酒店文化建设的研究

2024-09-29 版权声明 我要投稿

酒店文化建设的研究(通用8篇)

酒店文化建设的研究 篇1

酒店文化的研究论文范文一:酒店文化建设的核心

【摘要】以人为本是酒店文化的核心内涵,成功的酒店管理也都以人性化的文化管理为其主要特质。

酒店文化不仅是酒店在激烈竞争中的制胜法宝,更是酒店特色经营、可持续发展的源泉。

在酒店文化建设中,以人为本、以员工为中心,是酒店文化建设中核心任务。

【关键词】酒店文化 建设核心 以人为本 人性化管理

一、酒店文化中的人本内涵

酒店文化,是中外宾客在酒店中感受到的文化的总和,是企业文化在酒店行业中的具体表现形式,是“以饭店经营理念和饭店精神为核心,以特色经营为基础,

以标记性文化载体和超前性服务产品为形式,在对员工、客人及社区公众的人文关怀中形成的共同的价值观、行为准则和思维模式的总和”,是酒店在为社会提供各种产品与服务的过程中表现出的物质形态和精神形态的统一体。

酒店文化是一个由表及里、由浅入深组成的一个完整的结构体系。

其结构层次的划分,学者们有的将其分为物质、行为(制度)、精神三个层次,也有的将其分为四个层次,即表层物质文化、浅层行为文化、中层制度文化、核心层精神文化,

其中“表层物质文化,包括饭店员工的风貌、酒店景观、饭店用品和产品文化,它是饭店文化的外资表现;浅层行为文化,主要包括员工礼仪、饭店的经营活动、教育活动和文体活动;

中层制度文化,主要包括规章制度、企业制度、领导制度和组织机构;核心层精神文化,包括员工文化素质、核心理念、管理思想、思想模式”等。

文化是一个综合的概念,不管是三层,还是四层的结构体系,其实都是相对而言的。

笔者认为四个层次的划分相对有序而细致地区分了酒店文化由表及里的内涵,在酒店文化概念的这四个层面中,以员工为中心、以人为本的人本内涵,贯穿着酒店文化的表象及内核,成为最为核心的内涵。

酒店员工是酒店存在和发展的基础,是饭店的主体服务力量,他们既是酒店文化建设的客体对象,同时也是酒店文化建设的主体实施者,是酒店形象与价值的体现,是酒店文化的灵魂。

二、以人为本的酒店企业文化特质

1.酒店管理者强烈的人本思想

“员工第一”的思想理念是成功酒店的企业文化中最显著的一个特质。

对于酒店管理者而言,在思想意识里明白:我们不能单单要求我们的员工为顾客提供优质服务,要想顾客满意,只有酒店内部的员工满意了,他们才会竭诚为顾客提供“五星级服务”。

2.人才是酒店最宝贵的资源

人才是企业最宝贵的资源已成为有识之士的共识,酒店的竞争即是人才的竞争,人才是酒店赖以生存和发展的根源。

酒店管理者要爱才、识才、容才,知人善任,人尽其才。

酒店有了一流的人才,才能有一流的管理、一流的服务。

以人为本的酒店企业文化强调以人为中心的管理。

“没有满意的员工就没有满意的顾客”,是成功酒店管理者的共识。

3.人性化的酒店文化管理

企业文化作为一种企业管理理论,是从一个全新的视角来思考和分析企业的运行,把企业管理和文化之间的联系视为企业发展的生命线,把企业管理从技术、经济层面上升到文化层面。

人性化的文化管理被视为酒店管理的最高境界。

酒店人性化的文化管理,在酒店形成一种有利于发挥员工的主观能动性、有利于挖掘员工潜力的民主、自由的气氛,让员工生活在轻松、和谐、愉快的环境,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员工更容易表现出难以置信的良好精神状态,赢得顾客的高度满意。

三、建设“以人为本”酒店文化的措施

1.积极合作,培养员工团队精神

酒店文化是一种文化氛围、道德氛围和工作氛围,对于员工而言就如同作物良好的土壤,它能够提高员工的积极主动性,加强员工的合作精神,激发员工的创造力和增强酒店的凝聚力。

每一位员工进入这个氛围里很自然地会受到熏陶和教化,产生一种从善如流的心态,发自内心遵从它﹑喜欢它,并以它为楷模和标准来自觉规范和约束自己的行为,从而给人一种潜在的动力,催人奋进。

大家团结协作,并自觉通过努力向顾客提供最佳服务。

2.尊重员工,营造快乐工作氛围

尊重是沟通的主题,而关注则是尊重的体现,快乐的工作氛围不仅能够使员工的服务态度更加热情,也能够使他们的工作效率大大提高。

北京香格里拉饭店非常重视员工感受,认为“一切从人做起”是提供良好服务的保障。

香格里拉有非常的漂亮员工区,餐厅豪华、时尚,而且带有文化气息,还取了一个非常好听的名字,叫“香格人家”。

这看上去不像是员工餐厅,很像是待客区的艺术餐厅。

总经理认为:优雅舒适的环境,可以使北京香格里拉饭店的员工每天都能在一个极其愉悦轻松的环境中开始一天的工作。

这一点正是他和饭店管理层的追求所在。

3.信任员工,给予员工充分授权

古语说“用人不疑,疑人不用”。

对员工授权,让他们放开手脚自主地完成工作任务,尽情地把工作才能发挥好,这是对酒店员工信任的最好诠释。

如果员工在服务中需要层层汇报才能解决问题,一会影响工作效率,二会影响员工的情绪,抑制员工解决问题能力和创造力的发挥。

里兹•卡尔顿的首席执行官霍斯特•舒尔茨先生坚信员工的重要性,他表示应把更多的权利下放给员工。

饭店规定所有员工在未经批准的情况下都可以使用高达2000美元的金额来处理顾客投诉和纠正错误。

这一权利下放的做法是对员工充分的信任,给予了员工极大的工作积极性。

4.多元培训,提供员工发展空间

培训员工是建设以人为本的酒店文化的关键环节。

多元化地培训员工,可以增强酒店员工服务过程中的信心,使员工面对任何情形都能得心应手。

理性的员工总会挑选那些能资助自己终身学习、给予各种培训,从而促使自己事业发展的工作氛围的企业。

对一线员工认真选拔和良好培训,给予他们解决顾客问题的自由,奖励他们良好的表现,甚至是给予确保完成任务的责任,都能使他们产生高度的自信和满意度。

通过多元的培训,员工可以掌握较强的工作能力,而且随着他们的能力提高,管理者就可以把一些责任和做决定的权力下放给一线员工,使他们感受到自身的发展和提高,进而感受到他们也有很大的发展空间和机会。

参考文献:

[1]赵志磊李华.饭店文化[M].北京工业大学出版社,2006.1-4.

[2]吴萍,苏勤.饭店文化的构成特征及其管理功效[J].中山大学学报论丛,2005,5(4).

[3]孙丽霞.饭店文化建设的误区及其解决思路[J].商业经济,2007,(2):56.

[4]高建华.重塑低迷期的文化土壤[J].销售与市场(营销版),2009.3.

酒店文化的研究论文范文二:关于酒店文化建设现状研究

论文摘要:酒店文化已经成为酒店竞争力影响的一个重要因素,也是提高酒店竞争力的核心因素。

酒店是生产文化、经营文化的企业,消费文化,客人到酒店来,有个很重要的心理预期,就是要享受文化和获得最高的文化附加值。

它是继酒店价格竞争,质量竞争,服务竞争之后的一个崭新阶段。

可以说服务竞争是一个无形的竞争而文化竞争则是更深的层次,更高品位的竞争。

要想在这场竞争中取胜,就要开展,完善酒店的文化建设。

它涵盖了物质文化建设、精神文化建设、制度文化建设和酒店技术文化建设,本文将就这四方面阐述酒店文化建设。

论文关键词:酒店;文化建设;竞争力

随着经济的快速发展和人类文明的不断进步,在人们满足了对物质需求之后,便逐步开始追求精神上的享受,这一点在各个方面凸显。

酒店作为人们休闲娱乐的场所,它的品调高雅,个性突出,文化氛围浓,能给人以精神上的愉悦。

酒店文化建设的研究 篇2

关键词:河西,生态,主题客房

1 甘肃河西走廊建设生态酒店的地理优势及旅游资源优势分析

1.1 河西走廊的地理位置及地域特征

河西走廊位于甘肃省黄河以西地区, 东起乌鞘岭, 西至古玉门关, 南以祁连山、阿尔金山为界, 北同内蒙古相邻, 东西长约1200km, 南北宽约100-200km。特殊的地形地貌使河西走廊成为独特的“自然长廊”, “丝绸之路”数千年来作为连通三大洲的交通枢纽是中西文化交流史上的一条黄金通道, 赋予河西走廊特殊的“文化长廊”美誉。行政区划上包括甘肃省的河西五市:武威 (古称凉州) 、张掖 (甘州) 、金昌、酒泉 (肃州) 和嘉峪关市, 下辖19个县。

1.2 旅游优势资源简介

1.2.1 资源存量分析

河西走廊地处我国内陆腹地, 以绿洲、沙漠、戈壁、雅丹、内陆河、草地、野生动物和冰川为典型地貌。旅游资源呈线状分布, 相对集中, 并在其西端形成相对富集区。

文物古迹类资源主要集中在古“丝绸之路”沿线, 自然风光类资源也多分布在主干交通线两旁。其中, 国家级和省级文物保护单位有15处集中在酒泉、嘉峪关、敦煌地区, 占河西总数的50%。国家级和省级自然风景类旅游资源有13处集中在酒泉、嘉峪关、敦煌地区, 占河西总数的65%。区内共有各类旅游资源点约99个, 占全省总数的31%, 其中人文旅游资源61个, 自然风景类38个, 分别占全省总数的34.1%、30%。国家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5处, 包括敦煌莫高窟、安西榆林窟、嘉峪关城楼、嘉峪关魏晋墓和武威文庙。自然风景类旅游资源中, 属国家级的有敦煌鸣沙山、月牙泉、祁连山自然保护区、安西极旱戈壁荒漠自然保护区和阳关沙漠森林公园5处。

1.2.2 旅游业发展现状概述

河西地区旅游资源的开发利用已形成了以敦煌为龙头, 以丝路文化为主要内容的兰州—敦煌的河西旅游热线。到目前为止, 河西地区的各级、各类旅游资源均得到不同程度的开发利用, 基本实现了对外开放, 接待游客。旅游服务设施也有了较大改善, 宾馆、饭店、旅馆、招待所遍布各城镇、旅游点, 基本形成了有一定档次和规模的旅游饭店服务体系。

1.2.3 景点布局合理, 潜力巨大, 原生态明显

合理的景区布局为发展生态旅游提供了巨大的空间, 形成很多有开发潜力的生态旅游线路, 如:祁连冰雪大漠风光生态旅游线、草原民族风情生态旅游线、丝路风情及蒙藏宗教文化生态旅游线等。这些线路景区资源地域组合良好, 具有明显富集于祁连山北麓地带的特点, 而且与周围地区的旅游资源相互补充、相互吸引, 资源之间的竞争性较小, 共赢性较强, 为区域间联合开发旅游资源, 共享客源市场提供了可能。

由于河西地区社会经济总体发展相对落后, 旅游业发展水平较低, 受落后生产力发展水平的限制, 河西少数民族地区的旅游资源开发程度低, 人为破坏较少, 各类旅游资源的原始风貌保存相对完好, 为该地区今后生态旅游高品位、大规模综合开发提供了可能。

2 生态酒店命名与选址

2.1 命名

生态酒店拟命名为“独沁怡心”生态大酒店, “独沁怡心”的寓意为在西北风沙性气候条件下能够呼吸到沁人心脾的空气, 仿若置身于丛林深处, 与大自然亲密接触, 感受神秘雅丹与植物园林融合的灵韵之美。

2.2 选址

2.2.1 选址依据:“据点式”和“点轴式”相结合

“据点式”是国内外区域开发过程中普遍采用的一种空间开发模式, 它是指优先开发某个或某几个城市、交通枢纽或资源集区, 通过他们发展的扩散和辐射作用带动整个区域的发展。“点轴式”是指在区域发展过程中, 大部分社会经济要素在“点”上集聚, 并由线状基础设施联系在一起而形成轴。具体来讲“点轴式”的特点就是区域带动范围广, 这非常符合河西走廊狭长地域分布特征。

河西走廊应该着重培养该区域的中心城市, 使河西走廊产生体系内部的发展极核, 增强该区域中心的凝聚与辐射作用。所以河西走廊空间开发模式的选择应该是“据点式”和“点轴式”相结合。根据以上条件, 以三座国家历史文化名城 (武威、张掖、敦煌) 及拥有5A级旅游景区的酒泉、嘉峪关作为河西走廊的旅游中心地。依托轴线上的旅游中心城市或王牌景区景点的优先发展, 使其成为经济的增长极或游客集散中心带动周边旅游业的兴起, 依托著名旅游景区景点组织旅游线路, 进而带动河西走廊旅游业的发展。

2.2.2 两个备选地址

(1) 旅游中心城市———酒泉、嘉峪关

酒泉古称肃州, 汉武帝时霍去病将军功酒倾洒于泉中, 与将士共饮而得名酒泉。酒泉市位于河西走廊西端, 拥有国家级卫星发射基地, 空气质量较好, 大气透明度高, 整体地形平坦, 自然灾害相对较少。嘉峪关市为河西走廊新兴的旅游城市, 同时也是西北地区最大的钢铁工业基地, 拥有河西走廊唯一的5A级景区嘉峪关关城, 自古即有“边陲锁钥”、“河西第一隘口”之称。酒泉、嘉峪关旅游城市形象定位为长城文化与科技旅游相结合。

(2) 旅游中心城市———敦煌

敦煌位于河西走廊的最西端, 为中国优秀旅游城市, 国家级历史文化名城, 丝路重镇, 莫高窟的故乡。主要有世界文化遗产、国家重点风景名胜区、中国旅游胜地四十佳———敦煌莫高窟 (5A) , 国家重点风景名胜区、中国旅游胜地四十佳、沙漠奇观———鸣沙山月牙泉 (4A) , 敦煌雅丹地质公园 (4A) , 敦煌阳关文物景区 (4A) , 敦煌市以莫高窟内的“反弹琵琶”作为城市标志, 形象鲜明、寓意深刻, 突出了敦煌作为古丝路重镇的特色。

3 酒店内外环境分析

3.1 建筑风格

充分利用河西地区地广人稀的优势, 将酒店建筑风格设计成别院式建筑群, 最高楼层设计不得超过3层, 容积率不小于1, 绿地率不小于60%。以甘肃有代表性的旅游文化为主题设立不同的主题院落, 将文化主题院落与当地特色景观结合, 充分展示甘肃特色文化和特色旅游。

建筑风格充分体现中国元素, 如园林庭院、高空间、大进深、雕梁画栋、金壁辉煌、宫阙楼阁, 给人以清雅含蓄、端庄丰华的感觉, 彰显中式风格特征, 表达对东方式精神境界的追求。并将河西走廊的特色地貌绿洲、沙漠、戈壁、雅丹、内陆河、草地、野生动物和冰川融入酒店室外绿化设计, 适当采用微缩景观模式展示甘肃旅游文化特色, 使得酒店十步一景, 五步一林, 横看有山, 竖看环水, 住酒店即可游遍甘肃名景, 起到良好的对外宣传作用。

3.2 装修风格

大量采用中国传统的室内设计, 凸显庄重与优雅双重气质, 大胆采用中国红、黑、绿等反差较大色彩给人以浓烈的视觉冲击, 巧妙在此基础上融合方便完备的服务设施, 这样就能满足众多喜爱东方文化的食客和旅游者同享传统与现代文明的要求。注重细节的呈现, 围绕主题馆的风格及文化特征, 选择绿色环保装饰材料, 给客人亲近自然的感觉。以莫高苑装修设计为例:可模拟莫高窟洞窟作为客房, 壁纸仿敦煌壁画, 灯光柔和以暖色调为主, 增加檀香熏香, 地面仿沙砾设计, 客房摆设沙弥、佛经、念珠作为附加消费品, 可作为纪念品消费;床榻可设计为红木低塌, 座椅设计为改良式的舒适蒲垫。这些设计都可以充分调动游客对神秘敦煌的好奇心理, 从而迫切亲临敦煌感受其博大精深的艺术文化。

3.3 采用新能源供能

河西地区充足的风电能源及太阳能资源为生态酒店的新能源供应提供了坚实的后盾, 靠这两样供应酒店正常用电基本能够满足。开发水循环体系, 缓解河西地区近沙漠带缺水干旱的现状, 修建人工湖增加蓄水量、设计雨水回收管道系统, 增设水循环自洁设备, 对生活废水分类回收利用。

3.4 酒店外部环境的分析

酒店周边环境及交通会时刻影响一个酒店的客源及市场。“独沁怡心”酒店选址充分考虑到周边环境的交通因素, 以方圆3km以内有较繁华商圈、二甲以上医院、毗邻公交站点、便捷出租交通为选址考虑因素, 距离火车站或机场20km以内, 既要安静又要生活相对方便。

4“独沁怡心”生态酒店的特色产品设计方案

4.1 主题别院设计方案

如表1所示。

4.2 低碳生态客房

酒店客房用绿色物品替换客房原有的物品, 配备绿色可降解的洗漱用具, 提倡客人使用自备洗漱用品, 若客人没有使用酒店配备洗漱用品则可在结账时向客人说明酒店将此套洗漱用具的成本代客人做公益性捐款。使用棉制洗衣袋替换塑料洗衣袋, 用棉布等自然纤维制品替换化纤制品;洗澡用的沐浴露要选用低泡型。

4.3 餐饮服务中心

餐饮服务是“独沁怡心”酒店的特色产品。是吸引本地客源的一个重要方面, 绿色餐饮产品的推出使本酒店规避了旅游淡旺季的风险, 让餐饮部成为酒店长期稳定获利的一项产品。特色经营产品为:农场有机果蔬、花园散养家禽;池塘自助垂钓;采摘体验、养殖体验。

4.4 康乐部

文化主题酒吧、室内生态绿洲、台球室、健身房、棋牌室、游泳池、美容spa、户外俱乐部等都是要开发的项目。比如瑜伽房、美容spa则可以布置成晴雨两用亲近自然的露天风格;可以在酒店的树林里设置石桌石凳, 以备夏天游客乘凉娱乐;游泳池则设计成完全透光的玻璃盒子, 将太阳能集成在玻璃罩上, 夏天可以隔离紫外线产生能源, 冬天则可以起到保温吸热的作用。

4.5 停车场

酒店内设绿色生态车库, 如:以藤蔓遮盖的车位或在遮天大树下设置停车位, 免去了河西地区烈日对车辆的暴晒及风沙的侵蚀;停车场的地面没有华丽的地板砖也没有精艺的加工, 只有很随意的绿色田野风格, 例如:在可以生长花草的地方专门留出停车位。

4.6 便捷商务中心

由于酒店距离城市中心还有一段距离, 因此给客人提供基本的商务服务是非常必要的, 可设立小型超市、小型纪念品商店、小型商务办公区, 以满足不同客人的需求和特殊突发情况, 省去客人舟车劳顿的麻烦, 同时降低汽车尾气排放。

5 河西建立生态酒店的客源市场分析

5.1 旅游人士为主

(1) 国外入境游客

该类客源通常以散客为主, 他们崇尚自由式旅行, 多为背包客, 主要为探索神秘东方元素而来, 目的地多为敦煌莫高窟。

(2) 国内旅行团、散客

(3) 都市人群

繁忙的都市人群难得在工作之余能走进大自然完全放松身心, 他们渴望把钱花在真正舒适的环境。在这里他们可以让老人孩子安全的在草坪戏耍, 可以吃饭、健身、休闲、娱乐一体化完成, 还可以远离都市的喧嚣, 在这里小住体验农耕乐趣, 感受乡村生活的宁静安逸。

5.2 商务接待为辅

团体会议、商贸会展的商务客人也将成为本酒店的主要消费群体。这里有为客人提供便捷舒适商务性强的商务标准间, 价位不高经济实惠的“铜马苑”, 也有对凸显身份档次的礼宾、高标准的客房接待、私密的会晤空间, 还有对高雅的商务休闲有特殊要求的人士而精心设计的“卫星苑”。

6 生态酒店建设面临的问题

6.1 缺乏强有力的资金投入, 项目造价高, 后期维护成本较高

酒店业是高投入高产出的行业, 河西地区的旅游业在资源开发、基础设施建设、车辆更新、新项目开发及市场促销等方面, 均因资金缺乏而难以尽快实施。该地区产业结构低, 生产效率不高, 投资环境明显劣于中东部地区, 自身经济实力不强, 资金投入严重不足, 基础设施建设受到严重阻碍。本方案由于施工量大, 工艺较为复杂, 因此设计造价成本和后期维护成本均较高, 必须依靠强有力的投资方和成熟的资本运营商。

6.2 缺乏专业素质较高的管理团队和员工

在甘肃省旅游业较不发达的大环境下, 酒店从业人员普遍存在学历低、专业技能不精、视野不开阔的问题, 这就需要成立专门的人力资源部门对新进职员进行专业技能和素养的培训, 同时联系本科、大专、高职院校为不同的岗位定制不同的培养对象, 与高校签订校企联合的冠名班, 为酒店培养真正高质量的从业人员。

6.3 客流量的季节性差异大、交通运力严重不足

河西地区气候干燥, 日光充足, 多风沙天气, 夏秋季短促, 各生态旅游景区气候宜人, 景色秀丽, 为旅游旺季, 客游量大, 酒店效益较好;冬春季漫长寒冷, 游人很少光顾, 饭店设施大部分闲置收益较差。受气候影响, 当地旅游的季节性十分明显, 每年7~9月客流量占全年总流量的60%左右, 而在此期间民航、铁路运力难以适应进出省境客流量增长和流向的需要, 旅游景区与周边的旅游中转城市缺少快捷的直达大巴, 游客进出不便, 制约着景区开发和客源腹地的扩展, 使得渴望了解“丝绸之路”的大批游客望而却步。

6.4 生态环境呈现日益恶化趋势

土壤沙漠化以及水源短缺的问题是河西走廊面临的最大困难。利用好独特的资源而又不使其遭到破坏, 成为旅游业走可持续发展道路必选之路, 如何将低碳生态、绿色环保贯穿旅游业的发展成为目前亟待解决的问题。

7 结束语

通过以上的产品与设计, 本酒店策划为五星级酒店, 针对不同档次的客人, 既有高端消费的豪华客房, 也有适合平民百姓的标准客房。同时为了绿色环保, 酒店有些设备及用品充分利用当地自然条件设计, 没有浪费, 没有过多的污染环境, 尽可能使其达到保护环境的目的。

参考文献

[1]陈小幸.生态旅游与南阳旅游业的可持续发展[J].农业与技术, 2006, (3) .

[2]吴殿廷等.西部旅游开发战略模式探讨[J].旅游学刊, 2003 (1) , 9~13.

[3]柳红波.河西走廊旅游空间开发模式初探[J].河西学院学报, 2008 (04)

地域文化在度假酒店中的运用研究 篇3

黄丹(1978-),女,江苏海门人,上海商学院旅游与食品学院讲师,管理学硕士,研究方向:旅游文化、旅游市场营销。

基金项目 :本研究受上海商学院“085”工程建设项目(X12541-1-4-1-3)资助。

【摘要】地域文化特色已经和正在成为度假酒店是否能够成功经营的重要因素,也越来越受到研究者的共同关注。研究认为地域文化的运用对于度假酒店有如下价值和意义:丰富产品内涵,增加顾客体验;彰显酒店特色,提升市场竞争力;塑造酒店品牌,提高酒店品味。在此基础上,文章对地域文化在度假酒店相关构成要素中的运用进行了逐一分析并提出具体对策。

【关键词】地域文化;度假酒店;运用

一、前言

随着旅游业的蓬勃发展和人们生活节奏的加快,休闲、度假旅游越来越受到旅游者的亲睐,度假酒店也随之应运而生并迅猛发展。不过与发达国家相比,我国现阶段的很多度假酒店还不能充分满足度假者的需求,度假酒店在发展中暴露的问题也十分突出,例如一味追求奢华、风格雷同等,究其根源,地域文化的缺失是一个重要因素。地域文化特色已经和正在成为度假酒店是否能够成功经营的重要因素,也越来越受到业界和学界的共同关注。

在全球走向一体化的大趋势下,人们的生产和生活方式渐趋相同,差异和特色显得尤其重要。当位于都市核心地段的城市酒店以标准化国际式风格宣扬着高档和名牌,在日益同质的城市中孜孜不倦地打造着一个又一个“现代地标”时,另一方面,处于远离城市的风景区的度假酒店则更多地走向了一条追求独特和个性,寻求自身属性的道路[1]。21世纪,世界范围内市场经济将日趋成熟,竞争也将更加激烈,但竞争的层次将不断提高,度假酒店的竞争将从低层次的价格竞争逐渐转向高层次的文化和品牌竞争[2]。

二、概念解析

(一)地域文化

俗话说:“千里不同风,百里不同俗”,地域文化中的“地域”二字为文化限定了地理范围和背景。地域文化,是一定地域范围内长期形成的历史遗存、文化形态、社会习俗和生产生活方式等,是一种从古到今的文化积淀[1]。在当今社会,虽然随着交通、信息的发展和地区间交流的增多,地域间的距离在不断拉近,不同地域间的文化相互碰撞、借鉴、融合的机会越来越多,但是这些变化并不意味着地域文化的消失,由于不同地区自然地理环境的客观差异性和历史性文化的长期沉淀,地域文化还是客观而真实地存在着,并对异地的人们充满了吸引力。

(二)度假酒店

度假酒店也称度假饭店,指为客人提供以休闲娱乐活动为特征的住宿设施。广义的度假饭店指以满足游客休闲度假的需要,提供各种特殊服务的不同形式的住宿设施,包括度假村、别墅、公寓饭店、分时度假饭店、养老型饭店、旅游休闲培训基地,甚至度假游轮等多种模式。狭义的度假饭店指以度假为目的,以其周围自然景观或人造景观等旅游资源吸引游客,并辅以齐全的养生、娱乐、餐饮等多功能区域配套设施的住宿场所[3]。

本文所论及的度假酒店取如上狭义之概念。与一般酒店相比,从客源上来说,度假酒店是以接待度假旅游者为主,这一部分酒店客人在度假过程中更注重休闲与放松,更注重内心情感的需要和自我个性的体现;从功能上来说,度假酒店其实是集住宿场所和旅游资源于一身的综合体,住宿只是其中的一项基本功能,真正将度假酒店和一般酒店区别开来的是一般酒店所不一定具备的能够吸引度假旅游者的旅游资源。而这或自然或人造的旅游资源的特色、吸引力从何而来?如何将这些特色和吸引力深深地植入酒店产品中,充分挖掘和运用所在地的地域文化是一种重要而有效的手段。

三、地域文化的运用对于度假酒店的价值和意义

(一)丰富产品内涵,增加顾客体验

现代消费环境中,顾客体验(consumer experience)的营造已经成为企业竞争优势、利润和市场的重要基础[4,5]。酒店向顾客提供的是一种综合性服务产品,顾客在消费后并非像购买工业产品那样把具体的物质产品带回家,而更多地获得的是体验,由于度假旅游者的群体性特征,体验性需求在度假酒店中表现得更为显著。对于度假者来说,希望获得的是不同于日常居住地及其他度假酒店的独特体验,这也常常成为度假旅游消费者者在作出购买决策之前的主要考虑要素。在度假酒店中融入地域文化,有助于深度挖掘度假酒店产品,丰富度假酒店出产品的内涵,使度假旅游者拥有更舒适而难忘的体验。因此,一个好的度假酒店不仅要拥有较好的地理位置和自然条件,还应培育良好的文化氛围和气息,使顾客获得全方位的度假体验。

(二)彰显酒店特色, 提升市场竞争力

随着社会经济的不断发展,休闲度假的旅游者越来越多,与此同时度假酒店也如雨后春笋般涌现,世界名牌酒店也纷纷涌入国门,于是很多度假酒店刚进入市场便面临着激烈的竞争。市场竞争的手段常常可以分为价格竞争和非价格竞争两大类。价格竞争是通过降价来使顾客花更少的钱却得到同样满足的一种竞争。非价格竞争是通过为顾客提供更好、更有特色的产品和服务来争取市场份额的一种竞争。基于度假酒店产品的特殊性,价格竞争并不能真正解决市场的竞争问题,反而有可能会导致恶性竞争,非价格竞争毋庸置疑地成为度假酒店市场竞争和长远发展的必然选择。而如何为顾客提供更好更有特色的产品和服务?酒店必须有一个有特色有意义的主题。而酒店主题和特色常常需要基于酒店自身特点和地域文化的研究来确定,而后的开发和建设、经营和管理都应延续这样一个脉络和理念。这样的一种有内在精神和文化涵养的特色才能真正消费者的求异动机,才能形成无法简单复制和模仿的竞争力。

(三)塑造酒店品牌,提升酒店品味

21世纪酒店业的竞争是品牌的竞争,品牌塑造直接关系到酒店的生存和发展,度假酒店也不例外。品牌塑造(Brand Building),是指给品牌以某种定位、并为此付诸行动的过程或活动。在这个过程中被消费者注意并获得消费者好感是非常关键的环节。一般来说,品牌有差异化、关联性和认知价值三要素,而产品差异化是是创建一个产品或服务品牌所必须满足的首要条件,即某一度假酒店必须通过产品差异将自身同其他度假酒店区分开来。在现代酒店基本设施趋同的大环境下,度假酒店惟有深度挖掘地域文化,通过文化搞创意、搞创新来提升酒店品味,强化可识别性。可以说,没有文化底蕴的度假酒店就像一堆没有灵魂的物品,华丽的外观只能使人眼前一亮,而不能使人的心灵为之一振,只有将自然元素和文化元素巧妙地融合在一起,才能使度假酒店的顾客得到物质和精神的双重享受,才能使酒店品牌得到可持续发展。

nlc202309020235

四、地域文化在度假酒店相关构成要素中的运用要略

为了研究如何在度假酒店中更有效更丰富更深入地运用地域文化,笔者对度假酒店构成要素进行了较为全面的梳理,并选择了其中涉及地域文化运用的相关要素进行分析研究。

(一)选址

酒店选址是指依据酒店的目标和功能类型选择适合的地理位置。选址对于任何一家酒店来说都是非常重要,美国著名旅馆家埃尔斯·密尔顿·斯塔特勒说过:“对任何旅馆来说,取得成功的三个最重要的因素是区位、区位、区位。” 相对于一般酒店,度假酒店的选址不仅要考虑交通的可进入性与便利性,更要考虑所选地点的整体环境,拥有较好的天然或人工资源条件是度假酒店的重要功能特点。而从地域文化运用的角度来说,度假酒店外在环境的重要性使得选择风景优美并具地域文化特色的地方来建造度假酒店成为做好酒店的首要条件。很多著名的度假酒店都遵循了这样的原则,如南京的索菲特钟山高尔夫酒店,位于南京紫金山的山坡上,尽享环陵路一带的静谧和幽深,梧桐树下的酒店极具民国风韵。事实证明,在选址中充分考虑地理及人文特色,能够增加度假酒店的市场吸引力,也为度假酒店的可持续发展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二)建筑物

建筑物是酒店的必要构成部分,很多著名的酒店常常拥有令人震撼的、标志性的外观造型;富丽堂皇的入口大堂、餐厅与客房等。如迪拜的帆船酒店、美国拉斯维加斯的Bellagio酒店、中国上海的金茂凯悦大酒店等。度假旅游从本质上说是一种文化消费。因此,度假酒店不应该像城市商务酒店一样以追求奢华,讲究排场为特征;而是要立足于通过某种文化的主题来营造一种浪漫、休闲、舒适、淡泊的度假氛围[6]。 简言之,度假酒店由于细分市场和客户需求的特殊性,在建筑物的设计过程中更应追求“特色”二字。而建筑物是体现文化主题、营造特色氛围的最好载体之一。一般来说,每个地域都会有体现其地域文化的独特建筑形式或元素,作为度假酒店应该采用最具当地特色最具吸引力的建筑形式或元素来突显地域差异性。例如在度假胜地巴厘岛的很多酒店常常会看到一个形如帐篷的方形的木亭,这个亭子可以说是巴厘岛地域文化在当地度假酒店中运用的点睛之笔,首先其全开敞式的结构,非常适合巴厘岛炎热的热带气候;其次这样的亭子其实是巴厘岛人的生活方式的缩影,巴厘岛的生活节奏较慢,人们过得悠闲而自得,这种最早曾建在庙宇附近用做宗教仪式的亭子已经成为巴厘岛人院子中的必备之物,并已成为巴厘岛式生活方式的一种标志了。

(三)客房

早在1800年《国际词典》一书中写到:“饭店是为大众准备住宿、饮食与服务的一种建筑或场所。”可见,住宿是酒店的基本功能之一。现今的度假酒店其实是从单一住宿服务发展而来的多功能复合体,可以说,提供住宿和休息是所有酒店的基本功能。而客房便是实现这一基本功能的凭借物,是构成酒店的主体,也是创造营业收入的主要来源。目前很多度假酒店的客房还是以标准化为主,在竞争激烈的市场环境下,酒店客房产品的相似性成为阻碍度假酒店发展的绊脚石。笔者认为,在客房功能标准化和规范化的前提下,以地域文化为切入点实现客房产品的差异化对于体验要求较高的度假酒店来说是非常必要的。一是客房格局和视角应充分利用酒店的周边景观,并和整个酒店建筑融为一体,现实中很多酒店园景房和海景房的价格差距即是最鲜明的例证。二是从客房装饰的风格、颜色、材料等着手,使之与酒店原先设定的地域文化主题相一致。三是充分利用客房中具体的大大小小的设施和用品来表达和传递地域文化。例如可以从细节入手,对于住店客人常用的信纸、信封、梳子等小件物品进行重新设计与定制,使之充分体现地域文化特色,甚至将之提升为客人爱不释手的纪念品。

(四)餐饮

如《国际词典》中所述,餐饮对于酒店来说总是不可或缺的重要环节和功能,餐饮部是除客房以外酒店的另一主要创收中心。相对一般酒店来说度假酒店的顾客对于体验的要求更高,顾客往往不满足于填饱肚子,而是更侧重于体验和享受的过程,希望获得视觉、嗅觉、味觉等多种感官体验,并希望获得人文归属感。为了实现以上目的,增加顾客的满意度,从地域文化的角度对度假酒店的餐饮进行深度挖掘并运用是极其必要的。所谓“一方水土养一方人”,由于各地气候、物产、风俗习惯等都存在着差异,长期以来,各地在饮食上也形成了各自的特色。例如中国作为一个餐饮大国,按照地域来划分较为著名的地方菜肴流派有八大菜系。度假酒店应充分了解菜肴的地方特色、充分挖掘相关文化特色并将之恰到好处地融入各色菜肴,让顾客能够吃一道菜,品一种文化。例如,“孙悟空大闹天宫” 这道国宴名菜,光看材料并无特别,青河虾、豆芽菜、粉丝、萝卜等都是家常菜的原料.但经过大厨的巧手演绎出美猴王耍金箍棒大闹天宫的场景后便被赋予了深厚的文化韵味,对于食用者来说可谓是感官和精神的双重享受。

(五)娱乐

度假酒店的接待对象以度假旅游者为主,这一群体往往在酒店停留的时间较长,其对于休闲娱乐活动有着更高的诉求和愿望,因此,度假酒店应提供更为丰富、更具特色的娱乐项目和更为完备的娱乐设施,以期为顾客创造休闲放松安全快乐的度假环境。

首先,度假型酒店应增强休闲娱乐项目的开发和创新,不断丰富客人的度假内容,尤其是要提供参与性强的娱乐项目。酒店要依托当地独特的资源优势开发具有差异性的特色休闲娱乐项目,如热带地区的度假酒店可开发水吧、滑水道、大型游泳场等项目;有温泉资源的酒店可以将温泉与景观相结合,让顾客体验“汤治文化”的独特魅力。

其次,文化与环境是不可复制的资源,对于娱乐环节的开发与建设不能只停留在项目上,更应该从环境、氛围、文化的角度来丰富其内涵,提升其品位,也只有这样,娱乐这一环节才可能和整个酒店运作相辅相成,融为一体。

(六)服务

酒店提供的基本服务有客房服务、餐饮服务、前台服务等。现代酒店在服务这一方面已经形成了较为规范的标准体系和行业规则。而对于体验要求较高的度假酒店来说则更需要在提供标准化服务的基础上实现个性化与特色化,在服务中纳入地域文化元素是实现个性化与特色化的有效途径。

nlc202309020235

首先是在服务者——酒店员工的服饰上体现地域文化特色。酒店员工都须穿着统一制服,制服的外观设计往往给顾客留下深刻的视觉印象,甚至会由此关联对整个酒店的印象。而对于度假酒店来讲,酒店制服的特色和美观同样重要。有特色的制服更能给客人留下深刻印象,特色制服也成为酒店差异化经营的重要手段。例如上海人民广场的朗廷扬子精品酒店的大堂接待小姐穿着老上海风格的旗袍,配着上世纪30年代的建筑风格和新派装饰艺术,整个酒店充满着浓厚的老上海气息,令人回味无穷。

其次是要提高和优化酒店员工的服务水平和服务意识。特色制服所带来载视觉效果毕竟是有限的,只有当文化的东西在服务者的一言一行、一举一动中充分地体现出来才能真正得到顾客的认同。因此,度假酒店需要对全体员工进行地域文化知识的专门培训,只有当员工对所在酒店的主题文化深刻理解后才可能高质量地为顾客提供地域文化特色的服务。

五、结语

没有文化底蕴的度假酒店就像一堆没有灵魂的华丽物品,地域文化的植入与度假酒店的生存与发展息息相关,基于以上关于地域文化在度假酒店中的运用分析与研究,笔者认为在运用中还应遵循注意以下几个方面:一是酒店功能的规范化和标准化,即酒店在功能配置上必须与国际接轨,具有国际的规范和标准,能够满足来自不同地区的度假者的消费需求和习惯。二是每个度假酒店应根据本酒店的资源和发展目标确定主题和特色,并通过各种手段去表现。主题是整个度假酒店经营和发展的灵魂,度假酒店的所有相关要素,包括酒店的建筑外观、内部装修、客房用品、服务员的服装等都应以确定的主题为中心而展开。三是度假酒店应基于顾客体验的角度,促使多种感官协同作用,多视角全方位地体现地域文化特色。

参考文献

[1]胡纹,谢蓓. 风景区度假酒店的地域性实践——记重庆市仙女山华邦酒店扩建设计[J].城市建筑,2011(4):15-18.

[2] 克而瑞(中国)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度假酒店操作图文全解[M].北京:中国物质出版社,2011:136.

[3]邵琪伟.中国旅游大辞典[M].上海:上海辞书出版社,2012:70.

[4]Pine B, Gilmore J. The Experience Economy[M]. Boston: Harvard Business School Press, 1998. 1-10.

[5]Schmitt B. Experiential Marketing [M]. New York: The Free Press, 1999. 3-25.

[6] 梁薇.旅游酒店设计的地域及文化象征探讨[D].成都:西南交通大学, 2009:64.

酒店企业文化的塑造 篇4

酒店企业文化的塑造

作者:王 勇

来源:《职业·下旬》2009年第07期

企业文化塑造是一个系统并且持之以恒的演变过程,酒店文化塑造过程主要包括酒店文化意识观念的导入、酒店独特精神文化的选择定位、酒店文化的完善和发展、酒店精神文化的传播四个步骤。

一、强化酒店文化的塑造意识

酒店企业文化是企业文化大系统的一个小分支,是指酒店以组织精神和经营理念为核心,以特色经营为基础,以标记性的文化载体和超越性的服务产品为形式。在对员工、客人及社区公众的人文关怀中所形成的共同的价值观念、行为准则和思维模式的总和,从某种意义上来说酒店文化比一般企业集团更为重要。

树立现代酒店文化意识是进行酒店文化建设的基本前提,这也是有酒店文化的作用地位决定的。在激烈的市场竞争条件下,对酒店的生存发展来说最重要、最关键因素到底是什么?有人认为是严格的管理制度,有人认为是资金设备,也有人认为是市场条件。但是许多企业在具备了这些条件之后,仍然倒闭了。这是为什么呢?是企业的发展缺乏内在活力造成的。酒店要想有活力,首先要激发人的积极性,这就必须在经营管理中注入一种积极向上的文化观念。实践表明,企业文化作为一种自觉和理性的文化对酒店经营的成败关系极大,酒店企业文化的主要功能有:

1.酒店价值观的导向功能

酒店企业文化反映了企业整体的共同追求、共同价值观和共同利益。这种强有力的文化,能够对企业整体和企业每个员工的价值取向和行为取向产生导向作用。由于酒店的价值观与酒店的目标体现了企业内所有员工的共同利益和要求,员工能自觉意识到什么是应该提倡的,什么是应该反对的,什么事应该做,什么事不应该做。

2.酒店主体的凝聚功能

酒店企业文化管理在强化企业凝聚力方面把亲密情感、价值共识与目标认同作为强化企业凝聚力的关键因素。具有优秀文化的酒店特别重视酒店内部的情感投资,不断地满足酒店员工的情感需求,加强酒店对员工的吸引力。同时,酒店企业文化又为酒店内部员工提供统一的行为规范与准则,建立起在酒店价值观基础上的行为模式,从而把员工的行为吸引到实现酒店目标的轨道上来。

3.员工士气的激励功能

酒店企业文化管理一方面采取个人激励的手段与方法,如提供晋升机会,赋予个人更多的责任与权力,在酒店的内部创造一种相互尊重、平等的文化氛围等.另一方面又采取群体激励的方法,如为酒店员工提供统一的价值观,树立酒店崇高的目标,形成具有战斗力的团队精神等。

4.社会影响的辐射功能

酒店企业文化的辐射功能可以通过酒店价值观、酒店精神、伦理道德向社会扩散,与社会产生某种共识,并为其他酒店或组织借鉴、学习和采纳。也可以通过产品和服务这种物质载体向社会辐射,这种辐射作用可为酒店的竞争夺得公众心理倾向的优势。

因此要解决酒店业内人士对酒店文化建设的认识问题。我们首先要解决酒店管理者的认识问题。酒店企业文化的建设与酒店管理者对酒店企业文化的理解及其自身的修养有直接的、重要的关系。管理者必须首先自己接受建设企业的优秀文化,管理者认识越深、修养越高,对酒店文化的创建、传播、贯彻实施也就越好。其次,就是要使酒店企业文化建设得到广大员工的普遍认同。优秀的酒店企业文化最终要靠全体员工去体现、去执行,惟有获得员工的广泛认同,酒店企业文化才会具有持久的生命力。

二、提炼酒店文化核心价值观

酒店文化建设最为关键的环节就是对酒店精神文化的准确定位。因为企业精神文化是企业文化的核心层,它主导并决定着技术文化和物质文化的变化和发展方向。

企业精神文化是一股无形的力量,能对企业员工的精神面貌产生持久的作用,以此来促进企业制度文化和技术文化的发展。笔者认为,酒店的文化定位是从酒店的目标细分市场所得出。了解目标消费者的真正需求是什么,才能精准的定位酒店的文化。酒店企业精神文化往往需要长时间的培养和塑造才能形成,主要从酒店的价值观、酒店宗旨、酒店精神等一系列观念形态的东西,在这些具体的观念形态中打造企业的核心价值观。

酒店企业价值观是企业理念的基础与核心。它为酒店内部提供一种走向共同目标的指导性意识,也为酒店员工的日常行为规范提供方向性前提。因而它是一个酒店产生持久的向心力和凝聚力的精神源泉,是酒店精神、酒店道德的思想基础。成功的酒店经常因为他们的员工对价值观的认同、信奉和实践,从而获得巨大的支撑力。

酒店企业精神是酒店发展到一定阶段的产物;是积蓄、筛选培养逐步形成的员工信念、意志、风格、准则的综合体现;是推动酒店经营的团队精神,它是酒店追求成功过程中不可缺少的精神支柱;可以概括成几个字、几句话,用标语、口号、企业歌曲等形式表达出来。例如四川锦江宾馆的“真诚、公平、准确、高效”等。

三、落实酒店的物质文化、制度文化、服务文化建设

提出酒店文化的核心价值后,要不断贯彻和发展酒店文化,应将酒店文化运用于经营管理的各个方面,创造出酒店独特的自身文化体系。

首先从酒店的物质文化入手。酒店的物质文化,是指酒店内外物质环境与产品的文化特色以及顾客对它们的审美体验与文化感受,是指酒店通过可视的一切客观实体所表达和折射出来的文化特点与内涵。酒店物质文化是酒店在社会上的外表形象,同时也是酒店文化结构中最活跃、最生动的层面。主要从酒店的建筑风格、设备设施、酒店用品和产品,这些物质化了的实体形象来建设酒店的文化。其次,要进行塑造酒店的制度文化。主要体现在领导体制、酒店组织机构、规章制度三个方面。在酒店制度文化中,领导体制影响着酒店组织机构的设置,制约着酒店管理的各个方面。所以酒店领导体制设计是酒店制度文化的核心内容。酒店组织机构是指企业为了有效地实现企业目标而建立的企业内部组成部分及其关系。酒店内制订的各类规章制度都是酒店企业文化最直接、有力的体现。最后从酒店的服务文化进行实时核心价值理念。酒店服务文化是酒店员工在服务当中所表现出来的服务意识和服务观念,也是消费者直接感知和接触的一方面。酒店在这一方面可以将经营理念与员工的行为融会贯通,这样有利于员工将规范服务转化为一种习惯和本能,服务理念在员工的行为中得以提炼和升华,形成其独特的服务竞争力。酒店服务文化建设可以分为酒店服务的硬件设施和酒店服务的软件方面,如客房用品、饭菜、仪表仪容、酒店的整体环境和服务的主动性、服务人员态度、语言、办事效率、服务技能技巧等。

四、注重酒店文化传播

酒店在确定了其文化的重要内容之后,进行文化建设的关键就在于如何传播饭店文化,使其深入人心。因为在建设好酒店内部的文化后,酒店要打开门做生意,要面对顾客,所以怎么样让顾客了解和接受酒店的文化至关重要。先设计代表其独特个性的企业VIS形象,这是消费者最为直观接触企业文化,最容易产生印象的地方。这里也强调一下,酒店的物化设置像是酒店房间的布局等,也具有传播酒店文化的作用。同时可以适当推出围绕自己文化主题的公关或营销活动,加强酒店文化对消费者的刺激。

酒店企业文化的特1 篇5

酒店是以有形的空间、设备、物品和无形的服务、为人们提供吃、住、行、游、购、娱等多种产品和服务的综合性的服务企业。因此,它与一般企业具有不同的特点,体现在文化上也具有不同的特征。

酒店文化对产品质量有直接的作用。因此,酒店产品是通过服务人员与客人的直接服务过程中实现的。所以,酒店产品中服务人员的理念、价值观、素质和服务水平直接决定了产品质量。

酒店产品具有突出的文化,旅游者每到一地,都希望感受到一种异地风土人情和特色服务,满足自己的心理需求,这种需求除了酒店硬件设施及所体现的文化外,更多的要从酒店的文化氛围和服务人员文化内涵来体现,而一般企业的产品质量是直接体现在产品性能上,而不是通过人体现出来。酒店产品生产过程具有情感内涵。一般企业的生产过程是人对物的加工过程,而酒店产品是人与人交往的过程,是为客人服务的过程,酒店要实现客人物质和精神上的需求,必须通过服务人员“宾客第一”的理念,热情周到的服务才能实现。

论宾馆酒店的企业文化战略 篇6

看现今宾馆酒店鳞次栉比,装修富丽堂皇,可由于其产品趋于雷同,就常常使宾馆酒店陷入产品间可替代性的价格泥潭。这让宾馆酒店经营者们无不冥思苦想着如何脱身于价格战场上的悲壮厮杀,那么,宾馆酒店经营出路何在?本人以为:价格只能治标。品牌可以引路,企业文化才是立足之本。

企业制度背后的文化内涵

远重于制度

有管理者说严格的制度是宾馆酒店赖以生存的保障,然而我认为其只是企业文化的表象体现,究其本质是人和人之间、人和企业之间的各种关系的相互制约,它取决于人的思想文化层面上的潜在活动规则。制度本是条条框框,由于依赖于个人的执行使其具有了实际的意义,而个人在制度执行过程中的心理尺度及行业模式均不可能脱离企业文化的束缚。

企业的大文化决定了企业制度,在保守封闭的大文化背景下,不可能催生先进的管理制度,即便有了“拿来主义”,但大文化禁锢下的个人小文化又决定了拿来的企业制度无法走向完善和最终的落实。

在一些企业制度的落实中,因其具有对企业文化隐匿的排斥,更因为人际关系的盘亘交错,常见板子高高举起,却轻轻落下,视制度为虚设,同样的过失难免有轻罚与重罚,甚至就不罚了。制度不免沦为一纸空文。所以,制度背后的文化内涵远重于其形式,放眼看国外酒店管理集团的百年店,对于企业文化的传承,皆在于群体,而且是脉脉相传。以公平公正兼富有凝聚力的团队精神来展示企业文化,才能有效的放大团体监督和激励机制。只有这样,企业制度在真正意义上才能落地生根,脱离于人治的轨道。

企业文化决定了人力资本的产出效应

有经营者说,对人力资源的重视是宾馆酒店制胜的法宝。诚然,在不同文化氛围的宾馆酒店中,几位杰出人士的组合或许可以携手打造最出色的宾馆。可如果出现内耗,则对企业资源造成极大浪费,因而说只有精诚合作的团体能将人力资本发挥至极致,自然促进了企业发展。

人力资源又具有不可预期性的投入产出,同样的人才可以在此地碌碌无为,在别处或许就可以一展才华,为企业创造价值,这是一个文化土壤的问题。个体的文化产出不可能脱离群体文化的禁锢,正如绑着双手跳舞,如何的精彩始终都是有限的。而鼓励良性竞争、充分体现成就感的企业文化将带动个体的价值追求和价值创造,并获得价值认同,从而使个体的人力资本产出最大化。

成功的企业文化也向社会展示了企业先进的管理方式、开放合作的人力策略,从而吸引企业所需要的行业精英加入,提高人力资源的竞争力。如海尔集团在行业中薪金待遇只是中上等,却吸引了大量的一流人才,不能不说企业文化本身所展现的企业魅力功不可没。

企业文化决定了人力资本的产出。在企业经营行为中,如果不把营造企业文化尤其是价值观作为一种软性投资,企业或许不乏短期收益,但绝无长足长进,更难有质的提升。

文化底蕴是品牌的生命力

在品牌战略中,一些宾馆酒店常不惜血本地去打造知名度,殊不知企业品牌形象如果是件漂亮的衣服,那么里面更得有一个血肉丰满的人。我们需要知名度,需要客人的认知,更需要客人的认可。宾馆需要什么样的文化内涵?需要什么样的品牌形象?宾馆将以什么样的文化符号标识来打动目标消费群?有人说:我可以容忍相同建筑风格的宾馆酒店,但我无法忍受其浅薄而单一的文化氛围。宾馆酒店产品的最终附加价值就源于差异化的文化氛围,内资宾馆往往羡慕国外品牌宾馆的价格何其坚挺,却不知其百年磨一剑的企业文化所走过的艰辛苦旅。文化底蕴即是品牌的生命力,浅层的软件别人可以简单的模仿,但企业的深厚文化底蕴是别人拿不走也学不来的,这就是宾馆苦心经营下长期的文化积累与沉淀。

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就其本质而言,是一个相对稳定的文化倾向,可以使其深厚,却不能使其摇摆?鸦可以使其附加时代气息,却不能动摇其根本。

企业经营行为中,企业文化是贯穿始终的脉络。海尔集团总裁张瑞敏提出的“以人为本、以德为本、以诚为本、君子之争、和气为本”为企业宗旨,并不遗余力的将此贯彻到企业经营管理中,由此缔造了中华民族工业第一品牌。可以说,盲目放大企业经营行为,急功近利地做大品牌,而没有优秀的企业文化做先行铺垫,那将是沙丘上的高楼,最终是一个貌似强大的庞然大物轰然倒地,再后就是支离破碎的结果。如前几年风光一时的央视标王企业,不过就是昙花一现的辉煌。

良好的企业文化对内而言,是“法”制代替“人”治,鼓励良性竞争与创新激励,提倡团队合作精神和整体荣誉感,在员工实现个人价值的同时实现企业价值最大化?鸦对外而言,企业文化使目标市场增强了认同感,增进了信赖度,从而使企业获得了额外的“货币选票”,即产品的附加值——品牌效益。

恕我坦陈心言,明日天下必是品牌横行,文化当道,高层次的企业沙场角逐归根到底就是企业文化的竞争,只要企业文化大旗不倒,经营管理工作必定锦上添花。

国内酒店文化研究现状分析 篇7

本文以酒店文化为篇名, 以核心期刊为检索范围, 在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中共搜索到1994年~2009年间有关文章38篇。从这些篇文章可以看出, 目前有关酒店研究的文章主要集中在基础性研究、跨文化研究、酒店竞争力、文化营销、实例研究5个方面。

(一) 基础性研究

纵观这38篇文章, 总体来说, 对酒店文化的定义依然没有摆脱企业文化定义的一般框架, 大部分学者都认为酒店文化是酒店员工共同拥有的价值观、酒店精神、经营哲学等, 这本无可厚非, 因为酒店仍属于企业的范畴。但从创新与指导实践角度来讲, 对酒店文化的定义不够鲜明, 没有能突出酒店行业的特点, 因而在实践中的作用也就大打折扣。另外对酒店文化建设的内容大多局限于物质、制度、精神三个层面, 但也有部分作者提出了诸如信誉文化、培训文化、视听文化与酒店业关联度较高的文化建设内容, 但论述不充分, 没有形成一定的体系。所有学者都同意酒店文化是提高酒店核心竞争力的主要因素的观点, 认为酒店应该培育有自己特色的酒店文化。

(二) 跨文化研究

该部分论述较多的是文化差异给酒店跨文化经营带来的问题。通过分析中外文化的差异, 给出了相关的建议, 如陈红玲、陈文捷 (2006) 认为跨文化管理是指涉及不同文化背景的人、事、物的管理, 是在跨文化条件下如何克服异质文化的冲突, 进行卓有成效的管理的问题。通过分析中美企业文化差异与中美员工文化行为差异, 认为东莞喜来登酒店目前在企业价值观、语言沟通、培训、高层管理、激励机制等跨文化管理方面还存在一系列问题, 并以此为基础提出了相应的建议, 认为酒店可以本着“思维全球化和行动当地化”的原则来进行跨文化管理。

(三) 酒店竞争力研究

该部分学者都认为传统意义上的竞争要素要与酒店文化管理系统进行有机整合, 并与酒店文化融为一体才能形成酒店独特的核心竞争力。如谭卫平 (2003) 认为酒店竞争力是品牌、管理、服务、人力资源、技术和酒店文化六个要素的函数, 其中酒店文化最为重要。在分析酒店文化和其他五个因素关系的基础上得出酒店竞争力各要素之间是相互联系、相互依存的, 很难单独形成一种竞争优势。其他因素必须在酒店内与酒店文化管理系统进行有机整合, 并与酒店文化融为一体才能形成酒店独特的核心竞争力。同时提出酒店文化要随着市场经济的深入发展和供求关系的变化不断开拓创新才能使酒店在激烈的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但具体到微观层面, 酒店如何通过文化来构建属于自己的核心竞争力却只是泛泛而谈, 提出的一些建议也没有跳出传统意义上的竞争力要素范围。

(四) 文化营销研究

于水华认为酒店应该树立以价值观念、审美情趣以及行为导向为文化取向的营销文化, 通过把握服务程序分寸、准确定位需求主题, 灵活处理出现问题等方法实现酒店营销文化取向和消费者诸如求舒适、求方便、求尊重等心理需求之间的平衡, 建立酒店的整体营销文化体系。王素珍、张利民从消费者文化性需要、竞争、全球化经营及核心竞争力构建的角度阐述了酒店实施文化营销的必要性, 进而提出酒店应从定位、产品、促销、分销四个方面实施文化营销, 同时指出, 酒店文化建设是酒店实施文化营销的基础和前提。

该部分强调通过文化营销来宣传酒店的价值观念、审美情趣以及以顾客行为导向为取向的营销文化, 吸引消费者。并提出应将文化营销思想贯穿到传统营销组合4P当中去来实施文化营销。

(五) 实例研究

该部分主要介绍了一些典型酒店的文化建设, 虽没有从更深层次上进行分析, 但其成功经验以及其中借文化为着力点显示出的创新思想却是我国酒店业在新世纪开拓市场, 开创新局面可以借鉴学习的。因为这些案例更符合我国的国情, 带有中国色彩, 从而更具有现实意义。如浙江大学借力浙江大学文化和品牌, 创建了以抗战时期浙大西迁文化为背景的主题餐厅, 并将校史档案的精髓巧妙融入饭店的内部环境, 走出了一条校史与酒店文化相结合的特色之路。香港政府把前“水警总部”发展为文物与旅游兼备的旅游酒店, 找到了一个既能保护文物, 又能利用其剩余价值的方法, 为香港观光业开创了一个新里程。

二、国内酒店文化研究特点

(一) 酒店文化研究涉及面广

从收集的资料可以看出, 有关酒店文化研究的内容基本上已涉及到了酒店文化的所有方面, 从基本的酒店文化的含义、框架到酒店文化在酒店业核心竞争力培育方面的作用, 从酒店集团的跨文化研究到微观层面的文化营销、文化经营以及更微观层面的一些典型酒店的实例分析都有所涉及。

但是, 有关酒店文化所做的研究并不深入, 很多还是停留在问题的表面。其刊载酒店文化相关文章的期刊质量不是很高, 没有权威期刊。这一方面反映出我国酒店业发展还很不成熟, 另一方面也反映出酒店文化的研究还没有引起学者们的足够重视。

(二) 研究重点从理论方面转向实践环节

酒店文化的研究由最初的理论研究发展到现在, 主要呈现出实践与理论研究相辅相成, 互相促进的状态。这与我国酒店业发展中对文化的重视程度不断提升有直接的关系。随着酒店“文化资本”给酒店带来的收益的上升, 人们逐渐意识到文化的价值所在, 于是在理论界也展开了对文化的讨论和研究。据此, 研究的重点开始转移, 由理论深入到实践。

(三) 研究随着酒店业发展阶段的不同而逐渐推进

从1994年到2009年10月份为止, 有关酒店文化研究的文章呈渐增之势。特别是从2005年开始的相关文章占了64%, 体现出酒店经营中的文化因素越来越受到重视。

王大悟认为, 从酒店房间增长来看, 我国酒店的发展大致经历了四个阶段:1979年~1989年的高速增长阶段, 1990年~1994年的调整和稳步发展阶段, 1995年~2000年的持续发展阶段, 2001至今的新世纪发展阶段。通过对近十多年来的文章进行梳理可以发现, 2000年以前相关研究主要是酒店文化成功案例的介绍, 2001年至今的酒店业新世纪发展阶段, 不仅论文数量成倍增长, 而且质量也有所提升。

三、国内酒店文化研究中存在的问题及其展望

由这38篇文章可以总结出, 目前国内酒店文化研究取得了一定的成绩, 但仍存在很多问题, 并就此提出今后研究的展望。

第一, 相关研究文章绝对数量较少, 且质量不高。这与酒店文化研究的必要性与我国酒店业发展现状是不吻合的, 还没有引起学者们足够的重视。例如, 对如何结合酒店行业的特点给酒店文化下一个确切的定义, 以及在何种框架内构建酒店文化, 并没有形成一个清晰、统一、体系性的认识, 不利于酒店文化的后续性研究。鉴于此, 期望今后研究中重视基础性研究。酒店业与一般的企业相比更有他文化上的特殊性, 因而有必要挣脱传统企业文化已有研究成果框架的束缚, 找到一条适合酒店行业的文化建设之路。这就有必要对酒店文化的含义、内容及构建框架进行进一步的深入探讨, 为更细微层面的研究打好基础。

第二, 研究切入点有所偏离。研究着眼点在于外国酒店集团的跨文化管理, 对本土酒店如何以文化为支点培育核心竞争力几乎没有涉及, 这与我国酒店集团发展滞后有关系。所以今后的研究中, 有待于结合本土酒店的特点, 适当地借用成功典范, 打造属于自己的文化品牌效应。

第三, 宏观性的研究多, 微观层面的研究少。研究多在一般企业文化的框架内论述问题, 具体的实证研究少, 指导借鉴性不强。因此, 建议今后的研究中应重视实证研究。在研究中运用观察法、谈话法、测验法、个案法、实验法等实证研究方法以使研究结果更有针对性, 更具指导意义。同时可以引入一些失败的案例作为个案研究。

第四, 理论研究多, 方法单一, 与相关学科的交叉性弱。量化研究、对比研究等方法还没有引入, 研究成果不具有说服力。所以, 今后应重视研究的方法性。

相对而言, 国外研究更注重量化研究, 在以后的研究过程中可以适当地引入一些数学模式、心理学模式等进行量化研究, 以增强其科学性和实效性。

摘要:酒店文化已成为一个酒店提高其核心竞争力的关键因素。本文对十多年来有关酒店文化研究的文章进行了梳理, 总结出其存在的特点, 目前研究中存在的问题并就此指出我国酒店文化未来的研究方向。

关键词:酒店,酒店文化,现状分析

参考文献

[1]杨瑜, 陆朋.浅析饭店企业文化建设[J].集团经济研究, 2007 (9) .[1]杨瑜, 陆朋.浅析饭店企业文化建设[J].集团经济研究, 2007 (9) .

[2]陈红玲.酒店的跨文化管理——以广东东莞喜来登酒店为例[J].经济地理, 2006 (26) .[2]陈红玲.酒店的跨文化管理——以广东东莞喜来登酒店为例[J].经济地理, 2006 (26) .

酒店文化建设的研究 篇8

关键词:武汉;主题酒店产品;设计;营销

中图分类号:F731.50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1-864X(2015)09-0048-02

一、引言

据《武汉统计年鉴-2014》资料显示,武汉市2013年全年接待国内旅游者17022.11万人次,比上年同比增长21.0%;接待海外游客161.37万人次,增长7.0%;全年举办各类展会节事活动618场,来汉参展参会客商达1102万人次,增长153%。旅游星级以上饭店97家,其中,五星级14家,四星级31家,三星级40家。总体上,近五年武汉星级饭店在总量上增速不大,经济型酒店增长迅速,主题酒店也得到长足的发展,但目前仍然无法很好满足来汉和在汉客人的住宿需求,特别是如今个性化住宿需求迅速增长,特色客房、文化产品、定制酒店等新兴酒店产品和业态逐渐成为市场新宠,昭示着武汉酒店产品市场面临巨大的变革、创新、优化布局的压力和挑战。

此外,从武汉酒店业现状看,其提供的产品以商务型、会展型、经济型产品为主,在产品功能和区域分布,尤其是在经营管理、市场定位、客源基础等核心环节上体现出明显的“扎堆”现象,在产品质量、设计、服务、价格等方面也存在保守思想,缺乏创新和突破,酒店产品的同质竞争尤为激烈。主题酒店若在档次、价格、客源、出行目的、主题风格、区域布点等方面做足功夫,将对完善武汉酒店产品市场大有裨益。

综上,武汉市酒店业发展瓶颈非常明显,在商务、会展、经济型酒店产品竞争激烈,客源市场却没有得到充分满足的背景下,针对特定人群打造独树一帜的韩文化主题酒店,不失为一种好的尝试。

二、武汉韩文化主题酒店产品需求现状

上世纪90年代以来,“韩流”迅速侵袭大江南北。数据显示,如今论外来文化对中国本土社会生活和文化的影响力,韩国仅次于美国。韩国服饰、饮食、建筑风格、文化生活、风俗习惯、艺术、电子科技等领域带给国人巨大的文化冲击感,既有似曾相识又可遇难求的认同感,也夹杂着清新脱俗、如梦似幻的异域风景。①众多年轻人和家庭主妇成为“韩流”的死忠。2014年7-8月,本课题组通过问卷星平台发布问卷,以武汉在校大学生为主要对象,调研了韩式酒店产品在武汉的市场需求现状。经过整理分析,有效且信度高的问卷主要来自武昌区的几所省部级重点大学,如武大、华科、理工大、财大、民大等,这些大学生群体的共性特征明显且较为集中,对“韩流产品”的消费意愿也较其他群体强烈,对“韩文化”更热衷,理解更透彻、追求层次更高。另外,通过随机采访年轻的上班族及家庭主妇,了解到他们对韩国餐饮、养生文化也很感兴趣,平时在这方面的消费支出也较大。

2015年3-5月,在确定了韩文化酒店产品的主要市场的前提下,课题组又对武昌区酒店产品分布和构成进行了实地调研,发现在光谷商圈针对年轻人市场,特别是在校大学生群体的韩文化酒店产品非常有限,这里是年轻人经常活动的场所和聚集地,他们的消费水平虽然不高,但群体非常庞大,乐于接受新鲜事物。韩文化所体现的氛围和追求,往往又契合他们的气质、价值观和追求等,因而这个群体对韩文化的坚定性强、“忠诚度”高,以韩文化主题酒店产品为切入口,开发该细分市场的前景十分乐观。

综上,第一,韩文化主题酒店产品发展空间很大;第二,韩文化主题酒店产品的主要客源市场是在校大学生及年轻上班族,还有一些家庭妇女;第三,可选址于光谷商圈附近,作为打造韩文化主题酒店产品的突破口。

三、韩文化主题酒店产品设计思路

根据调查,韩文化主题酒店产品的吸引力主要来自韩国人崇尚的山水文化,以及日常生活中体现出的养生文化,如地热采暖式床铺、饮食丰富且营养、汗蒸驱寒活血等,还有通过韩剧以及综艺节目表现出韩国年轻人所具有的青春、自信、活力与浪漫的时代气息,重视家庭、尊老爱幼的传统伦理等②。基于此,课题组围绕主题环境与氛围、主题设施与产品、主题服务与活动三个主要方面,提出了以下韩文化主题酒店产品的设计思路。

(一)主题环境与氛围。

韩国传统建筑风格深受中国建筑文化和日本建筑文化的影响,在很大程度上继承了中国古代优秀的建筑思想,如中国宗教、阴阳五行、风水等所追求的人与自然和谐统一、回归自然、融入自然等思想,而这些元素在国内快速城市化和高强度经济建设中,已经越来越难被兼顾到,与其说中国人迷恋韩文化,还不如说中国人对古代建筑、生活等文化和传统充满了追思。所以,韩文化主题酒店首先应该营造韩式主题环境和氛围,从酒店周遭环境的建设,到酒店建筑风格、用料取材、布局装饰等的设计,再到物品陈设摆放、色彩搭配、韩式服务氛围(如着装、服务行为和肢体语言等)均应以营造出真实的韩式酒店和生活为最高追求。比如,在建筑风格上可以借鉴韩国宫殿、寺院、传统民居的建筑特色,并进行适当放大;在装饰上,以木质结构、雕花镂空等手法装置门窗和回廊,布草图案等以韩国山水自然风光图景,结合古代韩国人劳作、生活的壁画等;家具样式则以木质、藤条为主,多天然木纹装饰和陶瓷器皿;其他如客房布局风格、设施设备选购、地毯窗帘的设计,甚或电视播放的节目(如韩国综艺、旅游、购物、文化、游戏)等均应尽量韩化。

(二)主题设施与产品。

客房是酒店的灵魂产品,需要极力满足顾客的需求,所以在形式上要多样化。普通客房,主要针对没有特殊住宿要求的住客,主要以经济实惠、干净舒适为营销理念;特色产品则为韩式客房辅以韩式保健按摩,客房里是地热采暖式床铺,具有帮助睡眠、缓解疼痛、消炎消肿等功效,再结合韩式松骨、推油热敷、美容美体等按摩手法,给客人全身心的放松和享受。客房在装修时可以借鉴韩国一些出名的电视剧或综艺节目中的模样进行打造,如可借鉴《我们结婚了》中明星夫妻房的浪漫氛围,进行高度模拟还原。另外,随着武汉和韩国的各种经贸、文化等交流往来愈加频繁,可推出韩式商务房,这类商务房在特色韩式住房的基础上设有专门的小型会议室,方便商务人士洽谈生意。

餐饮是酒店的另一核心产品,在产品的宽度和深度上也要下足功夫。要以韩式餐饮为主打和特色产品进行宣传,除了色香味俱全,还达到低糖、低脂肪的营养效果。一般的韩式餐饮,包括开胃泡菜系列,火锅、烤肉、拌饭、拌面、饼类及特色年糕,定期搜寻、更新受追捧的韩国民俗风情小吃菜单,适时推出韩定食等高端特色产品。此外,根据消费人群的特点,还可以设置家庭套餐、情侣套餐、商务套餐、学生套餐、工作餐等不同的韩式套餐系列,家庭套餐可以参考韩国人日常家庭聚会的形式,情侣套餐要讲究菜式的浪漫点缀,例如拌饭里的煎蛋可以做成爱心形状,拌面上用果酱绘制笑脸图案,咖啡不仅要有浪漫的拉花,还可以为经常来吃饭的情侣定制专门的情侣咖啡杯等。

其他主题设施和产品也可以借鉴韩国综艺、影视音乐作品等进行布置,但应注意适当提高品味和文化气息。如康体类设施要尽量齐全,设备质量性能要好,酌情配备专门的指导老师和讲解员,特别是韩国的汗蒸体验室和美容室可作为主打产品。娱乐类产品包括KTV、棋牌室、舞池、游艺厅等,此类产品设计较为简单,不再赘述。

(三)主题服务与活动。

主题服务包括:酒店服务人员穿着韩国服饰对客服务,设立韩流体验区,提供客人韩国服饰试穿、拍照留念的机会,以及观赏热播韩剧、K-pop、综艺节目作为休闲放松的方式。另外,还有专门的人员为客人讲解韩国建筑、服饰、饮食等文化。以韩国婚礼为卖点,宣传韩式婚房、韩式喜宴、韩式礼服、婚礼程序等,定期策划韩式婚礼,并开展相关事件营销活动。此外,还可定期举办“泡菜体验”活动,端午节和中秋节时,邀请客人参加家庭亲子活动——“自制手工粽子、月饼”等主题活动。

四、韩文化主题酒店产品营销

主题酒店的产品营销,其核心是文化营销,重点是将主题文化融入产品中,提供深层次文化体验。武汉和韩国对“汉江”都有深层的文化情感,可以将韩文化主题酒店产品的营销理念定为“你我的汉江缘,大家的韩国情”。这一营销理念,不仅让韩国人感觉宾至如归,还可以为国内哈韩人士提供一个韩文化体验的平台。

(一)产品策略。

一是产品设计上一定要聘请韩国人或韩国文化专家把关,如商标、品牌、包装等要尽最大可能做到韩国特色鲜明、纯正,同时与关谷商圈其他酒店产品进行差异化设计与营销;二是产品质量要优、品味要高、定位要准确,如在价格上一定要针对学生群体适当降低;三是产品组合尽量多样化,不让任何产品单打独斗,如家庭套房可以与韩定食这类高端家庭套餐捆绑在一起,商务用房与工作餐或者商务套餐捆绑,普通住房与特色低价韩式套餐捆绑,韩国餐饮中的参鸡汤这类营养套餐与汗蒸体验的搭配等;四是强化韩文化酒店产品的品牌形象,打造独树一帜的品牌文化和形象;五是加强研究产品生命周期,以市场为指导做好产品更新的准备。

(二)定价策略。

主题类酒店产品是新兴事物,易被同行小型餐饮、康体会所等企业模仿,所以在开始的定价目标上应该以竞争为导向进行产品定价。在同质产品,例如普通住房、中式菜系、一般的康体设施上与竞争者同价或稍微低于其价格;在酒店自身独有的、市场占有率极高的汗蒸房、康体美容类产品、韩式餐饮产品等应该高于竞争者的价格或适当定高价。

另外还要采取心理定价策略,根据学生和年轻上班族不同的消费水平来给客人推荐适合他们的产品。可以将众所周知的石锅拌饭、紫菜包饭、泡菜饼、冷面、海带汤、大酱汤等产品作为低价产品出售,以韩定食为主打产品的韩国特色高端美食可以作为高价产品来满足食客多样化需求和猎奇心理。

(三)渠道策略。

一是关系营销,光谷商圈周边有众多大学,此外还是藏龙岛、汤逊湖、江夏等众多大学在校生的聚集地,因而可以与一些高校学生社团的外联部多交流沟通,定期赞助大学社团活动,增加酒店影响力;二是微营销,包括APP、网络营销等多种形式,年轻人对于手机、网络的钟爱已经发展到“赖以生存”的程度,因而积极开发APP和网络服务平台,并给予具有竞争性的价格,推广韩文化主题酒店产品;三是积极与传统渠道合作,既包括实体中介、也包括一些旅游、团购、点评和推广类网站等,迅速占领市场;四是积极开展“内部营销”,即培养员工热爱酒店产品和品牌,更要注意将老顾客当成自己人,给予足够的重视,以便迅速建立良好的产品口碑。

(四)私人订制。

私人订制,即在酒店自身条件成熟的情况下结合顾客的具体需求,全心全意的为其打造特定产品。对于年轻人而言,可以为大学生策划一场韩式毕业典礼,为一对新人策划韩式婚礼;对于上班族而言,酒店可以专门为有需要的办公楼里的客人设计一个上班套餐,并由酒店外送。对于现在一些讲情调的情侣而言,可以依据自己的偏好,来设计一道菜品,由厨师或者自己完成,再拟定一个名字,也可以给这道菜赋予一个小故事。每年对各种定制产品进行归类分析和效益分析,逐渐形成广受欢迎的特色定制产品菜单。

(五)事件营销。

鉴于“你我的汉江缘,大家的韩国情”这样的营销理念,酒店可以开展中韩民俗风情文化节的营销活动来吸引消费者。例如,举办汉江情体验活动、金秋螃蟹节活动、泡菜体验活动等,邀请武汉市民和在汉的韩国人参与到活动中来,不仅可以让更多的人了解酒店产品,还可以作为一种宣传,为酒店带来更多的客源。除此之外,酒店还可以在中秋、端午节来临之际,低于市场价格出售月饼、粽子或赠送给酒店重要客人,以此来增进合作关系。同时也可以用韩式婚礼策划事件营销活动。

注解:

①林炳燮,“韩流”的意义和在中国的“韩流”[A],青年文学家文化论坛,2013,第204页

②中韩流行文化调查及对策研究课题组,韩国流行文化在中国的影响力分析[A],2012,第5页

参考文献:

[1]林炳燮,“韩流”的意义和在中国的“韩流”[A],青年文学家文化论坛,2013,第204页

[2]中韩流行文化调查及对策研究课题组,韩国流行文化在中国的影响力分析[A],2012,第4-7页.

[3]欧荔,中国主题饭店文化融合的思考[J],旅游科学,2003年第3期.

[4]王学滨,主题酒店可持续发展的差异化战略研究[J],东北财经大学学报2007(12).

[5]张宛,论主题饭店的文化定位和建设问题[J],四川教育学院学报2006(11).

上一篇:小学老教师工作述职报告下一篇:关于以发现为话题的作文500字