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意文化产业

2024-09-16 版权声明 我要投稿

创意文化产业

创意文化产业 篇1

发布时间:2014-02-18

民革广州市委员会

内容摘要:文化创意产业是在新知识型经济背景下发展起来的具有高附加值、高度融合性、高度创新和集约型特征的新型产业,理论界普遍认为,文化创意产业在促进产业升级转型、提升城市竞争力、增强国家和地区综合实力等方面具有巨大的作用。广州市的总体创意产业实力在全国位居前列,但是其创意产业园区的建设和发展却相对滞后,如何实现创意产业园区的长远发展、特色发展,是广州市创意产业园区当下面对的最大问题。为此,本文对广州市文化创意产业园区的发展现状、特点及存在的问题进行了分析并提出对策,以期为广州市创意产业园区的建设和发展尽绵薄之力。

中共十八大报告提出,要增强文化整体实力和竞争力,推动文化产业成为国民经济支柱性产业。目前、我国文化产业在国民经济中的支柱地位日趋明显,产业集约化程度、资本实力和投资价值正在不断提高。2011年全国文化产业法人单位产值达1.35万亿元,占同期GDP比重达2.85%。广东省2012年文化产业产值为2706.5亿元,占全省GDP的4.74%,同比增长14.8%,文化产业已成为广东省新的经济增长点和战略性新兴产业。

进入信息化时代,伴随着知识经济兴起,一种以思想创造力、文化资源和知识产权为核心驱动要素的文化创意产业应运而生,它脱胎于文化产业、是文化产业发展的最高形态,其高科技含量、高文化附加值和无边界创意的全新特征,使其成为文化产业中最领先的领域,推动了经济转型和社会整体素质的提升,尤其是当文化创意产业与旅游、科技、体育、城市建设等联动发展时,对经济转型、城镇化和新型城市化建设具有重要意义。文化创意产业园区是文化创意产业的一种表现形式,对文化创意产业的发展有重要影响。

一、广州市文化创意产业园区发展现状及其特点

在打造国家中心城市过程中,广州市委市政府把发展文化创意产业作为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培育新兴产业的重要内容,尤其是广州开展旧城改造与“退二进三”产业升级以来,各种创新的文化创意产业园区蓬勃发展,目前已初步形成了涵盖文化、研发、设计、咨询和时尚消费等5个大类,包含工业设计、电影电视广播和录像、咨询服务等23个种类的行业门类比较齐全的创意产业体系。其中软件、动漫和工业设计成为广州文化创意产业最大亮点,设计类和咨询类创意产业保持快速发展势头。

目前全市共有各类文化产业园区、创意产业园区约62个,主要分布在越秀、天河、番禺、海珠、荔湾、萝岗等区域。其中国家级文化产业园区有6个,省级10个(包括4家省直文化单位),其他影响力较大的文化产业园区还有12个。涌现出羊城创意、T.I.T、创意大道、信义会馆、华创等一批有影响力的产业园区。全市文化产业园入驻企业近3000家,形成了文化创意、动漫、工业设计、广告等产业集聚整合,相关产业整体发展的局面。广州文化创意产业园经济正成为广州经济转型的亮点和经济增长点。

广州文化创意产业园区的发展呈现以下特点:

一是文化创意园区的规划和建设多与旧建筑、旧码头、旧厂房的改造利用相结合,一般属于广州实施“三旧改造”的项目。文化创意产业园区的发展用地往往来自于该项目中的低效用地(旧厂房、旧城镇、旧村庄,约有100平方公里左右),这种新旧结合既保护文物古迹,保护城市的历史风貌,又创造了新的价值。

二是园区的发展模式以政府主导模式为主。由于土地性质限制,目前的园区建设以政府投资为主,社会资本投入较少,有实力的大型文化企业对进入园区发展缺乏动力,导致了园区众多入园企业规模不大,层次不高,很多企业仍处于创业阶段,税收贡献也有限,这给当地政府造成了投入压力和持续负担,一旦有新的产业规划,文化产业园区往往要服从于新的规划进行转型(如红砖厂)。

三是广州的文化创意产业层次仍然不高,主要在产业中低端环节。这与上海的高端文化创意产业新业态(如国际化品牌展览、设计、招商等功能)有不少差距。

二、广州市文化创意产业园区存在的问题

(一)产业规模与广州作为国家中心城市的文化影响力和城市地位明显不符。

2012年广州市文化创意产业总产出630.9亿元,同比增长约10%,占GDP总量4.66%,对全市经济增长的贡献率达到4.9%;

同年北京市文化创意产业总产出10313.6亿元,同比增长9.7%,占GDP总量12.3%,对全市经济增长的贡献率达到11.9%;

同年上海市文化创意产业总产出7695.36亿元,同比增长10.8%,占GDP总量11.29%,对上海经济增长的贡献率达到20.2%;

同年深圳市文化创意产业总产出1150亿元,同比增长25%,占GDP总量9%,对全市经济增长的贡献率达到15.9%;

同年杭州市文化创意产业总产出1060.7亿元,同比增长15.6%,占GDP总量13.59%,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达18%。

在上述比较中,无论是产业规模、从业人员,还是园区建设、产业专项基金方面,广州均无明显优势。

(二)产业链不完整,产业集聚效应不强。

与广州“三旧改造”项目推进进程相关,文化创意产业园区呈现点状分布,各自割裂发展,城市空间布局缺乏集聚效应,因而无法形成在市场化环境下才能自然建立的有序的产业链生态结构,难以实现产业集群性、集约式发展效应。主要原因和表现有三点:

其一,政府对园区较少长远规划,常面临为服从新的城市规划而搬迁的局面,导致优势企业不愿在园区开展投资建设,使得园区特色定位不强。

其二,大部分入园企业仍处于创业阶段,往往是为享受园区优惠政策,优惠期过后又转入另一园区,较少做依赖园区资源的中长期发展规划。

其三,由于园区进入壁垒较低,聚集了大量低成本、个体规模的初级创业者(如广告、动漫设计、信息服务等),其低成本、低质量、高模仿的竞争手段往往导致了低层次价格竞争,行业竞争环境不良,难以形成规模经济,园区企业成长性较差,存在着优势企业被迫逃离园区的“逆淘汰”现象。

(三)产业园区发展定位较低,往往沦为商业项目。

首先表现为企业多数仍处于产业链低端的来样设计、来料加工环节,缺乏创意核心竞争力和品牌发展意识,未能引领珠三角制造业,获取的设计加工利润有限,而丰厚的创意附加值多被国外品牌商所赚取。

其次是广州市对知识产权的重视及保护力度不够,加上大量低端产品批发市场的存在,出现如喜洋洋与灰太狼、迪斯尼等品牌并未授权的衍生产品市场泛滥现象。

再次是有些创意园区实际已成为商业街区,存在文化创意概念被滥用现象。园区充斥画廊、服装店、时尚精品店、咖啡店、饭店甚至“跳蚤市场”等商业业态,一些地产商为发展房地产项目打出文化创意园区招牌,实际是住宅配套的商业项目,甚至打着文化的幌子开设休闲中心、棋牌室、美容院、酒楼等,侵蚀着文化产业品牌。

三、广州市文化创意产业园区的发展对策

(一)在走新型城市化道路过程中,将文化创意产业作为支柱产业进行规划和投入。

首先,在园区规划中减少短期化倾向,规划理念上要由单纯的利用历史街区和旧厂房转为产业规划空间布局,打造永久性文化地标。如在广州中轴线南端的布局规划中就应为TIT创意园区保留一席之地,在天河区国际金融城规划中也应开辟金融与文化创意产业相结合的专区,或者保留红砖厂的城市文化标识。老城区的沙面、南方大厦一带历史建筑街区,可以规划成体现广州历史文化名城特色的,集聚高端、国际化品牌企民革广州市委员会业与产品的创意、展览、交易功能的文化园区。

其次,建立市级文化公共资源运营平台。文化创意产业带有明显的公益性特点,在目前还比较薄弱的情况下,应加强市政府产业投资力度,借鉴广州打造水务集团、城建集团成为治水和城建领域的政府运营平台的经验,建立市级文化创意产业集团,整合广州的文化与金融公共资源,建立文化创意产业的政府融资和运营平台,打造政府文化产业主力军,带动民间投资壮大文化创意产业规模。

再次,引导社会资本参与园区投资建设。开展产业园土地的使用权创新,引导优势企业入住并参与产业园建设投资,逐步形成各园区各自的发展规划和战略定位,在市场竞争中形成差异化,保证创意园区获得持续发展。

(二)园区建设要与港澳国际市场及珠三角制造业体系形成对接,在广东产业升级和经济转型中发挥集聚和桥梁作用。

第一,发挥国家中心城市地位和毗邻港澳的优势,发掘文化创意产业的国际市场合作空间,建立高端文化产业聚集区。国际化大都会需要较多的国际化品牌的支撑,以香港、澳门为样板,广州应主动与国际一线品牌对接,如汽车、皮具、陶瓷、珠宝、钟表、媒体、演艺、体育产业等时尚国际品牌,引入其创意设计、品牌展示和销售营运等功能,形成国际品牌高端创意部门的聚集区,带动国际化创意人才的聚集,培育、带动中低端配套产业发展,培育文化创意产业生态环境。

第二,发挥珠三角中心城市辐射功能,引领珠三角传统制造业,打造品牌创意和工业设计中心,在全省经济转型中发挥集聚和桥梁作用。创造条件将珠三角企业的品牌总部、外贸客户的品牌创意和工业设计部门引入广州的创意园区,在推动珠三角制造业转型升级同时,带动众多平面设计、形象设计、环境设计、展示设计、装饰设计、时装设计以及传统手工艺设计等众多相关行业发展。

第三,促进广州文化龙头企业与创意园区的统筹发展,打造广州品牌标杆,提升城市品牌形象。广州建立了珠影文化创意产业园、珠江啤酒博物馆等成功模式,可引导广汽集团、南方报业、广州日报、羊城晚报、珠江钢琴、琶州国际会展中心、恒大足球俱乐部等一批本土优势企业和强势品牌,将其品牌创意、工业设计、历史文化、演艺等部门进行整合,规划建设一批特色产业高端服务园区,带动产业链中小型企业发展,形成独具广州风格的现代服务业聚集区,将创意产业打造成为强化广州城市品牌形象、提升城市综合竞争力的重要载体。

(三)完善园区配套功能。

第一,在园区建设中要提供完善的公共服务。特别是商务、交通、网络通讯等方面建设要跟园区建设提供配套,与传统制造业园区、高新技术开发区不同,创意园区对创意氛围、商务服务条件和人才交流培训平台等方面有更高的要求,因此远离市区、交通不便、服务贫乏的文化产业园,即便租金再低廉,往往较难有吸引力。

第二,引导高校、培训单位与文化创意产业园的专业对接。在中大、华工、广美等艺术学院基础上,强化创意专业的培养;加强创意学生就业与创意园区的对接;组织城市级大型创意竞赛活动;强化文化创意产业方面的宣传;在招商引资同时加强引进国内外优秀创意人才团队。

第三,强化全社会的文化氛围建设。在城市建设中要注重保护文化遗产,引导全社会推崇文化价值,创造城市、园区文化氛围,培养公众参与的热情。

第四,在知识产权保护方面提供坚实保障。相对于传统产业,数字信息产品更易复制,因此知识产权保护是文化创意产业长久发展的基础保障。严厉打击侵权、盗版;加强企业提升知识产权保护意识;指导、鼓励企业实施知识产权保护策略、申请专利及注册商标;引导与保护企业将品牌优势拓展至衍生产品和产业领域。

(四)强化政府服务与产业扶持功能。

第一,制定园区评审标准及加大行业监控力度。抓紧研究制定有关广州创意产业园区评审标准,对园区的申报、规划、租金定价、种类、创意指数等设立标准,合理规划产业布局,规范文化创意园区的命名指导,对伪文化园区坚决取缔。

第二,扩大创意园区融资渠道。政府要积极协调金融机构,或通过政府融资服务平台,扩大融资渠道,以风险投资、流动资金贷款等方式帮助优秀企业做大做强。

第三,搭建政府主导的创意产业公共服务平台。通过举办展会、论坛、竞赛、培训、评选等活动,聚集创意人才,培育创意市场。在网络推广、园区信息与人才交流等方面实现资源共享,为企业提供咨询服务。在降低企业和人才收入税负方面争取更好政策,留住更多的高端企业和人才。

第四,加强招商引资力度,吸引国内外文化创意类知名品牌企业将品牌总部或创意基地、设计部门落户广州。

创意文化产业 篇2

文化产业最早是从西方研究和发展起来的。随着它在我国国民经济中地位和作用的日益凸现, 而被越来越多的人认识和接受, 其也成为众多专家、学者研究的热点问题之一。与此同时, “创意产业”、“文化创意产业”等相关概念也频繁出现于各种媒体中。但这些概念的高曝光率也使大众产生了一些困惑, 所以本文试图对这三个相似的概念做一下浅略的介绍。

一、文化产业

在我国, 学术界对“文化产业”概念的理解普遍较一致。一般认为:“文化产业”概念的提出可以追溯到20世纪三四十年代, 德国法兰克福学派提出的“文化工业” (Culture Industry) 理论。该学派认为文化工业是一种标准化的过程, 其生产的产品就像其他商品一样出于同一种模式, 其产品已经失去了文化的内涵;而且束缚了大众的思想, 成为统治阶级的工具。由此可以看出, 法兰克福学派对“文化工业”持有一种强烈的批判态度。

随着社会经济和文化产业自身的不断发展和完善, “文化产业” (Cultural Industries) 这一概念慢慢变为中性。其中, 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的把文化产业定义为:“按照工业标准生产, 再生产, 储存及分配文化产品和服务的一系列活动。”从这个定义中, 我们还是可以找到“文化工业”的影子。

我国最早的“文化产业”定义出现在2001年, 全国政协与文化部所组成的文化产业联合调查组对文化产业作了如下的界定:“文化产业是指从事文化产品生产和提供文化服务的经营性行业。”2004年4月国家统计局颁布的《文化及相关产业分类》又进一步明确了文化产业的内涵和范围。该文件指出, 文化产业是“为社会公众提供文化、娱乐产品和服务的活动, 以及与这些活动有关联的活动的集合。”它的范围包括:“新闻服务, 出版发行和版权服务, 广播、电视、电影服务, 文化艺术服务, 网络文化服务, 文化休闲娱乐服务, 其他文化服务, 文化用品、设备及相关文化产品的生产, 文化用品、设备及相关文化产品的销售。”

从以上文化产业概念的发展可以看出, 随着生产力的发展, 特别是作为生产力重要组成部分的文化生产力的迅速发展, 文化生产已经摆脱了自给自足、自娱自乐的自发性阶段, 进入到了与产业化、科技化、市场化相伴而生的新的发展阶段。

二、创意产业

一般认为, “创意产业”的概念是首先由英国作为一项国家发展政策提出的。布莱尔当选英国首相以后, 于1998年成立了“创意产业特别工作组”, 该小组将“创意产业” (Creative Industries) 定义为“源于个体创意、技巧及才能, 通过知识产权的生成与利用, 而有潜力创造财富和就业机会的产业”。并把创意产业范围规定为:“广告、建筑、艺术、古董市场、手工艺、设计、时尚设计、电影、互动休闲软件、音乐、电视和广播、表演艺术、出版和软件等”。“创意产业”概念在英国被正式提出后, 在很短的几年内就被一些英联邦国家所接受, 如新加坡、澳大利亚、新西兰等, 并将其作为一种发展战略进行大力推广。此外, 我国台湾地区受此影响也开始十分重视对创意产业的发展。

关于创意产业与文化产业的关系, 有学者认为创意产业是对文化产业的细化和深化, 或者说是一种“超越”。如荣跃明在《超越文化产业:创意产业的本质与特征》一文中写到:“从创意产业与文化产业的关系看, 创意产业脱胎于文化产业, 某种意义上可以说是艺术生产的一种业态。……在价值链的连接中, 创意产业始终处于文化产业的上游。”

但在多数学者的文章中, 还是默认这两个概念实际上并不存在什么实质性的差异, 而且它们所包含的范围也基本一致。如薛永武在《关于文化与文化产业研究的几个理论问题》中指出:“创意产业无论是什么内容, 都属于观念形态的文化, ……文化产业中的‘文化’本身又是一种观念形态, 是文化创造者创意的感性显现, 因而文化产业又可以称之为创意产业。”

值得注意的是, 在赢得1997年大选胜利以前, 英国新工党的相关文件中一直都使用“文化产业”这个概念。但在大选胜利之后, “文化产业”就被“创意产业”所代替。英国这种将“文化产业”迅速转变为“创意产业”的作法, 在某种程度上是为了制定文化政策的需要, 带有很强的政治色彩。其实, 英国所定义的创意产业, 实质上就是文化产业。只不过是“创意产业”一词更加突出强调了文化产业中的创意特性, 侧重点不同而已。

三、文化创意产业

关于“文化创意产业” (Cultural and Creative Industries) 的概念, 学术界普遍认为源于英国提出的“创意产业”。更有学者, 直接用创意产业的概念来界定文化创意产业。如潘晓曦的《对文化创意产业的几点认识》、陈珏宇的《国外文化创意产业发展述评》等。

但多数人认为, “文化创意产业”是指依靠创意人的智慧、技能和天赋, 借助于高科技对文化资源进行创造与提升, 通过知识产权的开发和运用, 产生出高附加值产品, 具有创造财富和就业潜力的产业。仅从这个定义我们就能清清晰地感觉到“文化创意产业”与“创意产业”的相似程度。

但在理解文化创意产业的内涵时, 仍有部分学者认为“文化创意产业”一词中“产业”是由“文化”和“创意”作为并列的定语来共同修饰的, 即“文化创意产业”是“文化产业”和“创意产业”的总和, 既是文化和科技的融合, 也兼容并包了传统文化与现代文化。如奚建华在《从文化产业到文化创意产业:现实走向与逻辑路径》一文中提到:“文化创意产业是文化、经济和技术等相互融合的产物。它以创意作为核心驱动力和根本标志, 在价值链发展的最顶端, 促动和形成各种创新要素的积聚, 打破传统二、三产业的界限, 实现对不同行业、不同部门和不同领域的重组与合作, 形成融合多种产业内容、产业流程的混合型、创新型产业形态。”

在对于概念的选择上, 无独有偶, 我国香港特区政府在其2003年正式发表的《香港创意产业基础研究报告》 (Baseline Study on Hong Kong Creative Industries) 中, 使用了“创意产业”的这一概念, 并将11项行业纳入其中。然而到了2005年, 香港政府又在官方文件中将“创意产业”改称为“文化创意产业”, 并将其作为推动经济发展的新的增长点之一, 进行政策性的大力扶持。类似于英国大选前后的概念选择变化, 香港政府所作出的从“创意产业”到“文化创意产业”的转换, 一定程度上也是为其制定相关政策服务的, 并没有过多的从概念内涵上进行区分。

四、几点认识

从以上分析可以看出, “文化产业”、“创意产业”与“文化创意产业”并无实质性区别, 三者之间的“同”要远远大于“异”。因而笔者不赞同在概念的命名上进行过多地纠缠, 应该将更多的注意力放在对“文化产业”学科建设以及更深层次问题的研究上去。

鉴于国际和国内对“创意产业”、“文化创意产业”这两个新造之词存在较大争议, 特别是它们也容易与“创意经济”等概念引起混淆, 建议在有关文件中还是使用在国际和国内认同度都较高的“文化产业”这一提法为宜。在目前的实践过程中, 由于这些概念的混用已经产生了一些负面影响。如某些地区为发展文化产业而新建立的“创意产业园区”实际上与我们常说的“高新技术产业园区”并无什么不同。这不仅影响了“文化产业”和“高新技术产业”两个重要产业的发展, 还可能造成大众理解的偏差, 更不利于文化产业这个在我国扎根不久的新兴产业的发展。因此, 笔者建议应该统一命名为“文化产业园区”, 以示与“高新技术产业园区”的区别。

目前, 美国、英国、澳大利亚、日本、韩国等国都已经根据本国的自身优势形成了独具特色的文化产业。 (虽然“文化产业”在各国的称谓和所辖范围略有出入) 这些国家的文化产业不仅已经产生了巨大的经济效益, 而且具有重要的国际影响力, 这使它们成为全球内典型的文化产业强国。因此, 我国也应该充分利用我们天然的有利条件, 积极开发本土文化资源, 大力发展文化产业, 并进一步形成具有中国特色的文化产业, 从而扩大我国文化在国际上的影响力, 跻身世界文化产业强国之列。

摘要:文化产业作为世界公认的朝阳产业, 在我国不仅已经被越来越多的人所接受, 而且也成为学术研究上的一个热点问题。但一些新造概念的出现, 如“创意产业”、“文化创意产业”等, 使大众在理解“文化产业”时产生了些许困惑。本文试图对这三个相似的概念做一下浅略的介绍。

关键词:文化产业,创意产业,文化创意产业,概念

参考文献

[1]荣跃明.超越文化产业:创意产业的本质与特征[J].毛泽东邓小平理论研究, 2004, (5) .

[2]潘晓曦.对文化创意产业的几点认识[J].科技情报开发与经济, 2008, (16) .

[3]陈珏宇.国外文化创意产业发展述评[J].武汉交通职业学院学报, 2008, (2) .

[4]李世忠.文化创意产业概念探微[J].经济论坛, 2008, (11) .

[5]奚建华.从文化产业到文化创意产业:现实走向与逻辑路径[J].浙江学刊, 2007, (6) .

[6]罗兵, 温思.文化产业与创意产业概念的外延与内涵比较研究[J].甘肃社会科学, 2006, (5) .

[7]刘保昌.文化创意产业综论[J].襄樊学院学报, 2007, (9) .

[8]海江, 谭翔浔.对文化产业概念的辨析[J].学术探索, 2005, (2) .

把脉文化创意产业 篇3

首先,只有从发展文化创意产业的核心问题出发,才可以真正弄清楚文化创意产业的基本性质。从“产业“的概念不难理解文化创意产业的性质,但在人们的讨论和实践中,不少人还是容易把文化创意产业与文化事业混淆起来。过去,文化产品和服务主要由政府、事业单位或国有企业提供,一提到文化,人们习惯把它理解为文化事业,再加上很多文化产品具有比较强的政治思想载体的功能,一时间,许多人对文化的商品特性认识还不深刻。其实,在人们对精神文化需求数量增大、质量要求提高以及选择性、多样性增强的形势下,单纯的文化事业已经不能满足社会需要。文化产品和服务需求必将带动形成一个巨大的产业,这种产业成为现代经济增长的重要源泉,成为国家竞争力的重要领域。因此,必须勇于突破旧有观念,树立起文化商品、发展文化产业的强烈意识。除了一部分公益性文化事业采用非市场方式,主要追求社会效益,大多数文化产品和服务将以产业的方式来发展运作,这些产业以市场需求为导向,以满足人们的休闲娱乐消费为主要目的,以经济效益最大化为主要标准。明白了文化创意产业的性质,一方面可以真正树立起市场意识,大张旗鼓的推动企业参与文化产品的生产,另一方面,可以划清它与文化事业的界限,有些文化领域是不能采取市场化方式运作的,并不是所有的文化都能做成产业,这些部分只能由政府或公共组织承担(当然这种选择和区分主要是企业的事,企业不做的政府就要做)。

其次,只有从发展文化创意产业的核心问题出发,才能明确发展文化创意产业的主体,真正发挥其能动作用。企业是市场的微观主体,是创新的主体,也是发展文化创意产业的主体。企业家是企业的代表、核心与灵魂,企业的主体作用主要通过企业家来实现。看起来很好的创意,具有再高艺术价值的作品,如果不能满足市场需求,不能转化为市场产品,从产业的角度讲,都是没有意义和价值的,而不断发现、创造和满足市场需求正是企业家的使命和任务。在谈到发展文化创意产业时,人们经常要讲有什么有利条件,有优势固然是好的,但不是决定因素,关键是要有发挥优势的人,最重要的是文化创意企业家。发展文化创意产业最重要的是要充分发挥企业和企业家的市场开拓能力、创新能力。发展文化创意产业的成败关键就在于企业的主体作用发挥的好坏,在于企业家的眼光和素质。

最后,只有从发展文化创意产业的核心问题出发,才能明确政府在发展文化创意产业中的功能和角色。政府必须明白,企业是发展文化创意产业的主体,政府的作用必须围绕培育文化创意企业展开。由于文化产业是新兴的朝阳产业,尤其在中国,市场需求很大程度上还是潜在的,有待大力开发。同时,我国文化产业发展起步晚,基础薄弱,成熟度不够,产业回报率不稳定,这就要求政府对文化产业这种幼稚产业予以扶持。同时,政府也要明白,对文化创意产业的扶持必须把握好度,扶持不是包办,不是插手越多越好,不是给钱越多越好,扶持的真正目的是为了让企业学会自立,学会生存,形成自生能力,否则就是扶不起来的阿斗。除了扶持,政府还要制定完善相关的法律法规,为文化创意产业发展创造公平竞争、秩序良好的环境。要放宽政策和限制,大力鼓励各种资本投资文化创意产业。只有更多的人投资文化创意产业,才能形成适度的竞争环境,使优秀企业脱颖而出,促进它们形成核心竞争力。政府还要为文化企业发展提供宽松的环境,尽量减少各种阻碍,形成允许失败,允许试验的创业环境。其实,企业生生灭灭是正常的规律,尤其对新兴产业,更是如此。能有少数文化创意企业脱颖而出,发展壮大,就是成功。对于发展文化创意产业,政府不要急于求成,要有比较长期的规划,一个产业的成长需要若干年的时间,政府有选择地建立一些园区或基地,搭建一些平台有时是必要的,但不要认为这是发展文化创意产业根本之途,不要奢望这样做就可以很快形成蓬勃发展的产业。以这样的心态和认识去培育发展文化创意产业才能达到最终目的。

文化产业创意与策划 篇4

第一章概述

一、创意的特点:(1)抽象性

(2)广泛性

(3)组合性

二、梁漱溟的文化定义:所谓文化,不过是一个民族生活的种种方面,总括起来不外三个方面:一是精神生活方面,如宗教、哲学、科学、艺术等;二是社会生活方面,我们对于周围的人——家族、朋友、社会、国家、世界——之间的生活方法,以及社会组织、伦理习惯、政治制度、经济关系等都属于文化;三是物质生活方面,如饮食、起居种种享用,人类在自然界中求生存的各种方式。

三、文化创意产业是从市场和产业的角度,针对文化生产和文化服务的思维创新和观念创新活动,它是文化产业的先导,也是发展文化产业的动力。

四、创新思维的定义:创意思维是思维活动的高级层次,它是对于事物新的认识、新的判断,或者是设计出解决问题的新方案、新途径的思考问题的方式。

五、文化产业创意的思维特点——创造性、突发性、多元性

六、发散思维具有发散度,发散思维能力的差异主要表现为发散度大小的差异,这是发散思维的重要特点。

七、文化产业策划定义:就是对于文化产业运作过程的整体计划,是为提出、实施及评定文化产业策略而进行的预先研讨与规划。它是文化产业运作的设计蓝图,是文化产业运作之前的整体把握。

八、文化产业策划的类型

(1)按照文化产业策划的范围划分,分为全程策划、领域策划和专项或专题策划;(2)按照文化产业策划的对象划分,分为战略策划、战术策划和实施策划;

(3)按文化产业策划的业务划分,分为调查类业务划分,分析、判断类业务划分和实施类业务策划;(4)按策划的频度划分,分为周期性策划、重复性策划和一次性策划;(5)按策划的需求划分,分为委托性策划和自主性策划;

(6)按策划的性质划分,分为处方型策划、开发型策划、预防型策划和改善型策划。

九、文化产业策划的特征

(1)策划主体的群体化(2)策划手段的现代化(3)策划过程的程序化(4)策划分析的定量化

十、文化产业策划的原则

(1)客观可行原则(2)系统性原则(3)随机性原则(4)价值性原则(5)导向性原则

十一、文化产业策划的程序

① 明确策划目标②市场信息调查(基础)③策划方案的制订和选择(核心内容)④ 实施策划方案⑤效果评价与信息反馈

第二章文化产业市场策略的创意与策划

一、需求层次论:生理的需求、安全的需要、社交的需要、尊重的需要、自我实现的需要

二、文化消费的心理特征:

(1)认同性:文化消费的惯性心理

 消费者在文化消费中表现出来的心理惯性作用,是一种潜意识的意识趋向。与消费者经历相似的内容更容易被消费者认同,一切文化消费都从对文化产品的认同开始。(2)趋新性:文化消费的逆反心理

 认同心理使消费者和文化产品之间达成一种平衡稳定状态,但是随着外界环境和消费者自身意识的变化,这种平衡稳定就会遭到破坏,而产生一种趋向于新产品、新内容的消费心理。(3)可塑性:文化消费的随机心理

 消费者主客观领域中的偶然因素往往使消费心理脱离一定规范,呈现出较强的可塑性。科学使用文化产业创意与策划就能够强化或改变消费者心理定势,最终影响其消费决策和行为。

三、文化市场细分的定义:市场细分,就是在消费者的消费行为和消费特征的基础上,将其划分为若干不同的购买群体,并界定它们的特征与个性,然后将若干细分市场按照不同的标准进行聚合,基于一个或者几个准备进入的聚合市场进行市场定位。对消费者市场进行分析和细分,目的就在于锁定目标消费者的位置,明确策划目标和市场定位方向。

四、文化产业市场策略的设计

 差异化竞争策略珠三角报业  市场渗透策略安徽卫视  市场拓展策略日本游客  社会责任策略

 服务经营策略——服务经营以“人或人心”为出发点,提供人性化服务,service 第三章 文化产品的创意与策划

一、文化产品的含义:文化产品亦称文化商品,是指通过人们的劳动(包括脑力和体力如肌肉的消耗)创造出来、用以满足人们精神产品需要的产品。

二、文化产品的设计导向

1.个性化导向玩具个性——利卡娃娃

2.心理导向实用与心理

3.灵活性导向市场调查与个性化、时代感

4.优势化导向扬长避短5.民族化导向

三、文化产品包装策划的原则

1.形象鲜明,个性突出(首要原则)2.创新求异,紧跟时代

3.美观大方,富有魅力

4.实事求是,诚实可信

四、文化产品价格策划的一般方法

a成本导向定价b 需求导向定价c 竞争导向定价法 d 文化产品的定价策略:取脂定价策略、渗透定价策略

e 价格歧视策略:一级价格歧视策略、二级价格歧视策略、三级价格歧视策略、两步收费制、跨期价格歧视、捆绑销售定价

第四章文化品牌的创意与策划

一、文化品牌的含义:文化品牌,对外是引发消费者产生共鸣和推动企业价值取向的催化剂,对内则是企业与员工进行沟通和激励的磨合剂。它的精髓是以理性的诉求强调功能性利益,是以刺激与品牌内容相联系的情感认同达到树立文化品牌形象的目的。

二、文化品牌的生命周期:孕育期幼稚期成长期成熟期衰退期 孕育期

1、风险大,只有在具备优势时才可以将其推向市场,做好市场调查,协调设计、生产、销售,分析目标消费市场

2、炒热市场,激发尝试购买欲望 •

3、做好品牌名称策划 幼稚期

• 组合运用广告、促销、包装设计等,此阶段促销费用高 成长期

• 同质化问题,抄袭现象 成熟期

• 保持市场占有率比争取新用户成本更低,文化产业链延伸,突出品牌差异化个性化,价格竞争激烈

• 市场调整、产品调整(质量改良、特色改进、风格改进)、营销方案调整(价格、分销、广告、促销、人员推销、服务)

三、建立CIS识别系统:CIS 的全称是corporate identity system,即企业识别系统,是指企业有意识,有计划地将自己企业的各种特征向社会公众主动地展示与传播,使公众在市场环境中对某一个特定的企业有一个标准化、差别化的印象和认识,以便更好地识别并留下良好的印象。CIS有三个要素构成,包括MI(理念识别)、BI(行为识别)、VI(形象视觉识别)

第五章文化市场流通渠道的创意与策划

一、文化市场流通渠道:指文化产品从生产者向消费者转移的过程中所经过的通道,以及在这个过程中所需要的市场营销机构等。

二、文化市场流通渠道的类型

(1)直接渠道与间接渠道(2)传统渠道与垂直渠道(3)长流渠道与短流渠道(4)宽流渠道与窄流渠道(5)文化产品流通渠道与文化服务流通渠道

第六章纸质传媒产业的创意与策划

一、期刊业策划的途径

(1)行业性期刊:主要致力于某一特定行业

(2)时政新闻类期刊:主要以时政新闻作为其主要内容,代表性刊物有《南方人物周刊》、《财经》、《三联生活周刊》等

(3)纯商业化期刊:不涉及任何政治风险,单纯为了赚取商业利益。代表性刊物有《时尚》、《瑞丽》、《精品购物指南》等。

(4)国外优秀期刊的中国版:大部分内容是国外优秀杂志的内容,并适当填充某些国内内容,广告由国外市场与国内市场两部分组成,代表性刊物如《哈佛商业评论(中国版)》和时代华纳旗下的《体育画报(中国版)》。

第七章影视文化产业的创意与策划

一、电影产业化---后电影产品开发

有资料表明,好莱坞电影总收入约20%是从影院的票房收入中获得的,而约80%是由非银幕营销获得。如一部电影的收入大致为:电影及相关本身构成第一轮收入,直接诞生的副产品,如原声唱片、家庭DVD构成第二 轮收入;与电影相关的后电影衍生产品,如服装、玩具等构成第三轮收入。特别是第三轮收入,利润巨大。迪斯尼公司将过去几十年里出品的影片制成录像带出售,仅此一项每年即可收入1.7亿美元。

二、中国大片的营销模式:(1)高品质制作(2)大规模造势(3)文化营销

三、贺岁电影的营销策略:(1)贺岁片的品牌营销(2)贺岁片多元的盈利模式(3)贺岁片整合式的营销理念(4)贺岁片强烈的档期概念

四、电视产业的创意与策划

1、电视媒体与企业深度合作战略——“超女”与“蒙牛”联姻带来共赢

2、电视媒体与新媒体融合策略——《舞林大会》的网络营销

3、电视台整合营销——湖南卫视与《大长今》:独播带来独赚

五、独播剧:指播映权、发行权等相关权限都被买断,买方拥有独家资源,享有在某一地区独家播出的一种买卖合作形式。

第八章网络文化产业的创意与策划

一、网络游戏的例子:《万王之王》、《天堂2》、《魔兽世界》、盛大的《传奇2》、完美时空公司的《完美世界》

二、网络时尚文化的含义:网络时尚文化是以博客、播客等“客文化”为代表的具有较强流行性和传播性的网络文化形态。

第九章动漫产业的创意与策划

一、动漫的定义:动漫包括动画和漫画。它既包含传统的动画和漫画形式,也包含当下流行的网络动画、三维动画等全新的动漫形式。

二、动漫产业的定义:动漫产业,是以“创意”为核心,以动画、漫画为表现形式,包含动漫图书、报刊、电影、电视、音像制品、舞台剧和基于现代信息传播技术手段的动漫新品种等动漫直接产品的开发、生产、出版、播出、演出和销售,以及与动漫形象有关的服装、玩具、电子游戏等衍生作品的生产和经营的产业。

三、文化特色的两种表现:

1、赋予现代化内涵

2、凸现民族特色

四、动漫产业策划的原则

(1)明确市场定位,把握动漫目标消费群体的需求(2)走出单一的说教主题,开拓更广泛的受众层次(3)以动漫品牌形象为王,着力拉动整个产业链

(4)以经济效益为出发点,突出衍生产品的开发和营销(5)做好前期风险评估,理性投资动漫产业

五、动漫产业的策划方法(1)适当引导消费,拓宽动漫市场;(2)借助新媒体的力量发展动漫产业;(3)充分发挥文化优势;

(4)将动漫品牌的树立作为发展战略贯穿始终;(5)加强知识产权的保护意识;

(6)改进营销体系和手段,寻求最佳盈利模式

(7)顺应科技的发展和受众的需求,致力于开发三维(3D)动漫。

第十章广告产业的创意与策划

一、广告创意的含义

广告创意的含义十分丰富,它并不是天马行空的、瞬间的、无系统性的简单思维,而是一种其有科学意识、商业意识和创新意识等多种元素的思维活动。更重要的是广告创意是广告的生命线,创意的好坏是广告成功与否的关键因素。

二、广告策划的方法

(1)广告调查,形成策划主题;(2)决策目标;(3)确立广告定位;(4)制定媒体策略;(5)制定诉求策略;(6)创造广告意境;(7)创作广告文案;(8)制定广告计划;(9)撰写广告策划书

三、报纸广告、杂志广告、广播广告、电视广告的优劣分析

报纸广告的优势:(1)传播范围大、时效性强(2)版面灵活(3)易于保存,便于查阅(4)广告成本较低;劣势:(1)广告内容容易被忽略(2)无法立体的宣传商品

杂志广告的优势:(1)广告针对性强,读者群稳定(2)宣传持续时间长(3)广告诉求对象容易理解广告内容(4)制作精美;劣势:(1)出版周期长(2)容易损失部分潜在目标受众

广播广告的优势:(1)传播速度快(2)传播范围大(3)制作程序简单(4)制作费用低;劣势:(1)有声无形(2)不宜记忆(3)不易查找

电视广告的优势:(1)传播范围大(2)影响力大劣势:(1)制作费用高(2)观众群不稳定(3)播出时间、传递信息量有较多限制

四、新媒体定义:就其内涵而言,新媒体是指20世纪后期在世界科学技术发生巨大进步的背景下,在社会信息传播领域出现的建立在数字基础上的能使传播信息大大扩展、传播速度大大加快、传播方式大大丰富的、与传统媒体迥然相异的新型媒体。就其外延而言,新媒体主要包括光纤电缆通信网、都市型双向传播有线电视网、图文电视、电子计算机通信网、大型电脑数据库通信系统、通信卫星和卫星直播电视系统、高清晰度电视、互联网、手机短信和多媒体信息的互动平台、多媒体技术以及利用数字技术播放的广播网等等。

五、第四媒体是网络媒体、第五媒体是手机媒体

六、其他新媒体广告的创意与策划

(1)楼宇电视广告(2)公交电视广告(3)“非媒介”广告

第十一章 休闲产业的创意与策划

一、休闲文化的定义:休闲文化,一般是指人们在工作、睡眠和其他必要的社会活动时间以外,将休闲时间自由地用于自我享受、调整和发展的观念、态度、方法和手段的总和。

二、演出娱乐业创意的特点

(1)娱乐性(2)休闲性(3)文化性(4)教益性

三、演出娱乐业的创意与策划

(1)纳西古乐(2)杭州宋城(3)《印象·刘三姐》

第十二章 会展产业的创意与策划

一、会议的类型

(1)按与会者的地域范围分类,分为地区性会议、全国性会议和国际性会议;

(2)按会议形式分类,分为大会、年会、代表会议、论坛、座谈会、研讨会和讲座;(3)按会议的周期分类,分为定期性会议和不定期性会议;

(4)按会议举办机构分类,分为协会会议、公司会议和非盈利性组织会议;(5)按会议的地点分类,分为实地会议和虚拟会议。

二、展览会的种类

(1)依据地域范围划分,可以将展览会分为地区、全国、国际三个层次。地区性展览会的规模一般比较小,主要面向本地区的企业和市民。全国性展览会则面向全国范围。国际性展览会的参展商和观众是来自世界各地,规模也较前两者更大。

(2)依据时间划分,可以分为定期和不定期两种。定期的展览会是事前确定好两次展览会的周期,不定期的根据实际情况来确定。

(3)依据内容划分,国际博览会联盟(UFI)将展览会分为三类,包括综合性展览会,专业性展览会和消费展览会。

(4)依据展览会场地划分,可以分为实地展览会和虚拟展览会两种。

三、展览会的策划

(1)展览会的立项策划:展览会市场信息分析、主题的选定与策划、项目内容策划、项目的可行性分析(2)展览会的营销策划:营销调研、招展策划、宣传策划

(3)展览会的活动策划:场地展台设计、接待的策划、相关活动的策划、撤资管理策划

策划书的撰写

写作格式

一、策划书名称

将活动或者事件的具体名称写在页面的正中方位,如“×年×月××大学××活动策划书”,当然可以写出正标题后将此作为副标题写在下面。

二、活动背景

具体项目有:基本情况简介、主要执行对象、近期状况、组织部门、活动开展原因、社会影响、以及相关目的动机。

三、策划书的活动目的和意义

活动的目的、意义都应该简要地描述出来。同时将目的要点表述清楚,在陈述目的要点时,该活动的核心构成或策划的独到之处及由此产生的意义都应该明确写出。活动目标要具体化,并需要满足重要性、可行性、时效性。

四、活动的资源情况

列出所需人力资源,物力资源,包括使用的地方,如使用活动中心都详细列出。可以列为已有资源和需要资源两部分。

五、活动的开展情况

作为策划的正文部分,表现方式要简洁明了,使人容易理解,但表述方面要力求详尽,写出每一点能设想到的东西,没有遗漏。在此部分中,不仅仅局限于用文字表述,也可适当加入统计图表等;对策划的各工作项目,应按照时间的先后顺序排列,绘制实施时间表有助于方案核查。人员的组织配置、活动对象、相应权责及时间地点也应在这部分加以说明,执行的应变程序也应该在这部分加以考虑。

六、活动经费

活动的各项费用要经过具体、周密的预算后,具体明确地列出来。

七、活动当中的细节问题

内外环境的变化,不可避免的会给方案的执行带来一些不确定性因素,因此,当环境变化时是否有应变措施,损失的概率是多少,造成的损失多大,应急措施等也应在策划中加以说明。

八、活动负责人和参与者

注明组织者、参与者姓名、嘉宾、单位(如果是小组策划应注明小组名称、负责人)。

大学迎新晚会策划书范文二

一、晚会背景:

金秋十月,在此期间,大一新同学带着青春蓬勃的朝气和远大的志向加入到化学与生命科学学院这个团结友爱的大家庭中。他们在军训中充分发扬了“特别能吃苦、特别能战斗”的精神和团结互助、吃苦耐劳的优良作风。

化生学院通过举办本场迎新文艺晚会,让全院师生共聚一堂,增进彼此感情,同时特别表达对09级新同学的关心与期望。也为他们的大学生活开启一片崭新的乐章。

二、晚会主题及意义 欢迎大一新生、融合师生情谊、展示学院特色,同时锻炼同学的组织应变能力。开展本次迎新晚会,为的就是让新生能够真切的感受到化生学院的活力与和谐,从而激发新生对学校和学院的自豪感。且通过这次活动,让同学们认识更多的朋友,加快适应大学生活的速度。

三、晚会形式及内容

节目不限、形式不限,以歌舞为主,内容尽量贴近主题。

四、晚会面向对象

(一)、本次晚会以化生学院学生为主、面向全校学生。

(二)、邀请学校、学生处、教务处和校团委领导、我院全体老师、各学院党政领导及各学院团委学生会负责人

五、晚会时间

六、晚会地点

七、晚会流程

(一)晚会前期准备

1.由宣传部负责出2张海报,1条条幅。其中海报于演出前三天贴于校内、外等人流量较多的地方;1条条幅悬挂于教学楼前。另外,文艺部干事必须定时地检查海报有否被撕毁,若被撕毁应及时补贴。

2.在晚会的前一周,制作好节目单,(份数以所邀请的嘉宾人数为依据)。节目单派发给到场嘉宾。

3.选派人员负责晚会现场的摄影工作(主要控制当晚拍摄的内容、方式,晚会现场的整个过程不漏拍,拍摄角度多样)。

4.选择主持人:主持人数量在 6 个左右(包括歌舞和游戏主持)。由同学或老师推荐和选节目时候的观察,择优选拔现象气质佳,表达能力、组织能力、应变能力和责任心都强的学生。,组成风格和组成方式不限。主持人用语必须经过审查。

5.筛选晚会节目:包括歌舞类,短剧类,才艺展示类,POP、DV作品,走秀等。另有领导、嘉宾的节目展示。准备游戏环节的游戏,例如接歌,抢凳子,击鼓传花等。

6.晚会当天场地负责:包括节目负责人,场地布置负责人,晚会幻灯片负责人,灯光负责人,音响负责人,晚会结束后清理场地负责人等。

(二)晚会当天流程

1.晚会在《幸福拍手歌》中开始

2.主持人致开场词并介绍到场的领导、嘉宾。

3.领导致辞并宣布晚会开始

4.大型歌舞节目开场

5.播放新生报道及军训期间的Pop

6.军旅歌曲串烧

7.短剧小品类节目

8.现代舞

9.游戏环节:请台下同学及领导嘉宾参与其中。优胜者获得奖品

10.流行歌曲及经典老歌串烧

11.走秀等个人才艺展示(乐器、快板、朗诵等)

12.师生同乐节目

13.歌声中,主持人宣布晚会圆满结束

八、迎新晚会预期效果及展望:

我院希望能沟通过这次晚会的举办,来增进同学们之间的合作,树立我院同学们踏实奋进的学习精神,展现我院的风采,促进各个专业的交流与相互了解。

文化创意产业发展现状 篇5

在世界各先进国家,文化创意产业已经取得深入发展,并成为其重要的经济组成部分,本文将主要介绍英国、美国以及日本经济发达国家文化创意产业的发展概况。

1.1英国创意产业发展概况

纵观创意产业在英国的发展,直至1998年,创意产业的地位才开始上升并日益得到更多重视。根据英国文体部2004年8月发布的《创意产业经济估算统计公报》的估算,创意产业占2002年英国GVA的8%,超过金融业占英国GVA的5%,创意产业对伦敦经济的重要程度已超过金融业,成为英国经济发展的生力军。据官方统计,过去十年,英国创意产业增长93%,而整体经济增长仅为70%。在这十年间,英国创意产业以年均6%的速度增长,超过英国同期国内生产总值年均3%的增长速度。

在就业方面,1997至2006十年间,英国创意产业就业人数以年均2%的速度增长,其中2005至2006年间则高达4%。创意企业的数量从1997年的11万多增至2006年的12万多,2006年,英国创意产业就业人数高达200万人,成为全球创造就业人数最多的产业。

1.2美国创意产业发展概况

1977至1997年20年间,美国核心版权国内生产总值年均增长率达到6.3%,超过同期美国国民生产总值年均2.7%的增长率。核心版权占美国GDP的份额已经从1997年的5.65%,增长到2001年的5.89%和2002年的5.98%。2002年全部版权产业占到美国经济的12%,为12540亿美元,版权产业对美国经济的贡献呈继续增长的态势,其中2003年为23.28%,2005年为24%。

在就业方面,1997年美国核心版权就业人数为513万,至2001年核心版权就业人数增至582万,2002年,核心版权产业和全美就业人数均有所下降,其中核心版权产业就业人数降至548万,但1997至2001年间核心版权就业人数年均增长率均超过美国就业总增长率,2003至2004年,核心版权就业人数仍呈下降趋势,2005年又有所回升。至今,核心版权一直保持着比整个美国经济较快的增长势头,对提高美国就业率发挥着积极的作用。

1.3日本文化创意产业发展概况

根据日本数码内容协会《数码内容白皮书2004》的统计,以动漫产业为重要组成部分的日本文化创意产业,2004年的产值达到12.8万亿日元,约占日本本年国内生产总值的2.5%,超过了日本农林水产品产值10万亿日元。另据韩国文化体育部数据显示,在世界动画片总计3000亿日元的版权交易中,日本动画片占65%,在欧洲,日本动画片的市场份额竟高达80%。根据日本贸易振兴会公布的数据,2003年销往美国的日本动画片以及相关产品的总收入为43.59亿美元,是日本出口到美国钢铁总收入的四倍。

2、我国文化创意产业发展概况

2005年对中国文化创意产业是极具意义的一年,文化体制改革和机制创新进入了一个调整、完善、反思的阶段,改革经验向政策、法规转化,产业发展也随之进入了一个更加规范有序的阶段。2006年《国家十一五时期文化发展规划纲要》更明确提出“逐步完善有利于文化创意群体创业发展的市场环境和政策环境,培育文化创意群体和内容提供商”,“重点培育广播影视、动漫、音像、传媒、视觉艺术、表演艺术、工艺与设计、广告装潢、服装设计、软件和计算机服务等方面的创意群体。支持经济较为发达的城市以文化创意产业园区的形式,集聚各类文化创意人才”。

在政府的大力倡导下,文化创意产业正成长为中国经济发展的新引擎。各地争相发展文化创意产业,已经出现了一大批诸如北京798艺术园区、杭州Loft49等知名的创意集聚地和一批如“蓝猫”等文化创意活动活动品牌。

纵观中国文化创意产业的发展历程,中国的文化创意实践更多的是以城市和地区为载体,呈现出百花齐放的热闹态势。总体而言,中国文化创意产业发展可以分为三个梯队:第一梯队为北京、上海,二者利用全国领先的文化、经济优势,引领中国文化创意产业的发展;第二梯队为深圳、昆明、广州、长沙、杭州等省会级城市,它们充分发挥各自的区位、民族、文化优势,成为中国文化创意产业发展的中坚力量;第三梯队其他城市,是中国文化创意产业发展的坚强后盾。

本为将以北京为例,影射中国文化创意产业发展概况。

2005年,北京文化创意产业创造增加值603.5亿元,占当年全市GDP的8.76%,从业人员77.4万人,总资产达到4537亿元。北京文化创意产业的规模以逐年扩大之势增长,2006年实现增加值812亿元,占当年全市GDP的比重增至10.3%,文化创意产业的从业人员为89.5万人。文化创意产业已经成为北京经济发展的重要支柱和最活跃、最具增长潜力的产业。

山西文化创意产业的发展 篇6

谈及山西,人们首先想到的是煤、资源大省;却没有一个代表山西的文化,每个省虽然一直都在致力于各省的文化创意和品牌形象,但结局却并非尽如人意。下面就以山西为例,谈谈山西的文化创意策略及问题。

众所周知,山西的却是煤炭大省,但这个富了经济的产业并没有富了山西的文化,相反的,反而因为矿难和一些煤老板的报道使山西形象受损。给人有一种山西是个环境差,素质低,多产生暴发户的刻板印象。针对这个问题,我省一直在不断的探索,我也只是试图在传媒策略上进行浅析。首先,物质是决定基础,我们要不断的整合煤炭资源,实现转型跨越发展。其次,在传媒上,多强调报道山西煤炭资源的贡献和山西商人的社会责任等事迹,必要的可以采用一些专题策划的形式开展品牌形象的塑造。多创办一些公益性的活动,用行动来提升品牌形象。最后,还要重点培养一些能代表山西的名人,名人效益的传播力量是不容小觑的,总之,传媒形象的塑造要从多方面下力度,点带面,面带点,实现一种良性循环。山西形象的塑造是文化产业发展的文化根基和前提。

其次,山西真正意义上文化产业的开发,是源于余秋雨的文章。余秋雨在其文章中曾提及山西的大院,至此山西文化着力打造的一个品牌就是大院文化。与大院文化相连的山西的文化策略定位自然就是历史悠久,文化深厚。但这种文化定位有一个局限性:一直在强调过去,很容易造成对现在发展事实和当下时尚国际文化的忽视。简言之,就是定位在历史上的文化发展方向,必然没有亮点,不能为时代所接纳。因为中国本身就是一个历史悠久的大国,每个省都有及其悠久的历史,一味地强调历史之悠久,只能让人感觉很土很落后。所以从这一点来说,山西文化的发展定位就有待商榷。本人认为,山西要想发展文化产业,就不能只停留在历史的表面,我们要深入的去探讨在这种长期的历史发展过程中,我们山西人有怎样的一些独特的品质和美德,然后再把这种文化包装后投入到传媒领域。这就是一种文化潜移默化的渗透。把长期形成的品质地域特色与时代接轨,塑造一种时尚并且传统的文化内涵。总之,针对目前的山西文化发展策略,我个人认为,应该更年轻更时尚。而针对当下生活节奏快、压力大的一种普遍现象,把山西营造成一种兼容并包、思想自由的城市形象无疑是很能满足受众需要的,毕竟这种自由宽松的环境是每个人都梦寐以求的。但是这也是需要各方面的支持和事实基础的,而远非传媒营造的假象。

最后,山西在营造一种品牌的主流文化形象同时,完全可以发展多种文化。山西的晋商文化、酒文化、醋文化、塞北文化、人才文化,等可以多方面发展。只有多种文化并存才能使文化产业有长久发展的动力。

服装产业与文化创意产业的融合 篇7

文化创意的融入大大提升了产品附加值, 可以使得服装品牌在高端市场的争夺中更具竞争力, 对品牌拓展、传播和上游价值链的延伸都起到关键性的作用。可以说, 文化创意是服装产业发展的核心理念, 是服装产业的核心竞争力。

现在许多精明的服装企业家在服装产业经营的过程中, 除了注重服装产品的质量、设计与包装之外, 营造服装品牌的文化创意内涵已越来越成为重要的经营手段。他们已经认识到, 服装品牌的文化创意内涵, 作为对不断增长的人类精神需求的回应, 己经成为具有巨大再生力的无形资产, 拥有广阔的增值空间。

20世纪90年代以来, 在世界经济进入知识经济时代背景下文化创意产业在全球迅速崛起。作为一个新型产业, 文化创意产业是文化、科技和经济深度融合的产物, 是当代社会经济发展的重要趋势。文化创意产业的发展程度和规模, 已经成为一个国家或城市综合竞争力高低的重要标志之一。

服装产业是文化创意产业的一个组成部分, 文化创意对服装产业的发展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 它可以大大改善、优化服装产业结构, 促进服装产业结构的升级, 以此对服装产业的各个产业链进行重新分工和角色定位, 以此大幅度的增加服装产品的附加值。可以说, 文化创意是服装产业的核心竞争力。

一、文化创意产业的内涵

文化创意产业是指依靠创意人的智慧、技能和天赋, 借助于高科技对文化资源进行创造与提升, 通过知识产权的开发和运用, 产生出高附加值产品, 具有创造财富和就业潜力的产业。联合国教科文组织认为文化创意产业包含文化产品、文化服务与智能产权三项内容。

文化创意产业要从三个层面去理解:第一个, 必须要有很深的文化基底做基础;第二个, 必须要有做创意, 就是说必须有很好的主意, 然后有好的创新思维, 不能再用一个传统的思考逻辑去运作;第三个, 就是产业, 也就是基础理念跟各行各业的产业链, 它是可以链接在一起的。

二、服装的文化创意

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 人们对服装的要求日渐增高, 不仅要穿得暖和, 更要穿得时尚、漂亮, 为此服装产业也开始向时尚创意型转变。

当代服装业竞争的焦点, 已从最初的劳动成本的比较, 逐渐转向服装品牌的较量。服装品牌的文化创意内涵, 在服装市场竞争中占据了主导地位。事实证明, 服装不仅是一种企业产品, 而且是一种社会商品, 商品的社会属性决定了其品牌和文化创意内涵成为该商品占领市场的重要组成。

三、服装与文化创意产业的融合

文化创意产业价值链一般可以描述为:首先是原创性生产物质创意和智力财产, 包含了最常见的活动、设计创意——从书籍到舞蹈的创造、从建筑到时尚的设计、从数字艺术到摄影和绘画的形象创造、音乐创作、数字内容原创如多媒体主题、软件包和电子游戏;其次将这些创意“一次性”或原型创造, 该环节还关注与其创造相关的特殊的物品要求、原料来源和公共设施提供, 比如与绘画相关的有原料颜料、画笔等, 与音乐创作相关的乐器制作等;接着进行再生产和大众产品分配, 引导创意产品和服务进入终端市场, 包括印刷、复制、运输和批发, 从广播到数字传递的分配、更新数字化和对话形式等;然后通过宣传促销进行产品推广;最后就是以会展等基础活动 (如音乐大厅、剧院和电影院) 中, 也体现在一定创意产品的零售 (如书籍和音像品) 中。这就形成了一条文化创意产业价值链。

从本质上说, 服装业是与文化创意产业关系最为密切的产业之一。在创意产业的具体定义中, 更是明确地将服装设计师纳入到其所指的范畴。事实上, 服装与文化从来就是密不可分的, 只是当文化创意被提到一个产业的高度时, 服装业对文化的认识也开始进入到一个更深的层面。在中国服装品牌经历由小到大, 进而由大到强的发展历程中, 如何通过文化创意去提升品牌的内涵, 实际上是摆在服装业面前的又一命题。

中国纺织工业协会、中国服装协会会长杜钰洲在中国服装协会四届四次理事会上强调中国服装业要转变增长方式、提高品牌附加值时明确指出:文化创意与艺术生产力是服装产业固有的一部分。品牌是物质实用价值和文化价值在消费者中的评价。企业应抓住市场机遇、摸索消费心理、挖掘中国文化元素, 转变观念, 加强服装的艺术追求、文化内涵及创意。中国服装设计师协会主席王庆也曾指出:“在未来的服装产业发展中, 谁掌握了产业中的‘制创’权利, 谁就将站在服装产业链的高峰, 获得高额利润。”

然而, 长期以来中国服装品牌处于一种跟风模仿的地位, 面临的是文化、创意的缺失, 品牌特征差, 只有数量和规模的发展困境。因此, 从创效益、集创意、产地多元化等方向发展, 把文化创意融入服装品牌概念当中, 把创意与树立中国服装品牌联系到一起, 成为了中国服装品牌树立自我形象, 打造影响力的关键。

服装产业本质上是一种文化创意产业。从上面的文化创意产业定义也可以看出, 英国等很多国家都明确将服装 (时装) 设计纳入文化创意产业的范畴。

服装是与文化密切相关的, 当文化创意被提到一个产业的高度时, 我们对服装产业与文化的关系的认识便开始进入到一个更深的层面。实际上, 文化创意与艺术生产力本应就是服装产业固有的核心部分。

服装作为文化的载体, 从人类文明开始, 它就与文化密切结合, 并经历它的1传承与流变适应人类社会的需求。人们穿着服装不仅仅是为了满足物质生存的需要, 更重要是体验一种生活的方式, 表现人们的价值观念与审美情趣。可以说, 服装的设计、生产、销售等一系列过程都是文化创意活动。

服装的设计、生产、销售与服务过程, 同时也是一种“情境”的创造过程。企业不仅仅是在制造产品与服务, 更是在创造一种“情境”。这种情境的创造, 既包括产品本身的文化创意的创造, 还包括销售环境及服务方式所带来的文化感受的创造。前者通过产品本身的内涵设计来融入, 用时装表演与发布会等广告手段来加以宣传, 而后者则需依靠对于产品文化创意内涵的准确把握, 通过购物环境的文化氛围营造来完成。对服装产品来说, 这些利用营销环境与服务形式来诉说品牌文化的方式, 是服装的文化创意内涵的表达与传播的非常重要的组成部分。

四、文化创意对服装产业的意义

服装卖的就是设计、理念、精神、心理享受和增值服务, 服装的消费是满足于消费者物质层次和精神层次的双重需求。这样, 文化创意就成了服装产业中十分特殊且重要的一个因素, 不仅决定了产业的性质, 而且决定了产业的生产经营和管理的层次水平。发展文化创意对于产业的启发, 不仅是对即存产业的重新合, 发现了创意可以创造财富和就业机会, 更重要的是在于把人的创造性, 尤其是个人的创造性, 从有形的产品和产业的附属地位中解脱出来, 赋予了它本来应有的地位。

文化创意的融入可以有效改善优化服》转133页

参考文献

[1]、杨娇, 旅游产业与文化创意产业融合的研究;旅游经济2009, 3。

[2] 、]黄晓娣.我国传统文化与服装设计创新的整合[J].内江科技, 2007, 8。

[3] 、金元浦.当代世界创意产业的概念及其特征[J1.创意产业与中国电影, 2006, 3。

创新驱动文化创意产业 篇8

《轻工业发展规划(2016-2020年)》近日正式发布,作为“十三五”时期指导轻工业发展的专项规划,将指导未来五年轻工业创新发展,推动由“轻工大国”向“轻工强国”转变。据悉,《规划》从大力实施“三品”战略、增强自主创新能力、积极推动智能化发展、着力调整产业结构、全面推行绿色制造、统筹国内外市场等六个方面提出了具体任务部署。

其中在文化创意产业方面,《规划》明确提出要以创新驱动。坚持以市场需求为导向,积极顺应和把握消费升级大趋势,带动技术、产品、服务和商业模式创新,形成发展新动力,走创新驱动发展之路。文化艺术体育休闲用品领域工艺美术工业、文教体育用品工业、玩具工业、乐器工业、眼镜工业、制笔工业、礼仪休闲用品工业、文房四宝工业、少数民族用品工业等九大行业将迎来重点发展和改造升级。(来源:中国文化创意产业网)

【智库评论】

上一篇:元宵游园记作文下一篇:公司辞职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