个人创造力、强调文化艺术对经济的支持与推动的新兴的理念、思潮和经济实践。即文化是资源,创意是手段,产业是目的。文化创意产业,源于创意产业和文化产业,是指以创作、创造、创新为根本手段,以文化内容和创意成果为核心价值,以知识产权或消费为交易特征,为公众提供文化体验的,具有内在联系的行业集群。因旅游产业的文化性、体验性和参与性的特征,使其能够与文化创意产业完美的融合。旅游创意产业在国外已经引起了学界和业界的关注。新西兰于2003年发起了全国性组织——“创意旅游新西兰”;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于2004年建立了创意城市网络,并于2008年9月举办了关于旅游创意的主体会议;2007年欧洲旅游与休闲教育协会出版专著《旅游、创意、发展》。在实践界也有许多地区发展了旅游创意产业,如迪士尼公司依靠米老鼠、唐老鸭、白雪公主、灰姑娘、美人鱼等等的美丽故事建立了迪士尼主题乐园,将旅游业与创意产业很好的结合。在国内,近几年旅游创意产业也逐渐兴起。2004年11月,以桂林山水实景演出《印象·刘三姐》,很好地将张艺谋导演的创意和旅游资源相融合,最后取得了意料之外的产业效果。与此类似的还有云南的《印象丽江》。2006年“江浙沪旅游市场论坛”上,旅游专家呼吁“旅游卖的不是资源而是创意”。2007年举办的第二届中国北京国际文化创意产业博览会,主题即为“北京旅游,创意无限”,作为与文化旅游创意结合最为紧密的旅游商品在北京文化创意展区最为强眼。2008年在北京召开中国旅游产业文化创意推介会,国家4万亿元投资计划中将有1000亿元分配给文化旅游创意产业。旅游文化创意产业成为推介会上热议的焦点。
二、长沙发展旅游创意产业优势分析
(一)旅游业发展迅猛
近年来长沙市大力实施政府主导战略和旅游中心战略,旅游产业迅速发展壮大,已成为全市的支柱产业。2006年全市国际国内旅游总收入222.6亿元,增长16.5%;2007年全市国际国内旅游总收入258.9亿元,增长16.5%;2008年全市国际国内旅游总收入300.2亿元,增长15.9%。根据湖南省旅游局2009年旅游工作的总体安排,湖南力争接待入境旅游者124.34万人次。接待国内旅游者14500万人次,实现国内旅游收入951亿人民币。省旅游局还力争实现旅游总收入1000亿人民币,这也是2009年湖南旅游业重点工作之一。可见,旅游经济已成为一支重要的生力军。随着旅游的持续快速发展。长沙市的产业结构日趋合理,旅游企业数量逐渐增多,规模日益增大,从2001-2006年,旅行社数量由113家增加到172家。根据2006年长沙市旅行社年检报告统计数据得知,年营业额在500万元以上至2000万元以内的旅行社所占比例达到55%;其中5家国际旅行社营业额超过1亿元大关。“十五”期间,长沙市大力实施“培育旅游支柱产业,凸显旅游中心地位”的发展新战略,旅游专项经费由2002年的200万元增加到2006年的1000万元。旅游行业良好的发展势头以及政府的扶持,使其产品结构不断合理化、艺术化和科技化。
(二)资源基础坚实
作为湖南省会的长沙,是全省的政治、经济、文化、科教、商贸和旅游中心,是首批中国优秀旅游城市和历史文化名城。其文化底蕴厚重、文化消费旺盛、文化产品多样,使长沙创意产业的土壤特别厚实。目前,全市共拥有旅游区(点)近百处,其中4A级旅游区(点)8处,国家级风景名胜区1处,国家级森林公园2处,国家重点文物保护单位11处,省级农业旅游示范点3处。具体表现:宗教建筑文化:麓山寺、开福寺、石霜寺、密印寺、云麓宫。历史古迹文化:马王堆汉墓、岳麓书院、爱晚亭、天心阁、浏阳文庙、贾谊故居、炭河里商周遗址、北津城遗址、长沙铜官窑遗址。饮食文化:玉楼东、火宫殿、“甘长顺”面馆、“杨裕兴”粉馆、“徐长兴”烤鸭、“德园”包子等、“老妈”私房菜、坡子街小吃、“式宴堂”、“旨阶堂”、“菜根香”、“秘香居”、“菜香圃”、“庆星园”、“嘉宾乐”等10家。被称为餐馆“十柱”。医药文化:“劳九芝堂”、“李四恰堂”、“达仁堂”、“中华国药局”以及教会办“谦善”药店。工艺文化:湘绣、菊花石雕、红瓷、烟花爆竹。革命文化:清水塘革命区域、刘少奇故居、雷锋纪念馆、新民学会旧址、杨开慧故居、谭嗣同故居、徐特立故居、秋收起义文家市会师旧址。节庆艺术文化:田汉大剧院演艺文化、解放西路酒吧文化、“金鹰”电视艺术节、桔子洲柑橘文化艺术节、湖南旅游节。农耕文化:袁隆平的杂交水稻技术、长沙开源九道湾生态农庄、长沙樱花温泉、长沙和风山庄(省级农业旅游示范点3个)。
(三)政府政策扶持
在2006年全省旅游产业发展工作会议上,陈润儿要求各区县(市)要认真贯彻落实全省旅游产业发展工作会议的精神,把发展旅游产业摆到工作的重要位置上来。他提出。促进长沙旅游产业的发展,不仅服务、管理要升级,而且要站在旅游产业确定为支柱产业这个新起点上,认真研究旅游作为创意产业、文化产业、眼球经济的内在规律,满足不同层次的消费需求,实现长沙旅游新的跨越。2008年5月《长沙市旅游业总体规划》(20~-2020)体现了发展旅游从创意人手,融合本地特色,形成旅游创意产业的要求。其通过了包括世界旅游组织在内的国内外专家的评审,成为长沙旅游业今后发展的纲领性文件。
(四)相关经验积累
虽然旅游创意产业还处于起步阶段,但是近年来,长沙市积极开展多种形式的旅游创意活动,如连续3届承办了湖南旅游节开幕式,策划组织了花车大巡游、万人多米诺、10万人同唱《浏阳河》、环球狂歡嘉年华等多个大型活动。为今后旅游创意产业的发展积累了宝贵的经验。同时,作为湖南长沙人的叶文智先后成功策划黄龙洞标志景点“定海神针”投保亿元,“穿越天门”张家界世界特技飞行大奖赛,“棋行大地、天下凤凰”世界围棋巅峰对决等多项旅游资源推广等大型创意活动,被业界誉为“旅游策划大师”,其创新思维也应为家乡的旅游创意产业贡献力量。
三、长沙旅游创意产业发展策略
(一)开发区域文化,奠定资源基础
历史的发展证明,文化遗产和文化资源如果被保护和开发好了,都可能会转化
为产业的源泉。因此,要发挥旅游创意产业首先要整理好长沙地区的地特色文化资源,要对现有的文化资源进行合理的挖掘、整合、打造、升级。如长沙的娱乐文化、革命文化、工艺文化等,还可以进一步的开发。同时要注意挖掘、整合、打造、升级的途径。旅游创意产业不同于传统产业,若要获得健康的发展,要依靠一些自由、灵活而又富于创新的中小企业。调动中小企业的开发的积极性,引导他们投入到旅游创意领域中去,给予相应的政策和资金的倾斜,建立和健全相关收益机制。
(二)利用资源基础。开发旅游创意产品
在长沙市特色文化资源的基础上,长沙市旅游创意产业可以重点发展的领域有:长沙娱乐文化产业,以创建中国最佳娱乐旅游城市为契机,整合现有资源,对长沙演艺中心、酒吧、剧院、KTV量贩等进行体验和展示;农耕文化产业,以利用袁隆平的影响力,以省级农业示范点为依托,开发农耕旅游,建设农耕文化旅游产品;建立革命文化产业,以革命旧址、纪念馆和故居为依托,开发红色旅游,建立革命文化旅游产品;长沙地域文化研发设计产业,建立系统化的旅游商品的研发、设计、创意、制作构架。进一步开发旅游商品创意产业,如湘绣、菊花石雕、红瓷、烟花爆竹等文化和创意元素。
(三)建设创新系统。加强组织协调
创新系统是指由某一地区内的企业、大学和科研机构、中介服务机构和地方政府构成的创新体系。区域创新的实质是通过系统内各要素的互动作用,推动该地区以市场为基础的知识和人才资源生产与流动、技术扩散和产业群活动,不断采用新工艺、催生新产品并取得巨大投资回报率,有效地实现创新目标。长沙市旅游创新系统的建设要做好3方面的工作:一是创意的研究系统,是长沙进行旅游创意产品的源泉,主要进行知识的创新;二是创意开发系统,是长沙旅游产业发展的依托,是在知识创新的基础上,进行技术的创新;三是扩散系统,能够使科技成果商业化,甚至产业化。
(四)实施人才兴业。强化智力支撑
从长沙市旅游创意产业的发展来看,相关产业的人才数量不足、人才结构性缺乏。由此,长沙市必须加强与发达地区旅游创意产业机构的交流,不拘一格地引进其他国家或地区的旅游创意人才,让不同的思想和价值观互相撞击,产生持久的创意灵感和理念。同时,更要加强本土旅游创意人才的培养,如在湖南大学、中南大学、湖南师范大学、湖南商学院等相关院校中设立旅游创意专业;加大对文化创意产业研究与发展的投入,培养一批真正既懂旅游创意产业发展规律,又懂国际化经营理念的复合型人才,进而推动长沙地区旅游文化创意产业全面发展。
(五)加大开拓力度。完善市场机制
长沙是新兴的文化创意消费市场,庞大的市场容量和潜在需求为旅游创意产业提供了巨大的发展空间。目前在省市两级政府的支持下,其市场机制在不断改革和完善,在一定程度上保证了区域内生产要素、商业服务及信息的自由流通和结合,促进旅游创意产品和服务的发展。但旅游创意产业的发展不能仅依靠政府支持,还必须有实质性的产业发展与推广。如建设旅游创意产业基地重要基础设施是培育市场的一个重要方式。旅游创意产業园区具有聚合、丛集和融合、交汇功能。
(六)政府财政支持,拓宽融资渠道
旅游创意产业的发展需要政府高度重视。长沙市政府应给予相应的支持,特别是资金支持,如每年安排旅游文化创意产业发展专项资金。可采取贷款贴息、项目补贴、政府重点采购、后期赎买和后期奖励等方式,对符合政府重点支持的旅游文化创意产品、服务和项目予以扶持。同时政府须设立旅游创意产业集聚区和相关基础设施专项资金,分期投入;除了在政策、资金上对中小企业进行适当的倾斜之外,还需政府进一步完善中小企业融资担保机制,支持和引导担保机构为本市中小企业,特别是中小旅游创意企业的融资提供担保,并鼓励金融机构开展旅游文化创意企业知识产权权利质押业务试点。
(七)加大知识产权保护力度,营造有利的法律环境
【内容摘要】任何一种文化创意活动,都要在一定的文化背景下进行,但创意不是对传统文化的简单复制,而是依靠人类的灵感和想象力,借助科技对传统文化的再提升。近几年来,我国文化创意产业在飞速的发展,与此同时也为旅游业的发展开拓了新的空间。通过阐述文化创意产业的内涵和发展,从旅游需求的角度讨论文化创意和旅游业的关系,促进旅游业更快更好的发展。【关键词】文化创意产业 旅游需求 创意旅游
一、什么是文化创意产业
文化创意产业具有高知识性特征,文化创意产品一般是以文化、创意理念为核心,是人类的知识、智慧和灵感在特定行业的物化表现。
文化创意产业一词最早出现在1997年,当时的英国首相布莱尔组织成立了“创意产业特别工作小组”。1998年该工作小组率先对创意产业的概念作出了界定:源于个人创造力,技能和才华的活动、通过知识产权的生成和利用,使这些的活动发挥创造经济效益和就业的成效,基于这一定义英国将13个行业确认为创意产业,包括广告、建筑、艺术和文物交易、工艺品、工业设计、时装设计、电影、互动休闲软件、音乐、表演艺术、出版、软件、电视、广播等。实际上文化创意产业在世界各个国家所涵盖的领域不尽相同。目前中国的文化创意产业主要包括几大类:文化艺术、新闻出版、电影、软件、网络及计算机服务、广告会展、艺术品交易、旅游、休闲娱乐等。
文化创意产业具有高附加值特征。文化创意产业处于技术创新和研发等产业价值链的高端环节,是一种高附加值的产业。文化创意产品中,科技和文化的附加值比例明显高于普通的产品和服务。
文化创意产业还具有强融合性特征。文化创意产业作为一种新兴的产业,它是经济、文化、技术等相互融合的产物,具有高度得融合性、较强的渗透性和辐射力,为发展新兴产业及关联产业提供了良好条件。文化创意产业在带动相关产业的发展,推动区域经济发展的同时,还可以辐射到社会的各个方面,全面提升人民群众的文化素质。
二、文化创意产业的发展
文化创意产业各国的定义不同,国际知名的文化创意产业推广组织君友会,将文化创意产业分别称为文化产业、创意产业和创新科技。当今世界推动文化创意产业较有影响的国家,约有英国、韩国、美国、日本、芬兰、法国、德国、意大利、澳大利亚、新西兰、丹麦、瑞典、荷兰等国。我国现阶段也进入了飞速发展的时期。据统计,目前全世界文化创意产业创造的产值高达220亿美元,并以5%的速度递增,在创意产业先发国家,增长速度更快,如美国达到了14%,英国达到了12%,以创意产业为核心推动的新经济已占据美国GDP的70%,加拿大GDP的60%,亚洲国家也开始积极推动创意产业。
在金融危机从美国发端并蔓延全球之际,到2008年底为止,中国文化产业已在一定程度上受到影响。与感应最明显的制造业特别是出口外向型企业相比,危机对文化企业带来的影响还没有呈现集中爆发势头,对于一些坚持创新的文化企业来说,风暴虽然潜藏风险,但更蕴含机遇。
这次金融危机正好可以迫使中国下决心进行经济结构的转型,会加速文化产业转型的步伐。国家拉动内需、拉动消费、减少收入差别程度等政策的实施,以及教育、卫生、文化、旅游等领域的改革,都会直接推动文化消费,直接推动文化产业发展。
三、文化创意产业和旅游业的关系
文化创意产业是21世纪的新兴产业,它在各个国家的领域涵盖的领域不尽相同,如英国界定的13个行业里就没有旅游业。而北京颁布的《北京市文化创意产业分类标准》中就包括旅游和休闲娱乐,尽管目前,旅游和休闲娱乐在文化创意产业中所占比重较小,但是增势强劲,是北京市文化创意产业中发展最快的行业。虽然英国等国对文化创意产业的界定中没有旅游业,但文化创意产业与旅游业仍有着紧密的联系,如艺术与古玩艺术品、工艺、表演等本身就是旅游吸引物。更为重要的是,文化创意的理念渗透到了旅游产品的开发、旅游景区的设计等方面,开拓了旅游业发展的新思路。
四、文化创意产业与旅游产业融合发展的切入点
1、旅游商品开发。创意产业与旅游商品开发的结合最为紧密。旅游商品包括旅游户外用品、旅游书籍、生活日用品、旅游工艺品、土特产和旅游印刷品、免税商品等。其中,旅游纪念品(包括旅游工艺品、土特产和旅游印刷品)是旅游商品中最重要的组成部分。
创意产业中的工艺品设计及时尚与旅游纪念品息息相关。在旅游工艺品的品种开发、土特产品的包装、目的地的旅游印刷品的设计上,时尚与工艺品设计都能发挥其所长。如法国充分利用国内创意产业的重点行业之一,设计业与旅游纪念品设计相结合,制作出具有“品种多、法国标签、思路新、实用性强和做工精细”的享誉全球的旅游纪念品。新加坡旅游纪念品品种繁多,销售收入占旅游收入的50%以上,它的旅游纪念品设计、销售最显著特点就是注重创意。在新加坡有一种名为“乐宾莱恩”的绒毛玩具,设计灵感源于其国家传统的象征性标志“鱼尾狮”造型,上半身为狮子头,下半身是鱼尾,一副彬彬有礼、笑容可掬的模样,特别受到游客的青睐。以此形象为基础通过创意设计已形成系列“乐宾莱恩”产品:绒毛玩具、手提包、手机链、钥匙圈、瓷器、印有“乐宾莱恩”图像的T恤衫等等。“乐宾莱恩”俨然已成为推广新加坡身份及文化的形象大使。由此也看出创意元素的融入使得旅游纪念品的产品形式和产销环节焕然一新。
2、旅游项目策划。旅游项目作为目的地的旅游吸引物,最需要创意产业的介入。从主题公园策划与创意产业的密切联系就可窥见一斑。
主题公园的最早出现就是影视与旅游业相结合的产物。1955年美国沃尔特?迪斯尼,把在银幕上形成的喜闻乐见的卡通形象物化为一个乐园,于是诞生了世界上第一个现代意义上的主题公园——美国加利福尼亚州的迪斯尼乐园。之后,许多电影制片公司将其电影拍摄的外景基地转变成了以电影电视的历史文化为主题的新型主题公园。我国最早的主题公园——深圳锦绣中华民俗文化村,其民族歌舞大荟萃、民族风情大汇演开创了中国旅游界的新路,则是以创意产业中的表演艺术为基础的。
主题公园以游客体验为目的,由于“游客体验”具有很大不确定性,既难以量化,又牵涉到投入产出、技术水平、行为习惯、时尚追求等众多因素,因而主题公园最需与创意产业结合共同发展。主题公园从其主题的选择,到公园内各项设施的设计,乃至公园内的文娱表演活动都与创意产业密切相关。主题公园的发展需要舞蹈、音乐、舞美、服化道、舞台机械等产业的发展,也要求设计、策划、管理咨询等产业的配套发展,这其中大部分是属于创意产业。所以,许多的主题公园也成为了区域文化创意产业发展的示范基地。
3、旅游营销。以往大部分旅游目的地是通过旅行社的图片、旅游交易会、新闻媒介等传统营销手段将旅游目的地推向市场。随着旅游产业的发展,区域旅游竞争日益激烈,传统的旅游营销形式已无法使旅游地脱颖而出,为了吸引游客的注意力,新颖独特的旅游营销显得特别重要。创意产业与旅游营销的结合,就能衍生出许多新形式的营销方式,如节庆营销、影视营销、演艺营销等。
所谓节庆营销是以旅游目的地的节庆活动为载体,有计划地策划、组织、实施针对节庆活动的系列营销活动。节庆活动营销已成为旅游目的地重要的营销方式。大连的服装节、青岛的啤酒节、哈尔滨的冰灯节、山东潍坊风筝节、南宁国际民歌节等等在推动地方旅游业发展中都发挥了显著作用。再如我国香港,既无闻名遐迩的名山大川,也无独一无二的历史文化遗迹,然凭借其在亚洲地区领先发展的创意产业策划、实施了一系列精彩的旅游节庆活动,旅游目的地的品牌形象和创新旅游产品得以塑造和宣传,也使得香港这个弹丸之地成为人们趋之若骛的地方。
而影视营销是借助影视剧进行旅游营销,它是创意产业与旅游营销结合的另一体现。通过影视作品的播放可推介新的旅游景区,如乌镇通过电视剧《似水年华》的播放很快树立了形象,旅游收入和游客量迅速提高。在影视营销方面最成功的要属韩国。据韩国秋溪艺术大学文化产业研究所做的一份“韩流旅游营销效果分析及发展方向调查”,2004年来自日本、中国的游客中,有27.1%(约71万人次)是直接或间接受到韩国影视剧的影响来韩旅游的,这些“韩流游客”共为韩国带来了7.8亿美元的外汇收入。
演艺营销即在旅游地通过开展富含地方特色文艺表演或文娱活动吸引游客,打造、提升旅游品牌与形象,进而拓展市场。近年来,一些著名的旅游城市和地区如桂林、杭州、昆明、丽江、西安、井冈山等地,在充分挖掘地域文化的基础上,开发了独具特色的旅游演艺产品,如《印象?刘三姐》、《仿唐乐舞》、《丽水金沙》、《云南映象》、《中国红歌会》等等,在宣传地方旅游形象上起到了积极的作用。
五、结语
创意产业与旅游产业的融合发展不论是对于旅游产业还是创意产业都有着积极而重要的意义。两者的融合发展能拓宽旅游资源范围,延伸旅游产业链条,提升旅游产品文化内涵从而为旅游业的可持续发展注入生机和动力。同时,两者融合也能更好地将区域文化运用创意的手段促进其产业化,而这为诸多欲发展文化创意产业的地区提供了思路。此外,西方的实践与理论研究揭示:创意产业与旅游的融合发展将导致创意旅游的出现。创意旅游的成长,可通过与当地“创意产业”(尤其是艺术和手工艺)的联接、当地政府的支持而得到加强。可以预见,作为创意产业与旅游产业结晶的创意旅游将是未来我国新时代旅游的发展方向。【参考文献】
1、金元浦.创意都市:原创力时代的核心竞争力——经营城市:大竞争时代的文化博弈之二。
2、张文洁.英国创意产业发展的及启示。云南社会科学,2005,(6)
3、厉无畏,王慧敏,孙洁.创意旅游:旅游产业发展模式的革新.旅游科学,2007,(6)
作为文化产业的高智能、高附加值形态,文化创意产业对于推进文化产业发展、优化产业结构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正在成为我国文化产业发展的重要增长极。文化创意产业是文化与经济、技术相互结合,并通过人的智慧和创意将三者整合起来的文化产业形态,兼具“文化”、“创意”、“产业”三个特征。
文化的特征。文化创意产业以文化为基础,以知识产权实现和消费交易为特征,是知识经济的产物。所有的文化创意活动都是对各类文化资源的再加工和再创造,它与传统以自然资源为基础的物质生产活动完全不同,文化是文化创意产业发展的基础资源;创意的特征。文化创意产业以人的创造性和智慧作为主要生产要素,以创意和创新作为发展的核心内容。创意是文化创意产业持续发展的源泉和驱动力,文化资源是有限的,但是人的创意却是无限的,文化资源的价值通过创意得到 真正的实现;产业的特征。从产业发展阶段来看,文化创意产业居于文化产业链的“上游”和“核心层”,是文化产业生产中提升产品附加值、产业结构、进一步产业化的必然阶段。
文化创意产业也随之在各地如火如荼地发展起来。各省已纷纷推出优惠扶持政策,文化创意产业增速迅猛,涌现出一批前景看好的文化创意产业集聚区。
文化创意产业市场前景广阔,消费需求巨大。随着我国经济持续快速发展,2011 年GDP 总值已超过47 万亿元,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达到2.18 万元,消费性支出达1.35 万元。城镇居民消费水平的大幅提高,为文化创意产业的快速发展奠定了坚实基础。北京、上海、深圳等大中城市居民的消费,逐步迈入文化消费需求强力扩张的阶段,文化创意产品的消费呈现出广阔空间。
文化创意产业集群发展趋势明显。文化创意产业集群化发展有利于激发企业员工创意灵感、加强分工协作、提高生产效率、降低生产成本。部分中心城市出现了若干特色鲜明的文化创意产业集聚区。
文化创意产业区域资源差异明显。发展各具特色的区域文化创意产业,优化产业结构布局,已成各地发展文化产业的重要举措。东部沿海经济发达地区文化消费需求大,消费层次高,推动文化创意产业发展是其产业结构升级的迫切需求。经济欠发达的中部和西部地区,文化消费需求较低,但却具有深厚的文化底蕴和独具特色的文化资源,拥有发展的基础条件。因此,要充分运用自身丰富的文化资源,打造各具特色的文化品牌,发展特色文化创意产业。
存在的问题:文化创意产业发展机制不健全,政策法规不完善;文化创意产业园区特点不突出,产业集聚效应不明显; 文化创意产业区域同构化问题突出,区域发展不平衡现象
严重;文化创意产业创新能力不足,高端文化创意人才短缺;文化创意产业配套不到位,公共服务平台建设滞后。
中咨网(http:///)研究部研究总结对策建议
深化文化体制改革,完善相关政策法规。通过深化文化体制改革,加快文化事业单位转制,壮大一批国有文化企业,培育新型市场主体。在文化创意产业方面,要调整产业结构,提高文化产品生产能力,形成规模效应,提升行业整体绩效。文化创意产业是一个特殊行业,它兼具商品和意识形态双重属性、兼顾经济和社会双重效益。因此,必须对文化市场经营进行规范引导,相关部门要出台切实可行的政策法规,这不仅是社会主义文化发展的客观要求,也是促进文化创意产业健康可持续发展的基本条件。
加快文化市场建设,发挥市场配置资源的基础性作用。文化市场包括文化产品市场、文化服务市场、文化要素市场等。因此,要从实际出发,把建立和完善文化市场发展纳入本地区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统筹规划,合理布局,造就大流通、大市场格局,为文化创意产业的市场运作营造良好的环境。
优化文化创意产业区域布局结构,推动文化创意产业集聚发展。加强协调,调整文化创意产业 区域间协调发展,合理规划功能定位准确、拥有特色优势的文化创意产业示范基地和产业园区。整合文化资源,加强产业关联,提高产业聚集度,形成文化创意产业群和产业链,促进文化创意产业与其他产业的结合。坚持园区发展规划与产业集聚相互衔接,资源共享,加强 产业配套,形成完备的文化创意产业链。
加强人才队伍建设,提供文化创意产业人才发展支撑。文化创意产业是创意与文化相结合的特殊产业,对于人才有着特殊的要求。要创造优秀人才脱颖而出的环境,重视文化创意产业人力资源开发,建立文化创意产业人才市场,制定有效的创意人才评价制度,完善文化创意产业人才激励机制。要鼓励和支持具备条件的高校参与文化创意产业人才的培养、培训工作,注重培养创新型人才,为文化创意产业健康可持续发展储备人力资源。
委托客户:湖北经凯建设投资有限公司
项目区位:湖北省黄冈市红安县经济开发区新型产业园 项目规模:416亩 完成时间:2013.4 核心资源:红色旅游资源 项目类型:文化创意产业园
亮剑精神为本案文化开发的最高统领,同时将军文化、历史事件、民俗文化作为人物、事件、产业支撑,从各个方面对亮剑精神进行诠释与反映。
通过区域产业发展空间及市场消费需求进行产业业态筛选
规划诉求:塑造旅游吸引物,并以旅游为导向,解决产业选择、带动地产升值。总体定位:立足与传承地域红色旅游文化精髓,以时尚化、创意化、科技化的手段,打造红色为魂、商业为体,追忆历史、探梦未来的红色创想园,是集文化体验、休闲娱乐、会议度假、特色旅游商品研发与制造功能于一体的红色文化创意产业园。
形象口号:探梦将军城
体验亮剑情
核心思路:在功能区建设的基础上,点缀景观、科技体验等旅游项目,串联成主题游线,带动创意生产区与商业接待区两大功能区发展。
亮点项目:
北京巅峰智业旅游文化创意股份有限公司(简称“巅峰智业”)始创于2001年,是国内最早专业从事旅游规划设计业务的企业之一。
巅峰智业在以旅游规划设计为核心业务的基础上,持续创新,不断延伸旅游产业链全程服务,大力发展旅游投资、景区运营管理、旅游营销等业务,形成“规划引领-投资驱动-运营支撑-营销拉升”的“四位一体”一站式全程服务模式,提供综合型智慧旅游系统解决方案。目前已发展成为行业知名度高、市场占有率领先的专业创新文旅产业引领者。
一、概念界定
文化创意产业园是指为通过创意活动获取价值的相关企业或个人提供集聚和孵化的服务的特定区域, 并且是涵盖生产、休闲、交易和居住等功能的多功能园区。园区形成了包括生产、发行和消费等环节的产业链。
旅游业是主要从事招徕、接待游客, 为游客提供旅游服务的行业, 它需要具备一定的旅游资源和设施。交通客运业、酒店业和旅游业共同构成了旅游业务。
二、文化创意产业园区与旅游业融合式发展的瓶颈与障碍
创意产业自身发展很快, 但是向传统产业的渗透不足, 自身的产业链尚不能够有效整合和延伸, 因此还未能充分实现他的价值。虽然我们有很多创意产业园区, 但他在与旅游业融合式发展的道路中依然暴露了许多缺点与不足之处, 这也正是文化创意产业园区与旅游业融合式发展的瓶颈与障碍所在。
1.艺术与商业的冲突日益明显
文化创意产业园大都是由艺术家聚集而形成的具有浓厚艺术气息的园区, 艺术是高度自由和随性的。然而旅游业是劳动密集型和资金密集型产业, 在与创意产业园融合过程中, 商业文化和艺术理想的冲突、标准化和个性化的冲突会不断凸显。这些冲突会导致艺术家流失等不良后果, 这会是制约文化创意产业园与旅游业融合的一大障碍。
2.缺乏产业链形态和品牌效应
旅游业是十分重视产业链完整性的产业, 只有旅游资源、旅游设施、旅游服务三者都具备才能称之为旅游业。但有些创意产业园区仅仅是某一种商品的集散地, 缺乏产业链形态的经营, 这样的现状导致园区的旅游产业链断裂, 因而无法真正的与旅游业融合。
3.人才匮乏
现在高端创意人才匮乏, 能将创意作品产业化的经营人才和旅游管理人才也屈指可数。没有他们的加入将会使融合式发展的道路缺乏专业性、创造性, 并且融合进程得不到有效地管理和规划。
4.园区规划不合理, 可进入性低
目前大部分园区的规划都处于混乱状态, 艺术区与商业区不能被区分规划, 游客也很难从地图上来定位某一个展馆的具体位置。有许多园区的地理位置也较为偏僻, 人们会因为路程太远而放弃去此地旅游, 不利于文化创意园区旅游的发展。
三、文化创意产业园区与旅游业融合式发展的思路与对策
1.提升文化创意旅游区的文化内涵和品牌档次, 形成品牌效应
品牌战略意识要渗透到文化创意产业园在与旅游业的融合当中。旅游品牌的竞争实际上就是知识的竞争, 文化创意产业园是创意的集散地, 创意是其最鲜明的旅游品牌。因此充分保护原创性资源尤为重要, 形成强大的品牌效应有助于推动园区旅游业的发展。
2.加大宣传力度, 展示整体形象, 推行整体营销
文化创意产业园在没有宣传推广之前更多的是被艺术家这样的小众群体所关注, 整体宣传营销将会提升文化创意产业园的知名度和吸引力, 吸引大量游客介入。采取整和营销策略会更加符合市场需求, 这是提升园区社会影响力和增加经济效益的重要契机, 也是为与旅游业融合所做的必要铺垫。
3.建立完整的产业链
创意是文化创意产业园的核心业态形式, 其产业链也要围绕创意展开。内容产业链与协同产业链是文化产业集聚园最主要的产业链形态, 集聚园可以结合自身特点来进行选择和调整。
4.培养兼具文化创意与旅游的复合型人才
文化创意产业园与旅游业融合发展需要复合型人才, 这些人才既要熟悉旅游业的各个业务板块, 又要对文化创意具有极高的敏感度。高校和培训机构可以通过合理设置相关专业和课程来培养此类人才, 此外, 政府和企业也应加大人才引进力度, 为中国文化创意旅游注入新鲜血液。
总之, 二者融合是机遇与风险并存的过程。融合不当不仅会让创意园区本身的艺术性“变质”, 也会让大众对旅游业的前景失去信心。恰到好处的融合会创造出新的经济价值与社会价值, 有效地确保文化创意旅游走上一条可持续发展的道路。
参考文献
[1]周松峰.城市文化创意产业园发展现状与前瞻[J].福建江夏学院学报, 2012, 01:47-51.
[2]闫云霄.文化创意产业园的世界经验与中国境遇[J].新闻界, 2013, 23:70-73.
[3]袁健.把握文化与旅游关系构建精品文化产业园[J].浙江经济, 2011, 24:44-45.
[4]曾国军, 蔡建东.中国旅游产业对国民经济的贡献研究[J].旅游学刊, 2012, 05:23-31.
【关键词】民族地区;文化旅游创意产业;产业融合;产权制度创新;技术进步
十七大报告中提出了“激发全民族文化创造活力、提高文化软实力”的战略思想;十七届六中全会《决定》进一步提出了:“加快发展文化产业、推动文化产业成为国民经济支柱性产业”的文化强国发展战略。在全球经济进入以知识为核心竞争力的时代背景下,科技创新和文化创意正成为现代经济增长的双引擎,“创意”更被认为是决定经济效益的关键因素。斯坦福大学经济学家保罗·罗默曾认为“真正推动20世纪90年代巨大繁荣的不是充沛的资金投入或高科技创业潮,而是各种喷薄而出的人类的创意”。[1]民族文化旅游创意产业是创意产业在文化与旅游领域的延伸和发展。它是指依靠创意人的智慧、技能和天赋,借助于各种新技术新方法对民族文化进行创造与提升,通过知识产权的开发和运用,产生创新型的旅游产品、旅游服务,形成新智能文化产权,促进民族文化和旅游业有机融合,从而实现文化业和旅游业增值的新型产业。[2]民族文化旅游创意产业具有强大的连带效应,是民族地区文化旅游业实现结构升级的重要途径。
甘孜藏族自治州地处多民族聚居与融合之地,这里民风醇厚质朴,民族节日异彩纷呈,民族建筑独树一帜,民族服饰五彩缤纷,民族史诗闻名于世,民族歌舞优美精彩,民族绘画艳丽生动,饮食文化和风味小吃别具一格。但在甘孜,有一个问题一直困扰着文化旅游产业:不缺好文化、好资源,但文化旅游业经济效益并不高,为什么不能成为热点旅游区呢?笔者认为,甘孜文化旅游产业亟待升级转型,转变发展方式。而发展文化旅游创意产业是甘孜借势发力、加快经济转型升级的突破口,是乘势而上、推动发展方式转变的着力点,是提速赶超实现区域经济跨越发展的增长标尺。甘孜发展民族文化创意产业不仅可以实现文化旅游业的跨越式发展,更可以使本地的民族文化得到保护和弘扬。所以甘孜要从以下三条路径来大力发展民族文化旅游创意产业:
一、产业融合视角下发展民族文化旅游创意产业的策略
民族文化旅游创意产业是文化产业、旅游产业与创意产业三大产业融合发展的新概念、新模式。三大产业在融合过程中,文化是灵魂与富源,提升品味的基础;创意是以“创新”为动力和源泉,是价值的高端;旅游业是载体,扮演的是服务延伸的角色,是文化产业与创意产业的表现形式。因此,文化旅游创意产业不具有单一的产业属性和产业形态,它是居于价值链顶端,跨部门跨行业跨领域的产业概念,具有思想性、经济性、技术性以及艺术性等特征。从某种意义上来看,民族文化创意产业是一种发展模式的创新,是对传统产业发展逻辑的颠覆。
1.以先进体制观念主导产业融合
首先是观念主导。观念是无形的但又能产生巨大的效应,它是行动的先导。政府要解放思想,冲破一切妨碍文化旅游创意产业发展的观念;充分认识到文化、旅游、创意三产业之间的相互促进作用及其融合对区域经济发展的推动作用,制定和完善推动产业融合发展的产业政策,扶持三大产业融合发展的地方法规体系,实行与三大产业政策相衔接的文化旅游创意产业发展政策。培育有利于创意的社会、文化与地理氛围,构筑创意产品产业化的促进机制,养育创意产业的文化锐气,整合创意产业的文化资源,实现创意产业的市场价值。通过有效的服务管理和监督管理,为文化旅游创意产业的发展提供良好的生存和发展环境。其次是产业规划主导。政府要通过主导旅游规划、主导旅游基础设施建设、扶持建设精品旅游景区、主导市场开拓宣传、主导旅游发展环境等方面为文化旅游创意产业搭建平台。同时,政府对文化旅游创意产业发展要给予配套设施建设和后期经营管理的关注和支持,建设非赢利性的公共服务平台。在已有文化旅游产业发展规划的基础上,突出发展创意产业,认真梳理当地的文化旅游资源,制定出产业融合发展的整体规划,选准文化旅游创意产业发展的市场定位,明确发展目标和各阶段的主要任务,为发展文化旅游创意产业提供科学指导。再次是创新管理机制。政府要健全与完善创意产业发展的制度与功能设施服务体系,积极营造有利于文化、创意和内容向不同价值链渗透与融合的产业组织氛围与发展环境,促进创意产业的广义创新系统耦合,创意阶层的再生产和创意市场价值的实现。政府必须抓住机遇,把甘孜文化旅游经济发展提升到省级和国家发展战略,融入桥头堡建设,在加快文化旅游产业综合改革的体制与机制突破的前提下,重点解决旅游产业发展政策、旅游开发用地政策、旅游企业发展政策、旅游边境管理政策、旅游财税优惠政策等六个方面的政策创新。
2.以市场为导向促进产业融合
Woroch认为,如果能够在相互的市场上创造新的机会和激励,产业融合可以看作不断增加竞争力的一种资源。[3]因此,文化产业、旅游产业和创意产业的融合发展必须坚持以市场为导向的原则,要充分发挥市场配置资源的基础性作用,在三大产业的融合过程中,要加大文化旅游创意市场的开发和开放力度。一要明确市场定位。目前旅游业的需求已不再是单一的观光旅游,人们外出的需求呈现多元化趋势,因此,甘孜文化旅游产品的开发也要在突出核心产品的基础上走多元化的道路,具体来说就是在不放弃观光型产品的同时,综合开发生态观光旅游、民族文化体验、休闲度假、康体运动、高原旅游、自驾车旅游等系列产品。二要加强对文化旅游市场的研究,拓新产品的开发手段。通过研究旅游者的不同需求爱好和文化特点,选准文化旅游产品开发的市场定位,将文化资源、创意点子融入到旅游项目的开发过程中,把优势资源转化为深受消费者喜爱的优质产品。甘孜拥有丰富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如“阿西土陶”、新龙锅庄、巴塘弦子、德格藏文书法等。但这些都没有很好的开发和利用,像藏族金属锻造技艺具有鲜明的民族标识,但在旅游消费市场和民族贸易中,却很难见到它们的身影。三要创新品牌营销战略。在传统意义上,品牌是一个企业或行业给自己的产品所规定的名称和标志,而现代市场竞争中,品牌越来越向无形资产的方向发展,成为一个行业是否有核心竞争力的象征。甘孜目前重点打造的文化品牌有蜀山之王贡嘎山、冰川公园海螺沟、香格里拉之魂稻城亚丁、西部太阳谷得荣,《康定情歌》的故乡、康巴文化的发祥地、茶马古道的中心、格萨尔故里、嘉绒风情之乡(古碉、藏寨、美人谷)、中国名桥泸定桥等。分析现有的品牌,缺乏一个深刻反映甘孜内在品质并且能与市场有机对接,具有强大竞争力的响亮品牌,而且品牌太多太散,突不出主体,难以概括甘孜综合神韵。所以甘孜应重视品牌建设与品牌营销,以品牌营销来扩大甘孜的社会影响,提升市场形象、实现文化旅游创意产业经济效益的最大化。通过节庆会展、影视创作营销、体验营销、学术营销、网络营销等传统方式与新型营销方式的结合,加强对文化旅游产品和品牌的宣传营销力度。如利用《中国国家地理》杂志评选“中国最美的地方”的深远影响,借势推出“历游中国最美的地方——四川·甘孜州”旅游宣传主题。按照突出主体品牌,整合优势资源,注重实际效果的原则,统一策划,整体宣传,联合促销,形成强势,塑造“魅力康巴文化·康定情歌故乡——中国甘孜香格里拉生态旅游核心区”和“中国人文·生态旅游第一州”主体品牌形象等,均是对甘孜旅游品牌的的宣传创意。
3.以整合为纽带推进产业融合
产业融合是由于产业交叉、产业渗透和产业整合所形成的产业边界模糊或消失的产业发展现象。民族文化旅游创意产业的根本观念是通过“越界”促成民族文化产业与旅游产业、创意产业等新兴业态的重组与合作。创意与文化、旅游资源的有机结合,一方面使民俗风情、传统技艺和民间艺术等软性的传统文化资源得以保护和延续,另一方面也能够吸引游客、开辟商机,最终实现文化保护和开发的双赢。在资源的整合过程中,要充分发挥产业的联动作用,突出文化旅游创意产业的龙头作用,延长产业链,大力发展相关产业,开发相关产品,丰富旅游业。旅游相关产业的发展和产品的开发销售应纳入旅游业发展的大系统之中,实现产品整体开发、整体促销、整体宣传,与文化、创意业形成有机发展的整体。在实施耦合战略中,甘孜可将旅游业与新兴产业融合,为传统旅游业注入时尚和现代的元素,从而产生新兴的旅游业态。如深化虫草产业与旅游产业的有机结合,形成虫草养生旅游等。
此外,要重视对分散的旅游文化资源的整合加工,最大限度地发挥资源的整体效能;要以旅游资源为纽带,以文化主题的发掘和提炼为切入点,将主题性较强、地方特色明显的文化资源串联整合起来,构建若干条有文化特色的旅游线路,丰富旅游文化内涵,提高旅游产品的档次,同时加强产品包装和推介,打造旅游地的文化旅游品牌。依托甘孜神奇美丽的自然景观,多姿多彩的民族文化以及宜居的生态环境,甘孜总体形象定位为:以原始生态旅游为主干、“环贡嘎山两小时旅游圈”为主线、神奇的藏传佛教文化为热点、独具民族风情的“四月八”国际转山会为卖点、闻名遐迩的甘孜州康巴歌舞为看点,继而形成以“情歌故乡·浪漫康定·吉祥之旅”为龙头核心而辐射全州十八县的旅游网络格局。
二、基于产权制度创新的民族文化旅游创意产业发展对策
从产权界定来看,诺思认为产权的起源解决了产权主体之间对经济资源权利的界定、行使和维护的问题,提升了经济资源配置的效率,降低了产权主体之间的交易费用,使得建立排他性规则所需的交易成本小于这种规则带来的收益。[4]民族文化旅游创意产业发展主要是通过提高文化产业与旅游产业的创造与创新力,创造与创新力也是一种经济资源,但它不同于有形的经济资源,一经出现便成为财产,必须予以法律保护,才能使得这种创造与创新力得以延续。因此,从产权界定来看,只有使民族文化旅游的创意经济资源受到法律保护,他人无权占有排他使用权、修改权、复制权、传播权等,即只有在产权的保障下,创意产品才会有实际意义上的经济价值可言,才可以衍生出更多的新生价值。
1.建构合理的产权制度,为创意生成营造良好环境
民族文化是民族地区民众集体创造与发展的结晶,理当享有文化所有权。而现实来看,民族文化资源在开发与保护的过程中,少数民族却面临着十分尴尬的局面,即民族文化资源在概念上属于国家所有,属于我国国民,但实际上,这个产权主体是虚设的、缺位的,而少数民族是自身民族文化资源的载体,却不能拥有这种资源的产权,不能参与文化资源的开发,也得不到开发后应有的利益分配。十七届六中全会《决定》指出:“要构建现代文化产业体系,形成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共同发展的文化产业格局,推进文化科技创新,扩大文化消费。”因此,在明晰产权的情况下,政府通过授权于企业行使文化旅游资源经营权,该企业便可以去灵活自主经营,针对资源特色,创造创意。同时,应注意保护少数民族“弱势群体”,给当地民众带来经济效益,这样才能激励少数民族对其自身资源的保护,参与文化旅游资源创意,为创意发展注入持续的活力。如对于跑马山风景区的经营,可按照所有权归政府、管理权归职能部门和经营权归企业的“三权分离”经营机制,摆脱产权问题对该景区的束缚,以现代企业制度建设加快旅游开发,在激活其经营机制的同时,实现文物景点保护与开发的双赢。
2.建立产权中介服务平台,推进资源合理流转
民族文化旅游创意产业在发展过程中,建构一个完善的知识产权中介服务平台是必须的。目前,由于我国产权制度还不够完善,大部分人产权意识尚欠缺,因此,需要建立产权中介服务平台,对文化旅游创意进行收集与整理并将其呈现出来,实现文化旅游创意的知识产权保护。中介服务平台为了服务于创意企业(或创意个体)创意生成阶段的信息查询,这个知识产权服务平台要收集完备的有关创意产业的知识产权信息,提供包括专利、己登记著作权在内的各类信息检索,便于创作者了解与其相关的己有作品、技术发明的知识产权情况,避免侵权和重复创作,促进创意交流;同时产权中介服务平台还要为创意产品销售交易阶段提供展示、设计交易、知识产权转化、委托授权等各类中介服务,这将有助于作品传播和无形资产的市场化和产业化。所以通过集信息发布、信息交易和维权功能为一体的知识产权公共服务平台的建设,将大大减少创意产业知识产权信息交易和维权成本,进而推进创意的发展和交易。这就要求甘孜政府出面,建构一个产权中介服务平台,既可以保护创意知识产权,也可以促进创意产权合理流动,同时引入市场竞争机制,遵循市场规律,促进创意发展,实现对创意资源配置的基础性作用。甚至还可尝试市场化运作模式,将几个景点的经营权捆绑转让给先进集团公司经营50年,既可以让他们打造文化旅游品牌,也可以学习他们先进的管理理念,他山之石,可以攻玉,从而实现赶超战略目标。
3.创新产权制度,保护文化创意知识产权
民族文化旅游创意产业的核心是创意和创新,是个人基于其独特创意所产生的一项智力成果,其配置的资源即创意和智力成果具有无形性、不易控制性、易逝性等特点。[5]因此,民族文化旅游创意产业创新成果产权化的形式正是知识产权,知识产权是民族文化旅游创意产业的核心无形资产。所以,好的知识产权政策是鼓励民族文化旅游创意产业获取知识产权创新,促使技术和智力成果不断提升的重要激励。因而加强知识产权保护,是营造创意产业发展环境的关键,是文化旅游创意产业的核心问题。加强文化旅游创意产权保护和推进文化旅游产权改革,有利于促进文化旅游创意产业发展。保护知识产权是保护民族文化旅游品牌、增加文化旅游产业市场竞争优势、保护创意阶层的创造激情的前提。民族文化旅游创意产业发展的不同阶段对知识产权保护有不同的要求,涉及到著作权、专利权、商标权、商业秘密等不同的权利形态,民族文化旅游创意产业应根据所处产业链的特定阶段来选择最合适的保护模式,形成著作权、专利权、商标权以及商业秘密权全面保护的模式。民族文化旅游创意产业发展过程中,会涉及到旅游景点的开发方式与营销创新以及服务标准的创新、地理标志设计的创意、旅游商品外观与内涵的创新、旅游线路的开发以及“冷”“热”的和谐创意搭配,所以民族文化旅游创意产业必须根据自己的发展阶段,选择合理的知识产权保护模式,从而打造民族文化旅游创意品牌,实现品牌战略。
目前,我国民族文化旅游业发展过程中,因产权模糊、虚化引起民族文化旅游资源宣传中出现的景点“雷同”及产业“同构”现象严重;产权制度安排不利于少数民族文化保护、旅游可持续发展以及创意营销的顺利进行。如甘孜与果洛都打着藏文化的招牌,在很多方面就存在雷同性,甘孜打造的“格萨尔的故乡”似有为别人做嫁妆之嫌。所以甘孜必须创新文化旅游创意产权制度,培育甘孜独一无二的品牌。如稻城县“阿西土陶”,可把藏家的传统土法的发展与稻城文化开发、宣传紧密结合起来,强化民族象征意义,由传统的实用型向观赏艺术型转变,提升设计理念,讲究外观创意造型,申请各项知识专利,使之成为甘孜特质的旅游纪念品。
三、技术进步视阈下发展民族文化旅游创意产业的策略
民族文化资源是创意产业发展的基础和必要条件。对民族地区而言,发展民族文化艺术、民族歌舞、民族工艺品等文化产业具有明显的优势,但文化资源的优势并不天然地等同于民族文化旅游创意产业的实际竞争力。民族文化资源是客观存在的,但是如果没有一定的能力将资源进行“活化”,民族文化资源的富有就无法转换为发展民族文化旅游创意产业的现实优势。从民族文化资源到民族文化旅游创意产业的现实竞争力,连接两者之间的桥梁就在于创意能力。[6]由技术推动民族文化资源运作而生成的创意,是民族文化旅游创意产业最为核心的推动力和生命力。创意作为民族文化旅游创意产业的核心部分,技术进步对其所发挥的作用是多层次渗透、全方位介入的,表现为形成激发创意和拓展思维方式的技术环境,为创意产业提供相关的核心技术和应用技术平台支撑,提高创意者的科技素养等方面。
1.注重科技与文化结合,培育新的民族文化旅游创意形态
民族文化旅游创意产业是符号产业、内涵产业和创意产业。它的发展,离不开内容创新;也离不开技术进步和创新。技术进步为民族文化产业提供了新的传播手段,创造了新的表现方式。民族文化创新为民族文化旅游创意产业赋予了新的内涵和意蕴。只有民族文化创新与科技进步的有机衔接,才能推动新型民族文化旅游创意形态的不断出现。科技与民族文化链接的方式主要有两种:一是开发出能够渗透原有产业的关联性技术、工艺和产品;二是加强产业之间现有技术的融合与交叉,形成新的产业链和企业群,实现原有产业组织之间的功能互补。[7]通过这种结合,民族文化旅游创意产业在发展中一定会找到更多、更好的突破点。甘孜民族文化资源丰富,如歌舞演出业,虽然有展现男子豪放刚健、女子秀丽端庄的舞蹈《卓》(真达锅庄),还是具有浓郁高原山野气息的山歌《鲁》等舞台作品,但影响有限,主要原因在于不是精品,缺乏技术和艺术含量。又如民族手工艺品,虽然种类繁多,特点突出,观赏性强,具有极强的开发价值,但由于存在科技含量低,文化品味不高等情况,因而在市场占有份额太小,仅限于狭小的地区市场。而丹巴巴底锅庄文化由于缺乏专业的音乐艺术团和文化传播公司运作,使这一具有独特魅力、群众喜爱的艺术尚未形成有影响力的地区文化品牌。
在现代信息技术不断发展的推动下,以民族文化和创意为核心,传统的民族文化产业与现代信息技术产业更加紧密地联系在一起,催生出具有传统民族文化底蕴和现代表现形式的民族文化旅游创意产品和服务。如运用数字化多媒体等现代科技手段,对现有的民族语言、文字、服饰、民歌等多姿多彩的民族文化进行存储和保护,让优秀的民族民间文化得到传承和弘扬;甘孜各少数民族的山歌和舞蹈闻名于世,可考虑发展文化旅游创意演艺产业,将民族风情、经典舞蹈、优美山歌、历史遗址等元素创新组合,让旅游者在听山歌、赏舞蹈、体验民族风情和游历史遗迹中旅游;也可开发民族文化遗产的体验式创意旅游业,通过创新设计及多媒体技术,翻新和重现民族文化遗产,在这个过程中,新技术和新创意的应用可重塑空间、图像与文字形式的民族文化资源,从而生动展示历史文化遗产。如康定对跑马山公园的创意开发,可借鉴成都开发“金沙遗址”的做法,采用现代技术和创意将视觉、艺术、时尚、环保等元素融入传统的展示活动,对场馆进行创意布置、展览设计;同时采用音乐、舞蹈的创意表演,呈现民族文化遗产的神秘魅力。由此可见,传统的民族文化旅游资源通过技术的革新、市场的运作和商业的包装,既获得了新的生命,也获得了新的价值增长点。
2.构建以企业为载体、产学研相结合的创新体系
民族文化旅游创意产业作为一种新兴产业,它的发展必然要经历一个由点到面、由弱到强的发展过程,加快民族文化旅游创意产业的发展,最终要落实在载体和产业链上。任何产业实际上都由一系列产业链条组成,并通过链条之间互动使企业得以发展和壮大。民族文化旅游创意产业也不例外,同样需要建立以企业为主体、市场为导向、产学研相结合的科技文化创新系统,形成有较强竞争力的民族文化旅游创意产业基地或产业集群。可在集群内部产生专业知识、技术、创意、市场资讯等方面的积累效应,使民族文化企业、旅游企业和创意企业在相互学习、竞争、协作中共同发展。产业上下游各个点之间相互依赖和联系,强化企业的创新动力,实现规模扩张,进而延长产业链,加速民族文化旅游创意产业化的进程。在建构民族文化旅游创意产业创新体系时,要把企业作为整个产业集群创新系统的核心。其他组织或机构,如大学、科研院所、中介机构等都要围绕如何推进企业的技术革新而积极开展工作,以保证企业逐步成为技术革新的投资、开发和收益主体,最大可能地实现科技与经济的完美结合。政府要深化科技体制改革,推动企业成为研究开发投入的主体,技术创新活动的主体和创新成果集成与应用的主体。只有以企业为主体,才能坚持技术创新的市场导向,有效整合产学研力量,切实增强核心竞争力,并加快科技成果向现实生产力转化,实现民族地区文化旅游发展方式的根本性转变。
3.构筑产业链,实现产业集群化发展
在全球化背景下,产业集群化已经成为众多产业实现发展的重要途径,文化旅游创意产业通过集群的形式可带来级差地租,实现规模效应,推动产业的投入,增强单个企业的竞争力。[8]民族文化旅游创意产业集群通过产品技术创新、旅游景点功能技术创新、营销技术创新、服务技术创新等方面来实现集群的技术创新;注重产业集群区域文化的挖掘、整理、培育,形成鲜明的民族文化特色,培育各具特色的文化旅游品牌,扩大文化旅游业的发展空间。因而实现产业集群化是甘孜发展民族文化创意产业的必然选择。甘孜除继续巩固和发展现有的“中国情歌城”这个品牌外,还必须大力发展民族文化旅游创意产业链;要把产品、市场和创意有机链接起来,通过科技与文化、创意的融合,进行再生产和再创新,将产品和服务的附加值提升至最大化,全面重塑产业发展的流程,改变区域经济发展的方式。甘孜民歌丰富多彩,原生态舞蹈非常发达,有“卓”、“谐”、“夏卓”、“热巴”等,可考虑以民族文化歌舞艺术表演为核心,构建一个歌舞艺术表演集群,并发展与之相关的手工制造集群和市场销售集群,构筑从生产、销售到创意的全景产业集群链条。依托甘孜丰富的民族文化资源,应大力发展与文化旅游专业市场关联度密切的旅游商品制造业集群,努力培植民族服饰、民族工艺品、民族纪念品、民族农特产品、民族小吃食品等产业集群,尤其要大力打造以藏刀、金银饰品、马具、针线包、生活用具、宗教用品等独具特色的手工产业集群。
4.建设宏大科技文化人才队伍,提升产业创新能力
十七届六中全会《决定》指出:“推动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队伍是基础,人才是关键”。民族文化旅游创意产业作为科技与民族文化相链接的领域,对专业人才知识与技能结构的构成有着特别的要求,这就决定了人力资本在民族文化旅游创意产业发展中的核心地位和作用。民族文化旅游创意产业因对民族文化资源的依赖,生存和发展于边远的民族地区,由于地理位置的制约,对科技人才的需求更是难以满足。因此,甘孜政府应尽快制定有利于民族文化旅游创意产业发展的人才政策,其他各级部门要围绕民族文化旅游创意产业发展的重点领域,加快培养能适应民族文化旅游创意产业发展需求的文化科技人才、旅游经营管理人才和数字艺术软件开发人才,形成一支能够担当产业发展重任的人才队伍。如根据设计、制作、传播等不同产业环节的需求,可在周边院校,如四川民族学院、欧亚职院开设文化旅游创意专业,通过专业院校和职业教育等多种途径,加大应用型创意人才的培养,形成紧贴产业需求的技术人才大军;鼓励和支持在有条件的大学联合开办创意学院和创意研究机构,定向为甘孜培养专门的民族文化旅游创意人才;创新人才激励机制,拓宽人才选拔途径,营造优秀人才脱颖而出的环境。通过满足发展文化旅游创意产业的人才需求,必定提升产业的创新能力,进而推动甘孜民族文化旅游创意产业的可持续发展。
参考文献
[1]韦复生.耦合与创新:民族文化创意与区域旅游发展[J].广西民族研究,2011,(1):175.
[2]王兆峰.湘西凤凰县民族文化旅游创意产业发展研究[J].中央民族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0,(2):21.
[3]郝雯芳.论我国电信与传媒产业边界融合的路径选择[J].科技情报开发与经济,2007,(23):128-129.
[4]梁爱文.创新产权制度:云南生态文明建设的战略选择[J].商业时代,2010,(15):118.
[5]王兆峰,杨琴.基于产权理论的民族文化旅游创意产业发展研究[J].贵州民族研究,2010,(5):101.
[6]方军.文化创意是创意产业发展的核心[J].湖南社会科学,2009,(2):105-107.
[7]张海燕,王忠云.基于技术进步的民族文化旅游创意产业发展研究[J].贵州民族研究,2010,(6):89.
【旅游业与文化创意产业联合发展研究】推荐阅读:
抚州市临川文化旅游产业发展研究07-08
市文化旅游产业发展情况调查05-26
论旅游文化与(中国)旅游业的发展06-01
文化内涵对旅游产业管理的可持续发展11-03
文化旅游产业论文11-18
旅游文化产业论文11-30
旅游产业发展思路05-28
西安旅游产业发展09-09
推进旅游产业跨越发展10-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