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化产业发展论文(通用8篇)
文化产业是以文化资源为资本、以市场需求为导向,通过文化创意和艺术智慧的运用,最终以文化产品服务于社会并赢得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的一种新型产业门类,是一个既能够满足人们的精神文化消费需求,又能够提供就业、培训、经济增长和出口创收机会的产业。文化产业区别于其他行业的最显著的特征是,通过创意,触发个人的创作灵感、激发个人的创造才能,激活沉睡的文化艺术资源,将文化资源(诸如人的智慧、知识产权、文化艺术内容等)转化为发展文化产业的丰厚资本。近年来,文化产业已经成为一个国家、一个地区文化综合实力的标志并且受到各国和我国各级党政领导的日益重视和密切关注。
江苏历来就是一个文化大省。从古到今,江苏人文荟萃,名人辈出,文化资源极其丰富。改革开放尤其是进入新世纪以来,由于各级党政领导的高度重视,江苏的文化事业得到了长足发展。但是,尽管江苏是一个令世人注目的经济强省、经济发展的增长速度位居全国最前列,也是一个名副其实的教育科技大省;尽管江苏的文化资源十分丰富,但从产业视角而言,这些文化资源绝大多数处于初级产品阶段,有些还是一片尚未开垦的处女地,所以江苏目前还称不上“文化强省”。这种现状与江苏经济强省的地位极不相称,与文化大省的名声也极不匹配,与建设“文化江苏”、“文化强省”的目标还有很大差距。
近年来,我们省的文化产业发展很快,尤其是2006年以后,呈现出速度加快、主体壮大、集聚发展的态势。实现了快速起步,而且起点较高。具体的体现我用手头的一组数据来说话吧:
一、2007年全省文化产业增加值达570亿元(不含个体经营户),比上年增长27%,占全省GDP的比重为2.23%,比上年提高0.21个百分点;
二、基本形成了动漫影视、出版发行、广播电视、文化旅游、休闲娱乐、工艺美术、文艺演出等优势文化产业门类;
三、2007年,动漫业位居全国第三;
四、2007年,全省文化娱乐、网吧、演艺、音像制品及上规模的互联网文化单位等经营收入295.849亿元;
五、2007年,工艺美术行业产值为320亿元,占全国总量的五分之一;
六、旅游业增加值突破1000亿元,位居全国之首。另外,动漫游戏、网络文化、手机报、手机电视、移动电视、互动电视、网络电台等新兴产业正在蓬勃兴起。以上的这组数据基本反映出我省文化产业已经起步、而且发展很快的现状。而之所以说“江苏的文化事业相对强,文化产业绝对弱”,是拿江苏的文化产业与文化事业作比较、是拿江苏与先进地区作比较,它的参照系是横向的,是一种横向的比较。拿自己的过去与现在比较,我们的成绩很大。但一横向比较,我们就发现自己在发展文化产业上的不足和差距了。
文化产业的集约化、规模化程度仍然偏低,产业结构亟待优化,部门分割、行业垄断和地域封锁的情况依然存在,跨行业、跨系统整合文化资源的难度大。目前江苏文化发展最大的不协调就是文化事业与文化产业发展的不协调。2007年江苏的文化产业增加值占全省GDP的比重为2.23%,而北京、上海、广东、湖南等比重超过4%。这一比,我们的差距还是蛮大的。
应当看到:就文化而言,文化事业与文化产业犹如鸟之双翼、车之两轮,缺一不可。只有事业和产业两翼齐飞、双轮齐转,文化才有可持续和谐发展的可能,文化的综合实力也才能够得以充分体现。
在以往的工作中,我们各级偏重了文化的意识形态功能,而忽略了文化对经济的创意和产业功能,导致文化产业在我国起步较晚、发展缓慢。即便到了2004年,我国的电影产量也才仅有157部,最终在影院上映甚至只放映1天就下片的才47部,全国15亿元票房收入中进口大片竟然占据了90%以上的市场份额。由此可见我国的文化产业化程度之低,要吸取文化大革命的沉痛教训。为此,无论是从构建和谐社会、关注人们的精神生活世界与幸福指数及建立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政治学角度,还是从发展壮大区域经济这个经济学角度,通过发展文化产业、坚持不懈地生产源源不断的文化产品,才能在满足人们日益增长的精神文化需求的同时,推动经济、政治、社会、文化的和谐发展。因此,要花大力气来拉长江苏文化产业这条短腿。
发展文化产业的关键在于人才、资本、政策三项要素。文化产业方面的人才包含两大类,一类是创意和高科技人才,这一类人才是一个企业、一个地区文化产业的核心竞争力所在。美国迪斯尼的成功首先是创意和科技的成功,在当前的市场条件下,创意和高科技人才是文化产业得以快速发展的最重要的支撑和保障。换句话说,我们的创意和高科技人才高度有多高,决定了产业能做多大,能走多远。第二类人才是管理、经营人才。这类人才是通才,但对缺少经营、管理的文化企业来说,也至关重要。第三个要素是政策。从经济学角度看,一个产业要想获得快速、持续和大规模的发展,需要有较为宽松的发展环境,其政策性的保障要求就高。江苏在发展文化产业政策上做了很多的工作,也向全国提供了一些经验,但我们的发展文化产业的政策过于原则化、过于宏观,可操作性不强。比如文化企业用地、融资、税收等具体实施细则至今未能出台;省文化产业引导资金规模太小。北京市政府每年安排文化创意产业发展专项资金5亿元,同时设立了5亿元规模的文化创意产业集聚区基础设施专项资金,分3年投入。北京市政府的优惠政策还包括,工业厂房、传统四合院区域等存量房
地资源转型兴办文化创意产业的,政府可暂不对划拨土地的经营行为征收土地收益。对这些,我们要在今后的工作中加以研究和解决。
欧洲、美国、澳大利亚和其他发达国家经济转型的成功经验表明,文化创意产业早已成为这些国家的支柱产业。事实证明,文化创意与艺术灵感能够派生出无尽的新产品,开拓出意想不到的新市场,更能够拓宽就业与创造财富的新机遇。所以,文化创意产业已经成为推动国家和地区经济成长的原动力。
解放思想,更新观念,推进文化创新。加快江苏文化产业的发展,首先要抓住思想观念创新这个关键。要从过去的单一抓文化事业转向事业、产业“两手抓”、“两手硬”,由偏重文化的意识形态功能转向既注重文化的意识形态功能,又充分文化的产业功能,不断解放和发展文化生产力,克服思想认识上的盲区和误区,并在理论上为文化产业的发展扫清思想障碍,在政策上为文化产业营造良好的外部发展环境。要注重文化产品的内容创新。从某种意义上说,文化产业是内容产业。如果还像以往那样,仅仅注重文化对大众教化的意识形态功能而缺乏创意,没有与时俱进的高质量的内容,也就没有高质量的文化产品;在落后的理念引导下生产出的产品,不能满足受众的需求。如果没有受众,于是文化产品也就不能成其为商品,也就失去了其教化的功能。其次,文化创新的核心是文化体制机制的创新。这就需要各级文化部门克服畏难情绪、下大力气进一步推动文化体制的改革,推动文化单位运行机制的创新。除了党报、省昆剧院外,各类艺术院团和报社、出版社、新华书店、影剧院、电视制作单位和文化经营中介机构,党政部门、人民团体、行业组织所属事业编制的影视制作和销售单位,新闻媒体中的广告、印刷、复制、发行、传输网络部分及影视剧等节目制作与销售部门,都要按照上级要求,尽快转制为企业。按照现代企业制度和现代产权制度的要求,培育壮大市场主体。精心培植、扶持一批能够真正进入市场规范运作的自主经营、自负盈亏、自我发展、自我约束的文化企业。同时,加快省级国有文化企业集团的公司制改造,以创新体制、转换机制、面向市场、壮大实力为重点,按照现代企业制度的要求,加快对公司制改造步伐,完善法人治理结构,推进产权制度改革,实行投资主体多元化,使国有和国有控股的文化产业集团真正成为自主经营、自我约束、自我发展的市场主体,并力争尽快推出一批主业突出、核心竞争力强的文化企业上市。与此同时,在政策上放宽市场准入的门槛,鼓励社会资本进入文化产业领域,给民营企业以公平竞争的机会,让更多的民营企业放手、放胆投资、参与到文化产业发展的时代浪潮中。
加强知识产权保护,营造良好的产业发展环境。加强对文化产业的政策引导。积极培育
文化产业园区,推进规模化、集群化经营。发挥江苏文化资源优势,全力打造江苏文化产业品牌。发展文化产业、努力将江苏建设成为文化事业与文化产业两翼齐飞的文化强省,就必须充分发掘和利用江苏已有的文化资源优势,丰富的历史文化资源为我省文化产业的发展奠定了良好的基础。应充分发掘江苏文化资源蕴藏着的巨大潜力,统筹规划、科学开发,提高文化资源转化为文化资本的利用效率,积极发挥文化人的聪明才智,确立重点优先发展、传承传统创新发展、制定政策引导发展、集聚人才加快发展的工作思路,将江苏文化产业推进到一个新境界。
我国改革开放以来, 各地在促进文化产业发展方面, 进行了积极探索和大胆实践, 积累了宝贵经验, 取得了明显成绩。当然革命老区赣南也不例外, 赣州市委市政府提出了“文化立市”理念, 全市人民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 以科学发展观为统领, 紧紧围绕纵深推进“对接长珠闽, 建设新赣州”发展战略, 解放思想, 转变观念, 创新文化事业和文化产业发展的体制机制, 壮大文化事业和文化产业, 促进实现赣州经济社会科学和谐的追赶型、跨越式发展。笔者认为要充分发挥自身优势, 大力推进赣南文化产业建设, 着力打造三大特色品牌。
一、弘扬主旋律, 着力打造赣南红色文化
在新的历史时期, 提升红色文化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设中的地位和作用, 使红色文化和现实生活相对接, 对于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引领多样化的社会思潮, 激励全国人民努力开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局面, 具有重要的意义。赣南是革命老区, 有着深厚的红色文化底蕴, 在长期的革命斗争中, 赣南革命根据地留下大批革命历史纪念地和革命战争遗址、遗迹。她是毛泽东思想的重要发祥地, 是我国人民军队成长壮大的摇篮, 还是中央红军长征的出发地和南方红军三年游击战争的中心区域, 是新四军的红色源头之一。还有一些书籍、照片、标语、题词、锦旗、武器和生活用具等各类革命时期的珍贵文物, 特别是毛主席在赣南留下的许多诗词, 为后人留下了一笔丰厚的文化遗产。这些对于发展“红色”旅游, 开展革命传统教育, 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要有计划、有步骤地开发利用红色文化, 努力培育红色文化产业。
一是大力发展“红色”旅游事业。科学布局“红色”旅游线路, 形成景区互动。充分挖掘和利用赣南老区的革命历史文化资源, 整合市内的红色旅游资源。开辟以城区为中心幅射整个赣南老区的红色旅游线路, 做到编排成线。目前可先行开发东线路“红色故都游”由赣州—于都长征第一渡—瑞金云石山长征第一山—瑞金沙洲坝、叶坪中华苏维埃共和国旧址群;北线路“将军县游”由赣州—兴国将军馆、将军广场—宁都起义纪念馆—宁都翠微峰;西线路“梅岭游”由赣州—大余—崇义—上犹。此后, 还可开发南线路, 以及多条省际线路。
二是努力培育红色文化产业。突出品牌形象, 开展特色宣传。在营销上, 要针对目前不少红色旅游地存在的开发方式简单化、程式化的弊端, 创新开发、展示手段。一要突出重点, 打造品牌, 即以瑞金为龙头, 突出打造好“红色故都”、“长征第一渡”、“将军县”、“梅岭游击”等知名品牌;二要开发赣南红色旅游纪念品作为形象载体, 制作赣南红色经典影视和旅游VCD, 比如兴国县的“兴国山歌”、“送郎当红军”、“四星望月”等有特色的红色文化, 在重点红色旅游景区出售或随门票赠送;三要通过采取街头宣传、广场演出, 召开新闻发布会、旅游资源推介洽谈会, 组织红色旅游产业研讨等形式开展全方位的宣传促销, 扩大赣南红色品牌的知名度与影响力。在宣传形式上还可以像延安学习, 组织民间优秀艺人在革命旧址搞说唱、打腰鼓、跑旱船等小品表演;像遵义一样, 开发“四渡赤水情景再现”项目。
三是建立合作机制。与江西省内的南昌、吉安、井冈山、等地建立合作机制, 并积极发展与广东、福建、湖南及全国其他红色旅游区的联合, 实现省际旅游互动, 共同挖掘市场潜力。良好的区位优势为赣州发展红色旅游提供了空间条件。从交通条件讲, 京九铁路贯穿赣州辖区南北, 赣龙铁路、赣韶铁路、赣粤高速、昆厦高速途经赣州, 105、319、323、206四条国道在市内星罗棋布, 新建赣州机场可供大型客机降落。同时赣州还是赣江、东江两条江的发源地, 水路运输也很方便。在省内, 赣州地处中央革命根据地的中心, 与井冈山山水相连。主动与省内的南昌旅游公司合作建立赣南红色旅游专线;与吉安、井冈山合作建立中央革命根据地旅游专线。在省际, 赣州是个边际城市与粤闽湘交界。可以建立粤赣红色旅游线、闽赣红色旅游线、湘赣红色旅游线。
二、突出特色, 着力打造赣南客家文化
客家是历史上由于战乱、饥荒等原因, 中原汉民族逐渐南下进入赣闽粤三角区, 与当地畲瑶等土著居民融合而形成的一个独特而稳定的汉族支系。他们具有独特的客家方言, 独特的文化民俗和情感心态。赣南、粤东、闽西是客家人的大本营。赣南又是客家人的最大聚居地, 这里的18个县市, 除章贡区和信丰嘉定及其他少数居民点的世居居民外, 其余都属客家方言区。全市客家人口占90%以上。
赣南客家文化以其历史悠久和内容丰厚而为世人所瞩目。它包括历史文物遗迹, 姓氏宗族文化, 方言文化, 民居文化, 民俗文化, 民间文艺等。应从以下几个方面不断挖掘、整合、创新客家文化, 研究和宣传民族风情, 努力建设具有客家特色、客家风格、客家气派的区域文化。
一是打造客家文化精品, 大力发展文化创意产业。打造一批体现较高创作水准、具有较大影响力的作品。抓好一批具有良好社会效益、市场发展潜质和积极导向作用的文化产业项目及深受基层群众欢迎的公益性文化服务项目, 弘扬赣南优秀客家文化和具有传承、创新意义的文化艺术成果。
二是实施文化阵地工程, 积极开展“优秀文化县 (市、区) ”、“文化名县 (市、区) 名乡 (镇) 名村”评选活动, 推动赣南客家文化形象建设。
三是狠抓群众文化繁荣, 不断加强群众业余文化队伍建设, 做到队伍常在、活动常搞、节目常新;广泛开展群众乐于参与、便于参与的文化活动, 大力发展社区文化、校园文化、企业文化、村镇文化, 鼓励群众自编自演、自娱自乐, 让人们在多姿多彩的文化活动中享受美好生活。
四是大力开展文化传播活动, 利用报纸、期刊、广播、电视、图书、互联网等文化传播媒体, 大力宣传赣南客家文化, 扩大赣南客家文化传播的覆盖面和影响力。
三、传承历史, 着力打造赣南宋城文化
赣州是宋代古城, 在这里保留有众多的宋代文物古迹, 有“宋代历史博物馆”之誉, 1993年11月被命名为国家历史文化名城。宋代赣州, 是古代赣州最繁荣时期。由于西域丝绸之路受阻, 中国对外贸易的通商渠道改走水上丝绸之路, 即经赣州——大余越梅关古驿道过广东南海。这时, 赣州城就为长江、珠江、闽江三大流域的交通枢纽, 是全国兴盛繁荣的30名城之一, 赣州城规模和格局, 也就是在这个时期基本形成, 城市功能也基本完善。城墙是中国古代城市的基本设施, 现在保存较好的有西安、南京、平遥、荆州、赣州, 但大多是明以后的。明朝朱元璋提出“高筑墙、广积粮、缓称王”, 因此, 全国兴起城墙热, 包括万里长城都是这时改为砖墙的。只有赣州是全国惟一的宋代砖城墙, 保留有数以万计的“铭文城砖”, 有记时的、记地名的、记人名的, 共有500多种不同内容, 在全国城墙史上是独一无二的, 这如同一部史书, 记载着古城的兴衰历史。
赣州宋城文化遗产显示了中华民族祖先的聪明才智和创造精神, 它是中华民族祖先留给我们的最为珍贵的文化遗产。我们有责任传承、开发和利用赣州宋城文化, 处理好保护与发展的关系。正确处理保护与发展的关系是实施宋城文化遗产保护工程的重要保证, 需要注意以下三个问题:
一是要坚持在抢救和保护基础上的利用和发展。保护是基础, 是关键, 是前提, 没有保护就没有发展。我国实施的民族民间文化保护工程, 明确地提出了“保护为主, 抢救第一, 合理利用, 继承发展”的方针。其根本出发点在于将那些珍贵的、濒危的并具有历史价值的文化遗产保护下来, 在保护的基础上将有价值的部分赋予其一定的生命力, 使之能够为人民群众所欣赏、所接受, 能够为建设社会主义先进文化服务。对于宋城赣州来说要维护宋城的总体格局, 重点保护城墙、城门、“六街” (阳街、横街、阴街、斜街、剑街、长街) 。“三桥” (东河浮桥, 原西河浮桥, 原南河浮桥) 、福寿沟等遗址。
二是要强调在科学保护前提下的合理开发利用。所谓科学保护就是要树立科学的发展观, 坚持宋城文化遗产保护的真实性和整体性原则, 防止对宋城文化遗产的曲解、误解, 甚至歪曲、滥用。要讲求保护方式, 必须尊重历史, 按照“原汁原味”的本来面目进行记载, 不能马虎对待、不负责任, 更不能随意加以改变。为此必须做到: (1) 深入了解宋城的历史、地理及民俗习惯, 在准确把握其空间布局、建筑内涵和特色的基础上来维护宋城文化古迹。 (2) 在整治的过程中尽可能的保留与宋城风貌取得统一的外围建筑。 (3) 在实施保护的过程中采取扩建新区的方法, 将旧城区的功能引向新区, 从而减轻老城区的压力为宋城的保护创造有利条件。这样既保护了宋城文化古迹, 又促进了经济的发展。
三是要依靠全体市民的努力形成多元投入机制。赣州宋城文化的保护与利用是一个庞杂的系统工程, 涉及面广、投资量大, 如果单靠政府或民间力量来完成都是不可取的。必须形成多元投入机制, 积极鼓励民间开发力量协同政府一起参与保护和开发。
摘要:文化产业的发展已经成为世界潮流, 在各国经济发展中具有越来越重要的地位。我们要抓住机遇, 整合赣南文化资源, 大力发展赣州文化产业。弘扬主旋律, 着力打造赣南红色文化;突出特色, 着力打造赣南客家文化;传承历史, 着力打造赣南宋城文化。
一、日本开展文化产业推进政策的社会背景
日本并非从一开始就具有将文化和产业结合起来的策略意识。而政府开始关注与文化和知识相关的产业振兴也是最近十几年的事情。战后的日本开始关注文化产业的契机来自于当时充斥着整个社会的亚文化。如“太阳族”、“暴走族”、“水晶族”等各式各样的“族”以及“御宅”、“涩谷系”、“里原系”等各样的“系”。可以说战后的日本正是孕育这些自发的年轻人文化和反文化的最佳时期。在战后高度消费的年代,商业的对象开始面向这些个人需求。因此,日本在如设计、时尚、休闲等诸多领域中的文化产业起初并非由国家重点支持而使其发展起来的,而是以自身生活文化为基础而发展起来的。
然而最近几年情况发生了变化。日本政府开始制定出很多文化产业振兴政策。其前提条件是技术革新和新市场的成立。如随着数字化的发展和网络宽带的发展,网络市场经济逐步扩大。而日本在战后的少子化趋势以及1947-1949年出生的人的大量退休也是背景之一。因此人们很需要一个面向成年人的文化服务以及很期待通过文化产业的发展促进市场规模的扩大。于是日本充分利用文化资源,以雄厚的文化资源和强有力的政府支持、注重培养文化产业的优秀人才、注重文化产品衍生市场的开发等机制做后盾,打造日本特色和地区特色,培育国内外市场,协调政府与NGO的共同管理。以下简单介绍日本文化创造产业的战略和政策。
二、旅游立国和“日本品牌”战略
日本的文化产业振兴策略与“日本品牌”战略密不可分。“日本品牌”战略政策当初是小泉政府在制定旅游观光政策中提出来的。2004年11月发表的“观光立国推进战略会议报告书”的第二条“提高旅游革新文化的磁力”中写道:“…观光旅游与政治、经济、生活、文化等国家的综合魅力密切相关…要有机开展产业立国、信息立国、文化立国、环境立国,让它们成为展现这个富有魅力的观光立国的国家印象…”具体的振兴策略则是“东京的时装周(JFW)”、“日本餐厅的海外普及以及推进机构(JRO)”的设立、设立有关日本食材、饮食文化的讲座和学科、传统文化(相扑、建筑、茶道)的振兴。此外还成立JAPAN商标事业促进会,聘请专家帮助促进地方商标、工艺品的发展。此外将符合亚洲年轻人的日本印象的动漫、电影、音乐等与旅游也结合起来。之后“日本品牌”这个观念超越了地域迅速渗透到了整个日本的文化产业策略当中。
三、知识产权立国和(电影、电视剧、音乐、出版业等)信息产业全球化战略
知识产权立国和信息产业振兴政策也和文化创造产业密切相关。日本的经济产业省在2007年4月召开了“有关服务产业的技术革新和生产性”的研究会中不以一直以来所追求的品质和价格差异化为目的,而是确立以最大限度发挥包含文化在内的日本潜在能力的新品牌为目的。在各样的知识产权中,该文原载于中国社会科学院文献信息中心主办的《环球市场信息导报》杂志http://www.ems86.com第565期2014年第33期-----转载须注名来源日本的电影、动漫、游戏等信息产业在全世界广受好评。日本国内也随着利用网络开展的信息文化商业活动日益高涨。这些使用不同方式开展的文化产业随着知识产权立國的战略而顺利开展。
此外,在“信息产业全球化战略”的报告书中,将同时具有“文化”和“产业”的信息产业从作为“产业”的角度出发,即如何把“文化”与经济价值结合起来的角度出发,再次确立了将人才、技术、资金等信息商业资源的整合、号称商业枢纽的电子市场的构建、价值链的重新构建和新商业的展开作为新的目标和方向。
四、新日本样式
“新日本样式”是日本经济产业部商务信息政策局提出来的、建议提高产品设计的附加值的策略。2005年5月10日日本设置了“新日本样式·品牌推进商谈会”,提出了“立足于日本的传统文化,吸纳当今社会的流行因素和机能,形成符合现代生活的日本文化品牌效应”。会上还提出了要开展6个活动,分别是:先进技术产品与传统技艺相结合的产品开发活动、以开发新市场为目的的网络区域构建活动、具体的商品、(电影、电视剧、音乐、出版业等)信息产业开发活动、品牌评价机制活动、感受日本(feel Japan)活动、培育品牌领导者活动、海外宣传活动。
五、亚洲网关战略和日本文化产业战略
安倍晋三内阁提出的“亚洲网关战略”指让政府主导产业发展政策的方向性,为了吸引亚洲乃至海外诸国,让日本在人力、资金、信息方面成为连接亚洲和世界的桥梁,同时提高日本的文化产业的国际竞争力。具体的政策项目有3个:通过向海外展示日本魅力而扩大市场、强化文化产业的海外拓展竞争力、坚实文化产业基础。第一个项目的具体活动内容包括表彰致力于普及日本文化的外国人、举办国际动漫节、日本时装周、日本饮食文化的海外宣传、成立“日本创意中心(Japan creative center)”、加强海外公馆、独立法人、自治体之间的联络和协作、在成田机场的入口处展示具有日本独特魅力的商品、饮食文化等。第二个项目的具体内容则包括“信息产业全球化战略”、开发优良住宅和汽车、保护国际知识产权、通过EPA提供打击盗版策略等。第三个项目的具体内容包括支持孩子们的创作活动(设计、绘画)、充实小中学教育中可以培养孩子们的创造性的体验活动、促进短期大学和综合大学的留学生工作的开展、开展对留学生的支援活动、增加亚洲日语海外学习的场所、加强日本语能力测试等日语教育、为亚洲各国的有形和无形文化遗产的保护提供帮助等。
总之日本的文化产业战略是在充分考虑到与亚洲诸国的关系后而构建起来的。在这之中除了歌舞伎等传统艺能同时也将动漫等流行文化放在了重点,其目的在于向全世界宣扬具有日本独特魅力的生活方式和对文化的理解方式。同时在这个战略中不容忽视的是日本还积极准备适宜于各个领域的优秀创作者开花结果的土壤,努力创造出一个可以培育各个层面的人才、让这些创作者无论在经济地位上还是社会地位上都可以享有好评的社会环境。
六、对中国的启示
2009年7月,我国国务院常务会议通过了《文化产业振兴规划》,9月,文化部颁布《文化部关于加快文化产业发展的指导意见》,标志着文化产业成为国家发展战略层面的重要内容。然而,中国的文化产业起步晚,而且长期处于混乱无人管的状态,因此还存在以下问题:1.文化产业团体和企业虽然多,然而不够集中。2.文化产业的资源分配机制混乱。3.文化产业就业人员素养低,人才构造欠缺合理性。4. 尚未完成文化产业连锁。5.投资、融资机制与新兴文化产业发展的需求不一致。
工业091班邹奔虎2009007020
412007年10月党的党的十七大召开,文化软实力正式写入党的党的十七大报告,这标志着,软实力正式成为国家发展战略新的着力点,中国正开始通过发展国家软实力提升国家形象,增强国家综合竞争力。胡锦涛总书记在十七大报告中从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的基本目标和基本政策构成的基本纲领出发,提出了当代中国文化建设的大政方针,说明党中央对文化事业和文化产业的发展的高度重视。
一、什么是文化?
笼统地说,文化是一种社会现象,是人们长期创造形成的产物。同时又是一种历史现象,是社会历史的积淀物。确切地说,文化是指一个国家或民族的历史、地理、风土人情、传统习俗、生活方式、文学艺术、行为规范、思维方式、价值观念等。
二、我国文化事业和文化产业的发展现状
在过去的时期里,我国的文化发展取得了长足进步.但是,我国的软实力发展还显得薄弱,在总体上还处于软实力发展的初期。客观分析现在文化软实力方面的建设,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本身的缺陷带来的价值观的迷茫,大众文化的兴起以及文化产业发展的相对滞后等都是影响和威胁我国文化软实力的重要因素。另外,西方发达国家文化帝国主义的话语霸权有加强趋势,文化霸权的再次兴起使民族国家间的文化利益矛盾加剧,而且,我国少数人为迎合西方霸权主义所提出的所谓的普世价值也在一定程度上阻碍了我国文化软实力发展的进程。
与其它国家相比较:目前世界文化市场份额,美国占43%,欧盟占34%,亚太地区占19%,亚太地区所占份额中,日本占10%,韩国占5%,中国和其他亚太地区国家仅占4%。从国际对比来看,中国文化产业在国内生产总值(2011年首超3%)中所占的比例,大大低于西方发达国家已经达到的10%以上的水平。我国文化产品存在贸易逆差:和中国对外贸易“出超”相比,中国的对外文化交流和传播则是严重“入超",存在“文化赤字"。2004年全国图书、报纸、期刊累计出口总额2546万美元,进口总额1.6亿美元,逆差为6倍。
从1999年到2002年,仅俄罗斯就有285个文艺团体到中国演出,同期中国至俄罗斯演出的文艺团体只有30个,相差10倍。从2000年到2004年,中国进口影片4332部,其中,美国几乎占到了一半。而我国影片出口则屈指可数。从全球文化的大范围看,在许多国家,有人如果听不懂贝多芬、莫扎特、巴赫的作品,就被认为不懂音乐,但听不懂《二泉映月》则似乎很自然。在语言文化方面,中国和西方的交流也处于严重逆差状态。美国高中学生只有2.4万人学中文,而学习法语的美国高中学生则达100多万。须知,中国人口有13亿,法国人口只有8000多万。在美国3000多所大学里,有近800所开设了汉语课程,但在中国,连小学甚至是学前班,都开设英语课程。大学生不考4级、6级被认为不思进取。
三、提高我国文化软实力的途径(同时加强对我国文化的保护,韩国申遗“端午节”事件等)
——全国政协专题协商会发言摘编
来源:人民网-《人民日报》
着力构建核心价值观
全国政协常委 李君如
推进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一个重要的任务就是要在全国人民的心目中,确立起能够自觉而又正确地评判事物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这一点比以往任何时候更加凸显出来了。这是因为,中国几千年来传统的核心价值观,自“五四”新文化运动以来,已经受到了颠覆性的冲击。
价值观同世界观相联系,有什么样的世界观就有什么样的价值观。研究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也必须以马克思主义价值观为指导,研究社会主义社会工人阶级和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需要注意或掌握这样一些原则: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要以工人阶级及其代表中国共产党的价值观为核心;要同以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的社会主义基本经济制度,以及建立在这种基本经济制度基础之上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相适应;要体现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本质要求;要从中国共产党的奋斗历史中去研究,要从人民群众最熟悉的话语中去概括。
有一个提法是:以人为本,实事求是,改革创新,自强互爱,振兴中华。这里所讲的“人”,既是个体的人,又是集体的人即人民群众,这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价值主体。以人为本,就是要坚持工人阶级的为人民服务的价值观。实事求是,改革创新,是马克思主义指导思想、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以及今天的时代精神和社会主义荣辱观的本质要求,也是实现为人民服务价值观的根本途径。自强互爱,是社会主义荣辱观的重要体现,也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公民自身价值的实现和体现。振兴中华,既同为人民服务的价值观相联系,又是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在当下的要求,是我们今天的重要价值追求。
另一个提法是:民主、科学、创新、和谐、强国。这五个价值追求,同上面五句话的精神是一样的,只是在表述上更简洁,更具有价值观念而不是政治观念的色彩。
正确理解文化的力量
全国政协委员 丹 增
我们要正确理解中央文化发展的战略,不能把文化建设等同于文化产业,文化产品等同于文化商品,文化成效等同于经济效益,把文化一窝蜂地搞产业化,争相打造新的经济增长点。我们有牺牲生态环境追求经济发展的教训,现在不能以牺牲文化价值追求利润的最大化。文化化人。文化化了的人,有高尚的人格、坚定的信仰、美好的追求,对大自然讲恩德
与敬畏,对人际关系讲诚信与和谐,对自己的行为讲约束与律己。文化承载着一个民族的思想、智慧、价值和追求,连接着全民族成员的人情、亲情、族情。文化的目标是,造就依据原则的政治,付出劳动的财富,讲求诚信的商业,提倡人性的科学,无私奉献的信仰。物质生活极度丰富,综合国力不断增强的今天,市场商品的假冒伪劣,高等学府的论文抄袭,科研单位的成果造假,食品药品的生命损害以及官场的吹捧之风、拍马之风、假话之风等,解决这些社会问题只有用一种文化方式整合群体力量。文化力量,在于文化的塑造力、凝聚力、推动力、创造力、辅助力。
“以文载道”,文化使人在文化的浸润中提高素质、规范行为、升华境界、提升人格,从而稳定整个社会。作为国家,要认识到提升中华文化软实力与经济发展同等重要,使文化形成一种国民普遍认同的群体力量,没有普遍认同的中华文化,民族凝聚缺少核心,民族团结缺少力量,国家稳定缺少保障;作为政府,要加大文化投入,创造创作环境,力推经典力作,掀起文艺高潮,树立文化权威;作为社会,要确立文化地位,认同文化价值,接受高雅文化,参与文化建设;作为文化人,要担当起历史责任,做社会潮流的统领者,价值观的塑造者,真善美的捍卫者,先进文化的引领者,勇敢地抛弃“名”、“利”、“权”的诱惑。
增强中华文化传播力
全国政协常委 赵启正
当前,中国文化向世界的传播和对世界的影响力,与中国文化本身的内涵、蕴力相比,相差甚远。多数外国人对中国的印象除了长城,就是大熊猫和功夫,至于中国文化的精要和中国这些年来所取得的进步,则鲜有所知。实际上,中国的文化产品不乏上品,但出口国外的还太少。
中国对外文化传播的“逆差”或“入超”,归根结底,还是因为我们文化“软力量”本身不够强大。提高中华文化对外传播的力量,是关系全民族振兴的重大事业。
应大力开发中国的跨文化“产品”。以图书为代表的出版物是人类文化最重要的载体之一,加强对外出版物的工作是理应优先考虑的。要加快实施出版物“走出去”战略。对外出版物既要重视“量”,更要注重“质”,要多出精品。在力求说明中国真实情况的前提下,要特别注意外国受众的需求和思维习惯。
努力提高国家的修辞能力。国家修辞是指表达国家社会特点的关键性话语,如“统一战线”、“发展才是硬道理”、“三个代表”、“科学发展观”等。国家修辞直接关系到表达国家特色,增强国家话语力,形成国家的正确形象,并强烈影响国际舆论。国家修辞在向国外表达时务求表达要正确,否则跨文化交流就不通畅,就会引起误解。
造就强大的翻译队伍。不同语言的民族得以共存与沟通,人类文明得以延续和发展,必须借助翻译。在全球化时代,翻译活动已经渗透到人们生活的各个角落。翻译是“文化的翻译”,译者不仅要精通外语,还要精通外国文化。从对外传播的角度讲,翻译本身既是语言的沟通,又是文化的沟通。在中国,普遍存在“懂外语就能翻译”的认识误区,使得“翻译质量”问题成为瓶颈,不仅影响中国文化走向世界,甚至还制约了中国的国际政治表达。培养一大批高水平、专业化,尤其擅长中译外的翻译家,是当前社会发展的迫切需要,也是提高中华文化对外传播力量的重要任务。
出版业仍需转变方式
全国政协委员 聂震宁
通过中国出版集团公司改革发展的成功实践,我们体会到,要推动文化大发展大繁荣,必须深化体制改革,加快文化产业的发展。同时也意识到,我国出版产业的发展还处于起步阶段,还需要继续深化改革、加快发展,特别是加快发展方式的转变。
要坚持正确的出版产业发展方向。出版产业首先是出版的产业,肩负着文化使命和责任,应当坚持挺拔主业,只能在搞好出版主业的前提下开展相关多元化经营,而不能弱化了出版而强化了其他非出版的经营,更不能因为某些经济效益而放弃出版业的使命和责任,要防止“出版产业壮大了,出版却没了”和“内容产业没内容、文化产业没文化”的现象发生。
要建立科学的出版产业评价体系。出版产业评价工作目前还处在起步阶段,对企业绩效和规模的评价往往失之于粗糙,特别是对企业的主业经营质量的评价缺少办法。出版业一直强调“内容为王”,可是对企业综合实力中内容生产能力的评价却比较简单,经济效益占比过重,不利于加强对文化产品创作生产的引导。
要坚持由粗放型增长向集约型增长转变。出版产业规模化发展的热情十分高涨。经验表明,在规模扩张较快的阶段,需要防止形成粗放型增长。出版产业的首要任务是发展文化,文化产品生产更应当把提高质量的任务放在首位。与此同时,要不断提高市场经营水平,不断提高出版物经营传播能力,争取更大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
要加快建立数字出版有序发展的新格局。数字出版已经形成趋势,可是传统出版企业在数字出版方面却投入不够、作为不大,面临着在数字技术传播中缺位失位的危险。为此,出版产业要高度重视数字出版这一新兴业态,建立全媒体出版的理念和操作办法,行业管理部门则应当组织制定数字出版的交易标准和办法,尽快建立内容生产商和技术运营商有序合作的新格
文化自觉文明方发光
全国政协常委 冯骥才
文化的自觉就是要清醒地认识到文化和文明于人类的意义必不可少。反过来讲,如果人类一旦失去文化的自觉,便会陷入迷茫、杂乱无序、良莠不分、失去自我,甚至重返愚蛮。文化自觉还有一个重要方面,是建设当代文化高峰的自觉。那么文化应该谁先自觉呢?首先是知识分子。知识分子天经地义地对社会文明和精神予以关切、敏感,并负有责任。
没有责任感就会浑然不知,有责任感必然深有觉察,这便说到了知识分子的本质之一——先觉性。先觉才会自觉,或者说自觉本身就是一种先觉。
再有,国家的文化自觉同样至关重要。或由于长期以来重经济轻文化,或由于与政绩难以挂钩,致使文化在经济社会中处于弱势。文化的缺失不会显现在任何一级政府当年的统计表中,但日久天长便峥嵘于各种社会弊端上,并积重难返。因此说,政府的执行层面的文化自觉成了关键。若要使这一层面具有文化自觉必须有切实办法。否则,文化在这个层面必然化为几场大轰大嗡、明星云集的文化节和一大片斥资数亿的文化场馆。
我对文化自觉的理解是,首先是知识分子的自觉,即知识分子应当任何时候都站守文化的前沿,保持先觉,主动承担;还有国家的文化自觉,国家也要有文化的使命感,还要有清晰的时代性的文化方略,只有国家在文化上自觉,社会文明才有保障。当然,关键的还要靠政府执行层面的自觉,只有政府执行层面真正认识到文化的社会意义,文化是精神事业而非经济手段,并按照文化的规律去做文化的事,国家的文化自觉才能真正得以实施与实现。上述各方面的文化自觉最终所要达到的是整个社会与全民的文化自觉。只有全民在文化上自觉,社会文明才能逐步提高,当代社会文明才能放出光彩。
重视农民工文化需求
全国政协常委 冯 巩
近年来,农民工基本文化权益逐步得到保障,但农民工基本文化需求满足程度仍然较低,文化生活单调匮乏。特别是在农民工代际转化,新生代农民工逐渐成为农民工主体的背景下,农民工对文化生活的需求呈现出很多新的特点。农民工处于“农民”向“市民”的过渡之中,自我认同模糊,工作、生活空间与城市居民相对隔离,文化习惯与城市居民差异较大,交往对象局限,对所在城市没有归属感。新生代农民工正处在交友、恋爱、结婚的黄金期,思想沟通和情感交流的需求强烈,对文化的需求层次不断提升,但他们较为普遍地感到情感孤独,有的甚至出现心理问题。
应明确责任,将农民工文化服务纳入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各级文化行政部门应将农民工文化工作纳入工作重点和工作目标考核体系,推动公共文化的资源配置和发展建设规划以常住人口为主要依据。引导农民工利用社区文化设施,通过文化交流促进农民工融入城市。加快形成“政府主导、企业共建、社会参与”的农民工文化工作机制。政府可考虑成立农民工文化专项工作指导或综合协调机构,整合各有关部门和社会团体的资源,发挥公益性文化单位的骨干作用,采用财政补贴、税收减免等措施,调动用工企业积极性。
建立以需求为导向的文化服务产品供给机制。加强农民工文化需求调查,特别是要重视新生代农民工的精神文化需求,加强对他们的价值观念塑造以及人文关怀、心理疏导和精神抚慰,引导他们按照现代城市文明要求规范自身行为,提高他们的文化素质、耐挫能力和融入能力。要充分尊重农民工的文化主体地位,鼓励、扶持农民工文化团体发展,引导农民工
参与健康文明的文化活动。同时,要积极引导和鼓励广大文艺工作者深入农民工生活,创作、生产农民工喜闻乐见的文艺作品,组织和鼓励文化团体经常深入工地、厂区为农民工演出。
不断改革创新发展方式
全国政协委员 冯 远
由于在可预见的历史阶段中,文化发展建设必须依靠国家经济的可持续发展,依靠政府财政主渠道投入的持续增长,因此,政府应在财政预算中确定相应的投资比例,承担文化基础设施和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的建设,以保障国民享受基本的文化权益。同时,通过深化文化体制改革、创新文化生产和传播方式,解放和发展文化生产力,增强文化事业、文化产业的发展活力,力求做到确保一块、增强一块、大力扶持一块。
我国经济发展人均水平低,加之东、中、西部地区情况差异较大,必然要求我们坚定不移地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确保国民经济平稳较快发展。没有人均国民收入水平的普遍提升,没有需求总量和消费水平的提升,文化事业和文化产业均难言进步,多元主体利益就难以兼顾,基本权益保障和发展就可能成为良好的愿望或表面文章。由于发展不平衡和收入差距在短期内难以缩小,国民支付能力不足与消费意愿不足、有效需求和有效供给不足现象的存在成为制约文化需求驱动型增长的原因,这就决定了我国文化事业和文化产业结构在相当时期内的失衡现象难以改变。因此,加快发展服务性文化事业、消费性文化产业,拉动投资、扩大需求、刺激消费成为“十二五”发展文化民生建设的硬任务。
在政府引导下发挥市场机制积极作用,培育骨干文化企业和战略投资者,鼓励和引导非公有制经济进入,发展新型文化业态,增强多元化供给能力,满足多样化社会需求,繁荣社会主义文化市场,推动文化产业成为国民经济支柱性产业。加快破解制约文化产业发展的资源配置和产业升级的体制瓶颈,重点在文化产品创意生产、销售服务、银行信贷、税收优惠、市场准入与监管制度等制约服务产业发展的机制环节改革创新。加快深化文化资源性产品价格和要素市场改革、加大对垄断性利益集团的体制改革、努力遏制并改变资源配置不公、民营文化产业发展受限、行政以及行业垄断、潜规则公开化现象。
提高公共文化的吸引力
全国政协委员 迟福林
基本公共文化服务均等化是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但又有其特殊性:即基本公共文化服务均等化需要具有吸引力、影响力。这些年,公共文化基础设施建设有较快进展,但公共文化的吸引力、影响力不强,与全社会的公共文化需求有明显差距。这是当前推进城乡基本公共文化服务均等化的突出矛盾。解决这一突出矛盾,关键在于以社会化为重点强化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
从实践看,以公共文化事业单位为主的单一供给体系,难以适应新时期公共文化服务体
系建设的目标。这就需要鼓励支持社会力量参与公共文化的服务生产。应当说,这方面的改革还有很大的空间。
推进制度创新,鼓励社会力量参与。构建平等准入的环境,还面临着一些政策和制度障碍。例如,“民办”文化公益机构在财税、人事、职称等方面的政策歧视。鼓励支持社会力量兴办公共文化事业,需要完善相关政策,放宽“准入门槛”,并有相关的制度和法律保障。积极推进文化市场的开放。在确立政府主体地位和主导作用的同时,为吸引社会投资,适应多元公共文化服务需求,加快推进文化市场的开放。第一,凡法律未禁止的公共文化服务领域,都应对社会民间资本放开;第二,一些公共文化服务可以通过公开招标、合同、特许或建立公私合作伙伴等方式让渡给市场主体经营;第三,通过减税、免税、财政补贴和财政转移支付等多种方式鼓励社会组织参与公共文化服务的供给。
作为邯郸市投资最大的公益性文化基础设施——由大剧院、博物馆、图书馆和城市规划展览馆组成的邯郸市文化艺术中心正在紧张有序地建设;依托“黄粱梦”历史文化资源开发的包括梦想艺术大剧院、梦想艺术大世界、梦想艺术大酒店3个子项目的“中国梦城文化休闲中心”,也将在邯郸市崛起……目前,以公益性文化项目提升城市品位,以文化经营项目反哺文化服务,一个文化事业繁荣和文化产业不断发展的局面正在邯郸市形成。
邯郸历史文化资源丰厚。有磁山文化、女娲文化、赵文化、广府太极文化、梦文化、磁州窑文化、成语典故文化、边区革命文化等10大文化脉系,有赵王城遗址、邺城遗址、广府古城、娲皇宫等国家和省级历史遗存……“要让悠久的历史文化资源„活‟起来,使之转化为现实的文化产业,为经济社会发展提供增长点和支撑点。”邯郸市委书记崔江水说。为此,邯郸市制定的《关于加快文化产业发展的意见》明确提出:以赵文化为统领,一手抓历史文化名城保护,一手抓现代文化旅游资源开发,在税收、用地、工商登记等方面对文化企业给予大力支持;实施项目带动、品牌支撑、产业聚集和外向拓展4大战略,鼓励和引导民营资本进入文化领域,依托丰厚的历史文化资源,努力打造文化增长点和支撑点;规划建设大型文化产业园区、具有核心竞争力的骨干文化企业和文化集团,打造彰显特色的文化品牌。
运用现代产业机制,挖掘历史文化资源。河北九如集团与邯郸市平调落子剧团合作,投资近2000万元推出以平调落子为表现形式,融魔术、杂技及现代舞台艺术为一体的大型魔幻舞台剧《黄粱梦》。该剧第一次用民间资金打造艺术精品,第一次把现代舞台技术提升到世界水平,第一次完全面对市场为百姓而创作。剧目一经亮相,立即在演艺市场引起震撼和反响,先后在石家庄、秦皇岛、邯郸等地公益演出50多场,场场观众爆满、好评如潮。同时,邯郸市把文化产业作为构建现代产业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和今后一个时期重点发展的主导产业之一,并纳入“3+3+3”主导产业倍增计划,初步形成了特色鲜明、富有竞争力的现代文化产业体系,文化产业在推动经济增长和转型中的重要作用日益凸显。其中,仅网络文化服务前年就创造经济效益9.8亿元,去年达到11.8亿元。
文化产业最早是从西方研究和发展起来的。随着它在我国国民经济中地位和作用的日益凸现, 而被越来越多的人认识和接受, 其也成为众多专家、学者研究的热点问题之一。与此同时, “创意产业”、“文化创意产业”等相关概念也频繁出现于各种媒体中。但这些概念的高曝光率也使大众产生了一些困惑, 所以本文试图对这三个相似的概念做一下浅略的介绍。
一、文化产业
在我国, 学术界对“文化产业”概念的理解普遍较一致。一般认为:“文化产业”概念的提出可以追溯到20世纪三四十年代, 德国法兰克福学派提出的“文化工业” (Culture Industry) 理论。该学派认为文化工业是一种标准化的过程, 其生产的产品就像其他商品一样出于同一种模式, 其产品已经失去了文化的内涵;而且束缚了大众的思想, 成为统治阶级的工具。由此可以看出, 法兰克福学派对“文化工业”持有一种强烈的批判态度。
随着社会经济和文化产业自身的不断发展和完善, “文化产业” (Cultural Industries) 这一概念慢慢变为中性。其中, 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的把文化产业定义为:“按照工业标准生产, 再生产, 储存及分配文化产品和服务的一系列活动。”从这个定义中, 我们还是可以找到“文化工业”的影子。
我国最早的“文化产业”定义出现在2001年, 全国政协与文化部所组成的文化产业联合调查组对文化产业作了如下的界定:“文化产业是指从事文化产品生产和提供文化服务的经营性行业。”2004年4月国家统计局颁布的《文化及相关产业分类》又进一步明确了文化产业的内涵和范围。该文件指出, 文化产业是“为社会公众提供文化、娱乐产品和服务的活动, 以及与这些活动有关联的活动的集合。”它的范围包括:“新闻服务, 出版发行和版权服务, 广播、电视、电影服务, 文化艺术服务, 网络文化服务, 文化休闲娱乐服务, 其他文化服务, 文化用品、设备及相关文化产品的生产, 文化用品、设备及相关文化产品的销售。”
从以上文化产业概念的发展可以看出, 随着生产力的发展, 特别是作为生产力重要组成部分的文化生产力的迅速发展, 文化生产已经摆脱了自给自足、自娱自乐的自发性阶段, 进入到了与产业化、科技化、市场化相伴而生的新的发展阶段。
二、创意产业
一般认为, “创意产业”的概念是首先由英国作为一项国家发展政策提出的。布莱尔当选英国首相以后, 于1998年成立了“创意产业特别工作组”, 该小组将“创意产业” (Creative Industries) 定义为“源于个体创意、技巧及才能, 通过知识产权的生成与利用, 而有潜力创造财富和就业机会的产业”。并把创意产业范围规定为:“广告、建筑、艺术、古董市场、手工艺、设计、时尚设计、电影、互动休闲软件、音乐、电视和广播、表演艺术、出版和软件等”。“创意产业”概念在英国被正式提出后, 在很短的几年内就被一些英联邦国家所接受, 如新加坡、澳大利亚、新西兰等, 并将其作为一种发展战略进行大力推广。此外, 我国台湾地区受此影响也开始十分重视对创意产业的发展。
关于创意产业与文化产业的关系, 有学者认为创意产业是对文化产业的细化和深化, 或者说是一种“超越”。如荣跃明在《超越文化产业:创意产业的本质与特征》一文中写到:“从创意产业与文化产业的关系看, 创意产业脱胎于文化产业, 某种意义上可以说是艺术生产的一种业态。……在价值链的连接中, 创意产业始终处于文化产业的上游。”
但在多数学者的文章中, 还是默认这两个概念实际上并不存在什么实质性的差异, 而且它们所包含的范围也基本一致。如薛永武在《关于文化与文化产业研究的几个理论问题》中指出:“创意产业无论是什么内容, 都属于观念形态的文化, ……文化产业中的‘文化’本身又是一种观念形态, 是文化创造者创意的感性显现, 因而文化产业又可以称之为创意产业。”
值得注意的是, 在赢得1997年大选胜利以前, 英国新工党的相关文件中一直都使用“文化产业”这个概念。但在大选胜利之后, “文化产业”就被“创意产业”所代替。英国这种将“文化产业”迅速转变为“创意产业”的作法, 在某种程度上是为了制定文化政策的需要, 带有很强的政治色彩。其实, 英国所定义的创意产业, 实质上就是文化产业。只不过是“创意产业”一词更加突出强调了文化产业中的创意特性, 侧重点不同而已。
三、文化创意产业
关于“文化创意产业” (Cultural and Creative Industries) 的概念, 学术界普遍认为源于英国提出的“创意产业”。更有学者, 直接用创意产业的概念来界定文化创意产业。如潘晓曦的《对文化创意产业的几点认识》、陈珏宇的《国外文化创意产业发展述评》等。
但多数人认为, “文化创意产业”是指依靠创意人的智慧、技能和天赋, 借助于高科技对文化资源进行创造与提升, 通过知识产权的开发和运用, 产生出高附加值产品, 具有创造财富和就业潜力的产业。仅从这个定义我们就能清清晰地感觉到“文化创意产业”与“创意产业”的相似程度。
但在理解文化创意产业的内涵时, 仍有部分学者认为“文化创意产业”一词中“产业”是由“文化”和“创意”作为并列的定语来共同修饰的, 即“文化创意产业”是“文化产业”和“创意产业”的总和, 既是文化和科技的融合, 也兼容并包了传统文化与现代文化。如奚建华在《从文化产业到文化创意产业:现实走向与逻辑路径》一文中提到:“文化创意产业是文化、经济和技术等相互融合的产物。它以创意作为核心驱动力和根本标志, 在价值链发展的最顶端, 促动和形成各种创新要素的积聚, 打破传统二、三产业的界限, 实现对不同行业、不同部门和不同领域的重组与合作, 形成融合多种产业内容、产业流程的混合型、创新型产业形态。”
在对于概念的选择上, 无独有偶, 我国香港特区政府在其2003年正式发表的《香港创意产业基础研究报告》 (Baseline Study on Hong Kong Creative Industries) 中, 使用了“创意产业”的这一概念, 并将11项行业纳入其中。然而到了2005年, 香港政府又在官方文件中将“创意产业”改称为“文化创意产业”, 并将其作为推动经济发展的新的增长点之一, 进行政策性的大力扶持。类似于英国大选前后的概念选择变化, 香港政府所作出的从“创意产业”到“文化创意产业”的转换, 一定程度上也是为其制定相关政策服务的, 并没有过多的从概念内涵上进行区分。
四、几点认识
从以上分析可以看出, “文化产业”、“创意产业”与“文化创意产业”并无实质性区别, 三者之间的“同”要远远大于“异”。因而笔者不赞同在概念的命名上进行过多地纠缠, 应该将更多的注意力放在对“文化产业”学科建设以及更深层次问题的研究上去。
鉴于国际和国内对“创意产业”、“文化创意产业”这两个新造之词存在较大争议, 特别是它们也容易与“创意经济”等概念引起混淆, 建议在有关文件中还是使用在国际和国内认同度都较高的“文化产业”这一提法为宜。在目前的实践过程中, 由于这些概念的混用已经产生了一些负面影响。如某些地区为发展文化产业而新建立的“创意产业园区”实际上与我们常说的“高新技术产业园区”并无什么不同。这不仅影响了“文化产业”和“高新技术产业”两个重要产业的发展, 还可能造成大众理解的偏差, 更不利于文化产业这个在我国扎根不久的新兴产业的发展。因此, 笔者建议应该统一命名为“文化产业园区”, 以示与“高新技术产业园区”的区别。
目前, 美国、英国、澳大利亚、日本、韩国等国都已经根据本国的自身优势形成了独具特色的文化产业。 (虽然“文化产业”在各国的称谓和所辖范围略有出入) 这些国家的文化产业不仅已经产生了巨大的经济效益, 而且具有重要的国际影响力, 这使它们成为全球内典型的文化产业强国。因此, 我国也应该充分利用我们天然的有利条件, 积极开发本土文化资源, 大力发展文化产业, 并进一步形成具有中国特色的文化产业, 从而扩大我国文化在国际上的影响力, 跻身世界文化产业强国之列。
摘要:文化产业作为世界公认的朝阳产业, 在我国不仅已经被越来越多的人所接受, 而且也成为学术研究上的一个热点问题。但一些新造概念的出现, 如“创意产业”、“文化创意产业”等, 使大众在理解“文化产业”时产生了些许困惑。本文试图对这三个相似的概念做一下浅略的介绍。
关键词:文化产业,创意产业,文化创意产业,概念
参考文献
[1]荣跃明.超越文化产业:创意产业的本质与特征[J].毛泽东邓小平理论研究, 2004, (5) .
[2]潘晓曦.对文化创意产业的几点认识[J].科技情报开发与经济, 2008, (16) .
[3]陈珏宇.国外文化创意产业发展述评[J].武汉交通职业学院学报, 2008, (2) .
[4]李世忠.文化创意产业概念探微[J].经济论坛, 2008, (11) .
[5]奚建华.从文化产业到文化创意产业:现实走向与逻辑路径[J].浙江学刊, 2007, (6) .
[6]罗兵, 温思.文化产业与创意产业概念的外延与内涵比较研究[J].甘肃社会科学, 2006, (5) .
[7]刘保昌.文化创意产业综论[J].襄樊学院学报, 2007, (9) .
[8]海江, 谭翔浔.对文化产业概念的辨析[J].学术探索, 2005, (2) .
作为一个西方工业化的后来者,意大利为什么会拥有如此多的世界名牌?答案很简单:这个国家的企业把自己悠久的历史文化完美地融合进工业品中。
意大利的真正竞争力
当你走过罗马的西班牙台阶和梵蒂冈圣保罗大教堂、佛罗伦萨的乌菲奇博物馆和圣母百花大教堂、米兰的埃马努埃莱二世长廊和斯卡拉歌剧院,可以感受到文化的传承对这个国家人们的生活和生产无所不在的影响。意大利人虽然吃着祖宗饭,但却不仅仅是在依赖文物古迹的门票和纪念品。他们继承的是祖辈对美的崇拜以及接受美学浸润和训练后诞生的技能——设计和制造。在传统的文化积淀下,所衍生出的对流行文化的驾驭和把握,便是众多名牌诞生于意大利的逻辑。
在米兰,我们一行人曾被盛情邀请去参观意大利著名的家具生产聚集地。长途跋涉之后,主人首先带我们去一家乡间的餐馆吃饭。进入外观古朴陈旧的小楼,里面的陈设也是普通的乡居风格,但铺上桌布,摆上餐具之后,餐厅里的氛围就完全改观了。虽然,这家餐厅,本质上就是“农家乐”,由一家人经营,餐厅就设在家里。但其在乡野风格的下面埋藏的精致和美观,北京的农家乐完全不可与之同日而语。席间,家具商自豪地告诉我们,意大利的产业看似由服装、家具、珠宝、汽车等领域构成,但其真正贩卖的是意大利的生活方式,这才是意大利制造的真正竞争力。
如今,曾经风靡一时的意大利电影早已风光不再,但意大利产品和意大利生活方式却横扫全球。也就是说,意大利的文化产业化并没有多大起色,但意大利的产业文化化却很成功。
美国文化产业化不可复制
从全球范围看,真正把文化产业做成支柱产业的恐怕只有美国。韩国和英国等少数几个国家虽然也有可圈可点之处,但很难与美国的文化产业抗衡。
近些年来火遍全球的电影《功夫熊猫》《贫民区的百万富翁》《里约热内卢》的故事发生地和主要文化元素虽然分别来自中国、印度和巴西,但毫无疑问,这些都是好莱坞电影,是美国文化的产物。目前在全球范围内,只有美国的电影是以全世界为市场的。除美国之外,所有国家的电影都是首先面向国内的。
美国主流文化之所以占据全球统治地位,原因是多方面的,包括:在各大学推广原创性的研究;将公共资金的使用权力下放;倡导人才流动以发挥其能量;对艺术家高度信任;包容少数民族灿烂文化,以及用美国方式捍卫多元文化。显然,美国主流文化产业的胜利,不能仅仅解释为经济发展到一定水平后经济转型的自然结果,而是美国价值观、社会制度、教育甚至国土面积和人口规模的综合性胜利。曾经在工业革命中一直处于先导地位的欧洲,由于其文化的过度分割化而难以产生主流文化的合力,在竞争中败下阵来。
也就是说,文化在全球范围的产业化是很难效仿美国的。我曾经向一位文化产业的著名专家打听:中国的哪一项文化产业已经在世界范围内取得了初步的成功?他摇摇头说:一个也没有。这其实是我们所必须面对的残酷现实。在中国,不要说文化的产业化在短期内很难走向世界,即使在国内,形成真正的支柱产业也很难。虽然政府大力扶持,但从动漫等产业的发展路径来看,大量的补贴所生产的大多是连制作人都未必认真看过的“垃圾”。
设立首席文化官
从当下企业的发展路径来看,传统产业的文化化要比文化产业化有着更现实的意义。产业文化化源自对产品和企业从文化角度的思考。宝洁公司前首席执行官雷富礼对公司的改造就是一个十分有说服力的案例。2000年雷富礼上任时,宝洁公司正变得自满而迟钝,他希望彻底改造宝洁迎接新世纪的到来。他说:“速度和灵活比体重重要得多。”他孤身一人来到委内瑞拉一个生活窘迫的家庭,《华尔街日报》是这样报道的:“在女主人墙皮脱落的厨房里,雷富礼整整坐了一个小时,倾听这位母亲的讲述。女主人拿出31瓶面霜、乳液、洗发水和香水摊在桌布上。雷富礼悟出的道理是:这是她的乐趣。”雷富礼对记者说:“这些面霜和乳液并不在于我们自己说它是什么,关键在于用户说它是什么。如果她把它们看做是娱乐品,我们就一定也要把它们视做娱乐品,化妆品是一种流行文化。”雷富礼在任宝洁首席执行官的时候,显然同时也是宝洁的首席文化官——透过消费者的生活和文化去了解他们,这正是首席文化官的角色。如果公司的首席执行官恰好也是一位“首席文化官”,那么这家公司便可以拥有这样一种能力,真正了解文化并因此把握消费者需求。
红星美凯龙董事长车建新曾经写过一篇评论文章,他认为:乔布斯的苹果其实就是把握和顺应了流行文化的结果。在其近些年的经营实践中一直强调家居产品经营的文化化,通过卖场设计、营销策略强化,为消费者制造文化氛围,使红星美凯龙在同业的竞争中占了上风。
“现在需要的是一些拥有强大识别能力的人,这来自那些受过良好的自由主义艺术教育或者工程教育的人。这些人掌握了多种多样的解释框架,他们拥有强大的调查能力并富有穿透力的思考能力和行动能力。”《不懂流行文化就不要谈创新》一书的作者,麻省理工学院教授格兰特·麦克拉肯这样写道。
在麦克拉肯看来,企业应当设立首席文化官。显然在绝大多数的快速消费品制造或者服务的公司中,市场总监和营销总监不符合这样的要求,首席文化官必须是一个站在CEO角度思考企业未来的人,而不仅仅是一位策划高手或者营销能人。而像乔布斯之于苹果那样,这个人通常就应当是CEO本人。
责任编辑:焦晶
【文化产业发展论文】推荐阅读:
文化产业项目风险论文10-01
文化旅游产业论文11-18
旅游文化产业论文11-30
文化产业效率及影响因素分析论文07-25
文化产业发展状况11-04
创意文化产业09-16
宁夏文化产业01-13
文化产业保护与发展06-09
民俗文化产业发展06-02
酒泉文化产业发展研究07-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